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学习(共12篇)
初、高中数学学习 篇1
当一名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之后将在数学的学习上面临许多变化。这时学生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上的调整及思维上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而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结果导致整个高中阶段炼狱般的数学生涯。因此,我们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而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圆满地度过高中的学习生活,最终攻下数学这座堡垒。
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转型攻略
高中数学课程分两大类:必修与选修。学习内容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复数、算法等。从知识表述上来看,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对学生来说,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很多。比如高一我们学习的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学生普遍感觉过于抽象,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学生在比较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更轻松、更容易。同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熟练运用图形与符号语言的转换,从而在适应高中知识层次的水平上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初中、高中有一些数学知识都涉及。但是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浅、难度上属于比较容易的层次、知识面相对来说较笮。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就要广泛很多,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系统的完善与整合。比如说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时只是限制在0度———180度之间的角,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也有超过这个范围的角存在,比如体操运动中就有“转体360度、720度”等角出现,也会接触到-240度、-60度的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的范畴,角到了高中阶段可以表示包括正、负、零角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可以任意大,也可以任意小。另外新教材中还设有“阅读”“资料”“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栏目。不要忽视了这些改变,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对待数学知识结论,摒弃那种想当然的思维,一切以事实说话,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及方法的转型攻略
在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还是很明显的,可以归纳为处于“要我学”的层次上。这也应该归结为自从小学就养成的习惯。为了提高考试的分数,小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出来,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统一模式,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拐杖,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学的学习过程。
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到“我要学”的层次上。课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听懂,还要把教师补充的内容适当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即将已学习的知识彻底掌握后再应用。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巩固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
三、初、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转型攻略
在初中,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少,每节课的课容量很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均有充足时间大量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理解,掌握得比较牢固。而升入高中之后,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提示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还是按照固有的思维方式继续学习,造成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数学思维各方面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所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高中数学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有:函数与方程思维方法、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维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法、整体的思维方法等。数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思维的转化过程。在解题中,要不断改变解题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求最佳方法。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转化过程,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及直观化原则。平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完成高一新生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转型,既是知识载体与呈现形式的转型,又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转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转型与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初中本已具备的实际情况、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新教材、新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转变,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生活。
初、高中数学学习 篇2
2018年5月,教研室组织了“九江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竞赛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两轮比赛,来自全市七所高中的87名教师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一等奖10名,二等奖13名,专业技能比赛三等奖38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熊小明
九江一中
江都区一等奖 潘苏
九江三中
江都区一等奖 张岭
江都区一等奖 王竞
江都区二等奖 朱萍
江都区二等奖 赵秀梅 江都区二等奖 唐海军 专业技能三等奖 庄芸
专业技能三等奖 窦慧敏 专业技能三等奖 葛宜春 专业技能三等奖
希望获奖老师继续加强教学理论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为我区高中数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探究 篇3
每一个升入高一的同学都满怀着美好的憧憬,都有强烈的愿望把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学好。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新课改后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变。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动手能力强,但是运算能力却较弱,书写不规范,有很强的随意性。初中升入高中后将面临很多变化,若高一学生不能很快进入高中学习状态,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会出现较大的分化。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的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和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是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要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引导。如为了说明φ与{φ}的区别,可以类比空箱子放入空房子,房子不空。把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相对性,联系到数学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相对性,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同时使学生逐步接受科学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高中教材。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甚至于上黑板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三是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初步知识,“集合”是学生未接触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第一次到商场买了墨水、日记本和练习本,第二次买了练习本和钢笔,问这个同学两次一共买了几种东西?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交与并运算:{a,b,c}∪{c,d}={a,b,c,d}。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创立的,它是现代数学各个分支的基础和重要工具,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开拓、创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是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究 篇4
一、影响初、高中衔接因素
1.教材方面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 因此, 知识内容的“量”少, 浅、难度小, 内容选择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另外, 教材中的叙事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知识广泛, 容量大、数学能力要求高, 解题方法和技巧灵活多变, 语言严谨, 简单, 叙事方式较为抽象, 概括、理论性强.特别是高一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集合、命题映射等代数知识, 概念多且抽象, 难以理解.思维还来不及转变, 紧接着又到要求推理论证严密的函数问题, 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2.教法原因
由于初中课堂量少、知识简单, 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点, 上课讲得详细, 进度慢,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形成对定理, 规律的认识.教学上多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黑板上板演, 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同时, 通过布置作业, 课堂内、外大量的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的理解, 直至掌握.而高中内容多, 单位课时容量大, 教师在上课时只强调重点, 突破难点, 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 要求能触类傍通, 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知识和能力并重.而大多数学校的高中教师都是循环教学, 有些教师在教学上不知不觉地用高三的要求去教高一学生, 给高一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更难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3.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随身体的迅速发育, 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在他们的意识中, 自己已长大成人, 很多事情都不希望家长和老师干涉, 甚至也不愿向同伴倾诉, 缺乏自信、烦躁冲动, 抗挫能力差, 自我锁闭.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不举手发言, 讨论气氛不够活跃, 给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4.学法原因
在初中, 内容相对简单而集中, 课堂上教师讲得详细而全面, 在教学上, 教师将各种类型进行归类, 让学生对各种类型进行反复练习, 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和类型, 一般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 学生的依赖性强, 习惯围着教师转, 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习惯, 学习没有主动性.而高中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造意识.进入高一的学生, 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及时转变, 还是沿用初中的习惯来学习, 也给学习数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把握教材内容, 实现初、高中的平稳过度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教材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而高中教学一般都是循环教学, 有些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不是很熟悉, 因此, 高一教师在钻研高一数学教材的同时, 不妨也去了解现行初中教材及知识体系, 了解哪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学, 但在高中却要用到的知识 (如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十字相乘法、分母为多项式的分母有理化等) 在教学上要进行补充, (例如, 在高一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 要补充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同时对初高中衔接知识点, 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等, 在讲授新课时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 加以比较分析, 达到温故而知新.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容易接受, 感到数学并没有那么难学.同时适当放慢些速度, 降低难度, 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与高一学生互相交流时, 学生普遍反映, “上课时都听得明白, 就是做作业不会做”.单从这点, 我们可以看出高一的学生还学不得法,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包括制订学习计划, 课前预习, 上课注意力集中, 专心听课, 巩固复习, 独立完成作业, 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这几个方面,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有长期的、短期的, 制订之后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进行学习和安排时间, 防止没有目的和盲目地去学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对所要上的内容进行初步阅读, 了解下一节课的新内容 (如概念、公式、定理、性质和证明) 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标识出来, 这样上课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 听课才有针对性.通过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 同时对上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得到排查和解决.作业是反映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理解及掌握的程度.通过独立完成作业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高, 是学生掌握知识由“会”到“熟”的一个过程, 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一个过程.通过小结, 使所学课本由“厚”读到“薄”, 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求知欲望强, 上课时积极思考, 思维活跃, 注意力集中, “我要学”的意识增强,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 一般情况下, 学习兴趣越浓, 学习效果就较好.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 难学, 甚至厌学.主要的原因是对数学缺乏兴趣,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这种氛围下, 师生关系融洽, 双边互动积极, 学生心情轻松, 愉快地听、说、做, 思维活跃, 兴趣浓厚,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 教师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习好的同学吃得饱, 学习困难的同学感觉到数学也没有那么难学, 让学生在作业中、考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特别是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图形转化为直观的图形, 这样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同时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 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课堂上教师的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或一题多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解题方法不仅事半功倍, 而且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较低, 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 作业或考试用到的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方法, 都是经过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形成的, 只要记好类型题, 对号入座, 问题一般都得到解决.而高一教材知识点多, 课时容量大, 教师在上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通过讲解一两道典型的例题去融会贯通, 而习题的解答需要的知识面更广, 技巧性更高, 如果不自学, 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是不可能的.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后, 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指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渗透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领悟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 准确地理解, 概念、公式和定理.同时加强解题技巧 (如一题巧解、一题多解) 及各种题型的变式训练, 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及时进行回顾与反思, 总结,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师上课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过程及解题技巧, 有时候由于运算量过大, 复杂, 课堂时间有限, 所以老师只把运算结果留给学生, 而运算过程由学生课后去自行解决.给学生的运算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公式、定理及运算法则这些数学基本知识, 掌握它们的使用条件, 避免盲目套用公式造成计算错误.同时认真审题, 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寻找合理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加强习题训练, 让学生亲自做足够的习题获得能力, 强调在运算过程要耐心、细心和及时反思运算过程, 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4)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进入高一的新生, 由于环境陌生、老师陌生、同学陌生, 心理上还是初中那种依赖心理, 对新环境缺乏适应.不适应多学科的学习, 手忙脚乱, 同时沿用初中的习惯来学习数学,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甚至失去学习信心.正因为如此,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更为重要.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 只有正确认识挫折, 才会有适当的反应和行为, 才能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引导学生要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炼, 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 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教育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摆脱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困扰.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减轻心理压力, 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 篇5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春好!
欢乐地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愉快的寒假已经结束了,新学期已经开始,我首先代表学校,祝全校师生新学期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过去的一学期,我校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一次性考试,语文及格率达99%,优秀率达78%,数学及格率达97%,优秀率达68%。
上学期,我校党支部再次被镇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乔云娣等老师受到市、区、镇级各类表彰。我校学生在镇、区、市级各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卞景贤等同学在各项比赛中获奖。
展望本学期,任重道远,加快建设,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服务全局,有所作为”的基本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培育特色,努力争创品牌学校,继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共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同学们,新学期刚刚开始,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首先,要学会做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使个人素质日臻完善,要求自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家庭,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员,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二,要学会做事。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事做起,希望大家牢记:做事必须“抓紧”和“认真”,只有“只争朝夕”和“全力以赴”才能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多做事,做大事,做成事。
第三,要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稍一放松,就被甩在了时代的后面。你们要认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要肯学,还要会学、善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把自己锻造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合格人才。
第四,要学会生活。你们不是生活在真空状态里,也不是封闭在“象牙塔”里。你们要学会生活,要从学习洗衣服开始,从学习整理内务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人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创造生活,拥有美好的生活。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新春愉快!学习进步!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2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第二中学--年秋季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对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向高一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到表彰和奖励的优秀学生及班集体表示衷心的祝贺!
各位老师,同学们,二中建校八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十佳艺术教育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示范性高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内部管理日趋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四年获得“--市教学校质量先进学校”,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
在刚刚过去的2013-2014学年,全体师生践行“崇德励志、博学创新”的校训,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教育教学质量再创佳绩,全校师生用心血和汗水把“二中品牌”打造得更加亮丽,二中人以坚定的信念昂首向“鹰城名校”的光辉目标奋力迈进。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校本学期的总体办学思路是:大力弘扬“精诚团结、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二中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师生创建一个学习好、生活好、工作好的优良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为青年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壮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造就一大批名师,让二中的学生在名师的教导下学习、成长。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二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进步,让优等生拔尖,让中等生创优,让暂时的后进生能够不断提高成绩,办社会满意的教育。
新学期伊始,我要向同学们提出以下三点希望和要求:
1、要学会做人,先成人再成才。如今社会上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在一个人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念。”同学们要学会自律,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品位。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会从小事做起,比如:上课不浪费一分一秒,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发生矛盾时忍耐自己,不说脏话,等等,都是小事。把小事做好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天天,一年年,优点积少成多,几年后就一定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聪明智慧的女强人,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2、要有爱心,学会关心。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要团结互助。三年的共同生活、学习,要珍惜这美好的青春时光。也许你觉得老师有时候过于严厉,要相信老师,老师是同学们走出困难的拐杖,是同学们的引路人。要学会关心父母、亲人,要体谅他们的辛苦劳动,在家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我们也要关心自己,远离威胁生命安全的场所、远离浪费青春时光的电子游戏,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
3、要明确目标,学会学习。一个人少年时期要有知识的汲取,青年时期要有友情的滋润,中年时期要有事业的磨练,老年时期要有亲情的伴随。不同时期都有主要任务,青少年时期就是要咬定学习不放松。没有勤奋的学习就不可能有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幸福,放弃美好的未来。有的人认为学习挺苦,但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的苦是为了换取生命的甜。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进步,只要进步就一定有希望。成功不在于你是否聪明,而在于你是否把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走好。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一定会成功。
4、要有远大的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要敢于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到成才的坐标上,立下雄心壮志,认真踏实做事,勤勤勤恳恳学习,做到成才报国与刻苦学习的结合,实现理想与砥砺品质的结合,要为实现人生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高一是一个人成长阶段的重要转折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成功迈好这一步尤为重要。高一的同学们,走进了二中,你就走进了团结和友谊,走进了拼搏和奋斗。我相信:经过三年的努力,你们一定能拥有收获和喜悦。
高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高中的一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要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尤其是面对前进征途中的困难和挫折,要经得起风吹浪打。有一句名言是:“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们,此时的你们,汇集了老师们更多的目光,倾注了家长更多的心血,你们将担负着学校的希望,开始最后一年的冲刺。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是你们人生的关键一搏。今年我校高考成绩在量上有了突破,在质上有了提高,很多同学进入了理想的高等学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离不开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离不开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的班集体。同学们,希望你们今天稳打稳扎,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明天,以优异的成绩向母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你们是二中的希望,校园因你们而生机勃发,老师因你们而欣慰自豪。我衷心祝愿你们成为志存高远、品德高尚、谈吐风雅、水平高超的优秀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改初衷,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矢志不渝。成功与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具有远大理想、顽强毅力、坚定信念的人。充满竞争的社会向我们每一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努力完善自己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这种紧迫感,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们肩上的责任关系着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只有以充满着无私和宽容的爱心投入工作,才能无愧于我们光荣的职业。我们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我希望我们每位教师争做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敬佩的优秀教师。我相信,我校这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一定能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希望、新的挑战在迎接着我们,未来的美好蓝图等待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去描绘,我衷心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学习中去。用我们的实干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去创造学校的辉煌明天。
最后,祝我们的学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今天,我们是多么兴奋,我们是多么激动。因为我们的同学们——你们,已光荣地跨入了--卫校这所培养白医天使的神圣殿堂!在这里,我代表全体班主任和全校教师,热烈地欢迎你们,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开学典礼大会虽然今天才召开,可是我们已经相处了好几个日日夜夜。在此期间,我们从相认、相识到初步的相知。短短几天,我们看得出,你们是从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学校而来,你们是从那对你们寄予厚望的父老乡亲那里而来,你们是从希望的田野上而来。你们肩负着亲人的嘱托,人民的希望,来到了我们学校,也把好品德、好作风带到了我们学校。操场上,我们看到了军训中不怕苦、不怕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好儿女;宿舍里,我们看到了互敬互爱、助人为乐的好青年;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守纪律、爱科学、孜孜不倦的好学生……。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们为有你们这样一批好学生感到欣慰和骄傲。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我们学校是省、部级重点卫生学校,在这里,培养出了一批批、一代代美丽的白医天使,他们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立下了丰功伟绩;你们一定也知道,我们学校有着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你们一定还知道,我们所学的专业,将来是要从事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在为人类解除病痛、振兴祖国医学的事业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同学们,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不负众望。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了我们祖国医学事业的锦绣前程,为了实现党的--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再努力!
谢谢大家!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4
亲爱的同学、老师们:
早上好!
虽然春寒料峭,但我们已能嗅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氤氲的气息了。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共同开启充满春天活力的新学期、新里程。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春天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生活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祝愿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祝愿我们宝安实验学校,事业更加辉煌,前景更加灿烂!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20--年是宝安实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创新生态课堂、推行绿色评价,开展“和美静雅”素养行动卓有成效的一年,我们高质量地通过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广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市体育特色学校验收”等多项评估,极大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一个更新更广更大的发展平台,也必将有力地推进学校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20--年,深圳将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深圳教育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国际化素养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的具有特区特质的新一代青少年;着力提升学生在品德、身心、学业、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方面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可以说,我校正在努力推行的“和美静雅”素养工程和绿色评价体系,与《指导意见》正是不谋而合。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宝安实验将继续转变教育价值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转变教育质量观,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学生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转变教师业绩导向,从注重上好每堂课转向注重教好每个人。我们要继续以德育为先,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继续探索和美静雅德育模式,完善绿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老师们,宝安实验是干事创业的沃土,我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作为校长,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有健康、有个性、有能力,对工作充满热情也不乏理性,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创新和卓越;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多鼓励支持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在善待他人和欣赏他人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希望老师们在享受教育快乐的同时,以微笑面对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魅力感染学生,用灵魂净化学生,共同实现学校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同学们,作为宝安实验的学子,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美这么好的校园作你们自由成长、才能展示的大舞台,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你们人生成长最关键的阶段给你以最适时的教诲、最精心的培养。我希望同学们在经历一个寒假的休整、重回熟悉的校园后,能够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学期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来。我希望同学们努力践行“和、美、静、雅”行动方案,努力成长为心态阳光、举止文明、谈吐得体的现代公民。我希望实验学子收获的不只是厚博的知识,还应该是和谐的身心、高尚的品质、开阔的视野,而这些终将成就你们的事业、奠定你们人生的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春天已经到来,新旅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共同携手,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开创我校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高中校长开学初讲话稿5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齐聚起凤广场,举行20--年春季开学典礼,表彰奖励上学期涌现出的各类优秀学生以及在一些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同学,他们都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他们表示祝贺,也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同时,也向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表示深深地谢意!
新的学期,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本学期,学校将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要点,坚持安全与质量并重,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创建平安的和谐校园和高效的后勤服务为保障,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教职工考核奖惩机制,大力推进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严格教职工考勤管理,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方向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而要实现目标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我重点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一是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二是新学期纪律安全要求。
一、大力推进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所谓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是指以班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注重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以班级自主健康发展为目标,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要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加强学习宣传。学生自主管理,单靠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班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讨论《“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自主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真正落实为学生成长负责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制定好班级管理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四自”和“三个一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讨论并制定自主管理目标:“四自”就是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行为自律,人格自尊。“三个一样”就是:学习区和生活区的表现一样,课上有老师和课下无老师的表现一样,校内和校外的表现一样。第三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班情的班规班纪。包括自主学习、人格自尊、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等方方面面的规范与要求。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形成主要靠科学管理。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班规班纪,才能使班级走上自主管理的轨道,使全班同学做到有“规”可依,有“范”必依。第四要分责设岗,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班主任要全面指导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教导、引导、训导和指导工作。对每天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及时监督。第五要加强监督,落实管理制度,实现良性循环。在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从繁杂的琐事中轻松抽出身来,不断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奠定学生自我约束的基础;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学生自我管理;发挥示范教育作用,探索学生自我评价途径;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各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从新学期开始,学校将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学校将组建由德育处牵头,安保处、团委、学生会参加的校园安全、学生纪律、环境卫生日巡查组,大力整饬学生打架斗殴、敲诈钱物、乱扔垃圾、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开展年级之间、班级之间比学风、比班风、比常规落实、比教学成绩提高、比遵章守纪为主要内容的竞赛评比活动,不断地发现典型,推广经验,使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扎实、有序、有效推进,以促进我校班风学风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纪律安全意识,做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掷地有声地说过:“纪律是胜利之母。”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这样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因此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纪校规,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锤炼品质,砥砺意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自觉远离不良信息的诱惑,远离打架斗殴、敲诈钱物、抽烟酗酒、迷恋网吧游戏厅等不良现象。打架斗殴、敲诈钱物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是校园内的一大公害,危及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校风,玷污学校形象,是学校必须坚决消除的丑恶现象;抽烟酗酒、迷恋网吧游戏厅,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是影响校风和学风建设的不良嗜好,也必须坚决予以消除。本学期,学校将结合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加大对违规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大对打架斗殴、敲诈钱物学生的查处和惩戒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举止高雅、言行文明。注重仪表,不留长发,不染发,不佩戴饰品,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不著奇装异服,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家讲孝顺,对社会讲公德,做一个文明守纪、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珍爱生命,牢记安全。学习很首要、安全更重要,成功依赖平安,成事始于安全。生命是一切美好理想的物质基础,安全是一切学习生活的保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时刻注意安全。由于学校周边不安全因素较多,同学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专心上好安全教育课,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要安全。自觉做到上下楼道靠右行,过马路走斑马线,乘车遵守交通规则,课间不在楼道、楼梯上奔跑,上下梯楼不拥挤推搡,不将头伸出走廊外墙,课外不到高楼、建筑工地、水库、河堰上玩,不私自下河玩水,放学按时回家,节假日不随便外出,让安全时时刻刻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希望你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增强学习动力,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再过三个多月,初三年级的同学就将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希望你们要有紧迫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惜每一分钟,改进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中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吉祥,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天天快乐,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摭谈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讨
从初中到高中,这是青少年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次重要跨越,这期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将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因此,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个重要问题,衔接的好,可以使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具有连续性,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提高,高中数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关于数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衔接教学的重点放在高一。对照高一与初中数学的内容,主要可以从函数和几何两方面加以探讨。
函数:这方面的教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初中《代数》课本内初步探讨了函数概念以及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并讨论了一些最简单的函数值的计算,列对应值表以及描画函数的图像,使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初步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考察量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阶段是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高一《代数》教材,运用集合、对应的思想概括出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了对于函数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并研究了幂函、指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从而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
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差异,主要是由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差异所导致的性质、画法以及应用方面的差异。平面几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在推理论证中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立体几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其运算和图画能力。和平面几何对比,立体几何的重点应当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
高一学生,仍习惯于初中的做法,常拿初中的老师与高中的老师相比,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教法的衔接。我认为,既要考虑学生的习惯,又不能停滞不前,既要平稳过渡,又不能过早跃进。教法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继续运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早已习惯从简单和直观出发的教学方式,在高一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规律的作用,尽量从实际提出问题,概念应尽可能由分析实例引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立体几何课教学中,可以某一论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以及它们在某一平面上的影子,想象出立体图形,按照画法,画出直观图,讲异面直线时,观察长方体模型(或教室)指出哪些直线是平行的,哪些直线是相交的或异面的,在脑子里有一个长方体和各种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形及其画法,然后根据画图规则把长方体和各线段的直观图画出来。
另一方面是进行新旧类比,逐步拓展和深化。学生比较习惯于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探索新的知识,总希望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系统中。因此,对于学生在初中早已学过而又与高中相关的知识,应尽可能的采用温故知新法,从适当复习旧知识开始,进行拓展和深化,引入新知识。例如,我在进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复习初三《代数》“解三角形”一章的三角函数定义的相关内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高一教材中关于三角函数定义的叙述和列入,比较异同,加深理解,学生乐于接受。
再一方面是继续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践表明,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高一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高中數学课程标准》中将运算能力放在诸能力之首,足见运算能力的重要性。高一的数学运算,大多仍是初中的教与式,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运算。因此,数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初中的运算知识和规律为高一的运算服务,又要在高一教学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现有的运算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平面几何的学习,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思维方法上,较多学生对分析、综合、反证等仍不能较好地运用,对于探索、类比、模型、化归等方法更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体验。因此高一教学中应在上述较薄弱的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努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个难点。解决的方法,除前面谈到的由具体到抽象,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类比之外,我认为,还应注意学生对实物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双向反馈过程,并适当安排专题课,介绍识图和绘图的方法与规律,指导学生徒手画图,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
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篇7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较,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以及能力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 表现出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积累性的, 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重视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在调查影响高中新生发展数学能力存在的多方因素后, 继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进而剖析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结构, 反思现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后提出解决的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一、初中生数学能力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数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 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强调了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根据课标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初中生的数学能力分为两个层面:数学基本能力和数学综合能力.前者指基本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基本应用能力;后者主要指应用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基本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问题的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
初中生已经具备那么多的数学能力, 为什么到高中后还存在衔接问题呢?对比初、高中学段, 由于学生年龄段的不同,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 再加上教材、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等外部条件的“突变”, 高中新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学习也是情理之中.具体来说, 可以把衔接问题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内容变化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下, 初中阶段的教材为了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 教材内容相对较少, 通俗易懂, 老教材中难度较大的知识, 例如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等都做了大幅删减, 而在高中数学中又离不开十字相乘法等知识;和高中内容衔接较为紧密的三角函数等知识的要求降低.高中内容受多方影响, 难度难以下降, 删减相对较少, 反而增加了一些初中老教材中较难的内容和现代实用性较强的知识,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数学内容的台阶, 从而对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得初中生升入高中后感到数学难学, 甚至成绩下滑, 影响了数学能力的发展.
2.教学方法变化快
初中数学课堂, 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 每课时安排内容不多, 课堂教学速度慢,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合作,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个时间较为从容的过程中进行.例如一位初中教师是这样教“函数”第一节课的:教师先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3.学生思维难跟上
根据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 进入高中后马上开始理论型抽象思维, 并向辩证思维发展,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例如在教“数列”时, 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直观归纳规律, 2006年一道中考题是这样的: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如图方式铺地板, 则第 (3) 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块, 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块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
答:10;3n+1.
高中阶段则是先给出数列的定义:从函数的观点看,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 2, 3, …, 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典型的例题是: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是1, 以后的各项由公式
高一新生入学后马上接触到的许多内容, 如集合、映射、数列与极限等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对于以前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新生来说还很不适应, 一下子提升数学能力必然遇到许多障碍.
另外,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不高, 不少学生已经思维定势为在平面图形中解决问题, 进入高中马上学习立体几何, 他们一时难以改变, 经常出现用平面图形的方法来处理立体图形, 这种思维上的负迁移, 极大地影响了立体几何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以上种种, 造成初、高中的数学衔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加强能力培养的培养是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
为了解决初、高中的数学衔接问题, 我们可以从初中和高中两个方面入手.根据笔者的认识和实践,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乃是关键.
1.注重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 杜绝思维定势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许多知识点仅仅是收录了中学数学体系主干线中的部分内容, 例如初中阶段对“数”的学习仅到实数为止, 没有介绍虚数的知识;三角函数只是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 钝角三角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没有提及, 初中阶段学的坐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等, 仅仅是解析几何的一点入门知识而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系统性不强, 并且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这种局限性如果在初中阶段处理不好, 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 那么必然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所以初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不要把知识教“死”, 而应该指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
总之, 教师必须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学习, 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同时, 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在能力上的衔接打下伏笔.
2.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需要“轻松”的氛围, 但决不能成为一个低效的课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需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教师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后进生时, 不能让优秀生停下来“等”;面向优秀生教学时, 不能让后进生变成“陪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持续保持积极思维状态非常重要.
教师对优秀生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然后再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 特别要强调学生在解题后的反思.
后进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分析等思维活动, 重视“过程”的教学,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课中只有让学生不停的思维起来, 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而为学生进入快节奏的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3.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 循序渐进做好衔接工作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和年龄相适应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高中学习.
教师对七年级学生, 主要培养数学基本能力, 例如运算能力, 简单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进入八年级, 教师要开始对学生加强推理的训练, 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应用能力, 渗透一些初步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如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等;到了九年级以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 为以后进入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
在中考前夕的复习阶段,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面对繁多的复习资料进行主动的选择性的自学, 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系统化, 对综合难题进行分解、化归等, 促使学生综合性的数学能力得以提升, 这将使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受益匪浅!
总之, 在初中阶段, 教师有意识地注意初、高中衔接教学中数学能力的提升, 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和高中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在衔接中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初、高中衔接的数学能力的教学过程中, 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的三个方面:
1.处理好高中衔接和初中生实际的关系
课标对初、高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都以高中的能力标准来要求初中的学生, 则会人为拔高对初中生的要求, 增加初中生的负担, 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度”, 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适时、有效、有度的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
2.处理好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从初中到高中, 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将分流到职业高中中去, 而本文中陈述的“高中”是指普通高中, 对于初中后进生来讲, 完成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已经相当费力了, 更高一级的要求显然很难落实, 所以教师做衔接的准备工作时, 要选择性的进行, 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应该主要面对学有余力的初中生.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初中教材中的高中知识点往往是点到即止, 或者隐隐约约蕴含在教材中, 在初中课堂是很难讲透彻, 此时教师为了培养衔接高中数学的能力而不吝时间在课堂中讲解是不切实际的, 处理不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淡化教学重点.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时机, 鼓励学生在课后作为兴趣活动进行提高.
初、高中两个学段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 使得在数学教学中解决衔接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教学任务.解决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在初中阶段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
[2]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6) .
[3]伊红, 钟旭天, 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
[4]胡翠红.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J].陕西教育 (理论版) , 2006 (Z2) .
[5]叶锦义.对初中数学能力把握的几点认识[J].学科教育, 2000 (4) .
[6]谢益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 .
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转变的策略 篇8
一、加强理解,科学记忆,夯实基础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两部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易懂。初中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侧重于记忆,而高中物理知识明显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要求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与初中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只重视记忆而不求理解,只能是死记硬背,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更不要说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了。因此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关键在于理解,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引入某一物理概念的目的,如引入功率是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2.掌握物理概念的建立方法,如速度、加速度、功率这些物理概念都采用比值法建立。3.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力的内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都属于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对于量化的物理概念,如速度,加速度,还应掌握它们的定义、定义式、单位、矢量还是标量、测量方法,以及它们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清相关物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速度与加速度,它们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 二者在大小和方向上没有必然联系,它们都是矢量。
记忆是学习新知识的最基本手段, 准确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记忆所学知识,并教会学生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如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进行对比记忆,这是记忆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也可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的应用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为今后的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意复习,构建网络,提高效率
由于初中知识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课后并没有复习就能完成作业。到了高中后,部分学生仍只重视做习题,缺乏复习意识, 结果经常是边做题边看公式, 做一道练习花了很长时间,不仅效率低,而且经常做完就忘记,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便束手无策。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强调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新知识,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督促学生科学地进行复习。1.重视课后复习:1课后复习要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先多后少, 如过一天忘掉70%,后来忘掉的会逐渐减少。因此 ,要努力做到当天功课当天复习。2复习要抓住重点。课后复习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内容要突破。8要制作复习笔记。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理解,并且会有新的体会和见解,应及时做好记录,以便今后再复习、再应用。2.重视单元或阶段归纳总结。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联系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由此可见,含理组织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系统,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检索。在单元或阶段复习中,教师可通过分发总结提纲或简明表格,用提纲或表格引路,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编织知识网络,从而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明晰的知识结构,形成有序的物理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地提取和检索,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三、重视分析,强调反思,提高技能
初中物理练习,解说题多,计算题一般是直接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较少涉及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分析。受初中解题方法的影响,高一学生解题时往往不重视分析,生搬硬套公式。例如这样一道题:若弹簧质量不计,m A=m B=m,求物体A上方的绳刚断瞬间,物体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绳断后A、B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加速度都为g,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分析物理过程所致。物理的分析法是指从物理事物的整体深入到组成它的各个部分和要素,通过研究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认识物理事物整体规律和本质。“分析法”是处理物理问题所必需而且是最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解题分析的重要性, 并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如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步骤一般为:1. 明确研究对象一这是分析的前提;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和运动特点, 这是选用物理规律的依据;4.根据所遵循的规律列方程求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习题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 如受力分析可采用“隔离法”、“整体法”,物理过程的分析法可采用“作图法”、“分段法”、“逻辑链法”等分析方法,使学生学会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四、重视学习物理科学方法,发展能力
物理科学方法是指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手段。它主要包括物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 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它的成果价值大。”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学习物理科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掌握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学习了“等效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等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解题时,巧用“等效法”,用一个合力等效代替多个分力,用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两分运动等效代替平抛运动,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篇9
一、高、初中数学的差异
1. 环境与心理的差异
对高一新生来讲, 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 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 经过紧张的复习、考试, 终于升入高中, 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 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 他们在入学前, 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 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 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 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 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 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3. 学习方法的差异
(1)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 通过教师课堂较慢的教学速度, 争取让全部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 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 这样各科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 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
(2) 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 而高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和知识面广泛, 学生不能更多地通过模仿训练做题来训练思维, 而更多地需要通过自主观察、思索、探究来达到思维的训练和提高。
4. 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低, 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 都集中体现在教师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但高中的知识面广, 由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全部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 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 学生的能力就无从提高。
其实, 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 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 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 其后半生, 靠的就是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5. 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 知识层次低, 知识面窄, 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 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6. 定量与变量的差异
初中数学中,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和结论一般都用常数给出答案也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 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另外,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 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 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 消除松懈情绪, 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 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 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 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 引导学生少走弯路, 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 摸清底数, 规划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 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 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数学课标和教材, 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 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 更具有针对性。
2. 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 比较形象, 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 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 如高一刚开始集合, 函数的定义等, 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 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 且习题类型多, 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 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3. 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 知识难度不大, 教学要求较低, 因而教学进度较慢, 对于某些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 从而各个击破。而进入高中以后, 数学教材内涵丰富, 教学要求高, 教学进度快, 知识信息广泛, 题目难度加深,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 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 启发引导, 开拓思路, 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4. 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 狠抓学习基本环节, 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 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 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 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5. 优化教育管理环节, 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 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 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 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 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提高认识,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 从学生实际出发, 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以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热情。
(2)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 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 能冷静地总结教训, 振作精神, 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 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 开展心理咨询, 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初、高中数学学习 篇10
高中物理教材, 与初中相比, 大致有以下区别:
1. 从直观到抽象
如现实存在的物体———理想化模型质点。
2. 从简单到复杂
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静止———运动。
3. 从无方向到有方向
如路程 (无方向) ———位移 (有方向) 。
4. 从定性到定量
如电阻的决定式的应用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直接。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很多理论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进行对比, 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对于题目的计算也很少, 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 在实验这一块也是团体活动, 很有趣, 很生动, 而且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总结是相符的, 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 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 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 容易理解, 篇幅少, 概念、公式少, 容易记住。题型简单, 转弯少, 数字小, 易计算。因此,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 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 不习惯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 ;习惯于模仿, 不习惯于创新;适应课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 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大多数同学不用怎么思考, 把题目给出的数据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也不用分析为何是这样的答案。
三、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学方面所用的数学知识, 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 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 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异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 这一特点基础知识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已有的印象和实际理论的违背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会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 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 所看到的比如运动着的车怎么是匀加速运动, 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来, 这个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匀变化的, 这些到高中时发现在生活中找不到了, 是不是研究的问题本身就不对, 还是自己到高中就变得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问题, 小灯泡的发光等, 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 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 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 在高中都不适用了, 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 只不过现在的现象与你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质点实际就是不存在的, 那又怎么从生活中找到呢?这时就不能固守着那些想法, 而要学会接受新的东西。有了变通, 事物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五、学生对生活接触和观察的差别
生活的丰富, 对那些对现象有很大观察欲的同学来说, 学习物理无形中有很大的帮助, 反之, 对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同学来说, 实际对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动多参加, 但若不能够将想象与理论很好结合, 也会阻碍物理学习。这样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 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 加之到了高中, 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 易引起精力分散, 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 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 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 逐渐失去信心。若长时间见不到成绩, 会心灰意冷,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兴趣。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 注重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融合和衔接
融合是把刚接受的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连接到原有的思维方法模式之中, 思维逻辑得到丰富和扩展, 但总的方法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思维结构的更新或重建, 新学习的物理定义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思维结构的模式所接受, 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2. 强化形象教学,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常建立理想化的模型, 使平时难于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难以想象。因此, 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 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改变上课方式, 按学生情况适当调整,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 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 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平稳过渡、降低要求,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 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开始时, 适当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 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 注意新旧对比, 前后联系, 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当了解初中教材, 清楚哪些教过哪些没教过。另外, 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 比如在讲矢量时要先讲解向量方面的问题, 这样有助于画图。再者在力的平衡这里会用到三角函数, 而初中在这里有要求的不多, 所以这里一定要认真给学生画图复习,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
摘要:新课程经历一轮实践, 仍然普遍出现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现象。许多学生在高一学过一阶段物理后就反映物理太难了, 上课感觉能听懂, 但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以至于有些学生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地对物理没了兴趣,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对物理的适应, 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 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
初、高中数学学习 篇11
关键词: 初高中过渡 心理状态 学习状态
本次调查所选对象为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5级高一新生,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调查信息真实有效。为使调查问卷更具针对性,本问卷分别从初中毕业学校的区域性性质,学生的中考成绩,初中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学生在初中对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四门学科的兴趣度、信心度及压力度,学生在高中对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四门学科的兴趣度、信心度及压力度等方面作了调查分析。现以数学学科为例,数据分析如下:
1.初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分析
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调查的200名学生中,处于年级前50名有90人,这部分学生在初中对数学的兴趣度和信心度都相当高,对数学感兴趣和有信心的学生比例分别占90人的百分比为0.522和0.466,而没有兴趣和没有信心的人数仅仅为1人和3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自信心是学习的强大支撑,只有对知识非常感兴趣,对掌握知识有十足的信心,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压力度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数学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但学生还是普遍感觉没有压力(有压力的仅有5人)或者是有一定压力(48人),表明学生还能够从容应对初中数学。
2.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分析
从图2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调查问卷的200名学生中,处于年级前50名有90人,这部分学生在高中对数学的兴趣度和信心度还是很高,对数学感兴趣和有信心的学生比例分别占90人的百分比为0.3和0.21,而没有兴趣和没有信心的人数上升到3人和9人。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感兴趣人数由47人减少到30人,减少了17人,对学好数学有信心的人数由42人减少到19人,减少了23人。而对高中数学学习感觉有压力的学生由初中的5人上升到高中的47人,这充分表明,高中数学无论是在难度、广度、作业量上都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变化要引起高中老师的重视,不能操之过急,要降低难度和要求,使学生逐渐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分析中,很多学生认为内容增多、知识变难、解题繁琐、作业量较多等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附学生调查表如下:
初、高中数学学习 篇12
一、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 学法的原因
从跟学生交谈的结果分析, 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学法的原因”。初中教师讲得细, 类型归纳得全, 练得熟, 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 不喜欢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缺乏学习独立性。到了高中, 数学学习要求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果继续沿用初中学法, 就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尽管新教材降低了难度, 但对一些学生仍无济于事, 每做一题都会遇到困难, 甚至一道题中会出现多处错误。部分新生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产生了闭锁性, 上课不爱举手发言, 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部分新生存在“只看不想, 只想不练, 只练不思, 只思不悟”的缺点, 缺乏良好的心态, 情绪浮躁。
(二) 教材的原因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我们发现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二是“教材的原因”。初中教材对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数学学习内容由“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三个部分组成。而“拓展内容”是进入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所必须修习的, 但是有些初中学校对于这些“可教不考”的内容作了弱化和删减处理, 这样就出现了初高中知识衔接上的缺漏。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 对许多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 教材坡度较缓, 直观性强, 题型少且简单, 多为常量, 偏重知识的基础性和普及性;而高中内容注重逻辑性、抽象性, 教材叙述严谨规范, 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 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计算繁冗复杂, 多研究变量、字母。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 但相比之下, 初中降低的幅度更大, 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 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 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反而加大了。这样, 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一数学学习。
(三) 教法的原因
通过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访谈, 我们认为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三是“教法的原因”。初中数学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 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 对各类习题的解法, 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 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进入高中以来, 教材内涵丰富, 教学要求高, 教学进度快, 题目难度加深,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讲解演练, 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引导、探索、发现, 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 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高中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 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书本上内容, 还要补充课外知识。这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 显然无法接受。初中教师比较习惯于手把手地教学生, 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高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因而也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缺少压力,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措施
(一) 学法的衔接
针对高一新生学法上的问题, 我们采取“二本三习”的学习方法。“二本”指的是笔记本与错题本, 具体方法是:
1.教会学生做课堂笔记以及读书笔记。在听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 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也要注意思考、分析问题。光听不记, 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 课堂效益低下, 应适当地有目的性地记好笔记, 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
2.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自觉将—些典型的错误收集在一本错题集上, 并进行适当的注释。“三习”指的是预习、练习、复习, 具体方法是:
1.强化预习习惯, 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环节, 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引导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 自己有选择地进行一定的课外练习。做作业时, 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 还要有条理, 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业应独立完成, 这样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 应该二十分钟完成的作业, 不拖到一小时完成, 拖沓的做作业习惯容易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 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3.强调及时总结复习, 增强理解。总结复习时要学会归纳、整理, 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尝试写知识框图, 建立知识结构, 做好总结, 把握规律, 以便理清概念, 使其系统化, 从而更好地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 区别与联系。
(二) 教材的衔接
就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利用好初中的知识点, 由浅到深地过渡到高中知识。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高中数学的内容大多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它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
1.开学初用一周时间补习相关的初中知识, 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对一部分初中内容要提高一点要求, 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 分式、根式及其运算。 (2) 乘法公式。 (3) 因式分解。 (4) 函数与方程。
2.在高一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 小步子”的指导思想, 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恰当地进行铺垫, 减少坡度。
(1) 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 可以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 然后和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当函数取一确定值时, 求自变量的值即为解方程;当函数值在某个范围内变化时, 求自变量的值的范围即是解不等式。
(2) 在讲函数的定义时, 可从初中函数定义 (衔接点) 出发, 结合初中所学具体函数加以回顾, 再运用集合的语言来揭示“对应”, 给函数以新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对函数重新定义, 使新定义的出现水到渠成, 易于理解, 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 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初中给出了用“变量”描述的经验型的定义, 而高中则从“对应”的高度给出了一个理论型的定义。但后者并不摈弃前者, 而是把前者作为可供对比, 有待深入认识的对象。这一差异导致初中只需求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而高中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形式多样的函数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抽象函数等。
(3) 在讲函数的单调性时, 可以先提初中教材中的说法:图像呈上升趋势, 即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像呈下降趋势, 即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然后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 也就完成了从动态描述到静态刻画的过渡。
(三) 教法的衔接
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 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 应采用“低起点, 小梯度, 多启发, 分层次”的教法, 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学。
1.高一刚开始, 可适当放慢进度, 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决不能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在一开始就抢进度、赶课时,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一步一个脚印, 尽量做到节奏慢一点, 坡度缓一点, 扎扎实实地打好高中数学的基础, 使学生早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为后面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上课的语言要有紧慢疏密、轻重缓急;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 语言应该放慢, 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之处, 声调可以提高, 尾音适当拖长。
2.在知识引入上, 需要精心构思, 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 充分发挥直观表象的作用, 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 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揭示新知识的提出过程。譬如, 在讲函数知识前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 记录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这段时间内整点时刻的气温。于是, 有的学生将数据制成了表格, 有的学生将数据描绘成了一张折线图。经过这一实践活动, 学生对函数的表示, 函数图像的特征, 以及函数的单调性这些抽象的概念增加了感性认识, 从而为进一步理性思考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