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规范

2024-09-01

组织规范(精选12篇)

组织规范 篇1

工作委员会 (以下简称教培委) 是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审查同意, 民政部审批登记, 专门从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工作的非法人社团组织, 是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的组成部分, 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部门的指导, 挂靠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培训中心。

教培委主要由获得一、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单位会员自愿组成, 同时吸收相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 近两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调查研究, 出谋划策。根据总局人事司工作安排, 借鉴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管理模式, 起草完成了《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工作程序》;按照“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指导思想, 起草了《关于安全培训机构数量和分布控制的意见》;收集资料, 建立了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基本信息库;按照机构认定标准和有关规定, 对30余家申报一、二级安全培训资质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了严格细致的书面审查, 提出了初审意见。

精心组织, 加强复审。一是建立了安全培训机构认定专家库;二是制订了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复审认定工作方案, 编印了复审表格等有关材料;三是抽调专家组成专家组, 按照规定程序和内容, 对121家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进行了复审认定、现场核查工作, 提出了核查报告;四是完成了资质公示、公告、证书制作等基础性工作。复审认定工作起到了督促检查的作用, 有效地促进了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开研讨会, 推动改进。教培委按照“用2年时间推动安全培训机构改进单一教学方法”的思路, 于2009年7月组织召开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专题研讨会。同时, 开展征文活动, 对提交的文章择优刊登在《中国安全生产培训指导》上, 进一步强化了培训机构的创新意识, 增强了改进安全培训方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信息联络, 促进交流。第一, 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已组建信息联络员队伍的基础上, 制订了《信息联络员工作规则》, 报道安全生产培训先进经验和会员单位相关信息, 反映会员诉求。第二, 编印了《中国安全生产培训指导》, 并免费发送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培训处室和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等, 促进了安全培训信息的传播和对培训工作的平面交流。第三, 与培训中心策划了出国培训团, 专门印发了文件, 组织会员单位负责人报名参加美国“安全生产培训与管理”项目培训, 学习借鉴美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组织管理理念、经验和方法。第四, 2010年5月18日建立了教培委QQ群, 为会员提供了快速、实时的网络交流平台。第五, 热情接受会员单位业务咨询, 提供其所需的安全培训信息、资料、工作处理方案等服务。

自律公约, 诚信建设。按照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宣传、交流、自律、维权”的服务宗旨, 组织调研并起草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会员自律公约》, 由各培训机构负责人签署。

在2011年, 教培委将继续做好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复审的准备和现场核查等工作;组织开展培训机构培训工作流程和表格标准的研究;开展观摩、交流活动, 促进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培训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安

(图片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宣教部提供)

实习编辑艾庆梅

组织规范 篇2

一、工作目标:

各级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近期一项重要的工作,8月30日前完成辖区内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组建工作必须做到“六有”标准,即: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备、有学习资料、有管理制度、有党务标识、有工作台账。

二、主要内容:

各级党(工)委按照“六有”标准建设“两新”组织党组织,具体要求如下:

(一)有活动阵地。设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办公室。办公室场地必须达到10—15平方米,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资源,实行“一室多用”。党组织负责人由管理人员担任并已有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其原有办公室;党组织负责人由生产经营一线人员担任且无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党员活动室。设立联合党组织的,可就近与其他“两新”组织、社区、协会等共用办公活动场所。

(二)有办公设备。要配备办公用品和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条件的

2、材料:根据实施情况选定。

3、效果:版面达到色彩鲜明、高雅大方、布置恰当、有视角冲击力。

4、内容:(1)党旗、入党誓词、党的宗旨、指导思想;(2)党员的权利;(3)党员的义务;(4)党支部书记、委员或党员风采(5)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工作职责;(6)党内有关制度;(7)党组织活动情况照片。

(二)各类资料建设标准

下列资料分类装订成册,落款党支部名称、盖章,分类存放。

1、党组织会议(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记录本;

2、党组织学习笔记本;

3、基本情况(单位情况、党员花名册、流动党员登记册);

4、发展党员记实台账(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册);

5、党员党费收缴登记册;

组织规范 篇3

关键词:案例指导 组织体制 复审委员会

无论法学界或法律界对构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态度一直争论,2010年“两高”相继发布《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确立。[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决定的形式将案例指导放在与司法解释同等的位置提出明确要求,更是坚定了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司法领域的重要地位。在当下司法实践中,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当性已在最权威的政治语境中获得认可,然而其实效性的延展空间仍显不足。比如,现有指导性案例数量较少、具体适用面较窄、效力不明确、司法适用率低且多为隐性适用等等,这些问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案例指导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完善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发展的迫切要求,而规范化则是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动力源泉,组织体制的规范和完善更是动力的基石之一。

一、现象:案例指导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当前,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送案例不规范。“两高”编辑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以及地方法院、检察院编辑发布的指导性或参考性案例,大多数还是要依靠自身整个系统自下而上地选送案例。一个指导性案例从最初的选送至最后的定型,往往需耗时数月。由于案例编写人员往往不是案件承办人,又经过多层级多部门的筛选把关及修改,在案例的选送上容易丢失最原始的办案旨趣。加之还存在数量上或多或少的硬性要求,一些报送至省级法院、检察院以及“两高”的案例也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二是编写案例不规范。虽然“两高”的规定对指导性案例内容的编排及格式都有明确的要求,但这些主要是形式上的,对指导性案例的核心内容即裁判要点或要旨的编写标准仍难以付诸实际操作。指导性案例关于裁判要点或要旨表述的点睛之笔需要最终的案例编辑人来把握,而这种把握由于远离了案件发生的具体场域,人为加工的色彩较为明显,实践中容易导致两种情形发生:一种情形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出现,不愿充分挖掘个案特征,对已有司法解释、司法政策规定进行重复表述,导致指导性案例不具备应有的指导作用;二是为了强化、突出某一规则,不愿全面评估、推敲个案细节,仅仅截取案件处理上的某一亮点,导致指导性案例经不起广泛的论证。

三是发布案例不规范。当前,除了“两高”会以院名义正式印发指导性案例外,“两高”的一些内设部门以及一些地方法院、检察院及内设部门也会以各种内部刊物、内部文件的形式刊登一些“指导性”、“参考性”案例,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参考适用。一些地方检察院还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做法,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一些案例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并正式发布指导性案例。[2]实践中,往往导致一些司法工作者既不十分了解“两高”的正式指导性案例,也不清楚自己还应参考哪些上级院及上级相应内设部门发布的案例指导,加上这些混杂的指导性案例都没有刚性适用效力以及办案时间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种指导性案例适用率极低。

二、原因:引发案例指导制度运行不规范现象的组织体制弊端透视

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出现种种不规范现象,必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结果。从组织体制角度看,主要原因有:

一是案例指导工作的开展带有明显的行政科层制色彩,导致该项工作整体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绝大多数地方法院、检察院的案例指导工作不是常态性工作,平时并不注重指导性案例的案苗培育和案例采编,只是等到上级院的任务下达后才指派人员临时收集编写案例。这种一经“两高”部署、全国便渐次闻风而动的现象,明显体现出案例指导工作开展上的行政化色彩科层制特色。这种看似高效的运作机制却很容易使得制度执行力层级递减,从而难以保证全国案例指导工作参与者具有相同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是案例指导工作职责配置较为分散,导致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实践中,案例指导工作职责分配较为散乱,需要数个部门协同完成。在此过程中,虽不乏各单位中的业务专才参与,但在工作上明显存在“各管一块”的局限。如在选送环节上,不少业务口的优秀办案人员通常只会在自己办理的案件中选择若干质量尚可的案件报送至指导性案例工作的承办部门,而不会根据指导性案例的编写要求深入地思考案件本身。案例指导工作承办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虽文字综合水平较好,但对于各业务口报送来的初步案例,也只会根据案件承办人的审查报告等材料“应付”式地编写案例,只要满足形式上的要求即浅尝则止。又如在上级院的审查环节,案例指导工作承办部门对收集上来的案例,也会分送至各业务处(庭)进行把关,各业务处(庭)也会将该工作任务指派给具有丰富经验的办案人员负责,但其提出的修改意见又常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意见零碎,二是指出问题居多,如何解决问题的意见很少。可见,由于案例指导工作职责配置不科学,使得高素质人才只能在其所在部门事权范围内发挥作用,加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工作思维,案例指导工作即使吸收了诸多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其效果却是1+1<2。

三是案例指导工作部门设置上的“合署”特征,导致指导性案例难以大量有效供给。从我国每年巨量的司法办案数看,“两高”到目前为止只发布了71个指导性案例,数量上严重不足。之所以造成如此状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案例指导工作人员的专门配备不足。各地案例指导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都多设于法律政策研究室。在“两高”及省级院层面,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任务繁多,人手本身就偏紧,难以调整出人员专司负责案例指导工作;而在基层院,有的地方的法律政策研究室本身就附属于办公室,绝大多数地方法律政策研究室仅能配备1-2名人员,且经常调整。这些人员还要完成上级院的各种工作安排和任务,基本上绝无可能自觉主动地开展案例指导相关工作。

三、展望: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组织体制的三大趋势

指导性案例制度组织体制应如何构建,至少但不限于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考量:一是对指导性案例性质的定位。关于这方面的确切表述,法学界和法律界存有争论,对此本文无意涉足其中。笔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司法制度下,指导性案例虽在法律渊源上属于附属和补充的地位,但其却可以微观层面的个案典型做法律规定空白处的先行者、司法政策未尽处的先声者,“于无声处听惊雷”,价值与意义仍不可小觑。二是对指导性案例制度运行机制的预期目标。关于这一点,结合前文的叙述,笔者认为探讨指导性案例制度运行机制的完善,最终的目标是指导性案例能够得到保质保量的供给以满足实践需求。基于此两点考量,指导性案例制度必须以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方式运行,而更加理性化的组织体制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亦即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组织体制的三大趋势:

一是机构设置的专属化和专门化。机构设置的专属化,是指只有“两高”才能设置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及办事机构。理由是:既然指导性案例可当作小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看待,而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的创制权专属于“两高”,且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和统一适用,那么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权应当仅限于“两高”,指导性案例工作委员会及办事机构当然也应专属于“两高”才能设置。机构设置的专门化,即设置专门的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具有专门的人员,理想状态是要从法律政策研究室中单列出来,具有自身独立的编制。

二是人员配备的精英化。随着司法职业化改革的推进,司法工作对法官、检察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司法活动已经逐步走向专业化,人员组成也正在实现精英化。一线办案的法官、检察官应当成为指导性案例的供给主体。更进一步而言,由于指导性案例必须是无瑕疵案例,还肩负着统一法律适用的特殊功能,能够参与指导性案例编撰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应当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不仅要善于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能准确、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有效地解决重大法律适用问题,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精深的专业造诣,业务知识丰富、专业功底扎实、研究能力和文字水平较强。

三是管理方式上的扁平化。扁平化管理,其要义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减少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3]。法官、检察官被置于层叠的管理机构之下、分散在交错的职能部门之间,既使得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使得整体功效受到限制。倡导人员配备少而精,就给指导性案例工作管理方式上的扁平化改造带来契机,以改变等级式管理下的诸多弊端。

四、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组织体制的具体设置及运行

基于上述构想,建议“两高”对现行的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及办事机构和具体案例指导工作运行作如下改革:

(一)设立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与复审委员会

“两高”设立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若干名业务专家型法官、检察官及法学专家作为委员会委员。具体设置为:“两高”本身确定15-20名委员,再根据各省级院的推荐,结合实际情况每省确定10-20名委员(确保每个院都有1名以上委员),全国大概300-600名委员。各地取消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及类似机构的建制。同时,“两高”设立案例指导工作复审委员会,并在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再以10%至20%的比例择优选取若干名委员作为复审委员会委员,其中“两高”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当然的复审委员会委员。

(二)设立专门的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

“两高”设立专门的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确定若干名专人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目前可将办事机构设在法律政策研究室,条件成熟后可考虑从法律政策研究室独立设置。考虑到指导性案例征集工作的全国性和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的全国性,“两高”可以要求各级法院、检察院都确定1名专门人员专门负责案例指导工作的相关具体行政事务。

(三)指导性案例制度的运行

1.备选指导性案例的产生。“两高”办事机构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有针对性地公布案例选题计划,科学筛选案例,合理划分类别。全国法官、检察官均可按照“两高”确定的选题计划自行撰写指导性案例的初稿,并将案例送所在院负责案例指导工作相关行政事务的专门人员,由该专门人员送该院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审查修改。各委员结合自身办案工作及对投稿的审查修改情况,每年至少编撰或推荐1个备选指导性案例,以院名义向“两高”推荐。推荐的案例必须经检察长同意或者检察委员会讨论通过。

2.备选指导性案例的复审。各地向“两高”推荐备选指导性案例后,“两高”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分季度集中送复审委员会委员审查修改。复审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例会(考虑到复审委员的全国性,要求复审委员人数二分之一以上方能召开会议),对备选指导性案例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向“两高”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推荐指导性案例。

3.指导性案例的确定。“两高”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最终讨论确定指导性案例,并可提出意见返复审委员会进行修改。

4.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指导性案例确定修改后,在“两高”公报、机关报及网站上公布。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由“两高”办事机构创设管理一个指导性案例发布平台,建立指导性案例信息化数据库,为社会公众和各级法院、检察院检索、查询、适用指导性案例提供保障。“两高”在必要时,可以事前予以通报,也可共同发布指导性案例。

5.指导性案例的废止与修正。当指导性案例的法律适用意见被其它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替代,或者因为其它原因而失去指导性时,“两高”办事机构应提请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决定废止该案例。被废止的案例自废止后对今后发生的类似案例就不再具有指导性。若司法实践中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了变化,与指导性意见不尽相符,此时就需要“两高”办事机构提请审判委员会和检察委员会决定修正指导性案例中的若干观点,以适合新的司法形势需要。

注释:

[1]2010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

[2]如,江西省人民检察院2013年制定了《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并于2014年发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为全省检察机关处理同类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

组织规范 篇4

此次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总体目标是,用一年左右时间,解决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不规范、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使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会员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明显增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关系,政策法规比较健全、监管体制比较完善、自律机制得到加强,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从时间安排上,此次治理工作第一阶段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制订方案,时间为2008年9月底前。第二阶段从2008年10月至12月,主要是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本部门的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第三阶段是从2009年1月起,主要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 篇5

(1997年8月11日)中组发[1997]11号

组织人事干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中心,顾全大局,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上述要求,进一步规范组织人事干部的行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工作出色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坚决防止和纠正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使组织人事工作更好地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组织人事干部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党的原则,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和组织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公正无私,唯贤是举。

第一条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不准封官许愿,拉拉扯扯,搞小圈子。

第二条扶正祛邪,自觉抵制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升迁或者职务变动的行为,不准为跑官要官者提供方便。

第三条秉公办事,刚直不阿,不准在工作中掺杂个人好恶,或者讲人情,看关系。

第四条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公正地看待同志,不准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评价干部,重才轻德或者重德轻才。

第五条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各种意见,不准搞个人说了算。

第二章严守法纪,按章办事

组织人事干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维护组织人事工作的严肃性。

第一条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办理,选拔任用干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不准违反工作程序,擅作主张,随意表态。

第二条如实反映情况,敢讲真话,不准弄虚作假,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

第三条提高政治警觉性,不准玩忽职守,麻痹大意。

第四条严格保守工作秘密,不准泄露有关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察情况,干部任免调配的讨论情况和尚未公布的干部任免调配决定,干部和党员的审查情况,干部档案内容以及其他属于组织内部掌握的情况。

第三章牢记宗旨,端正作风

组织人事干部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工作。

第一条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接受监督,做党员和干部的贴心人,不准脱离群众,对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漠然置之,甚至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第二条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准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第三条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勇于同不良倾向做斗争,不准对错误言行熟视无睹。

第四条知过必改,有错必纠,不准文过饰非,或者争功诿过。

第五条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勤奋敬业,严谨细致,不准懈怠懒散,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粗枝大叶。

第四章拒腐防变,廉洁从政

组织人事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始终经受住名位、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

第一条公私分明,严格要求自己,不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为配偶、子女和亲友就业、录用、调动、提职、晋级、入党、出国、经商等谋求特殊照顾。

第二条谨慎交友,减少应酬,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娱乐活动。

第三条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不准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奢侈浪费。

第四条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不准违反中央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第五章增强党性,保持情操

组织人事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团结,互助友爱,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第一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准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第二条心胸开阔,宽宏大度,不准嫉贤妒能,压制人才,或者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第三条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准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传播或者听信小道消息。

第四条热情服务,谦虚谨慎,不准盛气凌人,简单生硬,骄傲自大。

第六章附则

第一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党政机关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全体干部。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人员,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对违反本规范的组织人事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条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规范的贯彻实施。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本规范,加强对本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第四条本规范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组织规范 篇6

关键词:党组织导向; 思想政治建设;功能;规范

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需要全面体现时代特征、发展特色、创新意识。特别要把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导向功能全面体现与发挥出来,以此来引领社会中正确的政治意识与良好的发展观念。要体现这些方向,就必需要从严治党,把全国各级各类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队伍当成治理的重点。从而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强烈的信号:保持党员队伍的清正廉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推进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强化各级党组织班子建设,提升组织功能

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班子风正气清,组织发展便会始终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便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构筑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必需要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不徇私利为人民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从而完成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有效领导与引导,带领所属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因此:

(一)增强班子政治思想素质,向党员干部队伍展示良好的班子自身形象相当重要。坚决把害群之马从班子中剔除出去,还党员干部队伍一个健康的发展肌体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首先要坚持不懈搞好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打铁必需自身硬的党员干部发展本质要求。让班子成员全面、深刻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与积极推动组织发展,把中国梦当成班子干事创业的基本方向。建立健全班子成员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发展意识、民族意识等,要求班子成员时刻谨记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个组织的班子成员有没有发展意识,有没有极强的党性修养,有没有牢不可破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力观、金钱观、价值观,有没有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意识,有没有持续创新精神,是考验班子成员的主要依据;其次,管理工作要跟上。每个人都有薄弱一面,班子成员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必需加强管理,而且这种管理要求要有长效机制。在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基础上,重点强化对于领导班子建设的管理工作。进行这样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看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因为制度对事不对人,不是对谁偏袒,也不是针对某人,而是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循的。坚持谁敢违法乱纪,就用制度的威力把其打得头破血流。再者,强化监管。制度有没有执行,执行效力怎样,不可以只听约束对象汇报,要检查实绩,逐条对照,把班子成员的一切行为置于党员民主生活会、职代会等各种监督之下,让班子成员时时警醒,完成自我保护,发挥引导示范功能,切实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二)提升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作用,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导向作用和综合功能。要做到这一点,要求班子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步调一致,而不是各念各的经,各唱各的调。所以要求班子成员必需时常交流、沟通,求同存异。同时,强调班子成员中的领导干部要有政治头脑,也要有发展意识,要有全局观念,也要会重点突破,把党组织的发展与行政、经济、发展工作统筹抓好。展现党的干部队伍不但会管人,也会管事,不但懂政治,也能搞经济。这就要求班子成员在思想政治管理领域中,面对各种决策时要有科学意识、民主意识,要敢决策,善决策。

二.善于树立典型,发挥引领功能

当前社会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如何把这些感人典型的引领功能、促进功能、激发功能进行有效发掘与引导,考量着党组织领导班子的胸襟、智慧、魄力与能力。有效的典型选树,能促进党员干部队伍产生向心力与凝聚力,能让全体社会公众从内心建立起人生努力的方向,让国人的言行有参照。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需:

(一)组织调动一切力量发现先进人物。把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管理智慧进行有效发挥,把各支部、党委等治下的优秀人物、优秀事情进行全面发掘、遴选、整理,在全体党员、干部、民众中进行全面宣传,掀起学习高潮,以此构建思想领域风向标。榜量的力量历来都极为强大,无论是老一辈先进人物,比如雷锋、张思德,还是当代社会中的孔繁森、郭明义等,他们所带给人们的是一股股正能量,催人奋进,促人进发。

(二)不看身份,不看地位,只看功绩的典型选树将会给更多普通、平凡岗位的党员干部以更多的机会,底层人物中的典型选树更具备群体效应、激发功能。因此基层党组织在这一点上必需全面领跑,在把身边的普通典型发掘之际,要及时组织其所在单位、部门或地区的学习、宣传,同时及时组织材料上报,以便在更大范围内的学习引领。这样的导向作用会把社会发展全面、快速的向前推进。也能全面展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工作智慧与工作能力,展示党组织不拘一格,唯贤是举的引导、发展功能。

三.强化支部战斗力,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工作

各基层党支部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工作机构。支部工作解决好了,党的整体工作重头戏就有了保障。因此,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拔任用,班子成员的功能发挥就成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这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能够获得全面贯彻落实的基本保证,支部班子成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其治下组织便会运行平稳、高效,所在部门、单位的行政、党建、发展工作就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因此,党对基层所展开的思想政治领导工作也才会有效完成。

(一)选择一个好支部书记。党的基层支部核心就是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对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选用支部书记时,必需全面贯彻德、能、勤、绩原则,实行一票否决。坚决不用有缺陷的人做支部领头人,坚决杜绝带病上岗。不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期的眼前利益选用“病”人。要从长远考虑,把基本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高,有能力带领集体走在正确轨道上的人选上来。

(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良好渠道。以此来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获得正确、及时的落实。要坚持党团、党群、群团工作齐头并进,保持各个组织的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责任,兑现奖罚原则,以此赢取全体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充分信任,获得发展的源动力。

四.重视建章立制,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不像经济、行政工作那样可以立竿见影,可以有硬指标可以对照考核。但是,这绝不是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借口。没有强大的组织思想保证,其它一切工作的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空中楼阁。而要组织开展好全员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发展机制。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机制已经相对完善,正因如此,党的领导与管理才更加有力,党的发展才能一枝独秀,国家的发展才能风骚独领。但是,这并不代表制度上的无懈可击,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党员干部犯错误。因此,探索、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成员的管理制度就成为党的管理工作重点,也是党组织能否发挥很好的引导功能,能否有效规范全员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关键。因此,在现有各项管理制度基础上,对这些制度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实践,反复检测,探索契合中共实际的党组织班子管理制度是首要工作。笔者以为,细化现有制度,严格监督执行,适时兑现奖罚,全面协调推进是制度建设的基本工作。让现有制度更好操作,让制度执行效果大家都能看得见、听得到,这样才能起到制度管理的引领功能、奖惩功能、震慑功能。以此为基础,打造班子成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组织发展的永久性机制保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事实上,一个优秀党员,一名优秀干部,一个战斗力持续强大的党组织,不是体现在一时一事的成功上,而是体现在长久的发展上。路遥知马力,这是长效制度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 霍毅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 刘冀瑗.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5)

[3] 饶武元.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 2012

[4]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 银红玉.论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中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D].中南大学 2013

组织规范 篇7

关键词: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管理

中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 用以策划从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 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1 现代管理方法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 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 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 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以体现, 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按传统方法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施工方案, 是工程的质量计划, 是为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服务的。它忽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 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才能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实现项目的目标, 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已是无数国内外工程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

2 计算机程序软件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 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工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 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 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 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 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 缩短了编制时间, 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信息管理上达到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 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目前, 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HTPM1.0软件 (Harvard Total Project Manager) 、TL4.0 (TIME LINEproject Management and Graphic Software Ver.4.0) 软件, 美国Symamtec corto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及图形的处理软件;由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针对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的P3软件;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软件MP3.0软件 (Microsoft project) ;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3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 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 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因此, 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

另外, 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者, 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今后从事施工项目管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 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应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3) 搞活教学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4 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看到,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 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 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通过规范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 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珩.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管理[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5) .

[2]宋彦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1) .

[3]邓小钱.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全面规范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8) .

[4]张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2) .

基层组织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探讨 篇8

按照组织最终战略目标的不同, 可将基层组织分为两类:民营小企业与县级以下行政事业单位。民营小企业基本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一般来说, 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 经理人即是老板, 老板即是经理人。小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小企业的扁平化层级结构。即使在大企业中需要一个部门处理的复杂工作, 在小企业中往往也只由1到2个人负责。这样就失去了层级结构带来的各种绩效, 但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合作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层级结构下, 决定企业管理质量的, 往往就是管理者。管理人员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 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政策, 能够对员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直接影响企业业绩。但是, 现实情况是, 这种小企业的法人代表, 也就是管理者, 往往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缺乏管理的热情, 普遍表现为缺乏知识, 管理理念落后。

在这种现状下, 基础会计工作当中的很多问题, 都被认为是很难解决的。在稍大一些的单位, 管理者一言堂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合理分权并注重合作在基层单位其实是难以被管理者接受的。这些问题反映到会计基础问题上来, 就是财务部门的一些正当职能被侵占, 同时, 很多不正当职能被划归财务部门名下。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基本的职能分工, 仍然存在出纳会计一体的现象。这主要是管理者缺位导致的。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行政职能的特殊性, 具有比一般企业复杂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人民委托人大, 人大委托政府, 政府指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直接对政府负责, 间接对全体人民负责。同样,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也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 单位会计又分为三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诸多基础会计工作问题。由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初衷的弱化, 会计部门在直接上级的领导下更多地是依据组织管理者的决定和思路来进行工作, 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往往被摆在了第二位。从组织层级来说, 各层级的会计部门其实是相互独立的, 相互之间并没有制衡或监督的职能。当失去层级竞争效益后, 在管理者一人独大的局面下, 权力之下的腐败就是绝对的, 腐败的数量和规模是相对的。于是, 各种“小金库”就层出不穷了, 核算也就不可能规范了, 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也得不到保证。

二、现有的解决方法及其局限性

针对基层组织的问题, 现今已经提出并采用多种解决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内部控制、立法监督。这两种方法, 前者试图从基层组织内部解决问题, 遵循着从微观到宏观的解决方法;后者是从立法高度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 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的解决方法。

(一)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出发, 期望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准确性, 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理念。全球上市公司的舞弊案件频发, 受到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广泛重视。换句话说, 内部控制其实是投资人和债权人限制经理人和管理层过大权利的需要。其中的思想和具体措施, 对基层的会计基础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 这种关系本身与基层组织的会计工作没有必然联系。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内部控制, 从广义的内部控制来讲, 它存在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中, 不只对基层会计工作适用, 对所有会计工作都适用。

(二) 立法监督

1996年,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成为对基层会计工作最直接的行政约束。1998年, 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成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最直接的行政约束。2000年, 新《会计法》颁布实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基层组织的具体会计工作, 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 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第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这两条法案实际上规定了会计系统当中, 最基础的职责分离原则。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当中, 第十二条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 第十三条甚至基本得不到执行。

再如, 其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第八十二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的监督, 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这两条法案基本涵盖了与会计监督相关的内容, 并点明了基层会计系统需如实提供资料, 接受国家机关的审查。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中, 基层组织的会计系统基本没有对组织的监督能力。而且, 对没有经费拨付关系、直接审计关系的非税务机关, 很多小企业和事业单位都通过不配合态度, 来消极抵制其正当的监督行为。

《会计法》是全国会计工作的行为依据, 从全方位对各种会计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 也对中国会计管理体系做出了规定, 明确了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其中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这两条法案是为了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是, 在基层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中, 这两条法案往往缺乏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 会计信息失真, 单位负责人并不承担全部的责任。而且, 负责人授意会计违反制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 从基层管理者的内部动因入手, 加强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视

会计工作规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 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能够要求整个社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现在关于基层会计工作的讨论很少, 这是需要改变的。现代的会计系统毕竟还是舶来品, 只有将其扎根基层, 才能提高整个社会对它的认同感。现今基层管理者思想层面的漠视, 需要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基层的会计工作才是国内会计工作的生产力, 应保障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追根溯源地从基础会计工作出发, 才能找到现代会计系统和中国基层会计行业的最好结合点。当正确的会计工作变得理所当然, 会计工作才可以从基层往上实现普遍的规范化。而基层管理者的知识局限性问题,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 应该会逐渐有所好转。

(二) 从基层组织的角度, 考虑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目前基层组织的内部控制由于管理者、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原因, 存在如下问题:以单位负责人为首对内控认识不足, 并忽视组织结构中的问题, 造成了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最终导致了资产管理不善、风险控制薄弱、监督考核机制缺失。基层组织内部控制, 需要从整体上得到改善。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要真正树立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 明确自控重点, 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 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五项原则。一是要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要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同时兼顾效率。四是要与单位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 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是要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层次, 重点不一样, 各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 以合理的成本推动行之有效的内控建设, 关键是还要能长久地、持续地实施下去。三是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与内部控制的成效密切相关。应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基本已形成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律法规中的许多条文已急需修订。如在20世纪, 我国会计电算化不够普及, 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单位更是凤毛麟角, 但当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化程度已经很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涉及的会计电算化条文, 其内容显得空泛、滞后, 很难对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起到详细规范作用。因此, 笔者建议, 应结合目前最新会计电算化研究成果及财务软件功能, 编制出实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目前, 需要强化现有法律法规的落实, 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辖区会计行业进行管理, 达到规范基层会计工作的目的。在遇到不配合、不合作的情况时, 需要财政部门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对基层组织进行严正申诉, 如申诉无效, 应当向当地法院提出上诉, 运用法律武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湖北省会计学会.会计基础[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

[2]刘长庚, 韩雷.企业内层及收入差距和企业绩效的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 (1) .

[3]刘树林.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物.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

[4]许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工作实务.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组织规范 篇9

一、汇报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守时间规定。

支部至少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专门用于汇报思想的党小组会;结合民主生活会等时机, 支部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 集中党员进行汇报;个别汇报根据需要进行, 但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外出三个月以上党员应当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

2、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党员参与党内组织生活, 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因此, 不管是党员向支部、党小组汇报思想, 还是向相关负责人汇报思想, 汇报者与接受汇报者彼此之间应坦诚相待, 互相尊重, 实事求是, 尤其是接受汇报者, 更应尊重普通党员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隐私, 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办法解决, 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 并认真抓好落实。同时, 应当为他们创造汇报条件。从实际工作和精神上给予鼓励, 使党员愿意主动向支部汇报思想。

3、注重实效。

接受党员汇报要把握内在的特点和规律, 突出实际效果。因此, 在组织党员汇报时, 注重思想上的碰撞, 引导党员汇报深层次的问题, 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注重搞好教育, 提高党员理论水平, 增强汇报理论性和层次感;注重加强引导, 鼓励党员主动思考, 为单位发展和个人进步出谋划策, 汇报有深度的思想。

二、汇报的主要内容

1、近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

支部和接受汇报的相关人员要了解党员入伍前后的简历、个人基本情况、入党时间、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情况、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以便针对性开展工作。党员汇报近期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时要讲真话、说真情, 实事求是地进行汇报。对个人情况不能以点带面, 点到即止, 要分析深层次的问题, 及时对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归纳和梳理, 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和深层次的问题向组织汇报。

2、执行支部决议和完成组织交给任务的情况。

党员要严格遵守支部决议, 坚决执行, 尽全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要及时向组织汇报, 把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认真进行梳理, 形成经验和体会进行汇报, 并与其他党员进行交流学习。

3、个人婚恋、家庭变故以及亲人涉法、遭受自然灾害等情况。

党员产生婚恋矛盾, 家庭发生变故、亲人涉法、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家庭经济损失等个人无力解决的问题, 都要及时向组织汇报, 依靠组织解决, 汇报的方式可以由党员个人灵活选择。

4、推荐好人好事, 反映不良现象。

党员站位要高,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 对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突出个人, 要及时向支部推荐, 对单位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 要及时制止, 并及时向支部汇报, 发挥好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群众及本人对党支部工作和支委成员的意见建议。

党员要关心单位建设, 积极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工作和支委成员的意见建议, 要联系实际认真总结, 及时汇报。党员通过个人观察, 发现党支部工作或支委成员存在问题和不足时, 本人要先认真地进行分析, 查找问题根源, 提出意见建议, 再主动向支部进行汇报。

三、汇报的主要对象

1、普通党员。普通党员向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汇报或向支委、党小组长个别汇报。

2、支委。

支委向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所属党小组或书记、副书记个别汇报。书记、副书记应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同时还要向上级党委报告。

3、党小组长。

党小组长向党员大会汇报或向党小组汇报。党小组长还应当及时将党小组工作情况, 人员思想情况向党支部汇报。

4、在外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外出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向党支部汇报思想, 以书面形式寄给负责支部日常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

四、汇报的基本方法

1、集中汇报。

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计划, 定期组织党员以支部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的形式进行汇报。集中汇报时, 以个人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执行支部决议和完成任务情况, 对支部工作和支委成员提出意见建议等内容为重点。以会议形式汇报时, 党员在会前要充分准备, 会上要做到观点鲜明, 条理清楚, 汇报内容有利于单位建设和个人成长进步。

2、个别汇报。

个别汇报重点反映个人婚恋、家庭变故、亲人涉法、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单位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等。党员要分清汇报对象, 根据自身情况, 找出合适的汇报者和汇报方式, 汇报个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发电子邮件等渠道进行个别汇报, 全体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小组长应指定在某网站上申请邮箱, 并将邮箱号通报给所属党员, 鼓励党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汇报思想情况。

3、集中汇报与个别汇报相结合。

党员需要向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或支委会汇报, 而自己对问题分析把握不够准确时, 可先向支委 (党小组长) 个别汇报, 在向支委 (党小组长) 汇报后, 支委 (党小组长) 要帮助汇报的党员及时梳理分析、理清汇报者思路, 汇报者再进行集中汇报。

4、书面汇报。

外出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或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志, 也可以以书面形式汇报。

五、汇报的时机

1、科学计划, 定期汇报。

支部应联系实际情况, 制定计划, 在党团活动日, 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党员集中进行汇报。党员对支部有意见建议时, 还要科学调整计划, 及时组织汇报。

2、突发事件, 随机汇报。

部队在执行急、难、险、重大任务前, 党员的一些思想可能会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时;党员与群众、其他党员发生矛盾和误解, 影响团结和安全稳定时;个人思想、工作、生活遇到实际困难, 或家庭遇到重大变故、遭到自然灾害等, 产生焦虑、悲观心理时, 都要及时组织思想汇报, 并认真分析研究, 确保党员队伍的稳定。

3、重要时机, 集中汇报。

国家、军队制定重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内组织大型活动时, 要结合党员实际, 围绕中心, 把握重点, 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各个阶段, 及时组织党员汇报。

4、敏感时期, 专题汇报。

党员面临职务升迁、岗位调动或复、退、学技术、考学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时, 想法较多, 一般思想都比较活跃, 应针对具体的敏感时期, 以专题形式组织汇报。

六、汇报的责任分工

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要结合谈心交心活动, 主动靠近普通党员, 开展谈心, 了解思想, 接受汇报, 并根据掌握的情况, “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思想问题。

1、支部书记、副书记接受全体党员的汇报, 主持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

2、支委成员、党小组长重点接受所属小组党员汇报。

3、书记、副书记接受在外三个月以上党员的书面汇报。

七、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支部建在连上”重在“建”, “建”的关键在于落实, 落实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如何。针对党员思想汇报要落实好以下方面:

1、实施党员汇报登记制度。

对党员汇报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等都要进行认真登记, 支部和党小组要建立《党员思想汇报登记本》, 确保党员汇报过程正规有序, 汇报内容系统规

>> (上接第144页)

摘要:党员汇报制度是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重要基础, 也是掌握党员干部真实思想、了解其事业心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必须增强党员汇报思想性, 注重经常, 常抓不懈, 才能确保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组织规范 篇10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组织规范 篇11

摘要: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发布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规范化管理 对策

0 引言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1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部署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就是项目法人,而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要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因此,项目经理部必然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其目标﹑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过去那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就不能适应了。

1.2 技术组保证措施不全面 在一般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中,仅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冬雨季施工的措施,没有保证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这是不全面的。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由于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施工单位必须要考虑施工对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排废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前未考虑这些污染的防治,导致被停工整顿,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进度,还导致经济损失,使成本增加。这样的管理不科学,也不合法。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到对环境的保证措施并实施。

1.3 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实施性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评价、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总工期;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总造价和总成本;单位工程造价和成本;成本降低率;总用工量;平均人数;高峰人数;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单位面积的用工;主要材料耗量及节约量;主要大型机械使用数量及台班量等。而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有的部分做到了,有的基本上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就给评价项目、考核项目的施工组织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

1.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编制手段落后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1.5 缺少风险管理对策 项目施工中自然存在许多风险,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风险识别、分析,没有做出抗风险对策,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已是许多工程施工证明了的事实。而过去那种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一旦项目遇到风险,则施工组织设计将是一纸空文,失去指导作用。

2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2.1 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2.2 将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2.3 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搞活教学培训形式,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2.4 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 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

3 结语

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组织规范 篇12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现状

民间非营利组织 (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 简称NGO) , 是市场组织、政府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总称, 包括经营性协会、援助组织、慈善机构和环保组织等。其特点是发展迅速、形式多样。因此, 非营利组织凭借其自身优势, 被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所容纳, 成为了政府与企业互相连接, 拥有着重要社会功能的“桥梁。我国财政部虽于二零零四年八月十八日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但它是由计划经济这个大前提繁衍而来, 其内容所提到并实施的思路、手段, 仍然一如既往, 停滞不前。

在实际操作中, 至今半数以上民间非营利组织依然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加以青睐, 但国家拥有的事业单位会计问题的核算, 才是此制度的主要适用对象。其侧重点为“国家财政”、“宏观预算”、“宏观管理”等问题。不是针对民间自主筹集、基本不需要国家投入资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业务特殊性。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不能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满足, 更加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适用于各类国有事业单位”, 此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明确规定。对法律而言, 其中并不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此外, 开展国际业务, 海外募集捐赠、资助资金, 也是我国部分非营利组织进行资金周转的方法。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来编制, 那我们将很难融入世界范围内企业间的交流, 对其他国家资金的纳入及相关业务的深入会举步维艰, 因此, 我们就应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希望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加以规范, 专门制定一套会计标准。它既能帮助提高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水平, 又能辅助国家, 使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相配套, 便于行业监督部门及法律部门的监督。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借鉴

在国际上, 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 一般都存在一个发展良好、各方面组织健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而且占据了经济舞台的主导地位, 以美国为例, 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形式各异, 数量居多, 已经超过了120万, 据统计, 二零零二年一年, 美国有6650亿元的收入总额, 是由非营利组织带来的。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 是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资金。如果以货币来计算这些组织中义务工的贡献, 那么美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 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手笔。因此, 美国国家财政真的可以靠非营利组织来分忧解难, 若国民社会生活所必须的, 例如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问题出现漏洞, 那么, 也可以靠民间非营利组织所带来的经济作用来填补。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甚至引用的, 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经济文化。

在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上,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GASB) 制定了适用范围更广, 下达于地方的, 其中包括了医院, 学校等 (全部为政府举办) 的会计规范, 其中分工明确, 对于学校、医院 (不是由政府举办) , 一律相当于私立企业。由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 (简称FASAB) 为其制定会计规范。当然, GASB和FASB都会注重美国社会经济这个大局, 它们所制定的会计规范, 也会相互协调、比较私立与公立企业, 想要得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例如, FASB要求非政府所办的高等院校报告折旧 (1987年发布第93号会计准则公告“非营利组织折旧的确认”) 。但GASB即要求“高等院校与其他政府主体, 不应当由于FASB第93号会计准则公告‘非营利组织折旧的确认’的发布而改变他们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方法” (1988年制定发布的第8号会计准则公告“FASB会计准则公告第93号‘非营利组织折旧的确认’对某些州和地方政府主体的适用性”) 。于美国GASB和FASB各自制定的会计规范分明的同时, 那些公立与私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严格遵GASB和FASB所制定的规范。地处一个国家, 既然能产生两种会计规范, 就证明它们存在差异, “公私分明”。但总体上, 美国FASB和GASB发布的两种会计规范分别适用于公私两类非营利组织, 互不干扰, 能对美国社会经济互补互足。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的启示

美国政府会计规范是美国经济学家由史至今, 纵观美国全局, 根据美国发展需要等因素制定的, 适用于美国国情。所以, 对于我国, 还要探索我们自己的会计规范。

1. 会计规范制定与发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美国的会计规范更新速度很快, 基本上一年一次。因为他们会根据其自身产生的新情况来发布新的或修改旧的会计规范。GASB每年都会出版一本《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汇编》, 它是汇总了上年继续可以使用的政府会计规范, 这样, 最新的发展要求总是会眷顾美国政府会计规范。而我国会计规范的发布与制定特点是具有阶段性, 有时间隔很长时间才会发布新规范。因此, 会计规范制定和发布连续与完整性的保证也是及其适应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这一点, 由于我国当今正迅猛发展经济, 改革经济体制,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借鉴。

2. 促进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合并趋势

至今, 世界上大多数市场国家普遍制定的会计规范不唯一, 因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尤为不同。但在实际对其企业的监督与管理, 若按照不同的会计准则来实施, 难度可想而知。因为要想对应对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 企业、非营利组织十分困难。甚至有些国家欲将两种会计准则合二为一。对我国来说, 促进现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三大准则齐头并进, 可以尝试“三位一体”的准则形式, 即, 将我们想要施行的条款补充到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中, 也可对原有准则与欲补充条款有相似之处加以修改, 新准则就可以成为大家共用的新基本会计准则。

3. 以政府监管为主, 加强非营利组织行业自律

我国的会计监管体系, 是由政府现有管理办法与体系的现状决定的。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各企业自律为辅。企业要严格配合、辅助各监管部门, 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 将本企业的信息与情况反映给对应的监管部门, 同时严格执行监管部门下达的各项规定与要求。同时, 作为监管者, 要自行其责, 把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摆正, 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还不算成熟,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 更要积极履行上级对于非营利组织下达的各项要求与政策, 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支持, 尽量使组织自律性得到稳步提升, 走向健康发展道路。同时, 非营利组织与监管部门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相互独立, 不依附, 更不存在利益关系。

最后, 非营利组织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的条件, 积极配合审计与监管部门, 使自己在市场中能够稳步无差的发展下去, 持之以恒,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为国.美国的政府会计规范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 2010 (4)

[2]杨红良.借鉴国际经验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走向成熟的捷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8)

上一篇:估计不确定性下一篇:小学生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