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增值税(共11篇)
农产品增值税 篇1
2012年4月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2012]38号,以下简称“38号文”)。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5号,以下简称“35号公告”)对有关事项作了补充规定。该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破解农产品税收管理困境,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一、农产品税收管理现状剖析
为鼓励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产品免税政策,同时允许下游企业按一定方式抵扣进项税,这一特殊性导致增值税以票控税在农产品行业难以实施。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税,作为其中最大群体的农户享受免税政策却不能提供发票,为防止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国家规定企业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时可以开具收购发票,并按所开金额的13%计算进项税抵扣。由于自开自抵,个别企业通过虚开收购发票偷税或是先虚开收购发票再为其他企业代开发票牟利,税务部门要核实这种情况,就必须逐一调查被收购者,工作量十分巨大。企业从个体经营者手中购买农产品时,按税法规定不能开具收购发票,但农户也自产自销这部分产品,税务部门很难鉴别收购发票是否被扩大开具范围。
根据财税[2008]81号《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和财税[1999]198号《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两份文件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国有粮食企业销售农产品和粮食免税,下游企业可根据其所开销售发票注明的销售额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国有粮食企业,可以通过虚开农产品销售发票帮助下游企业偷税,或代开发票牟利,扰乱国家税收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这也增加了虚开发票的可能性。
在目前的农产品税收管理体制下,下游企业也深感无奈。如果企业农产品收购量很大时,直接对农户收购并开票,十分不便。委托他人代收,按税法规定又不能开具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为简化手续,降低损失,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购进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成为粮食的供应商,但《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规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按顺价原则销售粮食”,导致粮食企业的销售价格高于农户自产自销价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也是可行之路,但在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不大,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销项税税率为17%,而进项税税率只有13%(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或14.94%(取得收购发票或普通发票抵扣),国家出台的农产品免税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影响其竞争力,不利于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二、农产品核定扣除利弊分析
在农产品税收管理上,38号文有两大重要举措:一是改变了生产加工企业的进项税抵扣计算办法;二是将进项税的扣除率改为销售货物的适用税率。前者着眼于解决征管难的问题,后者着眼于解决税负不合理的问题。该文规定对加工后直接形成产品的进项税有三种计算办法: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三种办法均是基于生产加工企业的销售数据(销量或销售成本)和核定的扣除标准来计算进项税抵扣金额。由于生产加工企业会计核算健全,销售数据容易核实,税务部门比较容易监管。基于销售数据计算,企业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与销项税比较均衡,不会出现应交增值税大幅波动的情况。对销售货物适用税率为17%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在购进农产品的价税合计不变时,进项税占价税合计比率可以增加1.52%(收购发票)或3.02%(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个不小的减税效应。
新办法从强化征管和降低税负着手改革,其思路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在具体操作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成本法操作复杂
成本法要求用试点纳税人上年投入生产的农产品外购金额除以上年生产成本计算农产品耗用率,若发生固定成本比重大而产销量大幅变动、品种结构调整、工艺调整、管理水平波动等情况时,使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会与实际消耗有较大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38号文对此做了一个补偿性规定,即“年度终了,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试点纳税人本年实际对当年已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纳税调整,重新核定当年的农产品耗用率,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农产品耗用率”。经过年终纳税调整后的进项税数据会比较合理,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核算工作量和税务部门的检查成本。成本法要求分企业核实扣除标准并每年调整,而扣除标准的核定权限在省级以上税务机关,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很难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正是由于成本法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实际执行时,很多省级税务机关要求企业使用投入产出法,38号文也要求将投入产出法列为选择的第一顺序。
(二)投入产出法有缺陷
1. 统一扣除标准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目前,38号文仅对部分液体乳及乳制品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扣除标准,其他扣除标准由省级税务机关自行核定。各省税务机关在核定时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把握标准的尺度也不一样,实际颁布的扣除标准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相同产品各省核定的农产品单耗数量差异较大,详见表1:
(2)对相同产品各省允许扣除的农产品不同。如啤酒,湖北省允许扣除的农产品是大米和玉米、浙江省允许扣除的农产品是大米、天津市允许扣除的农产品是澳麦、贵州省允许扣除的农产品是粮食(大米、大麦、小麦等)。
(3)各省核定农产品单耗标准时分类不一。对啤酒,湖北省分麦汁浓度核定单耗标准、山东省分企业核定单耗标准、浙江省、天津市、贵州省只核定一个单耗标准;对酸奶,浙江省分鲜奶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大于等于4.2%)核定两个单耗标准、山东省、天津市、湖北省只核定一个单耗标准;对葡萄酒,河南省分葡萄品种核定不同的单耗标准、山东省和天津市只核定一个单耗标准;对大豆油,河南省分大豆油级别(大豆毛油、一级大豆油、四级大豆油)分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分耗用大豆类型(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核定农产品单耗、辽宁省分生产工艺分耗用大豆类型核定单耗标准、天津市和山东省分大豆油级别核定单耗标准,湖北省和辽宁省只核定一个单耗标准。
各省扣除标准不一使税负出现地域差,企业公平竞争受到影响。由于产品不同,影响扣除标准的因素也不同,即使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扣除标准也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具体到每个企业,其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管理水平不同,农产品的单位消耗会明显不同,按统一的扣除标准计算进项税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增加就业、繁荣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大企业适用同一标准,因缺乏规模效应其税收负担必然相对过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38号文第十二条第(三)点规定省级税务机关可依据试点纳税人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审定仅适用于该试点纳税人的扣除标准,但能够享受单独审批待遇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2. 投入产出法存在合法避税空间
啤酒的农产品耗用量与麦汁浓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只有一个单耗标准,企业可通过多生产低麦汁浓度的啤酒来享受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大豆油的农产品耗用量与大豆油的级别、生产工艺、耗用大豆类型都有直接关系,如果只有一个扣除标准,企业可通过调整产品类别、生产工艺、原料类型来增加进项税抵扣额度。在生产啤酒时,玉米颗粒、糖浆均可作为大米的替代品,如果只核定大米的扣除标准,企业可以选用替代品生产后仍然按大米的扣除标准计算进项税抵扣。由于投入产出法没有在年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纳税调整的规定,企业如果通过前述方法来合法避税,显然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相违背。
(三)基于销售数据计算不合理
1. 企业会有一部分进项税无法抵扣
企业申报的农产品单耗数量是按生产产品的消耗量计算,在实际工作中,产成品一般会有自然损失、取样损失、废品损失,产量(或生产成本)和销量(或销售成本)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永久性差异。即使税务部门核实的扣除标准与实际相符,但由于按照销量(或销售成本)来计算,仍然会造成企业可抵扣的金额减少。
2. 会计计量口径不一
由于进项税抵扣基于销售数据计算,为遵循配比原则,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在《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相关问题的公告》第五条第(三)点中明确: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时,其进项税抵扣的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主营业务成本”。因此,在购进环节,农产品只能使用含税价格入账,产成品中所含的农产品成本也是含税成本,而其他原材料成本均为不含税,导致会计计量口径不一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新方案未考虑视同销售
目前有两项业务在会计上不做销售收入处理,但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计提销项税:一是在建工程领用产成品;二是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对视同销售的业务在38号文和35号公告中均没有允许按核定扣除办法计算进项税的条款,而销项税需要计算,这对企业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
三、农产品抵扣改革完善建议
基于以分析,对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对个别产品坚持以票控税
对需要经过初级加工后才能销售的农产品如大米和玉米颗粒,不允许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只能由销售方按17%的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供购进方抵扣,若购进方销售货物税率低于购进税率,则由企业将差额部分作进项税转出。对个别农户直接生产销售的可由税务部门代开发票。严格要求下游企业凭正规销售发票抵扣可以规范上游企业的税收行为。
(二)推行生产实耗扣税法
如果对不需要进行初级加工的农产品,直接采取生产实耗扣税法,即用实际生产耗用的农产品金额乘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金额,扣除率适用于购进方销售货物适用税率,企业就能全部扣除实际消耗农产品所含进项税,在成本核算时农产品仍然是不含税数据,保证了会计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也避免了统一核定扣除标准难以公平合理的问题。《辽宁日报》曾在2012年8月9日的报道中将本次农产品改革称之为三个行业试点销售实耗扣税法,严格来讲,38号文规定的成本法在增加年底纳税调整的措施后,可以称之销售实耗扣税法,而投入产出法只是按销售实耗扣税法的思路核定农产品单耗,计算进项税抵扣,并不是真正的销售实耗扣税法。在推行生产实耗扣税法后,税务部门仍然可以要求企业上报农产品单耗数量,通过对比同行业数据,找出异常差异,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个别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三)加强购进发票的管理
对纳入实耗扣税法的农产品,其购进发票不作为抵扣依据,但仍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购进对象为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必须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对购进对象为农业生产者的必须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购发票开具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通过税控系统开具机打的收购发票,通过电子扫描系统记录被收购方及主要家庭成员身份证图像信息,在收购发票中详细填列被收购人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地址、电话等详细信息。企业每月将开票的电子数据抄报税务部门,各地税务部门通过税控系统跟踪管理,强化监督。在法律责任的界定上,对因扩大收购发票开具范围造成上游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少交税款的,农产品收购企业发票开具无过失的,由被收购方承担偷税的主要责任。农产品收购企业对不按规定收取购进发票或开具收购发票的按《发票管理办法》承担责任。
农产品增值税 篇2
【关键词】财税论文范文, 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投入产出法
为调整和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机制,《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的公告》(湖北省国家税务局2014 年第7号公告,以下简称“7号公告”)规定,湖北省自4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 的通知》(财税〔〕38号,以下简称“38号通知”),“7号公告”明确将“耗用籽棉生产皮棉”纳入了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 围,并确定了其扣除标准为“耗用籽棉生产的皮棉,平均单耗数量为2.64”。
一、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的特点
(一)进销税率一致,消除了税额“倒挂”现象
在原来的凭票扣税法下,棉花企业销售时按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收购时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相当于按14.9%①的进项税税率计 算进项税额。所以棉花企业在毛利率较低时,就会出现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倒挂”现象。也正是因为农产品收购企业存在这种进销税额“倒挂”现象,才出现 了许多不法分子注册成立皮包公司,专门虚开增值税发票牟利的现象。
施行核定扣除法后,“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38号通知)”,农产品的进、销税率都统一为13%,从根本上消除了税额“倒挂”现象,使得虚开增值税发票再无利可图。
(二)核算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1.单耗标准问题
“38号通知”要求:在投入产出法下,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公认标准和行业平均耗用值)确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
由于不同企业单耗会存在差异,比如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规范、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单耗相对低些;即使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单耗也会存在差异,比如筹 建期、设备磨合期、新产品试产期,单耗相对会高些。如果不考虑企业实际,所有企业一刀切的采用同一个标准,将会使强者更强,弱者愈弱,使企业在筹建期、转 产期面临更大的挑战。
2.平均购买单价问题
“38号通知”要求: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归集和分配。
平均购买单价是指购买农产品期末平均买价,不包括买价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和入库前的整理费用。
为了取得准确的农产品耗用数量,就要求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不能仅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核算,对于该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还要分品种登记耗用数量。
为了取得准确的农产品购买单价,在购进农产品入账时,要分别设置买价和杂费明细科目,分开核算各自发生的费用。
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的会计账务处理及变化对比
根据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的上述特点,按照相关文件政策规定,结合增值税、会计核算相关要求,笔者就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运用投入产出法核定扣除前后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会计处理作出如下分析及对比。
(一)购进农产品的会计处理
凭票扣除法下,农产品收购企业实行13%的扣除率,进项税额计算公式为:
允许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农产品收购数量×农产品购买单价×13%
“38号通知”要求,“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取得的农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和 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按照注明的金额及增值税额一并计入成本科目;自行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取得的农产品销售发票,按照注明的买价直接计入成 本”。这将造成农产品收购企业收购农产品时账务处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某棉业公司204月共收购籽棉500吨,收购单价7 000元/吨,共支付收购款350万元。
在凭票扣除法下,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籽棉
3 045 000(500吨×7 000元/吨×8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55 000(500吨×7 000元/吨×13%)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 500 000
在核定扣除法下,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籽棉 3 500 000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 500 000
(二)农产品初加工的会计处理
如果不考虑期初库存和留抵进项税额的影响,假设2014年4月将本期收购的籽棉全部加工完成,且加工出的皮棉和棉籽全部销售,按“7号公告”规 定“耗用籽棉生产的皮棉平均单耗数量为2.64”,衣分率则为37.88%②,灰分按4%,棉籽率则为58.12%,加工出的棉籽不分摊籽棉收购成本, 则: 加工出皮棉数量=500吨×37.88%=189.4吨
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国移动;产品捆绑;增值
一、中国移动经营危机分析
自2009年起,中国三大运营商开启了三种不同制式的3G网络服务,中国移动获得了TD-SCDMA网络牌照。随着3G用户数量逐渐增多,中国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不堪重负,中国移动TD并没有得到发挥,很多地方是依着原有的2G网络。网络速度慢、T/G网不能自动切换、中国移动3G信号差、导致高额流量费等的投诉比比皆是。此外,TD网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网络系统,要求手机必须支持TD-SCDMA终端,但可以使用TD终端手机种类较少,许多移动的忠实消费者为了买的一款心仪的手机入网其他电商。在它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出现公司上市16年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同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利润保持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3G终端手机运用世界最成熟的WCDMA网络,中国联通通过更多的明星机、快速的网络和更低价的套餐费用从中国移动手中抢走了大批优质客户。联通在3G领域技术领先,通过3G产品良好的质量和顾客口碑吸引大量消费者入网联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移动的顾客群。
总而言之,移动3G网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企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时逢中国网络步入4G高速网络时代这一机遇,中国移动应采取相应经营策略对公司进行改善。其中,产品捆绑增值策略为改善中国移动现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
二、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产品捆绑增值策略介绍
2013年12月23日,苹果与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宣布,双方达成长期协议,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的4G(TD-LTE)网络和3G(TD-SCDMA)网络的iPhone,二者捆绑销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移动和苹果将于2014年1月17日分别在中国内地的移动营业厅和苹果零售店正式发售iPhone 5s和iPhone 5c。
这两款手机支持中国移动2G(GSM)、3G(TD-SCDMA)、4G(TD-LTE)网络,在境外漫游状态下支持LTE FDD和WCDMA网络。在语音接通率、时延等方面可以达到与2G/3G终端同样的体验。在高速数据业务方面,峰值速率达到70Mbps以上,其他如待机功耗、稳定性、网络间切换成功率等方面也满足相关要求。
在此,中国移动采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公司产品同苹果手机产品进行捆绑,开始公司在4G时代的发展。
三、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产品捆绑原因及作用分析
(一)降低销售成本
中国移动采取一系列的宣传措施,在北京、广州或者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地铁、公交、机场、楼宇乃至广播中均投入广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4G网络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入网的目的。并且率先建立4G基台,支持4G网络。
中国移动采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产品同苹果手机进行捆绑销售。首先,中国移动可以与苹果公司共同承担巨大的营销费用,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其次,中国移动产品同苹果手机为互补产品,可以节省一定的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并且,在与苹果公司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以取长补短,提高移动的工作效率,减少失误达到降低销售成本。
(二)提高服务层次
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服务型企业,拥有一套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渠道服务能力,力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创造价值。但在3G网络业务方面,中国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不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3G网络体验,使得整体服务层次有所降低。而苹果公司拥有应用商店在内的一整套移动互联网运营体系,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中国移动采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产品同苹果手机进行捆绑销售,一方面中国移动可以通过向苹果公司学习,迅速提升移动互联网的运营能力,并改善3G业务,提高企业的服务层次。另一方能够通过与苹果公司共享销售队伍、分销渠道,使顾客能够更方便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获得价格上的实惠,可以减轻消费者选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差异性,优化服务,增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公司实力雄厚,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但中国移动由于3G业务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顾客投诉量不断上升,“伪3G网络”等负面新闻的爆出,给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不断降低。重新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迫在眉睫。苹果公司因其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的产品体验,在广大消费者中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国移动运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产品同苹果手机进行捆绑销售,既可以借助苹果公司良好的企业的形象改善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产品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四)优先抢占市场
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了4G牌照,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都获得了TD-LTE牌照,标志我国正式开启了4G时代。因此优先抢占4G市场,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变得尤为关键。
中国移动采用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产品同苹果手机进行捆绑销售,可以利用中国移动和苹果手机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迅速扩大品牌在目标客户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入新的目标市场。有效降低中国移动营销费用和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风险。通过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大的虚拟组织,从而提高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在中国通讯行业首屈一指。但随着3G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联通3G终端手机运用世界最成熟的WCDMA网络并同苹果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将iPhone作为捆绑和维系中高端客户尤其是集团客户的重要方式。使许多移动的大客户入网中国联通,造成中国移动客户的流失。
中国移动运用产品捆绑增值策略,将产品同苹果手机进行捆绑销售,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中国移动同苹果公司合作,将打破中国联通这一独特优势,带动部分客户回流,提升中国移动高端用户数量。对中国联通的高端客户市场产生巨大打击。
作者简介:
农产品增值税 篇4
目前我国农产品增值税进行税额的扣除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法、成本法等。投入产出法,实质是采用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确定,这种方法根据农产品的平均购买单价进行农产品增值税进行税额的核定与扣除,不适应农产品的保质期短,农产品受到自然气候等的影响大的特点等,也许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定以及扣除。成本法实质是利用上年生产所耗的农产品价款与上年生产成本之比作为本期农产品的耗用率。农产品的稳定性比较差,价格波动也就比较大,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不适于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
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分析
2012年国家税务局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对于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进行了规定,实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将农产品进项税额与现有抵扣凭证脱钩,这适应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对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的优势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在农产品采购等环节中由于乱开票导致的行业间增值税税负不平衡的现状。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产品增值税有着重要的影响。农产品收购发票作为一种收购凭证可以抵扣现金,使得纳税人使用以及征税收管等方面存在着隐患,这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增值税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有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往往会钻法律的漏洞,通过挪用身份证等方式将不具备资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农产品销售方式,转化为销售农业生产者自产初级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弊端,促进农产品增值税的公平公正,提高农产品行业的平衡。另外,农产品本身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并且受到环境等的影响比较深刻,因此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针对农产品的特点进行征税,促进购销双方的相互制约,从而有利于稳定增值税基本征扣税机制。
例如,安徽省棉纺织企业根据《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2014年2月1日作为棉纺织企业的代表在全国率先试行,执行新的增值税抵扣政策。随之湖南、浙江、山东等省陆续开始执行之后,江苏省也加入试点改革,该政策将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皮棉、棉纱的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高征低扣”等弊端,有助于促进棉纺织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助于促进棉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的弊端
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公正,但是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处于市场经济链条的最底端,其经济效益相对来说比较低,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并没有顾及这一方面,作为已列入试行的棉纺织企业各省的单耗数量执行标准不一,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造成不合理的竞争。
另外,在当今时代,效率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表现,然而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只有到月末才能够计算出农产品的成本,时间过长,违背了会计的及时性原则,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如果纳税人有新的产品增加,需要经过税务机关进行核定,但是由于各地的纳税环境以及纳税条件等的不同,这就在使得纳税人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到了纳税人的企业决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税制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现状,要想激发民众的创业以及就业激情,“简化税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部分企业利用收购业发票自开自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核定的步骤,使得核算复杂且时间过长。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农产品加工的种类复杂,并且农产品生产设备的新旧程度、规模大小、加工工艺等不同,增加了税务机关在进行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方法实施的难度,不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效率的提升,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近年来,棉纺织业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开发新的客户,新的领域,跨省乃至跨国都成为可能,然而《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往往让有些棉纺织业望而却步,影响到了棉纺织企业的健康发展的进程。此外,对于一些既有纺纱又有织布的棉纺织企业,坯布生产环节会用到自产棉纱,在核算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过程中带来难度,需要对此完善、规范核定标准。
三、结束语
农产品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我国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棉纺织企业的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降低,但是根据试行的情况来看,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隋书才.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探析——基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2,03:16-18
[2]曾恩德.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分析[J].税收征纳,2012,09:49-50
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解读 篇5
各位纳税人:
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讲解软件产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在座的有许多熟面孔,也有很多新面孔。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策,谢谢!
软件产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包括四技收入免税和软件产品超税负退税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退税政策。它是国家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税收扶持政策。在鼓励创新,促进产业转型方面,该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仅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的一年间,杭州市近800家软件生产企业因享受软件产品退税优惠政策,获得增值税退税额高达到24亿元。
如何正确理解并用对用好软件产品退税优惠政策,对软件产业而言十分重要。今天我们的讲课重点,就是对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进行解读,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广大软件业纳税人能又快又好地了解并享受这项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国家从1999年起,就出台了针对自主软件的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2011年,国家又对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进行了延续与完善,出台了财税„2011‟100号文件。我省对应的配套文件是浙国税函„2011‟336号文件。应该说,这两个文件是我省纳税人享受软件产品退税的政策依据。在杭州市国税网站上可以查阅到上述文件,各位可以自行阅读与学习。
下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的政策概念。
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政策,其具体规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对于这项规定,我们需要重点理解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符合退税政策主体条件的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就是说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受退税优惠。这是一项大前提,这就意味着,希望享受软件退税政策的纳税人,首先必须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二是优惠范围的界定。符合退税条件的是纳税人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如果不是纳税人自己研发的,比如外购软件产品,受让取得的软件产品、直接进口用以销售的软件产品等等,都不属于软件产品退税的优惠范围。
实际情况中,判断是否“自行研发”比较复杂,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如一家软件生产企业从外单位受让某软件的著作权,再进行生产销售,那么由于软件系受让取得,该企业不可以就该软件的销售收入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
又比如一家软件企业从境外进口了某软件产品,仅进行了汉字化处理就在国内销售了,那么该企业由于未对进口软件进行本地化改造,也不可以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
再举第三个例子,比如一家软件企业受其他纳税人委托开发了一款软件产品,但是这个产品的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者双方共有,而不是软件企业独有,则这个行为属于软件开发而不是软件销售,应该按照6%缴纳增值税,自然也就不能进行软件退税。
第三个理解重点是退税的优惠方式是“先征后退”。即纳税人需要先按照17%的税率进行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税款缴纳入库以后,才可以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申请退税。在实际操作中,有纳税人错误理解为“直接按3%”申报,造成少缴税款,因操作失误无法正确享受退税优惠。
四是优惠幅度最高为14%,并不是说每个企业均可享受高达14%的税款退税。政策规定,纳税人可以对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申请即征即退。这里的“实际税负”,是指软件产品部分的应纳税额与销售额的比率。在没有进项税额的情况下,纳税人缴纳17%的增值税,并对超过3%部分进行退税,优惠幅度等于14%。但是如果存在进项税额,纳税人还需要扣掉进项部分,实际优惠幅度就达不到14%了。
下面,针对第三、第四个理解要点,我们通过举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家软件企业在今年4月销售已经进行过退税备案的A软件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0万元,该企业当月购买专用于该软件产品生产的测试设备,取得进项税额1.2万元,则该企业如何计算4月份的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额?
首先,纳税人需要进行申报,按照17%的税率,计算软件产品的销项税额为1.7万元,同时抵扣进项税额1.2万元,则该企业4月份软件部分增值税应纳税额为0.5万元。此时,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为0.5÷10=5%,超过3%的税负,则可以享受退税优惠。计算可得,该企业4月份软件部分应退税额为:应纳税额0.5万元减去税负3%部分,也就是0.3万元,最后纳税人享受到的退税额为0.2万元。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有进项税额的抵扣,企业实际享受的优惠幅度未必就是14%。因此,不能简单以14%计算退税税额。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的是,若企业的进项税额较多,抵扣后导致实际税负低于3%,那么当月是不能享受任何退税优惠的。
接下来再来讲讲第五个理解要点,优惠起讫时限为取得证书起次月至证书届满。根据浙国税函„2011‟336号文件的规定,软件产品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从取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的次月开始。《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规定的有效期为五年,如果软件过了有效期,需要及时进行延续登记,否则会影响退税。
讲完了退税政策的具体规定,接下来我们来明确一下“软件产品”的范围。
上面已经说过,符合退税条件的软件产品首先是自产软件。在省局文件中,又把自产软件产品根据形式不同分为计算机软件产品、信息系统和嵌入式软件产品三类。其中,计算机软件产品一般是指可进行独立销售的软件,比如大家熟知的OFFICE软件;信息系统是指由软硬件配套进行信息处理的人机系统,例如气象监测系统平台;嵌入式软件产品,是嵌入在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中的软件产品,例如智能家电芯片中的管理软件。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纳税人询问嵌入式软件产品的退税计算方式,在这里我们做下简单介绍。一般来说,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往往与硬件销售额捆绑在一起,很难直接区分软件部分销售额。财税„2011‟100号文件规定,嵌入式产品先计算硬件部分的销售额,再推算软件部分销售额。
而嵌入式产品中的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按照下列顺序确定: ①按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 ②按其他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 ③按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确定。
这里的组成计税价格=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成本×(1+10%)。此处的10%是成本利润率。
举例来说,一家软件企业在今年4月销售已经进行过退税备案的B嵌入式软件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0万元。该产品硬件部分成本为4万元。其企业近期未销售其他同类产品,同时市场上也没有同类产品。此外,该企业当月购买专用于软件产品生产的测试设备,取得进项税额0.5万元,则该企业如何计算4月份的软件产品即征即退税额?
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首先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硬件销售额4.4万元,软件销售额相应为5.6万元。最后计算即征即退税额为0.28万元。
然后,我们来讲一下软件产品的进项分摊。
我们首先要明确地是,哪些进项需要分摊。
一般而言,对于专用于软件产品开发生产设备及工具的进项税额,是不得进行分摊,而应在软件部分进行全额抵扣。这里所说的“专用于软件产品开发生产的设备及工具”,一般指与软件设计开发有关的计算机设备、读写打印器具设备、工具软件、软件平台和测试设备等。
除了上述的专用设备外,纳税人销售软件产品的同时销售其他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还会存在一些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例如水电费、维护费等等。对于此类进项,纳税人可以选择按照实际成本或销售收入比例的方式,确定软件产品应分摊的进项税额。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遇到分摊进项税额的情形,纳税人必须在申请软件产品退税之前,先行向税务机关就软件产品与其他产品的进项分摊方式进行备案,分摊方式一旦确定和备案,自备案之日起一年内是不得变更的。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解读完了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的政策。接下去,我来为大家讲解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的操作实务。我将给大家讲讲包括发票开具、退税申报和退税申请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和要点。
先讲一下申请软件产品退税的流程。
刚才已经讲过,申请软件产品退税的前提是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流程、所需资料等,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那么,一个具备退税资格的软件产品,需要哪些前提条件呢? 一般而言,纳税人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并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批准,方可享受软件产品退税优惠政策:
1、必须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评测报告》。评测报告上会显示软件名称、版本号、签发日期、评测结论等信息。
2、必须取得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其中,产品登记证书上有软件类别、软件有效期等信息;著作权证书上会显示软件的权利取得方式,也就是显示软件是原始取得的还是受让取得的。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同一软件产品在上述几项材料中显示的软件产品名称需要完全一致,否则会影响退税办理。
取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以后,纳税人需要到办税服务厅窗口申请税务资格登记认定。该项业务需要携带以下两项资料:一是《税务认定审批确认表》1式2份;二是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复印件1份。
下面,给大家展现的就是《税务认定审批确认表》的表样。
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会直接办理资格认定,资格认定表明您是“销售自产软件”的纳税人,符合条件,可以享受软件产品退税优惠。资格认定后,相应地,您公司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开放了“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栏次,以后若发生了相关软件产品的销售,相应的销售收入和税款都要填写在这个栏次中。
需要着重提醒一下,税务资格登记认定是一次性办理事项,在拥有此资格的前提下,每一个新的自产软件产品,都需要到税务部门申请相应的软件产品退税资格审批,取得税务机关下发的同意该软件产品退税的正式文件,才能就该软件产品进行退税申请。也就是说,退税资格是一次性事项,是退税的企业资格。而在该资格下,每一个软件产品的退税资格是需要按产品申请的,请各位纳税人记得及时办理。
在办理产品退税资格审批时,您需要携带以下五项资料,一是《软件产品超税负退税审批表》1份;二是《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复印件1份;三是《软件产品著作权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原件窗口校验后当场返还);四是《软件产品评测报告》复印件1份;五是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税务机关将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通知您来领取产品退税批文。未办理资格审批的软件产品将不能享受软件产品退税优惠政策。
下面我们给大家展示一下所需资料的相关表样。这是《软件产品超税负退税审批表》的表样。这是税务机关出具的产品退税批文的表样。
对于已完成退税资格审批的软件产品,您可以在完成开票、申报以及税款入库后,申请该软件产品的退税事宜。退税申请应报送以下四项资料,一是《退(抵)税申请审批表》一式3份;二是《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退税计算表》1份;三是《产品销售清单》1份;四是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这是《退(抵)税申请审批表》的表样。向窗口递交相关资料,办理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申请后,税务机关将在受理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审批,并尽快将退税款退还至您的银行账户内。
以上就是纳税人申请软件产品退税的所有流程了。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软件产品销售的开票和申报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或许大家会认为,纳税人开票和申报就像吃饭和喝水,非常简单容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非常多的纳税人在开票和申报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享受退税优惠。
软件产品退税政策对发票开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纳税人规范开票。取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后,您就可以对自产软件销售收入开具发票,开票时应着重注意以下3点,请大家参照我们展示的发票来一并学习:
一是作为一张正常的增值税发票,所有开票要素必须齐全,销货单位信息、购货单位信息,商品品名、型号、数量、单价、金额、税率、税额等项目均应填写完整,通过税控系统开具,密码区还应有相应的生成密码。
二是发票上要注明软件产品名称,并且该名称要和您前期向税务机关提供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上的产品名称一致。请注意,版本号也属于软件产品名称的一部分,请不要忘记填写。
三是若同时销售自产软件和其他产品(例如外购软件、硬件设备等)时,自产软件需要和其他产品一并开具发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0万元销售了一台摄像机,内含“摄像控制软件V1.0”价值4万元,那么,您在开具发票时,有以下两种开具方法:一种是合在一起开;一种是分开两栏开。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保证体现软件产品名称,并且是开在同一张发票上。请大家务必注意,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就无法享受退税优惠政策。
讲完了发票,我们来讲一讲软件产品退税相关申报表填列。
大家必须牢记,销售的软件产品,申报时要将数据填列在申报表 “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的栏次里。在所有表单的填报过程中,首先找准“即征即退”栏目非常重要。
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次序是先填附表,再填主表,那么第一步应该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一,也就是《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请看申报表截图,您需要在第6横栏“即征即退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应第9列“销售额”,第10列“销项税额”进行填写,也就是图片中黄色标注部分。销售额是指软件产品销售额,且此销售额应剔除未开票收入。
在填报完附表一之后,软件产品销售额会自动跳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中。
第二步,填写主表。下面是增值税申报表主表的截图。可以看到黄色标注部分,在“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列中,第1横栏“按适用税率征税销售额”以及第2横栏“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都已有自动生成的数字,不需再次填写。
需要手工进行填报的是第11横栏“销项税额”、第12横栏“进项税额”、第19横栏“应纳税额”。具体请看图中绿色标出部分。
这里,再次跟各位纳税人强调一下,软件产品的销售额及税额都应填列在“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竖列下,若错误填写在“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竖列下,就会导致当月无法正常退税,这类错误在日常操作中经常发生,希望各位引起重视。
另外,还需要请各位纳税人注意,即征即退栏次的“本年累计”数,系统不会自动生成,这和“本月”数有所区别,在日常操作中,经常会有纳税人遗漏“本年累计”栏次的填写,或错误计算“本年累计”数,造成申报表数据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的问题。因此,我们着重强调一下,请您在填写即征即退栏次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正确计算并填写“本年累计”数。
关于第12横栏“进项税额”,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对于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应按照实际成本或销售收入比例确定软件产品应分摊的进项税额;对专用于软件产品开发生产设备及工具的进项税额,要全部申报在“即征即退”栏次内。如您需要申报软件产品或其分摊的进项,则要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中手工修改“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和应税服务”中的进项税额。
各位纳税人,有关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的操作实务,到这里也已经全部讲解完毕了。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部分杭州主城区局软件退税“电子审核”服务项目。电子审核简而言之,就是纳税人自己在申报系统里面选择需要退税的发票,填写一份电子退税表单,这些电子数据会传送到我们税务机关的审核系统。纳税人来申请退税的时候,只需要带审批表,窗口会直接通过系统后台运算,告知纳税人退税申请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很快就可以完成退税。
通过电子申报路径,将大幅缩减申报所需资料及审批时间,方便纳税人更快捷地享受软件退税政策,各位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电子审核”的具体情况。
美国非增值管理类信托产品一瞥 篇6
在美国,各种信托基金是非常重要的增值理财产品,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退休养老金信托等证券投资基金。除此之外,产业投资基金也是一类重要的增值信托产品。但信托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投资增值,它更主要的用途在于按照特定目的对财产进行非增值管理,如财产保护与分配、遗产管理和规避税收等,美国非增值管理类的信托品种非常丰富。
人寿保险信托
人寿保险信托是将信托与保险结合起来的一种信托业务,是美国最重要的信托产品形式之一。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机构会一次性支付其全部保险赔偿金给被保险人的遗属,至于被保险人遗属能否妥善使用赔偿金,则不在保险机构考虑因素之中。为弥补人寿保险这一缺陷,被保险人可在投保人寿保险的同时设立一项人寿保险信托,指定其遗属为受益人。被保险人死亡后,受托人将按照信托合同的规定为死者遗属管理开支付赔偿金,以保证死者遗属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子女信托
在美国,父母为自己的子女设立专门财产信托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其目的在于满足孩子的教育和其它重要支出。美国税务局为鼓励父母设立子女信托,还给予这种信托赠与行为每年11000美元的特定免税额。子女信托设立后,由特定的受托人持有并管理该信托财产,其好处在于受益人子女虽然享有信托规定的权益,但不能对财产进行自由支配,这样有助于防止子女在自理能力不足时浪费财产。对于在美国留学的海外小留学生而言,他们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设立这样的子女信托帮助小留学生们管理财产。
多子女信托
多子女信托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子女信托,只不过信托目的略微复杂一些。在一个家庭拥有多个子女的情况下,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必要的教育和医疗资金,父母可以为每一个孩子都建立单独的信托。多子女信托不仅在父母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仍然可以保障子女的基本利益,而且可以避免子女之间出现财产纠纷或冲突。
隔代转让税信托
美国针对财产转移的税收很多,除遗产税和赠与税外,还有专门针对向孙子女赠与财产征收的隔代转让税。但美国税务局同时又规定隔代财产转让可以享受100万美元的免税额,因此很多美国人为隔代子女设立了数额在100万美元以内的信托以转赠财产。在少数一些允许信托永久存在的州,这种信托可以一直存在,从而起到财产传承的作用。
隔代子女信托
隔代转让税的另一项优惠规定是,如果信托目的是用于隔代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支出,则可以享受无限制的免税待遇。因此在美国,不少人会为了隔代子女的教育和医疗问题而设立专门的隔代子女信托。需要指出的是,信托中的财产只能被用于隔代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支出而不能用于其它目的,因此想利用这种税收优惠避税是不可能的。
激励信托
激励信托通常也是父母为子女而设立的,委托人也可能是其他人。这种信托的意义在于利用信托财产对受益人进行奖励,根据受益人取得成绩的情况对信托财产进行分配,由此可激励受益人以某种符合委托人意愿的方式进行学习或者工作。例如,当孩子在学校取得丁很好的成绩或取得其它重要成就时,他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托财产奖励。
不可撤销人生保全信托
这是最常用的以配偶及子女为受益人的信托。设立这种信托的意义在于当夫妻一方去世后,为另一方和子女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因此这种信乇通常以配偶(子女或者其他特定继承人)为受益人。这种信托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防止家庭财产被幸存方的再婚配偶侵占。与这种婚姻信托相类似的还有被称为“A信托”的身后信托——专用于保护第一任配偶和继承人,以及被称为“B信托”的可终止受益权信托——专用于保护第二任配偶和继承人。
离婚赡养信托
这是一种专门以离异配偶为受益人的信托。比较富有的一方用部分财产设立离婚赡养信托,目的在于为经济条件不佳的离异配偶支付赡养费,离异配偶可以不断地收到赡养费却不能动用全部财产。很多美国人利用这种做法,既可以履行赡养义务,又避免在日后和离婚配偶发生财务纠纷。在生活中,这种信托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防止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婚姻骗取巨额财产。
个人住宅信托
设立这种信托的目的是规避赠与税(或遗产税)。拥有房产的人可以用自己的住宅设立信托,将房产转入信托中,指定自己享有房产的使用权但继承人才是信托的最终受益人,而只有等到信托终止时受益人才能最终取得所有权。这种安排的好处在于,房产在使用期间会不断贬值,待信托终止时房产已经贬值大半,继承人在合法取得房产时所需交纳的赠与税(或遗产税)将被大大降低,而且如果房产价值已经低于免税额,当事人干脆不必缴纳赠与税(或遗产税)。
自由裁量信托
自由裁量信托是最主要的避税信托形式之一。这种信托通常有多个受益人,信托财产的收益需要在受益人之间进行分配。这种信托的受托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决定财产收益的分配和积累事项,比如决定是否分配收益、向哪个受益人分配收益、何时分配收益以及分配多少收益等等。通常受托人会综合考虑受益人的收入状况和税收待遇做出具体决定。由于这种信托具有突出的自由度,因此通常被用于规避最主要的所得税。
离岸信托
农产品增值税 篇7
农产品加工业是与“三农”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也是农产品消耗大、进项增值税额扣除问题多、征管难度大的行业。我国自1994年推行增值税以后,规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实行“前免后抵、自开自抵”的进项税额抵扣办法。该办法旨在降低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成本,但给一些企业虚开收购发票骗取增值税留下可乘之机,“导致采购成本失真的案件时有发生(丁冰,2012)”。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2年4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2012]38号,以下简称“增值税新规”),决定从2012年7月1日起,对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行核定抵扣进项税额试点。何颖思和刘俊(2012)认为,增值税新规是一项重要的“减税政策”,不仅有助于完整农产品增值税链条,还能将相关企业税负“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了企业税负。本文认为,由于政策规定核定抵扣进项税额办法多样性和范围复杂性,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结构多元化和管理差异化等,在增值税新规实施的“销售实耗法”下,必然有部分企业会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从税收理论和政策意图双维度分析,部分企业出现增值税负加重并非增值税新政所致,罪魁祸首是企业工艺落后和管理松懈所导致的材料耗损过大,所以,揭示增值税新政实施将会引起企业增值税负变化,有利于引导试点企业强化生产管理,努力改进和创新生产工艺,将产品物化成本降到最低点。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的政策内容
(一)在限定范围内试行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
增值税新规规定,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含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加工),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其购进农产品无论是否用于生产上述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均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的规定抵扣。其它一般纳税人企业仍执行现行进项税额扣除办法。
(二)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有所提高
将部分农产品进项税额扣除率由现行的13%,修改为纳税人在销售时货物的适用税率(17%或13%)。这意味着对试点内农产品精细加工和深加工企业的进项税扣除率有所提高。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采用“销售实耗法”核定扣除
新政策改变了增值税进项税额凭借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凭证直接申报抵扣的办法,将农产品进项税额与现有抵扣凭证(农产品收购发票)脱钩,实行按纳税人每月实际耗用的农产品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确定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具体方法如下:
1. 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的进项税额核定扣除
(1)投入产出法。即参照国标和行标核定销售单位数量货物耗用外购农产品的数量(以下称农产品单耗数量),据以测算销售产品中外购农产品实耗数量,再结合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含税,下同)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以下简称“扣除率”),计算已售货物所包含的允许在当期抵扣的进项税额(设为T)。
T=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不含采购除农产品以外的半成品生产的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
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归集和分配。
平均购买单价是指购买农产品期末平均买价,不包括买价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和入库前的整理费用。期末平均买价计算公式:
期末平均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期初平均买价+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当期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
(2)成本法。依据试点纳税人年度会计核算资料,计算确定耗用农产品的外购金额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以下称农产品耗用率)。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依据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耗用率(由当地国税局核定)以及扣除率计算。公式为:
当期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农产品耗用率×扣除率/(1+扣除率)
农产品耗用率=上年投入生产的农产品外购金额/上年生产成本
农产品外购金额(含税)不包括不构成货物实体的农产品(包括包装物、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和在购进农产品之外单独支付的运费、入库前的整理费用。
对以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的,在核算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及核定农产品耗用率时,试点纳税人应依据合理的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
年度终了,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试点纳税人本年实际对当年已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纳税调整,重新核定当年的农产品耗用率,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农产品耗用率。
(3)参照法。新办的试点纳税人或者试点纳税人新增产品的,试点纳税人可参照所属行业或者生产结构相近的其他试点纳税人确定农产品单耗数量或者农产品耗用率。次年,试点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当期的农产品单耗数量或者农产品耗用率,并据此计算确定当年允许抵扣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同时对上年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调整。核定进项税额超过实际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其差额结转下期抵扣;核定进项税额低于实际已抵扣税额的,其差额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2. 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直接销售的进项税额核定扣除
T=当期销售农产品数量/(1-损耗率)×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13%/(1+13%)
损耗率=损耗数量/购进数量
3. 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用于生产经营且不构成货物实体的(包括包装物、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以下方法核定扣除:
T=当期耗用农产品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13%/(1+13%)
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引起的税负变化
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是根据从农产品经营者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或者海关开具的《进口货物增值税缴款书》所注明的增值税额;向农业生产者直接购进农产品,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运输费用金额和7%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一)投入产出法下的税负变化
1. 税负测算分析的基本原理
为简化分析,假定:(1)只计算一个时期的农产品增值税且上期无剩余原材料;(2)当期所购进的原材料已全部用于当期再生产并完全销售或直接完全销售;(3)当期所购进的农产品价格一致;(4)仅限使用一种农产品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销售。
增值税新政规定试点纳税人企业不再沿用现行增值税法规定(下称“法定”)的“购进扣税法”——按照当期购进农产品价格(购进数量Q×单价P)与13%的乘积计算扣除,而是规定按“销售实耗扣税法”核定扣除,即依据当期所销售应税产品数量(设为Q1)运用税务机关核定外购农产品单耗(设为q),推算当期销售单位产品的农产品耗用数量(设为Q0);再以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设为p)计算出推定实耗农产品“收购价格”,最后乘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设为k)(以下简称“扣除率”),计算得出当期允许抵扣外购农产品的进项税额(设为T,其中税改前为T1、税改后为T2)。公式为:
2. 不同情况下的税负比较
增值税新政规定范围的企业购入农产品用于生产应税产品,在核定进项税额扣除时,应依据销售货物数量与税务核定单耗以及平均购买单价的乘积,按照销售货物适用的税率计算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增值税额。
(1)销售货物适用13%税率情况下的增值税负比较
企业收购农产品用于生产,如乳品加工企业收购鲜奶加工淡粉和液态鲜奶等,收购鲜奶的进项税扣除率规定为13%。因此,税改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税改后,按规定需将销售产品中核定的外购农产品价格视同为“含税价格”,经过换算转为不含税价格后方可计算不含税价格。
假设外购农产品在当期全部生产使用并无任何耗损,且生产产品当期全部实现销售,则应有Q×P=Q1×q×p等式成立,于是出现下列进项税额比较结果:
表明税改后进项税额抵扣率直接降低1.5%,意味着试点纳税人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即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税负加重1.5个百分点。
(2)销售货物适用17%税率情况下的增值税负比较
依照前面分析原理,同样假设外购农产品在当期全部生产使用并无任何耗损, 且生产产品当期全部实现销售,仍有Q×P=Q1×q×p等式成立,将两者联立并“约分”,即可出现下列进项税额比较结果:
显然,税改后进项税额抵扣率比税改前增加1.53%,表明试点企业各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提高,则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税负反而减轻1.53个百分点。
(二)成本法的税负比较
按照增值税新政规定,采用“成本法”核定扣除进项税额的试点企业,应以税务机关核定的单耗率,从其当期产生w的“主营业务成本”中提取出外购农产品成本或采购价格,尔后乘以进项税额扣除率。假设当期销售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为C,外购农产品单耗率等仍按前文所设,则:
税改前实行购进扣税法计算仍为:T1=Q×P×13%
税改后销售产品使用不同税率情况下核定销售实耗抵扣进项税额分别为:
式中:是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成本中所含的外购农产品成本,相当于Q1×p×q,即:C×q=Q1×p×q
依照前文,假设外购农产品在当期全部生产使用并无任何耗损,且生产产品当期全部实现销售,即有C×q=Q1×p×q=Q×P等式成立,则T1同T2、T3分别联立后的关系如下:
可见,成本法和投入产出法得出的税负比较结论是相同的。因为两种方法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正确核定试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增值税额。二者虽然核定依据和适用范围不同,但核定结果须保持一致。投入产出法核定外购农产品成本的基础依据是试点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数量和价格,即适用于产品销售量易于核实和销售价格准确条件下的试点企业;成本法则依照试点企业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即适用于销售价格核算不准确但其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准确条件下的试点企业。这两种办法下,通过税务机关站在不同环节考虑核定的外购农产品单耗比率,推算销售单位产品的外购成本应该保持一致,所以其允许扣除的进项税额也就相同。所以,两种办法下的税负差异分析原理也一样,此不赘述。
(三)购进农产品用于非货物实体生产经营的税负比较
试点纳税人将购进农产品用于生产经营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如将购进农产品直接用于包装物和其他辅助材料等生产,其进项税额抵扣率规定为13%,其它计算要求、指标假设及税改前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同前文(一)中所述,即:
同理,在假设外购农产品在当期全部生产使用并无任何耗损且生产产品当期全部实现销售条件下,Q×P=Q1×q×p等式成立,将T1、T2联立并除去两侧公因式,即可得出比较结果:
说明税改后进项税额抵扣率比税改前减少1.5%,即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减少,相应地应纳税额等比增加,即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税负将加重1.5个百分点。
四、新增值税政策的经济调节功能评价
(一)微观层面
1. 促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功能十分显著
税负比较分析看出,增值税新政策实施后,销售货物适用13%税率的纳税人实际税负提高了1.5%。从抵扣依据看,即使当期以购进农产品加工的产品全部销售实现零库存,并假定P=P,依然是Q1×q×p
2. 敦促试点纳税人企业扩产促销的效应非常强烈
虽然对适用17%税率的试点纳税人来说,税改后实际税负减轻1.53个百分点,但这是建立在假设理论基础上的总体测算结果。在农产品特别是液态鲜乳购进、运储、装卸、加工等过程中,其物理耗损不可避免。在生产实耗扣税的政策要求下,进项税额抵扣很难同采购实际负担的理论税负相等,只能比税改前少抵扣。这客观要求试点纳税人必须在通过产量、质量和效益挂钩的工资管理办法,督促员工高度负责、全面厉行节约、严格节能降耗的同时,努力扩大生产,让购进农产品尽快转化成产品,为实现销售扣税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新政策对进项税额抵扣设定的基本条件,是针对纳税人实际销售货物的“销售成本”中包含的进项税额,也就是只有实现销售的货物,其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才可以抵扣。否则,即使外购农产品全部被生产应税产品消耗,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这也是本次税改的最大变化——将销项税额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基本前提,没实现销项税额决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为此,试点企业必须推行产品销售大战略,努力加大下游市场开发力度,强化营销管理,消除营销渠道冲突,巩固并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和占有率,力争实现“以销定产”的最佳经营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税负最大限度地接近假设理论测定的结果,减少税收支付,增强经营收益。
(二)宏观层面
财税[2012]38号文件,仅适用于试点企业购进农产品即农业初级产品用于生产应税产品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包装物、辅助材料等,对于企业购进用于生产经营的非农产品材料包括淡粉、糊精、蔗糖、乳清粉、奶精、酒、食用酒精、香精、过氧酸、浓H2SO4等工业性原材料,只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货票》,即可获得税务机关认证并直接抵扣进项税额。这就促使试点企业认真权衡财务价值关系,在采购成本大体相当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工业品来替代农产品作为生产材料,以减轻其税收负担。而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可以降低农产品等农业资源的工业占用,特别是可以有效解决工业性消耗粮食过重问题,从而缓解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为13亿人口生存的餐桌食品供应保障创造了条件。
五、结论
农产品增值税 篇8
一、农产品购进业务的税务处理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同时, 农产品生产者生产过程中购进的化肥、农药、农机、农膜以及支付的水电费都负担了增值税, 为了保持税负平衡避免重复征税, 购买者可以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例1:某食品加工厂系一般纳税人, 从农民手中收购花生收购凭证上注明收购价格为50 000 元。 货已入库, 款项已经支付。 进项税额=50 000×13%=6 500 (元) 。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 农产品享受优惠税率13%。 因此,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除了从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初级农产品之外的购进业务的会计处理与一般的购进原材料或产成品的业务, 除了税率不同没有什么区别。
例2: 一般纳税人从农产品批发企业购进中药材一批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10 000 元, 增值税额1 30元。 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二、农产品销售业务的税务处理
非初级农产品生产者的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时, 按照购进不含税价款的13%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做法同例1销售初级农产品时, 按照不含税销售额确认收入, 按照13%税率确认销项税, 比一般货物基本税率17%低四个百分点但是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137 号) 规定自2012 年1 月1 日起, 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纳税人既销售蔬菜又销售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 应分别核算蔬菜和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 不得享受蔬菜增值税免税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2]75 号) 规定, 自2012 年10 月1 日起, 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 对既销售鲜活肉蛋产品又销售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 应分别核算上述鲜活肉蛋产品和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销售额; 未分别核算的, 不得享受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增值税免税政策。纳税人销售免税货物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定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而且普通发票金额应该是含税销售额, 销货方按价税合计收取款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 对于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征后返的方式退还或者返还的税款属于政府直接支付的货币性资产, 属于政府补助的范围之内可以计入补贴收入内。但政府补助并不包括直接减免的税款所以纳税人销售免税项目减免缴纳的增值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材料或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 不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因此对于从事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而言, 从农产品的生产者购进的农产品不存在进项税抵扣的问题, 应该按照收购价款与相关采购费用的合计作为购进存货的成本此项处理不同于例1 和例2。
例3:某蔬菜批发商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4 年3 月从蔬菜生产商购进蔬菜一批支付价款50 000 元, 同时发生运杂费1 000 元。 商品已验收入库, 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当月将该批蔬菜销售开具普通发票, 标明的销售额60 000 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购进时:
销售时:
期末时:
销售时:
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同上。
期末时:
从会计处理上看, 两种做法结转入本年利润的数额相同并不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当企业销售的货物既有免税项目又有应税项目的, 应该分别核算两者的销售额, 若购入的货物进项税全部进行了抵扣, 需要把用到免税项目的进项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转出) ”科目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里面。
三、新政策对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纳税人税负的影响
某大型超市系一般纳税人, 假定财税[2012]75 号文实行前, 超市向蔬菜生产者购进蔬菜, 购进价为x, 按照13%扣除率作为进项税抵扣后, 实际成本87%。含税售出价为y。则其毛利率:a=[y/ (1+13%) -87%x]÷[y/ (1+13%) ]×100%, 应纳税额=[y/ (1+13%) -x]×13%。 实行新政策后购进价为87%x, 因不存在13%的进项税可以抵扣的问题 (与原来的成本保持一致) , 而且销售环节不需要缴纳销项税, 要想保持原来的毛利率不变, 售出价为y’=88.50%y, 应纳税额为零。
对于从事销售部分鲜活肉蛋产品的纳税人计算过程同上。 因此, 实行新政策后, 纳税人无论是农产品生产者还是其他纳税人, 发生购进业务, 不仅不需要纳税, 而且售出价比原来降低11.50%, 仍然可以保持原来的毛利率。 从事销售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的纳税人, 可以通过提高收购价格的方式使农民获得利润的空间或者通过降低售出价的方式让利于民, 缓解我国蔬菜行业“卖菜难, 买菜贵的现状。
摘要:本文就纳税人在购进与销售农产品的增值税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以及国家颁布的对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税的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
农产品增值税 篇9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有科学的治理机制,调控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信息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根本,要实现会计、税收、审计、统计的信息资源共享,只有建立一系列的信息保障机制,保障信息的真实完整,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才能成为现实,也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1. 1 事态历史沿革及进展
煤矿企业使用的农产品主要是坑木,是企业矿井安全支护的主要材料,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产品按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的金额13% 抵扣率计算抵扣的增值税。税务机关指导企业办理扣税时,对于收购农产品涉及林业产品的,要求企业提供: 砍伐许可证; 自然人身份证明; 运输证; 直至2012 年才增加了林权证。纳税企业可以到税务机关购买收购发票,自行开票抵扣。2012 年某区国税局单方面通知企业从2008 年购买的坑木不再执行农产品增值税抵扣的优惠政策,需要转出补交增值税并加收滞纳金,并且从2012 年后煤矿企业购进的坑木,一律不再享有 《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关于农产品增值税抵扣的规定。截至2012 年10 月11 日,71 户纳税人补交增值税3036 万元,税收滞纳金1656 万元,税款已补缴入库。纳税企业对税务机关的征收和政策解读非常困惑,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走上漫长的维权路。2012 年11 月向市人民政府书面反映,市政府责成某市国税局核实情况,税务机关将核实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反馈纳税人:
第一,这次活动是遵照国税发 〔2012〕17 号文件开展的2012 年度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是辖区71 户煤炭企业( 辖区煤炭企业为82 户) 纳税人自查为主的税收专项评估工作。
第二,针对企业的自查自纠情况,某区国税局认为部分企业的涉税风险未得到有效化解,进行了两次排查涉税风险,两次自查合计补税3036 万元,滞纳金1656 万元,只有11 户企业对涉税风险认识不足,未确认补税情况。
第三,某区国税局在此次专项税收评估工作中采取的是税收政策宣传、纳税人自查为主,税务机关辅导为辅的工作方式,没有采取税收稽查方式,因此不存在税收违规处罚。
纳税人对市国税局反馈的情况普遍认为不能理解,通过多种渠道反映情况,问题到2015 年仍未得到解决,纳税企业联名寻求法律救助,某律师事务所发函税务机关,代表企业行使知情权,要求税务机关解释说明该案例的法律依据及适用性,最后对律师事务所回函如下:
第一,涉及企业数及补缴税额数的核实情况。某区国税局2012 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中,涉及农产品( 坑木) 补税的共有41 户纳税人,农产品( 坑木) 转出增值税金额19629295. 70 元, 滞纳金839866. 94 元, 合计20469162. 64元。并非律师函中71 户纳税人,4692 万元坑木进项税额及滞纳金。
第二,关于加收滞纳金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第三,关于煤炭企业能不能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并申报抵扣农产品进项税的核实情况。根据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 《增值税问题解答( 五) 》的通知》( 云国税函 〔2005〕731 号) 第三条规定: 一般纳税人向销售自产免税农产品的个人收购免税农业产品时才能开具收购凭证( “云南省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 或 “云南省烟叶收购发票”) 。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单位购进自产的免税农业产品必须取得农业生产单位按规定开具的 “云南省农产品销售专用发票”,方可按规定抵扣进项税。( 云财税 〔2012〕99 号)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业生产者购进其自产的农业初级产品,可以向对方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据以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第四,关于检查年度的核实情况。根据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2012 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 云国税发〔2012〕50 号) 文件要求: 接受成品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地方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重点税源企业的检查年度为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
第五,关于从2012 年至今,某区国税局不再执行坑木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质疑的核实。
根据 《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文件的通知》( 云财税 〔2012〕99 号) 文件的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业生产者购进其自产的农业初级产品,可以向对方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据以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前文件规定与本文相抵触的以本文为准。2012 年以后符合文件规定的,某区国税局严格按文件执行,给予抵扣。
第六,案例中农产品( 坑木) 增值税自查补税情况。一是向非农业生产者购进,补税1113979. 45 元; 二是不符合抵扣规定补税16269049. 80 元; 三是用于非应税项目2246176. 46 元。
第七,税务机关征税的法律法规依据。一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 国务院令第538 号) 第九条; 二是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 五) ?的通知》 ( 云国税函 〔2005〕731 号) 第三条; 三是 《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文件的通知》( 云财税 〔2012〕99 号) ; 四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587 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 号) ; 五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 ( 财税 〔2009〕113 号; 六是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2 年税收专项检查的通知》( 国税发 〔2012〕17 号) ; 七是 《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文件的通知》( 云财税 〔2012〕99 号) 。
1. 2 纳税人的法律援助
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存在税务纠纷或对税务机关征税有异议的,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 2009 年第1 号) ,对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进行公告。纳税人享有知情权,纳税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享有被告知与自身纳税义务有关信息的权利。
煤矿企业坑木抵扣增值税的税收纠纷,是税务机关强势征税行为,为完成税收计划指标确定的 “重点税源”,所谓的自查行为,实质是要求企业从2008 年坑木抵扣过的增值税,需要转出补缴增值税,还要征收税收滞纳金,自查行为不成立,税务机关有违背 《增值税暂行条例》和 《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的事实。
第一,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八条第二款第三项: 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13% 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第二,财税字 〔1995〕52 号 《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中的农业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林业产品是指乔木、灌木和竹类植物,以及天然树脂、天然橡胶。林业产品征税范围中的原木,是指将砍伐倒的乔木去其枝芽、梢头或者皮的乔木、灌木,以及锯成一定长度的木段。煤矿企业坑木抵扣增值税进项符合法律规定。
第三,国税发 〔2012〕17 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2 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要求检查的时间为2010年和2011 年,不追溯到2008 年,某国税局征税过当。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章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第五十二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从事态延续性来看,从1994 年以来纳税企业均是在税务机关指导下办理农产品增值税的抵扣和增值税的缴纳,纳税企业没有过错,属于税务机关的责任。
第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 号令) ,第十七条,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第( 三) 项所称买价,包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在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按规定缴纳的烟叶税。第二十三条,条例第十条第( 一) 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煤矿企业使用的农产品主要是坑木,属于矿井安全支护的主要材料,是企业主要的费用开支,不属于新建矿井使用,不构成固定资产。
第六,税务机关依据的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 增值税问题解答( 五) ? 的通知》 ( 云国税函 〔2005 〕 731号) ,按照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失效或废止增值税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云国税函 〔2009〕415 号) ,属全文失效或废除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七,截至2012 年8 月3 日,71 户纳税人补缴增值税3036 万元,税收滞纳金1656 万元,税款已补缴入库。该资料来源于某市国税局向市人民政府的报告: 《关于某区煤矿企业坑木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税务处理事项的核实情况报告》,为慎重起见,相关部门对涉税企业进行数据资料核实,不完全统计( 只有35 家企业) 涉税和滞纳金就达3885万元。
1. 3 案件的结尾
此次增值税农产品抵扣纠纷,税务机关以煤炭企业向非农业生产者购进自行开票抵扣和购入的农产品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矿井建设或修缮) 为由,要求企业的自查并具有明确的指向,自查中必须明确列示: 一是不符合抵扣条件的( 向非农业生产者购入) ; 二是增值税非应税项目( 用于矿井建设、维修) ; 三是没有具备四证的( 砍伐许可证; 自然人身份证明; 运输证; 林权证) ,税务机关根据自查报告的情形,认定税务机关在此案例中的征税行为合法。煤炭企业的办税人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大部分的企业负责人心存担忧、舍财免灾的思想。国家征税机关依法征税也要考虑行业的情况,煤炭企业购进的坑木或其他支护材料是企业经营中主要费用开支,如果这两项进项税额抵扣源减少,剩下的炸药、雷管又能抵扣多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前8 个月,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 1% 。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 ;有70% 的煤炭企业减发工资,30% 的煤炭企业出现欠发工资现象,20% 的煤炭企业工资下降幅度超过10% ,繁杂且沉重的税费和基金使企业已经难于承受。本文只提供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农产品增值税抵扣的纠纷以及相关法律适用效力,涉及国家治理的诸多问题无法作出深层次描述。
2 结论
国家治理中税收调控,就是通过税收法律协调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实现国家税源控制,国家进行资源分配,发展经济同时也积累国家财政收入,抑制不公平竞争,同时减少对纳税企业及行业的伤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而把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提高到国家治理的高度,让人感受到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注重顶层设计、筹谋全局的大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Z].2001-04-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2008-11-10.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Z].1995-06-15.
[4]张会青.农产品加工行业增值税税负问题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2(41).
资源产品增值税政策解读 篇10
资源综合利用, 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 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 (液) 、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 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还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 促进环境保护,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从1995到2007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多个规范性文件, 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作出了规定。由于这些文件发布的时间跨度较大, 对相关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标准、范围、认定程序也各有不同, 特别是有关综合利用程度和环保要求不够严格, 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2008年12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将现行主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作了整合和扩大, 规范了认证程序, 统一了产品标准和环保要求, 解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事业的规范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通知》将现有和新扩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免征增值税, 主要产品有: (1) 再生水; (2) 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 (3) 翻新轮胎; (4) 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5) 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对于适用免税政策的纳税人, 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二是增值税即征即退, 主要产品有: (1) 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 (2) 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 (3) 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 (4) 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 (5) 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 (包括水泥熟料) 。即征即退政策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对于适用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 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三是增值税即征即退50%, 主要产品有: (1) 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 (2) 以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 (3) 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 (4) 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 (5) 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 (6) 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即征即退50%的政策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对于适用即征即退50%政策的纳税人, 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四是增值税先征后退, 仅适用于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先征后退政策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对于适用先征后退政策的纳税人, 须向所在的地市级或者县市级财政机关提出申请。
需要补充的是, 由于对利用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政策, 于2008年底到期, 是否延续还在研究;由于煤层气抽采销售的政策文件包括多个税种的优惠政策, 所以此次公布的增值税新政策未对二者进行整合。另外, 因为立窑法工艺生产水泥属于国家产业政策不鼓励的技术, 而且在实际中存在能耗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 经国务院批准, 已自2008年7月起取消了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实心砖、瓦, 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二、再生资源增值税新政策
再生资源通常也称为废旧物资, 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 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 经过回收、加工处理, 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 (如废纸、废棉等) 、废轻化工原料 (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等) 、废玻璃等。
为了支持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 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回收企业销售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 其开具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 (普通发票) 可以作为下环节企业 (限于利用废旧物资作原料的生产企业, 即利废企业) 的扣税凭证, 按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这种上环节免税、下环节扣税的做法, 违反了“征税抵扣、免税不抵扣”的增值税原理, 在执行中难以控制享受政策的回收企业范围。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仅直接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而且严重影响了回收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税收公平和税制规范, 2008年12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自2009年1月1日起调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增值税政策。
调整后的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 取消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 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 应当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但个人 (不含个体工商户)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废旧物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 应当凭取得的增值税条例及其细则规定的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调整后的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同时规定: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按其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的一定比例 (2009年为70%, 2010年为50%) 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这些条件包括: (1) 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并已经备案的; (2) 有固定的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 (3) 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占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80%; (4) 自2007年1月1日起, 未因违反《反洗钱法》、《环境保护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 (警告和罚款除外) 。另外, 报废船舶拆解企业和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 可以按照文件规定, 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再生资源增值税通知》规定纳税人原则上按季度申请退税, 如果纳税人申请退税金额较大的, 也可以按月申请, 具体时限由所在地的财政专员办确定。纳税人申请退税时, 应提交的资料有: (1) 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的, 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备案登记证明复印件; (2) 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或者其租赁合同的复印件; (3) 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及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有关数据及资料; (4) 自2007年1月1日起, 未受到有关刑事处罚或者相应的行政处罚 (警告和罚款除外) 的书面申明。对纳税人申明的内容经查实不符的情况, 《再生资源增值税通知》规定的处理方式为: (1) 如果问题是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前发生的, 则应当追缴纳税人此前骗取的退税款, 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取消其以后申请享受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 (2) 如果问题是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后发生的, 则取消其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生效之日起申请享受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
三、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新政策
金属矿采选产品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包括除金属矿采选产品以外的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煤炭和盐。国务院决定2009年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并调整矿产品增值税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的通知》,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将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到17%。《关于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规定食用盐仍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食用盐的具体范围是指符合《食用盐》 (GB5461-2000) 和《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21-2003) 两项国家标准的食用盐。另外, 矿产品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同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自2009年1月1日起, 规定税目的矿产品, 其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由13%提高到17%。
参考文献
农产品增值税 篇11
关键词:税收筹划,增值税,价格,利润
1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以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 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 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 以期达到最佳的征税效果或者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2 产品价格的筹划
产品的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 虽然从理论上说产品价格越高, 厂家的收益就会越大, 但在实际情况中, 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果提高, 购买者的有效需求就会相应减少, 售价与销售数量之积, 即销售收入, 也会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因而, 价格最高点是企业进行价格筹划时应当注意的。对于价格的筹划用的比较多的主要是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定价的筹划, 这种筹划方法能够降低上游企业或售货企业的产品价格, 从而减少上游企业的应纳增值税额, 而使得集团公司的总体税负因纳税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在这里不再对转移定价进行研究和举例, 只对理论界没有进行仔细研究的产品内外销和促销定价的问题进行研究和举例。
3 利用内外销价差进行税收筹划
对于企业来说, 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后, 既可能出口, 也可能内销。于是, 内销价和出口价上便存在了差别。然而, 产品在内销过程中与出口过程中所受到的税收待遇也不相同。企业可以依据国家的政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筹划, 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方式。增值税出口退税实际是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 而内销商品则要负担17%的价外税。尽管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可能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但只要其差价幅度在17%的范围以内, 出口还是有利的。所以, 如果具备条件出口, 企业应当充分研究价格、税收和汇率等多种因素, 比较出口和内销的利弊, 做出正确的销售决策。
例:某机械厂是生产法兰盘的专业生产厂, 年生产能力500吨左右。国内市场价格每吨法兰盘为6100元, 市场销路很好, 外贸管理局意欲收购全部法兰盘, 按出口价3700元/吨收购, 给企业80%的创汇额度的提成, 并且企业还可以按1美元提取0.10元人民币的创汇奖作为企业职工奖励基金, 同时在出口政策允许范围内向企业退税15%。假设当时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价是1美元=6.30元人民币, 而国家公布的比价为1美元=3.72元人民币。该产品按上期应纳增值税预上期销售收入换算的税率为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2%。固定成本总额为475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3176.64元。
(1) 按内销价格计算法兰盘的保本点销售量和年产500吨的盈利额。
(2) 按外销价和相应的出口政策分析计算。
第一, 如按3700元/吨的售价卖给外贸部门, 则企业将可获得利润为-318178元, 计算如下:
第二, 可为国家创汇497312美元, 计算如下:
创汇额=3700×500/3.72=497312 (美元)
第三, 可提取创汇奖49731.2元和创汇额度分成1026451.9元, 计算如下:
提取创汇奖=497312×0.10=49731.2 (元)
此项奖金用于职工奖励基金。
创汇额度分成 (企业) =49731.2× (6.30-3.72) ×80%=1026451.9 (元)
第四, 按销售收入的15%退税, 企业可得净利润为:3700×500×15%=277500 (元) 。
第五, 500吨法兰盘全部外销可获净利润为:
-318178+49731.2+1026451.97+277500=1035505.17 (元)
由此可看出, 该企业产品外销所获净利润大于产品内销所获净利润221697.17元 (1035505.1-813808) , 企业职工又可多得奖金49731.20元, 国家可得外汇497312美元, 对国家、企业、职工个人都有益处。
4 利用促销定价进行税收筹划
在商场的促销方式当中, 会看到“买一赠一”的方式, 这种方式下商场不仅要对销售出去的商品缴纳增值税, 对于赠送的商品也视同销售也要缴纳增值税。但是对于商场来说, 可以在保证销售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改变定价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例:某商场每销售一件衬衫赠送一条领带, 每件衬衫的价格为500元, 每条领带的价格为150元。
如果采取“买一赠一”的方式, 则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 (500+150) ×17%=110.5 (元) , 这样实际上就是销售了两件商品, 一共收取的价款是500元, 但却需要按650元征收增值税。
然而, 如果采取合理定价的办法, 将衬衫的售价定为每件400元, 领带的价格定为100元, 不采用“买一赠一”的方式, 这样商场实际收入还是500元, 但应纳增值税额为 (400+100) ×17%=85 (元) , 这样税负就大大降低了。
5 结论
增值税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涉及很多方面以及关联方, 在现行的商业环境、经营环境下, 企业的决策和税收筹划行为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相关的关联方的利益。企业的经营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 销售环节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在某些情况下对增值税销售环节的筹划方案相比于企业总体的筹划以及总体的战略会存在冲突, 特别是由于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弊端所造成的看不见的成本。
最有效的税收筹划应该考虑所筹划的交易对所有交易方的税收影响, 以及执行各种税收战略的成本。不仅如此, 还要兼顾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和总体的、长远的企业效益, 尤其在现行的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下, 对于维护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筹划方法上将会更加注重多边方法而不是单边方法, 在筹划当中将会考虑所有的契约方。另外, 企业的成本并不只是只有税收成本,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税收成本, 还要考虑其他的商业成本, 如果因税收筹划战略的实施引发其他的商业成本的大量增加, 那么这项筹划也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赵春永.增值税销售环节税收筹划[J].财经学术版, 2010 (6) .
[2]陈晓暾.交通成本、企业竞争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2 (12) .
[3]刘辉.商业企业销售环节中纳税筹划技术的应用[J].商业会计, 2008 (22) .
[4]申艳艳.混合销售行为纳税筹划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6) .
[5]王凤艳.商业企业销售方式纳税筹划法浅析[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