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贡献

2024-06-06

社会综合贡献(精选9篇)

社会综合贡献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利益相关者逐渐增多, 这些新出现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着明显变化, 这使现行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新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因此, 有必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完善。为此, 本文提出构建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 以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社会综合贡献,资产总额,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财务报告作为表述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的基本手段, 是一系列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同时, 财务报告又是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主要手段, 因此, 其成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集团关注的焦点。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企业相关利益者不再仅仅是直接投资者、债权人, 还应有政府、消费者、潜在投资者、经营合作伙伴等新的利益相关者。而这些新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相关信息也有新的要求, 他们着重考察一个企业的潜力、发展前景, 关注企业的未来, 希望获得企业存在于社会的价值等信息, 而这些信息绝非仅靠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能够体现出来的。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主要是已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 而在新形势下, 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不仅是传统的、数量的财务信息, 他们更关注定性的非财务信息。显然,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 必须站在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完善财务报告, 使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更加充实和完善, 以满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为决策者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活动起到积极作用。要满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在现实条件下并非易事, 但我们认为, 增设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是解决财务报告披露信息不完整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社会综合贡献率的涵义

社会综合贡献率是指企业平均资产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比率。它能够反映企业为完善社会秩序、改善民众生活做贡献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α: 环境维护调整系数

β: 产品质量调整系数

社会要求企业尊重生命, 尊重公众, 尊重社会公众生活质量, 尊重社会公众生活环境。这些要求决定了企业应该将自身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中, 决定了企业必须对社会公众披露自己的社会贡献, 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但目前没有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的指标, 在财务报告中也没有披露这类信息的标准, 因此, 利益相关者也无法从财务报告中获得相关信息。为此, 有必要探索能够衡量企业社会贡献价值的方法, 以满足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使用需求, 促进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供让社会繁荣发展的信息条件。

二、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的内容

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由以下因素构成:

( 一) 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 如一年) 占用资产的平均数额。它既是一个描述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拥有资产平均数量的指标, 又是一个能够预测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占用和取得多少资源使用权的指标。资源的价值在于它被人们利用后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让社会生活秩序更加稳定, 让人类的生命得以更好延续。资源应为全体人类共有, 而不是为某个体或组织特有。所以, 企业在获得资源的使用权的同时, 必须为社会某方面的改善做出贡献, 否则, 这个企业就不配拥有这些资源。而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能力, 恰好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资源本身存在于自然中, 但是如果不加以利用和配置, 它并不能对人类生活的改善起到任何作用。企业在获得了它的使用权, 对它进行一些有效利用后, 它才能转变为对人类有益处的物质。当然, 各个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能力有大小之分, 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也会不同, 利益相关者根据这些因素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 二) 社会贡献总额

我们认为, 社会贡献总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股东和债权人的收入。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义务履行成果主要从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股利支出中体现出来。股东和债权人无疑是社会这一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他们和企业有着非常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希望在企业获得他们预想的经济收益, 而企业也有义务帮他们争取利益。企业能够为他们争取的经济利益越多, 证明企业对于他们的价值越大。

2. 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可以用企业所缴纳的各项税金来确定。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使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会耗用一定量的资源。政府必须有效地组织好财政收入, 才能够支付所要耗用资源的费用,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向政府纳税,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后才有能力去调配更多资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这其实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3. 公益慈善。目前, 资源平均分配仍很难实现, 我们还没有能力让每个社会成员都享受到优越的生活、教育、医疗资源。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灾难的时候, 受灾的人群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会比普通人更迫切地需要资源。企业参与公益性事业, 是将企业的财富输送到更需要它的地方, 是把资源的使用权让渡给了更能体现资源价值的人。对企业的这一部分贡献, 我们可以将企业在公益、救助方面的支出加总后予以确认。

4. 就业贡献。按照按劳分配制度, 所有人都必须在参加劳动之后才能取得相应的个人消费品。因此, 社会需要企业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让获得就业岗位的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另外, 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或充分的就业机会解决社会闲置人口的就业问题, 也是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 在确认企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时, 不能仅对企业给员工的工资进行确认, 还应包括企业给员工的福利费用以及对他们进行培训的费用。在工资、福利费用和培训费用加总后, 笔者认为还应该再减去为实现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具体理由为: 实现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必须支付的费用是维持一个员工正常生活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而企业责无旁贷地要为员工正常生活的维持尽到责任。因此, 这并不能算是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应该予以扣除。

( 三) 调整项目

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总额不仅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还应包括企业在维护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这两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量化比较困难, 笔者通过设置调整系数来对社会贡献总额进行修正计算, 以使评价指标更客观地反映实际。

1. 环境保护调整系数 ( α) 的设置。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人类对自己周围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 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越来越被认可, 企业已经意识到不能以大量消耗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 而让全人类来共同承担责任。在此, 我们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情况设置一个系数, 来对前面的各项贡献总额进行一个调整, 以体现企业的环境态度。以制造企业为例, 国家对制造企业在大气环境、 水环境、噪声污染、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和化学污染等六个方面的污染物排放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排放标准。若某企业在这六个方面的污染物排放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时, 我们可以将系数设置为1; 如果有一方面的实际排放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我们就将系数上调一定幅度 ( 如将系数设为1. 2) ; 如果有两方面的实际排放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我们就将系数上调更大的幅度 ( 如将系数设为1. 4) , 以此类推。反之, 如果企业有一方面的排放未达国家标准, 就将系数下调, 来弱化企业的贡献。通过系数的调整, 我们就能对企业的社会贡献进行较为客观的修正。

2. 产品质量调整系数 ( β) 的设置。企业制造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在某方面的物质需求, 将有用的产品输送到需要它的人群中去, 也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 高质量的产品代表了更高的使用价值。但是如果企业将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 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还会对社会人群物质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设置企业产品质量调整系数对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进行修正。可以综合考虑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 ( 产品) 形象、产品所使用材料的绿色环保程度和消费者满意度等, 设置一个综合评价系数对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进行调整。

三、社会综合贡献率应用

( 一) 计算要求

在计算社会综合贡献率时, 企业贡献总额构成要素应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变动而增减; α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予以确认; β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予以确认。

( 二) 注意事项

社会综合贡献率是一个描述企业在社会中存在价值的指标, 它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有益于未来决策的信息。虽然我们已对指标进行了优化, 进一步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集中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1. 环保与质量两方面贡献还不能准确描述。目前, 社会综合贡献率在衡量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这两个方面的贡献时还不能很准确地将企业在这两方面的贡献描述出来。国家或者社会对某些行业在环境和质量方面还未制定准确的衡量标准, 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在描述这种行业这两方面贡献的时候表达能力偏弱。所以在用社会综合贡献率描述上述行业的贡献时, 只能避开那些国家没有给出明确标准的指标, 尽量利用有明确标准的指标。

2.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能很准确地进行比较。由于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 所以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信息不能顺利交换的鸿沟。基于这点, 不同行业的社会综合贡献率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例如, 国家对每个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就不尽相同, 有些行业能够很轻易地对环保做出较大的贡献, 而有些行业却很难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所以, 如要使用社会综合贡献率对不同行业的两个企业进行比较的时候, 在构建两个企业的社会综合贡献率时要尽可能使用性质较相同的因子,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比性。

四、结论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 理应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 企业社会存在价值信息披露也应该更详尽, 而现行的财务报告却没有附带多少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企业存在价值信息。基于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设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 能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社会综合贡献率是一个能够系统反映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量, 并且还能将不同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一个简单比较的指标, 它对我们继续探究财务报告未来变革趋势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在构建了社会综合贡献率指标以后,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标对企业未来的社会贡献能力进行一些评价, 利益相关者也能从中获得所需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兆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3) .

[2]苗宏玉.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趋势的思考[J].改革之窗, 2009 (9) .

[3]任月君.我国财务报告改进面临的问题及总体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4) .

[4]石中美.会计目标的变化与财务报告的改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1) .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2) .

[6]宋永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亟待改进[J].财经科学, 2007 (12) .

[7]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 2007 (4) .

[8]赵瑞雪, 张小南.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9]陈霞, 黎波.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社会综合贡献 篇2

也许,你将在两个选择中很难作出抉择,为了一项就必须抛弃另一项。这时,你该怎么做?

在一个山谷中,生活着许多鹰。原先那里的雄鹰体格强壮,个个都是飞行高手,可自打一架飞机来过后,一切都变了:雄鹰的脚爪变红了,细小乏力;雄鹰的羽毛掉了,个个都是成了“秃脖儿”;雄鹰的体质下降了,一不小心……母鹰黑灿不肯向命运低头,与别的地方的雄鹰交配,生下了一枚蛋。可就在秋天,黑灿被人打死了。母鹰霜点不知为什么,把小鹰黑顶带回家和自己的孩子红脚杆一起抚养。可是春天到了,大雪依然下个不停,霜点必须用一只鹰雏来引诱一条眼睛蛇出洞,用蛇肉换来另一只的生。黑顶年纪小小就已经长出了羽毛,并且从翼上的白羽及头上的黑毛看出,将来它必定是鹰中之王,可是即使红脚杆再差,也是霜点的.亲生孩子。霜点犹豫了好久,毅然决定将红脚杆做诱饵,引蛇出洞,用蛇肉喂饱了黑顶。到了秋天,黑顶已经长成一只强有力的真正的雄鹰,雄鹰终于翱翔在这片山谷的天空。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仅羡慕黑顶那强大的生命力,还为霜点能为了种族利益,牺牲母爱的精神深深感到钦佩。如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肯为社会付出,有多少人能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如果家族中出了一个败类,你会怎么做?

我还读过另一篇文章。作者为了赶走自己家门口的一只鹰,放了两只鸡蛋在窝里,同时取出另外两只鹰蛋。一段时间后,鸡破壳了,鹰像喂小鹰一样喂鸡。到了鹰飞翔的时候了,鹰把两只鸡推出窝,教它们飞,可是跟鸡谈飞,永远也行不通。最后,鹰抓起一只鸡,飞向天空,把它向地上抛去。这只鹰宁愿将“子女”杀死,也不愿它们成为“飞不起来的鹰”。终于,两只鸡都死了,鹰哀叫几声,振翅飞向远方。

社会综合贡献 篇3

江苏省徐州市自实施综合治税以来, 主要开展了以下综合治税项目:采集各类涉税信息;补办税务登记证;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信息比对;其他形式。在实施过程中, 睢宁县、新沂县和邳州县严格按照市级指令, 广泛开展综合治税活动, 取得相对突出的成绩, 所以本研究选取睢宁县、新沂县和邳州县三县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社会综合治税对样本县财政收入贡献的时间纵向比较

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整理, 得到睢宁县、新沂县和邳州县三个样本县在实践综合治税近三年来的新增的税收收入 (见表1) 。

对睢宁县、新沂县和邳州县三县近三年来新增的税收收入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睢宁县、新沂县和邳州县三县在实践综合治税活动以来, 从2008-2010年每一年的税收收入都得到很大幅度的增长。其中, 睢宁县和新沂县两县在2010年对2009年的税收增长幅度远超过2009年对2008年的税收增长幅度。邳州县在2010年对2009年的税收增长幅度不及2009年对2008年的税收增长幅度, 追究其背后的原因是2009年邳州县在实践社会综合治税的力度上高于睢宁县和新沂县两县的实践力度, 所以该县在2009年对2008年的税收增长幅度比较大, 实践活动的平稳使该县2010年对2009年的税收增长幅度相对有所降低。随着睢宁县和新沂县两县在2010年综合治税实践力度的加大, 带来两县2010年对2009年的税收增长幅度的较大变化。

二、样本县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财源增加分析

(一) 睢宁县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财源增加分析

根据表2所整理的睢宁县近三年来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税源及财源增加情况, 比较睢宁县近三年来各治税项目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比率, 可以得出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新增税源、通过信息比对新增税源、通过其他新增财源分别占新增税源财源总收入的47%、24%、29%, 其中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新增税源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增加比例最高, 该项治税项目收效特别显著。

(二) 新沂县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财源增加分析

根据表3所整理的新沂县近三年来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税源及财源增加情况, 比较新沂县近三年来各治税项目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比率, 可以得出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新增税源、通过信息比对新增税源、通过其他新增财源分别占新增税源财源总收入的30%、66%、4%, 其中通过信息比对新增税源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增加比例最高, 该项治税项目收效极为显著。

(三) 邳州县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财源增加分析

根据表4所整理的新沂县近三年来实践社会综合治税项目税源及财源增加情况, 比较新沂县近三年来各治税项目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比率, 可以得出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新增税源、通过信息比对新增税源、通过其他新增财源分别占新增税源财源总收入的52%、25%、23%, 其中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新增税源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增加比例最高, 该项治税项目的实践效果显著。

三、实践社会综合治税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与比较, 可以得出社会综合治税将有助于提高县级财政收入的结论。基于此, 本文提出实践社会综合治税活动的几点建议, 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综合治税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 同时也为社会综合治税活动在我国的实践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一) 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制度

为改变目前我国社会综合治税在法律上的“瓶颈”, 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应制定社会综合治税的具体操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明确社会综合治税涉及各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协助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统一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条件、流程、争议处理规则、程序及协助费用来源, 规定协助部门不作为的责任认定及处理等, 在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的框架下, 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便于税务部门及协助部门在操作时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二) 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税务部门要跟同单位和行业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创建有效的信息采集形式, 如通过信息采集平台, 与工商、银行、海关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部门联网, 实现了交换和共享;通过税务部门派员派驻或跟踪几个部门, 及时收集了有关涉税信息, 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审查审批, 在项目实施的最初环节实现了信息交换。

(三) 增强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技术支持

建设一个实现工商、财政、税务、国库、海关、商业银行、交易等部门的横向联网、先进、可靠的部门间信息交换系统, 进一步增强了涉税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 提高了税务部门捕捉信息的水平。

(四) 规范社会综合治税的监督机制

为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落实到位, 应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制度, 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督机制, 政府要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严格考核, 落实奖惩。建立公开公示的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 将需要开展的工作, 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在平台上予以公开, 各部门都能通过平台查询工作要求, 获取相关数据, 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排名, 以促进各部门能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以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健康发展。

摘要:社会综合治税是一项创新的综合治税方式。江苏省通过开展采集各类涉税信息、补办税务登记证、建立“先税后证”等制度、信息比对等治税活动, 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具体分析江苏省三个样本县的综合治税情况, 得出实践社会综合治税有助于提高县级财政收入的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综合治税活动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 提出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制度、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规范社会综合治税的监督机制等建议。

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篇4

论文题目: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系别: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2网络工程(升)三班学号:1215134046 姓名:谢昊天 任课教师:庞彦林

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摘要】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来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讽。

【关键字】 《易经》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 感悟 命运

【正文】

易者,易也,不易也,于易中究其不易之道也,然人为其中心也。滚滚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朝代换了又换,风流人物出了无数,又都灰灰湮灭,人在变,风景在变,不变的是人生的终点与起点以及那人生中的智慧。

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沟通天人这际的桥梁

人性本源于天道,然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却越来越背离了天道。背天离道之人,又何以见其本性而等天齐地呢?古圣先贤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给人类留下了一部登天的梯子,造就了一座由人及天的桥梁--《易经》。

《易经》本身就是古人对天道规律的形象化演示与文字述说。《周易》原名《易》,汉代以后称为《易经》,是周代贵族求神问卜的书,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文部分包括卦形、卦辞、爻辞、传文则是后人对经文的解释。

一部《易经》,上达天道,下通万物,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一座沟通天人之际的桥梁。人天尚未沟通,可以由此前往;人天已经沟通,便是进入了天人合一的高境界,便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即时时事事随心所欲,而又时时事事符合天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便也具备了天道恒昌特性而可心想事成了,因此,《周易》被列为群经之首,在古人眼里,知易者对,不知者愚,甚或把学易看作人生这幸事。

二、《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三、《易经》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

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四、易经中含有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

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2、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3、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这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体现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也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适可而止,不偏不依,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就是不偏不依的中道吗?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草木的枯荣,不都是上天中和的体现吗?

因此,就其实质与其追求的最高标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而不是三,这个一,便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中,包含着人本主义,包含着自强不息,包含着厚德载物,包含着中庸尚和。

五、《易经》卦之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就像易经的卦象需要一个定位一样,人生也需要一个定位,哪怕是不太明确的有了定位,才会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儿,才能安静的走自己的路。定位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特别重要,大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你腾飞的地方,也可能是你堕落的天堂。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去哪儿,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定位就像一个坐标,它让你充分的了解自己,对于自己制定目标和确立奋斗方向意义重大。如果你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你可以定位自己为搞科研的,专心做学问;如果你喜欢人际交往,你就是一个社交人才,学生活动是你努力做好的方向;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明确的定位,可以先测试一下,易经的卦可以帮你,说笑的,得靠自己找寻,人生的定位得靠自己!定好位后就的静下心来走自己的路了,别管别人的风景有多美,默默地忍受路上的孤独与寂寞,渐行渐远。

希望自己锲而不舍下去,早日奋发图强,保留幼稚吧,留下童真,也许会慢慢磨掉,我也愿意。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因为生活总在变,生活就流向大海的河流,河流很多,你不知道自己是那一条,上帝也不知道(我不信上帝)。命运就像一个长夜,我们永远活在黑暗中,黑暗无边,但也许前面就是光明。命运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其不知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

命运无法预知,好好把握现在,我很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也相信易经,因为它不只是单纯的靠概率吃饭,它遵循某些客观的规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所用。

让标准为社会和谐做更多的贡献 篇5

纪正昆在祝词中说, 在这金秋十月的美好时节, 我们迎来了2010年世界标准日。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辛勤耕耘在各行各业的标准化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向关心、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的世界标准日主题是“标准让世界更畅通”, 并在祝词中体现了对老年人和残疾人问题的关注, 体现了标准让世界无障碍、更畅通。这一主题显示了标准化工作应当在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老年人口已达1.67亿, 占总人口的12%;我国还有8300万残疾人, 直接涉及2.6亿家庭人口。改革开放以来, 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解决残疾人特殊困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纪正昆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发展等着力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 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在2008年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对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发展养老助残事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标准化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在推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 在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国家标准达到130多项, 行业标准达到300多项, 地方标准达到400多项,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还加大了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 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北京市以“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 把各级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智障人群福利、精神疾病福利等服务机构纳入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范围中, 有16家社会福利服务机构通过了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验收, 石景山敬老院还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验收。上海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发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为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的规范服务提供了支撑。陕西省成立了全国首家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制定发布了一批地方标准, 通过了标准化的管理规范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了群众办事。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 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工作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标准化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力度, 加快与老年人、残疾人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标准的制定, 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开展, 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标准的宣贯工作, 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中来。

社会综合贡献 篇6

不等不靠, 有作为才有地位

“社会贡献力”, 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尝试使用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具体是指一个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实力及其实现程度, 包含其贡献社会的能力和贡献的力度。社会贡献力的大小决定着社会价值显示度的高低, 也是获得社会认可、赞誉、支持的关键。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应该更多地自觉研判: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历史责任;明确多元化、区域化发展方向;主动面向多种对象, 提供多种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成为区域行业的人才供给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文化辐射中心、技术技能积累中心。有作为就有地位, 有作为才有地位, 职业院校必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中大显身手, 有所作为, 体现自身价值, 彰显自身魅力。

关注社会贡献力, 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审视自身承担和实现这种责任的能力, 更加清醒主动自觉地为社会服务, 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一所高职院校, 要获得政府重视、社会认可, 吸引考生踊跃报考、企业主动合作, 就必须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提升实力, 主动服务社会, 展示社会价值。

提升贡献力, 自然形成吸引力

我国一些地方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社会吸引力不强的原因除了人们认识偏差等原因之外, 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本身的贡献力不够大。职业院校与其埋怨政府投入不足、社会重视不够、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着力提高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有了贡献力, 自然就有了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如业内人士所认为的:“有了踏踏实实做事情、扎扎实实提升服务能力的教育自觉, 当学校把社会贡献力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一个进行自我督促和自我评价的指标, 学校办学者才能有定力, 才能安于其位, 心无旁骛, 专注内涵建设”。

直接服务区域, 高职贡献力不可或缺

由于前几年财政投入不足、条件有限, 职业院校办学困难很多。不过, 抱怨没有用, 气馁没有用。而只有狠下心来全力抓内涵建设, 走“质量、品牌、特色”发展之路, 用社会贡献力才能赢得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近十几年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紧紧以提高社会贡献力为第一着力点, 发挥高职院校的综合优势, 全方位对接并服务于武汉“1+8”城市圈和“中国·光谷”两型社会建设, 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了学校社会贡献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

专业对接产业。要有贡献, 就必须紧密连接产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院校必须不断调整提升传统专业, 灵活设置新兴专业, 保持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还必须以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 大力发展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紧密衔接的专业。通过品牌化建设, 让院校专业融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形成区域职教品牌, 并通过区域性职教集团, 建立起政、产、学深度融合的战略联盟, 以此强化院校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与合作。

智力服务区域。智力是职业院校最大的优势。高职就必须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科技开发能力, 鼓励教师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 科研项目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为导向, 使学校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和区域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 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武汉职院建立了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旅游研究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等13个技术服务中心或研究机构, 搭建起了校企联合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平台。2014年, 学校2项成果《湖北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和《科学构建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建议》被授予“湖北发展贡献奖”, 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入围获奖的高职院校;还有1项目被列入“201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重点资助项目”。

资源搭建平台。高职院校拥有专业、课程、师资等资源丰富的教育优势, 积极搭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对于提高区域人才素质意义重大。在服务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满足社区建设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等方面, 高职院校优势明显。近年来, 各地的高职院校就面向各自区域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培训鉴定服务的提供者。依托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高职院校每年都为全国和各区域培训大量职教师资;对口支持西部和区域内兄弟院校、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与转岗培训, 都是高职提升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机。

文化引领发展。高校是文化的引领者, 而且是区域文化建设的引领者。这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主动与企业、社区联合组织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 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 无疑会极大提升院校的社会贡献力。武汉职院常年举办“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凌家山讲堂”、“楚风汉韵汉服社”等文化活动, 就吸引了大量周边院校师生、社区居民参与, 已成为文化活动品牌。礼仪服务走进奥运、山区支教、社区服务、文明倡导等活动, 到处闪现着学校志愿服务团队的身影。

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篇7

关键词:社会资本,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一、绪论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价值判断和文化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功,而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结合,肯定了社会资本论在面对宏观经济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1.研究意义

经济增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国民生活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而社会资本近年来已成为人类社会试图走出发展困境和探索发展之路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解释范式。

按照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Y=AKα·Lβ·lnY=lnA+αlnL+βlnK[其中Y为产出,A为技术进步,K表示固定资本投入,L表示人力资本投入,α,β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一般来说,在资本应用过程中,物质资本具有较强的边际报酬递减趋势,最后趋向于某一固定数值;而人力资本则具有较强的边际报酬递增趋势,在同等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政策、制度的不同则使得人力资本所发挥的效用也不同。

实证结果表明:制度、信任能显著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不同制度水平,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资本可以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失灵问题,使现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经济的低效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理论背景

界定、测度社会资本并分析其构成。经济学的观点,强调的是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包括:(1)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类资源;(2)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信任、共享、网络、合作、人际关系等;(3)获取社会资本需要付出劳动和努力,它的积累需要相应的机会成本;(4)社会资本可以达到一部分收益;(5)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外部性。

根据布朗的归纳,这些研究可大致分为微观、中观与宏观三种类别。微观类别,主要研究个体,即人类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对资源的调动,研究的出发点和结果都是个人层面的;中观类别,研究重点在于结构,主要研究社会资本结构的网络层次,关注其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宏观类别,研究社会资本网络在特定的宏观大环境下体现的方式、文化、社会性的特征等。

对比以上两种界定,前者注重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的“资本属性”,后者强调其“制度属性”。但它们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内,而且两个属性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本文中,对于社会资本的界定,考虑了这三个属性:网络(载体)、资本、制度。

综上所述,本文对社会资本的界定、构成以及属性表达如下:社会资本是嵌入到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行为认知,以及个体获得资源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模型建立

1.索罗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其适用性

索罗模型把经济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与要素投入增长率之和。我们从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出发,分析它的适用性。

其中Q表示产出量,M表示物质资本投入,t表示时间,从而得到总量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索罗采用了三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存在中性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首先,在现实中许多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的节约,并不是中性的。其次,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也很难实现。最后,根据全球市场运作情况分析,市场机构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所以,我们将进行新的分析和推导。

2.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建立

为了减少上述模型的局限性,我们决定放弃三大假设条件。设总生产函数为:

其中,Y为总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M为物质资本存量,N为知识资本存量,L为人力资本总存量,t为时间。

等式两边对t求全微分得(符号·表示对时间t求导)

方程两边同除以Y得:

其中,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知识资本的产出弹性,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得出:

其中,是M、N、L要素的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表达式为:

其中,分别为M、N、L单要素生产率。e是规模弹性,即:

由于,,所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我们把(5)式所表达的模型称为扩展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它主要表达经济增长的直接来源总是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知识和人力三种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另一部分是三种要素综合生产率的增长。

对该模型的说明:

第一,由于放弃了假设条件,(5)式中的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均为时间的函数,所以只有在已知总生产函数的具体数学表达式时,才能准确地求得。

第二,该模型中的由规模的节约、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知识的进展三部分构成,主要由知识和人力等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及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所决定。

第三,该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最一般的形式,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可以用它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简化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写成:

其中,α1、α2分别是资本、知识产出的产出弹性,E、I及S分别为平均教育水平、正式制度及社会资本水平,α3、α4及α5是教育、制度及社会资本对总量产出的影响系数,ε为残差项。

3.计量实证分析和回归估计

(1)单位根检验。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保证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分别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中的LLC检验、JPS检验、ADF-F检验和PP-F检验这四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lnY、lnM、lnN三个变量的水平值均含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因此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所选取的也就是包含了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检验模型。当我们对各个变量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均表明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对各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并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显著地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样本中的各个变量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

(2)面板回归分析。本文采用两步检验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方法如下:先进行回归分析,再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没有单位根,则说明三变量间具有协整关系。用Eviews6.0软件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经协方差分析检验,先使用相同权数做最初的回归权数估计,然后再用估计的权数作加权最小二乘估计。lnM、lnN的回归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为零。且3种方法对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lnY、lnM、lnN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R2=0.966可调整R2=0.961F=214.8541D.W=1.809

lnM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社会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推进作用。在面板数据的回归中,社会资本的系数为负,说明两者之间是负相关。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强,交易成本越低,越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本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且大多数为负,说明了通过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四、展望与建议

本文所展现的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为政府管理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政府应通过教育、权威与制度建设等多种途径不断改造现有社会资本,并培育新的社会资本。如果社会资本运用不当,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具有不同利益和关系网络的团体,为了寻求自己团体的利益而牺牲、排斥或损害更大团体的利益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正面效应时,并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其存.社会主义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刘璐琳,LiuLulin.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J].兰州学刊,2008,(1):49~52.

[3]彭少纹.制度变迁下的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及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4]章仁俊,刘耀祥.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5):170~171.

社会综合贡献 篇8

鉴于此种情形, 满清入主中原后, 即开始实施实边政策。一方面, 官方招垦, 即将关内的居民掠夺或迁移到边远的嫩江流域。虽然进行了几次招垦, 但终因人数有限, 加之嫩江流域路程遥远, 环境恶劣, 基本未有多少人至此。康熙七年 (1668年) , 清政府撤销了招垦令, 移民来嫩江流域垦殖的政策停止。事实上, 这一政策在嫩江流域并未受益。另一方面, 又把大量“流人”发配到这里, 借以实边。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主政期间, 鉴于黑龙江空旷荒芜, 人烟稀少, 生产落后的现状, 多次向清政府要求向黑龙江遣发流人, 以发展经济、强化边防, 增加人口。请求得到了清政府的首肯, 于是大量流人不断涌来, 嫩江流域外, 特别是当时的卜魁 (现齐齐哈尔) , 成了流人的集中之地, 这一地区成为清政府“没有屋顶的大监狱”。

说起流人, 不得不谈一谈清代沿用明代迁戍实边的流刑制度。

《大清律例》主刑分为五刑, 即笞、杖、徒、流、死。主刑之外还有枷号、迁徙、充军、发遣、凌迟、枭首、戮尸等随时所加之刑。对连坐者有斩立决、为奴、徙流等。所谓流刑, 在西方被称为“不流血的断头台”, 为“流者谓人犯重罪, 不忍刑杀, 流去远方”, 由此可见, 流放的刑罚程度仅次于死刑。流人, 顾名思义, 即为流放之犯人的一种。

人犯被判流刑, 正常情况下, 是按照罪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以及身份等不同状况, 根据律例, 判定为“安插”、“效力”、“管束”、“圈禁”、“当差”、“为奴”等, 后按里程发遣到边远地方, 并且有不同的“劳动改造”方式。流人抵达发遣地后, 经衙门刑司接收验明身份后, 例由将军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是留在本城, 还是发往外城。迁徙, “应迁徙者迁离乡土一千里外。”流, 比迁徙为重, 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个等次。充军, 较流为重, 分“附近二千里, 近边二千五百里, 边远三千里, 极边、烟瘴俱四千里”五个等次。发遣, 较充军等均为重, 认为罪不至死, 而充军等又不能尽其罪, 将犯罪人发往边疆地区给驻防官兵为奴, 多适用于政治性案犯。“流犯, 初制由各县解交巡抚衙门, 按照里数, 酌发各处荒芜及濒海州县。嗣以各省分拨失均, 不免趋避拣择。乾隆八年, 刑部始纂辑三流道里表, 将某省某府属流犯, 应流二千里者发何省何府属安置, 应流二千五百里者发何省何府属安置, 应流三千里者发何省何府属安置, 按计程途, 限定地址, 逐省逐府, 分别开载。嗣于四十九年及嘉庆六年两次修订。然第于州县之增并, 道里之参差, 略有修改, 而大体不易。律称:‘犯流妻妾从之, 父祖子孙欲随者听。’乾隆二十四年, 将佥妻之例停止。其军、流、遣犯情原随带家属者, 不得官为资送, 律成虚设矣。”[1]然而, 满族人犯罪却可免发遣:“凡旗人犯罪, 笞、杖各照数鞭责, 军、流、徒, 免发遣……”这也说明了《大清律例》的不平等性。流放的人中, 有挟仇诬告者, 有反抗满清压迫而起义的回教徒, 有反清复明的前朝遗老, 有追随三藩叛乱的通谋人, 有为官不正、或失职得咎、或渎职得罪、或官场角斗失宠的官员, 也有因若聚众20人以上, 为首绞决, 为从发往烟瘴地带充军。

由于明末清初, 嫩江流域气候恶劣、荒蛮落后, 人迹罕至。因此, 清政府就将这里钦点为“流放地”, 不断将各种的犯人流放到这里, 主要集中在卜魁 (今齐齐哈尔) 。这些流人的到来, 一方面强化了清政府的统治, 巩固了边疆的稳定, 另一方面, 对清代嫩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开发与构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流人促进了嫩江流域的农业发展

清初的嫩江流域, 空旷荒凉、人烟稀少。正如《黑龙江外记》中记载的那样:“黑龙江地利有余, 人力不足, 非尽惰农也。为兵者一身供役, 势难及于耕耘。而闲处者, 又无力多购牛、犁以开荒于数十百里之外。故齐齐哈尔等城不过负郭百里内。有田土者, 世守其业, 余皆樵牧自给, 或佣於流人, 贾客以图温饱。而膏腴万顷, 荒而不冶, 曾无过而问之者, 盖亦势使之然也。”这里是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 尚保持着半原始状态的粗放型耕种方式, 农业生产极其落后。据《龙沙纪略》记载:“卜魁四面数十里, 皆寒沙, 少耕作。城中数万人, 咸资食于蒙古糜田。蒙古耕种, 岁易其地, 待雨乃播, 不雨则终不破土, 故饥岁恒多。雨后, 相水坎处, 携妇子、牛羊以往, 毡庐孤立, 布种则去, 不复顾。逮秋复来, 草莠杂获。计一亩所得, 不及民田之半。”半原始状态的耕作方式, 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 使得嫩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清初, 就出现了连年的灾荒, 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 前后, 随着清政府刑罚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发遣到嫩江流域的流人已达数百人。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傅玉。“为边防 (陲) 积储粮谷计。”请示朝廷“在齐齐哈尔增设官屯数处, 所需农器牛具, 由各城库存粮银拨给。初种之年, 免其缴纳, 翌年交半, 三年交清。”得到清政府批准后, 齐齐哈尔官庄进迅速兴起, 开始了大规模地开垦耕地, 正所谓“辟地日多”。这期间, 流人们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农具、籽种等带到嫩江流域进行农业生产。“今流人之赏旗者, 且倍于兵。依而行之, 则岁征粮不啻万计。而桀骜之辈使皆敛手归农, 又策之至善者。守土者, 宜亦计及此也。”[2]“汉人操作则不然, 汉人之耕作有分休闲、轮作二法。若砂碱地则用休闲法, 每年耕作一分, 休闲一分。至轮作法, 最为普遍, 即高粱、谷子、黄豆之类, 每三年轮作一次。又名翻茬。”由于采用了休闲、轮作等先进的耕用方式, 嫩江流域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 耕作技术的变革, 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垧十亩得粮四五石, 多者七八石”已不少见。卜魁文化流人方登峄在其堪拟塞北之《豳风》的诗作《糜子米》中写道:“糜子谷, 粒碎黄金粟。边人匹布换一斛, 挽输城外车音续。糜子生, 糜子熟, 炕头压席焙新粮。妇子横陈粮上宿, 夏云罩地雨如注。播种不耰人尽去, 毡帏木栅秋霜白。草根细软牛羊陌。今年锄地向城南, 明年移家种城北。”[3]就是对这种生产状况的真实描述。

不仅如此, 流人们还改变了粮食和蔬菜种植品种单一化的局面, 使粮食和蔬菜品种多样化。原来的嫩江流域粮食品种仅有糜、粟、稗子、铃铛麦等, 流人们的到来, 带来了小麦、高梁、黍等品种:“流人辟圃种菜, 所产惟芹、芥、菘、韭、菠菜、生菜、芜荽、茄、萝卜、王瓜、倭瓜、葱、蒜、秦椒。茄长而不圜, 王瓜长者几二尺, 皆四月后上市鬻之。然亦惟齐齐哈尔如是。墨尔根、黑龙江皆自食不买。呼伦贝尔、布特哈俗重肉食, 无菜色也。”甚至, 连以渔猎为生的索伦、达呼儿, 也都“渐知树艺”[4]。可见, 由于流人的涌入, 清代嫩江流域种植业的发展超过了东北的其他地方。极大推动了嫩江流域农业的发展进程, 奠定了嫩江流域近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二、流人促进了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流人带来的先进的耕作技术, 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 流人带来的采蜜、制糖、制蜡、煎盐等用工技术, 同样促进了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当时齐齐哈尔出碱, 城东有碱厂, 流人相聚煎晒, 通行吉林。“扫土为盐, 味稍苦, 色黑。去卜魁东西各百余里, 地名喇嘛寺, 产此。三城皆食之。白盐则来自奉天。”[2]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是嫩江流域较早的手工业集体生产的雏形, 甚至, 应视为东北手工业的肇始。

遣戍嫩江流域的许多流人是工匠出身, 为了谋生计, 运用自己的技术, 充当工匠、手工制作者, 在嫩江流域从事建房、抹墙等杂活。如筑拉核墙 (干打垒的泥房) , 挂泥壁。尚有更多的流人, 则受雇佣于店肆, 借以谋生。虽然“工匠皆流人, 技拙而值贵”[2],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 的确对当时的手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 这既是嫩江流域早期的手工业, 也是嫩江流域服务业的发端。

三、流人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嫩江流域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除了农产品外, 貂皮、人参、海东青等当时就驰名中外, “虽山蔬野簌, 无不佳者。”然而, 当地的少数民族除了作为贡品与自用外, 并不懂得交易, 即使有交易, 也“无市井买卖, 不用钱, 惟以物相贸易”。因此根本就谈不上商业贸易。直到流人的大量遣戍到这里,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时的流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虽然范围很窄, 但却开辟了现代商贸的先河。这些关内的流人要么将自己从关内带来的物品与当地人交易, 换取生活日用品, 并使当地人“知市贾”;要么将自己的劳动产品卖出。如卜魁“流人辟圃种菜……四月后上市鬻之”;要么将关内之物品贩运到东北销售, 均是“稍涉贵重”之物。据《龙沙纪略》记载, “卜魁西北二百里山崖, 松、柞蓊郁, 江冰后, 作炭者乃往, 故值贱于冬。”许多流人靠采摘木耳、榛子等卖钱为生。还有的流人在发遣期满后从事东北与关内之间的贸易, 从中获利。

“清代的齐齐哈尔, 不仅曾经有过楚勒罕大集和后来的北关大集, 还有过很多庙会, 成为流人生活的一个依托, 或做些买卖, 或在其中扮演伶人的角色得以糊口。一些逃走的流人混迹于边贸之地, 据《黑龙江外记》记载:‘商贩旧与鄂伦春互市地, 名齐凌, 转为麒麟, 因有麒麟营子之号。后将军傅玉搜获逋逃无算, 乃禁互市。’”[5]“文人富则学为贾, 贫而通满语则代人贾, 所谓掌柜者也。”清代流人在嫩江流域为商贸活动中, 是主力军和引导者, 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刺激了嫩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嫩江流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 行商大贾接踵而至, 商品贸易空前繁盛。方式济在《龙沙纪略》中这样记述:“入土城南门, 抵木城里许, 商贾夹衢而居, 市声颇嘈嘈。”可见当时齐齐哈尔街市贸易之繁荣, 嫩江流域商品贸易活动之兴盛。

四、流人促进了邮递业的发展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乘清军大批入关, 东北边防削弱之机, 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窃据了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 当时清政府把主要力量用于解决内部矛盾上, 无力加强东北边防。直到康熙二十年 (1681年) 平定了“三藩之乱”和二十二年 (1683年) 攻下了台湾, 使国内形势趋于稳定后, 清政府才开始加强东北边防, 反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当时的皇上康熙认为:“罗刹 (沙俄) 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 其所窃据, 距我朝发详之地甚近, 不速加剪除, 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因此康熙在巡游乌喇 (现吉林市) 泛游松花江和乌拉虞村 (今乌拉街) 一带山川地理形势后回到北京, 总结了过去 (1652年和1658年) 抗击沙皇俄同入侵没能取胜的原因, 认为是交通不畅不利于集中调运兵力;信息不是, 不利于战争指挥。于是, 重新开始了抗击沙俄侵略的准备工作, 在瑷珲等地建城成兵的同时, 在黑龙江城、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墨尔根等地陆续增设边防卡伦、轮兵巡察。1685年命藩院恃郎明爱向墨尔根至雅克萨设驿站, 首先从吉林 (乌喇) 至瑗珲建驿站道计1 700余里, 设驿站25个。驿站设站丁, 负责传送文书、谕旨、奏折、护送官员、输送粮食、接送兵员等。每一驿站均发马20匹左右, 耕牛30头左右、壮丁20~30名, 即站丁。后称为站人。肇源县的茂兴站是松花江对岸由吉林进入黑龙江的第一驿站, 直达瑗珲城。1735年雍正在古驿道上开辟了乌兰诺尔 (肇源县新站镇) 至呼兰府的边台, 设6站。实际上是由呼兰去齐齐哈尔者可由博尔济哈台 (肇源县头台镇) 直奔乌兰诺尔站北上, 不必绕道去茂兴。去伯都纳者, 可由博尔济暗台直奔茂兴南下。不必绕道去乌兰诺 (可见博尔济晴台 (头台站) 成为连接第一驿道的三夏口) 。这两条驿站在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时两年的雅克萨战役, 六千里的军情战报, 仅用半个月就能送到康熙皇帝御前, 其速度何止“八百里加急”?黑龙江除开辟了境内将军与副都统城守尉所在地之间的道路外, 又加强了与北京、盛京之间的联系, 共有五条通往北京。一是瑗珲至北京道;二是齐齐哈尔至北京道;三是珠克特依至北京道;四是草地至北京辅助道;五是茂X至法库道。到清末共计开辟十条驿道。

1906年11月清政府裁撤驿站、边台, 改设文报局。这些古老驿路才结束了路马传驿的使命, 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可见, 清政府在嫩江流域的卜魁 (现齐齐哈尔) 设置了驿站, “吴、尚、耿三藩旧户, 站丁居多。”据《龙城旧闻》记载:“砖城之西, 旧有卜奎站, 更有茂兴站, 为南行大道。墨尔根站为北行大道。故统名西站。”这些站丁里, 许多为遣戍的流人, “站丁多云贵人……由山海关内匀拨而来江, 充邮卒, 当苦差, 世为站丁, 不与满、蒙贵族通婚姻。”这些驿站, 不仅用于军事, 同时也服务于民事, 成为嫩江流域后来民用邮递的基本雏形。

五、流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嫩江流域地处祖国的北部边陲, 旅游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随着流人的踊入、文化教育的发展, 当年荒芜的嫩江流域不仅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 更具有了诸多独特的人文景观:

吕氏故宅———即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后裔所居之地。是嫩江流域唯一的流人住宅遗存。

西泊———现劳动湖。光绪初, 提督陈国瑞因事流放齐齐哈尔, 闲暇西泊垂钓, 名其钓处为“虎溪”, 自号“虎溪钓客”。民国初, 多有人以诗凭吊者, 诗尚存。

梅花、菊花诗社———清光绪年间, 山西荣河知县王性存流放卜魁, 曾被水师营总管海昌聘为经义书屋主讲。王性存有诗名, 他不仅自己吟咏, 还积极倡议在卜奎的文人集会, 发展诗词事业, 因而创立了“梅花、菊花”两诗社, 结社唱和, 一时间齐齐哈尔“文风”四起。“以道义相尚, 并结祠社, 暇日咏歌, 称一时之盛。”“塞外始有弦诵声。”可见他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的一定贡献。

普恩寺———俗称娘娘庙, 《黑龙江外记》、《龙城旧闻》均有记载。该寺建在城西三里许, “地据沙阜, 形如龟。林木翳荟, 西望嫩江如带。”其“宫殿崇闳, 院宇轩敞”。纵长为三十一丈, 横宽为三十六丈。寺中供奉的是碧霞元君, 民间称天仙娘娘, 农历四月初八为其诞辰, 此日来庙里烧香祈求后嗣者极多。“春秋游览之所, 此为第一。”嘉庆年间这里已是齐齐哈尔重要的踏青、游览地。按照描述, 该寺东临西泊, 西倚嫩江, 应是建华区文化路与中华路犄角处的原黑龙江省图书馆, 即原由齐齐哈尔大学管理的职工宿舍。

海粟亭———乾隆四十八年 (1703年) , 流人刘廷耀在普恩寺前建置一亭, 并且自书“霞蔚云兴”之匾额, 但没有给该亭命名。同时期因甘肃冒赈案被流放的安定县知县黄道作为襄助, 书写了“浮幻因缘”的匾额。一说景致, 一说世事, 相得益彰。嘉庆十三年 (1808年) 春, 时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主政的西清, 以一个季度的薪俸重修小亭, 提名为海粟亭。旧址在今齐齐哈尔市桥西小学南侧。

这些流人遗址, 构成了嫩江流域流人文化的旅游景点, 并形成一条旅游古遗址旅游线路, 推动了嫩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清代嫩江流域, 发配流人多达数万人之多。这些流人的涌入, 不仅给嫩江流域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 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嫩江流域的农业发展, 提高了嫩江流域居民的商品经济意识、经营理念, 吸引了大量外地富商来这里从事商贸活动, 推动了嫩江流域商品贸易, 开创了工商矿产等实体。并从风俗文化等多种层面深刻影响了嫩江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清代流人,嫩江流域,经济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尔巽, 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2][清]方式济.龙沙纪略[M].

[3]方登峄.葆素斋集·今乐府[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4]西清.黑龙江外记[M].广州:广雅书局, 1900.

夏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篇9

夏平在进行科学史研究的过程中,看到了发展中的社会建构论在经验研究方面的众多成功,认为在科学史研究中运用社会建构论的研究路径,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有着重要的价值。夏平曾经指出:“一个人可以质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可能性,也可以推进它。”[1]在《利维坦和空气泵》一书中,夏平坦陈他选择了后者,即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推进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他在进行科学史的相关研究中,时时关注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试图从科学史的角度对其中一些瓶颈式的理论问题进行解答。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分析夏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贡献:一是他在SSK阵营中率先提出利益分析模式,并将其逐步微观化、精致化;二是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决了社会因素、尤其是“信任”这种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问题。

一率先提出并不断完善利益分析模式

夏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贡献之一是,他率先提出利益分析模式并将其进一步微观化、精致化。利益分析模式是科学知识社会学者尤其是爱丁堡学派成员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模式,这一模式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精致的演变过程,而夏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宏观利益分析模式主要运用社会利益等社会因素作为解释资源,来说明科学争论中各方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科学争论如何结束等问题。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现有文献来看,夏平不仅在利益分析模式的创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是最早系统论述利益分析模式并将其加以运用的学者。利益分析模式就是考虑科学争论中不同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利益以及相应的科学主张,它必然包含着对参与科学争论的不同成员社会背景的分析和研究,而这就涉及集体传记研究方法,所以集体传记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益分析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对集体传记研究方法的运用,并发表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论文。

1974年,夏平与导师萨克里(Arnold Thackray)共同撰写了《集体传记方法作为科学史的研究工具:1700~1900年的英国科学共同体》一文,详细例示了如何运用集体传记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史的相关研究。对集体传记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使夏平注意到参与科学团体人员的不同社会构成,以及这些人在科学社团中不同的地位和主张。夏平指出:“集体传记研究方法不是惯常地收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员的传记,而是在行为和背景之间建立联系的复杂而精密的工具。”[2]1975年,夏平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颅相学知识与19世纪早期爱丁堡的社会结构》。在这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中,夏平在运用集体传记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利益分析模式,对19世纪早期发生在爱丁堡地区的关于颅相学的争论进行了分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文中夏平首次阐释了利益分析模式的目标,把行动者采取的学术观点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利益和价值结合起来解释科学争论。夏平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利益分析模式得以成立的基础。他认为,我们对于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情况知道很多,诸如拥有不同的社会阅历和不同社会利益的行动者集团往往很难相互沟通;他们即使使用相同的‘语言’,也仿佛像不能理解相互的意思一样行动;更有甚者,他们可能并不使用相同的语言或语言规则,而语言应用方面的差异源于社会经验的差异。不仅是知识社会学,而且很多常识告诉我们,人们相信什么在不自觉的层次上取决于他们怎样生活。夏平指出:“当人们认为某些思想或知识程序可以服务于他们的利益或反映他们价值观时,他们可能有意识地选择与其保持一致。”[3]夏平运用利益分析模式来解释科学争论中对立双方观点差异的原因,在科学思想和广泛的社会利益之间建立了宏观的联系,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尤其是在爱丁堡学派中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一大批运用利益分析模式的作品随之产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然而早期的宏观利益分析模式由于没能在具体的科学思想和社会利益之间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联系而受到众多质疑。自80年代始,夏平又借鉴巴斯学派的微观分析模式,对利益分析模式进行了改进,使其进一步精致化,这一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他1985年的作品《利维坦和空气泵》中。在这部著作中,夏平对波义耳所倡导的实验方法的利益关涉进行了精妙的微观分析,从而在实验方法和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利益之间建立了令人信服的联系,使得利益分析模式进一步精致化了。

夏平通过对17世纪波义耳等人所倡导的实验空间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实验方法与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内在关联。夏平考察了17世纪中叶所创建的实验空间所承受过的“政治任务”和“社会任务”。夏平指出,皇家学会新生的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是王政复辟社会所需要的。但这些需求不是简单的、先在的、等待去实现的,而是被实验者们积极建构起来的。实验者们的任务,就是向其他人说明:如果他们采用实验哲学并且进入实验空间,他们的问题就能被解决。而与此同时,如果实验者们能有效地建构和达到新政权的要求,实验活动的合法性和实验空间的完善性就能被肯定。实验团体的论述广泛涉及王政复辟时期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实验室被宣传成一个可以产生实用知识的地方,但同时它也能为抽象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夏平分析认为,“早期实验纲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致力于宣传公共实验空间的有用性:即识别出复辟社会中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哲学家的工作加以解决。”[4]340与霍布斯所主张的极端的专政方式不同,实验团体既不专政,也不民主,他们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实验哲学家的工作例示了怎样去组织和达到一个在极端专政和极端个人主义之间的和平社会。如果政治家想要建立这样一个社会,那他们就必须到实验室去看这一空间如何运转。在夏平的分析中,实验空间成为在现实中展示科学知识与社会利益之间联系的具体载体,这一空间表达和连接了多元的社会利益,因而在这一空间中科学的作用得到认可,科学共同体的地位才得以合法化。夏平进而分析指出:“这种实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全王政复辟政权,实际上,它是那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341通过对在实验空间中展示的实验生活方式的微观细致分析,夏平令人折服地揭示出实验方法解决争论和获得一致的途径,迎合了当时王政复辟时期的政治要求和社会利益,因而它在17世纪中期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由此可见,夏平在运用利益分析模式时,已经不再局限于早期的宏观分析,而是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揭示出科学知识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对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理论与实证解决

包括布鲁尔在内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虽然一再宣称对强纲领的坚持,指出在科学知识中社会因素始终存在,并且将这一主张作为他们各自开展研究的理论前提,但他们并未从实质上说明社会因素是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这一理论上的缺陷使得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带有先验论的色彩,大大影响了这类研究的可信度,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广受学术界攻击的原因之一。夏平通过对科学知识产生具体实践的哲学反思和历史考察,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极为出色的阐述,深刻揭示了作为社会因素之一的“信任”,究竟是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的问题。他对这一问题的突破性解答,弥补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夏平对这一问题的鞭辟入里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他的鸿篇巨制《真理的社会史》中。

夏平对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进行了反思。他首先阐述了信任在社会秩序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出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必要组成部分。继而他指出,作为社会秩序之基础的信任在知识制造系统中却不仅未被认可,而且还一直遭到拒斥。他说:“在考虑社会秩序问题时,不能缺少信任的角色。……相比之下,信任和权威在建构和维持重要知识体系中的角色在实践中却是看不到的。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受到忽视。相反,许多现代认识论系统论证过,合法知识是由它对信任的拒斥来界定的。”[5]15然后,夏平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关于知识产生过程的主流观点及其错误的根源。夏平认为,这些“主流观点”把科学单独作为一组怀疑论加以赞美,即在关于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认识中,个人经验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对“真正”知识的获得都要对别人的经验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能信任他人的言说,真正科学知识的建立依靠的是直接的个人经验。夏平指出,这种观点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直面世界的产物,依靠其他人的观点将产生错误。”[5]16他认为这种传统观点不符合科学实践,而其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它在认识论上的个人中心主义。他进而指出:“只有将单独的认识者从知识制造情景的中心移除,并用一种道德系统取而代之,认识论的佯谬才能修复。”[5]26夏平从科学知识社会学普遍坚持的集体认识论出发,对这种传统的主流观点进行了反思。他指出,知识的制造是一项集体事业,没有任何单独的个体能够建构知识,真知识是一项集体成就。因而知识的制造是发生在一个道德场域之中的。就此,夏平以认识论上的集体主义取代了传统科学观框架下的个人主义认识论,驳斥了认识秩序与社会秩序二元论的观点,阐明了认识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共同之处———都发生在一个道德场域之中。消除了信任这种社会因素进入认识秩序的理论障碍。

关于信任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这一重大问题,夏平不仅如上述那样对其展开了深刻的哲学反思,而且发挥他作为历史学家的优势———严谨细致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揭示社会因素进入知识内部的过程。他对科学史上的有关案例进行了出色的分析,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信任这种社会因素进入知识内部的具体过程。夏平深入研究了科学史上的四个实例,揭示了在实际科学知识产生的关键环节中,“关于人的知识”———即某人是否值得信任或某几个人中谁更值得信任等知识,在科学知识中的构成性作用。夏平用以揭示信任进入知识内部的过程的四个科学案例分别是:(1)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在关于寒冷现象的研究中,对旅行者证言不可避免的依赖;(2)波义耳在解释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物理原因时,对来自遥远时代和地域经验的兼收并蓄;(3)波义耳在确定水压是否存在的问题上,对不同潜水者是否值得信任的实践判断;(4)两位同样有名望的天文学家海维留斯(Johann Hovel)和奥祖特(Adrien Auzout)关于彗星的争论,以及英国皇家学会对此次争论的裁决。在这四个案例中,夏平运用娴熟的历史分析技巧,从微观的经验层面揭示了在具体的知识产生过程中社会因素的不可避免性。

我们以夏平对彗星天文学中的一场有代表性的科学争论的研究为例,来体会他对于社会因素如何进入科学知识内部所进行的经验性研究分析。夏平首先介绍了天文学教科书中关于“两颗彗星”的描述,这是已经成为“定论”的关于天文事实的知识,似乎是完全符合实际和不容置疑的。而夏平却认为这一知识并非是对于自然界的镜式反映,而是在自然知识和人的观测之间进行了某种人为安排的结果。他复原了在所谓的一致观点———“两颗彗星”出现之前的莫衷一是的争论局面。这场关于彗星的争论主要是在法国的自然哲学家艾德里安·奥祖特和英国的天文学家约翰尼斯·海维留斯之间进行的。其争论的焦点是彗星在1664年2月18日晚上的实际位置。海维留斯将其定位在“靠近白羊座第一星的地方”,而奥祖特则把它标注在偏离于那颗星1度17分之处。夏平指出,奥祖特和海维留斯之间关于彗星定位的差异在当时被认为巨大的,因而二者互相指责对方的观测不准确,而且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激烈争论。最后,二者将争论的仲裁权交给了皇家学会。而皇家学会对这一问题的裁决,却并非像传统所认为的那样侧重于断定何者的观测更符合客观事实,而是在奥祖特和海维留斯之间谁更值得信任这一问题上颇费周折,大伤脑筋。因为奥祖特和海维留斯都曾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在科学领域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其中任何一方的否定都会殃及既有的已得到认可的天文学知识。而他们二者中也没有谁具有类似于波义耳那样不可置疑的权威地位,因而无法在各自不同的叙述中简单地断定哪一方的叙述更值得信任。

夏平对皇家学会对这一问题的最终处理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他指出:“一连几个月,牛津学会的成员都在焦急地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既符合天文学的似真性又符合哲学的文明性要求。”[5]272这要求皇家学会要提出一种方法,“既能保全作为集体成果和资源的奥祖特轨道,又能保全海维留斯2月18日观测的有效性。”[5]276皇家学会的重要成员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两颗彗星的假说。最终,在“一颗彗星”的框架下无法解决的观测差异问题得以解决,因而“两颗彗星”的观念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并被作为一种天文学事实进入了科学知识体系。夏平对这场争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性分析,他认为这场争论既是关于事物———在某一时刻彗星位于天空中何处的争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人的争论———关于人的德行和能力的争论。并且在这场争论中,关于人的知识被用于形成和毁灭关于事物的知识。在这场争论中,由于争论双方均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都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因而为了确保同行之间的道德秩序,真理被置于持异见者的双方之间,而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却被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夏平由此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因素如何进入所谓的“硬事实知识”内部的,他对这一问题的案例揭示解决了科学知识社会学长期以来停留在纲领阶段的局面,对其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hapin S.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Sociological Reconstruc-tions[J].History of Science,1982(xx):157.

[2]Shapin S,Arnold Thackray.Prosopography as a ResearchTool in History of Science:The British Scientific Communi-ty,1700-1900[J].History of Science,1974(xii):3.

[3]Shapin S.Phren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of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Edinburgh[J].Annals of Sci-ence,1975(xxxii):222.

[4]Shapin S.Leviathan and the Air-Pump:Hobbes,Boyle,andthe Experimental Lif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85.

上一篇:散文的阅读技巧下一篇:多维偏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