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

2024-09-25

古代诗文(精选7篇)

古代诗文 篇1

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文能促使学生人格发展、民族心理认同和文化的传承。古代诗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工具, 也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人文教育工具。因为汉字的表意功能能激发学生心理情境的产生。中国古代诗文有以“形”写“意”、以“境”见长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也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古代作品的这个明显的特征。王昌龄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极丽绝秀者, 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 了解境象, 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诗格》) ,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特征表现了古代诗文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名篇佳作如水泻地, 是流泻于民族灵魂中的性情和哲理, 是一种具有强大的渗透心灵能力的活语言学, 活审美学和活精神哲学。因而阅读古代诗文, 应该从感受形象入手, 经过体验品味, 培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古代诗文的形象性特点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古代诗文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搭建了平台。

依据古诗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实践中探索了古诗文学习四步法:

一、名句名篇的“识记”———工具性教学法

“名句名篇”主要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中的重要语句。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 应知其音, 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二、古诗文的“理解”———工具性教学法

第一,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文言实词”,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指明了具体语境。运用文言实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常见文言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常见文言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 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对文言实词词义的判断, 首先, 要认真阅读原文, 仔细品味实词所在的语境, 寻求隐含信息, 从而准确推断出词义。其次, 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熟悉的例句和所推断出词义作比较。最后, 把各个解释 (或选定的义项) 放入语境中去梳理文章, 联系上下文辨析、确认, 因为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 离开语境可能会作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另外,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 判断其在具体的句子中表示哪种含义, 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结合语境, 据境析义, 依境解文。

第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了文言虚词的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 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是指在阅读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言虚词并能对之加以解释的能力。要读懂文言文, 对其他的文言虚词也要有所了解, 但重点是研究透这18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对于在古汉语词典中的意义和用法而言的, 这里“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表现为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 主要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句, 熟练掌握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特别应对使用频率高而常见意义和用法又较多的虚词进行重点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用法灵活, 很多时候不能想当然, 而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予以判断。

第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结合上下文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 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翻译文言文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 就是直接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思的时候, 才酌情采用意译以作为辅助手段。理解中培养语感和领悟力, 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古诗文信息的“综合分析”———人文性教学法

第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筛选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这里所指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 代表某些特定含意的文言词语、短语、句子。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一般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一组。“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内容有:一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二是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三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四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方法一是读全文, 捕捉重要信息。做好信息筛选, 一定要读懂选文是什么体裁, 如果是记叙文 (人物传记) 就要注意捕捉中心人物是谁以及他的品德、态度, 行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行为、处事方法;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捕捉论点及其论据。二是分析题干, 明确筛选范围。三是抓关键, 分清材料内容。所谓材料, 是指备选项中所提供的内容。只有分清这些材料的内容, 才能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 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文中信息加以提炼和综合, 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其具体要求是:一是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准确, 就是要正确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意思, 对言外之意或隐含信息的揣摩、体味要合理;全面, 就是要把文章的主要材料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整理和概括, 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性内容或论述性内容的关系搞清楚, 如作者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要条分缕析, 不要遗漏。二是归纳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体裁。概括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是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通读全文, 捕捉重要信息。理解全文, 扫清文字障碍, 是归纳概括的前提。要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 认真地研读阅读材料。当然, 对于一篇文言文, 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读懂, 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 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 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 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 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态度及观点。方法一是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阅读时要留心作者所写的人与事, 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题文对照, 逐项检查。将选项中内容, 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 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三是利用选项, 排除干扰。四是认真检查, 全面验证。

四、古诗文的“鉴赏评价”人文性教学法

第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 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分析、判断作品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语言特色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鉴赏作品的语言, 就是指出语言所表述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 。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 及其作用与效果;表达技巧主要有:情景交融、反衬、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 分析作品在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等方面的特色。诗歌的表达技巧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正确鉴赏一首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一是弄清概念;二是审视全诗的内容,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三是从诗歌的结构入手, 理清诗歌的思路, 辨析其表现手法;四是纵览全诗, 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特点, 即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方面去综合分析。鉴赏诗歌语言有两大类, 一是炼字题, 一是炼句题。赏析诗歌字、句时, 根据诗歌的特点选准角度, 具体赏析营造的意境、烘托的气氛、描摹的图景、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善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展开想象, 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 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图景, 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意, 其次是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最后要能领悟每个意象的内涵, 正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 (包括对典故传说的评价、对背景现实的评价、对作者的经历主张以及志向的评价) 。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 (包括对具有象征性的意象的评价、对情感倾向的评价) 。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诗 (词) 往往是借助图景、形象、事件、典故、题目等表情达意的 (即情由景生, 情由事发, 托物言志, 用典表意) 。从表达方法上看, 有的借景抒情, 有的直抒胸臆。因此, 要准确评价一首诗 (词) 的思想感情, 应在理解全诗 (词) 内容的基础上, 再结合作

摘要: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古代诗文学习同样是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 古代诗文能促使学生人格发展、民族心理认同和文化的传承。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古诗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古代诗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家林.古诗文鉴赏与人格修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2]肖梦华.古诗文阅读的激情教学[J].希望月报 (上) , 2007, (7) .

[3]刁晓丹.古诗文情趣化教学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2) .

古代诗文 篇2

重点难点梳理

1.考点诠释

20xx年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2.考查重点、难点

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平时学习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从、两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难点主要有: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金题透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全国卷Ⅰ)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从所选的几个词来看,均为常见。A项檄作为名词,当文告、文书解,古文中比比皆是,檄文更是我们所熟悉的词,而其作为动词解释的时候却不太常见。该题正是从这个角度设题,檄在这里做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其实,如果读过《儒林外史》,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一句中的檄就是用檄文征召、声讨意思。还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也是这个意思。其余几句,喻当开导讲,同谕,有晓谕一词佐证;稽当查考讲,有稽查一词佐证;杜当制止讲,有杜绝一词佐证,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这几项的解释均正确。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高考山东卷)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解析】联系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词作动词,饵作名词饵料常用,但在此句中,作名词解释不通,结合语境推断,可知这个解释是准确的。B中值是逢着、遇到,如:值河间岁试。(诸葛亮《出师表》)我们现在还常说正值时候。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解释也是准确的。C中的恶读wù,是疑问词,一般作哪里、怎么用。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恶作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D中的颐有两个意思,脸颊和保养,如颐指气使、颐养天年,根据语境很容易判断只能做名词脸颊解释。

【答案】C

难点攻略

文言文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出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常见的推断方法有:

1.语法推断法。即考查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部使者檄刚抚定中檄所在位置应该是动词,因此可以推断解释为文告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中的计应该作动词谓语使用,意思是为考虑,而后面的解释为计策,可以推知是错误的。

2.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中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一句,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的句式,下句的令名是美好的名声,根据名利双收的意思,可以推知上句中的贿为利之意,这也是贿一词的本义,而选项中解释为贿赂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意,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

3.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4.联想推断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中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中的稽可以联想稽查一词,为查考之意;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中的杜可以联想杜绝一词,为制止之意。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休复执论中的执可以联想成语各执一词,为坚持之意,2008年高考山东卷汗交颐不少休中的颐可以联想成语大快朵颐,为脸颊之意。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相信你的文言文阅读会取得好成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同影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征伐

D.真黄山绝胜处胜:优美的`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宠辱:偏义复词,屈辱

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报告

C.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追逐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3.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3)求,无乃尔是过与()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得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写出下列句中得的意思。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也,世居京口。父虔之,轻财好施,位江夏相。康祖便弓马,膂力绝人,以浮荡蒱酒为事。每犯法为郡县所录,辄越屋逾墙,莫之能禽。夜入人家,为有司所围,突围去,莫敢追,因夜还京口,半夕便至。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俄而建康移书录之,府州执事者并证康祖其夕在京口,遂得无恙。前后屡被纠劾,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后袭封拜员外郎,再坐蒱戏,免官。孝武为豫州刺史,镇历阳,以康祖为征虏中兵参军。既被委任,折节自修。历南平王铄安蛮府司马。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亲率大众攻围汝南,文帝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次新蔡,攻破魏军,去悬瓠四十里。太武烧营而还。转左军将军。文帝欲大举北侵,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魏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有八千人,乃结车营而进。魏军四面来攻,众分为三,且休且战。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魏军死者太半,流血没踝。矢中头而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免者裁数十人。魏人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赠益州刺史,谥曰壮。

康祖伯父简之,有志干,为宋武帝所知。帝将谋兴复,收集才力之士,尝再造简之,会有客,不得言。简之悟其意,谓虔之曰:刘下邳再来,必当有意。既不得语,汝可试往见之。及虔之至,武帝已克京口。虔之即投义。简之闻之,杀耕牛,会众以赴之。

(选自《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

5.对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贷:宽赦

B.次新蔡,攻破魏军次:驻扎

C.上虑为魏所围虑:担忧

D.为宋武帝所知知:认识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犯法为郡县所录录:记录

B.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诣:拜访

C.康祖率厉将士厉:激励

D.去悬瓠四十里去:到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召康祖速反B.莫之能禽

C.魏军死者太半D.免者裁数十人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遂得无恙B.折节自修。

C.康祖总统为前驱D.收集才力之士

9.会字的解释,一般有①相会、会晤,②必然、一定,③恰巧、正好,④会集、会合几种解释,请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入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长风破浪会有时。()

E.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

F.会有客,不得言。()

G.杀耕牛,会众以赴之。()

H.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答案)

浅析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篇3

关键词:古代诗文;表达技巧;抒情

古代诗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很多,但较为常见的是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开门见山等。下面我从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等方面来谈谈古诗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直接对人或事情表明爱恨态度的抒情方式。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上幽州台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无成,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愤和失意的情感。

2.情景交融

如《螺川早发》中:“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3.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融入景物中,通过描写具体景物予以抒发。比如,杜甫的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流露出思归的哀伤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较有韵味。

4.借古讽今

这种手法是咏史诗中常用的,主要是借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来讽喻本朝。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又如,《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倚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这首诗以台城这一个六朝皇帝居住听政的地方为题,写了六朝纵情行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这景象和野草杂生的凄凉景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历史的教训写成触目惊心、具体可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慨。

5.托物言志

诗人借助自然界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让物中带有人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凭借“居高饮露”的蝉表现自己不凭借东风之力,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也能声名远播的悠然自得之情。

6.用典

诗人引用典故来抒发感情,讽刺时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就把历史上的典故及眼前看到的景物还有自己的感受交杂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描写手法

1.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于文学中,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短短几句话把父子辛勤劳作、官府修建粮仓的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2.渲染

渲染原来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在艺术创作方法上就是从正面着力描写。如汉乐府民歌中《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歌中“鱼戏莲叶东”等以下四句的渲染描写,音韵优美,生动活泼,把江南人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快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3.烘托

烘托原指用水墨在意象的轮廓外面渲染,使意象更加突出。用在艺术创作上,从侧面描写起陪衬作用。烘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指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了花落、月出鸟鸣等这些动景,不仅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同时以动衬静,也更加突出春涧的静。

4.虚实结合

诗歌中“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的虚像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真实的景、真实的事。比如,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面两句泛泛而说西湖的六月风光特色,这是虚写;后面两句写了满湖的荷叶和荷花在朝阳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红色和绿色相互搭配,这是实写。这首诗虚实结合,效果很好。

三、修辞手法

1.比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能用具体的物象表达不常见的事物,令读者更易读懂。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桑叶比喻大好青春年华,劝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景象、不同感情区分开来。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鳞鳞居大厦。”通过劳动者和剥削者的鲜明对比,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夸张

我国古代诗文中,夸张手法可单独写自然景物,也可以描写社会生活,也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写。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之词,通过这些夸张,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苟且偷生、不想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恨,以及对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

4.拟人

把诗中形象人格化,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意义更加丰富。如《新晴》中所写:“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雨过天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表现出来。

高中阶段诗歌鉴赏题中经常会出现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因此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技法,并且要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巧的准确性和熟练性。在考题中如果没有规定答题角度,可以选择最突出、最有把握的角度来作答,这样既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也提高了精准性。

【责编 齐秋爽】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弃妇形象 篇4

1 弃妇的两类性格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 弃妇通常是以两类性格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1.1 哀怨式

这是一种完美的弃妇。比如, 汉乐府民歌《玉台新咏·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 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 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 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 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

原诗是说这位弃妇上山采蘼芜 (一种青草, 传说可以让自己多生子) , 下山时遇到弃她而去的丈夫。弃妇仍旧情难忘的关怀着丈夫, 问他新人何如, 丈夫回答她说:新人虽然不错, 却比不上旧人的好, 虽然两人面貌差不多, 纺织的技巧却比旧人差多了。

再如, 《氓》中的弃妇。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从“恋爱-婚变-决绝”的叙事线索中, 我们看出女主人公反思式的哀怨, 这种反思式的哀怨在“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的绝望中显示出了女性对婚姻爱情的睿智。女主人公的一句“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道出多少海誓山盟的虚无。她说出的总结性的话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成为千古女子借鉴的警句。

2.2反抗式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俊美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善良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知书达理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忠于爱情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为的是得到婆婆的认同, 希望两夫妻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这本来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追求、也毫不过分的愿望而已, 可是, 残酷的婆婆却活生生地拆散了这样一对恩爱夫妻。最后, 他们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忠贞而双双自尽 (一个: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一个: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 离开这个无法给予他们幸福的世界。

2 被弃的直接原因

2.1 丈夫主动抛弃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 没有地位, 更没有尊言可言。《卫风·氓》:“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可见是因为男子变心所致。而男子变心的直接因素为妇女色衰。《卫风·氓》则直接用桑叶的陨落来比自己颜色不再, “桑之落矣, 其黄也陨。”

2.2 无子被弃

古人讲, “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这一因素, 不管是《诗经》, 还是汉乐府都没有直接体现出来, 但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弃妇遭弃的因素。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弃妇疑为无子。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 遣归前与婆母、小姑子逐一道别, 竟没有与女子道别, 这只能说明, 二三年未生育罢了。在古代, 二三年未生育是不正常的现象, 不用说二三年, 一年不生, 婆婆及邻人就要说闲话了。焦母说她“无礼节”、“行动自专由”, 是一方面原因, 但三年无子不能不让焦母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前面讲的汉乐府民歌《玉台新咏·上山采蘼芜》中弃妇, 上山采蘼芜, 蘼芜是一种调节妇女内分泌的的药材, 可以促进女子生育。

2.3 封建礼教的羁绊

古代的人们尤其是女子不仅要受传统礼法的约束, 还要受到“三纲”、“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约束。因此,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受到家长而不是男子的遣归就在情理之中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不拘礼节, 自动自作主张, 挑战了焦母的家长威严, 自然为焦母所不容, 使得遣归成为一种可能。陆游与妻子唐婉感情深厚, 但陆母不喜欢才华横溢的唐婉, 硬是把这对恩爱夫妻活活的拆散。我们不要抱怨陆游的懦弱, 也不要简单的抨击陆母的专横, 其实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爱。传统礼教与现代文明迥然不同, 当今的尺度岂能丈量古人的是非恩怨。

3 被弃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罪恶。结婚的女人被丈夫抛弃了, 我们一般称之为“弃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女性只是男性的玩物, 没有社会地位, 没有话语权。“三从四德”是束缚古代妇女的一个枷锁。《礼仪。丧服》中的《子夏传》里说:“未嫁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那是妇女已在礼教的束缚下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规定她们从小到大, 凡在生活中遇到或发生的一切事情, 都必须听命于别人, 不得有自己的主张:出嫁前无条件地服从父亲, 出嫁后无条件地服从丈夫, 丈夫死后无条件地服从儿子。

中国古代文学诗文背诵篇目 篇5

先秦部分(10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7《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8《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汉魏六朝部分(20篇)《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2《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3《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4《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5《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6《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7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9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0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21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22王粲《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23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4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25潘岳《悼亡》(荏苒冬春谢)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26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8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29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30南朝民歌《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唐代部分(40篇)

31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深山怀采薇。

32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4陈子昂《感遇诗》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35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6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7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8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0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42高适《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3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5、李白《行路难》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行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6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7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8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9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0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1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2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3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5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5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7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8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9杜牧《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60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1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3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4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65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66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67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68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69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0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代部分(30篇)

71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72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73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4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5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76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77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7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0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8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2王安石《明妃曲》

(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当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8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84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5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6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87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88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最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89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0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2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93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94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5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97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8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9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0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浅析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篇6

一、抒情手法

1.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直接对人或事情表明爱恨态度的抒情方式。比如,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诗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 通过登上幽州台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无成, 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愤和失意的情感。

2. 情景交融

如《螺川早发》中:“月落秋山晓, 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 短棹拨残星。”

3. 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融入景物中, 通过描写具体景物予以抒发。比如, 杜甫的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这首诗中, 诗人通过描写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 流露出思归的哀伤感情, 以乐景写哀情, 较有韵味。

4. 借古讽今

这种手法是咏史诗中常用的, 主要是借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来讽喻本朝。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又如, 《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 结倚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这首诗以台城这一个六朝皇帝居住听政的地方为题, 写了六朝纵情行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这景象和野草杂生的凄凉景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把历史的教训写成触目惊心、具体可感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慨。

5. 托物言志

诗人借助自然界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 让物中带有人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作者凭借“居高饮露”的蝉表现自己不凭借东风之力,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也能声名远播的悠然自得之情。

6. 用典

诗人引用典故来抒发感情, 讽刺时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就把历史上的典故及眼前看到的景物还有自己的感受交杂在一起,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描写手法

1.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 指纯用线条勾画, 不加彩色渲染, 用于文学中, 指文字简练单纯, 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 子劚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这首诗短短几句话把父子辛勤劳作、官府修建粮仓的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2. 渲染

渲染原来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以加强艺术效果。用在艺术创作方法上就是从正面着力描写。如汉乐府民歌中《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诗歌中“鱼戏莲叶东”等以下四句的渲染描写, 音韵优美, 生动活泼, 把江南人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快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3. 烘托

烘托原指用水墨在意象的轮廓外面渲染, 使意象更加突出。用在艺术创作上, 从侧面描写起陪衬作用。烘托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正衬, 一种是反衬正衬指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又如,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中写了花落、月出鸟鸣等这些动景, 不仅使诗显得富有生机, 同时以动衬静, 也更加突出春涧的静。

4. 虚实结合

诗歌中“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的虚像空灵的境界,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真实的景、真实的事。比如,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面两句泛泛而说西湖的六月风光特色, 这是虚写;后面两句写了满湖的荷叶和荷花在朝阳辉映下, 无边无际的红色和绿色相互搭配, 这是实写。这首诗虚实结合, 效果很好。

三、修辞手法

1. 比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兴能用具体的物象表达不常见的事物, 令读者更易读懂。如《诗经·氓》:“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用桑叶比喻大好青春年华, 劝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 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 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景象、不同感情区分开来。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 鳞鳞居大厦。”通过劳动者和剥削者的鲜明对比, 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夸张

我国古代诗文中, 夸张手法可单独写自然景物, 也可以描写社会生活, 也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写。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之词, 通过这些夸张, 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苟且偷生、不想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恨, 以及对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

4. 拟人

把诗中形象人格化, 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 意义更加丰富。如《新晴》中所写:“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通过拟人的手法, 将雨过天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表现出来。

高中阶段诗歌鉴赏题中经常会出现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 因此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技法, 并且要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把握诗歌技巧的准确性和熟练性。在考题中如果没有规定答题角度, 可以选择最突出、最有把握的角度来作答, 这样既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 也提高了精准性。

古代诗文 篇7

其一,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 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 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

其二, 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 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 热爱美的事物。

其三, 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因为,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对环境的表述最终还是为表现人而服务的。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这是一个能发

挥语文的学科特点, 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 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一、引导与调动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 调动学生去想象, 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以“水”为例, 那奔腾不息的大江, 烟波浩渺的大海, 那绚丽的湖光山色, 潺潺的小溪……常常使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因为它是那样的变幻多端, 那样富有生气。李白笔下的“水”, 多气势磅礴, 一泻千里,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不尽长江天际流”;王维笔下的“水”多清新秀丽,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 美丽如画,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 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 是那样的鲜活, 那样的清明透彻, 那样的可爱。此外, 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 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这里,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 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 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 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 并且让这种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也就会水到渠成, 自然而生。

二、深入探讨

在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 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 在古诗文中, 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 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 缺少了自然环境, 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 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无“海”, 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没有那亭亭荷花, 惊飞的鸥鹭, 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 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 可以说, 是环境孕育了诗人, 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三、古诗文中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古诗文中, 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 对培养健康的人格, 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 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 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 例如, 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 发出“逝者如斯夫, 木舍昼夜”的感慨, 告诫、自己要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 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而表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 现“巴陵胜状”, 则“心旷神悟”, 达到“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别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 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事分的体现。在这里, 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 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 由“喜爱”到“关注”, 由“关注”到“思考”, 层层递进, 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 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 体会自然与诗人, 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 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 我在讲授 (桃花源记) 一课时, 就组织了一场讨论, 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 你选择桃花源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 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 他们有的喜欢“桃花源”, 说它自然环境好, 无污染, 民风纯朴;有的喜欢城市生活, 说它科技发达, 文明进步。更多的别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 大家达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 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 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 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 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 心态变得浮躁了, 心胸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 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岩宵”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那美景, “绿江深见底, 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那种“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 那种“萧鼓追随眷社近, 衣冠墒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 “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上一篇:麦秸秆机械还田下一篇:服装品牌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