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导

2024-07-12

四导(共11篇)

四导 篇1

教学是中小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导处则是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教导处既要管好“教”, 也要强化“导”。笔者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导处, 多数是履行“教务”职能, 如课程安排、课时调配、教材征订与发放、学生成绩统计、教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 这些日常的教务工作故然重要, 但这只是教导处工作的一部分, 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笔者认为:“教”与“导”, 二者并立, 缺一不可。要想有高效的“教”, 就必须强化科学的“导”。教导处不是“教务处”, 应该在抓好日常“教务”的同时, 认真履行好“导”的基本职能。

一、对教学理论的“指导”职能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理论储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对于每位教师来讲显得特别重要。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变革, 都需要教导处通过有针对性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来逐步实现。因此, 教导处就有指导全校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论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责任和义务。通过指导理论学习, 帮助广大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规范教学行为、自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如何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呢?一方面, 教导处在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初, 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培训计划, 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 教导处要按计划、安排、组织好各类培训、学习活动, 让每个教师学有所获, 训有所得。如我校每周例会前的“10分钟课改信息传递”, 每学期两期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和一轮教材教法培训, 每学年一次“课改聚集论坛”活动, 都由教导处与师训处联手组织。此外, 教导处还定期请图书管理员进行新购书目介绍, 并要求每位教师每一学期自读1~2本教育专著, 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 学期结束时检查兑现。教导处在安排组织这些活动时, 要求学习和传递的理论信息具有“三性”特点, 即“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教导处通过履行对教学理论的“指导”职能, 促使每位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的素养, 为夯实教学基本功奠定理论基础。

二、对教学研究的“引导”职能

引导教学研究, 是教导处又一重要的工作职能。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 就需要有扎实的教学研究来引导, 要提高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也必须要有深入的教学研究来推进。因此, 作为教导处, 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策划和正确引导教师开展深入扎实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 以学科教学为主要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研究教学疑点, 解决教学难点, 化解教学盲点。具体地讲, 要引导教师研究新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法, 研究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减负增效的科学方式等。我校教导处每学期初就拿出了教学研究的总体计划, 并分三个层面具体组织实施。

一是以教导处牵头的全校性综合教研活动。如每学期开展的新调进教师的摸底课、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般教师的达标课和参赛优质课等, 都由教导处直接负责组织, 写出教研活动的方案, 学校成立听课评课小组, 采用听课说课评课形式研究, 以促进规范教学、引导教学创新, 提高学校整体教研水平。

二是以年级组为单位, 各年级行政组长具体负责, 以语、数学科备课组为主, 研究本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般研究方式为集体备课, 互听互评。

三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 系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法。每学期每个学科不低于两轮专题研究。

为了保证各个层面教研活动的实效, 学期结束, 教导处对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认真的考核评比。其方法是: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总结申报, 并提交学期教研计划和一个学期所有教研活动记载,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收获感悟及教研成果等原始资料。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备课组申报的材料, 进行逐项考核, 最后按30%授予“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称号, 并给予奖励。以此引导学科教研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

三、对教学行为的“督导”职能

教师的日常备、教、辅、改、评各个环节是否到位, 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等学习行为习惯是否养成, 教导处负有检查督导的职能。通过督导, 发现在常规教学和创新教学中实绩突出的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 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教师、学生中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欠规范的, 及时批评教育, 限期改正。我校教导处在履行教学督导的职能时, 主要有下三种方式。

定期督导。一是学期初, 由教导主任督查各教研组及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二是期中、期末, 检查各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及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各科教师日常的备、教、辅、改、评各个环节具体实施情况。其基本程序为:教师自查——年级组 (教研组) 内互查——教导处审查。

不定期督导。主要为抽查方式。抽查的内容有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及课堂教学等。课堂教学的督导方式主要以听“推门课”为主。“推门课”顾名思义, 即事先不通知的常态教学课。听课人由教导处安排, 一般由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通过听“推门课”, 了解常态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一般“推门课”每学期坚持两轮:一轮是学期初对新进教师 (包括新任学科教师) 的摸底课, 另一轮是通过抽查发现有问题的教师或班级的跟踪研究课。

期中评教评学。期中评教评学, 已成为我校教学督导的一项常规工作。由教导处负责, 每班随机抽35名学生, 进行不计名的问卷调查, 了解所在班教师的教学行为、班级管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督导, 促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教师教学行为日趋规范, 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四、对青年教师的“辅导”职能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 他们从学校毕业步入教坛, 理论知识丰富, 工作热情高, 但教育教学经验缺乏, 工作方法简单, 这需要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导处认真履行好青年教师的辅导职能。虽说不能事事由教导主任亲自辅导或指导, 但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与管理中, 教导处要把对青年教师的辅导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为青年教师提出发展目标, 确定富有丰富教学经验丰富的帮带师傅, 制定相应辅导计划及措施等。如我校教导处为青年教师提出了“一年上路”、“两年入格”、“三至五年成骨干”、“八到十年形成教学风格”的培养目标, 并长年坚持开展“师徒结对帮、带活动”, 激励青年教师勤奋好学上进,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与全面进步, 促进学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形成。我校辅导青年教师成功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总之, 教导处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枢, 在整个学校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 只要教导处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务工作的同时, 扎实履行好“四导”职能, 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其教师队伍建设就会有序、规范而高效。

四导 篇2

课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主备人:肖锦

审核人:

编号:130545-49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学习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

学习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第二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上,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交流赏析,指导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要点:

(1)叙述清楚有条理。

(2)语句通顺连贯。

(3)重点内容是否具体。

2.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

3.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自写作文,培养独立完成习作的好习惯。学习过程:

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导语:欣赏了全班每位同学感动、难忘的故事,其中有些文章的描写让老师仿佛也亲身经历这件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导语: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千秋。请大家再次回忆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

自己动笔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导学案

课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主备人:肖锦

审核人:

编号:130550-51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前准备:

我会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同桌分角色读,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汇报: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

① 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② 直接抒发感情。

③ 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学生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借物抒情: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景抒情、议论抒情、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1、积累16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一、日积月累

1.自读,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讨论,理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熟读,记忆。自读、对读、齐读。

4.补充课外类似词语。

5.巧运用:请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练习说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故事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4.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四导” 篇3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亲历像科学家们那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加对科学学习过程的理解。”也就是说,新课程要把本来就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还给学生。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实验的活动,不是将准备好的实验仪器发给学生,就把其他学习活动完全交给了学生,而是要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同时,教师始终保持主导作用,并把握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

“引导”是教师为了生成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佳时机而创设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设计、探究,在亲历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寻找答案,提高能力。

一、灵活“导入”新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怎样导入新的课题呢?通常是将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一个与探究课题相关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创设特定情景的方式有:播放录像或幻灯片、讲述与探究课题有关的小故事、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演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实验等等。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探究新课题之前,我们应该考虑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启发,在情景中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

二、巧妙“导问”,使问有所思,问有所答,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不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问法,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新课标准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才能做到问有所思,问有所答,才能积极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科学“导做”,明确实验目的,进行严谨的实验操作

实验是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边做边讲解,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所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实验时,不能放手不管,要不停地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从具体实验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实验完成后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和总结,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让学生寻求不同的实验方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尽量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教师要适时地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正确“导情”,以身作则,端正态度

新的课程标准包含有三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之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首先自己要饱含教育教学的激情,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感染学生。有些教师讲课时力求四平八稳,生怕出乱子,其实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情景:如动人的故事、抑扬的语调、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热烈的气氛……深深地吸引并打动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必定会端正学习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全心投入到学科学习中。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四导” 篇4

一、真情地诱导

由于“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缘故, 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由此, 我认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诱导学生“爱学”的明智之举。“喜表扬、厌批评”是人共有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也不例外。童话故事中的狐狸也是用花言巧语讨得乌鸦的欢心, 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教师是否可以效法狐狸, 用“甜言蜜语”去赢得学生的好感呢?我想是可以的。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 只有鼓励、没有指责, 那么, 学生必定会感到这位教师不仅可敬, 而且可亲, 从而主动亲近老师, 信任老师。这样, 学生就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诱导下, 爱学你所教的学科。

在学习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 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参与解决问题, 探索研究问题, 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做准备, 同时养成一种习惯。

1. 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 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 继而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 教师便可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 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 教师应抓住文章趣处, 进行巧妙点拨,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 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 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 使他们感同身受, 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 中国》时,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 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 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勤劳淳朴的人民, 富饶美丽的土地, 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 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 你如此伟大, 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歌———我们爱你啊, 中国!”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进而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适时地引导

1. 课始, 设境激疑。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 教师要精心创设新奇的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教学《小河和青草》时, 先播放由《小雨沙沙》改编的《小河哗哗, 小草绿绿》后师述:歌曲中的两个朋友就是我们昨天认识的谁呀 (小河和青草) ?这样把学生带进快乐的课堂。

2. 课中, 设疑引思。

引入新课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如《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一道覆盖全文内容、极富概括性的题目, 教学时, 就可以将它作为探索课文的研读专题。通过语言品析、情感朗读, 接着, 引发思考: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在这个过程中, 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领会、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内涵的感悟等多项训练一一得到落实。

3. 课尾, 设障引“用”。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 课后安排了两项实践性拓展练习:一是用对话框的形式“我想泡点豆子, 观察它们是怎么发芽的?”“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 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二是安排阅读链接《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文。这样, 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通过观察、思考, 去发现生活的奥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恰当地启导

教学中,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进行启发点拨, 为学生架设桥梁,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如《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 为什么又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涉及到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思维跨度大, 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为此, 教师可以启发说:“老爷爷和小姑娘为什么能爬上那么高的天都峰?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老爷爷和小姑娘都是从对方鼓舞中获取力量, 才爬上天都峰的, 这样,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耐心地辅导

四导 篇5

知识与技能 偏正类话题作文审题、结构组织、语言训练 过程与方法 写作试误-----错误归因------方法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写作兴趣、复习议论文写作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审题、结构组织:写成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附注 课前准备

教材、教辅书、笔记本、演草本、工具书等

一、组织检查:(5分钟)

1、提醒并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2、布置阅读内容和探究任务(板书在黑板上)(1)辨析“勇敢”与“真正的勇敢(2)“爱”与“无言的爱”(3)“痛苦”与“快乐中的痛苦”

学生分组探究三组关系,辩明偏正类作文的立意侧重点

教师板书:

错误现象1:只讨论勇敢是什么,而丢掉了“真正的”。错误现象2:交待“真正的勇敢是什么”然后抛弃它,而着重写“什么”错误现象3:为求新意,把论题复杂化。

二、自主阅读探究

1、阅读:交换阅读作文(5分钟)

2、探究:(1)同学作文在审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2)结构是否有不合理处

(3)请以“真正的勇敢是——————”开头写三至五句话,并与同学分享。

三、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由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3分钟)

四、分析点拨:(结合预设的和学生展示暴露的问题)(5分钟)

“勇敢”是题目的中心语,是写作的主体内容,但不是运笔的重心所在。偏正式题目“真正的”才是运笔的重心所在。本题只需要解析“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就行了。它的逆命题在材料中已经出现:(1)真正的勇敢不是“疯狂举动”(2)真正的勇敢不需要“炫耀”。由此还可以派生出,真正的勇敢不是匹夫式的鲁莽;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行动的空喊等等。

它的正面立意命题在材料中也有相应提示:(1)真正的勇敢是在困境中勇于去战胜(2)真正的勇敢是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由此还可以派生出:真正的勇敢是“险境中的不屈”,“威势下的不从”,“冷遇之后的不弃”等等

布置阅读探究任务:

1、从标题看问题:

2、从结构看问题:

3、从语言表述看问题

4、阅读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比评价 阅读并完成:(6分钟)

(1)梳理所有已知的关于“勇敢”的事实材料,从中发掘共性和个性,分析“真正的勇敢”的特质,形成自己的分论点。

(2)片段语言训练----请以“真正的勇敢是险境中的不屈”为论点,举1个事实论据写个小片段。展示:

一类标题:真正的勇敢、新时代的真勇敢、看似平常真勇敢 另类标题:理性的勇敢、勇敢说、勇气----氧气、真正走下去、似勇是勇

五、当堂训练展示(5分钟)

六、方法指导:(结合学生训练情况)(2分钟)

让学生在老师的“四导”下探索 篇6

一、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诱导下激发探索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游戏、竞赛、挂图、演示、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课的开始部分,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师:(捧着一叠本子走进教室)同学们,老师先给每人发3本新本子,然后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列式计算,算出自己的小组一共发了多少本。

生1:我们小组4人,一共12本,算式是3+3+3+3=12(本)。

生2:我们小组5人,一共15本,算式是3+3+3+3+3=15(本)。

师:如果要算我们班21位女生一共发了多少本,怎样列式?

生3:21个3相加。

师:如果要算我们班45人一共发了多少本,怎样列式?

生4:45个3相加。

生5:(纷纷议论)数字太多了,算式太长了,黑板上写不下。

师:下面,老师想带领大家学习一种“既快又好”的计算方法,大家愿意吗?

如此地精心诱导,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动机,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探索新知。

二、让学生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提高探索能力

探索能力始于问题的发现,终于问题的解决。学生有没有探索能力,首先要看学生面对探索对象时能不能提出问题,其次要看学生能不能解决已有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我通常在下列两个方面加以细心指导。

1.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疑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既是学习的需要,又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造的基础。为了指导学生寻找疑点、大胆质疑、敢于问难,教学中,我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自学、演示、图解、悬念、设问等。

如教学《角》时,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设问:“对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大家有疑问吗?有人肯定有疑问。”话音刚落,一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能说钝角都大于90度,却不能说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呢?这一问,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全班同学马上围绕这一疑问,主动探索、寻找答案。

2.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之间既能充分地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又能顺畅地迸发思维的火花和形成思维的碰撞,更能全力以赴地投入探索。如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时,针对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有小数点的问题,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合作讨论的:请大家先讨论变除数为整数后,被除数怎么办?然后讨论除数、被除数变化后,先怎么除?再怎么除?商的小数点怎样定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合作讨论,不但探索出了计算的方法,而且把计算方法的依据也探索出来了。

三、让学生在老师的耐心疏导下增强探索信心

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探索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地获得成功,总会碰到暂时的困难,遇到暂时的失败,出现暂时的灰心。对此,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蔼的表情和温暖的话语,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如教学《有因数3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确定,哪些数有因数3。学生受有因数2、5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认为“个位上的数字有因数3的数,这个数就有因数3。”并列舉出诸如“33、96、69”等数例来证实。这时,我没有焦躁,耐心倾听后,面带笑容、心平气和地疏导:你们所列举的33、96、69……个位上的数字确实有因数3,这样的数也真的是一些有因数3的数。现在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数,如13、26、49……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也有因数3,这样的一些数有因数3吗?学生计算后,觉得茫然。这时,我又稍加点拨:请大家用1、2、3三个数字任意排列,组成一个三位数,能否发现什么?在我的耐心疏导下,学生终于找到了“有因数3的数的特征”,并探索到了有因数3的数的特征的关键:不能看“个位”,而要看“各位”。

四、让学生在老师的悉心开导下掌握探索方法

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探索的方法。对此,可在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悉心开导,引领学生掌握探索方法。

1.引领学生动手。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现教材的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形成知识的表象、准确地建立知识的概念,更可以激发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时,我先让学生在一个三角形(纸质的)上量一量每个内角的度数,再让学生算一算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把三个角剪下拼一拼,看拼成的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学生通过“量、算”和“剪、拼”,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引领学生动口。口头表达是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催化剂,口头表达能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必须说明,口头表达应力求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此,在引领学生口头表达时,需要悉心开导。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动口氛围和良好的动口环境,让学生想动口、敢动口、会动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口头表达的积极性。其次,要训练学生对计算的算理、公式的推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的正确表达。另外,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时的灵活、全面、深刻、有逻辑。

3.引领学生动脑。小学课本里的很多数学知识,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前面的知识能为后面的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后面的知识又能为前面的知识起到拓展的作用。对此,应引领学生动脑,通过知识迁移,运用旧知学习新知。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可引领学生动脑,将平行四边形、圆形转化为长方形。又如在体积公式的推导中,可引领学生动脑,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将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再如在简便计算中,可引领学生动脑,将“数”转化为“式”……

四导 篇7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处理器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些优秀的图形用户界面软件 (如国产Mini GUI、Trolltech公司出品的Qt等) 的出现, 使医疗设备更加小型化, 使用也变得更加容易。本文以三星公司生产的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40A作为主控制器, 以Linux为操作系统, 开发了四导心音采集显示系统。

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信号采集调理模块, 完成对主动脉、肺动脉、二尖瓣、三尖瓣心音信号的采集以及放大与去噪; (2)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选用高性能的A/D芯片再配合CPLD的控制进行模/数转换, CPLD通过模拟SPI接口将数据传给ARM9; (3) ARM9核心处理模块, 核心模块主要由S3C2440A、64 MB SDRAM以及512 MB Nandflash组成, 完成对数据的接收保存, 并通过10英寸液晶屏显示心音波形, 在Nandflash中单独划分出400 MB的空间来保存心音文件, 通过移植USB Gadget驱动实现当采集板通过USB接口插上电脑后能像U盘一样读取这400 MB空间中的内容。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系统使用了美国3M公司生产的Littmann和Classic IISE听诊头, 另外, 在听诊头上加入了一种新型的贴膜, 不仅有利于粘住身体所测部位, 而且能保证采集的音质不变。心音传感器模块能将心脏搏动信号转化为低阻抗音频信号[2]。针对心音信号具有的信号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 首先要进行初级放大以满足后面滤波的需求, 在经过带通滤波电路滤去不属于心音信号频带的部分后, 再经工频陷波电路, 最后经过主放大电路。

(1) 前置放大电路采用了TI公司生产的一款低功耗、低噪声、高输入阻抗的运算放大器TLC2252。电路如图2所示, C1和R2组成的电路起到两个作用: (1) 阻止C1左端的直流电流通过; (2) 允许心音传感器输出的交流小信号通过并传递给后面的放大器, C2、R3、R4、R5构成同相放大电路, 其具有输入阻抗很高、输出电阻很低的特点, 非常适合于前置放大电路。

(2) 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并不是纯粹的心音信号, 里面还含有一部分低频信号, 比如传感器与皮肤的摩擦、呼吸噪音等[3]。当采集时遇到咳嗽声音、器件掉落的声音可能会引入高频噪声。为了不影响心音信号的分析, 必须将其滤除。在此设计了带通滤波器, 前面为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电路主要滤掉信号中高于心音信号频率范围的信号, 低通滤波器的上限设为800 Hz。由于心音频率的下线为2~5 Hz, 为了不损失低频分量, 后面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置为2 Hz[4]。采用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器, 电路如图3所示。

(3) 系统采用电源适配器来供电, 不可避免地引入了50 Hz的工频干扰, 而它正好落在心音信号的频带范围内, 因此需要采用50 Hz工频陷波电路将其滤除。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型双T有源滤波陷波器, 但是对称型双T有源陷波器对电路元件的对称性要求较高, 如不能满足对称性要求则会极大影响陷波器的中心频率和Q值。因此, 本系统采用二阶无限增益多级反馈有源陷波器[5], 如图4所示, 其中C7=C8=C, 中心频率的计算可参考式 (1) , Q值的计算可参考式 (2) 。

(4) 经过上述滤波电路后, 心音信号已经较为纯正, 但心音信号的幅度因人而异, 有些人的心音强度较弱, 为了能在适当的范围内正确显示心音波形, 添加了一级放大倍数可调的主放大电路, 通过手动调整变阻器的大小, 方便心音信号的适当显示。通过测试, 此部分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0倍即可。图5显示了某一路信号通过上述模拟电路后的波形,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2 数字电路设计

考虑到转化精度和采样频率, 没有采用S3C2440自带的A/D, 而是选用了Maxim公司的四通道、16位量化精度芯片MAX11044。它具有固定的转换时间, 能同时对四个通道采样, 采样频率最高可达250 k Hz, 可保证对心音信号进行无失真采集。MAX11044输入电压范围为-5 V~+5 V, 输入阻抗高达1 GΩ, 对于适当放大后的心音信号无需电平抬升及外围阻抗匹配电路, 可直接进行采用量化, 从而简化外围电路。

通过控制MAX11044的CONVST引脚拉低持续时间来达到对采样频率的设置。当CONVST引脚为低时对模拟信号进行捕捉;当CONVST引脚为高时进行转换。由于心音信号的频带范围在20~800 Hz以内, 并依据耐奎斯特采样定理和实际的硬件处理能力, A/D的采样率设定为10 k Hz。由于MAX11044数据输出为并口, 而且还需要多根控制线, 在此选用Altera公司的CPLD芯片EPM570T144C5N作为数字电路控制核心, 通过编写Verilog程序来控制, 主要功能包括: (1) 接收ARM9发来的命令控制A/D开启与关闭; (2) 设置A/D的采样频率; (3) 获取A/D转换的数据; (4) 模拟SPI接口将数据通过SPI接口传送给ARM9。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驱动程序的设计

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的直接接口, 驱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 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像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进行操作。在系统中S3C2440利用SPI接口来接收CPLD发来的数据。SPI是一种高速、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 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4根线, S3C2440芯片上集成了两个SPI控制器, 通过配置相关寄存器可以设置SPI的工作方式、主从关系、接收数据模式等。考虑到接收到的数据量大以及减少CPU的使用率, 在此采用了DMA的数据接收方式, CPLD有数据就会自动发送过来, 所以选择让ARM9做从设备。

驱动程序的接口用来描述驱动程序与设备的交互, 当应用程序操作设备文件时调用open、read、write、close等函数, 最终会调用对应的接口函数, 这些接口函数封装在file_operations结构中, 其结构如下:

(1) spi_open函数主要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工作, 使用s3c2410_gpio_cfgpin () 函数将所用到的引脚设置为SPI功能;开启SPI时钟, 并且配置SPI有关的寄存器, 主要包括读写模式、工作方式、主从关系等;由于使用了DMA的读写模式, 因此需要配置相关的操作, 包括设置DMA源和目的物理地址以及所在总线、缓存大小、传输模式;最后开启DMA。

(2) 当应用程序调用read时, spi_read函数将被执行, 在spi_read函数外, 需要初始化等待队列dma_waitq和全局变量ev_dma, 在spi_read函数中首先调用wait_event_interruputible (dma_waitq, ev_dma) 函数。ev_dma为等待条件, 当它为0时进程将休眠;当它为1时函数返回0, 不休眠。当DMA的缓存达到了设定的值时, 将产生DMA中断进入中断处理函数irqreturn_t DMA_irq (int irq, void*devid) , 在中断函数中将全局变量ev_dma设置为1, 并且调用wake_up_interruptible (&dma_waitq) 函数, 它将唤醒dma_waitq等待队列上休眠的进程, 然后在spi_read函数中调用copy_to_user () 函数把DMA缓存的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3) 当应用程序调用close函数时, 相当于调用驱动程序中的spi_release函数, 主要是关闭DMA通道。

3.2 Qt程序的设计

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开发框架, Qt开发的软件移植性非常好, 编写好的代码只需使用不同平台的编译器编译, 而不用修改代码, 即可运行在不同的平台。软件使用了Qt/Embeded4.7以及扩展库Qwt来开发的, Qwt是一个基于Qt的扩展类库, 包含了大量用于工程开发编程的GUI部件和辅助工具。除了二维绘图控件类外, 它还提供了诸如刻度、滑块、转盘等控件类供开发使用[6]。采用的Qwt版本是qwt-6.0.1。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系统以Qt Creator为IDE, 首先将Qwt导入Qt Creator中, 利用交叉编译工具进行编译生成ARM版本的动态链接库, 将这些链接库拷贝到采集板文件系统的“/lib”目录下。

3.2.1 界面布局及设置坐标轴及背景网格

在布局界面中使用了Qt中的布局管理器生成一个.ui的文件, 通过拖拉左边的控件进行布局, 非常方便。

网格主要是描述画布中X和Y轴的刻度划分和网格线的颜色, 用到了类库中的Qwt Plot Grid类;坐标轴的设置主要是对横轴、纵轴的刻度及其所代表的意思进行设置。使用到的相关函数如下:

3.2.2 绘制波形

首先使用类库中的Qwt Plot Curve类生成4个绘图工具, 然后设置这4个绘图工具的画笔颜色以及依附的画布, 相关函数如下:

在点击开始按钮后就启动了一个定时器, 每过5 ms就会自动触发一次timer Event事件, 在事件中通过调用read函数接收CPLD传来的数据。由于一次接收到的数据是4个通道的64位二进制数, 因此需要将它提取出来, 对应于每个通道转换为十进制, 然后存放到y Data数组中。有了绘图数据, 就可以通过调用Qwt Plot Curve类的绘图函数实现绘图, 关键函数是:void Qwt Plot Curve::set Raw Samples (const double*x Data, const double*y Data, int size) ;函数中x Data和y Data指针分别指向一个一维数组, size表示要在画布上画多少个点。在没有外部中断的情况下将循环画图, 屏幕上会出现连续的波形。

3.2.3 按键事件

在本系统中有3个按键, 分别是开始、停止、保存。当点击开始按钮时将通过open函数打开spi_slave设备文件代码为:fd=::open (“/dev/spi_slave”, O_RDWR) ;O_RDWR表示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 fd为open函数返回的文件描述符。点击停止按钮时将调用close函数停止接收数据并对屏幕清屏。当点击屏幕上的保存按钮时将弹出一个软件盘, 提示输入要保存文件的名字, 点击确认之后文件将以txt格式被保存在“/mnt/udisk”目录中, 最后将接收到的全部数据写入刚才创建的文件中。

本文设计了四导心音采集显示系统, 采用4个听诊头同时检测临床4个听诊部位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 的心音信号。从硬软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流程。通过触摸屏来操作硬件非常方便, 性价比高。本设计为后续的心音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周婷玉, 施元雪.新华网.我国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N/OL]. (2010-08-13) [2013-4-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8/13/c_13444113.htm.

[2]周红标, 蒋鼎国, 柯永斌, 等.基于STC单片机和LabVIEW的心音信号检测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 2012, 38 (1) :31-33.

[3]王晓燕, 曾庆宁, 栗秀尹.基于FPGA的心音信号采集[J].微型机与应用, 2012, 31 (11) :28-30.

[4]邢素霞, 陈天华.基于DSP的心音信号采集与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1, 28 (2) :273-276.

[5]史志怀, 万遂人.脑电信号采集中工频陷波电路的设计[J].医疗装备, 2009, 22 (11) :12-13.

四导 篇8

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领域中, 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兴趣体育”为主体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健美操教学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健美操锻炼的同事, 更关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 乐于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同时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发挥其能动性, 主动学习, 探究式学习,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随着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把“四导式”教学模式引入健美操普修课课堂,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 讨论式、启发式和发现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将健美操教学过程变为兴趣盎然的发现、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2“四导式”课堂教学实验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更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持久性。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四导式”体育教学模式以此为基本教学理念, 强调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导思、导论、导练和导评为教学的主要程序, 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 在学与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索中学习, 在发现中创新。“四导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健美操课堂中, 以教师为辅, 学生为主, 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学习和探索, 而不是教师反复重复动作操化, 学生机械模仿。运用“四导式”体育教学模式, 改变了过去健美操教学中只是由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教、学生做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 精心钻研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导下, 主动参与健美操课堂教学, 学习教材内容,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协作, 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受益者, 成为健美操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图一所示,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四导式”体育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关系。在传统的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中, 认为钻研教材, 书写教案仅仅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与学生没有关系。事实证明,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学得好, 还要教的好, 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尝试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在备课环节, 因此对教材的把握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 正是基于此现状, 本文建立了新的师生和教材之间的联系。在这种崭新的关系中, 教师在教材的钻研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 教师在准备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侧重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对教材展开主动学习, 让学生对平时漠不关心的教材产生兴趣, 以达到主动研习教材, 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 学会自学, 自主分析教材不同章节和知识的重难点, 这样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

如图二所示, “四导式”健美操课堂教师教学师生活动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导者, 采用定向激趣、答疑解惑和知识深化等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通过导思、导论、导练和导评四个阶段, 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特点, 分别在身体准备活动部分, 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并且通过讨论交流, 促进步;在操作演练中, 学会归纳总结, 扬长避短, 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如图三所示, 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四导式”健美操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掘。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示范领操、自我评价、自主创编、课堂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注重健美操动作的教授, 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模仿和练习中, 极少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以至于学生学会了整套健美操的动作, 却不会传授给他人。因此, 在“四导式”教学模式中, 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给予了优化。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学生导思、导论、导练、导评, 在思考、讨论、练习和点评中, 学会怎么练、怎么教, 在反思和评价中, 学会针对不同群体改编和创编健美操动作, 举一反三。学生具备的这些实践能力, 能帮助他们学以致用,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四导式”教学模式实验分析

3.1“思导”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学生带着自己渴求答案的问题去探索、讨论、思考, 加上教师的鼓励和鼓舞, 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 就能得以极大满足;被动地接受就变成主动探求, 独立思索, 加上同伴、同学的合作交流, 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法、练习法、纠错法等教学方法, 运用提问、设疑和讲解等具体途径,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观察,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发现新的问题,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 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融会贯通。例如:健美操的最大功能是什么, 健美操是女生减肥的最有效方式?这样的提问, 每堂课的开头常常出现比较积极的场面, 学生个个争先发言, 消除了那种“身顺心违”的教学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发扬民主, 抓重点, 破难点, 这是“导论”产生的正面效应

在“四导式”教学实践中, 倡导始终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避免教师的垄断式教学和学生的机械式学习, 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把握,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师生的讨论中。明确学习方法, 归纳技术要点, 在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快乐学习。例如健美操的基本动作, 教师提问:谁知道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包括哪些, 健身健美属于健美操吗?健美操动作练习中为什么要绷脚尖、手臂伸直?通过讨论, 学生一致认为, 通过绷脚尖和手臂打直, 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姿态更加紧致和优美, 使这项运动更加充满动感和活力, 如果放松身体各个关节来练习健美操动作, 会使我们的身体因为太过懒散而显得有气无力。类似这样的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 特别是在导思和导论环节。通过检验,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3 以“导练”为核心, 心在其中, 身为其练

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小群体的作用以及带头人的作用, 做到人人会当“领导者”, 会示范指挥, 会课堂组织, 会创编操。从表2中得到 (省略) , 实验组自我评价、示范指挥, 课堂组织, 创编操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组内的合作协同, 促进自发、自主的学习;导练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在参与健美操运动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 不仅包括学习能力, 还包括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不仅体验到学的乐趣, 更要感受教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学校能够学会健美操动作, 到社会中, 能够带领他人参与健美操运动, 为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推广, 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也是导练的重要思想。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 初步体验教师的责任, 学会引导和指导练习, 尝试把控课堂进度,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4“导评”集思广益,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概括能力

导评的关键在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遗言表达能力, 发现教学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引导学生主动发言, 勇于指出教师和同学存在的问题, 这样师生才能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开展评议, 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参照, 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帮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 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述总结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 让学生通过评议, 做到不懂就问, 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针对个别同学遇到的困难, 教师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加强引导和帮助, 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迎头赶上, 避免这部分同学因学习压力较大而放弃。在导评的作用下, 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认知, 针对自己的劣势加强锻炼, 学会自我调控, 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同时明确自身的定位。

3结论与建议

1.“四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导思为龙头, 以导论为动力, 以导练为核心, 以导评为终结, 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作用, 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气, 变革旧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使学生会学、善学和乐学,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转第95页)

2.“四导式”教学模式的实验, 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 精心设计, 巧妙安排, 灵活多变, 注重信息反馈, 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3.要想学生身顺心从,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必须要有一支素养全面的体育教师队伍,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而且还要掌握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引进社会中优秀的健美操教练员到学校为我们的师生培训, 开拓教师的视野, 更新教学理念, 紧跟时代步伐。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进行教学改革的形势下, 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克服学校体育教育不同程度的身顺心违现象。“四导式”教学模式的导思、导论、导练、导评的四个教学过程符合学校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体系。使学生会学、善学和乐学, 真正达到“受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四导式,健美操,教学模式,课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Z].北京:教育部教体艺.2002.12.

[3]刘邦祥, 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07, (2) :25-28.

[4]韩秀婷.四导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向路径探微[J].中国职业教育, 2013, (7) :27-31.

四导 篇9

本文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 试就此问题作阐述。

一、导入作业——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梳理】导入作业——猜谜语

只见他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后退, 嘴里叽里咕噜的,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 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 )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

师:上课前, 老师给同学们猜几个谜语, 这些谜语很有特点。根据人物的动作, 你能猜猜他是谁吗?

( 师生动形象地描述以上片段, 学生猜出是谁 )

师小结:这些人物因其富有特色的行为, 让大家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严监生, 也有一个经典的动作, 让读者过目不忘。

(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

【观点聚焦】

导入作业依文而生, 托文而行。导入作业有课前预热、调动学生兴趣的功能。本设计基于文本两大特点:其一,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文章, 本组课文单元目标旨在走进名著, 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并能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二, 早在四年级的时候, 学生就接触过写人的文章, 也知道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还知道要从关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体会人物的形象等。只是在年段的序列目标上有所区别和递升, 所以, 在设计导入作业时应该能唤醒学生旧知, 让学生快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并从链接中树立目标意识, 用猜谜语这个导入作业的形式不但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 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导学作业——删繁就简三秋树

【课堂梳理】导学作业——预习导航

预习作业:对照老师的预习建议, 相信通过自学, 你能从课文中收获很多。

1. 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难读的词摘录下来, 并 多读几遍。

难读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中的有些词是文言表达, 现在的词汇中很少用到, 你能从课文中找找这类词吗, 并把意思写在括号中。

例如:一声不倒一声 (一声连一声) 再不回头 ( ) 诸亲六眷 ( ) 已后 ( ) 不曾 ( ) 莫不是 ( )

你还能找到哪些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字一句地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4. 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讲了一件什么事?

对导学作业的反馈交流就是用作业组织本课的初读教学。以导学作业组织初读教学分四步进行:读准字音—读懂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步, 读准字音。课前教师了解学生导学单完成情况, 发现以下几个词学生普遍认为难读——“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学生轮读这些词, 要求读正确。

第二步, 读懂课文。这些词在现代词汇中不常见, 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选择一两个说说。像这类文言词汇, 在课文中你还找到哪些?并追问理解这些词的方法, 最后总结:读文言文,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很重要。

第三步, 读通课文。读含有“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这些词的句子,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 读通顺。

出示:

自此,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 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陪郎中弄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 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第四步, 了解大意。从这些句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学生:严监生已是将死之人) 正如课题所说的, 这是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也是导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观点聚焦】

导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尊重, 用它组织教学省去了冗长烦琐的初读教学时间, 是对集约化、高效化课堂的追求。在组织初读教学中, 导学作业试图达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大意, 自行解决学习障碍;二是交流自学程度, 确定正确的学习起点。文章是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节选片段, 选文常有文言词汇表述, 五年级的学生虽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文言文, 但要读通这样半文半白的文章, 并理解其中的疑难字词还是有难度的, 需要时间琢磨。因此可以在课前布置自由疏通课文的任务, 教师提供方向, 学生独立学文。以上导学作业完成了字词疏通、对课文整体感知两大任务。

三、导思作业——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梳理】导思作业——思“两根手指”的内心世界

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 他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 选择一处或几处补写。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仿佛说, 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越发指得紧了。仿佛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仿佛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以读懂“两根手指”的理解作业组织研读教学环节分三步进行:聚焦典型动作—做作业, 独立学习—交流作业, 感悟文本。

第一步, 聚焦典型动作。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两个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是哪两个动作?

生:伸着两个手指, 三次摇头。

师:画出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 并圈一圈描写三次摇头不同的地方。

(交流圈出:两三摇、狠狠、几摇、闭着、不动)

第二步, 做作业, 独立学习。

师:同一个动作, 竟有这么大的区别。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 他分别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 完成作业单。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第三步:交流作业, 感悟文本。

师: (引读, 大侄子猜两根手指是两个亲人) 严监生就 ________ 仿佛说 ________。带上你的理解读好严监生第一次摇头的句子。

三次摇头都按照教师引读—学生于情境中交流作业—情感朗读三个步骤完成。

小结: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 感受严监生慢慢绝望的心路历程。原来严监生垂死不肯放下的两根手指就是区区两茎灯草, 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小气, 吝啬, 爱财如命)

【观点聚焦】

导思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教学实施的一种形式, 是教学的高妙引领、强劲支持。它在教学中替代了教师的讲, 激发了学生的想, 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导思作业的思指思文本的内容, 导思作业即文本理解型、文本提升型作业。学生在完成导思作业的过程中展开与文本对话, 在交流作业中感悟文本。伸着两根手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 也是本文描写着力之处。我把解读两根手指和三次摇头的内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导思作业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情感表达三大目标。

四、导行作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梳理】导行作业——用典型动作实践语言表达

改写小说结局:如果赵氏也没有猜中, 严监生还会死吗?他的死状又会如何?

(提示:运用典型动作描写)

说罢, 忙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点头, 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 众人看严监生时,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 严监生会死吗?

(生有的说会, 有的说不会, 并各自说明理由)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严监生是一个将死之人, 死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容改变的事实, 那他的死状又会如何?请你继续运用本课的典型动作, 把他的死状写下来。 (生写)

小结:一个动作反复刻画, 就成为典型动作, 抓典型动作又能深入解读人心。

在整个教学完成后, 作为本课的一个重要延伸目标就是去读原著。

(1) 如果你想继续了解严监生, 请你读《儒林外史》。

(2) 如果你想了解世界上其他四大吝啬鬼, 你可以读《欧也妮 · 葛朗台》《高老头》《威尼斯商人》《吝啬鬼》。

【观点聚焦】

导行作业是实现语言运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高年级学生应当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鉴赏在文学理论范畴内很大程度就是对内容的深入挖掘, 对文章语言秘妙的探索,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两根手指”“三次摇头”是本文的两个典型动作, 作者通过对典型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基于学生通过上一环节已认识到严监生是个吝啬之人, 而此时, 吝啬在学生心目中或许还只是个标签, 因此, 为了点化主旨, 丰富吝啬的内涵, 并整合上一环节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的写人手法, 这个导行作业实现了语言的运用, 让学生经历了真思、真练的过程。而课后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 是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检测与反映, 可谓“源于语文, 又高于语文”。

四导 篇10

苏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三课时讲了“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学生已经学习过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一课, 知道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有关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学会了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也就是说本课时的教学中,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但本课时内容相对于八年级内容而言, 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又提升了一步。同时, 学生学习了九年级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的第一与第二课时, 了解了诚信的重要意义, 明白了诚信的价值,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等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讲述诚实问题的复杂性, 要求学生学会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 严守国家秘密, 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把隐私和诚信联系在一起, 就要求学生知道诚信在大多数场合下需要实话实说。但诚实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 实话实说不等于直话直说, 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这就在能力运用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主要过程

1. 导预疑学

在课堂教学前, 全体学生都拿到了“四导四学稿”, 通过自己的预习、同学之间的交流, 完成“导预疑学”部分。思想品德学科的“导预疑学”部分设有“预学导航”“预学任务”和“预学展示”三个部分。

“预学导航”部分是主线, 引领着这一课时的教和学, 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 从总体上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要求。

“预学任务”部分是“预学导航”中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具体体现, 它有两个层次, 一是以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的“必知必会”, 将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出现, 意在让学生通过翻阅书本找到相应的答案, 并在此基础上略加理解, 能进行基本的选择。这个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翻阅书本、熟悉书本, 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也是开卷考试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你也能会”, 通过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 提升了要求, 并通过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重大时事等, 让学生自己完成。但答案既来自课本又高于课文, 引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教师通过批改“必知必会”和“你也能会”, 能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尤其是经常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错误, 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样, 学生就会真正重视教师布置的预学作业, 教学起点就更有实效, 课堂展开的探究就更有坚实的基础。同时, 教师的检查要直接指向于学生的错误和存在的疑惑, 也就是反复强调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当然, 要清楚地掌握学生暴露出的问题, 是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的。要批改、要收集、要统计、要分析, 要清楚哪些是共性的, 哪个是必须要在教学起始环节中指出来的。只要教师长期坚持, 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的丰富, 还是对学生的掌握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预学展示”部分, 学生标出通过预学所掌握题目的序号, 使教师对他们的预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但要结合“预学任务”完成的情况综合判断, 真正体现学生预学成果的中的“预学质疑”, 也就是通过预学发现了什么问题, 他们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对于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就应重点讲解。

【过程反思1】

(1) 必须要对预学作业进行检查与运用。没有检查, 就是不尊重学生的劳动, 更使得“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很高, 不允许学生不做, 不允许学生少做或漏做, 甚至不允许学生做错。但是教师自身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却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可能有千万条不检查学生预学的理由, 但没有一条理由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布置、有检查、有运用, 学生就会真正重视老师布置的预学作业, 教学起点才更有实效, 课堂展开的探究才更有坚实的基础。

(2) 检查要直接指向于学生的错误和存在的疑惑, 也就是教师反复强调的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当然, 这是需要花时间的。要批改、要收集、要统计、要分析, 要清楚哪些是共性的, 哪个是必须要在教学起始环节中指出来的。只要教师长期坚持, 无论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丰富, 还是对学生的掌握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 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充分运用学生的预学成果。

(3) 学生质疑的处理。“用质疑的思想指导学生的预学”, 这是“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个很空洞的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认为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 但越是这么想, 学生越是没有问题。事实上, 现在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 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需要一点点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 教师必须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 总结归纳, 找出共性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并指出哪些问题提得好, 是下面导问研学环节要重点解决的。教师要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肯定学生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告知学生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并以其中的问题启动“导问研学”环节。在“导问研学”环节处理解决其中问题时, 教师予以回应和肯定;在“导问研学”环节结束时处理尚未涉及的学生质疑, 教师在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环节适时回应学生质疑的问题等, 都是处理的方法。这需要充分的备课, 需要及时回应, 需要适时应变。

2. 导问研学

“导问研学”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也是“导预疑学”部分的升华。它由两个子板块组成, 一个是“交流预学展示”, 这部分是紧紧承接“导预疑学”中的“预学展示”这个板块, 是让学生通过预学而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通过思考提出质疑的部分, 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渗入新的思考, 也让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一起参与思考, 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体现了自主、合作学习。二是“研讨学习重点”, 在这里教师出示几则材料, 既对应于相应的教学子目标, 同时又都紧紧围绕着教学重点。

第一则材料:在2016 年3·15 晚会现场, 主持人谢颖颖用手机订一个美甲服务, 结果在下单之后主持人陈伟鸿就掌握了谢颖颖的信息, 包括预约时间、下单留的地址、电话等内容。现场测试更让人惊讶, 观众的手机连上无线网络, 然后打开自己常用的一两个消费类软件, 比如打车、订餐、购物的软件, 浏览一下过去下的订单和消费记录, 现场的大屏幕上各种地址、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都显示了出来。

根据这则材料,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一是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二是哪些属于隐私?三是为什么要尊重隐私?四是怎样尊重个人隐私?

学生已经学过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一课, 知道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有关国家保护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学会了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也使得本课时教学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此类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学生不陌生, 因此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从问题中概括出要点并提升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实现从“自我”到“他人”的升华。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我们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 也要自觉尊重别人的隐私。

第二则材料:搜狐网2014 年8 月7 日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教师的注意:如今国外间谍情报组织已经无孔不入, 个别大学也已经被攻陷成为其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个别大学生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 竟然泄露国家情报, 本应有着极高素质的个别天之骄子如今竟然投敌叛国, 令人警省。

某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某, 明知是犯罪行为却没抵挡住金钱诱惑, 为境外人员搜集机密情报。期间, 对方曾一次给常某某20 万元。在对方资助下, 常某某曾带女友去国外旅游。常某某还利用到海南旅行的机会, 拍摄敏感军事图片传到境外。经查, 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6 月间, 常某某共向境外人员发送情报资料54 次共计六十余份, 接受境外人员提供的“经费”二十余万元, 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案发时, 常某某已考上博士研究生, 他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据检察官介绍, 该案反映出, 境外情报机构通过网络腐蚀境内人员的“黑手”已经伸向高校学生。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一是什么是国家秘密?二是为什么要严守国家秘密?三是在对外交往中应怎样做到严守国家秘密?

第三则材料: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称, 2009 年以来, 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 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力拓公司上海首席代表胡士泰 (澳大利亚国籍) 等人采取不正当手段, 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 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 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自从中国钢铁业开始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 谈判从未被国内评价为成功。每一年谈判的结果公布, 都引来阵阵质疑。“原来是中国钢铁企业出了内鬼, 提供情报给竞争对手。”山东张店钢铁厂一位内部人士这样对记者发出感慨。

这些涉案的经济间谍6 年来拉拢收买、刺探情报、各个击破、巧取豪夺, 迫使中国钢企在近乎讹诈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上多付出七千多亿元人民币的沉重代价, 相当于全国钢铁行业同期利润总和的一倍多。

这则材料是对第二则材料的深入, 教师继续提问:国家秘密有哪些方面?此处要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机密并不单纯指军事机密, 它包括国家不能公开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教师接着提问:什么是商业秘密?为什么要严守商业秘密?

上面所选择的材料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时效性, 也便于学生理解。讲解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实现从“个人”到“国家”的再次升华, 并从问题中概括出要点。

第四则材料: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 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 无法恢复起飞, 通讯设备也损坏, 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 名乘客和1 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紧急关头, 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 我是飞机设计师,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 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 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 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 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 搭救了他们。几天后, 人们才发现, 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 他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 愤怒地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 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小学教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 大家能活到现在吗?”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说老实话也要注意场合, 要正确理解并善于运用“善意的谎言”。此处提问突出本课时的重点,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并让学生自己举例并从事例中概括出要点。

教师再问:那是不是“善意的谎言”都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呢?学生进一步思考, 教师则进一步阐述: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 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 是沙漠中的绿洲, 它有时真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道。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 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 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 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识“善意的谎言”不是绝对的,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特定的条件下, 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 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过程反思2】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呢?假问题仅仅就是变换了提法, 如将陈述句或祈使句改成了疑问句。这个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中就有一些假问题, 使得教学效果打了折扣。所以, “提取”真问题应该成为教师备课时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其实, 问题的提取与问题的整合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问题提取之功到了, 整合之效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一般情况之下是自然联系的, 是体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导问研学环节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问题, 尤其是一些起始性的问题是可以放在上一环节也就是“导预疑学”中由学生自主解决的,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将有的问题又重复了一遍, 既浪费了时间, 又降低了效率。导问研学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 也是一个老话题, 那就是研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讲与学生学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处理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问题中的次要问题和基础性问题, 能放在预学中解决的就放在预学中解决, 能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准备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核心问题要精, 要精到不可替代, 因为“浓缩的才是精华”。解决主问题的分解, 这些分解动作就好比是楼梯上的台阶, 要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这样上台阶有两个好处, 一是把问题解决的难度分解, 便于学生的学习、领会和掌握, 二是无形中也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有利于减少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自控的讲解, 实质性地控制教师的讲。

3. 导法慧学

“导法慧学”部分, 是整个“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灵魂。“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 才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教无定法, 学也无定法。方法的总结、归纳与指导也是如此,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便捷地学习、规律性掌握的方法、技巧、技能都是方法。本课采用“四导四学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学教互动, 以问题探究为载体,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在此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要说明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 并在学生说出每一要点之后即时展示。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忆, 增强印象, 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反思3】

教无定法, 方法的总结、归纳与指导也是如此。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便捷地学习、规律性掌握的方法、技巧、技能都是好方法。教师要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向后延伸, 提供给学生某一方法运用的条件、情境或是案例。同时, 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也不能忽略这一部分, 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掌握方法。

4. 导评促学

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展示。本课教学通过精选的题目, 尤其是相关中考题的练习, 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 通过发现问题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策略。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纠正, 使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 教师选择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 他是一个捐肾救母, 孝道感天下的孝子。山东汉子田世国为了让母亲顺利完成手术, 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 老母亲至今都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 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 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 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 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教师从“孝敬父母长辈”和“善意的谎言”两个知识点的角度, 编制了题目, 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看, 学生对本课的重点理解得比较透彻, 回答问题较完整, 效果较好。

【过程反思4】

评价的材料要精选, 不奢求面面俱到, 同时课堂时间也不允许。这一点要从四导四学稿的设计上开始, 要从传统的导学稿的当堂检测中脱出来。课堂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当堂学习的成果稳定下来、固化下来, 真正成为学生实际掌握的东西, 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三、教学后记

就这个课时本身的教学来讲, 本课时选择材料新颖,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学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过程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符合“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要求。但同时应注意使内容进一步结构化, 建构更加合理、紧凑、高效的课堂。从学生方面, 课堂上应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将小结分解到每一个材料后, 让学生概括总结;同时应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 “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丰富、完善, 发挥其功能, 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 教师要继续学习借鉴其他教学模式并加以创新, 注意改进某些环节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使学生喜爱思想品德课,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摘要:“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是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开创的、吸收各地讲学稿 (讲学案) 的精华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主干部分是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个部分, 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 强调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全过程、全方位的自主的、互动的、合作的学习, 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主要过程两方面对“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一课进行研究,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反思,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屈小英.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范树成, 周淑萍, 于玲君.思想品德新旧课程标准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谢春华.思品课堂:实施“崇善”教育的主渠道[J].江苏教育, 2015 (38) .

[4]李润萍.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凸显思品课的育人作用[J].宁夏教育, 2010 (12) .

[5]王军文.理念结构引领——关于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思考[J].教育艺术, 2011 (06) .

四导 篇11

本文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试就此问题作阐述。

一、导入作业——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梳理】导入作业——猜谜语

只见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 )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师: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猜几个谜语,这些谜语很有特点。根据人物的动作,你能猜猜他是谁吗?

(师生动形象地描述以上片段,学生猜出是谁)

师小结:这些人物因其富有特色的行为,让大家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严监生,也有一个经典的动作,让读者过目不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观点聚焦】

导入作业依文而生,托文而行。导入作业有课前预热、调动学生兴趣的功能。本设计基于文本两大特点:其一,《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文章,本组课文单元目标旨在走进名著,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并能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二,早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过写人的文章,也知道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还知道要从关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的形象等。只是在年段的序列目标上有所区别和递升,所以,在设计导入作业时应该能唤醒学生旧知,让学生快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并从链接中树立目标意识,用猜谜语这个导入作业的形式不但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导学作业——删繁就简三秋树

【课堂梳理】导学作业——预习导航

预习作业:对照老师的预习建议,相信通过自学,你能从课文中收获很多。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词摘录下来,并多读几遍。

难读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有些词是文言表达,现在的词汇中很少用到,你能从课文中找找这类词吗,并把意思写在括号中。

例如: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一声) 再不回头( ) 诸亲六眷( )已后( ) 不曾( ) 莫不是( )

你还能找到哪些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字一句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讲了一件什么事?

对导学作业的反馈交流就是用作业组织本课的初读教学。以导学作业组织初读教学分四步进行:读准字音—读懂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步,读准字音。课前教师了解学生导学单完成情况,发现以下几个词学生普遍认为难读——“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学生轮读这些词,要求读正确。

第二步,读懂课文。这些词在现代词汇中不常见,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选择一两个说说。像这类文言词汇,在课文中你还找到哪些?并追问理解这些词的方法,最后总结:读文言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很重要。

第三步,读通课文。读含有“诸亲六眷、穿梭、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这些词的句子,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陪郎中弄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第四步,了解大意。从这些句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严监生已是将死之人)正如课题所说的,这是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也是导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观点聚焦】

导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尊重,用它组织教学省去了冗长烦琐的初读教学时间,是对集约化、高效化课堂的追求。在组织初读教学中,导学作业试图达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大意,自行解决学习障碍;二是交流自学程度,确定正确的学习起点。文章是名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节选片段,选文常有文言词汇表述,五年级的学生虽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要读通这样半文半白的文章,并理解其中的疑难字词还是有难度的,需要时间琢磨。因此可以在课前布置自由疏通课文的任务,教师提供方向,学生独立学文。以上导学作业完成了字词疏通、对课文整体感知两大任务。

三、导思作业——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梳理】导思作业——思“两根手指”的内心世界

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他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选择一处或几处补写。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仿佛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____。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仿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仿佛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以读懂“两根手指”的理解作业组织研读教学环节分三步进行:聚焦典型动作—做作业,独立学习—交流作业,感悟文本。

第一步,聚焦典型动作。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两个动作令人印象深刻,是哪两个动作?

生:伸着两个手指,三次摇头。

师:画出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并圈一圈描写三次摇头不同的地方。

(交流圈出:两三摇、狠狠、几摇、闭着、不动)

第二步,做作业,独立学习。

师:同一个动作,竟有这么大的区别。如果此时严监生能说话,他分别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完成作业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第三步:交流作业,感悟文本。

师:(引读,大侄子猜两根手指是两个亲人)严监生就________仿佛说________。带上你的理解读好严监生第一次摇头的句子。

三次摇头都按照教师引读—学生于情境中交流作业—情感朗读三个步骤完成。

小结: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感受严监生慢慢绝望的心路历程。原来严监生垂死不肯放下的两根手指就是区区两茎灯草,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小气,吝啬,爱财如命)

【观点聚焦】

导思作业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实施的一种形式,是教学的高妙引领、强劲支持。它在教学中替代了教师的讲,激发了学生的想,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导思作业的思指思文本的内容,导思作业即文本理解型、文本提升型作业。学生在完成导思作业的过程中展开与文本对话,在交流作业中感悟文本。伸着两根手指头是严监生的招牌动作,也是本文描写着力之处。我把解读两根手指和三次摇头的内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导思作业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情感表达三大目标。

四、导行作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梳理】导行作业——用典型动作实践语言表达

改写小说结局:如果赵氏也没有猜中,严监生还会死吗?他的死状又会如何?

(提示:运用典型动作描写)

说罢,忙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众人看严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假如赵氏也没有猜中,严监生会死吗?

(生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并各自说明理由)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严监生是一个将死之人,死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容改变的事实,那他的死状又会如何?请你继续运用本课的典型动作,把他的死状写下来。(生写)

小结:一个动作反复刻画,就成为典型动作,抓典型动作又能深入解读人心。

在整个教学完成后,作为本课的一个重要延伸目标就是去读原著。

(1)如果你想继续了解严监生,请你读《儒林外史》。

(2)如果你想了解世界上其他四大吝啬鬼,你可以读《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威尼斯商人》《吝啬鬼》。

【观点聚焦】

导行作业是实现语言运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高年级学生应当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鉴赏在文学理论范畴内很大程度就是对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文章语言秘妙的探索,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两根手指”“三次摇头”是本文的两个典型动作,作者通过对典型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基于学生通过上一环节已认识到严监生是个吝啬之人,而此时,吝啬在学生心目中或许还只是个标签,因此,为了点化主旨,丰富吝啬的内涵,并整合上一环节从人物动作到人物内心的写人手法,这个导行作业实现了语言的运用,让学生经历了真思、真练的过程。而课后的语文综合实践作业,是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检测与反映,可谓“源于语文,又高于语文”。

以四导作业组织阅读教学进程,扩大了作业的功能,作业不必再是课后作业,它是教学的辅助,是教学的支撑;四导作业丰富了作业的形式,作业既可以是课前预热启导的导入导学作业,也可以是课中边学边练的导思作业,更可以是语言实践运用及语文综合运用的导行作业;四导作业实现了教学过程课内课外连续、整合的“一以贯之”与“一气呵成”,它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代替教师讲,可以激发学生想,可以疑生问题,可以检测结果……用好四导作业,教学将事半功倍。

【四导】推荐阅读:

上一篇:《鸭的喜剧》下一篇:滑动构造特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