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技术

2024-08-26

电力配电技术(通用12篇)

电力配电技术 篇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现代化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发展趋势。电力系统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不断发展, 现代化趋势促使电力实现配电的自动化, 这样不但满足了用户电能的质量需求, 也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1 电力配电自动化

1.1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概念及组成

电力配电自动化是一种综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 它集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现代设备管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 从而使供电部门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供电信息, 比如配电网中的接线方式、开关状态等, 并且可以快速的处理配电中发生的故障, 使配电网修复的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可以及时的恢复供电[1]。配电自动化使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同时还降低了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 使用户用电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1.2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快的进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 这就给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加注重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高效性和低故障性。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建设为了满足当前用户的要求, 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功能, 比如引进先进的技术、改进原先的配电方式、改革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等, 来提升配电工作的整体效率, 同时减少或避免供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 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同时给电力企业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 电力企业不断的改造配电网, 并加强了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 缩短了配电网故障的维修时间, 用户使用过程中断电的情况也减少了, 这样就能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 进而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2]。配电系统的改造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方式得到优化, 在线路分段以及补偿方式上的投资力度也加大了, 电力系统的网络耗损比之前减少了很多。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维护质量, 用户的用电满意度大大增加, 促进了新能源的使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2 电力配电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效益上, 这两种效益分别是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是指通过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来提升电力系统的配电管理水平, 进而使系统的监控范围扩大, 可以准确定位线路出现故障的位置, 并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从而避免线路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这样还可以减少停电时间, 使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增加。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降低了, 配电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 环网式供电形式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3]。此外, 故障检修工作在电力系统正常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这样配电检修人员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就比较小。随着配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 电力企业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也日益完善。间接效益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 提升了配电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减少了故障维修和设备维护的人力和财力, 使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3 实现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有措施

(1) 充分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配电网使用情况, 制定出具体、完善的规划, 了解具体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以满足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同时要做好资金和技术的储备工作。

(2) 对于配电网的规划要坚持两项原则, 分别是分阶段和分模块, 在改善供电质量最有效的部位运用最先进的技术, 并将其功能进行扩展, 完善电力企业的投资, 尽量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情况。配电终端的通信连接技术主要包括SCADA、AM和GIS等, 这样可以使地区定位更加准确、有效、实时。信息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同时保障了国家转型资金的及时到位。根据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让他们用最少的花费获得最佳的供电服务质量。

(3) 对传统的电力配电管理理念要不断创新、完善, 比如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管理的智能化, 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级部门要协调分工, 以促进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

(4) 通常配电设备安置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室外, 因此安装配电设备之前要充分的调查分析当地的地形, 并分析地区发展的现状和基础, 引进新设备, 并加强设备的质量检测和监管, 以保证新型设备的功能和质量, 减少电力安全事故。配电网设备要选择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

(5) 加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利用, 完善技术人员的职业培训, 以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 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 以有效解决电力企业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配电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计算机系统的开放平台也具备了兼容的特性, 可以和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完成对接。地理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完成电负荷、远方抄表以及设备运行数据记录。计算机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直接决定了配电网管理的水平, 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当前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 电力企业要想在这种大环境下稳步的发展下去, 就需要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管理, 扩展配电网的使用范围和功能, 使其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有效的提升。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完善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机制, 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总结问题, 积累经验, 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 实现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管理, 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电力系统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事业, 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随着科技水平和信息时代的发展, 电力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的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 实现配电的自动化运行和控制, 满足社会新的电力需求, 以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配电自动化, 提出了促进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1]于雯.大连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屠永伟.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李静, 李涛.谈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 2012 (09) :56.

电力配电技术 篇2

配电通 2016-11-22 17:32

元器件的安装

电力交流1群 568593901 7月24日

低压配电系统全套电气元器件详解 7月22日

教你轻松简单检测电子元器件!5月18日

分享 |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 4月21日

配电开关类元器件维修必知,电工速看!

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5、必须按图安装

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1)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4)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11)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二次回路布线 8月13日

知识 | 什么是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中的整体式和展开式原理图 8月06日

高压线路二次回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电路图以及常见电路分析方法 6月24日 二次回路常见问答 分享| 开关柜二次回路 6月10日

电气二次控制回路基础讲解 6月07日

分享 |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1、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² 多股导线不小于1.0㎜² 弱电回路不小于0.5㎜² 电流回路不小于2.5㎜²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²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

5、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6、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7、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米。

8、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9、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10、带电阻的ProfibusBus插头的连接(适用于一根电缆的连接),仅一根电缆连接时,则导线与第一个接口连接。推动开关置“ON”位置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放置在金属导向装置上

11、带电阻的ProfibusBus插头的连接(适用于二根电缆的连接)连接的两根导线是在插头之内的串联。推动开关置“OFF”位置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放置在金属导向装置上

12、不带电阻的ProfibusBus插头的连接

编织的屏蔽带准确的平放在金属导向装置上。导向装置中的两根红绿线放置在刀口式端子上。绿导线:连接点A 红导线:连接点B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导线的剥线长度:10㎜

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

14、抽屉中Profibus屏蔽电缆的连接。

15、拧紧屏蔽线至约15㎜长为上;

16、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

17、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 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一次回路布线 11月20日

问题来了 | 如何根据功率来配线?选用断路器,热继电器收藏中 10月30日 汇总 | 铜排、铜线、铝芯、电缆等载流量计算口诀、技术参数、母线、铜排工艺等 10月11日

电线电缆知识大全!这才是正确你打开方式!7月02日

电线怎么看平方数呢?怎么算呢?简单口诀叫给你 铜芯、钢芯铝绞线芯架空绝缘电缆技术参数 6月30日

铜铝排载流量快速查询 以及计算口诀

1、一次配线应尽量选用矩形铜母线,当用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或电流小于等于100A可选用绝缘导线。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1/2。

2、汇流母线应按设计要求选取,主进线柜和联络柜母线按汇流选取,分支母线的选择应以自动空气开关的脱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空气开关不带脱扣器,则以其开关的额定电流值为准。对自动空气开关以下有数个分支回路的,如分支回路也装有自动空气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支母线截面。如没有自动空气开关,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侧额定电流值选取分支母线截面。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选取,如接触器也没有,最后才是按熔断器熔芯额定电流值选取。

3、铜母线载流量选择需查询有关文档,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在线槽中,或导线成束状走行时,或防护等级较高时应适当考虑裕量。

4、母线应避开飞弧区域。

5、当交流主电路穿越形成闭合磁路的金属框架时,三相母线应在同一框孔中穿过。

接线不规范,必须把进入线槽的大电缆外层都剥开,把所有导线压进线槽。

6、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

7、电缆连接在面板和门板上时,需要加塑料管和安装线槽。柜体出线部分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绝缘层,必须加塑料护套。

8、柜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零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件表面,以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

9、当需要外部接线时,其接线端子及元件接点距结构底部距离不得小于200mm,且应为连接电缆提供必要的空间。

10、提高柜体屏蔽功能,如需要外部接线,出线时,需加电磁屏蔽衬垫,柜体孔缝要求为求缝长或孔径小于λ/(10~100)。如果需要在电柜内开通风窗口,交错排列的孔或高频率分布的网格比狭缝好,因为狭缝会在电柜中传导高频信号。柜体与柜门之间的走线,必须加护套,否则容易损坏绝缘层。柜门没有接地。柜门走线必须加线槽。

11、螺栓紧固标识 A生产中紧固的螺栓应标识兰色 B检测后的紧固的螺栓应标识红色

12、注意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附注:

1、抽屉单元(尤其是100mm模高)中联接到二次接插件的二次线长度上应留有裕量。

2、铜排冲孔应注意去毛刺,尤其是方孔时。

3、绝缘支撑厚度应不大于10mm,要注意检查。

4、装元器件之前要看看说明书,否则装完后不易查出。

5、抽屉机械连锁,尤其时IP42时,要考虑密封条的厚度,或磨成尖角。

6、抽屉单元按钮弹簧的强度要提高。

7、大截面积铜排联接后要用塞尺复检,注意平垫的使用。

8、不同电压等级的端子要分开。

9、标牌的粘贴。要用3M胶,可用502点一下。

10、门内线槽不能用双面胶粘贴,可以502,注意别留缝隙。

11、用于外部接线端子的线槽应加大。

12、线槽不要与主回路输出端太近。

13、零序互感器要用自身所带铜排联接。

14、成柜要做出厂检验。

15、导线经过隔板时要加护套。

16、导线中间不要有接头。

17、电缆支架要合理。

18、考虑安装维护的安全。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汇总 11月21日

分享 | 电气成套控制柜的安装规范 7月31日

配电箱、JP柜安装及安全注意事项 7月08日

图文解说电气安装施工工艺!7月05日

高低压配电柜安装集合 超实用!6月11日

分享 | 标准铜排加工工艺 文章源于网络,配电通整理

看过文章后,文章底部留言指出电小妹小筱的错误。如果您还不满足,就加入电力人的交流群,与电友们共同死磕。

QQ:2927105692小筱微信:peidiantong,告诉我您需要的内容!配电通

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篇3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042-02

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配电自动化,电力企业通过配电自动化将智能化给充分体现了出来;配电自动化可以促使用户电能质量需求得到满足,又可以促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推动电力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1 电力配电自动化现状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电力配电自动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和内容。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理解。

1.1 自动化技术

电力配电自动化主要是在配电系统中采用自动化技术,把效益、功能和信息综合在一起,实现用户与供电方的有效联合,促使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包括配电自动化,主要是研究控制功能自动化;配电管理自动化,主要是自动化处理信息,对配电地理坐标进行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高级分析决策功能的实现;用户自动化,指的是电力系统用户信息管理自动化,其主要涉及系统是自动化管理用户系统。

在那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最早开发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已经形成了配电网管理系统,实现了多种功能,并且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还在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当然,要不断改善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相对迟缓的现状,必须认清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导致其发展迟缓的各种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1.2 电力配电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

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直接效益指的是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促使配电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系统的监控范围进行扩大,对于线路故障位置做有效快速准确的定位,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对决策,及时处理线路故障问题,以避免线路故障引发相关事故,而高效的处理线路故障还能够尽可能降低线路停电时长,促使供电可靠性得到提升。也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作业强度,并促使配电工作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配电网中采用环网手拉式供电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用户对供电的满意度评价,同时又能够在保持正常供电的情况下进行配电故障检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电检修人员的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电网建设的合理推进,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资金,对电能质量进行改善。间接效益就是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过来,可以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故障查找和维护方面,电力运行部门也不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电网供电能力,因此在配电的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供电服务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在实践应用开发上,内容还比较少,还没有开发很多的内容,要实现提高供电能力的目的,配电系统必须要结合实事求是和循序渐渐等原则不断推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坚持发展中兼顾局部和全局利益,并注意调节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对当前配电自动化主次目标进行区分,深入研究配电自动化,尽可能快速地把具有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研发出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

2 配电技术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 配电自动化将发展成为综合型自动化配电终端

简单而言,综合型自动化配电终端在功能上除了继承传统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增加了更多的集成功能,例如电价信息的实时发布、故障信息统计和汇总,电能质量数据分析和判定等,它可以有效采集数据,将信号处理技术应用过来,这样通过缩减现场终端的使用数量,最终能够实现配电系统结构的简洁化,通过采集与控制等综合信息来实现主站与指定终端之间的通信,并实现电能质量检测质量的提升,实时发布电价信息。

2.2 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

当前光纤已经成为主流电力通信技术,究其原因在于其具备大容量通信能力,通行传输速率高,通信稳定等特征。同时,应用现代化技术,促使光纤的成本得到降低,这样就可以在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干通信网中普及光纤。但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通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如果依然采用光纤通信的方式,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并且没有较好的可行性。因此,就需要对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其可靠性更高,通信速率更高等,除了具备光纤通信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将电力线上网等其他的综合通信服务提供给客户,将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实时电价信息发布出来,远程读表功能得到实现。

2.3 用户电力技术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特别是强化了用户的监控和服务功能,那么就要求足够的准确和可靠,以便促使其对供电企业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得到有效减少。用户电力技术指的是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中、低压配及用电系统中,如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等,它的发展基础是FACTS技术。采用本项技术进行独立工作中,可满足特殊负荷对供电的严苛要求和配网的自动化相结合,则能实现谐波畸变减少,并可以尽可能避免电压波动与闪变产生,同时不同电压间产生的不对称与供电间歇性中断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预防,从而真正实现柔性配电,这样供电可靠性就得到了提升,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质量,促使用户得到更高质量的电能。

2.4 集成化和综合化

为了促使成本得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就需要将信息集成和功能综合形成于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将过去单项自动化工程互相独立、功能重叠的问题解决掉。具体主要是一体化设计SCADA系统和GIS系统,对两者的数据、功能和界面进行综合,促使一体化得到实现;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从GIS中自动提取SCADA所需要的网络结构和属性数据,也可以从SCADA中提取GIS所需要的配电实时运行数据,这样配电自动化技术就得到了大大的优化。

3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配电自动化要取得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深入研究配电网的高级应用功能。如今,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重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永宇.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7,(33).

[2] 吴少锋.浅谈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08,(14).

[3] 李静,李涛.谈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9).

电力配电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篇4

1 变压器维护技术

变压器是配电系统电力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够在交流电网中改变电压的等级, 同时传递能量。其中干式变压器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不存在油,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爆炸、火灾等现象的发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关于干式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问题始终是配电运维人员的关心的问题。

干式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以及设备使用寿命, 与变压器绕组绝缘安全性有直接的关系。绕组温度如果超过绝缘耐受温度就会引起绝缘老化问题, 对变压器使用寿命造成印象概念股, 这也是干式变压器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 因此, 必须加强对变压器运行温度的监测, 并采取报警功能。在额定容量下, 干式变压器在不影响寿命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过负荷运行。但是室内变压器运行过程中, 负荷值不能超过20%, 通常情况下, 干式变压器运行负荷保持在额定负荷的85%左右。如果处于过载运行, 需要加强对变压器运行温度的监测。

由于变压器运行温度对其使用寿命以及运行安全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对于干式变压器的维护工作中, 需要加强对变压器自动控制系统、温度显示系统以及超温报警系统的检查。另外, 在变压器绝缘表面如果存在尘埃, 就会对其闪络电压造成影响, 森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出现误闪问题。这就需要对变压器的定期除尘, 在检查过程中保证其运行无异常声响, 保证母线连接正常, 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2 电容器维护技术

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补偿无功功率, 以提升配电系统功率因素。在电力电容器运行过程中, 需要考虑其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特别是保证电容器在额定电压下运行, 允许电容器在超过额定功率下短时间运行, 如果其运行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1.1倍, 需要立即停止运行。这是因为在过电压下, 电容器发生过载, 内部元件容易发生过热以及击穿现象。

对于电容器的维护工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进行外观检查。对于运行中的电容器检查, 需要看其是否存在渗漏、喷油、鼓肚、开裂现象, 检查接头处是否过热, 如果存在上述现象需要马上停止运行, 避免事态扩大。第二, 检查电压值。就是在电容器运行的过程中, 供电负荷变化造成电压波动, 尽可能采用自动投切装置, 保证电容器运行的安全。当自动投切装置出现故障后, 也可以通过手动完成, 手动投切过程中, 需根据具体的负荷情况, 避免出现无功倒送以及过补偿等情况。第三, 检查电流值。电容器在额定电流下运行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 当电容器超过额定电流值1.3倍时, 需要立即停止运行, 避免由于电流过大而烧坏电容器。第四, 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为了保证电容器正常运行, 通常会在电容器上按照熔断器, 这就需要对熔断器进行定期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接线端子是否过热、松动等, 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避免由于熔断器保护问题引起系统短路。

3 互感器维护技术

互感器包括电压与电流互感器两种, 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主要是进行一次回路中的电压与电流转换, 保证高压与设备隔离, 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其中, 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接入一次电路中的方式为串联, 并且在一次电路中的匝数较少, 而二次绕组是与测量仪表进行串联, 匝数相对较多。在运行过程中, 如果超出额定工况, 会导致测量仪表误差变大、指示不正常等等, 二次绕组过热问题会导致绝缘老化, 影响设备的使用时间。对于电流互感器的维护, 主要以定期巡视为主, 巡视过程中检查接头是否存在过热现象, 是否存在异味、异声等, 检查互感器瓷质清洁型。如果发现存在这些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电压互感器能够在超过额定电压值10%的情况下长期运行, 但超过10%需要停止运行。对于电压互感器的维护, 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巡视, 对电压互感器绝缘清洁程度进行检查, 检查其外观是否存在放电、缺损以及裂纹、渗油等问题, 发现这些现象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4 直流系统维护技术

直流系统主要是为上述变电设备提供操作电源,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池柜与充电柜。其中, 充电装置由高频开关模块采用并联的模式接入, 包括一个主开关与一个备用开关, 实施定期轮换使用。浮充供电模式为恒压模式, 充电输出电压一般经过熔断器, 与合闸母线相连, 最后与电池组连接在一起。

对于直流系统的维护工作, 主要是通过定期的检查, 包括高频开关模块的输出与输入电压值, 避免其过高过低对直流系统中相关元件造成损坏。对于蓄电池, 一般需要保证其运行环境通风、干燥, 保证室内温度小于25度, 湿度不超过70度。另外, 对于长期保存的蓄电池, 还需要半年进行一次放电, 并在放电状态下进行清理。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配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关系到整个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是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重点。加强对配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不仅需要运维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熟练的掌握, 还需要其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严禁的工作理念, 把握配电设备维护重点与难点, 不断的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涛.电力配电设备维护技术[J].应用技术, 2013, 26 (02) :125-126.

[2]韩维建, 王兰凤.常见电力设备维护技术分析[J].工业技术, 2013, 18 (03) :99-100.

电力配电论文 篇5

关键词:电力配电论文

0 引言

自从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对于电力的依赖和用电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将之应用在电力配电工程中,已经成为电力事业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力配电自动化可以说试将电力配电管理引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不断提升用户质量的同时,也加大电力配电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1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概述

1.1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配电自动化是一项集合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远程/自动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和管理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1]。电力配电自动化能有效提升供电质量和用户体验,同时降低电力运行的成本和对人工的依赖。如今在较为发达的国家中,电力配电自动化已经得到普及,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为自动化开关相互配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配电自动化设备主要分为重合器和分段器,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对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这阶段的配电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控制开关保证故障隔离,或恢复健全区域的供电。有效避免了电力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扩大。由于该阶段的的自动化技术仅仅局限在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所以整个配电自动化仍处于较为初级的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是建立在通信网络技术、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这一阶段的电力配电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深。能够全面检测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并通过远程遥控改变其运行的方式。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察觉并做出诊断,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这一阶段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管理系统的依赖程度更高。在这个阶段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会有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能全面实现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140多项功能[3]。可以说,第三阶段是电力配电自动化最为理想也最为完善的阶段。

1.2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自人们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用电负荷量就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情况。随着各种用电负载的情况不断出现,用电质量已经成为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环保理念的推广与普及,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也成为电力行业所关心的问题。

现代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均建立在当前发达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上,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全面检测和管理,大大保证了用户的用电质量。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具备监控作用,在各行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电力配电自动系统主要分为系统运行监视和控制、电能质量监视和分析、功率因数监视和控制、高精度电能计算、电能消耗统计和分析、预防性电气火灾监视、报警和事件管理和用户管理[4]。现代电力配电自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同时与其他系统和智能设备联用。

2 国外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概述

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首先是出现在国外工业化的国家,因此国外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相关系统的建立都已经非常成熟,进入了第三阶段的稳定时期。如今国外的配电自动化已经在研究和应用上都获得了不少成果,如将配电自动化全面推向多岛自动化,让配电自动系统具备更好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并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让其更适合市场的需求。

目前,只有英国、美国和日本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的上配电自动化时代,最大限度提升了配电的可靠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日本九州为例,其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读入变电站和继电器信息的SV/TM装置,监视控制配电线和远程遥控开发装置以及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的计算机系统[5]。为进一步加大九州全区的配电自动化,在城市使用专用的通信线的脉冲编码方式,在郊区使用配电线载波的频谱扩散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九州电力公司将配电自动系统与气象信息系统进行了结合,使之能在辅助因为天气原因造成大规模地区停电之后的修复工作。这对于我国沿海地区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在次发达国家中,韩国的配电自动化较为典型。由于韩国的配电网电压为22.9kV,具有配电线路长、分段多、输送容量大的特点,在客观上要求韩国尽早实现配电自动化。所以,韩国的配电自动化是由国家组织统一进行。韩国的配电自动化分为三种模式,即小规模DAS、大规模DAS和单服务器型大规模DAS。目前,韩国的配电自动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光纤普及,大大提升了配电自动系统的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能力。韩国在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时,非常注重技术经济的投资回报,注重自主研发技术。因此其配电自动系统中使用的高级应用程序并不多,但具有操作简单、经济使用、安全性高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配电自动化大多数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部分国家的电力工业非常落后,日常的电力供应都存在问题。为保证本国的电力的逐步发展并降低网损,需要该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出综合性强的配电自动化发展计划。而另一部分已经具备良好电力基础的国家,则注重发展配电自动系统的兼容性和功能性,进一步降低配电自动化的运行成本并提升经济收益,同时也保证各区域人们的用电质量。

3 国内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及问题

3.1 国内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现状

(1)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实现电力配电全面自动化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致力实现的目标,国家相关部门也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CC-,SD-6000和OPEN-2000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当中的.使用质量[6]。使这三种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提供两种数据的采集方式,让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所使用的技术更加的契合、灵活、安全和可靠。

(2)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发程度有待提升: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国家电力的发展目标,其发展趋势逐步呈现功多样化、综合性强的特点。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因此一些国家致力于自主开发配电自动化技术,以提升本国的配电自动化程度,如韩国。但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大多数是引进国外,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并不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数字化均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3)我国配电自动系统中的新技术应用情况良好:电力配电自动化最终是会实现最优化线性控制,通过多种自动化技术的协调和非线性的控制来实现全面配电自动化。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新技术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已经实现对变电器设备在线监控技术、对供电系统实时保护技术和GPS智能控制技术。

3.2 国内电力配电自动化的问题

(1)配电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配电管理系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和评价能力不足方面,对市场的适应力不足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和功能综合度不够[7]。电能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一直是电力系统运行成本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进一步加大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但如果在配电系统中多加一个自动监测电能功能,就能大大的降低运行成本。

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配电自动化的程度也应该不断的提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当前市场中,负荷量的随机性和预测的难度逐步增大,这将影响到分时电价和实时电价收费制度的推广,进而影响到我国网损的控制与降低目标的实现[8]。不同的用电质量应搭配不同的收费标准,以达到逐步优化市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这需要建立在电网故障的及时恢复和电网网络系统的重构。

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和功能综合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用户信息无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主要功能用于收缴电费,了解该地区的电量负荷状况。各自动化技术没有形成很好的集成,每个技术功能还是相对独立的。如此很容易造成自动化技术的重叠,增加配电自动系统的运行成本。

(2)需进一步推动配电自动化发展: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的问题仍存在可靠性和反应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和自动化终端的综合性不强。高质量的配电自动系统不仅能保证供电质量,及时发现供电系统中的故障并作出诊断、隔离和修复,还应该减低停电的次数和时间,快速分辨出重要客户,优先恢复其用电。当前使用的配电自动系统SCADA应该能对用户进行精准、灵敏、可靠的监测,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要求。但目前电力公司并没有就其功能进行全面的开发与使用。自动化终端系统的综合性不强主要表现其功能单一,主要用于电量的监测这类基本的功能。对于其应该具备的实时电价发布、电能质量的监测、故障记录和仪表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的开发。

4 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4.1 配电方式实现一次设备

我国城市的供电网主要为电缆网,农村以架空线的方式为主。供电方式主要有电源线、电路开关设备和网架三部分组成[9]。这样的配电方式虽然能够组成多种供电方式,但同时也增加了电源开发设备的重复设置和网架的重叠。但配电方式实现一次设备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区域用电的情况,采用以电源为核心,建立环网供电方式,实现从电源直接连接供电区域的目的。

4.2 远程管理系统实现二次设备

远程管理系统是通过FTU和TTU来实现对配电区域的变电器和线路开关的监控。远程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要设计出一个符合当地用电要求且能保证不间断的对电源实现监控的程序是非常难的。但加快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并加大二次设备的投入使用,就能将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结合在一切,大大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3 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得到提升

前文已经介绍到,配电自动化是建立当前发达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站与子站、主站与现场单位、子站与现场单元、子站与子站之间、现场单元与现场单元之间都需要通信技术来完成信息传输[10]。不同区域针对用电质量的不同,其通信方式也不一样。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输数据量和速度都会大幅度提升。这必然会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以太网技术作为目前数据传输量和传输最快的技术,以其为标准,将变电站信息模型标准化,实现信息共享是完全可行的。

4.4 管理主站和软件多功能的高度集成

目前配电自动化管理主站的功能主要为SCADA实时监控、GIS在线管理和电网经济运行分析。这些功能都为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仍具备进一步开发的空间。随着配电自动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逐步提升,其异构系统的跨平台接口、子系统的无缝集成都将实现。进而实现配电管理主站多种功能一体化,多种软件功能的高度集成。

4.5 全面智能化的发展

智能化是自动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最理想状态,也是全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当配电自动化全面实现智能化,必然会具备可观测性,可控制性,自适应性,实时分析性,自适应性,自愈性。它将配电自动化引入一个新的时代,更为精确的保证用电质量,分析实时用电信息,还具备自我修复和预判故障的能力,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当配电自动化全面实现智能化,电网运行的人工成本将达到最低,其运行系统也将更加的复杂。

5 结论

电力配电技术 篇6

关键词:建筑配电领域;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建筑配电的安全稳稳定性也越来越关注。但是,就我国建筑配电工程现状来看,由于其本身就存在的复杂性,再加之电容量需求不断增加,一旦其中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措施,都很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现场施工人员的伤亡。因此,针对这一难题,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在我国建筑配电领域及供电行业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对建筑配电领域低压电力电缆分线技术进行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二、低压配电网系统中电力电缆的应用及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低压配电网系统运行中,由于低压电力电缆制造过程简便,并不会受到敷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温度将会不断升高,再加之其本身就存在较强的抗性,能够为电缆日后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平的快速攀升,电力工业也逐渐与建筑行业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些全新的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压配电网而言,通常都会利用电缆来作为向用户供电的传输方式,这也是当今全球性应用最为广泛的输送方式。但是,在当前大量应用电缆的建筑工程中,在进行供、配电网系统安装时,主干线电缆与分路干线电缆接头的处理问题一直是非常关键的施工环节,这是因为这两者的分接点位置都是处于电力电缆敷设的位置,这也是最容易发生运行故障的部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以往传统的低压电力电缆施工工艺难度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价格本身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出现在建筑配电领域中,彻底解决了原有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建筑配电网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三、分支电缆

1.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配电电缆,分支电缆通常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文体场馆、路灯电源的电力配送中。对于分支电缆来说,往往根据建筑的具体结构,按照相应的配电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单独地设计与制造主干电缆、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体。按照施工工艺,可以将分支电缆分为:预制分支电缆和电缆穿刺线夹分支。

对于预制分支电缆来说,通常情况下就是工厂结合电缆用户的实际要求,同时按照主、分支电缆型号、规格、截面、长度及分支位置等指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工厂内的专用生产设备,在工厂内的流水线上制作带分支的电缆,同时完成主干线电缆与分支电缆之间的连接。在分支电缆中,穿刺线夹作为一种主要的结构形式,通常情况下,在小容量动力与照明供电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2.分支电缆产生背景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高层建筑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建筑领域未来主要的发展大方向。所以,建筑电力设计人员在对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用电的安全可靠性。并在实际的施工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取合适的电力电缆分接方法,从而为业主们提供高品质的用电。

3.预分支电缆其主要特点有

(1)在绝缘性能方面,分支联结体能够与电缆主体保持一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缆接头的绝缘性和可靠性。

(2)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费用大幅降低,缩小敷设占用空间。

(3)分支部采用高强度密闭接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震、防水的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露天或埋地敷设。

(4)在供电的可靠性方面,与电缆绝缘刺穿线夹分支技术相比,其安全性更高.

4.电缆刺穿线夹分支

对分支结构进行刺穿密封是电缆刺穿线夹分支的关键技术,通过添加强力纤维塑料和特殊合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支接头的机械强度、防水性能和分支的电接触性能等。电缆刺穿线夹分支的技术特点:

(1)节省人工和安装费用。

(2)在实际的建筑配电网施工过程中,并不需要截断总电缆,一般是可以在其表面任何一个位置设置分支电缆的,这样就可以省去对导线的处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3)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相比传统的接线方式来说,更具备一定得的优势,不仅实际操作简捷,还能够起到较强的绝缘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治了电线头、绝缘层材料等垃圾对周期生态环境的污染、

(4)穿刺线夹是直接穿刺导通通电,不能完全防水、防氧化,这也对性能造成隐患。

(5)线夹主要靠螺母紧固还要各点平衡才能达到长期稳定供电,基本没有抗震性,很容易造成接触电阻过大,不利于长期运行。

四、在建筑配电领域中的应用比较

1.预分支电缆的应用及比较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分支电缆作为母线槽供电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高中层建筑电气竖井内垂直供电。以中、高层建筑竖井内预分支电缆安装为例,预分支电缆安装的要点:①在应用预分支电缆技术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电气竖井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防止楼层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容量发生变动,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预分支电缆的干线和支线截面放大一级,必要情况下,需要预留分支线进行备用。②制定预分支电缆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预分支电缆附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电缆的外径和重量等因素。

2.穿刺线夹应用及比较穿刺线夹的使用是继预分支电缆后的一电缆下接方式。在中高层建筑1KV电力系统中,对于小负荷的电力主干线路的分支连接来说特别适用。同样,对于高层建筑、民用住宅、路灯配电、户外架空线等低压动力和照明配电线路等也可以使用,并且可以在竖井内、露天等进行相应的安装。

3.预分支电缆和穿刺分支电缆的区分

共同点:①在结构方面,分为单芯型和多芯绞合型,每根单芯分支电缆又分为:主干电缆;支线电缆;分支连接头。对于主干电缆导体来说,无接头,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故障点和接触电阻。②在性能上,分支电缆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配送电缆,分支接头接触电阻极小,不受热胀冷缩和轻微振动的影响。

不同点:①在结构上二预分支电缆是把经过专门工艺处理的单芯电力电缆作为建筑主干电缆,根据各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尺寸量体裁衣,预先把分支接头与分支线、主干电缆一同设计由专业制造厂完成,使得接头可靠性大大提高。②在性能上:从外观上看,预分支电缆无法知道内部接头质量,只有靠两项重要的试验才能检测接头性能,即机械拉力试验和电热循环试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诉,可以得知,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对于配电网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需要引起建筑配电领域及供电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的低压配电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低压电力电缆分接技术的控制措施,根绝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出合适的电力电缆分接方法,使其发挥最大化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从而确保建筑整体的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2006

浅述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 篇7

配电自动化发展至今.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馈线自动化。即配电线路自动化; (2) 用户自动化, 这与需方管理含义是相同的; (3) 变电站自动化, 这里仅指其与配电有关的部分; (4) 配电管理自动化, 其中包括网络分析。

1.1 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是指配电线路的自动化

目前所论述的馈线自动化主要是指中压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要达到四个目的.也可以说有四个功能。

(1) 运行状态监测。分为正常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监测。正常状态监测的量主要有电压幅值、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量等和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量是实时的, 监测装置一般称为线路终端 (FRU) 。由于配电网内测点太多。因此要选择确有必要的量加以监测, 以节省投资。

(2) 控制。控制分为远方控制和就地控制, 两种控制方式的选择与配电网中可控设备 (主要是开关设备) 的功能有关。如果开关设备是电动负荷开关, 并有通信设备, 那就可以实现远方控制分闸或合闸;如果开关设备是重合器、分段器、重合分段器。它们的分闸或合闸是由这些设备被设定的自身功能所控制, 这称为就地控制。

(3) 故障区隔离、负荷转供及恢复供电。包括永久性故障时的故障区隔离、负荷转供及恢复供电和瞬时性故障时的恢复供电, 这一功能对于提高供电可靠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无功补偿和调压。在小容量配变难以实现就地补偿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在中压的配电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案。采用自动投切开关或安装控制器实现对线路的无功补偿调节和电压调节。这一功能旨在保持配电网电压水平, 提高电压质量。并可减少线损。

1.2 用户自动化

用户自动化与需方管理 (DSM) 的功能、内容大体相同, 有控制和自动化的内容, 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 主要有负荷管理、用电管理、需方发电管理等。

(1) 负荷管理。我国传统的负荷管理 (负荷控制) 是在发电容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抑制负荷的方法改善负荷曲线。目前东北电网不存在发电量不足的问题, 因此所要做的负荷管理是根据用户的不同用电需求以及电网现状, 并依据分时电价, 确定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优运行方式, 并加以用电控制, 以节约电力, 减少供电费用。

(2) 用电管理。它主要包括自动计量计费、业务扩充、用户服务等内容。

(3) 需方发电管理。这是将用户的自备电源纳人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中。它们在提供当地用户相当的电力之后, 可能有部分电力注人配电网, 尤其在晚间, 有可能恶化电网的运行。如将这些电源置于控制或管理之中, 将有利于配电网的运行, 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并有可能调节电网发电机组的运行, 从而提高经济性。

1.3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高压配电网中的负荷, 又是下一级配电网的电源。变电站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重点。也正因为如此, 它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目前新建的变电所已经逐步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建的变电所也正在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改造.这为配电电力系统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变电站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接口和配合的问题。

(1) 与二次保护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有多种方法, 开关设备也有断路器、重合器等多种设备。馈线的负荷电流要考虑到负荷转移的情况, 因此在保护的配置泡括重合闸) 和定值的设置上要加以综合考虑。

(2) 如果馈线自动化是采用由馈线上的FTU采集信息送到某一级SCADA系统.由软件处理信息并作出判断, 而后进行故障区隔离和负荷转移, 恢复供电, 那么, 这个SCADA系统可以是在配调中心的主站, 或者就是设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前一种方式, 如果采用有线传输信息, 变电站至少要将信息转发至配调中心;后一种方式, 变电站的SCADA系统要增加馈线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这样它就成为二级主站 (如果配调中心的主站称为一级主站的话) 。采用哪一种方式, 要根据不同的配电网而选择。在后一种方式中, 实行了信息和功能的分层, 但增加了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难度。

1.4 配电管理自动化

配电管理自动化是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和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管理.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可以是集中式.即由一个配电管理自动化主站.实行对整个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并和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用户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称为配电管理系统 (DMS) 。配电管理系统也可以是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如前面已讲到的, 在变电站中设立二级主站。整个配电自动化由一个一级主站、若干个二级主站以及若干个子系统, 如用电管理子系统、负荷管理子系统等集成。由于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 如果把配电网的设备和运行信息与地理信息、自动绘图 (GIS/AM) 相联系。将使配电网信息的含义表示得更直观, 对运行也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配电管理自动化中G1S技术十分必要。从某种意义说, GIS/AM是配电自动化计算机平台的一部分.它可以在许多离线和在线的应用功能中使用。

配电管理自动化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与控制, 运行状态监控, 配电设备管理, 停电管理。检修管理, 计量计费, 负荷管理, 网络分析, 营业管理, 工作管理, 网络重构及相关系统通信。这些功能所需要的信息很多, 包括配电网内各种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配电网的运行实时信息、用户信息、备品备件等各类信息。

2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与其它项耳相比.配电自动化系统有着不同的收益特征。毖性多于显性。从社会效益上讲.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将使电力系统的维护运行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大大地缩减了运行检修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供电质量, 减少了停电时间;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 配电电力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收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效益.即由于故障处理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停电时间减少, 可以更好地保证配电电力的正常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了系统的网络损耗;另一方面是问接效益.间接效益则体现在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采用, 使电力运行部门不必在故障查找和维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降低了运营成本。

3 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做好规划。首先是配电网络一次系统的规划, 与此同时做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 要考虑多个方案.并进行比较。

3.2 在设计计算机系统 (主站) 、数据采集和传送方案时, 要从信息化的角度统一考虑EMS, DMS, MIS等, 尽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傲到信息资源共享。

3.3 提高开关设备、FTU、控制终端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 特别是提高其它抗严寒恶劣环境的能力。

3.4 加强配电自动化应用软件的开发。配电罔的结构和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依靠厂家现成的系统.必须在依托现有厂家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电网实际, 由运行单位和产品制造厂密切配合来完成符合电网实际的应用软件。

3.5 通信方式上要做到因地制宜, 要根据本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通信方式, 宜组成混合式通信网络。

4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智能化是电力配电的发展方向, 技术在发展.需求也在提高,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能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电力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情况, 有些内容只限于开发、研制和试用阶段, 因此.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 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进一步设计开发出先进、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自动化也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原理, 并对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周全仁, 张海.现代电网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J].2004.

[2]王文海.全集成新一代主控系统, 2006 (01) .

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 篇8

配电自动化是城乡电网改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配电网结构、一次二次硬件设备及供电管理策略与水平三大方面。

配电自动化是实时方式就地或远方对配电网进行数据收配电自动化是实时方式就地或远方对配电网进行数据收经济运行, 改善电网质量, 降低电能损耗, 快速处理事故, 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包括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当地自动化装置、调度中心至变电所的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地理信息、配电设备状态检测维修管理、停电管理、故障报修应答、还包括自动化抄表和用电控制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等。

要实现上述目标, 需要有一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支撑。

进线监控自动化在正常情况下, 远方实时监视馈线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的状态和馈线电流、电压情况, 并实现线路开关和远方合闸和分闸操作以优化配网的运行方式, 从而达到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容量的目的;在故障时获取故障信息, 并自动判别和隔离馈线故障区段并恢复故障区域的供电, 从而达到减小停电面积和缩短停电时间的目的。

开闭所和配电变电站自动化完成对配网中110k V开闭所、小区变的开关位置, 保护动作信号、小电流接地选线情况, 母线电压, 线路电路, 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电度的远方监视, 以及开关远方控制、变压器远方有载调压等, 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供电质量。

变压器巡检系指对配网中各变压器的参数远方监控和补偿电容器的自动投切和远方投切等, 从而达到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

需方管理是电力的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场进行管理, 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 减少能源消耗及供需双方的费用支出目的。其内容包括负荷监控与管理和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两方面。

配电网负荷监控与管理是根据客户的用电量、分时电价、天气预报以及建筑物内的供暖特性等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最优化的负荷控制计划, 对集中负荷及部分工厂用电负荷进行监视, 管理和控制, 并通过合理的电价结构引导客户转移负荷, 平坦负荷曲线, 从而进一步发挥和利用现有设备的容量。

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是指通过各种通讯手段读取远方客户电表数据, 并将其传至控制中心, 自动生成电费报表和曲线, 并能实现付费率和各项统计功能, 从而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营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客户信息系统、故障报修系统、停电管理系统和配电网发展规划设计等功能。

网络分析与优化:包括潮流分析和网络拓扑优化, 目的在于减少线损、改善电压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

工作管理系统是对设备进行监测, 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实际磨损状态, 并据此规划检修顺序进行计划检修。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是通过用软件对配电网的模拟防真的手段, 是对调度员进行培训, 当数据来自实时采集时, 也可帮助调度员在操作前了解操作的结果, 从而提高调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配电网的自动保护装置是配电网中最基本和主要的自动化设施。主要配置于变电所的断路器上。在大中型城市的点网中。110k V配电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 (与自动化系统共同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中) 。

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 采用数字编码以扫描方式进行信息传送和接受。实现调度中心对多个远方变电的连续监视、遥控和数据采集, 称调度自动化 (SCADA) 系统。配电网的调度自动化功能一般有报警、遥控、数据采集、记录和显示等。调度自动化的范围只涉及变电所中的设备, 变电所外的配电线则由配电线承担。

配电线自动化是当配电线故障时, 配电线上的自动装置能代替运行人员实行各种操作, 将故障区段自动隔离和恢复供电, 使停电时间和范围限制在最小。实现配电线自动化需将权限用自动化分段开关分成几段, 并配置相应的控制装置。当线路多次过流脉冲计数、电压消失或被检测失压时, 自动隔离永久性故障, 恢复供电。

配电过程自动化是集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理论和电气设备制造等新兴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是电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电力自动化公司承担配电过程自动化项目以来, 采用上述技术先后完成了以下项目。

2. 馈线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的技术特点是:

1) 创立了配电网的变结构耗散网络模型, 即通过将线路上的柱上开关看作是节点, 将相邻的两个节点问的配电馈线和配电变压器综合看作一种耗散元件, 并从负荷的角度描述配电网的方法对复杂配电网进行了简化处理, 即少了节点数目, 又突出了配电网的主要参数, 并且解决了由于配电网量测点严重缺乏带来得分析困难;

2) 创立了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的故障隔离, 健全区域优化恢复、负荷均衡化和调度仿真的有效方法;

3) 创立的突变电量启动的不良数据辨识和网络结线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正确性;

4) 系统中FTU的开关两侧失电跳闸机构, 能够有效解决故障后柱上开关越级跳闸对网络重构的不利影响;

5) 该系统采用分层集结的体系结构和混合通信方式, 能够很好地降低系统造价和提高性价比, 适合于我国国情;

6) 该系统具有先进监控功能, 10k V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遥测、通信和遥控功能, 配电开闭所遥测、通信和遥控功能、故障隔离、健全区域优化恢复、负荷均衡化、调度仿真和web浏览功能。

3. 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配电软件

该项目也是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高起点项目。它的技术特点主要有:

1) 采用新颖的配电网简化建模方法实现了网络拓扑功能, 提出了耗散元件的概念, 并从负荷的角度描述配电网的方法, 既减少了节点数目, 又突出了配电网的主要参数;

2) 针对配电网严重缺乏量测数据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等负荷以及等负荷密度的方法, 大大简化了复杂配电网的分析, 充分利用有限的量测数据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 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配电网潮流计算和配电网调度仿真软件;

3) 基于简化模型开发了配电网故障区域判断和隔离软件模块, 并以安全和负荷均衡为原则, 建立了故障隔离后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的优化恢复策略搜寻软件模块, 能够有效地减少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

4) 建立了基于随机初值的启发式算法的配电网络优化软件模块, 在优化处理中综合考虑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负荷情况;

5) 提出了基于环路分析快速遗传算法, 有效减少了搜索空间, 显著提高了收敛速度, 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快速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优化应用软件;

6) 该软件可运行于UNIX和Windos 2000操作平台, oracle、sybase或sql server数据库的配电网系统中。

4. 县级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的技术特点主要是:

1) 系统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设计思想, 将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集控系统、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以及DMS、EMS集结为一体。完成所有配电网及其管理功能, 有效地降低了造价,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 充分应用馈线自动化和智能配电软件建立的理论、算法和应用软件基础, 实现了系统网络拓扑的新型的简化的建模、故障的判断和隔离;建立了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域的优化恢复策略搜寻软件, 能够有效减小停电面积, 缩短停电时间;创立的突变量启动的不良数据辨识和网络结线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正确性;

3) 采用了电容储能方式的开关两侧失电补跳机构, 有效地消除了故障后柱上开关越级跳闸对网络重构的不良影响。

5. 馈线开关监控终端 (F1U)

该项产品已经经过两次更新换代, 先进技术的应用, 产品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 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也不断提高, 产品已逐渐实现系列化。

技术特点:

1) 该装置是一种集测量、保护、监控为一体的户外开关设备远程监控装置, 能够与主站一起实现馈线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功能;

2) 该装置采用以下先进技术:

a) 软件平台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控制回路采用专用的可编程逻辑电路, 保证了系统高效、可靠运行;

b) 模拟量输入采用零相差高精度高速同步采样、数字滤波算法, 提高了装置精度;

c) 采用高可靠的开关电源实现交流、直流电源无延迟切换和对蓄电池的智能管理;

d) 该装置具有电容储能方式的停电跳闸控制回路, 在交流电源失电后, 仍能控制开关可靠地分、合, 同时采用了一种过流启动, 带电后延时合闸或闭锁的新的重合闸策略, 显著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3) 电磁兼容性达到国家最高标准Ⅳ, 工作温度范围:一40o C~85~C, 能适应户外和电磁严重污染的恶劣环境。

6. 配变监控终端 (TTU)

该装置是一种集测量、保护、监控为一体的装置, 主要用于10k V柱上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小区变电设备远程监控及数据信息传递功能。可采集变压器电压、电流、功率、电度量等。并将上述信息由通信网络发向远方的主站系统, 而且能够接收主站发出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有助于网络的优化与管理。

该装置采用以下先进技术:

a) 软件平台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控制回路采用专用的可编程逻辑电路, 保证了系统高效、可靠运行;

b) 模拟量输入采用零相差高精度高速同步采样、数字滤波算法, 提高了装置精度;

c) 采用高可靠的开关电源实现交流、直流电源无延迟切换和对蓄电池的智能管理;

电磁兼容性达到国家标准, 能适应户外和电磁严重污染的恶劣环境。

7. 变电站/开闭所远动终端 (RTU)

该系列产品已经具备了表计RTU, 交流采样RTU、CAN总线方式的交流采样RTU。

1) 交流采样方式RTU技术特点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差分式数字滤波器;采用双CPU模式和双端存储器RRAM;

遥控输出采用唯一性逻辑判断闭锁控制。2) CAN总线方式交流采样RTU技术特点是:a) 保留了原交流采样RTU的技术特点;

b) 采用嵌入式WIN CE系统操作平台;

C) 采用can总线方式, 替代RS一485总线方式;

d) 采用功能分布式设计思路, 各个功能由独立的单元完成, 通过can总线方式与主机通信;具备网络通信能力;

e) 采用嵌入式WIN CE系统可以实现多通信口、多规约并存形式;拓展了CAN—RTU的应用领域, 可实现配电子站、一体化配电子站、集中式RTU、分布式RTU等不同组合功能。

该系列产品正在进一步进行系列化、标准化设计, 力争实现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用户、不同环境的全方位系列产品。

交流采样RTU于2002年8月由西安市科技局组织和投产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产品结构合理、维护方便、运行可靠、技术成熟,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以上项目在各个工程运行中无论功能、性能、可靠性、稳定性方面都受到用户的好评。

8. 结语

电力配电技术 篇9

1 我国配电侧电能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分析

1.1 配电侧瞬时供电中断的问题分析

所谓供电中断,是指在一段持续的时间范围内,供电系统的电压在0.1倍的标称值之下。瞬时供电中断是指在0.5周期~3 s的时间范围之内的供电中断。短时中断持续时间约为3 s~1 min,而长时间的供电中断持续时间高于1 min。配电侧的瞬时供电中断的问题通常会使大中型工业企业(如半导体制造业、石化工业等)的工艺流程突然中断,或造成其设备的停止运行,从而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给这些工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受到工作方式以及物理结构的影响,传统的机械设备自投开关的备用电源与主电源之间存在秒级的切换时间,也会导致持久断电。总体而言,电力系统产生短路故障之后,断路器重合闸或者断开是导致瞬时供电中断最为主要的原因。

1.2 电压的骤降或骤升问题分析

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流、电压或者频率的偏压,造成用户设备运行失常或者设备损坏,是电力系统配电侧电能质量的主要问题。其中,电压的骤降问题是配电侧电能质量的最主要的问题。

(1)电压骤降问题。电压骤降是指在持续时间范围在0.5周期~60 s之内,电压的有效值突然下降。荷载突增、大型电机启动、冲击性负荷的投切(如轧钢机、变压器等的投切)以及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如接地短路故障等)是产生电压骤降的主要原因。电压骤降会严重影响敏感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用电设备的误动作或者是设备损坏。例如,导致变频调速设备的突然跳闸,或使计算机系统出现紊乱的现象。电压骤降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最为严重的电能质量事件。在用户对电能质量的投诉中,约为80%以上都是由电压骤降引起的。

(2)电压骤升问题。电压骤升是指在持续时间范围在0.5周期~60 s之内,电压的有效值突然上升。负载突降、大型荷载突然切断以及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如单相接地故障等)是引起电压骤升的主要原因。相较于电压骤降而言,虽电压骤升不常见,但其产生的危害更大。若电压骤升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就成为过压,往往会造成用电设备被击穿,或引起起火等事故。

2 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一部分用电敏感的用户为了保障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获得不间断的优质供电,通常自己采相应措施,例如安装不间断电源等。但显然这并不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根本方法,要提高供电质量,关键在于结合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供电部门采取有效的电力技术,提供稳定且可靠的电能供应。在这一背景下,定制电力技术应运而生。

2.1 定制电力技术的概念及其装置

(1)定制电力技术的概念。所谓定制电力技术是指在中压配电系统中,采用静态控制器(或称为电力电子装置),并运用现代控制技术与电子技术,提供能满足用户用电特定要求的电力给电能质量相对敏感的用户的电力供应技术。定制电力技术对于改善配电侧电能质量,保障向用户提供优质供电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改善电能质量方面,定制电力技术采用的装置。①动态电压恢复器。用于对敏感负荷供电质量的改善,主要功能是补偿用电设备电源的电压闪变以及电压波动。②固态断路器。主要功能是当电力设备产生故障时,固态断路器可对故障进行快速动作切除,同时还能够与其他的电子器件配合使用,消除电力设备的故障电流,从而使电能供应的质量提高。③静止调相机与静止同步补偿器。静止调相机的功能主要是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进行有效地调节;而静止同步补偿器是一种电力控制器以及同步电压源,可以提供比较灵活的电压控制,从而达到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④有源滤波器。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由非线性负荷引起的电流谐波,从而达到消除电流谐波对电网的污染的目的。⑤不间断的稳压电源。主要用于车站或者银行等的重要负荷。

2.2 改善配电侧电能质量中,定制电力技术的应用

定制电力技术综合考虑了供电质量以及电能的可靠性,以用户能够感受到的电力的影响作为依据,结合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低压配电系统中,从而构成比较系统的电能质量的控制与补偿设备,有效解决了各相电压不对称、电压的波动与闪变以及瞬时供电中断等问题,从而使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幅提高,保障了供电电能的质量。

此外,该技术的运用要求用户的电力设备,具备有专业的固态开关,确保用户的电力装置能够快速的动作,从而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地做出反应,从而根据运行情况调整电能质量,达到用户的用电需求。当前,随着大功率开关器件以及大功率开关串联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各种技术的日臻成熟,为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的问题方面提供了设备与技术的保障。

定制电力技术要求电力用户的电力装置能够与新型的储能技术结合运用,从而将配电网改造成为能够实时控制以及无瞬时供电中断的灵活的配电网,使电能质量得到优化与改善,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应用,从而使电力配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现阶段,配电侧电能质量还存在着瞬时供电短时中断,或者电压骤降或暂升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用户用电的稳定性。为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用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研究有效的电力控制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配电侧电能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分析了定制电力技术在改善电能质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定制电力技术,配电侧,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岐岗.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2):50-51.

[2]张允.单相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刘媛媛,段义隆,李佳.智能电网的配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问题研究[C]//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echni cal Committeeon ControlTheory,Chines 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on Control Theory,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2010:5.

[4]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等.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4):1-7.

电力配电技术 篇10

1 电能质量的评估标准和检验的方式

对电能的质量的评估标准有很多种, 而且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在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上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即使是相同的电能质量, 其的指标和不一定是相同的。国际上面通用的用来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电压的上升和下降, 电压的中断、频率的偏移、谐波、间谐波、过电压和欠电压等等总共的11种方式。

2 配电侧电能的质量问题探究

在发现了电能的供应和需求问题之后, 经济的飞速发展之下, 更多的高科技设备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 这样一边是需要大量的电力, 一边是提供的电力质量不稳定, 从而导致了矛盾越来越大, 其中尤以电子设备为代表的非线性负荷的使用在这方面的问题作为代表。[1]另外一点就是, 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 对于电力有着高度的敏感度的用电设备正在普及当中, 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 而这其中由于电能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2.1 电压的突然降低

在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当中, 主要的电能质量问题就是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偏差所造成的电力用户的设备损坏或者是运行情况不正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压的突然下降。通过对一系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 九成以上的用户都对电压的突然下降问题作出了投诉。

在表1当中, 将电压的突然下降对配电系统造成的问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述。

电压的突然下降简单的说就是指提供电的电压压幅值的短暂的下降, 然后又马上继续进行工作的情况。引起电压突然下降的原因电网或者是一些正在用电的设备受到外力的干扰而出现的短路情况。另外, 用电的设备在开启时由于电压的不稳定或者是突然的加荷情况也会引起电压在突然之间就下降的情况。和持续提供电力而突然中途电力中止的情况相比, 电压的突然下降发生的概率要大得多, 而且此类事故发生之后, 很难发现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 所以说应对起来也是非常的棘手。

2.2 电压在瞬间中断

这种电压在瞬间中断的情况说的是连续在1/2个周期到3s之间的电力的突然中断。供电在瞬间停止操作带来的影响大多是给石油化工企业、金属冶金企业和半导体加工企业的损失, 这些企业的设备在电力的瞬间中断之后就会停止工作, 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物资的浪费是非常的巨大的。原始的备自投开关因为受到了它自己本身的一个属性的影响, 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转换时间都是以秒作为单位的, 同样也会让一些关键性的承载物处在一个长时间的断电阶段。造成这种电力在瞬间就中断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整个供电体系在发生了短路之后断路器的自动跳闸或者是重新将闸合上。

3 传统的方法解决电能的质量问题

3.1 调压

采取调压的方式来将电压进行改变是电力部门为了能够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电压质量, 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的要求。调压是通过对有载调压的变压器分接开关进行调节, 以保证电压的持续稳定和电压质量的平衡。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是有不足之处的, 就是没有办法改变整个体系在无功状态下对需求的中和, 而且还会使得变压器在运行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2]。

3.2 无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这种设备是控制电流谐波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利用的是电感、电容和电阻这样一个组合型的设计, 将其中一次或者是其中好几次的谐波过滤出去, 从而解决谐波污染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只可以把固定频率的谐波消除而没有办法将一些没有固定频率的谐波消除, 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整个体系都出现谐振的情况。

3.3 电容器的局部并联

在传统的电力体系当中还很常用的一种就是局部并联电容器组。这种方法可以将整个电力体系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将电压不高的问题给解决了, 可是在轻载电压过高的电能质量的问题上面却是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发电厂和供电部门都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问题, 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研究出了一些治理的办法, 但是绝大多数都没能考虑到宏观的问题, 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非常的狭隘。我们都知道, 电能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 各个环节也是相互的联系的, 这些各种因素的叠加就造成了电能质量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4 定制电力的技术问题

在前文当中已经提到过, 现代化的工业发展对于供电体系的整体性都有了一个新的要求。一些电力用户为了能够保证有持续不断电的高水平的电力, 就会通过自己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说是自己安装上持续电源。这种自己安装设备的方式显然不会是最好的方式。电力方面的专业人士说道, 要想真正的将电能的质量进行改良, 唯一的方法就是供电部门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提供高品质有保障的电能。为了将这个问题解决, 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化的操作技术作为载体的定制电力技术也就随之诞生了。

和传统原始的方式不一样的是, 定制电力技术是从电力用户的需求出发, 并结合了电能的稳定性与提供的电能的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这项技术把各种高新的技术运用到了低电压的配电体系当中, 例如电力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等等。这样就从整体上将电压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的问题给解决了, 也就把电能的质量进行了优化[3]。

另外的一点就是说, 定制电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 在人性化的方面也是非常的周到的, 完全的考虑到了用户的一个需求和想法, 根据用户的实时反应作出最快速的调整, 保证时刻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电能, 时刻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大功率的开关器件的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之下, 电力成本也正在不断的降低,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给定制电力技术的大面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 数字信号的处理手段、微机的操控手段以及大功率的开关的使用技术都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起来, 也就给定力电力技术的全方面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上面的支持和帮助。

定制电力技术为的就是让用户在对电能的需求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并且喝一些新型的电子设备技术相结合, 共同应用, 将高灵敏度的电子设备在电能上的质量需求再拉升上一个档次。在将电能控制器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 电能质量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对电能的质量和意义也就有了一个更为深刻和清楚的了解。

5 结论

就现在这个阶段来说, 在配电体系当中, 电力电子的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成熟, 还在一个初期的阶段,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电网市场是目前来说各个电力设备制造厂的宠儿。就像是美国的西屋电气、日本的三菱电气和德国的西门子电气等等都已经把这方面额电力设备研发和制造了出来。在我们国家, 虽然说电能的质量问题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在工业自动化的带领之下, 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产品也会慢慢的诞生, 到时候, 对于电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说, 为了迎接这种局面的到来, 我国需要尽快的将定制电力正在配电侧电上的相关难题给攻克, 推动电力配网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而且也能够使得整个城市的电力配网得到一个升级, 确保在绿色节能的大背景下的能源的提供, 将电能的质量提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电压的突然下降, 供电时的电力在瞬时中断等等问题是现在我们电力用户出现的最大的难题。在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 用以前的电力控制技术是没有办法再满足这种高灵敏度的信息用户对电力的要求的。所以说使用新的电力控制技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使用新的定制电力技术首先需要攻克的问题就是配电侧电能的质量问题。在本文当中就是把现在主要的配电侧电能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 并对其以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能质量,电力电子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参考文献

[1]吴彤, 涂光瑜, 杨小卫.采用定制电力技术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J].高电压技术, 2005, 9 (30) .

[2]汤广福, 张文涛.定制电力技术[J].电力电子, 2009, 12 (15) .

电力配电技术 篇11

关键词:电力;配电工程;电缆敷设技术;有效应用

引言: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调整,也促使更新的电力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这样在服务与工业以及农业的过程中会更加便捷。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电力系统,所以电力系统的维护以及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电厂、大型工厂以及架空线路很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需要及时地增加电力电缆的数量。

1.电缆敷设基本概念

一般情况下,电缆敷设就是将一个配电箱中的电缆引出直至牵引至之外的配电箱内的形式,最常见的电缆敷设方式就是走线槽、走电缆沟、走电缆沟、暗敷、沿地进行明敷,以及沿顶板等方式,敷设电缆方式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性地考虑到环境的合理性、条件的合理性以及性质的正确性等。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分成五种敷设电缆的方式,有隧道式、揽沟式、穿管式、沟槽式以及直埋式。

2.选择电缆敷设

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更加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将电力线路的整体安全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电网运行的要求就需要利用很多不一样的电力线路。一方面,电力电缆敷设材料常常会使用以下几种,例如:聚氯乙烯绝缘缆、交联聚乙烯电缆、橡胶绝缘烯。选择电缆外壳保护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不一样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环境。例如,钢带铠装或者是钢丝铠装等。一方面,我国当前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以及发展生产技术,同时也有将生产的种类进行更新,交链聚乙烯电缆就是现在常常会使用到的电缆产品。在对电缆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都需要综合性地考虑一些必要条件,例如:电缆环境、电缆额定电压、电缆额定电流、电缆截面以及电缆敷设条件。另外一方面,电力电缆有着非常多的敷设方式,并且这些方式都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应用,这样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具有十分便利的作用。对电缆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就是截面积,截面积会直接关系到投资成本、线路损耗、电压等级电缆使用期限。在对截面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预测负荷结果进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实际的电力电缆敷设电压以及电流的需求,这样更加能够实现稳定的目的。

3.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认真规范电缆外护套

在敷设电缆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非金属隔离套有着非常高的耐压性,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常常会有不良的防护状況出现,这样就容易促使敷设电缆出现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由此可知,在电缆外护套安装时,应该认真规范电缆外护套安装操作流程。

3.2防止涡流问题

在电力电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钢支架来进行电缆敷设施工,这样电缆就会容易形成闭合的回路。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倘若不存在绝缘体,这样就不能够保障施工的整体安全。所以,在电缆敷设的时候,尽量不要有闭合回路的出现,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可能出现的损伤状况避免,有效地将电缆的整体质量降低。

3.3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固定电缆

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固定电缆,倘若在敷设电缆的时候有电缆需要再次再次拧紧,由于电缆专用设备夹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力量,所以,需要合理配合设备的实际操作,尤其是在固定电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借助弹力非常好的橡胶,这样可以让电缆的处于一种能够随时紧松的状态。电缆在进行敷设交联的过程中不可以有生疏物品的参与,因为一旦有生疏物品的参与就会及其容易损坏保护套

3.4提高保护电缆外套的质量和力度

在实际的电缆应用过程中,最近新出现的电缆就是高压单芯电缆,并且高压单芯电缆也在实际电力配电工程中广泛应用着,然而却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以及问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关注着这些问题和缺陷。所以,在大量使用高压单芯电缆的时候,相关操作人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将电缆保护套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善,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保护电缆外套的质量和力度,这样才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且相关的管理者应该大力提倡要重视电缆保护套的力度以及质量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电缆敷设技术在电力配电工程中的应用,可以确保使用电缆具有最佳的状态,还能够更加及时地发展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缺陷,并且技术进行修正,有效地将缺陷以及问题处理好。同时,电力配电工程中电缆敷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认真规范电缆外护套、防止涡流问题、按照规定固定电缆以及提高保护电缆外套的质量和力度,保障电力配电施工的整体施工安全,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提高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篇12

1 加强技术措施, 推广使用新产品

(1) 在电网改造的过程中, 要推广使用高压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 要使用2.96m规格不同的电缆, 在安全距离以外的位置使用绝缘线, 规格为35~95mm, 以降低故障率。

(2) 针式绝缘子耐压力差, 一旦雷雨季节来临, 可能会发生击穿现象, 使单相接地, 而且不易寻找故障点, 停电时间延长。用棒式绝缘子代替针式绝缘子, 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好转。

(3) 在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 真空断路器都比油断路器有优势, 因此, 用真空断路器替换油断路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 积极推广使用全封闭式变压器, 以替代原S7型变压器。S7型变压器在投运后会吸入很多水分, 使变压器的寿命和运行安全受到威胁。采用全封闭式变压器则会减少水分的渗入, 保证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另外, 其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

2 优化配电网结构

(1) 城市电网应在500k V变电站的基础上, 将220k V双环网实行分区开环运行, 按照220k V变电站深入城市负荷中心区的供电模式, 通过分层分区运行管理来降低配电网中发生短路电流的概率。另外, 可以通过解开位于高低压之间电磁环网的方式, 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

(2) 在城市中心区与规划区, 高压配电网的负荷密度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取消高压配电网中的35k V公用变电站, 选择以110k V供电为主, 从而使35k V专线供电用户能够接入220k V变电站。

(3) 城市中心区中压配电网应该运用电缆双环网供电的模式, 在满足“N-1”安全准则要求的前提下, 合理地布置开闭所与户外环网, 应使供电分区之间相互独立、不交叉、不重叠, 并合理控制中压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数量, 一般不超过30台变压器和10 000k VA的容量。此外, 要合理控制开闭所出线装接的变压器台数和总容量, 使每一段母线都不超过10台, 容量不超过3000k VA。

(4) 在城市规划区, 中压配电网应该尽量按照城市中心区的标准一次建成, 实现电缆双环网供电。如果条件不具备, 可以采用架空电缆混合网的方式实现供电, 但也需要满足“N-1”安全准则供电要求。架空电缆混合网中的架空线要采用多分段三联络的供电方式, 一般分3~4段, 并且要控制每段的变压器数量, 使配电变压器不超过15台。

3 推广配电带电作业

可以利用带电作业方式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

(1) 带电清除异物、修剪树枝、设备近距离巡视、废旧设备拆除和一般缺陷的处理。要提高巡视的质量, 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改善缺陷。

(2) 运用绝缘斗篷车配合事故抢修工作, 以及市政工程和业扩工程等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使用绝缘手套作业。

(3) 绝缘斗篷车运用于线路技改和大修等工程项目中, 即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带负荷更换柱上的开关设备, 以及直线杆改耐张杆、旁路作业、带电撤立杆等不停电作业。

4 实施不停电倒电

为了在配电网络运行的过程中不停电倒电,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高压配电网的技改和升级, 以消除10k V母线相交叉的问题。在城市配电网改造中推广使用YJV22-3×300及以上电力电缆和JKLYJ-10-185及以上架空绝缘导线, 以增强配电线路自身的负载能力, 使配电网络的充裕度增加, 解决倒电引起的超载问题。

(2) 要及时更换FWl8、LW3等开关设备, 避免操作机构卡死、漏气、老化和拒动等问题;要选用施耐德和ABB等优质设备, 以提高操作环节的可靠性。

5 配电网状态检修

(1) 以电力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为基础, 收集整理交接试验数据、配电网基础资料、诊断性试验数据和预防性试验数据等数据信息, 对配电网的设备状态进行评价, 从而准确地掌握配电网中的设备状态。

(2) 积极推广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放电测试, 如电力电缆振荡波和开关柜局部放电测试。

(3) 对于投运时间过长的架空线路, 要运用绝缘斗蓬车进行检查。

6 防雷技术的应用

(1) 在变电站10k V出线1km范围内, 通过敷设电缆或者架设架空导线的方式, 减少雷击对主变压器造成的冲击力。

(2) 在变电站出线杆、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开闭所进出线杆、柱上断路器、柱上隔离开关、柱上负荷开关、架空线路电缆头、高压电容器、高压计量箱及经常发生雷击的杆塔位置应该安装避雷器。

(3) 如果10k V的绝缘线路没有建筑物屏蔽, 应该在每个杆塔之间安装带串联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另外可以采用带间隙防雷穿刺防弧金具或防雷支柱绝缘子来避免雷击造成的配电网损坏。

(4) 如果新建架空配电线路, 则应该采用防雷柱式绝缘子;若只是改造架空配电线路, 则可以选用带间歇防雷穿刺法防弧金具。

7 防外力破坏技术设施

(1) 在配电网中推广架空绝缘导线, 减少因外力引起的跳闸, 如异物短路和树枝碰线等。

(2) 将路边预应力电杆更换为非预应力电杆。因为交通车辆在转弯的过程中容易撞击电杆, 所以应将转弯处易被撞击处的电杆改为钢管杆, 这种电杆具有较强的防撞能力, 可以避免因车辆的撞击造成的电力设施损坏。

(3) 在路边或者人行道上的电杆一定要涂刷防撞的标识, 并要定期重刷。此外, 也可以在电杆周围装砌防撞墩, 防止车辆的撞击, 保护配电网设施。对于跨越道路的架空线路, 可以采用电缆下地的方式来施工, 以避免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挂断导线。

(4) 对于管道埋设的电缆和直埋电缆, 要定期检查其是否具有安全提示标识, 并要保证安全提示标识容易被识别。如果发生标识不明显的情况, 要及时整改, 以达到警示的作用。

8 实现配电自动化管理

根据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目前的条件, 可以首先使变电站和开关站实现自动化调度。此外, 要积极建设配电GIS, 实现配电网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配电网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几乎可以明确每一根电杆的具体位置, 这样就可以将供电企业的变电站、供电所和调度室等用光缆连接, 实现信息共享, 更好地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 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如果配电网出现故障, 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定位故障点和停电范围, 也可以查找配电网的薄弱环节, 及时作出警示, 以更好地防范供电故障。配电网的自动化处理包括故障检测、故障点隔离、定位、网络重构和恢复供电, 可采取这些措施实现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使配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摘要:介绍提高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以便配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电力配电网,可靠性,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袁祖伟.关于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34)

[2]吴乾德.浅谈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3)

[3]王凯勋.探讨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率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9)

[4]蔡建军, 胡敦.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的探讨[J].浙江电力, 2012, (31)

上一篇:长期变化趋势下一篇:装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