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后进生

2024-11-26

正确对待后进生(共12篇)

正确对待后进生 篇1

《德育教育研究》一书刊登了《一个后进生的自述》一文,真实地道出了后进生内心的苦恼,反映了后进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常受到鄙视、白眼等不公正待遇:老师批评的言语、同学们的讽刺嘲笑直往我耳朵里灌。在家里,我被视为“不争气”,亲戚邻居也时时在指着我的脊梁说:“笨得很”;我的心永远都隐隐作痛,永远背着良心的谴责。可见,一个“差”字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创痛!

我被这篇文章深深触动了。作为班主任,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呢?

一、后进生的表现特征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在正常生理状况下,思想与众不同、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同龄伙伴那一种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一般有三种表现特征。

1. 行为动机的盲目性。

一些学生犯错误时并无特殊目的,只是出于好奇、好动等心理,经不起外界的刺激和诱惑,而做出各种不良的行为。

2. 注意力的转移速度慢。

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而后进生的速度则比较慢,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引导。

3. 心理意识具有逆反性。

一部分后进生因经常得不到别人的赞赏而产生逆反心理,很多情况下是明知故犯,做一些损害集体、他人的事情,或自暴自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在一个班里,虽然后进生不多,但能量却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关系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目标的实现。我是从三个方面着手工作的。

1. 用心关爱。

“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是对后进生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的期待和关爱,是激励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育成功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条件。任何学生都需要老师施以爱心,尤其是后进生,他们也是一个有丰富感情和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亲朋好友的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他们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增加共同语言,解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对立情绪,缩小心理距离,达到心理相融。只有使他们能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乐意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才可能逐渐焕发自己的内动力,把外在的教育转化为自身的需要,不断努力,逐步获取成功。

2. 扬长避短。

后进生最缺乏的是自信。任何一位后进生,他身上都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闪光点。我们应机智、敏锐地捕捉这些闪光点,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以激起他们的自信。有一位学生,英语单词经常默写不出来,导致成绩经常不及格,时间一长,他便失去了信心,还出现了无故旷课的现象。在一次谈话后,我就故意不经意地透露给他第二天要默写的内容,结果他得了五十分,在课堂上我就问他,“昨天你背英语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说差不多十分钟。我就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鼓励他,说他其实是很聪明的,昨天花了十分钟就得了五十分,那要是再花十分钟不就可以得满分了吗?至少也可以得个九十分,以前不理想只是没花时间背,老师相信你能行的,紧接着我大声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相信这个同学能行吗?”同学们也大声地回答“行!能行!”我看到他激动得眼里噙着泪花,这时我就势鼓起了掌,全班也响起热烈的掌声。就在这热烈的掌声中他站起来大声地说:“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期望,谢谢老师,谢谢同学,我一定努力。”我们又使劲地鼓掌。后来他成为了班上好学的好学生,还在市里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可见老师对后进生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当他们有突出表现时,要精心培育。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 因材施教。

后进生一般都各自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往往是造成他们落后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比如性格内向,或任性、固执、自控力差等,也有外部原因,譬如家庭原因、周围环境的原因、结交朋友的原因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深入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关键,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自卑感强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也可以适度降低一些学习的难度,使其取得成功,获得自信;也可以降低评分标准,不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或者纵向比较,使他从自己的起跑线上出发,每迈出一步,便是一点进步,久而久之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聪明但非常好动、爱捣乱、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可以委托他们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任前“教育培训”工作,并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让他们在工作中约束自己,认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的危害性,从而转变自己、提高自己。对于那些从不知道爱别人、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仇恨”的学生,我们做班主任的就要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与他们交友,使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们学会爱别人,学会爱集体等。对于那些任性、犟脾气的学生,在犯错误之后,不要当即处理,也不要与其正面交锋,而要采用过时处理、冷处理的方法来解决,使他们的倔劲、牛劲无用武之地。总之,班主任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对症下药”方有成效。

4. 形成合力。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找到下面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家校合力。

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或教育效果不明显,或感到问题棘手,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动态。同时与家长商讨教育对策,使其在校纠正的不良行为不在家里“复发”,在家里纠正的不良行为不在学校“复发”,从而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局面。

(2)与任课教师合力。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时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班主任关注后进生的思想行为时,应与任课教师配合,了解他们在其他课上或其他方面的表现,尽量做到了解透彻,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不良思想、行为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形成师师合力的良好局面。林孟平指出:“要关爱一个人,首先就要了解他,而要了解一个人,则必须进入其情绪和思想领域中去,以他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他的心情去体会他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来推理他的一切。”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多方配合反复抓、经常抓,这样,才能推动后进生的进步。

愿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心后进生,给他们一个温馨、宽松的成长环境。

摘要: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如何对待差生,如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关键词:用心关爱,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正确对待后进生 篇2

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是其一生的经验积累,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第六条,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认为“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下面就书中所言,结合本人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谈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一、要扩大“后进生”阅读范围,发挥其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后进生”是绝对行不通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后进生”的客观存在。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要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让他们经常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在这里,两位大师的见解可谓不谋而合。可见,阅读又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子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不能说“后进生”的学生就无可救药,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能巧妙地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激发每一位学生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能,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二、要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在他看来,找出“后进生”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了解“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区分其类型,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就是我国古代孔子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应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后进生“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产生差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差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差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上,有的学生差在不掌握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差在缺乏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上等等。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刘小雨,学习成绩较差,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和解方程老是不会做。我认真地在卷面上查找他所做的题错的原因,然后耐心地给予讲解,但是当时好像会了,过一会儿就又不会做了,还像原来的样子,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差的原因是对学生缺乏认识,不爱学习,在学校混一天算一天,而我却一味地给他补习基础知识,怎么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就用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手工课,我教学生用纸折小船,第一遍许多学生都跟不上,不知怎样动手,急得直嚷嚷,但刘小雨同学只看了一遍,就很快折出来,借此机会,我郑重地表扬了他,我发现他的眼里充满自豪。听课也认真了,很少走神了,学习也进步了。由此可见,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学生,让其感到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差生,而是在老师眼中:“我能行。”这样,他们就会发光。

三、要用爱心去关爱“后进生”,促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潜在的力量。”人不论大小,都有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尊重后进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因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活动不集中,理解较慢,表述混乱,知识迁移能力差,做事经常出错。我班有一个叫李鑫晨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但每次回答的结果,正确的答案甚少,如像答非所问,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刚开始,我非常生气,总想狠狠地批评他,但批评不管用,仍然是涛声依旧,我就慢慢思索着,怎么才能转变他的这样学习习惯呢?(班主任工作)后来,我在课堂上发现他出错,就此时恰当的引导、点拨、释疑、解惑,无疑是在最佳时机注射了一支强力的催化剂或预防针,使教学丰富多彩、事半功倍。老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自已走过“曲折”,解决问题,错误也就成了后进生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这诚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只有用耐心、爱心进行教育才能促进他们的改变,要反复抓,抓反复,我深知: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师德的最好阐释。“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没有爱,没有责任,怎么会和学生有融洽的关系呢?作为教师,唯有心中充满爱,充满了责任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四、要充分调动家长、社会一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才会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长,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甚至抵消。”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亲自出马,孤军作战,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产生,不仅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系。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学会当“导演”,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同学及学生的亲戚朋友等各种力量一同参与到转差工作中,营造好的转差环境,如我班学生王悦,她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在她小的心灵里有了阴影,性格孤僻,不团结,不信任同学,更不爱上学,学习成绩极差。这样家人就更不喜欢她,造成恶性循环。我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其他的同学主动接近她,和她友好相处,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另外,对她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及时转告家长,让家长对她有信心,渐渐地,她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家长也越来越关心她。最让人高兴的是学习成绩原来不及格的她,成为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近期每次测试都打九十多分,有一次还打了一百分。难道说这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吗?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过于简单,要么打,要么骂,或者罚,根本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介绍家教成功的范例,纠正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所以,作为授课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

对待后进生“批评”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后进生 教育

后进生是大部分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的发生者,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批评教育这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使批评收到良好效果,对待后进生一定要讲批评的方式方法。一般来讲,许多犯错误的同学是懂道理的,但懂道理与接受道理、按道理办事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缩短这段距离需要靠情感来沟通。老师的批评,要从关怀、关心学生的心态出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预防学生违纪,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素质的角度考虑,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巧妙地运用批评,把自己的一片真情通过言语和行动表露出来,让后进生感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真心诚意的,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的体会,在对后进生批评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育的措施

1. 坚持正面教育。要经常利用班会、团会、谈心、板报等形式教育学生遵守中职院校“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学生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

2. 面向未来,振作精神。教育学生认清形势,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有技能走遍天下,无技能寸步难行。在校期间只有扎扎实实学好技能,练就过硬本领,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才能找到适应的工作,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 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短处,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自由散漫,上课好动,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些学习基础差,学习吃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有文艺、绘画等特长。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自我价值,树立进取信心。

二、批评的方法

1. 对自尊心较强的后进生,要用“温和式”的批评。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犯了错误通常比较害怕、后悔,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所以,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批评,不要在班会上批评,这样会使他们感到下不了台,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而应采用“温和式”的谈心方法,个别交谈,指出其错在哪里,对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在学生受挫时,引导学生恰当地发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在学生承受巨大压力时,引导学生科学缓解自己的压力;当学生悲观无助时,鼓励学生乐观面对,从而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帮助学生克服消极、颓废情绪,培养自信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2. 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后进生,要用“商讨式”的批评。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批评时,老师一定要态度冷静,且不可硬对硬,这样容易形成对抗,造成两败俱伤。老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商讨对问题看法,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发扬成绩。

3. 对反应敏捷,有一定自觉性的后进生,要用“提醒式”的批评。对反应敏捷、有一定自觉性的学生批评时不用花费太大的精力,要用“提醒式”的方法,点到为止,即可收到一定效果。

三、批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老师在生气或情绪激动时,切忌批评后进生。老师和其他人一样,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也有生气或情绪激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把情绪带到学生面前,有可能出言不逊,言语过重,把学生当做撒气桶。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而且事与愿违。班主任情绪失控,将直接导致低效的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教育过程及其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既是班主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教育素养和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当自身情绪不好时,要学会控制冲动。不在气头上批评学生,遇事冷静是一种心态和修养,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才能做到处乱不惊,遇事不怒,冷静、理智地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 在未弄清事实真相前不批评后进生。在批评后进生前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指明错误,提出批评,陈述道理,提出改进意见,并观察学生的后继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样才能使后进生心服口服,接受批评,真正改正错误。

3. 对后进生不可过分苛求。后进变先进,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谈话,一次教育,一夜之间就变成先进。所以,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可过分苛求,要持之以恒,正面引导,表扬鼓励,日积月累,素质养成,就会变成一个先进生。

总之 ,批评教育后进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找到批评的最佳切入口,灵活运用不同的说法、语气、方式 ,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批评,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才能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正确对待后进生 篇4

关键词:后进生,财富,鼓励自信,体验成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是有差异的人,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尤其中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 差异变化是绝对的。我们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出发, 照顾差异, 宽容另类,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帮助后进生转化为先进, 追求学生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是班主任教师的目标。

一、接受挑战, 欢迎差异

(一) “后进生”是财富

班主任对“后进生”要有正确的认识, 承认学生的差异, 对班主任来说, “后进生”是难得的教育资源、是宝贵的财富, 不是负担。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名班主任, 一定要和后进生打交道, 后进生能够促使你对教育有更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思考。班主任老师有时就象一名医生, 他要为每个孩子开出心灵的良方, 修补他们各个方面的不足, 确保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我是化学教师, 初中阶段只有初三才有化学课, 所以我只能担任初三班主任, 每年接触的都是新面孔, 也曾抱怨别的老师不愿意教的学生, 我都要教一年, 现在看是一种幸运和挑战。因为在和各种各样学生接触中, 我要不断思考, 总结经验教训, 正是这些学生使我不断提高, 实现教学相长。

(二) “后进生”是标签

对学生差异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根据差异形成原因, 寻找解决策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个体差异和特性, 也正因为有不同层次的人和他们的个性成为人类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对学生不要“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 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好”与“差”。

后进生其实很可爱, 我班的体委小业同学上课管不住自己,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 学习成绩不好, 但他关心班级, 经常主动清扫教室, 处理班级同学喝水后扔下的废瓶子, 而且硬笔书法好, 爱好唱歌和体育, 在校艺术节中荣获歌曲二等奖, 荣获硬笔书法一等奖, 这么多优点, 你能说他不可爱吗?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和求全责备。我经常对学生说:你们在老师眼里都是最棒的, 你们都有很多优点。可能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神奇的期待效应, 他们的确在进步。

二、真心关爱, 鼓励自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后进生更需要格外的关爱。对待后进生要理解、赏识,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就看我们是否发现, 是否细心。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十分注重与同学们真诚交流和沟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才有实效。后进生不是永远甘心于落后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成功, 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帮助他们增强自信。把自信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和头脑中, 将会使他们全力以赴, 不断取得成功。我想方设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使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创造一切机会, 为学生搭建进步的舞台。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 成绩的差距可以暂时接受, 但纪律不好就没有任何理由了, 我们就要做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我经常重点找一些同学谈心, 提出具体的要求, 给每名班委分配任务, 还经常找机会提示纪律不好的同学。效果渐渐显现出来, 我们班, 这个全校公认的差班, 得到了班级成立以来的首个流动红旗。同学们把红旗端端正地挂好, 特别开心, 他们获得了比流动红旗更重要的信心, 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新的开始。

我定期让学生总结自己, 而且认真阅读他们的个人总结, 细心查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也在自己内心享受各种不同的感动。然后我写上真心鼓励性的语言, 采用“暖风常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 尽量多写他们的优点, 缺点以希望的方式提出。我发现他们每次阅读我的评语时, 教室里特别地安静, 他们的脸上总是荡起喜悦的涟漪。同学们的进步很快!

我认为没有什么能比成功的体验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了。教师有意识地激励孩子、支持孩子、给他们赞扬、承认他们的成绩, 孩子就会自信, 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三、充分信任自主管理

责任心, 也可称为责任感,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是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一种自觉态度。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一个人若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育学生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首先班级干部各负其责,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干部都是同学选的, 班级干部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要起榜样作用。其次, 班级平时日常工作, 需要人人参与, 人人是教育者, 又是被教育者。我把班级工作分成很多份, 让学生自己认领, 人人领任务, 包括自习课纪律、卫生清扫、间操、作业等, 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官当。我常跟学生讲, 一个班级的好与不好, 关键看老师不在的时候, 所以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关心班级、关心集体,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从小处着眼,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日久天长, 他们就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学会分担, 体谅老师的辛苦, 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怎样对待后进生文档 篇5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 ,但活动能量大 ,影响面广 ,常常妨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

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

教育工作者对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如果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我们要换个态度对待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既要做到严而有格,又要做到严得恰当,引导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

2.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我在任班主任期间,曾有一位姓张的问题学生,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热爱劳动,酷爱体育运动,对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我就发挥他的特长,正确引导,并让该同学担任劳动卫生委员,以后学校组织的有关体育比赛由这位同学协助体育委员共同完成。我又同几个班干部一起,制定了帮助该生克服缺点、改进学习方法的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各方面情况明显好转。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使他信心大增,在他的影响下,班上的其他问题学生也慢慢地开始变了。

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很重要,利用其“闪光点”更重要。我们可尝试抓住问题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想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时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里的工作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大胆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对诱使问题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消极因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采取与外部不良诱因隔绝以免故态萌发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消除他们不合理的欲望和不正当的行为习惯、端正思想动机、培养良好文明素质等来加以消除。利

用积极因素,消除消极诱因,防微杜渐。

4.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

问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看问题片面、容易过激,他们犯点小错误、违反纪律是在所难免的。当问题学生出了问题后,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我们要采取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要变当众批评为促膝谈心,或轻言细语,或声情并茂,或暴风骤雨,要因情而定、因人而定,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变说教一大堆为跟踪督促指导,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

5.培养师生情感,做好转化工作

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情感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学生由于自身有较多的缺点错误,在班级群体中往往被歧视、被冷落,在家庭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内心很痛苦,心态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常常悔恨自责,强烈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要给问题学生以亲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学生应该能感知出来,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沟通,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亲近、理解和仰慕心理,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问题学生亲近、信赖老师时,教师的要求就会很容易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6.恰当地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教育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必须参加的活动一定要参加,自己能办的事一定要自己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尽一切办法,在问题学生中树起一个学习进步的榜样,用榜样的接近性所产生的威力去感染问题学生。

7.慎重处理,标本兼治

问题学生及其过错行为出现以后,我们每位老师、班主任,都要冷静思考、查清原因,且不可动辄训斥指责,责令其写检查、写保证书,或停课、扣分、罚款,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性的方式来对待。因此,对问题学生及其过错行为的处理要慎重。在弄清详情、查明原委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结合学校管理条例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且应做到定性要准确、处理要慎重。处理结果必须使问题学生认可,没有异议,必须使问题学生认识到其行为错误所在以及危害性,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思想认识上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并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 篇6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2.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忐忑不安。

3.在考试中,我的手经常会变得冰凉。

4.在考试中,我感到十分紧张。

5.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6.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7.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

8.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9.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

10.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11.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12.在考试前,我很容易烦躁,脾气变坏。

13.在紧张的复习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了坏分数怎么办?”

14.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

15.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16.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7.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8.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9.当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得急跳起来。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我在考试。

21.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收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教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的,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30.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1.考试不应当像在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2.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评分与解释

评分:每题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即得总分。

你的总分是:

解释:

考试焦虑评价表

考试是考生的“家常便饭”,可有一部分学生一听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不安。因为担心考试,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睡眠质量降低,记忆力下降,复习过了的知识很快就忘了,这些都是考试紧张、焦虑的具体表现,那么,我们应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呢?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尤其是平时的小考,小测验,我们的目的是多学些知识。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的学习状况,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是巩固、加深和理解已学知识的途径,因此,要认真对待,拿到批改过的试卷,应关注错的题目,为什么错,要弄懂这些知识点,避免下次考试再出错。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临近,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状况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自己定下一个较为现实的目标。考生要正确对待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再次,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钝化思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考试前夕一定要注意休息,更应该坚持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若入睡困难,可在睡前喝杯牛奶。

最后,充分放松,进行自我调节。介绍两种缓解紧张、焦虑的小方法:

1.深呼吸松弛训练:以轻松的方式坐(躺)下来,先将两手臂平行抬高至胸前,握紧拳头,绷紧手部的肌肉,直到不能再用力为止,维持这种紧绷的状况10秒,然后突然放松,并松开拳头,抛开紧绷的感觉,你会感到收突然变得轻松了,依次用此方法延伸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或者你也可以从头部开始练习,紧绷脸部的肌肉,再放松,然后依次到肩膀、双臂、双手、胸部、背部、双腿及双脚至脚趾,在进行渐进式放松练习的时候最好配合腹式呼吸方法,效果会更好。

我们该怎样对待后进生 篇7

一、要有原则

学生“不听话”, 不守“规矩”, 不肯“用心读书”, 原因自然很多, 但有一个原因是老师自己不守规矩, 原则性太弱。老师要像剑一样凛然, 这凛然而不可触碰的锋芒之一就是原则性。譬如说, 我们总是为了方便自己, 随便换课, 为了抢时间随便占课、拖堂。用自习课来上语文, 那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在语文课上做数学?老师拿下课时间来上课, 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在上课来玩, 做个小动作, 聊几句, 把上课当下课呢?我们要求学生守规矩、有原则, 我们自己做到了吗?要知道, 有部分后进生喜欢挑老师的刺, 找老师的碴。当我们有很多刺让他们挑的时候, 他们挑着挑着, 就挑成了“刺头”, 当一个班级出现好几个“刺头”的时候, 班级就不那么好治了。所以, 要想转变后进生, 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 做有原则的人。当你非常尊重这一些规则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 班级是非常好管的。

二、要有公平

公平是什么?不歧视、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就是公平。我们的“特殊”学生是我们用“特殊”方式对待出来的。我很怕班里出现“特殊”学生, 所以从来不排“特殊位置”, 不以特殊的方式把学生安置在办公室, 不用太特殊的眼神对待学生, 也很少用太特殊的话语训斥学生。那“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就是公平了吗?怎样才是公平?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发展, 得到合理发展, 才是公平。所以对于后进生少做几个题目, 降低难度才是公平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谁最差, 我们罚谁多做。每一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 但上进心也是最容易罚没的。当学生能完成低层次任务的时候, 他们自然会向高层次追求。2班有个学生, 语文听写绝大部分听不出来的, 你如果硬要她听写, 她就空白、不交。我降低难度:听写的时候她可以翻书抄, 抄对的就算对, 结果她就很开心地抄了起来, 而且碰到她会的, 她是绝对不抄的, 多可贵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 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发展, 那才是公平。有了这样的公平, 后进生就会越来越少。

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让其明白, 无论学习成绩好坏, 遵守课堂纪律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道德常识。然后, 应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绩, 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人都是有感情的, 后进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 因此外表给人总是冷漠的, 有时甚至有些不近情理。因此, 要转化他们, 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有关事实证明: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 是转化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古人言:“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 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 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 特别应注意与后进生沟通感情, 增进了解, 以换取信任。这样, 他们就会消除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 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对后进生及时进行引导, 就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 特别是关爱“后三分之一学生”;创造平等、互助、团结的学生群体, 让“后三分之一学生”在平等、互助、团结的大集体中感受到同伴的“关爱”;创设一定的情境, 给“后三分之一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近几年, 我校在学案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 我们将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系列课型达标活动, 围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这两个教学核心, 积极进行课堂改革, 力争做到“不抛弃, 不放弃”, 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塑造自我的空间。给那些后进生找点事做, 有“事”就会少生非。

四、放大“后进生”的优点

为人师者, 应摘掉“有色眼镜”,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差的学生, 在“后进生”身上找优点。每一个学生, 只要你俯下身去用心寻找, 就会发现他的“第一”, 或是全班, 抑或是小组, 在书画、在写作、在背诵、在长跑、在吹笛等方面。我们要善于抓住他的“第一”做文章, 适时适度地张扬这些“第一”, 创造机会, 满足他的表现欲望, 并对他所做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激励进而强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获得成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后进生在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取得成功之后, 内心羡慕之余, 也会产生获得成功的欲望, 也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 他们在各项活动中, 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 发挥他们各自的爱好和专长,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遇。采用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策略, 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这样, 通过成功激励, 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促进自身的转化。

五、抓住闪光点, 经常表扬

不要以为表扬没有用, 问问自己的内心, 你渴望长辈的表扬吗?你喜欢领导的表扬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学生也不会例外。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后进生”从50分到56分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要抓住任何一个可以表扬的机会, 进行不断的有适度的表扬。让这些学生懂得自己并不是被人看不起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会成功。在我们的工作中, 不要因为几位同学的语文成绩差而不管不顾, 要不就是采取一些连自己也无法接受的方法, 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是不可以, 而是要适度。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六、真心做他的朋友

常常朝后进生白眼, 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把他们放在一边也不是好方法, 把他们实实在在地当作你的朋友, 当做你的孩子, 那就事半功倍了。平等, 不是用嘴说的, 要用实际行动表示, 与他们一起游戏, 与他们共同讨论, 与他们一起笑, 一起哭, 真实感受作为朋友的一切。这样才能让他们相信你, 也相信自己能学好语文。要他们学语文并不难, 关键看你怎么做。你有信心, 他们就有, 你没有, 他们也没有。从自身出发, 从小事出发, 不要把他们当成一无是处的学生, 通过对他们的教育, 一定会增加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培养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对这类后进生, 我们要从生活上多关心, 对其感化, 让他知道, 无论什么情况, 总是有人关心他, 老师不会遗弃他, 从而让他消除戒心, 除掉隔膜。

后进生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 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 我们就要下大力气来解决。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应正确对待后进生, 让他们感到温暖, 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抬起头来走路。这样, 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全面提高后进生的素质, 才能开创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 我们既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我们的口号是为了一切学生, 我们应多些责任, 少点功利, 相信后进生就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有信心, 用爱的阳光去照耀他们, 他们心灵的冰川再厚也会融化。只要我们有耐心, 用爱的春风吹拂他们, 他们心灵的防弹衣再硬也会被穿透。

摘要: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 教师是关键。作者借鉴《治“差”专家颜蜀萍》一文, 吸取颜蜀萍老师的成功经验, 对转化后进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正确对待孩子的倾诉 篇8

善于引发孩子的倾诉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 从他们的面部表情, 身体的姿势、动作, 行为的变化等等方面, 都可以了解到其内心情绪的变化。例如, 一向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耷拉着着脑袋一声不吭, 此时, 父母不要不理不睬或急于哄他开心, 而应引导他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 要让孩子感到:凡事不能憋在心里, 而应告诉爸爸、妈妈, 这样心里才会舒服些。同时, 也要让孩子明白, 爸爸、妈妈是在关心他, 而且会给予他帮助。

耐心倾听孩子诉说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 父母应该当一名好听众, 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 更不要表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对此十分敏感, 一旦发现父母并不用心听自己的倾诉, 他就会中止倾诉, 并对父母失去信心。为了表示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 父母可在孩子倾诉时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语气词, 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有时还可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 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确实是在关注他, 这样, 他才会更乐意倾诉。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共鸣

共鸣意味着父母和孩子有同感, 父母是理解他的, 并且父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得了一朵小红花, 父母可以设身处地地说:“噢, 真棒, 你一定很高兴。”当孩子说他不愿上幼儿园时, 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愿去幼儿园是因为不想离开妈妈, 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当孩子觉得父母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时, 他会感到父母很亲切, 并且会很乐于接受父母进一步的建议和帮助。

明确地告知孩子自己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 孩子的倾诉是想听听父母的看法, 并由此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 成人听完孩子的倾诉, 切不可不了了之, 而应诚恳、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并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简洁明了, 这样才会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过激言行, 父母应保持理智的态度, 和颜悦色地加以疏导, 切不可火上加油, 也不可粗暴地呵斥。例如, 当孩子诉说小朋友推了他一把, 他非常气愤时, 父母可以说:“听起来你很生气, 甚至想打他, 但你不能这样做。告诉老师, 她会帮助你的。”

正确对待课改先进经验 篇9

我认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提出,只要有效,就应该加以肯定,宽容它,支持它,而不是苛求它,要求它有多高多深的理论基础。应允许它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逐步上升到理论,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正如裴娣娜教授所说,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老师草根性的、带有泥土气息的教育实验研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十二个字是千百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真理。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教无定法”的说法,认为没有模式的课堂是胡扯,对于他们认为好的课堂模式要求一定要先临帖,然后破贴。所谓先临帖就是要像小学生描红一样学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就会画虎不成”。这实际就是要求照搬照抄。我认为,每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提出与应用,都有一定的背景、条件和环境。我们在学习、借鉴这些先进经验时,首先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先进的理念,至于具体做法则应因人因地因课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一节课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就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条件,就可以先学后教;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应该先教后学。例如汉语、外语的发音,唱歌,体育课的技巧运动,就很难先学后教。不能认为先学后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革命的;先教后学就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保守的。又如老师在一节课中讲多少时间,也不应作硬性规定。如果这节课需要多讲,或老师讲得很精彩,就应当允许他多讲。对教师的讲严加限制,要影响教师功能的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群学、学生的讲代替不了教师的讲,否则,还要教师做什么?

课程改革涉及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它的探索是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既要充分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总结实践经验,又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在这方面,我赞赏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态度。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现在的杜郎口最多也就值50分,这表明崔校长的谦虚,杜郎口的分数不止如此。但是杜郎口改革的路子还很长,还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和博采众长中不断完善、丰富和提升自己。我认为他们的改革,在全国教育改革先进典型中只是一类典型,他们的具体做法比较适合于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并不适合城市的优质学校。我这样说完全没有贬低杜郎口中学的意思,杜郎口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它的先进性和在教改中的带头模范作用。任何教改先进典型的先进经验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年会上,就有一个分论坛专门研究杜郎口的经验。大家在充分肯定杜郎口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杜郎口的诸多不足。这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表现,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严。对先进典型,棒杀是不对的,捧杀也是有害的。课改先进人物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那么完美。

教改先进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最近有份报纸隆重推出一个学校的课改经验,还召开了现场会。这本是件好事,但是把这个学校的经验上升为“无教材、无教师、无作业”我认为不妥。

首先,它不符合客观实际。该校校长这样解释:所谓无师,并非没有教师,乃无授业之师,有传道之师,无教书之师,有育人之师。別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所谓无教材,指不以现行教材为主,因为现行教材是“教的材料”,里边的问题大多没有答案,不利于学生自学,要有“学材”即学校编写的学习材料。所谓“无作业”并非真的没作业,实际上不给学生布置课后硬性书面作业,学生为了自测、互测,可以自编一些习题作为“考试卷”。记者报道中也讲到,该校小学一班一师,初中一段一师,高中一校一师。

第二,它有违教育教学规律。教材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规范用书。它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加以整合、补充,但是不能不用教材进行教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千百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是真理,今后既使信息技术再发达,教师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是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检查学习效果的必要措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想,今后课改不管怎样深入,教材、教师、作业是不能不要的。

第三,不利于学校经验的推广。这个学校本来有许多理念、做法和经验可供兄弟学校学习和借鉴,但把它的经验上升为“无教材、无教师、无作业”后,反而难以学习和推广了。试想想,哪一所高中校敢像该校那样,“平时仅有一名教师”,十年“没检查过作业、教案,教师不用写教案、不用改作业、不用看学生,甚至不用讲课”?

总结、推广课改经验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典型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拔高以后反而有损经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运动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一个渐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不能采取疾风暴雨式的做法,不能采取旧城改造、推倒重来的做法,不能采取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的做法。

有的同志喜欢否定过去,“说中国教育‘杀人’实在不为过的”。认为“传统课堂是‘悲剧场’,是‘恶之花’”,“传统课堂‘精心’酿造的悲剧数不胜数”,“‘一切’都是错的”。有一本书的标题是“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书中说:“儿童‘出卖’发展,教育‘出卖’人性,教师‘出卖’责任,时代‘出卖’希望,民族‘出卖’竞争力,人类‘出卖’明天。这样的教育,‘千夫所指’,你说我们给它打多少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传统课堂实在是一种毒药,一种罪孽。我们不能因为嗜毒成瘾而赞美毒品吧。”“其实,我是很想给传统课堂打负分的。”认为“传统课堂‘精心’酿造的悲剧数不胜数”,“不斩断这个‘根’,所有的幸福都似乎遥不可及”。主张对传统教育要像旧城改造一样,推倒重来。在这位同志看来,似乎对过去否定得越彻底就越革命,改革就越彻底,其实不然。

首先,这样否定一切,不符合客观事实。传统课堂不是一切都坏,一无是处,而是主流好,有弊端。我们不能因为教育存在弊端就否认它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卓越贡献;也不能因为肯定成绩和贡献就忌谈它的问题和弊端。其次,这样做不利于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选准改革方向,很容易把改革引向歧途。第三,这样做把广大教育工作者搞得灰溜溜的,无所适从,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投入改革的洪流。

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就是把两个本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东西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东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强调这个就要排斥另一个。例如为了强调发展能力,就要贬低知识的学习;为了强调学生主体性,就要贬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了倡导发现学习,就要贬低接受学习;为了提倡现代信息技术,就要排斥传统技术;为了提倡表扬鼓励,就要否定必要的批评或惩戒;为了强调合作学习,就忽略了自学是前提;为了强调改革创新,就要否定已有的成绩、传统和优势。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此亦彼”,不可能纯而又纯,“非此即彼”。例如传道与授业本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我们有的同志把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说他们学校只有传道之师,没有授业之师,只有育人之师,没有教书之师,別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这些说法都是不全面的。

教育是一种很朴实的事业,需要回到它的原点,反璞归真,不能搞得太花哨。

摘要:推广深化课改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有助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课改先进经验。对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提出,只要有效,就应该加以肯定,宽容它,支持它,而不是苛求它;课程改革涉及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对它的探索是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教改先进经验要提高,不要拔高。要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只有正确对待课改经验,才能分享课改成果,才能不断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如何正确对待钢琴考级 篇10

一、钢琴等级考试产生的积极作用

钢琴考级的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 前后共有四套考级书目。考级制度、考级曲目、级别设置等都日趋完善。钢琴考级作为一个衡量尺度, 其本身是有利无害的。

(一) 对于琴童

在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后, 参加考级是对琴童们一定程度上的考核。如果顺利通过, 无疑对他们是一个肯定, 必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练习, 为下一个高峰而奋斗。对于那些天性懦弱, 或不善于表现的琴童来说, 考级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 增强他们表现的欲望。在考级的过程中, 孩子们也可以相互交流, 互相学习, 这点是很重要的。

(二) 对于家长

通过考级, 家长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钢琴水平。钢琴的兴起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 所以大多数的家长对钢琴都不太了解, 自然也就不清楚孩子的程度。学习钢琴不像上学, 小学、中学、大学, 有很多的考试, 每一个阶段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到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通过钢琴考级, 家长们也可以阶段性地了解到孩子学琴的状况。

二、钢琴等级考试引起的负面影响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钢琴考级自然也不例外, 有它积极的效应, 也有它的弊端。很多琴童是为了考级而练琴, 本末倒置。考级应该是检测学习的程度和水平的, 现在是为了考级而学琴。致使很多琴童们就只练习要考级的曲目, 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就练这三首曲子, 盲目的拔高。考完这次再练习下次要考级的曲目。学习钢琴应该是学习演奏乐曲的能力, 而不是只学有限的几个曲子, 换一个新的曲目就没有能力弹了。这种能力不足的盲目拔高, 造成对乐曲的表现显得极为粗糙。暂且不说没有表现出音乐的思想, 就连曲子最基本的要求也没有达到, 什么地方连奏、哪些是断奏、强弱的对比, 甚至是节奏和节拍也含混不清, 更是有大量的错音。因为能力和水平有限, 有很多东西是想表达也表达不出来的。这无疑违反了学习音乐的初衷。演奏的完全没有音乐, 何谈培养兴趣和陶冶情操?

三、造成这种弊端的原因

(一) 市场缺乏规范性

随着考级热的不断升温, 现今考级的机构也日趋增多, 除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这些全国性的考级机构外, 还有一些地方上的考级机构, 也就是省级考级机构。众多的考级机构使得家长不知如何选择, 在这种时候, 那种看似很容易通过、不太正规的考级机构开始备受关注。甚至一些不太正规的琴行也开始举办考级, 通过考级来招揽学生, 名曰本琴行为考级点。实质上都是琴行的老师作为评委, 考级的曲目也是由琴行的老师定, 自然是考一个过一个。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考级的水平却是大相径庭。

(二) 家长的攀比

很多家长用考级衡量一切, 觉得孩子考到几级是最重要的, 完全不顾孩子是否真的达到了相应的级别。考级一年分为两次, 有的孩子暑假刚考了五级, 家长就要求让孩子寒假考七级。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老师不同意, 很多家长就会认为是这个老师水平不够。家长们一见面也是互相盘问孩子考几级了, 有的家长很自豪地宣称“我的孩子才学了两年, 就考了六级了”等等。现在只单说练习曲, 六级要练到车尔尼299。一个琴童从认识五线谱到开始弹琴, 从拜厄到车尔尼599、849、299, 其间的曲目多达二三百首, 假定一个孩子每周练习两条而且都达到了曲目的要求 (当然,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 也要四五年的时间, 这还是对于一个音乐感觉很好、练琴很刻苦的孩子来说, 那么两年就考六级的孩子, 其水平的含金量是有待商考的。

其实很多家长认为考级的最高级十级就意味着钢琴的最高峰。曾经有个家长得知我学钢琴专业的时候便问我:“你过了几级了, ”当我回答考完十级后, 她很是惊讶的问我:“那你还学什么呀?不是都考完了吗?”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考完十级就是登峰造极了, 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促使了他们想尽快地让孩子考完, 以达到他们所认为的最高峰。

(三) 教师队伍鱼目混杂

伴随着钢琴热, 学琴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是孩子, 还有好多大学生、上班族以及老年人等等, 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如此一来, 就需要大批的钢琴教师。这时, 很多非钢琴专业的教师就乘虚而入, 教起了钢琴。又正因为很多家长也不懂钢琴, 无法区分老师的好与坏, 只要是能让孩子过级就行。教师的纵容、家长的盲目追高、考级机构的不正规, 这种恶性循环, 使得钢琴考级本末倒置, 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四、钢琴考级的改革措施建议

首先, 对钢琴等级考试机构的规范性。教育部应该对钢琴考试机构的设定标准化、正规化。

其次, 钢琴教育规范化。家长们不要盲目的攀比, 不要带有功利心理来要求孩子在短期内就考到几级。如果经常压迫孩子练琴, 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被迫的练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循序渐进, 根据琴童的自身条件、学习的进度进行考级。家长要尊重教师的教学计划, 并应向专业的钢琴教师学习钢琴。

再次, 教师队伍的规范化。教师要增强责任心, 有的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 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意, 给学生拔高, 实际上是误人子弟, 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水准。要按部就班的教授学生, 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欣赏水平、技术和技巧。让学生学到弹奏乐曲的能力, 而不是硬扒下几首作品。

钢琴考级给我们带来的利处是毋庸置疑的, 它促进着我国钢琴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也给了琴童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考级, 只有正确看待, 才能使孩子们学习到真正的音乐, 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考级也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

摘要:钢琴考级的开展, 极大地推动了业余钢琴教学的普及性。钢琴考级对于考核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因此, 如何正确看待考级, 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尤为必要的。

关键词:钢琴考级,考级机构,钢琴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娟娟, 《盲目的钢琴考级导致不良后果》, 《艺海》, 2007年03期

正确对待乙肝携带 篇11

您好!

最近单位组织体检,我的体检结果报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氨酶正常,医生建议我再去检查一下乙肝五项。检查后结果为HBs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三项为阳性。

医生说这是“小三阳”。我感到有些担心,平时身体并没有异样的感觉,突然被下了这个诊断,不知如何是好。以前听别人谈起过乙型肝炎,没想到自己也被诊断了这个病。应该怎样理解乙肝五项的检查?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小王

什么是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常称为“二对半”。乙肝病毒常见的抗原有三种: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针对这三种抗原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

由此可见,抗原、抗体共3对,但为什么化验单上大多为“二对半”呢?原来,其中的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周围血液中很难检测到,所以就剩下“二对半”了。

但近年来,检测技术有了进步,通过对被检血液中的特殊处理。乙肝HBcAg也能检测到,有些检测报告中化验单上不再是“二对半”,而是“三对”了。

乙肝化验单上的符号代表什么?

上述的抗原、抗体很少单独在血液中出现,大多是相互组合而出现的:

HBsAg、HBeAg、抗-HBc三项组合阳性这就是俗称的“大三阳”。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很活跃,有显著的传染性。

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非活动状态,低复制,传染性相对轻微。

HBsAg、抗-HBc两项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有无病毒复制、有无病毒活动状态尚不能确定。

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俗称“三抗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已结束,或乙肝恢复期,无需治疗。

HBsAg一项阳性很少见,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有一定传染性,但有无病毒复制不能确定,需复查,不能献血。

抗-HBc一项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或有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还可能是化验误差,应再复查。

乙肝携带者一项阳性提示注射过乙肝疫苗,体内产生了抗体,或为乙肝感染的结束,有时也可能是化验误差。

此外还有其它组合形式。乙肝“二对半”的相互组合或一项单独出现、有时很难解释它们的临床意义,医生也会挠头,这就要求多复查几次、避免化验误差。病人面对化验结果不要想当然,不要看到(+)就惧怕,应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帮助分析。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等具有损伤性的美容行为。

母婴传播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

性接触传播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

密切接触传播家庭日常生活可造成传播的情况主要有:HBsAg阳性人的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污染家庭环境;与HBsAg阳性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和剃刀;HBsAg阳性人同乳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口喂小儿。但一般经水和食物是不会感染的。

感染乙肝应该注意些什么?

乙肝携带者除不能从事献血、幼托和餐饮服务行业外,可照常工作、学习。目前不需要治疗,但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正常合理的营养;勿过度疲劳:忌酒、忌用一切损肝药物;保持精神愉快;定期复查。

乙肝如何有效预防?

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但不要忘记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40岁以下不超过6个月,40岁以上不超过3个月。复查项目包括肝功、乙肝五项、HBV-DNA、B超、甲胎球蛋白(AFP)。以观察是否确无肝炎、肝癌出现。有一些病人虽然肝功正常,但肝脏炎症仍在发展。因此单查肝功不行,而必须其它结合检查判断。

“小三阳”与“大三阳”会相互转化吗?

“小三阳”“大三阳”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必紧张,“大三阳”或“小三阳”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或反映传染性的强弱,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由于病毒的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因此病毒多了不一定肝损伤严重,病毒少了不一定肝损伤轻。或者说,“大三阳”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者病情不一定轻。

因此不能根据病毒指标是“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而要根据是否有肝损伤和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取治疗。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篇12

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挫折,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挫折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折的原因及心理状态,掌握时机,适当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可采用多种方式,而用伟人、名人作为榜样来引导学生,效果更佳。如讲述古今中外伟人们的坎坷经历及成功之道,引导学生应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经受各种考验等,使学生去深思、自省、锻炼自制力,在遇到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耐心

挫折耐心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叫耐受力。学生受挫折后的表现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其挫折耐性是有差异的,所以,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耐心就显得极为重要。

培养学生挫折耐心首先要从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感入手,培养学生形成理智的性格特征。这就要求班主任需创设特定的教育环境,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学生,让学生逐渐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减少过分依赖父母的懒惰性。

为了不让学生事事“一帆风顺”,班主任更要让学生懂得“在逆境中奋进”的道理,进行挫折教育。学生经受过挫折,知道在挫折中如何成长,他们才能更加正确、沉稳地面对挫折。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用成人的爱心和情感去对待学生,使他们早日成熟起来,避免因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挫折的打击。这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过激的想法和做法。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学生遇到挫折后自尊心多少会受到伤害,这时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保护。对学生受挫后的不良情绪,班主任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把受挫学生看成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切忌简单处理和粗暴处理,以免使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伤害。

只要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也就有健康的心态来应对了。而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因为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原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每一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教给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当他们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知所措。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教给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发泄法。让学生不要把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压在心里,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将情绪发泄出去。比如遇到了困难、麻烦,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时,可以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一谈,把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倾诉出来,也可以向家长、教师倾诉,以释放心中不快的情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善于倾听,尽可能地让学生把内心的悲伤、委屈、苦闷、烦恼理智地发泄出来,以求心理的轻松,从而能合理地处理冲突。

升华法。学生受挫折后,教师需正确引导,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需要、动机、情感、欲望转移到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抛开各种杂念与烦恼,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安慰、劝解,从而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自激法。面对挫折,班主任要鼓励学生鼓足勇气,自我鼓励。比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动作解释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找到逗趣的借口,让自己在挫折中看到光明,看到美好的前景,从而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上一篇:英语语法教学三策略下一篇:重建固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