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樟子松

2024-08-22

大樟子松(共10篇)

大樟子松 篇1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 , 常绿乔木, 高15~25 m, 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 枝叶茂盛, 树干通直, 抗性强, 耐水湿, 根系发达, 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 抗旱、耐瘠薄, 种子小, 具黄色、棕色、黑褐色不一, 种翅膜质。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6℃、海拔300~900 m的山顶、山脊或向阳坡, 喜光, 耐寒, 能耐-50~-40℃低温, 生长迅速。木材纹理直, 材质较细, 有树脂, 为良好的建筑、家具用材。树干可割树脂, 提取松香及松节油, 树皮可提取栲胶, 是东北地区主要的速生造林先锋树种。

固原市辖原州区、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四县一区, 是宁夏主要苗木生产基地, 主要生产云杉、油松、樟子松、樟河柳、山桃、花卉等10余个针、阔叶树种, 占宁夏苗木生产总量的72%以上, 以小苗为主, 而用于造林的大苗依然紧缺, 主要靠外出调运, 这种苗木生产超前性和市场调节滞后性是固原市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樟子松是一个生长快、材质好, 对立地条件有广泛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的珍贵用材树种, 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树种, 近年来不少地区也用于城乡绿化。在多年引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推广樟子松造林, 已经为固原市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地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2012年开城镇马庄村移植培育50~80 cm的三年生樟子松大苗进行二次裸根移苗培育1.5 m大苗的技术措施进行叙述, 目前移植的樟子松苗圃成活率达80%以上, 长势良好, 打破了以往错误的认为三年生樟子松大苗进行二次裸根移苗培育不能成活或成活不足20%的说法, 为固原市大面积移植樟子松大苗提供了参考价值。

1 移植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移植地宜选择土壤适中、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壤土。

1.2 土壤处理

当年春季待杂草籽发芽长到一定高度, 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平整, 施入腐熟有机肥75~150 t/hm2, 并施入硫酸亚铁375~750 kg/hm2对土壤消毒。同时进行第1次深耕, 深度以以20~30 cm为宜, 夏季进行第2次耕作, 秋季进行第3次耕作。反复耕作的作用:一是促使土壤中的杂草籽粒不同时期发芽, 达到清除的目的;二是利用药物、太阳强光的曝晒, 对土壤进行杀虫、灭菌消毒;三是增加土壤腐殖质, 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改良土壤的通透性, 提高移植苗的成活率和良好生长环境, 有利于大苗的培养[1,2]。

1.3 整畦

对处理好的地块秋季及时整畦, 大小以便于耕作、灌溉为宜, 同时沿地块边留一水渠。冬季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

2 起苗

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 对移床50~80 cm大苗灌1次透水, 选择无风阴天起苗。起苗时, 在距苗木基部10 cm以外的地方, 沿树冠挖一圈, 深20~30 cm, 切断主根, 将苗木轻轻提起, 以免损坏侧根, 以自然带土为准, 及时将根系用湿草帘覆盖。随起随运到栽植点, 将苗木假植在装满水的池子内, 进行水浸苗根1夜, 上覆盖遮荫网, 防止苗木失水, 保持根系完整是保证移植成活的关键[3]。

3 栽植

最好是选择在阴雨无风天进行, 晴天移植应避开正午强光曝晒, 在整好的地块按株行距40 cm×50 cm, 南北行挖口径40 cm、深40 cm的栽植坑, 将苗木从水池中捞出, 及时在配置有生根粉的泥浆坑内蘸浆, 将苗木摆放在栽植坑内, 扶正先填入土约一半时, 稍向上提苗木, 使苗木根系舒展, 再填土。整个过程, 边填土, 边用脚踩踏, 栽植深度以原地面临界限向下栽1 cm为宜, 宜深不宜浅[4]。

4 灌溉

移后灌水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因而必须实施灌溉, 保证移植苗体内水分的平衡。灌后松土, 使土壤透气良好, 根系得到尽快恢复, 并追施肥料, 满足苗木生长需要。保持随栽随灌, 头水定根水一定要灌充足, 定植后1周左右灌第2水, 以后灌水应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 第3水间隔应在10 d以上。以后可根据降雨量、苗木返青程度等确定灌水次数和天数, 对于促进移植苗成活效果显著。

5 移植苗的抚育管理

一般情况下, 移植苗的中耕次数比播种苗少, 但深度较播种苗深。通常移植后第1年中耕5~6次, 第2年4次, 以后随着苗木快速生长, 中耕与除草相结合, 深度可达10~15cm, 促其生长, 培育成规格大苗。

摘要:针对樟子松苗木的林学特性, 结合固原市苗木生产和市场调节主要矛盾, 从苗木移植前地块选择、杀虫消毒、施肥、整地及苗木的起、运、栽、管理等方面, 详细论述了樟子松大苗裸根移植技术, 有效解决了固原市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地治理大苗短缺问题。

关键词:樟子松,大苗,裸根移植

参考文献

[1]郝二东.浅谈樟子松大苗移植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 2010 (2) :40-41.

[2]曹东平, 叶晓梅, 韩金锋, 等.樟子松大苗移植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 (6) :24-25.

[3]王明见.大棚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 2010 (10) :60-61.

[4]吴波, 朱弘.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J].防护林科技, 2011 (5) :84.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篇2

樟子松是防风固土,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樟子松的育苗直接关系着其成活质量,目前,随着防护林向生态林的转变,造林需要克服的困难越来越多,樟子松容器育苗以其极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容器育苗的优势分析

所谓容器育苗就是采用容器的方式,在容器内装入已经调配好的基质或营养土等。容器育苗的方式打破了季节对树苗成活的限制,提升了成活率,是苗木培育的首选。这种育苗方式还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能够很好地防范裸苗在运输与栽培中遭遇失水、损害等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干旱少雨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我国很早就看是尝试运用容器育苗,并且在林苗、蔬菜及花卉等方面都有极为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由于容器育苗的诸多优点,容器育苗产业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水源匮乏地区进行造林创造了条件,过去虽然也开展了在干旱分地区造林的工作,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且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对整体环境的治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樟树松容器育苗主要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难点在于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苗木质量和造林的费用多少,是直接影响樟树松推广的主要条件,如何提高樟树松容器育苗的质量,降低育苗成本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低成本。正是我国的樟树松育苗事业需要突破的瓶颈,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这样的方案:其一,对于樟树松容器育苗要进行统一的规划,不管哪个地区,都要遵照规划执行,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其二,育苗基质要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保证基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首先育苗成本的降低;其三,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使育苗容器能够有执行标准,确保樟树松容器育苗走向规范化,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工程化、机械化。此外,还应结合当地的造林苗木的标准有计划、有步骤的苗木分级,确保苗木质量。

樟子松育苗管理的措施

营养土的配制。黑沙壤土60%、农家肥26%、炉渣8%、细沙6%,过筛,筛子的规格是1公分,然后混合拌均匀。土壤不要过湿,以便装袋,略干些为好,装好袋要及时灌水。育苗土消毒是预防樟子松苗木病虫害的重要一环,育苗土消毒要引起高度重视。育苗土消毒方法主要有:使用硫酸亚铁进行消毒,其基质较干可用2%~3%硫酸亚铁溶液喷洒,每立方米50kg药液,边喷边翻,让药液与培养土混拌均匀,防止料过湿成团,混拌不均,育苗土较湿时,可以直接用硫酸亚铁粉末与育苗土混合均匀,每立方米育苗土混1—1.5kg硫酸亚铁,然后将其堆焖2—3d。

容器袋的规格。樟子松的容器袋通常采用直径20cm、高25cm的优质塑料袋。不要用再生料塑料袋,再生袋不抗风化,很容易破损。在袋的底部均匀打3~5个1cm的孔,以利透气和淋水,以免影响苗木存活。打孔最好用1cm皮带冲子,结合锤子打,如果买专用袋时有眼就可直接用。

作床。苗床要选择通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良好且便于运输之处。苗床宽1.6m,深15cm,长度随实际情况确定。为了便于管理,床与床保持间距50cm,挖出的土可用于填埋袋与袋之间的缝隙,或作培养土配料之用。苗床要保持平整,有规则,每行放 8 个育苗袋,计算出苗木的总数量,并结合成活率,估算出苗量。

选苗、苗木及水分管理。要选1~2年生健康樟子松幼苗。苗木等级1级或2级,苗高10~15cm左右,根系过长部分要剪掉。苗木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对于不能按时栽的要采用假植,早晚对叶面进行水分的喷洒。装车前要将苗木进行打包,对苗木根系采取水分保护措施,起苗时保护好根系,不要将其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起苗剪好根后,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并进行打捆蘸泥浆。

水分管理。由于有的地区水资源的匮乏,移栽前在苗床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撒一层圃地图,幼苗已在完后,要立刻浇水,并且要浇透,这样可使苗木的根系与机制有效结合,但是,在这一环节上,浇水量要控制得当,要避免对基质造成冲击。苗木移栽之后,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及基质的墒情考虑苗木的浇水量,要避免在中午时间浇水,一般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在水分蒸发快的地区,要做到早晚各浇一次。

樟子松病虫害防治。樟子松培养土的湿度大,营养丰富,在适宜的温度下,很容易易感染病菌,并且传染传染速度较快,损失惨重,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做好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每隔6~7d,要喷洒等量波尔多液、多菌灵、敌克米松溶液,杀死细菌防病治病。

樟子松育苗技术 篇3

1 选地整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 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1]。翌年春季平整土地, 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 床高15 cm, 床面宽40~50 cm, 沟间距80~90 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 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 以增加土壤墒情。

2 种子处理

采用由黑龙江购进的国标三级 (千粒质量6.909 g, 发芽率60%~70%, 净度达90%以上) 樟子松种子进行播种, 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以内。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 min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漂洗干净, 用清水浸泡24 h, 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1的体积比混匀, 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不可超过15℃, 每隔3~5 d翻动1次并洒水保持层积湿度。一般层积7~10 d即可用于播种。

3 播种

在青海省的气候条件下, 当春季5 cm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5℃以上 (一般在每年5月初) 即可播种。播种前应土壤消毒, 对床面土壤进行喷洒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1 kg/m2, 播种时先用耙子将床面耙成麻面, 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干沙混合, 均匀撒播在苗床上, 随后用锯末、河沙混合物进行覆盖, 厚度1~2 cm, 最后铺地膜, 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2]。

4 苗期管理

因新疆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降雨量小, 日照强度大, 蒸发量大, 空气干燥, 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 必须进行遮荫处理, 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在播种后10 d左右, 幼苗即开始出土, 待出苗量达60%以上时即可揭摸。应在傍晚时进行揭膜, 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揭膜后应及时遮荫。采用高棚遮荫方式, 棚高1.8 m左右, 使用遮荫率55%~70%的遮荫网。一般到9月上旬气温降低, 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荫网, 以利于幼苗积累有机物质, 提高木质化程度, 安全越过寒冷的冬季。另外, 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 应勤松土除草, 改善土壤水、热状况, 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 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5 肥水运筹

樟子松虽耐瘠薄, 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必须施足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 施用量为15 t/hm2左右, 配合施用糠醛渣9 t/hm2。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施肥时注意将肥料撒匀, 然后深翻土30 cm。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 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每7 d喷1次。进入秋季后期, 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次有机肥, 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顶芽开始萌动,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二年生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 平均每旬高生长量达2~3 cm, 此时可以加强水肥投入, 每周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同时勤松土除草。一般到6月以后, 高生长几乎停止, 径生长加快, 此时可适当控制水肥, 否则会出现二次高生长现象, 降低苗木质量。秋季应控制水肥, 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 确保幼苗安全越冬。樟子松虽然是耐干旱、耐瘠薄树种, 但为使幼苗健壮生长, 在生长期内应该有充分的水肥保障。针对樟子松苗的生长发育规律, 浇水应遵循分段适时的原则[3]。在揭膜后的1个月是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高峰期, 浇水时应注意。在樟子松幼苗进入生长高峰期时可以勤浇水, 保证幼苗不受干旱, 快速生长。8月后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 可减少浇水次数, 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1次冬灌。

6 病害防治

樟子松幼苗的苗期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其发病快, 为烂种型、猝倒型, 将直接影响樟子松育苗的成败。坚持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并贯穿于育苗的全过程, 严把种子、土壤、幼苗消毒等防病环节。樟子松幼苗出土后, 即应开始进行幼苗防病消毒工作, 即喷洒质量分数为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1 kg/m2, 硫酸亚铁溶液每隔6~7 d喷洒1次, 7月底后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或喷洒质量分数为0.1%~0.2%的多菌灵溶液500 g/m2, 每隔15~20 d喷洒1次, 并可视病害发生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喷药周期。

7 大苗培育

7.1 营养袋培育

用营养袋培育樟子松大苗, 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内培育大苗的数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并可实现多季节造林, 而且用营养袋苗造林, 便于起苗运输, 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 造林后可使缓苗期缩短, 从而有利于苗木的迅速生长[4]。

营养袋规格为30 cm×28 cm, 三面封口, 底部有15~16个直径为1 cm的小孔。培养土配方培养土配方为有机肥、沙子和土的体积比为1∶3∶6, 要混拌均匀。在选好的育苗地上开挖出长5~8 m、宽1.5 m、深25 cm的育苗槽, 用于放置营养袋苗。最好在10月中旬选用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樟子松二年生苗木装袋。装袋前对苗木伤根和部分主根进行修剪, 并将其地上部全部侧枝剪除, 做好苗木根系保湿工作, 保证幼苗根系不失水。装袋时苗木置于营养袋中央, 使根系舒展不窝根, 装袋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为准, 不可过深, 保证营养袋装满装实。将装好苗木的营养袋放置于育苗槽内, 随后用土将营养袋间的孔隙全部填实填满, 并将营养袋全部埋住以防营养袋老化。不需遮荫, 适时进行必要的水肥管理, 以保证装袋苗木成活率和生长[5,6,7,8]。秋季装袋, 翌年春调查营养袋苗, 成活率为95%, 平均高生长量可达11.73 cm。

7.2 大田移栽培育

二年生苗也可采用大田移栽法培育大苗, 其优点为简单易行, 但缺点是占有土地面积较大, 起苗造林后缓苗期较长。二年生樟子松幼苗移栽以秋季10月中下旬为宜, 栽前对根系进行修剪, 剪除伤根和部分主根, 并将地上部所有侧枝剪除, 注意做好根系保湿工作。移栽株行距可视培养要求而定, 一般为 (60~100) cm×100 cm, 可以采用平畦垂直贴壁栽植方式, 要求不窝根, 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为准, 不可过深。此外, 栽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工作, 以保证苗木移栽成活。

参考文献

[1]侯志民.樟子松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 2000 (5) :22-23.

[2]刘志芳.樟子松育苗技术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 32 (4) :36-38.

[3]丁恩娜.樟子松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55-56.

[4]刘世岐.榆树沙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 2008 (1) :136-138.

[5]谢浩然.樟子松育苗技术[J].新农业, 1982 (2) :14-15.

[6]田成林.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5) :36.

[7]张清华, 任宝君, 丁淑华.辽西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 (1) :30-31.

樟子松容器苗栽植技术 篇4

关键词 樟子松;容器苗;栽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栽植环节是造林工程的关键环节,栽植技术直接影响造林质量。目前,随着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逐年变化,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难以保证。为了提高樟子松的造林质量,采取樟子松容器育苗后再移植造林成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首选方法之一。

1 樟子松形态特征

樟子松是常绿乔木,15~25 m高达30 m,胸径达80 cm;大树树皮厚,树干下部灰褐色或黑褐色,深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上部树皮及枝皮黄色至褐黄色,内侧金黄色,裂成薄片脱落;枝斜展或平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则呈圆顶或平顶,树冠稀疏;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二、三年生长呈灰褐色;冬芽褐色或淡黄褐色,长卵圆形,有树脂。针叶2针一束,硬直,常扭曲,长4~9 cm,很少达12 cm,径1.5~2 mm,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叶鞘基部宿存,黑褐色[1]。樟子松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道路、公园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适宜作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林木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因此樟子松的城市绿化用苗逐渐增多。

2 樟子松容器苗栽植要点

樟子松栽植大部分在立地条件较差、沙化严重的荒山荒地或瘠薄山地,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在大都改裸根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樟子松容器苗的造林栽植要点如下[2]。

2.1 造林季节

春季造林为主,雨季、秋季造林为辅,容器苗造林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一年内春、夏、秋三季造林。

2.2 起苗技术

造林前两天要浇足底水,以便于水分充分渗透,浇水过程当中要进行施肥、施药,以促进苗木生长,减少地下害虫对苗根的危害。起苗时一手托容器底部,另一手扶苗木根茎,把苗木拿起,禁止提苗径起苗[3]。

2.3 运输要点

运输时为了防止挤压苗木,损伤顶芽和散坨,一般用水果箱等小型包装箱装运苗木,或用木板在运输车辆上搭建成隔层,一层层码放苗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挤压容器造成土坨松散和对苗木造成机械损伤。

2.4 栽植技术

在瘠薄山地或砂壤土栽植樟子松容器苗一般不进行整地,直接挖小穴栽植即可,挖穴时要根据苗木及容器大小确定栽植穴的大小,栽植穴的深度略深于苗木容器,穴底部平整,并将容器苗轻放于穴内,培土扶正挤实,整理出集水穴面。挖好穴后栽植前要用刀具划开容器,把容器全部褪掉,并把苗木盘绕在容器底部的根系切除,防止窝根提高成活率。容器苗其顶部稍低于地面1 cm左右,覆土后掩埋苗木根部土球1~2 cm为宜。轻基质其顶部要与地面平,但其上面2 cm基质倒掉,换成黑土覆盖。栽植过程需要两次填土两次踩实,不伤杯坨,保证容器土球外围挤实,不透风,土球直立、完整、不松不散。

2.5 栽植后管理

栽植当天下山后一定要边下山边将杯套统一收集处理,避免刮风套在苗木上造成灼伤,影响成活率。在北方寒冷地区栽植樟子松苗龄3(含3 a)a以下的苗木要进行防寒管理,4 a以上则不用采取防寒措施[4]。

3 指导意义

樟子松应用容器育苗技术可大大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是加快壮苗培育,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樟子松.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2]李宝翰,王凤英.容器苗的生产与造林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1990,(05):23-25.

[3]白晓荣,朝格图.浅议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5):20-22.

[4]侯明成,拓海东.刍议樟子松造林中的首选容器抗旱造林栽培技术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6).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篇5

一、整地与作床

在作床前一个月要对育苗地进行深翻,深度为25cm,并清除草根、石块,打碎土块后整平。为了方便管理和作业,床面最好选用高10~15cm,宽120cm的高床,长度以便于经营而定。床间距为30cm。床面做好后应进行消毒,一般喷洒2%的硫酸亚铁溶液4kg/m2。

二、育苗土准备

育苗土准备是育苗成败的重要环节。

1. 育苗土选择

育苗土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必须具备持水力强、通气性能良好、质轻、成团、营养成份丰富等特点,同时PH值以4.5~5.5为宜,除苗圃土外,也可用壤土、沙壤土,腐殖质土等充分拌匀后作为育苗土。

2、育苗土消毒

这是预防樟子松苗木病害的关键,也是容器育苗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好育苗土消毒的消毒工作。其消毒方法很多,我们通常使用硫酸亚铁进行消毒。基质较干时可用浓度为2~3%的溶液喷洒,50kg/m3药液,边喷边翻。要防止出现泥团,使药液与育苗土充分混合;育苗土较湿时,也可将硫酸亚铁碾成粉末与育苗土混合均匀,1~1.5kg/m2,然后将育苗土堆焖1~2天。

三、施肥

为了满足苗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成活初期对氮、磷的需要,我们用过磷酸钙配合有机肥、氮肥施用。具体的做法是:将过磷酸钙1~2kg/,加入充分腐熟并经过消毒处理的有机肥中,再加入m硝酸铵0.5kg/m3充分混合堆焖1~2天,然后拌入育苗土。这样,过磷酸钙粒子都包上了有机肥料,可减少过磷酸钙与土粒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有效磷被土壤固定。同时,过磷酸钙又可防止氮素损失。有机肥的消毒与育苗土消毒相同,用量为20kg/m3。

四、苗木选择与运输

苗木是移植育苗成败的关键,要育好苗就必须要栽壮苗、好苗,因此必须严把苗木质量关。

1、要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1~2年生实生苗中的Ⅰ、Ⅱ级苗。苗木质量越好,抗逆性越强,就越容易成活。

2、起苗时要先结合剪根,然后把苗木根系浸入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而后扎捆打泥浆,并及时覆土假植。在起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苗木根系直露于阳光下。

3、装车前要将苗木进行打包,最好用小塑料包包裹苗木根系,以确保苗木根系不失水。路途较远时要用湿草袋遮盖保护。

4、苗木应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对当天栽不完的要及时假植,并于早、晚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水。

五、苗木栽植与育苗袋摆放

1、苗木栽植

将经过修剪根系的苗木直立于25cm×25cm的容器袋内,做到提苗扶正,根系舒展。至少要进行三次填土,然后均匀压实,育苗土与容器袋口持平。

2、育苗袋摆放:

将植入苗木的容器袋放入已准备好的床面上,每延长米可摆放40个容器袋,容器袋之间要挤紧,不留大空隙,床周边覆土与容器袋高度持平。

六、苗期管理

1、浇水

苗木栽植完成后,要及时浇水,浇水要采取少次多量一次浇透的原则(一般3~5天一次),保证苗木根系分布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苗木完全成活后,浇水时间间隔可延长为7~9天一次,间隔期内若表层土壤已干燥要及时浇水,使表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苗木生长后期应停止浇水。

2、喷药

苗期发病,可用1%的硫酸亚溶液铁喷洒,每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三次。

3、追肥

追肥应根据苗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进行。

(1)移植成活期

苗木需磷、氮较多,但此时因育苗土中已施入足量的基肥,故不再进行追肥。

(2)速生期

从6月上旬开始,苗木进入速生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此时应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追肥。首先用0.2%的磷酸二氢钾喷洒一次,7天后用0.2%的硝酸铵喷洒,间隔7天左右喷0.3%的磷酸二氢钾,再间隔7天左右喷0.5%的硝酸铵。

(3)硬化期

从8月下旬开始,苗木转入硬化期,为了促进苗木木质化和多生须根,先用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一次,7天后,再用10ppm的1号或3号ABT生根粉喷洒一次,整个追肥过程结束。

(4)除草

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拔除容器袋中的杂草。苗木较小时,要按住育苗土以免把幼苗带出。

七、出圃

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 篇6

1 选地整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 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翌年春季平整土地, 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 床高15 c m, 床面宽40~50 cm, 沟间距80~90 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子整, 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 以增加土壤墒情。

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 min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漂洗干净, 用清水浸泡24 h, 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1的体积比混匀, 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不可超过15℃, 每隔3~5 d翻动1次并洒水保持层积湿度。一般层积7~10 d即可用于播种。

3 播种

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 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 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 桦南县一般在五月上、中旬。

播种前应土壤消毒, 对床面土壤进行喷洒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l kg/m气播种时先用耙子将床面耙成麻面, 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干沙混合, 均匀撒播在苗床上, 随后用锯末、河沙混合物进行覆盖, 厚度1~2 cm, 最后铺地膜, 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4 播种地管理

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播后三天内喷施果尔24%乳油30~50 m L/360 m2, 加水30kg, 对苗床表面进行喷雾;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 为防止鸟害, 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也可在苗床上搭没封闭遮荫网以达到防风、保湿和鸟类啄食的效果。

5 苗期管理

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 必须进行遮荫处理, 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在播种后10 d左右, 幼苗即开始出土, 待出苗量达60%以上时即可揭摸。应在傍晚时进行揭膜, 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揭膜后应及时遮荫。采用高棚遮荫方式, 棚高1.8 m左右, 使用遮荫率55%~70%的遮荫网。一般到9月上旬气温降低, 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荫网, 以利于幼苗积累有机物质, 提高木质化程度, 安全越过寒冷的冬季。另外, 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 应勤松土除草, 改善土壤水、热状况, 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 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6 肥水运筹

樟子松虽耐瘠薄, 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必须施足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 施用量为15 t/hm2左右, 配合施用糠醛渣9 t/hm2。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施肥时注意将肥料撤匀, 然后深翻土30 cm。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 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每7 d喷1次。进入秋季后期, 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次有机肥, 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顶芽开始萌动,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二年生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 平均每旬高生长量达2~3 cm, 此时可以加强水肥投入, 每周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同时勤松土除草。一般到6月以后, 高生长几乎停止, 径生长加快, 此时可适当控制水肥, 否则会出现二次高生长现象, 降低苗木质量。秋季应控制水肥, 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 确保幼苗安全越冬。樟子松虽然是耐干旱、耐瘠薄树种, 但为使幼苗健壮生长, 在生长期内应该有充分的水肥保障。针对樟子松苗的生长发育规律, 浇水应遵循分段适时的原则, 在揭膜后的1个月是樟子松幼苗猝倒病的发病高峰期, 浇水时应注意。在樟子松幼苗进入生长高峰期时可以勤浇水, 保证幼苗不受干旱, 快速生长。8月后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 可减少浇水次数, 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1次冬灌。

7 病害防治

樟子松幼苗的苗期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其发病快, 为烂种型、猝倒型, 将直接影响樟子松育苗的成败。坚持以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并贯穿于育苗的全过程, 严把种子、土壤、幼苗消毒等防病环节。樟子松幼苗出土后, 即应开始进行幼苗防病消毒工作, 即喷洒质量分数为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1 kg/m2, 硫酸亚铁溶液每隔6~7 d喷洒1次, 7月底后可适当延长喷药间隔期;或喷洒质量分数为0.1%~0.2%的多菌灵溶液500 g/m2, 每隔15~20 d喷洒1次, 并可视病害发生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喷药周期。

8 苗木的越冬保护

樟子松耐寒冷, 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 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 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秋季苗木留床, 上冻前将步道沟土壤翻挖, 待土壤结冻5 cm时, 先用地膜或编织袋盖在苗床上, 然后再用土覆盖, 覆土厚度5 cm为宜。

摘要: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及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本文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供参考。

樟子松育苗技术浅析 篇7

关键词:甘肃省,酒泉市,樟子松,育苗技术

樟子松是甘肃省引种栽培比较广泛的树种, 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树干通直, 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嗜阳光, 耐寒性强, 能忍受-30℃低温, 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在酒泉市作为城市绿化的长青树种之一,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a生樟子松高达10m, 胸径18cm。

1 樟子松的良种选择

在酒泉地区中心苗圃经20多a的育苗分析及苗木的生长观察和管理实践证明, 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因此, 应选择在生长优良的樟子松母树上采收的籽粒饱满的当年樟子松种子。若当地没有合适是母树林, 也可以购买一些樟子松种子, 但一定要做好种子的质量检验工作, 并做发芽试验, 发芽率超过60%方可。

2 樟子松育苗的技术措施

2.1 科学选择育苗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 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 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 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柏育苗地, 因为这种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根瘤菌, 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有机肥料, 以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 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每667m2应施用优质农家肥15000kg以上, 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 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2.2 做床

将准备好的苗圃地进行深耕、耙耱、加埂, 清除土壤内的杂草、树根、石块等物, 以利蓄水保墒。结合作床施硫酸亚铁粉和5%的可湿性六六六粉浅翻进行土壤消毒。因酒泉市地下水位低, 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约135mm, 土地都以河水或机井水浇灌为主, 为避免灌溉时造成水涝, 宜做高床, 以南北方向做顶宽50cm, 高约18~20cm, 长以地块长度而定的小畦子作为苗床, 苗床之间为宽约30cm的小沟, 苗床两端与小沟贯通, 方便浇水。

2.3 种子催芽处理

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 出苗整齐, 增强苗木抗性, 在播种前, 种子应进行催芽。采用混沙埋藏进行催芽处理。在播种前10~20d,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挖深宽各50cm, 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的沙藏坑。在坑底铺上席子, 然后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拌混2倍湿沙放入坑内, 上盖草帘, 夜盖昼揭, 并于白天上下翻动混沙种子, 适量浇水。经18~20d后, 绝大部分种子裂嘴, 即可将种子筛出进行播种。

2.4 播种

适时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 保证苗齐苗壮, 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是很重要。根据播种时期试验证明, 平均地表温度达9~10℃以上时即可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 播种前要灌透底水, 待床面稍阴干时, 用耙将床面搂起0.5~1cm深的麻面, 幅度3~5cm、行距8~10cm。播后及时镇压, 覆土0.5~1.0cm厚, 过厚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千粒种约6g, 通常每667m2播种量4~5kg。

2.5 播种地的管理

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设防风障是播后主要措施。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间设置防风障, 5月下旬~6月上旬分2次撤出。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 调节地面温湿度, 播种后宜在床面覆1层稻草 (或麦草) , 厚度以不见土为限 (约需草0.75~1kg/m2) 。当幼苗出土50%时, 把草撤除一部分, 全部苗齐后, 将覆草全部撤除, 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 为防止鸟害, 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

2.6 苗期管理

出苗期 (种子发芽期) , 即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 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 灌水应在午后。在生长初期, 即出齐苗至6月末, 灌水时应掌握少量、次多的原则;速生期, 即7~8月份, 应每隔5~7d灌1次透水;到8月下旬后, 为促进苗林质化的顺利越冬, 土壤不是特别干旱, 可每15d灌水1次。追肥应在苗木旺盛生长期进行。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 每667m2施硫铵5~10g, 以后每隔10d左右追肥1次, 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 但最多1次不得超过25g/m2, 到8月中旬停止追肥, 一般1m2施肥100~150g。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 然后将稀释的肥料水浇于苗床上, 后再用清水冲洗苗木。

2.7 除草

间苗与松土, 施用除草醚消灭杂草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方法。即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 1m2土中拌除草醚2g。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上沙土撒到苗床上, 然后浇水, 一般情况下年施药2次, 基本上可以控制杂草。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 于7~8月间, 每隔10~15d松土1次, 深2~3cm。樟子松幼苗适宜群生, 如播种量掌握适当, 播种均匀, 就不必间苗, 但有时由于下种不匀, 出苗密度不均, 为调整留苗密度, 可于7月间剔除幼小细弱苗木, 以1m2留苗600~700株较为合适。松土在7~8月份进行, 2~3cm深为宜, 10d1次即可, 目的是为促进樟子松幼苗根系生长。

2.8 病虫害的防治

对樟子松苗木病害坚持预防为主, 应于播种时在覆土中混拌五氯硝基苯每亩用药1.5kg, 出齐苗后每隔7~10d喷1次1%波尔多液, 连续4~5次, 可控制樟子松苗期的各种病害。

2.9 苗木的越冬保护

子午岭樟子松育苗技术 篇8

1 苗圃地选择

樟子松育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浇灌方便、排水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和砂壤土最佳[2]。

2 种子处理

樟子松播种前须经催芽处理, 以促使种子出芽快、齐, 增强抗病能力。催芽方法:将种子与雪均匀混合后 (也可将冰块打碎与种子混合) 放在阴凉处, 以雪 (冰) 在播种前不融化为宜。播种前将种子取出, 待雪 (冰) 融化后, 淘洗种子, 催芽前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2 h或用3%硫酸亚铁溶液消毒后用清水冲洗, 再用30℃温水浸泡1昼夜, 将种子捞出稍晾干, 使种子与沙子按1∶2的比例均匀混合后, 层积堆放在背风向阳 (15~20℃) 的地方, 用新塑料棚膜覆盖, 勤翻动, 每次翻动时, 喷洒适量温水, 使其保持均匀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表面不干燥 (特别是中午要保持30~60 min翻动1次, 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上层种子干燥) , 以手捏紧松开后自然散开为宜, 待有40%~50%的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3]。

3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5~7 d, 在床面上喷洒1%~3%硫酸亚铁或高锰酸钾溶液1~2 kg/m2, 可防治立枯病或猝倒病等。

4 做床

樟子松育苗采用容器育苗和高床条播, 苗床最好呈南北走向, 床面平整, 以便于浇水。容器育苗苗床宽1.0 m或0.7 m (因苗床相对较窄, 便于管理, 同时可避免因边行效应而导致苗木生长参差不齐, 形成马槽状) ;大田育苗采用高床 (床面高15~20 cm) , 苗床长10 m (也可因地形而定) , 步道宽40~50 cm。容器育苗将筛好的腐殖质土装入8 cm×15 cm容器袋内, 容器袋要充实饱满, 并整齐地摆放于床内, 床面要平整, 空隙用细土填满。

5 播种

播种时间宜在4月初, 最迟不超过4月15日。播种前修整床面后灌1次透水, 待床面表土松散无淤泥即可点种, 容器育苗每袋点播3~4粒种子, 大田苗采用高床 (条播, 下种量75 kg/hm2, 播种后稍加镇压并用优质腐殖质土 (最好拌适量锯沬) 覆盖种子, 使土壤与种子充分接实, 减少水分蒸发, 覆土厚度为种子的2~3倍 (0.5~1.0 cm) , 覆土要均匀。

6 苗期管理

6.1 搭棚, 遮荫

为了保温保湿, 出苗齐、快, 在播后覆盖棚膜或覆盖物, 待出苗达到80%~90%时要适时放风, 以防烧苗;苗木出齐后, 在无风的半阴天撤除棚膜或覆盖物后搭上遮阳网, 避免日灼和鸟害等。当气温降低, 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阳网, 提高木质化程度。

6.2 浇水

播种后到出苗前要保持床面湿润, 浇水采用喷雾的方式, 喷水量以湿透表土为宜, 做到适时适量, 少量多次。苗木生长初期, 隔4~6 d灌1次透水, 供给苗木水分, 调节床面温度、湿度, 减轻日灼等。雨季要结合实际, 降低土壤湿度, 防止苗木徒长而不能很好地木质化, 影响越冬[4]。

6.3 除草

苗期要加强杂草管理, 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6.4 病虫害防治

出苗后1个月前及夏末秋初是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易发期。幼苗出土后每5~6 d交替喷洒1次敌克松水剂500倍液, 或多菌灵、0.5%高锰酸钾、1%硫酸亚铁等杀菌消毒的药物, 喷后30 min洒清水洗苗并随时拔除病苗。

6.5 越冬防寒

为了防止土壤冻结期间苗木失水而造成生理干旱, 秋季土壤冻结前进行全面浇水, 并采用搭塑料拱棚或覆土等防寒措施, 至翌年4月上中旬, 土壤化冻时撤除覆盖物[5]。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2.

[2]国家标准局.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S/OL]. (2010-01-10) .[2011-11-17].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lykj/s/1716/content-184355.html.

[3]云海英.樟子松容器苗育苗技术规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6) :60, 85.

[4]陈晓敏.樟子松育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8) :174-175.

浅析樟子松的幼苗培育技术 篇9

【关键词】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

海拉尔松是樟子松的别名,有着喜酸性土壤、嗜阳光,耐旱耐寒,耐干燥瘠薄,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的特点,是松科大乔木。在我国东北三省地区的主要树种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樟子松的幼苗病害严重、年生长量少而且种子也很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评为比较难培育的树种之一,小苗苗源不知和育苗人少的问题一直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经过多年以来的积累与实践,我们找出一套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的幼苗培育技术给大家作为参考。

一、 采种

15-20年左右是天然樟子松林开始结实的时间,采种在春季或是秋季,3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春季采种的时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秋季采种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一株母树可以采9斤左右的球果,一人一天可以采50-80斤,每颗果实中有25-40粒种子。球果内种子的多少因为树龄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球果的外壳特别的坚硬,所以调制种子非常的困难。室内烘干是最好的办法,这种方法和露天烘干相比较虽然稍微复杂一些,但可以缩短脱粒的时间。首先将洗干净的球果放到帘子上,在温度50 ℃以上的室内进行烘干,3-4天左右,大部分的球果就会裂开,用手敲打净种器脱粒,如果没有完全裂开的球果,要将果球在40 ℃~50 ℃的水中泡8分钟左右,待其浸透后再将其烘干。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检查室温。

二、育苗

1.选择育苗地

应当选择土质比较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沙质土壤作为圃地。如果条件允许,前茬为柞、松育苗地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种地有促进苗木生长的菌类,有利于增强苗木的抗性和促进发育。但是不可以在一块地多年连续的播种,播种地的水分过多会使土壤板结,不利于苗木的生长。如果育苗地的沙性比较大应当施一些有机肥料,以便于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和吸水能力,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2.施肥

为了便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土壤肥力的提高,应当施足底肥,以确保苗木在生长时期的营养充足,底肥必须是经过发酵的堆肥或者厩肥,一亩可以施2万斤的肥料。具体的方法为作床以前在育苗地均匀地撒上肥料,然后人工和者用犁搅拌肥料使其均匀地混合在土壤当中。

3.作床

通常情况下用高床进行作业,床面长为10~20米,宽为 1 米,小步道宽为 50 cm ,高 为10 -15 cm 。作床的时候先作下床,将底水充分的灌足,等到水下渗以后,把步道上面的土翻到床面上并将其压平,要确保床面的平坦,在浇水或者遭雨的时候保护苗木不被冲淤,保护幼苗的生长和种子的发芽。

4.管理播种地

为了提高幼苗的生长和出苗率必须要加强播种后对于播种地的管理,在风沙情况较为严重的地方,例如育苗地防护林稀疏或者没有防护林,必须在播种地中间和附近的位置安装放纱帐,以防幼苗遭受沙打。5月末到6月初,季风基本已经停止,苗径木质化,可以分段分期的拆除风障;控制好地面的温湿度,防止土层被风吹散,床面在播种后应当覆盖一层麦草或者稻草,盖至看不见土即可。待一半的幼苗出土的时候,要撤掉一部分的草,在全部幼苗出奇以后,可以撤掉全部的覆草。为了防止在降雨或者浇水的时候表土被冲刷、土壤表层板结,要调节好床面的温湿度,行间的稻草可以留至秋后。

5.苗木越冬保护

虽然樟子松是一种耐寒的树种,但是受冬季的干燥气候影响,在幼苗期间会使苗木的水分流失,进而枯死。所以冬季保护苗木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保护苗木安全过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为了使幼苗能够安全过冬,可以采用冬季覆土防寒的办法,只有3%的苗木死亡率,而苗木覆草越冬的死亡率已到达100%。正常情况下,土壤在3月初开始解冻,这时候白天的温度最高可达到20 ℃以上,但是夜间却又能降低至-20 ℃,苗木水分的损失严重,空气干燥,季风频吹,苗木的根系还不可以活动,在土壤当中吸收不到水分而变得枯干。11月初的时候土壤已经开始解冻,粉碎步道上面的土掘并将其覆盖在苗床上面,将厚度控制在10cm~15cm之间,第二年春季大约在4月初土层厚度为15cm到20cm的时候,可以撤土并且灌水,注意不能一次撤土,可以分为2~3次。选择在秋季进行掘苗可以使春季作业繁忙的局面得到缓解,消灭病虫害和风化育苗地的土壤。然后假植,等到土地快要凍上的时候用土将苗稍全部埋严,苗木就能够安全过冬了。但是,苗木在秋掘和假植以后,移栽或者造林后的缓苗会晚几天的时间,但是这不会对苗木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肖波,邱华,孔繁贵;樟子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多种土壤中的生长状况[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3期

[2] 佟宝禄,李春跃;长岭县民营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调查[J];吉林林业科技;1989年05期

[3] 王丽君;韩国新;ABT_2生根粉对班克松 油松 樟子松发芽促进作用试验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3年06期

[4] 潘湘海;樟子松不同药剂浸根造林试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5] 曹正,张玉,鲁青利;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作者简介:曹广海,男,(1969-),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抚育站经营所二级技师,研究方向:营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抚育站经营所)

浅谈樟子松育苗技术 篇10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地,土壤,施肥,催芽,苗期管理

樟子松作为欧洲赤松的变种, 在我国多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呼伦贝尔草原上。樟子松具有喜光耐寒的特点, 其生长快, 材质好, 具有较强的耐干旱及耐瘠薄的特点, 在防护林、用材林、城镇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

1 科学选择育苗地

在对樟子松进行育苗时, 在对育苗地进行选择时需要选择土质疏松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需要较厚的土层, 土壤以中性及微酸性为主, 肥沃的沙壤土对樟子松苗木的生长更为有利。对于樟子松的育苗地可以连作, 但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会以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发生病虫害的机率也会增加。在育苗时最好以一、二年生松苗相互输作, 这样对于土壤中养分的消耗及土壤的物理性状都具有好处, 而且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如果需要在新开辟的土地进行樟子松幼苗培育时, 则需要将育苗地里的土壤撒在苗床表层即可, 这对于苗木生长及增强幼苗的抗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

在育苗之前, 需要针对育苗地土壤的肥力及物理学性质来进行底肥的施加, 确保苗木生长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养分, 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所施加的底肥应以充分发酵的厩肥或是堆肥为主, 通常需要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撒在育苗地上, 利用犁或是人工进行搅拌, 确保肥料能够均匀的与耕作层土壤进行混合。

3 种子催芽处理

3.1 雪埋

雪埋通常需要在一月至三月之间进行, 需要选择背阴处, 利用收集来的雪 (无雪时则需要利用细小的碎冰) 与种子进行搅拌, 搅拌完的种子和雪的混合物利用文件袋或是木箱装好, 放置在雪上, 然后上部和四周利用雪盖严。当早春时天气温度上升, 雪容易融化, 则需要在盖好的雪堆上面利用杂草进行覆盖。种子需要在播种前3-5天取出, 放置在阳光下, 将雪化干净, 然后利用配制好的高锰酸钾对种子进行消毒, 消毒时间以二个小时为宜, 消毒完后种子稍微进行阴干即可进行播种。也可以将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短期催芽, 当种子裂口数达到百分之五十时即可进行播种, 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2 混沙埋藏

对于消毒好的种子, 也可以利用混沙埋藏。即在播种前的十至二十天内, 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来进行挖埋藏坑, 埋藏坑的深度和宽度以半米为宜, 根据种子的数量确定坑的长度。在坑底需要铺上席子, 将消毒好的种子与两倍的湿沙进行混合后放入坑内, 夜间为了保持温度需要利用草帘对其进行覆盖。白天要做好翻动工作, 而且需要进行适量浇水, 将种子这种状态下保持15-20 天左右时, 大部分种子都会裂嘴, 利用筛子将种子和沙子进行分离, 然后进行播种。对于无法及时进行播种时, 则需要停止翻动, 同时还要利用覆盖物盖好, 移至阴凉处来有效对种子的发芽进行控制。

3.3 温水浸种

可以在播种前的5-7 天, 将消毒完成的种子利用40-60℃水进行浸泡一昼夜, 然后捞出入置在室内温暖处, 每天都需要利用清水对种子进行一次淘洗, 当种子裂口达到百分之五十时即可进行播种。

3.4 作床

樟子松育苗时通常都会采用高床, 而且在作床时需要先作下床, 而且要保证灌足底水, 水完全渗下后, 在床面上撒上步道土, 并将其搂平压实, 确保床面保持良好的平坦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确保幼苗能够健康生长。

4 播种技术

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樟子松播种时, 尽可能的做到早播, 从而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 确保苗木能够长势齐及根茎壮实, 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通常情况下当地温达到7-9℃以上时, 则可以进行播种。在播种前需要对床面进行灌水, 灌透为止。当床面稍干时, 则在床面上搂不超过1cm深的麻面, 利用人工或是播种机进行播种。

5 播后管理

在樟子松种子播种后, 需要在育苗地四周及中间位置进行防风障的设置, 而且为了确保土壤的水分, 则需要在床面上进行覆草, 草的厚度以不见床面为宜, 这对于提高地温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当苗木出土后需要及时将覆盖的草进行撤出。

6 苗期管理

6.1 灌水与施肥

尽管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瘠薄特点, 但在苗期管理过程中, 也需要做好肥料的施加, 有效增加土壤的养分及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需要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为底肥进行施加, 同时还可施用糠醛渣, 以便于对土壤的配碱性进行调节。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做到深翻土, 确保肥料施加的均匀性。对于一年生苗木, 通常在其生长高峰期时需要利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其叶面进行喷施, 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同时经常进行松土和除草, 确保苗木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到了秋季需要对苗木的水肥进行控制, 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幼苗木质化程度进行提高, 确保苗木能够安全越冬。在樟子松幼苗生长期内, 需要保证水分的供应, 遵循分段适时的浇水原则, 在樟子松揭膜后的一个月内是其发病高峰期, 需要控制好水量, 当樟子松幼苗进入生长高峰期时, 可以经常对其进行浇水, 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在八月份之后, 则需要减少对樟子松幼苗的浇水次数, 在土壤封冻前进行一次冬灌后则不需要再进行浇水, 确保幼苗能够安全越冬。

6.2 除草间苗与松土

除草可用除草醚:在播种时, 把除草醚拌在覆土中或覆土后把稀释的除草醚均匀地喷洒到床面上, 每亩施用40%除草醚10-15kg;出苗后, 在第1 次喷药后25-30 天再喷1 次, 每亩用药10-15kg, 基本控制各种杂草生长。因有时播种不太均匀, 可于7 月中旬将过密细弱的小苗间掉, 以每平方米留苗600 株为宜。松土在7-8 月份进行, 2-3cm深为宜, 10 天1 次即可, 目的是为促进樟子松幼苗根系生长。

6.3 防治病害

对樟子松苗木病害坚持预防为主, 首先不能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育苗;其次应于播种时在覆土中混拌五氯硝基苯 (每亩用药1.5kg) ;第三应于出齐苗后每隔7-10 天喷1 次1%波尔多液, 连续4-5 次。这样基本可控制樟子松苗期的各种病害。

6.4 防寒起苗与假植

为了苗木能够安全越冬, 需要在上冻前对苗木进行覆土防寒处理。在土壤封冻前进行埋土, 将步道土拍碎将其覆盖在苗床上, 厚度以17cm左右为宜, 在土壤化冻达到25cm左右时需要分二至三次来进行撤土, 撤土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水。而且在起苗前也需要灌足底水, 而且要做到随起、随选、随假植。另外在苗木出圃时, 要对其进行捆包处理, 同时根部还要蘸一定的泥浆, 有效地实现对苗木根系水分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雪莲.对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其造林方法的简要探讨[J].民营科技, 2009 (2) .

[2]卢利军, 刘俊生.樟子松育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 2004 (7) .

上一篇:西餐文化下一篇:中央冷冻水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