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评价

2024-08-03

日常教学评价(共6篇)

日常教学评价 篇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认同, 并逐步渗入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而作文评价标准又是作文评改的重要依据, 它引领着学生的写作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力求个性、有创意的表达”[1] 等作文要求, 有别于应试教育的“立意高远、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表达流畅”的要求, 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 一部分小学教师对新标准理解不够深入, 不能灵活操作。我们根据新课程作文评改要求, 结合自己小学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条关于作文评改的可操作性标准。

一、基础性标准

基础性标准是指学生作文书写是否认真, 是否有错别字, 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 语意表述是否准确, 标点符号是否应用正确等写作要求。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时, 往往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准确, 并且由于书面语言的匮乏和写作技巧的不足, 常难以应用正确的语句表述真情实感。教师此时面临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词、语句、修辞等。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词、语句、语法、修辞方法等知识, 并且把它们内化成自身的知识时, 才能形成正确的个性表达, 这是小学生习作的必经发展过程。教师在指导、评价学生作文时, 不可忽视这些基础性标准。我们在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首次书面作文时, 忽视了对基础性标准的强调, 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犯了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标点误用等基础性错误。教师在指导、评改学生作文时要强化这些基础性要求, 让学生按照基础性标准严格作文,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才可以在日常作文中自行矫正这些基础性的错误。这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水平。由此可见, 提倡基础性标准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作文书写习惯, 形成流畅、正确的作文语句表达能力。

二、真实性标准

真实性标准是指小学生在作文中应写真事件、真生活, 反映真性格、真感情。换句话说, 即写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 输出真实的信息。我们记得作文题目为《记一件难忘的事》学生作文状况, 全班52名, 有30多名学生的写作主题是关于拾金不昧、妈妈为我雨中送伞、给老奶奶让座、帮生病同学补习功课的好人好事。我当时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问学生们事件的真实性, 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是虚构的。部分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受旧课程作文评价的窠臼影响, 强调学生作文要立意高远、思想积极、大公无私, 于是, 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舍己为人、好人好事的模板现象。学生为了得高分, 不惜编造虚假生活事件来迎合老师, 迎合高分作文所需要的标准。这种注重立意的旧作文评价标准阻碍了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因此, 教师应确立真实性作文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摒弃以往作文编造虚假事件、追求高尚立意的不良文风,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大自然、深入社会、表达真情实感, 真正做到“文以载道”。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因此小学生作文虚假化不仅影响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影响了她们的健康成长。[2] 真实性作文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形成“求实”的文风和养成“诚实”的为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性标准

创新性标准是指评价注重学生作文的立意新颖、选材新奇、语言富有个性。也就是说, 在众多的作文表达形式中, 教师正确引导, 不硬性规定, 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多种多样、百花齐放。部分教师受原有课程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 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了让他们不跑题, 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学生的写作。他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可谓细致入微, 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有章可循;如何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固定格式;再配以经典范文的开头、过渡、结尾句式等背诵仿写, 可谓样样具备。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 他们为了中心明确、不跑题, 经常按照教师的作文设计要求, 统一作文范式, 转换一些拼凑起来的“素材”, 组合成了数目众多、立意相同或相似、构思相仿、表达接近的“克隆”版作文。这些“克隆”作文毫无新意可言, 很难令人产生兴趣。如我们曾批阅的小学生写景作文《春天》, 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开头是“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 小草发芽了, 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这种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的仿作, 不仅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可见, 教师的“标准性范文”指导是造成小学生仿写“新八股文”的根本原因。因此, “应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标准性范文’作文训练体系, 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 使作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3] 提倡创意性标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水平, 打破“老生常谈”的作文定势, 摒弃摹写范文的不正文风。

四、激励性标准

激励性标准是指对于学生的日常习作, 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多发现学生习作的可取之处, 进行肯定与奖励, 以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换句话说, 就是给予小学生写作的信心, 改变他们“畏难的写作心态”。一部分教师评价学生日常作文, 严格按照中考作文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日常习作, 突出作文等级的甄别, 给分非常吝啬, 学生辛辛苦苦的一番心血, 被贬得一文不值。另一部分教师评改学生日常习作做到“一丝不苟”, 过多拘泥于细节。水平较差学生的作文经过教师一番批改变得面目全非, 红字一大片, 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很大打击。长期以往, 部分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甚至从此丧失了写作的兴趣。过分苛刻的作文评价无疑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 对于小学生的日常习作, 教师的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案, 多发现学生日常习作中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的评价, 多给高分。赞美犹如阳光, 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一旦得到满足, 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4] 我们曾经在小学作文教学评析课中, 表扬一位后进生的仿写作文。没想到他事后找到我, 向我坦白自己的抄袭行为, 并且要求自己认真重写一篇作文给我, 因为我是唯一夸奖过他作文的语文老师。从那以后, 他认真写好我布置的每一次作文, 相比较他以前作文水平, 提高了许多。激励性标准对小学生写作信心的增强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尤其对于缺乏表扬的后进生写作兴趣激发更是“雪中送炭”。

五、过程性标准

过程性标准是指重视学生日常作文的纵向对比, 对学生每次作文之间进行历史对比评价。也就是说, “过程性评价既考虑学生的过去, 又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 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不但要通过评价 (包括通过分数)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 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特长, 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5] 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作文的结果性评价, 评定学生作文等级的优、良、中、差, 而忽视学生写作发展过程的历史对比评价。这种现象的结果是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结束了, 就代表着学生的一次习作彻底完成了。没有比较, 没有反思, 好像学生的作文就是为了获得老师一个好的评语或不错的作文分数, 学生甚至懒得修正教师评改中指出的错误之处, 仅仅停留在关注一次次的作文分数。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之间是相互孤立的, 没有纵向作文水平发展对比。这种落后的作文评改模式, 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自我作文水平的发展认识, 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性作文反思与改进。我们在小学作文评价中,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作文水平成长档案袋, 把学生作文的过去、现在有机地统一起来, 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每一次作文的小小进步。这种过程性写作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每次作文所犯错误记在心里, 避免下次作文犯同样的错误, 发扬每次写作的优点, 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六、差异性标准

差异性标准是指关注学生相互之间的作文水平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也就是说, 要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即分层评价标准、个人化评价标准。俗话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多出一部分好学生”。部分教师过于强调作文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 这无疑有利于体现作文评价的公正、公平原则。然而, 这种评价却挫伤了作文能力较差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他们“辛辛苦苦”写出的作文, 如果与作文水平较高学生的作文统一规范评价, 永远只能得到一个较低的不令人满意的分数。同一个班级内, 学生语文能力层次不同, 作文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这种划一性评价, 不仅不能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 而且还会消解他们的作文兴趣。而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因为长期得高分, 容易产生自满情绪, 误以为自己作文水平较高, 失去提高作文水平的前进动力, 而不知只是相比较一个班来说的。我们在日常作文批改中, 注意把学生的作文按水平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 同一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按照统一标准来评判。评改层次较好的作文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注意多提出作文的不足之处, 而在评改层次较差的作文时, 多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 予以鼓励。另外, 对于个别作文水平特好的或极差的学生, 实施个别化的标准,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进而强化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 差异性标准既能体现整体公平的原则, 又能照顾个别差异的现象, 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的评价标准出发点在于提高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 激发每位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小学日常作文评价中, 既要照顾到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评改要求, 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状况, 综合利用多种作文评价标准对学生作文加以评价, 创造性地发现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个性化评改标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作文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 应与新理念相适应, 对作文评价标准做出更新、更深理解。在实践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出发, 遵循基础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创意性标准、激励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差异性标准等, 对学生作文加以评价,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日常作文,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秉蓉.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创新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56-60.

[2]徐初苗.“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J].小学语文教学, 2006 (6) :19-21.

[3]陈学海.真实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7) :78-79.

[4]曹长德.如何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J].教学与管理, 2004 (24) :22-23.

[5]肖中.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作文评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5 (9) :38-39.

日常教学评价 篇2

新课标是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建议中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明白了在写话习作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起始阶段,目标不要太难,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也不要盲目拔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写话习作和自由表达;在写话习作评价时也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目标,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降低门槛,放缓坡度,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才能让孩子们不惧怕作文,将作文当成是心理释放的需要,真

正达到“言由心生”的最高境界。

日常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 日常活动 膳食评价 推荐标准

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反映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膳食问题。在每天的训练中消化和吸收会在强体力活动中受到影响,如果膳食营养不能得到合理的搭配,在活动时可能会导致能量亏耗甚至出现运动伤病。那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及每日的膳食是否科学合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从我院体育专业2000级、2001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5人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发给每位调查对象一份调查表,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记载每日、每时、每刻日常的每一个活动及持续时间,以及每日早、中、晚3餐的膳食安排,连续填写5天。总共发出调查表55份,收回49份,回收率89.09%。将收回的调查表逐份阅读、筛选、检查,最后留用记载较准确、详细并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表30份(男15份、女15份)。其中有院田径代表队的学生,也有普通体育专业的学生。将30份调查表按各自的日常活动的内容及膳食情况逐一分类登记,然后根据《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和《大学生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表》计算每位学生一天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每日3餐每位学生几种主要营养素的摄取量,绘制成相应的表格。

二、结果与分析

列举出女学生一天的全部热能消耗平均值。见表1

注:每项活动所用时间为全天该活动累计的总时间;

1.学生一日热量消耗

表1中的能量消耗×每项活动所用时间=每项活动的能量消耗,然后把各项动作的能量消耗相加即为一天学生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量。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30名学生调查表中每个学生连续不少于5天的每日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总量,再求出每天平均的能量消耗总量。

2.将具代表性的计算结果列为表2

表2的结果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体育专业一般学生的一日平均热能消耗男生在7826.98-11165.66KJ之间,女生在7421.10-8926.97KJ之间。本调查有两个院队训练的学生他们的一日平均热能消耗男生在9598.10-11567.60KJ之间,女生在9446.70-10234.50KJ之间,比一般学生相对要高。根据学生在调查表中填写的一日三餐分类整理,然后查阅《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从而计算出学生一天中几种主要营养素摄取量。现任意抽取一位女生5天的膳食调查及计算结果列为表3,其余学生也都按此方法进行统计。

表3 某女生5天几种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统计表

通过调查表可计算出每位同学的膳食情况,为了方便分析统计结果,现将国家有关部门为我国不同类别体力劳动者科学制定出《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列为表4,以便将学生的目前情况与之相比较。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日常活动所需热能的主要来源。从表3分析可知碳水化合物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蛋白质、脂肪。

关于大学生日常活动劳动强度的归类,专家们的意见更偏向于中等体力劳动。因此我们在分析讨论时将大学生日常活动每日热能消耗量定在男生10881-12555KJ之间,女生10044-11718kj之间,以此标准来同我们的调查结果相比较。

三、讨论与建议

1.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在大学阶段日趋完善和成熟,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每天要消耗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多的能量。我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每天的运动训练中会消耗一定数量的热能,但还没有达到最佳的标准(男生10881-12555KJ,女生10044-11718kj),只有消耗合理的热能才能有效地刺激机体的生长发育,合理的摄取是保证消耗的前提,从而维持身体两方面的平衡。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每天都有必须的运动训练,但并未超出我们的标准,所以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训练中去。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日常活动及膳食安排上还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及全面性,特别是各种主要营养的摄入还不能满足每天的必须。长此下去,会因为营养的缺乏而导致训练中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又怎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呢?又怎能保证组织的修复更新呢?所以大学生特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应珍惜自己的成长期,真正学会科学地、有计划地、全面合理地支配在大学阶段的宝贵时光。

2.我们的日常膳食基本上是从谷类食物、豆类、动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中获得营养。谷类是人体最经济的热能来源,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肉类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脂肪;蔬菜水果主要提供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何将食物合理地搭配,从而保证机体获得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每日几种主要营养素的供给量是:男生能量在10881-1255kj之间,蛋白质在80-90g之间;女生能量在10044-11718Kj之间,这一标准符合世界营养组织推荐的标准。

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必须保证最低标准的摄入。按我院食堂目前的价格看,男生每日评价费用在8~12元之间,女生在6~10元之间,这样每月按30天计算,男生每月在240~360元之间,女生在180~300元之间。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学生间的标准还存在着差别,但以上的标准为最低标准,且这种标准摄入的营养是不足的,如果摄入量再低,营养更无法得到保证。为了保证我院学生的学习、训练,我院学生在饮食的摄入中包括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首先要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然后根据人体对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选择合理搭配食物。最后我院应将对学生的各种补贴,每月达到学生的饭卡中,以保障充足的营养摄入,而不被乱花掉。

班级日常管理评价方法及管理制度 篇4

为了提高我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有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根据班级的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评价制度和奖励方法。

一、评价制度:

1.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发言,积极或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作业本保持干净整洁,作业质量高,就能得到“学习好”、“学习进步”或“发言真棒”“作业好”等奖励卡。

2.积极为班级、为学校、为同学做好事、乐于奉献,爱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做有益的事情,就能得到“好人好事”的奖励卡。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音、体、美活动 (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或“班级博客、网上活动或作业”等活动,并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就能得到“活动积极”的奖励卡。

4.按时做值日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着急、不糊弄,认真做完值日,并且遵守值日的纪律,就能得到“劳动好”的.奖励卡。

5.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校、在家都不耍小脾气,衣着整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尊敬师长,就能得到“讲文明”或“讲卫生”的奖励卡。

6.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班级的纪律要求,如:自习课上不随便讲话,抓紧时间写作业,不浪费时间,听从班级干部管理,如果老师有意外急事,离开班级片刻,能自觉维护班级纪律,就能得到“守纪律”的奖励卡。

二、奖励方法:

1.以上的每一条要求,如果做到了其中的任何一条,就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的奖励卡。

2.每种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在自己准备的“专用本”上,贴上一朵大红花。

3.如果攒够了十朵红花,就可来兑换一个小礼物(学习用品),还可以在评比台上属于自己的空间中贴上一面小旗子,在今后的评比表奖中,做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4.在积累各种卡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机会多一些,在每天得卡的环节中,还有自由选卡的时候,以便大家积累同一种卡的时候多一些,从而提高得红花的机会。

请同学们努力吧,看谁最先成为“红花大满贯”得主,加油!加油!!加油!!!

今天,我们仨是第一批得到小旗子和奖励的同学,好开心...

★ 班级管理计划

★ 班级管理工作总结范本

★ 关于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 班级管理总结

★ 班级管理论文

★ 班级管理措施

★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 班级管理随笔

★ 我是这样进行班级管理评价的

日常教学中的“静”字诀 篇5

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对于知识的吸收不仅仅需要死记硬背,更需要在平心修身中找到知识的真谛和吸取知识精华的方法!这就是我所要说的“静”字诀。

大声朗诵、背诵的记忆方法就像我们喝白开水一样只是体会出了解除渴的感觉,而没有体会出水的重要性。而闭目默念,认真揣摩,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在课堂学习中“静”的含义包含很多种,一方面是动静,一方面是思静。

所谓的动静,是在日常的课堂背诵记忆中用耳朵和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字、词、句、段落之间所包含的关系和条目,在一个点和另一个点之间建立相通或者是相近的联系,这样在记忆中用眼和耳进行观察直观地体现出记忆的准确程度,这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大声背诵诗歌或者课文时,这种声音相交织的方式从侧面体现出死记硬背也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效果。而用动静的方式可以采取用笔写出、用口说出、用耳听入的多层次的忘记方式,这样的方式更加适应现阶段课堂学习的效果。

思静这种方式并不代表放弃笔具、器官,而是运用更深层次的方式,通过采取联想的方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要表现的深层内容,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就是说学习知识要平静地对待文字,要用理解和吸收的方式来对待文字和段落,而不是从单个的字词中简单地去分析和理解。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区别,我们作为教师,也要从所任科目入手,找到适合学生们吸收和消化的方式方法。

譬如在英语学习中,背诵时用手写的方式去记忆单词,这样在最初的英语学习阶段会起到相当不错的作用,然而随着语句和语法的引用,也要灵活地让学生在点与点之间找到句与句、段与段中的字词意思,这样,学生才会把枯燥的英语学习变成对语言的一种渴望。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本身就是思静的体现。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文学方面百家争鸣,一个字词的意思有时候让一些学者都颇为头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从字词、诗句的意思当中找到相应解释,从而理解深层次的含义,这样才会“动则生风,静而回味!”

在这里也不就多赘述了,希望各位同行在日常教学中多多体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作者单位 河北省蠡县大百尺中学)

日常教学变革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篇6

如何让教学改革回归到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上,让常态教研回归到教师的成长需求上,让日常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成为深化校本研究必须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必须与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并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因此,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实践开展变革研究,实现主动发展。

实施“四轮驱动”策略

启动“自主发展”之轮,实现动力回归 教师能否主动发展,在于作为主动发展的“点”的教师、“线”的学科组、“面”的学校三方面是否互相贯通、协调互动。首先,作为“面”的学校要为“自主发展”铺路。我校自主策划了“促进师生成长的有效教学研究”总课题,引导学科组和全校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和个人成长实际,确定小专题,开展基于日常教学实践的变革研究,并聘请专业人士为教师提供帮助。其次,作为“线”的学科组为“自主发展”造血。我校建立了“课程教学以学科组为业务主体”的扁平式运行机制,使管理重心下沉。学科组长作为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成了主动策划、自主研究的领导者。最后,作为“点”的教师为“自主发展”加力。一是引导教师与名师进行成长对话。我校先后邀请了窦桂梅、黄爱华等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并以学校《教师誓词》,引领教师追求卓越。二是设立教师成长阶梯。要求教师从专业基本功、实践智慧、学科素养三方面进行自我修炼,逐步跨越专业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境界。并请来市区学科教研员帮助每位教师确定专业发展目标,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三是搭建成长舞台。学校通过平时的教师成长“六个一”分享会、外出执教有效教学观摩课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启动“专家跟踪”之轮,提升学科素养 我校与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教研部门的配合下,建立了专家指引下的基于日常教学实践变革的跟踪式分类序列研究机制。

启动“科组推进”之轮,增强实践智慧 各学科组针对本学科教师的发展状态,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引导教师把自身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提炼成专题,在学科组内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边学习边研究,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逐步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积累实践智慧。

启动“联教研讨”之轮,促进交流深化 我校及时引进兄弟校的同行参与比较研究,实施跨地区学校的联教研讨。一方面,让教师发现自主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调整自主研究策略,提高研究的效益;另一方面,采取校际合作、科组互动和专家参与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的同课异构、主题论坛等,为校本研究增强内驱力。

实施“前移后续”策略

强化课前研修,实施备课变革,让教学实践重心前移 引导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种形式是对教师备课的一种变革,包括教材的二次开发、学生的细心解读。学校引导教师研读本学科的全套教材,整体把握学科教材体系,把备课的过程变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同时,通过对具体班级学生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在此基础上,落实备课的“七个转换”——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换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换到对教材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资源开发;从对“人”的忽视转换到对学生“具体个人”的潜在状态的解读;从教学的“抽象目标”转换到教学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设计;从点状的教学设计转换到结构的教学设计;从封闭的硬性设计转换到开放的弹性设计;从师生单向的“动”转换到师生双向的互动生成。教师还改变了教学设计的表达形式: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对学生状况的解读和分析+三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

优化课堂节律,关注动态生成,让教学促进生命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处理好以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以过程生成为目的的“交互反馈”、以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使教学过程呈现“动态生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教学工作关注的焦点。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关注书本与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学生经验世界的有机结合,使教材通过教师的二次开发实现富有智慧的实施。

深化后续研究,落实反思重建,让教师增长实践智慧 教师要做到每次课例研究有反思,每个问题的解决有重建。反思围绕五要素(即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学生解读的准确性、教学预设的合理性、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教学生成的及时性)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得失。重建要做到三落实:明确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样扎实的研究中,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实施“内引”(即引发教师发展内需、引导学科组自主研究)“外联”(联络相关专家、联系相关机构、联合相关学校)式的“文化培植”策略,形成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培植呈现“自主、合作、开放”特点的自主发展的教研文化。

上一篇:±800kV特高压下一篇:邻苯二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