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课程

2024-11-30

财会课程(共12篇)

财会课程 篇1

一、财会与非财会专业在教学上的不同点

1. 教学目标不同。

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看,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课, 这就要求学生对这门课要全面掌握, 使学生有一个厚实的理论功底, 宽泛的知识体系, 能够较快吸纳消化新的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的应用功能。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其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职能管理部门, 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选修课, 可以拓展其知识面, 丰富其知识结构, 不需要全面掌握, 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 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了。

2. 学生的基础不同。

学习财务管理学, 需要较好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相对来说较好,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 已经为财务管理的教学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学生已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 从而对企业资金运作在头脑里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 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较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负债的资金成本时, 由于学生编制过利润表, 所以很容易理解利息的所得税抵税作用。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开过基础会计, 当计算负债的资金成本时很难理解利息为什么要乘以 (l一所得税税率) , 而教材对这一部分也没有专门进行讲解,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 教材的选用应不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其掌握的“精、深、广”, 所以应选取有一定深度, 书中的理论既是国内外财务管理中较成熟的观点, 同时又兼顾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的教材。而在给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基础性教程, 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生动、习题简练、行文简洁的教材。此外, 为了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教材还可以附加“使用指南”, 指出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 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 为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2. 讲授难度和侧重点应不同。

在讲授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 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授课难度不同, 财会专业中普招学生和二级学院学生授课难度不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主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 其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工作后其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而财会专业学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开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分别对待, 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例如: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 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是其在工作后经常会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用较多的篇幅讲解;而项目投资的内容虽然也很重要, 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 在教学中就应重点讲解项目投资的原理, 而无需要求其对每一种评价方法悉数掌握。

3. 讲授的程序应不同。

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 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切入主题, 而不用再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了, 而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却不行。例如:一张资产负债表可以概括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 左边是资金的运用, 其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营运资本, 股利分配后剩余的留存收益又形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所以, 在开篇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内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时, 必须引入资产负债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 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知识薄弱, 所以必须先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再讲财务活动。

4. 课时设置应不同。

我校现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周三学时, 并不区分本专业和外专业。由于学时的限制, 很多本该深入的内容不能深入的讲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 案例多, 练习多, 难度大。3课时的授课时间, 只能完成授课任务, 而练习讲评、案例分析已没有时间, 因此, 在教学中学生、教师都感到压力较大。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可考虑从3节/周增加到4~5节/周, 即最低保证72学时的授课时间。使教师有条不紊地讲授和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同时也给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 本着整体优化原则, 合理安排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时间, 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 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衔接提高。

5. 考试方式应不同。

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财会和非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决定了其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 配合多样化学习。对于非财会专业, 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 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 甚至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 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对本科学生而言, 其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还是相对较低的, 因此, 实践环节应着重考察其在过程中的学习收获, 相对弱化对实践、研究结果的考察。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赵玉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财会研究, 2004;2

财会课程 篇2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 养高素质劳动 者和 中初级专 门人才的重 任。具体到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 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 算技能,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 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行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中初级会计应用型人 才。因此以就 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 旨,深化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曾经是具有历史的财经类职业等学校,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财会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具有雄厚的 师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看到我校在财会教学专业上 还有不少的问题,主要是: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目标和 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 :

第一,课程 结构 中文化基础课过多,专业实践课、选修课偏 少。目 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 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 35%左右 的课 时安 排 的是文化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 ”等,此外,我 们是少数民族地区,还要安排民族理论和新疆地方史;其他 65%安排 的是专业理 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影响了 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程设置存在过多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倾向,忽视 了专业课程 的操作技能,从而导致实习课在 中职学校 的课程安排 中难以达到应有的地位,而这又恰恰是中职学校在教学 中所不可缺少 的内容,同时又是 中等职业学校 的办学特色所在。

第三,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同时开设 了某 些超越学 生理解和 接受 能力范围,有可能在他们毕业之后派不上用场的课程。如企业财务管 理、审计学等;

第四,我校是一个民汉合校,来 自农村 的少数 民族学 员的汉 语基 础比较差,加之能够使用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财会专业教材非常少,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困难。

第五,课程考核方式单 一。中等职业教育过程 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基本 上没 有其他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 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 自信心。在 中等职业教育 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我校的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进行再调整。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喀什这样一个少数民 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我校财会专业教育面临的现 实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 的综合性会计人才。不然,我们有可能 在办学的过程 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届的 择业竞争能力,并最终将影响学校财会专业的生存能力。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能 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 强 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 素养的中等专业管理人员。要实现这一 培养 目标不仅要依 靠理论教学,还要依靠实践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 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职会计 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 目标,确 定课程体系调整的原 则,进而重组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 素质 的培养。我们应设 置一套适应市场需要 的能满足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 标要求 的课程,完成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任务,体现 中职特色。因此,目前我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

1.文化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 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应根 据实际需要适 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文化基 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 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 步形成 发现 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专 业课应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实用的知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凡是从 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从 事会计职业的“准 人证”。为了让学生出校门就能胜任会计工作,必须要让学生在校考 取资格证书。学校要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 中,并积极组织实施,专业课程必须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为核 心来设置。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向考证科目靠拢,教学内容上也应参 照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应尽可能向 国家有关标准靠拢。同时开设可开设 一些学生容易学习和掌握同时贴近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作为专业储备,以略高于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符合市场需要。作为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帐务处 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如电脑中英文打字、财会软件应用、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 等,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给学生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 专业选修课,学校不但要开设这些课程,而且要切实安排相 当比例 的 操 作时间和考核。以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 应社会 的需求。

3.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 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 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 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 书作为相应科 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职业资格考试,在 毕业时获得“双证”。

4.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 学生的汉语学习、根 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课程。实行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预科学习,在入校 的第一年,加大汉语课程的课 时,重点强化汉语学习;鼓励和督促学生 参加全国汉语水平考试使他们基本通过语言关;部分汉语水平较好的 少数民族学生,可转调到相同专业 的汉族班级 学习。

总之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设置或调整。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 工程,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培 养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学和技 能才能落 到实处,职校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 的实用人才。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浅谈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篇3

摘 要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讲授抽象的会计理论,学生被动接受,不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育,这种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违背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专业课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学习呢?我就这些年的教学体会,对怎样进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使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教学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传统的财会课程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实践课程课时数少,这与会计学科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也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中职的培养目标,如何科学地组织实践环节教学,就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我校会计教学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这方面的工作:

一、在教学方法上,要形式多样,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传统的财会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我们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因此,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得具有综合性,不仅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具有人文性,“以学代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财会课程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尽量为学生提供体验知识、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1.模拟演示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创设财会课程情境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财会课程知识情境的再造、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激发他们学习财会课程知识的兴趣,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例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各种原始凭证实物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各种原始凭证的实际填制过程,使他们亲身感受所学知识。例如,支票的填制是个教学难点,单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的,但如果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自然就容易理解掌握了。

2.案例探讨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财会案例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它是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来获取财会知识,并掌握财会课程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对案例中的文字材料、图表资料进行辨析、判断、推理等过程来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材料的搜集、编辑等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然后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进行研讨,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例如,在学习“原始凭证的填制”一节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原始凭证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原始凭证的内容、种类以及填制要点,进而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这样,通过案例分析,既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有关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会计问题为主要特征。它是通过对会计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会计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认识会计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它的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论证——展开讨论、寻求答案——进行评价、深化总结。例如,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收集的凭证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原始凭证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来填制?等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逐一解决问题,并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技能训练的实施,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未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的认识,因为对于刚从初中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从未见过的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实物,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既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获得正确处理财会业务的实际能力,在上岗前就熟悉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并能有效处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到会计凭证一章时,可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由学生识别和填制并进行审核,再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在讲到会计账簿时,准备好各种账页供学生识别,再根据编制好的记账凭证练习日记账及各种明细账的登记;在讲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时利用前面的资料讲解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及总账的登记方法;在学习财务报告时让学生自己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

三、通过综合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会计业务素质

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在初步阶段,其实习一直是依靠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收到一定的效果,也培养了一大批财会人才,但时间一长,实习的学生在企业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企业体制的转变等,使接收单位顾及“商业机密”、“财务机密”,不愿意非本单位专业人员接触这些经济资料和原始单据,更不会让他们插手参与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过程,学生的实习技能得不到全面的锻炼,而市场上在招收会计人才时一般要求至少有一至两年工作经验,为适应市场寻会计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通过校内的培训,使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模拟实习开始逐步走入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的教学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已逐步转变为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多环节相结合的形式。

会计模拟实验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有直接联系的内部和外部经济事项、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和政策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系统全面认识的一种室内实践法。会计模拟实验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再依据其生产活动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的财务关系,更全面地设计该模拟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就使他们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在具体的实施中,这种模拟实验可与开设的专业课程结合,如在《财务会计》、《行业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同时模拟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成本计算的手工记账训练,最后再进行一次综合模拟训练(手工和电算化)。这样通过几轮的模拟训练,使得学生具备相当于一至两年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四、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实现从评价的单一化向评价多元化的转化

以往的财会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评价形式和主体都较为单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财会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评价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1.评价的形式要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教师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评价学生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到企业实地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地观察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2.评价的主体要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以往的会计教学评价,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错和挑毛病,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其弊端在于:一是评价的结果容易出现片面、主观,使评价失去客观和公正,被评价者对评价的结果难以认同,因而评价的实效性不强;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在评价过程中,由于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学生的碴,学生因而常常通过弄虚作假的办法来应付教师的挑战,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敌对的情绪;三是使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原动力。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学生往往持一种应付、对抗、逃避的态度。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评价要求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改变单独由财会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财会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有关自己财会知识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2]刘方乐.浅谈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完善.

[3]黄国良,陈俭,朱学义.关于深化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4]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改进策略 篇4

笔者对本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拟通过本次调查, 全面了解课程设置现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使财会专业课程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基本情况

调查反映了目前各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中专班文化课占39.5%、专业理论课占21.1%、专业技能课占7.9%、其他公共课占31.5%;对口单招班文化课占47.5%、专业理论课占26.3%、专业技能课占5.2%、公共课占2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本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1. 文化课、专业课、公共课比例不协调。

我校文化课课时比例过重, 对口单招班尤为明显。这与国家课程指导中要求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结构模式一般为“H”型有一定的差距。

中专班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 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 这就导致学生没有个体差异, 就业的竞争加剧。对口单招班主要是因为在江苏省单招中,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在高考总分1000分中占了400分, 再加上各职校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 所以学校加大了文化课课时比重, 对专业课一再压缩。总之, 这种课程设置与我校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 以实践为导向”是不相符的。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技能课时的不足, 势必影响学生技能的形成。

2. 专业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从表1可以看出, 我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跟目前职业学校教育多数采用“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模式分不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其结果是学生很难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知识结合起来,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我校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毕业前夕做模拟实习, 但这又往往达不到真正的实习效果。很多实习生到企业实习,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3. 专业课教材选择不合理。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为了让学生出校门就能胜任会计工作, 必须让学生在校拿到资格证书。从表中可以看到, 我校在课程开设上已经向考证科目靠拢, 中专班、对口单招班都已经开设了这些科目。但在教材的选择, 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特别是中专班, 应该结合从业资格考试丛书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也应更切合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4. 专业技能课程单一、落后。

从表1可以看出, 中专班开设的技能课相对单一、落后。中专班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马上就要走向社会, 他们需要更扎实、更丰富的技能来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不能仅会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帐务处理、打算盘、点钞, 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如会计电算化、电脑中英文打字、财会软件应用、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因此, 在安排教学计划时, 要给学生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精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学校不但要开设这些课程, 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 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

(二) 教师素质、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 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 更要突出操作技能, 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 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 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我校的财会教师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 他们缺少实践环节, 技能水平不高;二是转岗教师, 即从别的专业通过培训转过来进行财会专业教学的;三是外聘教师, 学校从企业聘请有一定经验的财会人员来校进行技能教学。

在2011苏州技能比赛中, 笔者发现我校部分老师的技能水平不突出, 甚至还不如学生。技能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如果教师的技能水平低, 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又会高到哪里去呢?而外聘教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 这些教师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 技能水平也比较高, 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相对较弱。在技能教学过程中, 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技能教学, 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形成。同时, 我校的教学设备也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基本没有自己的模拟实验室。事实上, 模拟实验室的建设非常必要, 它对缩短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磨合期, 减轻企业对人才进行二次培训的负担,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并胜任工作非常有帮助, 它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与延伸。

(三) 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口单招班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是高考科目, 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而中专班, 专业理论是通过笔试考核的, 三门专业技能课中, 仅珠算是通过珠算协会定级来进行考核的, 其余则列为考查课, 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核, 但考核标准又不一样, 有很大的随意性。考核评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学生对于没有考核或考核不严的课程往往不重视,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水平的形成。由于中专班学生毕业以后便踏上社会, 从事相关职业, 所以单纯的理论考试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对策及措施

(一) 重组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中专班而言, 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 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 以学生“够用”为度。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 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使学生学会必须要用的知识, 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 提高自己的就业的筹码,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技能的要求,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二) 开展校本教研, 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重组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课程的教材。对于专业理论如基础会计, 在教材的选择上, 学校可在现行教材合理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从业资格考试丛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于专业技能的教学, 既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特征, 又要结合当地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不能仅依靠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也不能仅利用现有的教材,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校本教研。

通过校本教研, 教师可以从本校实际、学生兴趣与需要出发, 结合当地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研究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研究最佳方案;以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 去除冗长、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为主导, 确定考试、考查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重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形式、方法的安排及调整, 力求把就业、创业所需的潜在的、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系统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想解决学生“出得去”的问题, 学生必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根本保证。

我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努力, 比如将一线会计人员“请进来”, 承担一些技能课程的教授任务,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技能的提高;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 每个暑假学校都安排专业老师去企业实习。技能是从实践中来的, 教师只有直接从事一线的会计工作, 才能获得最实用的技能。但当前很多企业由于某种原因, 不是十分欢迎老师去实习、见习, 特别是财会专业。校企合作,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该如何突破,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鼓励教师朝“双师型”发展。会计专业的政策性很强, 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具体准则不断出台, 所以我们专业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可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 及时充电, 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四) 建立模拟实验室,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为缩短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磨合期,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并胜任工作, 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有其必要性。会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会计操作要讲求规范。通过模拟实习, 学生不仅能按照会计的规范进行账务处理, 而且对于不规范的操作也能及时纠正,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职业能力。

(五) 完善评价体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随着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 是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一环。

1. 专业课程考试与考证相结合。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行了“领证必考”后, 财会专业的学生想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考试通过才能取得“上岗证”。为此, 我们在课程设置、评价方式上理应作出相应调整,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在毕业时获得“双证”。在课程设置上, 一年级就应开设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 (《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珠算》或《会计电算化》) 。在评价方式上, 采用从业资格考证和校内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 如从业资格考试证书、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

2. 改革常规卷面考试, 融入技能考核。

考试内容的变化, 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改革常规的考试内容, 本着理论教学为实操服务的专业教学理念, 题型以技能操练为主导。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考试中, 加入分值约为50%~60%操作题, 以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为主。

在具体实施时, 可按内容有效分解, 降低考核的难度。比如按会计岗位分解, 在学完了货币资金部分内容后, 可组织对学生的出纳岗位技能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能填现金收付款凭据和银行收付款凭据, 并能正确的登记日记账。这样的分解考核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分步成功。如果学生每一步都完成的很好, 再综合起来就不会觉得高不可攀了。

3. 积极举办和参加技能比赛。

苏州市每年12月末至次年1月初都要举办师生技能比赛, 财会专业的技能比赛, 涵盖了该专业的各个方面, 包括手工实务、珠算、点钞、小键盘、会计电算化等。学校可以参照苏州市比赛的项目在校内先进行比赛, 设立一定的奖项, 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参加技能比赛, 不仅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 我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还需不断改进。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还需要不断的设置和调整。但笔者相信, 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坚定不移的实施“双证书”制度, 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目前, 社会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 中职学校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培养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本文通过调查, 了解了笔者所在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财会部年工作总结(财会) 篇5

一、积极推进“四项改造”,促进全系统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

继续推进“四项改造”,是总社三届四次理事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来,财会部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重点来抓,要求各地供销合作社财会部门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推进“四项改造”中当好领导的参谋,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以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好转。****年,全系统在连续三年保持盈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汇总实现盈利。全系统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同比增长47.5%。利润总额仅次于1988年的50亿元,说明供销合作社已经彻底走出了低谷,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加强社有资产管理,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针对当前社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财会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了各地供销合作社的意见,在1996年总社制定的社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起草了《供销合作社社有资本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从社有资本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产权管理、资本运营、资本收益、绩效评价和管理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将对全系统的资产管理及当前的社有企业改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个办法已提交总社党组进行了讨论,财会部正在根据讨论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改,修改后将以总社的名义在近期下发。

三、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政策的落实工作

根据白主席的批示精神和总社年初布置的工作重点的要求,财会部把减债减负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向全系统下发了减债减负情况调查表,并组织人员下去调研,督促这项工作的进行。9月在厦门召开的全系统财会处长会议上,就财务挂帐问题又进行了专题研究,交流了经验.近年来,各地在减债减负、解决亏损挂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根据财会部掌握的情况,全系统通过置换职工身份、以资抵债、抵债回购、加大清欠力度、盘活存量资产、依法破产以及争取优惠政策和资产重组等办法,累计实现减债减负760多亿元。

****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财务挂账的政策出台后,财会部就着手落实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出差调研、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及时掌握各地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的落实情况看,中央政策性亏损挂账基本得到落实,但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落实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加强了对企业注册资本金的管理

****年,财会部加强了对直属企业注册资本金的管理工作,清理、核对、注入、调整了部分企业的资本金。截止****年底,总社直接投资累计82682.97万元。其中****年当年投资14320万元,具体包括对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投资2550万元,中农联合公司增资扩股总社追加投资9650万元,中农公司转让总社天津汇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2120万元。

五、表彰了二00二经济效益优胜单位

根据财会部工作职责,负责了总社三届四次理事会议经济效益优胜单位的表彰工作。为搞好这次表彰工作,财会部全力以赴,从考核标准的制定到会计报表的汇总排队、从奖品的制作准备到表彰的程序安排、从经济效益情况分析到表彰决定的起草都做了大量工作。这次表彰共评出特等奖7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7个。通过表彰,有效地调动了各地供销社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争当先进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目的。

六、积极参与总社科研院所改革和清产核资工作

为使总社直属科研院所的改制工作顺利进行,财会部按照总社的总体工作安排,配合科教工业部对科研院所的资产情况进行了摸底。10月份,又请社会中介机构对科研院所的资产进行了评估,到12月上旬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初步理清了科研院所的资产,为科研院所的下一步改制创造了条件。

七、进一步完善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逐步完善社有资本金监管工作的需要,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能较全面、客观地评判各地供销合作社当年的经营绩效,按照总社第三届理事会第二十六次主任办公会议提出的“今后的表彰要逐步转向全面工作的考核”的指示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供销合作社实际,研究制定了《供销合作社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通过对各地供销合作社获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综合测评,籍以对各地供销合作社当年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促进各地供销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经营。

八、做好为企业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中农公司的货款拖欠挂账问题

根据xx领导的批示精神,积极与财政、发改委协调,沟通情况,阐述中农公司货款拖欠是计划调拨体制形成的政策性挂帐,解决货款拖欠问题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的龙头企业的发展。财会部主动参与,与财政、发改委共同研究中农公司拖欠货款清查的具体工作步骤。

九、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初步建立了总社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和制度

根据xx关于政府采购工作的规定,一是认真做好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的工作,及时签定委托集中采购协议和提交各项政府采购报表;二是参加政府采购的培训学习,包括财政部和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中心组织的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政府采购工作的意义和掌握相关工作规程;三是做好总社大宗采购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与财政部协调做好了总社办公用房装修、总社培训中心配电改造等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标等工作;四是初步建立了总社政府采购的工作规程,设立了总社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

nbsp;

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决算工作,加强总社资金和财务管理

一是认真做好总社部门的****年财政预算工作,预算充分,积极协调,保证财政资金支持逐年稳步增长;二是认真做好总社部门****年财政决算和布置****年财政决算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总社机关和离退休经费支出预算,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和适度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科学预算,节俭支出,增加积累;四是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十一、建立制度,加强社团的财务管理

根据总社对协会、学会改革的要求,制定了《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会计报告制度。按照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的统一要求,布置了协会、学会的会计决算工作,将社团财务和会计工作的管理纳入了正常管理范畴并逐步加以规范。

十二、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质量有所提高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财会部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年,财会部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时完成了全国供销社系统****会计报表会审和编报工作;二是修改制定并布置了全系统****会计决算报表和****年主要财务指标月报表;三是认真做好日常会计报表汇总和财务分析工作;四是按照国管局的要求,按期完成了总社直属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的换发和继续教育工作;五是对全系统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六是开通了供销社系统会计报表报送专用电子信箱。总体看,****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十三、政治学习和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年,尽管我国遭受“非典”的影响,但按照总社党组、理事会以及机关党委的要求,财会部一直把政治学习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向干部宣传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一年来,财会部的政治学习主要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进行。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胜利召开后,又组织干部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财会课程 篇6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购重组等资本动作日益频繁,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当前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不但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也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但是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财管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非常难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而教学中也出现了学生兴趣不高和老师教学难教的局面,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如何让学生喜欢财务管理课程并建立学习信心,提升教学质量,是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1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困境

1.1 教学内容方面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不同于财会专业,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明白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能,能进行初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能从价值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企业决策中潜移默化地运用财务思维,提升学生未来作为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财会专业是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课程完成后开设财务管理课程,非财会专业学生通常只安排了会计学原理作为铺垫,由于前期知识储备不足,使得非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兴趣较低。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现有的教材内容都以财会专业为学习对象,没有专门针对非财会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可以选择的余地较少,只能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决定授课内容和程度,随意性比较大。

1.2 学生方面

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性较强,很多知识点又与会计、税法和统计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非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因,学生前期没有接触到会计、税法等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后期学习财务管理就觉得非常吃力,进而降低学习的能动性,出现逃课现象。另外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财会专业的学生强,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与将来他们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觉得这门课是多余的,感兴趣的学生不多。

1.3 教师方面

财务管理课程对于教师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和管理经验,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简明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与财会专业的差异性,仍然运用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那样教学要求和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无形中增加了课程难度。另一方面,受限于教学能力,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介绍理论和公式推导,比如在讲资金时间价值时如果只强调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推导,对于非财会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觉得乏味,增加厌学情绪。由于教学双方的互动不理想,再加上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际经验,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兴趣导致课堂不活跃,教师上课的情绪和积极性也大受挫折。

1.4 实践教学方面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来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践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实践教学对财务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教师都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没有实战经历,无法较好的胜任实践教学。其次,在实验室资源配备和建设方面,很多高校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而达不到要求。即使有部分高校投入了资金建立了高品质的实验室,资源也没有达到共享的程度,主要由财会专业学生优先使用。由于学校层面没有进行协调分配教学资源的机制,非财会专业的教师也就没有动力来进行申请了。

2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差异性,让非财会专业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和基本理论,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目的在于拓宽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财务视野,做到因材施教,缓解学生畏难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

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将课堂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比如讲年金时可以与住房还贷的方式选择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情景教学法:还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可以将某个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现场演绎,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角色互换教学法: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如果教师选择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让学生备课上台讲解,老师点评总结,既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盲点,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小组作业现场展示、借助网络平台等互动式方法来辅助教学。

2.2 打造高水平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团队

对于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依靠教师个人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幅度是有限的。前面提到的困难中,无论是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材的缺失、相应教学案例的缺乏,都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有效解决的。学校需要像重视其他教学团队建设那样,建立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编写出针对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结合所在专业的特色,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要真实生动,来源于企业,涉及企业经营的具体问题。因为案例的编写工作量大,从采编到编写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無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案例收集,也只能通过教学团队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年青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理论知识较多,实际经验不足。本科院校可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师顶岗实习的模式,分批将教师送到企业中工作,在企业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丰富课堂知识。

2.3 结合专业特色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非财会专业往往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在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在充分了解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将财务管理实践与非财会专业实践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如果能在市场营销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即在企业战略制定、产品定价、广告策略等市场营销实践内容里,加入企业财务预算制定、投资项目决策、资金管理等内容,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因此,非财会专业要大力推进利用本专业的实践平台,融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将实践教学不同环节打通,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爱军.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199-200.

[2]邢有洪.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3(11):40-42.

[3]何芳玲.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0-131.

作者简介:

财会课程 篇7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类型企业的不断涌现, 会计成为一种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职业, 随之而来的是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高职院校, 因为侧重于职业性的培养, 财会专业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人数的上升使得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相对紧张, 包括教师人数不足, 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训室不够, 不能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较少,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要求。课程资源的紧缺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难以提高, 这也是所有高职类院校财会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财会专业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内容的标准性, 即所学内容都是准则、制度规定的, 并以各种税收法规为依托, 这就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 园区内各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共享, 并多途径的开发课程资源, 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般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材资源、习题、讲义、课件等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网站等。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既具有一般课程资源的共同特点, 又具有高职和本专业的特点, 因此本文把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分成三个方面:

(一) 基本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财会专业, 但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名称不同, 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时以专业基础课为主, 进行基本资源的建设。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 基本资源的建设可以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基准, 主要建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讲义、课件、习题、视频、模拟题库、手工实训资料等。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 课程性质不同, 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依赖不同。财会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可能过多的根据直接经验来学习, 只能根据会计准则和模拟的高仿真实训来完成学习。

(二) 特色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每个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各有特色, 各校可以在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 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T型账户来讲解经济业务的特色, 并形成了讲义和相应的课件与习题, 极具特色。

(三) 拓展资源

财会专业的另一特点是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来进行专业水平认证。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后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提升的空间, 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可以就后续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 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要求、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相关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料。除此之外, 还可以提供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热点和新闻,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高职园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 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各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方法, 可是总感到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究其原因在于,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 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 是一片空白, 没有经验可以依赖, 完全要从头开始接受每一个专业名词, 所以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上, 师生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 我们在进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结合专业特点来开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不完全以教材为依据, 而是思考从哪个角度来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编制讲义时, 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样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课件时, 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什么样的课件学生看后会更明白, 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 多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希望在网站上看到哪些学习资源, 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课后的学习。只有真正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使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程资源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使用、维护, 应该师生共同使用、维护, 实现教学相长。

(二) 结合专业特色建设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财会类专业, 每个学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就是一种资源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是软资源, 如师资力量;也可以是硬资源, 如极具特色的实验室、教材建设等。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优势, 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形成。有的学校财会专业历史悠久, 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专业积累较深, 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有的学校虽然是新办的财会专业, 但是结合了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三) 从教材讲义建设入手

目前财会专业高职高专方面的教材非常多, 水平层次不齐, 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本教材都看一遍, 只能通过目录来了解。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错误和麻烦, 就用考试专门用书来代替教材。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考试用书是专门针对考试大纲编写的, 是针对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群, 或者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 目的性很强, 适合于一段较为集中时间的强化学习。考试用书虽然内容标准化, 但却不适合没有实践经验、正处于理论积累阶段的学生, 其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 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就应该进行相应课程讲义、教材的建设, 教师把在实际授课中总结出的学习经验、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在讲义中提供给学生, 供学生参考, 经过两至三轮学生的使用, 不断修改和提高讲义, 就可以把讲义出版为教材, 形成较为成熟的一种课程资源。

在开发讲义、教材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同时会配合着改进提高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内容也不断进行提炼和总结, 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 习题资料进行相应整合。这样一来, 讲义和教材的建设就带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习题资料等方面的建设。

(四) 从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入手

财会专业的特点是理论对实践的应用非常强, 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印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不仅仅是安排学生去实习, 更重要的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使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去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的开发, 例如手工实训可以由企业提供业务资料, 把企业的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技术处理后让学生来做账, 相比较实训书上的资料, 能给学生感官上更大的触动, 带给他们一定的职业体验,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指导, 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可以为平时的授课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料, 通过开设专题讲座, 让学生感觉他们的学习和企业没有脱节。和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是财会专业发展的根本, 只有这样, 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才更具有活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需要课程组教师的通力配合, 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 应用性与长期建设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建设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课程资源被使用过后才能反映出来, 那么相应资源就需要再进一步应用, 在应用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课程资源没有完全成熟之前, 每一个课程团队都要做好在应用中长期建设的准备。

(二) 稳定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会计准则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课程资源的稳定与时效性。课程资源的稳定体现了教学经验的累积, 体现了前期的开发成果;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体现了与时俱进, 体现了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资源的稳定性是时效性的基础, 时效性是对稳定性的发展, 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摘要:课程资源开发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结合专业特色, 从教材讲义建设入手, 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在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课程资源应用性和长期发展的关系, 兼顾课程资源的稳定性与时效性, 使其更具有活力。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 .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3) .

[2] .石兰萍, 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6) .

[3] .钟慈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02) .

浅谈财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篇8

1 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 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 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 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 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1.2 实践教学项目单一, 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既受托于投资者, 为其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又要受雇于企业管理者, 为其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关信息, 并为其经营决策当好参谋。

1.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 实训效果差

多年来, 很多高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 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 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 本单位人员未经授权也不允许接触, 更别提让外来人员翻阅甚至处理, 再加上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 不愿或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所以合作单位总是敷衍了事, 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 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 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2.1 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 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 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

2.2 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 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 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 (如财务处、审计处) 进行实地操作练习。

2.3 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 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 一般在会计专业课 (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 的课堂学习结束后, 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 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 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

2.4 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 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

2.5 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 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 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 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

2.6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 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 题目要有实践性 (与现实相关) 、理论性 (与综合认识相关) 和创新性 (与探讨新问题相关) 。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 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 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会计准则强调培养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 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 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应包括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课程、建立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3.1 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按会计新准则的要求, 应将职业判断贯穿整个会计教学, 使学生从一接触会计就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实践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注意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以便于对实践教学作出统一安排。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 (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 、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 纵向上形成体系, 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课

首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屏弃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的组织模式, 而要根据该课程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 以工作环节划分为若干项目模块来进行组织。

其次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要以工作流程为参照系,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组织实施。在注重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 还应把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 以便教材内容更贴近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 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内容, 要根据项目模块进行分组演练、岗位交叉互换等。

第三要针对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 下力气建立一支实践教学团队, 要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 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工作, 使教师掌握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3 采取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使校外实训得到落实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验外, 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 使企业相信成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是双赢结果。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允许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实训, 学生才能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 再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 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郑秀芳.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08 (06) .

[2]王忠孝.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 2008 (09) .

[3]孙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财会信报, 2008 (02) .

财会课程 篇9

关键词:TESOL课程,财会专业,双语教学,交际型教学

一、TESOL课程的理念和考核方式

TESOL, 全称为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意为对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简单可以概括为对外英语教学。针对培训者不同的背景, 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其中, 8周集中的强化课程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课程考核通过后获得资格证书。

(一) 课程理念

TESOL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交际式教学方法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 认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 因此, 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 以听和说作为重心, 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更多的强调读和写是大相径庭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TESOL课程认为应该Minimize TTT (Teacher Talking Time) , Maximize STT (Students Talking Time) , 意为最小化教师讲授时间, 最大化学生表达的时间。因此,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 考核方式

以NZQA证书 (新西兰认可) 为例, TESOL课程的考核共包括五个部分, 以下就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所占比例做一介绍。

第一部分, Teaching Practice (英语教学实践) , 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占到50%, 分量不言而喻。学员总共要进行五次教学实践, 包括两次微型课和三次完整的课, 共计3个小时。从阅读课、语法课到最后的综合课, 每一次课前都需要查找很多资料, 确定课程主题, 然后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撰写教学计划, 查阅词典, 制作词汇卡, 准备图片、实物等相关教学素材, 设计板书等等, 力争使每一次课都生动活泼。每一次课后指导老师都会给以评价, 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部分, 语言意识 (Language awareness) 和语音 (Phonetic) 考试, 分别占总成绩的10%和5%。在学习时态、语态、元音、辅音及英语发音规则等之后, 进行两次书面考试, 考核学员对英语语法和语音的掌握情况。在英语语法的学习过程中, 印象最深同时觉得最有效的两点就是时间线 (Timeline) 和概念核实 (Concept Check) 。通过画时间线, 一些很复杂的语法问题变得容易理解, 各种时态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 而且相当直观。而通过设计Concept questions, 每一种时态和语态的关键点和核心被抓住, 有种一语道破的感觉, 能够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讲知识点。

第三部分, 第二外语考试 (Foreign Language Test) , 考试成绩占整个课程总成绩的10%。学员上三次第二外语课, 然后参加考试, 重点不在于考察第二外语, 而是老师讲授第二外语的方法。通常安排的是葡萄牙语课, 教师讲授一些基本的葡萄牙语词汇和交际用语。应该说, 课程中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目的并不在于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一门新的外语, 而是让学员站在学生的角度, 体会在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背景下学习英语的过程和感受。

第四部分, 教学素材汇编 (Material compilation) , 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比例为10%。学员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选择阅读课、语法课和综合课中的一次课的一个教学环节, 将其中用到的教学素材进行展示, 如图片、字谜、实物道具、音乐卡碟、明信片等, 最好由学员自己亲手制作, 具有自己的创意, 并且能很好地辅助教学, 与课程主题相关, 有助于实现某一具体教学环节的目的, 提升教学效果。此外, 要求将该教学素材如何在课堂中使用以及其发挥的效果做出说明。

第五部分, 教学实践日志 (TP Log) 和职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合计占15%。主要是将五次教学实践中用到的所有材料进行汇总, 包括课前的教学计划、课内使用的素材、课后的自我评价以及指导教师的听课评价和反馈。此外, 还包括学员自己的三次听课记录。要求学员必须听三位其他老师的课, 了解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如何有效引出每一次课的主题,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 如何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的时间, 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 如何应付课堂上的意外情况等。学生层次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授课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如何组织、衔接, 是听课的重点, 此外, 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也是听课时应该关注的。

二、TESOL课程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1.流畅的课堂安排与有效的教学设计, 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说TESOL整个课程就是围绕着一个教学理念而展开, 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体现交际型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从热身、导入到课程内容的展开, 每一阶段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因此教师的引导和调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导入阶段,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 如Hotseat, 角色扮演等, 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在词汇阶段,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肢体语言、情景再现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而概念核实Concept check也极其重要, 验证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程度;在听说读写阶段, 在任务开始前, 布置任务并与学生确认总是必须的, 此外, 在说和写的阶段, 教师设计恰当的话题, 也显得尤为重要。

2.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远远要比老师多, 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的角色,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很多观点和结论都不是老师直接给出, 而是在老师的层层诱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甚而至于每次课的关键词汇都是由老师引导, 在各种图片提示和口头描述中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而这一点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似乎是很少见的。在每次课最后的改错阶段, 改错的任务也是由学生来担当, 老师从来都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因为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在错误中习得的经验往往也是最最难忘的。

3.熟练使用学生的名字, 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体现在很多方面, 但是有一点极其重要, 那就是熟练使用学生的名字。第一次课上, 当所有的学生都做了自我介绍之后, 老师几乎就可以说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了, 这一点着实让我们佩服了半天, 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被重视的感觉。作为一名老师, 这可能是一项教学的基本功, 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大学里大班授课的环境中想要实现似乎有相当的难度。

4.头脑风暴,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头脑风暴, 也是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围绕着一个话题, 让学生充分想象, 只要是合理的, 一切都可以接受, 没有框框的约束, 没有规矩的束缚,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在老师的鼓励和激发下,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 每一个思维都是闪光点。

5.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性,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着眼于英语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思想, 在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 对语言的准确与流利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听与说的阶段, 更加注重英语的流利性, 是否能够听懂对方, 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显得更加重要。而在读与写这两个阶段, 语言的准确性被更多地强调, 尤其是在学术英语中, 准确地捕捉阅读资料的信息, 正确地书写一些应用文体, 避免拼写、搭配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

三、TESOL课程理念在财会双语教学中实施的设想

财会专业双语教学既有一般的语言教学的特征, 又要达到专业教学的目的。如何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效结合, 如何将小班授课的方法移植到大班授课中, 提高财会专业双语教学的效果, 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TESOL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特点, 笔者认为在财会专业双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交际型双语教学——强化英语说与听的能力, 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现有的财会专业教学中, 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的界限实质上很难划分, 仅有简单的双语词汇的渗透、专业英文的翻译和解释, 远远不够。双语教学体现为用两种语言“教”和“学”两个方面, 因此,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专业交流中, 使英语和汉语成为交流的工具, 通过语言体现思想, 这才是语言的真谛。

2.全程引导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国内教学中过分强调师资的重要性, 而忽视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力。虽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但是贯彻的不是很彻底, 也不很全面。其实,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教师合理和有效的引导下,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每一个认可和成功都会成为其学习的不竭动力。

3.任务驱动型教学——根据任务的不同, 适时调整课堂组织与教室管理。一堂完整的双语课包括若干教学环节, 如课前热身、导入、课程内容讲解、讨论、练习等。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在财会专业双语课前可以引入更多的热身活动和游戏环节, 如角色扮演, 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在不同的阶段, 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 对学生如何分组以及座位进行不同的安排。如在讨论阶段, 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 一轮讨论后, 交换位置, 组与组之间进行交叉, 形成新的分组, 展开新的讨论, 激发学生形成新的观点。

4.教学素材多元化——突出专业特点, 丰富现有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财会专业双语教学需要将国际前沿的内容带入课堂, 因此,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搜索, 或直接进入很多国外的专业网站, 以音频、视频、影像资料等形式来播放。比如, 关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介绍国际会计准则自身的发展及在各国的直接借鉴或等效认可等情况, 可以直接链接IASB的网站, 链接诸多新闻短片, 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直观感受。此外, 财会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在课堂内外充分体现教学的仿真性, 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可视化的教学短片, 更具生动性。

参考文献

[1]方明洪荭.财会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10 (7)

[2]邓少丽, 杜景平.小议TESOL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1 (11)

[3]刘世荣.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模式的构建[J].当代经济, 2009 (10)

财会课程 篇10

微课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最新产物, 也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与普及的重要体现。微课, 是教育工作者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章节进行教学的方式, 它的呈现方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视频出现。微课的构成内容, 不仅有教学视频, 还有与视频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反思、练习、总结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微课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 微课的教学时间5 到10分钟最合适, 与传统教学的40到50分钟相比, 微课教学可以被当成“微课例”, 时间较短。 (2) 微课内容具有较强针对性。由于微课的核心构成内容是以视频为主, 时间简短, 所以内容不宜过多, 一般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微课的内容较单一, 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 微课资源使用比较方便,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微课的资源容量非常小, 但是学习和运用非常便捷, 用户只需要借助计算机或者手机就可以登陆学习。微课, 下载即可保存和学习, 实现学生的“移动学习”的效果。微课资源, 不仅十分方便, 而且以“情景化”出现, 内容的主题较突出, 类型多元化, 给学生营造了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 (4) 微课传播速度较快, 微课主要是以教学视频方式的呈现, 因此它在学生之间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5) 微课,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由于教学视频是教师设计, 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兴趣对内容进行趣味性设计,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2 微课在高职财会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微课高职教学信息化的产物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多样化。纵观目前国内的许多学校, 已经开始致力建设数字化校园, 实现教育的信息化。高职院校, 在教育改革道路中, 应该比本科院校走在前面, 加大力度实现本校教学的信息化。微课, 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 也是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环节, 为高职院校丰富教学资源做出贡献。

2.2 微课是培养新型会计人才重要途径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 需要新型的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借助微课培养更多的新型会计人才。例如,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最新的《会计法》以及相关条例, 做成视频并传送给学生进行学习,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借助微课, 还可以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微课, 由于它具有永久性, 可以协助学生通过课后去强化自身的《会计基础》知识, 尤其是对于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进行反复的学习, 提升个人的会计应用能力, 为提升职场竞争力做贡献。

2.3 微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尤其是财会学生数量较多的专业, 师资力量和水平远远达不到现实的需求。一些学校, 为了缓解教师的压力, 让行政人员或者教辅人员等进行教学, 这样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尤其是对于会计等专业性非常强的。借助微课, 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尤其是对于财会专业基础课程, 增加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的主动性, 提升学生对财会知识的领悟能力, 间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单纯的传统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甚至会让很多学生感觉财会课程的无聊枯燥, 通过微课, 通过趣味性的视频内容,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财会的兴趣。

2.4 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21世纪竞争十分激烈, 教师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高职院校教师,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就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制作微课, 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 提升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另外, 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 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 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甚至可以提升教师的审美观。

3 高职财会基础课程微课应用对策

3.1 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微课在财会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用方面, 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视频的质量和有效性。财会基础课程, 不仅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也是考会计从业证、会计师等方面涉及到的课程。由于财会基础知识比较多, 微课难以一下子将所有的内容进行传授, 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一般选择课程的重点、难点作为视频的主要内容。例如很多刚接触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 对于“资产负债的借贷关系”难以理清, 在写会计分录的时候, 对于一些会计科目的处理更是难以明白。例如“主营业收入”, 增加放贷方, 但是很多人认为收入增加放借方。要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将这个内容制作成微课, 让学生课后加强学习和复习。在内容设计方面, 教师最好多举一些例子, 引用一些例题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3.2 微课的教学方式选择

对于微课的制作,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还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由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不宜采用较多的互动方式, 也无法借用过于花哨的方式。可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可能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比较沉闷, 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 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给学生展示图片、例题等, 教师还可以借助PPT加背景讲解声, 视频中最能够看到教师。另外, 教师还可以引用各种案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景模拟法, 在微课中的运用也是比较有效, 比如教师要讲解记账凭证的填写, 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操作技巧

3.3 微课中教学环节的设计

由于微课视频的时间本身比较短, 只有几分钟, 会计教师不能在微课中有过多的环节, 例如导入课堂、教学提问等环节, 尽量减少在微课中的出现, 否则会占用视频的时间。一般来说, 微课的片头只需要五秒左右,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本次课程的主要主题。接着是导入环节, 微课的导入环节一般在30秒到50秒左右, 例如要讲授财务报表知识, 可以将格力、美的等大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展示。微课的环节, 应该假如在线练习或者在线测试, 例如会计分录, 让学生学习完后, 进行简单的练习, 考察自身的学习情况。在微课设计上, 应该增强视频的活力感, 例如声音、图片等要美观。视频的录制, 还要有简单的小结, 大概是一分钟时间, 教师快速将知识进行整理和概括。最后, 教学视频可以弹出“谢谢观看”、“谢谢欣赏”等字眼, 丰富视频的内容, 增加趣味性。

4 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中微课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视频质量要保证

要提升微课的使用效率, 就要先保证微课的质量。教师在录制视频的时候, 不仅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设计内容, 还要保证视频录制过程中没有外界声音的干扰。录制视频的时候, 摄像头要对准, 保证视频的清晰, 尤其要让学生可以看清楚教师PPT上面的内容。

4.2 建设“微课”推广平台

要更有效地提升微课的使用效率, 就要让微课能够反复使用, 让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复学习。因此, 微课需要有一个较好的平台进行推广,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微课都有一个网络平台做支撑。财会专业基础课程, 应该有系统的教学资源, 微课仅仅是其中之一。所以,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 建立独立的微课推广平台, 建立网络共享, 提升微课的使用效率。

4.3 微课内容要以财会专业知识为主

一些教师, 在录制微课时, 为了节省备课时间, 在视频加入与会计专业无关的内容, 这样就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 选择内容必须要围绕财会专业课程, 尤其是对会计基础中的重点难点, 这样才能提升微课的应用价值, 强化学生的财会专业知识。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变革。微课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出现的。目前, 微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如何通过开发利用微课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从而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对微课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制作优秀的微课课件是提高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基础课程,微课,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孟沁.浅谈微课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 2015, (10) .

[2]邹志艳.微课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9) .

[3]司春燕.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02) .

财会课程 篇11

关键词: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综合化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前言: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导致了各方面人才竞争不断激烈的局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财会专业学生尤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财会专业教学也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教学现状

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没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学生对自己应该掌握怎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不清楚,学校更没有针对学生的将来制定详细的教育规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传授专业和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会学科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和丰富,导致教材与实际脱轨,出现滞后现象。教师也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导致财会学科课堂一成不变的现象出现,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发展趋势

1.现代化发展趋势

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应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现代化的教学将出现在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教学体系当中。财会学科的发展是需要面向世界的,这要求我们首先要面向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财会学科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拥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是实现中等职校财会学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规范化发展趋势

财会学科教学规范化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教学模式规范化和实践规范化。新课改要求学生不再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有一个规范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的只提供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实践的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从搜集资料到主动学习再到实际操作的规范学习过程。

3.国际化趋势

由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将大大加快财会市场从区域化向全球化迈进。这就要求财会学科教学工作要以国际化的水平姿态出现,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教学也要为中国财会学科教学工作的国际化水平做出贡献。

二、中职院校财会学科综合化改革

合理安排财会学科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相互贯通。新世纪要求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现实的时代需求。加强财会专业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的相互贯通,加强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优化教学结构,合理配置课程,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掌握更广阔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将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例如,加强财会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时代信息,掌握先进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络教室的使用和会计教学软件的开发都有利于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

三、中职院校财会学科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做出了相应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发挥自身优势。中等职校财会学科的发展也应注意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变学生为课堂主体

传统教学只重視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而如今课堂模式改革,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堂讨论学习当中,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力,又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财会学科注重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会学科教学当中,既方便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中等职校财会学科教学课堂上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会计教学软件,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及时查找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将非常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交流与沟通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注重课堂讨论模式。建立一个专业讨论话题,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使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提供解决办法,加强专业知识的理解。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体转变为客体,积极融入到学生们的课堂讨论中去,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在讨论中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帮其解答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一个良好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论:

中等职校财会教学应注重财会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化的改革,根据财会教学本身现状与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教学活动中做到内外课程相结合。同时,中等职校也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授课方式和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中职财会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凤林.中等职校财会学科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J].执教通讯,2010(3):130-133.

[2]韩志孝.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大学,2011,11(4):154-156.

[3]席东梅.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4(17):11-14.

财会课程 篇12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方面。

一是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课时安排上没有突出不同专业关于相同课程的严格区分。二是教材的选订方面, 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统一订购相同版本教材。三是学校在安排考核形式与方法上也一律相同, 这显然对非财会专业学生明显不公平, 很难以检测出教学效果。

(二) 教师方面。

教师没有明确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的教学目标, 没有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甚至直接按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做《财务管理》的教案、教学进度、对学生要求过高, 导致所传授的内容太过专业性, 学生无法消化。

(三) 课程性质方面。

《财务管理》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公式多、指标多、难点多, 加之非财会专业学生相关先修课程不足 (大多只学过基础会计) , 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充分体现课程特色,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效果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四) 学生方面。

第一, 先修课程只学过基础会计, 有的甚至财务管理与基础会计同步学习, 两门课开设在同一学期, 学生基础差。第二, 多数学生认为非专业课, 日后工作中较少接触, 可学可不学, 没有引起重视, 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学习兴趣。第三, 没有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性, 完全依赖老师, 老师讲什么是什么,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对于布置的作业, 不能独立完成。学习只为考试及格, 完全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计划。

一是安排基础会计先修课程, 让学生有一定财务基础。二是教研室各成员针对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进行研究讨论。三是给出最优方案, 并向学校推荐订购教材。比如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突出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

一是不在于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而是培养具有正确理财观念的技能型人才。二是不在于培养学生毕业后就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士, 而在于培养成为合格职业人士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项目一:初步认知 (财务管理概述、货币时间价值) ;项目二:筹资管理 (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资本结构) ;项目三:项目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项目四:营运资金管理 (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管理) ;项目五: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的顺序) ;项目六:财务报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

(二)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千秋, 板书能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但提供的信息量较少。而多媒体生动、形象、提供的信息量大, 也正因如此, 很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 容易走神。对于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 我们不追求知识点的难度和专业性, 而是让学生在能够听懂的前提下, 掌握简单运用的能力。针对各章知识点性质的不同, 选择板书与多媒体。比如, 在介绍项目投资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财务指标:NPV、NPR、PP、IRR等应选择板书介绍计算过程、使用范围、决策标准、优缺点等。因为这些指标之间存在关联性, 采用板书进行比较讲解, 能介绍的比较透彻, 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针对这些指标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 应选择多媒体教学提供案例资料, 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给学生补充更多的信息来源, 从而完成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

2. 精简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财务管理分初、中、高三个等级, 对于非财会专业, 我们应精简教学内容, 选择难度适中, 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 较实用的内容, 有侧重点的介绍。比如, 在介绍投资模块时, 重点以投资项目, 如固定资产投资、完整工业投资为介绍主体, 而证券投资可以简单介绍。一方面, 非财会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财务管理意识和思维模式, 通过投资项目的学习, 基本能完成这个目标。另一方面, 证券投资太过专业, 内容相对比较复杂, 学生很难掌握。

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这里的运用, 不过分追求具体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而重在分析思路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具体案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单纯讲理论, 学生感觉枯燥,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但通过分组讨论案例, 在讨论中, 很多同学的潜能被挖掘,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 表达能力有所锻炼, 即使不一定能用专业的财务管理解决这些问题, 但也基本达到我们案例教学的要求。老师从专业角度给以指导。

(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至家庭、宿舍、企业。如在实施案例教学时, 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案例资料, 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家庭企业和熟知企业的一些财务情况作为教学案例, 并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这既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借助于学校的ERP沙盘模拟实训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沙盘模拟实训中, 财务总监角色担负着模拟企业的筹资、投资决策及资金运用的重任, 通过实训,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可以以平时分为手段, 激励或约束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加强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系统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大重要因素构成,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进行效果评价, 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 发现问题, 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学校的教学效果的考评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标, 实现以评促教,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构建。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时效性、专业性较强, 该课程应由专家评价、校外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四级评价制度, 其中以学生反映的内容为主要侧重对象。

三、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方法

(一)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形式, 收集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学习情况的了解。

(二) 通过考试来检测教学改革成效。

在试题的设计上, 以案例分析为主, 因为案例分析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且又灵活多样, 最能检验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 还能反映学生相关分析与总结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在非财会专业, 如经济类、管理类等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 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但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与财会专业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导致其教学效果差, 学生反映难度大, 听不懂等。所以进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任课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2]袁玲.《财务管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财会课程】推荐阅读:

财会06-13

财会改革06-24

高校财会07-25

财会人员08-16

财会创新08-27

财会现状08-29

财会教学08-30

财会实践09-23

财会实务11-07

医院财会11-28

上一篇:高中语文的激励教学下一篇:地质接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