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差错性问题

2024-07-09

非差错性问题(共4篇)

非差错性问题 篇1

摘要:运用泛函分析理论中的不动点指数理论,在与相应线性算子本征值的有关条件下讨论了一类奇异半正多点边值问题在半正条件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奇异,半正,非平凡解

1 引言

文献[1]与[2]分别讨论了奇异(k,n-k)边值问题的格林函数和正解存在性及其应用,其中文献[3]研究非线性奇异(k,n-k)多点边值问题

在边值条件

下正解的存在性,其中0<ξ1<ξ2<…<ξm-2<1,ai∈[0,+∞),并且允许h(x)在x=0和x=1奇异。本章在文献[3]的次线性条件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个半正条件f(u)≥一b,b≥0,,,将文献[3]中的结论推广到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 准备工作

在Banach空间C[0,1]中,范数由中,,则P是定义,该范数称为最大值范数,C[0,1]中的正锥。本文中所提到范数均为最大值范数。

容易证明Φ1(x)>0,x∈[0,1]。根据Euler积分的性质可知Φ1(0)=1,Φ1(1)=0。

假设:;

连(H2)h:(0,1)→[0,+∞)续,,并且;

(H3)f:(-∞,+∞)→(-∞,+∞)连续

容易证明k(x,y)在[0,1]×[0,1]上连续,且k(x,y)≥0,(0≤x,y≤1)。

在条件(H1)下,令

,其

容易证明K(x,y)有界。

引理1[3]假设(H1)-(H3)满足,则由(3)所定义的算子T与A:C[0,1]→C[0,1]是全连续算子。

引理2假设(H1)—(H3)满足,如果A有不动点φ≠0,则φ是边值问题(1)(2)的非平凡解。

3 非平凡解存在性定理

定理设(H1)—(H3)满足,如果存在常数b≥0,使得

其中λ1是由(4)所定义的算子T的第一特征值,则边值问题(1)(2)至少存在一个非平凡解.

证明由(6)式知,存在r1>0,使得

假设A在上没有不动点(否则定理得证)。令φ*是T相应于λ1的特征函数,因此φ*=λ1Tφ*。现在证

否则,存在且τ0≥0,使得φ1-Aφ1=τ0φ*,因此φ1=Aφ1+τ0φ*≥τ0φ*,令

很容易得到τ*≥τ0>0,且φ1≥从可得到

因此,由(8)式和(11)式有,这与τ*的定义矛盾,因此(9)式成立.

因为,由同伦不变性[4]和文献[5]中引理3.2.3推论知,

令,容易证明,并且,定义那么.由(7)式得,存在和0<σ<1使得.定义T1φ=σλ1Tφ,φ∈C[0,1],则T1:C[0,1]→C[0,1]是有界线性算子且容易证明W是有界的。

取下面证明在上没有不动点.

假设存在,使得,则φ1∈W,此时μ=1,并且,矛盾,所以在上没有不动点.因此,由LerarySchauder不动点定理[4]和不动点指数的保持性和同伦不变性可知

设全连续同伦函数,则ht(φ)=φ-H(t,φ),下面证明。假设存在,使得ht (φ)=θ即H(t0,φ2)=φ2,那么,并且因此.又因为,矛盾。故。

由同伦不变性和(13)式得

由(1 2)和(1 4)知deg所以A在上至少存在一个不动点,即边值问题(1)(2)至少存在一个非平凡解.推论设(H1)-(H3)满足,如果存在常数b*≥0,使得,其中。同时(6)(7)满足,则边值问题(1)(2)至少存在一个非平凡解.

证明定义

由定理知Al至少存在一个非零不动点,则

从(15)有,x∈[0,1],则

因此,是奇异边值问题(1)(2)的非平凡解。

参考文献

[1]蒋达清.奇异(k,n-k)共轭边值问题的正解[J].数学学报,2001,44:541-548.

[2]Kong L B,Wang J Y.The Green's Function for (k,n-k) conjugate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nd its applications [J],J Math Anal Appl,2001,255:404-422.

[3]张国伟,孙经先.奇异(k,n-k)多点边值问题的正解[J].数学学报,2006,49(2):391-398.

[4]郭大钧.非线性泛函分析[M].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56.

[5]郭大钧,孙经先,刘兆理.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泛函方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

医院药房差错与问题分析 篇2

关键词:医院药房,差错因素,分析,预防和处理措施

医院药房是医院面向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药剂科的工作纷繁复杂,药品种类繁多,每日调剂处方,并进行用药指导,加上负责药品价格和目录的网络维护,药剂科工作极易出现差错。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把药房出现的差错与问题减少或杜绝,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和探讨。

1 药房差错与问题

1.1 药品调剂差错

同一种药品,不同规格,摆放位置相近,导致调剂时拿错药;药品的名称十分相似,或者同一厂家的药品的标签、外包装非常相似也会导致拿错药品;通常药品的摆放位置是不动的,但有时由于药品位置的改变,出于习惯仍去原来的地方取药,也会导致拿错药;药师发药时不叫患者的名字而发错药;有些药学技术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工作中聊天、接听电话等,导致拿错药;药师休息不好,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拿错药;退回药品放还时,粗心大意把药品混放,导致拿错药;投药时,因药品不在当前位置,从而漏拿该药。

1.2 药品管理问题

药品摆放混乱, 没按药理作用分类。针剂和口服药品混放。生物制剂和特殊药品没有分类管理, 定点存放;贵重药品无交接记录,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查找;治疗区退回的药品, 尤其是放置在冰箱保存的药品, 其质量很难保证。

1.3对患者用药指导问题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在医院中还严重存在“重医轻药”与“重经济效益”的思想, 没有对医院的临床药师配制的比例与设置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部分医院领导对职业药师不甚了解、重视, 导致药师有“考上职业药师意识也无用”的观念。药师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难以跟上当今的医学知识进展, 无法对患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 导致患者用药不当。

2 预防与处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房所出现的差错与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

2.1 对于减少或杜绝药品调剂方面的差错应注意的问题

药品分类摆放,药名相近、包装相同的药品分开摆放,而且安放警示牌作为提醒。对于同名不同厂家、同名同厂不同剂量的药品一定要认真调剂,仔细核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对新领药品、调配药品、核发药品应核对效期、质量,必须仔细检查包装、颜色、澄明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加强退回药品的管理,生物制剂、口服药品一律不得退回,针剂药品退回时要认真检查质量和有效期,严防不合格药品流入药房;对于门诊患者,需执行双人核对制度,防止发错药品。

2.2 强化药师的责任心,充分认识调剂的重要性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好药房工作的根本保证[1]。药房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审核处方,真正做到“四查十对”。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的使用药品,促进合理用药。

2.3 保证药房安静的工作环境

开放药房的工作环境,电话多频繁打扰。应设立药物咨询台,负责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退药、接听工作电话等,避免外来杂事干扰。应设立患者等候室,放置书报、防病用药介绍等宣传资料,使患者静心等待。由于医疗改革的实施,医院人员编制的限制,使药学人员得不到补充,药师超负荷运转,疲劳上岗。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药房调剂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合理排班,避免疲劳上岗。

2.4 建立完善的微机管理系统,对发出药品实行日清日结,做到帐物相符

每日对消耗过的药品库存量进行盘点,可及时发现调配差错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调剂差错给病患造成伤害。

2.5 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和报告制度

实行“非惩罚手段”,即不记名,只登记差错。找出易出错环节,避免错误重复发生。如发生调剂差错,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应立即报告,及时查找,尽最大努力找回错发药品。

2.6 加强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与药师的药学服务呈正相关[2]。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检查处方用药情况,每月做好药物动态,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

3 小结

医院药房所出现的差错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科学细致的管理,就能减少药房差错的发生。首先配方前由资深药师负责先审方,审查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处方医师对规定做皮试的药物是否注明过敏结果、是否重复给药、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即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并记录在处方调剂问题专用记录表上,经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签名,同时注明时间。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或配发代用药品。对于发生严重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2]。

参考文献

[1]田波, 周莉华, 陈佩.住院药房管理提高药学服务[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5) :149-150.

非差错性问题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西药药房管理和发放药品的情况设为观察组, 另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未开展数字化管理的药房管理和发放药品情况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共发放药品2 239例, 对照组共发放药品2 013例。

方法:对照组在开展数字化管理前, 药品管理与方法情况根据传统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和药房工作人员均采用人工开方、配药、划价和药品发放等工作[3]。观察组时期开展数字化管理进行药房管理和药品发放, 首先在医院内部构建局域网络,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经确认后再运用计算机对药品价格和划价, 由系统自动运算。患者将电子处方缴费后, 相关信息就会经过院内局域网传输到门诊西药房的对应窗口[4]。窗口药师会根据计算机提供的处方信息对患者处方进行打印, 然后转交到后台药师, 后台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的进行调配, 完成后药品和处方交前台药师核对, 核对无误后发放给患者。计算机系统对库存药品进行管理, 在药品发放后实时调整药品数量, 药品出入库情况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储存和分析, 药师可根据库存数据进行查询。

观察指标:根据医院内的药品管理相关管理制度设计制定调查表, 将所需要调查的项目设计到调查表中, 通过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比较两组药品管理情况、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两组药品盘点所用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药品报损情况及账货相符情况。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3.0将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进行χ2计算, 当P<0.05时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开展数字化管理前后, 对两组药品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药品管理数据库存盘点所用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账货相符率均优于对照组药品管理数据, 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药品发放差错原因主要为单人发放原因、工作疏忽原因、药品摆放原因, 观察组以上发放差错原因中的错发现象均少于对照组, 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合计发放差错30例, 差错率1.34%, 对照组合计发放差错70例, 差错率3.48%, 观察组的发放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门诊西药药房负责整个医院门诊患者的处方调配和发放药品工作, 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部门。在处方调配和发放药品上如果出现失误, 均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也会对医院服务水平造成不好的影响。本次研究结合我院在2014年1月后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门诊药品管理和药品发放工作的观察指标与未开展电子信息化管理之前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门诊西药药房的药品管理工作和避免发放药品差错的解决措施。结果显示, 观察组药品管理数据库存盘点所用时间、患者等候时间、药品报损率账货相符率均优于对照组药品管理数据, 且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发放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证明, 在门诊西药药房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药品管理、降低药品发放的差错率。

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方法药品差错进行分析, 发生差错主要因素:西药的类型和数量较多, 在医师开具处方的过程中与患者交流不畅, 严重影响患者取药过程;门诊药师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 会发生药品混淆的差错, 在入库过程中摆放药品位置也会存在位置;医院管理层对于药房差错问题不够重视[5]。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要加强重视, 在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之外, 应加强临床有效措施, 在制度上和服务上应加强工作监管, 应晚上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有序的工作流程, 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药学工作中, 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 要及时更新, 确保制度的可用性和权威性。西药药品在验收入库过程中要进行双人核对, 确保入库的药品质量合格, 药品应进行合理摆放, 对于类似混淆的药品应分开摆放。另外药品交到患者手中后应告知患者药物使用的用法用量, 与患者再次核对姓名、药物名称等。

综上所述, 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有利于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工作和药品发放工作, 可提高门诊西药房的整体工作效率、账货相符率、患者满意度, 降低发放错误率, 值得在各医院药房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宇, 闫彩霞, 廖义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24) :738-739.

[2]朱金风.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分析[J].现代养生, 2014, 22 (11) :156-159.

[3]周丽华.关于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 (32) :139-140.

[4]屠秀琴.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分析[J].中国药业, 2012, 21 (14) :73-74.

非差错性问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门诊或住院患者, 入选标准: (1) 从事非体力劳动者。 (2) 年龄30岁—55岁。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 (除外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1]。其中观察组81例, 男50例, 女31例, 年龄中位数46岁, 高血压36例, 2型糖尿病10例;对照组96例, 男61例, 女35例, 年龄中位数44岁, 高血压43例, 2型糖尿病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试验前均做体重测试、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功转氨酶检查并详细记录。对于观察组要求如下: (1) 每日慢跑5 km。 (2) 每日进食 (换算成热卡) 不超过30 kcal/kg。介绍常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脂类的所含比例, 按碳水化合物4.1 kcal/g, 蛋白3.9 kcal/g, 脂类9.3 kcal/g, 计算出摄入食物的大致热卡。 (3) 油脂类每日<10 g。对于对照组嘱其适当控制饮食, 其他不做严格要求。2组均经360 d后复查体重测试, 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功转氨酶检查并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测试的结果, 均用体重指数表示, 本试验把每两个单位作为1个级差, 结果减少1个级差为好转, 2组病例试验前后体重见表1。

2.2 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肝右叶斜径为观察指标, 本试验以1 cm为1个级差, 结果减少1个级差为好转, 2组病例试验前后肝脏大小结果见表2。

2.3 肝功检查以转氨酶为代表, 本试验以40 U/L为1个级差, 结果减少1个级差为好转, 2组病例试验前后转氨酶检查结果见表3。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试验前后体重好转率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82, P<0.05) 。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试验前后肝脏大小好转率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06, P<0.05) 。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试验前后转氨酶好转率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90, P>0.05) 。

3 讨论

NAFLD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 也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 我们每天摄入的脂质类食物被转运至肝脏, 外周的脂肪组织通过血液循环也进入肝脏, 同时肝脏也转化、合成、输出脂类成分。如果体内脂类物质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 就极易导致甘油三酯沉积在肝脏。多种因素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 均可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

目前认为, NAFLD与两种病理现象有关, 一是胰岛素抵抗, 引起良性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二是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成为疾病进展的关键。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肝脏脂质沉积的原发病因,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氧游离基或活性氧形成增多以及脂肪酸氧化障碍, 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持久大量的活性氧产生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 形成脂质过氧化物, 导致脂肪性肝病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2]。

从我们实际观察的病例来看, 肥胖是NAFLD的首要病因, 在肥胖的基础上极易伴发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在某一个体内单独存在或同时并存, 均是NAFLD的易患因素。无论肥胖是过多饮食造成的亦或与代谢异常相关联,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选用相同方法治疗以观疗效。以往我们曾经试图选用各种药物治疗, 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且经济代价较大尚有药物不良反应, 于是另避蹊径。

既然肥胖是NAFLD的致病因素, 是胰岛素抵抗的易感者, 我们就从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入手。而运动和控制饮食又是减轻体重最理想的方式, 通过运动消耗可能被转化为脂类的碳水化合物, 以及已摄入的和以前积累的脂类, 运动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限制饮食总热量的摄入, 也就控制了脂质的重要来源, 也促进了患者体重的控制。从理论上讲运动和控制饮食是解决NAFLD的良策, 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 运动及限制饮食对体重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虽然对肝脏大小的改善效果较差, 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对转氨酶的改善不尽人意, 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但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由于我们收集的病例有限, 实际试验过程中又受诸多因素干扰, 试验结果仅供各位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权, 王曾锋, 任旭.消化内科主任医生452问[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430-437.

上一篇:中等教育委员会下一篇:2205双相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