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精选6篇)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 篇1
一、幼儿体育活动中韵律体操的价值
(一) 幼儿韵律体操的概念。狭义的幼儿韵律体操是指根据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及幼儿动作特征, 按一定顺序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幼儿韵律体操以徒手体操 (模仿操、拍手操、礼貌操、韵律操等) 、轻器械体操 (椅子操、球操、花环操、棍棒操、哑铃操、彩旗操等) 以及排队 (立正、稍息、看齐、立定、走步、跑步简单的原地转法等) 和队形变化 (简单的队形变化等) 为活动内容, 使幼儿根据口令、优美的音乐有组织地进行练习或活动, 建立初步的时空概念, 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意识以及改善其身体形态、提高其身体素质, 同时对幼儿早期体育、美育、群体意识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二) 幼儿韵律体操活动的价值。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幼儿韵律体操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内容之一。幼儿园开展韵律体操活动, 对于全面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积极作用;幼儿随音乐做各种协调性的律动练习, 发展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培养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力;同时开展幼儿韵律体操活动, 能丰富幼儿园的文化生活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类和体育类的优秀人才。
二、幼儿动作发展特征及不同年龄段韵律体操活动的内容
人类动作的发展反映了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状态, 因此研究人员常把动作发展作为测定婴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一) 运动促进大脑的发育。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神经细胞突起分支的多少、神经细胞之间联系的网络及信息传导的速度有关,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发育。前苏联M.M.科尔佐娃教授通过对六个月婴儿进行体育健康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发现:“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与语言区之间建立多种复杂的联系, 促进大脑皮层的成熟”。
(二) 活动对幼儿动作的作用。意大利近代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幼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 提高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协调性, 增强免疫力以及培养意志品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1.幼儿期基本生理特征。幼儿期指儿童3岁到6、7岁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能较好地维持身体平衡和进行正常的身体活动;神经系统对血管运动的调节不灵活, 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相对较弱, 兴奋占优势、易扩散, 抑制过程不完善, 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准确和不协调;骨组织内有机物较多, 无机盐较少, 骨骼弹性大, 硬度小, 受压后容易变形;幼儿的胸腔发育还不完善, 呼吸道短而窄, 呼吸肌力量较弱, 呼吸浅而快;消化系统发育较弱等, 因此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应科学而有针对性。
2.幼儿动作发展特征及韵律体操活动内容。幼儿期身体增长速度与婴儿阶段相比有所减慢, 由于骨化未完成, 容易造成骨骼变形;但幼儿具有了随意跑跳、操作各种物体、能与他人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并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手段, 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作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通过韵律体操活动内容练习,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同时满足幼儿的身体与心理需要 (见表1) 。
三、幼儿韵律体操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或韵律体操活动以户外区域活动为主, 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影响活动质量。教师在组织韵律体操活动、设计幼儿体育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动作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地设计, 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由于幼儿韵律体操活动有集体性 (幼儿集合和分散的时间比较集中) 、差异性强、易受季节影响等特点, 因此, 在韵律体操活动的组织中, 活动内容安排、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安全保障等方面应详细策划和安排, 如:幼儿园韵律体操活动时, 要有幼儿园各班次集合路线、进入活动场地的时间和空间间隔、避免幼儿碰撞等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 幼儿韵律体操活动组织原则。结合幼儿教育教学实际、幼儿园工作要求及工作环境、幼儿发展特点、幼儿教师的特点等开展区域体育活动、体育节、亲子韵律体操活动及韵律体操汇报表演等, 培养对幼儿韵律体操的兴趣, 并通过课间操或幼儿一日“两操”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节奏感和协调性, 陶冶美的情操, 同时促进幼儿教师技能和能力的发展。
1.区域体育环境创设。从主题出发, 合理设计各种韵律体操活动区域, 开发制作不同的韵律体操器械, 有效利用班级环境和空间, 为幼儿韵律体操活动提供条件, 如:园内设置幼儿韵律体操宣传橱窗, 各班开设韵律体操家园“桥”及韵律体操活动“亲子园”等, 形成幼儿园浓郁的氛围;2.韵律体操活动展示。以亲子活动的方式, 每学期可组织一次韵律体操亲子活动, 采用亲子互动、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韵律体操表演, 如:小班以模仿韵律体操活动为主, 中班以轻器械韵律体操活动为主, 大班以较复杂的韵律体操活动为主 (增加队列队形变化、动作难度的变化、音乐节奏与曲调的变化等) 。操节内容与表演形式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 动作编排要考虑目的、活动负荷、活动实效等, 促进全体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以及强化家园合作的作用和提升韵律体操活动的价值;3.季节性原则。幼儿韵律体操教学活动以室外活动为主, 会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教师应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特点制订详细的学年、学期等活动计划;4.安全性原则。幼儿韵律体操教学活动一般是全园性的, 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时, 幼儿之间碰撞会增多, 因此, 从场地安排、活动组织、器械安全使用等都应做详细说明;5.难度适宜性原则。幼儿年龄差异较大, 同时幼儿韵律体操教学活动又是集体性的, 因此幼儿韵律体操动作和活动内容要循序渐进, 做到难度适宜、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发展幼儿动作技能。
(二) 幼儿韵律活动教学方法策略。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一般采用区域活动的方式, 户外或室内区域活动均需要利用全园的有效活动场地或器械, 根据幼儿韵律活动目标设置若干个幼儿活动区, 每个活动区可有1~2名教师给予帮助与指导。
幼儿进行韵律活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活动目标的确定选择组织方法, 并依据幼儿身心特征与认知特点、活动内容特点和活动情境选择教学指导方法。幼儿韵律体操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有:
1.情境游戏法。根据韵律体操活动内容, 采用情境游戏、儿歌、音乐伴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角色模拟等;2.唱游法。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创编幼儿儿歌的活“素材”, 教师们创编儿歌、童谣、顺口溜来源于幼儿教育实践、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一般“唱游”内容以自编为主, 有边说边做、边说边游;边唱边跳、边唱边游。幼儿通过儿歌、游戏、韵律活动及身体动作结合, 通过形象、生动的模仿活动和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 达到培养幼儿节奏感、协调性的目的;3.韵律游戏法。教师在参与幼儿活动时要及时与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4.讲解示范引领法。用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5.分解动作指导法。教师按照动作的结构和身体部位合理的分解动作进行教学指导, 如:一般教学顺序为先下肢、再上肢, 然后是躯干或其它部位动作的学习, 最后是完整练习;6.完整动作练习法。幼儿能形象生动地模仿动作, 不破坏动作结构的教学, 采用完整练习法, 如:小班礼貌操“小朋友, 做游戏, 你追我赶真有趣, 一不小心碰了你, 赶忙说声对不起”。由于动作简单、形象生动, 一般教学采用完整教学法;7.表演展示法。给每个幼儿表演展示的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
(三) 组织幼儿韵律活动的安全策略。幼儿园的体育及韵律活动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为手段的, 动态性强。活动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是顺利进行韵律体操活动的保障,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韵律活动或体育活动前的检查。韵律活动或体育活动前检查场地是否安全、是否平整、有没有与活动无关的异物等, 保证活动通道安全畅通 (由教室到活动区域的通道) , 室内活动还要注意用具边角对活动安全的影响以及对室内卫生的要求, 如:桌角、凳子腿儿, 室内空气质量等, 并选择活动量相对小的韵律体操活动内容;2.固定器械与活动器械的摆放。幼儿园固定器械与活动所使用的器械的安全性及摆放位置的安全性检查;3.有序地收放活动器具。活动器具的安全“收”、“放”既能保证活动效率, 又是活动过程的安全保障, 同时又能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除自己要检查器械外, 也要对幼儿有所要求, 如: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脚下是否有异物或是否平整, 简单的一句话, 既是对孩子们的要求, 也是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养成了解环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4.活动器具的使用安全。轻器械韵律体操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器具的安全使用方法, 动作创编要考虑器械特点、队形队列的距离等, 如:小花棍、小红旗等器械;5.韵律体操活动组织活而不乱。幼儿韵律体操活动的动态性很强,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到严而有序, 活而不乱, 培养幼儿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6.合理控制活动时间及活动负荷。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等确定和调整活动时间、活动负荷和活动内容等;7.教师站位合理, 同时关注个别幼儿。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灵活性强、反应快以及灵活性较差、反应较迟缓的孩子;8.教师掌握处理外伤及解决突发事件的技能。幼儿的控制能力较弱, 活动与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因此教师应具备紧急处理一般外伤的能力和快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健, 崔继红, 王荣民.幼儿韵律体操创编实践与拓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
[2]李健.韵律体操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4) :60-64.
[3]李健.婴幼儿运动技能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2) :64-68.
追随幼儿,让韵律活动亮起来 篇2
关键词:韵律活动;互动;激趣策略
小班时,试着播放简单的音乐给孩子们听,可发现半数的孩子好像只是睁大了眼睛转过头来好奇地听听音乐,看老师的动作,感觉兴趣、主动性几乎木然。即使有少数的孩子是喜欢音乐的,但也随意性很强,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够。一年来,我创建了自己的微型课题《运用有效策略,增强小班幼儿对韵律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围绕小班的韵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在课题的实践中,我努力做到:
一、积淀经验,促使幼儿明确任务
1.关注经验,选材适宜是保障
如果忽视了对幼儿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知识经验的研究,教学效率肯定会不高。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创造性需要两个条件:足够的经验铺垫和清醒的新任务意识。如,在《洗手帕》活动前,让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衣服、洗手帕的情境,搓一搓,擦肥皂,再洗一洗,晾一晾。孩子们有了相关经验的积累,借助欢快的音乐节奏,能在回忆模仿成人劳动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整个活动孩子们没有一个游离课堂之外,都主动参与学习。
2.创造性发挥,明确任务是前提
如,在学习《开车歌》的表演活动之前,幼儿一定要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小汽车的机会,观察爸爸妈妈开汽车的全过程。一听到《开车歌》的欢快音乐,孩子们就会开心地模仿开汽车的司机来按喇叭,转动方向盘,经过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前面红灯了怎么办?”不少孩子会说:“踩刹车”!突然下大雨了怎么办?孩子们会用小手在眼睛前面晃来晃去。经验的作用促使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热情,不觉得空洞和无趣。在此基础上,韵律活动的创造性教育内涵才能得到彰显。
二、情境增趣,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1.提供情境,与之互动
活动中,如果借助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也可称为一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提供有效的物质材料上下工夫。如,小班《红苹果》韵律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手眼协调,按音乐节奏做采果子的动作”,创设相匹配的情境,在活动场内摆放高、矮不同的果树.(用小椅子绑着果树的图片)布置了开心农场,以活泼欢快的《红苹果》音乐为背景,孩子们一下子被环境氛围感染了,融入活动中,很快创编了各种采果子的动作,有跪着采、坐着采、配上小碎步地采摘得更欢了……
2.故事激趣,增强理解
听故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我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做成课件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拔萝卜》,我先出示萝卜和老爷爷的图片讲述故事。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开始看着节奏卡练习有节奏地念唱歌词了。“×××,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大大的萝卜重不重呀?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拔呢?孩子们双手握拳,做出用力拔萝卜的动作,身体一前一后地仰俯,特别逼真。故事情境创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互动表演,学会体验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游戏的热情,如“猫捉老鼠”“拔萝卜”等,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多种手段,辅助幼儿投入表现
1.运用图谱,突破难点
形象的图谱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如,在学习韵律活动《森林举重比赛》时,由于要分不同的动物角色来掌握举重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小猫、大象、猴子等动物行走入场的动作要领,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我将自制图谱引入教学中,教学时,老师采用音乐、节奏、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图谱,让幼儿通过反复观察思考,模仿图谱所表达的动作,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孩子们理解了最后一段音乐中四个乐句的间隔,就能很好地感受到四个乐句的长短。
2.追随幼儿,激励表现
每每在韵律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能为音乐编出有创意的身体动作时,我都会给他们翘起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真厉害!”如在音乐区“快乐小舞台”上,注重让不同的孩子上台当小演员表演提供机会,对他们富有情感、极其投入地表演,并及时肯定,说一些赞赏的话。在评价时,小演员们会得到主持人赠送的“小明星”勋章,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明显增强了。
总之,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满足幼儿,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无限创造力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正确加以引导,才能让幼儿对韵律活动感兴趣,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放飞个性。
参考文献: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 篇3
在一次中班的韵律活动《小乌鸦爱妈妈》中, 教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让幼儿通过毫无拘束的身体动作对节奏作出反应。然而, 音乐播放了五分钟还是一段沉默。在教师的一再催促下, 几个外向的孩子用韵律操中的几个动作凑合了几下。事后, 教师觉得孩子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 就问了几个孩子为什么不跳, 孩子们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跳, 可不知道怎么跳。”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触动:韵律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有别于其他教育活动, 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艺技能。我们在实施《纲要》时要避免走极端, 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准确把握“自由度”。如果生搬硬套《纲要》理念, 那是行不通的。
上述案例, 对于有着良好舞蹈基础的孩子来说, 是符合《纲要》精神的, 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示范、模仿等生硬环节。然而,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 “学习、模仿”还是必要的, 孩子要“自由表达”, 要“创造性表达”都必须以某一动作为载体, 而动作哪里来呢?当然离不开生活, 离不开模仿, 离不开教师平时的教学与积累。
于是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计划, 利用体育游戏、晨间锻炼等活动机会, 启发幼儿积极创造、表现与同伴不同的动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 大家都认为幼儿是简单的“受体”, 只会接受而不会“加工”, 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实际上, 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加工厂”, 他们不仅能迅速接受外来信息, 同时也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对问题的见解往往是新颖而又独特的, 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同时, 创设良好的舞蹈气氛也是很重要的。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 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此外, 在选材方面, 注重知识的形象化。大家都知道, 幼儿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年龄小, 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尽量做到教材趣味化, 知识点形象化, 以激发幼儿大胆创新, 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小碎步练习就可以把小朋友变成“小乌鸦”, 在游戏过程中传授小碎步要踮起走才能表现小乌鸦的轻巧等。
一个月以后, 又进行了一次同样的韵律活动。教师首先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准备了“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头饰, 并精心布置了小乌鸦的家。同时教师以“乌鸦妈妈”的角色出现,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引导孩子投入情境中, 使之受到环境的感染, 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在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 用动作将力度的起伏、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也许有的动作不一定使我们满意, 但它是孩子创新的果实。教师要像尊重专利产品一样, 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发现一个新动作时, 教师都应对幼儿的首创动作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并让大家模仿。这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但在创新的同时, 我们教师还要在技能技巧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幼儿创编出一个新动作后, 教师应做出合理的修改, 使动作更加美化, 具有造型性。当幼儿编不下去时, 教师要给予具体帮助, 提醒他们对已有技能恰当运用。
很明显, 第二次活动, 孩子们觉得“有舞可跳”“有情可抒”, 跳得十分尽兴, 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跳舞, 对孩子的动作稍作整理, 一段优美的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了。
如何设计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4
教师如何设计韵律活动引起幼儿互动?
一、教师选择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教师在选择活动的内容时应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自主地学习,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大班韵律活动《走路歌》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源于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电视上观察到每一种动物走路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小兔走路蹦蹦跳,小鸭子走路摇啊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会观察这些动物,因此在进行律动时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幼儿与教师在良好的互动中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在进行韵律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创造的机会,给予幼儿空间,让他们根据乐曲大胆的创造韵律活动中的动作。在大班韵律活动《走路歌》中,当教师在唱“小兔子走路蹦蹦跳”时,幼儿们会情不自禁的将两手放在头顶上竖起两个指头跳啊跳;当教师唱的是“小鸭子走路摇啊摇”幼儿就会学着小鸭子走路的样子,两手放在身体两侧跟着旋律左右摇摆。这些动作都是幼儿根据教师唱出的内容创编出来的动作。教师尊重幼儿的创编,让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成果。
三、教师、幼儿边唱边做
教师应该注意提供机会,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在《走路歌》中,音乐节奏欢快,有跳跃的感觉时,教师可以用动作表示兔子蹦蹦跳,音乐节奏慢比较低沉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提醒幼儿听音乐,这段音乐与之前的音乐有什么区别,再用动作表现出音乐的内容,让幼儿直观的发现这段音乐是表现鸭子摇啊摇的,并且能结合相应的音乐唱出歌词,让幼儿更加清晰地熟悉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积极性、随乐性。
幼儿创造力在韵律活动中的体现 篇5
现在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 笔者所在幼儿园也不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围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由于艺术涵盖的范围较广, 在操作过程中把总课题划分为了若干个子课题, 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个人特长选择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如, “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等等。潘老师是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 她个性活泼, 喜欢唱歌、跳舞, 所以她选择了“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课题。这个实验进行了将近三年, 潘老师是个有心人, 她对幼儿展开了广泛的家庭调查活动,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从中找出了幼儿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她每一阶段都制订重点研究的计划, 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班级里的环境布置也与课题紧密结合, 如, 节奏图谱、队列队形变化图, 简易动作图谱等。那么, 这位教师是怎样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呢?
二、实例
韵律活动:荷塘边的快乐
大礼堂里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潘老师在大礼堂门口对小朋友说:“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游玩。” (舞台上事先布置好荷花塘的场景。) 小朋友跟着潘老师边拍手边做动作来到“荷花塘”边, 潘老师问幼儿:“你们在池塘边看到了什么?”幼儿答:“看到了荷花。”为了让幼儿感受荷花跳舞的动作, 潘老师请小朋友观看一段录像 (内容是一群扮演荷花的小朋友在舞台上跳舞) , 由于录像出了点问题, 没能播放, 潘老师机智地扮演荷花姐姐边唱边跳了起来。孩子们欣赏完她的优美舞姿后, 听着音乐自由学荷花跳舞的动作。潘老师请部分幼儿展示他们跳的荷花动作。接着, 她启发幼儿:“除了一个人表演荷花外, 还可以怎样表演。”小朋友们想出了可以二人、三人、许多人等。潘老师请小朋友找一块空地试一试合作表演, 孩子们很快地摆出了各种造型, 有的两人对着做动作, 有的几个小朋友摆成了一竖排, 还有的幼儿围成了圆圈。潘老师分别请部分幼儿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合作表演的造型和动作, 孩子们非常踊跃, 她一一肯定了孩子们的表现。这时候, 潘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荷花塘里还有谁会来游玩?”小朋友们想出了青蛙、小鱼、螃蟹等, 潘老师这时为幼儿讲了一个《美丽的小金鱼》的故事, 然后请幼儿一起来扮演快乐的小金鱼, 孩子们有的学小金鱼吐泡泡的动作, 有的学小金鱼游来游去的动作, 还有的学小金鱼舞动的动作。最后, 潘老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荷花、小金鱼, 完整地听音乐表演, 孩子们穿戴上荷花、小金鱼的道具特别开心地进行表演, 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愉快地结束了。
三、提问
1. 上面的事例中可以体现出潘老师在韵律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潘老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环境 (如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优美的环境创设, 激励性的语言评价等) , 孩子们想说、敢说、会说, 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
(2) 潘老师把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剪辑在一起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活动, 其中《挪威舞曲》是在幼儿音乐课中欣赏过的。同一段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加深了幼儿音乐想象的空间, 避免了思维定势。
(3) 合作创编荷花造型和动作时, 潘老师大胆让幼儿尝试, 并及时肯定了每个幼儿的独特想象, 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2. 问题
(1) 潘老师开始示范荷花跳舞的动作是否必要, 是否影响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
(2) 潘老师请幼儿想荷花塘里还会有谁来玩时, 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水里的动物, 潘老师为什么一定要用一个“美丽的小金鱼”的故事来束缚幼儿, 使他们的创编限于一种动物呢?
3. 解决方法
(1) 潘老师一开始不示范荷花动作, 可以放一段大自然中荷花塘在微风中轻轻吹动、荷花盛开的样子, 让幼儿自己创编荷花动作, 潘老师的示范可以在幼儿创编之后, 起到一个提炼、升华的作用。
(2) 潘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表现自己想出来的水里的动物, 既尊重了幼儿的想法, 又使孩子思路大开, 幼儿在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表现。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 篇6
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 更应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只有敢于大胆想象, 想他人未能想, 想他人未曾想, 想他人不敢想,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 以适当的活动形式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无疑可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纲要》 中也指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那么, 如何通过韵律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多听
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让幼儿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如, 可在活动室内设置音乐活动角, 准备一些中外名曲。 在幼儿入园或来园时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在幼儿入睡前让幼儿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 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入梦乡;在重大的节日里播放相应的乐曲, 如在国庆节播放《 我是祖国好儿郎》 , 妇女节播放《 好妈妈》 等。 在其他活动时间可先分别播放世界名曲《 水族馆》 和儿童歌曲《 小鱼游》 两首音乐给孩子们听。 其次, 在日常生活中, 也可随时引导幼儿倾听。 另外, 在郊游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机会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律动音乐, 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
韵律活动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在于音乐的选择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 实践表明, 这样的律动音乐应符合三个特点:一是节奏快慢适中、旋律活泼欢快, 音乐形象生动;二是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余地;三是整个乐曲具有教强的情绪感染力。 如果音乐的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新的内容, 则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律动的节奏特点。 同时, 重复的节奏可以帮助幼儿不断练习一些基本律动动作, 而变化的节奏则可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做出不同的动作。 例如, 律动《 拍手点头》《 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以及《 找小猫》 等等, 这些音乐的不同小节中都有重复的旋律, 多听几遍后幼儿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相同的节奏和动作。 当孩子们能够较为放松、自信地完成这一部分韵律活动时, 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与体验音乐各小节中不同的旋律,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新的动作。 此时, 幼儿已经对完成韵律活动具有了信心, 因而想象的热情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倾听
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倾听, 可训练幼儿的方位知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 如, 一个教师朗诵幼儿所熟悉的儿歌, 同时让另一教师朗诵另外一首儿歌, 听完后让幼儿回答老师分别朗诵的是什么; 或者让幼儿闭上眼睛同时打击不同的两种乐器, 然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但是要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 可先针对一种声音提问, 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这种声音来自哪个方向, 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声音可以是一首乐曲, 也可以是某个幼儿说话的声音。
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倾听的要求不同
教师要因材施教, 对接受能力不同、年龄不同的幼儿适时适当进行引导, 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 在欣赏韵律作品时, 对于小班的幼儿, 只要求他们能感受到乐曲积极向上的情绪, 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 而中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增强, 则要逐步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要让他们能分辨乐曲中乐段明显的重复和变化, 同时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乐曲内容。
再者, 在韵律活动中, 角色和道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想象的媒介, 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道具都非常感兴趣, 对于不同的角色则有着不同的喜好。 对此, 我首先会丰富幼儿对角色和道具的认识, 鼓励幼儿摆弄各种道具;之后, 我会尝试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道具来进行表现。 例如, 在开展《 小鱼游》 的律动活动期间, 我在音乐角中投入了鱼、水草、珊瑚、鱼食、船等道具, 孩子们对这些道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摆弄过后各自选择了喜欢的道具, 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 充分展开想象, 表演出各种各样的“ 鱼儿游”情节。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11-07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说课稿08-17
优秀韵律活动教案08-03
大班优秀韵律活动教案07-30
大班韵律活动 泥娃娃08-20
二年级体育下册 韵律活动教案08-19
冬的韵律之美作文05-18
词的韵律平仄对仗09-22
英语课堂上的韵律操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