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防护

2024-06-24

使用与防护(共12篇)

使用与防护 篇1

个体防护装备(PPE)是指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护品的总称[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市某区形成了汽车、家具、印刷等多个产业园,因这些行业普遍存在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2],为了解该区涉苯企业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与使用情况,我们于2013年4—10月结合北京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对顺义区54家监测企业进行了PPE使用和管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大中小企业比例设定原则,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41家)共计54家涉苯企业,以涉苯企业从事苯作业且工龄在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共计1 096人作为调查对象。企业规模按《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国统字〔2011〕57号)划分。

1.2方法和内容统一编制企业调查表与劳动者调查表,企业调查表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和PPE管理等内容, 劳动者调查表包括劳动者个人基本情况、PPE使用等内容。

1.3质量控制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调查员统一培训,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和填写说明,企业调查表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填写,劳动者调查表由劳动者在调查员指导下自行完成,调查员进行现场核实并回收,经专业人员审查合格后双人录入。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分类企业各指标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检验;不同分类劳动者各指标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趋势 χ2检验。检验水准为 α=0.05。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54份企业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0%;共发放1 096份劳动者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37份,问卷有效率为94.6%。

2.2基本情况1企业构成:经济类型分布,国有企业6家(11.1%),集体企业12家(22.2%),私有企业25家 (46.3%),港澳台企业2家 (3.7%) 和外商企业9家 (16.7%);行业分布,印刷业21家(38.9%),家具制造业10家(18.5%),汽车制造业8家(14.8%),通用设备制造业5家(9.3%)和其他行业10家(18.5%)。2劳动者构成:1 037名劳动者中,以男性(74.2%)、一线生产工 (71.1%)、外地户籍(70.6%)为主,年龄分布为17~59岁,平均年龄31.49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及中专为主,共占89.3%;接害工龄为0.7~34.3 a,平均工龄4.9 a。

2.3涉苯企业PPE配备与管理情况调查显示,54家企业均配备了PPE,其中防护手套配备率为96.3%,防毒口罩为74.1%,防护眼镜为24.1%,防护服为18.5%。 不同规模企业防护眼镜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企业最高,小型企业最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防护眼镜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私有企业最低。不同行业类别企业防护眼镜配备率、企业防护服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汽车制造企业最高,印刷企业最低;企业防毒口罩配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刷企业最低。在配备的PPE中,只有44.4%(20/54)企业配备的PPE合乎国家标准;另外,有37.0%的企业配备了纱布口罩。75.9%的企业对劳动者开展了“PPE使用和维护”培训;61.1%(33/54)的企业对工人佩戴PPE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同规模企业PPE监督检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型企业最低。企业在PPE监督检查过程中,有78.8%(26/33)企业会对不佩戴者进行处罚,处罚以口头教育(100%,26/26)为主,经济处罚为辅(30.8%,8/26)。见表1。

2.4劳动者PPE培训与配发使用情况调查显示, 81.9%的劳动者接受了PPE使用和维护培训,不同行业劳动者PPE使用和维护培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具制造业劳动者培训率最低。98.4% (1 020/1 037)的劳动者配发了PPE,苯作业防护PPE中配发率最高的是防护手套为73.3%(748/1 020),其次是防毒口罩为67.5%(688/1 020),防护服为45.0% (459/1 020),防护眼镜仅为32.5%(332/1 020);另外, 调查还发现,38.6%(394/1 020)的劳动者配发了纱布口罩。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户籍劳动者PPE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型企业、印刷业劳动者PPE配发率最低,外地户籍工高于本地户籍工。不同文化程度PPE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及以下最高,大专及以上最低。 79.9%(815/1 020)的劳动者经常使用PPE,不同行业劳动者PPE经常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印刷业劳动者最低。不同户籍、不同工龄组、不同工种、 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PPE经常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外地户籍工均高于本地户籍工,一线工高于非一线工,并随工龄增加而降低,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205人不经常使用PPE,不经常使用的原因主要为不舒适(60.0%,123/205)、不方便操作 (58.5%,120/205),其次为没必要佩戴(16.1%,33/205)和过敏(8.3%,17/205)。见表2、3。

注:PPE—个体防护装备。

3讨论

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该暴露在能够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空气环境中[3]。苯为I类致癌物, 主要损伤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可引起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4],是导致近些年我国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5]。在涉苯企业开展PPE调查有助于了解个人职业病防护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把握PPE管理改善方向。

(1)涉苯企业配备的PPE合格率低且配发不全。调查显示,虽然54家企业均配备了相应的PPE,但在企业苯防护PPE配备方面,乳胶手套、防毒口罩相对较高,但防护眼镜、防护服配备率相对较低,均不到30%,说明PPE配备不齐;劳动者乳胶手套、防毒口罩配发率要低于企业乳胶手套、防毒口罩配备率,说明PPE配发不到位;大型企业、港澳台企业、外商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做得较好,这与其内部管理较规范,工人防护意识较强有关;小型企业、私有企业、印刷业、家具制造业相对较差,与其管理混乱,资金投入少,主体责任意识差有关。调查发现仅有44.4%的企业采购的PPE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甚至有37.0%的涉苯企业仍配备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纱布口罩,而相应有38.6%的劳动者配发了纱布口罩。本次调查PPE合格率要高于姜荣明[6]调查数据, 发现的纱布口罩的问题也与其报道类似。

注:PPE—个体防护装备。a率的计算基数为各企业分类PPE配发劳动者数。

注:PPE—个体防护装备。a率的计算基数为各企业分类PPE配发劳动者数。

(2)PPE使用率低。PPE使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监督检查不到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尤其在防护设施起不到作用的情况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7]。调查显示,在PPE的使用方面,虽然劳动者PPE配发率能达到98.4%,但劳动者PPE经常使用率只有79.9%,外地户籍工、一线工、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较好,可能与外地籍工人大多直接从事一线生产岗位,接触苯的频度高、强度大有关;而工龄长、文化程度高的劳动者相对从事非一线岗位,接触苯的频度低、 强度小;印刷业的劳动者可能与对油墨危害认识不足和防护意识不到位有关。在对不经常佩戴原因的调查中,发现主要原因为不舒适 (60.0%)、不方便操作 (58.5%),这与余满[8]调查数据基本一致。61.1%的企业对工人佩戴PPE进了监督检查,略低于余彬等[9]的调查。虽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78.8%企业会对不佩戴者进行处罚,但处罚主要以口头教育为主,监督检查效果不是很明显。

针对PPE管理水平低,有效使用情况欠佳的现状, 建议用人单位加强PPE采购管理,按国家标准要求为劳动者配备PPE并确保齐全;同时应强化对劳动者进行PPE使用与维护培训并有针对性对本地户籍、非一线、工龄较长、文化程度较高等劳动者开展PPE使用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确保PPE的有效使用。同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业安全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尤其是小型、私有、家具制造、印刷等重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劳动者发放符合要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切实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涉苯企业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企业PPE管理和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54家涉苯企业及其1 096名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企业配备的PPE合格率为44.4%,61.1%的企业对工人佩戴PPE进行了监督检查,大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P<0.05);劳动者PPE使用和维护培训率为81.9%,家具制造业劳动者培训率最低(P<0.01);劳动者PPE配发率为98.4%,小型企业、印刷企业、该地户籍劳动者最低(P<0.01);PPE经常使用率为79.9%,外地户籍工高于该地户籍工,并随工龄增加而降低(P<0.01)。结论 该区涉苯企业PPE管理水平低,PPE得不到有效使用,有关部门应重点督促小型、私有、印刷、家具制造等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PPE采购与使用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关键词:苯,个体防护装备,职业病危害

使用与防护 篇2

一、建立灭火救援“大攻坚”的概念

1、制约因素:(1)携载能力有限:(2)体力有限;(3)信息有限。

2、确保自身安全需要至少四个方面: 防护可靠(防得住); 通讯可靠(听得见); 供给可靠(供得到); 撤退可靠(跑得了)。

3、后援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靠近救援现场的安全地带建立攻坚组的作战缓冲补给点,确保攻坚组各项物资的需求和自身安全。

4、建立灭火救援“大攻坚”的概念(1)建立前方补给站体系

(2)完善器材装备的携载方式,逐步推广以模块化携行为主的器材携载方式。(3)重点完善通讯和急救装备的配备与使用。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消防队高层建筑火灾第一灭火战斗小组装备种类及功用介绍

二、装备器材仓库的设置与日常管理 储存个人防护装备的库房须满足以下条件:

1、总队仓库和战勤保障大(中)队库房须配备专职装备管理员,基层大(中)队配备兼职装备管理员;

2、有明确的库房管理制度和专(兼)职装备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3、执勤与训练用个人防护装备须分库或分区域存放;

4、与其它消防技术装备同库储存时,应保持相对独立;

5、个人防护装备须避免受强光或阳光直射,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控制在-10℃~40℃和30﹪~75%之间,有特殊要求的,按厂家说明书执行;

6、经常通风,保持干燥;

7、配备防火、防盗、防虫、防潮等设施、设备,并确保其完整好用;

8、个人防护装备应使用专门的货架或挂架储存,与地面、墙、柱保持200毫米以上间距,与取暖设备保持1000毫米以上间距,照明灯具应设置在走道上方,货架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确保通风和便于取用;

9、严禁与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化学物品混存。

10、仓库应存有所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说明书。☆

消防头盔

消防头盔-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堆放不宜过高,不可重压。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和虫蛀等现象,并进行一次倒垛通风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褪色、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头盔-使用

(一)执勤的消防头盔可采用平放或悬挂方式存放,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消防头盔仅限于灭火救援和执勤训练中的个人防护,不得用于对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等的防护。

(三)消防头盔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火场,应竖起灭火防护服衣领,并与消防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

2、消防员灭火战斗时应紧扣头盔所有部件,并放下防护面罩;

3、不得擅自在消防头盔上打孔或安装其它附件,确需安装照明灯具、通讯设备的,应在生产厂家指导下进行。

(四)佩戴消防头盔灭火救援时,应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五)执行灭火任务时消防头盔宜与阻燃头套配合使用。(使用方法说明)☆ 消防头盔-维护保养

(一)消防头盔应及时清洁晾干。

(二)消防头盔应按以下方法清洁洗涤:

1、外部清洗:可采用温皂液水清洗,若使用过程中可能接触过化学有毒物质,应按作业规程进行洗消,清洗时防止面罩划伤;

2、内部清洗:可采用各类中性清洗剂擦拭清洗;

3、清洗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晾干,不得烘烤或暴晒。☆ 消防头盔-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外观是否完整,有无损伤;

2、帽箍、帽托、缓冲层、下颏带、面罩、披肩等附件是否缺失,连接是否可靠,并根据佩戴者实际,调整好帽箍长度;

3、首次使用时应检查是否有“执行标准GA 44—2004”的永久性标签,没有标签的不得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的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插口是否牢固、下颚带能否系紧等;

2、消防头盔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纹或变形;

3、面罩是否发现裂纹或变色。☆ 消防头盔-退役 消防头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聚合物类消防头盔执勤满四年的,工程复合材料类消防头盔执勤满五年的;

(二)外壳有损伤、起泡、变形,影响安全性能的;

(三)有明显酸碱等化学物质腐蚀的;

(四)缓冲层、下颌带等附件脱落,无法维修的;

(五)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货架上以免潮湿。有条件的提倡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

2、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并检查灭火防护服兜内有无物品。宜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褪色、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使用

(一)执勤灭火防护服应采用挂放形式,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灭火防护服仅限于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的防护,不得用于对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等的防护。

(三)灭火防护服使用时严禁拆除“内胆”(是指由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等组成的多层复合织物)。

(四)灭火防护服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火场,应竖起衣领,并使之与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

2、袖口应与消防手套重合,袖口带有拇指搭扣的,进入火场时应将拇指穿过搭扣环;

3、裤脚应放置在消防靴外,并与靴体形成部分重叠;

4、消防员灭火战斗时应扣紧防护服所有的部件,如尼龙搭扣、纽扣、拉链、吊钩、衣领、护颈等;

5、在灭火救援时应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五)灭火防护服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事项:

1、平时应做好灭火防护服的适应性训练;

2、高温环境穿着灭火防护服时应采用内置式冷却背心等降温措施;

3、保持灭火防护服的整体防护能力,在火场中因浸湿、高温灼烧、撕裂等导致防护性能下降时应及时撤出。

(六)灭火救援结束后应及时对灭火防护服清理、晾晒、烘干,保持清洁干燥。

(七)为减少灭火防护服的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维护保养

(一)执勤灭火防护服要保持整洁,有污渍时必须及时洗涤。

(二)洗涤灭火防护服应使用中性洗涤用品,不要使用软化剂,禁止使用含氯漂白剂,不能用含磷酸盐的洗衣粉洗涤,以防损坏防水透气层。

(三)灭火防护服应按以下方法洗涤:

1、可用机洗(有条件的宜使用专门的工业洗衣机)或手洗,但不得与其它服装一起洗涤;

2、机洗时将拉链、搭扣等金属件扣紧,将防护服翻面放入洗衣袋后置于洗衣机中洗涤,以免损坏、磨损衣物;

3、洗衣机洗涤时应选择轻柔模式,洗涤温度最高不超过40℃;

4、洗净后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暴晒或长时间在烘干室烘烤;

5、禁止熨烫灭火防护服。

6、尽可能减少“内胆”的洗涤次数;

7、应避免用硬刷刷洗。☆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

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

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4、首次使用时检查是否有强检标志。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

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

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4、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三)对灭火防护服维修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所有做过的维修应详细记录;

2、可进行微小的维修,如小孔洞的缝补,以防其破损扩大;

3、可以对防护服袖口长度做微小修改;

4、为方便使用,可以对闭合部件做微小的维修;

5、所有大幅度的维修均应由指定部门完成。☆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退役

灭火防护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三年的;

(二)外层严重破损的;

(三)外层粘有无法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影响使用性能的;

(四)内层和辅料损坏严重而无法修复的;

(五)反光材料有大面积的掉色现象,影响使用性能的;

(六)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手套

消防员手套-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防止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过的消防手套一般不再储存,确需储存的应清洗晾干后存放;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手套-使用

(一)执勤消防手套日常存放应使消防手套处于展开状态,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二)消防手套不得用于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危险化学品。

(三)消防手套应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消防头盔、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消防手套佩戴时,应将手套口和灭火防护服袖口形成部分重合;

2、佩戴消防手套进入火场前应将手套紧固装置拉好;

3、在灭火时注意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消防员手套-维护保养

(一)消防手套平时应保持清洁、干燥。

(二)消防手套可按以下方法洗涤:

1、消防手套不得用洗衣机进行洗涤,可使用毛刷蘸少量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2、严重污渍可用干洗剂涂抹、轻揉并用清水冲洗。

(三)灭火救援时不得使用清洗后尚未完全干透的消防手套。☆ 消防员手套-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使用的执勤消防手套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多层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

2、拉链、搭扣、反光标志带是否完好;

3、首次使用应检查是否有“消防手套符合GA7-2004标准”的永久性标签。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消防手套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是否有破损现象;

2、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3、拉链、尼龙搭扣是否损坏;

4、外层连线部位是否脱线;

5、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消防员手套-退役

消防手套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一年的;

(二)内(外)层破损,影响使用的;

(三)沾染血渍、有毒有害物质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 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至少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橡胶粘黏、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同时不宜长时间受压;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年。

(二)使用过的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洗、维护、晾干,靴筒直立存放,并注意保持干燥清洁;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

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使用

(一)执勤防护靴应直立放置,避免与尖硬、锋利物接触和强光照射,并使靴体保持通风、干燥。

(二)防护靴严禁用于电压大于4000V和有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化学品的场所作业。

(三)防护靴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四)为减少防护靴的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防护靴。

(五)防护皮靴不应连续使用7小时,有刮伤和皮面脱落现象要缩短连续使用时间,防止产生靴面吸水现象。☆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维护保养

(一)防护胶靴每周应清洗一次,并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

(二)防护皮靴保养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晾干;

2、执勤防护皮靴每周应上油养护。防护靴上油要均匀,上油后将防护靴放在阴凉处10分钟—15分钟,待油渗入靴面后擦亮。☆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执勤防护靴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防护靴靴面不应有起皱、砂眼、杂质、气泡、疙瘩硬粒、粘伤痕迹等缺陷;

2、防护靴靴面与夹里布、内底布以及防砸内包头衬垫均应平整,不应有脱壳现象;

3、首次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执行GA6-2004标准”的永久性标签,没有上述标签的不得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防护靴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是否有破损现象;

是否有污渍和化学品残留;

提手和靴里衬垫是否完好;

防护皮靴是否有靴面吸水现象。☆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退役

防护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1、防护胶靴:(1)执勤满三年的;(2)外层有割穿或破损的;

(3)外层有无法清洗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的。

2、防护皮靴:(1)执勤满三年的;

(2)外层有刮痕达靴面1/3厚度或破损的;(3)有明显靴面吸水现象的。

3、其它必须退役的。☆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3.1 EN 137—2006 环境空气旁路装置

在进入染毒区域之前,和离开染毒区域之后,利用该装置呼吸周围环境中洁净的空气,有效延长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 3.2 NFPA 1981—2002 第6章 设计要求:

第三节 报警显示器(HUD)2002版的新增要求

规定每一个SCBA至少安装一个报警显示器,显示可视的报警信号和状态信息,使用者佩带SCBA应能看到报警显示器显示的SCBA信息和状态信号 每个HUD不应比SCBA的呼吸系统所需的启动步骤多

每当SCBA的呼吸系统打开,而气瓶内的压力不低于1.7MPa时,HUD应被启动并提供至少连续20秒的可视显示。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空呼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入库后长期不使用的空呼器,全面罩应自然展开存放,其橡胶件应涂滑石粉,以延长使用寿命;

3、每半年检查空呼器有无橡胶件老化现象;

4、库存气瓶严禁放空余气;

5、气瓶以外部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年,气瓶存放不宜超过六年。

(二)使用过的空呼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对空呼器进行清洁、检查,附件缺失、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空呼器不得入库;

2、不得与未使用的空气呼吸器一同存放;

3、每半年检查空呼器有无橡胶件老化现象; 4、气瓶以外部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

(一)执勤空呼器宜固定在消防车专用托架上,面罩应放置在保护套内,并保证空呼器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固定牢固,不受磕碰和污染。

(二)空呼器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空呼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当听到报警声响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到安全区域更换气瓶;

2、每次进入任务区之前,使用者要确认气瓶内压力不小于24兆帕,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估计剩余使用时间,确保气瓶内留有足够空气,保证自己安全撤离到不需要呼吸保护的地方;

3、在使用中,因碰撞或其它原因造成面罩错动时,应屏住呼吸,及时将面罩复位;

4、如遇面罩结雾,可深呼吸或打开冲泄阀除雾;

5、使用中不得在地面拖动空呼器及附件,保持快速接头清洁,防止磨损污染。☆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维护保养

(一)空呼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以下维护项目:

1、对空呼器进行清洁。在温水中加入中性清洁剂对空呼器进行清洗,必要时可对面罩消毒;

2、压力低于24兆帕的气瓶,应尽快充气;

3、按执勤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对消防空气呼吸器进行气密性试验。

(二)每周应进行以下维护项目:

1、用中性消毒液(不得使用含石碳酸的消毒液)洗涤面罩,在清水中漂洗后,使其自然干燥,不得烘烤暴晒;

2、检查空呼器及其附件有无磨损或老化,头罩织带有无磨损或松弛。检查气瓶、减压器、供气阀、面罩、背托有无损坏,发现异常交专业人员处理。☆

(三)在日常维护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空呼器的压缩空气不得直吹人体,以防造成伤害;

2、空呼器严禁做潜水呼吸器使用;

3、拆除阀门、零件及拨开快速接头时,不应在有气体压力下进行;

4、空呼器减压阀、报警器和中压安全阀的压力值出厂时已调试好,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得调试,呼气阀中的弹簧也不得任意调换;

5、用压缩空气吹除空呼器的灰尘、粉屑时操作人员的手、脸、眼应做好防护并戴防护眼镜、手套;

6、气瓶充气不能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7、不准将30兆帕压力的气瓶连接最高输入20兆帕压力的减压器上;

8、空呼器气瓶严禁充填氧气,也不能向气瓶充填其它气体、液体;

9、空呼器密封件和零件在装配时,只准涂少量硅脂,不准涂油或油脂;

10、空呼器气瓶充气气源应选择没有污染的洁净空气,取气口高度不宜低于2米,且空气质量符合下列要求: 一氧化碳不超5.5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碳不超过900 毫克/立方米 油不超过0.5 毫克/立方米 水不超过50 毫克/立方米

11、在灭火救援现场紧急充气时取气口应设置在救援现场上风向。☆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空呼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空呼器主要附件是否完整、可靠,面罩单向阀是否好用,面罩是否污损、破裂;

2、检查气瓶压力及整机气密性。打开节气开关,逆时针方向旋转瓶阀手轮2圈,气体应从供气阀中流出,关闭节气开关,气流应停止。观察压力表的读数,气瓶内空气压力应不小于24兆帕。顺时针旋转瓶阀手轮,关闭瓶阀,继续观察压力表读数1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2兆帕,则系统气密性良好;

3、检查报警器。顺时针旋转瓶阀手轮,关闭瓶阀,然后将系统管路中的气体缓慢放出,当管路压力降到5.5±0.5兆帕时,报警器应开始报警,并持续到管路内压力小于2兆帕时止;

4、检查瓶箍带是否收紧。用手沿气瓶轴拨动瓶箍带,应不易移动。如果未收紧,应重新调节瓶箍带的长度;

5、检查装具呼吸性能。正确佩戴面罩后,逆时针方向旋转瓶阀手轮2圈,将供气阀和面罩正确连接,保持密封、锁紧,打开节气阀,通过几次深呼吸来检查供气阀的性能,感觉吸气和呼气都舒畅方可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每季度应分别组织对执勤空呼器进行一次检查.周检查内容包括:

1、全面罩的镜片、系带、环状密封圈、呼气阀、吸气阀、供气阀等机件应完整好用,联接正确可靠,清洁无污垢;

2、气瓶压力表工作正常,连接牢固;

3、背带、腰带完好、无开线断裂现象;

4、气瓶与支架及各机件连接牢固;

5、整机气密性深度检查。打开气瓶开关,待高压空气充满管路后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变化,5分钟内压力表数值下降不应超过4兆帕;

6、余气报警器检查。☆ 季度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整套空呼器的橡胶件、织带和零部件有无松弛、磨损或老化;

2、检查气瓶水压试验日期,确认该气瓶在有效检测期内。如果已超过检测期,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气瓶并作好标记,由专门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检查整机校验日期,确认空呼器在有效校验期内。如果已超过校验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好标记,由支队专门人员进行校验,校验后方可使用;

4、凡使用过的气瓶要检查是否有物理损伤,如凹痕、凸起、划痕或裂纹等;是否有高温或过火对气瓶造成的热损伤,如表面变色、字迹烧焦或消失、压力表盘熔化或损坏;是否有酸或其它腐蚀性化学物品形成的化学损伤痕迹,缠绕外层脱落等。若发现有以上情况,则交由厂家指定人员处理。☆

(三)消防支队每半年组织对执勤空呼器的储存、使用、维护进行一次检查。

(四)维修后的空呼器应登记备案。

(五)气瓶应严格按国家有关高压容器的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使用期以气瓶标明期为准,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使用年限为十二年。

(六)整机校验。每年应对空呼器进行一次性能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面罩正压值、呼吸阻力、供气流量、系统气密性、压力表、报警器等,测量结果应达到企业设计的性能指标。☆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退役

空呼器和气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整机(不含气瓶)执勤满三年的;

(二)气瓶自出厂日期起满十二年以上或

(三)经检查或测试达不到使用标准,无法修复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存放,经检查完好的照明灯应恢复原包装状态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

2、非充电式照明灯存放时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式照明灯每半年进行一次充电并进行功能检查;

3、照明灯不得重压、撞击,充电型照明灯要防止开关误碰点亮;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非充电式照明灯电池宜密封保存,且不应超过一年。

(二)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存放前必须用软布或海绵清洁干净,进行功能性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完好,如有裂纹、破损以及零部件缺失,应进行更换和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入库;

2、非充电型照明灯入库前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每季度充电一次,并进行功能检查;

3、照明灯不得重压、撞击,充电型照明灯要防止开关误碰点亮;

4、使用过的照明灯必须与未使用的照明灯分开存放,且不能与有毁损或待充电、待换电池、待检修的照明灯混放;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使用

(一)执勤照明灯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挤压、撞击。

(二)照明灯应在允许的防爆等级区域内使用,避免接触腐蚀性化学品或在水中使用,严禁浸油。

(三)照明灯应与消防头盔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2、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3、使用中出现灯光变暗等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或撤离现场。☆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维护保养

(一)照明灯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充电。

(二)清洁处理一般用湿布擦拭,必要时可用中性洗涤用品擦洗,严禁冲洗。

(三)充电式照明灯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充分放电。☆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执勤照明灯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镜片是否污损;

2、开关是否有效,功能是否正常;

3、检查电量是否充足;

4、第一次使用时检查是否有防爆标识并确认防爆等级。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照明灯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有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可靠,镜片是否污损;

2、开关是否有效,功能是否正常;

3、电池是否需要更换(充满电后放电时间比新灯减少一半以上)。

(三)维修后的照明灯应登记备案。☆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退役

照明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二)执勤满四年的;

(二)主要部件损坏,无法修复的;

(二)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呼救器

消防员呼救器-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经检查完好的呼救器应恢复原包装状态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

2、非充电式呼救器存放时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式呼救器每半年进行一次充电和功能检查;

3、呼救器不得重压、撞击;

4、呼救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非充电式呼救器电池宜密封保存,且不应超过一年。

(二)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存放前必须清洁干净,进行功能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完好,如有裂纹、破损以及零部件缺失,应进行更换和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入库;

2、非充电型呼救器入库前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型呼救器每季度充电一次,并进行功能检查;

3、使用过的呼救器必须与未使用的呼救器分开存放;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呼救器-使用

(一)执勤呼救器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并防止挤压、碰撞。

(二)呼救器使用范围:

1、呼救器应在允许的防爆等级区域内使用,避免接触腐蚀性化学品或在水中使用,严禁浸油;

2、呼救器应在产品说明书标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三)呼救器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呼救器可佩戴在空气呼吸器背带、安全带、肩部等部位,并保证不被遮盖,操作方便;

2、进入火场前应使呼救器处于自动状态,并测试强制报警是否正常;

3、配有磁匙压板的呼救器长时间存放内部开关易有磁化现象,造成无法接通电源,取下磁匙压板后,先用磁匙压板轻轻敲击,指示灯显示电源接通后方可佩戴使用。☆

消防员呼救器-维护保养

(一)呼救器应定期清洁壳体,水淋后要及时擦拭晾干,保持干燥、清洁;

(二)每次使用后要检查电池是否亏电,充电式呼救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充电,非充电式呼救器显示亏电,应及时更换电池并注意后盖关闭时,密封防水;

(三)执勤充电式呼救器每个月至少充电一次。☆ 消防员呼救器-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执勤呼救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电源、强制报警(复位)等开关是否正常;

2、检查电量是否充足。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呼救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外观是否完整。

2、发声腔内是否有异物。

3、启动呼救器,检查以下报警性能:(1)静止状态30秒时是否预报警;

(2)预报警是否持续15秒,且位置变化后是否恢复自动状态;(3)预报警持续15秒后是否连续报警,且须手动解除报警。

4、充电式呼救器充电装置是否正常,电源线和充电连接线有无断路和短路。

(二)维修后的呼救器,按编号登记存档。☆ 消防员呼救器-退役

呼救器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四年的;

(二)壳体发生裂痕,无法更换的;

(三)功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无法修复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安全绳

消防安全绳-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安全绳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箱体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安全绳储存提倡分包分类,并在绳包显著位置标明内装安全绳种类、抗拉强度、直径、长度,不得去除绳体上标签;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搬运时不得使用带钩刺的工具,避免刮伤损坏;

4、要注意保存好附在安全绳上标注长度、直径、抗拉强度等信息的固定标签;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安全绳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安全绳上标注长度、直径、抗拉强度等信息的固定标签,没有标签不得入库;

2、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洗涤、晾干后盘卷码放于专用的绳包中,不可形成死结或卷成很小的圈,并标注首次使用时间和入库时间。

3、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褪色、虫蛀、腐蚀等现象;

4、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安全绳-使用

(一)执勤安全绳宜存放在专门的绳包内,也可挂在消防车专门的挂架上,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执勤安全绳必须有标明安全绳长度、直径、抗拉强度和首次服役时间等信息的标签,没有标签的不得使用。

(三)安全绳使用时,避免直接接触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以及腐蚀性化学品。

(三)安全绳应与安全钩、下降器、滑轮、安全绳保护器材等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高挂低用,保护安全绳不被磨损,尽可能避开尖锐、粗糙或对安全绳造成损伤的物体。严禁在地面上拖拉、踩踏安全绳;

2、安全绳与窗台、窗框、建筑外沿等凸出部位和其它任何形状的边角接触时,应使用安全绳护垫、护套、护板、护轮等保护器材;

3、尽量避免安全绳与其它物体长时间连续摩擦;

4、轻型安全绳不得负载135公斤以上重量,通用安全绳不得负载270公斤以上重量。

(四)执勤和训练用安全绳应分开配备使用。☆ 消防安全绳-维护保养

执勤安全绳一般两周做一次清洁,有较严重的污渍时应进行清洗,清洗时宜使用专用的洗绳器具,可在40℃以下的温水中用肥皂或中性的洗涤剂轻轻擦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后阴干。不得使用含硫酸盐的洗衣粉洗涤,不得浸泡在40℃以上的热水中以及暴晒或烘烤。应尽量减少安全绳的洗涤次数。☆ 消防安全绳-检验维修

(一)每次使用安全绳后,检查安全绳有无划伤或磨损,有无被化学物质腐蚀、变形或绳套出现破损情况,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消防员每天应对安全绳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内容包括:

1、采取目测和手测的方法对安全绳进行严格检查。必须认真查看安全绳外层是否有断丝、毛刺、切口、损伤现象,绳芯是否有凹凸、漏芯或其它损坏情况;

2、安全绳是否有被腐蚀性化学物品、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腐蚀灼伤的痕迹;

3、安全绳是否有污损、霉变等现象。

(二)消防中队每月应组织对执勤安全绳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三)消防支队每年应对执勤安全绳进行一次查验,除对执勤安全绳的储存、使用、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外,应利用装备检测车对安全绳的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抽检安全绳的试样数量不能少于同批安全绳的10%,如发现有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按总量20%扩大抽检范围,如仍发现有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同批安全绳做退役处理。通过抽检的,同批安全绳可继续使用。用于破坏性检测的安全绳不得使用。消防安全绳-退役

安全绳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做退役处理:

(一)轻型安全绳执勤满二年、通用安全绳执勤满三年的;

(二)安全绳破损或粘有化学残留物的;

(三)没有通过年度抽检测试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隔热服

消防员隔热服-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隔热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每季度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防止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隔热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处理,晾干后方可存放。按原包装方式放入包内置于货架上存放,有条件的可采用挂放形式保存;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铝箔脱落、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员隔热服-使用

(一)执勤隔热服应放置专用的箱(包)内,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隔热服仅用于抗高温热辐射,不能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也不得穿着隔热服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化学危险品。

(三)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整套使用,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并注意以下事项:

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及防护措施 篇3

关键词:家用电器使用安全防护措施

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各种新类型家用电器也不断的涌现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些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与人体发生直接接触,因此,提升家用电器使用的安全性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就针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与防护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家用电器使用安全的重要性

家用电器在发生故障或者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漏电现象看,如果人体接触了这种电流,就很可能出现触电事故,电流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是由电流大小、流经途径、持续频率等因素有关的,如果电流通过人体头部,可能导致昏迷;如果电流通过脊髓,就可能引发肢体瘫痪的情况;如果电流通过心脏,就可能引发心跳骤停。

人体触电包括单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与两相触电几种形式,目前,我国家用电器都使用50HZ工频交流电,在接触到该种类型的电流之后,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从级别进行区分,包括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几种形式,感知电流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摆脱电流则指人体在发生触电后可以自主脱离的最大电流;致命电流就是在短时间内会危及到人体生命安全的最小电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要注意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2 使用家用电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家用电器时,必须要加强防护意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严把家用电器的入口关,即在进行购买时,需要选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器,在使用前,应该仔细的阅读电器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就应该及时的将电源切断,并请专业的维修人员来维修。

此外,还要关注家用电器的寿命,及时淘汰超期产品,也别是微波炉、电磁炉、空调、电视机等。

3 保障家用电器使用安全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3.1 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即在家用电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将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外壳通过供电系统与导线的零线连接起来,如果家用电器的电源相线碰壳,那么电流会经过外壳形成单相短路,此时,电路电流就会触动保护装置,将电源切断,保障使用者与家用电器的安全。

3.2 保护接地

如果家用电器出现了绝缘损坏的情况,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相线碰壳的情况,一旦人体触及,那么就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采取保护接地就可以有效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该种接地就是将大地与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壳体相连,如果家用电器发生漏电的情况,那么电流就会通过导线流入大地中,从而避免影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3.3 漏电开关保护

家用电器的防护措施除了接零保护与接地保护之外,还可以使用漏电开关进行保护,使用漏电开关能够显著提升家用电器用电安全性,同时,该种保护措施也具有安全方便,维护简单的方式,因此,是值得进行大范围推广的。

在使用漏电开关后,若家用电器漏电,那么零序电流互感器就会将漏电信号发送到电子电路,电子电路就会将信息传递给漏电脱扣器,漏电脱扣器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就会及时切断电器电源。

目前,常用的漏电开关主要有两种形式,就是电磁型漏电开关与电子型漏电开关,电子型漏电开关安装方面、外形小巧、精度高,因此,更加适宜用在家庭中,电子型漏电开关允许的最大无动作电流是15mA、漏电动作电流是30mA,最大动作时间为0.1s,为了提升漏电开关灵敏度,在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开展通电实验,合上开关,按下按钮,若漏电脱扣器可以马上将电源切断,就说明开关可以正常的使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使用家用电器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家用电器使用的安全性,但是,并非设置了保护措施就可以100%的保证用电安全,在未来阶段下,必须要提升人们使用家用电器的安全意识,正确的规划接地保护装置,掌握好科学用电知识,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家用电器的安全防护综合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家用电器使用不当而出现的伤亡事故。

参考文献:

[1]宣峰,张丽.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及防护措施[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

[2]李玉玲.家用电器防触电不可忽视的两个技术措施——接地(或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J].林业劳动安全,2008(11).

[3]孙慧媛,朱硕,李文雅,于红梅,王星.与食品直接接触家用电器的安全性能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2(12).

[4]胡平平,吴卫兵.农村安全用电及家用电器使用情况调查——以铜陵县牡东村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8(02).

机械危害防护手套的选择和使用 篇4

什么是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根据GB 24541-2009《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中的定义, 机械危害防护手套即保护手或手臂免受摩擦、切割、穿刺中至少一种机械危害的手套。

GB/T12624-2006《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定义了防护手套的一般要求:

结构:当手套包含接缝时, 这些接缝不应该影响手套的整体性能。

无毒:p H值应尽可能接近中性, 而Cr (VI) 的含量应<3 ppm。

尺寸匹配:手套尺寸必须符合普通手的大小, 如果手套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长度, 制造商必须明确指出该手套用于特殊用途。

灵活性:可有选择地测试手套以及评价灵活性。以最小直径的针为依据, 看是否能在30s内捡起3次。

机械防护手套主要使用的标准是GB 24541-2009《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此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涉及磨损、刀片切割、穿刺和撕裂造成的机械损伤。

根据这一标准, 手套属性应标记在手套上, 并显示“锤”的标志, 附近包含4位数字, A对应耐磨损性, B对应耐刀片切割性, C对应耐撕裂性, D对应耐穿刺性。数字越高, 手套预防特定类型风险的性能越好。

对于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耐磨损、耐切割、耐撕裂和耐穿刺的性能等级 (见下表) , 必须突出显示在手套上, 以及包含手套的外包装上。

如何选择

选择正确的手套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且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接触危害的时间和频率;各种各样材质的手套如何应付各种不同的风险;人体工程学方面的需求, 如舒适度、灵活性、抓力等;其他因素, 如成本、可能的过敏反应等。手套最好采用防护性能好的材料, 并尽可能少阻碍穿戴者。我们用具体工作环境来举例说明。

在汽车生产企业中, 工人会遇到有很多机械方面的手部伤害风险。具体环境中, 如在汽车冲压车间, 很多工人需要搬运钢板, 在冲床上加工后将钢板进行安装。这个过程中, 由于钢板较重, 边缘比较锋利, 极易割伤手;同时, 由于钢有轻微油脂, 工人在抓握钢板时稍不注意, 就容易脱手, 产生滑伤;另外, 钢板在加工后产生的毛刺, 也会产生一定的穿刺伤害。

注:其中磨损耐摩擦性能的周期为其轨迹形成一个完整李莎茹图形的平面摩擦运动, 包括16次摩擦, 即侧驱动轮转动16圈, 内侧驱动轮转动15圈。

为此, 在通常建议使用的合适产品中, 我们要重点考虑的, 一是切割指数。针对不同钢板的厚薄和锋利程度, 我们一般建议使用不低于3级的防切割手套。二是耐磨指数, 由于钢板较重, 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一般普通材料制成的防护手套非常容易磨损, 尤其是在手套的虎口、食指、中指等部位。因此, 在选择产品时, 应选择耐磨系数较好的材料或耐磨处理的防护手套。同时, 还应考虑到防护产品在油脂环境下要具备一定的抓握力和防护油脂侵害的特性。因此, 选择有一定防油涂层, 抓握力好的产品是适合的。在耐磨指数上, 尽量选择耐磨系数不低于3级的产品。三是穿刺指数, 由于金属毛刺的伤害比较难防护, 因此, 在选择防护产品的时候, 也要针对毛刺尖锐, 数量较多, 发生频繁的特点, 选择有涂层防护的防护手套较为适合, 在防护等级上, 建议不低于2级。

除此, 我们还要考虑不同的手套材质对工人使用防护用品的影响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寿命等方面因素。

由于生产手套的材质很多, 工艺不同, 在同一个测试级别中, 不同材质生产的手套应用的效果往往感觉差距较大, 其在防护性能和使用时间及工人操作效率上的影响也很大。同样是在刚刚提到过的冲压车间, 由于环境较为复杂, 我们面对的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 还要考虑哪种材质的手套能起到全面防护的作用, 另外, 还要考虑到安全和操作习惯, 以及成本和维护等。

在通常情况下, 很多工厂采用常见的帆布手套、棉纱手套等抗割能力较弱的产品, 而工人往往在短时间操作后, 就发现手套破损, 需要经常更换手套。与此同时, 由于材质原因, 帆布和棉纱产品并不能起到抗切割的作用, 在安全性上存在极大隐患, 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伤害。有些工人往往要被迫同时戴上几副手套, 用增加手套厚度的方法来防止割伤。但如此一来, 又在防滑、灵活性以及操作性上带来了极大不便。所以, 我们建议在手套材质上, 要考虑是否采用耐割的材料及更加牢固的编织方法。

从理论上讲, 没有一种完全理想的万能防护手套, 可以保护双手免于一切可能的风险或危害, 因为接触风险的环境和状况各不相同。为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 是一个独特的过程, 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是非常不易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因此, 选择最适当的工作用防护手套之前, 需要评估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危害。

使用和保养

培训

根据2008年Ansell公司进行的一项市场研究发现, 50%以上的防护手套使用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穿戴防护手套。因此, 应让员工充分熟悉所有的安全程序, 包括使用原因, 以及穿戴适当的防护手套所起到的作用, 并要求其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程序。

工人必须接受使用防护手套的全面培训, 培训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性质, 由所有相关主管人员来安排, 最好定期更新培训课程。

穿脱手套

每个手套及其包装或随附的内页必须有正确的标识, 以避免在工作中无意或意外错误使用。

清洁及储存

正确存储手套对于保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应指派具体的人来负责手套的储存, 并提供干燥、良好通风且具有适当温度的房间来储存。应远离阳光和可产生紫外线辐射或臭氧的设备, 以防手套腐烂或损坏。

更换或再次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常识 篇5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有时甚至致人死亡。实际工作中企业多采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

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所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验收。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

1、头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帽,它能使冲击分散到尽可能广的表面,并使高空坠落物向外侧偏离。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是防尘用的口罩和和防毒用的防毒面具。它分过滤式与隔离式二种,有防毒口罩、滤毒罐、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等。

3、眼(面)防护用品主要是护目镜与面罩。

4、听力防护用品主要是耳塞。

5、手与手臂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手套,有耐酸(碱)手套、焊工手套等。

6、足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保护足趾(防砸)工作鞋、绝缘鞋、焊接防护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主要是防护服,高温作业的阻燃工作服、化工作业的防酸(碱)工作服、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工作服,氢氟酸防护服等。

8、高处作业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带、安全网等。

痄腮的防护与食疗 篇6

外敷验方:

1.仙人掌敷贴法:鲜仙人掌适量,刮去毛刺,切成小块,白布包好捶绒,贴敷腮腺肿胀处,用消毒纱布包扎,早晚更换,一般2~3天即消肿。

2.陈醋大蒜泥方:陈醋、去皮大蒜各等量,同捣如泥敷患处(若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者,加用内服药治疗),一日敷2次或4次,每次现捣现敷,直至消退。

3.胡椒粉白面糊:以胡椒粉0.5~1克,白面5~10克,混合温水调糊状,涂纱布上敷肿处固定。

4.自家灸療:用艾条在腮腺肿处,温灸5~10分钟,有温通气血、化瘀消炎、止痛之功效。每日早晚两次。

食疗方:

1.昆布赤芍粥:昆布6克,赤芍、山慈菇、夏枯草各10克,大米150克。将中药先煎10分钟后,取汁与大米同煮粥后再加入白糖少许,分早、中、晚3次服用。有解毒消肿之功效。

2.板蓝根粥:选优质板蓝根15克,小米100克,糖少许。板蓝根先用慢火煎汁,取药汁与小米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分早晚2次服用。

3.绿豆白菜心汤:用绿豆100克置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有解毒消肿之效。

4.银花黄芩汤:选银花15克,黄芩6克,赤小豆、绿小豆各30克。将上述中药与赤、绿小豆加水适量,同煎煮取汁,加少许白糖每日一剂,分2次服。

使用与防护 篇7

改革开放以来沥青路面在国内大范围使用, 实践证明路面使用早期出现各种病害, 如开裂、泛油、松散、车辙等, 严重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和增加路面养护费用。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交通荷载、环境状况、施工和养护水平等, 内部因素包括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结构强度、路面材料等[1]。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路面交通量

行车荷载是影响沥青路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行车荷载主要包括车辆载重和车辆振动引起的动荷载两个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 超载、重载行驶车辆增多, 路面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 整体的结构性能逐渐降低出现各种早期病害。通过分析沥青路面调查试验的结果发现, 同等条件下的路面, 沥青路面的路面性能和行车荷载成正比的关系。行车荷载越大, 路面破坏越严重。通过研究路面当量单轴荷载和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情况的关系, 可以通过已知路面荷载情况有效的控制路面结构设计。

2.2 温度和水

影响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降雨。由于各地区温度和降雨情况不尽相同, 因此各地区环境对路面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温度和降雨对路面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作用于路面材料上, 降低材料性能;另一种是通过荷载的方式作用于材料上, 降低路面性能。定量的研究环境和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环境的影响方式更具隐蔽性和间接性, 实际过程中, 要结合路面所处环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处于同等交通量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结构, 不同地区其使用性能各不相同。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不同环境条件下, 路面使用性能变化明显。因此,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2.3 沥青面层质量

沥青面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车辆荷载和空气直接接触沥青面层, 使面层同时受到环境和荷载 (竖向荷载, 水平推力、冲击力) 的影响。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 随着沥青面层厚度逐渐增加, 曲线逐渐由凹到凸, 即路面性能的衰减速度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变缓, 并且变化存在于整个过程中。较厚的沥青路面面层能够有效的承载车辆荷载, 损坏相对较小, 能更好的保证路面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

2.4 材料选用

沥青路面的原材料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材料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材料本身质量的优劣以及材料间的配合。材料品种繁多, 性质各异均对研究材料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造成困难。如普通沥青材料和改性沥青材料在路用性能方面上的差异。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改性沥青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将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50%左右。

3 早期病害防护措施

3.1 沥青路面常见早期病害

3.1.1 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四种。横向裂缝的主要形成原因为:面层沥青温缩;基层发射裂缝;外部荷载过大导致疲劳性破坏。纵向裂缝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分幅铺筑过程中产生的接缝;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纵向裂缝。不规则裂缝产生的原应为路基压实度不够。网状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老化等原因。

3.1.2 车辙

沥青路面在高温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 导致劲度模量降低, 路面失去稳定性继而产生流动性变形即车辙。车辙分为:结构行车辙 (由于路面基层或路基变形导致) 、失稳型车辙 (高温和荷载反复作用导致) 、再压实型车辙 (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压实不做) 、水损害型车辙 (结构层内部进水导致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降低) 。

3.1.3 路面材料松散

包括坑槽、麻面、脱皮、啃边等病害。坑槽主要是由于面层材料粘结力不足, 面层在雨水反复冲刷作用下, 出现露骨料等病害, 若不及时处理, 雨水进入结构层内部导致面层和基层脱落出现坑槽。麻面主要产生原因是细小嵌缝料散失;脱皮通常出现在纵坡较大的部位;啃边常出现在路肩和路面接缝处[2]。

3.2 防护措施

温缩导致的裂缝通常处理方法为:清理缝内杂物后均匀喷洒适量乳化沥青, 在乳化沥青上铺洒2-5mm干燥石屑或粗砂, 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地基沉降导致的横缝, 需将缝两侧50-80cm范围内的路面凿开, 凿开后, 首先填筑裂缝, 然后在上方加铺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最后重新摊铺上面层。

车辙处理情况根据车辙深度进行处理。当深度h<15mm时, 可不进行处理;当15mm40mm, 需清除路面上面层和相邻结构层后新建路面。

对于路面松散的情况清除原路面全部面层及基层, 以沥青碎石回填做基层, 新建路面面层[3]。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除了受到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影响外, 还受到外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要从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出发, 结合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防护方法, 从根本上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 在路面使用年限内增强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影响因素, 总结出了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产生原因,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预防早期病害的措施和出现再去病害后的防护和处置措施, 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这些措施, 能够明显的控制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 从而增加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防护

参考文献

[1]罗志强.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2 (3) :109-112.

[2]武建.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7) :80-83.

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管理的3个理念 篇8

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 如尖锐物、落物、火花、化学品、噪声等潜在危险或状况。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应保护员工规避危险, 免受伤害保证其安全。企业在保护员工安全的同时, 其实也保护了自己, 减少了经济损失。

企业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危险提出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技术措施、行政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从控制措施的层次上可以分为:

1.消除危险, 实现本质安全。

选择其他工艺过程, 从根本上消除现有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改造现有的工艺过程, 消除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用危险性小的物质、原材料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原材料;通过改善环境, 改进或更换装备或工具, 提高装备、工具的安全性能来保证安全。

2.抑制危险。

可将系统封闭起来, 使有毒有害物质无法散发出来, 机器的旋转部分加装挡板;在噪声大、粉尘重的场所使用隔离间等措施, 抑制危险和有害因素;在反应系统充入惰性气体, 抑制火灾爆炸的发生。

3.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可通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尤其是对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规定适当的作业步骤, 使作业人员按步骤、按顺序操作, 以保证安全。此外, 通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尽可能避开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步骤, 提出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步骤, 并以标准的操作规程形式固定下来, 使作业人员有章可循, 按程序操作。操作规程中应写明各步骤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控制方法, 以及因操作不当可能带来的后果。

4.减少暴露, 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通过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减少暴露, 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这是控制措施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见, 从源头上控制危险是保护员工的最佳方法。建议企业视危险状况或作业场所条件, 采用工程控制或作业规程控制来最大程度地管理或消除危险。例如, 在危险与员工之间设置屏障是工程控制;改变员工的作业方式属于作业规程控制。在具备经济和技术条件时, 企业应优先采用工程控制, 再考虑作业规程控制。当工程控制可以降低员工暴露的时候, 必须使用工程控制, 工程控制可以采用危险移除、消除或隔离等手段。当工程控制、作业规程控制和行政管理控制不可行或无法提供充分的保护时,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PPE) 或装备, 还要确保其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各种危险的暴露而穿戴的装备。

应知应会

首先, 双方共同遵守。企业和员工在个体防护用品方面都应该掌握并遵守以下几点: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类型;掌握作业场所进行危险评价的基本要领;会选择适用于各种环境的适当个体防护用品;进行个体防护用品合理使用和维护所需的培训。

其次, 企业职责是:对作业场所做危险评价, 识别和控制作业人员的身体和健康危险;识别并为员工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就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护对员工进行培训;负责个体防护用品的维护, 包括更新破损陈旧的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评审、更新和评估个体防护用品方案的效果。

最后, 员工应做到以下几点: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参加个体防护用品的培训课;爱护、清洗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告知企业有关部门维修和更换个体防护用品的需求。

危险评价

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和评价是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基础和依据。制定一个综合性安全健康方案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识别作业场所物理 (身体) 和健康危险, 此过程称之为“危险评价”。潜在危险可能有物理 (身体) 危险, 也可能有健康危险。比如, 物理 (身体) 危险包括移动物体, 温度波动, 强烈光照, 滚动或挤压物体、电接头和锐边;健康危险包括过度暴露于粉尘、化学品或辐射中。

此外, 危险评价应先从设施的现场巡查开始, 并按下列基本危险类别列出潜在危险, 如冲击、穿刺、挤压 (碾压) 、化学品、冷热、有害粉尘、光辐射、生物因素。除关注设施或场所的基本布局, 以及回顾以往职业病或职业伤害发生的情况外, 现场巡查还应包括以下内容:电源;可能卡住、挤压、冲击人体的运动设备;可能引起烧伤、眼睛伤害或火灾的高温设备;作业场所所用化学品的种类;产生有害粉尘的设备;焊接、铜焊、切割、加热炉、热处理等产生光辐射的活动或设备;可能的落物;可能引起戳伤、割伤、刺伤的尖锐物;血液或其他潜在受感染材料之类的生物因素危险。现场巡查完成后, 企业应组织数据分析, 以此作为确定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用品适用类型的有效依据。企业应了解不同类型的个体防护用品及其所能提供的保护等级, 并尽可能选用保护等级较高的个体防护用品。

当可能影响职业危险的状况、设备或操作程序发生变化时, 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再评价。定期再评价应包括对伤害和疾病记录的评审, 以便锁定关注的趋势或领域, 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应该引起注意的是, 有些职业危害虽然没有致病, 但有致病的趋势或倾向, 这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接触芳烃的员工, 虽然没得白血病, 体检时血液白细胞数量在四五千之上, 但结合其前几年的指标发现, 原来的白细胞数量在六七千的水平或以上, 说明芳烃对员工健康已经造成损害, 致病的倾向明确, 只是尚未到认定为职业病的程度, 这时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减轻或杜绝员工对芳烃的暴露。再评价还包括现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适用性, 包括其状况和使用寿命。危险再评价应填写证书留下证据, 证书要包括下述信息:所评估作业场所的确切名称, 评价实施人员姓名、评价日期和证明危险评价完成的文件名称。

识别方法

危险识别可以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ob Hazard Analysis, JHA) 。分析时先将作业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步骤, 然后分析每一个步骤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并提出控制措施。关键是要注意危险与可能发生的事故, 以及控制措施的对应关系。如作业环境中含有害粉尘, 则对应的措施是防尘面具或防尘口罩;登高作业有坠落风险, 则对应的措施是系安全带;作业环境中有可燃气体, 就有可能因静电引燃, 对应的措施是穿戴防静电服等。当然, 并非一定要做书面危险识别, 但用一定的方法做一下识别会比较系统、全面, 不至于有重要遗漏。根据分析的结果, 即危险与控制措施的对应关系, 属于个体防护用品的控制措施用于指导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在分析时还应关注交叉作业的危险, 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包括个体防护用品。

选用与培训

所有个体防护用品, 无论是服装类还是装备类, 其设计和构造都应保证安全, 型式应该便于维护和清洗。当选择适用于作业场所的个体防护用品时, 企业应将个体防护用品的合体 (合身) 和舒适纳入考虑。个体防护用品穿戴合身, 员工就可能愿意佩戴。如果几种不同的个体防护用品同时穿戴, 应确保其相容性。如果个体防护用品不合身, 就可能在安全遮盖与危险暴露之间造成漏洞, 可能就保证不了预期的防护等级, 员工也会不愿使用。

此外, 企业应对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每一位员工进行培训, 员工必须接受培训, 至少应掌握下述内容: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需要使用什么样的个体防护用品;如何正确穿脱、调整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的局限性;个体防护用品的爱护、维护、使用寿命和废弃。

在准许从事要求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作业之前, 企业应确保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培训内容的理解, 以及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能力。如果企业认为以前受过培训的员工, 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未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能, 员工应接受再培训。要求额外或再培训的情况包括:作业场所变更或所需个体防护用品的变更使得先前的培训失效。企业必须将员工的培训形成文件, 并准备证书, 其中包括每位受训员工的姓名、培训日期和证书主题。

使用与防护 篇9

1 雷达红外暴露征候

雷达车自身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其两者温度差为(10±4)℃。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

可发现,雷达红外辐射波段约为(10±2)μm。同时,探测雷达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是红外探测的基础。当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红外系统的最小NEFD时,系统就可以准确发现目标。本文设雷达车车身有效面积约为10㎡,接受伪装后车身与周围环境温度均匀,外部呈灰色,发射频率为0.9,则,则SNR值等于10。

在上文公式运算中可发现,温度差值与探测距离相互之间的影响较为明显,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值越大,探测距离越远。因此在红外防护中,应减少雷达车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值,并保证车身能很好的融入到背景中。

2 雷达装备及雷达背景温差产生的原因

导致雷达装备与雷达背景出现温差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 :(1)太阳辐射。在阳光照射下,自然环境中温度随着气流、阳光的变化而变化 ;但雷达车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且空间面积较小,受气流、阳光的影响较小,因此容易出现车内外温差明显的现象。(2)设备运行产生热量。雷达在运行过程中,车内电子元件、发电机、人体产生热量,导致车内温度普遍高于周围环境。

3 防护方案设计

3.1 地形选择

混凝土、沥青热容量较小,在太阳直射下会快速升温 ;草地、泥塘等热容量较大,在太阳直射下温度上升较慢。本文简单统计我国南方某城市夏季地表温度变化 . 在资料统计当天,混凝土表面升温最快、温度最高,草坪次之,最后为树荫下混凝土。因此,在布设雷达装置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树木、建筑物周围 ;阵地建设要减少混凝土、沥青面积,适当扩大草地、灌木丛面积。

3.2 改变热量的传输途径

现阶段,我军主要通过排空车内热量的方式达到车内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平衡,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车身周围温度局部上升。《红外》针对这一情况,提出风道改造计划,通过将风口集中在一起,延长风管道并与车体保持一定距离,在排出热量的同时形成新的“诱饵点”;同时该风道采用金属石棉夹层,可有效降低热导率。可发现,n值与L值之间呈反比,即出风口所排放的热量越大,风道长度越短。

3.3 低发射率材料的应用

将低反射材料覆盖至车体表面,这种条件下,红外大气窗口发射率较低,非大气窗口发射率较高。其缺点是当前低发射材料颜色不丰富,难以得到理想的涂色效果。

3.4 红外诱饵的应用

随着红外成像指导武器发展,“点”式红外诱饵功能被弱化 ;“面”式红外诱饵成为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指定区域内形成一个大的干扰盲区,达到欺骗地方寻像武器的目的,红外诱饵技术必须要符合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

(1)若燃烧时间充足,要保证导弹难以重新锁定目标 ;燃烧时间不够不可连续发射 ;

(2)被保护雷达与辐射光谱相同(或相似),在(10±2)μm波段内能出现与雷达相似的热图 ;

(3)该波段内辐射强度高于雷达,可形成更强图像 ;

“面”式红外诱饵主要表现为红外烟幕等新型设备,具有干扰面积大、时间长、温度接近等优点。“面”式红外诱饵干扰的实质是通过大量微小颗粒对红外辐射产生一种散射作用,将入射的红外辐射频率降低,指导光电瞄准探测设备无法有效探测红外线,引导头就无法区分目标与背景环境之间差别。

4 防护效能评估

4.1 风道改造后防护效果

设雷达装备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热量为Q,车内剩余热量为q,则热量与温差之间的关系为 :

在上述公式中,M代表气体质量,c代表比热容。一定范围内可将c设为常数,则上述公式就转化为 :

其中代表风道改造前周围环境与车体内的温度差,则可推断出 :

4.2 红外烟幕防护效果

设导弹跟踪面积为a,图像光能密度分布值为f(x,y),则该目标区域内中能量E值为 :

在现场释放红外烟幕后,干扰物与雷达车会同时出现在引导视场内,引导头分别对两者进行跟踪,矩心偏离原成像跟踪点。由于诱饵与雷达车是分离的,而诱饵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真正的雷达车,导致引导头会优先锁定诱饵,完成诱导。

5 结束语

使用与防护 篇10

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应用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 它的存在,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但需要看到的是,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在改进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 每年因为计算机病毒爆发导致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是防范计算机病毒, 避免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从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出现的那一天起, 计算机病毒和防护软件就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联系紧密, 互相促进。进入21世纪以来, 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 在很大范围内也是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史。提高计算机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避免计算机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是目前工厂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与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1 计算机病毒基本简介

计算机病毒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是一种能够自我, 复制的程序。由于其对正常的计算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乃至破坏效果, 如同生物体内的病毒一般, 所以以计算机病毒称之。相关研究显示, 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代码取代式侵入, 病毒采用将其自身关键代码段植入入侵对象程序中, 取代该程序中某个部分的方式侵入系统。该种方式针对性强, 隐蔽性高, 清除难度大。二是源代码嵌入式侵入。该入侵方式主要以计算机高级语言源程序为目标, 病毒在源程序编译之前就已经侵入, 随着源程序一同执行, 从而形成大量病毒文件。三是附加外壳式侵入。该入侵方式主要以正常的计算机程序前、后两部分为入侵目标, 效果等效于为程序添加了病毒外壳, 一旦正常程序被执行, 病毒代码将优先执行。四是修改系统式侵入。病毒入侵后以通过替代原有程序的方式改变软件功能, 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目的, 这个方式也是当前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的主要模式。

2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原理与常见问题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是人们针对计算机病毒所开发出来的重要防护措施, 也是计算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病毒软件具有多种功能, 各功能协调运作, 以实现病毒防治的效果。计算机病毒软件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病毒扫描、监控识别、自动升级等。病毒防护软件是技术人员针对病毒程序的反应,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 第一阶段的病毒防护软件仅具备通过扫描病毒特征来判断病毒的功能, 随着病毒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加密技术和变形技术在病毒领域广泛应用以后, 此种静态扫描病毒防护软件显得无能为力, 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个发展阶段, 病毒防护软件通过静态光谱特征技术进行病毒扫描, 从而实现对多种变形病毒的检测, 但由于误报率较高, 且对文件和数据的破坏性高, 所以并没有长时间推广。第三代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将静态扫描和动态仿真跟踪技术相结合, 或者采用多位CRC校验及扫描原理、内存解读模块、启发式智能代码分析模块、自身免疫模块等技术, 使得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更加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 病毒防护软件都有其使用方向与侧重范围, 且病毒防护软件无法实现对自身文件的扫描查杀, 所以必须同时使用多个病毒防护软件, 互相补足, 最终实现病毒查杀的效果。这也是计算机病毒软件功能多样化的原因之一。另外,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尽量不要单一使用, 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软件越多, 系统负荷越大, 影响系统工作效率, 特别联网使用共享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需不停的安装或删除, 一定程度上会威胁系统安全, 影响其正常运行。

3 常用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的搭配技巧

3.1 360杀毒软件与卡巴斯基杀毒软件

时至今日, 我国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防护软件接连涌现, 令人目不暇给。其中, 360杀毒软件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品牌, 在广大计算机个人用户中拥有着较高的声誉, 市场占有比例较高。360杀毒软件采用国际知名的Bit Defender病毒查杀引擎及云安全技术, 可以查杀的病毒种类高达上百万种, 对于新型病毒也有着很好的抵御能力。具有可信程序数据库、杀毒轻巧方便及查杀能力强、防误杀等特点。同时, 360杀毒软件的组件之一, 360安全中心凭借可信程序数据库功能为个人电脑提供全面保护, 对于电脑知识掌握不多的一般计算机用户来说较为方便。而软件自带的全面防御U盘病毒功能能第一时间阻止病毒从U盘运行, 将各种借助U盘传播的病毒彻底剿灭, 切断病毒传播链。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是俄罗斯老牌杀毒软件, 主要应用对象包括工作站、文件服务器、家庭用户及网关设立保护网等, 卡巴斯基通过病毒运行虚拟机功能可以实现未知病毒行为的自动分析, 适用性高达百分之七十。上述两种杀毒软件各有特点, 360软件杀毒能力有限, 有时无法彻底清除病毒的现象, 杀毒前会提示用户确认, 以避免误删除系统文件。而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杀毒能力强, 查杀程度较为彻底, 所以有时会将这两种软件搭配使用。

3.2 瑞星杀毒软件与Mc Afee杀毒软件

瑞星杀毒软件是我国本土杀毒软件的主要品牌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已经成为功能多样化、服务个性化的多功能计算机防护软件。它具有多项核心技术, 在国内外共获得六项专利。该软件可以查杀的病毒文件类型更多, 提供查杀病毒文件目录选项, 允许用户设置发现病毒后的处理方式。Mc Afee杀毒软件具备强大的监控能力和保护规则, 兼具Web Scan X功能, 不但可以查杀病毒, 还常驻在计算机系统内部, 及时侦测到系统异常。二者在全面性和敏感性方面优势互补, 综合使用效果佳。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环境的复杂化, 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受到的挑战和威胁日益加大。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水平, 技术人员已经从各个方面着手, 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全面、富有系统性的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病毒防护软件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其运行机制的着力点更多是计算机本身。现代社会, 计算机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必须详细探析应用计算机防护软件策略, 做到防患于未然, 提高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度和可靠度, 为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声潮.关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8) :235.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篇11

【关键词】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护理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13-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众多,同时也意味着护士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机会显著增加。护士是最多经皮肤、粘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也是发生医疗锐器伤,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1]。有报道称,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2]。因此,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1.1锐器伤:针刺伤和安瓿划伤是目前急诊护士操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锐器伤多发生在手部,如手掰玻璃安瓿、输液结束拔针、用毕的注射器毁形、安装针头时、配合他人操作时等,其危害性不仅限于损伤本身,更在于病原体通过伤口进入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和血源性疾病[3]。

1.1.2各类环境进行紫外线、臭氧空气消毒、蓝光照射治疗等可造成眼灼伤、白内障、皮肤急性红斑反应。

1.2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主要与暴露接触种类、频率、时间长短、暴露方式、侵入途径有关。化学物质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化疗药物职业暴露方式,一是直接接触化疗药: 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化疗药溢出、处理化疗药污染物和处理患者排泄物等。二是间接接触抗癌药。化学药物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与暴露时间长短、频率和量成正比,化疗藥物接触时间长、频率多、量多则造成的危害重[4,5]。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2)间接侵入,用药患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唾液等处理不当,可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6]。

1.3 生物性因素

主要为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传染性媒介物如患儿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3]。

1.4 医护人员自身因素

第一,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不了解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第二,业务素质差,对疾病的护理常规不熟,观察病情不细致,有的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造成痛苦[7]。有的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机。第三,由于目前普遍存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加之心理和生理的原因,因此,他们常在严重的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服务态度不好,容易引发医院与患者纠纷,护理记录不认真,失去了它的准确性、真实性。

2 职业暴露防护对策

2.1强化职业暴露损伤的安全教育,增强职业防范意识

除了认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的医疗规章制度,进一步掌握职业防范知识,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预防职业暴露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能力,端正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2.2严格遵循操作前、中、后的防护措施

(1)操作前,严格遵循防护原则做好防护准备工作[8]。对各类仪器及物件严格消毒,严禁消毒时进入区域,进行空气检测时戴好防护镜,消毒完毕开窗通风。

(2) 操作中,①护士必须高度警惕防止针头、安瓿等锐器刺伤,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入针帽,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禁止用手去弄弯或弄直针头.针头使用后立即丢到专门存放锐器的盒子里。使用安瓿制剂要借助砂轮,可垫纱布或砂轮保护套,可戴手套以防损伤皮肤。②护士在配置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及时处理破损的体温计、血压计,导管及时清洗晾干,使用一次性压舌板和面罩,避免和减少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的损伤。

(3)操作后,加强对使用过的针器等锐器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上针帽,严禁双手回套针帽,以免损伤自己的手指,应将用过的针器放进硬质耐刺、加盖的专用容器中,集中送往指定地点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如果有发生针刺伤的可能,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妥善处理用过的物品:凡与治疗药物接触过物品应用标签清楚、密封严密的带盖容器收集,不能与普通垃圾等同处理。由受过防护培训的专业人员统一处理。污染物:化疗患者其污染的被服应放人有特殊标记的厚塑料袋中单独处理[8]。护士在给患者作治疗或护理时,如可能接触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要戴口罩、手套,治疗护理结束后要用消毒液洗手。

2.3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护士要不断更新拓展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排除干扰专心投入的工作态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重视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工作中寻找成功的乐趣[3]。医护管理人员应引导护士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减轻心理疲劳,摆脱心理困扰。护理人员的态度淡漠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使本来就不融合的护患关系更加对立。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理解患者、适应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认真履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通过有效地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9]。

2.4 加强医院管理[3]

2.4.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院领导高度重视,护士长负责奉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

2.4.2 合理配置人员的编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次数与病人接触的频率,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

2.4.3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保持健康的身体。

2.4.4加强护士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9]。

3 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3.1 皮肤接触性污染处理

皮肤意外接触到污染的血液、体液时,要立即用肥皂清洗,随后用清水冲净。眼睛、口腔意外接触到污染的血液、体液时,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在伤后48h内上报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并在伤后72h内酌情做病原的血清检测[10]。

3.2 针刺伤、锐器伤的处置

受到污染的针头或锐器意外伤害后应镇静,随后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并用消毒液(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酊或碘伏液)消毒,再用创可贴包裹伤口。意外伤害后应尽快(<48h>)上报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如实填写伤情报表,随后由医院感染科医师进行指导处理[10]。

3.3 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三种药物)。对所有受到暴露损伤者均应进行跟踪,定期(伤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复查。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到管理均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的危险,所以每位护理人员应将其作为工作职责之一,树立职业安全意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并建议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制定有效的职业危害处置预案,以尽量减少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10][11]。

3.4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查找事故原因,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损伤的程度、接触物的种类和感染病原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包括现场专家和领导的活动)、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此外,无论重大事故还是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11]。

参考文献:

[1] Puro V,Calri GD.Petrosilo N,et a1.Riskof exposure to bloodborneinfection for Italian Health care workers,by job category and workareaJ.Infect Control Hos p pidemic,2001,22(4):206—210.

[2]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3] 赵志军.儿科门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75.

[4] 賈晓燕,李荣香,许蕴琳,等.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OOl,15(2):74.

[5]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职业接触抗癌药对护士生殖结局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OOl,19(2):87.

[6] 黄信有,刘松影.职业性接触抗癌药对护工的急性影响[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22(1):52.

[7] 高国贞,刘桂卿,倪娟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J]. 论著,2006,12(18):1672-1674.

[8] 李丽娟.化学因素护理职业暴露危险与防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71-5473.

[9] 李建英.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 .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117-118.

[10] 杨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损伤防范措施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8):54-55.

使用与防护 篇12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因素, 首先选取吉林省双阳、四平、德惠、榆树、公主岭等5个市;每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1个行政村,共抽取10个行政村。依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耕地面积等因素,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60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户籍为农民;3以耕种为主;4所居住地区的常住人口。

1.2问卷调查以电话访谈形式了解居民使用农药防护服的情况,根据访谈结果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参考林中王等[3]资料形成调查表,经过预调查,修改问卷,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主要劳动力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配兑农药时使用防护服的情况、检修施药器械时的防护情况、喷施农药时的防护情况及清洗施药器械时的防护情况五部分。2014年7—10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吉林省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以描述性频率分析为主。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7份,回收率为96.2%;筛选掉一些不合格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68份,回收率为94.7%。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配兑农药时的防护情况见表2。

2.3检修施药器械时的安全防护情况见表3。

2.4清洗施药器械时的防护情况见表4。

2.5喷施农药时的防护情况见表5。

3讨论

农药作业用防护服最主要的功能是给农民提供优质的安全防护,辅助人体适应不同的农药作业环境和农药喷洒方式,防止和消除劳动环境中农药对人体生命安全的威胁,同时保证劳动人员的工作活动和生理舒适。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农药作业用防护服的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农民劳动保护意识较薄弱。如果没有合适的农药作业用防护服,农业劳动者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吉林省农 村居民在 接触农药 时都会都会采取相 应的防护 措施,配兑农药 时穿长衣 裤的比率较高,戴手套、普通口罩 的比例适 中,与淮安市 、成都地区 等农村居 民使用防 护服情况 相当[2,3]。穿雨鞋、雨披或围 裙、手套、过滤口罩、防毒面罩及专业农 药防护服 的使用情 况低于淮 安市、成都地区[2],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及安全防护宣教工作等情况有较大关系。欧泽兵等研究发现[5],农村地区 生产性农 药中毒事 件频频发生,杀虫剂、除草剂是 引起农药 中毒的主 要毒物,分别占总中毒例数的49.31%和36.08%。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农 药时容易 中毒,中毒的途 径主要以 皮肤、呼吸道吸收 为主。所以应制 定农药安 全防护教育方案 指导居民 配兑农药 时采取有 效的防护 措施,以减少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性。

本次调查对象在检修和清洗施药器械时配戴手套、帽子、雨鞋的比例 较高,其它防护 设备的使 用比例较低,低于李敏等对河北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农村居民的调查 结果[4],这可能与 当地农村 居民的整 体文化素质偏低有 关系,所以应加 强安全防 护宣教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安全防护意识,使农村居民在检修和清洗施药器械时,增加长衣、长裤、安全眼镜、口罩的使用比例,这样可以 避免残留 在机器里 的农药危害人体健康。

本次调查对象在 喷施农药 时,穿长衣裤 的比例较高,高于李明川等对河北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调查结果[1],低于林中 正等对淮 安市农民 的调查结 果[3]。喷施农药时戴 手套、帽子、普通口罩、围裙及雨鞋的频率偏低;应加强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防护措施,避免农药从这些部位进入身体,危害健康。戴安全眼镜、过滤口罩和防毒面罩的比例较低,居民长时间在有毒环境里作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中毒症 状。另外,部分农民 在喷施农药时有用 手察汗、接打电话、吸烟、进食及农 药溅到身上不及时 清理的行 为,相关部门 应加强对 当地居民的安全防护教育工作。

研究资料表明,长时间作业于有毒环境里,如果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以防止或降低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农药中毒[6]。针对吉林省农村居民现 阶段的防护状况,应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教育方案,定期举办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居民建立科学的防护观念,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引导居民使用专业的防护设备,提高安全意识。

摘要:目的:调查吉林省农村居民使用农药防护服的行为现状,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教育和安全防护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吉林省选取了568名以耕种为主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居民过去1年内使用农药防护服的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吉林省农村居民安全防护意识不够,接触农药时穿长衣裤、戴手套、戴帽子的比例相对较高,戴过滤口罩、防毒面具、安全眼镜及经常穿专业农药防护服的比例相对较低。结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农药防护服使用以穿长衣裤、戴帽子、手套为主,偶尔佩戴安全眼镜、口罩、雨鞋,几乎不穿专业农药防护服为主要问题,应针对性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宣教方案,引导农村居民科学地使用农药防护服。

上一篇:防入侵自动报警系统下一篇:实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