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05-23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共12篇)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1

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情感, 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 把美育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不是把美育课与英语课简单地叠加。英语教学与美育的整合, 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1 英语教学与美育整合的背景

早在3000年前, 周公旦就开始了以“制礼作乐”来治理国家, 教化百姓。“礼”是道德教育, “乐"是审美教育。春秋时期, 孔子通过审美的形式促进人和谐发展, 他整合德、智、体、美于一体, 着力培养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完全人格的人。近代, 蔡元培先生不仅从理论上对美育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探讨, 而且付诸实施。他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提出“五育” (德育、智育、美育、意志和世界观教育) 并举。他认为,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 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2 英语教学与美育整合的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 人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感性是指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与生理相关的一些心理因素, 如欲望、本能、感知、想象、情感、直觉、潜意识等。理性则包括理智、判断、推理和价值观等, 属于后天意识。感性是理性的基础, 并受理性的指导和规范;理性渗透于感性, 并依托于感性存在于人的身上。世界上不存在纯理性或纯感性的人。作为一种育人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塑造理想的人性, 即培养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美育具有激发人感性功能的作用, 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 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 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从美育的手段看, 它具有形象性、艺术性;从美育过程看, 它具有愉悦性、情感性;从美育的效果看, 它具有实效性、深远性, 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从而弥补理性教育的不足。

3 英语教学与美育整合的实施策略

3.1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美育的示范者

3.1.1 中学英语教师要做到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 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 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教师要做到口语流利、语音准确、语调规范。语音的自然流畅、语调的抑扬顿挫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 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其次, 教师的语言要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就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的幽默、风趣、新鲜感上下工夫, 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幽默、风趣可以促使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效率提高。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当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最后, 教师的语言还要有启发性。英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 应该是传道授业、启迪智慧的艺术家。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重教轻学。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以“讲”促“思”, 以“教”促“学”, 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启发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 变变动学习为想学、爱学、主动的学习, 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1.2 中学英语教师要做到教态美

一般地说, 教师的教态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讲课姿势和举手投足、站位等等。

一个有着衣冠不整、目无表情、坐讲、以讲台为活动中心等习惯的老师一定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当然不会有太好的授课效果。教态是无声的语言, 良好的教态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 可以使教师对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生动, 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要实现英语教学和美育的整合, 重要的是英语教师要增强自我审荚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及修养。教师亲切自然的表情、端庄大方、热情活泼的态度, 得体的衣着发式带给学生的足美的感受, 为教学活动创造的是一个美的氛围。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带给学生的必然是和谐及信任, 这样能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会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料不到的良好效果。

3.1.3 中学英语教师要做到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 是教师的微型教案,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要清晰优美、层次分明。板书语言要重难点突出, 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录、记忆、理解和掌握。

3.2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做美育的实践者

3.2.1 整合英语和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美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起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 一把是文字, 一把是音符。这句话说明音乐在开发人类智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人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 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使学生对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感知能力也相应增强。中外许多著名化学家、文学家、学者都是音乐爱好者, 如孔子、张衡、爱因斯坦、泰戈尔、巴尔扎克、高尔基等。爱因斯坦说过: “我的科学上的成就, 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可以说, 爱因斯坦的成功被认为是音乐启迪人类智慧的最成功的范例。

通过英语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 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在听的能力的培养上它们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在唱英文歌曲时有些词必须“连唱”才能动听, 同样有些词必须“连读”才能流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特别让学生注意英语录音中的“连读”和训练他们“连读”。教师可以经常做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英文歌曲, 在优美欢快轻松的气氛中,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

实践证明, 适当地运用音乐于教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悦耳的音乐使人心情愉快、镇定。许多研究表明,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十分密切。愉快的情绪, 即积极向上的情绪, 包括希望、快乐、恬静、好感和乐观等情感体验, 能活跃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 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大脑工作状态最佳化, 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和记忆功能。

3.2.2 设置英语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环境中鉴赏美

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上课时如果教材内容枯燥乏味, 教学方法呆板单调,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因此, 教师要想办法I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所学的内容直观、形象, 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教师宜采用形象的实物帮他们建立直观印象, 通过感知刺激火脑皮层, 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来构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 增加学生英语的活力。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 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境界中去, 让学生直观感受美。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 把握重点, 掌握英语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 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另外, 也可以让学牛利用业余时间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报如“英语手抄报”、“英语美文报”、“英语文摘”等在学生中相瓦传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 在创造中学习。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 使教学增添了活力, 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

3.2.3 盘活教材, 让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 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读着一篇篇文章着实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要当好向导引导学生去感受教材灵魂的魅力。 比如, 在NSEFC Book 2A Unit 4的诗歌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并模仿朗读这些作品的录音材料, 体会英语的音韵美和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在NSEFC Book 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Martin Luther King, Jr的I Have a Dream演讲录音, 让他们在欣赏慷慨激昂的英文演讲的同时, 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节奏和韵律美, 并感受其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在教学JEFC 2B Unit21 The Moonlight Sonata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美读”, 同时把月光曲的音乐放出来为课文朗读伴奏, 似乎让人感觉到月光从窗口倾泻而下, 感受到贝多芬澎湃的创作热情, 更为英语语言的美丽感到欢欣鼓舞;在NSEFC Book unit 15 The Necklace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Does the wrner useirony in this story?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ronical thing in this story?这两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作者正是借助那条起初让女主人公感到无比幸福而最后有让她付出十年青春年华的假钻石项链, 运用讽刺这一手法揭示了“虚荣心害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可以说,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渗透了素质教育的丰富内容。教师应该时刻把握住教材的灵魂, 让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美,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4 丰富英语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

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 边听边做, 边说边做, 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占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教师要积极善于利用校内资源, 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举办欢乐英语周——圣诞节活动。在圣诞节活动中, 开展多元化的英语课外活动, 让学生体味地道的圣诞情趣, 感受浓浓的英语语境;在校内开辟英语园地、英语角;校园广播定期播放英语小故事、英语短文、英语小知识等。开设英语角,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流环境, 使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养成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 使学牛更广泛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获得生动形象的语感和对英语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真实的素材;成立英语辩论协会定期开展辩论比赛, 话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此外, 成立其他与英语相关的协会, 如口语协会、翻译协会、朗诵与演讲协会, 让学牛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并能有所专长;举办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和讨论活动, 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外籍学生一起参加与学生进行交流。

4 结语

4.1 美育进入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有机的整合

整合美育和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 从而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4.2 英语教育不仅有知识教授与技能训练, 更充满着智慧的引领、探索

英语教育不在灌输, 而在引领。我们呼唤有智慧的英语教育, 我们要让英语教育处处充满追求真知的理性之光、崇尚善关的德性之心、品味生命的典雅之韵, 要让英语教育处处充满机智、幽默、豁达、敏锐、博学、灵动、特色和鼓励。

摘要:美育与教育科学的整合, 既有它的历史基础, 也有着它现实的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英语老师作为美育的示范者, 做到语言美、教态美、板书美;学生作为美育的实践者, 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鉴赏美、感悟美、体验美。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与美育的完美整合, 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英语教学,美育整合,示范者,实践者

参考文献

[1]王平.论学校教育以美育人[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5) .

[2]王洁华.英语教学中音乐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1) .

[3]谢金霞.读出英语的精彩[J].教学与管理, 2006 (5) .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2

2、课本:学生的角度——指学生用的教科书。

3、教材的功能: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起的作用。

4、传统观念认为,教材结构应呈现为树状;现代:网状。

5、教材、教科书、课本之间的差异:教材的内涵要比教科书大,课本与教科书为统一内涵的不同称谓,教材涵盖教科书,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科书是最主要的教材。再不做严密界定的的时候,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教材。

6、由于所持的观点和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对教材便有了如下几种看法:

材料说。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材料——知识技能体系说。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媒介说。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着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媒介。课程说。教材即为狭义的课程。工具说。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一样,都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具。手段说。教材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形成学生深刻认识的手段。综合以上观点,本质上来看,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进行自我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不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其内容;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通过“对话”交流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

7、教材的特征:1.符合“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教育改革原则,即教材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当代的社会问题,面向当今社会技术化、信息化的发展实际,面向当今社会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实际。2.由于教材主要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因此学生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效果不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取决于学习主题对教材的独立钻研。3.由于教材为学生亲自钻研提供了条件,因此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是学生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而能独立获得新知识。4.由于教材设计的目的和方法是使编者和学生直接“沟通”,学生通过独立钻研即可实现编者的意图,这样可以节省教师大量进行口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利于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法,进行个别教学辅导。

8、教材的功能: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具有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的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功能;主题自学功能;主体自我检测功能;复习巩固功能。

9、教材的结构:教材是由术语、实施、概念、原理和步骤五要素所组成,它们共同担当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职能。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教材的基本单元:教学单元。所谓教材的结构就是指这些功能性教学单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图标的呈现形式。

10、教材的编制原则:该原则应由学生个人经验为起点,有旧经验到新经验,知识编排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由主要及于次要;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统一;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内容选取应是螺旋式上升;教材的内容组织要多安排刺激物,设难置疑,制造悬念,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11、教材评价的本质::就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定。

12、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教学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过于注重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基础,与大学内容相衔接。

14、教材评价的作用:a工具价值:甄别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分析判断教材文本的设计和编制方面的价值,为国家或教材选用者服务b目标价值:总结经验成果,指出不足和问题,促进教材改革和发展c特殊价值:探索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整合方式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关系,使教材的属性与学生的需要的价值关系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d教育目标:引导和调控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促使教材编写人员不断改进教材,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15、《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块组成。

16、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则是以融合论为指导,考虑了制约课程发展的知识、社会、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

17、教材的评价从内容到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单一的语言文字评价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再到关注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法观点,最后到关注教材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

18、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纲不同点:a.课程观:从“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b.课程目标:从过分强调“双基”的化学课程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虎穴课程转变;c.目标取向:从面相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d.课程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西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e.课程实施: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f.课程评价: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想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19、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教材。化学教材包括化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练习册。试听教材。基于电脑的多媒体教材等。化学教科书又称为化学课本。化学教科书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20、义务教育阶段5个不同版本:人教(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沪教(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来选取教材内容)、鲁教、科粤、湘教。

高中阶段3个不同版本:人教、鲁教、苏教。

21、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a.地位与作用:化学课程作为九年级开设的13门科目之一,所占的课时数为9.4%,而作为高中开设的15门科目之一,占5.2%。b.课程标准的结构:义务阶段分四部分:

一、前言,由化学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四部分组成;

二、化学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通常又把这三部分称为“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分为五个一级主体: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实施建议,分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理由与开发建议。高中教育阶段也分为四部分:

一、前言,同上一。

二、同上二。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与义务段所不同的是,这部分有必修和选修两块所组成。

四、同上四。

1.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就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来展开。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问题在于人的问题。3.该学段的的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4.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化学课程标准还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及其评价、化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5.如能恰当地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序原则),该教材的生命价值便会得到肯定

6.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和知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教材属于课程范畴,课程理论也可视作教材编写理论。

7.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是以认知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是学科的教学内容结构化。

8.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追求卓越,是结构主义课程的目标。

9.学科中心教材观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教材的基本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及其知识体系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智慧,是高度浓缩的人类文化遗产。

10.学科中心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学术理论浓缩型,知识结构型,知识综合性 11.教材就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

12..教材的概念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教材是一种媒介。学生能够通过教材认识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化学课程的标准和内容,通过教材展开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第二,教材是一种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职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第三,教材是一种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的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化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程序式知识。13.化学教材研究的层次指的是研究的步骤:通常的层次为:了解化学教材,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建立教材分析模型,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根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对化学教材做出一个综合的价值判断。

14.横向比较:就是对同一课程标准下的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进行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15纵向比较:就是对同是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将他们不同时代的版本如大纲本和课标本进行知识点的分布比较,或者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做衔接性比较。

16.义务教育段人教版大纲本与课标本化学教材的比较:两版教材的差异:①内容主题数量上不同,课标本较大的纲本有所增加,其中把燃料及其利用、盐和化肥及化学与生活单列出来自成一单元。②理论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不同③实验编排上不同,课标本中,实验直接穿插在具体的知识内容当中,没有像大纲本那样将其单列出来,没有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可以区分。

17.五套教材共同点:①充分体现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观念,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②教科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③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⑤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新颖,可读性强 18.人教版和科奥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栏目的设计各有特色:人教版的栏目设计特点是清晰、简洁、概括性强;科奥版栏目的设计特点是样式多、新颖,具有现代性。

19.人教版教材实验数目多,形式多样:a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除了比较危险性的实验或现象非常直观的实验,教材中注明有教师演示外,其他一律不分界限,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b人教版中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实验项目呈现,与大纲本教材相差不大,而沪教版的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对话功能更好,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沪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活动数量要多于人教版教材。

20.人教版教材采用传统的章一节式结构,每章开头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引言;鲁科版教材采用章一节式结构,每一章的开头也是以标志画开始;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单元式结构

21探究:a.事实性知识探究b理论性知识探究cSTS知识探究

22.人教版教材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实实践活动,习题等栏目。鲁科版教材每节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是从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开始;

苏教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首先设置“你知道吗”这样的一个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采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3.人教版一从实验化学开篇,其线索与大纲本人教版教材基本一致;鲁科版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人教版注重循序渐进,实验编排多样化;鲁科版材料新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苏教版专题性强,学生活动较多。

24.教材结构可划分为有深层到表层的三个层次,即教材内容、教材程序、教材形态。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25教材的内容分成四部分:知识体系、技能技巧体系、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26教材程序是指教材内容纵向编排的体系,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质是作为客体的教材内容与作为主体的学生相互作用的关系。17.教材的三个层级关系:教材的内容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深层,它指导程序结构,并与程序结构一起共同决定形态结构;教材的形态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表层,他表现内容结构和程序结构;教材的程序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联络层,是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的中介,他调控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

27.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三部分。

28.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育情境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9.高中化学教材结构:高中化学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其中各要素包括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力要素、思想要素(包括思想教育要素、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各成分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呈现方式。

30.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与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的基础,而选修课程则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必修模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有有利于保证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而选修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的专业技术联系密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1.化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化学反应类型、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基础。

32.STS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中的STS内容一般是制理论联系实际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素材。人教版教材的STS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物质生活,技术原理,社会环境,化学家与化学史等四个方面。

33.人教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正文的各栏目中穿插或者渗透了一些兼具习题性质的内容,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二是在每一节后面设置了习题;三是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了归纳整章内容的栏目归纳与整理和整章的习题。

34.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①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②习题设置体现多样化、综合性和灵活性③习题设置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35.衔接: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36化学教材的衔接: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化学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即纵向衔接性。

37..①处理好统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②处理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③整合好必修与选修相衔接的知识

1、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

3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学科中所呈现的化学现象与假设、观点与本质、描述、现象与法则等

4、迁移价值:是指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它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认知价值: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能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6、情谊价值:是指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

8、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化学教学内容是经验,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指化学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所获得和感受的认知方面的结果性经验,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体验性经验。

10、化学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价值包括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谊价值。

11、化学教材内容的结构依据课程理论,其常见的形式有:实验探究、制作模型、联想质疑、交流讨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辩论等。

12、化学概念的学习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

13、化学基本技能包括: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运用技能等。化学基本技能学与教的一般过程为:感知预备阶段,加工形成阶段,联系巩固阶段,应用发展阶段。常见的教育学的方法有:机械记忆;接受 内省

复现;探究

发现;归纳;演绎;分布方法。

14、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化学

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

15、化学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了三类:、假设实验 分析 结论(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

二、假设 模型 分析 结论(物物质结构与性质);

三、事实 解释 活动 结论(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从教学方式分)

16、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单元课题形式编排,由四个单元九个课题组成,并设置有八个栏目: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其中三个栏目与实验有关: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

17、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教学内容的区别?a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b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利教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性,具有静态性质。c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18、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

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

19、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20、人教版化学教材内容。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元素化学知识包括空气、氧气和水、二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铁,简单的有机物等);化学概念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抽象性较强,二、涉及范围广,三、关系复杂)化学计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计算属化学技能基本范畴)

21、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知识结构特点。必修模块将元素化学知识主要集中在化学1,突出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将元素周期律的只是安排在化学2,突出元素观这条线索,并在两个必修模块中分三个阶段呈现。化学1体现以实验为基础来认识化学科学这样的思想,对元素知识采用分类的方式;,22、一本多标: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一句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教利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静态性质。化学课程是化学教材的上位,化学课程内容也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全部,基于此就有了化学课程标准,多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的现状,此即“一本多标”的含义。

23、高中选修课程功能:a、课程侧重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STS理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b、侧重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c、课程《实验化学》,侧重“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

24、教学《化学反应原理》选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a、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过程;b、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c、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d、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陈述性知识教学设计:a教材的组织与呈现;b促进知识的理解;c指导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2,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保证学生习得所教的概念和规则;设计变式练习习得规则转化为智慧技能。

3,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同2,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

5,学生中心说:主张以儿童中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不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4,STS教育课程: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STS教育思想:aSTS精神在原有理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延伸,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学到做科学所需要的各种本领;b通过本校课程开设STS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呼吸到时代气息;c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STS教育课题,基于小组活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达到课程的圆满解决;d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与分科课程并行的综合理科课程,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STS教学过程:通过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利用习题复习巩固等不同环节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课内渗透,除了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角色扮演;在校内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6,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a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应用新知、产生迁移)。

7,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优点:教师同时向多人传授知识;缺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下降(穿插提问和对话)、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8,讲授式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以良好组织和复习开始,简短讲述目的,提醒学生注意重要概念;提供新信息时,考虑学生对这方面已知的知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进行下一步之前已掌握所学知识;结束时复习重点,强调普遍完整的概念;讲解后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并利用或延伸到新的情境中。

9,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基础目标,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之中。

10,科学探究过程:呈现各要素的顺序是不固定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科学探究既可作为学习的方式,又可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于其他各主体的学习中,不以孤立进行。

11,几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用调查访问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a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提出一定的信息资源来源,提高查阅资料的效率b教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课题,提出选择有用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整理的活动要求,还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c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是收集验证假设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12,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由此提出相应的评价理论模式以其应用?通过学习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内容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进行学习,并知道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一是要进行价值标准研究,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二是要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提出一种既符合评价对象实际,又是评价者可以操作实施的办法。三是进行价值判断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符合评价目的,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办法。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说明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间的区别和联系?传统备课:(1)稳定性过强,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体系本身往往带有封闭性和滞后性,缺乏随着时代、理论、技术发展的变动性,稳定时间过长,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2)统一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3)应试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自学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区别,并不难理解。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1,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2、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

3、内容标准:(1)科学探究(2)身边的化学物质(3)物质构成奥秘(4)物质的化学变化(5)化学与社会发展;

4、实施建议:(1)教学评价(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称为“三维目标”。而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提出的,依据三维目标编写,是教师的不同强度的行为动词与学习对象相结合来表述的。

3,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可以按照基本问题或者科学探究过程来进行,两种教学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化学教师要学会选择。在目前,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获得成长,更多的还是选择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人类认知进行解构与不断按照学生个性建构的过程。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考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投入的程度大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评价要多元性。

4,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一句“科学探究”项下三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其进一步说明,编制“三维”目标。

6、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7、学情分析的一般原则就是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知识和一般学习心理状况;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

8、化学教学设计包括的要素有哪些?就目前学生应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条件下,如何对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胜利和心理发展特征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导言设计,结尾设计,板书设计,实验设计,习题设计。设计整体和局部。要素:

1、具有现代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有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现代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3、具有动态,可调控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顺序理由:要符合“三序”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心理发展顺序; 1.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是化学史上的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独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2.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本质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而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希望点举例”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希望和理想使问题的本来目的聚焦,再加以考虑的技法。4.单元教学评价与课时教学评价关系;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是考虑的问题有?单元教学评价是对课时教学评价的整体一制性内容的大略概括,单元教学评价是具有一系列相似内容和结构的课时教学评价的整合。编制单元目标考虑的问题: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期内容中的作用和地位,既要与旧的化学知识做衔接,又要为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穿针引线,更好地做到知识的深化外延,给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

教学设计:步骤:1.教材分析2.学生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 6教学反思。

1.高中化学六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通过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困境

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困境”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总结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对策。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1.现状

从我校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喜欢型,约占20%。这种类型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勤于收集写作素材,写作兴趣浓厚,文思敏捷,成绩优良。二是应付型,约占50%。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态度比较冷漠,既不喜欢,也不厌恶,他们认为写作文只不过是完成任务,因而总是马虎草率,应付过关。三是厌恶型,约占30%。这部分学生或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细胞”,个别甚至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或认为写作不是学生的任务,所以作文总是不写,成绩极差。

2.成因

(1)课外阅读缺失。学生的课外读物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认为只要读好了这几本教科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生动表达的语言。课外阅读量的缺失给孩子的作文带来了许多困难。

(2)缺乏有效指导。课堂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范文讲解——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评阅”。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①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②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③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④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评价缺乏激励性。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激励作用。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作文,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优点或不足,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这就导致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处何在,写得不多,更难有成就感,如若长期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二、如何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1.注重积累,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读日记、评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记录下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搞完一次卫生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为了分享写日记的成功喜悦,提高语言的準确表达能力,激励不断写感受、写思考、写发现、写独特见解的兴趣,笔者每周安排一次“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当初学生的不好意思把在家写的内容读出来,到后来的主动要求先读,就是一个可喜的大变化。

2.耐心指导,触发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才导致他们害怕作文,而这中间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言是构筑作文大厦的材料。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诱发与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方法,掌握进行素材积累的正确的、有效的途径,才能夯实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情”,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一次自由命题作文时,有一名女同学用了不足一节课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一篇题为《和母亲浇水》的作文,真实叙述了昨晚(深秋的夜晚)自己陪病弱的母亲冒雨浇水的艰难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同情、理解和感恩。由于本习作写的是亲历,抒的是“我心”,经老师推荐投稿,很快在当地日报顺利发表。实际上,学生的感情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有宣泄情感的强烈愿望,一经教师点拨,其文思会如泉涌。

3.改变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下注,读一读、听一听或老师点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厌倦这种教学方法, 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比如,评讲“螃蟹的责备”这个材料作文,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把评讲分为“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几个环节。 先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老师“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来让学生品评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同时,在评判作文时一定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表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予以不同的评判,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褒扬。例如,满足了字数的规定,运用了某一种写法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完全可以给高分,甚至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给100分。

中学英语角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篇4

一、正确认识英语角活动教学

一般来说,英语角活动教学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之外,对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英语教育或教学的活动,是学校自己在教材之外,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并且本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原则,在平时上课之余或节假日中开展的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角活动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好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英语角活动教学也是课堂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实现学校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英语角活动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时空去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因此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能力等等。

二、有效开展英语角活动教学

1. 演出课本剧。

如在教学了Shopping这一课后,我们的英语角可设计成一家小型超市,学生们可以在这个超市里自由自在地用英语买卖水果、小吃、文具等等。这样的教学,把学习内容情景化、戏剧化,能让学生亲身扮演售货员或顾客的角色练习英语交际用语。学生们表演之后,教师还应指出每个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时的引导,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又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学生自然更喜欢英语了。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感受成功的快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开展英语沙龙活动。

英语学习要经过量的积累之后,才会获得质的飞跃。同时,英语教学要体现交际性和文化性,也就是说,学生应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英语沙龙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师除了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外,课外还应多创设语言环境,树立学生开口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英语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 举办英语手抄报比赛。

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的技能,是提高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关键,而制作手抄报,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教师先展示一张自己设计好的英语手抄报,分析设计的思路,然后让学生模仿做,最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动手排版设计。这样,学生设计出来的手抄报自然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这样的英语角活动教学,不仅让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4. 参观访问调查。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能使他们了解真实的生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亲身的感受,学习英雄模范和人民群众的先进事迹。参观能让学生与真实的事物直接接触,比起听讲、阅读更加具有直观性和有效性。中学生生活经验少、活动范围狭小,对于课堂所学缺乏亲身感受,参观访问调查就是较好的弥补方法。课堂上难懂的问题,在参观访问中由于亲身体验,就较容易理解。同时,参观访问还能增加学生的见闻、开阔学生的眼界,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5. 英语读书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是在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开展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推动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应注意的是,读书报告会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讲自己最爱读的一本书的故事梗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简要的书评,包括读后有什么感想、什么收获,爱读此书的理由等等。

6. 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习英语既要有个人的努力,又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由优等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也可以发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人人谈心得体会,介绍成功的方法,也可以谈失败的教训,或者提出问题求助于其他同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7. 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

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让学生感受到与个人在家观看不一样的乐趣。教师最好在开始前介绍一下电影的故事梗概或节目概要,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看懂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 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中学生不仅好胜心和荣誉感都比较强,而且很乐于参加竞赛活动。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记忆、理解、反应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比如开展识记单词比赛、翻译句子或短文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计划性。

教师应把成立英语角活动教学小组、开展英语角活动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事先做好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计划和安排,以便使英语角活动教学顺利地开展起来。

2. 自愿性。

教师在组织英语角活动教学时,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并且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尤其要充分重视吸收差生参加英语角活动教学,并且注意发挥差生的优点和特长,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3. 趣味性。

英语角活动教学要坚持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原则,内容要力求健康有益、积极向上,形式要丰富多彩、新颖有趣,适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 主体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同时,在各种活动小组成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民主选举小组长主持活动。这些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安排活动的内容和探讨活动的形式等工作。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5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试

考试科目培养单位级别学年学期姓名学号类别领域答卷纸

2013年 1 月25 日 研究生院制一、一年来的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1)、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调动学习气氛?

(2)、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如何活跃气氛的过程中既保持课堂的活跃性又不会混乱?

(4)、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5)、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

二、选题: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

A、选题原因: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记忆效果。为达到高效的学习目标探索有效的途径,找到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最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优化教学效果。

B、查找已有研究成果:

①:新形势下的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 第19期 | 刘芳②:多媒体历史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祖国:建设版》2013年 第1期 | 李爱红 ③:浅议多媒体与历史教学《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 第7期 | 贾志丽④:试论多媒体历史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考试周刊》2011年 第79期 | 王珑 ⑤:多媒体历史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苑教育》2011年 第21期 | 张谊莹

⑥:历史学科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年 第9期 | 叶庆国

⑦:谈谈中学多媒体历史教学方式《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年 第4期 | 宋爱军

⑧:实施多媒体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文教资料》2009年 第35期 | 李亚萍⑨:浅析多媒体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成才之路》2009年 第30期 | 王秀茹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⑩:多媒体历史教学研究《学问》2009年 第6期 | 李娜辛集市新城镇大李中学 11: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电教:上》2005年 第12期 | 唐○

乐莲仁怀市城南中学 贵州仁怀564500

12: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多媒体历史教学《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年 第1期 | 李○

一民湖南浏阳市一中教育集团艺术学校

13: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地图的制作《历史教学》2001年 第12期 | 张华腾 刘志庆 ○

C、文献综述:

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故去的既定客观事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之中利用的媒介是主要:课本、部分实物、部分图像资料等,并因为场地的限制,不能更好的感受历史,感受过去而显得死板,缺乏生气。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能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的内容,制定好教学目标和策略,按照多媒体的功能,运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软件,构建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原本书本中死板枯燥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知识。

在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进行探究式学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比如在多媒体历史演示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精心创设出历史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热情,而且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也必须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D、形成研究假设

假设一:现如今历史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处于起步阶段

假设二:现如今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开始广泛的运用,但是运用的过程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E、设计研究方案

1、查找有关历史教学现状的资料

2、深入一线历史教学课堂,调查历史教学中对多媒体利用的现状

3、分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研究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技术

中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问题 建议

中学数学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和学生都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教与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前数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应试教育的残留加上老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内容单一、难度大、教学形式传统、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导致老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当的摒弃一些不具实用效果的数学理论,将现代数学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在应试教育残留的影响下,中学数学的教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和传统解题方法的教学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不具有时代特色,而且枯燥冗长,需要花费较多课时,这在课程门类众多、课时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下是不太允许的。

(二)教学手段传统,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不足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老师就应该采用创新方法展开教学。但在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中,数学教学设备、各类教育软件及普遍被推广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的教育手段并未被广泛的采用,大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中,学生参与性不强,长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对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拿捏不准,不明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不准自主学习的方法。再加上马虎不仔细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在数学这门考验细致功力的学科面前屡屡犯错,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源于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完成及考试作答中总是显得毛躁,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二、改善中学数学教学状况的对策

(一)启用新教材,引用新设备

中学数学教材的选定不仅要具有教学意义,还应该兼具时效性,因而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必须符合时代要求,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展开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教材的引用必须有新设备的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行业的发达使得投影仪、多媒体及数字课件等教学设备的功能性日渐强大。这些设备采用后可以很好的配合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果

传统的数学课堂总是单调的,学生很难从课堂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更多的精力在于被动的听取老师的讲解,而极具抽象性、逻辑性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必须要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一些调节剂,譬如诙谐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极具魅力的,不仅可以为老师的讲解增色,还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展开时有步骤分阶段的层层推进,重难点突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开动脑筋,打破常规。跳出书本的局限,配合帮助学生创造性想法的实现,对于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善于挑战老师和书本权威的学生做出表扬,培养其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中学生存在明显的活跃有余、沉稳不足的现象,因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刻苦钻研、扎实投入、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减少在课程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和加深学习深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数学本就需要较强的钻研能力、认真细心的态度,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数学学习十分必要。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学生是教學活动开展的主体,老师要充分认并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期望,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有选择的采纳学生的建议,及时改进自己讲课中的不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团结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最大限度的理解学生的行为。老师还要具有亲和力,耐心为学生解惑答疑,热心帮助学生生活及情感问题,与之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并且老师要善于不耻下问,发现学生的优点,向其学习自身所欠缺的东西,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改变考试制度,减轻学生负担

传统的考试制度下,老师只单纯的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完全忽视了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而学生为追求高的分数一直在重复机械的做大量习题,学习负担很重,而且目标不明确,经常重复陈旧内容,因此老师要尝试改变考试制度,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三、结束语

中学数学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做好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交流沟通等工作都必须马上付诸实践,而且老师还要及时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其创造性,与之平等相处,只有这样老师才可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均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康蕊.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2]王事勇.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25).

[3]李毓安.关于中学数学教学导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王静.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考试周刊,2013(23).

[5]朱传伟.数学文化与中学数学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5).

中学物理教学与物理考试研究 篇7

一、教学分析

物理本身是一门非常具有学习性、探索性且有意思的学科。就初中物理课程而言,主要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因此,书目编排基本以生活现象、生产例子为主。这正是学生需要探索引导的,从身边常见事物入手学习物理,了解事物唯物性的本质,认知世界。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科学教育方法对物理知识加以提炼、重构和重新阐述。学生通过对物理语言的接收、转化,接受物理,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身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教育的意义。

身边事物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来源。如教授初中课程物态变化中的汽化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回家烧开水因为中途忘记而把水烧干过? 最后有没有被骂或者毒打一顿呢? 对于这样的经历,学生或多或少有过或者身边发生过;思考水壶里的水没有溢出来,为什么就被烧干了? 那么他们愿意讨论这个话题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从而知道水在被烧开之后形成水蒸气“飞走”了,所以“烧干”了。水蒸气“飞走”的过程中火不停地烧。说明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加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状态是从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刻。如此,有力地实现了物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汽化形态、现象、发生条件,理解生活中的物理,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达到物理学科教育目的,使物理知识取自生活、用于生活。

二、中学物理考试

考试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 通过考试的学子可以加官晋爵,改善物质生活。那是一种极其欠缺合理性的社会制度, 它不应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单项评判标准。现代意义上的考试,我们把它理解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意愿、努力程度的考查,不评判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

纵观物理试卷的考试安排和内容结构,题型永远是选择、填空、计算。缺少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感官性题目,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些学生纯粹死记硬背“答案”,生搬硬套演算公式。少量涉及思维活动、艺术美等的考查,物理其实是用于理解世界的工具。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为上层境界,是学习物理的本质需求。物理的美是世间最具性感度、科学理性的美,它的美如电磁波匀称起伏、曲线之美。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弓被拉开而具有的弹性势能, 具有弹力而把箭射出去的力量之美。这一鉴赏美的目标在考试中被践行得很少, 没有充分发挥物理与世界美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作用。

中学物理考试是用来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意愿和掌握程度的手段, 不应该局限于考试用于选拔人才这一与当今人才衡量不对称的教育体系。从初中物理考试试卷分析,试卷中目标性强、偏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物理概念计算题仍然占据考试的大部分比重, 这类计算涉及枯燥、乏味的公式演算,容易给学生以失败的心理打击,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考试形式和教学目标不能完好地对接,考试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教育的实用性目标。

三、物理教学与考试

新课标要求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的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是非常符合当下教育理念,使人成为完人的发展目标的。可以看出物理主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体会发现世界的美,理解世界运行规律。掌握基本探索技能,用技能解决个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以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模型制作技巧为教学中心。演讲历史名人探索物理规律过程中的趣事和艰辛努力后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思考动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设计考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欲望增强。从物理的社会价值出发,使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妙;从文学艺术美的角度设计物理试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体会生态美、语言美。

考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考查其学习情况和对物理的理解程度,不做评判学生本身好坏的指标,也不应该涉及学生综合能力或者其他能力的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物理考试理解学生的思考,不设或少设标准答案。如欧姆定律中R=U/I的考查 ,可以设计问题为R怎样变化 ,家里的灯泡会有亮暗程度不同,而不是设计具体的数字演算,得出规定的电阻值,因为实景情况下电阻值是无法完全恒定的,所以不需要一成不变地计算准确值,只需理解其变化规律,可实现生活应用目标。

四、结语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8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 而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往往为国家教育部所重视。在农村和城市教育的比较中, 英语学科的差异有哦为突出。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 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 让所有农村的孩子们获得与城镇孩子一样的教育。多年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使我对农村的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为此我进行了关于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首先, 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底子薄, 基础弱。直至如今, 我县农村部分小学基本上还没有配备专职英语教师, 虽然有些学校有所谓的专职教师, 多数也是半路出家, 其中多半是在中等师范学校没有学过英语的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教师担任所谓的“专职英语”教师。以上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农村小学生英语底子薄, 基础弱, 使得学生在上了中学后英语跟不上教学进度。

其次, 农村方音重, 学生普通话差, 导致英语口语不标准。我所在的县区的语言, 南部地区浓厚的地方语言造成了学生口语基础参差不齐, 而课堂上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也是令人担忧。自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某些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与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原因, 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最后, 更多的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设备相对不足。我县有20余所初级中学, 但是仅不足一半的中学有语音室。但是经过我进一步调查发现, 即使有语音室的学校利用率也较少, 多数以应付上级检查或教研组活动、教师讲评优质课时使用, 基本上就是形同虚设。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 结合当前农村的教学实际和本人的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第一, 教师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农村生源的复杂性, 学生基础的良莠不齐, 任何一个四五十人班级不可能喊着“齐步走”。这也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无法发挥出来, 加上教学组织不力, 学生的成绩始终没有什么提升就成了必然。为此,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后进生和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拟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等次的训练作业。注意不断引导学生, 促使他们扩大知识面, 让他们创造性的应用知识, 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英语水平。同时子啊英语课上不失时机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予以褒奖, 是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 我在上对话课时, 总的目的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 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

第二, 教师还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 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任何事情, 只要有了兴趣, 那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人们常说:要我学不如我要学, 我要学不如我爱学, 我爱学不如我乐学。有力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 使之成为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所以说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教师要认真备课, 既要备好教材, 又要备好学生, 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状况及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好课堂计划,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 在英语教学中, 我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 在教学时会我会多设计、提供一些非常有趣味的活动,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 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的学生, 我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对于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中就会多鼓励、表扬他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较慢的学生, 我会多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

第三, 教师还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采取小组教学优化搭配的方法, 不断强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英语教师便在教室里走动, 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提供必要的帮助。再者, 小组活动还可以提供学生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果英语教师忙于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并且大多情况下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时, 找同伴或找同学帮忙比问老师的几率要高得多。所以在分组时英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水平、能力和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避免好学生或后进生的扎堆情况, 避免有的学生抢着说话而有的闷声不语的情况。所以说分组教学既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 又可以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无法照顾全部学生需要的不足。

第四, 教师必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提高英语学习的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 每个学期我都会有目的、有计划的举行各种英语比赛活动。诸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单词比赛等。通过比赛,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爱好, 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比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年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每次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第五, 教师要积极投身英语教研活动, 做好英语课题研究, 以课题促教研, 不断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教学的各项工作, 认真完成备、讲、改、批、辅各个环节。必须把教学研究工作放在首位,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抓好了教研工作, 才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搞好课题研究, 做到学校有大课题, 教师人人有小课题, 以教研促教, 以教研兴校。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9

而国内目前的研究, 以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中学英语教师、小学英语的教学信念的研究还并不多见, 在此当中, 关于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对比研究就更少。因此, 该文进一步通过仔细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特点, 并通过与小学英语教师教师信念分类作了系统性的对比, 进而使中学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更好的衔接。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太原市几所中学以及小学, 其中小学教师5位, 中学教师5位, 以定性研究为主, 通过书面采访与直接访谈两种访谈的研究方法, 首先从中随机选择出一定数量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分别进行采访, 然后分别就单个教师的教学信念进行分析以及归纳, 进而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信念之间的共性进行归纳, 并进行差异进行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同点

两类教师都相信英语是一门语言的同时, 也是一种人类之间互相交流的工具, 还是文化学习与传递的媒介, 并且将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之后, 再进行相关文化的学习, 进而扩大视野、了解和融入外国文化。两类教师均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不但要完成语言教学过程, 还要完成育人过程, 他们都认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及课下与学生的观察、沟通过程中, 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是否在语言知识的层面有所进步和突破, 同时还要树立并且加强对学生有关于道德观、人生观等内在修养的正确培养, 最终使得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及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更新, 对于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自身素质有了新的定义和改变, 除了应该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外, 还应该有从精神上和心灵两样内在方面有新的的要求, 比如高尚的师德、进取心、责任心、还有与学生沟通及交流的愿望和能力。双方都认为通过引导而使学生有效地增加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 与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意愿、能在课堂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之间能从开课到结束有的良好互动、尤其重要的一点是, 能够完成或者高于期望值完成教学任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活动中这一过程中, 无论涉及到语言知识教学还是育人范围内的心灵教学, 教师这一角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上, 真正的的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知识、个人素质、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展的过程。而在具体教学课堂实施过程中, 应该把观察和课堂设置的范围, 围绕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犯的错误和失误, 双放都认为错误或者失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的、正常的现象, 因此, 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都十分注意选择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语言, 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采取宽容的态度, 并且能够有区别的对待。

2.2 不同点

对于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来说, 中学教师的观点认为语言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语言能力, 和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交流的技能, 反应在具体的方面上, 总结得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中学教师除了在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与精力之外, 还强调应该加强学生应试技能、拓展学习兴趣、综合素质。

而小学英语教师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上, 对于知识讲解以及技能要求教少。关于优秀教师的标准, 二者之间也有一定差异, 多数中学教师首先把较强的业务素质放在第一位, 多强调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技能, 将提高教学成绩作为当务之急, 最终实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 。但小学英语教师则认为, 优秀的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堂的氛围, 不死板教条, 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当中学到知识, 从而对英语这门语言产生兴趣与求学的欲望。

3 讨论

经过作者仔细的进行了分类分析和对比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以下内容, 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教师信念不但有共同点, 而且存在差异性。而这两种教师之间教师信念所拥有的共同性质表现出了, 当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总体教学理念上的特点, 分别是一致性和连续性, 而这样的特点恰好为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利衔接打下了很好的硬件基础。然而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整个过程, 所面对的受教育群体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低龄学生, 即小学生, 他们恰好正处在一生的英语学习生活当中的人门阶段, 因此这个阶段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基本上是, 让小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发音、基本知识和简单的单词和句型有初浅的认识, 并使学生产生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能够长时间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从而为今后长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教师所面对的义务教育当中较高年龄段的中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 所以在此阶段, 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高年龄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对英语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最终提高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再加上中学生难以避免的药面对升学压力, 因此要在提高应试水平的基础上, 加大对语言的学习, 是该阶段的重点。最后总结出, 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阶段, 我们教师的整体教学任务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能够发引导学生, 使他们对英语这门语言有更为具体的、多元化的把握。

在前一部分当中, 我们已经指出, 身为教育工作者, 对待学生不但要教授学习知识, 还要潜移默化的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 因此, 从育人的角度看, 中小学生都属于同一个群体, 未成年人, 而这一阶段, 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 对老师的育人目标上的要求基本上都是让他们接受良好基础教育并为升学作准备, 尽管考试因素始终是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师信念的重要原因, 但是教育的最终极根本还是以人为本, 最终都应该回归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从太原市几所小学的情况来看, 均从三年级开始教授英语课程, 并且没有专门的音标训练, 学校并未对英语提起足够的重视, 而是将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目上。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对象的不同一定会导致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发生细微甚至非常大的变化。在小学阶段的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的限制, 无论从本身的自控能力还是无人监管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说, 都比较差, 由于年龄的原因,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 比如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策略等方面上, 因此在绝大多数的课堂实践以及课下交流的情况下, 需要依赖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指引和疏导, 在教师的监督和约束下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对中学生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 在逐渐形成一套带有自我个性的、成熟的、英语学习的经验方法、策略,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在无人监管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会将一部分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

其次, 教学环境的差也会导致不同教师群体教学信念的差异, 对同一位教师而言, 教学的环境如果发生变化, 教学信念也会发生改变。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 中考、学生升学是他们所要面对的第一任务, 因此, 他们需要在课堂上非常有限的时间内, 将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语言点、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教学。对于教材的使用, 由于教材是考试试卷的主要根据和参考, 中学教师基本上只能采用以规定选择的教材为主, 以教材所提供的知识点为核心, 贯穿在整个教学内容里, 但是这样一种以教辅为主要辅助材料的教学方法, 如果从学生巩固知识的的角度上来说, , 在材料组织、选择上, 缺少自主性。然而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 由于升学压力相对于中学较小, 每堂课要求的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少, 因此可以适当的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 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4 结束语

教师作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把教师这一群体当做研究对象所筑建的对于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等问题的深人研究, 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否能够顺利、高效、有序的进行, 教学质量能否有效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通过书面访谈和直接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并分析, 面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师, 教学信念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以此来有效地快速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 此项研究还能实现从教师这一课堂主导者的角度, 做好小学和中学的英语教学的衔接, 从而对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处在中学生新生阶段的这一层次的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特点而调整教学部署提供帮助。

最后, 此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进入到实际课堂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长期观察和对比, 没有验证他们所提供的这些资料是否与他们的实际教学情况相一致, 所获得的全部有关教师信念的信息均从教师本身得来。此外, 教师信念涵括的内容及其广泛, 而其他信念具体是如何影响课堂操作的, 比如对于作业的信念、备课阶段的信念等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教师群体有何异同, 也需要后继的研究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究和发展。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 经过分析和对比中学与小学教师的教学信念, 我们发现两者存在诸多差异的同时, 也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中学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强调语法、句型、以及词汇量等语言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并在强调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提前安排部署和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的同时, 也研究发掘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导性的重要性。而小学教师更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之间教学信念的差异基本上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各自所处的教学环境、学习经历和工作任务的差别、他们所面对学生群体的特点。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对比

参考文献

[1]关丽娜.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课堂实践的调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 :143-145.

[2]刘桦.论英语教师信念体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3) :93-98.

[3]秦伟繁.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关系) 一项基于初中英语教师语法教学的个案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4]孙厌舒.外语教学中的教师信念[J].考试周刊, 2007 (49) .

[5]覃成强.论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 一项基于认知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J].外语教学, 2007 (5) .

[6]Borg S.Self-Percep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grammar[J].ELT Journal, 2001 (53) :21-29.

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 篇10

大家都知道, 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独创的英语学习方法, 多年来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英语学习者, 确实能帮助许多同学提高英语。但是, 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了李阳老师的学习方法, 一段时间下来, 英语成绩仍不理想, 于是弃之而求他法。这也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 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 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呢?

一、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 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报刊杂志, 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 接受再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进行知识更新, 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不再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 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教师进行“教法”研究, 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 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 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1. 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

在我国, 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英语是一门外语, 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 困难重重, 障碍多多。因此, 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 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 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 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 收看英语电视新闻, 看英文电影, 坚持听录音磁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 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2. 强化“说”的训练功能

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 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的不同心态, 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大胆开口“说”, 因为“听”懂是不够的, “看”懂是骗人的, 只有脱口而出才是真功夫。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 互相督促, 互相支持, 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请来外籍教师传授口语课, 开设英语角, 开展夏令营活动, 使学生在真声英语环境中多接触英语本族语, 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 培养“读”的准确能力

“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 同时, 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 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 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 “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每周“熟背”一篇作文或完形填空;每天朗读“30分钟”。这是培养“读”的准确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 培养“写作”能力

“写”是语言的发展, 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 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不是老师改出来的, 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在开始时, 往往是苦差事, 不坚持就会放弃, 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 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

因此, 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 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每讲一篇文章都要对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进行训练, 介绍文章开头、表述、结尾及“起、承、转、合”作用的表达方法, 增强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感性认识;坚持范文引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模枋, 要求学生多练多写, 可以采用交pen pal (笔友) 的方法, 努力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5. 学会“译”的准确无误

“译”是语言的再创造, 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化, 发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之中, 能够准确无误地“译”, 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 又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英语与汉语的使用习惯差别及变化规律, 这是做好“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ning)理念率先由美国教育学家David Knoots提出,又被称作“分享学习”、 “小组学习”。

“合作学习”不存在统一定义,这里我们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将学生按照特定标准组成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设计和安排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组内成员互动来探索和掌握知识,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主体意识、协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的教学组织形式”。

中学英语合作学习则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以小组共同目标完成程度为教学评价标准;以教学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促进教学。

二、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分析。当前传统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维持着教师一人讲述,学生被动听讲并记录厚重笔记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一言堂”导致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处于机械背诵状态,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制约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亦弱化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以“高分”为唯一标准,过分强调了竞争,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进度不同。

当前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体现在英文语言基础方面,当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完善,加之学生自身语言天赋差异,导致学生英文语言基础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习态度方面,语言基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态度上积极与消极的差异,“一锅端”的教学方式只会进一步加重“两级分化”。

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兼顾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实践活动中各展所长,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三、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合作学习在词汇教学中的实施。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有效的词汇教学应在保证学生词汇量累积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对单词应用语境的正确理解。为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可以开展“头脑风暴”的合作小组活动,促进词汇教学效果。

比如,组织学生复习与聚会(party)相关词汇时,可首先组织学生按照既定分组,分别写下自己心中与Party相关词汇,小组内进行交换传递,全组共同复习词汇,在教师规定时间内写出词汇多的小组为优胜。然后,延伸词汇Party到话题“How are you going to organize a party?”的讨论,同样小组成员各自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句子,组内传阅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的句子进行整合、复述、分享及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 这样,既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又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提高。

2.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与英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同样重要。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应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包括信件、电子邮件、报告等基本文体的书写规范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确保写作活动分享性的良好展现。为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可以开展写作前及写作后的合作,促进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前合作,如要求学生写一篇旅行日志,则可组织学生按照既定小组对日志的Introduction的介绍内容,Main body的结构构成,Conclusion的结尾方式等进行讨论,并确定小组写作方案,最后开展小组间写作方案分享。这样即可引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缕清写作思路。

写作后合作,即可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合作批改,在就给出尽可能详细的评分标准的前提下,由教师首先进行作文评分示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批改。这样可使学生从审视他人错误的过程中进行潜在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四、合作学习实施引发的思考

1.我们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储备,另一方面则应做好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

2.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不是目的,并不是所有英文教学的课时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应把握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平衡。

3.我们应在合作学习开展中增强学生参与的自愿度,在进行班级分组的过程中,在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的基础上,听取学生意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合作小组活动的乐趣。

4.我们在设置合作小组活动竞争机制的同时,切不可为了追求合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合作的过程,追求合作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最大程度获益,才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靓,徐帆.谈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J].教学与管理,2010(4).

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篇12

笔者认为, 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契合主要是指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有选择性的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综合处理模式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环境中, 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全面实现多媒体技术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有限“渗透”, 在此基础上的人机有效互动能真正发挥技术服务于课堂的效果, 能够使中学英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与完善, 最终使师生成为受益者。

笔者认为, 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契合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特点:第一, 多样性。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包含了多种模式, 包括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等,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材和板书为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课堂原貌。如今多数英语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多媒体教学, 英语教师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上, 运用音频和视频进行范例教学等, 可以说在如今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 其具有选择性质的多样性魅力无穷。第二, 交互性。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契合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媒介, 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 也就是人, 这样就促成了英语教学中人机的有效互动, 其交互性会充分发挥人和机各自的特点,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三, 开放性。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本身就说明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而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契合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尤其是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 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课堂的逐渐开放, 符合了英语教育的发展潮流, 就如同于说英语要大声读出来一样, 而在有条件的学校里, 有的已经实现了教室与网络的连接, 这种开放性展露无疑。第四, 操控性。多媒体技术能够迅速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其良好的操控性密不可分。据笔者所知, 当前很多中小学都会采取多种形式来定期为在校教师做培训, 而多数培训就是为了直接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而主要就是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操控, 尤其是其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契合, 在英语教学中中学英语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操控能力直接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虽然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契合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学的趋势, 但是近年来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仔细分析这些争议, 也未必没有道理,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争议, 来找出解决策略, 更好的为实际教学服务。首先, 关于“用还是不用”的争议。反对者中, 很多来自一线的中学英语教师反映,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不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毕竟当前在我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还没有被完全解决, 毕竟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要, 多媒体技术在有些英语教师看来反而成了障碍, 他们为此为此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尤其是英语本身的语言性, 这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这门学科用熟练的教学语言说出来和讲明白就行, 而支持者的看法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其次, 是关于“用多少”的争议。这个争议也是被讨论的比较多的话题, 在英语教师圈里也一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英语教师支持把多媒体技术全面与教学契合, 甚至完全取代传统的“手脑”模式, 虽然课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 但是却提升了教学效率, 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他们能够全身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教学服务, 比如用多媒体演示屏取代手写的板书。而很多教师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两者的契合要适度, 坚持适度原则也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原则, 他们坚持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因为毕竟多媒体技术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不能成为真正的主宰者,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育技术而已, 它只能够起到服务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 多媒体技术应该与英语课堂教学恰当的契合, 以此来发挥其服务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而至于用多少还是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环境, 坚持“有度”的适当性原则,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以此来锻炼和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

中学英语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而向45分钟要效率是衡量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艺术的指标之一, 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契合既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又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 要注意根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 因势利导地探索出一条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相契合的道路。

摘要:多媒体技术如今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在可预见的将来, 其将会全面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十分广泛, 比如电子教案、形象教学、模拟交互过程、网络多媒体教学、仿真工艺过程等。如今, 多媒体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影响, 本文着重叙述了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契合的益处、涵义、特点以及契合争议等, 以期对于中学英语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英语教学,契合,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乒乓球课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