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2024-12-02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精选6篇)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篇1

近年来,随着发电企业跨越式发展,其经营管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发电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以及部门人员设置均实行行政化管理,企业实行多级生产管理,采取经济责任制考核和预算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当前发电企业的规模发展大部分还是靠“投资刺激”模式。因此,不当的发展速度极易引起失衡,避免这种情况目前只有依靠“投入”和“产出”的双向监管,要发展但不能强发展,只有循序渐进地“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之路。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完善,区域公司要引入基于价值的投资理念,减小社会成本。电源项目建设时,要具备广泛的视野和冷静的分析。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区域公司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区域规划要从需求导向型向价值导向型转变,要力争达到区域公司系统最经济、有效的管理模式。电源项目投资要在现有条件和未来期许之间寻找新的平衡,防止不足和冒进。电源项目的投资计划要与投资环境结合,谨慎理性投资,要以经济性形式量化投资可靠性。

一、区域公司“大经营”管理理念及实现途径

针对以上现状,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总体进行区域公司“大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

(一)“大经营”的理念。

笔者认为的“大经营”应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经营体系。按照“集中、集约、集成”的原则,推进人财物的高度集中,实现管理专业化,专业集约化,内控流程标准化、集成化。最终满足区域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大经营”实现途径。

将“经济效益为中心”这一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大经营”实施的全过程。逐步建立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概念,在项目从前期规划、建设实施、生产运行等每一阶段、各个环节中加以体现。将价值导向、效益标准具体化、量化到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行等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层层有人把关,层层有人负责,做到凡事求效,凡事论责。在三级责任主体的框架下,将经营管理的范围从原来的单一电力产业逐步扩展到相关产业中;将经营管理的阶段从单一的投产运营状态覆盖到项目全周期;将经营管理手段从注重结果考核扩展到以“五确认、一兑现”和“两全”体系为科学方法、实现“对标”管理的过程管理中。

通过以上对“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总体说明后,还需要细化管理项目,本文选取其中的一些重点环节进行了以下探讨。

二、前期阶段

(一)因电源项目工程投资巨大,为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系统规划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前期项目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企业的定性风险,再对风险排出优先顺序,实施量化分析。定量风险分析可以作为管理者风险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实现企业的风险监测、转移、控制。

(二)以经济性评价为中心,加强前期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

充分考虑制约项目效益的边界条件,如电价、政府优惠政策、国家货币政策、融资环境等。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电价上调趋势,快速推进优质项目,选择性储备当下指标较差但远期预计可行的项目,并慎重投入,力争满足未来达到“即投产即盈利”的目标。

三、基建阶段

(一)强化安全施工意识,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努力打造本质安全。

加强作业全过程风险辨识和防范,确保安全职责履行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监督执行到位,落实预防重大事故措施,确保基建施工安全。

(二)加强初步设计评审、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关键环节的过程管控,强化工程设计工作中强制性条文、安全质量标准等规程规范执行,为工程质量与今后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努力创新设计管理机制,加强设计招标和设计合同管理,落实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标准化成果应用要求、新技术成果应用要求,开展设计质量评价和设计单位资信评价。

(三)以工程可研与初步设计评审工作为抓手,研究编制评审工作要点,研究工程设计评审工作标准,建立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复核工作定期通报制度,不断督促改进工程评审工作质量,强化工程费用计算标准研究,深入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断提升工程设计概算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加强技经工作管理,提高造价分析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科学制订节点目标。

通过精心论证、邀请咨询专家,在综合考虑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与造价控制等因素基础上制订工程节点目标,调动参建各方主观能动性,发挥节点目标的激励作用。严格重视节点考核工作。落实工程节点和一级网络计划审批制度,加强年度计划的调整和纠偏力度,实现节点目标管理的“PDCA”控制。

(五)认真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大唐国际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司招标采购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招标采购行为。加强招标文件的审查管理,严格落实拦标价审核管理,合理编制拦标价,确保中标价可控,突出“事前防范”,尽可能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各类变更发生。

加强评标专家规范管理,做好评标专家动态评价与考核,督促评标专家严格履责;强化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确保不发生“习惯性违章”,确保规范操作,切实规避监管风险。

(六)重点做好工程融资计划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进度对资金的要求,及时提出资金计划,以便及时融资,避免提前融资增加财务费用或者融资滞后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造价。

四、生产运营阶段

(一)加强本质安全企业建设。

全面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加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重大危险源管理水平,规范重大危险源现场管理,确保危险源可控、在控。

(二)加大流域电站联调经济性研究力度。

进一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高水位运行,汛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成果,进行水位动态控制和库容重复利用创造防洪效益。尽最大努力防止弃水现象的发生。

(三)根据区域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区域公司集中采购管理体制。

建立集中采购框架体系,通过加强物资采购集中管理,实行重点物资统一招标采购、统一货款支付,降低生产物资采购成本。

五、后评价阶段

后评价是在项目建成之后,总结项目的准备、实施、完工和运营过程,并通过预测对项目未来进行新的分析评价,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持续性评价和后评价结论。

(一)过程评价。

决策阶段:经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等阶段,项目最终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是否办理了项目环评、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水土保持、接入许可等报批文件。实施准备及实施阶段:是否组建了项目法人,招标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资本金是否到位,是否影响工程进度,实施过程是否有全面监控,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可控、在控。

(二)效益评价。

主要是对该项目投产以来,运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设备可靠性如何,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了性能考核和各年度经营指标的要求,每年设备利用小时数,基本建设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指标敏感性等情况进行评价。

(三)影响评价。

主要是站在国家的宏观立场,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项目影响评价应重点包括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两方面内容。

(四)持续性评价。

主要是分析项目内外部因素对项目自身持续生存能力的影响,从而判断项目的持续生存竞争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资源功能对项目的持续性影响,以及其它内外部因素对项目的持续性影响。

(五)后评价结论。

主要是对项目作出结论性意见。项目经过筹建,完成了工程建设,投产后经营状态如何,是否实现了预定的财务目标。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是否成功。从未来发展看,当地电力市场如何。结论的内容包括项目的综合评价、结论和问题、经验教训、建议措施等。

六、结语

本文从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结构、明确投资理念、寻求可持续发展、关注外部环境等方面对区域“大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探究,以期为未来区域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篇2

2.1 运输业资产经营开发的自主空间有限

实施委托运输管理以后,合资铁路公司运输业资产经营活动实际上是由受托铁路局具体实施的。合资铁路公司无法独立自主的开展日常的运输资产经营工作,更无法独自承担铁路运输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提供。大部分新建合资铁路公司并不具备机车、车辆等全要素的铁路运输生产设施、设备。因此,合资铁路公司的自主资产经营开发空间不大、工作受限。

2.2 现有土地管理规定制约了土地的综合开发

合资铁路公司现有用地是划拨方式取得的,是在铁路建设中通过征拆取得的,属于交通用地。无论是在车站、沿线线路修造建筑物用于商业开发,还是在现有铁路站房上建造物业进行商业开发,都必须通过“招拍挂”形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而一旦进行“招拍挂”,合资铁路公司就有可能失去既有铁路用地。另外,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中关于铁路车站和周边建筑的容积率规定一般为2.5左右,有的城市甚至低于2.5,有研究资料表明,只有当容积率达到10以上时,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的车站及周边建筑才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现行城市规划关于容积率的规定成为合资铁路公司进行土地综合开发的制度性障碍。

2.3 资产经营开发资金不足,人才短缺

目前,合资铁路公司普遍负债经营,一些合资铁路公司甚至连年亏损,无自有资金从事资产经营开发。已投产运营的合资铁路公司因偿还贷款、支付运营管理费、更新改造等刚性支出巨大,能实现保本经营已经不易,很难筹集资金上新项目,开展资产经营开发。分步投产运营的合资铁路公司,特别是客专公司其收入渠道有限,完成自身建设任务所需资金尚且需要通过贷款融资,更无法筹集资金用于资产经营开发。此外,合资铁路公司的机构定员受总公司定编约束,现有人员大多来自铁路运输、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领域,没有专门的资产经营开发人才。资金、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合资铁路公司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难题。

2.4 经营班子对资产经营开发工作动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经营的`履责、问责机制不完善,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主动性不强。实施委托运输管理以后,合资铁路公司的运输业经营业绩并不能如实反映其经营班子的工作绩效。当前,关于合资铁路公司的资产经营履责和问责机制没有明确、系统的规定对其经营班子开展资产经营开发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问责。这些问题在客观上造成了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班子抓好资产经营开发的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发资产经营开发的积极性。在合资铁路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运输业盈亏权重较大,非运输业资产经营开发绩效权重较小,一般来讲,只要公司实现了运输业盈亏目标,其经营班子绩效考核结果就很容易达到优秀。由此可见,合资铁路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不完善,无法激励经营班子开展资产经营开发。

★ 浅析涂料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路径

★ 电商财务核算流程及管理模式

★ 战略性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机制论文

★ 塔吊的开发流程有哪些?

★ 退耕还林创新管理模式的论文

★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论文

★ 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设计论文

★ 教学流程设计

★ 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篇3

立足行业定好位,抓服务,拓市场

从广告传播效益的角度考虑,权威性是第一要素,要树立品牌形象,要展示企业风采,要推介地方优势,要进行招商引资,当然要选择最具权威性的媒体。行业报要想在大众媒体中寻求一个发展空间,必须准确定位。

如何定位?前提是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弱势,并创造条件,把弱势转化为优势,不断提高竞争力。行业报真正难以被替代的优势是它的专业性和贴近性。因此,行业报定位切不可“贪多”、“求全”,而应注重“专而精”,确立在行业的指导权威,从而牢牢守住这块阵地,即“立足行业,服务行业”。

《中国国门时报》作为国家质检总局主管的行业报,依托国家质检总局的政策、职能和信息的资源优势,为我国从事对外经贸业务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出入境商品的质量检验、监管、认证、认可、通关、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以及海关、边检、港务、航运等方面的信息和资讯服务。

立足行业搞经营,是《中国国门时报》开拓市场的重头戏。众所周知,采编、发行和经营是报纸的“三驾马车”,一张报纸的灵魂和关键是要把报纸的质量提高,质量上去了,这张报纸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经营也会得到相应的增长。由此,我们提出了“靠质量去赢得读者,靠质量去拓展市场,靠质量去获取效益”的经营方针。

首先,及时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要工作部署,传达给本行业的干部和职工。立足行业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广大读者对于检验检疫工作的渴求和呼吁很好地反映出来,达到权威性和群众性一致。对行业的亮点工作、先进典型、重大决策,组织新颖、别致的立体式、全面报道,为本行业的发展鼓与呼。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受众,更关心受众,时刻把受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着重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同时,开展行业舆论监督,传递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设立“特别提示”、“问题与建议”、“局长笔谈”等栏目,刊登检验检疫部门或有关专家就某一问题的提示性文章,反映外经贸领域或检验检疫部门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等。

再次,抓住行业领域的重大新闻事件、热点难点以及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的话题,率先而动,做出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的报道,树立公信力。如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4年的防控禽流感,2005年的应对苏丹红、猪链球菌、红火蚁、孔雀石绿、甲醛啤酒、PVC保鲜膜、输韩泡菜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中国国门时报》做到了报道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今年以来,针对国际上部分媒体对“中国制造”的恶意炒作,《中国国门时报》全力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为严把国门、维护安全、澄清是非、化解矛盾、打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促进进出口贸易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为行业读者的良师益友。

依托行业背景和资源,找准定位,服务到位,《中国国门时报》在开拓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的发行变“要我订”为“我要订”,广告变“要我登”为“我要登”。对此,《中国国门时报》牢牢抓住机遇,办好经营性专刊,与行业部门联手策划行业广告和形象广告,为行业单位进行宣传。

实际运作中,专刊的“集束效应”越来越被行业单位看中,这些广告宣传就像行业单位的“名片”,既展现检验检疫工作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检验检疫人员恪尽职守为国把关的良好形象,又吸引了众多的行业单位前来刊登广告,可谓一举两得。每年的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局长会召开之际,许多检验检疫部门都会主动找报社,刊登以反映该局工作和成绩的形象宣传。无论是2003年召开的的全国检验检疫大通关会议,还是2005年《商检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每一次质检行业的重大活动,都是检验检疫部门借《中国国门时报》宣传在工作实践中的新思路、新探索和新经验的好时机,也是《中国国门时报》抓经营创收的丰收日。

围绕外经贸发展,搭平台,争创收

行业报与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不仅是行业报的读者,有些还是广告主。行业报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信息提供和宣传报道上为其服务。只要为他们搭建好信息互动平台,报纸发行覆盖面到位,广告源自然不愁。

《中国国门时报》作为一个涉外经济类主流媒体,读者除了从事对外经贸和口岸系统工作的各部门官(职)员、跨国公司职员、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各类经济机构工作人员,还有企业的管理者、商务经理人、进口产品销售商人等。为深入了解报纸的受众结构及其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程度,我们树立营销和服务观念,逐步改变广告结构,明确了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建立起了灵活的经营运行机制,不断探求新的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

改革报纸的版面和内容,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舆论宣传阵地。每年我们都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征求读者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社每年都有一些改革方案。最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对进出口企业的宣传报道力度。在一版开设“商务在线”栏目,报道知名企业或名牌企业的创业经验或产品出口过程中反馈的疑难;在二版开设“企业之声”栏目,搭建企业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桥梁,指导企业,为企业服务;在三版开设“专家提醒”栏目,从进出口商品检验的角度,针对商品的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提醒企业注意。同时,创办经贸周刊并自2005年起增设进出口企业和进口商品消费指南版面,向出口企业及时通报进口国有关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信息,为中外商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等等。

改革经营运行机制,创新服务形式,细分目标市场。过去,《中国国门时报》搞经营创收的只有一个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在当前广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国门时报》在广告经营方面开始实行“行业分工,精耕细作”的制度,另外成立了企业服务部和多种经营服务部,将全部广告分成三个细分领域,设置专人负责对应领域,使经营的范围从广告扩展到节目制作、信息咨询等。

加强广告策划,由“等米下锅”变为主动“找米下锅”。策划是报纸广告经营的生命力,近年来,《中国国门时报》确定了“抓住机遇,策划先行,突出重点,人无我有”的广告经营思路,提出了“三变三结合”:变广告的事后策划为事前事后策划结合;变一个商品、一个企业的单一策划为一个行业、一个集群的整体策划结合;变注重短期策划为短期与长远策划相结合。这样做的结果是明显提高了广告质量,增强了广告效益。

辐射口岸单位,创品牌,抓发行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行业报作为覆盖我国经济社会主要领域的报纸群体,其细分市场的特性正好符合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国门时报》不断拓宽报道面,在立足检验检疫的基础上,辐射其他口岸单位,关注整个口岸的焦点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将广告经营的触角延伸进去。

举措之一是创品牌周刊。周刊、专刊发展是报纸发展的突破口,它承担着争夺固定读者群,引导报纸广告经营创收和产业化运作的重任。为此,《中国国门时报》专设口岸周刊,以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报道海关、边防、港口等口岸系统的中心工作,以树立权威,强调可读可用,吸引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培育市场主体,创造商机。

举措之二是用权威内容带动口岸单位活动,反映口岸单位呼声,吸引目标客户群。继200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俄罗斯年”公安边防采访活动之后,今年7月31至8月31日,《中国国门时报》又与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联合开展以“庆八一走边防警营 感受边关国门卫士情”为主题的俄罗斯“中国年”公安边防风采系列报道活动,派出记者兵分三路奔赴驻守在中俄边境线上的黑龙江公安边防基层部队采访。

举措之三是重视与口岸单位的通联工作,拓展发行渠道。好的内容不能仅仅靠自身的版面推荐给目标受众,还要从各个角度向目标受众进行面对面地推荐。《中国国门时报》每年除召开行业全国记者站通联工作会议,还召集海关、边检等部门的通讯员座谈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每一次这样的链接都会产生新的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目前,《中国国门时报》在边检部门的发行量达到了4000多份,预计今年可达6000份;在海关已发行数百份,且数量正在逐步上升。

事实表明,由于强化了市场意识,《中国国门时报》在参与竞争、开拓经营业务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尽管我们的内部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但对行业报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操作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篇4

(一) 战略规划方面常见问题分析。

企业的战略规划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从企业战略规划的角度讲, 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战略规划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五年规划”中甚至更短, 且规划只注重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研发、利润情况等, 缺乏完整的战略蓝图和战略支撑体系。第二, 战略规划没有与经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财务计划、绩效管理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战略管理控制及执行体系。第三, 战略规划仍停留在公司领导部门, 没有与企业其他管理及执行部门、员工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地联系起来。第四, 企业没有按照战略规划合理的配置资源, 某些关键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得到保障。

(二) 业务流程方面常见问题分析。

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四个大方向体现:流程结构、流程环节、流程节点及流程管理。而流程结构问题主要为:流程的系统性较差, 缺乏整体统筹, 对于需要统一规划的相关流程未进行整体考虑;流程主体不明确, 对某一流程的负责部门没有做明确规定及对不可分割的工作却由两个或多个部门负责, 造成双重管理;流程过长, 一个流程中设计多个步骤或子流程, 各子流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依赖关系, 造成流程运转不顺畅。流程环节问题主要为:存在多余的环节及环节跳跃;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流程环节顺序不合理及执行错位等。流程节点问题主要为:缺乏计划性, 一些需要根据计划进行的工作而在实际执行时则变成根据相关部门提出需求进行。流程管理问题主要为:流程设计与公司战略不匹配;流程控制性较差, 各部门“各扫门前雪”使得流程运行缺乏整体推动力。

(三)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很多企业随着规模的发展壮大, 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但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表层, 缺乏对人力资源更深的认识及开发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问题主要为:缺乏人才市场观、竞争观以及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缺乏对部门职责的科学界定及岗位职责的明确描述;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部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重行政职务轻技术职务的现象;缺乏对培训及绩效考核更深层的研究与执行等。

二、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对策研究

(一) 战略规划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企业的战略规划除了详细制定短期发展计划及“五年期”发展计划外, 更应该结合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国家政策倾向制定更长期的战略计划, 并根据市场情况及国家政策的更新做出适当的调整, 以保障企业能够持续良好地发展。同时, 企业的战略计划中除了规划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模、产品研发、利润情况等外, 也应该详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资源配置计划、财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工作、支撑体系的工作及调整措施。另外, 企业在制定战略计划时, 要鼓励其他部门及员工参与, 群策群力并结合员工日常经营活动, 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 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并肩作战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 将企业的战略有效地执行起来。

(二) 业务流程中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业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业务流程再造, 结合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情况, 梳理出现有的业务流程图, 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图, 及实际的每个流程的工作情况, 改造现有的工作流程, 对流程中存在的多余的烦冗的流程予以精简, 环节跳跃及相关的流程予以重新整体规划及整合, 并为每一个流程明确主体, 规定主要责任部门及主要责任人, 对每一个关键流程及节点工作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及工作监督制度。对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层应注重管理策略、管理能力及激励约束措施, 以保障每一个工作流程的顺利运转。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除了公司管理层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外, 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及执行能力也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表层及人力六大模块的事务性工作上, 更应该深入研究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及企业所需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情况等。同时, 对于企业里面存在的岗位职责界定不清、缺乏完善的激励及约束措施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及机制;而对于某些技术型公司中专业技术人员重行政岗轻技术岗的现象,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在公司里树立正确的思想及氛围, 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素丽.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 :58-59.

[2]欧方久.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J].经营管理者, 2013 (32) :52.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篇5

期货行业构成的国内外比较

美国和英国的期货行业构成美国是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期货行业结构在原发型期货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美国《商品交易法》将其期货市场的中介机构划分为代理业务型、客户开发型以及管理服务型三大类。

代理业务型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期货佣金商FCM(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场内经纪商FB(Floor Broker)以及场内交易商FT(Floor Trader)。FCM是各种期货经纪中介的核心,从其功能来看,与我国的期货经纪公司类似。据统计,在美国期货业协会(NFA)注册的FCM目前共有192家。①根据不同的营运模式,美国的FCM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全能型金融服务公司,如高盛公司、花旗环球金融、美林公司以及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期货经纪业仅占其业务的一部分;二是专业的期货经纪公司,以瑞富期货公司(Refco)为典型代表;三是现货公司兼营期货经纪业务,这类公司包括一些大型的现货加工商、仓储商、中间商和出口商等。它们最初涉足期货市场主要是为了套期保值,后来逐渐拓展到期货经纪业务,有些现货公司还下设了专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子公司,例如嘉吉投资者服务公司(Cargill Investor Services)就承担了其母公司的套保业务。此外,代理型中介还包括FB和FT。FB又称出市经纪人,他们在交易池内替客户或经纪公司执行期货交易指令。FT与FB正好相反,他们在交易池内替自己所属公司做交易。如果是替自己账户做交易,通常称之为自营商(Local)。

客户开发型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介绍经纪商IB(Introducing Broker)和经纪业务联系人AP(Associated Person)。IB既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但一般都以机构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开发客户或接受期货期权指令,但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且必须通过FCM进行结算。IB又分为独立执业的IB(IIB)和由FCM担保的IB(GIB)。IIB必须维持最低的资本要求,并保存账簿和交易记录。GIB则与FCM签订担保协议,借以免除对IB的资本和记录的法定要求。在NFA注册的IIB目前共有466家,GIB则有1043家。我国尚不存在类似于IIB的期货中介机构,而期货经纪公司在异地的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则与GIB颇为相似。在FCM的业务结构中,许多IB的客户量和交易量都远比FCM直接开发的要大,IB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期货业的发展。

经纪业务联系人主要从事所属的FCM、IB等机构的业务开发、客户代理等工作。他们均以个人形式存在,包括期货经纪公司的账户执行人、销售助理和分店经理等。经纪业务联系人不允许存在双重身份,即不能同时为两个期货经纪机构服务。在NFA注册的经纪业务联系人共有53898人。其中,以账户执行人AE(Account Executive)最为典型,他们是FCM的业务代表,是专门为期货经纪公司招揽客户并替客户执行交易和提供市场咨询的人,与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内部经纪人的角色类似。

管理服务型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商品基金经理CPO(Commodity Pool Operator)、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等。CPO是指向个人筹集资金组成基金,然后利用这个基金在期货市场上从事投机业,以图获利的个人或组织。CTA可以提供期货交易建议,如管理和指导账户、发表即时评论、热线电话咨询、提供交易系统等,但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目前,在NFA注册的CPO有1470家,CTA有790家。图1反映了美国期货行业中几种主要中介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

其他原发型期货市场与美国的期货经纪行业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英国的期货经纪中介主要可以分为全能期货经纪商(Full-Service Brokerage)、贴现期货经纪商(Discount Brokerage)、介绍经纪商(Introducing Broker)。全能期货经纪商全方位地提供期货期权代理业务、FOREX业务以及场外市场现货与衍生品的交易,同时也开展了电子交易和网上交易,并且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全能期货经纪商有曼金融(Man Financial)、GNI有限公司和 Berkeley期货公司;贴现期货经纪商仅接收客户的指令,并在市场上代客户操作执行,不提供交易建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服务,所有决策由客户自己做出。英国的IB与美国的略有不同,它们是全能期货经纪商的一种,提供的服务与全能期货经纪公司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往往较小,通常仅致力于期货经纪业务。但正是由于IB规模小,分布的范围要比全能期货经纪商广得多,为小城镇居民进行期货交易提供了便利。

亚洲国家(地区)期货行业构成日本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金融公司兼营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一些拥有投行背景的公司,如小林洋行和一些证券公司等;二是一些拥有现货背景的大型企业,它们大都下设了专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子公司。这类期货公司的代表有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丰商事、冈藤商事、三菱商事等。三是专业型期货经纪公司,以创建于1958年的日商联贸期货经纪股份有限公司(Nihon Unicom Corporation)为代表。①

继发型期货市场中,香港的期货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一是自营商(Trader),仅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二是经纪商(Broker),既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也为其他会员代理交易;三是期货商(FCM),可从事自有及客户账户交易,也可代理其他会员的经纪业务;四是商品自营商(Merchant Trader),它们是可交割商品的期货自营商。①

台湾地区的期货经纪商主要有四类:一是专营期货经纪商,只受托从事证期局公告的国内外期货期权交易;二是兼营期货商,包括一些本土及外国券商和金融机构;三是期货交易辅助人,主要是一些获许经营期货交易辅助业务的证券经纪机构,期货交易辅助业务包括招揽客户、代理期货商接受客户开户,接受客户的委托单并交付期货商执行等;四是复委托公司,就是代理本土客户从事国外期货交易的机构,它们将委托单转给境内的国外复委托期货商,然后再转给境外的交易所达成交易。②

我国期货业构成中的问题

我国期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但行业发展历程几经坎坷。目前,我国共有188家注册期货经纪公司,期货营业部500多家。我国目前的期货业态构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期货业态过于单一。国外的原发型期货市场和继发型期货市场的期货业,均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行业结构。各种类型的期货中介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多层次的代理服务体系中自我定位,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发挥中介职能。而我国目前的期货中介机构只有专业型期货经纪公司一种类型,它既是一个交易代理机构也就是通道服务商,又承担着客户开发、信息咨询、客户账户管理和交割服务等职能,相当于一个全能经纪商。但受制于目前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我国现有期货经纪公司还没有能力扮演全能经纪商的角色。

第二,期货业态链缺损,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期货业既缺乏像美国的IIB、台湾的期货交易辅助人这样的客户开发型期货中介,也没有法律意义上正规的CPO、CTA等管理服务型期货中介。一方面,造成了期货经纪公司长期以来在客户开发与代理服务这两个业务领域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专业、安全的资产管理服务,使得大量潜在的客户因为专业知识匮乏而无法投资于期货市场。

期货公司经营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四种国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

国外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种,具体为:综合型、融资服务型、专业型和贸易型期货经纪公司。

综合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美国的瑞富期货(Refco),全球排名第6。瑞富期货是以经纪业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的期货经纪公司,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是全球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瑞富期货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经纪人和经纪商制度是其拥有活力的关键,购并是其扩张的主要手段。瑞富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发展非常全面和均衡,凡是期货经纪公司能够涉及的领域,该公司均成功进入。目前,瑞富期货涉足的主要业务包括衍生品交易、服务、资本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收购业务等四大块。

融资服务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法国的飞马期货(Fimat),全球排名第7。Fimat的控股股东是法国兴业银行。大型国际化商业银行背景使飞马期货在客户融资方面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飞马期货有相当数量的工业领域客户,兴业银行往往是这些客户的债权人。同时,飞马期货也非常重视其他机构客户,譬如金融机构和基金,其完备的环球经纪网络也为服务机构客户带来方便。

专业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法国的卡利翁金融(Calyon Financial)和英国的曼金融(Man Financial)集团,全球排名第8和第9位。专业型经纪公司又可分为市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两种模式。前者以卡利翁金融为代表,其完全是投资银行风格,该公司的工作重点就是服务好基金,在其期货合约的总成交量中基金的份额占了六成左右;后者以曼金融为代表,它的发展被认为是贸易公司成功转型为金融机构的经典案例。目前,曼金融主营业务为资产管理,其2003年的收入结构中,资产管理费收入为2.711亿英镑,资产管理业绩收入为1.391亿英镑,代理费收入仅为0.708亿英镑。也就是说,经纪业务收入仅占曼金融总利润的25%左右①。参见图

2、图3。

贸易型期货公司。代表性公司为美国的富士通集团(FCStone)。富士通的经营规模虽比不上上述期货公司,但却独具特色。作为一个从事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其特

点是业务渗透商品价值链中包括生产、销售、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提供纵向一体化的商品贸易服务,从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之一,美国中西部的农场70%的农民通过富士通进行保值交易。

国内期货公司经营模式单一。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代表性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网络型、区域型和贸易型经纪公司等三种类型。

在2003年国内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前20位的期货经纪公司中,网络型经纪公司共5家,其中4家为中期公司的分支机构;区域型公司共11家,数量最多;贸易型公司共4家,也占据相当份额。

网络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中期集团公司,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第1位。其特点是拥有众多独立子公司,全国性交易网路健全、交易额和保证金在全国范围内占有比较高的份额,具有极高的市场地位和较强的竞争力。

区域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浙江永安期货和江苏建证期货,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分别为第3位和第10位。区域型期货经纪公司一般以公司所在省份或地区为核心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是所在省份或地区的龙头期货公司,拥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行业知名度。贸易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中粮期货、深圳实达,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这类公司具备某类商品的贸易背景,一般与这一品种的现货生产商、贸易商联系密切,具备此品种生产储运贸易方面的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往往在这一品种上有比较大的交易量。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中粮系、五矿系诸公司。

与国外代表性期货公司相比,国内期货公司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内期货公司只能从事期货交易代理业务,公司规模较小,市场细分能力不足等。单就经营模式而言,国内外期货公司存在较明确对应关系的仅为贸易型经纪公司一类;网络型和区域型经纪公司虽然从其以经纪业务为核心拓展市场占有率的基本做法而言,与以瑞富期货为代表的国外综合型经纪公司类似,但国内公司开展综合业务的能力相当有限,主要从事市场的平面扩张;作为国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重要类型的融资服务型、(市场或产品)专业型经纪公司在国内还未出现成功的代表性企业。

与多元化经营相对应,国外期货经纪公司的收入结构上也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按照收入来源划分,大型综合期货公司的收入主要可以分为保证金收入、结算收入、利息收入、自营业务收入、投资咨询服务收入等。目前,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受限于单一经营模式,期货公司的收入结构也十分单一,只有手续费和保证金利息收入,而手续费收入占到收入来源的90%以上。近年来,虽然国内期货市场走出低谷、增长迅速,但由于行业的竞争加剧,国内期货公司以低手续费、低保证金、高佣金返还的价格战方式争夺客户、争夺市场的低层次竞争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公司“增产不增收”。2002年手续费降幅达17%,2003年仅有5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00万元。期货公司普遍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和个性化发展,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期货公司规模实力的国内外比较

期货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决定了期货经纪公司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期货公司的规模实力可以从资本规模、代理业务规模和经营规模三方面加以考察。

1.资本规模。从法定注册资本金要求来看,无论是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新加坡、台湾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对于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定注册资本金要求都不是很高。例如,美国期货业协会(NFA)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期货经纪公司的净资本要求只有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日本期货行业协会对结算所会员的净资本要求为1.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800多万元,而对一般会员的资本金要求仅为900多万元人民币。但这些只是法定的最低标准,反映了成熟期货市场对期货经纪公司设立的初始资本要求比较宽松。实际上,国外大型期货经纪公司的资本规模非常庞大,远远超过了法定最低资本的要求。例如,美国的瑞富期货、嘉吉投资者服务公司,法国的飞马期货、卡利翁金融等专业期货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19676,611美元,97840290美元,61170994美元以及59449640美元,折合人民币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日本最大的专业期货公司日商联贸的注册资本金为27.5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5亿元。①

根据我国2002年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我国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中期期货注册资本金已经达到了6亿元,在期货行业内可谓一支独秀。但从全行业来看,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期货公司仍然寥寥无几。到2003年底,国内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期货公司共有9家,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的共有20家公司。全国180余家期货公司的平均资本额为3919.42万元,有137家公司的实收资本恰好达到法定的3000万元的最低要求,占全行业公司总数的77.84%。另外,我国大小期货公司的资本规模差别不过数倍而已,产业资本比较平均地分散于近200家几乎同质的期货经纪公司。因而,我国绝大多数期货经纪公司还远远没有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

2.代理业务规模。国际上期货公司的代理业务能力排名通常是以客户保证金为基准,(见表1)国外大型期货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多为几十亿美元,而我国比较大的期货经纪公司其客户保证金也仅为几亿人民币,相对比值约为1%。据统计,2003年,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客户保证金在1亿元以上共有28家,各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平均值为6475.93万元,全国所有期货经纪公司的客户保证金总额为113.98亿元,也就是说全国近200家期货公司的代理业务规模仅能与美国一家大规模的公司相提并论。

此外,从成交量看,如飞马期货2002年的成交量为3.49亿手,而我国最大的公司仅1000万手,考虑到国外期货合约平均要比我国的大几倍,我国期货经纪公司的成交金额估计也是国外公司的1%左右。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客户保证金还是从代理额、代理量角度考察,我国最大期货公司的业务规模仅为国外大型期货经纪公司的1%左右。

时报公司经营模式管理 篇6

【关键词】“营改增”;人寿保险;影响;应对措施

一、“营改增”相关概念

营业税,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以及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通常称其为“国税”,是由国家税务院负责征收,是对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依据计税原理,它是对商品、劳务在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中新增的价值或者附加值征收的一个税种。实行的是价外税,即由消费者承担,有增值才征税没有增值不征税。

目前,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制度,提供劳务服务通常征收营业税。保险业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但是我国对于保险业重复征税,税率同比国外偏高,导致保险业的税收负担很大,不利于整个保险业的发展。

进行“营改增”税务制度改革,可以避免重复征税,促进公司专业化发展;有效减轻保险业税负,降低服务成本,加快消费和民生发展;推进保险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寿险行业计税方式的变化

我国现行人寿保险中,对主营保险业务一年期及以上的人寿保险实行免征营业税,对主营保险业务中其他寿险业务税率为5%,主营保险业务以外的业务税率为5%。“营改增”保险行业政策尚未出来,税率无法确定,现阶段预测一年期及以上主营业务可能免征增值税,而其他经营业务可能实行一般计税法,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

三、“营改增”对寿险行业的影响

增值税计税方法有两种:简易计税法和一般计税法。简易计税法与营业税的计算方法基本无差别,中断增值税抵扣链条,没有发挥增值税真正的作用。所以下面对一般计税法的“营改增”影响做出分析。

1.对成本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寿险行业采购项目不存在进项销项抵扣。“营改增”之后,一方面,如果采购项目不属于可抵扣的项目,会使得采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如果采购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抵扣,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利润水平。

“营改增”之后,需要配备增值税专用税控发票打印机,增加了寿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原有的市场管理费用可能产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2.对保单定价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营业收入从价内税变为价外税,如果原来价格体系不变,保险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有可能会导致收入降低,利润也降低。而被保险人,作为受票方,可以进行进项抵扣,成本减小,利润增加,所以“营改增”会影响保单定价。

3.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代理公司或者经济公司在结算手续费用时候,能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会改变他们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而个人代理人自身不能开具专用发票,如需开具必须去税务局代开发票,所以个人代理人拿出可抵扣发票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会增加,他们之间的合作方式随之发生改变。

4.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根据新会计准册,主营业务的收入科目金额包括营业税额。“营改增”之后,主营业务收入没有该项税额,可能对实际的税收影响较小,但是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变化,然后公司的利润率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营改增”之后,寿险公司新增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核算子科目。这些新增科目会影响费用、成本、收入等项目的核算,所以会计科目及核算规则相应发生变化。

5.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以后,以票控税。首先按照国家规定,寿险公司需要配备专用发票打印机开具发票。其次根据国家规定,增值税发票分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按照不同税率来计算和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是通过专用发票抵扣。但是专用发票的开具需及时、仔细,传递过程中不能折损,管理难度很大,操作繁琐,认证手续繁多,而且必须通过税务机关的认证才可以抵扣。

四、寿险公司应对“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供给商的管理

区分现有和未来供给商纳税人类型,不同类型税率不同、发票类型不同,影响公司采购成本。在以后的业务往来时尽量选择可以开具专用发票的供给商,在核算缴纳增值税时,争取及时进行进项税抵扣,从而降低税负。

2.根据政策,制订财会制度

会计核算方面,修订会计核算办法,统一科目设置和核算原则。在增值税下制订新的会计处理规则。财务管理方面,“营改增”后,寿险公司需要重新设计财务预算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政策,使之更加贴合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3.加强对发票的管理

一方面,因为寿险公司业务量比较大,需要开具和管理的专用发票很多,所以建议建立增值税发票全过程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包括发票的开具、使用、保管、移交、缴销及认证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提高经办人员对真假发票的识别能力。

4.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营改增”是新的财务手段的改变。因而,会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营改增”政策的学习,充分了解抵扣税类型和抵扣的方式,以便节约财务成本。寿险公司定期举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让员工掌握增值税税控系统应用,加强有关增值税知识的普及宣传,使财会人员及时跟进国家“营改增”政策变化。会计人员规范核查内容和核查标准,使之符合政策要求。另外,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文,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朗坤.营改增对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影响及应对[J].金融观察,2015(1)

上一篇:箱包产业下一篇:老年肥胖与减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