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计划免疫

2024-08-31

第七章计划免疫(精选9篇)

第七章计划免疫 篇1

10月25日, 欧委会宣布:欧盟第七框架研发计划 (FP7) 已超额完成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目标。FP7的合作专项计划中 (Cooperation) , 创新型中小企业已获经费29亿欧元, 占合作计划已拨付经费186亿欧元的16.3%, 超过欧洲议会及部长理事会在2007年FP7计划开始时制定的15%的既定目标。截止2012年9月30日, FP7合作专项计划共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11 000多家。

近年来, 框架研发计划加大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在卫生、环境、食品、渔业、农业生物技术、社会科学及人类学领域, 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第六框架研发计划有了大幅度提高。

FP7总经费532亿欧元, 共有5个专项计划, 分别是合作研究、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前沿科学及欧洲原子能研究计划。据欧委会估算, 迄今, 中小企业总计已获40亿欧元项目资金, 预计到FP7末, 中小企业总计将获73亿欧元, 受益企业30 000家。

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参与, 强化研究与创新的无缝连接, 是欧盟主体研发计划的重要发展方向。《地平线2020》也将采取综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 提出要在应对社会挑战及关键使能技术中, 拿出总预算的15%用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提高欧洲企业的竞争力。

第七章计划免疫 篇2

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按照本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工序的先后安排及各施工段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建筑、安装的劳动力配备。在劳动力配备上采取以下几条组织措施和原则:

1、各工种人员配备:各工种人员主要由我公司操作工人组成。并选用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且技术水平高、队伍整齐、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且有建制的劳务队伍,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上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需要。

劳动力实行操作专业化进行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班组能从事性质基本相同的工作,以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有进有退,减少窝工。

本计划中的劳动力不足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操作层人员应尽可能采取计件工资制。对经监理批准的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加点,应按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付给操作者应得的报酬。

2、劳务队伍进场前,由公司劳资部门和项目部与其签订合同,规定其工期、质量、安全要求,明确承包任务,工程量结算方式和奖惩的措施。项目经理部还对劳务队引入激励机制,推行优质优价管理方法。

3、新工人开工前三天进场,进场后由安全员对新工人进行安全、防

火和文明施工教育,为落实施计划和技术责任制,由工长和技术员对班组长、新工人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等。

4、工程由工长、技术员、质量安全员、材料员、内业资料员、试验员、测量员等组成,项目经理负总责。

劳动力安排计划详见附表(附后)

第二节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1、选配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布局来选择机械设备类型;根据本工程的工期、工程量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来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所选用的机械设备既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成本;所有机械设备全部选用性能完好的机械设备。

2、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作用

定人定机,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实行机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作业。

3、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机操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按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机操工要坚持“清洁、紧固、调整、润湿、防腐”十字作业,填写运转和日常检查记录。运转中发出异常,要及时停机检修,不得带病运转作业。机械设备要杜绝“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机械设备按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业。

4、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机具及时进场。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附后。

第三节资金配置计划

充足的资金是本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予以大力支持。

配备专业会计师为本工程筹措资金,从各个渠道、各个环节,保证资金的需求。确保本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使每一笔资金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对涉及材料、机械、人工工资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优先保证,做到支付及时,决不影响工程进度。

第四节材料设备采供计划

首先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应有全盘的施工安排和周密的计划,做到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同时制定每日、每周的安排计划,对机具、材料的进场提出意外应急计划,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

1、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计划一般提前15~20天提出,并提前寻找货源及询价,做到不因材料采购而影响工期,公司仓库对各种材料应有一定储备,若在施工中某种材料不能及时到现场时,应千方百计、多方了解向有关单位及时联系和购买,以保证工期、质量,确保材料能及时进场。

公司向项目提供合格供货商名录,在各项工程施工半月前,现场材料组,尤其是采购人员需与业主一起落实好厂家货源,提前提供样品,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确认,采用“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进行运作,特别是所用水泥要三证齐全,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出现短缺,应立即另找第二家或第三家,如还有困难时可与我公司的物资供应公司联系,启动多点来形成多渠道的物资供应网络。

砂、石、砖等地材受季节变化,经常影响正常施工,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并客观评估市区级重点工程分布情况,地材需要时间与数量,项目应在地材丰产期内根据施工需用数量,尽可能储备多一些,以便顺利渡过地材低产期。场外材料、半成品的贮备量应比实际需用量多一些。

对业主提供的物资供应单位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满施工需要,在合同中规定双方的责任,将业主提供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储存和保管,出现问题加以记录和及时处理。

严格按照公司GBT19001-2000程序文件运作,做到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等环节的可追塑性。对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上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

原材料的验收及试验:材料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为

此各种原材料特别是水泥、钢材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水泥、钢材、砂子等材料进场后必须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地设专职检验员,及时将各种材料送检,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封存退货。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序中不合格的及时标识、隔离、审批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做到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工期。对施工材料的搬运、储存、保管和交付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损坏或变质。

材料部门根据材料计划要求提前进行市场摸底询价,需业主审价的材料提前送样请业主认定,使工程材料的供应充足、及时,材料员与工长、内业技术配合,做好季节性材料储备。及时制定、核实预制构件加工计划,以满足订货、加工的必要时间,保证构件能按期交付安装、使用。

加强施工的预见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供应应较实际进度提前3—7天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各种材料及半成品检验数据均应同时进场。

2、机具、设备方面

施工阶段的机具,应根据所需用量计划,再附加一定的备用量。使用频率较高的机具需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部件或总成件,保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以满足施工需要,如我单位不能保证某种机具及时到现场,采用到别的单位进行租赁的办法解决。现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用、养、修由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抢修。

总之,项目经理部应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应做到广开

第七章计划免疫 篇3

在申报项目之前, 首先要搞清楚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申报程序, 才能为成功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项目招标

招标信息发布在欧州共同体官方杂志上, 可以从CORDIS的网址上查找。

(二) 准备申请

应至少有3名合作者 (独立法人机构) 来自至少3个不同国家 (包括中国) , 合作者有互补性 (大学、研究机构、公司企业、其他有关部门或联合机构) , 其中一个合作方为协调人。每个招标都有相关的信息册, 内容包括招标的目的, 要满足的条件, 要填写的材料等等。信息册, (包括申请者指南, 工作计划, 项目招标和评估手册) 可以从CORDIS网址下载。对于大部分的招标来说, 申请必需涉及两个欧盟成员国的至少两个组织。

(三) 申请递交布鲁赛尔

申请必需按招标中具体说明送到比利时布鲁赛尔的欧洲委员会。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到达欧洲委员会。

(四) 合同洽谈

被批准的研究申请需要合作团体和欧盟委员会签署一份合同。签合同的各方之间意见一致 (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 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份合作各方的内部协议将是必要的。

二、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伙伴

我们可以在在欧盟项目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合作意向, 等待合作伙伴主动联系我们。但是积极地浏览合作信息、推介自己、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更能体现我方的合作诚意;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实力, 因为每个合作项目都会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地区的同类科研机构, 只要三个以上且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者结成一个团队, 那么该项目的合作大门基本就关闭了, 别的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研究机构就只能望洋兴叹、无从加入。在有限的项目执行时间里, 欧盟希望每个项目的合作团队尽快组建, 所以谁抢先进入合作团队, 才能抢占到属于自己的合作市场。

三、注重经验、从小做起

这一点是针对合作申请项目的团队而言。申请欧盟框架计划项目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加上欧盟项目竞争非常激烈, 项目平均申请成功率只约为15%左右, 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参与合作的各方能否顺利而融洽地合作也是项目评审委员会考虑的一个因素, 欧盟可不希望在项目通过批准后, 参与各方在资金使用分配、知识产权、学术认知方面出现大的分歧导致合作关系破裂, 从而浪费了项目时间和资金资助。也就是说, 如果国内某科研机构欲参加欧盟框架计划项目, 在寻求外方合作伙伴时最好同之前与自己开展过合作交流的外方机构组成合作团队, 共同申报项目, 因为评审委员会的专家更容易相信既成事实的合作成功经验。倘若没有此类经验, 在申请大型框架项目之前, 团队各方若能合作开展一些小规模的合作研究, 并在国际性刊物上共同发表文章, 必将对项目最后获得批准发挥非常主要的作用。这看似有些浪费时间, 实则积累了团队合作的成功经验, 增强了申报实力。

四、分清重点、彰显实力

不同的框架计划有不同的重点合作领域, 比如第七框架计划就分为10个主题:1) 健康;2) 食品、农业与生物技术;3) 信息通讯技术;4) 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新生产技术;5) 能源;6) 环境和气候变化;7) 交通;8) 社会、经济科学和人文学;9) 安全;10) 空间科学, 每个主题在几轮招标中又有各自不同的重点。欧盟框架计划的招标目的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某领域最强实力的合作参与者。于是参与方在申报项目时不可心急, 首先明确自己的科研实力在哪个主题的哪个子领域里能达到世界领先, 然后搞清楚该子领域在该主题的第几轮招标里被列为合作重点领域, 从而了解清楚评审专家的精力主要放在哪里, 才能把握好时机、找到突破口。

五、符合规范、分工明确、预算准确、量力而行

这四点主要是针对申请书内容填写而言的。由于框架计划各项目的资金资助丰厚且全额来自欧盟委员会, 项目竞争十分激烈, 于是申报程序严格复杂, 需要填写许多表格。每年我国都有很多项目因填写格式不符合欧盟要求而在形式审查阶段就被淘汰, 对于付出大量心血撰写申报书的科研人员来讲, 未经专家评审就被淘汰是非常痛心的。因此, 填表时一定要符合规范。

分工明确是指在撰写申请书及合同书中, 一定要明确团队各方承担的科研任务, 要清清楚楚地写明谁该干什么、该完成什么、该担何种责任, 以免日后因项目完成失败或者进展不顺利时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由于每个项目的协调人均为欧盟国家的同行, 所以在经费分配时, 委员会往往因“任人唯亲”而给外方分配较多的经费, 而分给我们的经费较少。因此从一开始, 在经费方面就要精准计算、据理力争, 要提出以工作量分配科研经费, 谁干的活多, 谁就拿更多的钱, 以免导致自己因经费不足而承担“未完成”的责任。

申请欧盟项目时, 申报书的内容和最后合同中的内容相差无几, 因此, 申请书中内容的填写一定要基于自身的研究基础、科研实力, 真正做到量力而行、按时限而行, 万万不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夸大填写, 以免项目评审专家认为工作量过大, 我方无法完成;也不能因担心无法完成而过度保守的填写, 以免项目评审专家认为我方实力不够, 均惨遭淘汰。

欧盟框架计划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 广泛的参与这一计划体现了我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既为我国科研机构争取到合作研发、学习交流的机会和资金资助, 也加深了参与各国之间的交往和了解,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科研机构成功申报框架计划起到帮助作用。

摘要:欧盟自1984年开始实施“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 (简称“欧盟框架计划”) 以来, 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综合性科研与开发计划之一。迄今已完成实施六个框架计划, 第七框架 (20072013) 计划也即将在今年收尾。本文总结四年来参加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工作经验, 在这里浅谈五点计划的申报技巧, 供大家参考交流, 希望对大家参与申报未来的框架计划起到帮助。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合计 13课时

教学目标: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看图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自问,感受伽利略的人格品质。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座塔叫什么塔?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塔上这个人是谁?谁来介绍一下。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谁能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2.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你想问伽利略什么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文本,搜索一下信息,看看自己能提出什么高质量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记者提问。

3.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不容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怀疑、试验、违背、责备、辩论、拴住、拖住、宣布、真理、寻常。

分类记忆生字:略 萨 磅 拴 拖 执 宣 辩 奉违 妄

抄写生字:辩 奉违 妄 执

4.当堂练习:从中找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见作业本第二题。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伽利略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2.小组内初步交流。

四、引导思考,了解人物特点——善于思考,能言善辩。1.指名读第一段。

哪个词看出他的善于思考,能言善辩?常常、很难解答、很不寻常。理解“很不寻常”,知道寻常的反义词。

2.请默读第三节。25岁时,他提出了一个更不寻常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你觉得他提的有道理吗?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理解不迷信权威的意义。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引导思考,了解人物特点

1.讨论: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自读第4、5段。

2.引导体味:

(1)自己反复试验: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体会:严谨科学的态度。

(2)公开试验: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为什么要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联系前文理解: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当时是怎样的环境?迷信权威,崇拜名人,不敢怀疑,不敢创新。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对科学进行分科,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打破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怀疑,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别人反应: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理解: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你想说什么?你想劝劝他吗?

小结: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十分执着)。

3.先练后讲最后一段:(1)练习:作业本第4题。

(2)突出哪些词语,可以读出句子所包含的道理。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大、也、全都:表示大哲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说的话也有错误的时候。不能盲目崇拜,不能迷信权威。

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4.随文练笔: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议论。作业本第6题。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总结: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说话要有理由,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来描写的。

2.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3.积累名人关于科学真理的名言。背背,抄抄。作业本第五题。

四、作业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或可以阅读《名人传》。

板书: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启 发:不迷信权威,执著实事求是地探求科学真理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解题,了解罗丹

1.出示图片“思想者”,这尊塑像的雕刻者是谁呢?

认识罗丹:他就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走进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罗丹的为人处事。

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能找到近义词吗?聚精会神、屏息凝神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精神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桌检查生字读法,相互正音。

说说罗丹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呢?

2.默读课文,要求用“罗丹”作句子的开头,并且用上题目“全神贯注”说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简单交流。(课文主要讲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三、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精神

1.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的呢?请认真研读第一、二、三自然段,想象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语言和心理,在划出的句子边上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2.学生交流,重点品读: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

(5)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6)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7)罗丹径直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3.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中明白罗丹那样完全地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投入,这样的工作态度就叫——全神贯注。

4.这些话里有一句话把罗丹的工作状态表达最充分,这句话是哪一句? 句子: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1)你怎么理解“喝醉了酒一样”?(完全陶醉了)(2)所有的世界都消失了吗?

(除了雕塑以外,所有的都不在他脑海里,说明他全神贯注的程度。)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速读课文1-3节,此时罗丹留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五、引读课文4——5自然段 1.引读课文4、5自然段。

2.反复朗读茨威格的名言——在这样的名言激励下,茨威格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

3、学习了课文后,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自我激励名言。请根据课文学习所得,书写自我激励名言。

3.小结: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除了知道罗丹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之外,还知道了一个道理,我们对待学习也要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也要全神贯注。

六、课外作业

1.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2.搜集罗丹的故事或罗丹的作品资料。

板书:

还有毛病 语言 罗丹——全神贯注 修改女像 动作

径自锁门 神态

外貌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见底、一丝不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4.感悟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由衷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自问,感受伽利略的人格品质。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板书课题)读题。鱼一般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自由读课文3分钟,可以轻轻的,也可以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读书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三言两语概括。

随机联系第1、2自然段理解"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三个词。抓出主要人物,地点,事情后让学生连起来讲一讲。

我在(泉白如玉)清澈见底的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常常在这里(看鱼),(画鱼),赢得了旁人的(称赞)。

三、感受忘我

1.青年的举止特别。“举止特别”就是什么意思?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他的举止很特别?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的境界”

2.交流:这位青年的“忘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划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交流感受,把“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读出来。

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他依然在怎么做吗?

他依然在静静地画画,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点拨:

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哪些词语能帮助你理解,圈一圈。指导朗读,引读工笔细描及挥笔速写的句子。

4.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板书:画技精湛 专注画画

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如此——栩栩如生,怪不得有一位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看课题,说意思。

5.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在赞叹?我们来看插图想象一下,谁在赞叹?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赞叹什么?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纷纷赞叹。“画得(),画得()”一位姑娘地赞叹着。“()”一位()赞叹道。“()”我暗暗赞叹。

引读“但是青年仍然那样专注,他依然在——”

小结:他眼里看的,手里画的,心里想的,只有金鱼,仿佛他自己也成了一条鱼,你们说他爱鱼到了什么境界?

引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6.指导朗读上述两个先概括后具体写的语段。7.总结:

这位青年的举止的确特别,他爱看鱼,爱画鱼,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多么令人敬佩呀。一起来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概括后具体写的方法写写青年怎样忘我地观察鱼、画鱼。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问的根据,理解不迷信权威的意义。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青年人 地画画。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 ;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意外的是,他居然是个 人。

1.完成填空。

2.想想“聋哑人”三个字给你带来什么思考?

二、提炼主线,品读句子

这位青年的举止的确特别,他爱看鱼,爱画鱼,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多么令人敬佩呀。一起来读:“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1.默读思考:他有这样的特别之处,文中还说到这个观鱼人特别在哪里? 外貌

神态 他是怎样观鱼的? 动作 他是怎样画鱼的?

二、领悟含义

1.我与这个忘我的青年聊天时,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随时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2.反馈

青年是个残疾人,他还那么专注地画画,值得我们学习。青年长年累月地观察金鱼,才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

3.想象青年长年累月来观察、画鱼,他是怎样坚持的?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形式写一写:一年多来,为了画好金鱼。他有时(,)有时()。

4.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这句夸他的话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却平静地吐了一句话,找一找,读一读。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吗?“之所以我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是因为——”

5.联系实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此时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3.读写结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在赞叹?我们来看插图想象一下,谁在赞叹?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在赞叹什么?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纷纷赞叹。“画得

,画得

”一位姑娘地赞叹着。“

”一位 赞叹道。“

”我暗暗赞叹。

四、作业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并背诵。2.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栩栩如生)

因为 所以 聋哑青年

(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图片)很难想象把一片荒凉、贫瘠的黄土,变成“碧绿的菜园”,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但这位普通的农民却做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

板书:父亲的菜园

1.齐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二、预习检测,引导质疑

1.出示生词,小老师带读: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贫瘠:土地薄,不肥沃。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3.梳理问题

(1)学贵有疑,写下有价值或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超过3个)(2)根据呈现的问题,引导发现什么问题提得有价值。

预设问题有: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如何?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回报交流 2.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四、品读句子 感悟精神

1.导学:“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指名读,板书:贫瘠 碧绿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伟大。父亲为了把“贫瘠的死黄土”变成“碧绿的菜园”,他付出了很多,他都做了些什么?请你用波浪线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认真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旁边。

交流:

品读一:“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的?

品读二: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风雨中„„ A、圈出文中的动词。B、对比句子读,体会人物动作感受父亲精神

品读三:“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A、是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父亲摔倒了,可是他没有放弃。齐读 B、烈日炎炎,父亲汗流浃背,可是他没有停歇。再读。C、狂风肆虐,父亲步履蹒跚,可是他没有叫苦叫累。再读。父亲太让我们佩服了,还有哪些语句„„

3、出示练习,让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

父亲太伟大了,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四季常青的菜园,他还留下了什么?谁来填一填。

因为父亲的(),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师:因此,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

望着这片碧绿的菜园,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指名回答。4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之情,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贫瘠 碧绿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语句通顺,内容清楚具体。结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2.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归结学习单元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收集写作素材,组织语言来介绍自己最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教学过程:

一、回忆再现

师:上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中,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可敬可佩的人,有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有下岗再创业取得成功的阿姨,有身残志不残刻苦学习的同学,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

1.谁说的人物令你肃然起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是怎么说的? 2.回忆自己在小组和班上交流时,受到别人赞扬的地方。

二、明确要求

同学们读一读书本上的习作部分,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交流,老师打出字幕:(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选择素材

选择素材。从众多人物的素材中进行筛选,你选择写谁?提示: 1.你熟悉的,你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2.事例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特点,也觉得有话可写的。3.在脑子里进行搜索后,迅速确定要写的人。

四、尝试写作

把自己最佩服他的一件事写出来。(写个片段)

五、探讨方法

1.教师出示《咱班的运动健将》下水文

暑假里的一天,他感冒发烧了,还是坚持出现在训练场上,队友和教练都很关心他,叫他不要训练了,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整个训练任务。

评点:是否符合主题要求。是否感人。

2.假如你是老师,你想如何采访他?或作文中还缺少什么?请提问。(1)那天你感冒发烧了,感觉如何?缺少感受。

(2)队友和教练是怎么劝的?你是怎么回答的?缺少语言。(3)带病坚持训练过程中,你感觉顺利吗?缺少感受。(4)你为什么带病坚持训练?缺少心理。(5)当时生病的样子是怎样的?缺少外貌描写。3.想象,口头修改。

4.范文片段:暑假里的一天,他感冒发烧了,队友们以为他不会来了,没想到他又出现在训练场上。大家看他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关心地说:“生病了还来,又不是正式比赛,快回去吧。”教练也走过来,关切地说:“你还是先回家休息吧。”可他却说:“不,我能坚持!”训练的过程中,他仍然像只勇猛的小老虎,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病痛。他的出色表现使队友和教练都十分感动。事后,大家问他为什么生病了还坚持训练,他说:“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希望,都有一个理想,就是用我们的拼搏换取换成功的果实,如果我不参加训练,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辜负了教练的辛勤辅导,辜负了老师的辛勤辅导,同伴的刻苦选练也会受到影响。”

5.同学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介绍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六、结合课文,启发引导

1.读一读:找出课文中写人的文章读一读,课文是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人物事例的?

2.想一想: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言,及“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明确: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2)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及由衷的歌颂与赞美把情感写真。

七、作文起草

1.提示激兴:要表现人物的品质,一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活动等去观察、琢磨、进行描写,重点写好语言和行动,以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作衬托,在描写过程中穿插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拟定初稿。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四年级的学生还属于写“放胆文”的阶段,鼓励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不受形式的束缚,不受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八、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对照习作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2.共同交流修改。

(1)让学生以自己的作文为例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方法,教师巡视点拨。(2)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相互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作文的方案。(4)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方法进行评价。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九、评议赏识

1.把自己写的作文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感受快乐,或由学生自己选择欣赏某同学的作文来读。

2.好的习作予以肯定,有不足的习作在鼓励的前提下提出修改的建议。

3.各自再进行修改,评比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议、推荐。

4.教室的文化栏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组织学生参观、阅读。

第 四 课 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阅读。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读说说词语意思 2.说说最容易写错的词语

栏杆 境界 厂徽 清澈见底 融为一体 听写:栏 境 徽 澈 融

3.作业本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4.作业本第二题,换偏旁再组词。5.作业本第四题,看意思写成语。

二、我的发现(引号的用法)

1.教师简单导入,齐读课题:我的发现„„

2.学生齐读三个例句,发现共同的特点:有些词语带有引号。

3.教师讲解引号的三种用法:(1)表示词语有特别含义;(2)表示特定称谓——创造一个新词,比如外号、物品名称„„;(3)突出显示,表示强调,引起注意。

4.教师过渡,引导学生辨析各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笔记。

5.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小结,练习加引号:(1)泥人张捏的泥人栩栩如生。(2)这个探字写出了竹笋的可爱。

6.做作业本第5题:自由读4个句子选择引号的作用。

7.校对答案:(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的理由。

8.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三、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2.你发现每组成语有哪些特点?

第一二组:写追求、或为目标而奋斗的成语 第三四组:写坚持的重要性的成语。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5.作业本第3题。指导写出表示认真做事的成语。

四、阅读

1.看图上的大鹏鸟,说说印象。

第七章计划免疫 篇5

在由Sofie Norager执笔的“欧洲ICT的战略和基金”一文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被称为欧洲信息社会和媒体的总导则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外合作研究项目,政策支持项目CIP和风险分担财务设施RSFF。

一、FP 7中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方面的主要内容:

合作期限(2007-2013年)投资90.5亿欧元(其中研究性的17欧亿元,基础架构5。7亿欧元等)。项目、方法与结构:集中于有限的挑战(难题),面向工业和技术需求;达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项目总共25个,针对以下7个方面的挑战:

1、有关连和可信赖的网络和服务的基础架构

今天的ICT系统不能自学习,不能自适应,不能根据观察和学习交互工作。要在一些新领域大范围的开拓各种机会,如可视化/传感系统,服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各种模型和多种交互系统。根据下列要求研究制造关键设备:

工业机器人和系统工程的世界领导地位;各种领域的主导:神经医学、微系统。某些科研领域的最高水平;

2、认知系统,机器人和交互性电子系统插入-(7亿欧元的欧洲ICT市场)电子系统装入生命体的人工物件20~40%新产生的价值来自植入电子产品增加对低成本、高性能组件的需求欧洲是一系列工业中植入电子产品的领导者包括汽车安全、引擎控制、有线控制飞行器、电信设备、医用设备、工业自动化欧洲工厂-建成好的半导体制造厂和装备公司欧洲在嵌入领域居领导地位包括照相、塑料电子、灵活显示、集成微电子/纳米系统

3、组件、系统、工程

4、数字图书馆和内容信息和内容的增长,转化为对技术和性能的需求在未来不到10年内,将达到人日均管理Giga级影象、音乐、照相和文件生产与消费,从少对多的关系,转变为多对多的关系今日进入/交换,开发/建立,发送/扩散和内容知识的保存欧洲具有统一文化传统有建立的可能,有利于技术发展与应用

5、面向持续和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需求到2050年欧盟将有接近40%人口大于65岁更高的公民期望增加病人的可动性和医护人员对危险病的风险到2010年,用于医疗保健的ICT费用要占欧盟总医疗预算的5%(2000年仅为1%)也支持医疗研究和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欧洲公司可能成为ICT医药的领导

6、的可动性、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对运输服务的成长需求事故伤亡每年公路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增加自然资源的需求每年能源和水消费增加1~2%在10年内自然和工业事故要增加一倍死亡50万人,损失7000亿欧元欧洲工业是最具有竞争性之一自动化、运输、公共保护、设备供应

7、有关生活的ICT欧盟从1998-2025年老年人口将从20%上升到28%要适应新要求:包容、易进入和可用性许多ICT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缺少可进入性和可用性对欧洲工业是一个主要经济机会。

二、FP7是一个全面推动宽带化的计划

1、在FP7中ICT部分虽然没有为宽带化(宽带技术及其支持作用和应用)的内容列出专门项目,然而在指出的很多挑战中都与之有密切关系,如在ICT中的第4项挑战-数字图书馆和内容的技术和发展,即隐含着以影象信息为主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信息快速处理和交换技术、大容量传输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技术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等。其中包括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快速智能搜索技术。都是与宽带相关或以宽带技术为基础加以运用的。在ICT中列出的567个Objects子课题,象168项“EUWD应用先进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同轴短波”,181项“Fireworks未来因特网的研究和实现”,190项“Futon对分布式和扩展异类无线电结构的光纤网”,199项"GigaWAM用波分复用方法接入吉Giga位光纤网。均直接间接地与宽带技术有相当关系。

2、欧盟中各国对宽带技术的态度

欧盟中各国对宽带问题多有明确积极的态度,今试以英国为例,予以讨论。

在英国,关于宽带问题,早在2000年12月上旬在英国政府公布的通信白皮书中就表示政府不再重新考虑所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得到通信服务的权利,互联网和交互式电视。在2001年英国政府又分布《英国在线:宽带未来》计划书,将宽带发展作为衡量国家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于当年成立国家宽带战略小组,以推动国家的宽带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了相关措施;从宽带价值链的各方面推动市场竞争,降低价格,进一步实施电信市场自由化,从而促成了从基础设施到服务传递竞争最大化;政府简化审批过程,促进各部门对宽带的采购,并对中小企业采用宽带的电子方案给予鼓励;刺激宽带供应,尤其是对郊区、偏远地区的供应,鼓励企业参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以改善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降低信息技术服务成本。

在2009年1月30日英国政府又公布了《数字不列颠计划》,以求确保英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前沿地位,报告中包括了20多个推荐项目,特别在如下的一些项目:

下一代网络普遍宽带接入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二级公共服务无线电波的调制

无线电的数字未来数字内容权利的新规范改进数字化分发公共服务。

几乎在每一个项目中都直接间接地与宽带技术和服务密切相关。在报告中还强调通信部门的重要性,对经济的贡献和对英国工业未来的作用。商务秘书Peter Mendelson说:“报告说明了构造一个知识经济的战略,我们最珍贵的资产是智能和创新,它是数字工业的基础。这是绝对的生命力。”在其中22点行动计划中还列出了工作大纲:

有线、无线和广播基础架构的升级和调整;

对英国数字内容和服务构成一个动态投资气候;

提供一系列高质量英国制造的公共服务内容;

确保完整和接入,使有普遍的可用性和促进技巧和介质的阅读写作能力。

发展基础设施技巧使宽带能在线公共服务分发英国通信技术和广播大臣Stephen Carter对此也强调说:发明创造和生命力是我们通信工业的真正需求,是政府自身未来的脊梁。

3、对宽带技术的简要评估宽带技术和宽带化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的需要如上所述,不论是欧盟的FP7计划,还是英国的数字不列颠计划都反映出宽带技术和宽带化的重要性,FP7计划更是国际性的是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兴盛、人民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缩小数字鸿沟的大事。2009年刚公布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战略计划FCC Strategie Plan(2009~2014),它在诸多战略目标中把宽带放在首位,并明确其产品和服务的公平和普遍性。显见两者的共同点是对宽带重要性的肯定,不同点是FP7计划中的内容范围更广泛,更庞大,更富有挑战性和战略性。研究性很强,有力图占领制高点的姿态。而美国FCC宽带计划是一个主要面向国内的通信专项计划,具有明显的法规性、开发性,指导性和力求多方面取得实惠。现在国际国内都有大量事实说明宽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扶持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有积极的作用。如英国在2008年大不列颠已有1600万个家庭上网(占65%),比上年增加100多万家(7%),比2002年增加了500万家(46%)。大约1650万个英国包括北爱尔兰家庭(65%)上网,比2007年增加了120万个(8%),这里水平最高的东南区为74%,而最低的东北区为54%。2008年所有英国家庭宽带上网的达56%,比2007年51%,高出了5个百分点。

当前,发展宽带化已有坚实的技术经济基础,需要的是正确的政策指引和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制定一个可行的发展宽带化的路线图。

三、我国宽带化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国内的实践和经验已经证明或初步证明了宽带技术和宽带化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

1、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宽带化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极快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以光缆为骨干的天地通信网、电视网遍布全国,无线网相当发达,手机拥有量居世界第一。因特网已在全国普及,到2008年12月31日上网人数达2.98亿人,居世界1位。但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2.6%。其中宽带用户2.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6%。传输率已从20几年前的1.2kbps->45 Mbps到近几年的10'kbps->10Gbps。我国已建成的最大高速因特网CNGI-CER-NET2骨干传输率已高达2.5~10 Gbps.

2、信息通信处的对象有了很大改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和通信所处理的对象已从文字、语音为主转化为多媒体、流媒体等多种信息。不仅是一般图象、意影,还要用彩色,高清晰度影象,动态影象,多方位多角度实时监视影象。这样使单体的信息量成数量级上升,使得宽带技术成为必需。例如2009年初完成的利用全国第二次国土调查成果本底数据库做成的中、高分辨率正射影象图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就达45TB。

3、大容量高频次的影象等信息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国防和军事上的应用外,通信、广播、气象、资源以及各种应用卫星都在间断和(或)不间断地采集、处理和转发大容量的各种影象资料和科学数据。

工业、交通,甚至农业以至公安部门,大量影象信息的采集、实时监视、快速处理、高速传输对要以宽带技术作为基础要做到就不仅是对在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包括在高速移动的位置上能做到。现代金融企业等不间断义务的要求,制造业连续运行的要求都要有宽带技术的支持。

影视界是传统影象资料的产生、积累存储的大本营,然而现代平面媒体和新媒体则有了更大的信息量。

新兴的视频会议、远程和当地电化教育以及越来越普及的医疗诊断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新的宽带需求或应用。

4、人们越来越重视这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随着固话网+无线(移动、卫星、微波等)网、广播电视网和因特网的发展,人们更加强了对这最后一公里接入重要性的认识。全程全网必须有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网,才有可能发挥最好的效益。网络和宽带接入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由于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跳跃超前,因此,很多事情不可强求一律,而是选择少而精,但对多种多样的技术,不一定求唯一,但力求整合或融合。这种整合或融合本身也是“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闪联”IGRS联盟就设想能使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msumer)融合,每一台设备都有一个IP地址,设想家庭ce设备及其软件、办公室ce设备和公共场所ce设备能统一互通互联,成为整体,但与传统的广播网ce因特网ce和通信网ce的系统相矛盾(不一致)这都需要通过实践、竞争,技术进步和通过协调来解决(融合)。

5、要继续十分重视相关标准的研究

信息通信方面的相关标准是发展相关行业、专业和产品的制高点。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IP v6为例,近年来我们已投入相当力量,坚持不懈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一批成果,取得了一点话语权。现在美国等一些技术先行国家IP v4的地址相当富裕而还未用完,因此,只要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IPv6的庞大地址(2^128)有利于推行因特网上实名制以提高网上安全等优势情有独钟。现在因特网的域名分配权在民间组织,因此必须努力说服有关方面将IP v6地址分配方案更加公平合理,以免重蹈IP v4的覆辙。如不得已也可听取如有的专家的建议采取民间和国家分配的并行方案。

因为在地址分配框架下,如何使地址分配更加科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要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域名应该如何给定?要使一物一名,又如何给定?

一人可以申请多少个地址?又有多大的命名权限?就地面位置和空间位置而言,要多大的网格或微网格给于命名?

参考文献

[1]Detlef Eckert:EU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Informar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C]。中国-欧盟第七框架暨未来互联网领域合作大会北京2007.11.

[2]宋俊德.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网络的融合,网络融合的进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C].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2006.12.

[3]候自强.宽带无线接入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与预测[C].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2006.12.

[3]Dai Lei:Introduction to FP7 and Participation Rules for Chinese Organization[C].中国软件与IT产业国际合作大会中关村论坛.2008.11.

第七章计划免疫 篇6

1 微课、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来, 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微课、微课教学的概念多有探讨, 虽然不尽一致, 但基本含义大同小异。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 根据教学实践要求, 借助教学视频, 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某个知识点, 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 微课一方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 另一方面也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在内的一个教学资源整体, 并且该教学资源整体主要包括课堂设计、微课件、微测试、微点评、微反馈等。简而言之, 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微课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借助微课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微课和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手段, 同时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时, 教学是目的, 微课是载体, 所以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课和微课教学都是微时代的产物,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我们常常把微课误认为微课教学, 从实际情况来看, 微课与微课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为, 微课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存在, 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湛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而且是“可移动”数字化资源包。微课教学则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出现及应用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那么, 如何保证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质量, 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微课资源建设问题。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探讨中较少涉及, 更没有人对微课资源建设下过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微课和微课资源的概念界定中推导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微课和微课教学, 微课资源建设是更为基础性的概念。微课资源建设是为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教学而进行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需要对核心知识、典型事例、前沿专题等教学内容进行全覆盖, 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应用平台建设、微课制作、微课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微课建设保障条件建设等。显然, 没有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 微课和微课教学质量就不会高。建设微课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价值,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例如, 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6]149号文件, 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 同时组织立项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2“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 如此大的改革开放从未有过,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激发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 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今天, 中国作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根据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 第七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共分为三小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进来, 成为最有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较多的一章。通过内容的整合和融入, 逻辑结构更加合理, 更加符合教材的体例, 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 这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的, 基于其成长经历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容易对改革开放做出非黑即白的感性判断。因此第七章的内容讲授, 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第七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非常适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通过微课资源建设, 运用微课和微课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深刻懂得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扩大开放、如何扩大开放等。同时要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微课教学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并掌握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设立亚投行等问题。

3“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今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在申报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 梳理概论课第七章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从建设目标的角度来讲, 打算用1年时间整合微课资源 (微课视频、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 , 其内容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新课标整合微课资源, 同时重点突出核心知识, 并且紧扣前言,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一方面适用于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优质资源。从建设任务的角度来讲, 第一, 借助网络平台, 共享网络资源, 同时上传教师授课内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学生可以借助Web方式, 对各种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使用, 并且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第二, 依据新课标, 组建开发队伍建立微课资源库, 共同设计和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三, 基于微课资源的空间, 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借助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3.2 完善资源主题体系

在新时代条件下, 改革开放作为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 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 进而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需要我们以教材为纲,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知识进行解构,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 以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方向、评判标准为重点, 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难点, 以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热点, 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3.3 贯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项目建设小组, 确定项目组长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3.3.1 建设技术方案

成立以唐召云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 借助我校信息化建设基础, 选择“湖南微课网”为载体, 对微课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 按照教育教学需求, 结合微课建设标准, 解构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体系, 梳理知识点;借助FLV、Flash等技术搭建核心资源库, 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推广范围。

3.3.2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 要转变理念, 组织团队成员加强学习, 全面认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结合课程内容, 以及解构重构图等对微课进行重新设计, 最大限度确保微课时间的合理性、内容的充实性, 同时要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对微课录制、剪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 同时, 组织信息技术专家, 指导微课录制、剪辑等;在微课应用中, 针对持续发展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3.3.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方面,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经费方面, 学校层面要设置专项资金, 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 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条件保障方面要具备基本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例如, 我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较好, 我校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 (独享1000M出口) , 以及1000M的校园主干网, 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超过6000个, 无线接入点超过1000个, 在教学区, 建有65间无线覆盖教室, 每间教室可以同时满足50个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 同时我校还建有256间现代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室, 在图书馆二楼设有全天开放的机房, 机位1800余个, 为学生上网、上机提供了便利, 我校还拥有先进的专业微课资源建设录播室。

3.3.4 建设成果应用

微课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是立足本校, 面向湖南, 辐射全国;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 按照建设标准, 由高校建设优质微课资源, 并上传到网络平台, 为高校师生免费使用提供便利。对于高校师生来说, 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 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

建成微课资源后, 可以向所有高校在校生可全天候开放, 不仅扩大了受众面, 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学生来说,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式学习,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对相关章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微课作为可再浏览资源, 课程结束后, 学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在设计思政微课视频的过程中, 通过视频、音频 (图片、动画等) 等方式呈现, 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 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 可以考虑社会热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更具吸引力,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 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对微课、微课教学和微课资源建设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概论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为例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微课资源建设,概论课,应用,探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

第十七章预测思维方式 篇7

第一节预测思维方式范畴

一、预测思维方式含义

预测,指的是对未来复杂事物做出发展趋势估计、预言的思维过程。预测,则是在关于过去、现在的信息材料基础上,预料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构成创新工程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表明,一切成功都来源于正确的创新决策,而正确的创新决策又都依赖于科学的预测。

科学预测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状态做出判断。或者说,它是认识主体对于客体未来发展的一种预先反映。其目的在于做好现实的工作,使现实工作结果成为未来工作的有利基础,而不是为未来工作带来困难。

预测思维方式,就是指以自己工作系统的历史材料、现实情况、工作目标等为思维对象。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采用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实现对未来趋势预测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在实践中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发挥高度的想象、幻想和联想等创造能力,对未来可能或必然发生的现象、事件和过程做出预见,这是复杂的思维过程。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深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有了预见,就会预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有了预见,就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决策,才有正确的目标和战略的行动计划,从而更好地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预测思维方式的作用

(1)坚持运用预测思维方式,有利于增强预见能力。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尽管领域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高瞻远瞩,善于看到事物的现状,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这种能力就是预测能力。例如,科技发展预测、经济发展预测、政治形势预测、军事战略预测等。善于预测思维,就会增强预见性。一个人只有在迈出一步,看出两步、三步或更多步,才有利于在工作中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不停顿地向新的领域、新的目标迈进,从而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坚持运用预测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创新决策水平。预测思维方式是为创新决策服务的。正确的创新决策,离不开科学的预测。第一,预测思维方式能为创新决策提供关于未来发展的信息材料。任何创新决策都有针对未来的因素,绝不是现状的简单重复,这就不仅需要决策者掌握过去的历史经验、现时的发展状况,还需要通过预测思维方式推测未来发展的信息材料,并将这些信息材料综合起来,服务于创新决策。通过预测后进行决策就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第二,预测思维方式能为创新决策提供科学思路,运用各种预测手段,对事物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推断事物未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得出多种思路,这样在制定决策时,可以尽可能地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第三,预测思维方式可以排除不利因素影响,使决策尽快做出。在大量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信息材料中,有许多因素和材料不排除,就会影响正常决策,而这种排除是有条件的,不是盲目进行的,预测思维也包括对不利因素和材料排除后的趋势预测。

(3)坚持运用预测思维方式,有利于强化创新的控制能力。任何一项创新工作系统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其中,影响创新工作进程的有确定性因素,也有不确定性因素。为了实现创新目标最佳,决定性的条件是创造者必须实施宏观控制,要顺利实施宏观控制,又必须预测确定性因素,尤其是要预测不确定因素的趋势。凡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趋势,就应继续强化,对不利于目标实现的趋势,就应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一种预测控制能力是创造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而这种预测控制能力的素质,又是在坚持运用预测思维方式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有了这样一种预测控制能力,就能做到“水不来,先修坝”,就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能争得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节预测思维方式的理论依据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预测思维方式就是从这一理论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达到科学预测未来的目的。为了预测未来,必须把握反映这一理论基础的一些基本原理。

一、连续性原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作为活生生的过程而存在着的。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事物发展状态上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而现在和未来是过去的继续,未来又是过去和现在的延伸。哲学认为,如果某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保持在一定质的规定性时,就可称该事物是连续的,或称做事物的连续性。只要预测思维方式的对象处于连续的过程之中,那么,该对象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就一定有着某种质和某种规律的连续性,这种事物的连续性原理就为预测事物的未来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事物不都是绝对连续的,客观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有许多本来是连续着的事物,往往由于内部因素的突变和外部因素的干扰,造成连续过程的中断。这种中断可看作连续性的特例,并不完全影响按事物连续性原理进行预测,对此,在运用预测思维活动时,一定要充分估计到这种中断的可能性及其对全局预测造成的影响。可及时做一些应急措施,以保证科学预测有始有终,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因果性原理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都广泛存在着因果联系,常常是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有时还会引起多种结果。也有时是多种原因引起一种结果,或多种原因引起多种结果,同时还有在某一种原因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原因,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事物间的因果链。即“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而事物的这种普遍存在着的因果联系,一般都具有相干性、相继性和相似性。

三、相似性原理

客观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又到处充满着相似。不相似中有相似,相似中又有不相似,从而表现着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在运动过程中,只要内外条件和发展程度相似,则其未来的发展状况也常常会有相似之处。按相似原理进行预测,通过类比达到某一事件的相似预测,就称其为相似预测思维方式。

四、模糊性原理

世间事物既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清晰和模糊布满整个空间。由于事物具有模糊性,因此,任何科学预测思维都带有一定的模糊度。按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模糊数学》的说法,如果人们所认识的事物的模糊隶属度达到或超过60%时,就可以认定基本认识了该事物。可见,所谓的清晰、清楚,都是相对的,预测思维的结果也无非如此,绝对的清晰和准确无误,是不存在的。在预测思维过程中,不能不坚持模糊性原理,只有按模糊性原理预测未来,才能算做科学预测思维。这样有利于克服片面性,防止绝对化。

第三节预测思维方式的程序和方法

要真正地把握预测思维方式,并达到预想的结果。那么,了解和掌握预测思维的程序和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一、预测思维方式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预测思维方式,要有明确的预测思维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预测思维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预测思维的目的,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确定预测思维方式目标要进行定性分析,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量的分析,摸清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是现代预测的一大特点。对预测目标的确定,不能简单化、随意化,必须坚持在分析历史资料、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有弹性地确定。

(2)搜集和处理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预测。因此,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就是预测思维的主要内容。搜集信息,首先,要围绕预测目标进行搜集,力争做到全面。信息的海洋浩瀚无边,搜集信息时不能离开所确定的目标,只有围绕着预测思维目标搜集到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要求信息具有准确性。这样就要求领导者在搜集信息时,不断筛选掉无用信息和不相干信息。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减少预测思维的误差。处理信息,首先,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分类,按价值情况分为1、2、3类,l、2类为可用信息,3类为备用信息。其次,进行分析,分析信息性质,确定直接相关信息和间接相关信息,找出那些在事物发展中是稳定的,带有必然性的信息。再次,在处理信息时要注意抑制自己的主观倾向性。主观性会使预测思维脱离客观实际的轨道。

(3)设计预测模型和选择预测方法。要精心设计预测模型,即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的概率图。在预测思维模型中,预测对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参数都彼此相关、相互制约和影响。准确地确定相关性因素,尽可能揭示其中非线性相关因素,并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同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对预测思维模型要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价,进行多角度的评估,看其可行性程度,使预测结果尽可能完善。在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之后,针对所设计的模型,选择恰当的预测思维方法。预测目标不同,对方法的要求也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对方法的要求也不同;预测对象的性质不同,要求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此等等。没有正确方法的选择,预测思维也不会成功。

二、预测思维方法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就是专家评估预测法,是通过若干轮质询,把若干专家、学者对某一未来问题的预测意见集中起来的预测思维方法(德尔菲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城中有一座阿波罗神庙可以预卜未来,故而借用其名)。这种方法属于专家评估法。使用这一方法本身就带有集体性质。这是一种古老的预测方法,它依靠专家,通过直观,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做出综合分析,由此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2)趋势外推法。这种预测思维方法有两种情况:其一,对一个预测对象来说,如果该事物过去的发展规律今后仍然存在,预测者可以根据历年积累的详细资料,找出其发展规律,由此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且又是有极限的。因此,不能无限地简单外推。其二,在自己的实践中,通过观察,总结,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当再遇到具有可比性的另一事物时,就可以参照原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向进行外导推断,从而在类比中预测出另一事物的发展趋势。

余华《第七天》中的荒诞书写 篇8

余华在随笔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的后记里说:“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感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 因为疼痛感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 我在本书写下中国的疼痛之时, 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中国的疼痛, 也是我个人的疼痛”[1], 《第七天》就是一部书写疼痛的作品。《第七天》的采用内聚焦叙事, 从已经死去了没有任何知觉更不会说话的亡灵杨飞阴阳互换的视角, 讲述了他死后七日的见闻。很明显死者根本不能代替作者说话, 所以杨飞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存在。小说中记录了许多让人疼痛的事件, 概括起来是金钱和权力两个方面。

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盛行金钱至上的社会, 穷人和富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化, 亲情和爱情在现实面前都显得软弱无力。就现实世界与亡灵世界之间的一个媒介物“坟墓”来看, 墓地的价格“七年涨了十多倍”, 直让穷人感叹“死也死不起呀!”至于富人, “他们六个中间有五个的墓地都建立在高高的山顶, 面朝大海, 云雾缭绕, 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海景豪墓。”[2]小说中写到富人李峰对自己的墓碑类似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感到洋洋得意, 这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实辛辣的讽刺。从爱情来看, 鼠妹和伍超这一对情侣从事着最低微的职业, 却有着坚贞的爱情。伍超为了鼠妹放弃一次次机会, 为她卖肾, 鼠妹也从不真正嫌弃伍超的贫穷。可是这样美好的爱情最终败在了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为了一部山寨iphone鼠妹失足自杀了。鼠妹表面上因为一部手机而死, 实则是死在了现实的物质和金钱之下。爱情如此, 亲情亦然。杨飞和父亲之间的脉脉亲情让读者深受感动。杨飞的父亲格外疼爱他, 他就成长在父亲胸口的布兜里, 和父亲形影不离, 为了他, 父亲甚至拒绝婚姻, 这也算余华小说里少有的温情。可是最后身患绝症的父亲的临终愿望却因城镇变迁而不得实现。余华曾说:“今天的中国, 可以说是一个巨大差距的中国。我们彷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 一边是灯红酒绿, 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 同一个舞台上, 半边正在演出喜剧, 半边正在演出悲剧。”[3]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的真实写照。

富人在穷人面前显得趾高气扬, 在权力面前却立刻灭了气焰。在殡仪馆时, 小说中明确写到:“沙发那边的贵宾们没了声音, 豪华贵宾室镇住了沙发贵宾区, 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4]。市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最高掌权者去世以后, “早晨开始, 城里的主要道路就封锁了……要等市长的骨灰送回去以后才会放行”[5], 即使因为道路封锁造成连环车祸也在所不惜。可笑的是, 死得这么兴师动众的市长却是“与一个嫩模共进高潮时突然心肌梗塞”而死。除了作为掌权者的各种特权, 政府的强权和虚伪同样令人发指。谭嘉鑫的饭馆“看上去生意不错, 其实已经入不敷出”, 因为政府的人经常来大吃大喝, 可是他们谁也不敢得罪;盛和路一堆废墟中已经死亡的夫妻和在寒风中哆嗦地写着作业等待父母归来的红色羽绒服小女孩是暴力拆迁的牺牲品, 民众的抗议最终在政府的阴谋下以失败告终;商场发生火灾, 政府为了逃避责任, 威胁死者家属, 隐瞒实际死亡人数……这每一件事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自己的原型。政府本来应该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行政机关, 最后却变成了欺压民众谋取上位者个人利益的场所。贫富分化使富人唯我独尊, 在权力面前, 财富又瞬间变得渺小。

以富笑贫, 贫富分化;以权压钱, 权利至上———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对各种现实的疼痛, 身处现实之中的我们日日可见, 可是我们却对这种种视而不见。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事件里, 却很少去追寻产生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 杂草丛生般涌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乐观情绪所掩饰。现实已经够荒诞了, 比现实事件更荒诞的是人们的视而不见和无动于衷。

二.以荒诞描绘死无葬身之地的的美丑颠倒

通过对现实的揭露我们发现, 现实世界似乎成了冷漠与不平等的代名词。现实很荒诞, 我们对现实的麻木更荒诞。然而这还不够, 余华将观念中本应最让人恐惧的“死无葬身之地”塑造成一个简单、纯朴、平等、自由、充满了真善美、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 这种不符合日常逻辑的建构看似荒诞, 实际上却与现实世界形成了绝妙的反衬。现实和死无葬身之地形成了美丑的颠倒。

余华对“死无葬身之地”的直接描述有两处, 一处是和鼠妹一起:“我惊讶地看见一个世界———水在流淌, 青草遍地, 树木茂盛, 树枝上结满有核的果子, 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 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我看见很多的人, 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 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 在那里走来走去。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她说:‘这里叫死无葬身之地。’”[6]这里的人都是因为死后没有墓地而不能火化不能安息, 因此不能保持完整的有肉体的形象, 而在经历了春夏之后, 身上的皮肉就会像树叶一样脱落, 而变成“骨骼”人。骷髅人在我们看来何其惊骇丑陋!但是, 这段文字中却有一个让人感到奇异的景象“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 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心脏模样的树叶的这一意象以现实的眼光去看毫无疑问很荒诞, 但是仔细思索就可以发现余华对于现实尖刻的嘲讽———在亡灵生存的这个本应该冷漠的世界, 连树叶这样的死物都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而现实中, 鼠妹在高楼上准备自杀时, 楼下的人只带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看好戏, 小商小贩甚至在楼下密集的人群中欢快叫卖。另外小说中还描写到:在这里, 有人愿意把袖子撕给陌生人当做黑纱;可以从骷髅空洞的眼睛里感觉到会心的微笑;现实世界中势不两立的李张二人谐相处, 将仇恨挡在了离去的世界;商场中死去的三十八人围成一团成为一家人, 狂风也吹不散他们……死无葬身之地的人们有着最丑陋的外表, 却连树叶都有一颗跳动的心;现实中的人有着完好的皮囊, 却最为冷漠无情。这样美丑颠倒后的对照不能不说构成了强烈的反讽。

另一处是小说结尾:“他惊讶地向我转过身来, 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对他说, 走过去吧, 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 石头会向你微笑, 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 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 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问:‘那是什么地方?’我说:‘死无葬身之地。’”[7]这里没有贫富差距, 没有金钱权力之分, 没有悲伤疼痛, 没有仇恨, 自然万物都是具有灵性的善的存在, 人人平等。这里就是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 是一个乌托邦般的存在。

死无葬身之地这一荒诞的存在是余华整本小说的核心所在。余华在采访中说:“我写《第七天》的时候, 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 把现实世界作为倒影来写的, 其实我的重点不在现实世界, 是在死亡的世界。”余华是站在现实世界的倒影下, 从现实出发, 抵达了荒诞和不可理喻, 从真实上升到象征, 借美好的“死无葬身之地”这种荒诞的存在与荒诞的现实形成对照, 以荒诞击穿荒诞, 突出现实的荒诞不经[8]。同时, 我们可以看到余华更深层次的目的———将现实世界与“死无葬身之地”美丑颠倒, 通过解构现实世界, 重构“死无葬身之地”这一自己理想的乌托邦。

三.解构现实与重构理想

余华说:“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 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 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 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9], 余华对于现实的书写正是这种效果。他直面社会, 选取一般作家不敢选的作家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题材, 通过对一群生前的小人物死后的亡灵的书写, 对荒诞的现实社会予以揭露。与此同时, 余华在采访中曾说:“我写《第七天》的时候, 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 把现实世界作为倒影来写的, 其实我的重点不在现实世界, 是在死亡的世界。”可见余华小说的重心在死无葬身之地———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存在。余华正是想在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的基础上, 以荒诞的死无葬身之地击穿荒诞的现实, 通过解构现实社会, 重构“死无葬身之地”这一乌托邦, 构建自己理想的社会蓝图。相比早期先锋小说的“绝望”和九十年代《活着》等小说中的“忍受”, 在这一点上, 余华的《第七天》更进了一步。

摘要: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其新作《第七天》更是“七年磨一剑”的作品。余华在书中以一个亡灵的视角见证现实和死无葬身之地的美丑颠倒, 通过荒诞而真实的叙事告诉我们, 比小说的荒诞更甚的是现实的荒诞。现实中处处隐含着荒诞, 荒诞又无处不在反映真实, 余华正是要以荒诞的方式揭露现实, 希望通过荒诞击穿人们对畸形现实的麻木和熟视无睹, 通过解构现实来重构自己理想的乌托邦——死无葬身之地。

关键词:《第七天》,荒诞,现实,理想

参考文献

[1][3]余华:《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梦田出版社, 2011年第1版。

[2][4][5][6][7]余华:《第七天》, 新星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第13、14、12、126、225页。

[8]周明全:《以荒诞击穿荒诞——评余华新作&lt;第七天&gt;》, 当代作家评论, 2013年第6期。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6》教学 篇9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第二学段习作“要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该要求拟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首位。

2.遵循中年级习作时由说到写再到说写结合的思路, 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心中所想, 用生动活泼的文字记写下来, 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下,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

教学目标

1.创编一个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作主人公。

2.展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点睛, 诗句导入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故事呢。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兔死狐悲

井底之蛙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3.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或诗句里都有动物的形象, 这些动物有时被赋予人的特征穿插在故事中, 便有了很多卡通人物了, 瞧, 他们来了———

【点评: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 一行诗句就是一串画面。成语和诗句的出现, 使课堂顿生想象的活力, 为创编故事作了良好的铺垫。引路, 使学生进入一种文化情境中, 可强化课堂的语言交际氛围, 一方面为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素材, 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编故事的热望。】

二、重温“卡通人物”, 激情引路

课件展示图片

1.这是一群住在卡通王国里的快乐的小精灵, 他们模样各异、奥妙无穷, 来,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和相关的故事情节。

3.引导思考:故事讲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欣赏了这些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4.让我们一起用热切的声音呼唤他们的名字。

【点评:熟悉的卡通形象, 趣味盎然的画面, 亲切的交流话题,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记忆。】

三、大胆想象, 再创故事

1.今天我们也来发挥想象, 编一个“狐假虎威”后传。自从上次老虎被狐狸耍了以后, 一直想要报复狐狸。有一天, 老虎在森林里又遇到了狐狸———于是就发生了新故事。

2.引发学生想象几种可能的结果并分组根据自己的设想表演:

(1) 结果一:狐狸再一次利用了老虎的威风……

(2) 结果二:老虎发现上当受骗了……

(3) 结果三:狐狸最终没有逃脱……

……

3.学生表演, 引导评价:哪一个故事编得生动有趣?

【点评:在创编的实际练习中练习创编故事, 巧妙地进行了创编故事的方法训练。通过以演促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故事说具体了。】

四、用卡通人物, 自由创编故事

1.我们这一课回忆了不少卡通人物, 这些卡通人物,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觉得故事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写得这样有趣?

2.现在, 放飞你自己的思绪, 从这些卡通人物中挑选一两个进行想象, 还能想到哪些与他们有关的不同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 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这样取名?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 编出的故事要体现人物个性特点。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学生再评点。

【点评:讲解、练习、评点、示例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想象中充实内容, 讲练中学写, 点评中悟写, 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体裁的认识。】

五、快速行文, 一气呵成

1.听了你们精彩的故事, 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 还等什么?让我们把他们都写下来吧!注意叙述要清楚, 内容要生动。下面, 请大家拿起笔来, 当一回童话大王吧。

2.学生习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奇妙联想, 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 自定题目, 完成初稿。

3.老师巡视指导,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生习作, 师巡视指导二、集体会诊, 修改作文1.挑选学生的两三篇习作, 组织评议修改。评议标准:

(1) 读一读, 是否有错别字, 语句是否通顺。

(2) 听一听, 故事是否有趣, 个性是否鲜明。

(3) 评一评, 想象是否丰富, 故事是否有意义。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作文。

3.根据学生的评价, 学习别人的优点, 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次创作。

4.修改之后, 读给同桌听, 再互提修改意见。

上一篇:溃坝试验下一篇: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