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审查重点

2024-11-30

保密审查重点(精选2篇)

保密审查重点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术交流的广泛与频繁, 科技期刊所刊载的科技论文内容也日益丰富, 其内容包含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 这些科技类文章大多来源于作为我国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科研院所或是大专院校等科研单位, 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生产工作的经验积累与理论升华的智慧结晶, 有些文章直接涉及我国科研生产工作最精尖、最前沿的领域, 而这些领域往往涉及非常多的国家秘密。如果这些文章在撰写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很容易超出学术交流的范畴, 触及国家秘密, 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给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造成损害。这种情况下, 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1995年, 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就颁布《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其中第二十条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和声像制品进行宣传或者发表论文时不得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中第二十七条规定: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 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 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均从国家最高层面对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科技论文保密审查主体分析

既然国家对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在法律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么, 谁应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 把关科技论文的公开发表事宜就成为不得不研究讨论的问题。

理想情形下,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其一为科技论文的作者本身;其二为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其三为科技论文出版发行方;其四为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这四类主体根据角色定位履行各自保密审查职责, 即作者作为论文撰写者履行自我审查职责;作者所在单位对本单位员工撰写的论文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论文出版发行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审与送审职责;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履行监管核查职责, 以确保科技论文内容安全可控, 不涉及国家秘密。

但现实情况中, 四类主体中的一、三、四类主体保密审查职责履行方面均存在明显局限。就论文作者而言, 其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带有“功利性”, 其为了文章能够发表, 容易将注意力主要其中在文章的内容、结构上, 有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 常常会使用科研生产工作中实际使用的数据、图片、表格以及名词等, 从而忽略了保密问题, 这就很容易留下泄密隐患;就论文出版发行单位而言, 科技论文稿件所研究探讨的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 而论文出版发行单位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与更新上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势必导致论文保密审查盲点的出现, 从而造成失泄密隐患的出现;而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工作监管核查方的有关主管部门, 由于其时间、精力有限, 只能做到抽查, 无法实现对众多科技论文的全面普查, 监管漏洞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 既有动力、又有能力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只剩下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一方。因为保密工作出现问题所需单位承担的责任与损失“逼迫”作者所属单位必须做好保密审查工作;而作者所属单位对于员工研究领域的熟知度也决定了单位有能力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综上所述, 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实应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主要力量, 在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可控。

三、科技论文保密审查方法研究

上文讨论得出, 科研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对科技论文保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 科技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也均或多或少的开展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 但如何使此项工作更为规范、有效, 本文作者作为科研单位保密管理工作者, 根据日常工作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 期望能够规范科研院所对所属职工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 提升其保密审查能力。

(一) 成立审查机构, 明确审查人员

科研单位应专门成立负责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组织机构或赋予相关组织机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有关职责。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其目的都是为了保密审查责任的有效落实, 避免审查工作流于形式。审查组织机构可以是实体组织, 也可以是虚拟组织, 其人员构成应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为来自单位各科研领域的科研人员, 其职责是作为各领域的审稿专家, 凭借其对自身研究领域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熟知度, 对该领域论文进行保密审查;其二为组织协调人员, 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领域审稿专家开展论文审查工作, 并承担一定的监督检查职能, 确保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 建立审查制度, 明确审查责任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具有严肃性与制约性, 对于科研单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此种关系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工作而言, 必须要将其上升至制度层面, 用制度明确审查责任与行为方式, 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制约, 才能确保保密审查工作得到严肃执行。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制度中一定要明确审查责任的划分, 以便审查责任的落实。科研单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中涉及的保密审查责任主体主要由两方构成, 一方为科技论文的作者, 另一方为科研院所自身, 其责任主要由审查机构承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此双方都承担着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科技论文的作者一方应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对自己撰写的文章进行保密自审, 在文章中自觉回避任何与实际科研工作相关的真实素材;而审查机构一方则应凭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因此科研单位所制定的保密审查制度中必须对双方审查责任的界面进行清晰的界定, 使双方都明确各自责任并有效落实。对于科技论文的作者一方, 可明确要求其对论文是否涉密作出保密承诺, 否则一律不批准其发表。对于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 作者应主动联系单位审查机构研究决定。对于审查机构而言, 则更要切实履行保密审查职责, 决不能因为有作者自审在先, 就放松对自身保密审查职责的履行。同时, 科研单位还应建立配套的保密审查责任考核办法与处罚措施, 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三) 规范审查程序, 建立审查体系

科研单位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应在制定相应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梳理、规范保密审查流程, 明确审批程序中必须把握的保密审查节点, 包括:作者保密自审环节、审查机构保密审查环节、对外投稿控制环节等。用规范流程的方式固化制度, 逐步形成完成的保密审查体系。

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可自行开发保密审查控制程序, 运用技术手段控制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各个环节, 在明确责任的同时, 将人为疏忽或徇私舞弊造成泄密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此外, 还可在程序中嵌入版本控制功能模块, 防止因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审查通过的文章与最终发表文章版本不一致、内容出现偏差的现象。

(四) 结合技术手段, 提高审查效率

科研单位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现今市场上已有基于关键词检索的审查软件, 科研单位可直接购买使用, 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也可自行开发, 提升审查软件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 运用类似审查软件进行保密审查, 关键之处在于对关键词库的维护与更新, 这也就要求科研单位的保密审查机构必须注重日常积累, 只有关键词设置合理、准确, 方能真正发挥审查软件的作用, 提高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效率。

(五) 加强保密教育, 提高保密意识

上文中所谈及的成立保密审查机构、建立审查制度与程序等等都体现为一种硬性的规定。其实, 这种硬性规定只是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一个方面。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还不能忽视做好对本单位员工的保密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 使其明白保密工作对于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意义, 才能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与保密自觉性, 使其自觉自愿的做好科技论文的保密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问题。

四、结语

随着新修订保密法的颁布施行及国家保密工作的不断深入,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保守国家秘密, 科技论文的各类审查主体一定要切实履行各自的审查职责。尤其是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是其保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所以科研单位一定要绷紧保密这根弦, 在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上多下工夫、加大投入, 切不可放松对保密审查的要求, 导致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术交流的广泛与频繁, 科技期刊所刊载的科技论文内容也日益丰富, 随之, 科技论文存在的泄密风险也日益加大。本文作者正是基于此点考虑, 从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责任主体分析入手, 研究探讨了关于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方法。

关键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审查主体,审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保密局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释义[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

[2]、中国编辑学会.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

保密审查自查报告 篇2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始终坚持把保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内容,纳入本部门工作整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带头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自觉执行和遵守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对年度内单位保密工作及时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并明确了一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并确定由纪检室具体负责对全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健全制度,强化教育。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屯溪区财政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屯溪区财政局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对保密职责、保密范围、保密措施做出具体规定,将制定的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从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务实高效。二是有重点地开展对保密干部、涉密人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将学习《保密法》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按要求上报总结材料,定期组织保密兼职人员开展保密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保密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能力信息公开保密自查报告信息公开保密自查报告。三是坚持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保密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不断强化保密意识。

三、措施到位,严格管理。加强对涉密信息传输保密管理和涉密载体保密管理。一是加强“三密”文件资料的管理信息对“三密”文件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无有丢失文件现象。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信息上报审核制度,严格遵守了“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和“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明确了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审核、发布、更新过程中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政府信息在公开前,经分管领导保密审查批准后才进行公开。对单位信息设有专人报送,严格网上保密报送制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了单位信息工作的万无一失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上一篇:大学市场下一篇:企业资金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