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2024-05-12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共11篇)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摘要:由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 特别是社会对实用技能人才的大量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的数量增加, 尤其是学习焊工专业的学生数量特别多。学生大多抱有只要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可以前途无忧。化学在技工学校 (机械类专业) 的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奠定专业课基础的双重任务。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使其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由于技工学校招生生源的局限性,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作者从自身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自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焊工,化学学习,实验教学

1 第一节课重要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限制, 导致现在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课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辍学多年, 虽然以前学习过化学, 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化学符号都不认识, 必然造成对化学厌学, 甚至不学。这样对化学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让化学教师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应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中职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这一门课, 对化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上课, 那么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的第一节课是从一起起焊工由于不懂化学的基本知识而引起的事故开始的, 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事先从互联网上收集几组事故实例, 以课件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如:实例一:焊工在舱内及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中毒;实例二: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 引起爆炸;实例三:焊补装酸罐爆炸;实例四:焊补渗漏的酒精桶爆炸;实例五:焊补空汽油桶爆炸;实例六:离子弧焊健康危害事故。并对每一个事故原因详细的分析, 介绍如果我们学好化学就不会发生上述悲惨的事故。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化学, 并安下决心学好化学。只要学生对化学有了一个重新认识, 接下来的教学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2 结合专业课教学

由于中职化学的课时安排较少, 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一般能讲到第五章, 最多能讲到第六章。化学教学如果结合专业课, 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学习和专研相关专业知识, 我主要学习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焊工工艺学》 (第三版) , 把其中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一一列出, 结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化学》 (第四版) 适当调节教学安排。具体调节如下:第七章烃, 增加酸性氧化物与碱性化合物, 第五章重要的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 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在第七章中教学的重点是烯烃、炔烃。特别要对烯烃、炔烃与氧气的燃烧反应, 对于氧气不足、氧气适量、氧气过量对火焰温度的影响。第五章的教学重点是焊接中常用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第六章的教学重点是铝、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特别是铝、铁、铜的氧化物, 钛、铬、锰的实际应用。常见有毒气体与易爆气体的爆炸临界点, 主要是把各种有毒气体的中毒反应及急救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易爆气体的爆炸威力及爆炸临界点, 如何将易爆气体的的浓度降低到临界点一下。

3 注重实验教学

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易引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而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它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并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死板,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以落实双基为目的, 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巩固, 重知识、轻能力, 这样教育的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能力差, 而且缺乏探索创新精神, 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标准, 必须加以改革。

3.1 从实际出发, 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教科书中实验的设计, 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内容的选择上, 首先根据内容来安排实验, 如教材烯烃中只有乙烯的制取实验而没有乙炔的燃烧实验, 根据焊接中气焊对乙炔的燃烧有很大要求, 所以可以模拟气焊来设计实验, 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铁的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

3.2 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看, 中职生已经接触过化学, 但是对于化学知识仍然很陌生, 而实验会令他们感到新奇有趣。所以, 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内容, 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同时, 考虑到中职生的化学知识有限,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 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 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考虑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 实验的内容和操作都不宜过难, 特别是实验用品, 应选择简单、便宜、易得的仪器和药品。教材中的仪器, 仍以试管为主, 并使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代用品。

3.3 增加“错误实验”

由于一般的化学实验都按照教材中要求“中规中矩”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而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有些好奇心强的学生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实验, 而有些实验后果会很危险。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要求与不规范操作的严重后果, 可以演示一些“错误实验”, 如:氢气燃烧实验可以故意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然后点燃。这样可以提醒学生必须提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3.4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很优越, 对于一些“昂贵实验”“危险实验”“剧毒实验”可以利用视频、课件等形式教学, 这样既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避免了一些有害物质的侵害。虽然效果比不上实际实验, 但效果还是大于“粉笔实验”

4 做一个幽默的化学教师

没有哪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诙谐幽默, 正如没有哪个沙漠行者会拒绝水一样。当然诙谐幽默并是想来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于是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如幽默大师、歇后语、读者等, 书看得多了, 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语言苍白。在课堂上也能让情境刻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改进、不断的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风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研交流, 2007, 3.

[2]吴艳芳.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 2.

[3]王芝灵.谈技校焊工专业的《化学》课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4.

[4]陈思杰.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2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不仅为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带领中职化学教学走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中存在的生源问题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中的生源量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没能跟上步伐,一直在走下坡路,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的能力,知识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中学生存在一些差距。此外,中职生由于学不得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好的现象。越是不会学,越是不想学,越是学不好,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2.中职化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状况

教材是中职化学教学的根本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使用是否充分、是否合理,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中职化学教学中,在教材使用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生活实际。中职化学教材中,所选的很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使用价值和知识价值的内容,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学以致用,影响学习积极性。

(2)缺乏专业针对性。中职教材的版本很多,也不乏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及岗位信息的内容,虽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却通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具体需要。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中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如下:

1.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舞

中职学校中,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并对其进行鼓舞。鼓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人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加以指导,而非无端地指责和取笑。尤其是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和特点都非常的明显,需要特别关心和指引。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能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中职化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该选择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让处在不同专业上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和自己本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知识。教师还应深入钻研和学习教材,以不同形式展现教材,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除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材呈现模式之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光盘,动画等等。总之,中职化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特殊特点和情况,不仅教学内容特殊,而且教学对象特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徐文丽.浅谈中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办法[J].中国集体经济,.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 生物化学 高效课堂 策略

生物化学是中职卫生学校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具有概念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在中职学校,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若能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降低中职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并提高学习效率。根据生物化学的教学特点,笔者根据教学规律,从教师备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等角度阐述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种教学策略。

一、认真备课,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线索,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互助合作”“展示交流”和“总结反馈”六个环节。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既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又要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教师编制导学案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各个章节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和要求;还要了解学生的内在潜能、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知识体系。导学案编制时要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经集体编制修改以后可以分给相关的任课教师。

导学案编制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任课教师补充修订”“课后集体修订”四个部分。依据教学特点,教师在编制生物化学导学案时应减少纯理论的阐述,多联系相关学科并结合临床、营养知识进行讲解,设计应用性较强的启发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磷脂的生理功能”时应联系“卵磷脂是肺泡表面的活性成分,如果早产儿合成的卵磷脂不足,产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会诱发呼吸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新生的早生儿不会哭,浑身青紫,呼吸困难的原因”;在讲解“磷脂的合成”时,应联系“磷脂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原料,极低密度脂蛋白用以清除肝脏内的脂肪”,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磷脂合成减少会诱发脂肪肝,如何治疗脂肪肝等”。这些启发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兴趣和好奇心带入课堂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概念多、化学反应复杂、抽象。中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应该遵循提问、设疑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1.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概念和难点,学生需要做好记录,在课堂上与教师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故事、图片、幻灯片等多种教学形式导入问题,提出预习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具体化。例如教师在讲授“维生素”这一节时,可以用“维生素缺乏症”的案例引入新课,布置预习任务:常见的维生素有哪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哪些,维生素有什么作用等。考虑到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的主观题形式改为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客观题。为了落实预习效果,教师还要在课前收齐学生的预习作业,并予以批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和小组成员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中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问题,通过互相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员得出结论后,要派出代表上台讲解小组成员的见解。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如教师在讲授“糖异生”这一节时,可以在教学的“互助合作”环节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请学生比较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的异同点,并说出两种途径存在的联系。小组成员经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后,先绘制出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的路线图,通过对比发现: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反应;糖酵解途径有三个限速酶,控制着反应速度和方向;糖异生途径有四个限速酶与糖酵解途径的三个限速酶相对应,糖异生的限速酶可以绕过糖酵解的“能障”使反应逆向进行。

小组成员的代表在教学的“展示交流”环节阐述观点时,教师可以用挂图或幻灯片补充或指正;小组成员的代表在此环节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或帮助;小组成员的代表展示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对小组表现给予评价,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奖励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在“总结反馈”环节要对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点拨,例如学生一致认为糖异生途径的四种限速酶很难记忆,教师告诉大家记忆的歌诀:“糖异生、丙酮酸、羧化羧激记心间,葡萄糖2,果糖6,加上磷酸就记全”。这样的歌诀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朗读时可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提倡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高效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具有分子结构多、代谢途径复杂等特点。如果教师授课时仅用板书、挂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的授课难度大。教师若将教学内容的有关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加工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会使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复杂结构时,可以插入这些大分子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图片,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教师讲授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等重点内容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代谢反应绘制成线路图,先动态显示单个反应步骤,然后再将反应过程以线路图的形式连续表示出来。为了表示反应的个体特征,线路图中的“单向反应”“可逆反应”要用不同颜色表示并加粗,“反应的限速酶”及“ATP生成的部位”要用小动画制作的文本框表示。同学们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加深了对代谢反应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在讲授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动脉硬化、痛风等,适时插入病例及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生物化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小结

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既要认真备课、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活动,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力红,葛和平.高校课堂“导学案”的理性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3(5).

[2]陈青.中职生物化学的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 2014(2).

如何开展中职化学教学 篇4

如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结何合○容, 培生养活学生生产掌实握际理讲论授知重识点的内开海南兴趣省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普遍展文较差昌现在, 文从化学素习质角和度心而理言素重质点低表中中市下。文化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职等职业对扎力实差中, 。学思心学考理过问素的题质、知低分识下析掌主问握要题得是的不非能化术技智力因素的发展不足, 智力因学校结学素合与。非在非智力因智力因素素不中能, 有兴机趣地教符的缺乏更为史枯燥、乏味, 使学生突出。在学习兴趣化学课本身学师讲授理论知识时鉴方面更缺乏高效的催, 如果只化剂。是教

照本宣科, 这个催化剂就难以形成。我认为, 我们只有结合

化学史及生活生产实际, 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重点讲授, 才可能加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催化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 上绪论课时, 要结合化学史, 讲授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高科技所做的贡献, 讲授一些对化学有贡献的突出人物 (如:诺贝尔、门捷列夫、侯德榜等) , 从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了绪论课, 就为下一步课程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另外,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切合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 讲到卤素F、Cl、Br、I之间的联系时, 我用不同品种的狗来作比喻, 哈巴狗、土狗、狼狗等各种狗外形不相同 (就如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不同) , 但它们都是狗, 狗的本性是相同的 (就如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再比如, 物质的量的教学, 学生对新引进的物理量及单位难于理解, 可联系生活实际作如下比喻:分子、原子很小很轻 (就像我们吃的一粒粒饭一样) , 讲个数是没有意义, 就放大到一摩尔 (相当于一碗饭一样) 来衡量, 同时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的结构微粒数相同 (就像一碗饭含有多少粒饭, 现实虽然没有严格定义, 但至少应该差不多一样) 。用这样通俗的生活例子来作比喻, 学生对抽象的化学理论理解得较透彻, 就会对化学课产生新鲜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大大增强, 对知识的记忆才会更加深刻。

二、合理运用教材, 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的教

学衔接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 初中化学学得还可以, 但进入中职后就感到化学难学, 不能适应, 成绩大幅下降。这说明中职化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必须与初中化学相衔接, 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让学生从初中自然过渡到中职学习,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如衔接。

从知识量上看, 初中仅在初三开设化学课程, 按学习知识的渐进性要求, 已决定了其知识量不可能很多, 而中职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则急剧膨胀。因此, 中职化学老师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拟能力、归纳能力, 应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应的实质, 熟练配平的技巧, 使他们从大量反应式的记忆中摆脱出来, 提高学习效率。

三、努力创设学习情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 我们要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备课的对象是学生, 由于中职学校实行无门槛入学,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薄弱,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 教师备课时要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 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 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尽量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概念, 怎样创造情景, 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 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进行增删。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用饱满乐观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发表意见, 对回答不全面, 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其积极态度,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 不要指责、挖苦、挫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惧怕的心理。在教学中, 增加“感情投资”, 消除师生间心理隔阂,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相互学习, 会提高教学效果。

四、联系专业实际, 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5

化学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接触的第一门文化课,也是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一脉相连,学好初中化学是学好中职化学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知识衔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化学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接触的第一门文化课,也是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一脉相连,学好初中化学是学好中职化学的基础和前提。中职化学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电解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既是中职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又是初中化学的难点知识。因此做好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历来被大家所重视。

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中与中职化学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笔者结合多年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化学教学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在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一些做法及想法。

一、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与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中职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中职化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相关专业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教材中知识的承接和衔接

1.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但不做重点要求,中职化学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与其他知识相关联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中职化学教材的“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这一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中职化学对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的加深与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职化学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初步知识:

①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中职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初中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中职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中职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识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液的计算:

初中化学只要求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但有关溶液的配置及相关计算是中职化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在中职化学教学时要重点讲解,尤其是涉及“物质的量”的溶液配置及计算,更是中职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职化学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中职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分别介绍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试验仪器装置等内容。中职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从反应原理、试验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取法的基本方法。

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中职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中职化学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熟悉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中职化学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中职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中与中职化学知识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中职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中职化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化学与所学专业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族元素》时,可介绍自来水的消毒,次氯酸的杀菌、漂白原理;讲授《氧族元素》时,可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授《原子结构》时可介绍原子弹、氢弹及核能利用与核辐射,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中职新生入校就要注重学习习惯,职业素养,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职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视、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中职教育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中职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中职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具体指导。

“授人以鱼,只备一饭只需;授人以漁,则可终生受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有效、正确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中职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6

生物化学理论抽象、概念繁多、代谢反应错综复杂, 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缺乏学习兴趣, 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学生虽然自我约束能力较强, 能认真听讲, 但对所学知识也仅仅形成短期记忆, 不能将其与后续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进行横向联系, 导致基础理论课与临床知识脱节。鉴于此, 笔者尝试运用PBL教学法, 通过问题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2.1 问题设计

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关键, 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像种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顺着提出的问题不断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像种子在慢慢地生根发芽;由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 就像种子慢慢萌发出的更多根系, 抽出的更多枝叶;问题不断被解决, 就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

在实施PBL教学法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 (1) 问题必须能引出所学内容, 并体现本学科的重、难点内容; (2) 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3) 问题解决后能提供反馈; (4) 问题要涉及多学科知识, 能让学生领悟到医学的整体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由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繁杂,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PBL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特点展开。为此, 笔者将生物化学三大代谢内容设计成一连串问题, 在讲授之前先将这些问题发给学生, 然后进行导学, 和学生共同探求问题的答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 再次将这些问题提出, 请学生逐一回答, 教师作最后总结。如讲解糖代谢内容时, 笔者设计如下问题:人体如同一部功能复杂的机器, 机器工作需要能量, 人体要进行新陈代谢,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同样需要能量。那么我们每天活动所需的能量从何而来?每天为什么要按时吃饭?食物对机体有何作用?为什么不吃东西会有饥饿感?我们的食物主要成分是糖类, 糖是如何在体内分解的?糖类分解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健康人的空腹血糖浓度维持在恒定水平, 如果一次进食过多糖类, 血液中的糖为什么不会升得太高?这些糖到哪里去了?而不进食的时候机体血液循环仍然不断将糖运到各组织器官, 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血糖浓度为什么还能维持恒定?此时血液中的糖是从哪里来的?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就将糖代谢一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2.2 实施过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提出问题, 再进行导学。可先让学生泛读教材, 大致浏览标题, 然后针对所提问题进行精读。对于每节内容, 教师可先对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或新术语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形成共识, 并选派代表陈述本小组答案;最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指出学生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疑点, 并要求小组再次分析、讨论。此时, 教师应巡回指导, 同时搜集共性问题, 以便在总结时讲解。

2.3 注意问题

(1) 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讨论, 并巡视、观察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 对个别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积极评价, 以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2) 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反应, 对于那些不参与讨论, 不专心看书的学生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或单独与其交流, 使之产生归属感。 (3) 教师在控制进度的基础上尽量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下课前教师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强调重、难点, 并作小结。 (4) 在整个活动中, 教师应以表扬为主,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课后总结

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回答讨论的问题, 并记录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及解决过程。学生通过反思作出总结, 巩固了所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其书面总结, 作出客观评定, 同时要记录授课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根据学生反馈发现自身不足, 以及时、有效地作出调整, 实现教学相长。

3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

3.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理论抽象、难懂, 学生存在畏难情绪, 但通过提问与讨论, 使学生理解了生物化学是一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的学科, 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更好地探索疾病发生的根源, 寻找根治疾病的方法, 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 活跃了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利于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3.2 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

在分组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陈述自己的观点, 并且每次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小组发言人, 使部分不敢大胆发言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也提高了小组长组织能力。

3.3 增强了学生协作意识,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为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在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过程中相互补充, 共同完善本小组答案。实践证明, 经过PBL教学法学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且有创新意识, 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4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学习积极性不高, 师生关系较为紧张。而PBL教学法的应用为师生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 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PBL教学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转变,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新、完善,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激发教师潜能。蒉

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篇7

一、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 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 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 学生难以理解。

2、学生因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基础差, 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 学习目的不明确, 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 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3、教学大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 但学时少, 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 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 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没有学到。

4、教师因素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 专业知识的严密性, 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 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 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5、教学方法因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 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 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 教学效果不好。

二、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 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 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 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照搬教材, 讲解缺乏新意, 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但其内容十分丰富, 是全书学习的指南, 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 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 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研究生命的本质 (研究对象——生命体) ——生命现象 (健康、疾病、死亡)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命的化学) 、研究内容 (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 、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 (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 及方法。

3、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 重点突出, 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 由易到难, 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 准确把握知识的点 (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线 (主线) 、面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 结合教材内容,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 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 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 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4、精心组织教学, 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 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法, 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 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5、引用生话实例, 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 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 缺乏趣味性, 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 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生物氧化中H 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 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 (接力赛) 是指代谢物 (起点裁判员) 脱下2H原子 (2H++2e) (接力棒) 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4名运动员) , 按照一定顺序 (1、2.3、4棒) , 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 (终点裁判员) , 生成H, O (奖品) 的全部体系 (体育项目) 。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受氢体 (氧分子) 、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 (2H++0-H2) 。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 (终点裁判员) , 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 (细胞色素氧化酶) (第4棒运动员) , 则违规, 生成H2 0: (无奖品H1 O) 。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6、指导学习方法, 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积极思考与总结, 抓住问题的实质, 寻找记忆规律, 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 突出重点、难点, 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

总之, 根据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 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 其内容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所有环节。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 是常令学生生畏的一门抽象和难学的课程。本文针对影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 篇8

一、培养新生实验兴趣

我校绝大多数新生实验基础较差,对实验课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从思想上都轻视实验教学,不把实验课置于合理的地位,使实验课不能真正开展起来;第二,一般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学人员,实验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新生入学后教师可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安排到实验室进行参观,向他们介绍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与现有规模、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参观仪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介绍与之相关的应用,一些新方法、新科技,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还可为学生准备少数典型新颖的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师首先应从教学观念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不应只是单纯学习知识和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实践能力。故实验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 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三步骤方法,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实验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利用较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授关键实验原理知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鼓励人人参与、多动手、勤动脑,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实验问题,教师不包办解决,而是组织学生分析唾弃障产生的原因,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今后学生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功。特别是实验报告最后一部分即对该实验的分析讨论,尤其重要,可谓是整个报告的点睛之笔。实验报告应作以下要求:第一,对测定的数据记录、测试条件、结果的计算,都应列入相应表格中,这样能一目了然地较清楚地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情况与操作水平。第二,学生要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提炼要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真正达到了上述要求,才能使在实验中得到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这一飞跃。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由于实验课考试较少,化工专业班学生只要通过中级工考核,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小,很易造成精神松懈和精力分散,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管理,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合理评定。学生实验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两块组成,而平时成绩由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占15%)、实验报告(占45%)组成,考试成绩由笔试(占10%)及操作(占20%)构成。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大预习力度。

课前预习,对要实验的目的、原理、使用仪器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报告,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对全部抄袭者给予扣分处理。操作前,教师采取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给分。

2. 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纪律规定,对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者及在实验室内嘻闹者酌情扣分。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护仪器设备,操作认真规范,课后及时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3. 实验报告。

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数据(要真实,有较规范的表格,相关条件),并有分析讨论。对有互相抄袭的双方或任意涂改数据者给予零分,并计入成绩。

4. 考试成绩。

由笔试和操作两项组成。笔试重点考查误差理论知识与一些重要实验原理。操作以本学期所做一系列实验为主,将其排列成序,让学生进行抽号操作,操作成绩视操作规范度与结果评定。

以上要求,旨在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旁观式和参观式的学习态度,体现人人参与动手、动脑的要求。

四、开展第二实验课堂

实验课是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也仅表现于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技术和技巧方面,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用甚微。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化工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和学习的基地,安排有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自拟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我校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到化工厂一线工作,只有在这一方面对他们多加以培养,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所言,归结为一点:以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学中坚持“一主一辅”的作用。“一主”即坚持以实验课教学为主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一辅”即坚持第二课堂的教学为辅助,开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教育界培养人才的一个要求,而且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它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夕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3) , 3:16-17.

[2]苏文平, 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11:121-124.

[3]钱大益, 刘云, 弓爱军, 吴平.对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 9:11-14.

中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篇9

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是实现化学教学的认知、发展和教育功能, 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态度和发展技能等任务的重要保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它的基础性应定位在:一是为专业课服务;二是为学生的职业继续教育打基础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其中本课程的基础模块部分主要就是为学生的职业继续教育打基础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部分是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认识和了解的内容。而职业模块部分主要是为专业服务的, 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例如:就我校目前的专业设置来说,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科学突飞猛进, 人们使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 建筑和装饰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同时, 这些材料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污染。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应当对“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 还要学习有关“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等相关知识, 从而掌握材料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以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于采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 不仅要掌握采矿工程和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了解煤炭作为非再生能源, 按现在的开采速度估计, 煤只能用几百年, 煤炭直接燃烧只利用了煤炭应有价值的一半, 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有关“煤化学”方面的知识, 以便了解煤的形成和综合利用。对于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 将来的工作主要与机械设备打交道,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设备的老化、腐蚀等问题, 所以应当对“金属”、“工程材料”和“电化学腐蚀与金属防护”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

二、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高校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的情况下,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针对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差, 对化学有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等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问题情境, 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定向探究反射, 进入高度思维之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包括教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质疑两个方面。

(1) 设疑。

指教师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诱发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将思路引向深入的一种方式。要提高设疑的效果, 达到设疑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教师应选准设疑的最佳点。其具体方式有三种:①利用课题的引言、过渡语和结束语设疑。利用引言、过渡语和结束语设疑, 往往能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 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 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中, 可在引言处这样设疑:“人们平时吃的馒头、油条都很疏松, 大家想了解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盐类水解知识就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寥寥数语, 就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②在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设疑。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盐类水解这一节中, 当学生看到用p 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酸碱性时, 可设置三个连续的问题:一是“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了C (H+) 、C (OH-) 是什么关系?”二是“通常情况下水电离后C (H+) =C (OH-) , 但为什么CH3COONa加入后C (H+)

其次,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教师的设疑只有选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现状之间找到切入点, 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问题均不可取。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设疑应有梯度, 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若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障碍, 教师还应巧妙点拨, 铺设“跳板”, 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2) 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质疑, 那么, 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生疑问难呢?

首先, 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学贵有疑, 疑是探究的源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 并设法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质疑。

其次, 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善于思考是产生问题的源泉, 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 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既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结果, 又要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学习过程, 从掌握知识的途径中找问题;既要弄清某一知识点, 也要思考知识的前后联系, 从知识的网络中找问题;既要掌握物质的性质, 也要思考物质的用途, 从知识的应用中找问题;既要细心观察实验的现象, 也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从本质上找问题。

2.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以及实验现象的鲜明直观, 极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这种优势, 通过实验教学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不断加大, 使得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减再减, 如果仍然沿用老的教学思路, 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学习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 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化学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 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 这样, 学生在双向交流中使思维更加活跃, 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试验, 缓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只有直接做实验, 学生才能得到对一个化学反应的感性认知。对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的、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的动态变化, 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过程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把握,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弥补我们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和实验条件欠缺以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三、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教材改革和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改革和建设要与教学改革同步, 使教材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选用教材要充分体现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新颖, 能反映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水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 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并与教学时数安排和相关专业相匹配。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因此, 中职化学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面向社会需要, 适应学生状况, 做到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深广度的融合统一, 理论性教材和实用性教材的合理搭配。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有它一定的特殊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潘鸿章.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1 (11) .

中职生物课堂教学初探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16-01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初中毕业考试就进入了中职校,他们文化基础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对生物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中,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因中考时文化课成绩不甚理想而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如何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入到课堂上来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授课前经常搜集一些与本堂课相关的小事例、小问题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时,先利用课本上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然后让学生思考哪种策略能够让鲁滨逊生活更久,然后学生互相争论。而在学生讨论比较激烈时,教师则需引入课本上能量流动知识给予暗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当然不一定在这一环节都讨论地非常清楚,主要目的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探求问题答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没有成熟的香蕉中放入一个成熟的苹果香蕉很快就会成熟?”“秋天为什么有些树的叶子会变成黄色?” “果实成熟时为什么通常会由酸变甜,由硬变软?”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巧设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我们可通过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体验秋天树木的落叶,无籽西瓜,在清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植物的叶尖和叶缘上有水滴的出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吐水现象等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生物课中有很多微观的生理活动看不见摸不到,这些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而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提问,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继而深入思考问题。设计有一定趣味的问题会使学生处于急于探索状态。比如讲《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像父母?双胞胎兄弟之间为什么也有的不完全一样?”再让学生考虑“为什么父母都是可以卷舌的,而子女中会有不能卷舌的呢?”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兴趣盎然,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三、巧用语言网络增强学生探知欲

教师授课时运用科学性的语言是必需的,那么在注重语言科学性的基础上再注重运用一些艺术性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精湛简炼但又富有逻辑的语言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而生动形象的比喻则可以降低学生们理解问题的难度,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而抑扬顿挫的语言则可以叫学生更容易地把握住重难点等知识点。可见艺术性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关键。比如,在讲解《种内和种间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成语来组织语言。如种内互助可用“同甘共苦”;种内斗争可用“自相残杀”;互利共生可用“风雨同舟”“相依为命”;寄生可用“损人利己”“不劳而获”;竞争可用“你死我活”;捕食可用“弱肉强食”等等。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是言语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反映了生物现象和本质,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学生们也十分轻松地接受了所学知识。教师在讲解生物学知识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现在的生物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和运用情况。例如,刑警侦破案件经常靠DNA的比对锁定嫌疑犯,亲子鉴定也离不开DNA检测,还有治疗一些疾病也必须要用到DNA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上网查询相关生物知识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搜集到的答案与同学们分享。这就会让学生们在探求作业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巧用自学分组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应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让尖子生吃得更饱更好,让基础差的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信心,教师平常应多鼓励,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并能集思广益使内容更加全面;分组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交流以及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使全部学生都能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比如,在讲解《减数分裂》时,可以给每小组的学生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各2块,让他们去讨论应该如何完成以下活动?(1)捏制染色质;(2)模拟DNA的复制过程;(3)模拟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过程;(4)体现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交叉互换;(5)实现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分离;(6)如何实现染色单体之间的分离。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后印象十分深刻,也把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了,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改进传统的生物教学内容和形式,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去追求生物学知识,探索生物科学的奥妙,进而为中职生物教学改革添砖加瓦,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写与杂志,2007,(8).

[2] 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10).

[3] 钱红亚.浅谈新课程的生物导课语[J].中学生物学,2007,(1).

中职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篇11

当前,中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厌学,中职生物教学教育缺乏特色,基本上很难与科技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需要相一致,而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综合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如何针对学生实际,这就迫切需要如何对传统中职生物课程进行改革,如何从现行课改的体制与环境、投入与师资等方面入手,如何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 中职生物课程的现状

1.1 知识素质差、厌学情绪重

中职学生的入学基本上不需要分数线就可以进入职业高中,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对于选择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物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有不少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生物概念都不知道;学习能力很差,学习缺乏主动和激情,课堂纪律意识淡薄,厌学心理很强。

1.2 中职生物教育缺乏特色

学生在理论方面基本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很差,而生物教学又没有什么特色,学生认为学不学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现状。

2 中职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2.1 培养目标宽泛化

作为农业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更是泛化,定位不准确。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大量一线工人,需要的是有技能的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形成理论体系的专业类群,而生物作为农业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也要专业化,不能在实际的应用上与经济、企业相去甚远。以目前的技术更新速度,新专业层出不穷,专业越来越专业化,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实际专业人才的需要必须具有可升级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2 培养模式封闭化

学校与社会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生物课程与就业岗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与经济、市场相要求一致,只有了解社会需求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起指导的作用,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起到反馈的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的越紧密,发挥的作用越明显。然而无论是与社会相关还是理论结合实际都很难把握。

2.3 教学模式简单化

生物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是一门基础课,就自己讲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动手能力不强。历次课改都要求改变教学模式,实践上改变的是教学形式,真正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的本质并未完全改变。

3 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明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以职业行为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产品为载体,优化生物课程结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生物课程也可以进行项目模块化教学,同时实习等资源投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2 改进生物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

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基础知识体系建设进行改革。

3.2.1 发挥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这样来指导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也就是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这时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学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的合作得以实现的。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让学生自已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的变化,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水稻、苹果树等作物在开花期间传粉受阻或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对农作物的产量会不会造成影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了解人工受粉,并进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

3.2.2 恰当地引入教学材料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材料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让学生解到一些食用菌种植户家进行实际操作,了解食用菌生产的流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研讨如何改进某些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

3.2.3 多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如学习到藻类植物时,介绍了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同时又特别讲解了蓝藻知识,学生听得入神,学得专心。

3.2.4 增进情感教学

以往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情感中的人文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例如,在讲解有关生物学内容时,以兴奋、满怀敬意的语气,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在人类基因测序、水稻基因测序等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3.2.5 重视教学实践

我们职中的生物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增加生物实验,只要条件允许,许多演示实验都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做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给以鼓励、赞扬,激发学生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其存在的缺点,辅以适当的批评,达到促进作用。

3.3 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加快模块化教材建设

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生物课程的性质、生物课程的能力目标、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生物课程的项目内容、生物课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的建议等。生物课程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生物课程能力目标要求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掌握知识、具备能力、达到水平。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实际应用,鼓励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的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结构合理、新型教材。

课程改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到与课程改革同行,扎扎实实抓好课改工作,以课改为动力,推动中职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物教学质量,紧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生物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现象,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不符。要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型的人才,就要不断研究职业学校生物学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探究生物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与市场接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生产实际中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开放后就业及创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物,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许芝龙.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2]包庆德,刘桂英.开启生态时代: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4:15-23,157-1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6]席广涛.生物学教师如何“活用”新教材[J].生物学通报,2006,41(2):31-32.

上一篇:医疗健康行业下一篇: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