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2024-11-27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共12篇)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1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 江汉平原腹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能充足, 热量丰富, 是种植果蔬的佳地。荆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 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 占土地面积的51.6%, 是个农业大市, 其中果蔬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根据荆州市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知, 从2010年至2013年, 荆州市蔬菜和水果的年均总产量分别为241.85万t和39.38万t,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4.65%和8.73%, 且总产量和增长率均呈增长之势。尽管如此, 由于管理不善及保鲜设施和技术落后等因素, 荆州市果蔬的腐损率历年来居高不下。这给果蔬种植者及果蔬批零商造成了很大的亏损, 也给荆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运用果蔬冷链物流是降低果蔬腐损率和提高果蔬鲜度的唯一有效途径, 同时荆州市也存在冷链物流。然而, 对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的问卷调查结果却显示, 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很低, 其中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发展的滞后。所以, 为提高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总体水平、减少果蔬高腐损率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提高荆州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研究如何解决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果蔬冷链物流概念及特征

“果蔬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从产地采收后, 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 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

“果蔬冷链物流的突出特点是低温、低耗和高效。低温意味着果蔬在采后、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要实行全程的温度控制, 包括产地采后冷藏、冷藏运输、销售地低温冷藏等。低耗指在果蔬冷链物流的各环节中, 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 尽量降低产品损耗。由于果蔬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间隔, 高效便是指在果蔬的冷链物流中恰当地运用各种运输方式和交易方式,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2]。”

2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覆盖面小、数量少

从宏观角度看, 根据调查, 荆州市的绝大多数冷链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存在于荆沙两区, 其他六个县 (市、区) 几乎没有。同时, 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公司也只占所有物流公司总数的1%左右。这些都说明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覆盖面积很小。

从微观角度看, 如冷藏车, 根据我们对石首、洪湖、公安三个地区物流发展局的问卷调查, 冷藏车只占所有用于物流运输车辆总数的1%左右;同时, 对石首、洪湖、公安、荆州和沙市五个地区批零商 (超市、果蔬批发商和零售商) 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冷藏车只占普通车和冷藏车总数的9.86%;而对物流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 只有荆州区的两湖绿谷和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分别有4辆和10辆左右的冷藏车, 其他物流企业则无冷藏车;果蔬基地的冷藏车则更是零星。

再如冷库, 根据果蔬批零商的问卷调查, 大中型超市中冷库的平均面积为16m2左右, 中小型果蔬批发商未配备冷库, 只有两湖绿谷农产品批发市场配有8000t位的冷库。同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果蔬基地的冷库面积更少, 南口镇达3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只有300~400m2大小的冷库, 李埠镇万亩蔬菜基地也才配有2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库, 整个镇都从事葡萄种植的公安县埠河镇更是无一冷库, 其它小型果蔬种植基地也几乎没有冷库。综合上面的情况可知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数量是很少的。

2.2果蔬冷链物流技术传统、单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保鲜技术方面, 28.30%的批零商使用冷库进行保鲜, 26.42%的批零商使用冰箱或展示冰柜进行保鲜, 3.77%的批零商使用空调房进行保鲜, 41.51%的商家使用其他方式 (如洒水、用被子捂、放于通风处、药物保鲜等) 进行保鲜, 简言之即采用了保鲜技术中最传统的冷藏贮藏保鲜和通风贮藏保鲜技术。在制冷技术方面, 几乎所有冷链物流企业和商家都使用液体汽化制冷, 技术非常单一。同时, 相对于半导体制冷和气体膨胀制冷等技术, 这种制冷技术也比较传统。

2.3部分果蔬冷链物流技术缺乏、不成熟

预冷是保鲜的开始, 但荆州的冷链物流企业和果蔬批零商却遗漏了这一重要环节, 直接将果蔬放入冷库冷冻或冷藏, 使预冷技术成为了一个空缺。同时, 节能技术也很匮乏。

荆州市还没有一个物流信息平台, 各个物流企业和果蔬批零商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信息平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12.82%的果蔬批零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数据库, 20%的果蔬批零商对自己的果蔬腐损率和进货周期等数据进行过记录整理, 就连两湖绿谷农产品批发市场这种大规模的果蔬批发市场也只是形成了数据库而没有形成物流信息平台。虽然信息化技术所需要的互联网技术、GPS、GIS和传感器技术等在荆州已经很成熟, 但它们却没能完美地与数据库技术结合, 从而导致信息化技术在荆州的不成熟, 进而也导致了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在荆州发展的落后。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70.83%的果蔬批零商和几乎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实行了温度的自动化控制, 温控自动化相对成熟。但其他自动化, 如装卸自动化, 管理自动化等却不成熟。所以自动化技术在荆州也不是很成熟。

3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缺乏及落后,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购买和建造冷链基础设施及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极高, 同时这两方面所需的相关专业人才又很缺乏。所以,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主要从招商引资、减少成本、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四方面出发, 提出了以下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3.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增设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洪湖市物流发展局陈少明副局长告诉我们:“在荆州, 果蔬冷链物流是个光明产业, 之所以缺少投资者, 首先是因为投资商没能看到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利益前景;其次投资这个产业的成本高, 而政府给予的扶持又不够。”因此, 为促进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首先, 荆州市政府要大力宣传荆州果蔬业的发展, 让投资商们看到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是个光明产业。其次要加大对果蔬冷链投资商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资金方面, 根据购买和引进基础设施及技术的成本, 政府可以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政策方面, 对于购买基础设施, 政府可以采取免税或者减税的措施, 对于修建冷库或码头等基础设施, 政府可以免费提供土地或减税甚至免税提供土地。

不仅如此, 招商引资也要分为两种:完全招商引资和部分招商引资。完全招商引资即投资者从零开始, 建设新的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或者基地, 部分招商引资即投资者对已有的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或基地进行进一步投资, 如单独投资增设一个冷库或码头。对于完全招商引资, 政府的优惠和政策支持要更大, 相反, 对部分招商引资的支持力度会相应减少。

3.2冷链资源再整合, 形成规模效应, 降低成本

冷链资源再整合, 这种资源的再整合可以是资源的合并, 也可以是资源的重新组合。荆州市有400多家物流公司, 30多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但这些物流公司和物流基地的规模小, 冷链功能缺乏、不齐全。对此, 各个物流公司和物流基地可以协商合作, 将多个规模小的公司或基地合并, 形成规模大、功能齐全的物流企业或基地, 或者, 各个物流公司根据自身的特征, 留其强项, 去其弱项, 然后再组合, 形成规模大、功能专一的冷链物流公司, 即形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同理, 荆州市的果蔬种植基地和果蔬批发市场虽然规模大, 但内部冷链设施和人才缺乏, 原因在于组成果蔬种植基地和果蔬批零市场的果蔬生产商和批零商孤军而战, 缺乏合作, 而单独的生产商和批发商供应不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高成本。对此, 可以成立果蔬生产合作社和果蔬批零合作社, 将一个个单独的生产商和批零商合并为一, 形成规模效应, 降低冷链设施建设的成本, 从而引入更多的果蔬冷链设施和人才。

3.3加大果蔬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

技术决定着冷链物流效益的高低, 高端先进的技术不仅使冷链的效益提高, 而且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好的冷链技术一方面可以从外地引进, 另一方面可以自行研发。荆州市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和科研水平, 找出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 采取引进或研发的方式获取先进的果蔬冷链技术。为此, 荆州市要加大对果蔬冷链物流的经济和政策投入, 一部分是设立科研基地, 如在荆州市高校或科研所内设立果蔬冷链物流技术研发点, 设立相应基金, 鼓励更多科研人才投入果蔬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另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引进果蔬冷链物流先进技术, 通过和其他省市进行果蔬冷链物流的交流, 找出落后技术, 引入先进高效的果蔬冷链技术。

3.4培养和引进果蔬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稀缺, 人才队伍不健全, 果蔬冷链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的突出问题,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果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制定有关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 培育市场急需的果蔬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再培训, 建立领导干部果蔬冷链物流知识培训制度, 逐步发展和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 为果蔬冷链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例如, 充分发挥荆州市现有院校教育资源, 组织实施果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为加快果蔬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侧重地引进果蔬冷链物流职业经理等管理人才, 组织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 在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冷链物流实训基地, 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行果蔬冷链物流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4结语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产业是加快荆州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情况, 荆州市政府和物流组织要坚持从招商引资、减少成本、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四个方面着手, 解决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荆州市果蔬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与此同时, 果蔬冷链物流是一个产业, 它需要市场的调节和支配, 荆州市政府可以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但荆州市政府更应激活市场的力量, 让市场去推进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摘要:荆州是个果蔬生产、需求和流通大市, 果蔬冷链物流的应用对荆州果蔬损耗的减少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又是决定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所以解决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是提高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效益的有效途径。该文首先分析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荆州的具体情况, 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发改经贸[2010]1304号.2010-06-18.

[2]苏国贤, 李富忠.中国蔬菜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 2012, (1) :39-42.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2

京药监发〔2011〕40号

《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现代物流技术指南》、《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技术指南》已经于2011年12月12日第15次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特此公告。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技术指南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冷链管理,保证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依据《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验收实施标准(试行)》,结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开办药品批发企业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是药品经营企业配置冷链设施设备,开展药品冷链管理活动的技术指南,是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条 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所从事的冷链药品的经营和管理,除满足相关规定外,应符合本指南要求。

第四条 通过冷链管理使药品在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包装、发货、运输等环节应始终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

第二章 设施设备管理

第一节 设施设备配备要求

第五条 药品批发企业应配备经验证并符合冷链药品储存、运输要求的设施设备。

第六条 经营生物制品、疫苗的药品批发企业应根据药品储存温度要求配备两个冷库(冷藏库或冷冻库,下同),且冷库总容积不低于200 m3;经营其他类别冷链药品(不包括特殊管理药品)的冷库不得小于50 m3;从事第三方冷链药品物流业务的冷库容积应不低于1500m3。

第七条 冷库设施设备应为自有,仓储作业区域(包括收货区、待验区、储存区、出库复核区、发货区等)应能满足物流作业和物流规模的需要。

第八条 冷库应配备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具备温湿度自动监测、显示、调控、记录及24小时连续监控功能;应配备自动报警装置,具备温湿度超出报警限定值、断电等不正常状态的有效报警功能。监控系统应有不间断电源。

第九条 冷库应配备备用供电系统和制冷机组,以有效保证异常情况下冷库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 企业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车应具备温度自动监控、报警、记录等功能,并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温度数据实时上传;冷藏箱(包括蓄冷箱、车载冰箱或泡沫箱等,下同)、保温箱应配备温度自动记录设备。

第二节 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应有使用细则和定期维护方案,其中对冷库、冷链运输设备、冷链包装应制定相应的验证方案并形成验证报告。

第十二条 应配备专人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每日至少完成一次对冷库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的巡查。

第十三条 企业应定期对温湿度自动监控、报警装置及备用设备等进行测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数据准确。若需强制校验的,应依法进行校验。设施设备测试、校验记录应建档留存,至少保存5年。

第十四条 企业应与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的技术服务商签订服务协议,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及进行故障处理。

第三章 人员管理及培训

第十五条 药品冷链管理负责人应经企业正式任命,全面负责冷链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设施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设施设备的巡检、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冷链管理负责人及设施设备管理人员变动应以保证冷链管理的延续性为前提。

第十八条 企业应针对药品冷链管理负责人、设施设备管理人员、冷链验证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完成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十九条 企业应按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冷链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从事冷链药品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包装、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冷链药品管理基础知识及所经营药品的温度敏感性特点,并定期接受冷链药品储存、运输、设施设备使用、应急情况处理等业务培训,建立培训档案。

第四章 冷链物流信息管理

第二十一条 应对冷链药品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冷链药品的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包装、发货、运输等操作过程的监控、信息记录与查询。

第二十二条 信息管理系统应对冷链药品流通各环节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

第二十三条 信息管理应能实现对冷链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药品近效期提示、仓库温湿度实时监控及数据采集、不合格药品及问题药品的锁定等。

第二十四条 应严格按照电子监管及药品追溯要求进行数据上传、维护及核注核销,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处理相关预警。

第五章 操作流程质量管理

第一节 收货、验收

第二十五条 冷链药品要优于普通药品先收货,收货时应避免外界环境对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应用温度测量设备当场检测药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符合要求应及时将药品移入符合温度规定的待检区,并索取运输交接单及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对其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收货时药品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对运输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不得入库。

第二十六条 销售退回药品的管理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二节 储存、养护

第二十七条 冷链药品储存的温度应符合药品规定的储存温度要求。

第二十八条 储存冷链药品时应按冷链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规定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

第二十九条 不合格品应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销毁并记录。

第三节 包装、发货

第三十条 冷链药品的包装、发货操作流程应张贴于作业场地的明显位置。包装材料的选取应能保障药品质量及控温要求。

第三十一条 冷链药品的备货、拆零、拼箱、装箱、包装应在符合规定的温度下进行。

第三十二条 装载冷链药品前,冷藏车、冷藏箱应预冷至符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第三十三条 发货时应检查冷链运输、储存设备温度,并进行记录。

第三十四条 采用冷藏箱、保温箱运输时,每种规格的冷藏箱、保温箱中应至少放置一个温度记录设备随货发运,冷链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排或冰袋。

第三十五条 采用冷藏车运输时,药品应合理码放,确保冷链运输环境符合要求。

第四节 运输

第三十六条 应根据药品数量、路程、运输时间、储存温度、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应确保运输途中温度符合要求。第三十七条 采用冷藏车运输冷链药品时,运输前应对冷藏车及冷藏车的制冷设备、温度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应确保所有设备运行正常。

第三十八条 采用冷藏箱、保温箱运输时,箱体上应注明储存条件、特殊注意事项或运输警示。

第三十九条 货物到达收货方时,应填写运输交接单,确认到货药品温度,并经收货方签字确认。

第四十条 委托运输冷链药品,运输前应检查承运方运输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温度状况,达不到规定的不得装车。

第六章 冷链验证要求

第四十一条 冷链设施设备须经验证后方可使用,冷链设施设备改变,均需通过验证。相关验证工作由企业组织实施。

第四十二条 新建冷库应进行设施设备的安装、运行及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包括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数量、安装位置预设与运行验证,报警装置运行验证,主用和备用制冷机组切换验证,备用电源切换验证;在用冷库冬、夏两季性能及温度分布验证等。

第四十三条 对冷藏车应进行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数量、安装位置验证、空载及满载时的制冷与保温效果、温度分布验证、报警验证等。

第四十四条 对药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操作流程进行验证,药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包装操作流程发生变化时应进行重新验证。

第四十五条 以上验证均需按照验证方案进行,并在验证结果支持的范围内运作。验证工作完成后应有验证报告,并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审核、批准。验证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有记录,验证记录至少保存5年。

第七章 制度管理

第四十六条 药品批发企业应制定药品冷链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操作流程,内容至少包括:

(一)冷链药品收货验收制度。明确收货验收操作要求及可能出现的不合格情形及处理措施。

(二)冷链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冷链药品进出库管理、储存码放要求、养护方案等。

(三)冷链药品包装管理制度。明确冷链药品温控物流包装所用材料、包装方法及包装流程。

(四)冷链药品发货制度。明确冷链药品发运流程、装车要求、药品摆放位置及注意事项等。

(五)冷链药品运输管理制度。明确冷链药品运输温度监控要求以及运输方式、联系人、温度等信息的记录要求。

(六)冷链验证制度。明确需进行验证的对象、责任部门、时间安排及验证方案审批流程等。

(七)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明确冷链药品召回、冷库温度异常、运输途中温度异常等处理措施。

(八)第三方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储存配送冷链药品时,应与第三方签订合同,明确第三方的设施设备及操作流程应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制定对第三方操作流程质量管理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内容、时间,定期对第三方的质量管理各环节进行审计。

(九)培训制度。企业应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组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效果等具体要求。

(十)质量考核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及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各流程的质量考核标准体系。

第四十七条 药品批发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冷链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内审,并根据结果进行修订。

第八章 记录管理

第四十八条 冷链药品的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包装、发货、运输等各环节应留存真实、完整、准确的温度记录。

第四十九条 冷库内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至少每1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温湿度的实际数值,数据应真实、完整、准确、有效、可读取,各测点数据通过网络自动传送,记录至少保存5年。

第五十条 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有温度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超过10分钟,数据可读取,并实时对异常温度进行记录。温度记录应由发货方和收货方确认后留存。

第五十一条 冷链药品的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包装、发货、运输、销毁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链药品有效期1年,不得少于5年。

第五十二条 记录可分为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设施设备管理相关记录、人员管理相关记录应以纸质形式保存,必要时辅以电子形式保存;冷库、冷藏车及其他采用机械、电子等自动监控设备形成的记录、冷链验证记录、质量管理流程相关记录,可以电子形式保存,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第五十三条 所有纸质与电子文件应采用安全的方法存放与保存,防止损坏、丢失及未经批准的修改;文件的存储应易于检索,电子文件应有备份。

第五十四条 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相关定义

冷链药品:对储存、运输有特殊温度要求的药品。冷藏:温度符合2℃~10℃的储存运输条件。冷冻:温度符合-10℃~-25℃的储存运输条件。

冷链:采用专用设施设备,使药品始终处于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验证:冷链系统中的企业制定的对冷链设施设备、操作流程等性能状态、效果进行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验证制度、验证方案、验证原始记录、验证报告及实施验证过程中形成的其它文档及材料。

包装: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药品、方便运输,在原有外包装基础上依据不同情况所采用的容器、材料、辅助物及所进行操作的总称。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生鲜的质量及营养价值都极为重视。生鲜农产品是农业生产者或者企业养殖或种植出来的初级农产品,它们大多数没有加工或者只进行了少许初级加工。因此,易腐易损难以保存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新鲜”与否是衡量生鲜农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也再不断增加,市场对冷链物流的储运、保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增值空间、潜在市场巨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人们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里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业态,正深度融合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中,为社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将向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方向创新发展。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杭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和行动具有借鉴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和特征

(一)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主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这四个方面构成,由低温和冷冻生产加工、低温和冷冻贮藏、冷藏运输、低温和冷冻购销、终端处置这五个环节构成。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损耗、延长保鲜期、减少污染等都是冷链物流的重要作用。

在物流领域中,冷链物流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物流方式。因此,除了物流技术装备之外,冷链物流还有其独特的系统化装备设施和某些环节专用的装备设施。在汽车运输、水运及火车运输中都有冷链的专门设施。保温车、保险车、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

(二)生鲜农产品。广义的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以及加工生鲜农产品;狭义的生鲜农产品是指由企业或农户经营、种植、养殖、未经加工或只进行初级加工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易腐易损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在冷链物流中占得比重较大,12015年蔬菜、水产品占冷链食品物流总额分别48.8%和31.9%,远超于其他产品的冷链总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生鲜农产品易腐易损性造成了其冷链运输相较于常温下的物流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资金投入的特征。第二,由于农作物的自然属性,生鲜农产品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季节性,但消费是常年存在的,因此为达到供求平衡,产品在保险技术和贮藏要求十分严格。第三,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地区分散。市场需求大的同时,受到天气、交通、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很大,且很难及时把握市场全部信息,因此最后成本很难确切估算。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一直是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015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901.8万人,杭州市人口众多,生鲜农产品作为杭城居民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用产品,仅靠杭州市本地农户生产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依靠外省供给,因此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同时至2014年末,杭州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024.4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1.68千米,说明杭州交通发达,为城市冷链物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外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直接进行合作,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或供应商提供运输车或者物流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行运输。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交易环节简单,农产品量大且价格低廉,但远距离直接运输受各方面影响较大,若遇到突发情况未能及时到达,将会导致市场某些农产品无法供应,出现缺货现象。而且批发市场通常位于地价便宜、交通顺畅的郊区,大多城市消费者不会选择直接去批发市场购买。基于这样的情况,便产生了最常见的第二种城市冷链物流运输方式,即大型连锁超市或地方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与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消费者再到当地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使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但经过二次运输会增加物流成本与运输时间,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基本与时间长久呈正比,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冷链物流也比上一模式更为严格。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杭州市经济发达、交通枢纽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生鲜农产品潜在市场巨大,杭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总体上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很多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杭州市电商发展迅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市场。但冷链系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冷链系统。在冷链技术、设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现代居民生鲜农产品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经济日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美国为25万辆。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我国冷链流通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国90%的水平。就运输设备来说,杭州市大型农贸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超市等仍用大卡车的形式常温运输,“塑料箱+冰块”的标配也随处可见。就储藏设备来说,生鲜农产品对温度要求严格,而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但杭州市地区的冷库,设备老旧、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低,在淡季,冷库处于闲置状态,储藏量低,效用低下。而在旺季,冷库储藏量饱和,可能造成部分产品无法储藏的损失。且冷库成本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在向社会开放后,营运管理水平低,加剧了冷库的损坏,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信息化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不足,缺乏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无缝对接,大大影响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准时、准点、准确性,也造成了巨大的产品损耗和冷链物流成本浪费。杭州市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批发中心难以做到信息的高效处理和准确传递。像是电子车载地图、电子订货系统、自动温控及检测设备、卫星定位系统、车载GPS、RFID(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很少能够普及和合理利用。杭州市大多数物流运输时仍以人工为主,缺少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企业与冷链物流联系的紧密度不高。例如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消费者下单后,企业自身的冷链物流平台不能快速响应,导致消费者收货时间延长,产品也可能因时间增加而质量下降。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滞后。冷链物流较普通物流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若完全由销售商负责的话,投入成本过高,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后期价格上升、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中的冷链发展不齐、缺乏设备、人才、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成熟,销售商更多的会选择将物流外包给一家或者多家物流公司。正是因为体制和行业的封闭性,大大阻碍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展开专业、高效、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运输

知识不足,且在冷链管理上缺乏专业人才。在调查中发现,杭州市很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销售商对冷链运输概念模糊,认为冷链运输仅限于部分进出口商品,像水果、蔬菜这些产品常温运输不会改变其本来性质。销售商的运输方式决定着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而消费者则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的接受常温运输下的高价低质产品。与此同时,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操作性远高于一般物流。杭州市更多的是从事传统物流,缺乏懂物流又懂冷链的复合型人才。杭州市各个大学的物流专业中,对冷链物流的深度剖析较少。要了解冷链物流相关知识,还需要自身从课外书籍、网络上学习,缺乏专业引导和能动性。

(五)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交通上缺乏政府支持。杭州市交通拥堵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关限行政策,针对外地车辆进城也有严格规定。(2016年杭州外地车限行规定:时间:周一到周五,早高峰七点到九点,晚高峰四点半到六点半。区域:除了包括老的错峰限行区域外,还包括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其它高架道路)这样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杭州市交通压力,但城市配送车辆存在“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此外,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之间必须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冷链的稳定、高效运输,这也真是杭州市冷链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杭州电商的不断壮大,电商四要素之一的物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物流如果不突破传统思维和体制上的桎梏,改善原有运输缺陷,谋求创新转型发展,将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流需求,立足于当下的信息社会。下面是针对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由于冷链物流较一般物流相比,需要齐全的设施设

备,成本也将大大提高。杭州市政府可积极引导,并给与资金补贴或政策引导。例如,冷链物流公司在购买冷藏车时给予一定优惠、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冷链物流中、将强市内冷链物流运输的监管,严厉打击未按冷链要求运输车辆、建立相关监督平台,使消费者能针对自己购买的生鲜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开通冷链物流的绿色通道等措施。企业要在自备物流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冷链技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冷链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规范操作,合理养护,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物流损失。

(二)构建以信息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平台中跟踪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出发的一些列物流环节。如规划冷藏车的最优路线、记录冷库的实时温度、储藏容量等,在冷链平台上公布这些信息,做到信息的透明化。这样一来,能做到生产者、消费者、物流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冷链物流的监督中。与此同时,也可由专门人员采集不同地域、不同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将这些信息及时发布在冷链平台上,避免农户盲目生产而导致的产品滞销和浪费。除此之外,农户可利用互联网直接发布产品信息,物流公司可根据自己企业冷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该农户合作。物流公司也可发布自己空闲的物流资源,由冷链物流平台充当中间者加以筛选,选择适合的物流需求方进行合作交易。供求双方借助互联网及时获取信息,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传递出错问题,这样既减少了双方时间成本,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最大效益,互利共赢。

(三)发展“互联网+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新模式。杭州市经济发达,电商数量庞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迅速,但其中核心业务为冷链物流且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企业少之又少。政府同企业可联合打造,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政府积极引导或者给予相关政策补贴,鼓励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企业要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在配送环节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分析,确定最优路线,合理高效的将产品安全新鲜的送到消费者手中。做到合理高效的配送、实时准确的货物跟踪、快捷高质的服顾客服务。在运输过程中,以开发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跟踪神鲜农产品的运输情况,及时反馈双方,保证运输过程的迅速、透明化。在后期,提供高质量的顾客服务,建立消费者投诉机制,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合理整改。

(四)利用互联网普及冷链知识,培养冷链专业人才。包括杭州市人民在内的消费者都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消费着,有些消费者则存在错误的冷链认识,认为冷链技术的应用只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最终产品价格上升。针对这样的现象,政府要大力普及冷链知识,研究创新冷链技术。[2]例如,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电磁声场辅助快速冷冻技术、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移动式果蔬精准储藏保鲜库、多温区冷库温湿度环境监控报警系统等。此外,可发挥互联网普及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引导消费者全面认识冷链物对生鲜农产品的必要性,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培养消费者参与冷链物流监督体制的责任心。杭州市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普及消费者的冷链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冷链专业人才。政府应鼓励各大高校开设低温技术、冷链物流的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毕业后的冷链专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去相关企业实习。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相关冷链专业技能方面培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优秀员工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员为企业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技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五)政府放宽对外地物流车辆的运输规定,同时物流车辆在进城时进行登记和检查。确认真实为物流运输车辆而不是一般外地车辆,避免一些一般外地车辆鱼目混珠。此外,要将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运输。通过开展公、铁、航、水运联合运输,加强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弥补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缺陷,发挥运输方式特长,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

五、研究小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运输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给出相应建议。“互联网+”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冷链物流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作为冷链物流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信息链,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附于“互联网+”便于实现销售商、物流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产品监控和后期服务等。毋庸置疑,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给传统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如何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把“互联网+”与冷链物流完美结合,解决消费者需求问题,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附加值,开启冷链市场新格局,是当代政府、企业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渗透、融合,发挥着的巨大作用,必会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冷链物流运营实物/邓汝春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8(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ISBN 978-7-5047-2696-4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难做 想要破冰应从何入手.供应链时代,2016-3-30.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603/30/310849.shtml

[3]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5 ISBN 978-7-5047-5189-8

[4] 傅俊,龙华,陈磊,海峰.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第1期,第34卷

易腾迈:技术左右冷链物流进步 篇4

近日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饱受高温煎熬, 大众对冷冻消暑食品的需求飙升, 超市及零售商店对冷链物流、冷库及相关配送服务的效率要求也骤然提高, 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易腾迈科技公司指出, 冷链物流需要过硬的识别、跟踪及供应链管理技术, 才能全面提升其效率。

易腾迈针对冷链物流及冷库环境的特殊性, 开放出一系列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作的自动识别方案, 例如易腾迈的固定式和车载计算机就是适合工业使用的坚固扎实、功能卓越产品, 它们采用了最新的射频技术, 包括行业标准802.11x、Cisco®CCX兼容性认证, 而且支持Bluetooth®扫描和外围设备, 因此既可执行有线操作也可执行无线操作。对于希望材料处理设备和工业车辆 (如叉车) 以及车辆维修人员能共用移动仓库和库存控制应用的用户而言, 这些计算机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它们外观简洁、牢固耐用, 因此也是固定式应用 (如越库、生产工作站、车间和其他仓库及配送环境) 的最佳选择。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教学要点:

1、GPS、EDI、RFID的定义。

2、GPS、EDI、RFID的定义在物流中的应用。

教材及相关参考文献

1、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2分钟)

2、复习巩固

(5分钟)(1)物流条码的定义?(2)物流条码的特点?

3、导入新课:

(5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码技术在日常生活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其他信息化技术,例如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4、新课内容

(70分钟)

5、强调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1分钟)

教学难点:GPS、EDI、RFID技术的原理。

教学重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6、总结本课内容

(5分钟)

7、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一章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一节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一、RFID技术

1、定义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了解 RFID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2、组成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Tag)(2)天线(Antenna)(3)阅读器(Reader)

3、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

了解

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

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4、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5、RFID应用实例

(一)零售行业

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吉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0%以上。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速锋Ⅲ剃须刀。

吉列公司和各零售公司都建有网络机制,可以实时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但吉列做了现场调查后发现,在更多时候,新品销售、促销结果的不好,是由于零售店没有将新品上架、没有及时补货等造成的,而这些情况,不是现有网络机制能解决的。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采用RFID技术

近年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新技术提升组会能力,更好地展示上海城市形象。RFID 在大

掌握

掌握

型会展中应用已经得到验证,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门票系统就采用了RFID 技术,做到了大批参观者的快速入场。2006 年世界杯主办方也采用了嵌入RFID 芯片的门票,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引起了大型会展的主办方的关注。在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RFID 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主办者、参展者、参观者、志愿者等各类人群有大量的信息服务需求,包括人流疏导、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等,RFID 系统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世博会的主办者关心门票的防伪。参展者比较关心究竟有哪些参观者参观过自己的展台,关心内容和产品是什么以及参观者的个人信息。参观者想迅速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找到所关心的展示内容。

而志愿者需要了解全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需求通过RFID 技术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参观者凭借嵌入RFID 标签的门票入场,并且随身携带。每个展台附近都部署有RFID 读取器,这样对参展者来说,参观者在展会中走过哪些地方,在哪里驻足时间较长,参观者的基本信息是什么等就了然于胸了,当参观者走近时,可以更精确地提供服务。同时,主办者可以在会展上部署带有RFID 读取器的多媒体查询终端,参观者可以通过终端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及所在展区的信息,还能通过查询终端追踪到走失的同伴信息。

二、EDI技术

1、定义与应用条件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意为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2、对EDI定义的理解重点:

(1)使用EDI的是交易的两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传递,而非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

(2)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目前就是联合国的UN/EDIFACT。

了解

(3)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5)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实现的。

3、EDI系统的构成要素(1)数据标准。(2)EDI软件及硬件。

4、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这也是与一般

Email的区别,例如联合国 EDI-FACT标准。

(4)尽量避免人工的介入操作,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

三、GPS技术

1、定义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2、特点 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 实时性

了解

3、GPS的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4、网络GPS的主要功能(1)实时监控功能;

(2)双向通讯功能;

(3)动态调度功能;(4)数据存储、分析功能。

冷链 中国物流新风尚 篇6

当网购增多,人们对运送产品的多样性、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文件、衣物等寄送,而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地区的水果、巧克力、海鲜,甚至鲜花……这不仅对快递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促使了更精细化物流形式的产生,冷链物流便应运而生。

冷链物流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品质,使其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主要应用在食品、农产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其中食品、农产品冷链占比最大。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普通货物更为复杂,对于信息化的配置、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据统计,我国2008至2014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亿元,预计到2020年冷链将达到3479亿市场规模。

尽管同国外成熟的冷链系统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仍有差距,比如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水平仍较高,但日益增长的需求为迅速崛起的电商、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2014年9月25日,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推出“顺丰冷运”品牌,瞬时吸引了行业的目光。“顺丰冷运”旨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本篇我们将走进顺丰北京大兴冷库一探究竟。

为什么要做冷鏈?

“当客户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改变。做了这么多年的快递,其实没有明确的区分,现在顺丰做了区分、建立了冷链,其他快递还没有区分。”顺丰冷运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徐二庆说。

2014年,顺丰在北京成立了冷运分公司,得知这一消息的徐二庆主动请缨去做冷运的整体筹建工作。“因为我觉得冷运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它的前景非常光明。我想真真正正地做出一番事业,为中国的冷运界做出贡献。”他满腔热血地说,“冷链运输的前景有一种朦胧的美。就像我们站在山上看下面的村庄一样,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看不清,却宛如仙境般令人向往。”

然而,美好的前景中也总有暗流和玄机。对于徐二庆来说,转变思维,无疑是一大挑战。“如果我们依然采用快递思维去做冷链,相当于没有改变、没有创新,还是快递。主要就难在探索冷运独特的运营模式,因为很难跳出顺丰十多年的快递思维。”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徐二庆认为,冷链运输作为第三方供应链,直接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将生产者的产品直接输送给消费者,剔除了多个中间商倒手而抬高的物价,从而给生产端和消费端双方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不只是运输,更是做服务的叠加。通过运输能力、科技、包装、质量、全程温控,来增加货物的价值,让客户先‘赚钱’。”

比如,吐鲁番的葡萄如果用普通快递方式运输,多半会烂掉,使得北京的客户很难品尝到吐鲁番葡萄的原汁原味。而顺丰冷运对葡萄采用了特殊的標准化包装:将两层特制的塑料袋之间充满空气,然后再去包裹葡萄;对不同品种的葡萄也有不同型号的包装,如“小串装”、“大串装”等。他们还专门做过实验,将特殊包装后的葡萄反复、随意地扔到地上,然后检查包裹内的葡萄是否会破损,实验结果当然是完好无损。“既然刻意的去‘扔’都没事,那么在运输中更不会有问题。”徐二庆自信满满地说。

“有了冷链运输,大家才会更加关注生鲜食品的安全,对食品安全有更高的需求。这对每个人都是好事,标准越高、要求越严,对消费者越有利。”徐二庆坚信,做冷链运输也是积德行善的过程。“做冷链运输绝不是出于对物质上的追求,我不在乎自己能得到些什么,而是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尽全力满足客户需求,而这也正是顺丰的价值观。对此,我们也在管理层的研讨会上多次交流,我们都是想通过顺丰这个平台来成就一番事业。”他畅想:在未来,顺丰冷运将奔驰在全国的大街小巷,为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冷运将带动全国各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将货物从生产者“一站式”送到消费者手中。

冷运订单的背后

大兴冷库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7米,卸货及停车区域达2000平方米,可供多台大型车辆及小型货车同时作业。其中冷冻库面积693平方米,恒温库面积492平方米,冷藏库面积1848平方米,中转生产区2217平方米,装卸缓冲区554平方米。

在通往冷库前,是订单的接收操作区,10位订单员负责每天2000单左右的货运量。当系统收到订单之后,随即打印出拣货单,然后订单员同冷库的拣货员进行交接。拣货员就可以根据货运单进行拣货。徐二庆坦言:“现在还没有达到和欧美、日本一样可以普遍自动拣货的水平。但是我们的系统比较先进,所有的系统都是顺丰科技自己研发的。我们大概有100多套系统,每个系统的版块也会随着业务需求的改变而更新,如同我们的巴枪可以不断升级一样,整个后台的集成性会越来越强。”

“这里的订单员在订单下发之后,即可以打印订单波次,从打印波次到拣货,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冷库管理员刘帅帅介绍:“我们早上8:30开始接收订单,晚上7:00结束订单。”

进入仓库之后,会有一个缓冲区,用来防止冷运货物脱温,尽管每个装箱口均为无缝对接,每个口对应不同的温区,但缓冲区依然安装风机,保持恒温,防止货物从冷藏或者冷冻区域出来之后,出现脱温现象。徐二庆说:“这里可以说不存在脱温。虽然这个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们是全程温控。”

如果站在厂房的上空,一定可以发现,订单操作区域的传送皮带成U型,基本上所有的加工、包装、装车都在这条流水线上完成。在U型传送带的一侧,还有一条“单品”传送单,作为高峰期、大宗货物的流水运送,一个小时平均可以完成500单的快件量。

nlc202309090542

U型传送带当中的一条为“多品”操作区,有一些订单不只一个品类,比如一位客户不仅订了鸡肉,还有鱼肉、虾类,那么“多品”操作台便可以完成这些订单。每一个多品的包装台从生产、产品信息复核、包装,以及快递信息的处理,操作人员全部可以站在同一个地方完成。每位操作人员在登陆系统时都要录入自己工号,方便后期的管理、追溯。

另外,如果是同城的货物,所有的商品都会放在顺丰特质的EPP保温箱内配送,刘帅帅指着一个看起来比普通泡沫箱结实许多的深灰色箱体介绍道:“這个EPP就是顺丰冷运实验室针对冷链、冷媒特制研发的保温箱,保温效果很好,环保而且密度很高,抗压性强。”由于每一个EPP保温箱造价较高,这些EPP都会有自己对应的“顺丰资产条码”,后期还会有专人进行回收、清洗、消毒、晾晒再利用。“可以说,我们是规则的制定者,EPP保温箱,是顺丰最早开始原创使用的,也有一定的推广。”徐二庆说。

2014年底,顺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武汉及成都建立起10座、近6万平方米的冷库,并实现9条冷运干线加100台以上的冷链干线车辆。2015年初,顺丰正式成立“冷运事业部”时,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2015年8月,顺丰又上线了“冷运城配”和“冷运专运”两款针对生鲜电商的产品,进一步完善冷运服务体系,并在冷运方面织就了四大网络,即冷运仓网、冷运干线网、冷运配送网及冷运监控网。可以说,顺丰冷运在发展冷链物流方面专注非常且不遗余力。

一切为了更好

在大兴冷库的生产区中,张贴着一张“冷运质量口诀”,第一句便是“冷链温控是核心,温度差异要记清”,冷库中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着不同的温度,恒温类15-25°,冷藏为0-10°,冷冻低于-18°。除了冷库中严格的温控、缓冲区的设置,每一辆冷运车也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司机的培训机制。

对于驾驶冷运车的所有司机,每个月都会有至少两次车辆4S店的老师和冷机4S店的老师的面授机会。“冷运车驾驶司机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能力,简单的应急操作必須会,要熟记故障代码等。如果不是硬件问题,临时的问题司机现在自己都能处理。出现问题时,总调负责协调资源,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目前为止,顺丰冷运并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的或者说对客户、生产者产生影响的问题。”

谈及顺丰冷运的企业文化,徐二庆说,顺丰集团的企业文化都是一样的,核心就是“成就客户”。“如果顺丰想做一件事情,无论多难,一定会做成。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收入,而是真正希望让社会感受到顺丰提供的便利。”

2016年8月19日,顺丰冷运在上海主办了2016中国生鲜食品全产业链峰会,这个峰会有一个重要的议程,是顺丰冷运食品陆运干线网的发布。在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伴随着全场嘉宾的倒数,大屏幕上一个个城市逐一被点亮,最终汇成一幅顺丰冷运干线网络图。

目前,全国53个城市,41条路线,2162个流向,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47座专业食品冷仓,491辆自有冷藏车,9877辆外包储备冷藏车,构建成完善的冷仓网络,面向生鲜食品及医药行业。与此同时,顺丰冷运还投入资金研发专业制冷、保鲜设备,提升保鲜效率和能力;通过行业首个冷运包装实验室,不断测试、研发和优化生鲜食品包装的最佳方案;并且配备全网可视化监控体系,对车辆位置、车厢温度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

如今,吃到新鲜派送的山东樱桃、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有无锡的水蜜桃、海南的香蕉、广西的芒果、广东的荔枝、龙眼都已不是新鲜事,徐二庆透露,下一步,顺丰正在研究“精准温控”,以后顺丰的冷运技术会精准到不同食品都有其对应的温度,以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口感和安全。

责任编辑 华南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研究 篇7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状况

冷链决定食品的价值,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冷链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加大了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力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投入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却很少,应用中的技术还是很落后,设备还是很陈旧。例如,我国冷冻、冷藏企业仍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我国投入冷链物流中的基础设施滞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辆和温度控制设施,不能为易腐食品的冷链物流提供有力的保障。冷链物流中信息技术和设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信息技术和设施的发展都很缓慢,不能对处于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食品进行实时的时间、温度、湿度控制,因而也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和鲜度。

1.1 我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落后

冷藏车辆少。目前,汽车冷藏车辆: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辆只有6970辆,占2%,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厢。冷藏公路运输: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达到3%。冷库容量功能欠缺。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我国很多冷藏库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造,大多只具有储藏功能,不具备物流配送功能。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1.2 我国冷冻冷藏食品运输环节车辆温控状态差

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较低。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冷冻冷藏食品运输环节车辆温控状态差,商品不合格现象很严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有时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冷冻冷藏食品仅1/5符合温控标准。据上海一家知名超市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披露,供应商的送货车辆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也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自然解冻,到了卖场再冷冻,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从某外资超市公司对供应商送货车辆与食品的温度记录中发现,该超市上海地区2007年5~6月份供应商送达店铺的冷冻冷藏食品温度,在11家供应商中只有两家检测合格率为100%,合格率不到20%,其他9家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的温度检测合格率均低于100%,最低的检测合格率只有12%。冷冻食品标准温度应为-18℃,但该食品实际上最低只有-13.7℃,最高达到5.8℃。内资超市经营者证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送往门店的商品也存在同样问题。车辆设备老化陈旧与多次卸货是两个主要原因。车辆老化,温度达不到食品要求;冷藏冷冻商品混装,多次卸货,导致车辆温度无法达到冷藏冷冻要求。

1.3 我国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尚不完善

冷链技术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由于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因时间与温度、湿度因素而引起的品质降低具有累积关系,对不同产品品种和不同品质均要求有相应的产品控制与储存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我国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尚不完善,冷链运输的技术标准与设备标准缺失,众多的冷链运输企业依然存在着加冰制冷的现象,对于化气凝霜等先进的冷冻技术尚未有效推广;同时对于冷链车辆的构造、车型没有特定的标准。食品冷链技术标准的缺失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大量损耗导致的食品行业效率低下。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创新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各环节技术创新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冷链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新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技术保障,必须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为此,要推进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快标准化技术认证体系的建设,还要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技术的中、高端人才,以支撑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促进管理创新。

2.1 推进冷链物流各环节技术创新,采用先进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储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其储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气调储藏是当代最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储藏技术。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应从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针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我国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节能和注重环保也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

2.2 加快标准化技术认证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冷链技术及其标准化是实现冷链物流大发展的必要基础,建立食品冷链技术国家相关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尤为重要。尽快开展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以有效提升食品物流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物流效率,是提升我国食品流通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推荐范围,明确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装卸速度、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未来,国内新的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应更多采用与国际接轨、遵从企业实际、鼓励技术进步和规范操作和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的原则,来解决和克服已有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在标准应用方面,可从冷链物流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多项环节出发,对涉及进出口冷链业务的企业大力推广执行,对涉及国内冷链物流的企业,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认证执行,对国内暂无标准的冷链物流环节,国际上已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可参照国标类比认证执行,力求从源头上控制标准混乱、无标可依的局面。

2.3 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技术中高端人才,强化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

冷链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参与各方的共同投入。目前我国制冷、冷藏工艺的学历、职业教育已有相当基础,涉及物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构也有上百所,但专业的直接针对冷链物流工程技术培养的机构和组织少之又少,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国家应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以及适当的资金投入,鼓励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在涉及多学科、多层次而国内又相对紧缺的复合性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像冷链物流领域,如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冷冻节能设计等短期投入就能快速提高企业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和降低企业成本的人才应加快培养,争取在未来若干年使国内拥有一批能成熟运用国内外先进冷链技术的中、高端人才,并为今后我国提高整体冷链物流技术管理的“软”实力奠定基础。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高级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

发展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尽快建立食品冷链技术标准,依据供应链编制食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冷藏链本身的科技开发和冷藏技术革新,推广运用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各环节的技术、设备、能力、作业的协调性和衔接性。未来随着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的快速推广,国内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内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将日趋成熟,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长贇彬,谢锋.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与对策[J].食品科技,2005(7).

[2]俞玮.我国冷链物流系统技术的革新与展望[J].信息与电脑,2008(9).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建设 篇8

一、冷链物流技术现状

自《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正式发布以来, 我国加大了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力度, 近一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是投入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却很少, 应用中的技术还是很落后, 设备还是很陈旧。调查发现许多冷冻、冷藏企业仍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冷链物流中信息技术和设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信息技术和设施的发展都很缓慢, 不能对处于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食品进行实时的时间、温度、湿度控制, 因而也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和鲜度。

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装备薄弱。

目前,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虽然已达到100种以上, 但冷藏保温汽车数量较少。资料显示:在美国, 每万人配备冷藏车的数量为9辆, 而中国每万人配备冷藏车的数量为2辆, 并且大部分保温车辆为改装车型, 且冷冻机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冷藏保温汽车行业厂点过多、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重复引进, 存在着“散、乱、差”现象。人均冷库容积少, 在美国, 平均每人冷藏体积为1m2-2m2, 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m3, 平均到每个人不到美国的十分之。我国大部分冷藏库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 冷库就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很多冷藏库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造, 大多只具有储藏功能, , 不具备物流配送功能。从上述情况来看, 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不足, 装备陈旧, 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冷链运输储存环节温控质量差。

资料显示, 我国总体来看冷链运输率不足10%。农业部的统计, 其中每年仅仅是水果蔬菜因此损耗700亿元。成本始终是冷链运输的门槛。在高成本运输的情况下, 有些物流公司在冷藏温度上动歪脑筋, 冷藏食品达不到温度要求, 甚至是有些需要冷冻的食品, 干脆放在冷藏室里运输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2012年7、8月间, 新闻调查显示:生鲜、冷冻食品的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作, 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一般是车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再好一点的保温材料就是棉被。冷冻冷藏食品仅1/5符合温控标准。记者暗访调查了上海某知名超市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披露了供应商的送货车辆存在诸多问题, 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 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 也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自然解冻, 到了卖场再冷冻, 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更有甚者, 北京某外资超市在收受供应商送达的冷藏冷冻食品时, 冷冻食品包装表面温度已经达到零上20度, 同样照单全收, 内资超市经营者证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送往门店的商品也存在同样问题。

3、生鲜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 中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落后, 缺乏完整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技术落后, 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低, 效率低。在这些情况下, 冷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意外的信息堵塞, 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的风险加大, 而不成熟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建设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是建设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保障, 主要包括:采收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技术、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

1、采收技术。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成熟时机不同、易腐烂的特点, 因此制定采收成熟度及分级标准是采收技术的关键。在采收时可以实施适时、分批采收。为便于采收后分级和避免过多倒箱损害农产品, 采收时可分人定级采收或单人采果按等级分放, 采收时为减少农产品堆压损伤应用合适的容器。

2、包装技术。

科学合理的包装是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保鲜的重要手段, 从冷库贮藏的静态保鲜到果蔬物流的空间转移, 包装都是为保护产品所必需的。农产品保鲜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果蔬免受损伤、维持适宜的低温、控制水分蒸发、调节气体环境、清除乙烯、实现无菌或抑菌。企业要根据不同产品和流通形态的特点, 采用适当保鲜包装技术。对土豆、洋葱等不易腐烂的蔬菜类等, 可采取简单包装, 通过容器内部的空气循环即可控制发霉和腐烂, 并尽量扩大运输规模, 提高运输效率, 发挥规模成本优势;在小规模农产品流通上, 使用泡沫塑料加制冷剂等冷藏包装;对优质高价的农产品可采取特殊包装。如对于樱桃、桃、草莓等易碰伤水果的包装上广泛使用缓冲材料, 并使用特制的保鲜箱, 吸收水果散发的乙烯成分, 控制水果过熟。此外, 配合冷藏运输, 有时需要使用泡沫塑料包装, 在包装内置制冷剂。企业应加大技术研究开发投资力度, 大力发展和深化控温、调气、保湿、调压、辐射、外源物质介入等保鲜技术。

3、运输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已从温饱型转为营养调剂型, 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 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已成为鲜活货物运输的主导, 与此同时, 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状况, 大力发展先进的运输技术对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在生鲜农产品评价标准、生鲜包装标准确定的前提下, 针对运输时不同的送风工况, 不同的货物堆码方式对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给出不同生鲜农产品类型、不同包装的标准的送风工况、装载堆码方式。其次, 要加快冷藏运输设备的研究开发、智能化控制。在我国相关的企业和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 冷藏设备研发部门应该着力进行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研究, 研究开发的新型冷藏设备应该能根据运输者输入的不同的果蔬种类、包装和货物的堆码方式, 自动地选择最佳的送风工况。第三, 各类型设备生产商应该加快本类型冷藏运输设备的定型工作。目前我国的冷藏运输设备种类繁杂, 技术多样, 很多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冷藏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不论是在车辆结构上还是在制冷机组等相关设备可靠性上, 无论是在车体隔热、气密性还是在载货容积、重量上, 无论是在新材料应用, 还是地面设施完善, 无论是新冷源的应用还是气调保鲜技术的开发, 均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冷藏运输装备开发中, 应加强与先进国家合作, 采用技术合作尽快提升冷藏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

4、加工技术。

随着食品化学、生物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也相当迅速, 一些高新加工技术如瞬间高温杀菌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已开始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应用, 但是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为了保障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逐步深化精深加工能力,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如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充分利用, 对畜禽、水产品副产物利用等。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向分子水平进军, 研究利用原料的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 研制人体所需的营养保健食品 (又称分子食品) , 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发展安全、绿色、休闲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在果蔬的加工处理方面, 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 除传统的速冻、罐头、脱水产品外,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为最少处理的生鲜农产品切割产品。三是生鲜农产品加工设备应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加工技术的高新化将带动加工设备的高新化, 如多功能饮料罐装生产设备, 无菌包装技术设备, 生鲜农产品激光分级、清洗、包装成套设备, 膜分离技术设备, 超微粉碎设备, 速冻设备等。四是重视生鲜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国际市场标准, 针对食品的安全问题, 对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实施质量管理, 除对原料的安全性严格要求外, 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及ISO9000族系规范, 并建立国际市场标准, 方面保证产品质量。

5、信息技术。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 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 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 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开发力度, 研究开发自动搬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红外线识别、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定位跟踪、供应链与物流信息系统、条码技术、GPS技术, EDI技术等高新技术。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现状的技术上, 提出了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采收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技术、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技术,建设

参考文献

[1]魏巧云.田雪.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 (36)

[2]刘国山.魏子秋.基于复杂方法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植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 (3)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9

关键词:SLP,冷链物流中心,设施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冷链物流作为新兴的一种物流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地发展,其自身特有的配送冷鲜物品的优势也不断地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很多物流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冷鲜食物的配送服务,不仅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冷链物流中心的布置设计问题就是重点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布置设计主要由设计人员依据工作经验和传统模式进行定性分析,人为主观因素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布置设计方法。因此为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带来了很多浪费问题,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中心的快速运作。针对此类浪费问题,通过运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技术进行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布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1]。

1.系统布置设计SLP技术分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Richard.Muther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 提出了非 常具有代 表性的系 统布置设 计方法 - S L P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由此诞生。该方法的诞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影响。SLP技术是一种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利用从至表、相关图等多种工具的综合性布置设计方法,首先在收集作业单位之间物流量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出定量所用的数据资料,然后在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标准,然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作为依据绘制出科学合理的设施布置方案,同时也可根据物流量和物流强度的变化情况适时的修改方案使得方案不断优化,另外也可采用专业的评价方案对方案进行直接评价择优,进一步量化方案的优缺点,使得通过此技术得到的设施布置方案不断自我优化,全面提高作业单位之间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体效益取得规模优势[2]。

系统布置设计除SLP技术外还包括多种,表1将对SLP技术与其他一些系统布置设计方法进行详细对比。

通过对比可发现,SLP技术具有可操作性高、准确性高、可控性高等优点因而也被广泛运用。在实施此技术时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展开详细分析:

1.1要素分析

该方法的实施首先需要根据冷链物流中心的整体布局收集物流对象P、物流量Q、物流作业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物流作业技术水平T等方面的原始资料,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分析把冷链物流中心的作业单位大体分为两类,即物流功能区和非物流功能区,同时对两类区域进一步细分。

1.2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是指通过现场观察获得数据并进行整理汇总获得的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的有效距离和强度,其中,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称为物流强度。对于相似的物料,可以用体积、重量、托盘或货箱作为计量单位,因此物流强度也是衡量各作业单位之间物料流动数量以及频率的重要指标。SLP技术把物流强度分为五个强度等级,即超高物流强度(用A表示,占物流线路10%,承担物流量的40%)、特高物流强度(用E表示, 占物流线路20%,承担物流量的30%)、较大物流强度(用I表示,占物流线路的30%,承担物流量的20%)、一般物流强度 (用O表示,占物流线路的30%,承担物流量的20%)、可忽略物流强度(用U表示)。

1.3绘制物流相互关系图

物流相互关系图用以表明各作业单位之间物流活动的频繁程度,依据物流相互关系图中的各作业单位物流活动频繁程度也将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关系分为六个层次,即绝对重要(用符号A表示)、特别重要(用符号E表示)、重要(用符号I表示)、一般(用符号O表示)、不重要(用U表示)、不希望靠近(用符号X表示),详细见表2。

1.4绘制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是指各作业单位基于非物流因素等原因而绘制的相互关系图,通常与物流相互关系图结合使用以综合分析绘制出单位综合关系分析图。根据非物流因素通常把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强度等级分为绝对重要(用符号A表示)、特别重要(用符号E表示)、重要(用符号I表示)、一般(用符号O表示)、不重要(用U表示)、不希望靠近(用符号X表示)六个等级[3]。

1.5绘制单位综合关系分析

单位综合关系分析是根据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取A=4,E=3,I=2,O=1,X=-1,根据加权平均的方法综合性确定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物流强度的综合性等级。

1.6提出系统布置设计方案并持续性优化

根据单位综合关系分析图,计算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的总和,即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进一步排序绘制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排序靠前的作业单位说明与其他单位之间存在着频繁的物流关系,因此应将此类作业单位绘制于厂房中间位置,其他作业单位依次排序围绕布置。

2.案例分析

某冷链物流中心主要针对冷鲜食物食材的初步加工和仓储保管进行综合性运作。其主要业务有仓储保管、初步加工、产品展示等,作业单位包括理货区、暂存区、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展示区、流通加工区、拣货区、废物集中区、商务区。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该冷链物流中心存在着效率低、浪费严重等现象,为此利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技术进行布置设计优化,步骤如下:

2.1流程分析

本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流程为收到货后发至理货区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冷鲜货物性质发送至暂存区、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进行存储,之后按照生产计划对冷鲜货物进行初步加工,完成后部分返回存储区暂存,部分至展示区进行展示,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冷鲜货物进入商务区和拣货区,随后冷鲜货物即开始配送至买方,详细流程如图1。

单位:kg

图1 冷链物流中心作业流程

2.2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冷链物流中心的整体功能和运作流程,结合设施规划相关理论,将冷链物流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分别为理货区、暂存区、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展示区、流通加工区、拣货区、废物集中区以及商务区。分别用1-10进行表示。

2.3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通过对冷链物流中心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频率和强度进行一定时期的统计并汇总整理,得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从至表(表3),再根据专家评定的数据确定作业单位两两之间的物流强度等级,评价标准可依照表2的标准进行确定,依照各作业单位强度等级整理出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其中作业单位1-3物流强度最高为A,3-6、1-4次之为E;1-5、5-6、6-2物流强度等级为I;1-2、4-6、6-7、6-3为O,其余各作业单位对均为U。最后得出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图2)[4]。

2.4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在本物流中心的运作中,物流因素会对货物在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频率、强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非物流因素也会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设施规划过程中,除了考虑到物流因素的影响,也必须同时考虑非物流因素对设施布局产生的影响;二者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最终的相互关系图才相对全面和科学。针对冷链物流中心中的作业单位之间的非物流相互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作业流程的连续性,2.作业性质的相似, 3.管理方便,4.人员联系,5.环境卫生,6.物料搬运。通过以上六个方面进行考虑并绘制非物流相互关系图,详见图3。

2.5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分析

在取得作业单位的物流相互关系图和非物流相互关系图后二者相结合即可产生考虑到物流因素和非物流因素的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分析图,该分析图即考虑到了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定量分析,又考虑到了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因素的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一般情况下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对二者进行结合。以本文为例,所选取的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作业单位布置明显以物流因素为主,非物流因素为辅,因此在考虑到物流因素和非物流因素加权平均时宜取比值m:n=3:1,其中m为物流因素,n为非物流因素。对于任意两作业单位Ai和Aj,,二者之间的综合关系:

TRij=m·MRij+n·NRij

其中MRij物流相互关系等级,NRij为非物流相互等级,此外SLP技术中将物流强度等级进行量化,一般取A=4,E=3,I=2,O=1,U=0,以作业单位对1-3为例,物流因素相互关系等级为A取4,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为A取4,则TRij=m·MRij+n·NRij=3*4+1*4=16。计算所有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综合关系数值并按照比例划分综合关系等级,其中作业单位1-3物流强度最高为A,3-6、1-4次之为E;1-5、5-6、6-2物流强度等级为I; 1-2、4-6、6-7、6-3为O,其余各作业单位对均为U。

通过对物流相互关系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相互关系强度等级的分析并结合公式得出了量化的综合关系数值,再对此综合关系数值进行排序,排序的依据依然可以通过表2确定。将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级一一整理后以表的形式列入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详见表4),再对该表中每列的物流强度等级量化后进行汇总处理,得出的结果即为进行最终布置设计的重要依据。

得到各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关系计算表并将综合接近程度进行排序后即可得出各作业单位中物流最频繁的作业单位,即排序最靠前的作业单位,由此可进行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的绘制,首先将综合接近程度靠前的作业单位置于中间部分,将其余作业单位依照综合接近程度依次排序,连接线的粗细程度代表作业单位之间物流强度的大小,虚线曲线代表由流通加工区初步加工后反向物流至四个存储区暂存的物流线路[4],详见图4。

2.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绘制

根据已经得到的作业位置相关图,已经明确得出了各作业单位在物流中心布置设计中的大体位置,然后再根据实际作业单位的面积以及物流中心的室内净面积相互结合进行各作业单位的综合布置。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布置时由于考虑到实际面积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作业单位自身的实际面积进行打磨以适应不能改变的物流中心总体净面积[5]。详细布置图如图5。

3.总结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10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水产品的质量,拓展水产品的销售市场,减少水产品的腐败损失,创造经济效益。

宁波的渔业经济较发达,且为港口城市,水产品交易以及进出口业务发展迅速,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较旺盛。因此,急需构建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水产品行业的发展。

1 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概况

宁波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大型渔港之一,又毗邻舟山渔场,水产品行业历史悠久,而且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水产品行业发展迅速,是宁波经济新的增长点。2015年,宁波水产品总产量达103.3万吨,增长2.3%。在进出口业务中,宁波水产品持续保持良好的势头,2015年宁波口岸共进口水产品8.3万吨,同比增长25.8%,进口额达到1.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15年1~6月完成水产品出口6.35万吨。

水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撑。近年来,依托港口的区位优势,以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太古冷链这两大龙头企业为主体,随着多个配套项目的落地,北仑区构建从生产、储藏、运输等环节的完整冷链物流产业链。2015年,宁波进口冷链库容近20万吨,成为浙江最大、华东主要进口冷链物流集散地。但是,宁波冷链物流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冷藏设备不足、冷链技术不先进、冷链物流人才较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2 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2.1 发展优势

第一,宁波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渔业捕捞量占全国的10%,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产业之一。同时,附近的舟山渔场,是世界最大的渔场,水产品资源丰富。而宁波是连接舟山与我国内陆城市的必经之路,因此,宁波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第二,冷链物流在我国的水产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产品是易腐物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及对新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运输和储存等环节中,需要较高标准的冷链物流的支持。加快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可以拓宽水产品的市场,促进水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2.2 发展劣势

第一,冷链基础设施落后。据预测,2017年前全球冷链行业将以7.9%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以冷库容量为例,两大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将出现68%的新增长,但是目前人均冷库容量与美国、日本相比十分低。宁波虽然是港口城市,物流较发达,但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冷链基础设施仍然较落后。据相关资料显示,宁波冷藏保温车仅占货运车辆的0.3%,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基本上是自营运输、租用小型冷藏车或普通卡车来完成运输。

第二,信息技术在现代冷链物流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的物流管控。但目前国内水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处于低起点的水平,冷链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差,应用水平低,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与国外的智能物流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宁波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服务功能单一,不能提供综合性全程冷链服务。而且第三方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大部分小型生产企业通过自营车辆来进行运输,降低了水产品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第四,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人才短缺的情况较为突出。据相关资料显示,宁波市物流人才缺口已达到上万人,物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其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只有17%,而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还不到1%。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整个宁波冷链物流的发展。

2.3 发展机遇

第一,政府政策的扶持。依托宁波舟山港,冷链物流正成为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据悉,商务部已将宁波列为重点发展冷链产业的城市。此外,早在2010年发改委提出,在2015年建立一批高效运作、规模化、跨区域的现代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明确要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为宁波冷链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生鲜电商的井喷式发展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是生鲜电商爆发的一年,宁波有近10家,但是很多电商如“好尔万家”,由于管理、物流等问题而倒闭。实践表明,生鲜电商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冷链物流。因此,通过冷链物流以支撑生鲜电商的发展,同时借助生鲜电商的发展,促进宁波冷链物流的发展,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2.4 外在威胁

宁波与舟山地区水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国外冷链物流公司。目前,宁波市内的龙头冷链物流公司之一———太古冷链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国外资企业,具有多温区冷冻、冷藏仓储服务,订单管理,逆向物流等多元化冷链物流服务。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入,给宁波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理念等,但同时也对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本地冷链物流市场激烈的竞争。

此外,由于人才、技术、资金趋向于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宁波周边城市例如上海等地,大量优秀物流人才和先进冷链技术的流入,提升了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从而吸引了货源。2015年,上海港计划建设大规模的冷链仓库,开展仓储物流作业,促进上海冷链物流的发展。但对宁波而言,优质资源和货源的外流,将大大制约宁波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

3 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水产品加工或生产企业应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加快制冷技术发展,努力减少环节“断链”的现象。目前,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已经建立,但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应进一步增强冷藏设施、批发市场等重要水产品物流节点的建设;

其次,重视水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整体建设,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大大减轻需求企业的物流负担,进行专业化分工,促进冷链物流和水产业的共同发展。因此,首先需要联合水产品生产者、物流行业组织者等各级水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成员,加强合作关系,整体建设供应链;其次,需要政府扶持以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引进先进的冷链技术、管理理念等,促进宁波冷链物流的发展;

第三,完善现代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整合冷链物流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宁波地区及周边城市冷链物流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信息。同时,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EDI、RFID等技术,为需求方提供实时的信息查询和物流跟踪服务,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最后,积极引进冷链物流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在前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招聘国内外有资深经验的物流人才参与物流项目。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冷链物流急需的骨干人才,逐步解决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少,专业的人员培训不平衡等问题。此外,与高校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产学研项目,将高校的前沿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让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丰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

摘要: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旺盛,但发展却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行业的发展以及水产品进出口的质量。文中分析了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政府政策扶持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针对目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技术落后,缺乏冷链物流人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信息系统,引进物流人才等策略,以促进宁波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冷链物流,水产品,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12):133-135.

[2]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02):24-28.

[3]杨钧.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2):222-226.

[4]陈镜羽,黄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研究管理,2015(06):179-183.

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篇11

今天,我们的易腐食品要求全程的运输、交接和储存始终在冷链环境下,这样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度以及营养度,这是食品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研究发现,控制易腐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控制微生物的关键就是控制温度,温度每升高6℃,食品中细菌生长速度就会翻一倍,货架期缩短一半。有时候我们买的冰激凌变形了、酸奶外表有水珠、买的速冻饺子一煮就烂了,这些其实都是冷链断链的结果。

冷链物流意义重大

我想从两个方面可以说明冷链物流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菜贱伤农”问题。当前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弱的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产地有完善产地预冷和冷库以及加工设施,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产品货架周期,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达到错季销售的效果,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问题。比如胡萝卜产后短期内如果不能卖掉就会质量下降,种植商在没有冷库的情况下往往着急出售,这时收购商就会随意压价,而有了冷库和冷链加工中心之后原本1400元/吨的胡萝卜,错过收购旺季后可以卖到2000元/吨,甚至更高。

此外,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解决“菜贵伤民、品质不保”问题。这些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流通环节过多,各环节雁过拔毛、层层加价所致: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冷链物流体系缺失,由于冷链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农产品无法做到错季销售,而且农产品损耗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物价上涨在所难免。由于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被采摘后通过常温运输到消费地,这就是我们在产地和消费地吃到的农产品的味道截然相反。

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际上有个说法,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冷链物流会迎来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发展规划》我国冷链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冷链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那么差距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我想在此介绍三个“看点”。

看点一:我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而且功能失衡。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中国冷库总量为2673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Kg,而美国冷库总量则为3000多万吨,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美国是中国的5倍。此外,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

看点二: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像《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紧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呼吁有相关政府部门拿标准来监管行业,监管冷链物流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现在还是空白。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规高度,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一旦企业触碰将面临罚款乃至法律制裁。

看点三: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既体现在政府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我国政府部门往往相对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人还认识不到温度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以上这些看点,也是我们目前的“痛点”,直接体现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冷链水平差距,而差距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左右,而果蔬损耗率则高达30%。如果将果蔬损耗率从当前的30%降低到5%,那么每年可节约1000多亿元,或者可节省1亿亩耕地,提供1.8亿人一年的口粮,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冷链可以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反过来消费者应该认识到冷链的价值。很多消费者担心全程冷链物价会不会上涨。我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的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实现,在减少浪费、品质增加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范围。

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篇12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要依靠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完善的政策保障。

首先, 需求和意识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现实的需求促进满足需求的意识的生成, 意识的进步又促成现实需求的满足, 需求和意识的互相激进促使满足需求的理念、技术以及工具的发展和提高。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扎根于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和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及对果蔬冷链物流需求的意识才能一步步的不断发展。

其次, 专业人才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和关键。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 人和人的发展也是社会事物发展的基础, 专业人才更是相关事物发展的关键。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壮大而发展和提高。

再次, 政策 (法规) 是依据和保障。社会事务的发展必须要依据和保障于相关社会规范, 而政策 (法规) 就是社会规范的最好体现。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 (法规) 才能稳步发展。

最后, 政策、人才和意识相互联系。围绕人这个中心, 需求是人的需求, 因需求而产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为满足需求而制定的政策 (法规) 是人制定的, 政策同时也是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 而要真正意识到需求的存在和制定出满足需求的好的政策就必须要依赖于专业的人才。要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就必须发掘和分析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 推广和宣传果蔬冷链物流, 提高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 发掘、培育、引进和利用专业的果蔬冷链物流人才, 制定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

2 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和意识的现状

2.1 总体政策环境良好, 具体政策有待健全和落实

2.1.1 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总体政策环境良好

从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到《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 再到《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2011~2020) 》、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 国家到荆州这条线上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其中, 《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 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2011~2020) 》明确提出要在荆州全面建成“5+6”物流基地体系, 并力争将荆州打造成“四中心一基地”;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城郊蔬菜和水生蔬菜;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瓜果菜生产。

2.1.2 针对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待健全和落实

虽然从国家到荆州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了, 而据调查, 到目前为止, 从国内到荆州这条框架线上, 尤其是细化到荆州, 还没有专门针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政策性文件, 少数有涉及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只是一带而过。而有涉及到的政策性文件最接近的也是将果蔬冷链物流纳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中统一规定和规划, 缺少指导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性政策文件。另外, 根据我们的调查、访问, 荆州市及其下辖县 (市、区) 对于果蔬冷链物流在发展上的扶持力度也是欠缺的。

同时, 调查结果也显示荆州市有关物流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物流的一些具体性规划也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成。根据《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2011~2020) 》所设定的近期目标, 到2015年, 要在荆州初步建成包括李埠、荆岳物流园区、石首、洪湖、公安、柳林洲临港、松滋和监利物流中心等的物流基地体系, 并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然而, 在物流园区系统、中国拟建网、湖北物流信息网、荆州市政府网、荆州市城乡规划局、荆州市交通运输局、荆州新闻网、楚网等众多网站上所能查到的各个物流基地的建设进度是:监利物流中心和公安物流中心已经于2012年建设完成, 荆岳物流园区到2014年10月30日还处于设计批复的进展阶段, 荆州石首物流中心到2014年12月8日才正式开工建设, 其他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信息尚无从查询。即使是荆州市已有的企业和物流园区 (中心) 也只有极少数在经营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冷藏和运输, 且处于低端技术阶段。而且, 荆州市还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 其他8个县 (市、区) 和荆州开发区除监利县有不完善的物流信息网之外也都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 荆州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亟待落实。

2.2 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管理水平较低

荆州市的物流从业人员以从事普通搬运工作的居多, 拥有专业冷链物流知识、技能, 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稀缺, 管理人才缺乏, 冷链物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在对荆州市各地区物流发展局和相关物流企业的访问和调查中, 我们发现石首市虽有23家物流公司, 但几乎没有冷链物流企业。公司中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人员中以临时工居多, 且整个石首市只有4个人有物流师证。而就洪湖市而言, 除了有四家正规的物流公司外, 其他的都是物流网点, 也没有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企业。每个从事冷链物流的的企业有20个左右的员工, 其中专业人员只有5个左右。再看荆州区和沙市区, 虽然这两个地区有具有代表性的两湖绿谷、北湖冷库、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和惠民冷库等物流企业, 但真正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只有两湖绿谷。这些大企业内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平均也只有4个左右。而其他的县市则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对于常住人口接近570万、城市化程度接近50%和蔬菜年产量已经超过259万吨、水果年产量已经超过44万吨的荆州, 这样的严峻的物流人才形势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2.3 果蔬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该次调查涉及荆州市全境, 其中重点关注的是荆州、沙市、公安、石首和洪湖5个地区, 尤其注重了对荆沙两区的调查。同时, 针对果蔬生产基地、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批发商和零售商、物流发展局以及消费者我们都设计了专门的问卷进行了相关调查。

对于果蔬生产基地, 我们调查了李埠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湖北南新有限公司的南口蔬菜种植基地、埠河葡萄种植基地、公安橘子种植基地和三板桥草莓种植基地等。并发现, 基地人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没听说过和不很了解的状态, 对于果蔬的运输和储存基本上也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而且通常只会采取洒水的传统方式对果蔬进行保鲜, 甚至任何保险措施都不会采取。

对于批发商和零售商, 我们在各地集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商场和超市进行了调查, 如沃尔玛、好邻居、中商平价、富迪超市、广兴超市、东方超市、东方仓储、楚丰批发、平安超市、万家福广场等, 同时还有在各地随机选取的诸多菜市场、水果店和小型的果蔬售卖店以及果蔬摊贩和其他果蔬批发零售商。其中, 真正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3, 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较低, 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对于消费者, 随机被调查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 (含高中和中专) 的占有85.04%, 这与荆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高中86.99%的数据是很接近的。其中, 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10, 认为果蔬冷链物流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到1/3, 而不清楚果蔬冷链物流有什么缺点的却占近7成。说明荆州市消费者对于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程度很低, 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3 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政策, 落实规划, 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3.1.1 完善和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制定有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土地上对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物流项目用地, 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 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保证物流用地, 并预留一定的果蔬冷链物流用地。

财税上物流企业经营货运业务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征税, 代理货运相关业务收入按“代理业”征税, 扶持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交通管理上进一步完善物流车辆进入市区停靠、装卸、配送方案, 继续建设好“农产品绿色通道”, 适当放宽物流园周边通行路段和时间的限制。

价格上降低物流企业运营负担, 比照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 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价格, 并注重给果蔬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降负。

融资上支持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筹措资金。运用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 加大对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来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 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切实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2 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 结合实际添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

尽快完成对李埠物流园区、洪湖物流中心、柳林洲临港物流中心、松滋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的设计、规划、申报、审批和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荆岳物流园区和石首物流中心, 结合实际情况在公安物流中心和监利物流中心增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并构建具有果蔬冷链服务能力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从果蔬冷链物流建设上落实《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和《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2011~2020) 》。

3.2 引进人才, 培育队伍, 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针对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稀缺, 果蔬冷链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的突出问题, 加大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 并对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作一定的倾斜。例如, 充分发挥荆州市现有院校教育资源, 组织实施果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为加快果蔬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重点和侧重地引进果蔬冷链物流职业经理等管理人才, 组织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 在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冷链物流实训基地, 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行果蔬冷链物流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3 增强宣传, 加深意识, 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对于广大市民, 采用报刊、海报、网络、影视、广播等多种载体和方式, 宣传果蔬冷链物知识, 强化果蔬冷链物流重要性, 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 加深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意识, 提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要求和需求, 激励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进步和发展。宣传果蔬新鲜度的辨认和保鲜知识, 宣传食用新鲜果蔬的重要性。加强在售卖果蔬的商场、超市和果蔬市场等地点的宣传力度。

对于企业、政府工作人员, 通过定期举办果蔬冷链物流知识讲座和工作技能培训, 向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和有代表性的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派遣学习员等方式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工作效果的考核。尤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EB/OL].国发[2009]8号, 2009-03-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发改经贸[2010]1304号, 2010-06-18.

[3]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EB/OL].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2009-07-31.

[4]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现代物流报, 2012-03-20.

上一篇:岩石物理性质下一篇:检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