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会展经济论文(通用12篇)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1
2009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铜川为资源枯竭城市,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想但又是看到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省下一个被国家宣布为资源枯竭的城市还会出现。事实再次证明,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过度开采便会过早枯竭,对于资源大省,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现实面前,如何在高起点上迈步?铜川必须以非凡的气魄作出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认为,铜川不应被裹挟在现有环境中寻求发展,而应加强与西安经济的融合,共同建设成为西安铜川经济区(以下简称西铜经济区或者渭北经济区),这将是铜川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促进西铜经济区尽快建成,不仅是把陕西建成西部强省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位距西安68公里处的铜川,雄踞秦中,处于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的位置吸引力远远超过资源枯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铜川的转型必将引起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好的思路会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发挥西安特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铜川的发展意义重大。现在铜川距离西安40分钟的车程,是一个不算太远、充满投资诱惑的距离,带来的商机不可估量,是西安延伸铜川发展的理想之地。还可带动高陵、三原、泾阳、王益、印台、耀州、新区、宜君、富平等九县市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渭北经济区。这些区县,区位优势强,文化底蕴深厚,劳动者文化素质较高,农业基础好,传统产业优势比较明显,人口多,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和人文景点,但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多数县区财政收入不过亿元,地方财力薄弱,城镇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据统计,2008年,铜川和高陵、泾阳、富平和三原县以占全省7.4%的人口和3.3%的全省国土面积,仅创造了全省5.7%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全部财政总收入21.6084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96%。必须承认,西安泾渭开发区的建成,以及未央收费站、西安北客站和西安行政中心的北移,都带动着铜川及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影响着铜川及周围地区群众的观念,而建立西铜经济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事物本身存在的影响。无疑,铜川的位置优势将是西安城市辐射功能最大的吸引力,正如西咸一体化所显示的功能那样。铜川与西安共同建成西铜经济区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西安成本高和一些中产阶层向往郊区安静生活的愿望。改革开放已经证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区域经济融合取得的显著成效是由组成其区域的共同吸引和辐射作用所取得的。比如,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崛起始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融合始于浦东新区的大开发战略。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长三角(16个城市)以全国1.1%的土地和6.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5的GDP;珠三角(9个城市)以不到全国0.5%的土地和3.3%的人口创造了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大关的奇迹,人均收入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标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广东省2007年GDP总量的83.32%,进一步说明珠三角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从1980年深圳被正式定位为“经济特区”和1990年国务院确定浦东新区大开发的战略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深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有效地消除行政壁垒,形成区域统一平台,促进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使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明显提高,并促进区域经济向外扩张。铜川正处于转型时期,依靠自身优势和实力发展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靠现有的资源和国家的转型支持来促进和带动铜川经济发展,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得到的教训是,固守旧法,对铜川甚至陕西而言,耗费时间太长,等不及、拖不起,也可能失去西安经济对外扩张的机会,正确的选择是:铜川依托西安的辐射作用融入西安经济,尽快建成西铜经济区(或渭北经济区),这样既可以提高铜川的战略地位,又可以解决西安对外扩张的问题。如何使九县区与西安跨越式发展,这是陕西省政府组织研究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从强化西铜经济区的规划着手。
首先要搞好宏观规划层次。西铜经济区应该是1(高陵)+5(王益、印台、耀州、新区、宜君)+2(三原、泾阳)+1(富平),打破行政区化的局限,促进西铜经济区作为中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平台与中产阶层购置产业基地的整合。其次要发挥西安特大西部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实行18+9战略。即一所著名大学、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帮助一个县区。最后要专题规划。由陕西省政府组织编制西铜经济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信息化、城市化、别墅群(或房地产业)基地开发区、商贸物流基地开发区等六个专题规划,统筹整个西铜经济区的发展。
二、国家宣布铜川为资源枯竭城市为建设西铜经济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铜川山是宝山,富含乌金、陶土、灰石等矿产,以煤建市、兴市,以矿崛起和繁荣,但当被国家宣布为资源枯竭城市后,其以矿辉煌的昨天便成为难忘的历史。同样以煤成为当时全国少数几个“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之一而闻名全国和世界的铜川,也成为历史。铜川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最近国家宣布铜川为资源枯竭城市为铜川以别样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先取得国家对铜川转型发展战略的同意和支持。具体是在西铜经济区一体化组织协调机制之下,从五个方面开展实质性工作。
(一)交通规划方面。
铜川要与西安共建西铜经济区,必须建立方便、快捷、安全、舒适、高效、畅通的交通。要改建扩建双向8车道等级较高的西铜高速公路,形成铜川联接北方、西安、咸阳机场的快速大通道;改扩建铜川至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把发展西铜经济区作为与中西部最大物流中心相适应的快速运输通道。
(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铜川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铜川干旱少雨、缺水,生态环境差的状况依然存在,而铜川要吸引中产阶层购置房产、地产、休闲、旅游、度假,就必须下大力气改善自然环境,建设蓝天碧水型城市。这就需要做到:(1)关闭所有重污染小企业(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石灰窑、小造纸、小玻璃、小火电等);(2)坚持不懈地抓好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3)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兴修水利设施,加快引水工程,做好大型水库的蓄水工程;(4)在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效率和规模数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创国家生态环境模范城市。
(三)信息物流方面。
要建立中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铜川必须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以铜川新区、耀县、三原、泾阳、高陵、富平为中心,建立以网络物流、信息物流、仓贮物流等物流基地,打造中西部最大的从国内外商品信息采集到制造商到批发商到零售商到客户等物流系统。
(四)房地产开发方面。
在西铜经济区的建设中,房地产的开发规划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在规划中应坚持整体规划分片开发的思路,即在建设中以大力开发别墅群和高档商品房为目标,适当开发中低档商品房,在开发中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和低收入家庭城镇居民的利益。
(五)服务体系保障方面。
对于西铜经济区的建设,服务保障体系是关键之关键。该体系包括旅游服务体系、生活保障服务体系、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信用建设服务体系、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及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
三、建立西铜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铜川积极实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什么?是加快战略调整,还是利用现状加快步伐发展?首先是加快战略调整,即重点是搞好铜川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铜川从2003年起就积极探索铜川经济转型路子,提出并实施的“5523”发展思路与大力实施资源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是铜川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种战略选择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还是立足于铜川、铜川资源和传统工业的比较优势。列入资源枯竭的城市连续5年均可得到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近1亿元的支持,并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这是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支持,而且要利用这一机遇加快铜川的经济发展和提高铜川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我们认为,加快铜川经济发展,关键是发展战略选择,一定要从资源项目带动和传统工业比较优势中解脱出来。
(一)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从区域经济开始崛起到形成相当规模的区域经济体,珠三角用了20年,长三角用了15年。与之相比,建立西铜经济区并与之形成的9市县区域经济圈(或渭北经济区),在区域经济融合上,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从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发展阶段向打造跨越式同步发展阶段的直接跨越。区域发展的紧迫性要求西铜经济区大概至少要用10到15年的时间,快速规划、构建跨越式增长因素,缩短产业集聚、梯度转移的漫长过程,尽快展示出优势作用。因此,为保证有效开展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在陕西省政府的领导下,西铜咸渭四地市必须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有效地消除行政壁垒,打造区域融合发展的机制平台,制定一体化合作规划、协议、备忘录等。
(二)建立西铜经济发展区,涉及多方利益、群众顾虑等,因此,为了真正搞好西铜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工作,铜川有必要成立一个由省政府牵头的西铜经济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四地市长、九县市区长联席会议制度、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和部门衔接落实制度,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
(三)从国内区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产业集聚和梯度转移是区域融合崛起的重要工程。区域经济融合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资源优化整合范围扩大的过程,因此,加强和引导传统比较优势项目整合将是非常艰巨的工作和过程。
(四)随着西铜经济区的开发和发展,铜川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商机。相关部门应从西铜经济区的定位出发,为投资者提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具体政策,如物流规划开发政策、房地产规划开发政策、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交通规划建设政策、产业引进政策等。要不断放开投资渠道、投资方式和投资领域,以便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西铜经济区;进一步提升西铜经济区作为物流中心、中产阶级购置房产、地产、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活的影响力及形象。
只要铜川在资源枯竭时选择一个方向正确的发展战略,那么,铜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本文对铜川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加快和西安融合的必要性和机遇, 着重提出了铜川积极实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加快战略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词:铜川,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西安经济融合
参考文献
[1]2008年陕西统计年鉴.
[2]2009年铜川、高陵、三原、泾阳、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
[3]铜川、高陵、三原、泾阳、富平县概况.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2
1、申请人要到西安市西大街234号的西安房产交易大厦或经济适用房销售部领取西安市经济适用房资格申请审核表
2、申请人及其他家庭成员所在单位行政或纪检部门分别审核签字并盖章,3、《审核表》填写完毕并盖章之后,由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到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管理中心办理审核手续。
4、经审核,管理中心将把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过西安房地产信息网向社会公示,公示期10天。
5、公示期满后,管理部门将在申请表上加盖“西安市城镇居民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核专用章”(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一年),申请人可在本市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自行选购。
相关申请材料
1、《西安市保障性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簿或户籍卡复印件(验原件),持户籍卡的申请人或家庭成员应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
3、未成年人的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验原件);
4、婚姻状况证明
5、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探析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西安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本文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西安市 中低收入家庭 经济适用房
为了有效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西安市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西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与沿海城市及一线城市相比,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数量较多,在当前房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日益突显。因此研究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对切实解决西安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及确保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顺利实施都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
响应国家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号召,西安市政府于1998年开始启动经济适用房工作,并陆续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本地特色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和具体措施。首先在2000年正式出台了《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为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起步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土地政策、税费政策、价格政策等。但是该办法在实际的实施工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房价过高、房屋面积过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又出台了相应的《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审定程序》,明文规定了购买人购房资格和面积等。之后在2005年西安市政府颁布了一部针对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对经济适用房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限定,包括项目的价格、建设标准、申请人范围等。此后在2006年西安市又出台了新的《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后又分别在2007 年和2009年发布了《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关于经济适用住房权属登记及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意见。这些政策及办法对于推动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从1998年到2012年期间西安市一直都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市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的投入力度较大,经济适用房在此期间发展较快。例如仅2009年用于经适房建设资金就达21亿。至2011年西安市的经济适用房已经达到了150万平米左右,开工建设面积同2010年相比增长了近140%,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也大幅度增加。2012年西安市共建成浐灞新城四期、圣和家园二期、阳光北郡等共计约8081套经适房,并且开工建设蔚蓝小城、灞桥区的教师新村三期、、长安星园及鸿雁小区等一些新经适房。
总体来说,西安市经济适用房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帮助很多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在西安市住房保障方面、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 当前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量不足,供需矛盾明显 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经济适用房的市场刚性需求一直很大,并且以每年至少2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但从1998至今已建成经适房面积远远满足不了增加的需求。同时不少开发商取得建设用地后并不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而是进行商品房开发项目,比如旭景名园、世家星城、明德门小区二期等,如此更加剧了供需矛盾。此外,西安市每年经济适用房建设面积只占全市房地产竣工面积约10%,低于全国水平5%。在未来的5年内,西安市要想满足人们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至少每年应增建500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
2.2 价格偏高,保障对象无力购买 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场上在售经适房项目均价约3500元/每平米,而目前西安市低收入家庭年平均收入不到5万。可想而知现实情况是西安市低收入家庭根本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因此即使政府在大力投入兴建经适房,但由于低收入家庭购买力不足,其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福利。此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阶段的西安经济适用房价格是建立在家庭年收入30000元的参数上制定的,如此一来很多中低收入家庭还是没有能力购买,这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依然存在。
2.3 面积超标现象严重 根据西安市相关标准,经适房以小区为单位户均套型建筑面积不超过80平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米左右,最大套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20平米。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在售或已售的经适房项目建筑面积都超过100平米,甚至个别项目还存在超过200平米的超大户型。如西安市百花园经适房项目,还存在分别为250和356平米的跃层户型。这种建筑面积失控现象,只会导致房价过高,使中低收入购买者根本无力承担,从而将迫切需要经适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挤出购买行列。
2.4 保障对象界定困难 衡量是否具有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家庭收入水平,而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在审核申请人收入证明时,很难根据工资表中数字判断其是否具有购买资格。因为居民有各种不同收入渠道,因此家庭年收入就无法准确确定,那么在审核申请者收入时,难免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出现造假骗购现象,从而让很多不具备资格的人有机可乘,而有需要的人无法享受到此项福利,同时还给政府相关部门造成很大麻烦。
2.5 区位不佳,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大多数在建与已建的经适房,多集中在西安三环及以外,并且由于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在交通、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给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从而降低了生活品质。
3 完善西安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政策性土地供应 政府应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仍然继续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并实时动态监督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用于经适房建设的土地是经适房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最大限度解决数量巨大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政府必须增加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要依据已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制定每年度的用地供应计划,切实落实用于经适房建设的地块,增加用于经适房建设的政策性土地供应量。
3.2 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价格 通过政府主导,多方面监管,以确保经适房的价格最低,而使得中低收入家庭能切实获得合理价格的住房。首先必须改革现有的开发商主导开发建设模式为政府主导模式,尽可能减少开发企业寻租的空间。其次经适房的销售价格及浮动幅度,应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住房主管部门,依据公共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满足更多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3.3 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户型面积 政府应按照今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将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如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不按照在政府相关部门备案面积进行施工的,应加大惩戒力度。
3.4 建立个人信用与申报系统 首先政府应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应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此减少政府部门的统计审查等繁琐工作,更好的降低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此举还有助于申购对象的明确界定。其次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可以考虑结合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从临时申报制度向正式申报制度过渡。在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的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居民的隐形收入,将劳务收入与资产性收益结合起来考虑,从而更好地为保障对象服务。
3.5 注重经济适用房的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经适房项目建设用地采取行政无偿划拨方式,政府不能从中得到相应收益,加之政府财政承担拆迁成本,因此经济适用房项目选址应注重降低土地使用成本。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尊重消费者需求,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建设区位,不能为了降低房价而把住房建设在过分偏远地段,否则已建成的经适房项目就可能出现空置形成一种浪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合适地理位置并不是单纯指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还应注意各种基础配套设施是否完备,从而使经适房无论是从生活享受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讲,都能为老百姓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范晓平.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9(3).
[2]徐元晖.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分析[J].城乡建设,2009(2).
[3]潘中惠.关于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10(6).
[4]韩立达.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演变问题及对策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评价 篇4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简称为DEA) 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假设有n部门和单位 (称为决策单元) , 这n个决策单元都是具有可比性的, 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 (表示该决策单元对“资源”的耗费, 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 和s种类型的“输出” (表示决策单元在消耗了“资源”后, 表明效益的一些经济指标) 。
在DEA评价方法中的具有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PεI的对偶规划DεI可以表达为:
其中θ为决策单元DMUj0的有效值, 即投入与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 X0、Y0为待评价的决策单元DMUj0的投入、产出值;ε为阿基米德无穷小量;S-、S+为线性规划模型的松弛变量;λj为相对于DMUj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组合比例。
在C2R模型中:
1、若θ=1, 且S+=S-=0时, 则决策单元DMUj0为DEA有效;
2、若θ=1, 且S+≠S-≠0时, 则决策单元DMUj0为弱DEA有效;
3、若θ<1, 则决策单元DMUj0为DEA无效。
二、评价指标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 对土地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物力、资本的投入;土地产出是土地上取得的有效产品 (或服务) , 主要体现在各产业的经济收益上, 即用地面积上的产值。其中, 土地的使用面积用建成区面积来表示, 资本的投入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 劳动力投入用市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了“物力”的投入, 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就业人员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来源。土地利用的输出指标选取市区二三产业产值, 该两项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规模。
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实证评价
西安 (1995~2007年) 13年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纵向比较结果运用DEAP2.1及Windows For Deap软件编程辅助计算, 最终得到计算目标。 (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1、城市用地属于DEA有效 (θ=1, S+0或S-=0) 的年份为:1997、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非DEA有效 (θ<1) 的年份为:1995、1996、1998、1999、2001;
3、13年的发展中, 没有属于DEA弱有效 (即θ=1, S+≠0或S-≠0) 的年份。
从相对效率看, 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 除2001年外, DEA均有效;DEA无效的年份中, DEA相对效率值大都在0.9以上, 近乎接近于1, 其中1995年最低, 仅为0.773。
从松弛变量上看, DEA无效的几年里, 投入和产出变量均存在冗余。在1995年、1999年和2001年, 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均偏大, 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期间, 劳动力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 同时在产出方面, 二三产业的产值均有一定上升空间, 说明二三产业的结构存在合理性问题。
从规模收益看, 1997年、2000年、2002~2007年, 西安土地利用规模收益不变 (k=1) 。1995~1996年、1998~1999年和2001年, 西安土地利用效率规模收益处于增加状态 (k<1) , 并且规模收益值均较高, 尤其是1995年和1996年。表明:如果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适当地调整劳动力投入和控制一定土地面积, 土地产出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
四、土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西安近年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13年来, 西安二三产业的产值尽管有了较大提高, 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此外, 西安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应该注重调整第三产业投入间的关系。
2、产业布局不合理。
根据阿郎索德城市竞标地租模型, 由于不同产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竞争, 城市用地布局在低价杠杆调解下呈现出“商业—轻工业—居住—重工业—农业”各用地类型由内至外的圈层式分布, 这样才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西安还有大量工业企业占据中心城区的优势位置, 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的整体发挥。据统计, 截至2006年底, 西安二环以内仍有364户工业企业, 用地面积达655公顷。虽然西安也实施了城区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 但效果尚未显现。
3、土地存在大量闲置。
土地闲置是影响城市土地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自2005年以来, 西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 持续开展对闲置建设用地和空闲用地的专项治理工作。截至2006年底, 共查处闲置和空闲用地397宗, 占用地面积251.8公顷;其中, 中心区有47宗闲置和空闲用地, 面积3.58公顷;内城区有128宗, 面积22.5公顷;过渡区有119宗, 面积87.52公顷;外围区有103宗, 面积138.22公顷。如果对这些土地进行盘活, 不仅可以缓解西安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还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使土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DEA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 西安土地利用效率很高, 高投入带动高产出。表明:近年来西安城市土地得到高效利用, 这与西安当前的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得到西安土地利用非DEA有效的年份里, 建成区面积和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未达到有效水平。说明西安的土地规模不当, 劳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西安非DEA有效的年份里, 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体现出通过适当控制土地投入量和调整产业从业人数, 仍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率。鉴于以上评价结果, 对提高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以下建议: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现代化产业, 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26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四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社会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采取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一般补贴与奖励相结合、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等资助方式。
第二章资助体系的内容
第六条学校实行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勤、补、减五位一体,校院两级联动助学的资助体系,同时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
第七条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设立,用于奖励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具体名额及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规定》。
第八条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与陕西省共同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名额及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规定》。
第九条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由中央与陕西省共同设立,用于资助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名额及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规定》。
第十条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根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通知》(银发[2004]191号)有关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其它商业助学贷款。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校内奖助学基金。学校每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不含科研收入和住宿费收入)中足额提取6%的经费建立学校奖助学基金。第十二条学校奖助学基金用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学校资助工作经费等。学校每年用于勤工助学的经费不得低于从教育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经费总额的10%。
第十三条学校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在学校奖助学基金中列支,实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风险补偿金由完全补偿机制改为激励机制,当贷款违约额低于14%时,对相应学院给予相应奖励;当贷款违约额高于14%时,对相应学院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四条校内奖助学金。校内奖助学金包括校内奖学金和校内助学金。校内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品学兼优学生,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倾斜,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综合素质奖学金评定办法》。
第十五条特殊困难补助。学校针对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遇到的一些特殊性、突出性困难而给予的无偿资助,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学生特殊困难补助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学费减免。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文件,针对军烈属、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残疾人子女及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特困学生实行的减少或免予缴纳学费的资助措施,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减免学费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勤工助学。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助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在校内积极设置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等适合学生特点的勤工助学岗位。学校积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勤工助学渠道,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要落实责任、规范程序、加强指导。具体办法见《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社会资助。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助,拓宽资助渠道,丰富资助形式,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
第十九条各学院和相关部门对各项资助内容要合理优化,兼顾资助面和资助额,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重复资助、过高资助或过低资助。
第三章资助机构和人员
第二十条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学生资助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为:
组长:校长
副组长:主管副书记、副校长
成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教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后勤发展集团、后勤管理处、校工会、研究生部部门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和《陕西省关于建立健全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意见》的规定,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应进一步并明晰相应的工作职责,提供专门的工作场所和档案存放场所、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3-5人的专职工作人员。各学院应保证有专人负责资助工作并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十二条学校按照每生每年3元的标准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经费在学校提取的资助金费总额中列支,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助学贷款违约催缴话费、办公用品购置、设备购置等费用,专款专用。
第二十三条学校财务部门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专户,配备专门人员管理政府划拨资助资金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法人团体、个人所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
第二十四条学校对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章资助程序
第二十五条学校按照《西安工程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一年级新生中的特困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先行办理入学手续。
第二十六条学校对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统一纳入“陕西省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第二十七条各学院对各项资助按照其资助相关要求及规定在“陕西省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中进行人员排序遴选后,方可办理相关资助手续。
第二十八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管理和使用按照《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规定》、《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规定》、《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规定》、《西安工程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各学院要严格按照资助程序认真开展资助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学校要坚持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公示制度。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条学校对各学院的资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挤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学校对获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者要通过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行政处分等方式给予惩处。
第三十一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严格履约。
第三十二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信心、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里疏导和咨询,实现“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第三十三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受到资助学生每月参加义务劳动时间不能少于10小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能低于2次。
第三十四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党和政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关政策,倡导全社会形成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氛围,鼓励各级组织机构、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其它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6
11月8日,2007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浐灞生态区拉开帷幕。围绕“加强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主题,来自塔吉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演讲。
相关介绍:
欧亚经济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欧亚经济论坛于2005年11月在西安举办,此次为第二届。西安已成为该论坛永久性会址。
中国食用菌产量比例超过世界七成
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培育栽植、同时拥有丰富真菌物种资源的国家,中国食用菌产量以年均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目前年产量已经超过一千四百三十七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天安门广场南前门地区将建奢侈品和精品酒店区
据官方消息:在前门大街及其以东的这片二十二万平方米的城市中心街区上,将建成大众时尚步行街、老字号商业区、奢侈品和精品酒店区、精品四合院区以及娱乐休闲区。
普洱茶价格经历暴涨暴跌:市值凭空蒸发150亿
自今年5月以来的普洱行情暴跌,让全国各地热情高涨的茶商们见识了价格“雪崩”。以知名的“大益”7542为例,从2万元一件(30公斤)降到目前8000多元,降幅达60%。而在此之前,从去年底开始的动辄以十倍甚至百倍计的价格暴涨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左右。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再生变数 法总统将来华协调
达能集团全球总裁弗兰克·里布日前对媒体表示,“萨科齐总统11月25日访华将对解决达能集团与娃哈哈的纠纷起决定性作用。”
此前,他曾对媒体表示其正寻求一条永久解决娃哈哈问题的道路,不过当时他并没有作出具体解释,只表示“需要时间”。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是否是他所指的道路,目前尚不得而知。此外,里布重申了在中国进行独立投资的愿望。
饭馆老板背地球模型欲走遍全国宣传环保
蒋桂山在温州经营一家饭馆,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能上万元,平时也不少于几千元。但是眼见环境的污染,心里始终有个结。为了号召更多的人为环保行动起来,他选了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作为出发的首日,放弃了饭馆的经营,印制了一批传单,带着3万元和传单从温州出发了。蒋桂山说,希望2010年6月5日能走完全部行程,走遍中国500多个大小城市。
“王致和”被德国公司抢注案维权胜诉
2007年11月15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欧凯公司在德国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以及撤消其抢注的王致和商标,王致和集团胜诉。
去年3月,王致和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德国公司注册。据了解,目前,中国有不少老字号品牌如“狗不理”、“北京同仁堂”等商标在国外遭到抢注,不仅影响了老字号的声誉,也给企业走出国门设置了贸易壁垒。这次“王致和”商标抢注案一审胜诉是中华老字号首次在海外维权获得胜利。
附:王致和发展简史
1669年,王致和发明臭豆腐制作工艺。
1678年,王致和创立“王致和南酱园”。清末年间,成为宫廷御用小吃,赐名“青方”。
1820年,(清嘉庆26年)创建龙门牌米醋。
1938年,创建金狮牌酱油。
1939年,创建老虎牌酱油。
1958年,王致和等成立国营田村酿造厂(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
1986年,王致和、金狮、龙门等调味品企业合并为金狮食品酿造工业公司
1989年,与日本和田宽株式会社合资,分别成立了北京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忠和酒业有限公司。
1999年,金狮食品酿造工业公司改制为现在的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至今,多次被评为北京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跻身于“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二十强”以及“对中国食品行业具有突出贡献奖的二十强企业”。
外国人评出1000年来中国6位世界首富
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
中国地热城-魅力咸阳
咸阳地热资源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可以上溯到盛唐时期,市区因温泉而取名的地名,诸如魏家泉、马跑泉、双泉、大泉等遗存有多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时至今日,全市已成功开凿了24眼地热井,地下深处的滚滚热浪仿佛要挣脱久远而厚重的压迫,沿着人们给它的“通道”喷涌而出;它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变得丰富多彩,城市的天空在放晴的日子显得更加蔚蓝。地热资源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咸阳市区房地产产业和休闲娱乐业的发展。
五元摆摊赚数百 跳蚤市场风靡广东高校
由华南师范大学Ucity网站主办的跳蚤市场在华师美术学院旁的校道上火热开展。摊位上有10多元的秋衣,18元的唇膏,10元三对的棉袜,四五元的卡通发夹,25元的纯银项链手链等,其中以女生喜欢的小饰品和生活用品居多,也包括少量食品。
目前,跳蚤市场在广东的大学校园里已成为一道风景。像华农的“美食一条街”、“精品一条街”,广州大学的“商业街”等都是大学生自负盈亏的自由市场。
质检总局:小作坊产品销售不能超出乡镇的范围
遍布全国城乡各地、数目众多的食品小作坊也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今日表示,小作坊产品销售不能超出乡镇的范围。
开店数超2000家 肯德基中国市场规模将超美国
1987年11月,肯德基第一家餐厅落户北京前门。现在,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开店数突破了2000家。尽管在汽车餐厅开发方面慢于麦当劳,但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总裁苏敬轼说,麦当劳最近公布的中国餐厅数为820多家,这就是说我们的店数超过麦当劳两倍半之多,如果单看最近一两年的开店数,差距更高达四五倍。
纽约推出全球最昂贵冰激凌 2.5万美元一份
美国纽约市一家餐厅11月7日推出一款单价2.5万美元的巧克力圣代冰激凌,打破最贵甜点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款巧克力圣代冰激凌由纽约著名餐厅“奇缘3”店主斯蒂芬·布鲁斯和珠宝商合作创出,含有28种可可,其中14种全球稀有昂贵。圣代顶部生奶油覆盖一层金箔和售价高昂的松露巧克力,主体巧克力中混入5克可食23K黄金。 装这款冰激凌的高脚杯以可食黄金为内膜,底部镶有1克拉白钻的18K黄金饰环。此外,用户吃完可以把饰有钻石的专用金勺带回家。
经济型酒店开卖奥运客房
虽然一些北京的高星级酒店对奥运期间的房价尚未最后确定,但北京部分经济型酒店已高调开卖奥运期间客房。锦江之星连锁酒店在京打出399元699元的奥运客房价格,已开始接受预订,首批预订将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奥运房源主要是针对持有锦江之星会员卡的客户推出,预订者需在7天内支付全部房费,且入住时间须在两晚以上。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7
关键词:会展业,区域经济,线性回归分析
一、引言
会展业是中国目前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展览等各类会展活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包括有形或无形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业的总和[1]。会展业以关联性强为特点,它可以带动城市其它行业的发展,诸如旅游业、金融业、交通业、餐饮业、物流业、通讯业等,且回报率高,可以加强区域产业之间的联系,集聚力强,产生综合的经济效应,在宏观上还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拉动城市就业,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各地政府大力发展的行业。
鉴于会展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Kim等(2003)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韩国会议旅游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并对其综合效应进行测算,发现会议旅游业是一个高产出的行业[2]。罗薇(2008)从城市经济催生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两个角度分析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3]。张翠娟(2014)以党的十八大和两会为背景,分析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并针对目前会展产业的问题提出加强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的对策[4]。诸葛再旺(2015)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会展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5]。李琦(2012)针对秦皇岛会展业现状,从发展路径的角度分析会展经济对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6]。
近年来西安市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会展产业发展迅速,对西安市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对西安会展业进行定量分析,证明会展业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二、西安会展业发展现状
西安是陕西会展业的中心,西安的会展活动占到全省的85%左右。西安会展经济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迅速,在西安市政府及专门机构会展办的支持下,举办过世园会等一系列国际性盛会,迅速发展的会展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并加深区域合作。目前西安的会展业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展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西安逐渐加入到全球市场中来,会展业作为可以调节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其国际化、市场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和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近年来展览项目的数量增长越来越慢,反而展览面积却不断扩大。如2012、2013、2014年西安办展数量分别为160、170、175场,而办展面积分别为182、201、211万平方米,可见数量的增长低于办展面积的增长,说明展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实力更强。
(二)展馆建设标准化。
目前西安有四个大型场馆,分别是绿地笔克会展中心、大唐西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2014年西安市展览面积为211万平方米,专业展馆室内面积为15万平方米,其中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商业核心CBD,设有四个展厅,一个四千人大会堂及十个会议室。大唐西市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大唐西市博物馆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和旅游新亮点。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的核心区,设有规格大小不等的会议室40余个,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是西安重要的展厅,位于曲江新区内,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可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1,400个。
(三)品牌展会越来越多。
西安会展业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会展项目,如欧亚经济论坛,西安国际车展、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展览公司目前也层出不穷,但是西安还没有UFI认证的展览会。
三、会展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会展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关联和扩散效应上,据统计,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可以达到1:9,会展业不仅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金融、交通、旅游、餐饮、物流、广告等;还可以通过工农业展会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资金、资源、信息、技术等一系列要素的流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就业机会,从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本文从西安市统计局收集2000~2014年西安市第一、二、三产业数据及西安市十五年来的会展举办数量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西安市统计局。
(一)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说明会展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西安市会展个数和历年西安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本文用SPSS软件对会展个数和生产总值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如表2所示,调整后的R方为0.812,说明会展个数可以解释生产总值81.2%的变化,这个数值越大越好。
a.Predictors:(Constant),会展个数
b.Dependent Variable生产总值
这是对回归方程显著度检验的方差分析,表中F统计量值为61.461,显著度(Sig)<0.001,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会展个数和生产总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a.Dependent Variable:生产总值
表4是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表中的显著度为0.000<0.001,说明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由系数表可以看出生产总值Y和会展个数之间的一元回归关系,即Y=40.708X-2594.955。
(二)相关分析。
由上可知,会展业与区域生产总值存在一元线性关系,下面接着用SPSS相关分析,分析会展业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关度,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一般来说,相关系数r的取值介于-1到1之间,r>0说明两变量存在正的线性相关;r<0说明两变量存在负的线性相关,其中︱r︱>0.8说明两变量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r︱<0.3说明两变量的线性关系较弱。通过分析得出:
Sig=0.000<0.01,故拒绝原假设,即拒绝零相关,其中会展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910,0.906,可以看出,会展业同这三个产业的关联度都较强,其中,西安会展业同第一产业关联度最低,与第二、三产业关联度最强。其中会展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很大,第三产业是当今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行业,是衡量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会展业可以带动诸如餐饮、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乘数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会展业同第二产业的关联度也很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发展会展业,需要建设城市展馆等基础设施,从而直接拉动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西安在近十几年新建了大规模的场馆;二是西安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如航天、军工、建筑、汽车等,通过会展这个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从而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也较高,西安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更新改进,从而带动基础农业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第二、第三产业来说,会展业对农业的关联性相对低一些。
四、结论及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西安会展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西安三大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技术工业为中坚,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产业格局,不断促进西安市区域经济的优化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会展业成为应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西安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会展行业目前发展很快,要跟上会展的脚步,需要大量的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目前西安的会展公司需要很多会展管理、策划、艺术设计及网络人才,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应该在高校开展会展专业或方向,在教授学生会展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去参与会展企业实践,学校可以设置实践课时,培养应用型教师,或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实践人才;另外,会展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宽泛,应该加强培训既有的行内人士,行业内部应该多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促进本行业人士水平的提高,从而满足会展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培育品牌展会。
品牌展会是会展业发展的趋势,目前会展业存在大量重复办展的情况,展会合并形成规模展会,走向国际化是日后发展的一个必然。品牌展会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将会逐渐取代类似题材展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西安还没有UFI认证的展会,说明西安的展会还未形成品牌化,急需进行品牌建设。可以培育特色展会,比如西安丝路博览会,欧亚论坛等,充分利用本省资源优势,提升展览水平;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用网络来传递信息,开展会展网络营销,塑造会展形象;吸引大型展览机构落户西安,利用国外办展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办展企业学习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本土会展企业的质量水平。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在西安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西安的大型会展中心,如曲江会展中心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我国会展业仍处于初期,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目前西安的会展管理体制仍然不够健全,服务水平还不高,市场依然不够规范。因此,政府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会展法规,提高展会审批手续的效率,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市场乱序;还应加大投资,促进会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中小型会展企业增加资金补贴,降低小企业的成本,刺激会展企业的扩张;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搭建企业之间、甚至国内国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当地会展企业开拓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玮玮,张小涛.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58~60
[2]Kim S.S.,Chon K.&Chung K.Y.Convention Industry in South Korea: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2):535~541
[3]罗薇.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J].大经贸,2008,2:80~81
[4]张翠娟.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学术交流,2014,5:89~92
[5]诸葛再旺.有关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5,1:149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篇8
一、西安会展业发展现状
1. 展览馆现状。
西安的展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 其建筑面积分别为9.6、7.6、4.7、3万平方米, 总面积达到24.9万平方米。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曲江新区内, 由西安曲江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实施场馆经营、自主创办品牌展会、会展延伸服务“三位一体, 多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于2007年投入使用, 是陕西省最大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也是举办展会最多的展馆, 其利用率能达到50%左右, 先后举办过中国五金博览会、中国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API等多个国家级品牌展会。
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核心区, 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会议中心, 拥有无柱型多功能大厅, 不仅是一座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单体建筑, 还是一座以承接当地政府两会、国内及国际大型会议为主要功能的地标性建筑, 其建筑风格与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浑然一体, 功能互补。
陕西国际展览中心位于西安南北中轴线长安路北段, 可设国际标准展位1500余个, 建筑呈环形, 规模宏大、功能完备、设备完备、服务优质, 是东西部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商业核心CBD的中心区域, 是CBD的基础建设地标, 设有四个展厅和十个会议室, 是举办展会、文化及社交活动的最佳场地。
2. 会展项目现状。
从2009-2013年, 西安展会数量和面积皆呈上升趋势, 其中办展数量2010年增长最快, 说明西安的会展经济并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且发展势头迅猛。从2011-2013年, 西安的展会数量并没有大幅度地增长, 但展览面积的增长却大于办展数量的增长, 说明西安的展览业正从量到质的提高, 逐渐走向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3. 展会主体现状。
目前西安的展会主办机构很少有外资机构,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政府、贸促机构, 行业协会, 公司。综观西安的展会主体情况, 大多是由政府和贸促机构主导, 但由公司主办的展会也逐渐出现。政府对于展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 2009年底, 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会展业发展, 从而提高了企业举办会展活动的积极性。截止2013年, 西安市已有会展协会组织一个, 政府会展管理机构三个, 由此可见政府对于会展业的支持度。
二、西安会展业存在问题
1. 展会规模不够。
西安展会的规模普遍不大, 展览面积超过十万平米的寥寥无几, 根据2013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在展览面积TOP100的项目列表中, 排第一的是广交会, 其展览面积是116万平方米, 而排名第100的展览也有10万平方米。其中西安市的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排名第92位, 展览面积为10万平方米。另外, 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 西安的展会总面积也不占优势, 西安相对于上海这种一线城市来说, 办展数量差距很大, 办展面积数量少得更多;跟同处西南的成都相比, 办展数量相差无几, 但展会面积确相差100万平方米;而相对于兰州, 不管是在办展数量还是面积上, 都有较大优势。
2. 国际化知名展会较少。
从全世界会展发展的情况看, 城市间的竞争正由硬实力转向软实力的竞争, 品牌展会对于城市提升自身形象, 带动经济发展起着正向的作用, 因此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展会发展的必然道路。而UFI是国际上最权威的行业组织, 只有经过它认证过的展会才能得到国际认可, 西安还没有UFI认证的展会, 也没有UFI认定的会员组织, 这成为西安发展会展业的一大瓶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宣传不到位, 缺少经费支持, 不能选择有效的营销渠道来宣传展会信息等;另外参展商和观众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程度不强, 不能进行行业信息的充分共享, 也制约着展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 专业人员欠缺。
西安虽然有很多学校, 但只有一所设有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 缺少专业人才的培养, 也没有会展研究机构, 因此在会展研究方面仍处于弱势。西安目前的会展从业人员专业化并不强, 没有专业的学科背景, 更不用说符合展会需求的跨学科人才, 而且很多都是雇佣的临时工作人员, 这样不利于培养专业的会展人才。另外会展公司大多规模不大, 因此大多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 这显然不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展会发展靠得是人才, 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积淀, 不可能办出专业的展会。
三、西安会展业发展策略
1. 提高政府扶持力度, 发挥政府积极作用。
我国的会展产业仍在政府主导下, 因此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 西安市政府应对会展业进行科学的规划, 制定出中长期发展目标, 从而在政策上指引会展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出台了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 其对会展业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了定位, 并从资金、体制等各方面进行了保障。其次, 加大扶持力度, 投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 如展馆及城市基础设施, 在发展会展业的同时, 也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地标,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增强会展业的吸引力, 例如深圳市在2010年曾把会展业认定为代理业, 对会展实行差额征收税收, 大大降低了税收负担, 通过补贴的方式降低了会展企业的负担, 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西安市政府虽然拿出了500万资金, 但相对于其他城市其实来说并不多, 还应继续增加金额, 扶持产业的不断发展。再其次, 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外资进入西安会展业市场, 引进先进的会展技术和管理手段, 增强市场活力, 于此同时, 对于一些小型会展企业, 进行适当地保护, 或者采用兼并的方式进行合作共赢, 互相学习, 提升整个产业水平。在会展业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 就应进行市场化运作, 减少政府干预, 优胜劣汰,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最后, 健全会展法律, 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法, 以利于解决市场纠纷, 使市场运行更加健全有序。
2. 结合优势产业, 培育会展品牌。
会展主题的选择和当地的优势产业密不可分, 只有城市把会展主题与其产业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城市和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四川成都的糖酒会等等, 都能说明这一点。因此西安应着重发展高新技术、航天航空、能源汽车等优势行业相关的展会, 才更容易发展成为特色的品牌展会。培育品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需要各方不懈的努力。首先, 目前国内同类展会众多, 各个展会的参展商和观众都不尽相同, 这些展会想发展可以走合并联盟的道路, 进行区域合作, 共享信息和资源, 扩大展会规模, 提高展会知名度。对于不同类的展会, 也可以采用借势发展的方式, 借助知名展会的名气, 发展自己。比如杭州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举办了休博会、西博会, 吸引了890万世博观众, 拉动了杭州会展经济收入。其次, 创建品牌展会需要在展会逐渐成熟之际加大宣传, 不断增加参展商和观众的数量和质量, 尤其要提高展会的国际化特征, 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及知名人士来参展, 并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积极进行展会的UFI认证, 增强展会的国际影响力, 培育会展品牌。
3. 重视信息技术, 培养专业人才。
现今社会已步入了互联网社会, 网络的普及和优势很大, 信息技术对于会展的推动作用亦非常大。展会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 各大展会的微博、微信平台频频出现, 这对于展会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谁先掌握了互联网技术, 谁就拥有了竞争主导权。因此创建展会网络平台, 最大程度便利客户成了未来展会发展的方向, 值得所有会展企业重视起来。除了技术以外, 企业还应重视的另一方面就是人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多方的努力, 现在西安的会展人才还是很缺乏的, 因此陕西省的各大院校应增加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迎合市场的需要, 增加本专科会展专业或方向的设置;企业应注重开展会展课程培训, 使企业人员接触最新行业信息, 提升个人能力;西安会展行业协会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会展职业认证体系, 规范会展职业发展, 与国际接轨。
西安市会展产业发展SWOT分析 篇9
区域会展产业发展受到区位、经济条件、人文环境、配套设施、产业支撑、政策支持、管理服务能力、人力资源、发展历史等条件的制约。会展产业发展应在全面研究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定位。西安市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都将会展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做了一系列努力。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西安市会展产业发展环境做出全面分析,以期对该区域会展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西安市会展产业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
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城市、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以西安为圆点,以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西安是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对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临近的中西部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区域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骨干龙头型企业快速增长。西安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历史悠久,13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国内外参展商、观光客、投资商都具有很大吸引力。近年来西安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西安的铁路客货运输总量居西部各城市之首,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客流和货物发送中心。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公路将其周边的九大中心城市相连在一起。
西安科技发达,产业齐全,在国内大、中城市中,科技发展水平较为先进。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为会展经济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西安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即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以高新技术、旅游、军工、航天航空、高等教育为主导的优势产业日益显化。西安市委、市政府把会展经济作为主导性产业和发展重点,明确以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为目标。西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居全国前列,有科研机构56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819万人。拥有9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43名,普通高等院校37所,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高校中有对会展研究深入的专家、学者,对会展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以上均为西安发展会展产业所拥有的优势。
1.2 劣势
西安位于中国西部,属内陆省份,经济辐射范围有限。西安在全国范围内区位优势不明显,与中国东部城市相比经济较落后。2003年西安实现GDP9461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而东部沿海的上海、广州、深圳三市的GDP分别为6520181亿、3644163亿元、2860151亿元,分别是西安的6178倍、3179倍、3102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383元、15003元、25935元。西安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西安旅游软、硬环境皆待进一步改善。运输高峰期路口交通堵塞情况严重,特别是停车场建设滞后。西安的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能获得以共同行动为主集群效应的产业集群却很少,绝大部分是在单打独斗。西安对大型活动的管理能力有限,总体上比较缺乏组织大型化、国际化、规范化会展活动的管理能力,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会展方面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会展经济的要求,制约西安会展产业的发展。同时,与国内外一些城市相比,西安城市的自然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机会
1.3.1 全国范围内会展产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上海APEC会议、世界园艺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一批重要、大型的国际性会议相继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地举行。亚洲正成为全球会展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前二、三十年,中国将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心。全国范围内会展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了较好的大环境。
1.3.2 新欧亚大陆桥开通后的贸易优势
新欧亚大陆桥80%穿过西部,成为我国北方货物通往中亚、西亚、欧洲最便捷的通道。由于节省了运费和运输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出口货物的交易成本,特别有利于西部地区在低成本条件下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另外,中亚五国独立后,加强了同东亚国家的经贸往来。由于离中国最近,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快,商品丰富,因而成为中亚五国扩大经贸往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首选地区。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西部段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有可能成为我国向中亚、西亚出口消费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阵地。
1.3.3 西安曲江新区打造大型会展园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是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由省市共同投资进行扩建的重大城市功能配套项目,该国际化、智能化、多功能、配套齐全的大型会展中心是在现有西安国际展览中心的基础上,扩建1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馆,展览面积增至15万平方米,达到5500个国际标准展位;同时建成3.5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中心,包括30个国际标准、不同规格的会议厅。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一个规模宏大、配套完整、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会展产业集群,能够承担国家大型展会和国际中型展会。该项目为西安会展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西安曲江国际会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使西安会展产业发展迈出了决定性步伐。该公司是全国首家拥有现代化场馆资源,并以自办会展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关联产业集群的专业会展集团企业。旗下拥有十几家专业会展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会展服务公司、展览工程公司、礼仪庆典公司、媒体广告公司、印务中心等成员企业,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及海外设立办事机构,总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曲江会展集团公司提出了针对发展会展产业的多条优惠政策。此外还成立了曲江国际会展控股公司,专门负责投资各项工作,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科学经营管理模式,为加快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西安会展产业将以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目标是将西安打造成一个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而曲江会展的发展动态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会展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提升了西安会展的知名度,为西安会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4 威胁
目前,我国会展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带。目前西安的会展产业发展在国内总体地位较低,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目的地城市相比,差距悬殊,威胁很大。但从地理位置和会展实力、会展目的地吸引力等因素来看,西安目前和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可比性的最主要竞争者来自中西部其他主要省会城市。目前,中西部主要的会展城市主要有西安、成都、昆明、乌鲁木齐、重庆、武汉、长沙等。这些城市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开始注重形成自身特色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优势。
昆明、成都、重庆、西安同属中国西部城市,在全国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中相差无几。2001年,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673.03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列第15位,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成都为1490.86亿元,列第一位;西安为734.00亿元,列第二位。旅游业发展水平也相当,并且均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相互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在西部地区同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成都是西安会展目的地强有力的竟争者。虽然西安在国际旅游及国际知名度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旅游接待能力方面均低于成都市。成都作为会展目的地城市在国内知名度高于西安,并且已经得到国际上某些知名会展企业的青睐,作为其在中国办展的目标城市。昆明宜人的气候、国际大通道的区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休闲氛围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昆明也以此为据,争创特色的会展品牌。昆明在东盟十加一战略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为其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会展产业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条件。民族文化产业在旅游业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带动下健康发展,是昆明依据自身优势创立的又一会展旅游吸引点。
2 结论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西安作为会展目的地在中国总体实力不强,在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不十分明显,离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地位差距较大。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西安发展的应对策略是:加强西安自身作为会展目的地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塑造;进行资源整和,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展会;提倡区域会展城市错位发展、减少恶性竞争,避免各地重复办展所造成的物质浪费和形象受损等不良影响;在与西部会展主要城市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提升西部作为区域整体的会展影响力和竞争实力。综上所述,西安会展目的地优势、劣势并存,机遇、威胁同在。在认清情况的前提下,西安应积极借助优势和机会,改进劣势、克服威胁,踏踏实实、积极奋进的开拓发展西安会展产业。
摘要:西安市会展产业发展应综合分析该区域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扬长避短和找准定位,使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会展产业,SWOT分析,西安市
参考文献
[1]刘民坤.会展社会影响评价尺度构建[J].旅游学刊,2010,(9):77-82.
[2]陈锋仪.对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分析[J].理论导刊,2002,(10):19-21.
[3]张正义.我国会展业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研究[J].企业研究,2010,(12):91-92.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10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是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共同下达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议展览中心。该项目是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会展主体建筑总面积为151866m2。展厅一层,包括7个规格完全相同的展厅,可搭建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项目由2006年7月开始施工,到2007年3月一期竣工。从设计开始到一期工程的完成,全过程不到一年,对于这样一个大型会展建筑,速度成为该工程的关键词。
项目位于西安历史老城以南,直接靠在重要的南北轴线长安南路和三环路边。在该地块上的东南角有一条东北——西南的地裂缝,除了原有会展中心旧馆外还有一些旧建筑。
在长期规划中,高速公路以南、围绕着会展中心,将会形成一个拥有旅馆、娱乐设施、餐饮业、住宅公寓和办公建筑等的会展小城。
二、方案概要
2.1总平面设计(图1)
与原有展馆的接驳:场地北侧为原展馆,在不破坏原有前广场的基础上,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长廊将现有的展厅与新会展中心连接起来。该连廊垂直于电视台与原展馆的轴线。这样新展馆的中廊、电视台与原展馆轴线、南北长廊形成两横一纵的布局。这种理性布局即保持了原有展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很好地组织了与新展馆的联系。
地形地貌条件控制:该地块在东南角一侧有一条地裂缝。因此,设计将7座新展厅沿东西走向的会展中廊排列。各展厅交替布局,使得基地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在城市规划上,作为一座水平展开的标志性建筑,与坐落在展馆前广场正西侧的电视塔相呼应。成为该地区的地标。
展厅布局:将多个同样的展厅沿一条功能主轴线排列,可以高效率的组织交通,保障私人及公共交通的畅通,搭展和拆展各不干扰。
在基地南侧将建设两座含有维修车间、海关、仓库等功能的单层建筑,建筑面积各为650m2。在地裂缝上将建一个开敞式的垃圾及包装材料堆放场。
2.2展馆建筑
地上部分:
展厅(图2,3):布局采用双排式,7个相同的展厅由一条中廊隔开,北面4个南面3个。展厅错开排列,这样的布置有利于连续顺畅的参观流线。每个展厅为一个设计单元,7个相同的单元组成整个会展。便于快速施工及将来的独立使用。72m X144m的无柱展厅,展厅最小净高14m,也可用于举办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音乐会等。每个展厅面积各约为10300m2,能容纳约570个展位。所有展位均由地坪下每隔9m设置的管沟提供所有必要的水、电、通信等。主管沟由中廊的设备房引出,到达展厅中部,然后向东西向展开,从主管沟顺着展位的布置,再分别向南北向延伸出。每两排展位,共用一条设备管沟。新会展中心的屋顶采用圆筒式钢结构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北面和南面的山墙设计为玻璃幕墙,与其对比,侧立面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墙。沿侧立面设一个大型的封闭式通风道,由它为展厅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展厅设计了天窗及侧高窗,解决了采光与通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中廊:会展中部为长380m宽42m的会展通廊。其东、西面为宽敞的入口大厅,内有售票处、登记处、问讯台、存衣间和入口检查。三座带有室外餐厅的绿色内院吸引来访者逗留憩息,赋予整个会展中心一种舒适、明朗的氛围。在入口处和内庭院里设置雕塑式的问讯台以及快餐出售柜台等室内建筑体,以进一步强调会展通廊轻松的气氛,与展厅强调功能的造型设计新成鲜明对比。中廊两侧宽为12m的条形建筑的底层和一层内设有技术间、卫生间、仓库等辅助用房。通廊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快工程进度。
地下部分:
设备房:会展中廊条形建筑,在-10.00m和-5.00m层面内安置电、给排水、暖通的所有设备机房。一条宽3m的地下管沟将各个设备机房以及设备机房和各展厅下的管沟连接起来。
地下车库:在-5.50m和-10.00m这两层各设有一个能容纳500个车位的地下车库。进出车库将经设在东、西入口处的两个机动车出入口。车库有4座电梯供来访者直接进入两个入口大厅的非安检部分。地下车库的交通设计避免了车流的交叉点,但星岛系统保证了高峰时间交通的通畅、迅速。
2.3交通设计
外部交通(图4):
交通网络:该地块坐落在高速公路和三环边,与跨区的高速路及机场有着最方便快捷的联系。西面为长安南路、北面的现有道路以及东、南面各宽40m的两条会展新路保证了各种交通工具在空间上的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交通的有效运行及高效率。这四条道路构成了一个围绕会展中心基地的环道即会展外环道,从而保证了会展流能被迅速、有效的引向每个入口或机动车驶入。经会展外环路,出租车、大巴及私家车等均可到达三个主入口处的下客区。私家车依靠交通引导系统被引向四个机动车驶入。
地铁:地块西北部设一地铁站。新、老展厅之间的交通拱廊延长至北面的道路,这样能使来访者最方便快捷的到达会展中心。
公共汽车及大巴:目前主要的公共汽车路线沿长安南路行驶,在新的西入口的南北两侧设有公共汽车站。保证乘坐大巴及公交的来访者经过最短的路径直接进入入口大厅。
出租车:出租车的下客区和侯客区位于新的东、西入口的南面和北面。此外,在交通拱廊的北延长线上加设一个出租车点。
内部交通:
货流:该项目中的布展、拆展的货流与人行交通完全隔开。规划有4个机动车安全检查驶入口:南面的三个展厅将经南面的新道路和两个机动车入口进入供货区而予以供货。在布展、拆展期间,南面的私家车停车场将临时作为货车的等候区。供货区的宽度为23m,保证大货车可以在区内掉头;北面的4个展厅的供货通过西面长安南路边的入口,以及东南面的新建道路边的驶入口;原展厅也可通过东面的新建道路而到达(图5)。
人流:从西面道路进入会展的人流,可以在原前广场落客或在新展馆的中廊西侧广场落客。贵宾车由东侧道路进入在中廊东侧入口前落客后仍由东侧路口驶出或停在VP处(图6)。
车辆停泊(图7):
小轿车停放:来访者和参展者的私家车停放在会展中心的南、北面。北面设680个、南面432个车位;有498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在新会展的中廊下。小车可由东、西两面驶入。停车后,来访者可以直接由地下车库内的电梯进入连个入口大厅。除此之外,参展者还可以在紧邻展厅的供货区内停车。这里共设468个车位。小车停车位的总数为2078个。
货车停放:南面的小车停车场在布展及拆展期间将临时用作200辆货车的等候区。
三、消防设计(图8)
展厅:
每一个展厅(10150m2)为一个防火分区,再将每个展厅沿竖向划分为4个展区(每个约2500m2),展区之间以6m通道分隔,并在两侧设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每个展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防火隔离区。展厅顶部和纵向两侧设自动排烟窗,火灾时自动开启,上部自动排烟窗面积为展厅地面面积的2%。
中廊部分:
会展中廊部分上下联通,面积迭加后共设了三个防火分区。中廊净高12m,中部设三个以玻璃幕墙围合的内天井,设开启的天窗和高侧窗。
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
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分别自成一个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与展厅共享疏散出口。
地下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设置在展厅中廊的下方,共两层,每层设5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4000m2以下,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出口,最远点距疏散口的距离不超过43m。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烟。每层地下停车库两侧还分别设置了两个戊类库房。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控制在2000m2以下,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出口,其中一个为直接对外出口,另一个为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戊类库房同样采用机械排烟。
南北两侧地下设备用房:
南北两侧地下设备用房按10m高的空间来划分防火分区,北侧为7个防火分区,南侧为4个防火分区。
设备管廊:
与南北各展厅相连接的7个设备管廊,分别且成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设两个直通室外的独立的疏散口,同时在与相邻分区的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连通。
四、景观设计
中廊景观:一条石质的河道从东侧的会议中心经过展览厅前场地蜿蜒曲折地流进长廊中。运用重复的手法在内院反复出现,然后跨过西边的前广场延伸到电视塔那边的公园。河道似流动的线条,使方整单调的广场与内院充满生气(图9)。
五、快速设计与快速建造
为适应快速设计与快速建造的要求,展厅的模块式设计是西安会展建筑设计上的最大特色,即每一个展厅的规模,长宽比例、服务配套设施、各项设备的组合控制及消防疏散的形式均采用相同的功能块设计。展厅平面好像一枚印章按S形以观展线路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个展厅自成体系,即能够独立运作,又可和可分,体现现代会展中心灵活、弹性、实用以及均好的特点,设备控制也是按照每两个展厅一套控制模块进行设计,地下层设备用房及布管隧道的布置均采用模块式设计,各展厅之间可通过连接建筑进行连通,连接建筑为会议功能,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也是相同的模块,可根据展会规模的不同进行组合,整个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平面设计就是模块式的装配设计,这种模块式的设计首先是满足现代会展“公平”的经营理念,同时展厅的模块式设计又使得大部分建筑构件如:钢结构、幕墙等可以在工厂里进行预制,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方便展馆在短时间内快速搭建。
六、与境外事务所合作心得
从设计到一期工程竣工仅十个月的时间。联合设计团队主设计方是德国的GMP,施工图配合方是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之间的配合成了工程进度的又一关键。
华工院在方案阶段介入,为方案的完善、稳定及确保符合国内的各项规范提供另外有力保证,例如在中廊的防火分区划分上,在地下车库的布局设计上,双方都进行了多轮的讨论,以确定合理方案,保证从方案到施工图的顺利过渡。
GMP作为主设计方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分步骤提供有关建筑、结构、设备室内设计、照明设计以及室外景观设计的全套概念方案,对整个过程起到良好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双方约定每两个星期巡场一次,现场通过拍照片记录下需要整改的部位,由GMP整理成报告发给华工院及施工单位,逐条进行修改直到完善。
七、分期建设
新会展中心将分两期建成,2007年3月完成一期工程包括北面四个展厅及中廊,一期工程规划完成新旧展厅结合实现独立运作。
在现有医院拆迁完毕后将开始二期工程,建造会展通廊、地下车库及三个南面展厅。预计2008年8月会展中心全部竣工。第三期工程为展厅东面道路的会议大楼,会展大楼将丰富西安会展中心的功能。两个中心相辅相成,更好的促进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任力之.东莞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建筑学报,2003(5).
[2]徐晓梅.布里斯班会展中心.建筑创作,2001(4).
[3]何江玮,谢建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广西城镇建设,2005(8).
[4]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方案文本.
西安乱弹“谈西安” 篇11
关键词: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 价值共同体 广播广告文化营销 文化产品化 文化溢价
2010年7月21日,秦腔一声吼的“长安历史几千年,东方智慧传天下,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的广播频率宣传赫然响彻西安上空,其所有节目旨在变狭义秦腔概念为广义的大“秦腔”概念,用富有城市文化精神的表达方式,表现秦地的古典情怀、现代精神和多样生活元素,西安乱弹以“谈西安”来构建价值共同体,这不仅开创了陕西省首档以西安方言为主播语言的人文电台新高度,也“谈”出了一条广播广告文化营销的发展新路。
一、广播广告文化营销的价值
当消费者变为自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固有关系被打破,越是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接近,其可能产生的媒体价值就越大。随着新媒体在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也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文化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是最为广泛及深远的。从客户层面出发,他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和自己品牌文化相贴合的媒体,将自我独特的价值观通过媒体更广泛、更深入地传达出去。这时,“西安乱弹”在实践中找到了媒体文化营销这一新的纽带和创收增长点。据视听中广传媒收听率调查,2011年11月“西安乱弹”的关中城区收听率达到4.08%,市场占有率高达9.47%。①通过文化营销,西安乱弹超越陕西交通广播及陕西音乐广播两个强势频率,成为陕西收听率第一频率;其次创造了众多的文化后产品,例如为客户量身打造的《众神传说》及《问道道德经》自制广播剧,《传说》节目的收听率开创新高,并由此衍生出线下CD等娱乐产品;再者仅开播一年,就成功拥有了家居建材、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的众多长线合作客户,实现广告创收上千万。
文化营销使听众、媒体、客户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就是以听众层面的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基础(听众影响力),以媒体的文化价值观为重要参照(业界影响力),传递客户的文化价值观(客户影响力),最终实现影响力向商业利润最大化的转换。
二、广播广告文化营销的精髓:价值共同体构建
从传统的浅层信息传播到深层的观念构建,西安乱弹是如何完成这种质的飞跃?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共享”观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凯瑞认为,自传播一词进入公共话语开始,美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传播观念,即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与“传递观”不同,“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②西安乱弹在传播中不再是文化意义的再现,而是一种递进式的文化行为构建,以此来进行广播广告的文化营销,发掘广播广告创收的新途径。
1.以城市大众为听众目标,建立身份认同
专业化电台易将目标听众设定为具有明确收听性的窄众,虽然是广告的精准化体现,但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部分价值听众。西安乱弹则是涵盖至各个年龄段及阶层的城市大众。《天天向上》讲述民生新闻;《星星乐道》用陕北话为听众煲制心灵鸡汤;《神谝长安》将听众带回到汉唐,聊聊发生在身边的历史故事和城市印记;《吃在西安》带听众品尝西安地道小吃。受众对媒体有着感受型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媒体上丰富的生活细节的互动。只要表现得真实,让人们经常能在媒体上感受到“自己”,能让他们与节目同喜同悲同思考,就能产生比“时效”更多的价值。西安乱弹正是通过仪式化的方式呈现社会镜像,在表征现实的同时,通过建立身份认同,召集一种共同体。
2.将城市文化转化为产品,实现价值认同
内容为王是媒体奉行的核心标准,但是如何将内容转化为能够促进创收的广告产品,实现最终的价值认同才是媒体发展的关键。西安乱弹从开播以来,在“谈西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分享西安”,分享的不仅仅是城市文化,更多的是分享城市文化后蕴藏的品格和价值,达成一致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认同为城市文化产品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西安乱弹以小吃圣地的价值认同举办《美食风云榜》商业活动;以汉唐盛世的价值认同参与举办《汉唐丽人选美大赛》商业运作;以大唐文化的价值认同开创《乱弹大唐国语报时》的报时新形式;以关中小江南的价值认同推广常年线性活动《关中行》自驾旅游等。西安乱弹进一步完成了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共同体”的建立到“精神文化共同体”的超越。
3.以价值寻求创建文化坐标,建构价值共同体
作为媒体,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必要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品牌的美誉度及忠诚度的构建提供灵魂内涵。西安乱弹摆脱单纯桥梁的角色定位,成为价值主导,积极寻找听众与客户间的价值契合点,将所有元素加以组合,以整体的形式,显性的方式推而广之,并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转嫁至客户的公关需求上,为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及精神帮助。西安乱弹在建立“精神文化共同体”的前提下,将听众、媒体、客户进行价值捆绑,“塑造”“维护”双管齐下,完成价值共同体的建构。
三、广播广告文化营销新态
西安乱弹在构建价值共同体中为广播广告开辟了一条文化营销的新路,从观念性的转变到实际的操作层面,再一次验证了高明的广告不是价格的硬销售(hard sale),而是价值的软销售(soft sale)。
1. 新理念——文化共享,价值共建
普拉哈拉德和拉马斯瓦密在《竞争的未来: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一书中指出,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参与产品的改变,企业才能脱离产品与众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价格的陷阱。③这也就是派恩提到的“体验经济”的趋势和效果。作为传统媒体,产品是内容,在生产内容的过程中,听众已由原来的参与变成了生产者,形成了一个共创价值,共同分享的“价值共同体”,这是从电视媒体中取得的经验,无论是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还是“造福”婚恋的《非诚勿扰》,都将受众作为了生产者的重要部分,广播媒体在节目的互动性中要比电视更加直接、快速,但是“价值”的共同创造却略显不足。
nlc202309031417
西安乱弹开创了广播婚恋节目《爱到101》,听众就是节目内容的创造者。节目上通过热线、短信、微博、贴吧为听众提供相识的机会,构建节目内容;在线下开展交友派对,与听众共同构建节目价值,并形成了以婚恋产业为核心的广告客户群,涵盖汽车、餐饮娱乐、百货、摄影、旅游等众多行业。我们要明白,媒体之所以能够引入听众参与生产,关键在于其向听众让渡了一种“无形资源”,听众自行对这些“无形资源”进行运作并为这些“无形资源”创造出的价值买单。这些由受众共同参与制作的节目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及不可复制性,对于客户具有稀缺性价值。举例来说,你若是卖咖啡,可以只卖咖啡,称为一家咖啡小店,但你还可以卖文化,称为星巴克。
2.新形态——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
作为省级媒体,我们一直有着“媒体优先选择”的错误观点,强硬的广告传播方式已经被听众置之门外,我们必须找到广告产品内涵与听众心灵的共鸣点。文化是打破同质化的最好手段,随着新媒体和技术的开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从“我需要,我选择”变成了“我选择,我做主”,选择文化作为广告和内容的链接点,创造“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的新形态,可以使广告内容更有效地得到听众的接受及认可。
在此方面,植入式广告一直是媒体研究的热点话题,广播媒体的植入式广告发展已久,但是容易走入“插播”和“粘贴”的误区,定制的专题栏目、现场连线被贴上了植入的标签,与节目内容脱离,自说自话,不仅没有达到植入的效果,同时也使节目支离破碎,失去可听性。西安乱弹将“文化”作为核心,必然要以文化为植入广告的独有特色,在植入广告中我们做到了三统一:统一划分,统一策划,统一放置。首先统一按照行业归属划分客户,其次根据客户的文化特点在文化贴合的节目中进行统一的植入内容策划编辑,并在相应的传统的品牌广告产品中赋予同样的文化特色,通过方言进行演绎,使广告产品具有强烈的文化气质,弱化广告形式,再者在内容编辑中综合广告形式,在节目中对植入广告进行统一放置,形成“文化式植入”的新突破。
“文化体验”是西安乱弹在创造文化产品时采取的重要手段,在体验的背后完成客户品牌的文化塑造及传播。针对某品牌黑猪肉的营销宣传,将其与文化旅游结合,由于其养殖基地的地理位置与楼观道文化景区相邻,设计自驾游活动,通过参观养殖基地,游览楼观台,品尝纯正黑猪肉,进行文化养生讲座等活动让听众与饮食文化、养生文化亲密接触。广播媒体的内容产品仅有声音一种表现形式,扩展文化产品群是重要途径,西安乱弹与文化企业进行多方的合作,共同开发舞台话剧、历史记录片等,成为陕西媒体中的文化先锋。
3.新价值——文化溢价,价值整合
“文化溢价”最初是王洋所著的《伦理结构、尊卑与社会生产》一书中首创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存在着因文化因素而产生西方产品高于中国产品的长期定价差异,消费者受到了这种文化差异的暗示后,愿意在同等条件下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西方产品。④例如消费者会为了“法国”二字而为所谓的国际大牌进行高额的消费。这在广播产品中同样适用,文化并不是附属,而是创造价值的核心因素,在不改变广告形式的情况下,赋予广告内容以文化属性,或者是在广告活动中将客户文化作为传播的重点,正如西安乱弹在广告中的文化性已经成为了吸引客户的关键点,为其在广告发展中奠定了文化溢价的基础。
单独的广播产品可以产生文化溢价,广播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整合传播更能提升额外价值。微博等网络媒体产品的发展使广播的快速传播特点日趋减弱,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要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与新媒体的整合传播。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作为省级媒体,我们在活动宣传中不断和户外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共同推广客户品牌,但是似乎只是将其他媒体作为了广告宣传工具,而忽视了各个媒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消费者往往很难产生联想,而文化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关联点。西安乱弹明晰了文化的整合作用,在微博上建立陕西文化的传播阵地,并联合众多的微群,共同介绍陕西文化及人文风俗,为客户的整合传播通过文化建立受众基础。同时,西安乱弹还不断联合其他省市的文化类广播电台,在线下举办文化推介活动,对其整体形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和推广。
总而言之,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倡导和执行的广播广告文化营销获得了市场和听众的认可,是一条成功创新的发展之路。面对放缓的广告增长、需求更为明确的广告主及代理公司、更具有鲜明特征的听众,我们更需要重新挖掘媒体自身的特色资源,实现文化价值型导向发展。西安乱弹正在与听众、客户一起传承陕西文化,让“秦腔”更加嘹亮!
注 释
①视听中广传媒 《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收听率监测报告》,2011年11月。
②詹姆斯·W·凯瑞著 丁未译 《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版。
③普拉哈拉德,拉马斯瓦密 《竞争的未来: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④王洋 《伦理结构、尊卑与社会生产》,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9月版。
西安会展经济论文 篇12
十三朝古都西安, 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又是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近些年, 依靠政策扶持,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曲江文化产业园区为区域中心, 以文化旅游为龙头,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为重点, 软件服务、研发设计、建筑设计、网络文化、会展广告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雏形。
然而, 自2008年以来, 全球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也不例外。而此次经济危机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影响, 其深度、广度和持久性尚未可知。面对这样的现状,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认识形势、应对挑战、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危机对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影响
不同于其他产业和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创意驱动和高附加值等产业特征, 其发展与经济危机中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有时甚至是逆向的。在经济危机中, 社会特殊需求的增加、新兴技术的推动、政府政策的主导、市场规律的遵循、产业结构的调整、海外市场的拓展等因素, 都会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生机和转机[2][3]。具体来看, 经济危机对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危机的到来对西安市传统制造业、农产品出口业等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创。以苹果产业为例,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陕西苹果产业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果汁出口价格由2007年的1600美元/吨, 下降到2008年1030美元/吨, 果汁出口创汇同期下降40%[4]。在当前国际市场紧缩的情况下, 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 向创意产业转移, 才能为西安市的发展找到出路。
(二) 优化产业模式的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摆脱了以往传统产业对资金、土地和其他固定资产的依赖, 更注重人的智慧、创意和科技手段的应用, 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同时, 还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的优化, 有效地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5]。
(三) 迎来大规模资金的投入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规模的投资政策, 各地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元。西安市政府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制定了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西安曲江文化中心为例, 自成立以来, 陆续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影视集团、会展集团、演艺集团;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等多项文化工程, 策划了“曲江国际唐人文化艺术周”、“曲江国际文化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 开工建设了四个遗址公园, 四个公共文化场馆, 设立了数额5.8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为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经济危机总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同时也会使经济体系变得更加灵活、敏锐和富有活力。危机对于某些产业和商业模式来说是打击是致命的, 但对于刚刚起步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来说, 经济危机恰恰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要使得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抓住战略发展机遇, 实现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融合, 必须首先为其制定可行的发展模式。
结合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是要以西安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曲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 体制创新为动力, 结构调整为主线, 着力扶持重点创意企业, 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龙头,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为重点, 软件服务、研发设计、建筑设计、网络文化、会展广告为支撑, 时尚消费、咨询策划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并与传统的产业连接, 形成对传统产业的带动提升, 扩大文化创意的价值空间。
(一)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支撑载体
1.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先导基地
自1996年开始, 西安高新区就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企业由最初的11家发展到了2008年初的1606家, 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已达100亿元以上, 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6], 已经初步形成了围绕唐延路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带, 聚集了大唐、中兴、华为、北京“联众世界”、美国ALONG、台湾神奇网络、日本毅佐网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意企业。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软件、动漫、广告等创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能够促进创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2.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园
2007年8月11日, 西安曲江新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称号。自此, 曲江新区就名副其实的担任起西安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责任和使命。政府采购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现雏形。目前, 曲江新区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传媒、会展、娱乐、影视、生态休闲等创意产业基地和人才培育基地、旅游文化商品生产基地。
(二)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
在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方面, 强化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四大重点文化产业的高端创意;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网络文化、会展广告、咨询策划等六大创意产业;重点调整原文化产业核心层行业、外围层行业与相关层行业比例, 大力发展核心层文化服务业。
三、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策略支持
(一) 构建多元融资投资体系
资金是经济危机下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是解决创意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方法。要构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 一方面, 政府要通过拨款、政府担保等方式, 支持创意企业的发展, 为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经济与法律环境。另一方面, 鼓励民间资本、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 鼓励非公有资本平等地投资和参与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作生产, 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与海外留学人员合资或合伙创办文化创意企业[7]。
(二) 设立政府政策服务平台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导向和政策扶持。西安市政府应该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论证、方案制定和必要的审批手续, 在项目实施中给予必要的产业导向、分类指导、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同时,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机构, 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加强对西安市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
(三) 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
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解决创意人才问题首先是通过优惠政策, 如房屋租赁补贴政策、优秀作品奖励政策等,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宏观环境, 吸引高级文化创意人才来西安落户;其次是加强院校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培训现有文化创意从业人员, 构建良好的用人体制和机制;最后, 还可以鼓励企业之间, 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 联合组织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等。
(四) 树立西安文化创意品牌
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国内率先实施文化创意战略的城市而言, 西安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起步较晚, 缺乏经验积累, 在国内外该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没有打响, 因此在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创意程度等方面都较难。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方式, 大力宣传西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思路、总体目标、政策体系以及目前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就, 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舆论环境, 使得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西安一张城市名片。
四、结束语
在经济萧条的时期, 人们需要通过创意产品来缓解精神压力, 通过对现实生活方式的反思来调整心态, 而文化创意产业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游戏、动漫画、数字影视、出版、演出等, 这些产业所带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消费, 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出经济低谷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 经济危机给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更多是“机”。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借助此次经济危机逆势而上, 逐步找到适合西安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最终实现推动西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 2007, (4) :84-86.
[2]熊澄宇.经济危机中文化产业的生机与转机[J].求是, 2009, (8) :60-62.
[3]〔美〕埃德蒙.菲尔普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新动力?[J].中国流通经济, 2009, (3) :4-6.
[4]毛海峰.如何消除金融危机对陕西苹果产业出口的负面影响[J].新华社, 2009-04-01.
[5]傅首清.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N].科技日报, 2009-1-15.
[6]夏泽民等.2008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