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与实践(精选12篇)
制作与实践 篇1
在地理教学中, 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理性的知识, 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学生们难以接受的。生长在平原地带的学生, 要学习了解雪崩、冰川、地震、火山的喷发等现象, 这些地理知识把学生从日常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学生的思想要进入广阔的宇宙空间, 要想象行星的运动和太阳系, 熟悉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 这些单凭教师的讲述, 是不够的。无论教师怎样有经验, 讲得多么有趣, 如果手头没有一个地球仪, 就无法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它的运动有直观的概念;如果没有气候地图, 就不可能把等温线讲解清楚, 不可能指给同学们看雨量分布的情形。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和理解程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选择的教具和直观教材。地理教具有直观作用, 而且形式多样,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配给了足够的教具, 这就要求教师多想点办法, 如果学校中没有足够的地理教具, 就可以运用学生地理小组的力量, 自己来制作教具, 使教具的数量逐渐增多。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 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很有用处的。
一、学生制作地理教具的意义
在学习自然地理的过程中, 许多知识是属于理性的, 而理性知识的获得是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通过“做”来获得经验, 理性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而积累增长的。
学生自己制作教具, 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地理知识学习与提高, 并获得理性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在地理教学时, 我们可以收集许多素材, 将这些素材进行一些加工组织, 就可以形成一些教具, 如果把这些教具制作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 则对地理教学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自己制作教具, 不仅能帮助教师加强地理课堂的直观性, 而且对学生动手具有非常有效的提升作用。看课程进行时需要哪些教具, 由地理小组的学生自己来制作, 这个生动的创造过程, 能够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做新教具的工作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他们对塑造、着色和剪贴都很喜爱。因此这种工作不仅可以吸收能力强的、积极的学生参加, 而且可以吸收那些中等的学生参加。经验证明, 那些在地理小组中热心做实际工作的学生, 一般都逐渐对地理课程发生兴趣, 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地理小组也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更为接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发展求知欲, 培养实践的技能, 复习学习过的材料, 并使之系统化。有时教师自己也能找到新的方法, 以改善原有的教具。
二、教具制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 由于学生自己制作教具需要花费时间, 有的学生得到
教具制作的任务, 不是动手去做, 而是想办法买现成的教具, 这需要花费不少钱, 会增加家长的负担。基于这种情况, 教师在布置制作任务的时候, 要考虑到这些教具是无法买到的, 在动手制作时材料应该是廉价的或者是可以废物利用, 在制作教具之前先考虑好制作步骤, 把准备工作做好, 并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这样就不会花费很多时间。
2. 在地理小组中, 一些十分起劲的学生往往包办任务, 即使不是全部任务, 也要包办大部分, 而且是最有趣味的任务。
一般说来, 这种学生不久就会对任务冷淡下来, 不能贯彻到底, 而且对小组中其他学生也有不好的影响。结果是小组中只剩下两三个学生担当着过重的任务。教师应该适当地分配任务, 使大家的任务都是适度的, 大家都感到有兴趣。给学生留作业或习题的时候, 不仅应当估计这些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应当注意学生能不能做出来。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地理教具制作小组的组织原则
1. 第一次要给一些容易的、很快就能完成的制作, 这是十分重要的。
除此之外, 还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愿望。也就是说, 如果他喜欢塑造, 就可以让他做模型。
2. 进行地理小组的工作, 应当没有任何的强迫性。
给学生加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把新制作的教具在教室中悬挂起来, 或者在上课时分析研究, 这对于那些制造教具的学生, 就可以给予很大的鼓励。
3. 制作教具的工作必须具有各种形式。
各种教具必须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单靠一两种制作方法, 是不能制造出所需要的全部教具的, 并且会使同学们感到乏味。教师要掌握一些教具制作技巧, 减少片面性, 增强生动性, 并充分运用在教学中。
4. 要有具体的制作计划, 按计划进行制作。
5.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自己制造教具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兴趣, 教师也会发生兴趣, 进行思考、制订教具制作计划时往往想代替学生, 但是我们应当抑制住自己, 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
6. 要帮助学生收集材料, 尽量做到废物利用。
地理教具是实现地理直观教学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今天, 虽然我们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但直观教具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具直观形象, 是可以操作的, 使学生的手动起来。
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 虽然是小制作,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大收获。
制作与实践 篇2
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出发,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与建设实践,可以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引发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
作 者:顾晓燕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01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
初中数学“微课”制作与实践体会 篇3
当网络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平台后,“微课”走进教学过程,我也将“微课”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是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并且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与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我將微课运用于学生的预习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微课”运用在预习过程中有两大功效,一是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二是有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微课”的制作和运用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课”,磨刀不用砍柴工
要想让“微课”在学生的预习环节起作用,务必要下足工夫,吃透教材,挑选出对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内容,再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等,才能让“微课”对学生学习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
数学教学的知识点很多,我们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到“微课”的制作中去,因此,我们只有根据学生自学的规律,取其易学点,抓住重难点,才能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大效益地解决问题。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较简单的内容,一看便知,但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常常难学懂。我们将这些难懂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辅助学生预习,学生就很有可能将重点掌握,将难点突破。比如,在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垂直的第二课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易掌握怎样作一条水平直线的垂线,但对于作非水平方向的直线的垂线就有些困难,主要是对直角三角板和直尺的运用不熟悉,我将它制作成“微课”。然后放在班级QQ群中,让学生自己下载来预习,第二天通过检测,80%的学生都能顺利过关。
2.将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微课”教学中,突破难点
难点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微课”有一个弱点是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听得懂,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呢?主要有两个方面:(1)教师的讲解形象化、直观化。数学语言较为抽象,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其变得具体,配以图形或针对性的例子来讲解,让学生容易听明白。(2)将转化的数学思想运用于教学中,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目的。比如:在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微课”中,因为学生易过一点作相对于身体或视线水平的直线的垂线,对于作非水平的直线的垂线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就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设计了两种情况来突破这个难点:①通过旋转纸,让直线相对于我们的视线水平,让学生观察做法,并将做法显示出来。②旋转身体,让我们的视线相对于直线水平,然后让学生观察作法,并显示出来。然后总结出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方法通用通法。
二、指导学生运用“微课”学习,将学生扶上马
刚开始时,学生不太适应,我就手把手地教学生预习的方法。(1)让学生通读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大致内容。(2)找到教材的重点内容,常常是定义、定理、例题等。(3)细读精品,即将重点内容一字一句地读,理解它们的含义。(4)找出疑难点,然后下载“微课”学习,释疑,最后再做预习作业。学生通过这几步学习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一般能解决80%~90%的内容。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解决一半以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我的学生慢慢掌握了自学的技巧,他们大多数利用课后的时间,下载学习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而且通过预习效果检测,效果良好。
三、指导后进生利用“微课”复习,将后进生再送一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解后,如果不做笔记,学生再想听老师讲相同的内容就不再可能,相比之下,“微课”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便于保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在复习中还可以再次下载“微课”来学习,加深理解。因此,我给后进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听一次微课后,再完成家庭作业。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又提高了后进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中央电视台4K制作实践与经验 篇4
一4K系统建设
从2013年开始,全球影视技术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型、便携的4K拍摄设备出现高速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以及高端的编解码技术,这给我们提供了搭配合理、比较经济的4K工作流程的可能。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考虑,4K是不是可以像当初从标清到高清一样进入到我们制作系统中?目标是之一是面向台内精品节目制作,保留4K的母版,可以向院线播放。而正常节目制作,可以把4K母版,下变换成高清版,在央视的正常节目中播出,这也是我们的基本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证常态播出,又保留了4K母版,可以一举两得。4K制作的目标之二是面向大屏播放,现在我们的大屏应用越来越多,但它的清晰度远远不够,我们想在4K制作当中,把一些高质量的小片拿到大屏当中去播放,以提高这方面的品质和现场效果。目标之三,也是最主要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和积累4K制作方面的工艺方面的经验。
在这样的一个建设背景下,我们开始了4K制作系统的进程。起步时间是比较紧的,项目大概是从2013年4月份开始进行设备的调研,系统的调研、先期的一些技术和方案测试,到6、7月份开始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到系统方案成型,8到10月份逐渐开始设备采购。因为4K制作一经推出,节目试用热情高涨,设备供不应求,所以我们一边进行系统建设、一边投入拍摄的生产、一边进行相关的实践测试。一直到2013年年底,不仅是前期拍摄的设备,后期设备也都陆续到货,进入安装调试系统集成阶段,2014年一月份系统已经全部上线,可以投入使用。
央视4K制作系统构成包括前期、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主要是4K ENG和附属设备,我们采购了10套Sony的4K F55,还有高精度电影定焦和电影变焦镜头,配置比较齐全。通过实践我们看到4K ENG性能比较优异,4K分辨率达到一千多万像素,相比较原来的高清,宽容度也有很大提升,达到14档光圈,更突出的特点是35mm全画幅成像,能达到60P的拍摄效果,作为高清使用可以提供240P拍摄的优秀功能。它的S-gamut和ITU709色域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细节。电影Gamut能保证更多画面的层次和质感,同时可以选择多种格式进行记录,4K、2K以及高清模式,带来更多的可选择性。有多种编码格式的支持,RAW/XAVC以及蓝光等格式。图1是前期拍摄的设备,主要是ENG和一些附属设备。
后期制作采用苹果的FCP X和欧特克高端编辑合成系统组成的一个4K制作岛,因为4K数据量比较大,所以这个岛没有采用核心共享存储概念,而采用单点工作站本地存储的模式。各个站点间通过万兆以太网互联,达到协同工作。整体业务通过接口可以进行有效的交互,既可使4K制作是一个专门设计的高端制作系统,同时也是容纳到全台制作系统中的制作岛。
后期制作功能可以支持各种行业的原生格式,可以直接读取数据,索尼的Raw、ARRI RAW以及蓝光都可以,支持过程中粗剪、套底、特效、字幕、配音、调色等一系列的全功能制作。还有中文字幕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唱词、对白以及其他的图文字幕的制作。
图2是后期制作的系统图,它的右侧配备了导入其他格式的文本工作站,系统管理工作站等。除了把节目制作提交以外,还要跟其他系统交互,中间部分我们部署了一个基于各个单点工作站基础上的交换缓存,因为它的数据量比较巨大。我们也有数据流磁带的数据归档备份。
它虽然是4K超高清制作系统,当然也是我们制作岛,常态制作岛职能都要具备。除了刚才提到的编辑系统以外,系统中还配备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这是中央电视台和捷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包括面对上层系统的接口,实现信息的驱动和数据的互通,比如PPM节目管理系统、LDAP身份认证系统、TRM资源调度系统、CDM节目发布系统,通过ESB和EMB可以进行媒体文件的交合和传递,比如把成片入媒资库,也可以送到播出。当然这里指的是高清流程,目前4K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个4K制作岛可以和演播室或者后期制作岛,包括与音频和包装岛进行交互。新台是文件化的系统,同样可以进行文件化的内容审片。在这里做的文件可以在远程或在本地.通过我们专门的审片终端,发出审片意见,如果要修改,可以在时间线上查询到修改的镜头,修改完再次提交。所以说,这是一整套包含完整的对内对外接口的4K制作系统,如图3所示。
二4K工艺流程
对于4K,我们有两种工艺流程可以引进、可以探讨。第一种类型是比较经济型的4K XAVC,为什么说它经济?是因为资源占用方面,XAVC是高效率同时能保证质量的压缩方式,是在带宽、在容量上,可以做到比较节约的方式。当然如果我们有空间或者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更高质量、超高清晰度的制作.可以采取第二种,既追求质量为主的高画质RAW格式,它可以拍摄记录成4K的RAW,同时又可以记录MPEG-2的高清码流,后期制作可以采用高、低码结合,套片编辑的方式,能同时有高低码的匹配。
XAVC前期拍摄采用XAVC压缩编码的方式记录,后期基本可以直接进行画面的剪辑,如果需要精细制作,可以在后期继续进行特效合成,可以进行精细调色处理,可以加字幕等,通过精度渲染导出成品文件,即输出4K成品。这是4K的母版,当然我们也要输出高清的播出版,供目前节目播出,这是XAVC的流程,基本特点是比较快一些。
第二种流程是以侧重质量为主的,是高低码流相互嵌套的流程,可以记录4K的RAW,同时也记录蓝光50兆,先进行高清蓝光的素材粗剪,粗剪的素材和高质量的4KRAW进行套裁,这样可以尽量节约不用的素材空间。现在来讲进入到4K RAW的制作,目前实际还是有一些难度。从目前制作的状态,在进入高端的剪辑合成时,它是进行这样一个变化,同时把4K做了一个2K的代理,确保它的实时性能。后面还是可以通过精细制作,包括精细编辑,特效、校色,字幕合成等,虽然用2K的代理,但最后输出的还是4K高质量的成片。通过4K渲染完以后完成成片,首先是可以输出4K的DPX和院线标准的播映母版。当然也要输出我们高清播出的成品,这是我们基本的生产任务,是必须要提供的。
同时,制作当中除供播出的成品之外,还可以生产小片。一些我们需要在高质量大屏播放的小片,也可以在这个制作系统中产出。这是我们对于高质量RAW格式,通过高低码流结合,在FCPX和smoke、flame以及luster上实行的工艺流程。
三4K节目的生产实践
首先编导、摄像对F55这样的新机器都很感兴趣,节目系统的领导都开玩笑说,很多同事一下进入技术控的状态,天天琢磨怎么使这个机器,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对机器的认同。F55目前在中央电视台主要用于纪录片频道,大型活动等,有纪录片《园林》,也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国2》,有宣传春晚的《一年又一年》,有野生动物为主的《牦牛》,还有MV《我们中国梦》,参加了“4K杯”的评奖,另外还有《茶》、《自然的力量》这样一些片子的拍摄制作。
目前已经播出的,前一段跟春晚相关的,拍了相当于三集专题形式的春晚纪录片叫《春晚又一年》,大年初三开始连着播了三集。还有《舌尖上的中国2》也已经播出了,还有《我们的中国梦》。节目方面对拍摄的设备还是非常认同的,既小巧又轻便,质量高,性能也比较优异,特别适合纪录片,特别是对于画面的质感、色调和层次表现,得到了普遍好评。
图6 是我们节目拍摄当中的一些画面,比如纪录片的《园林》,当时采用了4K的RAW,协同了MPEG-2,50M蓝光的拍摄,采用的是线性伽玛,图下部是他们工作的场景,图片左上是原始拍摄的图像,看着比较灰,但因为4K设备的宽容度较大,实际上这些层次都在,通过后期调色可以把细节和层次找回来,可以展现细节和表现力。
图7拍的是一个MV叫《我们的中国梦》,里面的一些工作画面和镜头。它也是采用4K的RAW,同时记录的还有MPEG-2,50M的蓝光,即高低码流同时记录这样的一个技术方式。能够看到这些画面的表现力和它的立体感,它的层次,包括细部的质量,应该说现在电视的表现形态和电影的表现形态已经非常接近了。
图8是三集的专题片《春晚又一年》,画面中有今年春晚的主持人张国立,还有我们春晚的演播室外的候播厅。通过对S-LOG的后期还原,能够看到它的细节和表现力非常强的,这是人物特写,这是比较大的场景,这是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对比,这也是大全景的对比,原来看着比较灰,其实层次都能找回来。
“舌尖2”节目更多是一些外景拍摄,有特别表现质感的比如食物的特写镜头,表现力特别强,画面动态范围比高清大很多,如图9。图10是《茶》专题片拍摄的场景。
接下来总结一下节目编导方面对4K制作的一些体会,他们认为现在4K这样的机器还是有很多优点的:第一,菜单的设置很人性化,所有可调节的内容一目了然,易学、易会、易上手;第二,机器的宽容度比原来大很多,相对来讲比高清的表现力提高一大块。另外,超35毫米的画面很震撼,这些片子跑的地方比较远,什么地方都去,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也体验了设备的性能。比如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设备能比较稳定的工作,这也是性能的体现。
质量方面,他们认为RAW这个格式方面还是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它记录的色域更广,信息量更大,后期制作确实比压缩的格式具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在原来看起来基本上不可能,貌似已经是一点层次没有的区域,但最后通过调色还是能把它调回来,创作的余地更大。而且里边没有噪点,处理后的画面还很干净。
四4K制播的问题与思考
首先,笔者觉得还是关于质量、效率和资源占用几个方面平衡点的问题,谁都知道不压缩RAW格式好,但是占用的资源会很多,确实也得考虑我们是除了保证质量以外,要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节目。特别是电视台,作为大众的传播工具,如果要普及4K的话,每天要做大量的节目,一年做一部片子,电影行,电视可能是不行的。我们怎么样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能有效利用带宽去制作节目,能不能在保障质量前提下采用更多压缩的办法?这个话题基本上和当时从标清到高清的题目一样,也带来这样一些议题,比如说有没有更先进的压缩编码方式,以及能不能开放跟大家共享,不管是RAW还是XAVC的格式.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前后期以及传输和播出之间的衔接。
其次,编辑制作方面刚才能够看到的效能问题,在实时性即现即得这一块,确实带宽占用比较高,超高清,以至于有些部分用的是2K代理编辑,有的用的是较大压缩比的XAVC的压缩形式,能不能做到编辑效果的即现即得,以确保节目生产效率对后期编辑系统的要求也是一样,有点儿像从标清到高清制作初期,很多效果都不能实时,画面也不能多层,很多东西需要去生成,去渲染后才能看到效果。但是技术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也会像从标清向高清过渡一样,从不能到能,从能到更好,以致更多。
还有关于行业规范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做的可以提供播出的,是一份素材制作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我们保留的,比如将来用于国际交换,用于院线播放的4K母版,这样的4K母版还要和现在院线进行探讨,据了解现在院线播放的DPS格式规范是2K的,能不能统一是一个问题。
其次.除了制作4K母版以外,电视台还会制作4K之外的高清播出版。色域方面两个不太一样,4K用的是ITU2020.而高清是ITU 709。目前来讲,这两者的色域不能完全匹配。输出两个不同的版本需要按照两种色域再调一遍,即便说能够有转换软件,好像定义不同,并不能把所有参数完整带过去,这可能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希望4K方面还是应该能有更多的应用,更多领域去拓展。像中央台建立了后期制作系统,也有前期拍摄设备,制作的一条线或者说基本形成了一个拓展的面,我们可以在这当中做4K制作经验的探索和积累。但这仍然需要有更多的值得我们探索的空间,比如直播现场制作,比如说演播室什么时候可以纳进来。传输技术如何?能不能远程转播,还有4K技术什么时候有播出计划,听说日本、韩国已经有明确的播出计划,而我们没有。这些可能都有待于技术的发展和系统上的成熟。
电子综合设计与制作实践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名称: 电子综合设计与制作实践
The electronic synthesis designs and manufactures practices 课程负责人:何 伟
二、学时与学分:三周, 3学分
三、适用专业: 工科本科电类专业
四、课程教材:通信工程学院自编.电子综合设计课题汇编, 2003年
五、参考教材:丘关源编.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谢嘉奎编.低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阎 石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姚燕南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丁元杰编.单片微机原理及运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赵曙光等编.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开发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六、开课单位:通信工程学院
七、面向开课对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生物医电等专业本科生
八、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电子技术应用型设计课程,是通信学院为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极具特色的设计性课程。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掌握一些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制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全面性的设计素质;在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强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在于训练学生的小组组织能力和团队的分工合作精神(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特点是分小组进行,一般每四人一组)。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分析、整机联调、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理论设计(使用PSPICE、MC3和PROTEL等软件工具),并进行逻辑分析、仿真分析、交流分析、直流分析和瞬态分析及印制板图的热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的电路,最后利用单片机开发装置、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PAL,GAL和EPGA等(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陈列)编程器,信号源和布线板进行实际制做和调试,最后提供出样机和计算机WORD编辑的理论设计报告。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
1.教学的学时安排:三周内软件仿真60机时,硬件制作实验36学时。
2.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对指导教师选题的要求:
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要求指导教师能开发一些综合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小型课题,使大四的本科生能在四周内完成其作品,课题类型最好是具有自动控制、数字显示、声光报警、数据传输、数据转换等方面知识的模拟、数字综合系统。指导教师最好能先开发出成品,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起演示和参考作用,给学生以硬件布局、制作工艺及完成功能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在课题中应设置基本要求、提高要求等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进度要求。
3.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要求: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应有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c语言、甚至单片机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先修知识。因此最好设置在三年级或四年级上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电类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如何用CAD软件对电子线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要求,拟定设计方案,并在计算机上完成原理分析、电路设计和模拟仿真。在仿真通过的基础上,经过选定元器件、制板、组装、焊接、调试等环节,最终完成实验样机。电子综合设计的题目,实际上都是一些小型的电子产品开发,题目都来自指导老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实践。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程意识,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产生质的飞跃;为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按学分制的教学安排,电子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作,必须按年级和专业集中在实践环节的短学期内进行(3--4周),学生四人为一设计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组长的带领下,独立的完成设计任务。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⒈ 电子综合设计的具体任务是: ①学生分组选定课题。
②用PSPICE V5.10和PROTEL等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和分析工具软件完成课题的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的单元设计和混合电路设计。
③用上述软件进一步完成系统的仿真分析、噪声分析、极限分析和频谱分析。(下一步采用Mentor的EDA系统软件实现TOP—DOWN设计)。
④用PROTEL印制板工具软件完成电路的布局、布线工作。
⑤在实验室用布线板实际完成各单元电路的焊接制作和系统的联调工作。
⑥用微机、单片机开发系统和逻辑电路实现系统的在线控制,最终实现样机的脱机运行。
⑦学生提交用WORD编辑的设计报告和制做的实物。⑧优秀学生提交经过工艺设计和造型设计的实物。⒉ 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 课题一 语音处理系统
基本要求:采用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仿真调试,实现EPROM分段存储语音信息,并能分段重放。
2提高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语音库,实现任意组合语音库数据信息的放音功能。
课题二 多路放大与巡回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用多路放大器对若干个不同的被测信号进行放大,然后通过一路A/D转换器和数字显示器按照一定顺序轮流显示这若干个被测量,这样既可以减小测试仪器的功耗和体积,又能降低成本。
课题三 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
基本要求:数字式电容分档测量,被测电容的范围:100pf~99μf,系统响应时间∠1s,测量的相对误差∠5%,用数码管显示被测的电容值。
课题四 LED汉字点阵显示系统设计
基本要求:采用8031单片和LED点阵显示模块设计实现组合点阵信息显示。提高要求:具有显示内容自动更新的功能以完成对任意存储的信息内容进行完整的显示。
课题五 数控直流电源
基本要求: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课题六 程控测量放大器
基本要求:设计一可用51单片机分档控制的程控放大器并显示设定放大倍数。提高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可连续控制的程控测量放大器并最终实现自动增益。
课题七 直流小电机调速系统
基本要求:采用单片机开发系统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行理论设计和仿真实验,并采用光电对管实时在线检测直流电机转速及使用PWM技术调节控制电机的转速。提高要求:用键盘设定初值,用数码管显示电机转速。课题八
乐曲播放电路CPLD实现
基本要求:采用ispDesignExpert EDA开发系统进行乐曲播放电路的设计、仿真调试和实现。ISP芯片采用美国Lattice半导体公司的ispLSI 1032E。要求能进行流畅的乐曲播放。
提高要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播放的同时用简谱的形式同步显示播放的乐曲。
课题九
多功能数字电子表
基本要求:计时功能:显示时、分、秒,定闹功能,秒表功能,倒计时功能。提高要求:增加“语音报时”功能,增加“电子日历”功能。课题十 数字温度计
基本要求:可测量温度范围:000.0℃-102.0℃,温度分辨力:0.4℃
测量相对误差:≤2%,用数码管实时显示被测量的温度。
提高要求:实现多个温度点的实时测量,实现温度的分档测量(102℃、51℃、25.5℃)。课题十一
主从式监测报警系统
基本要求:以单片机为从机对目标状态进行监测,将结果通过标准串行口传送通信给微机主机,由微机跟踪显示目标状态; 提高要求:从机目标状态以某种现场变化为提示,主机则以某种直观警方式为提示。自选要求;从机目标状态以某种传感器方式为改变 课题十二 用单片机控制的乒乓球游戏机
基本要求:用单片机控制乒乓球的运动、左右拍击球动作并显示比分。
提高要求:除基本要求外,用单片机控制乒乓球的运动速度,另行设计表现击球动作、得分、失误的声响电路。
课题十三 简易频率计
技术指标: 频率(F)为:1Hz~100MHz,周期(T)为:1S~10E-7S,精度为:10% 课题十四 低频函数波形发生器
技术指标: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频率:0.1Hz~1KHz 控制方式:能选择不同的波形,并且能显示出当前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值。输入电压:-5V~+5V 课题十五 汽车转弯灯控制系统
基本要求:应用8031单片机强大的布尔处理功能,设计实现汽车转弯信号灯的自动控制系统。
提高要求:具有亮度可调的停靠灯低亮发光功能。课题十六 计数式数字频率计的CPLD实现
基本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测量相对误差:≤1% 测量信号:方波峰峰值3~5V(与TTL兼容),闸门时间:1s 显示控制:静态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稳定,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提高要求:测量频率范围:100Hz~100MHz和1Hz~1MHz两档,相应的闸门时间为1s和100s,用一开关量选择控制。显示控制:动态扫描8位七段LED显示,且要求显示无闪烁,内容刷新时间与闸门时间相同。
课题十七 89C51单片机与PC机双向串行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以89C51(MCS-51系列)单片机和PC机为核心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双向串行通信系统;以LED数码管为显示元件显示89C51单片机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及出错信息,用压电小喇叭为电声元件发出声音报警;设计一个数据输入小建盘,能输入0~9十个数字符号及所必须的命令键;设计一个简单可靠的89C51单片机和PC机双向串行通信接口;电源用5V直流电源供电;在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功耗,提高性价比;编写出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程序;写出设计报告及详细使用说明。提高要求:具有字符串收发的功能。课题十八 电子福特表的设计
基本要求: 可测电压为直流,电压幅度范围0----5伏,测量值用3位LED显示,误差小于0.01伏,测量值可以通过喇叭自动播报。
提高要求:可测电压可以是交流信号,电压幅度可以扩大到20伏。课题十九 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设计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实现有线通信,一方为发射,另一方为接收。
提高要求: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相互通信,并能实现校验。
十、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微机原理及运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开发与应用。
十一、考核方式: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实际验收(按最后完成的功能给定成绩),而优秀作品则由学院组织专家小组统一评定,十二、学时分配:
⒈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学时安排:
根据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课题难度和深度一般要求学生在三周内完成其全部设计和制作,教学和学习都须集中在这三周内,因此建议该设计课程安排在实验场地比较空闲的每学期的前三周或最后三周。
⒉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进度安排:(软件仿真60机时,硬件制作实验36学时)第一周:第一天:开动员大会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课题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时间查资料并制定方案;
第三天:待学生方案确定后开始发放制作工具和元器件,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仿真软件及仿真调试的培训;
第四天起:开始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12学时以上)。
第二周:继续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12学时以上)。
第三周:继续软、硬件的实做,这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设计,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在辅导时间内前往指导(指导教师每周应指导12学时以上)。
第三周:最后一天: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验收(按最后完成的功能给定成绩),对优秀作品由所有教师统一评定,之后各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交设计报告、归还作品或元器件及工具。
制作与实践 篇6
一、创设机会, 激发欲望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理解有困难,学校配备的晨昏仪仅为地球与晨昏圈、太阳直射点的组合,没有绕日公转的演示。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教学中我以自己为太阳,一手托着晨昏仪,一手捏着直射点,做起了绕日公转运动。我耐心详细地讲解后, 由于受仪器限制,仍有不少学生以迷惑的眼神望着我, 于是我决定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理教学模型。
二、集思广益,优化方案
根据我的提议,不少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把对该问题有所思考并积极提出设想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之后,小组长多次召集成员在一起,就各自的设想和方案畅所欲言,并通过讨论确定较合理的方案。图1中的a图是大家确定的双轴、双层轨道方案。
研讨中,大家感到初步方案虽然很好地控制了地轴的指向,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两个轴滑到两个圆环交界处时还需要人为矫正方向,使整个演示过程不顺畅,且轨道及支架等的制作十分困难。接着大家再次探究,拓宽思路,试着寻找使模型运转更顺畅的方法。受学校废弃地球仪支架的启发,有学生提出以齿轮作为传送方式进行设计。经过大家不断修正和优化,最终形成齿轮传送方案(如图1中的b图)。
齿轮传送方案借助了五个齿轮,两两咬合,当支架绕此轴旋转时,中间的三个小齿轮起传送作用,带动另一个齿轮与支架转动反方向且角速度相同旋转,并以此齿轮的旋转带动地球的转动,从而使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
三、合理分工,有序加工
方案确定好以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和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列出详细清单如下。
1.制作材料方面:夜半球罩,地球仪,示意太阳的小红球,示意太阳直射光线的铁丝,连接夜半球罩的半圆铁丝,齿轮,支架,螺丝钉,胶水,表示节气及月份的刻度盘,模型底座等。
2.制作工具方面:锯,锥子,锉刀,圆规,尺子,剪刀,钳子,量角器,小刀等。
3.制作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地轴倾斜角度的调整。(2)使夜半球罩稳定放置在支架上,并减小它与支架的摩擦。(3)夜半球罩与支架垂直,直射光线与半圆铁丝和支架平行,和夜半球罩外沿垂直。(4)齿轮既要咬合良好,又要能顺利转动。
明确了以上问题之后,组长给成员合理分工,让大家按照具体分工制作配件,最后再将各配件整合在一起,逐步完成模型的制作,实物图如图2所示。
四、交流分享,反思提升
当学生将完工后的作品呈现出来时,我感到很惊讶,没想到学生的潜能如此之大。为分享大家成功的喜悦,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制作小组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其他学生面对这一凝聚着身边同学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制作成果时, 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欲望也被大大激发。展示、交流、分享之后,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热情极为高涨,不少学生纷纷写下参与此次活动的真切感受和收获。
由此可见,地理模型制作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地理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开发与训练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制作与实践 篇7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为Web应用程序的页面布局和界面设计打基础。为了适应市场对“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和为了实现网页设计到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 有必要对现有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 使学生能适应“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并能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里学习的实践成果能直接应用于基于.net或JSP的Web应用程序设计。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都开设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基于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制作出精美的网页。这些网页内容丰富多彩, 结构复杂, 能满足静态网页的页面需要, 但这些网页不能直接应用于基于.net或JSP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中, 不能满足动态网页的页面需求。Web应用程序开发, 是通过后台数据库与Web服务器的信息交换, 由后台数据库提供实时数据更新和数据查询服务。《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有两种主流的开发技术:.net与JSP。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 主要讲解.net技术与JSP技术, 而不讲解页面设计, 需要学生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到的网页设计知识融合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来, 使动态页面既有数据库的内容, 又界面美观。而学生在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里学习的页面知识不能直接应用于Web应用程序设计。有必要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增加CSS, Div, Javascript, AJAX等内容, 以完成学生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
3、教学改革措施
3.1 课程定位与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以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先修课程,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 使学生具备网页素材搜集、网页元素制作、网站布局和规划、脚本代码编写、网站发布、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与技能, 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也为后续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和实现向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顺利过渡。
课程目标包括: (1) 理解网站的工作原理, 学会构建网站; (2) 熟练掌握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软件处理网页素材; (3) 熟练使用CSS、Div进行网页设计; (4) 掌握网页脚本语言的使用方法; (5) 培养学生做出具有一定水准的网页 (包括Javascript, CSS+Div) 。
3.2 优化教学内容
以往《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网页三剑客展开, 而以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过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需要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动态页面要求相结合, 满足日后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网页图片处理; (2) 网页动画制作; (3) 基于HTML+CSS+Div+Javascript网页设计。
借助Dreamweaver进行可视化页面设计转向纯代码的编写, 全部靠手工编写代码来设计网页页面。
3.3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演示法向多样式教学方法发展, 主要有以下4种:
启发式-模仿法:初学时需要大量浏览一些优秀网站案例。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网站, 让学生在外观视觉的享受中感受网页设计领域的奇妙, 培养学习兴趣。并选中几个案例, 进行一步一步地模仿设计。
任务驱动法:每个学习案例都布置了学习任务, 课程体系结构以任务为主线,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后, 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理论知识得以实践。
项目教学法:将实际的网站设计项目直接在课堂再现, 以项目为驱动, 带动各知识点, 让学生边学边练。让学生了解网站开发的流程, 也促进各知识点的应用, 快速吸收所学内容。
3.5 学生设计成果能向《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过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先修课程, 学生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 设计出的网页成果要能直接移植或方便的移植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来, 而不能出现设计出的网页成果与《Web应用程序设计》无关, 与后续课程脱节。
方法: (1) 利用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软件, 纯手工编写代码, 保存为后缀名为html或htm的文件, 通过不同的浏览器测试页面的预览效果。日后通过修改文件后缀名来适应.net开发或JSP开发, 实现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移植。
对于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 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进行网页设计, 实现网页设计向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的直接移植;对于基于JSP开发的Web应用程序, 在Eclipse环境下进行网页设计, 实现网页设计向基于JSP的Web应用程序的直接移植。
4、结语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结课后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基于HTML+CSS+Div+Javascript的小型网站网页的设计, 且这些网页要能直接移植或方便的移植到Web应用程序设计中, 实现向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完美过渡。通过课程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并为后续《Web应用程序设计》的页面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对“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的岗位需求和网页设计成果向《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过渡, 针对目前《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彭莉, 张道军, 高好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软件导刊, 2013, 12 (2) :170-172.
[2]董玉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网页修饰》教学设计.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闫奇峰, 张莉平.高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析.计算机教学, 2012, 8:165-166.
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实践与应用 篇8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微课制作实践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的制作实践内容,应当密切关注数学学科本身具备的专有特征,要在微课的实际制作之前,选择切实恰当的制作内容。对于如何判断数学知识点和教学任务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内容恰当性问题,应当要求有关教师依照微课制作实践的技术路径要求,以及自身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经验展开具体的判断,并在判断行为的实施过程中,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1)切实关注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关注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的评估,将学生的实际需要视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根本基点,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照本班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开展教学目标的预设,切实用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服务。
(2)结合教师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所获取到的经验,关注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用微课制作的实践工作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对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有效理解和领会。
在完成微课制作工作内容选定环节之后,接下来应当切实实施“微课”教学设计环节,时间应当设置在10 分钟之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语言表述简洁明快,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工作模式,逐步增强课堂知识内容讲授环节中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视频录制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安排,应当充分使用PPT、手写板、字幕、图画、Flash动漫等表意手段,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听觉、视觉以及想象官能,切实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效能水平。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教学工作模式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或案例运用生动多样的方式实现具体呈现,切实提升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效果,值得在实际的教育事业工作过程中实施广泛的运用。
(1)使用微课视频实现教学情境的构建目的,实现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使用微课教学手段,实施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营造,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能够较为充分地激发高中学生群体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章节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呈现将两根处于被拉直状态的细绳子分别绑定在一张桌子四只桌腿之对角上的图形操作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对空间几何课程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定义的具体讲授和分析实践环节。通过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表达载体,也能充分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充分调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
(2)使用微课教学工具实现数学知识内容的建构目标,切实强调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本身具备的抽象特征,使得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成为学生实现知识体系建构目标过程中的重要阻碍,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强调和呈现,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进行查看和借鉴。在实际的视频设计和投放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视频中所涉及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特征,切实为高中学生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服务性支持工作。
综上所述,探索微课教育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专有特征,针对学生群体的现有知识储备以及学习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微课教学方法,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摘要:微课是现有发展阶段提升高中数学学科日常教学工作效能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其中划分了两个具体的应用方面,仅供参考。
微课的低成本制作研究与实践 篇9
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2], 因此,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成为教师进行现代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通过笔者的实践研究, 介绍低成本制作出优质微课的方法。
1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制作形式
在教育教学中, 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现出点状、碎片化的特点, 因此, 微课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选题是关键, 微课选题应侧重于理论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及实践操作的知识点这两个方面, 所选知识点应适合在5至10分钟讲述完毕。
2) 由于微课时间短少, 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课题的方法、途径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题目关联紧凑, 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3) 适合用图形化或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现, 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等技术, 将学习内容与过程转换为图形、图像、动画与声音等媒介构造可交互的学习环境, 让学习者通过感知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便于容易理解和记忆。
微课的制作形式主要有录屏式和拍摄式两种[3]。相对而言, 进行拍摄式的微课, 需要专门的场地和拍摄设备, 人力物力成本非常高, 普遍花费数千元不等,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 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也是让许多想制作微课, 但又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 录屏式的微课制作起来简单明了, 使用一台笔记本电脑, 再加上几个多媒体软件, 使用极少的制作成本和制作时间, 就可以完成美观、实用的微课视频。
2 低成本录屏式微课的制作流程
录屏式微课制作的主体思想是:第一, 课件制作;第二, 录音录屏;第三, 后期合成。
一个录屏式微课从无到有的完整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 微课选题和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
3 低成本录屏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实践
下面, 将以笔者制作的微课《如何利用DHCP自动分配IP地址》为例, 探讨低成本录屏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过程。
3.1 微课选题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根据课程特点, 本文案例中的微课选取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中的重要协议DHCP作为讲述的内容。
3.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从分析教学内容和和学习者入手, 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受到微课时长的限制, 教学内容的展示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在确定题目后, 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 通过对比分析, 才能提练出最佳的内容呈现。在实践过程中, 案例中的微课以DHCP的工作过程为重点,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加深学生的理解, 因此, 将主要的教学环节分为新课导入、DHCP的工作过程、实例分析和小结这几个部分。
3.3 撰写脚本
如果说教学设计给出了微课的大框架, 那脚本就是对细节的说明, 包含文字、解说词、旁白、图片、动画等信息,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清楚, 例如, 在本案例中, 在介绍手动配置IP地址的不足时, 对每一种不足之处, 需要搭配什么样的图片, 以及图片的出现方式等, 都需要明确指出, 整个撰写的过程, 用Word等文本编辑软件, 就可以完成。
3.4 课件制作
在确定了教学设计和脚本内容后, 使用Power Point制作PPT, 以PPT为主要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PPT的制作要力求简约, 色调统一, 搭配合理。
在本案例中的PPT主体采用了蓝色的色调, 制作时主要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力求简约, 避免大段大段的文字复制和密密麻麻的布局;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都统一用了无衬线的字体-微软雅黑, 主体部分的字号选用24, 行距没有选用默认的单倍行距, 而是增加到1.3倍, 在重点地方, 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的字体或使用增加底色进行强调, 标题则使用32或更大号的字体。
2) 图文结合, 根据PPT内容灵活运用页间切换动画和页面切换动画, 按需要将内容进行动态或分步显示, 制作了大量以引导式和递进式为主要特点的内容切换效果, 以增强PPT的吸引力, 充分体现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根本原则。
本例中的微课《如何利用DHCP自动分配IP地址》的PPT主体部分仅有19页, 就已将手动配置IP地址的不足、DHCP的概念和功能、DHCP的工作过程和实例分析全部展示出来。
3.5 声音录制
PPT制作完成后, 就可以根据脚本使用Gold Wave进行声音录制。录音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确保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以减少后期对噪音的处理。
2) 模拟真实上课情景, 边播放课件演示边录制, 使录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 遇到读错的地方, 或是出现其它干扰 (如手机响动、有人开关门等) , 尽量不要停录, 可即刻复述一遍, 后期剪辑即。
3.6 视频录制
录制前可以先预先练习几遍, 边听讲课录音, 边进行操作, 正式录制时, 注意PPT动画与讲解要一致, 录屏可以使用免费软件有Camtasia Studio和会声会影等, 本案例使用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屏。
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PPT是4:3比例的, 在一些宽屏的显示器上显示时, 左右两边会有两条黑边, 图2是使用Camtasia Studio宽屏显示器录制4:3比例PPT时的情形。为了避免二次录制时, 出现位移的情况, 建议在录制时, 在Select area中, 选取Standard (4:3) 的比例1024×768的尺寸后, 按键盘的shift并扯动边角进行等比缩放, 本例中最后是取用1440×1080的尺寸。
3.7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的软件仍然是Camtasia Studio, 见图3, 主要工作有课件视频的剪辑、声音合成、加入配乐 (Camtasia Studio软件自带了丰富的素材库, 可按需使用) 等, 如果需要在该微课中添加其它视频素材的, 比如实验的录屏等, 都可以在这一步骤进行。
此外, 为使整个微课视频更加完整, 还应加上片头片尾, 在片头片尾, 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加入课程的名称、该微课的题目, 当然, 也可以加入教师的相片等, 使微课更加个性化。
这里, 也建议微课的制作者们为同一门课程的微课设计一组特定的片头片尾, 便于应用到同一门课程的其它微课中, 减少二次制作的环节, 再次地减少微课制作的时间成本。
4 结束语
微课作为微时代教育界里的新兴产物, 使当前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通过低成本的制作方式实现微课的制作, 将对微课的使用和推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 2014 (4) .
[2]贺丹君, 张立平.基于学生差异的地理微课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5 (2) .
电子地图制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篇10
1 课程设置和目标
地图就是以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电子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化的实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可视化”是电子地图的根本特征。
正是这个根本特征决定了电子地图制作课程要实现的内容,即通过电子计算机利用数字制图技术来完成地图的可视化,它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地图的可视化。地图是GIS技术最根本的表现形式,GIS技术的发展历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到半个世纪,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了80年代才被引入到我国,但其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初,徐冠华院士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的GIS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科技部从“九五”开始将GIS软件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年度国产GIS软件测评,大力推动GIS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的进程,形成了我国GIS发展的又一次高潮。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电子地图的应用也得以长足的发展,由于GIS专业的特性,目前,我国GIS相关课程的开设都只局限在本科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而在大专院校尚无相关课程的开设。因此本课程在我院的开设既有出于普及GIS技术的教育的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寄望于学生通过理解GIS技术,能利用GIS工具或软件进行一些实用技能。故本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GIS和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组织的原理方法,具有初步应用GIS的能力,并掌握Map Info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学会能运用GIS技术进行建立空间数据库、专题制图等应用操作。
2 课程教学实践
该课程属于实践课程类型,针对电子地图制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与实验方法上,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上,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地图制作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电子地图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的专业及知识结构特点,有选择地突出GIS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浅出地对电子地图制作的关键技术作以讲解,GIS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各种GIS功能的实现必须经过实验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本身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现,跟GIS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其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都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讲解、演示、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突出重点、注重逻辑联系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Internet网络平台开发的网上教室,通过网上学习,使学生既能加强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能在网上教室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而更容易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手段设计形象化的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采用上机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子地图制作技术。
本课程GIS软件平台选用了Map Info软件,mapinfo地图含义是“Mapping+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它是美国mapinfo地图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通过Map Info软件的上机实验,教师重点功能和操作演示,经过多次作业练习,老师对作品点评和讲解,循序渐进地熟悉其功能,并能从实践中总结出Map Info对地图制作的一般处理过程,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掌握电子地图制作技术。
3 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相联系的,其目的是把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及思维方法。所以对于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于电子地图制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多采用一些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有意识地让具有不同特色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有利于每位同学在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和特色发展。
着眼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显得尤其重要。鉴于GIS的学科特点,应该改变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偏重于人文学科方向的概念、原理和背景介绍等知识,可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查询电子地图网站,并指出不同网站的优缺点,从而达到自学的目的;平时作业也十分重要,为了使作业不流于形式,应该调整作业成绩纳入课程考核的比例。总之,教学应灵活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如采用自学辅导式、探究发现式、合作讨论式、问题教学式等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以上组织方式,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跟踪GIS技术和地图学科前沿,逐渐更新和完善电子地图制作课程内容。
考试是人才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价仍主要以期末考试为准则,而这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悲剧在“高考”后再次上演,学生学习好坏“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样会使学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期末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上。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技能要求,因此,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期末考试的权重降下来,只占课程考核的60%或70%,其他部分则来自平时作业或课堂表现和上机实验,改变过去只重视笔试的考核方法,势必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结束语
本课程在我院已开设3学期,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后反映,以及学院督导专家组听课评语,各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比较满意。但GIS技术是门新兴的学科,我院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前期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深入地了解电子地图制作真正涵义,在这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予加强,使学生知其然并知所以然,这才能达到真正普及GIS技术。
摘要:互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电子地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利用MapInfo软件制作电子地图,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对GIS技术的普及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过程也做了阐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子地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田芳.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97(4):132-134.
[2]田宝贵.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07(17):49.
电子报刊制作活动课的设计与实践 篇11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以“探索与创新”为主题的电子报刊制作活动倡导、引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调着眼于学生身边的事情,让学生展示心声,提出看法,表达感悟和推崇积极向上的精神。电子报刊作品,既有适合网络环境的特点,也体现对现实报刊(传统报刊)的模拟。电子报刊作品,并不是以刊载新闻、时事评论为主的报刊,而是以模拟出版物的形式,反映学生观点、情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窗口和平台,具有引领和反映学生文化的功能。在《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指南》中,“电子报刊中文章原创成分应达到60%以上”的规定也说明了“中小学电子报刊”原则上应是学生的“主题文选”,内容应是在某方面学生是怎样看、怎样想和怎样做。
电子报刊制作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报刊的认识,通过报刊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主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思想的提高和升华,其创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审美能力、报刊编辑能力、协作能力等。
电子报刊的作品多数是利用Word和Powerpoint来创作的,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合比较紧密,近几年电子报刊的优秀获奖作品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范例。目前,电子报刊制作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活动课内容,并整合语文、数学、政治、美术、音乐等课程,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二、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报刊制作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侧重设计教学情境、学习资源、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授导为辅。该设计的目的在于本研究实验中,为实验学校、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而具体的课程实施,各实验教师会有不同的调整与改进。以下教学设计,实验班参照执行,对照班不执行。
教学内容:电子报刊的制作,分为主题电子报的制作和主题电子刊物的制作。
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按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分为选题、规划、设计与准备、制作、评价与反思等,这些任务兼有封闭式的任务和开放式的子任务。封闭式的任务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按照教师的明确要求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基本具有确切的任务目标,这类任务多为学习新的知识概念及新的技能。开放式的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创造性地完成的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1.确定小组分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拟在实验班将4人分成一个小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分组前调查实验班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关注男女生差异和能力差异,基本保证每组都有信息素养强和相对较弱的同学,使各小组实力相当,同时也便于组内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和提高。为了便于讨论和交流,也考虑到实验班不可能每次教学都在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采取学生座位调换的方式,使各小组处于座位临近的状态,这样有利于促进小组建设和小组讨论,让各小组推选出组长并组员。分组的策略也是为方便学生进行汇报和创作,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真实的合作不可能都建立在先期熟悉或欣赏的基础上。
2.在教学实施、布置阶段性任务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并让学生熟读量规的内容,理解评价量规各结构分量描述的具体含义,同时结合范例教会学生使用量规的方法,将量规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之一。教师提供精选的教学资源和优秀作品范例,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料。
3.选择并确定主题,资料搜索,文獻阅读,撰写组织结构及内容规划报告。让各小组进行讨论,根据组员提供的兴趣、关注热点,提出选题范围,判断选题的价值,经过集体决议,确定电子报刊的主题。通过搜索策略的学习,搜索的运用可以准确快速地查到相应资料。在这一阶段任务,要求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并向全组阐述“组织结构及内容规划报告”,组内交流搜索策略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所选主题的人文思考,小组的分工以及工作进程。通过交流汇报,既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还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在资料搜索的过程中,强调对信息版权的保护和尊重意识,学生要记录信息的来源,并在报告中附上。
4.对资料进行选择、分析、判断、整理,版面设计及技术树形图。以往的电子报刊制作活动在信息处理和展示上更多强调的是技术和审美,对于创作素材本身多是以拼凑为主,应付了事,没有整理和提升。笔者在评价量规中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即作品主张什么)并围绕主题展开,同时在展开过程中注意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要交代清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要有自己的创作。小组要注重组文化的建设。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草拟报刊的结构图(树形图、脑图等)和版面设计草图等(选做),并记录资料进行选择、分析、判断、整理、加工处理的过程和心得,经小组讨论后修改确定,形成电子档案袋。
5.电子报刊的制作。电子报刊的制作阶段是实现创作的关键部分,这一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以上规划,具体实现内容排版、导航、装饰、色调调整,技术实现等创作,并不断修改完善,以形成各小组的电子报刊作品,并要求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学生要按照小组分工分头完成自己的电子报刊内容,最后通过内容的拼接、调整和修改,来完成各小组的主题电子报刊。而作品(信息)展示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洁生动,页面大方美观等。该阶段的技术含量明显增加,兼顾的内容很多,对审美要求也很高。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制作前给出精选的电子报刊的优秀范例,制作中及时给予启发与指导。课前尽可能将前一次课的情况给出反馈,小组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相互帮助和关注,使每一个同学不偏离努力方向。这一阶段同时强调了信息展示能力,版权意识、诚信文化和小组的文化建设。
6.评价反思(个人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结合)。信息素养包含“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所以,培养反思力和评价能力也是实验的一个重点。评价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在这种体验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飞跃。因此,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并使他们对评价的过程和质量承担责任。这对发展学习者的评价能力,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项目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作品或项目活动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内互评)。第三,教师对学生电子报刊的制作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使学生的评价具有参照性,并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优化效果
以昆明市实验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据调查统计,在优化了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数据评估表明,信息素养的4个维度目标期望值平均得分分别提高了3.63分、12.03分、23.35分和5.05分(已换算为百分制),信息素养综合平均值提高了11.02分,从“较差”的期望值水平达到了“一般”的期望值水平。
总之,电子报刊制作活动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它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重在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它的实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起到了促进、提高的作用。
作者单位
云南省电化教育馆
制作与实践 篇12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的运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获省市课改实验点、市重点建设专业等, 多门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 师生在省级比赛中获佳绩, 校企对接项目层出不穷, 学生培养机制上不断创新, 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认可, 闯出了培养人才的新路子。
1 重视专业建设, 不断打造专业新品牌
1.1 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行业步伐
专业要有生命力, 必须踏准时代节拍。不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把握住时代脉搏, 当原创手绘将成为发展趋势时, 引入了原创手绘创作;当了解到外包主要来自日资企业且无锡日企需求较多时, 加入了日语教学;当专业技能达标时, 引入了企业人员担任教师;当兴起校企合作时, 提供免费场地, 办起了院中企;当基地建设时, 外出学习取经, 建成了无锡市的示范基地……总之, 专业建设永远与市场形成互动, 保持着旺盛的教学生命力与市场活力。
1.2 走出去请进来,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课程设置不可能只针对一个方向一种类型, 它培养的人才应该能适应不同的需要。为此, 学校先后与无锡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三艾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北京游戏学院、柯向东卡通原创工作室等十余家公司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 与无锡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设立凌空冠名班、与华夏计算机有限公司设立华夏冠名班;与无锡哈利动漫设计与制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弘毅动漫工作室, 引入企业实训教师、课程以及实际项目等, 委派教师到各合作企业中轮流进行项目实践。
学校成立学校理事会, 邀请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加入, 每学期召开专业建设座谈会, 审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审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修订、进行行业政策的收集和解读、定期进行行业的市场调研等。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办学方针, 发展良好。
1.3 与时俱进不断创建, 打响专业新品牌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先进的教材资料是根本, 完善的实验设施是保障, 交互的网络平台是后盾。学校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在一次次的创建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先后被评为省、市课改实验点、市示范专业, 市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还被评为省级课改实验学校。
2 重视师资培养, 不断开拓培养新途径
2.1 培养多渠道, 引领速成长
通过蓝青工程培养骨干教师;通过文化沙龙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带队比赛、课题研究加压成长;通过全国、省、市培训学习、出国培训拓展思维;通过“引领课”、“互助课”、“研讨课”、“汇报课”, 搭建成长的平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青年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教育导师。导师们通过带领成员做课题、做精品课、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等, 引导教师成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品格高尚的好教师。通过加强集体备课研究, 凸显集体智慧;进行互动研讨, 解决教学困惑;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和学生参与了企业《蓝色雨》、《苏州乐园宣传片》、《蜜蜜计划》、《魔角侦探》、《课间好时光》、《阿吉的中国之旅》等等动画生产制作, 有的动漫作品已在电视台播放。较大地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
2.2 学习不间断, 团队新发展
培养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 团队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研修计划, 借助书籍、网络等载体有针对性地自学, 使教师能够真正抓住教育的精髓, 主动自觉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把已有的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 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团队成员以老带新, 以名师促发展, 成立名家工作室, 带领教师在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上不断前行。团队对教师的进修、下企业锻炼、项目实战、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常抓不懈。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引领、不断加压、不断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不断反思中追求卓越。
团队成员相继成为市学科带头人、省教院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教育新秀;市计算机教研组组长、市属院校计算机、动漫专业组长等。教师精讲的教学案例获得了江苏省“两课”评比“研究课”的荣誉。近几年完成了省、市级研究课题多项。动漫设计与制作团队获市属院校优秀团队。经过多年的锤炼, 拥有了一支爱岗敬业、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新团队。
3 重视社会需求, 不断开发校本新教材
3.1 面向社会生活, 开发课改新教材
面对课堂教学, 面对专业教材, 它们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 或重理论少实践;或重实践少理论;或视角、方向单一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无法在教材中得到体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边采用活页教材, 一边自行开发课改教材。以Photo Shop为例, 根据市场需求加入了现实生活案例, 并拓展它所涉及的领域。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先实践再理论, 把“做中教、做中学、学做评、学中思”的理念贯穿其中,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剖析生活的能力, 学会用多角度、多侧面地透视事物的每个层面, 能从现实作品中博采众长, 吸收营养, 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不重复别人的思想, 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力求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 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 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 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毕业生。课改教材《Photo Shop创意设计》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它成为上课、培训、比赛的最具特色的教材之一。
3.2 立足企业需要, 开发专业技能新教材
教学是否成功, 企业说了算。专业技能只有符合企业要求、满足企业需要才是学生要掌握的真正技能。老师下企业实践, 带回来了最新的技能要求, 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编写了《简笔画》、《填色》、《线条》、《手绘》、《3ds Max基础教程》、《3ds Max进阶教程》、《3ds Max动画实例教程》、《3ds Max影视项目制作教程》等近10本校本教材。其中, 动画基础技能训练系列校本教材获江苏省教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因为有了得力的技能教材, 学生因此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影视后期处理项目”高职学生组一等奖、“艺术类平面艺术设计项目”高职学生组一等奖。
3.3 课程开发上台阶, 着力打造精品课
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是对教学的尊重、对学生的负责、对社会的承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着力打造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材资源包、一流的实训设施、一流的网络资源、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 不断积累和不断打磨, 《Photo Shop创意设计》、《3DS创意动画》2门课程获无锡市精品课程, 《Flash动画制作》获无锡市优秀课程。
4 重视企业素质构建, 全面提高综合新能力
4.1 课外学习创条件, 实践培养新技能
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更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延伸。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工作室实践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创建的弘毅动画工作室就是让学生参与企业动画生产、了解企业运作流程, 不断培养新技能。学生参与制作了《蓝色雨》和《苏州乐园宣传片》;与一璟装饰装潢公司合作完成兴业银行的新年装潢项目等。企业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校内成立了学生创业社团, 开展平面设计、礼品 (杯子烫印、T恤烫印、泥偶) 设计与制作等业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技能。社团开展以来, 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对接成果不断涌现, 学生共在无锡商报上发表学生动漫作品几十幅;为无锡市税务局制作税务宣传短信, 为教育电视台制作公益广告;同时还与小学、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积极联系, 为他们提供动漫相关的服务, 较大地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经过创业社团锻炼的学生正准备在校创建公司, 自己创业。
4.2 加强素质提高, 引领培养新员工
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 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开展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的2个市级课题研究。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将学生的生存能力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将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公益服务相结合, 站在企业的角度、生存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素质。面对初三毕业入学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 考虑问题不太全面, 专业知识也相对狭窄的特点, 引领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编写了4本《学生素质成长手册》, 4本《学生实践成长手册》及相关的技能实训材料, 其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受人欢迎、有一技之长、有责任心的人, 是有目标并能付之行动、有进取心之人, 是有团队精神、认同企业文化、带着激情去工作之人。通过《学生素质成长手册》、《学生实践成长手册》的引领、学习, 使学生在专业、素质、生存能力、精神心理领域等方面, 有了迅猛的提高。
5 重视现有资源利用, 不忘服务社会大众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完成校园教学, 企业实践的同时, 还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训设备,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每年暑假为幼儿园教师开设Flash动画制作、Photo Shop图像处理、影视后期处理等培训, 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人次;与企业合作研发动画, 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与小学、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积极联系, 为他们提供动漫相关的服务, 发挥专业的辐射功能, 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
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设与时俱进, 面向未来, 努力使专业示范化, 课程精品化, 设施先进化, 理念时代化, 师资职场化, 学生创新化。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 主动到校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在不断增加。企业的认可是培养人才的最大动力, 只有保持清醒、不断完善专业建设,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良好生存与发展。
摘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实施, 我们需要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进行建设与实践, 只有全方位一体化建设, 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