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

2024-06-22

《春桃》(共7篇)

《春桃》 篇1

摘要:当新年的钟声响过, 主持人的QQ就开始不断闪烁。看资料得知, 网名“落花无奈”的对方是一位远在嘉陵江边的32岁的女子。“添加”为好友后, 本主持人先向对方祝福了新年快乐和“腊八”吉祥。对方反馈过来的是一个开心的笑脸。本以为是网络上闲暇女子元旦伊始的随意调侃, 没想到接踵而来的是她一系列的“怎么办”?尽管老朽凌晨困倦, 然责任感油然而生的不经意间已敲击电脑键盘打出了一行“有事讲, 敝人擅长深夜工作”的宋体字。接着, 从对话框中很快涌出了一行行浅吟低述般“无奈”的“故事”……经过敝人整理, 现将这个“故事”呈送给诸位读者朋友。

落花无奈:我是一位被乡里和城里人都认为长得漂亮的四川妹子。现在嘉陵江边的一家航运公司工作。

我家在广安岳池的张家溪农村。二十出头的时候, 读了两年高中的我, 因数学和英语不好而感到高考无望, 就肄业后离家到广安的超市打工。在广安, 我偶然认识了给超市送货的高高大大的陕西小伙刘枫。他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 为了远离过去的疼痛, 他自己一个人到我们这儿工作。两情相悦, 二十三岁那年我们结了婚, 一年后生了一对龙凤胎。孩子的出生给我们带来了喜悦, 也给我们带来了养孩子的压力。我们听说过那个草原上放羊的孩子“放羊挣钱, 挣钱娶媳妇, 娶媳妇生娃, 生娃放羊”的故事, 所以他说超市送货挣钱少, 要去外地打工挣钱。正好他有两个一起从陕西来的朋友去云南昆明做装修, 他要随他们一起去。看着孩子那可爱的小模样儿, 我表示支持他走。他说挣了钱要回广安买房子, 挣了大钱就来把我和儿女接走。当时的我心头一热笑笑说, 只要你不把我们忘了。他握着我这白玉般细腻的手说, 你这么漂亮又有文化, 我不为你挣足了钱你跟人跑了怎么办?这上面本来该有个钻戒的。我逗他说, 你出远门就不怕有人给我送钻戒呀?他含情脉脉地说:“相信你!”那个晚上, 我用那双“玉手”轻柔地抚摸着他, 憧憬着我们的未来……

他走了之后, 为了多挣钱, 我辞了超市的工作, 把爸妈接到广安照顾孩子, 自己摆摊卖鱼、卖菜。电话里刘枫问我买卖的情况, 我说谁让我是摊上最漂亮的女人呢, 男女老幼都愿意照顾我生意。他情意绵绵地说, 不, 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一晃两年过去了, 除了我们不能经常在一起之外, 通通电话上上QQ, 每年八月十五和春节他都带上给老人孩子和我的礼物回家, 日子就这么有滋有味地过着。

记得那是第二年的春节前夕, 跟他一起去的一个大哥回来盘了个像样的餐馆, 还买了辆私家车。当时刘枫的眼神就有些异样。那天是年三十, 他劝我生意不做了。我说三十儿能卖好价钱, 他拗不过我, 就跟着我进菜。我一边搬着菜, 一边顺口说了句:“看人家大哥, 出去几年就发了财, 过上好日子了。”他看着我日渐粗糙的手, 什么也没说。

眼看到了第三个年头。刘枫春节回来了, 可老板因为手头紧, 工钱只给了七成。我嘴上安慰说, 国家这么重视农民工工钱, 过了年儿给就行啊。可心里还是挺别扭的。他看出了我心思, 问我说:“我要是一两年不回来, 你等我吗?”我当时想都没想说:“那当然, 你是孩子他爹呀!”这年端午的上午, 我打电话他没接, 我以为他没听见。可到晚上他也没回。再打是“关机”。我以为手机没电也就没着急。可从那天开始他没了音信。我给跟他一起去的乡亲们打电话, 大伙儿都说他已经有两个多月不在一起干了!

我想去昆明找他, 可一来要抛下孩子, 二来那是大海捞针。在我焦急无奈的等待中, 转眼到了中秋, 回来的人有说他去了边境, 有说他跟毒贩子有瓜葛人没了!听着, 我连死的心都有。

时间流水样儿过去了。转眼就是三年, 三十岁的我几乎天天打手机。看着马上就上学的孩子, 我的心如刀绞般的难受。前两年有多少人劝我说, 刘枫不是出事就是在外边有人了, 可我不信。直到三年头上, 遇到赵春之后。

他在嘉陵江一家航运公司工作当食堂采购员。开始是因为买菜时候说几句话。后来他买菜再也不到其他的家, 每天都是跟我这里订购。一来二去, 他不光跟我熟悉了, 对我的小孩也熟悉了……他是湖南生人, 祖籍广安, 在广安继承了大伯的两间平房。我知道单身的他对我有想法, 我虽然对他也有好感, 但心里还是念着小孩的爸!

变故是六月雨季的一天, 我爸妈担心家里房子漏雨回了张家溪的老家。晚上, 我两个孩子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东西, 一起拉肚子。望着窗外的大雨, 这一夜把我急得呀。天亮我想带着他们去看医生, 可两个病孩子真让我犯愁。恰好赵春打来电话订菜。我见了救星一样把情况说了。他开着拉菜的车过来, 帮我带孩子去了医院。孩子是菌痢, 医生说差点有生命危险……孩子打了点滴, 赵春不光为我给孩子交了费用, 还请假陪了我两天。

俩孩子康复了回家那天, 在孩子睡熟了的小屋里, 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送进了他的怀里。不是因为感激, 而是赵春的朴实善良和我需要的爱。我们真切地结合了……

以后日子发生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他不光安排了我两个孩子的上学, 而且还藉着他们单位库房缺人招工, 跟领导请求把我这个高中肄业生安排到他们公司库房上班。离开了颠簸的摆摊生活, 可以有时间照顾我两个没父爱缺母爱的孩子了, 我真的感谢赵春。

已见体衰的父母再三考虑之后同意我的选择。我把爸妈送回家, 和孩子搬到了赵春家。虽然知道赵春是看上了我的美貌, 可人家接纳了两个快七岁的孩子, 这是多么难的事啊。

日子就这么过着……可每当夜深人静, 看着酣睡的赵春, 我心里就想小孩他爸!我知道愧对“没了”的刘枫, 可眼前的人才是给我和孩子安全感的男人!虽然我们收入不多, 但日子充盈着泰然和欢乐。尽管对我来说每天都含着酸楚, 可俩孩子不仅读书好, 而且随着感情的积累, 他们与赵春相处的真像父子一般……

我们懂得这叫同居, 知道要取得合法婚姻要到法院提供资料和证据认定刘枫失踪!可我不忍心!我潜意识里无缘无故地“拖延”, 是违背着赵春对我的感情无情地拖延着。一次“相爱”过后, 好心的赵春喃喃地说:“我等着, 等着你心里创伤好起来。”当时的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主持人老师,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 我也不会麻烦您 (是赵春知道我爱看杂志, 从公司办公室给我拿回了《中国储运》, 知道了这个栏目的) 。可正当我们的生活在虽然阴霾没扫, 但毕竟出现光明的时候, 一个天大的问题出现了。

一个月前的星期六。下午, 我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 平房的小院里, 一个高大的身影呼唤着我的名字。虽然他身子已经很是消瘦, 左边脸颊上有着一块醒目的疤痕, 但我还是认出他———那就是我的刘枫啊!一时间, 眼泪像珠串一样地从我的眼眶中掉了下来。我当时口吃地:“你、你、你……”之后就昏了过去。

醒来时, 我的法律丈夫和现实“丈夫”尴尬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真的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在梦中盼望了多年的刘枫、小孩爸爸回来了。可真正给我安宁的生活的赵春就这么善良地看着我们……我怎么办呢?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呢?

一个月来, 我知道了刘枫的情况。原来他为了挣钱给我一个惊喜, 在一“哥们”的诱惑下去了中缅边境。在当地人和外地人几乎都不再“赌”的地方, 他参与了“赌石”, 把自己的一万块钱押上了不说, 还借了高利贷。哪知道那块石头开解之后, 里面只有薄薄的翡翠!他血本无归!因还不了债, 他又到小煤窑做苦役还钱。这四年来, 他完全是在封闭的情况下以泪洗面地还债……我怎么责怪他呢?我们怎么面对他呢?我怎么接受他呢?

我真的无法面对赵春和刘枫了。眼看就是春节了, 我的爸妈要刘枫在我农村家里去住, 可他不去, 他在广安租了房子, 整天把自己闷在房子里不出来……赵春每天看着我的脸色, 等待着我不知道什么结果的抉择!生活啊, 对我这个弱女子可是太残酷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呢?

当“落花无奈”讲到一半的时候, 我眼前浮现了许地山小说《春桃》。这真像个现实版的《春桃》!客观讲, 主持人不是“万能”的。敝人能做的, 只是在安慰她的同时, 告诉她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 处理好感情中的双方!

平心而论, 女子并非见异思迁, 单独抚养孩子四年,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遇到爱她、帮她的好心人, 女子应该没有责任。可刘枫的悲剧, 女子的悲剧, 这个家庭的悲剧是怎么构成的呢?刘枫为什么铤而走险, 以至于无颜归家呢 (因为女子没提到刘枫被控制) ?

谁也不能否认, 在现今社会, 金钱几乎是所有物质生活和一部分精神生活的必须!合理合法地“追逐”金钱, 也应该是生活旋律中的自然而然!但是, 对生活的欲求是不是应该“量力而行”?是不是应该不仅在法律框架下, 还要在保护正常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挣钱”呢?故事中刘枫要给女子的“玉手”佩戴炫目钻戒的动机并不错, 看到他人的“发达”而产生奋发图强的志向也没什么不好!可审时度势, 正确地估计或者说安排自己的生活, 应该是所有“明白人”本应遵循的生活准则吧!女人不对男人“揠苗助长”, 男人不为女人“舍身取财”, 难道不应该是生活中甚至生命中重要的真谛吗?!

“故事”先到这里。值此新春之际, 愿我们的读者朋友平安幸福, 安康快乐!

另外, 告诉朋友们一个好消息, 上期《苦涩的爱》中的主人公小娟来电话, 他父母已经邀请裴毅在春节期间到他家拜望二位长辈!我们预祝他们的爱情之花结出甜美的果实!C

《春桃》 篇2

在我记忆中,老家门口总有一颗树,光秃秃的孤零零的立在院外,行人走过,从不驻足。只有奶奶,天天傍晚劳作回来,还要给她浇一点水,有时候施施农家肥。

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树,她笑着说:“这呀,叫桃树,春天开花,然后再结叶子,等叶子掉落结了小苞,又重新长新的叶,就给我们结大桃子,到时候你就有口福了。”

我憧憬着桃子的样子,充满期待等待着她结桃子。

我是个调皮的主,看到什么花,总想着去折。春天桃花开了,走到桃树旁,凑上去闻,似有淡淡的芳香。我伸手,想去折一朵,奶奶慌张的`从门口出来,喊道:“不能折,不能折!哎呀,一朵花就是一颗桃呢!”

一朵花就是一颗桃?我突然正色,想着以后得守护好这棵桃树,不让她掉一朵花。

春天多雨,桃树在风雨的洗礼下摇摇欲坠,我担心的望着桃树。奶奶似乎看出来了我的忧虑,扶着我的肩说:“娃,别怕,桃树会很坚强的,一点风雨都受不住,也结不出好吃的桃。”

雨后,桃花上挂着很多水滴,我仰头看着比我高一点的桃树。李叔扛着锄头走过来,问我:“娃,站着干嘛啊?”

“我等她结桃子给我们吃哩。”

李叔哈哈笑起来,揉着我的头说:“桃子得夏天才结嘞,你就这样站着?一直站到夏天?”我用力的点点头。李叔没说什么,把锄头往肩上靠了点,去田里做事了。

老家风景非常好,我们家旁边还有一片绿油油的竹林,四季常青。有时候爷爷带我们去里面挖春笋,可惜总是挖不到,尽管如此,爷爷还是不肯放弃,年复一年,带着小锄头和我们去林子里。每当这时,奶奶总是要骂他,说他整天不干正事,爷爷只是笑笑。

现在想起来,虽然他们总是吵架,斗嘴,但是关系真的很好,奶奶对爷爷总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什么都是惦记着他的。

转瞬,春天还是过去了,桃树已经结了好多小桃子。我又站在树下望,李叔又走过来,像往常那样问我:“娃,还在等,桃子还没出来?”

我盯着小桃子说:“快了,奶奶说桃子马上要变成大桃子了,甜甜的好吃的很。”李叔又笑起来,刮刮我的鼻子,我小声的说:“叔,到时候给你藏一个。”

李叔一脸惊喜,看向四周,见没人在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糖块,塞到我嘴里。

“小滑头,这是你婶喝药剩下的,千万别让你梦姐看到。”之后李叔隔三差五就给我塞糖块,也总是重复这句话,别让你梦姐看到。

李叔扛着锄头去田里了,我心里想,到时候给婶子也藏个。

终于,我把桃子盼来了,圆圆润润,好看的紧,摘桃子的时候,我偷偷摸摸藏了两个。可是李叔却只要了一个,我红着脸说这是给婶子的,他没说话,只是默不作声接过桃子。

后来我再也没吃过李叔给的糖块,也再也没见过婶子。不久,我就离开了老家去了爸妈那里。

四季交替,城里桃花开了又谢,却总也没我想的桃子。春天总是格外快,我总是格外憧憬春天。

春桃悄绽蕾,恐惊读书人 篇3

一塔湖图——燕园之梦

1996年的盛夏时节,海安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欣喜地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满心欢喜的父母浑然不知,18年后,这个小姑娘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她在高考中一举摘下了江苏省2014年高考文科最高分的桂冠!

面对“最高分”带来的荣耀,吉淳淡然一笑。她一直是个稳重而内敛的女孩,哪怕心中翻起惊涛骇浪,表面也是波澜不惊。北大,这所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高等学府,早就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我很向往北大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质,北大崇尚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令我心动”,提起北大,吉淳的眼中闪耀着明亮的光。但起初,吉淳的成绩并不算特别拔尖,因此,她只是默默地把这个美好的梦放在心中珍藏,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学习的道路上,吉淳始终勤恳而踏实。刚进入高中时,她在全班的排名还在30名之外,高三时才崭露头角,高考时一鸣惊人。在同学们心中,她是“神一般的存在”。吉淳高中时的同桌说:“她(吉淳)太厉害了,就是个超级‘学霸’,课桌上摆的所有练习题都被她翻烂了。工具书、教材、演算纸……桌上都放不下了,连地上都堆满了,她的座位简直就像个‘小垃圾场’。”有一次,老师叫吉淳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桌上的书本、资料轰然倒塌,大家都笑了起来。班主任王老师对吉淳的评价是:“朴实、踏实、扎实,为人质朴,穿着朴实,学习、做事踏实,善于自我安排学习计划,学习功底扎实。偶尔考个十多名,她也不气馁。”高考前,吉淳放平心态,专心投入最后的复习。她跟同学开玩笑说,能考到南大历史系就非常好了!

不强迫自己达到完美的目标,吉淳反而收获了出其不意的好结果。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天,得知自己考了全省文科最高分后,吉淳仍然平静地继续读着手中的历史读物。多年来心心念念的“燕园之梦”终于实现了!然而,吉淳觉得“最高分”并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回报,大学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至于“最高分”的名号,还是一笑就好。

选择专业时,尽管许多人都建议她选择工资高、前景好的金融类专业,但吉淳觉得自己在人文社科方面有更多的潜能,学习中文也是自己的理想,因此,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的中文系。在理想与利益的权衡里,吉淳从心出发,忠于自我。

一个人的“桃花源”

吉淳从小就十分听话懂事,不爱看电视,不沉迷于电脑,也不喜欢在外面疯玩,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从初中开始,吉淳就开始阅读大量的图书。青春期的小姑娘,大多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青春无敌,或是逛街、旅游,尽情玩乐,或是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讲着说不完的悄悄话,而吉淳唯愿临窗读书,不问世事,书房就是她的“桃花源”,她常常埋首其中,沉醉不知归路。在同龄人的父母都在发愁怎样把贪恋电视的孩子推到书桌边的时候,吉淳常常是被心疼她看书太刻苦的爸妈拉到电视前,放松一会儿。妈妈说:“从小她就是个‘书呆子’,一看电视就打哈欠,一看书就痴迷,有时从晚上看到天亮还浑然不知……”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吉淳笑着说自己有点心浮气躁,遇见不太喜欢的书就会扔到一边,但这不妨碍她进行广泛地涉猎,就连男孩们喜欢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她也看过不少。吉淳喜爱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她的阅读范围着实宽泛。她笑称“冯唐评小说的时候说,‘小说要读外国的’”,因而外国小说是她的“挚爱”,博尔赫斯、托尔斯泰、加缪、马尔克斯、昆德拉等,她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余光中的散文也很符合吉淳的阅读兴趣,历史更能带给她思想上的共鸣,她认为《西方文明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高三阶段,吉淳的成绩并不稳定,父母所能给她的帮助也只局限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料。他们与吉淳之间为数不多的沟通,多半只是在饭桌上听她谈谈学校发生的种种趣事。虽然父母对自己成绩的要求比较宽松,但吉淳对自己向来要求严格,成绩的起起伏伏往往使她的内心变得焦躁。每逢这样情绪不稳定的时刻,不善于释放压力的吉淳就回到心爱的书房,在书海中寻得心灵的宁静。

高考之后,趁着长长的假期,吉淳又一头深深扎进了心爱的书堆,不可自拔。她正在读《贺麟文集》,贺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吉淳还向初中的小伙伴们推荐了一本自己读过的书——《人类群星闪耀时》。吉淳认为,在这本书中,当人类面对冥冥中上苍不可抗拒的意志或事物时,除了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之外,更有不断试探命运底线的勇气,传达了一种光辉的信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吉淳身处“桃花源”,怡然自在。大千世界纷扰繁杂,书却更能带给她内心的平静。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吉淳保留着内心的独立与自主,一天天成长起来。

做更好的自己

平日里,吉淳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认识自我,读书则是她认识自我的最佳手段。用吉淳自己的话来说,读书教她“要有责任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使得她拥有了平和的心态,“顺其自然,勇于承担结果”。

吉淳从书本中窥探人性的复杂,了解社会的变迁,关注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在阅读中,她得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她的眼界越来越宽广,心境也越来越开阔。吉淳正是在大量地阅读、深刻地思考、不知疲倦地自我探索中,日渐成为心目中理想的自我。

提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吉淳的脸上焕发着熠熠的神采。在她看来,无论是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是进一步认识社会,都在她广阔的学习范围之内。出人意料的是,对于未来,吉淳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吉淳认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这无限的可能性正是未来的令人着迷之处。她渴望在燕园学到更多的知识,遇见更多有修养的名师,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每一次的不期而遇,都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相比于制定宏大而遥远的目标,她更愿意踏踏实实地享受每一天,一步一个脚印。这种踏实、务实的心态,或许正是吉淳能实现“燕园之梦”的重要原因吧!

论春桃人性的光辉 篇4

佛家的核心思想是教人“向善”, 所谓“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它是在用这种方法来使人们形成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当恶念产生, 就想起佛祖的教训, 于是去压抑自己本性中恶的一面, 而有意识地去做善事, 这就是所谓的教化功用。与“有意识而为之”相比, 春桃则是“无意识而为之”, 这便突显了春桃的本性。她在街上把李茂接回家, 安排他的生活, 却丝毫没有“世故”地考虑到多了一个残疾人, 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更难过。春桃出于同情, 出于女性对弱者的怜悯之情, 出于道义, 出于善心去挽救一条生命。李茂对于春桃是一个熟识的乡亲, 春桃毫无怨言地担当着救赎者的身份, 在主导自己生活的同时, 也在规划着别人的生活并渗透进自己的思想, 引入自己的轨道。她在无意识中顺着自己的善性而走, 也怀着本质的善在这个社会生存着。

有很多学者认为, 春桃并没有摆脱宗教色彩, 她们的基调是相同的:譬如她们都是苦命的。正如佛教认为:“人生痛苦, 是驱使人们信教的动力, 也是佛法教化的基础, 没有苦, 佛教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1]因此, 在许地山笔下的其他的女子, 她们面对生活的“苦”, 采取的是宗教的方式:《缀网劳蛛》中的主人公尚洁, 好似看破世间万物, 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佛性的光辉, 充满着哲理, 令人感觉她并不是生活在凡间的女子, 而是一团虚无缥缈的, 不可触及的一团迷雾。尚洁对于种种的不幸都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 她被命运牵着走, 即使被丈夫冤枉, 也没有想过要反抗, 正如她在结尾所说的:“人和他的命运, 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 或完或缺, 只能听其自然罢了。”尚洁总是想着等网破了就去补, 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补网的一生却没有想过如何阻止它的发生, 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存在于世上的意义, 忘记了自己的尊严。尚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压抑, 用佛教来掩饰自己的本性, 在掩饰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她哭了, 这其实是本性被压抑的过久而不得不进行的宣泄。惜官也是在不停地挽救自己的生活, 生活一旦出现裂痕, 她就去弥补, 从来没有思考过原因, 这也是最后她仍抱着幻想去寻找自己的丈夫的原因, 阿拉是她的支柱, 即使有的时候是她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却仍将这一切归结于阿拉,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那对命命鸟让敏明看破红尘, 领悟到世间一切因果皆由天, 这就是命运, 这个命运是无法违抗的, 于是, 她为宗教而生, 为宗教而死。可见, 她们自己视生活是苦的, 因为苦, 她们就去寻求逃避的手段———宗教, 她们以宗教作为她们的屏障和护身符, 而不敢真正地去触碰生活的苦痛, 不敢去真实地了解生活的全貌, 却是隔着宗教的薄纱, 看到的是模糊的生活的影子, 然后让自己糊糊涂涂地走下去, 前面的路自有神灵的指引。让自己麻木, 让上天决定自己的命运。

但是, 春桃却没有认为生活是苦难铸成的,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往往会忽略春桃所承受的痛苦。春桃没有听命于佛教的“人本是苦”的观念, 也没有信奉所谓的宗教, 春桃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 将自己的意志注入到生活中, 将所有的矛盾一一避开或化解。她尽情地享受着做人的权利, 享受着种种苦难, 生活并没有眷顾和偏袒她, 只是她主导了生活而已。

所以, 不论是基督教来世天堂“赐福”, 还是佛教来世地狱“报应”, 都是虚拟了一个或使人有所希望, 或叫人畏惧的“将来”, 让人们沉醉在“将来”的梦里, 忘却了现在, 回避现实矛盾、痛哭, 闭上了眼睛, 算是人生的一种慰安, 借此取得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如同鲁迅在《秋夜》里意味深长地写了两个梦。“冻得红惨惨”的柔弱的“小红花”做着“秋虽然来, 冬虽然来, 而此后接着还是春”的梦, 以“春”之必来作为人生支柱, 仍不免是弱者的哲学;那“落尽了叶子”的枣树, 却梦见“春后还是秋”, “仍然默默的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一心要制他的死命”[2]

正如鲁迅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春桃就是这样的一位勇士, 自我意识在她身上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这是一大进步, 也反映了许地山创作风格日趋成熟和现实化。许地山笔下的女子由漫步于云端的“圣人”转变为脚踏实地生活着的劳动妇女, 在苦难命运的反衬下显得熠熠生辉、高洁华美, 也正体现了他“一朵绚丽耀眼的奇花”的创作风格。[3]

由此可见, 在春桃的骨子里就有一种超越了佛教教化的“善”, 她的“善”是没有压抑的善, 是出于人的本性之善, 出于“人之初, 性本善”的善。因此, 在文中很难看出宗教的痕迹, 这是因为人性掩盖了佛性, 人性更为贴近现实生活, 贴近人物的特征, 贴近那一时代所宣扬的“人的解放”。人性是佛性的升华, 也是佛教存在的终极意义。

二、春桃无意识的“反抗”

对于传统观念的约束, 春桃一直没有屈服。她走着她自己的路, 丝毫不管外界的眼光。更可贵的是, 她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她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进步”, 只是无意识地随着本性而走。

先从“媳妇”这一个称呼来看。春桃很不喜欢向高叫她媳妇, 原因有四点: (1) 没拜过堂, 没喝过交杯酒 (2) 不需要“丈夫”的保护, 还是做春桃好 (3) 不愿意由向高来决定自己是不是他的媳妇, 要经过自己的同意才行 (4) 李茂的存在。从前面三点便可以看出春桃的与众不同。这算是一次小小的反抗, 冲突并不激烈, 却展现了春桃不逆来顺受的性格, 她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她要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而且要好好的活下去。可是, 在那个年代, 尤其是女子, 谁又能, 或是说有权利做到这一点?可是春桃做到了。其实, 很多女子往往是屈服于封建观念的束缚, 将自己原有的东西一一拱手让人, 以至于最后一无所有。

然而, 李茂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相对的平静, 矛盾开始激化, 以至于上升到白热化阶段。自古以来, “名份”在传统观念里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春桃和李茂虽说“一夜夫妻百日恩”, 但春桃却答到:“……你若认我做媳妇, 我不认你, 打起官司也未必是你赢……”确实, 有名无实的夫妻算不上真正的夫妻, 可是传统认为:夫妻就是夫妻, 有了龙凤贴, 夫妻关系成了不可抹杀的事实。男人以为一张龙凤贴就能决定一个女人的归属, 并且这张龙凤贴也是男人尊严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茂掏掏他的裤带, 好像要拿什么东西出来, ……”事实上, 李茂要掏的正是龙凤贴。也正因如此, 有了春桃两次撕龙凤贴的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一张龙凤贴春桃没有撕, 是春桃和李茂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春桃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在春桃心里不可能没有“名份”这个概念, 就像上文她对向高说:“咱们没拜过天地, 没喝过交杯酒, 不算两口子。”这是她对“两口子”的定义。这样看来, 他与李茂拜过天地, 喝过交杯酒, 于她来说应当算是夫妻, 这也是春桃不愿意向高喊她媳妇的一个隐藏原因。但是春桃却又否认李茂是自己的丈夫, 原因在于春桃也在矛盾着、迷惑着, 她在努力用自己的意志来维护一种和谐的局面, 在这两个男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正如她所说:“以后不要再提这事罢。咱们三个就这样活下去不好吗?”然而, 向高的出走和李茂的自杀将这隐藏在沉默中的矛盾彻底地爆发了。这里可以思考一下, 李茂经历过那么多艰难的事情, 就连失去双腿也未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如今却为了这件事上吊, 让人匪夷所思却又坚定了一点:夫权是凌驾于生命之上的, 要想摒弃那些传统的旧观念是完全不可能的。而此时的春桃, 只是“纳闷”,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种种美好的设想在这两个男人中偏偏就没法实现。其实, 她是没有意识到拿一个女性的意志和千百年来传统的男权观念相对抗, 实在是以卵击石, 但是, 值得我们赞叹的是她这样去做了, 她没有畏惧世俗的眼光, 她要的是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人能预知这样的局面究竟能维持多久, 可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

并且, 从侧面来看。对于春桃的打扮, 可用一个“破”字来概括。然而, 在作者的笔墨中却能看出别样的光彩。“她有满口雪白的牙齿”, 即使腰无法承受背篓之重。她也要像骆驼一样, 庄严地走着。单从她走路的姿势便可以看出她的倔强, 生活的不幸并没有消磨她的心智, 而是更加坚定地朝着未来走去。在她的身上, 浑然看不出对生活有任何的沮丧或是抱怨, 一抹明丽的光亮在这里显现。再看看院子里的摆设, 种着黄瓜、玉米, 俨然是居家过日子的。通过这一切看来, 她活得有模有样, 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而“窗下还有十几棵晚香玉”更体现了春桃懂得享受生活, 体现了她平和的心境, 总想在平淡的生活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尽情享受着做人的权利与快乐。她不仅要“活”, 而且是要“生活”, 所有的磨难并没有影响她生活的方式和心境, 她还是她, 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尊严, 活得潇洒而执着, 傲骨而隐忍。

可见, 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所特有的品质, 在她身上流淌着惜官、尚洁、桃金娘等女性的血, 但也有她们所不曾有的, 譬如:“骄傲”和“自尊”。春桃身上有股傲气, 好像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运筹帷幄的气概。同时, 也正是因为这种骄傲, 她不愿给洋人当佣工, 理由近乎荒谬:闻不惯洋人家里的臊味。这实在是一种个性, 也正是这种傲气, 让向高自己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力量让他十回有九回是遵从她的意愿。同时, 这也是无尚的尊严的力量。“她不是个弱者, 不打骂人, 也不受人打骂。”她睥睨于万物, 要自己活得舒服、坦荡, 所以, 即使后来选择了一个大不如前的工作, 却也自在、洒脱。

对于爱情, 很多人认为在春桃的字典里没有“爱情”, 那是因为春桃早已嫁给了生活, 生活便是她的一切, 这样的生活于她来看就是爱情的滋味, 爱情是生活的装饰品, 但绝不是横梁。即使没有爱情, 生活仍在继续。

春桃与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子君受到过新思想的熏陶, 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先进的新青年, 她高呼着:“我是我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 她不过是扮演一个角色, 一个“进步新青年”所应做的角色, 因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 现实的生活消磨着人的意志的所有棱角, 子君很快就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弄得“原形毕露”, 就这样, 子君失败了。因为在她的血液里, 在她的灵魂中没有“新青年”的精神, 只是徒有一个外壳而已。她悲剧的根源在于子君思想的不彻底性难以与强大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观念相抗衡。

春桃在生活着, 生活便是她的全部想头, 她的全部希望。她不仅要让自己生存下去, 还要让李茂、向高生存下去。她做到了, 并且活出了自己, 我们看到了一个本性善良, 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勤劳质朴的女性, 生活的困苦掩盖不掉她身上所散发的光辉———人性的光辉。

三、许地山前后期创作转变

许地山前期创作中的女子大多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看穿世间万事万物的思想觉悟, 有着十分明显的宗教色彩, 企图在宗教中寻求生活的答案。而许地山后期创作的作品中, 则多了些现实意义, 摆脱了明显的宗教外衣。《春桃》就是篇典型的作品。

在《春桃》之后, 作者将笔触转向了现实社会。对社会的批判力度大大加强。作者用戏谑讥讽的笔调描写了中国留学生的面貌, 如《三博士》。用无奈悲悯的笔调描写了底层人民的凄苦, 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如《归途》。通过这些主人公的遭遇, 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社会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存状态, 他们为了生活, 表现出不同的处世方法, 无论作者是用怎样的笔调去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着生活打拼着, 或为名, 或为利, 或是单纯地只为了活下去。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许地山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 开始关注现实人生, 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而并不是隔着宗教这一层纱去触碰现实社会。《春桃》正是转折之作。

“《春桃》的故事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但他不是现代乌托邦, 它是经过革新的, 它立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它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不是许地山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 而是他创作灵光的集聚, 许地山以‘东方式的反省’, 在对传统的继承与颠覆中表现现代人的精神, 追求艺术的永恒生命。”[4]

摘要:许地山的前期创作是以宗教为底色的, 因此, 具有浓重的宗教内涵。而《春桃》这篇作品从虚无转向现实, 是许地山的转折之作。春桃的思想没有受到宗教的束缚, 她在“无意识”中给予了我们震撼, 而这种“无意识”正是她没有被压抑的本性的体现, 同时也展现了她强烈的生存意志。在她身上所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 是佛性光辉的升华。

关键词:春桃,无意识,人性,佛性

参考文献

[1]陈咏明.走进佛陀的世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

[2]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3]郑振铎.许地山选集·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春桃吟的诗歌 篇5

明媚的春光,

就像是一首首的新诗,

写在大地上。

碧绿的草尖,

在明媚的阳光下微笑,

回归的燕子,

在明媚的春光里嬉闹。

故乡的小溪,

唱着春天谱写的赞歌,

从遥远的梦而来,

唤醒正在沉睡的农人。

干枯的河堤,

润湿着干枯了的文字,

荒芜的土地,

早已缀满了点点绿意,

河边的柳树,

枝条发青抽出了新芽,

倒垂的倩影,

如同是刚嫁人的新娘,

婀娜多姿的.身,

清澈明媚的神,

悸动着个个儿郎的心。

家乡的院落,

关不住春色,

盛开在三月当头的桃,

粉嫩的花蕊,

如同是少女脸上的韵,

在春风里吹,

会勾起人们无限心思。

不见去年人,

碧桃依旧在笑春风心。

年年春来到,

杏桃处处来时惹人心,

岁岁迎春来,

杨柳依依多情自伤春。

款款写春字,

《春桃》 篇6

女性要独立, 女权要发展;女性如何独立? 女权如何发展?通过对两篇文章的简单对比我们得出一些思考。

一、经济独立是女性独立的决定因素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 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1]。 与丈夫失散的春桃, 独自一人流浪北京, 成为北漂, 当过洋人的“阿妈”, 也在平常人家打过杂, 最后谋得一份捡烂字纸换灯儿的营生。不管职业如何, 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 甚至养活了和自己同居无业的刘向高, 生活中她完全占据主动, 刘向高也对她言听计从。 反观祥林嫂就要悲惨得多, “于是算清了工钱, 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 她全存在主人家, 一文也还没有用, 便都交给她的婆婆”[2]。 对于她来说, 物质资料的满足已是最高的追求, 只要工作的地方有吃有喝, 物质与金钱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正是这种不太成熟的想法导致之后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在中国古代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 女性地位普遍低下, 甚至被当做生育工具或者奴隶, 但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受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影响, 大多数女性较少甚至不能参加社会劳动, 不能取得经济独立养活自己, 失去独立的人格。

二、人格独立是女性独立的重要条件

“所谓人格独立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 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 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3]。 暂且不谈人格独立中的政治诉求, 单就追求真理, 祥林嫂与春桃就有巨大差异。 《祝福》文本中, “我”与祥林嫂的第一次对话就是祥林嫂追问灵魂的有无, 此时祥林嫂是无助的, 别人说有便是有说无便是无, 没有独立判断能力, 其后被强行带走、被迫改嫁、听柳妈的话, 认为自己死后真会下地狱、 到庙上捐门槛等一系列可怜又可气的举动也都做了有力印证。 《春桃》中, 刘向高多次直呼春桃“媳妇儿”, 可春桃明确表示她并非他的“媳妇儿”, 还让他不要乱叫, 之后再遇失散多年的丈夫李茂, 春桃不顾他人看法亦然决定照顾李茂, 可李茂却嫌春桃与刘向高同居, 怕让别人知道, 会看他笑话。 春桃斩钉截铁地回应:“现在, 我是我自己, 我做的事, 绝不会玷着你。 ”[4]当李茂和刘向高商量如何解决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时, 春桃明确说:“我不能由你们派。 ”[5]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春桃尊重自己的人格, 勇敢追求真理, 最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得到了自由与自主。 通过对两位近乎相同困境的女主人公对比, 两人的行为处事产生巨大差异, 结局亦让人唏嘘。

三、社会发展是女性独立的必要保障

祥林嫂的悲剧更像是一场慢性自杀, 纵使被大多数人奚落嘲笑, 鲁镇上的居民也不会恶毒到想让祥林嫂死掉, 但祥林嫂确乎是死了。 她的死看似和任何人无关, 却可以说鲁镇上的每一个人都算帮凶, 柳妈卫老婆子的嘲笑、鲁四爷的嫌弃厌恶、“我”的回避闪躲代表三种对待 “祥林嫂”的典型态度, 亦是千千万万国人对待与祥林嫂一般有类似悲惨遭遇的女性最普遍的三种态度, 显而易见这三种态度对困境的解决并无任何益处。 李茂和刘向高对“春桃”的安排多次疑惑顾虑的原因大多因此。 人言可畏。 社会压力舆论的导向, 通常都不幸的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由此做一个大胆的设想, 如若“祥林嫂”与“春桃”都是以男性角色出现, 则故事定会大不相同。 对于“祥林叔”来说, 断弦续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他的妻子说不定就是柳妈介绍, 身为主人的鲁四老爷还会讨上两杯喜酒。 “春桃哥”和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不过是中国古代千千万万个家庭里最平凡的故事, 很难写成一本精彩且深刻的小说。 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 “春桃”的行为依旧不能让人接受, 但反观如若出现“祥林叔”的行径于德于法也都是不容。 这能否算是社会发展对女性权利的公平一种变相进步?

因为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集体生活环境素质不同, 个人的处境是大为不同的。 无论是“祥林嫂”的悲愤离去还是“春桃”最后的平凡生活, 其背后所指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千千万妇女相似而又不同的命运, 她们需要赢得社会的关怀, 为自由与权利得到努力并付出认同。 “集体的习惯, 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 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 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6]。 拥有宽松的社会环境, 对女性持更加平等尊重的态度, 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路途总归会走得更平坦些。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著.张仲实, 译.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10.

[2]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04

[3]许地山.春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07.

《春桃》 篇7

一塔湖图———燕园之梦

1996年的盛夏时节, 海安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欣喜地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满心欢喜的父母浑然不知, 18年后, 这个小姑娘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她在高考中一举摘下了江苏省2014年高考文科最高分的桂冠!

面对“最高分”带来的荣耀, 吉淳淡然一笑。她一直是个稳重而内敛的女孩, 哪怕心中翻起惊涛骇浪, 表面也是波澜不惊。北大, 这所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高等学府, 早就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我很向往北大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质, 北大崇尚的独立自由的精神也令我心动”, 提起北大, 吉淳的眼中闪耀着明亮的光。但起初, 吉淳的成绩并不算特别拔尖, 因此, 她只是默默地把这个美好的梦放在心中珍藏, 韬光养晦, 积蓄力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 在学习的道路上, 吉淳始终勤恳而踏实。刚进入高中时, 她在全班的排名还在30名之外, 高三时才崭露头角, 高考时一鸣惊人。在同学们心中, 她是“神一般的存在”。吉淳高中时的同桌说:“她 (吉淳) 太厉害了, 就是个超级‘学霸’, 课桌上摆的所有练习题都被她翻烂了。工具书、教材、演算纸……桌上都放不下了, 连地上都堆满了, 她的座位简直就像个‘小垃圾场’。”有一次, 老师叫吉淳回答问题, 她一起身, 桌上的书本、资料轰然倒塌, 大家都笑了起来。班主任王老师对吉淳的评价是:“朴实、踏实、扎实, 为人质朴, 穿着朴实, 学习、做事踏实, 善于自我安排学习计划, 学习功底扎实。偶尔考个十多名, 她也不气馁。”高考前, 吉淳放平心态, 专心投入最后的复习。她跟同学开玩笑说, 能考到南大历史系就非常好了!

不强迫自己达到完美的目标, 吉淳反而收获了出其不意的好结果。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天, 得知自己考了全省文科最高分后, 吉淳仍然平静地继续读着手中的历史读物。多年来心心念念的“燕园之梦”终于实现了!然而, 吉淳觉得“最高分”并不是炫耀的资本, 而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回报, 大学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至于“最高分”的名号, 还是一笑就好。

选择专业时, 尽管许多人都建议她选择工资高、前景好的金融类专业, 但吉淳觉得自己在人文社科方面有更多的潜能, 学习中文也是自己的理想, 因此,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的中文系。在理想与利益的权衡里, 吉淳从心出发, 忠于自我。

一个人的“桃花源”

吉淳从小就十分听话懂事, 不爱看电视, 不沉迷于电脑, 也不喜欢在外面疯玩, 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从初中开始, 吉淳就开始阅读大量的图书。青春期的小姑娘, 大多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青春无敌, 或是逛街、旅游, 尽情玩乐, 或是三五成群, 叽叽喳喳地讲着说不完的悄悄话, 而吉淳唯愿临窗读书, 不问世事, 书房就是她的“桃花源”, 她常常埋首其中, 沉醉不知归路。在同龄人的父母都在发愁怎样把贪恋电视的孩子推到书桌边的时候, 吉淳常常是被心疼她看书太刻苦的爸妈拉到电视前, 放松一会儿。妈妈说:“从小她就是个‘书呆子’, 一看电视就打哈欠, 一看书就痴迷, 有时从晚上看到天亮还浑然不知……”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 吉淳笑着说自己有点心浮气躁, 遇见不太喜欢的书就会扔到一边, 但这不妨碍她进行广泛地涉猎, 就连男孩们喜欢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 她也看过不少。吉淳喜爱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 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她的阅读范围着实宽泛。她笑称“冯唐评小说的时候说, ‘小说要读外国的’”, 因而外国小说是她的“挚爱”, 博尔赫斯、托尔斯泰、加缪、马尔克斯、昆德拉等, 她一一道来, 如数家珍。余光中的散文也很符合吉淳的阅读兴趣, 历史更能带给她思想上的共鸣, 她认为《西方文明史》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高三阶段, 吉淳的成绩并不稳定, 父母所能给她的帮助也只局限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料。他们与吉淳之间为数不多的沟通, 多半只是在饭桌上听她谈谈学校发生的种种趣事。虽然父母对自己成绩的要求比较宽松, 但吉淳对自己向来要求严格, 成绩的起起伏伏往往使她的内心变得焦躁。每逢这样情绪不稳定的时刻, 不善于释放压力的吉淳就回到心爱的书房, 在书海中寻得心灵的宁静。

高考之后, 趁着长长的假期, 吉淳又一头深深扎进了心爱的书堆, 不可自拔。她正在读《贺麟文集》, 贺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吉淳还向初中的小伙伴们推荐了一本自己读过的书———《人类群星闪耀时》。吉淳认为, 在这本书中, 当人类面对冥冥中上苍不可抗拒的意志或事物时, 除了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之外, 更有不断试探命运底线的勇气, 传达了一种光辉的信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吉淳身处“桃花源”, 怡然自在。大千世界纷扰繁杂, 书却更能带给她内心的平静。不盲目跟风, 不人云亦云, 吉淳保留着内心的独立与自主, 一天天成长起来。

做更好的自己

平日里, 吉淳思考最多的, 就是如何认识自我, 读书则是她认识自我的最佳手段。用吉淳自己的话来说, 读书教她“要有责任感,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也使得她拥有了平和的心态, “顺其自然, 勇于承担结果”。

吉淳从书本中窥探人性的复杂, 了解社会的变迁, 关注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在阅读中, 她得以更好地认识世界, 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她的眼界越来越宽广, 心境也越来越开阔。吉淳正是在大量地阅读、深刻地思考、不知疲倦地自我探索中, 日渐成为心目中理想的自我。

提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吉淳的脸上焕发着熠熠的神采。在她看来, 无论是学习课堂上的知识, 还是进一步认识社会, 都在她广阔的学习范围之内。出人意料的是, 对于未来, 吉淳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吉淳认为, 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而这无限的可能性正是未来的令人着迷之处。她渴望在燕园学到更多的知识, 遇见更多有修养的名师, 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每一次的不期而遇, 都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相比于制定宏大而遥远的目标, 她更愿意踏踏实实地享受每一天, 一步一个脚印。这种踏实、务实的心态, 或许正是吉淳能实现“燕园之梦”的重要原因吧!

【《春桃》】推荐阅读:

龚春桃延期调查报告07-06

春桃读后感感悟体会07-18

上一篇:公司市场营销项目化下一篇:过渡工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