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品牌

2024-12-08

国际体育品牌(共12篇)

国际体育品牌 篇1

如今, 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国内企业家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 在进军民族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中, 前进的道路并不怎么平坦。因而作为国内企业家, 就有必要对国际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此, 本文在借助国际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作出了如下相关的分析。

一、什么是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就是通过品牌的区域延伸, 把某一个国家内的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行为。

二、民族品牌的国际化背景和诱因。

首先, 民族品牌的国际化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压力, 中国企业要想提升和发展, 就必须首先做大自己的品牌。同时, 品牌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形式, 推行品牌的国际化也是对这种潮流的一种顺应和迎合。

其次, 来自于“拉美化”的警戒也推动着中国的民族品牌们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一些拉美国家如巴西, 一度成为“世界工厂”。但是,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 拉美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此后国际品牌由南美退到亚洲市场, 巴西经济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造成了金融风险和社会动荡。这对于中国企业的警示是: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 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 中国企业必须要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

三、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1、不注意品牌安全。

在企业层面, 品牌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 现在经常有一些国外公司利用中国企业想迅速打入国际市场的急切心理提出种种不合理甚至是显失公平的条件, 如先供货后付款、无条件退货、双方发生争议按对方国家的法律条例为准则等。所以, 在推进民族品牌的过程中, 任何操之过急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 我们在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时一定要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严格考察对方的信用状况, 切不可掉以轻心。

2、加强诚心信监督。

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别人的信用, 我们自己的信用环境也需得到认真的对待。市场上, 一些不法厂商打着中国知名品牌的旗号, 大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类似的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遏止, 就势必会把作为品牌核心要素的信誉吞噬殆尽, 使得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再生变数。

四、品牌国际化的意义

1、品牌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扎实的品牌塑造是占领国际市场份额的最有利武器之一。在品牌对市场的分割中, 2:8法则神奇又灵验:即20%的知名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其他企业只能分到20%的份额。因而, 摆脱这一窘境的当务之急就是塑造品牌。

2、品牌可显示实力, 增强市场影响力。

创建国际品牌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当一个国家的品牌进入多个国家时, 通常被认为品牌有实力, 产品高质量, 说明该品牌不仅为国内消费者接受, 而且为国外消费者——更挑剔的消费者所接受, 从而又反过来增强了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

3、品牌可带来较大的经营利润。

我国不少出口企业, 在为国外知名品牌加工制造产品即OEM (贴牌生产) 。然而事实表明, 贴牌生产的企业利润微薄, 品牌企业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是生产企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说明, 产品的国际化经营利润远低于品牌的国际化经营利润。

4、品牌可提高规模经济的效应。

规模经济是一个战略杠杆。世界市场比国内区域市场大得多, 品牌国际化后, 同样的研发费用可以在众多的市场分摊。同样重要的是, 大规模运作能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使品牌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 品牌国际化还可以大大减少和消除重复性的工作。

5、品牌在员工能动性、招聘及雇员忠诚方面的作用。

对于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 其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吸引国际上优秀管理人才和一流的员工, 而且能激发高昂的士气和雇员的忠诚。而优秀的人才又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将大大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品牌的建设

关于品牌建设的讨论由来已久,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 品牌博弈的背后是国家实力的对比和较量, 以加工生产和来料加工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制造”模式曾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 我们应该逐渐摆脱这种使我们置身于国际分工价值链底端的“权宜之计”, 转而寻求“中国品牌”的建立, 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必须意识到, 民族品牌的国际化关系到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改善, 关系到一个东方大国经济上的崛起和复兴。

当然, 从微观的层面上看, 民族品牌的国际化首先应该是企业的事情, 企业的策略选择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 不少企业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自己多年来精心打造的品牌, 这无疑是眼光短浅的表现。但是, 令人欣慰的是, 一些企业在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方面, 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过去10年中,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法国达能公司已经与娃哈哈合资建设了5家企业, 然而它却并不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这一切都来源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合资伊始便坚持的两个“必须”——必须打我们的品牌, 必须由我们全权管理。

然而, 品牌的形成是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的。因此, 将民族品牌打造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可能会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而不能急于求成。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要想实现它, 我们必须首先准备好三样东西, 那就是——清醒的头脑、恒久的耐心以及一个能够消化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强健的胃。

六、品牌国际化该如何走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 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化经营中, 建立自己的品牌。下面就品牌国际化的几个问题分析如下:

1、产品出口用自有品牌还是先做OEM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贸易导向型阶段。这阶段的品牌国际化有两种选择:自有品牌出口或者做OEM (贴牌生产) 。贴生产中, 委托方拥有自己的品牌优势, 而被委托方则具有规模生产和低成本优势。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特别是消费品, 很大比例是通过加工贴牌出口的。国内不少知名企业也加入贴牌生产的行列。其中, 做得最出色的当数格兰仕。被人们称为“世界车间”的格兰仕, 每年1200万台微波炉产能中, 有60%产品被贴上世界知名微波炉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对国内企业, 尤其是一些在国内有一定品牌形象的企业, 大张旗鼓地从事贴牌生产。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赞同方认为:实施贴牌生产有许多好处: (1) 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 消化企业的过剩生产能力, 让部分闲置生产线运转起来; (2) 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生产规模; (3) 直接与国际著名品牌接触, 它们那里学习先进的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技能, 缩短与著名品牌企业之间的差距,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反对方认为: (1) 贴牌生产将使中国企业只停留在加工生产, 而不能进入到核心技术领域; (2) 在贴牌生产方式中, 委托方赚钱, 而被委托方生产利润微薄, 企业无法长期生存; (3) 被委托方无法在国际市场创建自己的品牌形象。

笔者认为, 实施贴牌战略虽为产品出口带来一定的机遇, 但也使我国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 贴牌加工导致一些企业忽略自有品牌的开拓。从产品价值链来看, 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没有足够的资金, 企业就无法完成技术创新、分销渠道建立, 自有品牌就会逐渐萎缩造成恶性循环;其次, 贴牌加工虽然能使我国企业学习到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却往往无法通过贴牌加工获得其核心技术, 外资品牌在中国定牌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都比较低, 这些产品一般属于普及型产品和中低档产品;另外, 外国企业出于对技术进行保密以防范竞争对手的需要, 我国企业也很难通过OEM获得急需的核心技术。同时, 贴牌战略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 以加工贸易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并非是万能的。由于过分依赖国外企业的技术和市场, 一旦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我国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因此, 我国企业仅仅依靠贴牌战略是不行的, 必须采取全面的品牌战略, 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 OEM仅可作为国际化初期过渡阶段, 待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 就应果断地实施自有品牌战略。

2、出口导向还是当地化生产

产品出口到一定程度, 自然会引起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品牌国际化是在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呢, 还是适时地进行当地化生产?对此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种是反对到国外去办厂:这种观点认为, 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价格便宜, 因而生产制造成本低廉。国外设厂、当地化生产和销售, 成本太高, 需要大量的生产营销费用和新产品开发经费, 这对国内的品牌企业而言, 是无力承担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利用国内的制造成本优势, 但是与此同时, 在条件成熟时必须实现生产基地国际化, 即到海外当地市场投资建厂。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 快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姿态, 给当地的顾客树立一种可信的形象, 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这样更容易创立国际品牌。

对此, 笔者认为后者更可取。中国企业创立国际品牌不是一时之需, 而是一种长期性的品牌战略。历史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仅靠成本优势, 是靠不住的。我国今日的成本优势迟早会消失, 而品牌则可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从建立品牌角度看, 则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更为有利: (1) 可以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 可以避免反倾销指控。 (3) 可以贴近市场, 快速反应。 (4) 更容易建立企业信誉, 树立品牌形象。

3、进入市场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

创立国际品牌是一个战略, 它与单纯的产品出口 (OEM) 不同, 看重的是品牌的权益和它的长期收益, 而不是短期利润。在建立品牌的国际性信誉上, 目前, 企业界有两种实践模式:先难后易与先易后难。

(1) 先易后难模式。这种创国际品牌的方式是:从进入不发达国家, 然后进入中等发达国家, 最后才进入发达国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市场容易进入, 市场竞争度不高, 质量要求不严, 因而建立品牌形象和品牌信誉的投资比较少, 时间也要短一些。但先易后难模式也存在不足, 主要是品牌的影响度较小。要想再进入另外一个国家市场并建立起信誉, 得从头做起。因此, 先易后难模式需要拾级而上, 每次几乎都得从零开始做起。

(2) 先难后易模式。这种模式是:先集中力量主攻发达国家市场, 然后再转向相对容易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只要在发达国家市场树立起品牌信誉和形象, 那就意味着品牌经受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考验, 它就是国际性品牌。此后再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就很快能够被接受。但这种方式难度很大, 发达国家市场竞争激烈, 消费成熟, 品牌忠诚度较高, 而且国际强势品牌多, 质量要求严格。这种模式投入大、见效慢、成本高。因此, 先难后易建品牌,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韧心, 三要有信心。

企业应采用哪种方式进入市场, 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企业的经济实力、产品特点、国际市场经验等, 从而作出最佳的决策——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摘要:如今, 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国内企业家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因而本文在借助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了国内企业家面临的困难和品牌国际化的意义, 提出了对品牌的建设的看法以及作出了国际化应该如何走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品牌,国际化,贴牌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坤。中国企业名牌战略分析[J]。经济师, 1999, 11期, (44页——45页)

[2]、雷平。我国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 1999, 05

[3]、孙晓红。论我国民族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J], 2002, 07, 第24卷第4期, (90页——91页)

国际体育品牌 篇2

1、天一体育,登峰造极。

2、天一――迈出运动第一步。

3、每一天都有新感觉!

4、活力四射在天一。

5、放慢速度,天天运动多一点!

6、运动无极限,争当领跑者。

7、天一体育,一飞冲天。

8、天一引领时尚,奔跑世界之颠。

9、每一天都有新突破!

10、追赶时间,由我领先。

11、天一体育,我的选择!

12、运于心,动于行。

13、运动,无处不在!

14、天一体育,遇见就不再错过。

15、天一体育,一心一意。

16、做天下中国人一心一意的体育用品。

17、天一,你我的运动能量。

18、爱运动,爱天一,天一体育。

19、天一体育,上天入地。

20、天一,运动演绎非凡!

21、运动才能活力四射!

22、自由领跑梦想,梦想源自天一。

23、天一体育,自信的选择。

24、燃烧自己,天一运动。

25、天一,我要参与。

26、天天改变,一点一滴!

27、天一体育,我行!

28、生命在于运动,奔跑步步领先。

29、天一运动,天人合一。

自主品牌欲与国际品牌论剑 篇3

中国汽车在自主创新中成长起来,正在用“突破”和“超越”,为自己、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赢得与世界同行“论剑”的尊严。

以2000年国家正式明确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为起点,中国汽车业开始了真正爆发性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12月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业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业的一个部分,引来了全球汽车巨头一同角逐中国汽车市场。

从模仿到创新

进入2000年以后,人们买车已经不必从所谓的“老三样”中挑选,国产的吉利、奇瑞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车虽然质量还不太稳定,从外观到内饰都留有浓重的模仿,但它们的出现却让渴望低价位轿车市场顿时活跃了起来。自主品牌从2002年以后就强烈地冲击着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人圆了私家车梦。逐渐消费者们又对国内国外新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07年开始人们对于汽车市场上的产品又有了新的认识。随着荣威等品牌的推出,那些新一代建立在比较高的技术水准上的自主品牌国产车已经开始立稳脚跟。

从合作到自主

1998年7月1日,曾经与法国标致合作失败的广汽开始与本田合作,此后广州本田的成功标志着原本一直不愿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各大品牌开始继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与美国通用之后,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关心自主品牌汽车的人们也注意到,除了奇瑞、吉利、中华以外,华普、长城、比亚迪、力帆等众多新品牌与新车型也越来越频繁地在车市里面露脸,而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长城有“国产SUV大王”之称、比亚迪期望在电动车领域有所突破、奇瑞与吉利更希望通过更新款式与拉长产品线来争取更大的发展。虽然这些自主品牌仍然面临着发展上的种种局限,但他们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扎下了根,并且试图借助自己性价比的优势进入海外市场——从欧洲到中东、非洲与拉美都开始见到这些中国产汽车。

从单一到多元

早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依然由国家严格管理,主要围绕着上汽、一汽等国有大型企业来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奇瑞、吉利以及华晨等企业的出现,使得中国汽车企业的格局从单一的国有合资向着多元化发展。

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汽车成为了国际同行关注的明星。从2001年国产轿车销售超过61万辆,到2007年国产轿车销售接近480万辆,国内外同行感觉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是目前全球最佳的汽车制造与销售之地,其更加广阔的中西部与农村市场甚至还没有启动。尽管欧美包括日本几乎所有的车厂眼下都面临着经济的动荡与资金的困难,但至少没有人怀疑中国市场的高度成长性。

国际体育品牌 篇4

体育品牌竞相涌入

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PUMA (彪马日前发布财报称, 2013年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产品上, 延续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转型与成本削减计划。彪马母公司PPR集团总裁Francois-Henri Pinault日前公开表示, 当彪马重回正轨后, PPR会继续围绕彪马建立生活休闲品牌的投资组合。他认为有两个运动细分市场极具潜力, 一个是极限运动, 另一个是户外活动用品市场。

其实, 意欲分羹户外用品市场的体育品牌, 彪马并不是第一个。此前, 已有阿迪达斯、李宁进军户外运动领域。前者在中国开设了独立的阿迪达斯户外专营店, 后者推出子品牌Li-Ning Adventure (李宁探索) , 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开出多家专卖店。除此之外, 据记者调查, 国内体育品牌中安踏、361°也已经推出户外产品。

体育品牌进军户外用品市场并非盲目而为。由于两者的客户群重合度较高, 因此体育品牌切入户外用品市场有着先天优势。另外, 无论体育品牌还是户外用品品牌, 都存在生活化趋势。

市场定位尴尬

数据显示, 我国户外用品行业2011年的市场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10亿元, 同比增长57.82%, 而过去十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40%以上, 目前已超百亿市场规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体育行业近年来发展空间逼仄, 不得不转向细分领域寻找突破口。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户外品牌百货商业报告》显示, 2011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3.9%, 而体育用品零售额的增速仅为6.7%。

尽管户外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但是真正摸准行业脉搏, 却还需找准定位。

记者在复兴门外大街一家商场调查发现, 哥伦比亚、探路者等专业户外品牌单件上衣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 而361°户外产品则在几百元左右。在商场的促销活动中, 前者5折之后虽然仍高于后者, 但消费者对后者似乎并不感冒。可见户外用品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较强。

另外, 安踏北京旗舰店, 店内的户外鞋与普通运动鞋的价位相差不大。导购介绍, 户外鞋的功能主要是防水, “下小雨穿着就没问题”。

与上述两个品牌相比, 李宁探索的户外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更倾向于专业户外, 产品结构也相对全面, 包括户外服装、鞋、配件等。

天津财经大学户外休闲经济研究所所长梁强表示, 专业性户外运动者对鞋服的技术力量要求较高, 如果功能性达不到户外运动装备的要求, 产品可能面临滞销, 在没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和管理人才前, 传统运动品牌不宜盲目跟风, 否则风险巨大。同时, 梁强指出, 体育品牌拓展户外领域的方向取决于品牌的定位, 如果是沿用体育用品品牌, 户外系列多为传统产品线的补充, 或者是初期的试水之举;真正下定决心进军户外的体育品牌, 往往会重新开辟户外子品牌, 独立运营与成长。具体选择户外领域何种细分市场开拓不可一概而论。

瞄准三四线城市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调查, 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在体育用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6.2%, 二线城市为31%, 三线城市相对较低为21.1%。但在增速上, 2011年一线城市户外时尚运动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 二线城市增长20.3%, 而三线城市则以46.3%的增速遥遥领先。

“目前国内已拥有户外品牌700多家, 这些品牌已经占领了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渠道资源, 后来者想要进入一二线城市与这些品牌竞争, 存在一定难度。”梁强建议, 打算进军户外用品市场的运动品牌可以将目光瞄准城市运动氛围较浓的三四线城市。

但中国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决定了户外运动短期内还无法在三四线市场遍地开花。“企业在铺设销售网点前必须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 包括当地户外用品的消费群体有多大、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等。作为一个年轻的市场, 如何教育、影响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投身户外运动, 成为户外用品市场能否迎来井喷式发展时代的重要条件。”梁强说。

国际服装品牌经营模式 篇5

特许专卖(franchising)代理模式—— 直接进口销售

由特许人(国际品牌服装企业)授权并指导被特许人(代理商)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特许人的商标、牌号、产品、广告和促销手段等销售符合特许人要求的商晶的经营方式。

国际品牌服装企业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具有设计、面料、做工、配套、质量优势,但对中国国情了解甚少,没有分销网络,因此利用产品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原产地要素进行特许专卖授权时,投资低,风险小,有利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

国际品牌商对国内代理商的支援要素(i)品牌背景和生活方式(LjfeStyle)}(2)商品构成和商品知识;(3)员工培训和商业技巧;

(4)CI(企业形象)、VIVID(商品视觉策划,包括产品目录、店铺设计,广告设计等)。

(5)品牌促销及公众(5)展示活动的合作

(6)商品配套协调及技术支持。

目前存在的问题:品牌塑造力度不够,运营技巧(Know how)未能充分传授。国内代理商

(1)通常实行买断方式,前期投入资金较大;

(2)对代理的国际品牌理念、价格构成、促销方式和特许权限应充分了解,同时应明确国内细分市场和准确进行目标顾客的市场定位;

(3)拥有分销网络;

(4)涉及国际贸易及入关操作,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有一定难度(5)由 F采用取脂定价法(高价厚利),进口服装价格较高。

特许专卖方式是国际高档服装品牌、大型商场及资金雄厚的服装企业集团的运营方式,或者国内大型服装企业与国外高档服装品牌初期合作的运营模式。

特许品牌(Licensing,亦称品牌授权)代理模式— — 国内生产.销售 知名服装品牌利用品牌的无形价值进行特许授权经营的方式。授权方将品牌及相关经营要素通过特许合同授权给受许人,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由受许人(企业)在当地组织生产、销售该品牌的商品。

品牌授权商

(I)具有品牌高附加值和特许品牌授权经营经验

(2)产品开发、树立形象及促销活动等方面给予受许人不断支持;(3)特许经营之前和过程中进行法律和审计控制(4)其他同特许专卖模式。特许品牌受许企业

(1)根据企业原有基础,可适度控制投资规模

(2)拥有服装生产能力或组织、控制阜产及保证服装品质的能力。(3)具有市场运作经验和分销网络

(4)服装商品由特许经营双方合作开发,产品本土化,因此迎合当地市场需求,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具有价格竞争力。

总之,品牌授权商在品牌、产品开发、营销技巧方面具有优势,而国内特许品牌受许企业在组织生产、分销网络和对当地的商业惯例方面其有优势,两者结合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直接投资— — 独资.合资,合作经营

在中国建立合资、独资或合作经营企业,共 进行产品开发、生产、促销、分销经营括动,服装商品面向国内外市场。企业经营特点

(1)对国际投资及资本运作富有经验,投资高、风险大;(2)对中国服装市场了解较深、愿意长期投入;(3)服装商品符合本地市场消费者需求;(4)生产本土化,对市场需求反应快,价格适中。

服装国际品牌三资企业在品牌、营销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得益干产品开发和生产本土化,需要较强的投资运作和市场知识,双方(或多方)的文化沟通、管理及营销战略是成功的关键。

案例:Marco Azzali——缔造品质与品位

Marco Azzali(玛珂爱萨尼),是意大利法拉奥集团(F O R A L LCONFEZIONI S.P.A)旗下的著名男装品牌之一,1986年1月在佛罗伦萨服装博览会上首次亮相。2002年5月,由中国杉杉股份、意大利FORALL集团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强势合作,成立了经营Marco Azzali品牌的JIC服装有限公司,总部设存浙江宁波。JIC公司已获得法拉奥集团的商标、专利及工艺授权,全部采用意大利上艺技术和样板。特许JIC公司除欧洲市场外生产和推广Marco Azzali品牌,国内西服套装价格3500~5000元,衬衫和T恤1000元左右。JIC公司管理体系中的成衣生产线和内部管理由杉杉股份负责,产品和质量规格设计由意大利法拉奥负责,市场发展规划和形象推广由日本伊藤忠负责,从而保证了合作各方各取所长,使公司的发展达到协调。

国际卓越品牌荟萃 篇6

2008年1月15—17日

Qetre srl—意大利

Qetre srl以精良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最新的设计应用在护肤系列中,获得最佳效果,活跃在国际美容市场。我们更为客户提供有关产品设备的专业培训课程和详尽市场资料,令他们的投资能得到最大回报率。2005年,Qetre专注在意大利市场并取得了领导地位。公司在2006年年底开始进行国际发展并成功地在希腊、西班牙和立陶宛赢得了市场地位。现在正准备进军亚洲市场,试图强调双赢理念与当地地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最新的设计。

在下一届上海美容展,Quetre将把最新的Lipowave and Lipofree系统带到中国市场。

Qetre 的 Lipowave 是用Lipo-reducing技术,将超声降低在29k 赫兹。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

- 减少表面和深层脂肪

-细胞组织解毒和细胞再生修复

-血管舒张

- 抗炎效果

Qetre的Lipofree技术是集合低超声和myostimulation 系统于一体。这种技术可以在完整的身体护肤同时做到消除脂肪和强化修紧肌肉的效果。

美特宝金葱粉

美特宝金葱粉是由精亮度极高之聚酯、铝质金箔经精密切割而成的色彩微粒,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各类形产品都因添加金葱粉而变得夺目耀眼、时尚、更具动感的效果。可提供的金葱粉品种、规格齐全,包括有铝质、聚酯、塑料、幻彩、激光、珠光、萤光等等。

香港永安贸易公司为美国美特宝金葱粉公司之亚洲总代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货物可于中、港及海外交付,欢迎查询。

广州伊美美容保健器材厂

广州伊美美容保健器材厂,成立于2001年,共开发了8大系列的美容美体设备,一百多个产品,产品畅销殴美、中东、亚洲等世界各地。公司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产品也通过了CE等认证。欢迎新老客户来函来电洽谈指导。

公司网址:www.itoimi.com

东之达色板制作有限公司

中国体育品牌横空世出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体育用品企业也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 是我国体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只有做到名牌战略为体育经济服务, 进一步提升国产体育用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方能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体育市场;加快科技研究、培养专业人才、运用新型营销策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中国本土品牌走向世界的长久之计。

打造品牌, 创新先行。实现产品创新, 除了战略保证, 还需要市场创新的支持, 通过市场创新, 将产品创新的成果转化出来。

优化市场网络, 让产品创新有渠道可走, 有网络可布。体育商城的出现, 连锁体育专营店的建设, 这些新销售模式的出现, 对体育用品市场,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入以市场创新来保证产品创新的环境和应用的发展战略, 致力于专业体育用品的创造, 让运动改变生活, 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取得的跨越性发展, 得益于其品牌营销、创新的产品设计理念, 以及灵活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体育营销的品牌智慧 篇8

“世界杯”营销得失孰是孰非的三大争论

在本届世界杯期间,众多国内外商业品牌都看到了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商业机会,也表现出了杰出的营销洞察力与执行力。但是,期间还是有一些营销现象加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争论,这也值得营销者去反思与沉淀,以便为日后的体育营销计划的设计、执行和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南。

工业品牌VS消费品牌谁是体育营销的主角

2010年2月,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或者“英利绿色能源”)成为南非世界杯赞助商之一。一直到球赛落幕,围绕英利“赞助目的不明确”的争论不绝于耳。争论的焦点在于:英利绿色能源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企业或者商业用户)与观看球赛目标受众(中青年个人群体)不相重合,可能会导致企业传播效果不佳或者营销资源浪费。而早在2007年,西班牙甲级球队奥萨苏纳的球衣上,便有了“中国英利”的字样。可见,此次英利染指世界杯并非是一时兴起。

其实,该争论将参与体育营销赞助主题究竟应该是工业品牌还是消费品牌这一问题再次放在营销决策者的面前。面对质疑,英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它看中的是在足球发达地区所潜藏的巨大光伏市场需求。英利认为:足球运动发达地区往往是光伏需求量大的地区。欧洲居民住户多数为单体、距离较远的房屋,将来居民或较小规模的企业应用太阳能的潜力会比较大。未来海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B2C市场份额必然快速扩大。而且,早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英利就为凯泽斯劳滕球场提供了1兆瓦的光伏组件。因此,单纯将企业目标客户与足球比赛观众的重合度这一指标作为评判英利赞助世界杯的得失会显得过于简单。

赛事冠军VS旁落品牌谁是体育营销的赢家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耐克赞助了包括荷兰、巴西、韩国、美国等9个国家的球队,而阿迪达斯赞助了包括东道主南非队和西班牙、墨西哥、法国、阿根廷、德国等12支球队。随着世界杯决赛终场哨声的吹响,阿迪达斯“战胜”耐克,与西班牙队一起在本届世界杯上“称王”。而且,耐克为本届世界杯还特意推出新广告宣传片“踢出传奇”(Write the Future),参与该片录制的球星在比赛中表现欠佳,使得耐克在南非世界杯中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其广告还被戏称为“杯具”。

包括奥运会、世界杯等在内的诸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都是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茵宝和美津浓等国际服装或者运动装备制造商的必争之地。以“篮球营销”而著称的耐克出现在世界杯上,其不仅看重的是在价值1 10亿美元的世界足球服装、鞋和设备市场上赢得更多的份额(截至2010年5月底,耐克公司的足球相关产品销售增长了39%),它更大的目标在于提升在新兴市场的品牌形象(2009年,耐克在发展中国家的销售份额超过了25%,价值48亿美元。公司计划到2015年年底,将其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提高到30亿至35亿美元)。可见,与冠军队的赞助商阿迪达斯相比,耐克并不是输家。可见,只要体育营销符合企业的长期品牌战略规划,就可以认为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赞助品牌VS隐性营销谁是体育营销的高手

2010年6月14日,在南非世界杯荷兰队对丹麦队的比赛过程中,36名荷兰女球迷(身穿印有一家荷兰当地啤酒商名字的橙色迷你裙,而这家名叫“巴伐利亚”的荷兰啤酒商并非南非世界杯官方指定赞助商)被从足球城体育场赶出,原因是违反了国际足联(FIFA)有关“隐性营销”的相关规定。嘉士伯(Carlsberg)尽管只赞助了英格兰国家队,但凭借2010年5月初发布的全明星广告(由摇滚乐团、探险家、奥运桨手与运动员共同演绎的广告向市场传递着“这大概就是全球最杰出的团队对话”的讯息),使得其在英文网络上被网友提及的次数几乎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百威的四倍。

现今,隐性营销已经成为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中司空见惯的营销“搭车”现象。在2002年世界杯上,可口可乐利用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开展了大量的营销宣传活动,而竞争对手百事可乐通过单独赞助球星的方式来推出广告宣传、召集旗下球星举办五人制足球比赛,通过在巴士外部安装大型耐克电子广告牌来播放广告并随时向大众播报世界杯赛况等手段,让许多人认为百事可乐就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可见,隐性营销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凭借的还是企业富有创意的营销手段。因此,只要不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利用体育营销来提升品牌知晓度,提升产品销售量,只不过竞争对手之间真正要较量的是他们的营销智慧。

体育营销模式“四项基本原则”

从营销原理上来看,体育营销实际上是事件营销的一个分枝。所谓“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指的是营销者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运作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

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体育赛事(尤其是重大赛事)具有持续时间较长、连续性热点新闻较多、辐射范围较广(跨区域、跨国界)和关注人群收视率较高等因素使其拥有了一般事件并不具备的独特营销优势。而且,体育运动还能够超越国家地域、政治见解、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为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因此,通过与体育活动或者赛事结缘进而开展营销活动也就成为众多企业进行品牌扩张或者提升的良好平台。

关注品牌传播扩大市场覆盖

从事件营销的营销传播效果来看,它可以让涉案企业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迅速提升民众或者受众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关注程度,从而达到扩大品牌传播范围、提升品牌知晓度的作用。但事件营销的终极目标还是要促使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国内外区域性、全国性或者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凭借周期性明显和关注范围广泛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品牌传播的强大平台,并为其覆盖更大的市场空间奠定品牌知晓方面的优势。农夫山泉在1998年世界杯期间展开的广告轰炸所达到的传播效果就是体育营销在早期市场上所彰显出的力量。

如果从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来比较,哈尔滨啤酒与雪花、青岛和燕京等全国性市场领导者显然不能形成对等的竞争关系。但企业希望借助世界杯合作伙伴这一契机,来为哈尔滨啤酒进攻全国市场做出品牌传播上的营销准备。对此,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这样表示:“哈尔滨啤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也是首个成为FIFA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的中国啤酒品牌。公司希望借力这次大规模的世界杯整合市场营销活动,进一步树立哈尔滨啤酒全国领先啤酒品牌的优势地位。”可以看出,在青岛啤酒(北京奥运会啤酒产品提供商)和雪花啤酒(“非奥运营销”的典型代表)先后受益体育营销之后,哈尔滨啤酒也希望通过借位世界杯来为全国品牌的塑造和市场网络开拓铺就品牌传播的基石。

此外,体育赛事的筹备本身也可以为企业扩大产品销量、延伸销售半径提供新的机会。例如2010年4月,由英利自己设计并施工的南非第一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工程并网成功。按照公司规划,英利计划今年在南非建立子公司,借助赞助世界杯的效果,开拓南非太阳能市场,并为非洲边远地区的20个足球培训中心提供太阳能发电系统,英利还将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合作,在开普敦附近建立南非第一个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此外,南非世界杯组委会总共向格力采购了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的空调产品(包括主场馆足球城比赛球场和训练场馆、办公楼等场地的空调设施)。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细分市场与目标市场定位,利用相应的体育事件顺利地提高品牌传播效率,并有效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在市场网络的终端落地和市场认可。但这也将对企业的营销资源(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和传播投入等)提出全面的挑战。

围绕运动精神丰富品牌文化

全球资深企业品牌战略专家菲欧娜·吉尔摩女士曾说,全球品牌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除了具有强大的知名度,更在于它们有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度。事件营销要通过借助事件这一载体来进行营销传播,最终达到影响销售的目标。因此,在选择赞助事件时,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所要发生的事件与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的独特属性之间产生关联,两者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吸引消费者眼球,从而催生出最大的宣传效果,最终塑造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3年,在年轻人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流的营销背景下,青岛啤酒对自身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希望为历史感太重的品牌注入年轻化的元素,将“传统、经典”与“激情、活力”相融合,以一种更加年轻、更加时尚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从而保持品牌在市场上的“新鲜度”,以避免品牌被边缘化的危险。“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核心诉求随之产生,而青岛啤酒将年轻群体关注度高、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作为了实现“品牌年轻化”战略转型的主要营销平台之一。

体育赛事所富含的“运动员精神”——比赛中运动员所凸显的“向上、拼搏、勇敢、梦想、成就、超越”的普世价值观念,也为开展体育营销的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对于那些苦于无法找到与顾客进行精神或者心理沟通切入点的国内品牌来讲,体育营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企业通过充分挖掘运动精神,并将其贯穿到品牌塑造或者再造的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拉近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心灵距离,另一方面还能够极大地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

整合营销活动策动顾客参与

企业在开展体育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品牌传播与销量提升之外,如果能够通过各种创新性的营销手段让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积极参与到由企业所赞助、组织、设计或者策划的体育活动中来,不但可以加强顾客对于品牌的特殊体验,还可以形成较好的口碑传播效应。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借助“奥林匹克珍藏品中国巡展”,中粮酒业在巡展城市成功举办“长城葡萄酒·奥运城市酒标设计大赛”,在向民众介绍奥运文化的同时,也通过酒标大赛的设计加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识别、记忆与体验。

近年来,国内民众对于各种体育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都在稳步提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运动风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经济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更加关注健康,也有更多的时间与收入来进行各种休闲运动和常规体育活动;(2)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等中国优势体育项目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3)姚明、刘翔等国际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国内外体育品牌对市场的开拓热情。由此可见,普通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深刻的文化现象。这一系列营销环境变化都为体育营销提供了新的操作土壤。将体育运动与营销活动相互捆绑,通过顾客体验来强化品牌识别与认知也将是体育营销的方向之一。

李宁为了有效避免与耐克在篮球领域、阿迪达斯在足球领域的正面竞争,选择了在中国和东南亚具有普遍群众基础而又具备国际市场推广前景的羽毛球运动作为突破口,希望借此形成差异化品牌形象。它不仅在“全国羽毛球竞标赛”、“全国羽毛球冠军赛”、“苏迪曼杯”、“中国大师赛”和“中国公开赛”等重要国内专业赛事上加大投入,还非常重视国内业余羽毛球比赛的组织和赞助,将更多的品牌体验放在日常民众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当中来。极大地提升了李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认可度。

而对那些没有资金实力或者营销资源来染指重大体育赛事的企业来讲,通过设计有趣、有益的体育活动(例如社区健身、区域性长跑比赛等),激发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因此,如何整合设计营销活动,让消费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产品来体验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开展体育营销时值得思考的营销方向。

设立预警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危机是商业社会中企业必然要面对的管理现象,只不过各个企业在处理危机的方式与抵御危机的能力方面有所差异。因此,由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机管理问题实际上是对品牌企业的一种残酷考验。

竞技体育比赛结果甚至比赛过程不确定性较大(即时性的人员发挥、持久性的比赛安排都使得整个过程充满变数)这一独特属性也使得参与体育营销的企业不得不面对期间可能遇到的营销危机。例如企业所赞助的运动队、运动员或者体育明星可能会因为意外出局、发挥失常甚至退赛、罢赛等种种原因迫使赞助商更换广告片、提前终止企业围绕赛事的品牌展露机会,这无疑会给赞助企业带来营销成本的上升,还可能由于竞争对手的“押宝”成功带来品牌形象的弱化和销售的颓势。那么,企业在开展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应该设立怎样的预警机制才能有效化解突发负面事件可能给品牌带来的伤害或者打击?

建立体育明星或运动队代言预选方案。在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的产业化催生出了一大批体坛个人英雄(如乔丹、贝克汉姆、罗纳尔多、伍兹、辛吉斯、刘翔、姚明等)或者明星运动团队,在明星效应与意见领袖的双重作用下,他们的营销价值日益凸显,包括国际巨头在内的企业都将他们作为为品牌提供强大背书功能的代言载体。但是由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赞助企业围绕体育明星或者运动队的代言往往会面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营销尴尬局面。因此,通过体育明星个人或者运动队来开展体育营销活动的赞助企业应该针对比赛的不同结果准备相应的预选方案,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作出营销策略上的调整。此外,代言广告中宣传口号的设置(即潜台词)如果能够关注属于“中性”的运动精神(如极致发挥、勇于突破等)或者围绕东道国主打“亲情牌”(例如彪马的“我们以非洲为豪”),使之能够被应用到各种比赛结果情境,这也可以降低体育代言带来的营销风险。

采用多元化赞助对象的体育营销方案。既然通过赞助某个人或者某个运动队可能使得企业在体育营销活动中不得不“孤注一掷”,那么有效分散赞助风险的另外一个手段就是在同一体育赛事中采用多元的体育营销方案,这也是南非世界杯中阿迪达斯、耐克、彪马和茵宝等国际运动装备提供商同时赞助多支球队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这种应对体育营销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将会给广告赞助商带来营销成本的急剧飙升,因此并不适用于非运动品牌和中小型运动品牌企业的体育营销。最后,我们不妨通过将体育营销的赞助对象“泛化”来进一步分散或者降低风险,比如可以结合针对体育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场所、体育媒体(频道、栏目或者专业媒体)的赞助活动形成纵向的多元赞助结构,也是体育营销商应该考虑的营销方案之一。

只要有了直接面对危机的态度和预警机制,就使得企业在媒体和消费者面前赢得了先机,并能够为后续的补救措施赢得营销反应的时间。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危机看成是企业在市场上完善品牌形象的机会,进而加强市场对品牌的信任程度。

国际体育品牌 篇9

中国虽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制约,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是基于大众成衣品牌向高级成衣品牌发展,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必须在一系列基础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简单的照搬国际品牌的模式方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土品牌需要找到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品牌从其被消费者认知,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以及维持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土服装品牌发展的核心点是确立品牌的独特个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围绕品牌的独有个性,对产品系列、产品设计、产品价格,店铺设计、产品宣传、分销渠道进行规划设计,使其能够充分且完美的展示出品牌个性,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本土服装品牌的应对之策需要从消费者出发,围绕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展开工作。

一、消费群体的选择

消费者选择最终的消费,源于其需求得以满足,本土服装品牌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进一步细化消费群体,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而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即抓住消费者的时代心理和所需展示的风格。

本土服装品牌在发展中,面临着首要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现象不仅使得国内服装品牌市场竞争无序失效,而且面对强势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本土服装品牌更是无所遁形。同质化现象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目标市场同质,服装企业片面追求市场覆盖率,市场定位没有细分,品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者。

本土服装品牌进行消费群体的细分,实际上就是分析确定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可以使消费者明确该服装品牌为谁而生产、适合在什么时间及什么场合穿着等要素,这涉及到对时尚意识、时尚敏感度、年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的考虑。当然,在现实操作中,消费群体的确定常常难以一步到位,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及市场状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所以,本土服装品牌最终需要做得是与其他国际品牌严格区分开来,使消费者明显感知这种差异。

二、品牌建设

这里的品牌建设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围绕准确的消费群体定位,对品牌自身形象进行塑造,关键要素是品牌的产品品类、产品的设计、价格,以及营销宣传和店铺形象。塑造过程中,本土服装品牌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学习而非单纯模仿。

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设计、店铺、运作模式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极强的优势,本土服装品牌相对来讲,确实有很多地方存在很大的劣势。所以,本土服装品牌面对国际知名品牌需要做的是结合自身的特色,学习别人的优势之处,而不是简单照搬,单纯模仿,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发展之路。

消费者的需求多层次,进而品牌也体现出多层次型,本土服装品牌要进行自测,对照自己的各种背景条件,找到自己的优势特色,规避自己的“短板”,学习国际知名品牌的思想和精髓,而不是复制或简单模仿。复制模仿有其便利性,但是其巨大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美特斯邦威推出的ME&CITY, ME&CITY是其3年前打造的全新中高端时尚品牌,过去3年,ME&CITY亏5个亿。是什么原因让其付出了如此昂贵的学费?原因是美邦的模式太成功了,所以,又复制了一个美特斯邦威,即ME&CITY,事实表明,10年前的模式不好用了,复制是不合时宜的。

本土服装品牌在借鉴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成功例子,他们的特点是保留自己特色的东西,不是“照搬”。例如,拉夏贝尔———模仿ZARA定位的本土品牌,带着些许法国风情的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是将法国浪漫和时尚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人的服装设计相结合。

2、文化内涵不可或缺。

当今,服装早已超越了“蔽体”这一最基本用途,消费者选择一个服装品牌,或是一件衣服,不是看它有多贵、多好,而是上升到风格意境、个人认同的高度,即这个品牌能传达给我们什么。这种意境源于哪里?对于本土服装品牌来讲,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艺术文明就是最好的宝藏。

无论是音乐界的流行歌曲唱词,还是广告媒体里的水墨动画,以及全球电影大片里的中国场景,无处不体现出“中国的印记”。其实,“中国风”以及“中国元素”从来不是服装界中的新鲜话题,但本土服装品牌没有很好的将“中国味道”变成一种相对强大的号召力,反而去追求西方时尚。我们国人自己对中国元素的认识可能仅仅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并没有在心理上认同其特殊的价值。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神七成功上天、北京奥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等,中国风的气氛在全球日益热烈起来。本土服装品牌应该从文化视角出发,让时尚消费者穿上具有中国文化的服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重视,国际大牌比本土品牌表现出更浓烈的兴趣,爱马仕在中国推出一个新品牌“ShangXia”(上下),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有着丰富中国元素的品牌,从风格、材料到做工都体现中国文化。爱马仕在中国创立新品牌,除了抢夺相对低端的消费群,也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中国文化”是一处取之不尽的“金矿”。本土服装品牌企业更了解本国市场的民众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如果能对文化的挖掘上做出努力,致力于原创设计,那么品牌成功塑造、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便是水到渠成。

3、品牌产品品质的保证。

在消费者对于品牌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后,品牌需要做的就是让消费信任品牌,形成对品牌的忠诚。

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有很多途径,鉴于近期国外知名品牌例如ZARA等品牌时常爆出某种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下架的消息,认为本土服装品牌应该借这一时机,大力保障和宣传本土品牌的品质优势。品牌的载体是服装产品,产品的品质指的是服装的各种自然效用属性,具体包括面辅料档次、设计水平及加工制作水平等方面。在品牌地位及档次相当的情况下,品质好坏是消费者选择服装品牌的主要依据。

品质是品牌的灵魂,是竞争力的保证。因此,服装企业必须意识到品质是品牌创立和发展的根本,除了使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标准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产设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外,服装企业还必须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责任心、进取心、尊重消费者等良好意识。

4、给消费者视觉的冲击在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人接受外部信息时,视觉接收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3%。

本土服装品牌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需要给消费者视觉上的震撼,重点放在两点上,一是店铺的视觉形象,二是促销中对视觉的考虑。

店铺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最后一层面,对消费公众心理的影响很大,因此店铺的设计必须在经营理念、VIS的标志、标准色、专业字体、象征图案等基础上进行设计,体现出品牌的特有内涵和风格。打折促销是服装品牌的常用营销手段,本土品牌打折往往对促销的视觉引导遮遮掩掩, 或在门口海报里中发布很多信息, 但顾客不知所云。而欧洲的大众化的知名服装品牌不像本土服装品牌,躲躲闪闪地进行促销活动, 它们大胆地旗帜鲜明地高举打折的大旗,但它们也同样小心地在最大程度的维护着品牌的形象。所以,如何既达到打折的效果引起顾客注意并引导顾客购物, 又要体现品牌特色,这是本土品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渠道建设

分销渠道对于品牌的成长壮大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本土服装品牌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与零售渠道的合力共赢。

随着零售业的几次洗牌,他们逐步地走向了大规模、大体量、连锁化之路,同时,面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进入,不少零售企业为凸显本身形象,确立行业地位,不惜成本引进洋大牌。此外,随着服装品牌旗舰店、专卖店、大型时尚生活馆、批零兼营的大型服装专业市场以及大型超市、网络销售等各类商业流通竞争的加剧,零售百货业面临巨大冲击。

作为本土服装品牌,希望得到零售业的青睐和支持,需要从自身进行调整,比如先要完善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建立优秀得卖场团队,得到零售企业的充分认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本土服装品牌一定要了解零售企业的定位和客户群的消费特征,只有定位相符才能合力共赢。

2、线上线下齐发力。

在中国市场,ZARA、H&M、C&A等快时尚品牌的大举入驻,使得快时尚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目前,市场上快时尚品牌格局可分成四个阵营。ZARA、H&M、C&A等快时尚先驱品牌,占据快时尚第一阵营的地位;而那些原创型的国际高街品牌(High Street Fashion),例如杰克琼斯、ONLY、ESPRIT等,成为第二阵营;本土品牌中,美邦、以纯、诺奇等有潜力成为第三阵营;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网络品牌,如凡客、韩都衣舍等将成为第四阵营。

上述无论哪个阵营里的品牌,在线营销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线上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在物流链上可以实现直接物流,省略多个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同时,由于网络展示陈列空间无限大,所以网店的陈列量可以胜于上万平米的仓库,这是传统门店不可比拟的。所以,本土服装品牌应该借助互联网这一线上营销平台走出来。本土品牌在线上销售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如美特斯·邦威、七匹狼、波司登陆续建立自己的B2C网站作为新的销售渠道。

在线上销售一路飘红的同时,本土品牌对线下销售也需要予以重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其巨大的盈利空间,但也不得不承受可能对线下销售的冲击,尤其是对线下经销商的巨大压力。如李宁品牌目前电子商务更侧重于体验式的消费,定位于特殊需求的人群。李宁对于线下销售进行了上下游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打造独一无二的供应链,可以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快速响应,资金的利用率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摘要: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大举进驻中国市场, 可以看出, 目前对于中国市场冲击较大的不是奢侈品牌, 而是与本土服装品牌价格非常接近, 拥有成熟的品牌运作经验, 产品设计保持全球同步, 资金实力雄厚的第三梯队的大众国际知名品牌。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 本土服装品牌应该如何保住或扩大自己的市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从消费层面切入, 探讨本土服装品牌的对策建议, 提出应从消费群体的选择、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三个核心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服装品牌,渠道,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卢安.ZARA时装品牌策略对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影响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11) .

[2]辛受卿.从国际品牌建设中寻找中国品牌得失[J].中国机电工业, 2008, (7) .

[3]宁俊.服装品牌企划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4]刘新明.国产服装品牌缘何没有培养出坚定的“粉丝”[J].现代营销 (经营版) , 2010, (02) .

国际体育品牌 篇10

2008年1月3日, 联想集团发布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消费电脑品牌Idea, 正式宣布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并为此首次在全球推出Idea Pad笔记本和Idea Centre台式电脑的子品牌, 定位个人消费品牌, 它们与Think Pad笔记本和Think Centre台式电脑高端商务品牌相互补充, 在美国、中国、法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发布。由此, 联想全系列PC产品将全部进军国际市场, 开始与戴尔、惠普以及宏基等进行全面竞争。

这令许多观察家们大跌眼镜, 因为人们记忆犹新的是:

在2004年12月8日, 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 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拥有IBM长期打造的Think金字品牌, 并可保有和使用IBM品牌标示5年时间。由此, 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入实质进程。

在2007年11月1日, 联想就对外宣布其所使用的IBM品牌将于2008年提前“退休”, 联想在全球范围内的标识将全面过渡到Lenovo, 同月, 在ThinkPad系列产品中, IBM标识开始被全面“抛弃”, 这一计划比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时签订的协议提前了两年。

短短三年的时间, 我们看到了联想迅速国际化的革新魄力, 对于致力于成为一流国际电脑制造商的联想, Lenovo品牌真正的全球扩张进程终于开始了。

迎战消费PC市场

这是联想收购IBM PC之后, 三年来一直坚持的, 稳固IBM原有业务为主线、在全球市场谨慎布局的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 事实上, 联想进军全球消费市场并不令人意外。

PC市场的重心正在转移。

在过去的两年里, 企业PC销售开始下降而消费者PC需求持续上升, 据IDC市场研究中心预计, 消费者市场将持续增长, 在2011年前, 全球消费者PC市场每年将以近10%的速度增长。而2007年, 联想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4.6%, 其中大部分营收来自中国。也就是说, 联想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感知到了消费市场的潜在良机, 由此, 联想加速了品牌拓展步伐。

业绩让联想有了底气。

最新一季财务报表显示, 联想不仅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各区域、各业务的全面盈利。可以说, 经过第一年的痛苦磨合, 第二年的艰难开拓, 联想并购战略在第三年终于显示出了它的卓越效力, 让业界为之惊叹。漂亮的业绩也为联想继续完成品牌整合、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树立了强有力的信心。

竞争环境正在变化。

举例来说, 中国台湾的华硕公司和宏基公司已经通过百思买等零售渠道和包括newegg.com和Tiger Direct.com等在线商城积极抢夺美国的消费者市场, 而联想在美国市场主要面向商用客户销售IBM公司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美国消费者市场销售电脑。

宏基公司在2007年10月份收购了Gateway公司, 以拓展它在美国市场的业务范围, 也由此, 取得对欧洲第三大PC厂商PB的优先购买权, 而之前, 联想正在与PB着手谈判并购事宜, 宏基的成功并购直接威胁到了联想欧洲市场位置。因此, 联想整合品牌加速进军全球步伐势在必行, 全力以赴抢占消费市场是联想的既定战略。

重任在肩的“Idea”品牌

同时, 我们看到, 消费市场品牌Idea的出现, 以及提前“抛弃”IBM, 是联想全球品牌推广战略的重大调整, 于联想企业来说, 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首先, 整合商用Think品牌及消费Idea品牌, 使联想品牌构架更清晰。

联想通过一系列海外市场摸索, 已经开始掌握了解用户的差异化选择, 过去联想也许会希望通过Think包打天下, 但是现在通过对Think业务的消化和吸收, 对于产品的定位、市场和用户细分, 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Lenovo将仅作为公司母品牌, 而产品品牌规范为面向行业和大企业客户市场的“Think”系列及面向消费用户市场的“Idea”系列。

同时, 联想消费电脑将于2008年底前完成产品品牌切换:此前在大中华区笔记本电脑中天逸、旭日, 消费台式中的天骄、锋行、家悦等系列子品牌都将全面过渡, 由统一的Idea Pad及Idea Centre取代。

因此, 在整合之后, 联想的品牌架构更加清晰, 解决了继并购之后一直存在的“产品线混乱”问题。

其次, Idea品牌的出现将更有利于全球消费市场接纳联想。

Idea品牌的诞生, 主要原因是联想的消费类PC海外市场的推广遇阻。

商务人群电脑与消费者电脑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区别:消费者电脑强调设计, 突出个性化, 用户更习惯于在门店体验后购买;商务电脑则强调功能, 外观设计较为朴实, 更多走批量定购的路线。在中国市场, 联想集团走的是两种模式同时进行的路线, 而在国外, “Lenovo”品牌却一直无法像“Think Pad”、“ThinkCentre”那样吃香。为了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 联想集团正式推出了具备诸如人脸识别、专属游戏、抑菌键盘等个性特征的Idea品牌, 而通过“改名不换姓”的方式, 将消费类产品包装成能与商用Think产品互为补充的品牌, 同时, 借助ThinkPad、ThinkCentre的威名将联想消费类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最后, 提前启动的“Lenovo”战略让联想已有一定基础。

企业的品牌战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层面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层面的产品品牌。在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 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还不太信任的时候, 企业品牌的变动对消费者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但当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了, 这种影响就会很小。

对联想来说, 虽然对IBM标识有5年使用权, 但是当发现市场对并购的评价并不太坏时, 就可以考虑放弃IBM标识了, 毕竟迟早都要归还, 既然对产品销售的防护性目的已达到, 拖久了只会“为他人做嫁衣”。

因此,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制定了三大阶段品牌目标, 第一阶段利用IBM向客户表明联想也将保持这一品牌的高品质;第二阶段是加强ThinkPad子品牌, 同时推出联想母品牌, 更快地打造联想品牌形象;第三阶段是提前放弃IBM品牌, 继续加快打造联想全球品牌的速度。

而目前, 联想已经进入了品牌的第三阶段。在平稳过渡中, 经过渐进式整合策略, 完成品牌标识由IBM Think到Lenovo Think的转换, 从而更快地建立起了Lenovo品牌的信赖度, 为完成品牌国际化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整合之途尚有悬念

正在国际化的联想已经小心翼翼地迈出它的第二个舞步。

尽管如此, 品牌整合过程中仍有很多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处理不当, 将会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

更换品牌的做法也许对联想海外市场没有什么负面作用, 毕竟海外市场几乎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不过, 既然Idea在全球推广, 更换品牌名称势必要影响联想国内已有消费类台式机和笔记本。对于天骄、家悦、旭日、天逸等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成熟子品牌, 更名后, 国内消费者是否会接受?原有库存如何处理?估计联想也要向国内消费者做很多解释工作, 能否顺利过渡还是未知数。

据悉, 在3月份之前, 联想并不打算在国内对Idea做大规模的宣传, 联想小心翼翼之举也证明国内市场不可随意处之。

除此之外, 消除产品上的IBM标识很容易, 但要消除消费者心智中的IBM痕迹却不是那么容易。毕竟作为近20年来全球最为杰出的个人计算机设备之一, ThinkPad自1992年诞生以来, 已经在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销售了三千多万台, 荣获了一千多个设计及技术大奖。在这个过程中, ThinkPad和IBM联系在一起已经有16个年头了, 而从2004年算起, “联想出品”的Think Pad仅有短短的4个年头。

当年惠普并购康柏, 虽然惠普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要高于康柏, 但是惠普最终还是保留了康柏的品牌。而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情况则完全相反, 毫无疑问, 即使在个人电脑业务部分, IBM的全球品牌影响力也是高于联想的, 如果去掉IBM标识, 是否会影响全球用户对ThinkPad品牌的认知?

在低端的企业品牌Lenovo和高端的产品品牌ThinkPad之间进行融合, 虽然可以提升Lenovo品牌, 但是对于ThinkPad而言, 因为受制于Lenovo“成本领先”的品牌形象, 会受到明显的负面拖动作用, 弱化其高端品牌形象。

摆在联想面前的问题关键, 是采用以Lenovo为主品牌战略的联想, 怎么处理Lenovo和ThinkPad之间的关系, 又怎么将ThinkPad身上的IBM气息淡化掉。联想正在做的事情是中国企业的“第一次”, 没有参照系, 没有现成的教科书。

宏基的成功并购直接威胁到了联想欧洲市场位置。因此, 联想整合品牌加速进军全球步伐势在必行, 全力以赴抢占消费市场是联想的既定战略。

编后记:

联想要打开国际消费市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联想”的知名度相对小很多, 渠道差异、文化差异、认知差异、体验差异等问题并不会因为更名而消失。因此联想的下一步显得更为关键, 敢于亮出自已的品牌主张, 并且还学会了借势, 这说明联想正在开始建立自己的自信, 有这样的姿态对联想的未来至关重要。

国际体育品牌 篇11

近日,英吉多品牌签约中国国家举重队新闻发布会在国家体育总局会议室举行。此次大规模的体育营销策略的实行似乎意味着,英吉多将通过体育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强势的英吉多品牌。体育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有助于与体育有共同精神内核的品牌的全球化传播。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自1995年创立以来,以创新精品、铸就健康为经营理念,专注于健康科技事业发展,涵盖运动健身、医疗康复器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行销。公司秉承创新求精,厚德孕势的企业精神,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澳洲及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英吉多公司相信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唯有通过产品创新及技术革新,并厚植研发能力与技术能力,企业成长的脚步方不会停歇。为增强竞争优势,英吉多在产品研发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我们的国外市场开发部分别为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品质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成品的优质服务。机械设计师与人体工程学、运动生理学专家以及工业设计工程师紧密配合,精益求精。

品质是所有企业的生命,除了创新英吉多公司更重视对品质的追求与商业信誉的维护。通过严格的管理流程和苛刻的生产检验规范,和全体员工从不妥协的质量意识,英吉多的产品在业内已经成为品质的代名词,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同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大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此次与国家举重队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创新精品、铸就健康” 为经营理念的英吉多一直以为社会提供优质健身器材为己任,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运动理念。其健身器材的专业性及技术含量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此次中国国家举重队从众多的健身器材生产厂家中选择了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也正是看中了英吉多产品的专业性和高品质。

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国国家举重队领队庞高兴、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名君分别做了发言,庞领队向英吉多颁发了中国国家举重队战略合作伙伴授权书。为了庆祝双方签约,国家举重队将其最具代表性的队旗赠与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而英吉多也将最优质的健身器材回馈给国家举重队。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名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与中国国家举重队的合作,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上讲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是标志着英吉多的市场战略从国际高端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高端市场的转变,其次是标志着英吉多精品、专业、高端的产品定位在国内市场正式确立。”

奥康:忙打造国际品牌 篇12

现在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7天, 对北京奥运会的许多赞助商而言, 奥运备战和营销活动已暂告一段落。但对于奥康来说, 加速快跑的时机才刚刚来临。

加速快跑

作为北京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 奥康负责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皮具以及礼仪用鞋。7月1日, 奥康将承制的奥运礼仪用鞋顺利交接到奥组委手中, 完成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承诺。但这并不是奥康奥运备战活动的结束, 相反, 奥康围绕奥运展开的重点营销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

按照奥康的奥运战略, 在这剩下的这段时间里, 奥康的奥运营销工作重心主要围绕刘翔展开。奥康计划在全国范围分10站选拔20名消费者组成“全国刘翔助威团”, 旨在为活动所在城市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奥运、体验奥运、参与奥运的平台, 成就消费者的奥运梦想, 达到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加油的目的。

6月22日, 在激烈的竞争中, “刘翔助威团”的首批两名成员在温州产生。目前, 该活动在上海、长沙、武汉、南京等城市的选拔也已结束。7月27日, 在邢台的选拔活动上将产生本次活动的最后两名成员, 标志着在奥康的组织下, 一支由20人组成的的刘翔助威团已经集合完毕, 届时他们将亲临奥运赛场为刘翔110米跨栏比赛呐喊助威。

除了“全国刘翔助威团”活动外, 奥康正在积极推出“翔系列”限量版皮鞋活动。此外, 他们还正在积极与奥组委接洽, 希望在奥运会结束后, 能够接下庆功时奥运冠军用鞋的业务。

不仅如此, 在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时, 奥康已经在接触2012年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奥康希望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 它还是奥运赞助商家庭的一分子。因为, 跋涉在国际化路途上的奥康明白, 借助奥运会是世界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最好平台。既然已经搭上了北京奥运快车, 就不应该在下一站时掉队。

“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快速取得成功, 只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能持续不断地投入并致力于为公众创造价值, 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圆梦行动

事实上, 自成功取得北京奥运会皮具供应商的资格后, 奥康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从轰轰烈烈的换标行动开始, 到请刘翔担任代言人、设置“奥康奥运圆梦基金”、投放奥运广告等, 仅费用支出就超过了数亿元。

“即便以一双鞋300元均价来算, 这就相当于要卖出100万双鞋。虽然短期内要将这个投入回收不太可能, 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度的数据却非常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报告, 我们的品牌美誉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才是最重要的。”奥康集团品牌规划中心总监罗会榕表示。

而在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看来, 奥运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 “最为关键的是要把奥运精神和内涵文化注入品牌内, 通过传播品牌的平台, 大力的把奥运精神发扬光大。”为此, 奥康将“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与“梦想是走出来的”品牌理念相结合, 以实现奥运冠军的奥运梦想为依托, 提出了“成就冠军公益梦想”主题的奥运营销路线。

目前, 奥康已经完成了“圆梦行动”的第一阶段, 已经帮助王军霞、高敏等六位奥运冠军完成了他们的梦想。现在正在进行“奥运季”系列活动, 包括刚刚结束的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的“刘翔助威团”选拔活动, 奥康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奥运的精神传达给消费者, 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圆梦行动”的第三阶段, 将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开始。在推行方式上, 将继续延用第一阶段的推广方式, 以成就冠军公益梦想加区域推广和辐射全国的方式展开, 而在国外的圆梦行动将主要依托于国际市场目标, 强化对圆梦事件的新闻传播。

赞助奥运, 其实只是奥康长远布局的一个新起点。

上一篇:地籍测量问题下一篇:汉堡车辙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