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膏

2024-07-05

生肌膏(共5篇)

生肌膏 篇1

宫颈糜烂样改变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 其发生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不洁性生活史等。研究调查显示, 育龄期妇女阴道内发生菌群失调时, 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最终宫颈出现糜烂样改变[1]。宫颈糜烂样改变是女性患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因此即使在没有症状时, 也应对宫颈糜烂采取积极性治疗。本实验通过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4 例宫颈糜烂患者给予拔毒生肌膏治疗, 同时设立对照组,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8例宫颈糜烂患者。入选标准:均符合《妇产科》宫颈糜烂的分类诊断标准, 均经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脑和心血管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4例。治疗组年龄25~45岁, 其中宫颈Ⅰ度糜烂10例, Ⅱ度糜烂11例, Ⅲ度糜烂13例;对照组年龄26~46岁, 其中宫颈Ⅰ度糜烂11例, Ⅱ度糜烂11例, Ⅲ度糜烂1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益宝疗栓治疗, 治疗组给予拔毒生肌膏治疗, 具体使用方法为:两种药物均通过阴道方式给药, 且均在月经干净后的2~3 d使用, 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先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行外阴冲洗, 如若发现阴道或宫颈表面分泌物较多时用棉签擦拭, 对照组将益宝疗栓放置于阴道后穹窿部, 治疗组则取约3 g拔毒生肌膏于宫颈糜烂部位;每隔3 d使用1次, 连续使用10次为1个疗程。注意:嘱患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治疗期间如出现局部红肿及全身过敏症状时应及时来院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阴道出血、下腹疼痛、阴道排液症状) 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宫颈发生糜烂样改变区域完全由鳞状上皮细胞覆盖, 宫颈光滑, 炎症消失, 且临床症状也消失, 为痊愈;宫颈发生糜烂样改变区域较治疗前减小1/3~2/3, 为显效;宫颈发生糜烂样改变区域较治疗前减小1/3 或者糜烂样变程度变浅, 为有效;宫颈发生糜烂样改变区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 对照组为64.7%, 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 P=0.02<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阴道排液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宫颈糜烂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微波、激光、电烙等物理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传统物理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局部刺激较大, 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期长, 还可能形成宫颈瘢痕组织。药物治疗方面包括口服和局部用药, 口服药物由于起效慢、血药浓度低, 因而往往疗效不稳定, 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甚至增加复发几率。益宝疗栓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药物, 但其1个疗程治愈率低, 需坚持2~3个疗程才能治愈此外由于其具有强酸性, 常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烧灼感、炎症等不适[1,2]。大量研究显示, 拔毒生肌膏属于中成药制剂, 其具有抑制细菌种植、缓解炎性反应、解毒镇痛、增强免疫防疫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多重药理作用[3,4,5], 对于妇科系统, 其不但具有分解和液化宫颈糜烂创面内坏死组织的作用, 同时还能促进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迅速覆盖宫颈糜烂区域, 因此认为拔毒生肌膏能成为治疗宫颈糜烂的重要中成药[1,2]。

本实验将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8 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采用益宝疗栓阴道给药治疗, 治疗组给予拔毒生肌膏阴道给药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 对照组为64.7%, 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阴道出血、下腹疼痛、阴道排液症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采用拔毒生肌膏治疗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 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拔毒生肌膏治疗, 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疗效, 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 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中兴, 雷桂兰, 程佳, 等.拔毒生肌膏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临床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 (9) :2103-2104.

[2]叶冬云, 邵中兴, 程佳, 等.拔毒生肌膏对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血清与宫颈渗液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药业, 2015, 24 (12) :114-115.

[3]陈海玲, 陈连清.拔毒生肌膏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235-236.

[4]李层, 涂扬茂.拔毒生肌散外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4 (17) :38-39.

[5]柏志玉, 王粤湘, 彭锦绣, 等.拔毒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6) :641-643.

生肌膏 篇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92例,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41例, 年龄26~87岁。原发病分别诊断为高位截瘫、股骨颈骨折、老年性骨折、脑外伤、高血压出血等。患者入院时均已合并褥疮。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26~87岁。褥疮分布在骨骶尾部38处, 髋关节部9处, 肩胛部4处, 足跟部4处, 共55处Ⅱ~Ⅳ期褥疮, 其中Ⅱ期25处, 面积分别为2 cm×2.5 cm~4 cm×4.5 cm;Ⅲ期21处, 面积分别为3 cm×3.5 cm~4 cm×6 cm;Ⅳ期9处, 面积分别为3 cm×3.5 cm~5.5 cm×8 cm。对照组46例, 男25例, 女21例, 年龄26~83岁。褥疮分布在骨骶尾部37处, 髋关节部10处, 肩胛部4处, 足跟部3处, 共54处Ⅱ~Ⅳ期褥疮, 其中Ⅱ期25处, 面积分别为2 cm×2.5 cm~3.5 cm×4.5 cm;Ⅲ期21处, 面积分别为3 cm×3.5 cm~4 cm×5.5 cm;Ⅳ期8处, 面积分别为3 cm×3.5 cm~5 cm×7.5 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褥疮分期及面积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褥疮的判断标准[1]

褥疮的分期为Ⅰ-Ⅳ期, Ⅰ期:瘀血红润期, Ⅱ期:炎性浸润期, Ⅲ期:浅度溃疡期, Ⅳ期:坏死溃疡期。

2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

褥疮溃疡面先用3%双氧水冲洗后, 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至疮面清洁, 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面, 用0.5%碘伏消毒液将破溃疮面和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根据创面大小用灭菌的压舌板将象皮生肌膏均匀涂于3~4层无菌纱布约0.3 cm厚, 将药物直接接触创面, 固定, 视病情每日换药1~2次。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疮面后, 采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24万单位用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将无菌纱布浸湿敷于溃疡面, 外盖干纱布, 固定, 视病情每日换药1~2次。

2.2 一般治疗

使用气垫、气圈、海绵垫等避免疮面继续受压, 常翻身、疮面周围皮肤外施以按摩,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充分估计患者营养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给, 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 视病情需要静脉给予抗生素、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 重视整体治疗, 增强患者体质,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3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显效:创面缩小, 无分泌物, 肉芽组织生长;好转:渗出液减少, 创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无缩小或扩大。

3.2 统计方法

两组治愈率采用χ2检验, 治愈时间采用t检验。

3.3 两组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46例, 治愈42例, 每次换药后均可见肉芽组织向创面中心生长, 鲜红呈细颗粒状, 有光泽, 上皮覆盖迅速, 皮岛向中心部位生长, 换药时本药膏与新生上皮无粘连性损伤。对照组46例, 治愈2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经χ2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1) 认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治愈率比较见表1。

3.4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1~2 d疼痛明显减轻, 2~4 d均不同程度出现新鲜肉芽, 色泽较红润, 分泌物减少, 创面开始缩小, 对照组显效发生的时间为1~7 d, 观察组显效和治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其痊愈时间见表2。

4讨论

象皮生肌膏的处方组成成份为象皮粉、全当归、生地、生龟板、炉甘石、生石膏、血竭、血余炭、黄蜡、白蜡、芝麻油。象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胶质及无机盐, 具有敛疮、祛腐、生肌之功效;全当归中含有的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含有的维生素B12及叶酸类物质有抗恶性贫血的作用[2], 并含有钾、钠、镁、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及10余种氨基酸, 利用其补血活血的作用;龟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质等, 具有滋阴潜阳、养血、强骨的功效;炉甘石主含碳酸锌及少量铁、镁、钙等, 具有收湿、止痒、敛疮和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作用, 并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 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止痛等功效;生地含多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具有清热凉血、养阴之功效;血竭含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去甲血竭红素以及黄烷醇等成分, 具有祛瘀止痛、敛疮生肌、止血等功效, 血竭素与血竭红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包皮垢分枝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血余炭止血、收敛、生肌;黄蜡除用作基质外, 又具收敛、生肌、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使本品具有了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痛止血、养血活血、敛疮收湿、祛腐生肌之功效。

经临床观察, 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褥疮, 能达到抗感染、加强营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止痛生肌的临床治疗目的。本品抗渗透、敛疮收湿、活血消肿作用迅速, 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等功效, 且具有良好的解热、止痛和抗感染作用。因褥疮疮面多伴有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本品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能有效地控制褥疮感染和预防继发性感染, 这对于褥疮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品为油性制剂, 渗透性强, 容易被组织吸收, 外敷可持续性覆盖疮面, 通过渗透作用, 不间断的发挥药物的效用。本品可使疮面持续处于湿润状态, 并保持疮面在一个符合生理需要的湿润环境内再生修复;而持续保持疮面湿润, 还可保护新生肉芽颗粒, 避免或减少疮面愈合过程中的继发性损伤, 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和疮面再生修复。

本品为纯中药制剂, 对正常组织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 避免了常规换药给褥疮患者带来的疼痛。疮面涂象皮生肌膏后用纱布覆盖, 不粘连, 疼痛轻, 可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增加舒适感, 使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本品在加速疮面修复愈合的同时, 还可加速坏死组织的液化分离, 阻止了正常组织的进行性坏死。由于加速了坏死组织的脱落, 疮面处于生理环境中, 肉芽组织与外界形成了一道天然防护墙, 使得组织中菌群不易失调, 从而控制或减少了由疮面感染而引起败血症的机会。应用本制剂治疗褥疮愈合后, 皮肤松软平整, 弹性好, 很少发生挛缩畸形。

经临床实践, 应用象皮生肌膏治疗褥疮, 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临床治愈率高、疗程短;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笔者认为此法是治疗褥疮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维英.护理学基础.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7:63.

生肌膏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来源于本院肛肠科肛瘘术后门诊及住院患者, 共80例,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 男25例, 女17例;年龄20~60岁, 平均36.7岁。对照组38例, 男20例, 女18例;年龄19~62岁, 平均3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排除①不符合诊断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 拒绝参加本试验的, 或中途退出试验者;②有严重肝、肾、心脏、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伴有肛门直肠肿瘤、结肠炎、Crohn病、结核性肛瘘、肛周皮肤病者;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④对消炎祛腐生肌膏过敏或对其中成分过敏者。

2方法

2.1 治疗用药

基础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半流质饮食, 控制排便24小时, 术后第2天开始保持每日大便质软通畅。术后予广谱抗生素五水头孢唑啉钠 (广州白云山制药厂) 3.5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 每日2次静脉滴注, 连续3天。均于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 创面先用3%过氧化氢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消毒, 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用无菌干棉球擦干, 然后敷药。

治疗组:予消炎祛腐生肌膏 (药物组成:生黄芪3g、黄连10g、黄柏15g、姜黄9g、紫草6g、炒白芷15g, 上药打成粉末状, 过100目筛, 加入麻油360g、黄蜡120g中搅拌组成, 药膏由本院药厂生产) , 使用前将药膏高压灭菌。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创面用凡士林纱条 (新乡市医用卫生材料厂) 外敷换药, 每日1次。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

2.2 观察指标

术后第7、14天经问诊和临床观测, 评定出创面疼痛程度;记录术后第7、14天创面面积。创面疼痛评分采用VAS法[2]。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VAS≤2分;有效:2

3.2 两组术后7、14天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3 两组术后创面面积比效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两组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愈合时间为 (18.86±1.26) 天, 对照组为 (23.84±0.94) 天, 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0.05) 。

4讨论

中医学认为, 肛瘘多由于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 或饮食厚味, 久病失养, 以至阴阳不和, 气血运行不畅, 使邪得以乘虚流注大肠, 集聚成毒, 毒邪久郁, 郁而化热, 热腐成脓而成。现代医学认为, 肛瘘的主要原因是直肠内细菌进入肛窦引起感染。目前, 肛瘘主要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 但由于肛管的特殊解剖位置, 手术后炎性介质的释放和排便等对创面的刺激, 容易导致术后感染、疼痛及创面缺血, 从而延迟创面愈合[3]。所以, 术后开放创面的换药是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换药方式多采用凡士林纱条、利凡诺尔纱条, 但存在创面疼痛、创面愈合缓慢等情况。故肛瘘术后选择合理的药物处理创面极为关键, 合适的药物和剂型可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使创面从基底部开始生长, 防止表面过早粘连假性愈合以及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消炎祛腐生肌膏中的黄连、黄柏、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祛腐提脓, 有很广泛的抗菌效果;白芷止痛、消肿排脓, 合姜黄有抑制多种细菌真菌的作用:生黄芪补气托毒、排脓生肌;黄蜡有直接凝固血液, 祛腐灭菌之功效;麻油作为油膏的赋形剂为创面提供保湿的环境可促进创面愈合, 诸药配伍, 能起到抗感染、减轻疼痛作用, 并能促进伤口基底处肉芽组织生长, 且这些新生的肉芽组织血运极好, 无疤痕挛缩。消炎祛腐生肌膏的作用机理一方面与中药药理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其剂型有关:①中药油膏能在创面上保持润而不渍, 并在保护创面的同时实现与外界环境隔离, 使裸露的神经末梢免受外界刺激而减轻疼痛[5];②有助于宿主巨噬细胞等在创面的聚集, 增强局部对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控制感染, 为创面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③加速毛细血管再生, 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缓解创面缺血状况。本组观察结果表明, 本药具有术后换药创面愈合快, 疗程短, 止痛效果好等特点, 疗效可靠, 无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竺平, 谷云飞, 杨柏霖.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现存问题及对策.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 7 (12) :1101.

[2]王世端.实用临床疼痛诊疗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杜, 2009:101.

[3]支晨阳.外用药物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现状.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19 (4) :62.

[4]刘锋.加味黄连膏肛肠病术后换药23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05, 10 (7) :52.

生肌膏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的86例患者均系本科2006年9月~2008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依照入院日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4例, 年龄38~76岁, 平均52.4岁;病程21d~9年;臁疮部位:左下肢溃疡面32处, 右下肢溃疡面37处;溃疡面最大11.3cm~5.9cm, 深约1.9cm, 最小3cm×2.1cm, 深约0.5cm。对照组43例, 其中男性27例, 女性16例, 年龄35~73岁, 平均50.7岁;病程15d~9.5年;臁疮部位:左下肢溃疡面42处, 右下肢溃疡面33处;溃疡面最大10.7cm~5.1cm, 深约2.1cm, 最小2.5cm~3.2cm, 深约0.4cm。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臁疮分布、溃疡面积、病程长短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关于臁疮的诊断标准。 (1) 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小腿部可见曲张静脉团块或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浅静脉、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2) 小腿内侧或外侧有溃疡存在; (3) 溃疡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水肿、脱屑、皮肤发亮等营养障碍表现。

2 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中药熏洗、象皮生肌膏换药:将外洗中药 (土茯苓30g, 苦参30g, 蒲公英30g, 黄柏30g, 紫草30g, 赤芍20g, 加水约4000ml, 浸泡30min后以武火煮沸转文火煎30min, 滤渣后备用) 倒入一细高木桶内, 桶内安置一木凳, 略高于水面, 患者坐在椅子上, 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 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 进行熏蒸。待药液不烫人时, 把患足及小腿浸于药物中泡洗20min[3], 熏洗后自然晾干患肢。常规外科换药 (皮肤常规消毒后, 清除伤口内异物, 用刮匙或无菌剪刀清除坏死组织, 露出溃疡基底部, 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 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无菌棉球拭干) , 将象皮生肌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药 (湘) 卫药剂 (2000) 05第063号, 规格:50g/支, 象皮粉15g, 儿茶10g, 炉甘石30g, 血竭10g, 煅龙骨15g, 乳香15g, 没药10g, 冰片5g, 研成极细末, 过120目筛, 以麻油500g调和成膏状, 高温消毒后灌装而成) 薄而均匀涂于脱脂棉片上, 药膏厚约0.2cm, 敷于伤口处, 大小超出伤口边缘0.5cm, 创面较深的用象皮生肌膏填充, 再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视伤口分泌物的多少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过程中疮面出现大量淡黄色粘稠分泌物, 揩之不去, 不强行撕扯, 待坏死组织液化后, 创面逐渐恢复清洁状态。

2.2 对照组

采用康复新换药治疗:参照治疗组常规外科换药后用康复新液 (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浸湿的纱条填塞腔隙或外敷创面, 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每日1次。2组均以7天为1疗程, 5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痊愈:创面完全愈合,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疮面缩小75%, 临床症状改善;好转:疮面缩小25%, 临床症状改善;未愈:疮面缩小不足25%, 临床症状未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2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治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护理

3.1 起居护理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了护理的重要性, 早在《刘涓子鬼遗方》中就有详细的论述“凡患痈疽发背至危甚者, 因出脓毒, 气多虚, 易于惊悸, 须予清室中将息调理, 不得涉及家务……”, 可见古代已十分重视生活护理。保持居室清洁, 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起居有常, 避免劳累及负重, 坐位及睡眠时抬高患肢15°,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在病情许可范围内尽可能让患者完成自理活动, 使患者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3.2 心理护理

臁疮为体表疾患, 患者目睹病情的发展变化, 易引起内心的恐惧、惊慌, 疾病的慢性过程常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绪或过激行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 在工作中保持和蔼态度, 耐心安慰、劝导患者, 让患者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防护措施,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亲朋好友多探视患者, 给予精神鼓励。

3.3 创面护理

指导患者尽量少站立、负重, 行走时穿弹力袜或以弹力绷带缚扎, 避免外伤碰撞;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臁疮愈合后, 避免搔抓、碰撞创面, 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之品, 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 继续穿着弹力袜保护下肢, 促进血液回流。

3.4 饮食护理

进食清淡有营养之品, 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康复。治疗初期多食清淡食物, 如冬瓜、雪梨等, 以助药物清热利湿;后期多食健脾胃之品, 如山药、红枣、黑木耳等, 以补益气血、濡养四肢、敛疮生肌;忌食生冷、辛辣、烟酒、发物, 如牛、羊、狗肉、鲤鱼、叫鸡等。

4 结果

4.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注:秩和检验, z=-2.057, p=0.040。

4.2 2组患者痊愈病例治愈时间比较

(见表2)

注:t检验, t=-2.225, p=0.037。

5 讨论

臁疮为外科常见病, 多由久站久立、负荷过重等致下肢湿浊流注, 脉络阻隔, 瘀血凝滞或是禀赋不足, 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致经络阻隔, 脉道不通, 肌肤失养, 瘀久化热, 热盛肉腐而溃破成疮, 中医辨证有湿毒热盛、脾虚血瘀、气血两虚等证型。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创面局部循环差、组织缺血缺氧、感染严重、大量神经末梢裸露, 加上组织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侵袭, 刺激裸露的神经末梢, 引起剧烈疼痛[4], 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 为纯天然液体制剂, 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主要有效成分WHF, 具有抗炎、消肿、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病损组织修复的功效。采用中药熏洗加象皮生肌膏换药, 其主要功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1 局部抗炎、杀菌:

熏洗中药方中的土茯苓能解毒除湿;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所含小糵碱、黄柏碱, 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某些真菌均有抑制作用[5];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以及苦参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6];紫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5.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采用中药熏蒸的护理方法, 药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浓度;由于温热刺激, 皮肤和患部的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 不但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症状, 而且可以更好地疏通经脉、透达腠理、调节脏腑[7]。本组观察结果显示:经中药熏洗3~5次后, 疮面局部渗液减少, 异臭味消失, 患者疼痛减轻, 舒适度增加, 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3 减轻创面疼痛及营养支持、促进修复:

象皮生肌膏中的主药象皮, 早在《医宗必读》中就被称之为“合金疮之要药, 长肌肉之神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象皮具有迅速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及促进创伤愈合的功效[8];儿茶能止血生肌敛疮;乳香活血化瘀;炉甘石能收敛止痒敛疮;没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血竭能敛疮生肌、活血止痛[5], 诸药以麻油调敷, 能清热祛腐、活血散瘀、消肿收敛生肌。而象皮生肌膏外敷致创面分泌的大量粘稠分泌物, 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 减轻了局部疼痛, 以液化方式无损伤地排除创面代谢产物, 改善创面血液循环, 营造了创面组织再生的良好环境, 这亦是中医治疗疮疡“煨脓长肉”的道理所在。

5 小结

经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发现:臁疮患者应用中药熏洗及象皮生肌膏换药, 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舒适度, 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法简单、安全、经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贺菊乔, 刘丽芳.外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4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13.

[3]尚德俊, 秦红松, 秦红岩.外科熏洗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

[4]李世斌, 张祖奇.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6, 2:1461.

[5]陈偶英, 席建元.象皮生肌散外治体表溃疡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2) :88.

[6]贾利辉, 宋易华, 李永清.中药外洗加微波治疗臁疮79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3, 4 (4) :295.

[7]欧阳恒, 杨志波.新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2.

生肌膏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者, 男13例, 女5例;年龄21~85岁, 平均46岁。纳入标准: (1)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足踝部剥脱性创面, 如车祸伤、重物砸伤、碾压伤等; (2) 足踝部剥脱性创面, 剥脱面积大于3cm×3cm; (3) 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营养状态差, 病情不稳定, 合并有败血症、严重内科系统疾病、ICU重症及难以沟通无法配合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1) 彻底清创:生理盐水, 过氧化氢 (双氧水) 及PVP碘反复冲洗, 彻底清除创面污物及坏死组织;修剪创缘, 剪下无任何血供的皮肤软组织, 尚有血供的皮肤软组织尽可能保留, 无张力状态下原位缝合, 缩小创面。裸露的神经、肌腱或骨面, 尽可能用周围的皮肤、筋膜等软组织覆盖。如有肌腱神经断裂, 予以缝合修复, 伴有骨折者予外固定架或克氏针固定。 (2) 外敷龙血生肌膏纱条:将龙血生肌膏均匀地涂于无菌纱布上, 均匀摊平覆盖于整个创面 (纱条不易过厚) 。 (3) 置入VSD装置:用生理盐水及75%乙醇擦拭创面周围皮肤, 干纱布擦干;根据创面大小修剪设计VSD敷料覆盖, 使VSD敷料、龙血生肌膏纱条与创面三者充分接触, 其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贴透明薄膜封闭创面, 透明薄膜覆盖范围应超出创面边缘3mm以上, 避免漏气。采用三通连接器将敷料吸引管连接于中心负压吸引接头, 注意检查透明薄膜的密封性。持续负压吸引 (我院墙式持续中心负压) , 负压吸引压力范围200~300mm Hg, 以VSD敷料塌陷、引流管出现管型并有液体引流出为度。 (4) 更换VSD敷料和龙血生肌膏纱条:在6~8天后拆除VSD敷料和龙血生肌膏纱条, 观察创面皮肤软组织成活情况。若损伤严重, 仍有部分发黑坏死组织, 予以清除, 再次用龙血生肌膏纱条+VSD治疗。 (5) 修复创面:拆除敷料与纱条, 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者, 行植皮或小腿后侧皮瓣转移, 关闭创面。

2.2 护理方法

VS D术后, 每日定时检查VS D装置的密闭性, VSD敷料、龙血生肌膏纱条与创面三者是否密切、无缝隙接触, VSD敷料及透明薄膜是否完整, 检查负压值, 调整患者体位, 抬高患肢。观察创面渗出物和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及引流量。创面渗出物和引流液, 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药敏结果选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创面感染情况, 创面皮肤坏死与肉芽生长情况, 创面愈合时间, 创面皮肤的色泽与质地。

3 结果

18例中, 4例行2次VSD覆盖, 8例行3次VSD覆盖, 4例行4次VSD覆盖, 2例行5次VSD覆盖。治疗期间, VSD敷料与龙血生肌膏密切接触后, VSD材料无发黑发臭、氧化, 负压引流通畅, 无明显堵塞。创面引流液行细菌培养, 有4例发现感染;细菌培养, 3例铜绿假单胞菌, 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后, 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指导患者积极进行足踝部功能锻炼, 均恢复良好, 未见明显跛行;创面愈合良好, 所植皮肤平整, 色泽红润, 质地良好, 无继发皮肤坏死、感染, 无窦道形成。

典型病例 (如图) :患者女, 因碾压伤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剥脱, 创面面积大, 污染严重, 伤后急诊入院, 行4次VSD+龙血生肌膏纱条+植皮治疗后, 创面愈合良好, 皮肤平整, 色泽红润, 质地良好, 外观满意, 足踝部无明显僵硬, 足趾活动良好。

4 讨论

足踝部皮肤剥脱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 皮肤软组织大面积剥脱、缺血、坏死、缺损, 伴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骨组织的外露, 剥脱性创面易伴发严重感染, 愈合困难, 治疗周期长。以往对于剥脱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清创后, 反取皮植皮加压包扎, 油纱碎纱布打包固定, 创面渗血渗液多, 需多次换药。因纱布包扎压力不均匀, 皮下积液积聚, 伤口易感染, 导致皮肤软组织进一步坏死。VSD技术在治疗剥脱伤[1,2]与软组织缺损方面[3,4], 效果明显。龙血生肌膏是由地龙、血竭、乳香、没药、黄柏、黄连、生大黄、白芨、炉甘石等组成,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配制, 具有化瘀、清热、祛腐、生肌的功效, 本院应用该药治疗诸多慢性难愈创面疗效满意。

VSD技术联合龙血生肌膏的优势: (1) VS D是一种高效、全方位、持续负压引流, 创面的渗液、脓液和脱落坏死组织能被及时、彻底地引出体外, 保持创面清洁。持续负压有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机械牵拉的作用[5], 能够显著加快腔隙的闭合和创面的愈合。对于剥脱的皮肤软组织, 可起到靠拢深层组织、缩小创面、减小植皮面积的功效。 (2) VSD使引流区产生真空效应, 有效控制感染[6]。透明薄膜是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单方面透气功能的薄膜, 创面中产生的腐臭气体能够渗透到薄膜外, 而膜外空气中细菌不能透过进入创面内, 形成密封的环境, 隔绝了外界细菌的入侵, 从而显著降低创面感染的几率。 (3) 在负压状态下, 龙血生肌膏纱条与创面充分接触, 药物成分充分渗入创面, 化瘀清热, 祛腐生肌, 从而加快促进创面愈合。 (4) 负压引流期间, 基本无需换药, 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及患者的痛苦。

注意事项: (1) 每次手术, 务必彻底清创。对于严重剥脱性创面, 彻底清创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 (2) VSD术后加强观察, 确保引流通畅。术后应定时检测VSD的负压值, 观察VSD的负压状况。如有漏气, 务必薄膜多层密封, 保证VSD的密闭性。如VSD材料鼓起, 贴膜下出现积液, 提示负压失效, 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必要时更换VSD敷料。 (3) 龙血生肌膏纱条, 务必均匀地覆盖于创面表面, 使VSD敷料、龙血生肌膏纱条与创面三者密切、无缝隙接触, 避免纱条扭转变形, 避免引流管堵塞。 (4) 因足踝部严重剥脱性创面渗出多、污染严重, 易伴发感染, 术后应给予抗感染、改善血循、消肿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负压闭式引流 (VSD) 联合龙血生肌膏外用治疗足踝部严重剥脱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18例足踝部剥脱性创面患者, 采用VSD技术联合龙血生肌膏外用治疗。结果 18例患者, 术后均创面愈合良好, 皮肤平整, 色泽红润, 外观满意, 足踝部活动良好, 无继发皮肤坏死与感染。结论 应用VSD技术联合龙血生肌膏治疗足踝部严重剥脱性创面, 操作简便, 患者痛苦少, 感染率低, 效果满意。

关键词:负压闭式引流,龙血生肌膏,足踝部,剥脱伤,创面

参考文献

[1]杨广令, 朱鑫, 周晓敏, 等.晚期小腿大面积皮肤潜行剥脱伤的治疗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482.

[2]王键, 王均香, 李静.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严重皮肤剥脱伤反取植皮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4) :7.

[3]Witkowski W, Jawien A, Witkiewicz W, et al.Initial multi-centre observations upon the effect of a new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upon patient and clinician experience and the treatment of wounds[J].Int Wound J, 2009, 6 (2) :167.

[4]林平, 杨骐宁, 姜丹生, 等.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1) :37.

[5]黄巧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 2010, 5 (5) :512.

【生肌膏】推荐阅读:

上一篇:医院室内下一篇:农村信息风险及其防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