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服务质量(共12篇)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1
0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学、资源下载等大量实时服务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需要占用大量网络带宽,而且不同业务流对Qos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都迫切要求网络传输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因此,如何保障网络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 网络服务质量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期,Seitz和Wortendyke等人在研究APPANET中的X.25通信时提出基于用户的性能评价问题,这是关于Qo S研究的最早文献;1997年9月,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了有关网络Qo S定义与服务的一系列RFC标准,定义Qos为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要求。由于Internet建立在TCP/IP协议族的基础上,IP协议采用尽力而为的工作方式,报文无优先级之分,当大量报文同时需要处理时易造成网络延迟、丢包等情况。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级别的要求,对网络资源采用不同的分配和调度策略,尽可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1]。
2 Qos服务质量主要技术分析
2.1 Qos的主要性能参数
实际上,Qos问题主要是由网络对业务性能要求的支持能力不足引起的。Qo S保证就是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网络满足各项业务的要求,目的是为各种业务流(如数据、图像、多媒体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Qos保证。用来保证Qos的性能参数包括:(1)可用性,指用户到IP业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2)延迟,指IP包从网络入口点到达出口点所需的传输时间间隔;(3)延迟抖动,指在同一条路径上发送的一组数据流中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异;(4)丢包率,指IP包在网络节点之间传输时丢失的IP包数与己发送的IP包总数的比值;(5)吞吐量,指网络中IP包的传输速率。
2.2 典型网络服务质量的模型
服务质量模型是网络服务性能的综合体现。在实现Qo S保证的机制上,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团体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机制和策略,如ISO提出了基于ODP分布式环境的Qo S控制;ATM论坛提出了Qo S控制策略和实现;IETF也提出的集成服务模型,区分业务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2]等。目前,网络Qo S的典型模型有:尽力而为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使用不同的服务模型可以完成网络承载业务不同的Qo S保障。
传统的IP网络采取尽力而为的处理原则,对数据的处理就是公平竞争,处理方式简单,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不利于运营管理,因而提出了集成服务模型。
集成服务是针对流的,支持三种流类型:保证服务,控制负荷,尽力而为的服务。其基本思想就是采用资源预留协议为业务流保留带宽,预留网络资源来实现Qos保障。RSVP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在一条路径上预留带宽资源时,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先向接收方发送路径消息,接收端收到消息后发送一个资源预留请求类别的RESV消息,为该数据请求资源,沿途的每个路由器采用输入控制过程,决定是否接受该请求。如果该请求被拒绝,路由器给接收方发送一个出错信息,终止端信令处理过程:否则,路由器为该数据流分配所请求的资源。集成服务能预留所需资源,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其复杂度高、开销大、可扩展性较差,实现复杂而不能满足Qo S的要求。
目前,区分服务模型已经成为解决IP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的主要模型。区分服务使用分组标记和按类排队的方法,定义一组数量较小的服务类型和优先级,在网络的边缘对所有分组进行分类,并标记每个分组所属的服务类型,对不同种类的报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应用报文优先得到服务。其工作方式是:对到达的数据包根据业务流的Qos要求进行分类并使用区分服务码点进行标记,复杂的业务流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中进行,逐跳转发等简单功能则在核心路由器中完成。在区分服务中,不同级别的分组得到不同级别的服务,很好地适应了IP网络的特点,实现简单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
2.3 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组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技术,综合实现网络的Qo S。比如文献3利用MPLS技术来解决服务质量问题;文献4对可重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确保可重构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文献5提出了一种将Qos R与MPLS+Diff Serv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质量模型。
事实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特征,设计面向应用问题的体系结构,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服务质量及策略、流量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都将是未来Qos研究的趋势。
3 结束语
目前,有关Qos保证技术问题的研究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本文分析了现有网络服务质量的特点和现状,提出有效地结合各种Qos技术更好地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改进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闯,单志广,任丰原.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质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S.Blake,D.Black,M.Carlson,E.Davies,Z.Wang,W.Weiss.An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IETF,RFC 2475,1998,12.
[3]李刚健,段锦.基于MPLS的网络服务质量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9(2):80-83.
[4]刘强,王斌强,韩振昊.基于可重构网络的服务质量研究.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10(1):64-67.
[5]夏利,关少颖,赵娟,王光兴.一种新的IP网络服务质量模型.东北大学学报,2005,26(4):230-233.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2
1.作用与宗旨
替代现行星级评定系统中宾客意见调查表、宾客意见评定标准和宾客意见评定表三个子系统,评价系统应和现有的反映星评员主观性较强的服务质量评定标准互为补充,主要调查饭店客人对饭店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二者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饭店的服务质量。
2.适用对象
申请升级至五星的四星级饭店或直接申请评五星级的新建饭店。
加入系统的饭店在提出评级申请半年内必须开始定期向评价中心提交相关客人信息,接受本系统调查9个月以上,并达到相应分数要求者方可评级。
3.系统的运行
3.1运行平台
由国家旅游局星评机构授权或建立某一中立机构负责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和日常运转维护,并进行监督,并确保饭店评价系统所需要的经济性、公正性、延续性、科学性、先进性等原则,3.2经费及其来源与使用
3.2.1经费预算
按每得到一份有效问卷的直接费用为20元,每季度至少需要60份有效问卷,9个月180份计,每年每一家五星级饭店至少需要3600元。加上必要的其它支付如专家暗访、报告分析等费用,大约需要5000元。
按全国140家五星级饭店计,全年700,000元。
以上数据均为约数,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3.2.2经费来源
运作初期由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全体参评饭店各负担20%,35%和45%。系统运作相对成熟以后,可以冠名权和媒体推广为条件,寻求饭店集团或饭店配套厂商等商业机构的赞助,以减少政府、协会和企业的负担。如“**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中国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年度/季度/月度指数”、“**中国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统计公报”、“**中国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蓝皮书”,等等。
3.2.3经费使用
评价机构为非营利组织,除通讯、文件制作等直接成本支付和必要的分析报告稿酬支付外,该机构不得把经费用于包括人员工资在内的其它任何用途,且所有必要的支付必须经国家旅游局星评机构审核,并接受必要的审计。
关于经费及其来源与使用方面的详细规定,待该机构正式运作前以章程的形式正式加以确定。
3.3评价过程
3.3.1问卷调查
每个季度开始前的一个星期内,饭店应该将本饭店上一季度最后 500名入住客人的详细资料发送至受托单位,由受托单位以“中国星级饭店服务评价中心”的名义进行调查(可以由该饭店提供一定的纪念品随调查表寄送给住店客人,起到加强饭店同客人联系的作用,同时提高饭店对参与系统的认同),受托单位随机挑选一定比例的客人,向其发放质量调查问卷表,问卷回收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回收的问卷数量必须根据国内外相似调查的回收率,经过科学计算,达到一定规模,以此反推需要发送的问卷数。
3.3.2专家调查
这里所说的专家主要是指国家级星级评定检查员、暗访员以及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特别邀请的专业人士。
专家主要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得饭店服务质量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每一家五星级饭店每年至少需要4人次的专家调查样本。
3.3.3服务质量的最终评定
对于特定星级饭店的服务质量的最终评定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问卷和专家调查结果分别按算术平均法累计…………………………..①
最终质量评定=问卷评价结果*70%+专家评价结果*30%………….②
年度质量评定=各季度评价结果的算术加总……………………………③
3.4评价报告及应用
新申报饭店不迟于10个月、复核饭店不迟于13个月,中介机构必须做出符合规范的分析报告,并提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建议。所有分析结果均须送交国家星评机构,若有必要,国家星评机构可以调阅所有的原始资料。
饭店也可以免费得到本饭店的评价分析结果,供该饭店用于服务与管理质量改进之参考,但不得要求提供专家调查的原始数据。
在资料数据积累一定时间以后,在分析报告中可以进行对当前质量状况和以前积累资料进行对分析,作为对饭店进行星级复核的评价依据之一。也可以进行中国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的年度分析和预测,用于指导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未经允许,中介机构不能把相关资料及评价分析结果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问卷的设计
4.1调查项目设计
4.1.1对饭店的总体住宿感受;
4.1.2住宿感受符合、超出还是不能达到顾客的期望;
4.1.3是否感觉到作为一个个体被饭店员工认出并识别;
4.1.4顾客的需求被饭店员工认出并识别;
4.1.5是否感觉到饭店的员工能够灵活响应顾客的需求;
4.1.6对礼貌礼仪、乐于帮助、高效率的、大堂、前厅服务、门童服务、行李服务、房间舒适度、浴室设施、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感受;
4.1.7对洗衣服务、电话服务、口信服务、商务中心服务、休闲设施服务、饭店餐饮服务、房间服务、餐厅服务、休闲室酒吧服务、送餐服务的感受;
4.1.8对饭店设备保养及清洁卫生的感受;
4.1.9是否愿意做回头客;
4.1.10是否愿意向其他人推荐该饭店;
4.1.11是否遇到过严重影响到这次在该饭店住宿质量的任何问题?如:无礼貌的员工、无效率的员工、不乐于帮助的员工、无效率的系统、不完善或缺失的设备、不充足的供应品、不合理的作业/礼貌、其他问题等。
4.1.12其它需要书面回答的问题;
4.1.13受访者的个人资料。
4.2问卷调查分值及评分方法
4.2.1单个回答者对单个项目的打分
通过回答者对项目分级的评分计算出饭店的得分,得分的范围包括了以下10个,这10个范围代表了回答者对饭店服务质量的感受。如下所述:
10=突出的优异
9=极好的 8=非常好的
7=好
6=比较(一般)好
5=足够的服务
4=无关紧要的 3=失望的 2=非常失望的 1=极度失望的
4.2.2综合所有回答者的该项目的平均分数
一个用于特定方面的平均分数的计算方法是:选择某一分值等级的回答者的总数乘与该等级的分值,针对不同分值等级重复以上过程,得到总分,再除以回答该项目的总人数。如下所述:
10×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10的总分
9×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9的总分
8×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8的总分
7×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7的总分
6×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6的总分
5×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5的总分
4×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4的总分
3×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3的总分
2×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2的总分
1×回答者中选择这一等级的人数=子级别1的总分
平均分数=各个子级别的总分相加/回答者的总数………………………④
4.2.3受访者主观评价的分值换算
受访者书面回答的问题做为定性部分,由评价机构的专家以德尔菲法进行分值换算,但最多不得超过10分。
4.2.3问卷调查总得分
平均分数就是饭店在某一具体项目方面的得分,将所有具体项目得分相加,得到饭店的总分,作为评价的依据。
每一个项目的平均得分相加=饭店的总得分…………………………..⑤
4.3专家调查分值计算
调查项目和程序参照4.1和4.2有关条款进行,不同之处于仅在于专家调查的主观评价的最大换算分值为20分。
4.4最终评价及最低分值要求
4.4.1最终评价
按公式②和公式③分别进行季度和年度的加总,以得出特定饭店的服务质量最终评价结果。最终分值将分布在0-**分之间。
4.4.2最低分值要求
绝对最低分值要求:所有申报五星级的饭店不低于**分(***85%),所有参加年度复核的五星级饭店不低于**分(***75%)。
相对最低分值要求:所有新申报五星级的饭店至少高于前一年度中国同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平均分数10分,所有参加年度复核的五星级饭店至少要高于本年度中国同星级饭店平均分数的-10。上述两项最低分值到少要达到一项。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析
0.前言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如今的通信领域中占据着显著优势,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沟通交流,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机网络服务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服务的质量优化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互联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介绍
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价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指标,我们通常较为熟悉的有网络的延时、网络的吞吐率和网络的丢包率等几个重要的指标,笔者认为,如果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我们有必要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技术,实际上是通过一些协议来实现的,这些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等,其中IP协议是其主要的核心内容,用户传达协议时并没有先后的顺序,但是互联网会就它所受到的协议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并且是按照先后顺序对用户服务,当用户大量集中时,宽带被占满,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数据延迟,丢包率增加等现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也就下降,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才有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才有了如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的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特点,我们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这个发展特点来有华丽损及网络服务的质量,下面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优化来进行探讨。
2.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模型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其用户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为其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增大了难度,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衡量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指标,网络延时、网络丢包率和网络吞吐率等,我们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前述已经说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协议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就应该认真地分析计算机网络协议,从本质上出发,找到问题的关键,进行理论探索。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优化质量的反佛法已经有所掌握,就可以考虑网络模型的建立了,大体上来说,我们所建立的模型在初始阶段都是大同小异的,也可以说,这是我们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或者步骤。下面对几种网络系统的优化模型进行简单的介绍:
2.1资源的分配
可以说,这是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的第一个步骤,我们把网络宽带看成一个消费产品,那么这个网络系统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宽带资源和队列空间等资源最合理的分配给用户,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便捷使人们对互联网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多用户的需求,目前,在这方面的主要理论成果是动态频谱访问技术的提出,这个技术致力于解决宽带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
2.2任务调度
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二个步骤,也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个任务调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单队列多服务器的调度、多队列单服务器的调度、多列队多服务器的调度等。其中最基本的调度问题是负载均衡调度,它致力于解决个体用户的网络延时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调度看成一种特殊的资源分配,我们需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这就需要一种优化模型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2.3网络资源部署
顾名思义,网络资源部署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有限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安置、部署,使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比如说,对互联网中服务器的安放、以及无线网中一些网络设备的部署问题等。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达到了,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对服务器的安置,以及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设备。
2.4网络系统参数配置
这是另外一个优化的目标,也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四步骤。它主要包括拥塞窗口的配置、传送节点的功耗等,通过参数配置来指导网络参数设计,最终达到优化服务质量的目的。
不同的模型需要不同的算法,我们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要找出相应的模型,从而确定需要的算法,以找到最佳的优化方法。
3.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方法探讨
上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质量的优化模型做了简单地介绍,接下来,我们对具体的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3.1采取综合服务的方式
前述我们提到,目前互联网技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趋势,目前,为了达到综合服务的目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来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网络用户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采取综合服务的策略,使得用户享受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因为我们通过采取受控负载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丢包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又采取可靠服务减少网络延迟现象的发生,优化网络服务质量。不过我们可想而知,采用综合服务又难免具有局限性,因此,综合服务的服务策略不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我们可以把这种服务策略应用到小范围的网络结构中以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
3.2优化业务流量
现在我们采取的普遍方法是通过一个端口来实现对用户的各种服务,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了很多麻烦,但也使得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仅仅通过一个端口来实现多种服务,可想而知,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采取其他的方法来代替一个端口多种服务的服务模式,调整业务流的运作方法,优化业务流量,提升对用户的服务质量。
3.3采取分区服务
目前来说,分区服务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服务模式,因为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管理、服务的难度都会有所增加,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把互联网用户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通过路由器对用户进行分区服务,这样管理起来也十分的方便,服务质量也因用户的减少而提升。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服务模式,我们可以将这种服务方法大量的推广应用,以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
4.结语
从上述分析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优化是十分有可能的,经过发展研究,积极创新思路,我们一定能够选取最合理的优化方法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的促进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进一步的方便用户的生活,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基于此,我们相信,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是十分广阔的,未来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会是十分美好的。所以,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优化方法进行探讨,为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常亚平,刘艳阳,阎俊,等.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6).
[2]林闯,李寅,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1(01).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4
(best-effort) 服务和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的策略, 这些对传送数据信息是合适的。但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业务的层出不穷, 尤其是视频、语音等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增长, IP网络也由以前单一的数据网变成了多业务的综合数字网。此时, 传统的IP网络没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弱点已经显示出来。为此, 业界提出了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1]的概念, 就是希望在IP网络上能对不同业务提供相应的Qo S保证。
1 QoS的定义
QoS:Quality of service, 即服务质量。ITU-T在建议书E.800中给出了QoS定义:QoS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 该效果决定了一个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2]。从技术角度来看, 服务质量 (Qo S) 是一组服务要求参数, 网络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数据传输的适当服务级别。QoS保证是指某个服务级别, 该服务级别可以使程序按照指定的速率并在指定的时间内传输数据。QoS技术能为某个保证级别提供充足的网络资源使得应用程序能有效地利用共享网络带宽[3]。衡量一个网络的服务质量, 可以根据以下参数来评测:
(1) 吞吐率 (throughput rate) :单位时间内在网络中发送的数据量包括平均和峰值速率等参数。
(2) 丢包率 (loss rate) :网络中传输数据包时丢弃数据包的比率。
(3) 传输时延 (delay) :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 (或网络结点之间) 发送数据包和接收到该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4) 延迟抖动 (jitter) :数据流中各个数据包传输时延的大小差异。
另外从广义上讲, 有时候衡量一个网络的Qo S也包括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 QoS的分类
QoS的服务模型的概念就是采用通过什么模式全局实现服务质量保证, 常见QoS模型的共分成三种:
(1) Int Serv/RSVP集成服务/资源预留协议模型:
在网络的端到端进行标记服务的种类, 并对不同的服务进行网络资源 (比如:网络带宽等) 的预留, 从而保证不同服务的优先性。
(2) Diffserv区分服务模型:
采用聚合的机制将具有相同特性的若干业务流聚合起来, 为整个聚合流提供服务, 而不再面向单个业务流。
(3)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模型:
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包进行“打标签”, 然后使用“标签”进行路由和转发, 即MPLS可以将业务流映射到网络的物理拓扑上以及为这些通信流量分配网络资源。
三种QoS模式对比:
IntServ/RSVP要求端到端中, 所有的网络设备都必须为某个服务进行网络资源的预留, 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 很少在实际的网络中大兴其道。
MPLS因为其独有的标签交换机制, 所以非常适合应用在网络核心区域, 特别是大型核心网络区域。
Diff Serv是一种非常灵活的Qo S实现机制, 因为它支持许多网络分类标准, 便于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业务的划分, 而且支持很多排队机制并且能够有效地完成网络中的流量整形以及避免拥塞。目前, 即便是局域网中随便找一台二层可管理的的交换机设备, 就很有可能见到Diff Serv的身影。正是因为Qo S实现机制的灵活和众多网络设备的支持, 目前, 在局域网中, Diff Serv就成了一种流行的Qo S实施技术。本文就是研究如何完成基于Diff Serv的Qo S体系。
3 基于Diff Serv实施QoS的大体流程
大体说来实施QoS需要经过业务分类、业务计量、业务标记、数据流整形或丢弃、业务流转发和业务流排队[4]。
以上六个过程可以用图1来表示。
4 QoS在某校园网中的具体实施
4.1 某校园网现状分析
该校区主要有两幢学生宿舍楼、两幢教学办公楼、一幢实验教学楼和校区网络中心, 如图2所示:
在该网络中, 两幢教学楼分别有一个远程多媒体教育中心, 主要是为了开展远程多媒体教学而建设的。
网络实际情况是:教学区访问互联网时, 网络响应比较慢, 特别是两个多媒体教育中心, 经常出现网络延时, 致使业务不能顺利开展, 特别是在周末 (因为周末, 学生公寓的出口访问流量会急剧增加) 。
分析:实验楼共有10个专门供教学用的微机机房和2个供自由上机用的机房, 共有终端数量近600台;而学生公寓的微机数量也比较多, 所以当学生都在宿舍时 (比如:晚上和周末) , 来自学生公寓的流量也是很大的。
以上是影响网络关键业务传输的最根本的因素。因为, 目前网络采用的是BE (Best Effort) 方式对数据进行转发, 所以致使教学区的网络业务不能被优先转发, 特别是两个远程多媒体教育中心。
4.2 网络业务分类
根据校园网状况, 可以把现有校园网内部的访问互联网业务根据性质的轻重缓急, 定义成以下几种类别, 如表3所示。
(1) high_class类别的区分和标记
因为远程多媒体中心分别在教学楼A和B中, 没有直接和核心设备相连接, 从表4-3看, 它又不属于教学楼A和B业务, 所以要单独的对其进行Qo S配置。具体思路是:分别在教学楼A和B的楼宇交换机 (jiaoxue_a和jiaoxue_b) 上对来自多媒体教育中心的业务进行Qo S标记, 设置IP precedence=5, 并在核心交换机上级联jiaoxue_a和jiaoxue_b的端口上设置Trust IP precedence (信任接收的数据包的IP优先级值) 。
(2) medium_class类别的区分和标记
区分服务器的互联网访问业务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只需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一个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即可, 匹配访问控制列表为medium的数据业务。
(3) normal_class类别的区分和标记
(4) 互联网P2P业务的Qo S分类
对于基于互联网的P2P业务, 因为从网络底层不容易归纳它的特征, 所以就采用Cisco公司的NBAR技术, 在核心层Catalyst6500交换机上直接通过应用层协议对它进行分类。
4.3 为不同类别的数据业务制定不同的Qo S策略
通过以上配置, 就可以在校园网环境中, 完成了对特定的业务流的Qo S分类工作了。下面主要完成对不同业务实施不同的Qo S策略。具体策略见表4:
4.4 把制定的QoS策略加载在核心交换机的输出端口上
当所有的策略制定完毕后, 最后一定要把制定的Qo S生效, 在核心交换机需要作如下配置: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20 (进入核心交换机的互联网接入端口)
service-policy output qos_policy_map (应用4.2.2配置的Qo S策略)
4.5 应用QoS后的网络状况
应用QoS以后, 该校园网中学生公寓网络以及实验室网络平均速度有所下降, 但是教学楼的所有互联网业务 (教师办公、课堂教学等) , 特别是两个多媒体远程教学中心的网络速度一直非常流畅。并且可以很明显的见到基于P2P协议的BT和EMule下载速度大不如从前, 峰值速率一般都在200KBps (1.6Mbps) 以下。虽然牺牲了下载速度, 但是总体来说, 网络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5 结束语
总之, 在如今网络内, 随着互联网访问的日渐增强, 尽力而为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特殊业务对互联网访问的实时性要求, 有效地实施网络服务质量已经是大势所向了。
摘要:网络服务质量是一个日益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新应用领域。文章在比较当前三种网络服务质量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网络服务质量系统。
关键词:网络服务质量,综合服务/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记交换
参考文献
[1]Network Based VPNs-Generic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Requirements[Z].Y.1311 Draft Recommendation, May 2001.
[2]Grenville Armitage.IP网络的服务质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 .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市广电网络“优质服务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市广电局党委向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副市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奋战在广电网络建设、管理和服务战线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网络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侯,向为精心筹备这次活动的局、网络中心的同志
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广电局坚持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建设。目前,市级有线电视网络总长达到5939公里(市本级2439公里,通种区乡镇3500公里),光纤网络上联省光缆干线网,下联5县1市及区乡,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万余户(市本级9万户,乡镇3万户),传输40多套电视节目,同时开展了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等多功能业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对广电网络的管理、维护及用户服务工作任务也日益艰巨。近几年,市广电网络中心在内部管理和用户服务等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少数职工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深入,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机制不够灵活,少数职工业务素质、服务水平不高,用户对我们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还存在不太满意的诸多方面等。因此,市广电传输网络中心此次组织的“优质服务质量月”活动,非常必要和及时。为使此次活动的开展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下面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信息产业的激烈竞争,广电网络正面临着融入大市场的崭新形势,网络中心的职责正在从重建设管理逐渐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发生转变。建设服务型单位、建立服务型队伍、塑造网络品牌服务形象是我们网络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网络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开展好“网络服务质量月”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要精心组织,确保实效。网络中心一定要按照经过精心研究制定的《关于认真开展“网络优质服务质量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好“创优质服务、利民进社区”、“青年文明号”技术服务、“责任、服务、发展”主题演讲、“服务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有线电视维修、电话故障受理、收费大厅服务、工程建设、数据网维护等一线服务界面的同志,一定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确保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要注重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切实把网络优质服务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网络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开展“网络优质服务质量月”活动,不是一项短期的形象工程,而是旨在通过强化服务载体创新,更好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树立达州广电网络良好的行业服务形象。因此,我们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建设服务型单位、效能型单位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网络服务工作。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推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做到程序明晰、运行流畅、监督方便、用户满意。要注重奖惩激励,注重督查推动,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同志们:随着广电数字化的推进,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树立广电网络良好服务形象日益显得重要而迫切。网络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要以此项活动为契机,把优质服务作为提升广电形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用户不满意的地方做起,在“服务质量月”活动中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充分展示广电网络服务的良好形象!
最后,祝广电网络“服务质量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6
关键词:温室群;监测传感网络;网络模式;分簇;异构层次;服务质量框架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05-04
收稿日期:2014-03-27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130109);江苏省泰州市社会发展项目(编号:TS2013023)。
作者简介:成维莉(1982—),女,江苏泰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物联网与信息系统研究。E-mail:41066741@qq.com。
通信作者:毛林,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Tel:(0523)86358610;E-mail:mljsahvc@foxmail.com。无线传感网络采用无线通信、微电子、嵌入式和分布式系统等技术,在监测区域内大量部署微型多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成多跳网络,协同感知、监测、处理覆盖区域的感知对象信息[1]。无线传感网络是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实时、自动及精准的监测、管理与控制的核心与关键,主导着智慧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组网灵活、可靠性高、无基础设施等优点[2],最适合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单体温室监测的应用研究[3-10],而溫室群或连栋温室监测应用的全面性需求正不断提升。目前,温室群监测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11-13],且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温室群监测传感网络的应用研究需要经历3个阶段,即: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体系建立、网络控制优化与仿真、网络部署与维护。特定应用场景决定了网络结构的特定模式,网络模式成为规定服务质量需求的基础条件[14],其中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框架是研究的基础、重点与核心。本研究针对温室群环境监测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的现实应用需求,对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标准框架进行研究,在构建可行、有效的网络模式基础上,从服务质量的两大层面对用户服务需求及网络服务指标进行分解,采用质量功能展开的方法提出适用可行的服务质量框架。该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框架为优化网络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1问题与困难
与单体温室监测相比,温室群监测传感网络规模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监测信息种类更多、节点密度更高,网络结构呈现分布式、异构化、多层次等复杂特征,受传感网络自身原有的资源有限、通信干扰不畅等因素制约,使得温室群监测传感网络的研究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1)现有单温室系统网络结构单一、可扩展性差,无法直接移植到温室群系统。(2)研究过于理想化,缺乏有效性分析与可行性论证。现有研究中做了最理想的假设[11],采用固有的组网结构,利用强功能设备(如服务器)将多个单体温室网络连接组合成温室群监测网络并进行仿真试验,缺乏对网络结构需求深入实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而温室群监测网络需要结构良好、可扩展性强的网络支持。(3)用户所需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时性、可靠性与网络资源效能是无线网络服务质量的3大基本标准[15],ZigBee传感网以数据为中心,资源严重受限,节点的处理、存储、通信能力有限,网络中无线信道通信受噪声干扰存在不确定性,用户所需的业务流受到限制,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QoS)是资源受限环境中尽可能获得良好网络整体性能、为用户需求提供有关服务的一种保障机制,受到用户高度关注[16]。服务质量(QoS)是用户所需业务流(监测区域内感知信息或事件从源头传输至目的地的数据流)在网络传输整个过程中,对网络服务需求的总和[17]。服务质量体现网络整体性能对用户提出业务要求的支持能力。服务质量指标是现实应用场景中支持服务需求而预定义的一组可测定量参数[18-19],包括:网络寿命、有效覆盖率、连通性、吞吐量、丢包率、信号干扰、时延、负载均衡、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指标。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是选择特定服务质量指标进行组合的形式。服务质量机制通过服务质量指标体系,获得指定业务流的传输[20],最大程度地保证传输服务质量,有效缩减受限资源开销、优化网络整体性能,延长网络生存期[19]。
无线传感网应用场景复杂,服务质量框架没有普适、统一的标准,须针对特定应用场合,由用户和网络之间协商确定[14]。一般划分为3种等级[20]:保证服务(guaranteed QoS)、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QoS)和尽力而为的服务(best effort)。对数据为中心的任务型传感器网络,各种业务之间公平竞争网络资源,尽力而为的服务框架使得一些业务流被迫丢弃[15],服务质量需求不能得到全面的保证。
3网络模式构建
3.1网络结构需求
网络模式是服务质量需求的前提及服务质量框架的基础。温室群监测区域中(图1-a),一般需部署基站(网关)、协调器、路由器、各类传感器(含RF无线收发模块)等设备完成相应任务,协调器、路由器为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FFD)。ZigBee协议将其定义为4种类型的节点,即网关节点、汇聚节点、中继节点、感知节点,各节点在物理形态上呈现随机散布(图1-b)。感知节点将环境信息上传或经中继节点接力传送至汇聚节点;中继节点处理及转发数据;汇聚节点是网络或子网中唯一主控节点,将其他节点加入网络,组建并维护网络,同时压缩、融合网络数据,以减轻网络负载;网关节点负责收集汇总全网的监测数据,配置、管理全网以及发布监测任务。ZigBee协议可将节点组网成星型、簇状、网状或混合型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对整个网络的感知区域实时监测与控制。
nlc202309021316
温室群呈现大规模分布式特点,监测范围广,监测区域内节点数量众多、类型各异。随着网络节点密度增大,节点类型与功能的不同,温室群网络复杂度增加。其网络结构需求特征包括以下几点[21]。
(1)异构性。温室环境监测应用中,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及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感知对象种类各异,要求更多的异质传感器节点获取不同的信息。网络节点类型、地位及分工的功能呈多样化,节点自身资源状况、数据通信与处理能力不同,使得组网结构的异构成为必须。异构型结构能剔除不必要的转发路径、避免冗余数据及内爆,并降低网络功耗,延长网络生存期。
(2)分簇特性。温室群监测网络中,簇成为通信骨干网络,多簇树结构能使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并且简化多跳路由,更适合于温室监测系统。异构结构中,须对节点按类型进行分组,构成星形结构的簇(cluster),利用簇首适当控制簇的规模。1个簇中同节点类型相同,初始能量与能耗水平相当,且感知数据的相似度高,在数据融合时可提高网络运作功能,大幅降低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并具有高适应性和鲁棒性。
(3)层次性需求。分层式网络是一种网络拓扑控制手段,可分类组网或联接孤立的节点,在节点层数扩展空间上具有较大灵活性。对每个簇限定簇中节点数目的同时,分层传输数据。源节点监测有效覆盖半径或传输距离有限(理论上为10~75 m),且受环境变化、信道干扰等因素影响时,可扩展成多层结构,上层的簇首通过在簇内增加新簇或中继节点,来延长通信距离,扩大多温室块状监测区域的全网覆盖范围。
(4)能量有效性。温室传感网络中,除网关节点(基站)不受能量限制外,其他各类均能量受限。感知节点与中继节点由电池供电,出于节能与延长生存期,两者无需进行数据处理,前者一般只负责采集和上传数据,后者負责向骨干网转发数据。层次性结构中,以簇首为中心构成骨干网络,簇首节点为骨干节点,需配备更多能量,使其数据通信和处理能力更强。汇聚节点(协调器)与骨干网络进行通信,通信能耗更大、数据负载重,容易引发故障或失效,需具有更强的接收/发射功率与承载能力。汇聚节点使用外接电源供电来保障汇聚节点工作稳定性、持续性与鲁棒性。
3.2网络模式设计
高服务质量和网络资源高效利用是网络设计的首要目标[17]。大规模温室群环境中,节点呈现异构化特点,节点按同质分簇,以及网络分层化的需要,组网结构随之发生根本改观。依据其业务需求,适应其拓扑结构变化,同时兼顾拓扑结构控制及优化问题,在逻辑上对温室群网络进行分簇异构层次型网络模型设计,构建自组织、自愈合、数据转发或重传、易部署、覆盖范围可扩展的增强型结构(图2)及信息传输方式(图3)。该模型的构建过程为:(1)总体结构分4层:汇聚层、簇首层、中继层(可扩展多层)、源节点层。(2)纵向上,单体温室中安放1个汇聚节点(协调器),汇聚节点设备由外接电源供电,组建并维护1个子网,子网作为数据转发的骨干网,4层结构自上而下构成多个子网,不同子网间相互独立。(3)横向上,汇聚层中汇聚层节点之间形成闭环结构,使不同子网间互相通信。(4)簇首层也为闭环结构,同一子网内簇首间可进行数据处理,转发至上层汇聚节点。(5)子网内上下层直接通信,汇聚节点Si与各簇首节点Cij之间直接通信,子网可扩展为多层结构,自组织成多跳路由。
该模型的优势为:(1)扩大了单体温室监测覆盖面积,并扩展了温室群监控总体覆盖范围。在汇聚层加入新汇聚节点能增加新温室,能适合于各种形态的温室群,满足温室群规模扩大的需要。子网多层结构中可增设新节点,自组织成多跳路由,能扩大子网通信距离。(2)保障了网络连通性与数据完整性。汇聚节点以外接电源供电,使其处理数据能力更强;汇聚节点相互交换信息,当其他子网故障或失效时能接管失效子网的所有信息;子网中簇首节点剩余能量许可情形下,可接管其他邻近失效簇首节点并接受其所有信息。
4网络服务质量框架
4.1服务质量需求
无线传感网络服务质量包含用户层面、网络层面2层含义[15]。用户层面上,是用户需求中得到的网络服务水平,即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网络层面上,是网络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业务的服务质量,体现网络提供服务的容易程度及统一性[19]。针对上述温室群监测网络模型进行服务质量需求分析:
(1)用户层面上,由用户(可结合专家意见)提出若干符合实际业务的质量需求,形成较全面的用户需求服务描述。最终明确的用户需求包含10项(表1)。
(2)网络层面上,服务质量需求的重点是明确服务质量度量。其中,实时性、可靠性和资源效能是传感网络服务质量机制中3个首要的度量指标[15]。同时还包含网络寿命、有效覆盖率、连通性、吞吐量、丢包率、信号干扰、时延、负载均衡等指标和可扩展性等服务要求[20]。服务质量含10项(表2),通过向专家咨询由专家来确定。
表1用户服务质量需求
需求项需求描述Q1(1)能对环境监控区域全面覆盖Q1(2)对被监控区域发生的异常能够实时反馈信息Q1(3)得到的数据准确真实Q1(4)节点失效能维持整个区域的监控Q1(5)收到来自控制者的查询请求时反应迅速、响应快Q1(6)网络工作时间长Q1(7)指派任务的命令迅速反应Q1(8)节点稳定、工作时间长Q1(9)能增加温室、扩大监测范围Q1(10)投资总成本低
表2温室群监测网络服务质量指标
服务质量项服务质量度量定义Q2(1)节点能耗Q2(2)有效覆盖度Q2(3)实时性Q2(4)可靠性Q2(5)健壮性Q2(6)可扩展性Q2(7)连通性Q2(8)平均时延Q2(9)吞吐量Q2(10)丢包率
4.2服务质量框架
采用QFD方法建立服务质量框架,如图4所示。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方法[22]通过主动获取用户明确提出的服务质量需求,并挖掘用户不明确的、潜在的需求,尽可能最大化为用户提供“积极”的质量。通过3轮纵横2相规划(每个质量屋表示1轮),最终将用户需求转换成明确的网络服务质量,对服务质量指标发挥作用与程度进行需求分析,评价各项指标贡献值,考虑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包含或矛盾选择关键性指标。
nlc202309021316
5结论
网络模式与服务质量是温室群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的基础、重点与核心,是解决传感器网络多样性、复杂性应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了温室群环境监测网络模式及适用可行的服务质量框架,该框架的提出为温室群环境监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该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框架,进一步进行拓扑控制优化,能大大提高温室群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并满足“区分服务”质量需要,为下一步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逊学,赵湛,王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0-221.
[2]李善仓,张克旺.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10.
[3]孙学岩.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测控系统[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8):47-49.
[4]杨玮,吕科,张栋,等.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开发[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198-202.
[5]李立扬,王华斌,白凤山. 基于ZigBee和GPRS网络的温室大棚无线监测系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12):3148-3150.
[6]滕志军,李国强,王中宝,等. 基于ZigBee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测系统[J]. 农机化研究,2012,34(4):148-151.
[7]张京,杨启良,戈振扬,等. 温室环境参数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构建与CC2530传输特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139-147.
[8]高立艾,唐娟,于华丽. 基于太阳能的无线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72-374,380.
[9]张烈平,杨帆. 基于ZigBee的温室监测系统设计[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2):113-116.
[10]谭励,李冬,郭雪,等. 基于 ZigBee 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13(3):145-148,153.
[11]张猛,房俊龙,韩雨. 基于ZigBee和Internet的温室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增刊1):171-176.
[12]江儒秀,林开颜,吴军辉,等.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群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26(5):440-444.
[13]王宗刚,朱志斌,张志成.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群测控系统设计[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4):49-50,57.
[14]俞靓,王志波,骆吉安,等. 面向移动目标追踪的无线传感器网络QoS指标体系设计[J]. 计算机学报,2009,32(3):441-462.
[15]史浩山,侯蓉晖,杨少军. 无线传感器网络QoS机制研究[J]. 信息与控制,2006,35(2):246-251.
[16]Chen D,Varshney P K. QoS suppor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survey[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Networks.Bo-gart:CSREA Press,2004:227-233.
[17]户田岩. 网络服务质量技术[M]. 朱青,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49.
[18]Crawled E. RFC2386:a framework for QoS-based routing in the internet[EB/OL]. [2014-05-27]. http://www.ietf.org/rpc/r.
[19]Chakrabarti S,Mishra A. QoS issues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1,39(2):142-148.
[20]王兆波. 面向特定QoS需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3-4.
[21]周穎.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20-33.
[22]金明华,崔良杰,刘晓莉. QFD在提升移动通信业服务质量水平中的应用研究[J]. 学术交流,2009(12):175-180.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管理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研究分析,质量优化,工作方式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使得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在此趋势之下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发展可谓是对各行各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经济的建设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所以在实践工作之中广大技术人员还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切实的满足广大群众使用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
1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概述
明确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基本现状和基本的概念等, 是开展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所以应当加以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价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通常较为熟悉的有网络的延时、网络的吞吐率和网络的丢包率等几个重要的指标, 笔者认为, 如果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 我们有必要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技术, 实际上是通过一些协议来实现的, 这些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等, 其中IP协议是其主要的核心内容, 用户传达协议时并没有先后的顺序, 但是互联网会就它所受到的协议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 并且是按照先后顺序对用户服务, 当用户大量集中时, 宽带被占满, 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数据延迟, 丢包率增加等现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也就下降,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 才有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也才有了如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的探讨。
2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一方面需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还应当加强任务方面的调度, 加强其中网络资源的部署, 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对上述项目和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 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健全。
2.1 计算机网络服务中任务调度分析及资源的优化分配
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二个步骤, 也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个任务调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单队列多服务器的调度、多队列单服务器的调度、多列队多服务器的调度等。其中最基本的调度问题是负载均衡调度, 它致力于解决个体用户的网络延时问题。从实质上来说, 我们可以把调度看成一种特殊的资源分配, 我们需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这就需要一种优化模型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 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当前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长, 所以传统工作之中有线的资源使用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当前, 应当很好的对计算机网络服务之中动态频谱技术进行分析, 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实现对网络技术服务的不断优化, 同时还应当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一点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过程之中需要重点遵循的原则。
2.2 计算机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的部署
顾名思义, 网络资源部署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有限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安置、部署, 使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当前人们对于计算机工作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而其中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发展可谓是对各行各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更好的增强相关工作水准奠定坚实基础。对互联网中服务器的安放、以及无线网中一些网络设备的部署问题等。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三个步骤, 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达到了, 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对服务器的安置, 以及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设备。
2.3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式探析
首先应当采取分区方式的服务, 以更好的应对当前用户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此外, 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实际状况和技术条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区域性的划分, 将互联网之中的相关用户划分成为不同的区域, 通过对路由器进行区分, 以实现高质量的服务, 这样管理也更加方便并且快捷, 减少其中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较差的情况。此外还应当不断的实现业务流量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对端口数据的完善, 来实现不同类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广大技术人员还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增强服务和工作的效益, 切实的满足广大群众使用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工作之中一个端口对应多种服务的不良情况, 全面的实现业务流运作方式的调整改进, 实现对业务流量的优化, 进而增强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
最后在当前相关工作之中还应当采取综合性的服务方式, 这一点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应当通过对不同网络资源的整合, 合理的实现其中流量的监督恶化控制, 避免出现延迟的现象, 避免传统工作之中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不同受控负载服务工作的改良, 有效的降低计算机网络服务工作之中出现丢包等严重情况, 提升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结束语
总的来讲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使得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综上所述, 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基本对策和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的重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理念以及核心的原则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开展和改革, 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亚平, 刘艳阳, 阎俊等.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6) .
[2]林闯, 李寅, 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 2011 (1) .
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浅析 篇8
一、Qo S优化存在的不足
Qo S优化面临着网络延时、数据传输错误和数据包丢失等不足之处。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 网络的实际情况会对路由器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 所以当路由器的缓冲区已满, 传输的数据就会出现其中一些数据甚至所有的数据丢失的现象, 而且这种数据包丢失现象无法预料。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 客户端无法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 这种情况将被反馈到服务器当中, 再次发出请求, 于是就出现网络延时的现象。网络延时情况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因为数据包丢失是无法预料的, 有些是由于路由阻塞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不同路径传输造成的。
在网络数据的传输当中, 因为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路径传输, 传输路径的好与坏、远与近等情况都会造成数据最终抵达目标处的顺序和时间出现偏差, 同时在数据传输时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所以数据将会被接收端顺序重排, 这种现象叫做数据传输错误。除此之外, 数据包损坏和传输路径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解决数据包损坏的情况, 接收端需要配置能够识别已经损坏的数据包的设备, 将损坏的数据包过滤, 最后反馈到服务器当中, 重新发送。
二、Qo S优化的实现
1. 综合服务优化。
在确保带宽的条件下, 实现“端到端”的Qo S综合服务优化。所有的路由器在网络安排下都应该具有支持综合服务的功能。可靠服务和受控负载两种方式的质量优化共同构成了综合服务, 可靠服务保证了带宽的充足资源, 不出现网络延时现象, 而受控负载则保证了每个数据包的完整传输。这种质量优化是针对整个网络进行的服务质量优化, 其适用于较小范围的网络, 因为其具有减轻路由器符合, 并且所有网络都能够支持此服务的特点。
2. 服务类型优化。
服务类型实现计算机网络质量优化的方式主要是对服务类型字段进行修改, 其字段通常由八个二进制位组成, 在数据包包头中位于九至十九位之间。服务类型相应的位数分别代表着延迟、吞吐率和优先程度等。
3. 业务流量优化。
在以上三种Qo S优化的方法当中, 对业务流量进行调整是Qo S优化的最有效方法。业务流量是整形局域网流量的工具, 在网络边缘。业务流量优化不但能够设置带宽, 还能够运用于业务的归类, 同时, 也能够对一些突发的传输情况进行有效解决。
4. 区分服务优化。
即使经过综合服务优化和服务类型优化两种优化之后, 计算机网络可能仍然存在一系列错漏之处, 而区分服务优化则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区分服务优化的尺度性较为出色, 在跨网方面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在网络中区当中, 区分服务优化将通信业务进行分类, 然后形成分区服务路由器。这种优化形式的优点在于分类之后, 使用边界式操作减少维护Qo S状态的程序。所以, 区分服务优化能够适用于广域网和大型局域网当中。
三、Qo S优化的模型
1. 调度模型。
调度模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Qo S对网络带宽进行合理调度, 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单个任务和多个任务共同构成调度模型, 每个网络都有不同的调度形式。
2. 分配模型。
在网络资源配置中, Qo S的资源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分配模型能够有效解决Qo S带宽问题和网络资源分配问题等。
3. 参数配置模型。
参数配置模型在所有的优化模型当中是最为有效的模型, 因为网络硬件都要依赖于其参数的设置而有效运行。参数配置模型主要包括传输节点功耗配置和拥塞窗口大小配置。
4. 部署模型。
部署模型通过将网络资源和网络框架进行相互结合, 有效保证了Qo S的优化、服务器的使用率和网络的顺畅。部署模型主要包括软硬件部署、服务器部署和防火墙部署等。
四、结语
由于用户需求不断提高, 如今的Qo S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需要分析Qo S优化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Qo S存在的基本问题和设计问题着手, 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系统化设计Qo S优化方法, 建立有效的Qo S优化模型, 利用各种配置方式, 不断对Qo S进行优化和完善。这不但能够确保Qo S高效工作, 还能使网络质量服务得到改善, 顺应时代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问题不容忽视, 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创新,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此, 针对Qo S存在的不足、优化方式和模型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QoS,网络服务,质量优化
参考文献
[1]邵敏, 许王凯.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J].信息与电脑, 2011 (10) .
[2]王慧.基于B/S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2008 (12) .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9
关键词:长期演进,服务质量,流量增值,差异化服务,流量经营
1 LTE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 电信运营商的用户人均月数据流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很多运营商的数据业务A R PU (每用户平均收入) 已超过语音;在国内, 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中最大的增长点, 对比语音其为业务收入带来的贡献日益增大, 如中国移动2013年的数据业务收入达2 069亿元且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重上升至35%。因而基于移动宽带的数据业务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关键。
据统计, 网络访问不流畅、手机网速慢已成为用户移动数据业务体验的两大主要问题, 有过半的用户愿意为提升网络体验而多支付费用。同时面向大众用户的O TT (overthetop) 业务 (如即摄即传、视频网站、实时在线游戏、视频监控等) 期望能获得高Q o S (服务质量) , 如低时延、高带宽保障等, 那将提供他们的行业竞争力。因此不管是业务提供商还是普通用户都期望移动网络能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网络Q o S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将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LTE (长期演进) 网络的部署, 由于无线带宽的大幅提升, 互联网O TT应用的特性及业务体验都将大大增强, 如图1所示, O TT over W i Fi (无线保真) 变为O TT over LTE, 用户可随时随地 (LTE网络覆盖区) 使用O TT业务, 这将给电信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基础业务带来更大的冲击。因而通过LTE Q o S实践来提升数据流量的价值是电信运营商未来工作重点。
2 LTE网络的Q o S架构
LTE网络只提供分组数据通信[即只有PS (分组交换) 域, 没有CS (电路交换) 域], 语音和数据业务 (如视频流媒体、宽带上网、移动游戏等) 全部承载于IP分组数据网络上, 而提供端到端 (从业务应用到LTE终端) 的Q o S保障机制正是LTE网络的优势。
如图2所示, 对于每个V o LTE (基于LTE的语音业务) 用户终端来说, 可以建立两个PD N (分组数据网络) 连接, 一个连接V o LTE网络[IM S (IP多媒体子系统) core], 一个连接CM N et (中国移动通信网) , 每个PD N连接包含一个默认承载 (非保证比特率承载) 、一个或多个专用承载。LTE用户的每个承载都有对应的Q o S保障, 如搜狐视频、在线手机网游两个应用可分别对应不同的承载和Q o S保障。
CSCF (呼叫状态控制) 网元是IM S关键的核心网元, 主要实现呼叫接入、控制与处理逻辑, 同时可根据用户签约实现业务触发, 是实现V o LTE功能的呼叫控制网元。
1) H SS (归属用户服务器) 主要实现IM S用户数据如账号和签约信息的存储, 其类同于移动2G核心网中的H 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
2) A S (应用服务器) 实现智能业务逻辑控制功能, 其类同于智能网中的SCP (业务控制点) , 提供智能业务控制功能, 如彩铃、彩像、智能语音呼叫 (呼叫前转) 等。R CS A S (富媒体通信A S) , 即是提供基于IP的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通信功能的A S。
3) SBC (会话边缘控制器) 将终端用户接入到IM S网络, 主要提供接入控制、网络拓扑隐藏、N A T (网络地址转换) 、Q o S保障和网络安全等功能。
4) PCR F (策略和计费规则实体) 主要为V o LTE用户提供Q o S带宽保障服务, 如根据不同用户的签约信息提供区别的Q o S保障服务。
5) M M E (移动管理实体) 主要实现移动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鉴权认证等功能, 即分组数据通信的信令控制网元。
6) SG W (服务网关) 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 包括数据承载通道的建立/修改/释放、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Q o S控制和计费等等, SG W即为分组数据通信的媒体处理单元。
7) PG W (分组数据网关) 是PD N终结于SG I接口的网关, 主要负责LTE终端的IP地址分配、会话管理 (根据不同的A PN (接入点名) 寻址到对应的外部数据网络) 、Q o S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
LTE网络中, Q o S控制的基本粒度就是承载 (bearer) , 同一个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量都有相同的Q o S保障, 如图2所示, 对于任一个用户的某个特定的承载, PG W与SG W的数据通道、SG W与e N B (演进型基站) 之间的承载、e N B与U E (用户设备) 之间的R B (无线侧承载) 都是一一对应和绑定的, 对应相同的Q o S保障机制。
不同类型的LTE承载对应的Q o S关键参数见表1。
1) LTE承载对应的Q o S参数主要包括Q CI (Q o S分类标识) 、A R P (分配与保持优先级) 、G BR (保证比特速率) 、M BR (最大比特速率) 和A M BR (聚合最大比特速率) 。
2) Q CI是一个数量等级, 表示对承载级的分组数据包的处理和转发机制, 如调度权重、接纳门限、队列管理门限等等。3G PP TS 23.203中定义了9种不同的Q CI的值, 比如Q CI为1, 表示最高优先级、包时延100 m s、承载类型为G BR, 一般用于实时的语音通话;Q CI为6, 表示低优先级、包时延300 m s、承载类型为非G BR, 可用于非实时的网络业务[如W W W (万维网) 、FTP (文件传输协议) 等]。
3) A R P参数用于接入控制, 即在无线资源受限的情况下, 决定是否允许建立新的承载或修改现有的承载。
4) G BR参数代表了承载能够预期保证提供的比特速率, G BR承载主要用于语音、视频、实时游戏等业务, 采用专用承载和静态调度的方式。
5) M BR参数限制了G BR承载能够提供的最大比特速率, 即数据速率的上限。
6) A M BR参数基于两种不同的场景可分为U E-A M BR (针对于特定一个用户的A M BR) 和A PN-A M BR (针对于某个用户的特定一个A PN下的A M BR) 。U E-A M BR参数作为U E的签约数据保存在H SS中, 用于限制U E的所有非G BR承载的总速率;A PN-A M BR参数存储在H SS中, 用于限制同一个A PN中的所有PD N连接期望提供的累计比特速率。
H SS中只保存与非G BR承载相关的Q o S签约参数, PCR F则决定了专有承载的Q o S参数, PG W、SG W、e N B网络设备则负责执行对应的Q o S策略, 保证所有承载相关性能符合Q o S约束。
3 LTE网流量增值服务及技术方案
3.1 用户订购的Q o S保障服务
付费用户在使用LTE移动宽带时 (如手机观看搜狐视频、玩在线游戏) 可享受流量保障服务, 如保证其看视频时用网络带宽达到2 M b/s, 电信运营商可向用户收取包月功能费。
如图3所示, 基于现有的PCC (策略和计费控制) 架构, PG W检测到特定用户的业务流后为其提供Q o S保障服务。
(1) 用户订购移动宽带速率保障服务, 电信运营商的BO SS (业务操作与支撑系统) 将该用户流量增值服务的订购信息下发给PCR F。
(2) PCR F根据配置的Q o S策略, PCR F向承载网络设备下发Q o S预定义规则。
(3) PG W检测到特定应用和订购流量增值服务的用户信息时, 执行预定义规则, 进行承载更新或建立新的专有承载。如用户在看网络视频, 可为其建立G BR为2 M b/s的专有承载以保障通信质量, 从LTE承载网到e N B无线侧的G BR。
3.2 业务供应方的Q o S保障服务
电信运营商可与业务提供商 (如搜狐视频、微信等) 合作, 基于LTE网络面向具体的业务产品提供流量Q o S保障服务, 电信运营商可向商家 (业务提供方) 收取后向服务保障费用。
图4为基于增强的PCC架构, CP/SP (内容/业务提供商) 可通过R x接口向PCR F传递业务需求, PCR F根据其签约信息来判断是否可提供Q o S保障服务。
(1) BO SS查询并将该业务对应的流量增值服务的签约信息下发给PCR F。
(2) 业务平台系统发起业务Q o S保障请求。
(3) A A C (应用接入控制) 进行安全检查, 若通过, 则向PCR F资源请求发起流程。
(4) PCR F根据配置的Q o S策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 向承载网络设备下发Q o S预定义规则。
(5) 建立高Q o S的专有承载。
(A A C网元是未来LTE网络可为CP/SP提供Q o S保障服务的统一控制网元, 目前现网中未有成熟应用)
4 总结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
1 计算机网络服务相关内容简介
1.1 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较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比如学习、工作等。网络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对人们的应用势必产生严重影响。依据当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来解决,优化服务质量可以满足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服务中数据严重损失,具有较低的传输速率,给用户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计算机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兴起,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其用户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好坏将影响更多的人,所以要保证服务质量才能确保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网络用户增加会使得计算机网络终端的信息储量上升,所以就要加强用户的数据包的保存与发送,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1.2 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的对象
在计算机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比较冗杂的系统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这个过程中要利用两套或者以上的相互独立的系统设置,这种系统设置可以实现网络产生一定的容错能力,冗杂配件可以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承担故障构建的功能,从而使得故障时间减少以提升系统质量。在大型企业中通过使用冗杂系统,可以使其与主系统同时工作,分担主系统的工作量,从而保证了网络的整体质量,但是一旦主系统出现问题后,冗杂系统将超负荷,所以服务器此时容易出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网络质量,所以有必要对冗杂系统进行优化。
2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延迟与数据包的丢失
路由器的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占满时,数据的传输将受到影响,所以数据包的送达将会有较长时间,所以造成网络延迟现象。若在网络运行中路由器发生阻塞,数据包的传输也将受到影响,数据包会通过寻找快速的路径,所以在传输中路径的加长使得网络出现延迟,这种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较难预料。数据包的丢失也是网络服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数据包丢失与路由器有直接关系,数据包在传输中路由器缓冲区没有足够空间时路由器会依据当前的网络状况将数据包丢弃或者使已经存入缓冲区的数据包丢弃,所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问题需要重视。
2.2 数据传输与接收出现问题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数据信息在接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数据传输接收过程出现错误的两种主要类型。数据传输途径的多样性是数据传输接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因素。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输,数据信息的传输距离和传输状态存在不同的情况,使得数据最终传输至终点的顺序与时间产生不同,所以影响用户对网络的正常使用。
3 优化计算机服务质量的方式和方法
3.1 进行位置与时间优化
集中式及分布式是位置优化的两种主要类型,分布式优化建立在集中式的基础上,分布式优化对设备没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节点间通信量较大,同时安全性相对较高,分布式优化是通过逆向工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网络模型对服务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同时分布优化也能通过对网络层次的优化来优化服务质量,使之更加科学、经济、合理。对时间优化的方式有动态优化和静态优化,动态优化比较复杂,但是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信息更具真实性,所以动态优化能更好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动态优化过程中参与元素包括决策者、空间状态和计算机系统转移强度、决策者可观测集合。决策者可观测集合可划分为普通MDP和POMDP两种,通过MDP决策者可以获取整个系统的全部信息,而利用POMDP可以获取部分信息。
3.2 划分服务类型和分区服务
改变服务类型的字段是优化计算机网络质量的主要手段,8个二进制位字段是服务类型的信息数据,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服务工作,一般需要对前三位的服务进行优先的处理服务,在网络传输中可给予最优速度。故需要依据数据包的服务类型将其划分,数据包的服务类型通过区分服务功能的主次来分类,进而保证了网速的流畅,提高了网络效率。分区服务模型进行计算机网络优化,对计算机接入口数据包进行标记以完成分类,通过网络节点处理来接收数据包,使网络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分区服务模型中路由器也可以进行分区。
3.3 优化流量配置并加强综合性服务
流量配置在整个网络服务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未被充分重视,但是优化流量配置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应该依据不同的传输要求对配置情况进行分类后再进行流量合理配置,流量的配置可以防止传输要求较低而占用大量流量的状况出现,使信息有序传输,提升网络服务质量。通过综合服务模型进行相关计算机优化是利用综合性服务来优化网络资源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从而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综合服务模型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终端服务,通常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的,在网络服务过程中路由器能够有效保证信号稳定与数据的完整性,保证了用户对网络使用的畅通性。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在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依据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对位置和时间进行方式优化,可以通过划分服务类型和分区服务来提高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还需要优化流量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综合性服务,确保数据稳定完整,保证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流畅性。
参考文献
[1]李肖璇.试析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6(13):76-77.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11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0-01
慢性肾衰竭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病状,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一般是血液透析法,采用这个方法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尽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第二就是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规律血透的患者生存时间渐渐变长,但是并发症的随之增多,却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现如今,血液净化领域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对系统健康教育的研究对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献采取的方法是,在新加入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52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观察12个月后,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营养情况、运动以及社会角色等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尿毒症患者52例,女19例,男33例,年龄平均在(43.2-1.9)~(43.2+1.9)之间;透析时间在3至132个月,透析频率为2~3次/周,每次2~4个小时,透析溶液采用的是碳酸氢盐。所选取的尿毒症患者里,有原发性慢性肾炎28人、高血压肾病7人、糖尿病引发的肾病6人、慢性肾盂肾炎11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别较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从广义上来说,健康教育是一个具体的、综合的、连续的干预系统,健康知识的普及方式也很灵活,根据教育对象文化程度的不同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下所述:
1.2.1心理健康教育 从生理意义上来说,维持性血透只是延长了生命,在治疗和挽救生命上不具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为了避免临床透析患者产生忧郁、消极、焦虑、恐惧甚至逆反心理,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健康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护理健康干预是护士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健康指导,会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反应和心理行为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指导,尤其是在诱导透析的时期,患者将接受治疗方式的转变,这无疑是对患者心里和生理的双重考验。患者在这一敏感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伤心等心理反应,护士在进行干预之前应该和患者做好取得信任的工作,主动跟患者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沟通,讲解病情以及血液透析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1.2.2饮食健康教育 血透时间长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营养不良,这大大影响了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引起营养不良有很多原因:患者本身体质、血透时营养物丢失、透析不完全以及感染并发症等。除此之外,尿毒症患者在透析之前,体内会残留一部分毒素,这部分毒素容易使患者引起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反应,加上患者进食少,热量不够,长期的饮食限制导致蛋白质缺失,导致自身的组织细胞分解。最后,透析治疗以后,一些患者习惯性限制饮食,加重了营养不良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使透析做充分,另一方面放宽饮食限制,增加能量以及蛋白质的摄入。
1.2.3治疗完成之后的健康教育 透析完成之后,轻轻按压透析时穿刺的部位10至20分钟,抬高患者做手术一侧的身体,然后观察穿刺部位另外一边的肢体血液的运输情况,防止包扎过紧。不得在内瘘侧进行抽血、静脉穿刺、测血压、静脉推注高渗液体或者使用抗凝的药物。教会患者判断内瘘血管里的血液流通情况的方法,避免内瘘血管闭塞以及损伤,注意患者保暖,常进行握球运动。
1.2.4服药方面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根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情服用不同的药物。在进行血透之前要把患者需要服用的降压药物带进血透室,上机前测量一下血压,给血压高者服用,血压正常或者偏低的患者不可服用,避免使患者出现药物性低血压症状。护理人员还需要给贫血的患者定期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并观察是否有药物的不良反应,仔细叮嘱患者要定期进行血常规化验、血压值测量,防止对患者的肾脏造成药物性的损害。服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應,必须立马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2.5出院以后需要进行的健康教育 对出院的患者定期做电话回访工作,在社区医院宣传健康教育,例如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或者肾友手册,及时提醒患者血透的时间和次数,对患者指导教育如何做好自己的指标记录,包含入液量、干体重等,出院患者也需要定时监测血糖血压等等。
1.3生存质量评判标准 我们的实验进行12个月,12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生存质量的测定和对比。评判标准是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包括8个维度、36个项目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测试维度包括躯体功能、疼痛、躯体角色、活力、总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最高的分数是100分,最低的分数是1分。最后根据维度测试后所得到的总的分数来判断生存质量的高低。生存质量低是指得分低于70分,70分~80分判别为生存质量居中,80分以上被判别为生存质量高。综合来说,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生活质量也越高。
1.4统计学方面的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本研究做统计学分析研究,计量资料表示为x+s和x-s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果
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12个月以后,所做的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试结果表示,观察组的患者不论是从心理健康、营养状况方面,还是从社会角色方面看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健康这一定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没有任何疾病这一范畴,更加增加了人们在现今社会里能够以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下去的定义。医学上不仅重视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护理,更加在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高低。经过正确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后,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相关护理知识,与护士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再被动治疗,而是主动积极配合透析,最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3.2健康教育对患者社会功能评价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之后,健康知识有所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善,社会行为的发生和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也建立了正确的运动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明显和谐很多,这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心情,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3健康教育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经过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指标是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说明增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之后,患者能够更好的和护理人员沟通,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倾听患者的心声,更好的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并且在患者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缓解疏导,告诉患者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使患者尽早改善心情,经常处于心情美好的状态。
4、结论
综合上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有两个:一是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健康教育;二是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这次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减少了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善荣,李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概论[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0,16(1);4-6;
[2] 陆福明,薛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质,2012,15(5):321-321;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 篇12
关键词:流量工程,网络监测,性能分析,MPLS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技术已不断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形成了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由此, Internet的网络传输性能变得至关重要, 用户对Internet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大型IP网络 (特别是Internet主干网) 的性能监测和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受关注的话题。
1 网络性能监控体系综述
流量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是通讯工程的基础, 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 其直接与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挂钩。流量工程的基本定义为:从Internet网络运行角度处理大型IP网络的性能监测与控制问题, 主要包括性能检测、评估和Internet流量统计和控制。RFC 2330 Framework for IP Performance Metric提出了IP性能测试的一个基本准则。为最好地让Internet用户和供应商了解端到端之间的运行性能及信任度, 该准则规定了一些特定的测量术语的概念, 以及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案, 并规定了测量细节不确定性的处理,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性能评估环境, 提出了有效的量度 (Metrics) 方案。不同的IP网络根据自己的商业目的、运营模式、发展方向等, 可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网络性能监测控制系统, CERNET的性能监控系统主要分为主动与被动两方面。主动是指以预防措施为主, 网络设计和运行状况进行流量统计预测, 避免发生网路拥堵的情况;被动主要是指在已发生网络堵塞的情况下, 对网络运行和流量传输进行测量和分析, 从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被动方面针对CERNET的网络运营模式, 提出了有效的性能测试方案, 实现了其端与段之间的性能测量和相互评估, 为其基于MPLS的网络监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网络性能监测和控制系统
2.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要以RFC的规定为准则, 为用户提供简洁明了的服务说明, 使其便于衡量和进行选择, 此外, 系统在同一网络主干道上的测量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确保测量的一致和结果的有效性。该系统模式下要尽量避免主动测量带来的干扰, 如果主动测量的周期与被测对象的变动一致, 那么只可能测得一种结果;而且, 主动测量还可能导致网络进入受干扰的“同步状态” (state of synchronization) 。
2.2 系统的结构
网络性能测试系统主要在IP网络的各主要节点上进行, 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2.2.1 监测子系统
网络性能测量是开展网络性能监测与控制活动的重要基础, 其测量所得的数据是网络监控与评估的根本依据, 包括常规的网络信息服务, Monitor Server上的天气预报服务, 主干道节点的网络延迟、数据吞吐以及丢包率等重要信息, 并依此而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子系统是指对基于IP和TCP UDP的数据传输进行测量, 主要包括黑箱式的端到端测量与hop by hop测量两种方法。端到端测量虽然能包含ISP和AS, 但其缺陷是不能反映网络用户的实际需要, 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hop by hop的测量则能够检测出网络线路问题和传输缺陷, 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更好地为CERNET的管理改进服务。
对于网络系统的监测主要分为主动式监测和被动式监控两种方法, 主动式监测主要是定时地向被监测主机发送数据包, 检测其网络延迟、数据吞吐量等。主动式监测有助于及早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并最终解决问题。被动式监控是指在特定的主机或站点上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持续地监测相关网络的运行状况, 此种方法的监测周期由规律性测量和针对性测量两方面来决定。规律性测量是指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来对监测对象进行测量分析, 这样的测量能够完整地反映出线路的流通状况;针对性测量是指针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特定异常情况进行专门数据采集和分析, 结合规律性监测的数据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2.2 分析子系统
分析子系统是根据监测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模块, 其分析对象主要包括一下五个方面:其一, 端与端之间的路由联通问题, 进行双向监测, 以分析是否存在路由阻塞、循环、摆动等病状;其二, 网络瓶颈分析, 测量网络瓶颈宽带流通量, 确定瓶颈问题原因;其三, 信息包的丢失调查:如果在网络输送中发生信息包丢失的问题, 要及时分析原因, 是因为网络负载过大还是恶意程序拦截等其它因素, 或者根本只是因为接收者为发送相关消息;信息包输送的延迟:要分析最大延迟和最小延迟, 是发送与接受的双向延迟, 还是某一方的单向延迟, 以此还可以确定网络的宽带流通量;最后, 综合分析, 分析以上所有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2.2.3 优化与控制子系统
网络性能优化主要是根据以上面的测量和分析结果为参考, 对现有的网络系统所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进行评估, 并进行优化。这是避免网络阻塞、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网络服务的重要保证。网络优化主要包括对子系统的实时优化和不实时规划两部分。实时优化要求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尽快解决, 时间范围要求严格, 具体方法包括队列的管理, IGP/BGP, MPLS, RSVP等技术。
该系统采用MPLS技术进行子系统优化。MPLS (MultiProtocol Lable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路由。主要针对传统网络系统中的路由问题, 包括、实时传输慢、网路延迟多等弊端。传统的IP网络每一跳 (hop) 都需对IP分组进行路由决策, 导致路由器成为网络传输的瓶颈。而网络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具有高速快捷性。MPLS研究了一种第二层信息流通与第三层路由转发相结合的模式, 既利用了第二层数据链高质量的优势, 同时利用路由器的灵活便捷功能, 形成一种高效的网络性能优化模式。
2.3 系统实现过程
系统实现过程包括:对于CERNET主干网节点 (包括与国际网络及国内各网络的相关联的节点) 进行实时的流量统计监控;以曲线图形式实时将测量结果显示在网络上;对测量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利用上述的MPLS技术对网络性能欠佳的路段进行完善和修复;分级收取相关费用。
3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
(1) 丢包率与响应时间的测量。以CERNET总节点到东北地区分节点的网络测试结果为例, 如图2:
该项测试的间隔时间为10分钟, 在网络一端连续发送十个56KB的数据包, 对网络丢包及响应时间进行实时监测, 将结果绘制成直观的表格 (如上) 。这样就可以使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的整体性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根据丢包及响应时间曲线估计网络使用高峰期及低谷期, 为分析子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统计资料。
(2) TCP/UDP吞吐量的测量。以CERNET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 总节点到华北地区分节点的网络测量为例, 测量结果如图3:
在该项测量中, TCP及UDP数据包大小均为1KB, 发送窗口和接受窗口大小均为16KB。数据吞吐量测量时间间隔为20分钟, 以免测量太繁影响网络负载, 间隔太长又得不出有效结果。
4 结语
该系统是根据IETF定义的MPLS技术对主干道节点进行监测、分析和优化, 显著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通过这个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对相关网络系统的有效管理, 还能为网络模式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勇军.分布式虚拟环境的建模语言、系统结构及其实现[D].国防科技大学, 1998
【网络系统服务质量】推荐阅读:
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系统08-14
网络质量监测系统05-17
网络服务质量模型10-31
网络服务系统06-21
网络文件服务系统论文06-21
餐厅网络运营服务系统08-07
网络质量05-09
网络教育质量08-09
电影服务器相关的网络协议网络服务器11-26
网络系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