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方法(共12篇)
学习的方法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能力为重,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系统论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提高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 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 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 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 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机结合、和谐有序, 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 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 这样,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 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而是先定性概括, 了解知识框架, 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 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 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 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 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 在认识事物特性时, 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 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 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 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 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下文简称《改革纲要》) 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 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 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 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 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 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 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 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 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 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 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 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 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 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 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 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 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 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 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 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 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 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知行统一,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系统论和系统学习法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6) :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 2008 (1) :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陈伟、杜喜保、王心东.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整体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8) :136~137
[8]陈伟、李宏亮、王涛.情境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1 (7) :39~40
学习的方法 篇2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认识单词的话,那么就别提看懂英语句子以及英语文章了。所以积累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英语单词,才能保证自己去处理一些英语上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的话,至少需要掌握到400-500个左右的词汇,当然,想要进行一些更复杂的英语对话的话,肯定是需要更多的词汇量才行。刚开始积累英语单词的时候,每天记忆的词汇量可以稍微少一点,差不多10-20个左右,然后再逐渐增加每天需要积累的英语单词数量,差不多100-300个左右。
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书本来背诵,也可以用英语学习软件来学习,推荐大家用英语学习软件来被单词,因为里面的资源很丰富,而且还有打卡通关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就不会那么枯燥了,而且软件学习非常的方便,走到哪都可以学到哪。
二、使用好的教材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要找到一些好的教材,因为利用这些教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好英语。在找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看教材是否具有权威性,因为有权威的教材,里面的板块设计都是非常合理的,对于自学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像新概念英语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朋友,可以选择新概念英语来学习,因为新概念英语比较接近国际标准英语素材,所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内容,每天坚持跟着里面的章节学习。
三、要多说多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想要学好必须要反复的练习,因此我们在自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开口练习,说英语,这样的话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平时的时候多说英语,每次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想想用英语表达应该是怎么样的,慢慢的就能够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模式,如果身边有外国人的话就更好了,多和外国人沟通,这样的话对于口语的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
1.听力与口语:英语听力与口语学习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自然少不了多听多练多积累。
2.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3.文章读多了,自然就得到许多有用的英语句子、结构,也能够模仿别人文章的篇幅布局,学着写作。
四英语学习网站类型的多样性。
1‘英语学习网站配置的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2 交互性学习是英语学习网站的一大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网站内容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辅助英语的学习。英语学习网站设置了在线答疑、在线辅导等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与教师进行视频交流,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3英语学习网站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综合型、专题型、特色型三类。综合型英语学习网站资源丰富,涵盖面广泛,融合了各学科、各门类的信息,内容非常全面,包含了考试、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专题类英语学习网站主要是针对学习中不同方面的内容展开的,如:语法类英语专题网站,对基础英语语法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再配合大量的习题对英语语法知识进行巩固,学生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自行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特色型英语学习网站以其特殊的场景设计、新颖的栏目博得学生的眼球,本着实时、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一般网站不同的内容。
学习的方法 篇3
语文是一门充溢思惟、布满人文精力、充斥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负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育学生的立异能力,已成为教员闭注的热门,议论、交换、探求等学习方法已成为课堂的支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图做到让学生变得陈活,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用学习的乐趣,从而开展学生的语文修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造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放身于一种紧张协调的环境气氛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依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课文的绘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道述故事的方法导入,采取激发兴趣、设计悬思……引发设计,比起简略的道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笨性,封闭学生学习之门。
(二)造就积极探求习性,开展求异思想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行意义、语行感情、言语技能的感悟,在很大水平上取学生的生涯阅历、知识积聚、认识能力、理解程度有闭。为彼,在语文教学中,构修语义的理解、领会,要领导学生仁者睹仁,智者见智,勇敢,各持己见。在思考争辩中,教员穿针引线,奇妙面拨,以增进学生在剧烈的辩论中,在思想的撞碰中,失掉言语的升华和笨性的开收。教师当顺水推舟,让学生对答题充足念考后,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乏等发表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不合的问题进止争辩。通过争辩,让学生入一步认识了自然,理解了学问无限的,再专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领会学习是无尽头的讲理。这样的课,课堂氛围很活泼,其间,启搁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少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绝不吝惜地让学生往思考,争论,实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进和输出相反相成,实正为学习降求辽阔的舞台。
二、器重朗诵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皆是文量兼好的好作,其语境描写的美好,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惟表达的深奥,看法论述的独到,皆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首要内容。而因为课堂教学时光的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能够引导学生逐个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行文字反复朗读,以悟出语言丰盛的抽象内涵,意义内涵,感情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高高在上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弥补空缺。
三、注重课内外联合
好邦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中心,能动地背学生的学校生活、野庭生活、社会生涯等各个生活范畴自然延长和拓铺,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动训练构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联合,获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造理论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辽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搜集与阅读,为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奠订了根基。
其次,器重丰盛少彩的语文理论运动。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来郊外一行,寻觅大自然的脚印,发详大自然的风度,摸索大天然的奥秘。
彼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自不同角度,采取没有同的道路取得学问才能。 道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语文论文要念充足施展集中识字的劣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授教养奠订良好的基本,抓佳集中识字为根基的三年 级浏览学学是非常主要的。
四、注重基础过训练,打好阅读根底
1.加强词语训练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本,课文里碰到的,少数是熟习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详细 语文环境中当怎样深刻地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2.增强句子练习
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捉住文章中露义深入、构造庞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即更好地舆解课文。
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白中,有那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两孔引桥,似乎一条钢铁巨龙坐正在大 江上里”较难懂得。教授教养时,人先让先生知讲这句话是比方句,道浑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做“ 钢铁巨龙”。然后,指点学生捉住“钢铁巨龙”和“坐”两个要害词语来理解,在彼基本上再理解全句。这样 教生没有但理解了句意(这句话活泼天写出了引桥的牢固、宏大,又凸起了引桥宏伟绚丽,而且还晓得了理解这 类句子的方式,便先弄浑把谁比作什么(也便是原体和喻体),理解了症结词语,再理解齐句。
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首要的。
如教学《会飞的水》一课时,我抓住“水毕竟是怎样飞起来的呢?”这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提出 这个疑问,目标在于激起读者接着去下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点出瞅的喷灌区不止一个,水飞起来的措施不 止一种。
3.增强段的训练
段的练习是三年级浏览训练的沉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取段之间的接洽,区分段落。例如《一个粗 瓷大碗》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重复读课文,始步了解每一自然段重要写的什么,交着引诱学生把课文 分红两局部,同时阐明为什么这样分,并觅出第二部门是重面段,然后自沉点段进手入止分层训练。学生在教 师的领导下,依照事情产生、开展、成果的次序把第二部门分红三层。该学生分层碰到难题时,就再让学生反 复读课文,望一瞅两个天然段之间接洽得能否紧稀,假如紧稀就搁在统一层里,如联络不紧稀就把它离开。这 样辅助学生解决了分层碰到的答题。分完层后,引诱学生进一步懂得第二部分外容,归结出每一层的意义。第 一层写送碗;第两层写用碗;第三层写“拾碗”。再重读第二层并觅出重点句“赵一曼乘己不防的时分,速步 行入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心锅里盛了半碗家菜粥。”引诱学生领会赵一曼作为抗联政委,口里念 的不是自人,而是兵士们,同兵士们同甘同甘,表示她关怀同道的高尚质量,那类精力是感人的,所以文章启 头写这个碗能使文章前后吸当,这样逐渐重复训练,学生学会了划分段降和区分层次的办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篇4
关键词:小组讨论,多向交流,共同研究
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小组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都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判断正误。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在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并进行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共同钻研、共同探索和集体主义精神。小组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别真伪是非,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小组范围内想说、敢说、大胆说。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为导学、设问和学生听学为讨论、辨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施小组讨论学习法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基础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除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主观能动性外,还取决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问题情境下相对稳定的小组同学进行自学、讨论,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有听取小组同学发表意见是机会,同时, 小组同学间还会相互肯定优点和成绩,相互指出错误和不足。因小组人员较少,每位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更多,长此以往,在讨论时学生便会敢说、想说、大胆说。
为了使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活动,我认为应先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在实施小组讨论法前,教师先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摸底,根据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分成四大组,每一个小组各从四个不同层次的大组各选一名。这样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就具有相对的同一性,为共同学习、公平竞争创造客观条件。其次,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名同学组成的一个小组,通过长期的共同学习,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为了通过学生的工作能力,每位同学轮流当一天的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发言讨论、组织回答问题补充答案、组织订正作业并向教师反馈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最后,小组回答问题时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小组讨论后,由小组长指明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自觉回答,回答问题同学的见解、主张、结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回答的结论若不全面,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补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负担,又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说中增长知识,在议中增强能力,并能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设计问题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前提
目前,我校正在五环教学。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宜太浅,也不宜太难,让学生跑一跑、跳一跳能“摸得着,采得到”。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复习梯形的特征,特别强调梯形的上下底平行的特征,然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先自学讨论: ( 1) 怎样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 上底加下底的意义是什么? ( 3) 梯形的面积为何要除以2? 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自学、讨论,并在小组内互说,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 1) 一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就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3)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所以除以2就是得到一个梯形的面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和讨论,寻求答案,同时在小组中“互说”( 即会说的同学说出答案后,不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说、学着说) 讨论,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三、深入讨论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关键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小组讨论和发言的进程和深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本质的、系统的知识。
在教学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大小变化时,先让学生自学、讨论、互说,从而获得表象的知识: ( 1) 被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商反而缩小( 或扩大) 若干倍。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因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再进一步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互说,根据乘法、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除数和商各相当于一个因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积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所以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本质是相同的。学生经过深入理解、讨论,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更加具有系统化。
四、归纳总结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升华
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比较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讨论后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和结论,指出讨论中的缺点和不足。当然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一时想不通、不理解,教师要允许学生保留其看法,但教师一定要讨论结束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系统的、概括的结论。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会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相混淆。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可分为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正确引导,说明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可以从角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角的边度去分。经过小组的讨论、反馈,最后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任意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和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会正确地进行分类。
学习的方法 篇5
记得上学的时候,经常会有学习经验交流会,老师会让班级里学习前几名的同学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当看到他们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又能把自己学习的独到之处娓娓道来的时候,心里感到很羡慕,于是也想把他们的学习方法尝试着用一下。但是后来却发现,优秀学生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自己。这就让我想到了“拿来主义”,就是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我们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也不是让同学们照搬别人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而是要“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此首先在这里提醒大家:把握好“拿来主义”,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同学们在总结学习方法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强科是什么、弱科是什么,哪些科目提高的空间还很大;还需要了解自己的作息规律,比如有的同学适合早晨记忆,有的同学晚上记忆效果最好,在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其次,要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成功的学习经验,我们要多留意这些经验,运用到平日的学习中,把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保持上升的态势。
另外,与同学、老师、家长及时沟通也很有必要。学习的时候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困惑,比如说这种类型的题我怎么总会出错呢?或者我的学习效率为什么总是这么低,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办法吗?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因为高考的路上你不是孤独的,不仅身边有老师、同学、家长陪伴你,还有我们的高考进行时节目在你的身边,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向他们求助的。
1.向同学求助
到了高三很多考生朋友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他们担心如果向周围的同学请教问题的话不会得到善意的解答,因为高考本身就是残酷的竞争,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别人怎么可能这么友善的帮助我呢。其实,请大家相信,你和你身边的同学都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全国每年有上万人参加高考,每个省和地区的考生都很多,只有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才可能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
2.向老师求助
在向老师询问方面,可能有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会有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只是关心学习好的同学,对自己怎样根本不在乎。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首先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考上大学的,因此你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好学生”。另外,高三的老师们,希望看到每个同学都能够取得进步,他们愿意帮助任何一个学生解开心中的疑虑,因此,无论你有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向你信任的老师询问,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最有力的指导的。
3.向家长求助
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三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家长又帮不上任何忙,因此与家长无关。其实,高三这一年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因为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孤单,身后有爸爸**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一家人一起分担高考的压力的时候,你身上的重担就不会那样沉重了,有了困难和爸妈一起解决,有了成绩和爸妈一起分享,做好了跟爸妈的沟通工作,你的高考备考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从容自如。并且爸妈是最了解你的人,有了问题向爸妈求助,他们会帮你找到问题所在,并且也会帮你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在家长的关爱下,你会顺利的度过自己的“问题时期”。
最后给大家两条建议:
首先是针对一时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同学。咱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一定会取得高考的胜利。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小议学习历史的方法 篇6
一、运用比较法区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历史现象往往让人将之混淆,如果较好地区别,就容易将历史的有关情况一一地进行比较。这样,历史的异同之处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形式、内容、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者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在比较两个或三个性质或内容相似、相近的史实,我们既要看到比较者之间的相同点,又要看到比较者的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较容易的、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不同点:(1)领导人不同。二次革命是黄兴、李烈钧领导,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领导,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2)依靠的力量不同。二次革命单纯依靠国民党力量,护国运动多阶层参加,护法运动则借助西南军阀。(3)斗争结果不同。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取胜,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破坏而失败。通过对比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历史认识,革命要胜利,必须领先广大人民群众,革命若是领先一派军阀打敗另一派军阀,则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中国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中是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二、运用归纳理解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理解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在学习历史时,把各章节的历史史实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而形成一种历史结论。可以这样讲,论从史出,史从论来,史论相结合。历史的结论,不是没有任何史实依据的,历史的结论是要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的。
学习、认识历史需要从历史史实中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影响及意义,同时对历史史实进行有机组合,并思考历史的特征,从中归纳出历史的结论。如: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的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背景,所颁布的纲领,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以及太平天国的结局等方面进行解析,然后归纳、概括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点为是什么。首先是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正处在新旧交替时期,在这样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从国内看,清政府政治腐败,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国际看,1840年前后的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其次,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产生深远影响。再次,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编写的《资政新篇》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后从太平天国的结局讲: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因此,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纲领、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及结局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有别于其他农民斗争的新特点:①肩负双重任务(反侵略、反封建);②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主张向西方学习。
由此可见,历史的归纳理解法必须注意追究历史根源,从现象中归纳出本质,组合零碎的历史事实形成一个历史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得出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分类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
分类就是按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不同时期的划分,而在历史的分类中,同样是某些历史的发展线索,可划阶段进行理解。如: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三部曲”。(1)开始沦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2)进一步加深: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3)完全沦为: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换言之就是中国社会的性质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由某一战争的结果而形成的,它是经历了三次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逐步形成的。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结果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属性,中国人民斗争肩负的任务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对中国侵略同样是以中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为结束。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理解场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仅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而且是深入延伸到内地。至此,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而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的社会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已经变为“洋人的朝廷”。至此,中国社会完完全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可见通过分类,我们能很好地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纵观历史面貌。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篇7
一、教育新理念贯穿于教学
现代心理学家皮丫杰以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 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 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学会怎样发展自己, 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从这说法可以看出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明确教学的宗旨, 不是把“金子”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点金术”。一场演出是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导演的, 看出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深深地明白,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体现,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也符合我们当今教育改革,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导体。
二、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程的好习惯
1.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预习, 可以进行自主性的研究。
在语文课中, 做好充分的预习, 生字和新词语有了很好的理解, 也能在读课文中提出质疑, 标注一下, 不理解的句子含义等, 教师讲课时, 只要在重、难点上加以指导, 对于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对学生就很快接受新课程, 教师也能愉快的达到教学目标, 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顺利完成地教学任务。成功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良好的预习还能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思维的好习惯, 自己去发现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克服等老师来“喂”, 来“灌”的惰性思维, 切忌忽视预习的作用。
2. 具体的预习方法。
教师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可以提前交给预习的内容, 导读单, 让学生条理化地去预习, 时间长了, 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放手, 让学生自由化, 主动的预习, 学生预习的好, 教学质量就有明显的提高, 教师不可低估预习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导是非常重要的, 恰到好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 各学科的教育方法也是各种各样, 花样繁多, 但是一个宗旨都是要适合自己的教学。适合自己的学生, 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1. 在数学课上, 传统的讲授法, 不能一味的贯穿于课堂, 但也不是淘汰, 有些教学内容, 还需要讲授法。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 《位置》, 讲授法必不可少, 在教学例1, 教师用第二列, 第三位表示李红的位置,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位置吗?这就是充分利用讲授法。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任何科的教学都适合这个教学方法, 教师在采用此教学方法时, 切记不要流于形式, 要切实抓好, 将合作探究真正意义的落实。此种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勇于创新, 让学生在乐于学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应学生学习的态度, 书写工整, 独立完成, 能看出学生对于新知识掌握的情况, 反馈出问题, 教师可以及时巩固新知识, 纠正发现的问题, 面批面改, 有的学生作业, 马马虎虎, 字迹潦草, 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惩罚, 让学生记住, 下次改正, 还有就是和家长做好沟通, 协助老师教学孩子, 共同教育好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学会认真听课,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听课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主要环节, 处理好, 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能认真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 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在听中有思维活动, 独立思考, 能把所想有条理地说出来, 让学生在听课中, 注意力要集中,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3. 学生要学会审题
在数学教学应用题中, 学生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生认真仔细审题, 了解题意, 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通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动脑, 善于分析问题, 还会逻辑思维问题, 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 也提高解题能力。
4. 背课文的学习方法
学生都有记忆力的天赋, 记忆力不是天生, 记忆技术是有方法的, 只要学会了记忆力方法, 记什么东西都是一种形式, 都很简单了。在教学语文课中, 应用此法多些, 好多课文优美的段落需要学生来背, 为的是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在背课文前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背课文, 要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师示范一下背课文, 把课文流利的背下来。给学生做个榜样, 学生心理想老师都会了, 我们也要努力尽早背下来。大脑的学习细胞就活跃起来, 老师还要有激励的语言,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比单纯的硬灌的讲授知识更重要, 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 是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
摘要: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的主要手段, 教师自身素质, 学生会预习新课,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明确各种学习方法, 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学习的方法 篇8
一、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对象
讲座主要面向大一到大三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开设, 采用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指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讲座。
二、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
基础医学院每学期以学院所承担课程为主, 选取其中几门公认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 利用2周的时间, 以“教师讲”、“老生谈”、“新生问”三结合的形式开展讲座。首先, 由学院选派1名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任课教师, 针对1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约1小时) ;随后, 由学院选派1名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好、表达能力强的老生, 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交流 (约30分钟) ;最后, 到场师生互动答疑 (约30分钟) 。
三、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实施
在三年的时间里, 基础医学院共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6次, 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等12门课程。
1.优秀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讲授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教师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尝试用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一是讲授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 展现该门课程的独特性, 重要性, 同时介绍该门课程与前沿医学的紧密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往研究表明, 临床专业学生对医学前沿的内容兴趣更大。二是以课程大纲为主, 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的脉络结构, 掌握课程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 全面深入地自主学习学习该门课程。三是通过一些学习案例, 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的小方法和小技巧, 比如通过口诀的方式, 记忆系统解剖学课程中人体骨骼结构位置等。
2.高年级优秀老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中, 每门课程选取了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高年级老生给新生传授自己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优秀老生以学生的学习视角入手, 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 将课程的重点难点, 学习的方法方式及小技巧一一展现给新生, 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多做习题, 注重课堂学习时的听读、笔记和联想等。
3.讲座现场师生互动答疑。该环节强调教师和学生针对课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由到场学生针对课程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进行解答。课堂讲解时教师主要以知识点讲解为主, 而讲座上的答疑解惑则更突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去寻找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 使得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以此类推, 做到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
为了解基础医学院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我们在第三期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时对其研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主要从参加讲座目的、讲座开设时间、讲座形式、感兴趣环节、讲座感受等方面设计10个结构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 (你对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有何建议和意见?关于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你有什么宝贵建议和意见?) 针对参加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 收回问卷338份, 回收率96.3%。
(一) 调查问卷主要问题项目及调查学生选择所占百分比
1.关注程度:关注48.6%、一般49.4%、无所谓0.5%、不关注1.5%。
2.参加目的:拓展视野72.1%、为课外学分13%、兴趣所在9.5%、其他5.4%。
3.举办时间:开学三周内33.3%、五周内27.2%、七周内13.2%、都可以26.3%。
4.时间长短:1小时23.9%、1~2小时72.8%、两小时以上2%、无所谓1.3%。
5.讲座形式:专题讲座45.5%、现场解答11.2%、案例分析41.3%、其他2%。
6.成功条件:主讲人32.52%、讲座内容59%、讲座环境5.7%、举办单位2.4%。
7.未参加原因:与上课时间冲突30.2%、与社团时间冲突16.1%、对内容不感兴趣20.4%、觉得没有意义8%、宣传力度不够15.8%、对讲师不了解9.5%。
8.感兴趣环节:老师的讲解74.1%、同学的讲解10.4%、提问与回答15%。
9.满意程度:非常满意24.4%、满意62.9%、一般12.7%、不太满意0%。
10.讲座感受:很有意义43.3%、有点收获49.3%、一般7.4%、毫无感觉0%。
(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讲座效果明显,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 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方法讲座的开设非常有必要, 希望多举办比较难课程的讲座, 并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专题, 使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更加有利。
2.在自主学习方面,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意义重大。调查表明, 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加强对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在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讲解一下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 多提供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资料。二是老师应有一定的引导, 列出知识主干、重点难点, 并适当开展兴趣小组。三是在记忆方面给予技巧、方法指导。
3.学生对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多开设难学课程的讲座, 增加场次, 多讲解重点内容;讲座中应多增加交流机会, 增加师生互动和现场答辩;讲座中注重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多举实例以引出学习方法,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及讨论
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圆满举办及问卷调查表明, 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要从课堂上加强对课程知识的传授, 更应该从课外角度, 积极创设支持环境与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把握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医学生由于平时课程繁多, 对专业基础课程难免产生疲倦和应付心态。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 将课程的丰富性、独特性展现出来, 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应由传统的知识授予型方式向问题引导型方式转变, 通过案例展现等手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科的知识架构。 (1) 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应提前预习本次课程章节的主要内容, 做好相关学习准备。 (2) 学习专注。在上课期间应跟着任课教师的思路走, 注重理解和融会贯通任课教师本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 (3) 技巧记忆。医学课程内容繁多, 学生应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把握多种记忆方法。 (4) 知识强化。课下应积极复习, 反思、总结和评价自己本阶段的学习进程及效果。 (5) 沟通交流。遇到知识难点, 应积极向任课教师请教, 请求答疑解惑。同学间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3.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 但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网络资源, 提供相关辅导资料供学生下载。二是教师可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 如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开设科研兴趣小组沙龙等, 进一步激发起医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求知热情。三是积极创设优良的学风班风。对班级加强学风建设, 让优秀学生带动全班一起学习, 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云, 付丽, 郝刚.《医学机能实验》中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4) .
学习的方法 篇9
要搞好学习, 必须有内趋力。这种内趋力, 即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这种主动性、自觉性, 学生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中, 实验班运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8月,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25%;对比班及格率为70%, 优秀率为10%。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10个百分点, 实验班优秀率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2007年8月-2008年8月, 实验班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 优秀率为40%, 对比班及格率为75%, 优秀率为25%。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20个百分点, 优秀率实验班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事实证明,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一、自主学习, 同化新知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自练, 自得自悟, 通过自己的努力, 培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 树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进取的学习态度, 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同化新知, 吸纳新知, 评价感悟自学的过程与方法, 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多元互动, 深化理解
多元互动就是多种因素的相互谐动, 这里主要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极因素, 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同化顺化新知,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 分组研讨交流, 研讨已经同化顺化的新知, 分辨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哪些理解是错误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 共同探讨, 充分发表意见, 交流认识, 求得共识, 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 懂得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习情趣。
三、合作探究, 训练思维
所谓合作探究,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一个学习内容, 为突破一个难题而发挥群体优势, 协调配合, 积极思维, 相互探讨, 获取知识。合作探究, 群策群力, 发挥集体智慧, 就能获取知识。否则, 很难在学海中丰富自己, 锻炼自己, 培养自己。怎样合作探究呢?在多元互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 为更好地获取知识, 全班各组之间质疑争辩, 各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集思广益, 开动脑筋, 广泛思维, 可发散思维, 又可收敛思维;可正向思维, 又可逆向思维;可逻辑思维, 又可创新思维, 归纳整理, 陈述观点, 质疑答辩。知识与技能得到全方位体验, 既训练思维, 又活跃气氛, 师生共同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
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即依据所学内容, 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整体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 陶冶情感态度, 寻求价值观, 培养整体素质。
集体整合, 培养能力就要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的基础上, 充分发扬民主, 广开言路, 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整理学习内容中, 哪些是应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的, 在学习中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都要进行整体归纳, 全面整理, 落实三维目标。
五、自我反思, 开拓创新
自我反思即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 进行思考、回味、评价, 学会自我品味、自我调控和自我领悟。自我反思、开拓创新就要在集体整合、培养能力的基础上, 自我思考品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有哪些成功之处, 有哪些失误之处, 今后如何让改进, 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社会。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与练习, 体会感悟, 相互交流, 自觉评价, 自觉纠正, 陶冶情操, 掌握知识技能, 领悟学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同化新知、多元互动深化理解、合作探究训练思维、集体整合培养能力、自我反思开拓创新等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情趣以及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提高自学能力和调控能力, 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论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 篇10
一、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把词汇的学习作为学习目标的一部分, 对词的结构及音、形、义进行讲解、分析和操练。利用直接法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 学生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词汇表或各种词汇练习上, 同时也可直接利用母语翻译进行。直接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卡片法:要求学生把英语单词或词组及词义记在不同卡片上, 以便可以随时掏出记忆, 达到巩固效果。
(二) 朗诵法:我们在学习词汇时, 可以大声朗读, 说出这些单词, 或通过课文朗读, 加深词汇印象。
(三) 演示法:利用实物演示, 如指着书本和课桌, 钢笔和尺子, 苹果和香蕉, 直接引出book、desk、pen、ruler、apple、banana;指着头、眼睛、鼻子和嘴学习head、eye、nose、mouth;利用动作演示, 如用喝水, 跑步, 游泳等姿势, 说出:I’m drinking.I’m running and then I’m swimming.学生们既掌握了单词, 又理解了现在分词在进行时态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学习词汇, 学生兴趣高, 气氛轻松, 效果很好。
(四) 听写法:这种方法简便, 要求学生对词汇进行复习巩固, 达到记忆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同时这也是检测学生对词汇掌握的有效手段。
(五) 归类法:这是词汇学习的技巧, 教会学生学会归类是搞好词汇学习有效途径。如:1.按词汇表中作用相同来归类记忆单词;2.按容易拼读的词归类, 如:in、into、up、on、onto、end、egg、bad、big、at、hat、ice、eye、no、know、now等等。3.按有规律的字母组合归类, 如:cow、know、now、salt、already、always、school、catch、match、mother、father、another、say、day、stay等等。4.按读音相同的词归类, 如:two、too、to;there、their;here、hear;no、know等。5.按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词归类, 如:ice、bike、kite、like;seat、heat、sea、tea等等。6.按反义词归类记忆, 如:big、small;in、out;easy、difficult;bring、ake等。7.按同类词归类记忆, 如表示颜色类、水果类、学习用品类、交通工具类、身体部位类等等。8.按词汇表中词性相同的词归类, 如动词, 名词、代词等。9.按词汇表中单词的开头或结尾相同的单词归类记忆, 如:开头相同的单词:act、actor、activity;far、farther、farthest、farm、farmer结尾相同的单词, 如:question、pollution;ordinary、dictionary等。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灵活变换学习方法, 并巧妙应用以上方法,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词汇进行加工, 从而达到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二、间接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完美的, 需要有其他的方法辅助。间接法学习词汇是直接法学习词汇的一种必要补充, 使直接法更趋完善。它就是通过阅读, 听力, 口语等学习活动, 间接地增大学生的词汇量, 使学生在使用词汇时不断得到提高。间接法也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阅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有目的的安排, 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优秀短文, 在短文中重复出现该学习的新单词, 这样学生既能多次识别它, 而且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句中出现,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该词汇的不同意见。阅读中还能通过猜测理解词义, 利用整句甚至上下句猜测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分析它们与句子或段落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 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新词汇。
(二) 情景法。
把所学的词汇有意安排在有意义的情景活动中, 能达到理解掌握的效果。词汇放在情景进行词汇学习, 有助于区分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并正确使用, 还可以帮助学生识别一些生词。要有效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我们都明白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 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 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 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而且发展了他们应用语言的能力, 最终学好英语。
(三) 兴趣法。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各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去启发、感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 把游戏引入学习当中, 使学习气氛活跃, 形式有:故事接龙, 竞赛表演, 猜一猜, 小品, 相声等。通过游戏能有效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新的词汇。
学习的方法 篇11
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逸夫小学)
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篇12
一、提高认识, 培养兴趣
要明确学习数学及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包含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 而在大千世界之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 干什么事均蕴涵着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维。学不好数学, 就学不好理化, 学不好数学, 自己就没有缜密、严谨、辩证的思维, 学不好数学, 走向社会做事就不会顺利, 不能出色完美地完成。实际上数学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字、符号凑起来的, 若你通过分析、研究, 不难发现数学中有无自己独特的美, 如对称美、简捷美、朴实美等。有了好的认识, 明确态度, 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同时多了解数学的有关知识, 如数学史、数学故事、做一些有味的数学题等。从而就会觉得数学很有意思, 很有价值, 越来越想去思考、去学习,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地去钻研数学。
二、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必须要不断学习, 持之以恒。学习数学尤为重要, 不能我今天有兴趣, 想学就学, 明天无兴趣或遇见难题, 头就大, 不想学, 这样势必不能学好数学。学习过程中应不急、不躁、不厌、不烦, 要循循渐近, 哪怕今天只明白一个问题, 完成一道训练, 这都是我的收获, 都是我的成绩, 都要感到欣慰。学习过程中要勤动手, 对公式、定理、概念要多念, 同时要多写写, 多画画, 更重要的是多动脑, 要多去思考, 思考概念、公式、定理的本质特征、适用范围, 思考问题的解法及格式过程, 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应用到的知识及联系, 思考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解决办法, 也要思考变换条件和结论又如何去解决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就能提高认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真听讲, 突破难点
学习数学的重要捷径是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获取方法。在上课之前, 应做好预习, 预习时要明确下节课要上的内容, 将不懂的问题、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上课时注意听, 听课时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每位学生不可能40分钟全部集中注意力听讲。做到: (1) 认真听讲新课引入, 概念的背景, 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 (2) 认真听讲教师解题前的分析思路, 如何寻找切入点去解决问题; (3) 听教师的总结归纳或小结, 只有抓住这几个环节, 抓住教师讲的几句关键话, 一节课学生只需专心听十多分钟就足够了。每天上好几节课, 不可能学生全都掌握, 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弄明白, 因而在听你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好笔记, 记下教师的分析思路要点、方法、规律、记下教师补充的典型例题, 利用课后时间再去消化、巩固, 直至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同时在听课过程中, 明确老师所讲的重点和关键内容, 要对重点内容应熟练掌握, 只有课后多通过练习去巩固, 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关键问题, 不易理解的或是上节课的难点, 要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地去攻克, 去理解, 以最终攻破难点为目标。
四、重视训练, 提高能力
【学习的方法】推荐阅读:
学习方法有哪些 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07-14
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11-23
学习哲学的方法07-05
物理方法的学习10-09
基于学习的方法11-14
学习语文的方法11-27
学习美术的方法12-04
中级职称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方法07-24
声乐学习的记忆方法05-28
正确的学习方法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