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

2024-06-07

《鹿鼎记》(精选7篇)

《鹿鼎记》 篇1

如果说《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开辟的新武侠时代的滥觞, 那么《鹿鼎记》便是标志这个时代的终结。《鹿鼎记》给予了人们对武侠新的理解, 侠义的精神外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它写下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侠士形象的句点, 却又开辟了人们对武侠理解的新的篇章。《鹿鼎记》之后, 诸多武侠小说的人物, 不再是全然的武功卓绝, 也不一定是如何的道德高尚, 侠者从神坛回归到了我们的身边。

一、否定新武侠时代的侠者形象

小说在强烈的人物形象和命运的对比中, 否定了新武侠时代的侠者形象, 定义了新的侠义精神。

韦小宝出身妓院, 有母无父, 未受过任何教育, 整日混迹于市井和妓院, 性格上具有小市民所有的劣根性;对金钱和美色表现出贪婪, 对待朋友油滑自私, 对下属装腔作势, 对待上级溜须拍马。不仅人品近乎于无耻, 而且不学无术, 连闯荡江湖的最基本要素——武功都不具备。但就是这样一个市井小混混却成功地叱咤于江湖之远, 威风于庙堂之高。

韦小宝, 没有按儒家文化的常规去考取功名, 却官运亨通;没有忠厚仁义之心, 却在天地会捞了个香主之位;他贪财好色, 酒肉穿肠, 毫无佛缘, 却在少林寺成了“晦”字辈高僧;他长相普通, 且沾花惹草, 却拥有七个美貌的娘子。一个没有任何传统文化底蕴的无赖, 偏偏在本该文化人走的道路上走向更高阶层。[1]而相比之下, 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文武兼备、足智多谋, 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时刻心怀天下, 是一等一的大侠客、大豪杰。即便为郑克爽所杀, 他也始终不忘对王爷的承诺, 让韦小宝放过杀掉自己的仇人。陈近南是理想的武林侠客的典范, 是金庸前十一部小说英雄侠士的经典缩影。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侠客却有着近乎悲剧的命运。他智谋超群, 却要靠小混混出谋划策光复江山;他武功卓越, 却为一个武功低微的小人所杀。“这样一个正面英雄在《鹿鼎记》中被写得十分窝囊, 让人读后心中不舒服, 觉得《鹿鼎记》似乎在有意贬低英雄。但掩卷深思, 我们又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真实的, 因为现实社会本来就如此。”[2]韦小宝和陈近南二者的命运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深刻折射出现实和理想的深刻差距, 反映了金庸对“侠”的精神的深层次探索和进一步理解。

《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有很多相似之处, 许多学者把放它们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堂·吉诃德》把骑士的理想砸得粉碎, 以一部反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 将骑士文学引向巅峰。《鹿鼎记》把以往英雄形象一棒子打倒, 以一部反武侠作品, 把侠义精神回归生活。堂·吉诃德代表骑士的理想, 与陈近南一道被视为理想主义者的美好化身;桑丘则代表现实, 与韦小宝一起展示光怪陆离, 甚至乌烟瘴气的世俗社会。张海涛进一步把《鹿鼎记》的这种对比反差, 定义为江湖世界的陷落与世俗社会的崛起。金庸说, “有人就有江湖, 有人便有侠士。”而真正的如萧峰一般顶天立地的侠士在现实中是很难生存的。相反, 像韦小宝这样有百般缺点却又有侠义精神的人物, 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引人共鸣的血肉英雄。金庸向现实的回归, 带来的新的启迪, 也标志着一个理想者的新武侠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二、新武侠时代经历复杂的终结过程

新武侠时代的终结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演变过程反映出金庸对心目中“侠”的精神和侠客形象的探究历程。《书剑恩仇录》、射雕三部曲直到《天龙八部》, 金庸塑造了一个个美好的传统儒侠形象。陈家洛, 张无忌, 郭靖等英雄人物无不有盖世武功, 大仁大义, 心怀天下。他们或有血海深仇, 或肩负血缘和师门的迷惘和束缚, 或为了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但随着金庸对武侠的深入理解, 传统的武侠形象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矛盾之中。

1. 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约束

传统意义的儒侠虽表现出侠者风范, 但始终挣扎在民族主义的框框之中。反对满洲人或反对蒙古人, 实际上都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抗争, 归根到底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这样的侠义精神是低层次的, 是富有缺陷的。

2. 忠义无法两全的矛盾

金庸后期作品逐步突破了民族主义限制, 不失为一种境界的擢升。《天龙八部》中, 萧峰的民族身份的改变, 与他人生的重大转变紧密相连。可即便如此, 一个“外族”英雄也实现了同其它金庸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 甚至更为卓绝的侠者价值。萧峰的归宿是必然的, 因为处在儒侠精神顶峰的超民族英雄处在了一个历史的巨大矛盾点“忠”和“义”上。如果对辽国自己的君主尽忠, 就无法坚守对大宋百姓和丐帮兄弟们的道义;如果对自己的兄弟们尽义, 就无法对自己的君主尽忠。在这个巨大矛盾点上, 萧峰无可避免地选择自我毁灭, 来化解这个天大的矛盾, 并以此化解了宋朝的危机, 顾全了忠义。萧峰的自我毁灭标志着传统儒侠走向了穷途末路。“连金庸本人在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萧峰之后, 都感叹真正的大侠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无法生存, 太理想化了。”[3]

3. 生活中的侠士恰恰是平凡人物

金庸试图突破这个限制, 加之佛教文化的影响, 便试图创造佛侠的形象。佛侠在两部金庸后期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天龙八部》的虚竹或是《侠客行》的石破天不同以往, 是金庸对侠者理解的新的呈现。佛侠共同特点是武功超群, 甚至登峰造极, 可又不谙世事;他们入世历经磨难, 却依旧有一颗“玲珑之心”。“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对佛侠的恰如其分的高度概括。佛侠能出淤泥而不染, 行走于尘世之间, 惩恶扬善, 普度众生, 可谓“入世活佛”, 有着一切侠者的美好品质, 却不陷于世俗和民族的羁绊, 佛侠可谓是比儒侠更高一层次了。但佛侠实在太过理想化, 虽然逃脱了儒侠的精神束缚, 却不能真实存在, 鉴乎于此, 金庸又创造了道侠形象。《笑傲江湖》是金庸道侠形象和思想的代表作品。道侠与佛侠相比更富有人情味。道侠既超凡出世又遁入红尘, 不似佛侠一般停留在理想的空中楼阁之中。令狐冲有爱憎有缺点, 却在关键时刻不忘侠之大义, 又为血缘和师门这一武侠传统矛盾所牵累, 一位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侠士。结尾处金庸又用令狐冲的宝剑斩断了一切侠者所有的牵累, 让岳不群的死, 促成令狐冲的超脱尘世, 最终与相爱的盈盈携手奏唱《笑傲江湖》, 相忘于江湖。

道侠提升了金庸对“侠”的精神的理解, 化解了儒侠和佛侠中的矛盾和局限, 丰满了侠者的形象, 将金庸的“侠”的精神推向了一个高峰。但生活中真正的侠士, 并不是有着超凡武艺的武林高手, 而恰恰是平凡的人物。金庸不止一次强调, 有人便有侠士。如果武侠小说仅仅满足人们阅读的快感, 那么和“民族的春药”又有什么区别?即便是道侠也是凤毛麟角, 如果武侠精神不具有现实意义, 武侠小说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非主流的旁门左道了。于是, 经过深思熟虑, 金庸把《鹿鼎记》作为封刀之作, 把一切过去的侠士纷纷毁灭, 把自己一手创立的新武侠时代无情的终结, 让一个反侠时代降临。

三、韦小宝让侠从虚幻落入现实

金庸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甚至是一个带有负面意味的小市民, 而这样的人却改变了历史。他从部分利己主义出发, 却成就了一代太平盛世。韦小宝不是侠客, 可他胜似侠客。金庸对侠的深入理解可见一斑。天下之大, 未必有奇遇, 得奇宝方可为侠士。一个普通人运用智慧, 也可促成一代王朝继往开来的蜕变。金庸塑造韦小宝这一形象, 让侠义精神从江湖照耀进了市井, 让侠从虚幻落到了现实, 让充满弱点的普通人, 获得了实践“侠义”的可能性。[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鹿鼎记》在一定程度上上, 完成了英雄史观上升到唯物史观的精神升华。难怪倪匡曾这样评价《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 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

“小说结尾非常巧妙, 搞不清楚韦小宝是哪一族人, 汉满蒙回藏都可能, 这寓意着韦小宝是中华民族的后代。”[5]侠义自在人心, 心中有侠任何人皆可为侠, 这是金庸在十二部小说探索后, 留给我们的启迪, 这是更高的普世的侠义精神。《鹿鼎记》:“站在俯视历史和世俗的思想高度上, 探询着, 广拓着侠义的真内涵和真精神。”[6]

四、《鹿鼎记》是一首反武侠的新武侠时代文化悲歌

《鹿鼎记》充斥各式各样的反武侠逻辑。传统的武侠逻辑, 一直延续着匡扶正义、宁折不弯、舍生取义的光辉思想。而《鹿鼎记》似乎走向了相反方向。刘日良认为, “《鹿鼎记》中韦小宝代表了另一个层面的历史文化逻辑, 他是强势逻辑——屈从的文化规律的代表, 又是虚伪逻辑——谄媚的官场规则的典型, 还是唯利逻辑——小人的人际准绳的经典。”[7]虽然他对韦小宝折翼反侠形象的总体概括持有否定态度, 但分析韦小宝的反武侠逻辑却十分到位。金庸自己也有过这样的评述:“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 未免是不真实的。小说反映社会, 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并不是道德教科书。”[8]

金庸创作《鹿鼎记》时, 将侠义的主线和反武侠逻辑有机结合, 生动地创造了韦小宝这个平民英雄。他把武侠精神回归到平民百姓, 甚至是下层受剥削的人身上, 构建出一个“反传统”却“真武侠”的鲜活人物。

“金庸说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 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我们之所以觉得韦小宝可爱而不可憎, 是他能在不悖于忠义原则下游刃有余地解决江湖和朝廷冲突。”[9]当然, “韦小宝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 行为不检点却行侠仗义, 贪财如命却又仗义疏财, 交友豪爽却也投机钻营。他的目的是为己, 却做出英雄壮举, 以小流氓身份干的却是许多英雄所梦想的大功业。”[10]

《鹿鼎记》给人的是一种登高望远的震撼。金庸站在整个中华民族高度, 完成了武侠和中华民族内涵的融合, 把民族的一切美好和阴暗的东西统统彰显无遗。他在《后记》中写道, “写这部书时, 我经常想起鲁迅的《阿Q正传》所强调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精神胜利的意念在中国的确悠久而普遍。”“我的目的是希望写的现实一点,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觉得精神胜利当然是中华民族的很不好的一个缺点, 其实中国人的缺点还有其它更多的, 像不诚实、贪污腐化、损人利己这种事情。”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为基础的乐感文化。在这个文化圈中没有忏悔只有人情。”[11]“《鹿鼎记》为我们提供了揭秘中国文化的密码, 使我们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看到了身后的文化沉淀。在这个社会里, 没有坚强的精神信仰却有快乐的游戏规则;没有牢不可靠的法律, 却有不可触犯的忠义;你不必才高八斗, 却必须织好你的关系网。”[12]侠义精神和中国文化在这部小说中激烈碰撞、融合, 全部国民劣根性和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得到了鲜明而又矛盾的展现。从侠士崇尚的求义到平民遵循的求生, 小说以武侠始以反侠终, 史诗成了散文、英雄成了小人, 虽说这庶几也透着一种荒诞的意味, 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族的贵族精神的缺失与平民精神的膨胀。

金庸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和学识完成了他心目中对武侠, 民族和文化的里程勾勒, 并顿悟到一种文化的悲剧。他以自己的狂傲, 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哀伤地挽歌。“在《鹿鼎记》当中, 熔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惆怅。”[13]从早期的《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碧血剑》到晚期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所贡献给世界的是一种文化的悖论形态, 一个矢志不移的追索进程, 而进程的终点是新武侠时代的终结和侠者脱圣入凡的喜悦和落寞。

《鹿鼎记》 篇2

《鹿鼎记》读后感 五年级杨余婷 《鹿鼎记》是金庸写的,这是一本超好看超好看(……此处略去一万字的好看)的书。 看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1、懂得了“二一添作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好词好句。 2、还懂得了很多清朝知识,如康熙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顺治有4个皇后,还有吴三桂造反的事,和俄罗斯谈判的事等等还有很多。 3、我还知道了描写心里的想法可以用“心道”。 4、我还学会了俄罗斯的语言:拉笑、死罗基(死亡)等。 我觉得书中主人公韦小宝很有义气,但其他品质不太好,如会拍马屁、会贪污,不过对手下的人又是很大方的。 最后韦小宝隐居了,因为他很为难,皇帝叫他去灭天地会,而他又是天地会的人;天地会又叫他去杀皇帝,而他跟皇帝又是好朋友。

韩栋苦练功夫《鹿鼎记》 篇3

炮声指数:★★★

由华策影视联合上海长宏影视共同出品,著名导演赖水清执导,韩栋、张檬、娄艺潇等演员主演的大型古装武侠剧《鹿鼎记》作为跨年大戏正在安徽等三大卫视播出。

华策版《鹿鼎记》根据金庸亲自修订的2005年版《鹿鼎记》改编而成,《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与历史人物重合最多的一部,几乎将半个康熙朝的事情都写了进去。最新的修订版本在许多细节之处微调,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则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将韦小宝的爱情、职场加重,让他成为大历史中的丰满小人物,贯穿全剧始终,让观众通过剧集的发展、透过韦小宝的成长更加立体地了解那段历史。在《步步惊心》等古装剧中以“美男子”形象示人的韩栋饰演韦小宝,有人吐槽韦小宝不应该这么帅。韩栋表示:“每个武侠迷心中部有一个韦小宝,我把自己的版本做到最好,大家的反映我也会接受。”

《鹿鼎记》 篇4

不论是哪一部武侠作品被译介到西方, 译者或是出版机构所要面对的是对东方武侠文化了解甚少的西方读者, 因此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作品能否被众多读者接受。只有当译作得到西方读者的首肯, 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有被了解的可能。刘绍铭在《〈鹿鼎记〉英译漫谈》一文中提到,闵福德在翻译《鹿鼎记》时也是抱着跟金庸同样的初衷,其目的都是为了愉悦大众。闵福德对《鹿鼎记》这样“离经叛道”的武侠作品偏爱有加,尤其喜爱韦小宝这个角色,他相信英文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阅读《鹿鼎记》,并从中得到乐趣,就如中文读者阅读大仲马、司各特的作品一样[1]。

闵福德当初从众多武侠小说中独独选了《鹿鼎记》来翻译, 主要是考虑到读者反映问题。他在Kungfu in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s Kungfu一文中有交代 : 他心仪的是韦理 (Arthur Waley)那类讲究译者作者缘分和读者反映的翻译家[2]。可见,他要争取的是能够跟他一同分享《鹿鼎记》翻译的读者。

从翻译策略上看,闵福德在翻译中做了各种尝试,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刘绍铭对闵福德译本的评价是:闵福德教授的英文造诣甚高,在翻译《鹿鼎记》时遣词造句也是运用得得心应手[3]。

然而,国外学者Barbara Koh却认为《鹿鼎记》的西行并不会成功,原因有三:一是就翻译策略而言,他认为单是译本的正文前那长达十几页的有关人名、地名、武功和年代纪事的专用名词表就已令英文读者眼花缭乱;二是《鹿鼎记》是武侠小说,武斗场面是少不了的,但有些功夫招数的译文很难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英文读者领略到中国武术的内涵; 三是译文中有关武打厮杀的描述颇多,英文读者看多了也会厌烦[4]。

但就翻译而论,沈双从细节、人名、专有名词翻译等方面对闵福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沈双认为从闵福德在译本的正文之前附的几页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武功的专用名词表中可以看出闵福德教授严谨的翻译态度及对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视;并且里面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内功”(inner force)、“轻功”(flying,art of qing-gong)、“气” (Qi) 等 , 沈双认为译得很巧妙。尽管沈双指出了译文中若干不妥之处, 如没有突出主人公韦小宝复杂的性格特征,没有衬托出“韦小宝举止言行深刻的反讽和寓言的意义”,但总体来说,他认为闵福德的译文是比较成功的。沈双是这样说的:“译文读起来很像读金庸的白话文言文的感觉,既典雅又通俗,任何有一定翻译经验的读者都可以不时在文中发现译者独具匠心的痕迹。”[5]

就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来看, 危令敦阐述了自己对英译本的看法。他认为,《鹿鼎记》虽然讲述的是异乡异情,富有地道的中国特色,但并非完全相悖于外国读者的阅读经验。闵福德在翻译之时,将《鹿鼎记》诠释为“捣蛋鬼”的历险故事,实际上与西方文学中的“流浪汉小说”有相近的情节,为英文读者提供了适当的阅读期待。英语读者正是因为“韦小宝的既不武亦非侠”才有可能接受《鹿鼎记》,原因在于韦小宝出身寒微、功夫差,在江湖上算是初出茅庐,这与英语读者的心理距离较为接近, 也是他们投身文学这个全新领域的经验写实。但是他认为令外国读者难以接受的是《鹿鼎记》后半部分所渲染的满清帝国鼎盛时期的国力, 以及华人的男性及民族狂想[6]。

刘绍铭也认为英译《鹿鼎记》很难讨好英文读者,不止翻译技术上存在困难,例如很多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江湖”很难在英文中找出一个对等词。同时存在读者历史背景差异的因素,《鹿鼎记》的故事情节围绕“反清复明”这一主题展开,但外国读者并不了解汉族和满族那段历史过节, 就西方读者的阅读反映来看,他们对此缺少兴趣。以刘绍铭看来,“与众不同的韦小宝在西方并不一定会受欢迎”[7]。

Olivia Mok(莫锦屏 )在国际刊物Target上撰文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由于目标语文化对源语文化产生的文化霸权,致使武侠小说译介在西方受到阻碍[8]。

就《鹿鼎记》英译本而言,中外学者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从翻译策略上说,《鹿鼎记》英译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以武功招数、打斗场面的译文为例,译者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原作的描述。例如“西风倒捲”的译文为“Westerly Cyclone”,Cyclone一词的解释为“旋风,飓风”,形象地描绘出招式的特点和威力。中国的功夫在西方人心里一直都带有神秘感,尽管西方读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未必都能真正理解译文中折射出的武侠文化,但能让他们认识神秘的中国功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武侠文化, 而且能满足他们想要了解甚至学习中国功夫的心态。这说明译本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另一方面,原著中描绘的华人男性形象和民族狂想在译本中完全再现出来, 文化方面的描述很难迎合西方读者的文化情结。

肖强在文章《武侠小说英译的读者接受概况与译介策略》中提到,他对生活在中国能使用英语阅读的外国人(29人)进行了一份抽样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目的是发现是否有英语读者对武侠小说感兴趣。调查显示,读过武侠小说英译的英语读者对现有的几本武侠小说的翻译语言基本满意, 较为看重江湖文化和中国文化,对武术打斗的重视相对较弱[9]。

因此,不管怎么说,武侠小说这种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传统文学形式,要得到外国读者的一致认可和真正理解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尽管译本中存在一些翻译的缺憾,也存在大量改写,但笔者认为,译者是在综合考虑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以及对译本理解的基础上对译本进行的改写和改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译本满足西方读者的心理趣味和对武侠文化的期待,使译本更顺利地进入西方的文化土壤。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雅俗共赏的武侠小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笔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摘要: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电影观后感鹿鼎记 篇5

原因是中途杀进了梁朝伟版的《鹿鼎记》,经不住老牌帅哥的诱惑看了一集,结果破碎了我的全部激情。

是这样的,讲的是小桂子和小玄子闹翻了以后小玄子派人去杀小桂子。

我就难过的要死。

金庸的作品我看过的不多,在我看的进有几不电视里我就最爱《鹿鼎记》,因为它轻快的基调,明亮的情感。武侠的世界里有太多我无法理解的爱恨情仇,它们让我觉得无奈,我并不是武侠迷,可是我非常喜欢《鹿鼎记》。喜欢看小桂子的油腔滑调,喜欢看小玄子的大智若愚,喜欢看小宝老婆们的风情万种,喜欢看宫里官员们的众生百相……在这些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小桂子和小玄子打打闹闹中建立起的可贵友情。每次看见小桂子为小玄子打算就非常开心,看见小玄子为小桂子着想都很感动。只是据上次看的时间太久,几乎忘了故事情节,看见两个喜欢的朋友刀戎相见,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好象自己的友谊破碎了一样难过。

对我而言,如果是曾经这么好的朋友到最后要分开。这样的友谊,我不要。

朋友之间不就是信任的载体么。朋友之间不就是理解万岁么。朋友之间不就是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么。朋友之间不就是可以用来相互依靠的么。

作为朋友,不要怀疑对方。作为朋友,要时刻为对方着想。作为朋友,不能欺骗对方。作为朋友,不要让彼此感到孤单。

虽然和朋友的相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信任和理解不就是需要在这种时候显现么。虽然有的时候知道谁在骗我,往日的情谊足以把这一切冲走。我们要自己劝慰自己,自己控制自己。在友谊的世界里,就算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

我只是痛恨那些拿友谊说事的人。讨厌那些打着朋友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厌恶那些报奇怪目的拥有友谊的人。

《鹿鼎记》 篇6

姓名:未知

性别:男

职位:鹿鼎记项目总监

个人资料:长期负责《鹿鼎记》项目的策划工作。同时也是《鹿鼎记》韩国研发中心的首席联络人,对《鹿鼎记》中韩两地的研发情况均十分了解。

《鹿鼎记》已经开启新一轮不删档封测了。您能否向我们透露一下目前的后续开发是否顺利?进度如何?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跟所有玩家见面?

目前大家在游戏中体验的内容只是我们公测版本内容的30%,后续70%的游戏内容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陆续更新。正式公测的时间会在暑期档,不过随着近期封闭测试开启,我们会再次发放一批限量测试账号,希望这次有更多玩家可以进入游戏体验。还可以透露,我们研发内部还在开发的第一个资料片已接近尾声了,资料片中将有更震撼的玩法出现,敬请期待。

《鹿鼎记》在去年末进行了第一次测试,游戏庞大的内容体系非常出众,但这仅仅是30%的内容,在不远的以后还有哪些精彩的内容曝光呢?

是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封闭测试中要陆续开放的内容,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韩国事业部完成的“外域星球”,以及基于外域星球的自建城市和阵营对抗的玩法,当然,也还有很多原著世界新的活动任务,这一部分的优化工作我们也会持续做下去,给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

之前有不少玩家反映由于游戏系统庞大,所以比较难上手。关于这一点,这次封闭测试会不会有改进呢?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让玩家顺利投入到种类繁多的系统中呢?

新手引导问题,这个是我们最有把握,同时也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虽然《鹿鼎记》的玩点非常多,但并非是同一时间让玩家全部接触到的,我们会结合一些心理学的因素,按玩家进入鹿鼎世界的时间,以一个合适的节奏让玩家逐步接触到这些玩点,并最终让这些玩法不知不觉融入玩家的日常游戏行为中。另外,对于不同的玩家来说,关注的玩法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玩家更关注游戏的一个或两个重要的玩点,因此《鹿鼎记》的复杂度相对单个玩家来说并不会特别高。

很多游戏都会有鬼服的说法,《鹿鼎记》之前的测试玩家也反映部分服务器的人数相对较少,这次《鹿鼎记》封测也考虑过合服一类的政策吗?

目前《鹿鼎记》还在功能测试阶段,开放的游戏内容不多,而完整的游戏使用了全服务器无缝连接技术,各个服务器不再是孤立存在,而是共同组成一个更为广阔的游戏世界。所以在《鹿鼎记》正式推出后,不但绝对不会出现“鬼服”,而且会更加热闹。这次的封闭测试我们会逐步开放这一功能。

您如何评价首度合作的韩国研发团队?和韩国团队的合作是怎样的形式?

畅游韩国研发中心,是畅游在海外组建的第一支海外本地化研发力量。这个团队的经验非常丰富,核心成员都参与开发过多款全球著名的网络游戏,有技术、美术创意、游戏策划、音乐制作,甚至还有影视编导,是一个具备开发面向全球游戏产品实力的团队。《鹿鼎记》是畅游首次使用跨国协作模式开发的游戏,在研发期间,我们不断地通过视频会议、电子邮件进行紧密沟通协调,并定期有各个环节的核心研发成员互访,我本人就有过不少出差韩国的经验,保证有一定频率的面对面交流。

为什么考虑将这样一款中国经典武侠小说背景的游戏交给韩国制作团队制作?是否说明我国游戏研发团队已经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网络游戏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我们自己需要发掘更多的好点子,也要结合更多人的力量。《鹿鼎记》的韩国研发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美术创意和游戏世界架构设计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实力。由中国的研发团队负责原著“本世界”的开发和武侠精髓体现,由韩国研发团队负责幻想的“无限世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跨国协作强强结合的形式。

我们知道《天龙八部2》是畅游很成功的游戏,《鹿鼎记》能否超过《天龙八部2》?公司内部是怎么看待这两款产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

我相信《鹿鼎记》会和《天龙八部2》一样得到广大玩家的支持和认可。畅游非常珍惜金庸著作这一题材,因此对《天龙八部2》和《鹿鼎记》的研发投入也都非常大。两个游戏最大的区别其实还是源自题材,金庸先生的这两部小说,包括衍生出的各种影视作品,风格都有很大的区别。《天龙八部2》相当于是经典武侠的代表之作,而《鹿鼎记》则从幽默诙谐的角度,以不懂武功的韦小宝,武功与火枪大炮并存的时代背景,来表达武侠的新概念。所以,两款网游里,《天龙八部2》会在传统武侠的精髓方面持续不断地深入发掘,而《鹿鼎记》则会在韦小宝等原著群侠的精彩故事中,融入更多的幻想元素,让游戏世界更加丰富,时尚。

您对《鹿鼎记》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对未来有怎样的期望?

我们会秉承以玩家为主的开发理念,不断开发创新的玩法,持续提升游戏品质,这个是我们在之后的开发过程中都不会改变的。《鹿鼎记》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是由设计者和玩家一起构建起来的,真正的《鹿鼎记》是从玩家正式进游戏以后才开始的,我希望玩家和我们一样爱她,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她变成世上最好的游戏~

说了这么多严肃的问题,想问一下您平时会去玩其他厂商或者国外的游戏么?

《鹿鼎记》 篇7

一位“不识相”的队长

我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一天下午,在“满汉全席”活动中发生的尴尬事。记得那一天,“满汉全席”活动开始前,我像往常一样,找了个队伍,一边等待活动开始,一边喋喋不休地在队伍频道里强调我“老玩家”的身份。队员们都很淡定,没有人反驳我的话语(其实就是没人搭理我 囧)。我以为我的身份震慑住了队友们,不免有些得意。正想继续以老玩家的身份夸夸其谈,却听见队长喊道:“满汉活动马上开始了,大家赶紧从主城接引人那里,选择松鹤楼御膳房。进入御膳房后,打开小地图找到我所在的位置,迅速向我靠拢,准备抢夺厨子。”

我勒个擦!这队长真扫兴,竟然打断我这个老玩家的谈话,分明是不给我面子嘛。我想要发火,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哼,先让你得意一下,待会儿进了满汉副本,你要是指挥失误,看我怎么鄙视你!”我心里暗想。

一群“恶狠狠”的队友

时针指到了下午4:00,考验团队配合的“满汉全席”活动开始了。御膳房里到处是穿着厨师服,拿着饭勺的厨子。队长开启队伍跟随后,迅速找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厨子,与他对话后,我们进入了副本内。队长身手敏捷,抢到了厨子,没有给我发飙的借口。“哼,身手敏捷有什么用?满汉全席活动,考验的是队长的指挥与队员间的配合。一会儿看你怎么出丑。”我自我安慰。

“你们打偷菜贼,我看锅。听我命令,我喊什么材料停,大家就不要再攻击相应的偷菜贼。”队长吩咐道。“哟,这家伙指挥得像模像样,看来绝非等闲之辈啊。”我心里暗暗不爽,“我就不信了,队友们不会出一点纰漏?我要等待队友们犯错,多打了材料,然后我就向队长兴师问罪。”我承认我很猥琐……

大家别着急鄙视我,我的“奸计”并没有得逞。我们做的是小份菜品,整个过程出奇的顺利,队员们攻击偷菜贼后,扔到锅里的材料刚刚合适,这都要归功于队长指挥有方。桂公公品尝菜品后,大呼过瘾,给了120分(满分)的评价,我们得到了几十万巨额经验值。

“队长,快开启队伍跟随,带我们出去抢厨子!”我的“奸计”落空,只好没事找事地催促道。“别慌,还有跨服竞技呢,经验高、金钱多,输了也有奖励拿。”队长淡淡地回应我。“就是,你瞎吼什么呢?不愿去跨服就退组。”“就是!”队友们七嘴八舌,纷纷将矛头指向我。我才悲剧啊!我哪里是不愿去跨服?我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竞技活动——以前体验服压根儿就没有啊!

一开口就出错,一出错就挨批,这让我这个老玩家很是尴尬,只好沉默是金。

一次生动的“教育课”

跨服配对很快就成功了,我们前往神龙教,在一个全新的厨房与神龙教的队伍展开较量。“大家听我命令,我和猛将负责找木柴和水桶;贤士你负责寻找掉落在地上的杀威棒;其他人守在刘公公身边,攻击从那里走出的偷菜贼们。明白了吗?”

其实我一点儿没明白,但身为药师,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攻击刘公公旁边的偷菜贼。“不就是杀怪吗?太简单了!”我不以为然。

“队长,我不太明白!”贤士弱弱地问道,“杀威棒在哪里拿?我该怎么使用它?”“不懂没关系,我告诉你!”队长很耐心,“击杀偷菜贼,有一定几率掉落杀威棒,你将它们捡起来后,守护在我们队伍的大锅前。对方拾取木柴或水桶后,会变身为相应的小贼,有可能前来捣乱;还有就是对手攻击偷菜贼后,有可能变身为偷吃贼,到我们锅里偷菜吃,所以就要靠你使用杀威棒将他们打回原形。”

“哦,明白了!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得逞的。”贤士自信地说道。

“那个,队长,水桶和木柴也是随机掉落吗?”猛将也发问了。“不是的,这两样东西是随机出现在赛场内,所以我们要四处溜达,四处寻找。”队长答。“它们有什么用呢?”猛将问。“可以帮助我们并打击对手。如果我们做菜的火大了,就需要水桶来降火,如果火快灭了,就要用木柴来加大火候;我们也可以用水浇灭对方做菜的柴火,用木柴让他们的菜烧糊,一切要视火候而定。”队长答。“怎么看火候?”猛将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正是我要告诉大家的。”队长大声说道,“看见屏幕右边的大框了吗?那里记载着双方菜品的完成情况。其中有一项‘火候’的属性相当重要。当前火候为50,火候达到100,菜烧糊,竞技失败;火候降到0,火灭,竞技失败。一会儿竞技开始后,大家注意火候的变化,如果是往100走,我和猛将就要找水桶,将它背到自己大锅旁边降火;贤士你要用杀威棒将变身为木柴的敌人打回原形,别让他给我们添加柴火;其他攻击偷菜贼的队员,全力攻击水桶。若火往0下降,则需要木柴。明白了吗?”“明白了!”

“猛将。”队长继续说道,“提醒你一点,如果找到我们用不着的物品,比如我们需要木柴,你却抢到了水桶,就可以看看对手是否需要‘帮助’。若对手的火候不断下降,你就用水桶去加把劲,让火早些熄灭。如果对手的火候正旺,需要水桶,你就把水桶扔到刘公公对面尽头处的大锅边。还有攻击偷菜贼的队员,击杀偷菜贼后,你们有一定几率变成偷吃贼。这时,你们先去对手的大锅里偷菜,然后看我们锅内是否需要你偷到的材料,如需要,就扔到我们的锅内,反之则扔到尽头处的大锅里。好了,竞技开始了,大家加油!”

我算是长见识了。和这位见多识广的队长比起来,我这个“老玩家”的身份更像是一种讽刺。我脸上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我还是乖乖放低姿态,协助队长,和队友们一起赢得胜利吧。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一场精彩的比赛终于落下了帷幕,因为队长给力的指挥,队员们给力的配合,我们酣畅淋漓地战胜了跨服的对手,获得了几十万巨额经验值。不仅如此,我们还从胜利者宝箱里得到了大量金币与珍贵的材料配方。

在这次比赛过程中,队长指挥有方,耐心和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变身偷吃贼,心里有些慌张,竟然跑错了方向,往己方队伍的大锅跑去。幸好队长发现及时,提醒了我,我才没有悲催地偷窃自家菜肴。否则,就丢死人了。

而且,队长在抢夺木柴、水桶的同时,还全力攻击出现在场地的各种食盒,提高我们领先的优势。

【《鹿鼎记》】推荐阅读:

鹿鼎记韩栋版经典台词05-09

上一篇:医院干预下一篇:会计管理体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