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2024-05-13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精选7篇)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篇1

电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 在新的阶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 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 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 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微电影的发展中要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的进行完善。微电影在创作中, 具备着相应的艺术特征, 这有利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电影行业中其他的电影模式, 促进着微电影的发展。

微电影的概述

微电影, 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产物, 它是电影行业中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的时长一般都很短, 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将一个故事的内容, 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意义, 用画面的形式完整的表现出来, 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 还要将剧情中的层次进行细致的划分, 以提高自身的质量, 吸引观众的目光。所以, 想要创作出一部好的微电影, 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制作思想。

我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当充分的重视微电影这一新兴的电影表达方式, 微电影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微电影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水平, 实质上就是对电影行业在发展中的速度以及质量水平的一种反映, 在电影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微电影的创作, 不仅仅只是为了在电影市场中谋取相关的经济利益, 而是在电影行业中的一种创新, 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微电影, 最开始的发展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 拿着自己的DV利用生活中的各项事物作为背景,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影视短片, 然后相关人士通过对影视短片的分析与研究, 将简单的影视短片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微电影”。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能过分的重视经济效益, 也不能仅仅依靠相关赞助商对微电影的投资进行发展, 而是要从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为出发点, 充分的挖掘微电影在创作中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发挥艺术特征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 不论它所表达的内容形式多么的超现实, 它还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创作人员在对微点影进行创作时, 运用各种表达手法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融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去, 这在很大程度上将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情况带入了微电影中。微电影主要是以普通观众为主, 所以在其创作的过程中, 要将表达出来的内容接近于生活, 但是在表达手法上不能够过于的普通, 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色彩,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普通观众对微电影的要求, 才能够吸引普通观众的眼球, 真正促进微电影的发展。

微电影的视觉艺术特征

时长较短是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要在有效的时长里将画面中的视觉元素综合在一起,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微电影中不断的创造出视觉冲击力, 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如何增强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特征, 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微电影中的画面色彩

画面色彩是微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 在对画面色彩进行设计时, 不仅仅要符合故事中多涉及到的环境背景, 还要在设计画面色彩时充分的融入到视觉效果中, 画面色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微电影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画面色彩来丰富微电影中的主观情调, 在设计时要遵循画面色彩在运用中的规律, 同时也要突出微电影画面色彩中的特点。画面色彩在微电影中的合理设置, 能够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也是增强微电影视觉艺术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

2、微电影中的镜头画面

镜头画面是微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微电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能够有效的烘托出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 根据微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 镜头画面在要跟随着变换, 对于微电影中镜头的运用手法也要随着情节的延伸而不断的变化, 要在符合情节叙述的同时, 还要将微电影中的视觉感展现出来, 提升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 例如:《行者》这部微电影中, 在镜头画面的转换与镜头的使用上就非常的到位, 导演在影片中使用无对白、长镜头这一种表现手法, 将一个僧人在城市之中缓慢的脚步展现出来, 僧人在影片中的每一步都非常的慢, 而电影的环境背景是高楼耸立、人潮拥挤的城市之中, 这一镜头画面将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反差完美的展现出来, 这部微电影所要概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人们正在逐渐的丧失自我, 而僧人在城市中的缓慢前行, 正好与城市人群中的快速前行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 这一镜头画面不仅仅将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还将微电影的主旨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

分析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特征

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 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征, 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让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其他传统的电影表达方式。

艺术特征,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精神层次, 艺术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文化部分处于同一位置。第二个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层次, 将艺术当作是艺术家表达自身情感、思想等一个过程, 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第三个是艺术结果层次, 将艺术定性为艺术品, 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微电影的制作人员, 在对微电影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通过对其艺术特征的认知与运用, 用微电影这一电影表达方式来体现出自身的审美观, 将自己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想法融合在微电影的创作中去, 使微电影能够更加的贴近生活。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独特的故事表达方式, 瞬间吸引观众的目光

传统的电影模式, 在对故事的表达方式上, 电影大部分时长都在90分钟左右,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对一个故事进行叙述, 可以采用很多的表达方式, 将故事中的各个层面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来, 可以沿着故事结构中的主导线对故事进行阐述, 对故事中的人物与场景可以进行深入的刻画与设置, 将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采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烘托出来, 让观众能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 真切的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等。但是对于微电影而言, 由于自身时长上的限制, 所以在对故事进行阐述时, 对于表达方式要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 将故事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设置故事中相关情节时, 要将各个部分有效的整合起来, 充分的利用微电影中各个环节上的时间, 将微电影中的每一分钟进行有效的规划, 控制微电影中的时间, 在微电影有限的时长里, 突出故事的中心思想, 抓住观众在电影情节上的目光, 让观众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微电影故事中含有的情感感受, 让观众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动。

就表达方式来看, 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 创作的过程更加的困难, 对于表达方式的要求更加的苛刻。例如:陈欧, 自己代言的广告中, 用强有力的语言, 配合着动感十足的画面, 开头直接的第一句话直接表现出了广告内容的中心, 由于时间的限制, 无法将全部的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将画面进行快速的转换, 以陈欧自己为主导线, 直接的将要表达出来的内容, 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 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观众的目光吸引住, 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将独白与自身的动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虽然整个电影广告时长较短, 但是却将中心思想用极为丰富的话语及优美的画质所表现出来, 达到了其预期的效果, 也很好的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2、具有真实性, 大众心声的体现

从微电影发展的初期来看, 网络中一部分网民将自己制作的视频短片上传到网络上, 网络中一部分的视频短片点击量激增, 引起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视频短片的制作、发展, 对视频短片的各种建议、讨论促进了视频短片的发展, 网络视频短片在空间上没有太多的局限性, 只要其中的内容没有触碰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底线, 就能够将视频短片上传至网络上, 而这种没有太多局限性的视频短片, 在经过专业人士以及商家的研讨, 形成了如今的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从微电影的发展过程来看, 微电影中的故事题材的形式非常多,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题材, 都是来源于现实中的生活, 微电影制作者对这些现实题材进行改编, 通过自娱自乐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给展现出来, 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 也能够从中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 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现象的讨论与思考, 因为微电影中的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 所以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大众内心的声音, 能够唤起大众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结语

微电影是电影产业在新时代发展中, 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产物。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们对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 充满了好奇心;微电影的出现,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影产业中经济市场的形势, 提高了电影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有效的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非常重视对科学技术的运用, 科学技术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一环境下, 微电影行业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 微电影的出现给电影这一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篇2

【摘 要】针对从几年前开始的大学生校园微电影热启题,探究微电影进入大学校园,甚至高中的原因。大数据时代,校园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以及传播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随意,铺天盖地的校园微电影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传递,我们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对微电影有更具专业的认识和认知,从而更好的进行或从事微电影自我创作和引导创作。

【关键词】微电影;大学生;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29-04

微电影在我国诞生只有短短几年,在这几年时间里,微电影通过不断创新,不短吸纳,逐渐的被广大观众所追捧,甚至还引起许多著名导演和演员参与微电影的制作。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也大大降低,参与微电影拍摄和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也随之参与其中。校园微电影也就成了大学生热捧的对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有值得汲取的经验也有要改正的问题。

一、微电影概述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Shortfilm),顾名思义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左右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中国互联网。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一个真正源自于生活的小电影。[1]

(二)微电影的产生

微电影最早产生于2007年的法国影像论坛第三届口袋影展。随着网络和移动式生活的快速普及,快餐式文化逐渐盛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成为人们享受娱乐的主要工具。[2]在智能手机上人们可以下载各类观影软件,随行随看,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袋电影(Pocketfilm)即微电影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影展,例如在北京举办的微电影大赛、非常短片竞赛等。

(三)微电影的特点

1.微时长:微电影有别于传统电影,其放映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剧情与传统的电影相比也较为简单、紧凑。

2.微制作:微电影放映时长决定了它的投入不会像传统电影那般巨大,较小的微电影甚至可以在几天内完成所有拍摄剪辑工作。

3.微投资:一般的微电影投资不会太多,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如大学生拍摄的微电影,投资不过几百元。也有系列微电影投资会较大,如近期很火的《万万没想到》等。

二、微电影进入校园的原因

(一)互联网的快速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播放平台,各大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PPTV等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成本较低的微电影便成为网络视频运营商创新的一个契机。[3]

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常用者,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并且转换成自己的内容,从而进行创造。有许多校园微电影最开始就是朝着模仿电影的态度,把微电影作为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在网络的快速传递下,微电影变成了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发音平台,展示平台。

(二)内容短小,成本低廉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时代悄然而至。相比于长达一两个小时的传统电影,篇幅较小的微电影却满足了当下人们接收思维与习惯。在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去影院观看一场电影时,人们更愿意在茶余饭后,在工作之余登录各种视频播放平台搜罗自己感兴趣的视频短片,既不会耗费太多时间,看起来也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网络上的新兴人类,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快速观影模式,他们会在网上花大量的时间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短小的、免费的、精悍的电影形式自然也成了年轻的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

正因为微电影篇幅短小,也就决定了其制作成本的低廉。它不像传统电影那样,拍摄制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设备,一个小DV机,或一台单反相机,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工作。制作成本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这相比于传统电影的制作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在校大学生作为低消费人群,一台单反就能满足大学生自己制作电影的好奇心,而且制作成本低廉,使得校园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三)参与性强,传播渠道广

微电影的参与性较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视频拍摄技术和录制设备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微电影的准入门槛,网上可以随时下载制作视频的软件,还有各种教程。使得大学生不再甘于默默地关注,更多的人走到台前来,成为了微电影的参与者。只要你对微电影感兴趣,就可以写剧本、做演员、当导演,甚至自拍自导自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这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同时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不同于传统电影以院线传播为主的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一些新媒体播放平台中的视频播放功能进行传播,例如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以及那些带有多媒体娱乐功能的移动设备等。大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进行评论和转发,从而实现病毒式的快速扩散和传播。满足了大学生们瞬间成为校园名人的存在感,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对微电影的兴趣有增无减。

三、校园微电影的类型

校园微电影是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形式。大多数以爱情、青春、家庭、友情为题材的微电影故事,把生活道理、成长感受蕴藏在剧情当中,表达出学生群体的感情与生活状态。

(一)爱情片

爱情片是讲述的校园男女的爱情故事,以男女主角在爱情的产生、发展、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悲欢离合为故事线索,有悲剧性的结尾,也有大团圆的结尾。大部分以校园为背景,讲述校园爱情故事,表现爱情青春美好的一面。

校园微电影爱情片大部分的故事内容就是情侣之间相见、相恋、误会、和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青春的美好回忆,留住了最青涩的时光。但是也有一些校园爱情微电影为了吸引眼球,影片中穿插运用暴力等手段。例如青春爱情微电影《青春期》。讲述了一位90后少女程小雨,因为家庭离异而导致性格古怪,错误价值观,不学无术,爱好玩乐。但是胆小懦弱的汪小菲却喜欢上了她。在追求程小雨的过程中用身体的伤害证明了爱情的伟大。但是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暴力成分,在另一层面上会容易诱导青少年。

校园微电影本来就是一种传递校园正能量的途径,爱情片更是让大家感受到校园的纯真。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摆正态度,拍出适合大众观看的爱情片,才能让校园微电影得到更多的认可。

(二)励志片

校园励志片其实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成长史,描述主人公历经重重困难、挫折,最终获得心灵上的成熟走向成功。励志片在校园中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们的潜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优秀的励志片能够帮助克服心里的煎熬,从而战胜困难。例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是讲述了两个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是充满挑战的,所以更多的人寄托于微电影表达自己内心的理想。

(三)友情篇

校园友情篇,描述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大学生大部分展现的是和寝室室友的友谊,每一年的毕业季这类微电影影片尤其多。朋友之间的友情能使身心受益,朋友的帮助无处不在,校园里的纯真友谊更值得歌颂。

(四)搞笑片

校园搞笑片就是指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微电影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都很受欢迎,现如今大学生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下,搞笑的电影备受大学生青睐,看过之后不仅能让人心情愉快,还可以暂时忘掉一切不开心的事,微电影中主人公通过搞笑动作和搞笑的语言来引人发笑,以达到搞笑的目的。[4]例如微电影《麻辣隔壁》讲述了在宿舍里四个性格怪异的大学男生发生的幽默故事。轻松、有意义的搞笑故事,让大部分大学生都感到与自己身边的故事相同,从而达到感同身受,那么这部影片就自然融入到了学生的心中和生活中。

(五)悬疑片

校园悬疑微电影是指影片充满许多未知因素,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制造主人公身处环境的诡异,讲述离奇故事。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恐怖音乐,出人意料的结局来阐述道理,引人深思。通常结局意想不到,让人大呼过瘾。最大的特点便是以悬念构造影片的整个框架,而且环境基本上以教学楼或者寝室为主要拍摄场景。

四、微电影现状对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影响

(一)微电影发展的优势对校园微电影的影响

1.制作门槛低。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不必耗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拍摄一部传统电影可能要在剧本版权、仪器设备、明星阵容、拍摄制作团队、电影宣传等方面花费巨大的投入,而拍摄微电影却相对简单。

首先,微电影的放映时间短,这就决定了它的内容必须要短小精简,所以不必像传统电影一样,在剧本方面投资太多;其次,微电影的拍摄制作没有传统电影那样专业繁琐。拍摄传统电影首先需要专业的导演、演员及摄制团队,尤其是一些知名导演和演员。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摄影机,专业的灯光音响,后期还必须在专业的录音棚内请专业的配音员配音,在专业的电脑上剪辑制作。而一般微电影对于摄制的专业性要求较低,拍摄不需要高清摄影机,普通的摄影机、DV、单反相机甚至手机都可以拍摄。它的后期制作也不必在专业的电脑或软件上编辑,一些简单的软件甚至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比如Windows live、EDIUS、会声会影带有或可下载视频剪辑软件的手机等。这样的环境为校园微电影的产生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而对于喜爱拍摄电影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凡是想要拍微电影的大学生都能拍属于自己的微电影。而且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学习,不懂都可以去网上看视频教程,只要自己愿意学习。

2.故事性,娱乐性强。微电影的核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性微电影,故事的内容也多是影视内容的微小版,拍摄者多为微电影的爱好者,讲述的也多是一些融入作者灵感创意的故事,往往从故事的剧情上就可以引人入胜,其中不乏感人的或搞笑幽默的情节,令观看的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类是宣传性微电影,此类微电影一般为公益性或者带有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片,例如百事可乐公司所拍摄的《把乐带回家》。这类微电影告别了过去叫卖式的、强制性的宣传,把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达或宣传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制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让观众喜爱上这种新颖的广告形式。

校园微电影时间短,资金有限。一般校园微电影都是非专业演员,更具娱乐性,平民化,使得大众容易接受和理解。

3.创作环境宽松。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严格、明确的审查制度。这就为这个新兴的事物创造了较大的发展创作空间,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微电影爱好者参与创作制作,从而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电影理念及实现自我价值、个人风格,成就了许多学生实现自己拍摄微电影梦想的机会,也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微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校园微电影的影响

1.内容低俗,缺乏约束管制。微电影的发展优势并非都是正面的,正因为它的优势明显,反而成为制约它健康发展的因素。上文说到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创作环境宽松,这就导致了微电影作品源源不断,其中不乏含有色情暴力,低俗恶搞的内容。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下达通告,规定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必须经过统一审查后才能播放,但在没有明确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制下,审查工作主要还是各大视频网站负责。[5]而视频网站自身为了赚取观众的点击量,对于一些刻意露骨、低俗无营养的内容,描绘社会黑暗面、爆粗口的句段视而不见,刻意放纵,以偏离正当的运营手段来谋求发展,导致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存于夹缝,给观众,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校园微电影在这种负面环境下,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出路,而是人云亦云,只是跟风的模仿。大部分的校园微电影都是关于爱情篇、友情篇,内容单一俗套,缺乏创意。

2.资金缺少,制作技术缺乏。微电影发展至今仅仅几年时间,可以说其市场尚在初始开发阶段,因其投入少,成本较低,而且是免费观看,再加上宣传手段单一,致使它的利润少,甚至可能是零利润。所以很少会有赞助投给微电影的拍摄,从而资金的缺乏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那么演员的服装还有场地等等道具的使用便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显得影片水平低,即使有好的剧本也无法拍出好的微电影。同时校园微电影也是如此,学生为了节约拍摄费用,会拉广告或赞助,一部的优秀微电影强行植入的广告会使得影片很突兀,从而无法成为好的影片。还有的校园微电影是自娱自乐的制作,更无专业性可言。

在门槛低的环境下,制作技术谁都能学会。但是制作技术水平的不同,使得微电影的层次也高低不同。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里只要拿起机子就能拍,拿起素材就能剪。其实并不是这样,拍摄和剪辑都要有画面感和逻辑思维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还有声音的处理,采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编导、摄像、剪辑、后期、声音等等分工都很明确,有专门的软件和彼此的配合才能制作好一部微电影。

3.推广宣传手段单一。微电影在推广宣传的手段上比较单一。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因其拍摄制作投资较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所以微电影不可能与传统电影一样选择关注度较高的电视、报纸或杂志来宣传推广,更不可能为一部小小的微电影召开一场新片发布会。[6]微电影的推广渠道主要是网络新媒体平台,但由于新媒体在受众人群中只有被动选择的性质,所以人们观看微电影也就存在了偶然性。也就是说要推广宣传一部微电影,只能是在人们选择一个固定的观看平台后才有可能关注到这部微电影,观看的黏度并不高。所以,微电影在宣传推广上比较困难。

校园微电影宣传平台也只是单一的网络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认可能让创作积极性得到最大提升。而在微电影创作之后得到的反响平平,这对大学生创作微电影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打击。那么制作过程的辛苦便使得大学生不会再有创作微电影的想法。

五、校园微电影创作良性发展

(一)还原校园真实面貌

还原校园生活真实面貌,在这个基础上来扩大微电影的题材范围。为了故事更吸引人,故意制造故事情节,反而显得生硬和虚假,而是要结合实际,发现我们身边的好故事。每个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认真寻找就会找到真实有故事性的题材,这样的故事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否则,只会让观众更加反感。而且微电影题材不一定只存在于我们的校内环境,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社会上的题材也可以采用。

(二)培养同学们的微电影专业技能

在拍摄画面的时候,同学们基础的拍摄技巧要学会,推、拉、摇、移、晃。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要保持画面的稳定,要想保持画面稳定,最重要的是镜头稳定,固定镜头可以使用三角架,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广角镜头,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后期制作过程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根据创作文案添加适当的特技,符合文案所要表达的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多看专业书籍,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或者去当地电视台实习一段时间来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电影创作。

(三)平衡数量与质量,坚持创意至上

当下校园微电影内容多低俗、恶搞,而且此类型微电影所占比例较大,对于这种情况,最长远的解决方法还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的观影水平,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只有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需求提高了,微电影的制作质量才会提高,那些低俗露骨的微电影才不会泛滥。同时制作微电影的大学生与新媒体平台也要共同努力,立足于引导大众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在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面更多的融合传统艺术,注重影片的文化底蕴、思想艺术、视听风格等元素,坚持创新,制作出既有创意又不失主流价值的作品,以正确引导大众价值导向,这样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四)完善相关审查制度

虽然广电总局与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网络影视剧的专项规定,但只是粗略的要求网络视频制作方、发行单位与政府统一协调审查,并未责任到人。以下是本文就目前关于微电影专项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几点建议:

1.微电影制作单位应该立足于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传播主流价值。

2.微电影播放平台单位应遵守谁办网谁负责的审查原则,对微电影一律先审后播。对于那些低俗的,含有色情暴力情节的微电影一律不允许上线播放。

3.微电影行业相关协会应自觉组织开展自律自审,严格把关,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4.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不定期审查方案,对于不遵守微电影专项规定的制作方、审查方及上传发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六、结语

尽管微电影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能看到它的广阔前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电影行业还会不断加大前进的步伐,扩大规模,成立品牌,建立蓬勃发展的文化传媒事业,同时贡献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它的观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电影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微电影百科名片[EB/OL].http://baike.sogou.com/v11150034.htm.[2]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11-12.[3]饶曙光.微电影:新的电影形态,新的产业业态[J].当代电影,2013,(13):7-8.[4]吴晓东.微影:大银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J].中国青年报,2011,(09):3.[5]刘超.中国微电影的发展之路[J].华人时刊,2014,(24):23.[6]曾涛伟.浅议微电影的传播以及内在文化表达[J].文化教育产业,2012,(04):9.作者简介:

陈 吕(1993-),女,湖南岳阳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研究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显示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创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新媒体已逐渐成为亿万消费者须臾不离的一种传播媒介。移动新媒体旨在分享最新、最快的互联网资讯,广大消费者也更热衷于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搜索、观看短小、精悍、创意性强的“碎片化”的微视频,以便消磨时光、陶冶身心。而微电影凭借着篇幅短小、形式简单、故事性强的“短、快、精”的特点抢占先机,迅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业态的微电影经过几年的发展,作品数量激增,校园微电影和大学生微电影创作队伍也蓬勃发展,不容小觑。

一、 校园微电影的兴起及创作特点

微电影因为具有投资少、创作周期短、不需要发行许可等低门槛特点吸引着广大电影爱好者纷纷加入到创作中。这些电影爱好者里面,有一大批是传媒类院校的大学生们,他们拥有电影梦想,具有创作电影的热情和潜力,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在梦想的驱动下,他们立足校园,策划和尝试着去做一些与大制作、大手笔所不同的“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的微电影去践行自己的电影梦。校园微电影因此异军突起,成为微电影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并呈现出自己的创作特点:

(一)从主题内容上看丰富多彩

大多数都是反映年轻人的学习和生活,主题主要是学业、励志、青春、爱情、友情和亲情,也涉及公益、社会热点等。特别是表现青春和校园爱情的,在微电影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再见金华站》《不想说再见》等。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们在内容的选择上会选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在创作中注重对自己的生活、人生进行观照。校园化、个性化,成为校园微电影的最大特点。

微电影《我要进前十》海报

(二)从创作手法上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能力强,也更愿意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虽然他们能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一些人和事,用现实主义手法去进行创作,但更多地具有浪漫的情怀,因此在创作中往往具有深深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创作的爱情微电影,男女主人公往往都是“女学霸+学渣男”“女神+屌丝男”或者“王子+灰姑娘”,情节往往都是一见钟情,在主人公深陷爱情之中憧憬美好生活时,其中一方却因病不久要离开人世或因家人反对被迫出国深造杳无音信,空留一方独自惆怅。画面虽唯美,但稚嫩化、情感化、个人化倾向较突出。

(三)以赛促创,硕果累累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兴影像艺术,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特点风靡全球。为使校园微电影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蓬勃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等相关机构联合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高校举办微电影大赛,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等,或者在大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电影节上设立微电影竞赛单元,如武汉大学生电影节等,或者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举办校级传媒艺术节、微电影大赛等,达到以赛促创的目的。许多大学生创作的校园微电影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绩,不但获得大奖,网上点击量也较大,引发广泛热议。

二、 校园微电影在创作与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虽然校园微电影在微电影大潮的推动下创作活动如火如荼,但因主客观原因,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专业水平整体偏低,艺术水准有待提高

近几年,校园微电影在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如中国传媒大学毕鑫业的《我要进前十》、河北传媒学院刘啸宇的《天堂午餐》、颉宇航的《面包师的理想》和北京师范大学陶志强的《雨花错》、浙江传媒学院的《北京梦》等不但在网络人气上还是获奖规格上都属于校园微电影的佼佼者,但大多数校园微电影良莠不齐,剧情老套,拍摄水平低、故事情节不流畅,画面稳定性差、演员不专业等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呈现出的影像质量不尽如人意。

虽然微电影属于个人化、草根化的艺术形式,但整体来讲,专业院校的专业学生拍摄的影像质量相对较高,而非专业院校或非专业学生拍摄的艺术水准相对较低,整体上艺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题材相对狭窄

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学生,因受个人阅历等方面的制约,表现的主题往往也就集中在了爱情、友情、青春、励志、亲情等方面,如前所述爱情在校园微电影中占有的比重非常大,雷同的情节也比较多。有的创作者为了自娱自乐或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甚至过多地去表现同性恋、无厘头的东西,过度娱乐化,让作品难以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优秀创作团队难以传承

一部成功的校园微电影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优秀的专业创作团队。这些团队往往由一些对电影充满热爱的学生组建起来,一般是以宿舍、班级、专业为单位,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葫芦三兄弟、河北传媒学院刘啸宇组建的Maker工作室、李胤泽组建的冬启工作室、浙江传媒学院的微电影创意社、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鱼人工作室等等,这些创作团队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的团队拍摄了数部甚至数十部微电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校园微电影创作团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3年,往往会随着主创人员毕业而解散,只有小部分微电影团队会走出校园冲进商业市场进行创业。所以即使优秀的创作团队,也很难保证数年持续产出精品。

三、 校园微电影的出路与展望

作为微电影家族中的生力军,校园微电影虽然有多方面的短板,但只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微电影之路。

(一)学生要加强学、练、创,提高实践能力,提升艺术水平,以质量求生存

微电影的“三微”特征以及具有平民化、个人化的特点,人人皆可参与拍摄,但正如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所说:“微电影虽小,却不可等闲视之。”[1]道出了它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也道出了它不是任何人都能分得一杯羹的事实。校园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如何以最好的影像质量示人,如何让广大观影者买账?

首先要求故事精炼,有着令人动容和直指内心的力量感。一般的电影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几部分即起承转合的内容桥段,微电影因时长限制,要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开端、发展一般不设置,即使有也是稍加铺垫,直接就是高潮、结局,人物塑造、悬念设计等把握好很难,所以要树立“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从创意上下功夫。要注意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和精巧的情节设计,要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创意结局。

其次要用优质的影像质量感染观众,达到观影者的期待视野,引起情感共鸣。微电影是通过视听语言来传情达意,观影者要在碎片化的影像中寻求视觉听觉的享受,满足生活的想象,用剧中人物的成功、胜利、曲折、苦难来填充自己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所以拍摄时要从专业角度研究整部故事的架构,场景的设计、摄影机推、拉、摇、移的应用,背景音乐的配置,后期的剪辑都要精心安排、琢磨,让每一个镜头都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正如著名导演王小帅所言,“创意出人意料,拍摄方式不落俗套”[2]的具有独特创意、精美制作和丰富内涵的微电影才是好的艺术作品。所以,作为一名微电影创作者必须不断加强电影理论学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具体创作、打磨中提升艺术水平,才能拍出高质量的校园微电影。

(二)学校要打造良好实习基地或建立相应文化产业园区,助推校园微电影创作,以质量求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在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以赛促创的方式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成立工作室等方式引进项目,以项目拉动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本校名师与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在微电影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的院校甚至成立微电影系,让学生能够更专业地去从事微电影创作。这些都为校园微电影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持。笔者认为,学校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助推微电影创作,才能更好实现校园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1.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微电影专业工作室

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好多学校学生都是以共同兴趣爱好组建创作团队,虽然冠以工作室的名义,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更没有充足的仪器设备和资金支持,这种“三无”微电影工作室取得一定成绩已实属不易,形成长效机制很难。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微电影工作室就会呈现梯队建设,也能解决优秀专业创作团队难以传承的矛盾,让学生背靠大树,心无旁骛,专心创作,取得佳绩。河北传媒学院推出的“三特生”工作室制度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尝试。

2.以学校为主体,与行业合作,走商业化创作之路

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新形式,如果只具备艺术性没有商业性,没有经济效益,就很难有长期生存的土壤,更不能很好地服务到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只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同时兼顾,才能算是成功的微电影。本身微电影也是从商业广告脱胎而来,所以与行业建立联系,走商业化之路也是用“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育人模式来实现校园微电影创作者的大银幕电影梦的途径。

3.以学校为平台,与一些知名网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微电影的播出渠道主要是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或者以微信、QQ群的形式进行传播,只有极少部分作品能够走院线上映。传播渠道上处于劣势,不但不能盈利反而许多都是自掏腰包。学校在这方面要积极拓展播出渠道,利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或者与一些电视台、知名网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学生打造品牌形象,实现多种方式的传播,进一步使校园微电影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甚至更多的利益分成。

(三)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三贴近,体现人文关怀,让校园微电影成为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

虽然微电影主要是自娱自乐或供大家消遣、娱乐,但作为校园的一种文化形式的校园微电影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承担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先进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体现应有的人文关怀,而不能仅仅为了点击率去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这是学校的使命(四大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之所在。有了这种使命感,校园微电影就能跳出校园爱情等一些小圈子,投入到社会的大舞台上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小学期、三下乡、走基层等从广阔的社会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就会突破题材狭窄的弊端,而且能避开名人微电影的羁绊,另辟蹊径,以青年人的思想、理念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属于校园微电影自己的路来。

[1]王一川,胡克,吴冠平,沙丹,叶航,云飞扬.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12(6).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调研,问题,策略

据2013年数据统计, 超3000部微电影作品诞生, 总播放量达30亿, 微电影迎来其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大学校园的微电影创作也在火热地进行, 在当前大好形势下, 针对微电影创作在主题选择、内容表达、资金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通过真实有效的高校微电影创作调研, 围绕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 为微电影的再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问卷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看法, 根据问卷结果了解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 分析其发展方向。

二、实地方法

在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密集的地点随机抽取被调查者, 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 并根据问卷回答情况进行深度访谈。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收回率100%。

三、数据分析

(1) 微电影是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创作形式, 66%的受访者表示看过微电影, 其中近30%的受访者经常或定期收看微电影, 没看过的受访者仅占4%。由此可以看出, 微电影在大学校园中影响较大, 在校园文化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分量。66%的比例只是看过, 表明大学生对微电影的关注还比较浅泛, 微电影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同时也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里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乐观的发展前景。

(2) 微电影短小精练能满足受众文娱碎片化的需求。收看微电影的受访者中52%的人选择在短暂的闲暇时间, 大部分的受众属于主动接受, 少部分大概18%的受众属于被动接受。在这些人群中, 大家收看微电影的时间大多集中在闲暇或休息时等零碎的时间段。微电影微时长、碎片化娱乐的方式被大家接受。

(3) 在微电影吸引你的要素中, 受访者对具有创意的剧情编排和摄影手法更感兴趣, 倾向贴近生活、引发共鸣的微电影作品;有一部分希望名导或者大牌明星的参演微电影, 一些导演和明星们也正在涉足微电影制作,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 观众对微电影的期待, 并不因其小制作、短周期而降低对微电影质量的要求, 这一方面是微电影自身特点的表现:微电影在满足文化快餐“碎片化”的同时反映大众的生活, 引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 表明观众的观影心态和对微电影更高的期待:希望微电影在娱乐欣赏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处于发展期的微电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扰。微电影作品越来越多, 精品越来越少, 很多作品只是小打小闹, 粗制滥造、难成大器。故事情节老套、缺乏创意, 也成为难以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作品表达不清晰, 观众始终不清楚导演和演员的意图。而微电影相关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剧本资金不足和导演与演员对作品的表现欠缺。所以认识微电影现状、解决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对微电影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调查数据显示:微电影的故事选择、主题表达和制作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这些是决定一部作品质量的关键, 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

(5) 在调研中, 因微电影投资小、制作周期短等特点, 近73%的受访者希望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制作中来, 其中大概4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微电影的制作更多地了解微电影的制作, 在参与中锻炼自己。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中, 微电影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 微电影数量庞杂, 精品不足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6) 各因素的占比分析。内容为王, 剧本决定着整个剧的走向和水平。微电影创作中好剧本的缺乏成为微电影创作最大的担忧。

(7) 校园微电影的分类。根据数据百分比显示, 校园微电影更多的是关注校园生活, 大学生身边的动态 (青春回忆、校园情感、人生梦想等) 依然是大家的焦点, 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大胆创新。

四、大学生微电影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根据上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草根化、板式化、低俗化的倾向。创作团队专业度不足, 粗制滥造, 缺乏创意, 落入板式化的困境;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 监管不完善, 一些低俗的作品在网络上大肆流行。针对微电影产生的以上问题, 我们从对微电影的研究分析中找到以下几个入手点:

(一) 内容为王, 创新表达

微电影剧本既要有好的灵魂, 又要有表现灵魂的皮肉。相同主题, 不同的作品由于关注点和导演风格不同, 演绎出不同的风味。“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微电影用微小见证深刻的寓意, 以小搏大实属不易, 所以更需要微电影的创新表达。以热播的系列电影《福尔摩斯》为例:新版的《福尔摩斯》依然套用原来的老故事, 可是在此基础上加了21世纪的新元素——故事放在21世纪的伦敦, 用现代的镜头语言和高科技的视觉效果包装, 人物选择和形象设计也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和口味。表达和技术上的创意, 使传统题材焕发新的活力。

(二) 精雕细琢

微电影是视听化的艺术, 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需要精品意识, 每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首先, 创作要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 深入生活, 挖掘作品深度。其次, 由于微电影的时间限制和制作团队的技术水平、视野的限制, 作品在主题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存在表达不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节奏的把握。业界有说:好的电视广告, 画面出现的前5秒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微电影,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 抓住观众眼球, 微电影节奏的把握不可小觑。在影响微电影节奏的故事情节设计、光影色彩和音响音效等诸多因素中, 情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微电影的节奏和观众的观影感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品《收起手机让距离变得有温度》, 短片一开始夸张的画面和诙谐的背景音乐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吊起观者胃口, 从始至终观众探个究竟。

(2) 精品意识。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4K技术在视觉效果传达上的应用, 使得影视作品的画面质感和视觉效果大大的提升。为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视觉体验要求, 微电影的光影和画面效果更要做得细致, 除了专业的师资团队的指导外, 要求创作团队对每个环节严把关。光影效果、调度、角度等在分镜剧本中做好安排,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分镜画板, 前期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会使得后面的实施拍摄进行得更加顺利、高效, 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拍摄效果。不放松每个细节, 整个作品最终呈现的水平就会大大的提高。

(3) 整合营销。1) 随着技术的进步, 运用大数据采集, 根据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分析他们的喜好表达和预期, 按照他们的偏好设计剧本和情节, 提高视觉体验。《小时代》上映前, 通过微博和网站数据分析就获得了票房的数据预估和观众分类的满意度情况的大致了解。大数据有利于了解目标受众的基本属性、运营的精准化和电影的准确定位, 在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中将大展拳脚。2) 微电影的投放平台目前以网络为主。网络电视和交互式电影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微电影可以通过与观众的网络平台的话题互动, 引起“滚雪球”效应, 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抛开制作的水平, 单看观众网络平台评价对电影《私人订制》的票房贡献率, 功不可没;另外《小时代》则是通过粉丝的追捧和传播, 撬动了票房收视, 赢得较高的人气和收益, 带动整个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商业、娱乐与文艺相结合。一直以来文艺片都没有太好的收视率, 而校园微电影又因其特殊的环境多出文艺片。近期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作为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案例可圈可点。《同桌的你》借助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青春怀旧的主题, 利用毕业季和五一小长假的天时地利人和, 成为继《致青春》之后又一个小制作的电影票房“黑马”。鉴于以上电影作品的成功, 微电影的营销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制作精品的同时, 积极利用提高微电影收视和影响的各种因素, 通过博客、网络等多种渠道实施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模式。另外, 还可以借鉴好莱坞开发衍生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商业与文艺从来都不该是对立的二元结构, 两者应该在实践中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实现商业与文艺的二元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哿.中国当代微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2]赵宵玢.商业微电影的艺术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微电影剧本创作大赛 篇5

为挖掘优秀微电影剧本创作人才,促进微电影精品创作生产,推动微电影事业繁荣发展,“艺天杯”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现面向全校公开征集优秀微电影剧本。有关事项如下:

参赛作品要求:

1、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思想性、艺术系和观赏性统一的原则,反映现实生活,表现、讴歌时代精神和中华传统的道德观;作品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向上,无色情、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自名族习俗。所有原创作品不论作者地域均可参赛。

2、主题鲜明,情节合理,贴近生活。要有完整的剧情主线,具备内容丰富,构思新颖、精辟感人、耐人寻味的特点,在拍摄上具备可操作性。(参考选题:宁夏人物创业史,城市银川,公益宁夏,感恩,孝顺,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

3、剧本须为原创,作者享有独立的版权,严禁抄袭,未出版、未投拍;如系改编自他人作品,须出具该作品著作权所有者授权改编的有效文字材料。不接受一稿多投或参加过相关大赛和已拍摄完成的微电影剧本。.4、剧本可供拍摄时长限度在20分钟以内,字数5000字以内;不接受剧本大纲、创意、故事梗概等文字过于简略的稿件以及小说、散文、电视剧等其它体裁的稿件。

5、剧本提交格式:①封面:注明剧本名称、编剧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或QQ)。②扉页:故剧本大纲和主要人物简表。③剧本正文。

6、本次大赛不接受含有下列任何内容的作品: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4)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5)散布谣言、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或者教唆犯罪的;

(6)散布违背传统道德观念、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剧本类别:

1、公益类

以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的短片剧本,包括公益广告,公益宣传片,公益电影等剧本等,3——5分钟为宜。

2、纪实类

包括人物传记类剧本,城市(及其他)宣传片剧本,纪录片剧本,创业故事剧本等,以8分钟左右为宜。

3、剧情类

题材不限,内容须积极向上,思想健康,时间10分钟左右,也可适当加长。参赛时间及方式:

1、报名。请于5月30日前将故事梗概及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morichuanmei@163.com进行报名,逾期不候。

2、参赛作品电子版发送至邮箱:morichuanmei@163.com,ETIAN_media@163.com,纸质版交于宁大北校区大益爱心茶室。

3、大赛截止日期:8月30日。

4、咨询电话:周*** 丁*** 陈*** 活动奖励:

本次大赛主办单位将邀请业内知名导演、编剧、影视制作人员组成专业评审团,对参赛剧本进行遴选、初评,终评,评选出“最佳剧本奖”5——8名,入围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1、获得“最佳剧本奖”的剧本

将请专业影视制作团队拍摄制作微电影,所拍摄作品将有机会在电视台播放。获奖作者将参与整个片子的拍摄制作过程,和导演,演员零距离接触。并获得价值1000元奖品一份,及宁夏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就业指导中心联合盖章颁发的荣誉证书。

2.获得入围奖的剧本,由主办方颁发价值200元的奖品一份,及宁夏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就业指导中心联合盖章颁发的荣誉证书。

特别声明:

1、本大赛组委会独家享有获奖剧本的摄制权及相应的邻接权,即有权将获奖剧本摄制成微电影,发行并播放。获奖剧本作者享有对微电影编剧的署名权。

2、获奖剧本将择机进行拍摄,进行推广宣传,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外专业赛事评选。

3、所有作品不作退稿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

4、参评作者在本次征评期间联系信息如有改变,请及时通知主办单位。如出现因作者联系信息发生改变而未及时通知,导致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的状况,视为参评者自动放弃评选资格。

5、剧本征集启事由征集办公室负责解释。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篇6

红色微电影,主要指的是红色题材的微电影,顾名思义是以弘扬民族主义、爱国精神为目的,“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以国内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1]拍摄的微电影。即这类微电影主要是以特定题材为内容,旨在弘扬主流价值、传承历史精神。

随着文明社会的逐渐发展和逐步转型,特别是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公众开始越来越主动地去关注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网络视频作品,许多人也开始拍摄和传播红色微电影。2011年8月,隋小东导演的《不朽》八一献礼,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社会关注度。吕磊导演的《画》(2011年)、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的《红色记忆》(2013年)、南昌市委宣传部和南昌市文明办联合摄制的《高山雨露》(2014年)、洛阳理工学院的《一把水壶》(2014年)、武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的《八七87》(2014年)等作品都是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很多高校也致力于红色微电影的传播,如中山大举行过“红色微电影制作大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举行“红色系列微电影展播活动”等。国内专门的微电影网站如V电影、必趣网、金象微电影、电影网微电影、爱奇艺微电影、56微电影等均将红色微电影放置在“战争”栏目之下,致力于红色微电影的传播。

一、当前红色微电影的传播现状

(一)自觉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微电影的最大特质就是内容上的“红色”,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红色文化确立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和文化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以致生活方式、表达方式”[2],“不仅集革命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同时凝聚着革命时期的特殊情感,包含着珍贵的历史记忆。”[3]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微电影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用红色经典超越时间的生命力激励和平年代的人们不忘革命先烈的奋勇牺牲、追求理想信仰的高尚情操,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红色微电影的内容覆盖广泛,如白色恐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人事迹、先烈豪情、烽火爱情等。《不朽》(2011年)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4年的建军史。全片以年轻战士石头为主线,贯穿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魂定铁索桥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舍弃了明天,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红色记忆》(2013年)讲述的是当代在校女大学生在红安寻找革命英雄事迹的旅途中,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邂逅心中英雄李云龙的故事;《八七87》(2014年)再现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前后社会形势的危急经过。

(二)创作主体狭窄,数量稀少

目前,相对其它微电影题材来说,红色微电影的创作主体非常狭窄。主要是以政府机关单位、在校大学生、独立导演制作人这三类为主体。

政府机关单位是创作红色微电影的主导力量。《追寻·生命的底色》(2013年)由沂水县委宣传部、沂水县泉庄镇政府等共同摄制;《高山雨露》(2014年)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和南昌市文明办联合摄制;《八七87》(2014年)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联合出品。政府机关单位主动制作大量红色题材的微电影,原因在于国家意识层面传播、主流文化价值构建的需要。

在校大学生和独立导演制作人是另一支创作红色微电影的主体力量。《不朽》(2011年)是隋小东导演的八一献礼;《画》(2011年)是80后实力派新锐导演吕磊创作的;《红色记忆》(2013年)是由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共同贡献的;《一把水壶》(2014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学生出品的。在校大学生将创作红色微电影作为暑期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成果,独立导演制作人将创作红色微电影作为提高个人和作品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此外,国内专门的微电影网站虽然都有介绍红色微电影,但数量较少,并且是将“红色微电影”放在“战争”栏目之下,与国内外各种跟“战斗”有关的内容混杂在一起,不利于红色微电影的辨识和传播。中央电视台的微电影频道“战争”子栏目下只有一部作品:《战地日记》(2013年)。

(三)目标受众定位过窄

从受众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红色微电影的目标受众过窄。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红色微电影关注的目标受众不应仅限于那些从革命战争和建国初期走过来的老一辈阶层,青少年群体的普及也同样重要。即不仅要满足中老年受众的“怀旧”心理,也要照顾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理。

微电影主要依靠网络平台传播,网民是其主要受众群体。据第34次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10-3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78.6%。他们生活的年代普遍离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较远,成长的环境已经远离硝烟战火和艰难困苦,没有他们祖辈父辈那种对过去难忘记忆的怀旧之情,可以说,青少年与红色文化本身是有一定的传播隔阂的。但红色题材的经典作品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内容讲述一个个富有传统色彩的英雄故事,青少年单纯热情、善于模仿、相信正义、崇拜英雄。而一些红色经典影视剧中传奇式英雄人物的事迹正好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比如《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中的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亮剑》中的李云龙;《潜伏》中的余则成等等。红色微电影和影视作品一样,同样可以靠红色题材去吸引年轻人。当前的中国红色微电影正是由于目标受众定位过窄,以至于许多精品并不为广大受众所知。

二、当前红色微电影的创作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创作的资助

当前,政府机关、各大高校、红色旅游景点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作各方面的资助。政府机关可以利用先天的政治资源优势,为学生创作微电影提供政策便利和人文关怀;各大高校应该大力支持学生去进行与红色微电影创作有关的假期实践活动,并给予足够的项目经费支持和教师指导;博物馆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学生创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红色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之中,提供人力、物力、资料等方面的帮助。

比如黄冈这个红色资源丰富的城市,在红安县、蕲春县和黄梅县拥有3个影视基地,为大学生创作红色微电影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尤其是红安已经成为红色影视作品拍摄的重要基地,如电视剧《铁血红安》、《战将韩先楚》、《生死血符》、《映山红》、《李先念》、《大别山上红旗飘》、《东方战场》等;电影《无名战役》、《八七会议》和歌舞剧《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都在红安完成拍摄或筹备拍摄中。《洪湖赤卫队》、《大汉口》等电视剧在蕲春县蕲州影视城拍摄。

(二)强化新媒体和名人营销意识

当前,很多红色微电影的新媒体营销意识相当薄弱且令人堪忧。媒介融合时代,各种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社交网站和热门APP都是年轻网民热衷的消费对象。微博、微信和APP已经成为新媒体营销的三驾马车。[4]网民的主体主要是集中在10-39岁的年轻人,手机网民达到了5.27亿,他们有着较多的琐碎时间,喜欢各种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和应用。红色微电影应该要融合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传播优势,多在微博、微信、APP中进行推广。

在微电影的灿烂景观中,“名人微电影”是个夺目的群体。这里的“名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名导演、名演员。近几年来,虽然名人参与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比较多,然而真正参与创作的红色微电影却是比较少的。红色微电影有必要借助名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来进行扩散和推广,这是一种追求合作双赢的模式。有“名人效应”的红色微电影可以获得更为迅速快捷的推广,让普通社会公众关注并认同红色微电影,微电影整体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而红色微电影也提升了名人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三)联合其他组织共同发展

红色微电影应该要和政府、学校、影院、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组织合作,共同发展。一方面,红色微电影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政府机关单位能够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政治、宣传和资金支持,学校和学生是强力的创作主体中坚和情感支持力量;博物馆和红色旅游景点能够配合红色微电影的拍摄过程,影院则可以在热门影片的片头片尾推广红色微电影。另一方面,红色微电影也会正面宣传与之合作的政府、学校、影院、博物馆、旅游景点等组织的形象,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根据剧情拍摄的需要将合作机构巧妙地融入,实现双赢传播。

《追寻·生命的底色》(2013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值得推广的例子。这部微电影由沂水县委宣传部、沂水县泉庄镇政府、沂蒙微电影摄制组共同摄制,根据真实的革命故事改编。故事以沂水县泉庄镇马头崖村刘洪秀老人在1939年保存的山东省最早、唯一制式的一面手工绣制党旗为主线,讲述了北京女孩张泉灵、当地出租车司机赵大崮,休假的青年警察刘杰三个年轻人的“寻宝记”。这部22分钟时长的红色微电影不仅有红色革命故事和坚守信念的回忆,而且还从旅游、民俗、城市建设等不同的角度推介了泉庄镇。

[1]马玉玲,黄解明,彭海宝.“红色经典”主流价值与当下文艺创作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9):61.

[2]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J].中国比较文学,2003(1):39.

[3]黄卫星,王薇.论红色文化自觉与国家形象传播[C]//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4):255.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 篇7

2006年,电影频道因晚上9:30时段节目编排的需要,开办了时长25分钟的《爱电影》栏目。创办初期《爱电影》栏目确定了三个原则,首先它符合电影频道的专业定位,其次它服务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产业链的延伸,再就是希望这个栏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服务于电影人才的培养。

六年前,电影频道前瞻性的推出了《爱电影》系列节目,其中《爱拍电影》子栏目成为国内微电影展播最早的栏目,也是目前积累创作最多的栏目,随着近年微电影创作的火热,《爱拍电影》的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示范,其他卫视平台也纷纷开播了类似的栏目,应该说他们现在走的路和《爱拍电影》当年走的路差不多。

经过六年的市场磨练,《爱电影》栏目实现了最初的预期。第一,《爱电影》栏目给年轻人搭建了实现电影梦想的平台。有不少从这个栏目起步的青年导演走上了影院电影的创作道路。比如从这个栏目起步的青年导演高博,凭借作品《暴走妈妈》走上2012年第三届纽约中国电影节的红毯。第二,这个栏目作为微电影的常规栏目,丰富了电影频道新媒体的节目源。第三,这个栏目构建了适合电影频道的微电影商业模式。该栏目首轮在电影频道播出的时候,成本就回收了,再向其他方向延伸,都属于增值部分。

2013年元月,电影频道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针对《爱电影》栏目微电影创作发展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爱电影》栏目在微电影内容制作、播出时间、运营形式、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梳理成长经验,提出了真知灼见。

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贾琪

2006年,在节目开播之初,我们确定了《爱电影》系列的几个形态,其中就有《爱拍电影》和《爱画电影》,也就是微电影和微动画,当时还没有微电影这个概念,那时都叫DV,我们觉得通过电影频道的平台推出这个概念,就属性而言更多属于电影。大概两三年以后,微电影的叫法就有了,DV这个概念基本被取代了。我们有幸做了一次正确的预言。

在节目来源方面,当时我们想,一部分从社会征集,一部分组织创作,当时计划是一周一部微电影,一部微动画。但是节目创办初期,作品质量不高,创作团队压力很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在实践当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目前已经实现了收视率稳步的提升。

电影频道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在创作方面处于怎样一个水平,对于整个微电影的创作是否有一些积极作用,也需要专家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认知。

还有抛开电影频道的模式,如果说微电影真正可以形成一个产业的话,它的商业模式何在?现在有的人已经开始使用微电影产业这种概念了,它是不是具备这种可能性,真正成为一个产业?

再有我们如何提高质量,我们两年前就提出精品微电影的概念,也一直在尝试,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说我们制作精品微电影,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们走到今天,觉得有很多基本的问题需要认真的考虑,否则我们就停留在目前这个水平上。

我们做了一些微电影的开拓性工作,经历了六年多的实践,当时的一些预言现在已经实现,我们愿意继续努力和微电影一起进步。走到今天,我们确实觉得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也希望业界的各位专家,给我们出谋划策,让我们在微电影创作之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远。谢谢大家。

中國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

秘书长冷凇

精品微电影创作的要素

《爱拍电影》首先完成了从DV学生作业到电影的转型。第二是坚守了电影的质量关。第三是完成了民间创作语境和官方创作语境的对接。

精品微电影创作的要素有几下几种:第一是反转剧,它的结局有一个巨大的逆转,美国大量的微电影采用这个方式,正角反写和反角正写,比如小人物挽救国家安全。第二是惊悚,有点像鬼故事,惊悚背后发现是真实的,最后发现是一个误会。第三是对立剧,比如城管和小贩,比如警察和小偷。第四是热点剧和新闻结合,比如像鸟叔事件。还有就是系列化的问题,我们在续集的时候,一定要从零开始,不要误认为观众看过第一集。

我们微电影的题材能不能多拓展一些行业,每年民政部颁布的中国行业有2000多个行业,比如一年50期,做50个行业,不同人物的故事,就像TVB的行业剧一样。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建军

《爱优微》的品牌管理

我谈一下《爱优微》这个品牌,它将来的意义应该会超越《爱电影》品牌,因为《爱电影》这个品牌不容易传播,但是《爱优微》很年轻很大众。

针对这种模式,我想提几种运营方式:首先,与知名网站合作做专区运营,发挥电影频道作为机构有溢价能力的优势与网络媒体谈判。把《爱优微》这个品牌跟频道内部的电影打通,允许贴片或者植入,很容易做成一个产业。

像英国的大学生,他们拍自己的电影,摄影师、灯光师、演员都是大牌,因为它就有这样的机制,要求大牌的演员要介入到小电影或者微电影的拍摄当中来, 我们能不能利用CCTV6的机构优势,用机制推动大明星进入到微电影的创作,这个事别人没有办法做,只有CCTV6。

中国日报网执行总编辑周黎明

最适合微电影的故事类型

通常讨论微电影的活动,有一半时间讨论什么叫微电影,这个定义很难,它还没有定型,在变化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看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微电影最适合讲的故事,一个是悬疑故事,福尔摩斯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短故事,在半个小时或者50分钟之内,故事可以讲的峰回路转。一个是都市剧接地气。

专业美剧的创作方式是编剧写一两季剧本,成功以后,有才华的新编剧进来,按照他的框架把故事编下去。微电影创作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吸纳大量民间智慧,民间艺术创作元素嫁接一个成熟的框架可以事半功倍。

央视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整合营销部

nlc202309040125

总监刘会召

多屏互动传播微电影

我们刚做一个关于网民收看电视行为的调查,只有10%的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只看电视,剩下的全是什么呢?多屏互动。观众基本上有四个屏,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还有ipad,这个占90%,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看的不仅仅是电视,看的过程中也是分享的过程。我们设想一个影响力的环节,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同时上它的微博或者社区,通过社会化的媒体分享出去,此时,它的影响力就不只是电视了。所以我觉得看微电影的过程也是传播微电影的过程。

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副院长司若

《爱电影》栏目播放的微电影与常规微电影的区别

微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它的优势就是进入的门槛非常低,参与性很强,拿起手中的DV就可以拍,贴近生活,为新人创造很多的机会,填补了受众的碎片时间,传播灵活、广泛。劣质是质量非常良莠不齐,盈利模式单一,主要靠广告。

常规的微电影和《爱电影》栏目播放的微电影区别有:常规的微电影受众主要是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新媒体的使用者甚至依赖者。《爱拍电影》的受众是初高中水平、30岁到50岁之间、中低收入的电视受众。由于《爱电影》栏目微电影的受众和常规微电影的受众有比较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很难将新媒体用户与传统媒体用户两者兼顾的重要原因。

常规微电影的生产模式比较多元,包括像广告商定制,网民原创,校园作品,而《爱电影》的生产模式主要以自制和定制为主,从选题阶段有专门的监制人员监管整个制作。

传播渠道方面,常规微电影主要是通过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点播、微博传来传去。《爱拍电影》则主要靠电视媒体。在网络上点击率高的微电影作品主要是引起网友情感共鸣的怀旧题材,以及悬疑,科幻、甚至无厘头,小清新的题材。比如《老男孩》《四夜奇谭》,《雷锋侠》,《十二星座》。而《爱拍电影》收视率达到1以上的作品集中在抗日题材,比如“王翠娥系列”,“别了鬼子”系列。农村打工者进城题材,比如“张成上城”、“大厨师”。还有警匪喜剧“神秘的门贴”等以喜剧为主的系列。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受众研究中心教授刘燕南

从点上突破放大品牌效应

电影频道很长时间是排在央视所有频道中收视率、市场份额第二或第三的频道。但是怎么样继续提升,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比如品牌问题,现在《爱电影》这个品牌,到底有多大的覆盖面,有多大的影响力。我同意刚才刘会召老师讲到的一点,品牌是需要在点上突破,我用一年的时间,或者用几年的时间打造一个非常叫得响的微视频,它可能是一个系列,调动频道所有的力量,来打造这个品牌。

其次是内容,《中国好声音》的总监说他是用精英的水准做大众文化,其实还有一句话,我们要用大片的方式做微视频,不要说它很小,篇幅也不大,也没有那么宏大的叙事,但是我们在制作的态度和制作的精良性追求上,我觉得应该有我们的标准,有这个标准才可能会出来精品。

《爱电影》栏目播出的微电影在内容与形式上如何改进?

《爱拍电影》栏目制片人胡青

针对电视观众的微电影栏目

《爱拍电影》是《爱电影》栏目的一个系列,这个栏目时长26分钟左右,其中短片时长是23分钟左右,节目形态是演播室的点评、微电影的展映,在开头和结尾有主持人蒋小涵和王瀚涛的点评,播出时段原来是21:30,现在是18:27。

我们觉得它是一个微电影展播、推荐、与评论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兼有创作平台和展播平台的双重功能,它展播的微电影主要是针对电视观众。《爱拍电影》從2006年起步到2007年,主要是以收集社会的短片为主,从200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一个创作的生产模式,短片数量快速增加。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蒲剑教授

尝试微电影系列剧

对于微电影来讲,走系列剧的形式,很多行业题材是可以开掘的,律师、医生、侦探,因为这些行业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可能产生极大的对立和冲突,产生戏剧性的元素。

在系列剧的基础上做人的文章,我们都看过憨豆系列,如果从一个喜剧明星着手来做,比如葛优,我们和他合作做葛优系列的微电影,围绕他的特点写剧本,推出100集,这个就很了不得了,这个在网上放肯定也了不得,这是符合电视播出规律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雷建军

对专业书籍作电视改编

蒲老师刚才讲了某个领域,最近有一本书叫《只有医生知道》,非常火,里面抨击了现在所有医生类的电视剧,书里的故事比我们看到的电视剧精彩多了,可以拿来做很好的改编。

《爱电影》栏目制片人顾雷

片子的时长由平台决定

其实《爱拍电影》的演播室试过很多的话题,把热点带进来,但是无论怎么使,最终的结果都干不过片子,片子的时长是由平台决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

版面扩容到45分钟

网络微电影通常是3分钟至9分钟,而《爱电影》栏目是25分钟左右,其实20多分钟很难将故事讲清楚,又很难连续做,能不能将来把这个板块扩容到45分钟,加上广告到55分钟,因为磨合一个剧本也有成本。再就是能不能往日播方向发展,或者小日播,比如一周五期。

中国日报网执行总编辑周黎明

借鉴20多分钟的美剧

23分钟完全可以讲好一个故事,美剧的情景喜剧基本是21分钟,通常都市类题材很合适做。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受众研究中心教授刘燕南

《新闻调查》的时长案例

电视是一个按照时间段传播的媒体,因此它的内容需要根据这种节拍来构建。大家都在说,这个节目到底多长时间为好,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很多年前参加央视的《新闻调查》研讨,它最开始是45分钟,后来就发现它的分钟走势大概到了30分钟就往下掉,然后改成了30分钟,编导和记者就嗷嗷叫,30分钟的篇幅根本容纳不了调查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折中以后换到了38分钟。编导根据新时长改动了片子的结构,就是段落化了,把一期节目分成了四个段落或者三个段落,每个段落一个卖点,它的任务就是在每个段落里面有一个卖点不断锁定观众,这是对调查类新闻栏目而言,因为它没有情节,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45分钟。所以我个人感觉,可能适当的拉长一些时长,但是也不可能太长,太长可能不符合我们这个产品自身的特性。

上一篇:三执政下一篇: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