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途径

2024-12-04

节约途径(精选8篇)

节约途径 篇1

1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与内涵

节约型园林可以理解为“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节约型园林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能源,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 要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与必要的保障条件之间的关系[3]。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资金投入, 需要消耗各种资源与能源, 在倡导节约的同时, 必须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必需的用地、用水、必须的财政投入。

2 我国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园林建设中模仿现象普遍存在

在园林行业中, 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顾实际盲目模仿, 最后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4]。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广场风”几乎全国到处都有, 呈现出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之感, 它们大都是低头草地铺装, 平视喷泉旗杆, 仰视雕塑, 简直成了新的“广场八股”。大部分广场都与环境不协调, 无个性, 这样的广场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令人感到枯燥无味, 缺乏生机。又如当前社会上, 刮起了一种“大树移植”的风气, 从我国东南沿海逐步刮向内地, 致使许多大树, 甚至千年古树因为被移植而死亡,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2 盲目的追求档次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 豪华的用材, 它意味着大量的投入。这主要和决策者有关, 譬如在广场建设中, 决策者往往把调定高, 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的地位, 他们只注重广场的豪华、宏大、形式的新颖, 对于广场的功能、作用、内涵却置之不理, 决策者通过高档次的景观设计来显示自己的业绩, 而设计者为迎合领导, 赢得工程, 不惜舍本求末花费大力气来创造高档次的景观设施[5]。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国情, 花费巨大投入建设几个所谓高档次的园林, 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建设更大众化的园林上来。其他诸如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过分关注形式而忽略其本来的功用的园林等就不一一列举。

3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3.1 因地制宜,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前提, 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要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 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 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的园林建设倾向。在园林建设中, 要保护原有树木, 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名木。在道路改造过程中, 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 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 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3.2 选择乡土植物造景, 适当利用当地野生植被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积极利用当地的植物群落, 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 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 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植物种植, 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等倾向。要推进乡土树种和适宜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 培育一批耐旱、耐碱、耐荫、耐污染的园林树种。

野生植被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节约水资源, 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所以, 在园林绿化中, 还可以适当利用野生植被建设园林绿地。

3.3 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节约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 城市中可用的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但可以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来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使园林绿化向空中发展、向立面发展。应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园林绿化形式,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 大多来自山地和农田, 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单纯考虑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 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 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 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园林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包括3方面: (1) 要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 尽量做到“顺势而为”; (2) 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 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埋填; (3) 要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 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

3.4 降低能源消耗, 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资源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 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 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园林绿化建设中, 还应提倡并鼓励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公路绿化,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不仅能解决照明、灌溉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其次, 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 既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又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 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 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 降低工程造价, 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 有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 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 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 以及利用死树枯干装饰、构造的园林景观、用废弃的油桶做座椅等等。

3.5 开源节流,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措施

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 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 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 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 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 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 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 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 如微喷、滴灌, 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 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 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也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 结语

园林建设是事关人居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建设节约型园林对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恶化, 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必然要走上节约型的道路, 将更加注重协调资金的投入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 使之达到资源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节约型园林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是未来园林绿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杨思勇.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河北林业科技, 2010 (1)

[2] 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16)

[3] 李瑛, 张铁成.浅谈可持续发展下城市节约型园林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12)

[4]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节约途径 篇2

关键词:小组;导学案;笔谈;分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21

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向课堂要质量,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担任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总是有一种紧迫感,总感到教学时间不够,规定的教学任务总是完不成,或者完成了效果也不尽人意。为此,就想方设法地占用自习课的时间,或者利用课外活动及课间休息时间辅导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受累,若不堪言;学生受罪,怨声载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课堂内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反过来,要有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益,首先要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那么,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该如何节约教学时间呢?

一、发挥小组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是节约的前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做好课堂中的小组建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论是阅读还是交流讨论的基本单位。

1.首先进行班内的分组活动,这种分组的标准要按照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可以按照个头、性别、性格,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测评成绩、活跃程度,一般是4-6名学生为一组。

2.在对班内学生分组的基础上,按照组内的具体情况,选出小组组长,再由组长选出其他负责人,如纪律委员,记录员等。

3.初步做好这些工作后,就是进行小组内部的文化建设了,这既是一个学习单元成员的象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所在,主要包括:组名、组训(小组的座右铭)和活动的一些必要的准则。

这样,小组建设就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经过2-3周的磨合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各个小组之间就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的建设,为课堂节约时间准备了前提条件。

二、紧扣导学案内容,为教学腾出时间

在小组建成和反复磨合之后,就可以紧锣密鼓地开始新课的学习了,这个时候,导学案的编写就至为关键。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原来的课堂,都是在上课前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随机进行。因此,学生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总是显得很仓促,疲于应付,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即教师包办课堂的一切,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从而浪费了很多有效的教和学的时间。

导学案正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运而生的。导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师生活动等部分组成,还设置了预习检测、自学指导、交流探究、达标巩固练习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学案是在开学初发到学生手里的,这样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可以按照导学案的问题设置和指导进行有效的自学,比如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时间的识记、事件的解释、人物简介等,学生都可以在课前完成,并通过达标检测来测评自己的完成情况,从而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熟悉了所学的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时候,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完成了预习工作,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对预习工作进行抽查,然后直接进入课程的重难点教学就可以了,同时也给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腾出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历史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向纵深方向迈进,为学生的成长和提高埋下了伏笔。

再次,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一方面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高度了;另一方面,也给教师进行有层次的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创设了前提。

所以,导学案是教师工作的抓手,更是学生学习的得力阶梯,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三、巧妙应用笔谈,避免重复节约时间

所谓笔谈,就是用书面的形式代替谈话。在历史课堂的具体教学中,有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需要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来完成,但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限制,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对问题心不在焉,交流不够集中,或者讨论流于形式等,从而造成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下一环节学习活动的展开。但是,采用笔谈的方式:(1)在目标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2)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漫谈”的方式,更防止了学生的思想出现“漫游”;(3)“黑云压城城欲摧”,笔谈的时候,那“刷刷”响动的写字声和紧张的呼吸声,更加重了学习氛围的凝重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4)在学生交流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有很多重复的话题,通过“笔谈”的方式,在组内小组长的组织下,经过筛选和总结,求同存异,然后再去发言和展示,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上一让讨论就出现“闹哄哄”的局面。

四、科学做好单位分工,合作更出效率

对于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取各组不同问题不同组别解决然后再合作交流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节省课堂时间的重要方式。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敏.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探究[J]. 新课程学习,2011(11).

[2] 王俊恒.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4(23).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基本途径 篇3

绿化苗木要坚持本地化。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要乡土化, 提高苗木自给率, 苗木自给率应达到90%以上。在园林植物选择上, 要坚持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 以乡土树种为主;在植物配置上, 要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 以乔木为主;同时要坚持园林植物与野生、半野生植物相结合, 实现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季季有景, 培育植物多样性。园林绿化苗木要坚持以乡土植物、耐旱抗害植物为主, 本地有的植物不外购, 确需引种外地植物的, 坚持以引种培育繁殖为主, 努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自给量。在城市周边要建设野生花卉种苗选育基地和乡土树种生产基地, 充分挖掘当地树种资源,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大面积推广。

绿化建材要坚持本地化。近年来, 随着精品城市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的档次越来越高, 公园游园绿地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栽树种草, 而且还要安装景石, 安装花池、沿石, 铺设广场板材等。北方大多数城市周边都有山体, 具有丰富的绿化建材资源, 要按照节能、环保、适用的要求, 坚持就地取材。公园游园绿地的雕塑、小品, 景石安装, 以及甬路、广场铺装等绿化工程用材, 当地有的要坚持取用当地建材, 这样既能节约资金, 又能凸现地域特色。

园林用地要坚持多元化。园林项目建设运作模式上要做到园林用地多元化, 最大限度地挖掘绿化建设用地的潜力。一要立体扩绿。在城市中心区、小区庭院、公路立交桥等用地紧张部位, 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城市特殊空间绿化。通过采取亭、廊、架等多种形式实施立体绿化、架空绿化, 既增加城市绿量、扩展绿化空间、丰富绿化层次, 又能极大地节省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同时, 要将沿街单位的实体围墙改建为通透式栅栏, 或直接拆除围墙, 用绿化进行隔离, 实现道路与庭院绿化资源的共享, 使单位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有机融为一体, 增加园林绿化的纵深层次。二要借水增绿。沿贯穿城区的河道沟渠, 全力做好“水景绿化”。首先, 要采取截污清淤、河道疏浚、引水开源、建坝蓄水、两岸建绿等措施, 对城区内的河道沟渠进行高标准治理, 形成靓丽的景观带。其次是对河道沟渠进行治理改造, 整治周边环境, 并充分利用堤、岸、坡植绿、造绿, 把闲置的空间利用起来, 拓展绿色空间, 形成“绿随水走, 清水映绿”的秀美水景。三要复垦造绿。实施废旧矿山复垦绿化和荒山绿化工程, 北方城市多依托重工业或矿区, 城区范围及城市周边多有矿山或矿区, 多年的开采, 使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从根本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 要对煤矿、铁矿废弃土地和废弃矿坑进行复垦绿化。结合山体恢复治理, 对矿坑进行回填, 并在原址进行培土造景绿化建设, 通过引水上山, 植树造林, 使荒山披翠, 不毛之地变为城市的绿色屏障。

绿化用水要坚持多样化。近年来, 城市水资源紧张给城市绿化用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缓解绿化用水矛盾, 在园林绿化养护用水上, 要做到用水方式多样化, 开源节流并举, 节灌蓄补兼顾, 既要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又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要留住河水。在城区内河道沟渠上建设溢流坝、拦河坝, 蓄积河水, 以有效解决城市各种绿化用水需要, 并达到补充地下水, 涵养生态水的目的。二要用足中水。近年来, 各市先后投资兴建了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的中水可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浇灌的主要水源。三要蓄住雨水。为充分发挥地表水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利用市区丘陵地形的高低落差以及周边环城水系的自然优势, 筑堤建坝, 蓄积雨水, 有效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结构状况。四要采用微灌、喷灌方式进行浇灌, 严禁大水漫灌, 以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园林管护要坚持规范化。要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 严格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以管理促发展。一要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占公共绿地, 对恶意侵占和损坏绿地的行为, 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二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标准、定范围、定责任”的四定管理模式, 实施绿地等级划分和星级管理模式, 使已建成的绿地得到精心养护。三要推行以园养园。目前, 大多数城市的公园实行了免费对市民开放, 为搞好公园建设, 要对园中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 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 实现“以园养园”的目标。四要大力开展认建认养活动。要通过拍卖冠名权、以开发带建设等多种形式,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 建设更多的街头游园绿地。

节约途径 篇4

1 合理确定农房宅基标准

在农房建设中, 由于社队间土地、经济条件建筑材料等各有不同, 使房屋开间、进深、间距等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指标, 所以占地面积也不同。现在农村建房宅基面积普遍偏高, 大多数地区基本认可每人一间房, 或者“一个儿子三间”, 也有的社队实行每人占100m2的宅基面积。这样不顾人口结构, 也不考虑对旧住房改进的需要, 平均分配住宅基地是很浪费土地的。

对于如何确定农房建筑面积问题, 必须首先要搞清楚农村农民家庭人口组成及各房间的用途及功能。一般分为:居住建筑面积;活动场所面积;房后的附属面积。居住建筑面积:A) 住宅面积。其中正堂屋是社员家庭活动的中心, 主要用途及功能是接待宾客, 以及从事部分副业生产的工作场地, 宜控制在20m2左右, 不宜大于30m2;居室面积及房间多少取决于家庭居住人数, 不宜过多, 居室多、面积大, 就意味着占土地多。一般而言, 大户型的3~4个房间为宜, 中户型的2~3个房间为好, 小户型2~3个房间为宜。B) 附属辅助性房间面积。厨房是做菜饭、就餐的地方, 要有放灶具、沼气炉、锅碗瓢盆的地方, 一般可控制在20m2左右为宜;杂室贮存室分粮食、杂物及农用工具等, 一般为15m2;这样总体估算下来, 大户型面积 (住宅+附属) 控制在90~100m2, 中户型面积 (住宅+附属) 可控制在85m2, 小户型 (住宅+附属) 为70m2左右。

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搞的拆村建镇工作试点中所实施的房屋标准也不统一, 有的按人均50m2, 有的按70m2, 而有的则按原来农房的面积兑换, 总之标准不统一, 同样也是一种浪费。因此, 笔者建议, 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用地标准,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为了节约建房土地, 宜采用按人均面积来制定相应标准。

2 鼓励农民多盖楼房住宅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民的收入提高, 一方面, 农民自身有了改变生活方式的愿望, 不满足住平房, 要建楼房;另一方面,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兴建楼房。这一方式的转变, 不仅对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且对于节约耕地是十分有利的。在山东临沂地区搞的拆村建镇试点工作中, 相关数据显示, 盖楼比盖平房还要节约土地1/2以上。其次, 在兴建楼房过程中, 由于楼房间距不一样, 占地面积也不同。应依据相关建筑设计规划, 在适度放宽日照时间的前提下, 有效控制楼间距。因此,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盖楼房及控制楼间距等方式是节约土地的有效途径。

3 规划居民点布置形式时, 要合理与科学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 首先必须对农村居民聚居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地位、交通状况以及人口规模作为重要指标。

居民点的兴建选址、形状与节约土地关系密切。常见的农村居民点形状有如下几种形式:块状形布置——农民的住房、社区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等, 相对集中布置在大队中心;长条形布置——绝大多数建筑物连在一起, 村庄用地呈狭长状, 其主要特点是利用了河边道路, 占地少;条块结合形布置——以原有自然村为基础, 对房屋、道路、村内隙地统一规划, 填空补缺, 不占或少占耕地。因此, 结合不同的人文、经济、地理、交通及自然特点, 采用条状和条块结合的居民点布置形式是少占或不占耕地的有效途径。

4 农房要精心、合理科学设计

目前, 我国农村农房使用率普遍不高, 这与农房在建设时设计有很大关系。比如, 一户三间屋, 居室、堂屋、厨房面积都相同, 且过大。尤其是一些旧式的农房设计, 不仅进深很浅、且开间较小, 主要原因是有的地方政府规定, 在划拨院落用地时, 按房屋的总宽度计算, 而达到多占地基的目的, 是造成占地过多的弊病。因此如何对农房进行精心、合理和科学设计, 使其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 同时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率,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要改变过去农村住宅的传统平面布置, 片面追求间数多, 而多占土地的做法。因此, 在设计时应适度加大进深, 尽可能增加住房层数, 以节约土地。大房间, 可以根据不同用途和功能分隔开来 (面积可大、小不一) , 对于居住或人员活动频繁的, 可选在采光、通风条件好的大房间;阳光照射不充分、背阴的小房间可用来当贮藏室或存放不常用的农具。有楼层设计楼梯时, 可把楼梯设在院内, 提高楼梯下空间的使用率, 比如做鸡窝等。还可以抬高屋檐, 利用山尖搭建空间阁楼, 为了通风与采光需求, 可在屋面上加老虎窗。另外, 设计时要注意, 住宅建筑及辅助性设施不宜建造在同一标高上, 已达到脏、净适当分开, 结构紧凑, 以减少占地;在此要强调的是, 农村住宅设计时, 要充分挖掘用地潜力, 在选址新建农房时, 要尽量利用荒地、劣地, 以达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目的。

5 确定合理的房屋间距

合理的房屋间距是节约土地的重要方面。不能为了图宽敞, 房屋间距留得过大。一方面, 设计时要从光照、通风角度考虑外, 间距一般控制在屋顶高度的1.5~2倍, 也就是说, 平房间距应控制在6~8m以内, 二层楼房间距控制在10~12m以内;另一方面,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使农民提高保护耕地的意识, 树立合理使用土地, 节约土地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农房建设过程中, 必须满足农民居住环境安静、整齐、适应、美观以及生产需要的同时, 把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6 结语

综上所述, 村庄布局和农房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中, 除必须能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与建设工作, 提高农民的国土治理与耕地保护意识, 节约土地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 从农房宅基标准、发展楼房住宅、重视居民点布里形式、农房设计、房屋间距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农房建设节约土地的相关问题。

节约途径 篇5

我国地少人多,为保护耕地的保有量,工业用地十分有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国土资源部相应发布和实施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来落实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项基本国策。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节约用地意味着节约投资和降低能耗。节约用地促使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使装置联合化,减少占地,以利于更为合理地统筹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化工厂区的总平面设计,是化工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贯彻相关政策的关键,对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我国化工行业形势,根据科学的设计理论,以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为基础,选择最优化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更好的达到政府规划、节约用地原则等方面的要求、标准,为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发展、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需求,化工厂区平面布置方案应择优选择,从而更好的保证化工厂建设的效果,节约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使其提早运营融入市场,以更早的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的新时代,针对于化工厂区的总平面设计,除了考虑到市场需求外,更要注重建设方面的经济利益,对此其设计也要合理的考虑到化工厂的生产、生活、厂区自然环境、建厂条件等,针对于如:给排水、电力、暖通设施等体系的设计,要考虑到近期的投资因素,更要考虑到其长期的发展,对此就需要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更好的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大型化工建设项目经验的增加,为化工厂区平面布置节约用地这部分,提供了良好的资料依据。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积极响应国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及对工厂本身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节约用地的途径分析

我国针对于化工项目的建设,受以往重视生产思想的影响,大都实施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导致后期工程建设无法根据预期目标进行实施,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现在,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的重视设计的总体规划,从而更好的保证化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规划设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设计人员应当的积极的转换自身的设计理念,汲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要掌握相关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规范、指标等,以及大胆合理的配合新技术、新材料的投放,提高化工工厂的生产工艺,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也为建设土地的高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积极转变设计理念,做到设计方案的与时俱进,就需要对化工厂区的总体布置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合理的节约用地资源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化工厂区平面布置中节约用地的途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1.1 厂址选择方面

厂址选择是化工厂区设计的最初环节,对整个项目的总体方案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厂址的位置、形状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建设周期、经营管理等内容。

厂址选择是将工厂的布局落实到实际,在符合项目建设当地地区或工业集中规划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前提下,应与主要生产原料的供应地区以及主要产品的销售区域靠近,周边交通运输条件相对成熟、通畅,还需要保证水、电、气、动力燃料等的正常供应、依托,掌握项目建设用地当地的水文、地理、气候情况。积极与政府和监管部门进行密切沟通,根据国家节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节约耕地,利用无法耕种的荒地、劣地,建设厂区外形尽量规整,且应该根据建设项目的产品类别、规模选用合理的长宽比,一般大概控制在3∶2,避免不规则的边角地,厂区外形的规整有利于有效利用征用土地。如果厂区靠近自然山区、水域等,应把天然形成的不规则用地边线充分利用起来。使征用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降低成本。

1.2 总平面布置方面

第一,根据不同的功能将厂区合理分区布局,划分为:行政办公区、生产装置区、公、辅装置区、储运物流区等,各自统一集中规划,避免相互干扰也便于管理。配套公、辅装置(如:变电站、循环水站、空分、空压站等)靠近用户,集中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储运、消防、生活区应尽量依托已有社会力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场地浪费。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减少厂区物料的储存天数,精减储运区域的占地面积。

第二,目前大多数化工厂区都有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一次规划、分批实施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市场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经济发展分析、交通运输规划考虑好工厂规划的近、远期关系确定好生产规模,合理预留厂区发展用地。在总图方案统一规划中,根据需要将预留用地集中布置,公、辅配套设施尽量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与相关专业积极沟通,在满足厂区远期规划的前提下,厂区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是否能在现有管线位附近进行前期预留。根据管线铺设计划和规范要求,经过反复沟通,尽量合理地规划厂区通道宽度。在设计工作中,还需要总图设计人员积累更丰富的工程经验,在前期可行性研究时期能够对各种规模的装置大小做到尽量“心中有底”,避免在后期设计深入开展后,装置实际占地面积差距过大。

第三,总平面布置的节约用地规划,要充分的做到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合理划分街区,紧凑合理地布置厂区内的各种地上、地下管线、道路,合理利用通道用地,在满足国家规范、政策的前提下,合理压缩装置间通道宽度,满足安全、运输、检修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对于装卸设施、仓库、露天堆场的布置,集中化布置,使用地规整,也便于企业集中管理。要想达到节约土地的效果,避免不了生产设施的紧凑性,对此目前常采取联合化、露天化的总平面布置方式,使工艺设施在保证工艺流程合理性的前提下,也能做到科学化紧凑布置。按照生产的顺序合理布局,保证其产品、原料的合理操作生产,并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实现装置同开、同停,同时具有集中管控、监督的效果。从而更好的节约建设成本,尽量的节约土地,合理进行资源利用。

第四,总图布置与各涉及管网的相关专业,如:给排水、电气、管道布置等,在总体规划设计大方案之初,应反复地进行计算和研讨,合理布置管网。通道内的管线,除给水、排水管道外,其余管线可以采取架空形式,实现多层布置,而当用地紧缺时,给水管道,可以设置在人行道下面,雨水排水管道,可以设置在道路下面。电气方面,电源接自市政电网,采用保护直埋,并在各厂房内设置一处配电箱,使管线短捷,避免重复往返造成浪费。

第五,装置区内部布置应与上游如:工艺、管道布置专业密切合作,相互沟通调整,以求减少装置区本身的占地大小。

第六,为节约、有效利用场地,可以将一些不常检修的地下管网布置在一些间距较宽的管廊内侧,但需要注意避开管架的基础。对于管架布设,可与相关专业积极沟通,在经济比较合理的情况下、紧凑向上布置,减少管架的宽度,也是一项节约用地的措施。

第七,针对于一些高差较大的场地,在进行经济比较后,最好考虑挡土墙的应用,尽量避免采用护坡形式,以免增加厂区内无用面积。

2 结语

节约土地这一设计原则,进行化工厂区的总平面布置,最重要的是在保证工艺流程、安全操作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其次根据厂区周边环境、政府规定,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很多化工设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也积极地进行技术更新,有效地提高其系统的安全、环保、高效,最重要的是对于防护距离的降低,做出了优化,对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多方的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保证厂区规划设计方案中节约用地设计理念的落实、合理。

摘要:试着探讨化工厂区平面布置设计中节约用地的途径,结合其设计方案优选的必要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对以后的总图设计工作能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厂区,平面布置,节约用地

参考文献

[1]张宁.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工业用地[J].规划设计,2003(1):3.

[2]杨路林.浅谈总图运输专业设计理念的转变[J].设计与研究,2010(6):34-35.

[3]王时芬.厂区地形与总图设计之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05(4):62-65.

[4]孙铭.系统布置设计在化工厂总平面布置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14):23.

节约途径 篇6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0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 节水不足和水污染严重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 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 抓好节约用水, 控制污染和浪费,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1 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

1.1 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因素

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 导致水资源浪费因素有许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约束管理力度不够,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水资源管理体系被分割。二是水价制定不科学, 一些居民浪费水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 在水资源使用上, 农业占有较大份额, 落后的农业灌溉技术, 抽水漫灌等操作方式, 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率, 造成水土流失, 在灌溉过程中一大部分水资源被蒸发或者渗漏,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四是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工业用水使用率不高,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到位。

1.2 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

目前, 水污染严重问题也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水污染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造成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水污染严重的因素有许多, 不加处理、随意排放工业化过程中污水;水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产业结构分部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水污染。具体而言, 个别企业不加处理地随意排放工业用水, 对工厂污水不进行回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居民生活用水的不合理排放, 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造成水污染还有一个重要管理因素, 就是产业格局分布不合理问题。个别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不能够科学合理布局地区产业结构, 如重污染企业过度开发, 不注重环境保护, 造成水资源污染等现象。另外, 人们法律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水资源, 一味发展城市化, 而城市快速增长用水也会造成大量污水排放;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 污水处理不力, 导致城市周边水源地被污染;在北方有些地方地下水超采, 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 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也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劣变, 致使水源污染及短缺。

2 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防治的途径

2.1 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

加强节水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用水制度, 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 规范和约束人们节约用水有极大的帮助。首先, 我们要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 不断完善用水制度, 通过法律制度规范用水习惯。同时, 还要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力度, 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节水宣传, 如播放水资源节约公益广告, 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 鼓励人们使用节水型龙头、马桶等器具。还有, 采用计划用水, 实行阶梯水价, 鼓励节约用水者, 对于用水浪费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另外, 我们还要加强工业用水的管理。在这方面, 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 一方面对设备陈旧、水资源消耗大、产能低下的企业勒令整改;另一方面, 对于水资源消耗严重的企业, 要督促设备更新, 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强制加强工业节水举措。尤其是那些制药业、造纸业、电力、化工等企业, 要强制安装回收处理水资源利用设备, 督促其改进措施, 节约水用量, 鼓励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同时, 加大对雨水等回收和利用, 提高和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此外, 调整以二元结构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 转变农业用水分布, 对于水资源节约也有极大的帮助。我国农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区域分配不均, 因此, 应该依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农业结构, 对缺水地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再次, 转变农业灌溉模式, 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 大力发展滴管、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这也是节约水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2.2 水污染防治的途径

水污染防治, 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加强防治, 不仅要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 还要注重相关法律的落实情况。在这方面, 相关部门要从严设定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 严格控制, 不准排放不达标的工业污水, 同时, 依据法律规定, 对造成水污染事件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 要严格控制污染水的产生源头。另一方面, 还要有效利用经济手段, 对不顾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给予处罚, 建立严格的弹性收费制度, 对那些将污水排进水域企业进行收费, 通过经济手段, 有效控制污水排放量。也可以采取技术手段, 动态监测污水的排放量, 定期对企业排水进行监测, 依据企业排污标准检验水质, 有效控制水污染。同时要合理布局工业产业结构, 严格审批污染企业准入制,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 加大煤炭、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监管力度, 杜绝随意开发利用和破坏水资源现象的发生, 加大水污染防治及处罚力度, 防治水污染事件发生。此外, 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使其与城市发展相配套, 加大污水治理的投资与科学研究, 使污水实现资源化, 使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于永庆.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的几个重要转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6) .

节约途径 篇7

近年来, 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深究其发展进程及发展模式就不难发现, 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布局不尽合理, 土地利用率低下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 致使小城镇建设发展各自为政, 几乎是遍地开花。虽然数量增长很快, 但城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均较小, 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 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由于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用地类型多样, 各种用地混杂, 彼此干扰, 产出远远低于投入, 从而导致土地等资源大量浪费。另外, 一些尚不具备城镇发展条件的地方不考虑自身条件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大市场, 这种蛮干的结果往往是有投入无产出, 或投入多产出少。换句话说, 就是土地利用效率低, 性价比差。

土地是我国非常紧缺的资源, 但绝大多数的小城镇一味向外扩展, 却忽视镇区内部土地的挖潜整合, 从而导致城镇规模不合理扩张, 周围大量耕地被占用。从旧镇区空间利用上来看, 其功能布局混乱、彼此相互制约, 有的小城镇则居住用地所占比重偏大, 公共设施和绿地用地偏小, 设施配套不全, 影响了小城镇职能的发挥。再者, 由于镇区向外无序扩张, 粗放利用土地, 致使空心镇案例时有发生, 居民村镇两头占地情况也很严重, 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还使村庄内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健康发展。另一个浪费建设用地的原因就是小城镇的住宅大多是低矮的房子, 多层建筑较少, 且建筑较少, 建筑面积超标、失控, 不少宅基地闲置, 一些企业内部也占有大面积空地, 甚至是废弃的旧仓库和厂房, 总之, 土地粗放占用的情况相当普遍, 土地利用率低。

(二) 基础设施落后, 能源利用不足

目前, 一些城镇面貌虽有较大改观, 但其基础设施缺乏不全, 诸如排水、供热、环卫、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卫生、环保、体育设施亦未得到改善, 文化、教育、娱乐设施规模偏小, 偏少。随着小城镇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工业企业占用, 污染严重, 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国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一般在几千到三、五万人, 污染水排放量大部分在1万m3/d范围内, 其中生活污水量占50%以上。由于一些小城镇经济实力较弱,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加上管理不健全, 不少是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 这就造成了城镇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 由于供水技术落后, 用水效率低, 也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途径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 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土地的原则。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节约用地的意识, 将其贯彻到规划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中。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等规定, 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 将节约用地的各项措施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到各个规划阶段内容的细部。

(一) 切实做好小城镇体系规划

科学协调土地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的关系。合理安排绿地用地和建设用地, 做到地尽其用, 做好用地管理,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切实保护好原始绿地, 维护环境生态平衡, 以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严格依据法规和各自的标准进行规划, 相互协调、统筹兼顾, 综合平衡, 并通过实施的检验及时进行调整, 阶段滚动修订, 不断更新完善。

在小城镇体系规划中, 要细致调查现状镇区与所辖各村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资源状况、土地利用、各项设施的现状。

做好规划预测:

1. 农业富余劳力的转移、镇域人口的增减与流向。

2. 合理确定镇村体系的层次、镇区的发展规模

与村庄的合理迁并, 要做好建设用地的还耕, 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

3. 统一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环保、

防灾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社会服务设施, 避免求大求全和重复设置, 做到合理规模与分布, 提倡统建共享。

(二) 科学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避免过多、过早占地

1. 细致调查分析小城镇建设用哪个地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比较小城镇发展方向的多种可能性, 多方案选优, 合理用地。

2. 依据县 (市) 域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镇性

质与规模, 合理选择确定镇区近远期的人口规模,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应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 尽量利用荒地、劣地, 少占耕地、园地和林地。规划建设分期和发展过程的阶段明确, 每个阶段应布局紧凑, 相对完整, 避免拉大架子过早占地。

(三) 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1. 居住建筑规划应合理选址, 注意现状用地的

挖潜, 先行安排利用建设用地内的空闲地、闲置宅基地, 结合住宅翻建进行调整改造。提倡建设水平分户的单元式住宅, 提高建筑层数, 节约建设用地。

2. 住宅建筑设计中, 宜加大进深, 减少每户面

宽, 适当增多每幢住宅建筑的单元数和户数, 以利于提高建筑面积毛密度 (容积率) 和建筑密度。改进住宅群体的院落组合, 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宅的组合型式, 以减少道路的用地面积。

3. 搞好旧区的改建与利用, 提高居住用地的利用率。改造城镇建设用地的“城中村”。

4. 提倡住宅与商业服务等公建、无污染不扰民

的小型厂房相结合, 设计为底商住宅、下宅上厂或下厂上宅等综合性的建筑。住宅底层或半地下室设计为停车、储藏或其他附属设施等。

5. 工厂的集体宿舍不宜各厂分散建设, 避免工

厂用地的扩大且不利于工厂的管理和职工的休息。应结合住宅区、公建区成片进行公寓建设, 以适应环境优化及人口转化的需求。

(四) 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1. 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2. 提倡公共建筑的多功能组合设计, 性质相近

的项目建成综合楼, 提高建筑层数, 统筹安排所属设施场地的综合利用, 避免各单位自建小楼、圈小院、附属设施各搞一套的做法。节约用地, 减少投资, 增大建筑体量。

3. 集贸市场选址合理, 避免盲目求大和布点过

密, 造成“有场无市”的浪费现象。用地的面积应按平集规模确定, 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 并应妥善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地场地或部分次要道路等具体措施。

4. 部分商业服务设施, 可以采用灵活设点、流动经营等方式, 不必占地。

(五) 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

1. 理顺道路系统, 减少过境交通穿越镇区和村庄的内部, 避免干扰, 提高对外交通的效能。

2. 疏导河流, 恢复和发挥水系的运输功能, 既减轻道路运输压力, 又降低运输成本。

3. 根据使用需要使之必要的广场、停车场, 减少

路面停车, 以充分利用路面宽度, 避免单一地加宽道路路面作为停车的做法。

(六) 环境绿化的规划设计

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作为绿化用地,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规划设计要做到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省力, 便于养护。

1. 规划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种植土壤。

2. 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

3. 减少铺装, 雨水回收利用, 采用微喷、滴灌、地膜覆盖。

4. 利用废料、废材做假山和铺地, 回收枯枝、落叶、树皮做肥料。

三、结语

在我国当前城镇化的进程中, 如何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目标, 建设能体现土地、能源、用水、材料综合节约型的小城镇, 这是涉及我国将近13亿人口生活与生产的大事, 亟待我们各行各业共同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庞少静.论中小城镇污水资源化[J].中国环境管理, 2003 (5) .

[2]夏有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会年会部分发言摘要[J].合肥城市规划, 2006 (4) .

[3]袁中金, 等.小城镇发展规划[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付晓东.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节约途径 篇8

西安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干燥,冷暖干湿四季分明。但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这就致使了西安当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曾经的“八水绕长安”局面已不复存在,西安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国内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6。同时,地下水的超标开采导致了地面沉降,雨水的下渗力不断减弱,地下水循环补给系统被人为破坏。再加之,在近几年的园林建设中,人们过度盲目地进行大面积草坪种植、树木移植等违背生态规律的行为,这就导致了西安地区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剧,急需建设节约型园林来协助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西安地区常见植被的生长习性及用途

在西安地区,常用的园林绿化植被有一百多种,其中,常见的乔木树种有银杏、旱柳、榆树、大叶女贞、栾树、千头椿、紫叶李、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等,常绿植被有油松、侧柏等,常见的落叶树木有刺槐、国槐、悬铃木、柿树、银杏等,常见的灌木有大叶黄杨、木槿、紫薇、紫荆、红枫、腊梅、红瑞木等等。下面就其中几个树种的生长习性与用途做出具体分析。

1对于银杏来说,其喜欢适当湿润且排水条件良好的深厚土壤,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是最为适合其生长的地区。银杏在酸性土、石灰性土中均能良好生长,并且具有耐寒的生长习性。它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可作为庭荫树、行道树、独赏树来种植,具有极强的观赏性。2狭叶十大功劳是一种暖温带植物,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和耐旱能力,它们多生长在阴湿峡谷和森林下面,属于阴性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狭叶十大功劳较多种植在天桥或常年少阳光的地方,并由于其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工矿区也是狭叶十大功劳的常见区。另外,狭叶十大功劳的枝干酷似南天竹,其不仅可以作为绿篱种植在果园、菜园的四周,还可以当做盆栽摆放在室内,极能引人注目。3油松是一种阳性树种,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油松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适应性较强,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常和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树种混交种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3西安地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实践途径

3.1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林木品种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生态性、适地性、群落性是规划与配置植物所必须注重的要素。这就要求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和野生植被,摒弃大树移植和南树北移等违背生态规律的种植行为。在西安地区,由于水资源、气候的影响,节水耐旱型植物应当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选,通过种植抗逆性强、耐干旱、耐贫瘠的植物品种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从而降低绿化成本。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绿地结构中,乔灌草多层复合式结构绿化植被的绿化三微量以及年环境效益都是最大的,选择这一种植方式,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其次,在园林植物的搭配上还应当注重群落配置。合理有效的植物搭配不仅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量,还能增强植被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扰,以此达到节力的目的。最后,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应当利用起伏的地形以及各类植被的生长习性,来对节水型与耗水型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此达到节水的效果。

3.2因地制宜,拓宽园林绿化空间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中可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将园林绿化向空中、向立面发展。例如: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以及居民住行的原则下,我们可以选择抗寒、耐旱的宿根、球根花卉以及藤本植物(如五叶地锦、常春藤等)在屋顶和建筑墙壁上见缝插绿的进行种植,以此达到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土壤资源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我们还需要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即在建设时,应当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就地平衡,应当充分利用场地的原有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土地功效的提高以及植物的正常生长。

3.3开源节流,建设科学节约园林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开源和节流是减少水资源消耗的两个重要途径。其一方面要求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对此,我们可以在园林建设中尽量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路面,从而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达到灌溉的效果。另一方面,则要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办法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同时,我们应当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来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例如微喷、滴灌、根灌等,并对灌溉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在尽可能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承载力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的新时期,节约型园林建设已成为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所谓的节约型园林建设即指用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财力等资源,来选择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小的园林绿化方式,从而构建出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地。文章分析了西安地区发展节约型园林的客观要求及常见植被的生长习性与用途,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实践途径,旨在实现植被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

关键词:西安地区,节约型园林,建设途径,实践举措

参考文献

[1]冯扬.陕西关中地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下一篇:数学课堂中思维交响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