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完善

2024-11-22

企业制度完善(共12篇)

企业制度完善 篇1

一、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环境基础薄弱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往往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内控牵制阶段, 简单地认为内控就是内部控制以及监督, 有的甚至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要增加管理人员, 对于内控的的概念以及方法并没有清晰地理解。而企业当中,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 仍未真正意识到内控的真实意义。企业虽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但都是形同虚设, 很多时候, 企业员工仅仅但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本手册、一类文件以及一种制度, 缺乏真正的实施。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 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负责的事, 和其他部门人关系不大, 很多人内部控制不重视。许多财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 (1) 不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信用销售流动性差。对应收账款的金额, 账期、坏账准备等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往往造成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如果资金恶化, 企业难以支持。 (2) 资产管理混乱, 资产外借、遗失、捐赠不按规定处理, 有公物私用等现象。

(二) 企业内部沟通和监督不力

1. 内部沟通不顺畅

近几年, 中小企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 企业内部沟通不畅这一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该企业同样存在。对比大型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 层级少, 沟通理应更直接、快速。然而, 当前很多企业员工平均素质低, 处理问题能力低, 导致沟通不畅。

同时, 取得有效信息的关键在于沟通。然而,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良好的信息系统的支持是有效信息的关键, 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能力决定了企业沟通的时效性。所以, 好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控是企业进行自检、约束、以及规范公司内部业务活动的一个系统。系统的监督机制能够系统的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对企业内控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从而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及时给出意见。但很多时候, 企业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多数都没有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督体系。

(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而当前必须创建一个从规划, 实施控制和监督的整体框架。然而, 企业只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 没有具体监督实施的具体情况, 有没有什么区别, 根据计划执行相关调整。

1. 内控实施缺乏有效性

即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多么完美, 但如果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 如果不受监督或难以实施, 从而在一个系统中不遵守的情况, 势必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功能, 从而扭曲的内部控制系统既定的目标, 难以并发挥作用, 更不用说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

2.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

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凭经验办事。企业缺乏完整的系统管理制度来指导员工如何行动, 往往依靠经验办事, 其内部管理极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 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制度的设计也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 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此外, 管理者由于受到管理水平限制, 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无法真正认识到内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管理上容易混乱。所以,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 人才短缺、素质有限正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该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一个组织的氛围, 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 直接影响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和执法, 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目标。因此, 企业应将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而言,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管理质量, 他们平时的举动这将影响实施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虽然内部控制和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分不开的, 但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只有提高管理者的质量和内部控制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该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2. 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在治理结构方面, 可以将决策机构, 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 并使三者相互制约, 以减少交叉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加强员工团结, 逐步建立一个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以及严格、高效的管理制度, 健全监督机制。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必须梳理企业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例如资产的采购业务可能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分工完成, 相互监督。

3. 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重点关注关键岗位的人员, 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 招聘环节严格把关, 以确保员工的整体质量水平。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各项制度灌输到全员中, 提高员工的认识。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就根据业务的特点, 制定了应收账款的考核方案, 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方案奖励和处罚相关人员。在实施方案后, 单位的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欠收比例大大降低。

(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科学依据, 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 应着眼于建立一个财政和管理相分离的内部机制。从内部控制结构的角度和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的角度看, 要使其内部机制设置更为合理, 职能更加明确, 确保经济活动都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此外, 还要特别关注销售及应收款, 成本和费用控制系统等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实施员工考核机制。例如笔者单位通过以前年度的业务数据和发展的需要, 按预算管理的办法, 将业务收入、变动成本费用率、项目费用、利润指标等各项指标做为考核目标, 来保证了业务能按科学合理的规律持续发展。

三、结论

作为深化企业改革,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在短期内是很难得到加强的, 并且也不是企业单靠自身就能做到的。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希望能对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改善有所帮助, 更希望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平时的管理中能够不断总结, 逐步完善和解决问题, 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志勇.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及启示[D].电子科技大学, 2002.

[2]张龙平, 陈作习, 宋浩.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9, (2) .

[3]孟焰, 张军.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执行效果及借鉴[J].审计研究, 2010, (3) .

[4]张先治, 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 2011, (1) .

企业制度完善 篇2

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很难想象会乱成个什么样子。可现实中我们见到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完美了,要么是过于呆板了。

我在某公司任职总经理时,上班第二天人力资源总监就把厚厚的一本制度拿过来,向我抱怨说,这是他如何如何辛苦做成的,可就是执行不下去,员工都不买账。我抽时间看了一些内容,我对这本制度的评价是:理论合理,实际没用。就是说理论上是合理的,是考虑到企业利益的,但不可能执行下去,因为并不适合企业实际。

搞理论上的东西很容易,只要想想企业大概需要哪几方面的内容,然后分细就行,这种东西不可能有什么用的。如果制定者把企业需要的都能“想”出来,那他就应该老板,因为他什么都想到了,所以跟着他肯定发大财。

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应在两方面:适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做到第一方面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做到第二件更难!首先要求人们改变对制度的狭义思考:它不仅仅是约束性的东西,也必须是有激励作用的。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制度里几乎全是如何罚,如何奖的很少,这就是狭义思考的结果了。中国人都不喜欢被人管者,即便你管他也得表现出来是在帮他、拉他,这样才能让他对你心服口服,管理上的策略是这样,制度制定上是一样的。这是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综合研究,就能搞出适合企业实际的且能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本子了。

一、结合企业文化

制度是灌输和贯彻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例如强调“奉献”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私利,打击因私损公,而倡导公的内容;强调“沟通”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自我封闭,打击地盘主义,而倡导团队凝聚的内容;强调“创新”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固步自封,打击过份经验主义,而包容某些失败,倡导学习的内容……反过来讲离开了企业文化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了。有时会听到员工在底下这样议论:哎,都这样。我工作过好几个企业了,他们都这样……这就是离开的企业文化的反应。企业在强调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制度差异化,因为既然你想搞差异,你在运作上就必然和别人不一样,你也就需要不一样的保障了。

二、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任务,相应地就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不同的问题。制度这时的作用是就保障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例如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中大多强调销售,这时的制度应该偏重销售方面,“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而其他的某方面是应该包容;而在发展已经成熟的企业中,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所以制度就必须考虑全局,注重综合治理。

三、与企业资源的适应性

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断促进企业资源的完善,而不是无谓消耗资源。就拿人才来说,当企业处于人才缺乏时期的时候,在制度的某些方面就必须考虑到包容性,不要人都让制度罚走了、吓走了,谁还为企业做事?而在人才充沛的时间,就要考虑到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在是要质的时期了。

四、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

据我观察,这是很多企业制度中所缺乏的,所以一线工作人员常常会有所抱怨:领取某物料要签N个字……每个企业因自身业务组合、主力业务及赢利模式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作业流程。制度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充分保障作业流程的顺利实施,就是说手里拿着笔,眼睛却要盯到市场上去,盯到一线去,这样出来的制度才不会成为效率的绊脚石,而且将促进效益提升。

五、服务于员工的理念

前面讲过了,中国人是最不服管的,所以你不能讲你是管他的人,你只能讲你是帮他、拉他的人,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你。制定制度是一样的,要确立服务员工的理念。首先就是制度本身要易于理解,要简化,让员工很快能看明白,这样也容易记得住了。至于简化这点在西方企业就不适合,因为那边就是法(制度)来管人,法(制度)是最高的,没有能超越它的东西,所以西方企业的制度很厚;但中国人是讲理(合理)、讲情(感情)的,不仅仅讲法,只跟员工讲法他就不愿意、不接受了,因为他在想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的,而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中国人,所以制度要简化,不仅仅是易记,更重要的是留下合理权变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你权变了,员工会认为制度根本没用,有了这个空间,员工会认

为你讲理讲情,即便罚了,也服了。再有就是考虑到执行层面,能签两个字绝不签三个,多的那个字是制造员工的麻烦,是浪费管理者的时间,是消耗企业的资源。

六、共同制定

就是要发动所有员工对制度的建设献计献策。也许您已经尝试过了,直接跟员工讲让他们提意见他们是不理会的,这种心态很普遍:你搞吧,你搞出来了我们再否定。所以不能直接跟他们讲提意见,而是采取一些策略探测他们的内心。例如我们就这样做过:在为某企业制定制度前,我们让每个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者写一篇东西,就是如果给他机会做一个企业,他会怎样去创建。当时采取的匿名打印投箱的征稿形式,加上之前又做了一些动员工作(当然没告诉他们真实目的),所以参与的热情都很高,而从汇总的结果里面确实找到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七、有罚必有奖

前面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某企业罚太多而基本找不到什么奖的制度。这是不对的,中国人最善于思考了,这么明显的“不公平条约”摆在他们面前还能看不出来吗?很可能一些人在看着这样的制度同时就想着如何找个新工作离开了。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错的反面就是对,罚的反面就是奖。当然实际制定的时候真的完全这么做就太呆板了,不同的事情上奖和罚的比例肯定是不一样的。注意到整体比例就好了,45:55或者55:45都可以,不要失调。

八、治病救人的心态

西方企业制度是“杀人”的,你干的好留下,出差子了走人;中国企业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更人本。我在为一个企业做管理咨询的时候曾经用过这样的办法。三个业务员没有完成月销售任务,按规定是要扣工资的,后来工资也确实扣了,但我经过与销售部经理的沟通后给他们加了一条罚:让他们去看《羊皮卷》,连续一周的时间内每天早会上讲他们的感悟。后一个月,除一个人量很接近任务未完成外,另外两个都完成了。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为什么我要用这招,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治病救人,多救一个企业多一个可用之人。当然,也有那种“扶不起的阿斗”,那就请他回家了。

九、奖罚手段创新

其实上面的例子已经谈到了创新手段。这里要指出的是,很多企业的制度里面到处都是钱:罚XX元,奖XX元。这并不好,会让员工觉得就是种金钱交易。变种方式,首先会让人感到新奇、有兴趣,其次只要变到点子上,比单纯金钱手段有用。怎么就到点子上了?员工不想做、不愿做的是什么,不想失去的是什么,这些就是罚的点,当然一定要合理的;员工想做、愿做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些就是奖的点,当然也必须是合理的。

十、实时更新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3

关键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举措

1企业内部會计控制的现状

1.1忽视了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的许多单位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都进行了深入大的会计制度的调整与完善,对于会计管理的认识在逐渐地加深,然而,一些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在这个进程中却没有跟得上大部队的脚步。这些企业的运转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撑,它需要财政的拨款来进行运行维持,但是,它们对内部会计的管理力度却相当的欠缺,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创绩、以及科研工作上面,这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相悖离,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方面存在巨大的思想认识差异。单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很多企业已经在进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有效执行,然而企业却无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再从微观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内部会计的全面监控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首要控制任务,然而企业却只是把这一方面的书面材料摆放出来,基本是全部流于形式,完全丧失了实际意义,进行最基本的财务预算已经成为这些高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唯一内容。

1.2内部会计控制在制度上存在很大的不完备性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进行教育的运转经费都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这种制度直接助长了很多企业的贪污腐败和做假账死账之风,很多国有企业更是看重钱财轻视财务内部控制,注重计算计划而忽视发展成效,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一片混乱,财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存储的会计信息也严重失真,基本不具有考核价值。财务问题主要是编制的预算报告严重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物资采购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内部的管理控制非常薄弱,致使账目与实际出入很大。很显然,内部会计控制在制度上存在很大的不完备性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1.3内部会计控制在程序上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很多企业在决策方面存在极大的个人主义,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决策更为突出,召开会议进行共同商讨的情况比较少,即使进行了会议讨论,但是对于整个过程的记录非常不明确,有时会出现各个材料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互不对应的现象,可见,内部会计控制在程序上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致使财政运行不够规范,决策执行也很不到位。我国很多企业曾经出现挪用资金炒股,最终造成大量资产流失的恶性事件,因此,企业在高额资金提取时先要通过集体商讨进行科学可靠的论证,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能进行资金的使用。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大高校必须加强法制观念,领导阶层能够遵纪守法,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不断加大监控管理的力度,使得内部资金能够真正安全地使用。从这些事实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程序方面的透明度非常欠缺。

2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展的具体对策

2.1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整体调整与完善

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以法律法规为制度实行的前提,同时这些控制要切实可行。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举措的可行性分析,最终得出可操作性强、合理可行的控制方案制度;其次,监督约束的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应该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包括企业领导和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内,所有人都不应该有例外;再次,控制体系的形成一定要全面系统。对于会计涉及的业务和岗位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要将这种控制尽可能细化,甚至要具体到某一点上。

2.2对于各大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制的完善

这一举措可以促使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大大降低财政失误的可能性。这一举措的关键所在就是进行责任和权利的有效合理结合,使得不论是部门还是领导在行使了权力的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企业在财务的管理与控制方面本身就存在层次多的特点,而且涉及的利益方众多,财务结构和部门关系逐渐变得错综复杂,因此,进行宏观性质的整体把握已经成为必然。宏观上需要实行层层负责和逐级管理制度,而微观上需要进行责任的无限分割与细化,最终形成合理完善的经济责任制体系。

2.3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第一,在国有企业经济活动运行中,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其监察力度。对于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进行严格的政府审计制度,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效性得以切实提升;第二,企业本身应该加强人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建立与完善,扩大审计的监察范围,从基础工作到技术政策都要严格督察,加强其监督力度;第三,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实行严格的评价制度,加强评价的实效性。如果评价工作能够严格到位,那么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缺点和遗漏就会很容易显现出来,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3结论

在各种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的企业财务控制制度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国内各大企业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以此同时,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经费机制的设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得经费的来源范围扩大,经费的分布结构明显改变以及经费的使用机制也得到了相应的限制,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展的具体举措这三个方面,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起到参考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景顺,王玉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对策研究.会计之友[J],2011.

[2]黄岩.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教育财会研究[J],2010.

[3]耿文群.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思考.财政监督[J],2009.

[4]刘涛,刘澎.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及应用.《价值工程》,2010,32.

[5]吴彩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制度问题及解决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企业制度完善 篇4

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上, 更加体现在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发展的巨大影响上.目前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思想意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 意识不足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建设也无法贴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其次是法人治理机构不适应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际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需要企业经营者与领导者的共同努力, 但是目前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整体效益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从而让经营者在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消极应对甚至从中阻扰。再次是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明确机构及明确工作范围和权限。过去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财务性审计, 也就是关注与企业的收入支出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财务性审计工作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当前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所以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加强。最后是在内部管理控制评价体系方面的不健全, 导致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执行方面显得疲软, 内控制度执行效果无法与工作人员实际经济利益挂钩从而让内控制度执行浮于表面。

二、加强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研究

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必须从内控环境建设、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加强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发挥以及建立完善内控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立体化的实现铁路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建设和效用的切实发挥。

(一) 加强环境建设

铁路企业内控环境主要包括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有序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形成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职工的正确引导与控制。所以铁路企业在营造内控内部环境的具体工作中, 首先就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组织各系统、组织及部门的管理者集中学习, 再由其向基层员工进行有效传达与二次教育。其次是要进行内控管理工作与企业绩效评定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与职工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提升企业职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再次是要建立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 促进职工自觉自愿的执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相关制度。

(二) 完善内控制度相关建设

除了要有良好的内控环境之外, 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法人治理机构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行的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治理层的规范化建设、明确产权归属、加强管理层与监督层的相互制约与制衡, 加强管理层权责与企业整体利益、长远发展的紧密联系, 只有这样, 才能让管理层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制度改革, 从而加强铁路企业内控制度完善,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三)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全面建设

内部审计是帮助铁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监督手段之一, 所以想要切实加强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与工作建设。在具体工作方面, 首先要切实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铁路企业规模较大, 内部审计工作想要切实开展就必须建立专门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 在工作人员的任用方面必须严格把关, 必须从会计、财务、审计、信息化软件操作、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 确保审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切实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与领域, 必须让内部审计从传统的单一的财务审计模式中解放出来, 让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实现其管理效用发挥, 要让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企业管理增效上面来, 要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提供更为合理、科学、及时的决策依据。再次要根据铁路企业经营运作特点及内控实际要求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审核指标体系建设, 从而确保各项数据都能够及时、有效、准确的加以收集与比较。

(四) 加强内控评价机制建设

内控评价机制是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呈现的主要途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作用。首先是要能够充分实现对错误问题和制度弊端的有效锁定, 通过评价机制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疏漏和偏差, 并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和研究应对方法。其次是要能够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纠错的作用, 从而让内控制度充分渗透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实现内控的精细化操作。再次是要能够实现通过内控评价机制运行实现对结果的认真分析、总结和科学预测, 能够实现对工作程序与操作流程的合理化检验, 实现对日常工作及服务流程的化繁为简, 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要能够实现评价结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用性, 能够让评价结果有利于内控制度的更新与完善, 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

三、结束语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反复性的复杂工程, 但相信只要能够认真契合铁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引导, 充分实现内控环境、内控机制、内控制度监督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全面建设, 一定能够让我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不断向前迈进, 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 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企业风险.刘洁.2012, 新疆财经

[2]浅谈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高建波.2011, 河北财会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篇5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法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调整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在法律上第一次确定了内部审计的法定地位,但只局限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而对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则缺乏相应规定。然而由于先天的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普遍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极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法律必须强制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可操作性看,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都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实践中内审机构的设置种类多样:有的企业设立了独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没有设立专职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其并入财务部门或纪委监察部门。而在内审机构的隶属领导层次上,有的内审机构受董事会的领导,有的受总经理的领导,有的受监事会的领导,有的受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的领导,还有的受财务经理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总体来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企业制度完善 篇6

关键词:统计;新《统计法》;企业统计制度;企业管理

一、引言

2009年6月27日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并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统计数据备受世界关注,面临很大的危机与挑战。新《统计法》的实施进一步强化明确了统计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企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新《统计法》完善企业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进而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薄弱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统计合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填报统计指标随意性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国家下达的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参考作用被削弱,作用越小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发挥作用,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

三、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统计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其中:数据信息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综合信息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分析,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总结历史、预测未来。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制度,对企业将发挥以下作用:

1既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能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既反映企业的规模,也能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

3既反映企业的速度,也能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可以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可以比较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

4既反映企业一些数量特征,也能反映企业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可以量化的方面。在质量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设备质量和服务质量等。

5既反映本企业情况,也能反映与本企业经营相关的方方面而。包括:与本企业有协作关系的企业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的情况及信息反馈,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及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等。

四、完善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关于运行机制

(1)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并明确其职责

从整体着眼,设计完善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对内层层审核、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外统一报送、避免“数出多门”,从而保证数据质量。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不会仅限于一个统计机构内部,其中:人事部门掌握人员情况、研发部门掌握研发信息、生产部门掌握完工数据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

(3)统计信息的交叉多向应用

一是各种基础统计信息向各职能部门报送,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机构或岗位报送,满足其综合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满足其管理决策、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需要。

2关于统计内容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等。企业应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2)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统计,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等,如对客户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思考 篇7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一是指引的总则中应明确提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的基本职责”。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是指引的制定依据, 其适用对象是大中型企业, 《规范》在第11条明确将企业的管理层表述为“股东 (大) 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因而指引中第3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可直接明确为董事长。这里所说的职责, 包括:经理层应定期向董事会提供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落实情况的报告, 董事会需要对此报告进行分析、审示,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年度评价;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明确表明对内控的所有重要方面已作充分考虑, 并反映了到年度报告批准时的最新情况。二是指引中应明确评价的范围。被董事会评价的内部控制应包括所有控制, 如内部财务控制、操作控制和合规性控制等, 指引中的第6、7和8条实际上反映内部控制的几个方面, 可合并描述。同时要求内部控制评价“以内部环境为基础”, “以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 值得商榷。如研发企业的重点就不是生产经营。三是为增强指引的指导性, 可增加董事会在内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 这些风险的发现、评估以及管理等;相关内部控制系统对重大风险的控制能力;内控中重要缺陷的防范措施;内部控制系统中需要进一步监管的方面。四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 需增加: (1) 自上年评价以来重大风险性质与内容的变化情况, 以及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2) 经理层向董事会 (或下属专业委员会) 汇报内控情况的次数和主要内容及其对持续评价内控状态和有效管理风险所起的作用; (3) 存在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 应说明这些缺陷的影响。五是指引中应明确规定如果董事会未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应披露原因。同时, 若企业的合伙企业和联营企业没有执行本指引, 也应披露。

二、绩效考评方面的应用指引

《规范》在第28条将绩效考评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在第35条提出“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 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 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可以看出, 《规范》强调的绩效考评重点在于管理和操作层面。对这两个层面的绩效考评控制, 需要建立有关指引对这些要求具体化, 以方便企业运用, 建议有关部门将此纳入制定项目。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考评控制应重点关注决策层的绩效考评, 即董事会的绩效考评, 这对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实现企业绩效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反映董事会绩效考评控制的指引, 不仅是企业的现实需要, 同时这一做法也与国际趋同。借鉴国外的做法, 我国的指引在这方面应明确规定企业董事会应对企业董事会本身、董事会下属的各重要专业委员会, 以及各位董事的绩效进行年度评价, 评价程序由董事长确定, 评价结果应成为人员任免的依据。对董事会要重点考评: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达到;对公司战略检测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为确保公司风险管理稳健高效所作的贡献;董事会内外关系处理是否有效, 董事会成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否有利于实施今后的战略以使公司绩效最大化;董事会应对重要事件和危机问题的方式和能力;董事会与管理层、职工的沟通情况等。对董事长的考评, 还应包括:对董事会是否实施了有效的领导;与股东的关系和沟通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董事会内部的关系和沟通是否富有建设性等。对非执行董事, 要重点考评:在制定公司战略时相关知识与经验的贡献程度, 以及其知识更新情况;出席董事会有关情况的考评, 包括出席率、会前准备是否充分;对企业管理情况的了解程度, 是否投入了充分的时间调查研究, 对相关决策的熟悉程度;与董事会其他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关系状况, 是否相互信任、尊重、沟通和合作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其他应用指引

一是社会责任指引中, 应明确提出董事会成员中应有懂得环保专业知识的人员, 负责处理环保事务, 并创造条件推行环保审计。对要求企业定期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 应规定基本内容, 如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二是企业文化指引中, 应明确将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企业应将风险管理根植于企业的价值与文化中, 方法包括:整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员工的工作手册中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 风险管理与员工奖惩挂钩等。该指引的第二章关于企业文化的培育部分, 其内容要充分考虑企业组织特点、目标任务的性质和面临的环境稳定程度, 不可千篇一律要求“加大投入”。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理念是关键, 不同的文化理念, 其培育方式上虽有共同点, 但差别较大。三是发展战略指引中有几点值得商榷。 (1) 该指引中第15条“企业应当……以适当的形式披露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增强投资者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关心度”, 笔者认为欠妥。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应把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作为建立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首要任务。如果把信息披露的目标定位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关注度, 容易诱导企业提供虚假信息。应用指引的制定者应站在监管者的角度, 要求企业提供全面、相关、可靠的信息, 以方便投资者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决策, 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 该指引第14条的基本含义是企业发展战略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才能作战略调整。笔者认为不够全面, 战略实施中还存在战略漂移 (stragegydrift) 的情形, 在此情形下,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均无重大变化, 但企业必须作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篇8

1 现行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的缺陷

目前,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 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 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 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 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 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 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 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 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 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1.2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 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我国有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 重经营, 轻管理, 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 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 以至于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些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 导致其管理滞后, 没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

1.3 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存在局限性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 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 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 或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 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其次, 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 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 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 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 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 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 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 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 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 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其次, 完善董事会, 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 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 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 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 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 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2 完善公司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涵盖公司全部的重要活动, 并健全如下规章制度:

1) 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和审核监督。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a.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相分离。b.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分离。c.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d.财务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e.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相分离。2) 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企业高层人员交叉任职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 制衡力度不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对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监控与制衡作用。3) 加强授权审批控制。授权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应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界限与责任, 避免责任不清, 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要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要建立检查制度, 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4) 引进全面预算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 全面预算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着眼于企业目标、落实业务活动的价值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身的一种有效的现代监控手段。

2.3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完善的主要工作有:

1)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 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 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 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 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 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 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 (如注册会计师) 对其进行监督评价,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 要克服重程序轻监督的倾向。

要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 还要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 以健全内部控制。

3) 抓好内部控制评审。

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 应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入手, 督促其按章办事。随着企业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企业应不断确立新的控制点, 废除、修订旧的规章制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方能满足实现内部控制的需要。

4) 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考核。

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 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

同时, 还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 从中发现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环节, 进而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企业还应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 使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对策: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关键词: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宏泉.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8.

[2]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对策及建议[J].四川会计, 2001 (2) :37-39.

论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 篇9

一、当前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1. 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 内控制度不健全。

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者所持有的仍然是传统的规模经济下的经营理念, 尤其是企业的财务权、经营权和其他与利益直接相关的权力, 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而这部分人由于理念和专业技能的缺失, 并没有能够实现对手中权力的合理利用, 更没有认识到企业的本质应当是具有自主经营权的经济实体, 而不是集权管理的产物。在许多企业内部, 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内控制度, 管理者对于会计内控缺乏应有的认识, 而一些建立了内控制度的企业, 制度措施却形同虚设, 往往会认为各种内控措施限制了业务的灵活处理, 因此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执行, 正是由于领导者意识的缺失, 造成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缺乏建立动机和执行力度, 并没有对由于会计内控措施执行不力而造成的损失建立起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这就更限制了内控制度的效能发挥, 目前在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缺失已经成为常规性的局面。

2. 会计人员专业化素质偏低, 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措施执行是否到位、内控的工作事项是否按照工作流程运转, 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 因此许多会计行为的失误, 问题的根本都在人的意识和行为。当前许多企业中, 基层部门财务人员频繁更换, 会计人员的技能与职位需求不匹配, 对企业的各项业务不熟悉, 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普遍到不到标准, 会计人员主动工作的意识较弱, 没有树立良好的责任感, 会计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 会计行为缺乏有效监管, 数据失真, 会计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就使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只流于表面, 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3. 内控制度关键环节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会计内控制度的具体实施应当是一整套的工作流程, 首先是制度的设计应当符合会计行为的实际运行, 其次是各工作环节之间要互相制约, 对于企业重要的经济决策要进行强化监管, 程序规范, 才能真正实现内控对于会计行为的风险控制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十分混乱, 管理方式简单粗放, 会计岗位不健全, 对于企业的重要决策事项, 没有通过集体决议, 造成了企业利益的严重受损, 企业的资金支出没有经过预算, 也没有符合程序要求, 企业的预算计划无法在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体现, 这就给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运行造成桎梏, 影响了内控措施的连贯性。

4.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功能失调。

我国的《审计法》中要求企业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现实情况是,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按照规定设立了这一机构, 但并没有给予其相应的权限, 很多审计机构仅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单位之一, 根本无法形成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监管, 而更有些审计机构所对应的仅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 缺乏操作上的独立性。

二、如何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实际效能

1. 利用政府引导优化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将企业的内控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方面的要求来对企业执行, 无论是在《公司法》和《会计法》中都有具体规定, 并由财政部统一下发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操作准则, 正是由于当前企业内部对于内控管理的漠视, 才更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强调和规范, 并切实采取提高执法检查力度、扩大监督范围等手段来督促企业对于内控制度的建立。政府要引导企业注重制度框架的机构性, 要着重于内控制度对于企业风险的防范功能建设, 将重点从解决问题向预防问题发生进行转移, 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功能效用。

2.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完善企业内控环境建设。

人应当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唯一的执行主体, 同时也是受到内控制度制约和监督的对象和客体, 因此制度的具体制定必须符合人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是要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 财务岗位设置合理, 人员素质要符合岗位需求;其次是要提升岗位人员素质和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 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执行, 建立起会计行为的自我控制、自我检验的长效机制。

3. 强化内控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建设。

具体地说, 企业要实现内控制度的严密性, 首先要控制好权力的运行过程, 对涉及到经济行为的各项业务, 要严格控制其运作流程;其次是对于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 要进行严格控制, 做到帐证相符、账物相符, 要将定期和对和资产盘点制度的执行措施落实到位, 形成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的岗责明细、权责分明。

4. 充分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确保审计机构的权力执行, 要明确审计的权限范围、工作措施、奖惩方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实现会计行为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的互相融合, 要确保内部监督对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全面网络式覆盖, 对于企业的重点岗位及关键性的工作事项, 要进行专项审计, 将审计的突击性转变为常规性。

总而言之,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 保证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确保企业会计行为能够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和会计准则下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从外部环境、内部人员、制度保障和措施执行等多方面入手, 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西现.企业会计内控管理的强化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06)

探究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 篇10

一、企业中具有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 让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安全并有效的规避风险

要想让企业的金融信息有效的被保护起来, 就要有效的整合企业中现行的内控制度, 按照企业的自身情况, 建立和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如在企业中建立财务计划管理系统。对于企业中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对其要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体系要完善的建立起来, 在企业中形成规范的会计体系等等。然后形成一个综合的财务管理系统, 这样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保护, 有效的杜绝在企业中出现金融风险。

(二) 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起到不小的助力作用, 让企业生产的扩大没有后顾之忧。企业的目标可以通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 控制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让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升。通过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对于需要的目标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 进行责任到人制, 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目标成本的制定, 企业对于各项成本指标进一步的明确, 通过相关数据资源的分析, 审批操作流程, 通过科学的手段, 对成本的具体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 和预算的各项费用统一起来, 因为这可以通过相关的财务控制系统, 让财务内控制度起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三)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策略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在现阶段会出现一些腐败行为, 这样就让企业中存在一些蛀虫, 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这就需要通过企业财务内控的使用, 让财务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对于财务信息公告要科学的建立起来, 及时的通报企业中的各项费用, 并对其实行相应的财务监督。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测量、记录、存储、接收等上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让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 对于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可以很好的杜绝。同时, 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也要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通过在财务人员之间形成监督机制, 财务人员之间形成很好的制约, 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财务管理人员以职务为依托进行违规操作, 并在从业人员中养成廉洁、清明的风气。

二、企业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在企业中从事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人员, 主要是在企业中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内控制度设计运行工作的监督。如今, 在一些企业中还是存在着内部财控与监督管理方面不协调的现象。不仅如此, 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控和管理监督机制。有的企业在内部虽然存在类似的机制, 但是却没有在内部的监督和审查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企业内部财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能及时的发现。上述现象的出现, 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 企业中没有较好的财务内控管理条件

环境很容易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产生影响, 因此要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其前提就是让企业内部的环境条件得到满足。可以说,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被有效的被执行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企业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是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控制环境条件亦或者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 统计信息出现错误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目前,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企业没有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 员工没有较高的道德观念, 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不同程度的缺乏, 这些对于企业中财务内控条件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 企业中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内控风险评估制度

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良好的统计, 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更加的全面、详实, 但在统计信息的过程中, 严重的失真现象一般会出现在所统计的信息中。所以, 这样存在着一定的有风险。在相关的信息被识别的过程中企业不够严肃和谨慎, 这是直接的导致数据失真情况中最主要的原因, 也严重的影响到企业中信息的真实性。对于风险评价体系来讲, 在很多企业中是不科学和完善的。在对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流程。这就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变的如同儿戏, 致使频繁的出现错误。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建设的对策

(一) 在企业中加强财务内控监督力度

企业之所以在内部进行监督工作, 主要目的就是合理、有效、综合的让企业开展内部控制, 并对其进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以使其能够真正形成书面检查报告文件, 要是其中出现了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纠正。一般来讲, 让企业内控体系制度稳定工作的有力保障是内部制度是否监督到位, 因此在统计工作实际开展的时候, 企业要做的就是督促相关的工作人员按计划做好检查工作, 并具有相应的检查报告, 这是保证在生产经营工作做好的基础。

(二) 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就是指它能够对于影响当今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实施以及实现内控目标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 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辨别之后可以采用科学、完善、有效的方法和处理措施。同时在企业中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必须要建立起来。文中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指的就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分。所谓的财务指标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一些指标。国内比较流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有四类: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及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依托这个评价系统, 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来自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周期性的检定和检测, 这些结果都可以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时候的依据,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

(三) 要认真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汇报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者要想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控就必须在财务工作中加强汇报管理, 还能够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更加的明确, 并使之相互结合。1.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听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定期汇报, 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财务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 并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制定有关的企业管理经营策略。2.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企业财务的汇报与管理, 这和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财务汇报工作存在于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总结以及核算的过程中, 这样有利于统一的进行核算工作, 让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一个好的基础和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在企业中有一个良好的财务内部制度, 我们需要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 创造环境良好的内部管理条件、让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断的被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不断的提升, 让企业财务的风险不断的降低, 达到让企业发展得到促进的最终目的。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在不断的被完善, 改革开放也在不断的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也一步步的走向深水区, 同时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会越来越规范化, 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强.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工业会计, 2001 (03) .

[2]王东艳.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强化财务内控制度.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8) .

浅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必要性;问题;措施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我国现代企业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目前,对内部控制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美国cOs0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概念。cOs0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日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发展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五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其日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1.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日常运作遵循产权利益归属而确立的一套规则,是企业全面管理的一项策略。

经济事项的发生过程就是一个制度涉及的相关利益的协调过程,并且存在对一个制度有效性假设,而制度的运作能在最大可能规避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增强人的集体主义倾向,使经营者能够得到真实的经济信息。

2.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内部的强化管理。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多是一种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受益对象来看,也并不仅仅局限丁企业内部,还包括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外部股东、债权人、政府等。作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税务机关必然关心企业的财务工作是否贯彻公认会计原则,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权益人的财产是否有保障,是否受到侵占和损失。这样就使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是否有效,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的依据。

3.内部控制制度是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各种错误舞弊现象以及不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的履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推动着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新《会计法》明确要求各主体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认识

受同有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还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些企业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手段、方法,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简单的相互制约;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相互监督与制约;有的认为就是控制内部成本、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与完整性、内部的监督;甚至有些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整的控制体系是实施控制工作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都缺乏有效而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普遍都是通过单独的控制机制来控制,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3.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贯彻力度

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贯彻不力且有章不循,出现问题执法不严。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多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流丁形式,失去了制度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貫彻执行的效果,取决丁具体执行人员对该制度的理解程度和认识态度。企业应该针对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人员组织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深入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分清各个相关部门的权责,维护各部门的合法权益,做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杜绝贪污腐败和企业资产的流失。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才能更好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并通过激励和处罚措施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4.持续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的变化,经济环境和本企业业务性质的变化,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范围的调整,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的形势下,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环境控制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改进法人治理机制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管理层的战略日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若山.企业内控管理.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2]赵新刚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篇12

1 当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

首先:中国的经济相当长的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中, 企业的管理人员养成了墨守成规的工作作风, 他们缺少创新意识, 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过是一些书面文件、制度和一堆堆手册, 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位置认识不足, 缺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热情, 即使有的企业具有内部控制制度, 但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 或者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内部控制的运用层面, 而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造成了企业管理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管理混乱现象, 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原则性和严肃性, 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只限于“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已。

1.2 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难以发挥作用

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 所建立的制度片面残缺, 不能把企业的权利、业务和人员的管理科学的结合起来, 使得企业内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有的企业把内控制度干脆理解为企业的规章制度, 照猫画虎、混乱无章;有的企业只注重业务发展, 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有的企业不遵守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原则, 一般都用事后控制, 通过惩罚等方法来处理出现的问题, 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1.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力度不够

任何好的制度都要有人去执行, 我国的好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专人去检查、去考核, 所以企业内控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多么先进, 但缺乏执行, 也很难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我国内控制度建设起步晚, 基础弱, 监督管理的方法都不先进, 企业又只重视发展, 不重视内控建设, 降低了企业的监察力, 导致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闭门造车”各干各的, 互不联系, 各自为政,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得不到重视, 发挥不了作用。

1.4 管理人员责任不清

为了加强企业的监察力度, 我国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监控组织, 但他们的权利范围划分不明确,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也起不到监察的作用。而且, 有一些员工把自己置身事外, 企业的盈利与否与自己无关, 只听领导的指挥, 缺乏主人翁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权利范围又不明确, 造成了企业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1.5 内部控制手段落后

当今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 以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的管理, 忽视了先进化手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 比如: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等;其次企业对员工思想的教育、培训力度匮乏, 使得企业员工思想素质不高, 不能自觉的遵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2.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要想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加快企业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它才可以顺利的实施, 只有加强企业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真正实现产权明确, 责任清楚, 管理科学, 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才能从本质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制度化。

(2) 为了完善现代企业的制度, 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经理人市场, 发展经理人市场一方面会使这些高级职业人才之间展开竞争,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 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约束, 一旦他们因欺诈、舞弊等行为而被公司解雇, 他们将很难重返市场, 企业可以在经营者的竞争中择优选取企业家, 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3) 建立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的差异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积极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 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 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

2.2 完善企业生产活动的控制

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 让每一个岗位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其次, 加强凭证与记录控制, 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 对所有凭证进行预先连续标号, 编妥的凭证及时送交会计部门, 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

2.3 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杜绝高层的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会导致企业的权责不清楚, 企业的制约力度不强, 企业对于资金的应用、企业资产的处置、对外的投资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具有监控和制约, 不能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己做主。其次, 加强审批制度, 加强企业的审批制度可以杜绝企业权责不清的矛盾, 各个企业都要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要建立检查制度, 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第三: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而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又都是围绕企业的目标展开的, 企业的预算管理就是着眼于企业的目标、落实业务活动的价值控制。

2.4 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的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选择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 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人员担任, 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领导, 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 必须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 依靠政府的权威性, 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对不能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违反法律法规, 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 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3 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使企业有条不紊的高速运转, 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 所以,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若山, 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 2010, (2) .

[2]张文贤, 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物、案例[M].北京:立信出版社, 2010.

[3]马广奇.资本市场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4]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 2010, (7) .

上一篇: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下一篇:煤资源利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