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

2024-05-22

活了(共7篇)

活了 篇1

《赵州桥》(人教版三上)中有这样的描写:“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每每读这段文字,眼前好像真的看到许多龙在游动 ,但最后的表达———“像活了一样”读起来,凭语感觉得有些不大对味。

这段话介绍的是图案上刻的各种各样的龙,这些龙雕刻得非常精美,栩栩如生,让人见了不禁称赞“像活的一样”。“活的”能够表达出栏板上所雕刻的龙给人留下的一种状态感。如果用上“活了”,似乎这个印象在人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变化过程,先前看到的是没有“活”,是“似乎在游动”这个感觉才让它们“活了”过来。事实上这个过程对后来每一个看到栏板上的龙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似乎只有最初的雕刻者才可能有这种过程性的印象。

也就是说,仔细区别的话,“活的”表明的是一种状态,“活了”表现的是一个过程。明确了这种区别,再来看那段文字的描写,所表达的确实只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过程,所以用“活的”比“活了”读起来在语感上更顺畅一些,赞美的意思也更充分一些。

活了 篇2

我正想着,一名“情报员”士兵提醒我:“敌方士兵正向我方攻击,请时刻注意防范。”果然,没多久,对方的士兵们,拿着狙击枪,向这里进攻。于是,我立刻安排洋娃娃英雄队,准备抗战。只见它们一个个耀武扬威、十分英勇。随着一声号令,我们胜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温柔的公主布偶走了过来,有礼貌地鞠了一躬,问我:“请问,您可以帮我们国家除掉一个“巨人”吗?”我二话没说直接回了句“当然可以了!”

在她的带领下,我看到前方有一个“巨人”在皇宫里捣乱,原来是我家的玩偶“大白”。于是,我找了一个大网兜,悄悄地靠近“巨人”,趁他不注意,我用网兜罩住了他,把他抓了起来。

公主为了感激我,送了我一个闪闪发光的水晶球。我开心地说:“谢谢你,这真是开心的一天!”

随着一阵笑声,我醒了过来。

活了的剪纸 篇3

这幅剪纸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线条流畅,图案传神,构图丰富,看着看着,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动态画面。

晴朗的午后,两个孩子趁着大人不在,牵着老牛准备去玩耍。身背草帽的孩子一溜烟地蹿上了牛背,另一个孩子在他的帮助下,正奋力地向上爬。一个孩子拿出了牧笛,吹了起来。嘹亮自在的曲调引来了体态轻盈的小鸟,它们飞落在牛角上,一起来完成这首活泼快乐的牧童欢歌。有了这两只小鸟的点缀,老牛像戴上了两朵花,憨态可掬。

夕阳西下,老牛吃饱了鲜美的嫩草,牧童的小竹篮里装满了可口的野果,笛声悠扬,鸟儿欢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给他们披上了金色的霞光。

我有些情不自禁,想走进这幅画里,骑上牛背跟牧童一起吹笛子,与小鸟做伴,跟他们一起走向炊烟袅袅的家。

(指导老师 雍莹莹)

“是社保让我老伴活了下来” 篇4

李德民是我的一个老朋友。1964年, 他与爱人毕业于东北铁路运输学院会计专业。毕业时, 他向学校申请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被分配在云南边陲勘测成昆铁路的勘测队任会计。他爱人却留在了东北工作。成昆线修通后, 为解决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 他被调回老家吉林省九台县一家木器社工作。谁知行李托运时, 他的会计师资格证、铁路员工证和档案与行李一起丢失了。虽然铁路部门按行李重量赔付了他200元钱, 但其工作经历无法证实, 使他一直没有被认定为正式职工, 也就没有任何社会保险。

李德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遭此打击后, 因心情不好曾一度丧失了生活勇气。我得知后, 经常同他在电话里聊天, 并鼓励他要相信将来会好起来。1992年底, 我准备接他到成都来散心时, 吉林省出台了破产企业职工和家属可一次性缴费参加社保的优惠政策。李德民像在生死悬崖边见到了救命恩人, 拿出家里仅有的2.4万元, 在两个女儿的帮助下, 一次性缴了3万元的社保费, 先给妻子办理了社保。1993年, 他又到当地社保局缴了1.4万元的社保费, 给自己办理了参保手续。

参保后的李德民身体一下子好了起来。2010年8月,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我和老伴商量好, 苦了一辈子没出外玩过, 等过了国庆节, 我俩一起去成都, 找你好好叙叙几十年的阔别情。”谁知就在国庆节前, 他老伴被查出患了肺癌和直肠癌。

活了二十年感言 篇5

即将步入尾声,我的人生也将走过整整20年。人的一生总是忙着总结,日日总结、月月总结、季季总结、年年总结......我也将总结一下这二十年。

十年前,我梦想着我的十年后会坐在清华北大的教室里,可是现在我却坐在安工大的教室里,没有必要怅惘,因为年幼的我们,谁没有过清华北的梦。时过境迁,我相信这都是命运的安排,我愿意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的种种变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境界我自然是远远不及,我很难相信一个常人中了五百万的彩票还能淡定的讲:“嗯哦,小事小事,不值一提。”

额,扯远了,我的童年应该和大部分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我也喜欢活泥巴,我也喜欢河里摸鱼,我也喜欢赶集,我也会偷村里别的人家的瓜果,我也玩的忘记回家......我爱看动画片,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爱过《灌篮高手》,追过《奥特曼》并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奥特战士,也曾拿着木棍想象着自己能成为武功盖世的大侠。自己童年干过的事,现在想起了总会然自己笑出声。

小学时,每天下午回家最先干的事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每天上下学无非就是谈论着最近看的动画片的精彩情节。我的小学时代经历了一个从差等生到尖子生的整个过程,我当过全班的倒数,也当过班级第一,说起来也算是后起之秀。那时候,我从来不知道有高考那么一回事,但是,我却知道我以后是要上大学的,而且还无比确定应该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坦白的讲,童年时期,对于上清华还是北大是我纠结了好久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我真的是想多了。不过,现在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儿时有过那样的梦。

中学嘛,我渐渐的摆脱了幼稚,慢慢的懂了许多。到了中学就仿佛china加入了WTO,见了大世面了。中学时候我的成绩延续了小学时的良好的走势,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嘿嘿......青春时期的男孩子,总会暗恋班里的某某某女同学,然后死死地藏在心里,即使是对自己发小也拿出打死也不说的气魄。遇到班里成双入对的情侣也会假装投以不屑的目光,其实心里是羡慕的。初中时同学现在好些都已经不记得了,他们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都已经渐渐地模糊了,看着曾经班级毕业的集体照片,我绞尽脑汁的.想,发奋努力的想,他们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或许他们有的都已经成家,为人父母,开启了下一轮的循环。

整个学生生涯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三了吧!因为那是一个目标最为清晰的时刻,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就是那时候昼思夜想的大学生活吗?我为了高考哭过、笑过,我们曾许下青春无悔的誓言,我们曾为之百日誓师。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或许它并不好,但我相信它该是来之不易的。那一年,我们经常性的挑灯夜战;那一年,我们擦去一板又一板的粉笔板书,做了一张又一张的模拟和真题;那一年,我们总会竞争着早晨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高考前,我感受到了共患难的真情;高考时,我体会到了无比真切的战友情。

二十年,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对于未来,我真心没想太多,就是让自己好好活,身边的人好好过......

她演活了观音 篇6

如今,左大玢虽然淡出了荧屏,将舞台让给了年轻人,但她依然活跃,参加社区活动,参与湘剧爱好者的活动,每一天都生活得充盈。

从2003年开始,左大玢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培育湘剧后备人才方面,湖南湘剧院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了湘剧班,班里的几十个学生是她的骄傲。左大玢坚信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上课迟到行为,她会严厉地批评,而她本人则以身作则,放弃舒适的家不回,挤在学校宿舍里跟学生打成一片,每天早上6点起床,落雨下雪从来没有迟到过,只有周五才回家休息。2005年退休之后,左大玢一心扑到了教学上,她一个人坚持一周上70多堂课,《百花赠剑》、《断桥》、《大破天门阵》、《拜月记》等剧中很多角色的戏都是她亲自指导的。如今戏剧不景气,教戏是一件很累的活,而且教课费很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不愿意揽这门差事。左大玢却说:“不培育学生,湘剧怎么办?总不能让它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吧?”

少年时期的左大玢是毛主席的“老熟人”。1956年,左大玢才13岁,当时在省湘剧学员训练班学艺。戏剧大师田汉带领这班湘剧新苗进京向毛主席作汇报演出。演出时左大玢因为只顾偷看毛主席,所以将一句台词反复地念个没完,直把台下的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9年,在演出《生死牌》时,左大玢又因为偷看毛主席念错了一句台词,这一次,毛主席记住了左大玢。第三次是在国庆10周年赴京演出时,剧团离京的前一天,毛主席握着左大玢的手说,一回生两回熟,我们是老熟人了。

在五六十年代,毛主席每年都要回长沙几次,而每次左大玢都被派去接待他老人家,有时跳舞,有时唱戏,但更多的是陪毛主席聊天。有一次,毛主席问左大玢,你姓左,那左宗棠是你什么人?左大玢摇了摇头。毛主席又问,那左霖苍又是你什么人呢?他是我伯伯。左大玢接着告诉毛主席,父亲叫左宗濂,曾是程潜帐下的少将高参。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又说:“你伯伯左霖苍可是个有名的举人啊”。“什么举人,一个逃亡地主。”左大玢顺口答道。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后自言自语道,逃了也好,逃了也好啊…… 在同毛主席的交往中,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老人家关心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事。每次见面,毛主席总是首先询问下乡演出的情况。问一年下几次乡?都是几月份下去?左老师告诉他经常下去,每年好几次,什么地方都去,什么舞台都演。有时在稻田里,有时在山坡上,有一次还在几张搭起来的床上为农民演出,毛主席听后很高兴。

1976年,毛主席在病重期间还不时惦记着湘剧的发展,可是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不便来长沙观看,于是,中央电视台奉命到长沙专门为毛主席录制节目,杨洁是录制晚会的导演。当时33岁的左大玢在湘剧传统戏《追鱼记》中扮演观音,杨洁说:“你演的观音像极了!以后我要是拍观音的戏,一定请你来演!”时隔6年之后,杨洁以电视剧《西游记》总导演的身份给左大玢打来电话,邀请她在剧中演观音。左大玢欣然答应。

为了演好观音,左大玢花了不少心思,每到一个地方拍戏,她都要到当地的寺庙中停留很久——手持杨柳宝瓶的观音菩萨;怀抱婴童眉慈目善的送子菩萨,这些不同造型的观音雕像给了她很多的启迪和灵感,左大玢揣摸着观音的神情、举止,渐渐地,她终于找到了感觉,加上多年来在戏剧表演中积累的扎实功底,剧中的观音菩萨被左大玢演绎得圣洁高贵,一副庄严妙相。后来,在《西游记》续集中,左大玢再次扮演观音。《西游记》前后整整拍了6年,左大玢一直坚持参演,那时候,她是湖南省湘剧院一团团长,要经常参加湘剧《百花公主》等剧目的演出,整天都忙忙碌碌的,遇到《西游记》她拍的戏,剧组就提前一个月打电话给她。左大玢经常在剧院和剧组之间不停地奔波。

在昆明拍戏时的一个场景左大玢一辈子都忘不了——有位农民抱着儿子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赶到拍摄现场,他来到尚未卸妆的左大玢面前,“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她保佑他的儿子。左大玢赶紧扶起这位农民,告诉他自己是演员,不是菩萨。但这位农民说是左老师把观音演活了,还硬说左大玢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转世。

拍完《西游记》之后的日子,左大玢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剧情之中,也许是剧情人物的潜移默化,从来不信佛的她也开始频繁出入寺庙,虔诚地朝拜一番。有一次去厦门鼓浪屿,她还买了一尊观音像回家供着。几年前有传言称她已经在某寺庙出家当尼姑。原来,几年前,她曾是全国政协委员,几位宗教界的委员就多次邀请她到寺庙里谈经论佛,在庙里出入频繁,就引起了香客的猜疑。对于出家传言,左大玢报之一笑。

左大玢的丈夫曾在湖南话剧团工作,上世纪90年代担任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负责人,现在是湖南某学院戏剧系的负责人。左大玢说,家里也就他们两口子是演艺圈子里的人。女儿从事服装设计,儿子在湖南电影发行公司上班,他们与演艺不搭界,也不是很感兴趣。

撤了凳子 活了厂子 篇7

特殊的“抄表工”

“赵琳!又来抄表了。”

“您咋拿着岗位上的表抄啊?”

抄表是一线员工的责任,每小时抄一次,可随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掌握设备异常变化。可是,今年春节刚过,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热电厂岗位员工发现厂机关和车间管理者也来岗位抄表了,这让他们颇感意外。

刚开始,这些特殊的“抄表工”还不熟悉抄表流程,不时地向员工询问。两周之后,他们就驾轻就熟,步入正轨。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主气温……上百个鲜活的数据仅仅10多分钟就跃然纸上,绝不逊于一线员工的抄表速度,赢得了员工一致赞扬。抄表后,他们还在岗位上为基层员工讲运营转型的理念,问生产事宜,看设备运转情况,听员工心声,点检设备缺陷等,及时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为进一步发挥“走动式”管理的作用。今年春节后,热电厂下发《“走动式”管理考核办法》,要求机关管理人员必须每周到现场4次以上,车间管理人员必须每周到现场5次以上。该厂班子成员每月抄表1次,主管、车间主任每半月抄表1次,副主管每周抄表1次,车间副主任每周抄表两次。

一个多月来,员工们发现9号锅炉甲侧球磨机出口防爆门漏粉第一时间得到消除,5号锅炉排烟温度超温得以及时矫正,新系统2号锅炉B侧一次风机振动超标得到迅速处理。

通过走进一线,这些特殊的“抄表工”以实际行动和高度的责任心,整改缺陷,消除浪费,一项项身边的缺陷得到整改,一个个身边的“浪费点”得以消除。

“欢迎来抄表啊!”从最初的不可思议到现在的热烈欢迎,尝到“甜头”的员工,来了一个360°的大转变。

“撤凳子”运动

2011年9月,来机关办事的员工惊奇地发现,厂机关各办公室门把上多了一块告示牌。只需瞅一眼,就知道厂机关管理者的去向。一般情况下,只要“按图索骥”,一找一个准。他们不是在机声隆隆的厂房内与员工肩并肩清扫炉料、挥锨除渣,就是在高速旋转的机器旁点检巡视,不是在岗位上与员工面对面讲形势、论降本,就是在班组指导检查。“如今,主动到现场解决问题,协助车间清理现场的多了,坐在办公室里依靠电话办事的少了。”热电厂综合管理板块主管顾志晨说。

其实,这种变化缘于一场“撤凳子”运动。2011年9月,热电厂厂长陈乔平、党委书记吴之洪等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撤掉办公室多余凳子。在保证工作需求的情况下,确保每名管理者和员工仅留一把凳子工作,全面启动“走动式”管理。短短几天,该厂撤掉桌椅达100余张。

从机关到一线,从办公室到设备旁,从电话线到面对面,全厂管理者带着问题“下”、发现问题“查”、解决问题“上”,与员工一同向每个环节要效益。以联合排产方案合理组织生产,狠抓过程管理,强化工艺纪律,不断优化指标,设备长周期运行取得较大突破,9号锅炉连续安全运转174天,7号汽轮发电机连续运转224天,达到历史较好水平;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一步优化,吨中低压汽发电达57.96千瓦时,同比提高0.75千瓦时;大胆创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2011年汽轮机供汽量同比提高50%,达44.78万吨以上,年创效益400余万元。

全员在“走动”

全厂管理者在“走动”,全厂员工也在“走动”。他们走出操作室,到现场去,逐个环节抠成本、降消耗,想方设法排故障、保运行。

初春的中原大地,乍暖还寒,分列在卸煤站两股铁轨上的16节车皮上活跃着忙碌的身影,伴随着“嗡嗡”的螺旋卸煤机声,热电厂卸煤三班10多名员工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有的正用铁锨奋力卸煤,有的正用笤帚清扫,有的用手把车皮夹缝里的煤掏出来,就连火车门鼻上沾的一点煤也不放过。他们把握卸煤的每一环节,力争让每一粒原煤都进入生产流程,做到锱铢必较,颗粒归仓。其他岗位员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据吴之洪介绍,在“走动式”管理中,员工自己动手排除报警器、煤仓料位计等设备故障,修复输煤皮带电视监控系统,更换设备密封装置,整改转机漏油,集中整治调心托辊锈蚀、叶轮给煤机导向杆变形和斗轮机料斗洒煤等10余项原本需外委的输煤系统缺陷;主动承担大量原需外委的检修项目,主动承担了8号锅炉和新系统炉机电大修等任务,改造实施运营转型项目,组织更换新老系统多条皮带,节约设备维护、修理费用,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办公室搬到一线去!”正成为热电厂管理者和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陈海峰)

【活了】推荐阅读:

上一篇:基层团委下一篇:全程自动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