三二分段(共7篇)
三二分段 篇1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解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广东省教育厅实施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 开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招生的试点工作, 至2012年试点高职院校达到32所。2012年纺织服装专业开始实行这种招生教育模式。
1、实施“三二分段”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中高职三二分段”的人才培养方案, 不仅深化了纺织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更以就业为导向, 为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
1.1“三二分段”中分段、逐层深入教学对服装专业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纺织服装是广东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也是“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的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之一。广东服装业的总体生产规模, 主要产品产量和出口创汇居全国的前列。服装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 目前仍然是广东最具发展潜力、竞争力最强、发展前景看好的特色板块经济, 有着很强的产业集聚力。服装业对技术人才数量及技能的要求不断上升。并且随着新农政策的实施, 越来越多的企业务工人员选择回乡, 致使企业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来填补,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培育出创新实用型人才, 进入服装企业各技术岗位。
“三二分段”模式下的学生, 最终获得正规大专毕业证书, 获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由于中职期间主要学习、锻炼基础实践技能, 过硬的实操技能使这些学生有能力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同行学生竞争上岗, 因此无论在生源、技能学习还是在就业等方面均占有必然的优势。
1.2“中高职三二分段”教学模式对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教学目标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培养模式中的关键问题“高职教育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各职业院校, 高职教育介于中职与本科教育之间, 一方面按照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力求培养理论与实操相结合, 能够按照理论发现、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 又要要求具备中职学生所具有的企业一线底层工作的技术经验, 以便于实现学校企业零对接。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高职教育下的学生往往被评价为“理论不如本科生, 技能不如中专生, 眼高手低”, 在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操技能的培养中, 无法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侧重点。因此就业时更体现了这一尴尬境地, 理论知识薄弱使高职生不能马上胜任要求理论与实操技能较为全面的服装设计、服装跟单、质检等部门, 而理论水平要求较低的车位、剪裁、制版等部门也因技术不够硬而拒绝接受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有助于强调高职教育的定位, 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理论及更高深科技含量技能的培训, 强化中职所学的企业一线的生产技能, 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地位, 从而全面扩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2、“中高职三二分段”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三二分段”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中高职各阶段教学安排问题上。其中包括:
2.1 课程设置安排问题
为了保证中职学生与高职的对接率, 增加高职院校的生源, 中职对接学校的教学模式由之前的2.5+0.5模式 (最后一学期统一送至服装企业进行统一实习) 改为2+1 (前两年为专业课的学习, 第三年为辅导升学的课程学习) 模式。但是改革之后又出现的问题是:分流的、不想升入高职的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会无事可做, 导致此部分同学无毕业成绩, 影响学生就业。
2.2 中职学生第三学年转折过渡的考核问题
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中高职衔接的关键。
高职招收中职学生应有多个尺度衡量。中高职的衔接考核不仅包括理论的考核, 还有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考核, 尤其是职业领域内的实践经验十分重要。因此高职的招生考试应包括德育行操、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三个方面。但是现行的招生考试却偏重于文化课考核。
实行这种招生制度的结果导致中职教育不得不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 一方面学生把时间大部分花费在补习理论文化课上, 白天上中职课, 晚上及休息时间补习高中课程;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 一味满足学习需求, 降低专业课和技能标准, 这样做既违背了“三二分段”的教育目标, 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知识+技能”为内容的自主招生考试深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 应被广泛推广。
2.3 中高职两阶段的课程设置问题
由于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缺少有效的沟通, 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 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 也导致学生升入高职学院后丧失专业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 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逐层递进的差异, 然而在实际, 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 与中职学校专业实训分类无明显差别。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 有些实践训练项目存在重复现象。高职教育没能完全做到建立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
3、现行体制下关于“中高职三二分段”教育模式的解决方案
3.1 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阶梯化
针对各中职的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相应专业现存的教学特点, 可以分段调节为2.5+0.5+1.5+0.5, 中职和高职各为一个完整体, 合而为一个同心圆。中职和高职均可以制定自己完整的教学计划, 只是在相关联部分结合其他院校的情况进行调整。中职第5学期可以采取实施毕业设计、工作室或企业做项目等综合课程, 最后以学校和企业统一检验的方式进行成绩考核。考核是否达到高职的要求, 达到要求标准的学生在第6学期可以加一些辅导升学的课程进行培训学习, 未达到要求标准的学生可以分流, 继续走企业培训的实操练习, 最后通过实操检验来评定这批学生的毕业成绩。
升入高职后, 继续采用理论学习+企业实践的方式进行, 1.5年学校教学, 0.5年企业实习, 最后通过整体两个阶段的学习和企业实习的成绩来评定整体素质, 从而获取高职毕业文凭等。
3.2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
服装专业的基础素描、色彩、基础缝制工艺、基础版型等基础类课程可以放在中职中:, 而对于高职必须开设的专业, 为防止雷同, 可以将高职课程设置的名称和内容在中职基础上做以调节, 并提升技术和理论深度和广度。如绘画在中职以手绘为主, 高职则偏重电脑软件绘图图及及应应用用。。中中职职的的版版型型以以平平面面基基础础款款式式裁裁剪剪为为主主, , 高高职职则则将将立立体体裁裁剪剪和和平面裁剪相结合, 以满足设计的需求;高职院校开设成衣设计、创意设计计、、服服饰饰图图案案工工艺艺等等设设计计类类高高端端课课程程, , 结结合合企企业业项项目目, , 增增强强应应用用和和应应变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凸显高职特点。
3.3中高职教育评价体系、考核标准规则化
中高职教育要积极推广以能力为核心,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 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推行“双证书”制度, 考核方式除依据高职院校的理论考核试题外还应结合中职期间的德育成绩、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中职期间获得的相关专业证书或计算机英语等证书等展现职业技能的证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挑选出本专业技能实用型的优秀人才。
“中高职三二分段”教育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基本步入正轨, 事实证明此教育模式下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有了明显的改善, 并且带动了高职院校本专业学生整体的动手能力, 对高职院校培养服装专业实用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二分段 篇2
【关键词】三二分段 教学内容 职业特色
高职教育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高职教育的这一目标和任务,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完全不同于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课程也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等问题,“三二分段”教育模式是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构建的教育模式。如何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培养身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也就成了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三二分段”指的是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三年 )和高职学段(二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在高职院校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由于“三二分段”的学生在中职学段基本都是“2+1”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而在高职学段的两年,最多在校学习一年半。据了解大部分院校是在校学习一年,另外时间也是顶岗实习。因此,进入高职学习的“三二分段”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能分配给体育课的课时非常少。在这个大前提下,有些高职学校安排两个学期的体育课,而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在如此少的课时内,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二分段”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高职体育教学服务学生身心发展的根本目标。柏拉图认为,完美的教育应该包括体育和音乐两件事。体育是求身体健康的,音乐是求心灵健康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身体训练、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三重教育 ”的主张。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这些思想和言论都表明了健康是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课程、针对什么对象的教育,都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职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高职“三二分段”模式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三二分段”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始终贯彻“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特别强调,学校体育不仅要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特别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1世纪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主导思想。同时,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健康文明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给体育留下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三二分段”模式下有限的学校体育教育不可能学到永远适用的体育技能,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体育健身效果存在,因而必须保持体育学习和体育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即要通过“终身体育”,提倡在人的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持续性、广泛性、适当性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这不仅是提高人的终身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变革。由此,“三二分段”模式下,不管选择那种体育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始终要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三、突出“职业特色”是实现“三二分段”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职业岗位的性质、形式和环境等的不同,决定了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高职学生,他们毕业后的职业岗位更多的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要适应快节奏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经受各种噪声、怪味、极端温度等恶劣环境的侵袭,又要承受强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压力等。这些都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身心素质。高职院校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前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所以,所有高职教育都应呈现出很强的职业定向性,突出“职业特色”。 “职业特色”即为根据学生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对人的体能与体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适应且能服务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适应今后的职业发展,给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及 “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胜任工作。针对“三二分段”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其在校学习时间极其有限,应紧紧围绕职业特征来选择、开发一些适应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所需的特色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性体育教育。提高现代职业劳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自我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更好、更快且可持续发展服务。
如在文科专业如外语、会计、艺术设计等女生较多的专业可开设体育舞蹈、健身操、形体等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对理科像建筑、机械等专业学生要重视选择发展体能与身体素质、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另外,按照学生的职业活动身体状况、工作姿势以及职业病防范要求等,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分为不同的职业体能项目教学。根据学生的职业体能项目可以将课程分为:移动类、伏案类、站立类项目教学。伏案类职业体能课程如文秘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以及网络专业等课程,伏案类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灵活的动作,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且性格还应细致稳重。所以在设计职业体能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可设置保健气功、太极拳、棋类等作为伏案类职业体能体育教学内容。站立类职业体能课程主要有机电、数控机床等专业。这类工作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手腕、較强的耐力素质。因此站立类专业设置职业体能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健身体操、技巧、单双杠等作为其职业体育教学内容。再者,最简单的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韵体操等设置为体育课主要的教学内容。
四、体育文化拓展是弥补“三二分段”模式下体育课时严重不足的必要选择
所谓体育文化拓展内容主要是指通过体育专题讲座、体育相关知识网站建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学习内容和途径。如专题健身讲座、体育运动赏析、体育文化讲座等,努力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三二分段”学生的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专业顶岗实习阶段,时间相对较长,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课程网站,实行远程教学、指导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补充方法。
总之,“三二分段”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和谐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技能的习得以及素养的形成为目标。同时也要服务于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满足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对体质和体能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福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职业特点[J].教育与职业,2008(6):67-68.
[2]殷国玺,张家嗣,刘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116-117.
[3]王玉扩,陈庆合,李惠增.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60-961.
三二分段 篇3
关键词:Apriori算法,成绩分析,数据挖掘
随着校园信息化的发展, 很多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在这些系统中往往存储着大量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这些数据, 找出规律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有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1 Apriori算法概述
1.1基本概念
Apriori算法是一种挖掘数据之间关联性和依赖性的算法。其基本概念有以下几个:
事务:一个事务包含一个唯一的事务标识符 (trans_ID) 以及一个组成事务的项的列表。由事务组成的集合称为事务数据库 (D) 。
频繁项集:指频繁地在数据集中出现的项的集合, 如果K-项集的支持度大于等于min_sup, 该集合称为频繁K项集, 记作Lk。
1.2频繁项集的生成
Apriori算法使用基于先验知识的逐层搜索的迭代方法来产生频项集。K-项集由 (K-1) -项集产生, 其过程如下:
定义min_sup的值, 扫描数据库D, 找出满足min_sup的项, 产生频繁1项集L1, 通过迭代, 由L1产生L2直到不能产生更大的频繁项集。为了提高效率, 当搜索Lk (K>1) 时要进行连接和剪枝。
根据频繁项集的所有子集都是频繁项集这一特性把非频繁的K项集删除, 得到频繁集LK。
1.3强关联规则的产生
找到最大频繁项集后就可以由它来产生关联规则, 对于每个频繁集l的所有非空子集s, 只要满足sup (l) /sup (s) >=min_conf, 则输出规则, 对于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我们又称其为强关联规则, 由于前述关联规则是由最大频繁项集推导出来的, 所以它们自然满足最小支持度, 是强关联规则。
2 Apriori算法在三二分段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2.1确定挖掘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挖掘本校11、12和1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英语》、《数据库技术》、《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的学业成绩, 找出影响学生三二分段考试成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成绩数据为751条, 全部来源于本校教务系统。
2.2数据处理
由于不是每个学生都参加了三二分段考试, 所以在清理数据时首先要把没有参加的剔除,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某个科目缺考的也一并把他的记录删除。最后整理出来的数据表包含了学号、科目和“三二分段结果”9个字段, 共705条记录。
2.3数据转换
为了方便进行挖掘, 要对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规范化转换, 把散落在一定范围的成绩转换为一个逻辑值。结合本次挖掘的目的, 我们把《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计算机英语》、《数据库技术》、《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分别用A、B、C、D、E、F、和G来表示, 对于单科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 用数字1表示;否则用数字0表示。三二分段考试结果用is Passwed来表示, 通过用1表示, 否则用0表示。转换后的数据表样式如表1。
2.4算法描述
2.5结果分析
经过反复调整和测试, 把最小支持度设定为25%, 最小置信度设定为60%, 产生强关联规则12条, 排除与本实验目的相关性不大的规则, 得出如表2的结果。
规则1说明, 有60.1%的学生同时通过了《计算机基础》和三二分段考试, 如果《计算机基础》通过了, 则通过三二分段考试的机率是80.3%;规则2说明, 有50.8%的学生同时通过了《网页制作》和三二分段考试, 如果《网页制作》通过了, 则通过三二分段考试的机率是75.1%;规则3说明, 有40.2%的学生同时通过了《动画制作》和三二分段考试, 如果《动画制作》通过了, 则通过三二分段考试的机率是68.3%;规则4说明, 有28.5%的学生同时通过了《程序设计》和三二分段考试, 如果《程序设计》通过了, 则通过三二分段考试的机率是62.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对三二分段考试成绩影响最大的科目是《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和《程序设计》。因此, 要提高三二分段考试的通过率我们可以加强这些科目的学习。
3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使用Apriori算法分析本人所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数据, 找到了影响三二分段考试成绩的最重要的科目, 为提高三二分段考试成绩提供方向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巍巍.Apriori算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13) :59-61.
[2]谭庆.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在试卷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 :22.
三二分段 篇4
中高职三二分段是指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选择国家重点或省重点建设专业和高职院校相对应专业, 实施中高职衔接专业对口自主招生, 统筹安排中职学段 (三年) 和高职学段 (二年) 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其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为广东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专业人才。
1 目前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起步较晚, 目前我院试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三二分段学生还在就读中职, 尚未入读高职, 通过对广东省已开展中高职衔接的试点的院校进行调研分析[2], 发现现有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
目前, 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模糊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职教育定位为“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为“高技能人才”, 这种粗线条的划分方法, 无法体现人才培养定位本质上的区分。高职教育究竟“高”到什么程度, 用什么标准衡量没有明确规定。以化工类专业为例,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相关课程的设计能不能来支撑和体现这个“高”字呢?从研究已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学校情况来看, 很多院校的化工类专业在定位方面都比较模糊, 难以区分中高职的主要特点。
1.2 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脱节、内容模糊
中高职衔接的合作院校培养方案应体现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使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毕业生提升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 但遗憾的是目前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脱节, 甚至出现相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同时,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而实际情况是中、高职的很多课程在名称、涵盖内容和教材上的区分度不大, 甚至使用同一教材。例如:一些学校在安排五年制教学计划时, 只是把过去中职的学制和教学内容做了延长和扩展, 教学内容基本内涵无太大变化;有的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中高职阶段部分重复, 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 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1.3 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未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
目前大多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和学校,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面, 只是根据课程的设置, 单纯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2], 或根据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独立实践课程。未根据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定位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关实训和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安排, 从而不能体现技能培养的递进性。
因此, 在探索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我院如能依据职业标准,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证书制度, 遵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 对准职业岗位, 分析中、高职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与对口自主招生中职院校开展教师活动, 加强沟通, 开发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技能标准, 无疑能很好的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
2 对中高职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2.1 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初设计实证调查问卷对中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需要能力;对我省部分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 了解中、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对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省化工行业相关企业进行走访, 了解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及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现状等, 与对口中职学校召开联席会议, 讨论教学计划、学生现状及实践教学情况, 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源, 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应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 及化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注重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 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并且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实施过程中, 各参与学校对学生及行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调整培养方案[3]。
2.2 加强专业及课程的标准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 中职课程应重基础, 强应用, 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工相关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 强创新, 高职课程设置应以化工产品生产及分析检测实践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操作及分析检测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对一些典型产品的分析、设计, 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目标衔接上, 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目标优化整合。
2.3 定期和对口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可联合申报三二分段衔接有关教学改革项目, 为定期举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关于课程衔接及有效研究三二分段衔接的教研活动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两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三二分段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 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组织所有参与三二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 分析学生特点,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 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 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
2.4 加强师资培训,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应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 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社会岗位随之变化, 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这就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制度, 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2.5 中高职衔接需要规范管理
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中高职衔接涉及到高职和中职两类学校的组织和沟通, 对口学校需提供政策、组织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做到计划周密、过程规范、监督有力、反馈及时, 保证衔接工作高质量完成均需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成立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包括教务处、招就办、纪检监察、相关院系等部门领导, 统筹协调指导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的工作。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学院层面的三二分段分流方案、命题方案、考核方案、保密措施等制度。学院纪检监察处全程参与, 确保监察工作到位, 保证对口自主招生工作的规范有序, 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院应和对口学校共同建立教学管理小组, 定期组织教学检查, 确保教学质量;中高职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有了基本保障和规范的管理, 中高职衔接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 结语
广东省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 特别是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正积极由化工大省向化工强省过渡, 对化工行业的人才的需求多, 要求高。因此加强中高职的衔接与合作, 是培养大批化工技能性人才的有力保证。
摘要:根据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及其合作院校的调研情况, 对目前“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 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为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政策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高职,三二分段,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三二分段 篇5
所谓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二分段”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前三年在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完成规定学业后,直接升入我院,接受两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绩合格者,毕业时颁发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做好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内涵式衔接。衔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衔接。而在这些衔接方面,课程标准的衔接则是最为核心、最为内涵的衔接。一直以来中高职都分属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导致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不够,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而课程设置上不能统一必然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种种衔接难题。
本论文尝试以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手绘基础课程《服装速写》、《服装效果图》等为例,对手绘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做一些调查、研究。
一、对接两所中职学校在课程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尽管我省教育厅职教处对职业中学的服装专业教学计划有指导性文件,但对接的两所中职学校对这门课的课时安排、课程制定标准、教学方法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对接两所中职都有开设手绘基础课,但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名称不一样,学分设置也不一样。如一所学校的课程分别开设了《服装设计基础》和《服装效果图》,学分分别是4分和6分。而另一所学校只开设了《时装画技法》,学分是14分,课程制定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这种差异必将导致进入我院的学生专业程度不一致,势必会存在一部分学生觉得内容重复,浪费上课时间的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觉得教学进度过快。这种差异给我院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二、对接中职与我院课程能力要求,课程内容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重复和差别
(一)在课程能力制定上存在的差异。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制定课程培养能力上,是按照先分析企业专业职业岗位,然后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职业能力,最后根据企业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来制定课程标准的。而对接中职在课程能力培养制定上,缺少对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具体研究,导致在课程标准制定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课程能力制定要求不一样,导致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生源来源的差异。我院属于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是参加高考的美术生,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而对于手绘课程来说,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是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训练造型这方面的能力。因为我院学生入校前已经具有了较好的造型能力,这就可以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花费较少的课时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而对接中职的生源来则源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对接中职的手绘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绘画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基本掌握比例、透视、结构、明暗、构图等绘画关系及画法步骤;掌握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比例、结构、动态,明确本专业人物速写的特定要求;掌握服装效果图的基本要求和表现技法。从以上要求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来看,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么多的内容,要掌握较好的服装绘画技巧是不可能的。现实对接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是,许多学生素描基础薄弱,造型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在绘画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如临摹绘画作品时,习惯看一眼,画一下,没有养成先观察后思考,再下笔的绘画习惯。构图有的太空,有的太满,还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考虑构图,画到哪算哪。人物比例不协调,人物动态不生动。绘画线条不流畅,下笔犹豫不决,线条一点一点接着画。
(三)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在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手绘基础课程分为两门课程来完成教学,分别是《服装速写》和《服装效果图》。《服装速写》主要是掌握人体比例、结构、动态、服装基本款型的绘制,《服装效果图》侧重的是用几种常用效图工具(如彩铅、水彩、马克笔、油画棒等),表现市场上常用面料的质感,并根据设计的平面款式图,画出有一定审美和趣味的人物着装效果图。
而对接的两所中职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手绘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也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比例、结构、动态,掌握服装效果图的基本要求和表现技法。从一方面来看,这部分的内容与高职的教学内容已经重复了。如果高职的课程标准不做调整,将会使学生感觉到课程内容重复,浪费教师不必要的教学时间。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到,制定手绘基础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实行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一体化、系统化分段教学模式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
建议,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与两所对接中职的三二分段班级的手绘基础课程,由我院服装设计教研室统一制定五年的一体化手绘基础课程标准。可统一将手绘基础课程分设为两门课程,一门是《服装绘画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放在中职阶段来完成;另一门课程是《服装效果图》,这门课程的教学放在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来完成。
《服装绘画基础》的教学重点放在绘画基础的训练上。具体内容包括美术基础与服装人物绘画教学,教学中要求注重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绘画知识与服装画着衣人物的表现相结合,教给学生人体比例、结构、动态、简便易行的画法规律,强调线的运用和色彩层次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服装画造型等方面的教学。
通过严格的素描、速写和默写训练,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原理,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服装比例和结构准确,动态生动的服装人体;通过对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作品的分析和临摹,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为学生对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技能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服装效果图》教学重点则放在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服装形式美法则运用的培养。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服装效果图的常用工具的表现技法(如彩铅、水彩、马克笔、油画棒等);常见服装基本廓形、工艺结构、服装面料、服装图案的表现方法;服装配件及首饰的表现方法;提高对学生对服装形式设计的表达能力,能准确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思想。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运用临摹、图片写生和创意想象结合的方法。临摹是入门学习的最佳途径,建议老师在教授各种技法和面料表现时,初期可以选取优秀作品进行技法讲解,让学生观摩后进行临摹练习,必要时可以进行示范操作,逐步掌握绘画技巧。第二阶段:仿造。在课程的中期,让学生对真人着装图片进行写生,尝试让学生根据临摹所掌握的表现技法来表现。第三阶段:变异。就是在自己原已掌握的画法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服装效果图是设计师对时尚的理解,服装效果图不仅要表现服装的造型、结构、材质及色彩,而且能表现服装的流行、风格及人体与服装带来和谐统一的美感。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最新的服装流行趋势和流行动态信息,并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三二分段模式下,手绘基础课程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课程标准的衔接。实行课程标准的统一、一体化制定,分段教学是中高职课程内涵衔接的保证。
三二分段 篇6
一、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吃力、目光较短浅
三二分段高职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 年龄普遍较小, 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使得他们对会计教学中的企业所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一知半解, 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他们所接受都是与初升高有关的基本文化知识和素质教育, 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经济知识。其次, 不管是天资愚钝也好, 还是聪明但性格顽劣也好, 当学生选择读中专, 他们就被社会和大众贴上了“以前学不好, 以后也不用怎么学”的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能力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周边学生的影响, 稍微有些不足。而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刚接触到会计专业知识的学生觉得会计难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过的理论去理解, 从而对会计产生了抵触心理, 长此以往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最后, 与广东省中职对接的高职学校大多数是外省的高职学校, 很多学生缺少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他们不关心不在乎高职学校的学校影响力, 只在乎学校在不在广东省内, 目光短浅, 其中一部分学生即使有升学的想法, 会因为距离过远、思乡病等原因不参加对接的考试, 从而耽误了升学的前程。
(二) 三二分段模式存在缺陷
广东省的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是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两年, 第三年他们就要离开校园, 外出顶岗实习一年, 然后再参加相关的中职升高职的考试, 进入到大专学校学习, 所以其实“3+2”分段模式就被划分为“2+1+2”的分段模式, 这中间顶岗实习的一年会成为影响中职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 学生工作过一段时间后, 心思不会像在学校那么单纯, 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即使原先学习成绩较好, 对继续升学有想法的同学也会因此不再有心向学, 很难再次进入校园学习, 这就使得三二分段生源大量流失。另一方面, 很多学生实习期间并没有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 对会计学和会计工作没有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而对继续升学读会计也没有想法。
(三) 会计教师欠缺实践经验
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园直接到校园, 缺乏一定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 专业技能不足, 理论不能联系到实际, 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训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处于弱势, 因此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呈现教学案例, 丰富课堂内容, 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采取的是填鸭式纯理论教学。其次, 学校从企业聘请的能工巧匠虽然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 对企业中会计所遇到的问题能有效的解答, 但是他们不是专业从事教育教学, 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能力不足, 也会造成学生对会计实践提不起兴趣。
(四) 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上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
目前各类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会计学科设置上课程几乎一致, 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要求也雷同, 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存在缺陷。首先, 中职会计注重培养便于直接就业的职业技能为主, 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职业导向, 在中职阶段的学习, 会从高职的课程中选择核心的课程开设, 造成学科的课程设定上注重会计业务训练, 比如说会计做账, 在中职学习完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财经法规知识后不断强化做账训练和技巧, 有效率有规范的将一个公司的账完整的做出来, 而语数英文化课的学习内容严重不足, 甚至有些中职学校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好语数英使得对语数英课程的学习很困难而取消了相关课程, 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次, 会计学生进入到高职学习后, 会重复学习一些基础专业课, 重复进行会计的实训教学, 造成中职会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最后, 中职学校的课程目标随意性大, 通常是根据学生会计考证需求与实践所需的技能为基础设置课程标准, 功利性较强, 往往根据上级要求随意编写校内教材, 不能清楚地定出有效目标, 当然也就难以据此来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所以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 导致沟通整合机制不完善。
二、完善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对策
(一) 重视学生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会计是揭开表象描述本质的一种商业语言, 如果学生对会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数钱和做分录这个层面, 所有的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 所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教学基地参观企业, 学习商业的经营过程, 了解各种资产的流动过程, 使学生对会计有直接的感官认识。另外, 另外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会学习到金融、税收、财政方面的知识, 比如股权投资、金融资产、利润分配的等会计学知识, 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可能都没有接触过, 如果没有相关的常识作为学习背景, 学生对会计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各种途径主动多阅读、多了解经济、金融知识。再次, 现在的中职学校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了有利于学习会计知识的实训室和实践基地, 比如模拟银行、模拟公司, 甚至于将校外的会计事务所引入到校园,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会计的实践中, 让学生能够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会计的乐趣。最后, 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开导学生, 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 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做一个井底之蛙。
(二) 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三年里, 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约束他们不因愚昧和麻木而付出更大的成长成本, 给他们一些时间和机会去冲破中职这个局限, 去发现更多更大的空间, 所以作为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的联络, 经常发布升学的资讯, 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升学的途径, 不至于对学校有一种疏离感, 从而对继续升学有欲望。另外一方面, 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会计的实习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 对会计专业和会计行业产生认同感。
(三)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要弥补校内中职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这一欠缺, 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到企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企业实践, 提高其实践工作经验, 让教学能够言之有物。二是适当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留出半年或更长的时间, 鼓励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资格的基础上参加省级培训或国家培训, 只有如此, 才能不断地获取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所需资源, 借鉴不同中职学校的会计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 走出一条本校有特色的会计教学道路。另外, 可以通过给校外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培训来提高能工巧匠的教学能力。
(四) 统一规划中职与高职会计学科体系设置
“科目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的核心内容。针对中高职会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可以对中职生源单独组成班级, 因材施教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为导向, 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核心课程, 依托行业标准适时地编制课程标准。对于在中职阶段已经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 高职阶段可不再开设已经学习的三门课程, 对个别未取得证书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继续学习。其次, 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不能忽视语数英课程内容的教学, 一些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重文化基础, 重专业技能, 轻文化基础, 显然有失平衡, 要有效避免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功利性。在课程教学设计上遵循中职学生学习规律, 即先体验, 再实践, 边讲边练,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可以有效解决现代职教体系课程衔接问题,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最后, 中高职院校可共同构建联合与交流制度, 明确中、高职院校各自的教育定位, 实现中高职学科教学目标差异化。以此为基础, 系统化地制定中职两年和高职两年的专业学科系统, 针对中高职院校均开设的会计课程制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 做到培养目标清晰, 培养规格和课程内容分段递进不重复。
三、总结
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有误读, 认为一本进不了进二本, 二本进不了才进高职, 三二分段模式是想告诉社会, 对于每一个有志于深造的学生, 不管走哪条路, 都是有希望的, 都是有前途的。在各类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下, 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教育实现顺畅衔接———上下对接、分层互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建成之际, 也就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奠基之时。
摘要: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东省职业教育近年来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 主要通过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来实现中高职衔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衔接
参考文献
[1]杨海华, 梅亚萍.终身学习理念下中高职衔接价值取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6) .
[2]陆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 .
[3]何慧兰, 巫昊峰.对广东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7) :56-57.
三二分段 篇7
1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与对口高职院校共同制定的“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招生初中毕业生, 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三年, 取得毕业证书和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后, 参加对口高职院校的转段选拨考试, 成绩符合录取要求的学生, 转入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两年, 毕业后取得普通高职毕业证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
2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本文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介绍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
2.1 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对大型招聘网站、行业协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广泛调研基础上, 由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牵头, 召开由我校、中职学校、行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委员会, 研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表1) , 确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学校培养多媒体制作员和网页设计制作员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多媒体制作师和网页设计师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2.2 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中职学校高度重视, 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 做到双方认可的有效衔接。第二、充分考虑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阶段性课程和衔接性课程。第三、按照“中职课程重基础, 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 强创新”的思路设置课程, 同时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3]。
在遵循“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基础上, 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从面向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进行分析, 按照接近原则, 对相同或相近的任务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归并、设计专业课程, 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 (图1)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素质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基础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知识和能力;专业技能模块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
2.3 教学内容的衔接
依据中高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的“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 中高职双方专业骨干教师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 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 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课程内容选取前后衔接, 避免重复。无论是基础素质课程模块, 还是专业课程模块,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 高职阶段应该是中职阶段的延伸与深化。例如, 中职阶段上的是高中英语, 高职阶段上的是大学英语;又如, 中职阶段的《数字音视频制作》主要侧重音视频的前期编辑和处理技术, 而高职阶段的《影视后期制作》则是侧重影片的后期处理和整体合成与输出。
其次, 实施课程内容“包干制”。根据中高职学校各自的师资、教学设备优势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接受能力, 有效整合中高职资源, 有些课程完全由中职学校负责授课, 有些课程则完全由高职院校授课。例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课程体系中的《二维动画设计》在中职学校授课, 《三维动画设计》在高职院校授课。
3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转段考核方式
由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对口中职学校较好地实施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过程管理到位, 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 同意我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转段考核方式。转段考核由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实操两部分构成, 专业基础理论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 专业技能实操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专业基础理论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 具体是专业基础理论考核采用认定方式进行, 由我校根据中职学校提供的前4个学期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总分进行折算, 直接认定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成绩;专业技能实操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 即专业技能实操考核由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命题, 然后在对口中职学校集中考生考试, 采取专业技能实操方式进行, 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转段考核方式能更加客观的评价中职学生, 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拨优秀中职学生, 促进中职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在校的学习, 有利于中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结束语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有效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中职学校招生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有利于探索中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春娥.广东省酒店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与对策思考—基于高职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2) :234.
[2]陈忠仁, 李占琪, 张文庆.三二分段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2)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