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精选11篇)
女汉子 篇1
白敖敦通嘎拉嘎, 是内蒙古扎鲁特旗的一名普通农民, 每年春季播种的200亩玉米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是由于内蒙古地区气候的特殊性, 抢收也成了她在玉米收获季节最心急的事情, 勇猛玉米机不仅让她在2013年解决了抢收问题, 还让她走上了农机致富之路。
据嘎拉嘎介绍, 早在2012年10份提前下了一场大雪, 玉米都倒在了地里, 她家的200亩玉米靠人工收割没有收完,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惨痛的教训让嘎拉嘎萌生了购买一台玉米收获机的想法, 她考虑到自己家的200亩玉米全家五口人收的话半个月都收不完, 如果买个收获机两天就能收完, 不仅能解决玉米抢收问题, 还可以去收割作业挣钱。嘎拉嘎购买玉米机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购买玉米机所需的几十万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何筹钱成了嘎拉嘎的最大难题。起初, 嘎啦嘎想到了银行贷款, 但多方打听之后, 贷款手续麻烦不说, 最多也只能贷几万块钱。筹钱难差点打消了嘎啦嘎购机的念头, 但在通辽市广联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考察玉米机产品时, 一项“农租宝”业务引起了她的关注。她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 这是“分期付款”购买农机的一种业务模式, 农民在购机时先支付一小部分费用, 剩余的部分需在未来的3个月到3年分期还清。看到这样的购机付款模式, 嘎啦嘎重拾了购机信心。
钱的问题解决了, 选择哪一款玉米机产品能够快速回本成了嘎啦嘎最关心的事情。她说, 因为考虑到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玉米机, 所以选机器的时候格外慎重, 只有性能优越、作业效率高、服务有保障的玉米机才能快速回本。经过一番考察, 嘎啦嘎终于有了中意的产品———勇猛4YZ-4M型玉米机。通过“农租宝”分期付款方式, 嘎拉嘎在2013年秋收前购买了一台勇猛4YZ-4M型玉米机。后来的事实, 证明了嘎啦嘎这次“冒险”的尝试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就像她之前坚信的那样, 家里的200亩玉米地不出两天就收完了, 而且收获效果非常好。说起她购买的这台“勇猛”玉米机, 嘎啦嘎满脸洋溢着幸福、不停地夸赞:“2013年, ‘勇猛’真是给我解决了大问题, 自己家的玉米收完之后, 很多人找我们收玉米, 整个秋收下来一共干了3000亩地的活, 差不多能挣15万块钱, 这样通过‘农租宝’买机器的钱就还清了。”
正是因为这次坚定的选择, 嘎啦嘎和她的家人走上了玉米收获机手之路, 不仅轻松解决了自己家玉米收获的难题, 也开启了依靠农机致富之路。
女汉子 篇2
上体育课的时候,淑女被别人欺负总是会这么说:“对不起,我哪里做错了,你可以让我改,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女汉子……同样说话的语调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可是内容就大大不同了“你如果再不道歉,我就让你尝尝你刚才打我的滋味。”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淑女和女汉子的典型动作。首先是淑女,笑的时候将手轻轻捂住,走路的时候不慢,不快,裙摆甚至不动,真的是笑莫露齿,走莫动裙。
而女汉子的典型动作是,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通常是,身上遍体鳞伤却纹丝不动,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泄露,(却泄露了霸气)还能那么微微的笑着。当别人欺负自己的时候,能以最帅气的动作还手,打到对方怀疑人生。
女汉子 篇3
如果一个女人评价另一个女人为“美女”,只能说明那人长得很普通;“大美女”说明她们关系好;“很可爱”说明长得难看;“人很好”说明长得很胖——但是“没朋友、很孤立”呢?那证明这个女人绝对是男人眼中的美女。网上有一篇《女人为何为难女人?》,其中讲到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招募了一些年轻女性,并且告诉她们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友谊的研究。当她们在实验室坐好后,真正的实验开始了:一个年轻靓丽的女性走进实验室,并询问如何能找到某位研究者。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年轻的女性是由研究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从进化角度看,她具有很强的异性吸引力——较低的腰臀比,干净的肌肤和丰满的胸部。这个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这位女性会穿着两种不同风格的衣服。当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走进实验室后,几乎没有人刻意关注她,也没有负面评价。但是当她穿着紧身、低胸的上衣和短裙出现时,几乎所有参与实验的女性都表现出了敌意。她们紧盯着她,上下打量,翻白眼。有的人甚至不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愤怒,比如一个女生做恶心状问她:“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大部分的攻击性言辞和表现,多发生在她离开实验室以后。这些女性开始嘲笑她,恶意揣测她的行为动机。比如一个女人说她穿成那样是为了和某个教授发生性关系,还有一个女人说她的胸都要爆出来了。
所以,其实自称 “女汉子” 是一个极好的与同性相处的策略,估计大家就是瞅准了这一点,这个词才风靡起来的。试想场景,一个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美女进入了一个全是女人的聚餐场合,在其他女人心中默默升腾起“小骚货”、“狐狸精”的咒骂的时候,这个女人一屁股坐了下来,瞬间爆发出爽朗的大笑,大声喊:“擦!赶上晚高峰,老娘来的路上,车堵得一逼!来来来快点菜!老娘都饿成狗了!” 其他同性对她产生的潜意识繁殖竞争的敌意会瞬间消散,从传统的观点来讲,这个女人“汉子”的行为会降低她对男人的吸引力,一顿和谐的晚餐开始了。
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女汉子”20条鉴定标准,诸如天气太热时,会在家里“裸奔”;能自己换饮水机水桶;跷着二郎腿抖脚;喜欢说脏话;时间太晚会不洗漱直接上床睡觉……会让人默默感叹,这些流于表面的所谓“豪迈”,这些“女汉子”们脑海中的“汉子”,就是粗声、大嗓、抠脚、打屁、脏话连篇的代名词吗?《古诗十九首》里秉烛夜游的高蹈精神,陶渊明“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的清疏旷放,古龙金庸笔下的义薄云天、快意恩仇,这些人,应该才是真正的“汉子”吧!
我想,坚强和不矫情,是一个女人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与外貌和性格无关,绝不是扛一个水桶、换一个灯泡、吃得比男人多、喝酒能喝倒一桌人、不化妆、拧矿泉水瓶、穿着高跟鞋撵公交、宅着打网游头不梳脸不洗可以代表的。其实很多女生心中默默向往的“女汉子”,也并不是只有“汉子”们才具备的品质,而是一种大气的胸怀。
罗兰·巴特视角下的“女汉子” 篇4
罗兰·巴特是学界公认的法国文学符号学和法国新批评创始人。他认为符号和信息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的理论性的科学, 正是由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构成了符号的三种关系, 首先是将其能指和其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内部关系;其次是两种外部关系:一种是将符号与其他符号的特定的储备结合在一起的潜在关系;另一种是将符号与述说的先于它或后于它的其余的符号连接起来的内在关系。这三种关系便是巴特笔下的象征关系,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这三种关系构成事物的意蕴现象, 将人们的意识集中于此。 (张智庭, 2009) 。
意指是巴特符号学中的核心概念。意指是指把一种能指和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 而这个行为的结果就是符号。符号具有任意性, 不是每一种符号都固定的特指一种意义, 而是约定俗成的, 是长期以来人们赋予符号的文化内涵。“女汉子”也不是一开始就被赋予其所指意义的。
1“女汉子”何以成为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一种抽象的、极具代表性的称号, 它像图腾一样极大响应了社会的一个时期后才得以称为文化符号。不同时期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点与风格。文化意识流集中体现的往往是文化的领军人物。今天的中国与日俱进, 汉语词汇的标新立异同样令人眼花缭乱。当下, “女汉子”一词大反传统, 却又意味无穷。在文化意识流中, “女汉子”利用特殊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环境, 促使某些观点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与思维, 建立起具有流行模式的文化特点, 简单代表并刻画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 乃至折现了时代的文化潮流和舆论导向, 构成一个文化的整体。
作为社会的性别符号, 汉子与女子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气质类型。所谓“女汉子”, 是指外表是女孩子, 性格却“纯爷们”的姑娘。她们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性格开朗, 心态乐观, 在生活中依然得体大方, 不失温柔体贴却也果决冷静, 具有男人般的战斗力。“女汉子”一词在主持人李艾的“女汉子的自我修养”上出现后便迅速走红。它特指性格上和萌妹子的区别, 而不是行为举止上的不得体。有人把“女汉子”归为除男人和女人之内, 世界上存活的第三种人。根据符号学家艾科的说法, 在既定的社会氛围下形成, 能以某事物取代其他事物的, 便是符号。顺应时代的要求, 人们便将那些能力可以与男性匹敌, 行为举止男性化的女性称之为“女汉子”。因此, “女汉子”也就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2“女汉子”的符号学意义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 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能指是符号的物质载体, 是具体的事物 (符号形式) ;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是心理上的概念 (符号内容)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因此, 符号要指明的意义就必然存在多种意指。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来源于它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抑或是文化背景, 所以符号可以传达其他含义而不是自身所拥有的东西。
在罗兰·巴特看来, “能指和所指的层级关系构成象征”。任何符号都有能指和所指功能。能指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 是符号的无知形式。符号的能指意义通过社会成员的约定俗成被分配并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中引起某种概念的联想, 这种概念就是符号的所指意义。在这种关系中, 形式和内容相像, 就好像形式是由内容产生的, 而形式不停地被内容所超出 (张智庭, 2009) 。巴特符号学理论中的现代神话, 是指现代社会透过媒体制造出来的一种超级符号以及这种符号在人们心里产生的幻觉, 它的意义大多都是人们的主观臆测“而非其本身的东西”。基于此, “女汉子”的出现是一种基于女性想要独立, 追求平等的心理而导致的社会文化现象。
首先, 说到“女汉子”, 我们会马上想到性格“纯爷们”的姑娘, 想到“女汉子”为了追求平等而不得不把自己的性别缩水。因此, “女汉子”这个词无疑是一种间接的、隐蔽的、深层的、关系性的表达某种意义的象征。其次, “女汉子”通过身份的形式成为人物性格的表征。身份是人类社会组织活动形式的现实反映, 也是典型的社会行为符号。组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若离开社会组织,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透过社会组织结构来决定的个人身份, 是人的现实存在的直接表现, 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 个人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 都是通过自身的身份表现出来的。作为社会的一般规定, 身份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式, 只有和特殊的对象相关联时才真正具有意义。
人人心里都藏有“男女双重气质”。如若一个女生长时间只身生活, 受现实所迫也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时, 骨子里的男性气质就会受到鼓动, 最终会变得愈来愈显著, 而女性气质就会逐渐被弱化。现实生活中, 男性气质所重视的果断、进取、积极等气质更容易获得成功, 于是, 女性为了取得成功, 不能不习得这部分本该属于男性的气质, 感觉就像“女汉子”差不多。随着追求男女平等想法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单纯的只是满足自身的传统角色定位, 甘愿违背自身柔弱的本性, 为了达成自我价值感, 把自己塑造成为人们眼中的“女汉子”。“女汉子”, 性格男性化的年轻女孩子, 就是它的能指;性格独立, 做事果断是它的所指意义, 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时代变迁下的产物———女汉子。
3 女汉子社会作用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一辈人只看重男性, 认为只有男人才是传后人, 男人才有资格被认同, 被尊重, 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女性同胞也只有把自己原本的性别特征抛开, 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随着社会的变迁, 人类开始变得男性不男, 女性不女, “女汉子”与“娘炮”也就应运而生。有调查显示, 年轻群体中, 有不少男孩子性格冷漠、孤独、自卑, 由于家庭的溺爱和专制使得男孩子不再具有阳刚之气, 反倒多了很多的阴柔美。在现实社会背景的影响下, 不论是在职场上, 抑或其他重要场合, 竞争的压力已经抹去了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女性同胞不得不和男性承担同样的责任, 背负同等的压力, 才能获得和男性同样的机会。也只有把女性同胞放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地烘烤, 磨练, 把她们锻造成比男性还要优秀的人, 最终战胜男性, 并成为男人中的男人, 来适应这个社会, 才能获得应有的地位, 获得应有的尊重与重视。这就意味着女性必须是花木兰式的女汉子, 越不把自己当女生, 越是要隐藏自己的性别特征, 才可以越加出色, 成功, 如若不然, 则意味着自动出局。这也许是女汉子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4 结论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是在现代语言学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是在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的构建了自己的符号理论大厦。“女汉子”一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 也体现了社会的严重失衡。如何确保男女平等的同时抵制男性不男, 女性不女问题的升华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摘要: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注重意义的产生过程, 即意指过程。为了可以准确无误地描述意义的形成过程, 巴特在索绪尔与叶姆斯列夫的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创建了符号的二级意指系统。本文运用罗兰·巴特的建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分析并解释了“女汉子”后面所隐藏的涵指意义, 以此来揭露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学,“女汉子”,涵指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 刘立华.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张桂荣.罗兰·巴特符号学意义下的日本文化解读[J].2012.
[3]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2008.
[4]蔡洞峰.语言乌托邦与人的自由——罗兰·巴特美学思想评述[D].安徽大学, 2005.
[5]有一种新感性符号叫做“女汉子”[OL].新浪博言:云舒的博客.
[6]王鸳珍.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看刘文彩的“恶霸地主”神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7]吴志文.偶像崇拜的符号学解读[J].当代传播, 2007.
[8]女汉子的表现软妹纸的心——解密女汉子的内心世界[OL].http://xl.39.net.
女汉子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写好作业,发现她没来,就出去看一下。刚走到大门前,我俩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喂,你们干嘛呢?”糟了,她来了,我俩赶紧像闪电一样溜了。
“喂,别跑,我要跟你们一起玩。”她还是紧跟我们。不管我们跑到哪里,她还是紧跟我们。我们跑到停车场,躲到车后面,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说:“这女魔头跑的也太快了。”“给我出来,再不出来我就打断你俩的狗腿。”她生气地喊道。我俩吓的绕了车一周,才偷偷的跑了,把“女汉子”给甩掉了。可令人惊讶的是,她又跟着我们跑过来了,嘴里喊着:“快给本姑娘站住,再不停下,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天啊,那张牙舞爪的样子,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啊!
女汉子指数 篇6
同时,“女汉子”的涌现也是托社交媒体的福,君不见多少火热如当红炸子鸡的词汇瞬间就被视为村口烫头王师傅专用口头禅而被嗤之以鼻,唯独“女汉子”从2013年底流行至今屹立不倒。
拧开矿泉水瓶的瓶盖这件事却难倒不少萌妹子,我们一定有亲身经历过有女生一买到矿泉水瓶就请旁边人帮拧开的情况。因此,我们来设定女生能徒手拧开矿泉水瓶这件事就是女汉子指数的最小单位=1Fm(Female)。
1 自行更换饮水机水桶的女汉子指数=38Fm
标准的桶装纯净水约能装19升纯净水,以室温25°C计算,水桶重约38斤。这个重量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一位女性能够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更换饮水机水桶的任务,她的女汉子指数少说也得有38Fm了吧?
2 换灯泡修水管修打印机的女汉子指数=147Fm
上班工作马不停蹄的同时,还要负责排除办公设备上的各种“地雷”:给打印机加碳粉、更换坏掉的光驱、修理破烂不堪的老电脑,样样手到擒来。趴在桌子上休息,隔壁小哥跑来说打印机坏了,二话不说解决完问题后,擦干净双手继续休息,这样的姑娘,她身上女汉子的指数可以达到147Fm。
3 健美比赛的女汉子指数=832Fm
其实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女孩子要练肌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影响肌肉状态,而雄性激素能够对肌肉生长具有明显作用,其中的睾酮会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时减缓它们的分解。但这样的效应在女性身上却十分不明显。所以,单不说跑去参加奥林匹亚的难度,光是去参加个省级赛事,姑娘们的女汉子指数都平均在800之上。
4 勇斗银行劫匪保洁阿姨的女汉子指数=1024Fm
一名男子闯入上海沪南路某银行,手持菜刀挟持女客户经理,威胁银行立即给钱。就在银行工作人员按下警铃、被劫持者冷静应对、银行保安围堵匪徒时,一名保洁阿姨神勇地挥舞着手中的拖把,配合保安将劫匪往死角里驱赶。事后大妈说:“他跑到哪里,我就堵到哪里。”像大妈这样“神勇”的行为,女汉子指数破千绝不成问题。
5 战地女记者的女汉子指数=1999Fm
跑新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男女都是一件需要体力和脑力的苦活儿,而在动荡的国度或者充斥着腐败与暴力的地区,女性面临着更大的危险。有时候,女记者可能会遭到受访者的侵犯。报道对象甚至会通过损毁女记者的名誉来达到降低其报道可信度的目的。即便如此,依然有坚信“用生命诉说真相”的女记者奔赴战场,一朵朵战地玫瑰在战场上骄傲盛开。能胜此重任的女记者,女汉子指数达到了1999Fm。
6 为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抗争的女汉子指数=3070Fm
201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她成为了诺贝尔史上年龄最小的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出生在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据点。2007年至2009年,塔利班炸毁了100多所女子学校,少女被禁止入学。为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马拉拉从11岁起就开始写匿名日记,描述在塔利班控制地区女孩求学的艰难。她的举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注意,但也遭到了塔利班的报复。2012年10月,马拉拉在校车上遭枪手袭击。马拉拉捐出奖金,用来帮助当地建造儿童学习。勇于直面恐怖主义的马拉拉女汉子指数破三千绝不是问题。
“女汉子”一词中的性别压迫探析 篇7
自主持人李艾在2013年4月发起“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新浪微博讨论以后, “女汉子”这一词便迅速走红,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均成为高频词汇。关于这一词汇的理解, 自认为是女汉子群体的豆瓣网“女汉子集中营”是这样说的:“我们行为举止不拘小节, 性格开朗直爽, 心态乐观。我们得体大方优雅, 温柔细心体贴。我们能扛起责任, 在生活中比较有气场, 在工作中果断、冷静、逻辑清楚。我们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一理解引来无数女性对号入座, 争相为自己贴上“女汉子”的标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女汉子”一词是指那些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
在现实生活中, 其实不乏形容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词汇, 如“男人婆”、“假小子”、“女强人”等等, 但这些词汇却远远没有“女汉子”一词的使用率和认可度, 何以“女汉子”一词如此流行?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理解, 无论是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空间中的哪一种流行语, 其本质都是一种从众现象和趋同现象, 这源于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规律。理论论证无法准确说明一些词汇和套话的流行, 因为这些词汇和套话是由社会群体推向语言“市场”的。[1]它不是自然存在的, 而是被人工生成的。所以这一词汇的流行, 要从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寻找答案。
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推动女性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反对性别本质主义这一传统性别文化的理论核心, 其目的就在于颠覆“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并改变这一制度下女性的生存状况, 建立一个两性平衡发展的世界。[2]如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认为:两性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它强调无论男女, 都不仅应是自由的, 而且还应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它呼吁通过改变对女性不公平的态度和法律, 实现现存制度下男女的平等。[3]7虽然各种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对男权统治起源的看法和男女性别差异的理解不尽相同, 但是在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各流派具有基本一致的观点。随着这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普通民众间的不断推广, 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女性人格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性别意识不断觉醒, 男女二元结构的传统性别观也在被渐渐打破, 女性的自我认同增强, 与男性共享机会和社会地位的要求促使“女汉子”一词在女性群体中间不断发热。
文化功能论者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任何社会制度都有针对其根本的需要, 在一合作的事务上, 和永久地团集着的一群人中, 有它特具的一套规律及技术。任何社会制度亦都是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 包括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4]这向我们说明了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针对不同的需要, 会运用不同的文化手段和技术, 塑造着符合社会需要的形象和身份, 建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从历时角度看, 不同时代对于女性的身份和地位有着不同的期待和塑造, 女性意识的变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要纵向看待。古代要求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女性对自己的要求和塑造, 也是一种“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形象;民国期间开始出现了知识女性, 女性要求接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声音逐渐兴起。到了革命时期, 女性更多的价值被挖掘出来, 比如革命文艺塑造的刘胡兰、江姐等形象,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愈发显现;随着独立、自由国家的建立,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逐渐获得越来越大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高学历, 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没有丢掉细心, 做事仔细的女性特质, 所以很多女性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跟男性一样, 甚至比男性更好的发展。这些发展使得女性群体越来越自信自身可以脱离对男性的依附和从属, 实现经济的独立, 生活的独立, 乃至人格的独立。同时, 面对着一个日益复杂和多元的全球化社会, 仅仅依靠男性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因此, 女性社会身份和地位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历史过程, 正为“女汉子”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大众传媒既是文化的承载物, 又是文化的作用物。它在内容上对社会文化意义的构筑, 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具有指向性的。同样, 大众传媒在对社会性别的建构上意义非凡, 它不断强化着为社会性别塑造的标准和规范, 并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社会期待, 最终影响人们的性别认识和行为。[3]120“女汉子”一词虽是指代一类女性群体的名词, 但它在构词上却是使用了两个单独的性别词汇, 这种构词在理解上尤指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群体, 这些群体常常被称为“中性人”。大众传媒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 使得利用“女汉子”一词炒作的商业作品不断涌现, 层出不穷。各类网络门户、游戏、影视作品、广告等, 纷纷以“女汉子”一词为卖点。并且, 在这种商业化过程中, “女汉子”的形象不断具象化、形象化。这样的媒体塑造让“女汉子”一词的所指的形象不断被传媒, 不断被加入各种各样的解释, 同时, 也不断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当它的褒正一面不断被媒体加深时, 就会在普通民众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角色期待, 这种角色期待便诞生了无数的各式各样的“女汉子”。
二、“女汉子”一词的褒正形象
“女汉子”之所以越来越被社会认可, 是缘于它其中蕴含的褒正形象。她凝练地表达了女性中性化、女中豪杰、巾帼当其道的社会现实。她既强调了男性化的特征和品质在女性身上的体现, 又恰如其分的不失女性的特征和品质。
“女汉子”一词包含着一些为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和特质。 (1) 独立自强。在传统社会里, 男性掌握着在公共领域的霸权地位, 女性只是在家庭中扮演从属角色, 无论是在经济上, 还是在心理上, 都对男性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女性的幸福更是来自男性的关注和呵护, 很多女性为了争取这种幸福, 奉行“父夫至上”的原则, 秉承“女为悦己者容”的圭臬, 百般讨好男性, 将自己的幸福交于男性的手中。而“女汉子”反其道而行之。深刻认识到“女性的幸福只能来源于自己”的道理, 更加关注自身。女性不断地参与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生活中来, 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依附地位不断解脱。 (2) 乐观自信。“女汉子”们内心一般拥有很强的自信, 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不甘示弱, 敢于迎头而上。能用一种很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赋予的任何东西, 即使身处逆境中, 也能积极想办法化解困难, 而不是一味的消沉和逃避, 更不会一心只等着别人的帮助, 并且欣然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3) 坚持自由。在传统性别文化里, 女性的行为被设置了种种的条框, 这不仅使女性的很多正常需求被严重压制, 更使女性陷入深深的束缚之中, 不得自由。“女汉子”不断完成着对中国传统女性社会角色的颠覆。当今社会对女性地束缚开始减弱, 当代女性更是自主的展开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 关注女性内心的感受和愿望, 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形象的不断塑造和再生产, 反映了“女汉子”们对个性自由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与表达。
这些特质和精神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和褒奖的, 因此, 当人们发现“女汉子”们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时, 很自然的就会将她们的正面形象不断传播、加深、扩大, 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并借助这种文化不断生产着这种性别形象, 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心理学家罗西于1964年提出“双性化”的概念, 用以解释一个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男性和女性所具有的人格特质。该理论认为, 双性化的人, 其人格特质并不是两性角色的错位或胡乱, 而是一种符合人性发展的综合人格特质, 该群体具有较高的自尊, 较少的心理疾病, 并且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 人们渐渐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观, 双性化的人格理论在学校教育和其它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认同和传播。“女汉子”这一群体就是很明显的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群体, 这一群体在“双性化”理论的支持下, 获得了社会理解和支持, 并且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群体文化。这一群体依照自身的种种优秀特质,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良好, 不断创造着为人们所知和所看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 因此人们会不断加深对“女汉子”褒正形象的印象, 并不断传播和扩大这种印象, 赋予越来越多优秀女性“女汉子”这一称号。当然, 很多女性也普遍乐于接受这一称号, 并将其视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种反映。
三、“女汉子”———性别解放还是性别压迫?
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 “女汉子”一词越来越代表一种具有现代社会女性的褒正形象。社会多数也对这一词汇基本持正面态度, 仿佛这一词汇的产生是中国女性平等与解放道路上的一次胜利。然而, 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女汉子”一词始终是通过强调女性的男性特质和男性形象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并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的。无论这个词汇如何被人们粉饰和美化, 更无论它如何受到大众媒体和普通民众的认可和追捧, 我们都应该看到, 这一词汇仍然有着很强的男权文化色彩。“女汉子”们通过强调自己的“汉子”气质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无疑向人们展现了只有男性气质才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成功和价值这一事实。这一词汇所呈现的符号意义看似是对女性平等和解放的理解, 然而这种理解仍未摆脱男权意识的阴影。
女性一旦强势起来就会被冠以男性气质的标签, 这一现象并不新鲜, “男人婆”、“假小子”、“女丈夫”等词汇, 均无一例外。“女汉子”一词本质上也是这一现象在当代的重新演绎, 唯一区别的是, “女汉子”是以褒正的形象在大众面前出场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其更多适应了急切的社会需要。这说明无论在何种时代, 女性身上的标签始终存在一个谁在赋权, 谁来解释的问题。尽管女性的话语权、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和尊重都在不断增加, 但却从未超越过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女性身上所得到的一切, 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赋予的。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女汉子”的形成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男性“缺席”的过程, 是由于女性需要男性在场而不得, 所以才有了“女汉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女汉子”最终总会在一些特定的男性面前卸下自己“女汉子”的“武装”, 恢复女性的温柔与可爱。更可以看到“女汉子”们在独自完成一些男性化的工作后, 口头不忘来一句“女汉子的称号可不是白得的”, 因此, 无论这种男性“缺席”的状况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 女性的挣扎与困境。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性别角色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类型, 是建立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的先赋角色。性别角色表明了男性或女性的社会期望, 通过这种社会期望, 男女两性调整自己的行为, 实现性别认同。[3]34“女汉子”这一形象,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 社会也对男性和女性期许出更多的角色扮演, 在当代, 已经很难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单一概念来加以概括。同样, 特定的社会情形会使一个人的性别角色发生变化。“女汉子”对传统女性气质的摈弃和其身上男性气质的彰显, 实际上就是不自觉地宣扬了重塑“性别角色”的思想。这种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 虽使女性获得了很多同男性相同的社会资源和机会, 但是女性却付出了比男性更多的代价。更重要的是, 女性在这种新的性别角色塑造过程中, 容易产生性别认同危机。且不说这种认同危机会给女性带来多少困境, 单是这种危机下的舆论评价压力都会给女性带来沉重的压力和无奈, 像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三高剩女”, 指的就是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女性难以解决个人婚姻问题, 而这个“三高剩女”群体多数都属于“女汉子”一族。这种在公共领域和男性已经不相上下, 但在个人家庭方面却面临困境的现象, 使得“女汉子”群体在面对家庭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这在本质上讲, 并不是让人们看到了男女越来越平等的结果, 而是让人看到了女性在家庭领域和公共领域只能择其一的无奈局面。只是在传统性别角色中, 女性多处于家庭领域, 较少在公共领域获得成功。而在“女汉子”时代, 女性多在公共领域获得成功和认可, 却在个人家庭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此, 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里, 女性的社会角色无论发生何种转变, 都仍然是在男权意义的框架下获得的转变和成就。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 即便在一个崇尚“女汉子”的当今社会, 女性虽然获得了越来越多社会成就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性别就业歧视、薪金差异等问题仍然无处不在, 女性更是因为家庭和工作难以妥善处理和适当调和, 面临越来越高的婚姻离异风险。不难想象, 女性在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时, 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面临更加复杂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处理。这无疑是对女性的深深压迫。
“女汉子”一词有其褒正、积极的一面, 这点不可否认。但对其发热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冷静思考, 理性对待, 这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当一个社会看待女性拥有的独立、自主、自由时, 不再赋予她们“汉子”的概念, 而是真正从女性的角度加以看待, 可能才是对女性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摘要:当红流行语“女汉子“日益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 其褒正含义也越来越得到加强和传播。“女汉子”一词包含独立自强、乐观自信和坚持自由等为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和特质。然而“女汉子”一词始终是通过强调女性的男性特质和男性形象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并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女汉子”对传统女性气质的摈弃和其身上男性气质的彰显, 实际上宣扬了重塑“性别角色”的思想。
关键词:女汉子,性别压迫,流行语,重塑角色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12.
[2]贾月.从“女汉子”热看当代女性青年的社会心态[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 :10.
[3]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20.
[5]BEM SL.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1 (4) .
女汉子 篇8
据嘎拉嘎介绍,2012年10份提前下了一场大雪,玉米都倒在了地里,她家的13.3hm2 (200亩)玉米靠人工收割没有收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惨痛的教训让嘎拉嘎萌生了购买一台玉米收割机的想法,她考虑到自己家的13.3hm2 (200亩)玉米全家五口人收的话半个月都收不完,如果买个收割机两天就能收完,不仅能解决玉米抢收问题,还可以去收割作业挣钱。嘎拉嘎购买玉米机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购买玉米机所需的几十万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筹钱成了嘎拉嘎的最大难题。起初,嘎啦嘎想到了银行贷款,但多方打听之后,贷款手续麻烦不说,最多也只能贷几万块钱。筹钱难差点打消了嘎啦嘎购机的念头,但在通辽市广联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考察玉米机产品时,一项“农租宝”业务引起了她的关注。她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这是“分期付款”购买农机一种业务模式,农民在购机时先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剩余的部分需在未来的3个月到3年分期还清。看到这样的购机付款模式,嘎啦嘎重拾了购机信心。
钱的问题解决了,选择哪一款玉米机产品能够快速回本成了嘎啦嘎最关心的事情。她说,因为考虑到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玉米机,所以选机器的时候我格外慎重,只有性能优越、作业效率高、服务有保障的玉米机才能快速回本。经过一番考察,嘎啦嘎终于有了中意的产品——勇猛4YZ-4M型玉米机。据了解,“勇猛”4YZ-4M系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整体结构新,外形紧凑,美观大方,割台采用国家专利技术,对刀式拉茎,拉茎速度快;专用扶持器,强制喂入,玉米损伤少,适合收割倒伏玉米,收获效率最高可达1hm2/h (15亩/h)。通过“农租宝”分期付款方式,嘎拉嘎在2013年秋收前购买了一台勇猛4YZ-4M型玉米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嘎啦嘎这次“冒险”的尝试是一次正确的抉择。就像她之前坚信的那样,家里的13.3hm2 (200亩)玉米地没两天就收完了,而且收得效果非常好。说起这台“勇猛”玉米机,嘎啦嘎满脸洋溢着幸福、不停的夸赞“2013年,‘勇猛’真是给我解决了大问题,自己家的玉米收完之后,很多人找我们收玉米,整个秋收下来一共干了200hm2 (3 000亩)地的活,差不多能挣15万块钱,这样通过‘农租宝’买机器的钱就还清了”。
女汉子 篇9
据《广州日报》报道,女士,这个现代社会常见的对女性的称呼,源于《诗经》中的《大雅·既醉》。周朝贵族在祭祀完宗庙后,会对主持祭祀的人表达感激之情,于是说一些祝福语,诸如“君子万年”,是祝他长寿;再如“高朗令终”,是祝他名声高,又福禄终生;还有一句是“釐尔女士”,“釐”是送的意思,就是说送给你一个女朋友。什么是“女士”?孔颖达的解释是“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女性有男性的品德、胸襟和才华,可能相当于现在说的女汉子、女绅士。这么理解的话,就是指送给你一个女汉子当老婆,再说得好理解一点,就是祝愿你拥有一个女汉子老婆。明末清初钱谦益纪念他死去的继妻王氏,夸赞她有大丈夫的“慷慨之节”,算得上是真正的女士,便说“若尔者可谓女士矣”。
女汉子 篇10
一、作为时尚的“女汉子”
“女汉子”的称呼由来已久, 真正让“女汉子”与其他女性群体区别开的, 得益于2013年8月, 网传一张俄罗斯17岁少女的照片, 照片中少女精致的面庞加发达的肌肉, 让网友惊呼“史上最萌女汉子”, 大众对“女汉子”定位也由模糊转向清晰。
在现实语境中, 对“女汉子”的理解分两个层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 “女汉子”通常拒绝打扮, 蓬头垢面地上街, 挑战传统的男性审美。在行为认知层面, 她们标榜独立、坚毅的价值原则。区别于“软妹子”的娇柔虚弱, 她们修得了水管, 扛得动煤气。网友戏称“Fe (铁) +male (汉子) =Female”, “女汉子”也把这种称谓看成是一种褒奖。因此, 在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互联网时代, “女汉子”取代“白富美”等网络流行词汇, 渐成时尚。
显然, 在媒介文化日渐成熟的当下, “女汉子”已从一种概念发展至一种精神符号。作为一个概念, 它是一个相对于男性他者化的产物, 将角色失调和性格错位掩盖在大众虚捧“女汉子”的浪潮声中。从网友对“Female”的另类解读中, 不难看出, “铁”+“汉子”这些原本隶属于男性范畴的角色特征, 被现代女性欣然接受, 并以一种近乎炫耀式的口吻传播。恰如学者在研究女性主义批评时所指出的, 女性若想进入为男性服务的话语体系, 只有两种途径, 要么作为男性的同性进入话语, 即站在他的立场、承袭他的概念, 用他规定的符号系统发言;要么用话语体系中的空白、缝隙及异常的排列方式来言说[1]。显然“女汉子”在话语表达的系统中, 大多以赞颂男性气质、发扬男性品格为沟通桥梁, 也因此, 她能顺利潜入男性主体意识的中心, 将自身整合到一致和谐的父权秩序中来, 使女性浮出历史的地平线。从深层意义剖析, “女汉子”这一精神符号的呈现, 表明女性渴求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消融男性文化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孤立和排斥。
尽管“女汉子”代表的文化含义不止一种, 它暗含的话语规并非完全契合女性的现实发展。但“女汉子”的传播, 表达的是一个与中国社会转型及文化变动有着深刻关联的流行词汇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从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 可以窥探到性别传播历经的变化。
二、社会建构视域下的性别奇观
“女汉子”成功地在女性身上展现了男性的气质魅力。这种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糅杂的方式, 使得“女汉子”成为继“女屌丝”后又一个风格迥异的亚文化群体。然而在父权至上理念尚未褪去的中国社会, “女汉子”为何能还能大胆演绎现代独特的性别奇观?
事实上, 由于从小灌输的信息和参照体系的改变, 女性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认同有新的诠释, “女汉子”是女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习得的符合现阶段参照体系的范式之一。
拉尔夫·林顿认为:“角色是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2]随着社会分工的成熟, 女性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她们在诸多领域的卓越表现, 促使社会对女性的规范也不再拘囿于成为男性的附庸。“女汉子”正是在拥有女性外貌的基础上, 沿袭男性英勇、果敢的品质, 汲取两种性别优势于一身。可见, 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性别信念起到了强化作用。
“女汉子”的流行也是一个群体寻求认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不仅女性, 男性群体也试图从“女汉子”的精神符号中寻求某种寄托。女性自诩“女汉子”的意图旨在推动社会建构更加平等、合理的性别规范。在新自由主义所开启的这个酷热的丛林时代里, 社会福利的不完善, 社会资源的垄断, 都放大着女性的职场压力。为此, 女性隐藏起自己的性别特征, 把自己打造成强悍、无坚不摧的“女汉子”形象, 这种身份的改造为她们赢得社会地位。同样, 这种潜意识地把男性气质认为是高级的角色改造, 实际上是以一种含蓄的话语方式消解了男性的危机感。
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剖析“女汉子”现象, 得出女性若想不被父权体系中的权力宰割关系所影响, 关键在强化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 而非建构个别或少数群体的异质属性。从中也观察到, 性别文化一面维持主流价值, 而另一面又保留适度空间供个人进行协商或反叛。
三、“女汉子”的传播:性别亚文化实践
“女汉子”图绘了崭新的女性价值, 即女性收编男性气质, 构筑和强化女性主体意识。然而“女汉子”现象是否符合这个时代人们对两性关系的想象?
文化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认为一种性别身份的获得, 事实上是一个不断引用、不断重复的操演过程。从“白富美”、“女屌丝”、“萌妹子”到“女汉子”, 女性身份的不断演变映射出她们对现世人生有更为广泛的认识。从文化实践的角度, 可以将女性身份演变的过程, 看成是女性亚文化的一次经验性的实践。
有学者借鉴布尔迪厄的批判社会学理论和巴特勒“表演”理论对亚文化现象进行探讨, 提出了“亚文化资本”、“场景”和“族”等新范畴[3]。这些理论实践有助于笔者从文化经济逻辑解析女性亚文化的实践意义。当“自嘲”和“恶搞”成为一种社会大众所崇尚的“亚文化资本”时, 会催生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链 (生活方式) 和“场景” (互联网) 。互联网上崛起的“女汉子”现象正是这条产业链中的冰山一角, 这也意味着“女汉子”既成为女性“表演”的内容又变成网民“消费”的对象, 而有资格“消费”女性亚文化的群体可能形成一种共通的品位感和群体归属感。这也可以解释男性群体对“女汉子”现象抱积极态度的原因, 他们从“消费”女性的过程中找到提升男性特质的新途径。
作为一种表征实践, “女汉子”现象展现女性群体矛盾的多样化。社会对“女汉子”的包容, 看似是一种倡导性别平等的积极表现, 实则隐藏着新的不合理。从精神构筑层面来说, “女汉子”对女性气质的贬低和对男性气质的推崇, 映射女性对自我“风格”定位的隐忧。女性借由“女汉子”的包装, 形成“富有意味和不拘一格”的风格, 即试图在女性身上复制男性。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实现对女性的解放, 反而是鼓舞男性中心意识以另一种更隐晦、更彻底的方式形成对女性的压迫。有女性主义者已经意识到该问题, 所以她们一面借由这种亚文化“风格”批判性别不平衡, 试图通过“女汉子”的称谓在幻觉和情感上回到“她是中心”的时期, 一面又陷入自我矮化、自我解嘲的迷雾中。借由“女汉子”现象, 可以观察到, 在看似性别意识模糊的背后, 掩藏的是一种被掩饰的焦虑和不加掩饰的自渎。
总之, “女汉子”的角色是一个对比的产物, 它解构了当代性别规训, 将女性与从男性的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作为信息爆炸的副产物, 它替隐匿于网络背后的女性群体, 赢得了虚拟社群里相对平等的性别权力, 并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从虚拟社区蔓延到现实语境中, 这是性别传播的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 抛弃自身的气质魅力向男性妥协的方式, 表明女性依旧无法摆脱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枷锁, “女汉子”的反抗终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抗议。透析“女汉子”现象, 我们对互联网时代的女性角色、女性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 也更加期待通过女性文化实践来重构一个健康、平等的两性世界。
参考文献
[1]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14.
[2]柴志明, 冯溪屏.社会学原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02.
“女汉子”翻译浅析 篇11
摘 要: 近年来,网络新词热词不断涌现,其中“女汉子”一词迅速传播并得以广泛应用,映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为了促进对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作者从文化、构词等不同角度对“女汉子”一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通过分析tomboy,cowgirl,wo-man的文化含义与构词,作者认为wo-man“新瓶装新酒”,更能贴切而充分地展现女汉子的形象。
关键词: 女汉子 翻译 文化
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网络的广泛应用,涌现出大量新词热词并得以迅速传播和应用,“女汉子”便是其中之一。
一、“女汉子”一词的由来及其基本释义
知名模特、节目主持人李艾于2013年5月7日在微博上发起“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话题,“女汉子”随即成为热词。
搜狐百科有如下释义:“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鲁,个性豪爽,独立,有男子气概等大众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是一个有褒有贬的网络语言。女汉子也代表着不拘小节、有自我性格、不依附男性的女性性格特点,性格上趋向大大咧咧、不怕吃苦、不过分注重形象等。”
女汉子虽然性格彪悍、大大咧咧,不是十分注重外表,但是,现在也有人给“女汉子”设置了一定的外貌门槛,要么高瘦,要么白美。
二、“女汉子”形成的社会背景
在全球化这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影响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和互动方式也产生了变革,女性在各个领域得以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传统的女性定位不断受到挑战。在开放的现代社会,女性跟男性一样,有权利接受良好的教育,选择适宜的工作。通过努力,女性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在接受教育及工作的过程中,竞争、独立、坚毅、合作等品质也在有意或无意当中培养起来。此外,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逐渐变革,女性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所改变,不仅仅是温柔、贤惠、顺从等女性特有的品质,还包括在社会上从业所需要的独立、坚强、自信、成就动机等传统意义上男性所具有的品质。因而,女汉子的双重性格得以形成。
三、“女汉子”常用翻译浅析
对于女汉子的翻译,网络上流行多个版本,常见的包括tomboy,cowgirl,wo-man。笔者将从文化、构词等不同角度对这几个翻译逐一进行分析。
“Tomboy”在英文中由来已久,维基百科写道,根据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的记录,tomboy始用于1592年,但在出版于1567年的Ralph Roister Doister一书中,其早已出现。《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对tomboy的释义如下:“A spirited young girl who enjoys rough and noisy activities.喜欢像男孩那样玩闹的小女孩,顽皮姑娘,野丫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释义如下:“A young girl who enjoys activities and games that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for boys.假小子;野丫头(喜欢男孩玩意儿的女孩)。”以上定义表明了tomboy确实指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女孩,但强调是年轻女孩,而女汉子并不限定于年轻的女孩子。Tomboy强调小女孩喜欢像男孩那样玩闹、喜欢传统意义上的男孩玩意儿,而女汉子倾向于男性的气质,不仅仅体现在玩耍与爱好方面,更主要的是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而言不那么注重外表,比较独立,以及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此外,tomboy被认为跟女同性恋有一定的联系,指举止、装扮、气质男性化,在女同性恋中扮演“丈夫”角色的女同性恋者。部分女汉子虽然言行粗鲁,个性豪爽,有男子汉气概,然而女汉子并没有与女同性恋相关的含义。
“Cowgirl”是由cowboy引申而来的。Cowboy即美国西部牛仔,他们在19世纪的历史舞台上创造的牛仔文化,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并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牛仔表现出积极乐观、勤奋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牛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牛仔服饰、牛仔音乐、牛仔语言、牛仔小说和电影等牛仔文化。大多数人对于牛仔形象的认识来自于夸张甚至被神话了的美国西部电影和小说:他们有英雄的仪表,豪侠的品格,过着潇洒的生活。女汉子虽然个性豪爽,不怕吃苦,与cowboy在个性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女汉子在文化底蕴及影响方面远不及cowboy。将女汉子翻译为cowgirl,人们难免会将女汉子同荧幕上具有英俊潇洒的外表、行侠仗义的品行、放荡不羁的个性的cowboy联系起来,与女汉子的真实形象相差深远。
有人将女汉子理解为“正偏式复合词”,即“女”和“汉子”都具有明显的性别色彩,但两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女汉子”时,“女”成为性别意义且保留为中心语,“汉子”的性别意义脱离,仅保留一些显著特征作为中心语的修饰成分。Wo-man由woman演变而来,Woman泛指女性,把女汉子翻译成wo-man,形象具体生动。在中间用连字符把woman隔开写成wo-man,视觉上形成man的印象,表明具备man的某些特质,即女汉子性格上向男性靠拢。而wo-man整体上与woman没有太大差异,表明女汉子外表和本质依然是女性。女汉子是一个网络新词,而wo-man也是一个新词,不具备很多不相关的含义,受到较小的影响,能够充分地表明女汉子的含义,展示女汉子的真实形象,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为了能使wo-man与woman从听觉上有所区分,笔者建议wo-man改变读音,与woman区分开来。
四、结语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在所有语言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为了更好地对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在翻译新兴词语的时候,切记不可随意套用。对于“女汉子”一次的翻译,tomboy在英语中使用已久,负载女汉子没有的含义;由于cowboy在世界范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女汉子翻译为cowgirl,与之相比难免会显得底蕴不够,且女汉子的形象与人们印象当中的cowboy的形象差异巨大;wo-man,“新瓶装新酒”,可以以全新的形式代表新词女汉子的形象及其负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百科成功.女汉子[G/OL].http://baike.sogou.com/v60433082.htm? fromTitle=女汉子.
[2]陈丹妮.“女汉子”英文怎么说?[N/OL].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trans/2014-03/24/content_17374594.htm.
[3]管方舟.“女汉子”深层语意的解析[J].鸭绿江,2015(3).
[4]陆谷孙,庄绎传,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Z].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9(第1版)2004,8(第2版).
[5]陆国强,陈善伟,等.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商务印书馆,2004,6(第一版).
[6]彭文奉.美国牛仔文化解读[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1).
[7]孙艳艳.“女汉子”的符号意义解析——当代青年女性的角色认同与社会基础[J].中国青年研究,2014(7).
[8]Abate,M.A.Tomboys:A Literary and Cultural History.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