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上

2024-06-21

v上(共12篇)

v上 篇1

1 关于ADSS光缆与V型铁塔

ADSS光缆是一种非金属自承式电力架空光缆,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在数据传输通信和远程在线监控等方面, 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速度快、衰耗小、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等特点, 它的架设充分利用了电力系统现有的杆塔资源。

V型铁塔是它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鞍山铁塔开发研制中心设计的输电线路塔型的一种, 由于它具有占地面积小、铁塔钢材省、组装速度快、环境破坏少投资小等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全国的输电线路建设。

2 ADSS光缆金具配置

V型铁塔由于它特殊的设计结构, 所以在该种塔形上架设ADSS光缆除了需安装悬垂线夹、螺旋防震器、防晕环、这些常用金具外还要增设一种特殊金具 (即架设于V型铁塔V字种间的横担装置) ,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种金具:

(1) 悬垂线夹

悬垂线夹用途:ADSS预绞丝悬垂线夹主要用于架空自承式ADSS光缆线路上, 作悬挂光缆之用, 与普通悬垂线夹的作用相似。建议使用在线路转角≤30o时的环境。特点:1) 极低的静态应力的合理分布, 提高了动态应力 (如振动或舞动) 的承受能力, 其握力可达光缆极限抗拉强度 (RTS) 的10%~20%。2) 与光缆无刚性接触 (柔性握紧) , 使磨损降至最低。3) 优良材质使线夹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极强抗疲劳性和防腐性, 安全使用年限长。4) 不仅有效地保护光缆, 而且其平滑的轮廓外形使电晕放电及电磁损耗大大减小。组成:预绞丝悬垂线夹由内绞丝、外绞丝、橡胶插件、悬垂夹板 (壳体) 等组成。用户可根据设计要求配置选购其它的连接件。使用原则为每个杆塔上用一套 (如图1) 。

(2) 螺旋防震鞭

用于ADSS光缆, 利用其防振部分对风力振动产生阻尼作用, 消耗和减弱了光缆振动的能量, 从而保护光缆。根据光缆的直径按选用规格表选用所需的型号。根据档距大小确定每档需配的数量, 一般配置为:档距小于100m时, 不需要防振鞭;档距为100-250m时, 需2根;档距为250~400m时, 需4根;档距为400~800m时, 需6根。螺旋防振鞭由高强度、耐老化、高弹性的改性PVC塑料制成, 具有造价成本低、耐腐蚀性强、施工安装方便等特点 (如图2) 。

注:两个防震鞭间隔为100mm

(3) 防晕环

防晕环一般用在在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上, 同杆架设ADSS光缆时, 光缆往往处于较高的空间电位, 对光缆的安全运行产生威胁。究其原因是预绞丝金具末端电晕引起的。为此需安装防晕环, 减少因电晕对光缆产生的电腐蚀, 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每套耐张线夹配1个防晕环, 悬垂线夹配2个防晕环 (如图3) 。

(4) V型铁塔上的特殊金具 (横担装置)

一般在铁塔上光缆都架挂在铁塔一侧。但是当遇到V型铁塔时, 考虑到塔基基础较薄弱, 塔材较少, 单侧挂线所产生不平衡力很难被铁塔自身所中和。所以可采用横担装置把光缆架挂在V型铁塔中间, 这样受力较为平衡不影响铁塔安全 (如图4) 。

横担装置的挂点设定:

H:V型塔挂高点离地高度, 为了加工方便, 一般同一型号的V型塔挂高点相同, 如以110 kV线路为例, 光缆挂高点需保持4米以上安全距离, H值可定为10米。

h:V型塔挂高点内侧角钢间距离, 不同型号的V型塔, 不同的挂高点h值不同, 可参见下表:

3 结语

事实上, ADSS光缆与载体杆塔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原有的杆塔在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过允许设计外的任何物体的附加, 更不会给ADSS光缆留下足够的“空间”, 所谓“空间”不仅包括光缆的安装挂点, 还包括杆塔的机械强度和其它相关的因素。换言之, ADSS光缆只能尽量去“适应”原有的杆塔, 所以“金具”这个杆塔与光缆间建立联系的桥梁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

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杆塔选择合理的金具类型和数量是ADSS光缆安全可靠的运行的保障, 可延长运行寿命。

摘要:ADSS光缆是一种全部由介质材料组成、自身包含必要的支撑系统、可直接悬挂于电力杆塔上的非金属自承式光缆, 电力杆塔作为其敷设的必要载具, 其型号富多样性, V型铁塔就是其中特殊的一种, 正确的配置金具固定光缆将对ADSS光缆长期安全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线夹金具,螺旋防震鞭,特殊金具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线路设计.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1

[2]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安装手册.石家庄华能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2001

[3]ADSS光缆金具.深圳市天益光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2

v上 篇2

2.默写填空。(8分)①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②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④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⑤《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是:__________。⑥在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现作者心情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小题。(9分)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聊天。”我不耐烦地说。“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④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⑤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⑥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⑦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⑧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小题1】你觉得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2】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3】文章结尾处加点的句子该如何理解?(3分)

【小题4】如果你的朋友也正沉迷于虚拟世界,结合本文中心,你将如何劝告他?(2分)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1分)淘米水的妙用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小题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作饲料、肥料

【小题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2分)

【小题3】选文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2分)

【小题4】选文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选文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青,色之等级演变

①青山、青竹、青草、青苔,作为自然界最广泛、最表现生命传承的颜色,青色点缀于中国传统农业生活的各处,而青与中国文化也有颇深的渊源,《诗经》里就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

②在中国古代,冠服制度是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体现,各个阶层的人群对应相应的服饰,人物身份的高下尊卑从穿衣着裳的样式、颜色上一望便知。青与赤、白、黑、黄同列五大正色,其在诸色中的尊贵地位可想而知。“周公始制天子衣冕,四时各以其色”,周朝的礼仪制度被后世引为典范,文献记载青色是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颜色,“(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王。” ③秦汉时代,官府对衣裳的色彩使用仍有严格规定:“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朝廷严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素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④汉代虽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商人家的女儿出嫁时,破例允许穿浅青及浅黄两种颜色的袍服。

⑤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下层官员的专用色彩。唐贞观四年(630年),定官员公服颜色,其中八品至九品服青。青袍于是成为唐代官服中最低微的一种服装,多被用来比喻品级低的官吏。自居易的《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即白居易本人,他因为上表请求革除暴政而得罪权贵,被贬到九江任九江郡司马,于是用“青衫”一词来形容自己被贬黜、沦落天涯的处境。

⑥唐之后,青色的姿态继续下潜,最终柔化成一种普通的民间色彩,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淋漓展示它的本真个性。与青有关的文化链接在口语、文学、宗教、风俗、艺术、等各方面,俯拾皆是。⑦ “青帘”,酒店的青布招子,也称“酒望”、“布招”、“酒帘”,有诗云:“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汗青”,原是烘烤青竹的工序,古人将上等青竹削成竹片,用火烘烤之,新鲜湿润的青竹片在烘烤之下沁出水分,像出汗一样。“汗青”后来成为竹简、史册的代名词,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青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居官清廉的官员被百姓尊为“青天”,比如北宋包拯,因铁面无私被民间称为“包青天”。⑧在居家建筑上,“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合,有时亦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诗曰:“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它的得名,据传是因“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唐代以后,“青楼”的意义转变为妓院、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比起“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青楼”更为风雅。⑨在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以唱功为主。在中国民间神话中,有“青衣神”传说,“青衣神”即蚕神,据传蚕神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死后,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祠祭祀,祠庙遍于四川等地。

⑩即使不像黄色和紫色那样受皇家宠幸,青色也暗地妖娆。经由漫长岁月的浸渍和沉淀,青色用品不仅渗透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边边角角,也自我生发出了一种别样的民族美学,引今人怀想,令世界侧目。

【小题1】请说说 第 ① 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小题2】“青”有什么样的等级演变 ?请结合文章 简要概括。(4分)【小题3】第五段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请分析其作用。(3分)【小题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在中国古代,青与赤、白、黑、黄同列服饰的五大正色,青色在诸色中是最尊贵的。B.大约在汉代以后,青色的地位下降,其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被统治者规定为贬黜官员的专用色彩。C.在居家建筑上,“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合,唐代以后,“青楼”的意义发生了转变,指妓院、烟花之地。D.在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中,“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中年、老年妇女,表演特点以唱功为主。

1.阅读文言文。(15分)【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文】王荆公①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③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妻妾之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适有之()(4)药不足辞()【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C.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D.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此之谓失其本心。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小题4】联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2分)

1.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

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小题2】

(1)两首元曲都描写了__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题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小题1】“天山”在词中代指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观海,有的想去爬山;有的想去北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来,有的想去拥抱世界„„ 请以“我想去 ”为题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析“V也不V”格式 篇3

关键词: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或看到类似下面的句子:

(1)他疲乏地闭着眼,动也不动地靠坐在后座上。

(2)他们看也不看望远镜,就肯定“这玩意儿并不十分可靠”。

(3)在入场和散会的时候,常恐得罪了朋友,怪我对人没有礼貌,见了面理也不理。

在这些句子中,“动也不动”“看也不看”“理也不理”有一个共同特点:动词“动”“看”“理”与它们的否定式“不动”“不看”“不理”分别分布在副词“也”的前面和后面。据此我们将这种格式概括为“V也不V”,这类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繁,因此,本文将从格式内部特征、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对此格式加以分析。

在北大语料库①中使用“模式查询”检索“V也不V”,共出现1912条语料,其中,剔除了以下明显不正确以及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如:

(4)忽必烈道:“我既杀此人,却又赏他家属,你们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是也不是?”诸将一齐躬身道:“请四大王赐示。”

(5)黄帮主带病在身,你乘危相逼,羞也不羞?

(6)这是一个学究式的人,我心里想,对付这种人容易也不容易,他缺乏激情、缺乏活力和冲动。

(7)从这种意义上说,赛特的价格离谱也不离谱。

例(4)~例(7)中的“是也不是”“羞也不羞”“容易也不容易”“离谱也不离谱”都是同一个词在“也不”的前后分布着,我们暂且将其概括为“X也不X”,其中“X”可以是动词(以系动词“是”居多)、形容词、名词等,但是意义与本文所要研究的“V也不V”大相径庭。如例(4)“是也不是”和例(5)中的“羞也不羞”意思是“是还是不是”“羞愧还是不羞愧”,即“X还是不X”,此类结构常出现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例(6)则表示“既容易又不容易”,例(7)义为“从这种意义上说,赛特的价格不离谱”。除去以上这几种情况,本文研究例(1)、例(2)、例(3)中的“V也不V”。

一、“V也不V”格式的内部分析

“V也不V”格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常项“也”、动词“V”以及它的否定式“不V”。下面分别介绍该格式中的“V”和“也”。

(一)“V也不V”格式中的“V”

根据观察和分析语料,笔者对“V也不V”中的“V”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单音节的V双音节的V

动、想、看、理、眨、睬、瞅、瞧、望、闻、嗅、问、接、定②、皱、提、摸、讲、点、躲、翻、盖、瞥、瞬③、霎、说、笑、转、信、攻、嚼、谢、猜、隔、吭、站、拉、数、响、抬、颤、停、去、涮、刮、尝、切、玩、晃、送、揭、穿、等、挨、跳、叫报告、在乎、回避、理睬、知道、认识

从统计的表格中可以看出,“V也不V”格式中的“V”具有以下特点:

1.“V”多为单音节。通过语料分析,“V也不V”中的“V”多为单音节动词,也有少数双音节动词能够进入这个格式,如“报告”“在乎”“回避”“理睬”“知道”“认识”等。

(8)大夫一动也不动,两只手潇洒地插在白大褂的中袋里,眼睛直直地、连回避也不回避地看着我那满是汗水的脸。

2.多为及物动词,也有少数不及物动词。

(9)她说起话来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连笑也不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例(9)中的“笑”义为“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是不及物动词。

3.多为动作行为动词。如“动”“看”“想”“眨”“瞧”“望”“睬”“瞄”“哼”“理”“碰”“抬”“笑”“提”等。其中“动”“看”“想”(“思考”的意思,而非能愿动词“想”)“眨”“望”出现频率都很高,“动”出现频率最高。

(10)就这样站了几个小时光景。没有飞翔,甚至不见一只鸥移步,唯动也不动地肃立着。我们称之为“鸥盟”会议。

(11)广义地说,所有顾客都是看客;反之,看也不看,掏钱就买倒是鲜见。

(12)张英才听了心里一愣,他见旁边的孙四海也竖起耳朵等回音,舅舅想也不想,坚决地回答:“没有!”大家听了很失望,连张英才也有点失望。

(13)老骆驼重新站起,伸伸脱毛的颈子,碰也不碰地上的水果,仍旧啃着一枝骆驼刺,它高傲地眯起眼睛,扬起自己疲惫……

(14)父说这只猫是他从山野里捡来的,它蹲在一株槐树下的草堆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前面树枝上叫得欢的画眉。

(15)警察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朝瓦洛加屁股猛击两棍,瓦洛加哼也不哼。

(16)那知来者理也不理,等走到我身边时,悻悻地丢了一句:“你认错人了,我是白桦不是叶……”

4.口语色彩比较浓。通过分析语料,“V也不V”广泛出现在当代报刊、小说、访谈类节目以及一些翻译作品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语格式。事实上,能够进入“V也不V”格式的“V”远不止CCL语料库中出现的这些动词,笔者将孟琮等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部分口语化比较强的动词带入“V也不V”格式,绝大多数都是成立的。如:扔也不扔、走也不走等。

(二)格式中的“也”

对于副词“也”,《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作了详细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副词“也”的解释有6种:①表示同样;②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③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④用在转折或者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⑤表示委婉;⑥表示强调(有时跟上下文的“连”字呼应)。《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对“也”的第三类意思进行了注释:表示“甚至”。加强语气,前面隐含“连”字。多用于否定句。a.前面是名词。他头也不抬,专心学习。b.前面是“数量(+名)”,数词限于“一”。一张纸也没丢。c.前面是动量词,数词限于“一”。树叶一动也不动。动量词与动词同形时,“一”可省略。动也不动/看也不看。“V也不V”格式中的“也”主要表示强调。

二、“V也不V”的句法功能

(一)作谓语

(17)我当时爱读李商隐,一部《玉溪生诗集》常在书桌上,雪峰翻也不翻,有时还斜瞥一眼,给一个“无聊”的评语。

(18)他走了一家又一家,毛遂自荐。可是有些画商一听说他是中国人,看也不看他的画,说:“我们这儿从来不展出中国人的画!”

(19)唐司令官亲自开车带两名卫士到了检查站,坐也不坐一下,便站在检查站停车检查的公路上,不知道要做什么。

(20)怕的是自己一读之后回心转意,再恨不起来了,故此索性看也不看一眼,来个避文如避仇。

(21)我母亲迎出来,还要向他问话,谁料他连看也不看我母亲一眼,一头就钻进小跨院去了。

在例(17)~(21)中“V也不V”均作句中的谓语,但各有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a.单独作谓语,如例(9);b.后接宾语,如例(18)中“看也不看他的画”;c.后接表时量或动量的补语,如例(19)、例(20)中的“坐也不坐一下”“看也不看一眼”。d.是b和c的综合,即“V也不V+宾语+时量性或动量性的补语”,如例(21)中的“看也不看我母亲一眼”。

(二)作状语

除了作谓语以外,“V也不V”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作状语。如:

(22)英国诗人雪莱好读书,常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读,一天可以读上十六小时。

(23)“在我房子里,”汤姆正忙着看书,看也不看地随手一指,“在阁楼上。”

上述两个例句中,“一动也不动”和“看也不看”分别修饰动词“读”和动词性短语“随手一指”,在句中充当状语。

(三)可作补语

(24)我们兄弟几个站在那里,吓得一动也不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象孩子一样哭,我原来以为做父亲的是不会哭。

(25)他那对微带淡黄色的灰眼睛,一会儿闪耀得非常光亮,一会儿却变得动也不动,暗淡无神,好象刚才的光亮突然熄灭了一般。

(26)村长惊讶也不是没道理,因为矮人族一听到赤肌鬼的名字,便愤怒得动也不动。

例(24)~(26)中的“一动也不动”和“动也不动”分别作“吓”“变”“愤怒”的补语,表示一种状态,属状态补语。

(四)可作定语

(27)由于凉恐而睁得圆溜溜的两眼,仔细地观察着美人的脸。惨白的,动也不动的范莱丽雅,显得比平时更加美丽了。

例(27)中,“动也不动”和“惨白的”一起修饰“范莱丽雅”,作“范莱丽雅”的定语。

(五)在句中作独立成分

(28)他们像第三个人那样,继续他们的行程,想也不想,根本无视天才或狂人的存在。

(29)两个女学生一见警察来干涉了,立刻跳起身子,坐也不坐,就逃似的跑走了。

(30)都说这次完全是当地农民不对,他们什么都没偷,是农民认错了人,问也不问,就围住他们,用扁担、千担、铁锹什么的把他们痛打一顿。

例(28)~(30)中的“想也不想”“坐也不坐”和“问也不问”在句中是独立成分,与后续句子的关系主要是顺接关系。

三、语义语用特点

(一)否定性

“V也不V”包含了“V”和“不V”两个事件,“V”是说话者希望发生的事情,是未然,“不V”是已然的事件,再加上“不”本身的否定意义,使格式“V也不V”具有了否定性。

(31)宋蔼龄嘻嘻笑着骑在前面,路口亮起了红灯,她看也不看就冲了过去。在那里指挥交通的是个留大胡子的印度锡克族交通警……

(32)那狼也怪,像赶什么急事,一个接一个擦身而去,连闻也不闻他一下。

例(31)可以理解为“她不/没看就冲了过去”;例(32)可以理解为“狼没闻他”。由此可见,“V也不V”具有否定性,可以理解为“不/没V”。有时,我们可以看到“V也不V”会以“连/一V也不V”的形式出现,少数情况下后面还可以出现“一下”“一眼”“一声”等。吕叔湘(1994)、朱景松(2007)均提出“连”表示强调,多与“都”“也”等副词相呼应配合使用,可见,“连”是对“V也不V”的更深程度的否定,是强调否定;“一”也是对“不V”的完全否定,表示“一点也不V”。同样,作为补语的“一下”“一眼”“一声”也是对“不V”的完全否定,意为“一下也不V”“一眼也不V”“一声也不V”。

(二)描述性

“V也不V”的句法功能,在句中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以及独立成分。“V也不V”主要是对句中的人或物以及施事者的动作、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如例(17)中“翻也不翻”用来描述主语“雪峰”的谓语动作;例(22)中,“一动也不动”作为动词“读”的状语,用来描述“读”;例(24)中,“一动也不动”用在动词“吓”的后面作补语,用来描述被吓后的状态;例(27)中,“动也不动”作定语,用来描述范莱丽雅的状态。

(三)强调性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认为,“也”表示“甚至”,加强语气。“V也不V”中“V”和“不V”分布在“也”的两端,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不V”,即“也”是在强调“不V”,从而使整个“V也不V”结构具有了强调义。有时几个“V也不V”一起使用或前加“连”“一”或后加“一眼”“一下”等补语,那么“V也不V”的强调功能更为明显。

(33)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说也不说,笑也不笑了。

如果将例(33)改成“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不说、不笑了”或者“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也不说、也不笑了”,可以看出“也不说、也不笑”与“说也不说、笑也不笑”都表示“不说、不笑”的意思,但是三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V也不V”的强调功能更为明显。

(四)主观性

在“V也不V”格式中,“V”多为口语性较强的动词,这为说话人在讲述或描述时增加了很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提到“否定性”时,“V也不V”可以理解为“不/没V”。从认知的角度看,“不”主要从主观的角度否定动作发出者(主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的主观愿望或者说话者的主观评价,因而“V也不V”具有了很强的主观色彩。

(34)别人帮助我,我也一定要帮助别人!不信,你现在跳下水去,我一定连想也不想,噗咚就跳进去,把你救上来!你跳吧!

(35)你们若使把什么新知识呈献他们面前,他们是连睬也不睬的,这还算好呢,也许还要恶骂你们一阵,说是不懂得天高地厚。

例(34)中,“连想也不想”表达的是自己一定会“不想”,是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例(35)中,“连睬也不睬”用在“是……的”强调句中,更进一步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观点、态度,后面“这还算好呢”是对“连睬也不睬”的评价。根据语境,在说话者眼中,“连睬也不睬”和“也许还要恶骂你们一阵”都是不好的行为,在说话者看来“他们不应该这么做”。

四、“V也不V”的语篇分析

“V副VP”结构在语义上不能完全自足,需要与其他单句或复句一起形成意义完整的句子,“V也不V”结构也具有这个特点。从上文可知,“V也不V”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和独立成分,作状语、定语时只是修饰语,作补语时与前面的动词共同构成一个句子成分,这三种情况暂且不论,作谓语和独立成分的“V也不V”结构在语篇中常处于中置或后置。

“V也不V”中置时,它与后续句子的关系如下:

1.顺承关系

(36)助手放下盘子,看也不看他就离开了。他坐了大约十分钟,没喝牛奶,也没付钱就起身走了。

2.并列关系

(37)他那出神的眼珠一动也不动,浮肿的眼皮急速地眨了几眨。

“V也不V”后置时,它与前面句子的关系如下:

1.假设关系

(38)如果你再学斗鸡眼,你的眼睛就会那样一动也不动了!

2.转折关系

(39)阿飞长长呼吸了一次,身子却动也不动。

3.补充关系

(40)胡浩也没有动,照样蹲在屋角,一动也不动。

五、“V也不V”相关扩展式

在使用过程中,“V也不V”并不总是孤立地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常常出现一些其他成分,形成多种扩展式,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连/一V也不V

(36)旁边就是一条水沟,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汗水从头上流下来,双手紧紧插入泥中。

(37)努尔哈赤仍是两眼瞪得溜圆,一眨也不眨,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

(二)V也不V一下/一眼/一声

(38)太阳光如烧红了的钢针,一根一根地扎过来,又痛又酸,他双眼连眨也不眨一下,汗水从头上、身上,一直流到地上,把脚下那片地都洇湿了。

(39)前院里,成排的仆人分站成两队,齐声地向母亲问好,而母亲却瞅也不瞅一眼,大步地就往后院里走,若在平常,母亲每次出门,回家时总要到……

(三)连V也不V一下/一眼/一声

(40)我们望眼欲穿!我们左等右盼!可是他呢?他看也不看我们一眼!理也不理我们一声!动也不动一下!

六、结语

“V也不V”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十分普遍,但由于笔者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此格式的研究还可以更深入,同时也可以将它与同类格式进行比较,这样更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注释:

①本文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CCL),为了节省篇幅在使用

时不一一标明出处。

②定:为“入定”义,动词。

③瞬、霎:眼珠儿一动,义为“眨眼”,多出现在现当代小说中。

参考文献:

[1]贺炜.论“V都不V”格式[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2]李思月,刘敏.“V都V了”构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7).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5]孟琮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佟淑玲.“都+NP+了”句式的语义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

学学报,2009,(4).

[7]王亚凤.从三维视角看“X都X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2008,(5).

[8]郑剑平.试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0]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v上 篇4

为了使既长又高的都灵V系列车身能够在原生产节拍下进行喷涂,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光洁度、鲜映性和丰满度, 消除手工大面积喷涂给漆膜厚度、流平等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提高涂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以利于工人身心健康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都灵V上马之时, 车身厂花巨资在面漆B线新增了4台7轴旋杯机器人, 用于新、老产品面漆的自动喷涂。

1 7轴旋杯机器人喷涂系统简介

1.1 平面布置

机器人喷涂系统由4台分别安装于面漆B线喷涂室两侧轨道上的7轴喷涂机器人构成, 有关示意图见图3~图5。

当都灵V车身进入喷涂区域后, 1号和3号机器人完成车身两侧、车顶 (包括发动机仓及后门) 头道面漆的喷涂, 2号和4号机器人完成车身两侧及车顶的第二道面漆喷涂。喷涂顺序是从前往后、从上而下。机器人完成喷涂任务后, 分别回到原始位置待命。

1.2 机器人喷涂系统的基本构成

为实现车身外表面的优良喷涂, 机器人喷涂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如下。

(1) 机器人

为7轴带轨道机器人。该机器人腕部配置有高度集成的涂装机和空气涂料输送设备。

(2) 涂装机

采用适用于溶剂型涂料的静电高速旋杯。涂装机器人通过S4P机器人控制器的IPS系统, 给出非常精确的喷涂参数和快速响应, 可直接控制喷杯的旋转速度和高压。喷杯参数如下。

喷杯尺寸:Φ70 mm

进气管路:双进给管路

输出电压、电流:90 k V/150μA (max)

低压电缆:<3 m

空气电动机转速:60 000 r/min (max)

空气消耗:1 160 NL/min (在5bar) 1bar=105Pa

涂料输送:9 0 0 m L/m i n (max)

400 m L/min (recommended推荐流量)

(3) 智能过程控制 (IPS) 系统

IPS系统即油漆流量闭路循环控制系统, 旋杯工作所需的各种工艺气压调节传送器及控制检色阀的电磁阀均由安装于机器人垂直手臂内的IPS集成式过程控制器控制。IPS系统可有效控制旋杯的转速、高压值和涂料流量。

(4) 换色阀以及涂料输送设备

机器人手臂能容纳24/32种颜色以及2个调压器和传感器的齿轮泵, 检色时间约8~12 s, 涂料损失很少。检色部件、空气软管和涂料软管合理地布局在机器人手腕的盖子内, 维修、保养方便。

(5) 操作台 (站与机器人接口系统)

4台7轴机器人由操作台控制。操作台提供机器人工作站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面功能及对工作站内每台机器人的连锁连接。操作台包含1个命令控制面板, 在面板内有选择开关、按钮开关和状态指示灯。操作台内装有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I/O组件、继电器、其他接口部件、工业计算机和打印机。计算机在windows NT操作系统下运行CUI软件并可进行离线软件编程。

1.3 喷涂机器人的特性

a.涂料传输效率高、喷涂时间短, 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出色的运动舞姿与改良的喷杯技术成功结合, 大大提高了涂料传输效率和喷涂速度。喷杯四周密集的喷涂形状和强整形空气使机器人喷涂系统以1.4 m/s的TCP涂装速度喷涂汽车外表面, 减少了40%的涂料损失并缩短了每台车身的喷涂时间, 涂着效率可达90%以上。

b.快速换色并减少了换色时的涂料浪费, 环保效果好。

c.因涂料输送设备安装于离涂装机最近的机器人手腕上, 大大减少了颜色转换时间和清洗时的涂料损失, 颜色转换时间为8~12 s, 换色涂料损失12~17 m L。

d.容易维护, 整套系统运行费用低。例如, 更换换色阀需5 min, 更换一根软管需10 min。

e.系统为柔性设计, 可扩充能力强, 具有离线编程功能。如果有新车体的尺寸等存储数据或详细图纸, 可以以图形方式显现机器人的涂装路径。

2 机器人喷涂系统的应用以及喷涂规范的管理

2.1 机器人喷涂的车型种类

根据车身有无车顶、是高顶还是中顶、载货车是单排还是双排、还是商务车A36、A42、A50等车型变种情况, 将机器人喷涂的车型分成九大类。对于每一类, 根据有无盲窗、侧拉门、行李箱门、后开门又将每类车型分成4种, 故可实现36种车型的喷涂。

不同车型的喷涂速度、起始计数点、喷涂压力等相关参数不同 (见表2) ;同一车型的不同部位的相关参数也有所不同 (见表3) 。

2.2 机器人喷涂规范管理

机器人喷涂同其他涂装方法一样, 如果仅有先进的装备而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 同样不能得到优质涂膜和最佳涂装效果。实践证明, 机器人喷涂的质量除了与涂料本身的特性有关外, 还与涂料的流量、成形空气、静电高压、高杯转速和喷涂距离等有关。

(1) 静电电压

静电涂装的涂料传输效率 (TE) 与工作电压是非线性关系。电压越高, 电场吸引力越大, 涂料的传输效率也越大 (见图6) 。同时, 在喷涂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漆粒的荷电量随电压增高而增大, 则漆粒与被涂物之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基于电量和工业原因, 我厂最佳电压范围为60~70 k V。

(2) 喷杯的转速

喷杯的转速是影响涂料雾化细度的主要因素。在其他工艺参数不变时, 喷杯转速越大, 漆粒直径越小。若转速过低, 涂料雾化不良, 将导致漆膜粗糙、平滑度差;转速过高, 会导致漆雾损失, 且雾化的漆粒对喷漆室内的气流十分敏感, 导致轴承的过量磨损和降低漆膜所含溶剂量, 使被涂物表面易产生桔皮或干漆雾, 影响漆膜外观。我厂涂料最佳的喷杯转速为 (2.5~3.0) ×104 r/min。

(3) 整形空气

整形空气是用于限制喷幅的气体。它使漆雾沿离心力与电场引力的合力方向飞向被涂表面, 整形空气流量的大小及漆雾飞散状态的限制状况直接影响涂料在被涂物上附着的漆膜厚度。整形空气流量越大, 漆雾流的偏转角度越大, 则该区的漆膜增厚。整形空气流量过大或过小时, 易污染喷枪等喷涂器具。我厂机器人使用的整形空气流量为400~500 NL/min。

2.3 涂料的流量

涂料的流量即单位时间内输给喷杯的涂料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涂料流量越小, 漆雾雾化颗粒越细。出漆量过大, 会导致喷杯边缘的涂料分流不佳、雾化不良, 在被涂物表面产生气泡和漆滴大小不等。应根据喷涂的车型和部位确定涂料的流量。除边角外, 正常的涂料流量为200~300 m L/min。

2.4 喷涂间距

喷涂间距是指喷杯与被涂物之间的距离, 一般为200~300 cm。喷杯与被涂物之间的电位差平均为4 000~4 500 V/cm。距离太远, 静电效果差;距离太近, 易产生火花放电, 不安全, 喷涂会被自动切断。

综上所述, 新、老IVECO系列产品采用的喷涂规范及所对应的漆膜性能见表4。

3 喷涂机器人应用的几点注意事项

(1) 为保证漆膜质量稳定, 应定期、有效地对机器人进行清理和保养 (见图7) 。

(2) 机器人喷涂经济、高效, 并提高了漆膜质量。喷涂机器人投产前, 面漆B线为手工喷涂线。新品都灵V车身带铁顶, 喷涂区域较老产品增加了约1.4倍。对于单色漆, 人工喷涂二道面漆至少需要20~30 min;对于金属漆, 人工喷涂至少需要60~70 min, 生产节拍无法保证。并且连续生产时, 由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窗框以上部位的喷涂质量难以保持稳定, 常发生流挂、膜厚不均等现象。使用机器人喷涂都灵V车身后, 单色漆及金属漆的清漆喷涂都可以保证在生产节拍内完成。对于批量连续生产, 机器人喷涂面漆的所有车身质量完全一致, 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v上 篇5

v篥歌

作者:温庭筠朝代:唐体裁:乐府 蜡烟如纛新蟾满,门外平沙草芽短。黑头丞相九天归。

夜听飞琼吹朔管。情远气调兰蕙薰,天香瑞彩含s。

皓然纤指都揭血,日暖碧霄无片云。含商咀徵双幽咽,

软e疏罗共萧屑。不尽长圆叠翠愁,柳风吹破澄潭月。

鸣梭淅沥金丝蕊,恨语殷勤陇头水。汉将营前万里沙,

更深一一霜鸿起。十二楼前花正繁,交枝簇蒂连壁门。

四川方言中的“V一V”式 篇6

关键词:四川方言;“V一V”;结构成分;语法意义

一、前言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一大组成部分,属于汉语官话方言,也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方言之一。相较于普通话,四川方言中存在许多颇具特色的方面,如本文论述的动词重叠式“V一V”。“V一V”重叠式是普通话中一大常见的格式,如“说一说”“看一看”“拼一拼”等,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或尝试,而四川话中的“V一V”式则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持续的状态。鉴于既存的差异,笔者试从构成和语义两个方面对“V一V”式进行初步的考察分析。

二、“V一V”式的结构成分

“V一V”是由动词重叠形式“VV”嵌入“一”字而构成的形式。其中“一”是一个动相成分,而“V”则代表动词的原状形式。

⒈“V一V”对动词“V”的要求

四川方言中,并非所有动词“V”都能进入“V一V”格式,如:

*逛一逛 想一想 爬一爬 闪一闪 浮一浮 张一张

*熄一熄 落一落 开一开 输一输 骗一骗 瞄一瞄

*钓鱼一钓鱼 检查一检查 洗澡一洗澡 害怕一害怕 喜欢一喜欢

“V一V”式对于动词的要求从以上的正反例中可以窥见一斑。一般而言,具有[+动态][+可重复]语义的单音节动作行为义动词能够进入这一格式,不满足这一条件的动词则被“V一V”式所排斥。如某些动态性较弱的动词不宜进入,如“输”“赢”“卖”“买”等;某些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具有一次性而不可重复的动词不宜进入,如“熄”“落”“开”“关”等;心理类动词,除“想一想”这一特例外,一般都不能进入该格式,而双音节动词则是该格式明显排斥的一大类别。

值得一提的是,除动词外,存在少量具有一定形态变化和显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也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亮一亮”“红一红”“臭一臭”“旋一旋”等,但这些形容词的数量极其有限。

2.“V”的基本类型

对动词“V”进行分类总结有利于后文对“V一V”的语义做进一步的考究,基于“V一V”格式的基本意义,以下主要从动词动作的延续性这一角度来着手分析。依此标准,我们可以发现“V一V”中的动词“V”既可以是瞬时性动词,也可以是持续性动词,其中大部分都是持续性动词。如:

瞬时性动词:眨、跳、闪、抖、扭、锔、蜇、刺、蹬、动、睃、略看一下等。

持续性动词:晃荡、逛、选、浮、飞、梭滑动、浪飘来荡去、捱、爬、想等。

瞬时性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起始点和终结点在时轴上几乎重合,情状不能持续。该类动词带上“着”之后,有的不表示动作的持续,而表示动作的重复发生,如“闪着”“跳着”“眨着”;有的表示动作造成的状态的持续,如“扭着(脖子)”“张着(嘴)”等,但动作本身具有不可持续性。而持续性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其情状本身就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三、“V一V”的语法意义

总的说来,四川方言中的“V一V”表示的是某种动作行为反复进行的一种状态,而且其状态持续的时间一般都较长,也就是说这种格式表示的是由较多次数的动量和较长时间的时量形成的某种状态。具体而言,则需要进一步明晰“V一V”的动量与时量。

如上文所述,“V一V”中的“V”既有瞬时性动词,又有持续性动词,不同类的动词进入该式后所生成的语义强调的侧面是不同的。

由瞬时性动词构成的“V一V”格式中,“V”表示的动作要重复发生,而从“V”所表示的动作的实际情形看,通常情况下动作不可能只发生一次而要连续发生多次。由此,多次瞬时动作所表示的动作流便在时轴上占据一个时段,而相应的“V一V”格式的情状延续则是间断的延续。如:

(1)好生点坐,脚杆不要抖一抖的。

(2)你帮我看哈,背高就跟有啥子东西在锔一锔的一样。

例中,“抖一抖”和“锔一锔”的基本意义都是指一个瞬时性动作间断性地重复发生。由此可见,瞬时性动词构成的“V一V”式侧重强调动量方面的多次重复。

相对地,由持续性动词构成的“V一V”格式中,“V”表示的动作要延续一段时间,从“V”所指动作的实际情形看,动作或变化往往不会瞬间完成或发生,通常情况下都要覆盖一个时间段。因此,与瞬时性动词不一样的是,由持续性动词构成的“V一V”式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情状是不间断的延续。如:

(3)瓶瓶些在河中间浮一浮的,摸不住摸不到。

(4)你咋个怎么一天到黑都在街上逛一逛的喃?

例中,“浮”和“逛”都是持续性动词,“浮一浮”“逛一逛”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浮着”和“逛着”,其基本意义都是指一个延续性动作不间断地长时间进行。可见,持续性动词构成的“V一V”式侧重强调时量方面的长时间延续。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从结构成分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四川方言中表行为动作持续状态的“V一V”式进行了简单地描写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所共有的“V一V”式在构成与语义上的分别,希望能为语言教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文虎.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邢福义.说“V一V”[J].中国语文,2000(5).

[3]殷志平.试论“一V一V”格式[J].中国语文,1996(2).

v上 篇7

而句式“想 (V) 不想V”, 则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这两种句式虽然在语表形式上有很高的相似性, 但二者在句法结构、语用价值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旨在从语表形式、句法结构以及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句式“想V不想V的”和“想V不想V”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的语法分析

(一) 口语句式“想V不想V的”句法分析

(1) 她站在那儿, 想去不想去的。

(2) 我看他还在犹豫, 想来不想来的。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 都包含“想V不想V的”口语句式。

经过分析可以得知, “想V不想V的”都表示“既 (又、也) 想V又 (也) 不想V, 犹豫、矛盾的心理状态”。

“想V不想V的”, 在句法上, 其实是省略了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既……又……”、“也……也……”、“又……又……”、“既……也……”。

关联词语“既……又……”等所关联的前后分句从逻辑关系上来说, 所关联的对象是并列的关系。但在使用此关联词语时, 又暗含着转折的关系。一般可以加上转折关联词语“但”, 即“既……但又……”、“也……但也……”、“又……但又……”、“既……但也……”。

在口语句式“想V不想V的”中, 即是省略了并列关系词语“既 (又、也) ……又 (也) ……”。其在语表形式上是表示的并列关系, 但又暗含着转折的意思。

在例句 (1) 中“她站在那儿, 想去不想去的”, 我们可以设定情景, 即是“她”既想去, 但又由于一些原因, 又不想去, 矛盾、犹豫、不能做出决断的状态。

(二) 句式“想V不想V”的句法分析

(3) 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它为你提供的舒适的住宿呢? (人民网2012年11月29日)

(4) 想不想来尝试下? (人民网2012年11月15日)

(5) “这8年中, 我的老领导经常打电话关心我在国外的学习生活, 问我想不想回来。” (人民网2012年8月15日)

(6) 说起省委书记在自己家留宿, 看上去有些沉默的马先变得兴奋起来, 主动问记者想不想看书记住过的房间。 (人民网2012年9月3日)

(7) 不管你想不想去, 反正我是想去。 (猫扑贴贴论坛2012年6月3日)

(8) 不管想说不想说都不得不说的那点情节。 (本友会2011年9月14日)

上面六个例子中都含有“想 (V) 不想V”的结构形式。

句法形式“想不想V”是“想V不想V”的省略形式。只是由于“想不想V”比“想V不想V”在语法形式上要简洁很多, 使得前者比后者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使用中的频率要高出很多。

“想 (V) 不想V”是在语义逻辑上, 是省略了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是……还是……”。其使用的意义是向听话人提问, 让其在“想V”与“不想V”中作出某种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知“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的都是无标的简缩复句的省略形式。但二者所省略的关联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所表示的句法意义也有很大的差别。

二.可以进入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的动词

分析可知, 在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想 (V) 不想V”中:

1.“想”和“不想”是常量, 它们的后面一般可以加上相同的动词 (多数为单音节动词, 双音节出现的次数极少) 。

2.在上面这两种句法形式中, 它们所包含的两个“想”均为表示心理活动或变化的动词, 表示主体的一种主观上的意愿。

而可以进入此格式的“V”可以为动词:

(1) “V”可以为“去、来、进、出、上、下、离开、回来”等趋向动词, 如“想去不想去、想来不想来”等。

(2) “V”还可以为表示动作行为的“走、看、写、听”等动词, 例如“想走不想走、想写不想写”等。

三.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句类使用分析

(一) “想V不想V的”的句类使用

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只可以用于一般的陈述句中, 不可以用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9) 她哭丧着脸, 想走不想走的。

※ (10) 你想走不想走的?

在例 (10) 中, “想V不想V的”用于疑问句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 是一种错误的使用。“想V不想V的”, 在句法关系上, 表示的是并列加转折的语义关系。一般是表示的说话人一种主观上的陈述, 而不是用于提问。

(二) 句法形式“想 (V) 不想V”的句类使用

1.对于例句 (3) - (8) , 在表面上来看, 句法形式“想 (V) 不想V”是可以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的。

如在例 (3) 和 (4) 中, “想 (V) 不想V”是用于疑问句中具体表现。而对于例 (5) 和 (6) , 虽然在形式上是陈述句, 但实际上是用陈述的语气表达一种疑问的意义, 也是“想 (V) 不想V”用于疑问句中的表现。

2.在例 (7) 和例 (8) 中, 虽然在大的语义关系上, 这两个句子都是无条件让步句。而句法形式“想 (V) 不想V”则是用于表示陈述语气类的无条件让步句“不管/无论……都……”, 即“不管/无论想 (V) 不想V都……”。

3.在形式上为疑问句或是表陈述形式的无条件让步句, 短语“想 (V) 不想V”实际上都是“是想 (V) 还是不想V”的省略形式。

在疑问句中, “想V不想V”和“想不想V”一般是表达一种询问。一般听话者会做出选择性的回答, 如“ (S﹢) 想V∕想。”或“ (S﹢) 不想V∕不想。”等。

在无条件让步句中, “想 (V) 不想V”并不是表达说话人提出一种选择让对方做出选择性回答的意思, 而只是表达说话人陈述的“是想 (V) 还是不想V”的意思。

四.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在句中做的句法成分

1.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 如例 (1) 和 (2) 。

2.句法形式“想 (V) 不想V”不仅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 如上例中的 (5) 等。同时, “想 (V) 不想V”还可以独立成句, 如“想 (来) 不想来?”。

3.而对于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 则没有单独成句的用法。

五.“想V不想V的”和“想 (V) 不想V”的语表形式区别

1.在句法结构“想V不想V”中, 第一个“V”是可以省略掉的, 即变成“想不想V的”。

省略之后的“想不想V”所表达的意义是和“想V不想V”一致的。且省略后的“想不想V”由于形式简洁, 表意准确, 使用频率也较前者高出很多。

2.不同于句法结构“想 (V) 不想V”, 在“想V不想V的”中的第一个“V”是不能省略掉的。

※ (11) 她想不想去的。

例 (11) 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存在的。

这是由于在句法形式“想V不想V的”在此时是“即想V又不想V的”或“也想V也不想V的”等表示并列关系的缩略形式。此类句法结构在语表形式上, 是省略了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短语“既 (又、也) ……又 (也) ”。

在句法结构“想不想V的”中, 动词“想”和结构“不想V”不管是在句法功能还是在结构上都是不对称的。在汉语中, 并列于同一句子的两个句法成分必须是相对称的。“想”和“不想V”由于二者的不对称, 理所当然的不能并列的用于表示并列的陈述性表达之中, 即不存在“想不想V”的用法。

而对于句法结构“想 (V) 不想V”, 则表示的是一种选择关系。“想”和其后的“V”, 在词性上, 都是动词。在现代汉语使用中, 为了遵循语言的使用简便原则, 一般倾向于省略其中的重叠成分。

句法形式“想V不想V”中的“V”, 是趋向动词, 在句中做中心语。由于从语意上分析可知, 句子的语义重点落在动词“V”上, 而前后出现了两个动词“V”, 句子在使用时有重复冗余的嫌疑, 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V”, 而为了保证语意的连贯完整, 省略第一个“V”也是恰当的。

3.句法形式“想 (V) 不想V”, 是并列的动词词组“想 (V) ”和“不想V”连在一起组成的表示选择语义关系的语法结构, 同时也为动词性的句法结构。

而“想V不想V的”则是动词性的句法结构“想V不想V”后附汉语助词“的”, 构成的是名词性的句法结构。

六.小结

v上 篇8

关键词:动词重叠,性质属性,语法意义,语用特点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前辈们关于动词重叠的研究深入透彻。本文以“VV”“V一V”和“V着V着”这三种重叠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它们的性质属性、动词的选择、语法意义、语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从而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VV”式动词重叠相关综述

李人鉴 (1964) 认为只有“VV”是动词重叠。范方莲 (1964) 认为“VV”并不是动词重叠, 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朱德熙 (1981) 没有明确提出动词重叠的形式是哪一种, 但只用“想想”、“看看”作为单音节动词重叠的例子。常俭 (1981) 根据音节的多少, 把“VV”看作单音节动词重叠。史有为 (1994) 认为“VV”是动词重形。邢福义 (2000) 根据说话人语气、动作时量和分量, 把“VV”归为动词重叠。李珊 (2003) 认为“VV”不是“动词重叠”, 而是“重叠动词”。

关于“VV”的语法意义, 前辈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众说纷纭,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表示时。王力 (1944) 、刘月华 (1983) 、吕叔湘 (1944) 都认为“VV”的语法意义是短时,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者动作进行的次数少。 (2) 表示量。关于这一点前辈们的说法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表示“少量”, 有的认为表示“不定量”, 有的认为表示“调整量”。 (3) 表示动作的加强或减弱。龙果夫 (1958) 和何融 (1962) 认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加强动作、减弱动作、加繁动作。 (4) 表示尝试。吕叔湘 (1944) 和赵元任 (1968) 认为动词重叠表示尝试的语法意义。李宇明 (1996) 也认为动词重叠表示进行某种尝试的意义。 (5) 表示轻松、委婉。朱德熙 (1982) 提出动词重叠能够表达委婉的说话语气。王还 (1963) 指出动词重叠有轻松悠闲的语法意义。 (6) 表示情态。毛修敬 (1985) 指出动词重叠真正的语法意义是一种情态, 在情态中表现为一个动程, 在动程中体现着量。

关于“VV”中“V”的特点, 陈光磊 (1994) 认为构词重叠是由语素构成词, 对既成词进行语法分析, 说明结构中语素的组合方式。葛本仪 (2001) 认为构词重叠主要考察的是词素组合的方式方法。许建章 (1989) 认为“VV”中“V”以音节和语素为主。音节重叠指重叠后还是音节, 这类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比例。重叠前和重叠后动词都没有意义, 只有和语素构成一个词时才存在意义。语素重叠指的是重叠前是语素、重叠后还是语素, 这类重叠数量很多, 重叠前和重叠后动词都有意义, 而且重叠前后的意义有着密切联系。

关于“VV”的语用功能, 萧国政、李汛 (1988) 、陶振民 (1988) 、邹哲承 (1991) 、曾长虹 (2000) 、邢福义 (2000) 、山添秀子 (2000) 等都有研究。萧国政、李汛 (1988) 从时值和心理感受不同的角度, 认为“VV”表达的节奏轻快急骤。邢福义 (2000) 从语值因素认为, 在说话口气上“VV”式是自由式, 用“VV”显得很随意轻松。在使用频率上, “VV”明显高于“V一V”。陶振民 (1988) 认为“VV”在口语中比较常见, 表达的感情不怎么丰富。张敏 (1997) 认为动词重叠形式只有已然和未然两种情形, 动词“V”的重叠形式在动量上比重叠前的“V”弱又比“V”的反复形式强, “V”选择“VV”还是选择“V一V”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考虑语体的条件, 还要考虑哪个更符合结构和语义的条件。在这些因素允许两者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那么就取决于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

二、“V一V”式动词重叠相关综述

李人鉴 (1964) 认为“V一V”不是动词重叠, 而是动词带着由数量词充当的补语。范方莲 (1964) 把“V一V”看成是动词重叠, 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常俭 (1981) 根据音节的多少, 认为“V一V”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史有为 (1994) 认为“V一V”是动词重形。李宇明 (1998) 指出“V一V”是变体式。张静 (1979) 、常敬宇 (1981) 、刘月华 (1983) 、毛修敬 (1985) 、萧国政、李汛 (1988) 、李宇明 (1998) 、张斌 (2002) 、张旺熹 (2006) 认为“V一V”是动词的重叠形式。

关于“V一V”的语法意义, 基本和“VV”相同, 只是程度没有“VV”那么强烈。

关于“V一V”中对“V”的选择, 李人鉴 (1964) 认为动词表达的内容能表示定量就能重叠, 不能表示定量就不能重叠。常俭 (1981) 提出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能重叠, 表示一次完成的动作的时间、表示生长变化的动词, 一般不能重叠, 表示思想、思维、情感、心理、愿望的动词不能重叠。Li和Thompson (1981) 认为动词重叠有四种情况:第一, 动词是行为动词或者动作动词;第二, 动词是意志性动词;第三, 不能是结果性的动词;第四, 请求的时候用的动词可以重叠。马庆株 (1981) 指出自主动词可以重叠, 非自主动词不可以重叠, 其中具有持续性的自主动词可以重叠。Tai (1993) 认为结果动词和成就动词不能重叠。赵新 (1994) 从分类角度提出, 助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不能重叠, 行为动词可以重叠;从语义角度提出, 持续性的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 非持续性的动作行为动作不可以重叠;从色彩角度考虑, 贬义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褒义或中性的动词大多数可以重叠;从动作的发出者与动作的关系考虑, 自主动词一般可以重叠, 非自主动词一般不可以重叠。李敬国 (1996) 提出动作行为动词、可控性动词、肯定性动词、积极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可以重叠, 助动词、描写性动词、使令性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和判断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朱景松 (1998) 提出自主动词大部分能重叠, 特别是延续性的动作行为动词, 表示贬义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张斌 (2002, 2010) 提出只有表示持续性的自主动词可以重叠,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助动词, 表示存在、变化或消失的动词, 描写性的动词、使令动词、非持续性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不可以重叠。他还从语用角度考虑, 认为消极性的动作动词一般不能重叠。齐沪扬 (2007) 认为持续性的动词能重叠, 具有自主意识的动词可以重叠。吴启主 (2009) 认为动作发出者能够自己控制的自助动词可以重叠。

关于“V一V”在语用方面的特点, 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如:萧国政、李汛 (1988) 、邹哲承 (1991) 、曾长虹 (2000) 、邢福义 (2000) 、山添秀子 (2000) 、陶振民 (1988) 等。萧国政、李汛 (1988) 从时值和心理感受不同的角度, 认为“V一V”表达的节奏舒缓沉重。陶振民 (1988) 认为“V一V”常见于书面语, 表达的感情比较丰富。邢福义 (2000) 从语值的角度指出, 在说话口气上“V一V”式是郑重式。用“V一V”是为了郑重地强调有必要, 或为了郑重地强调做事谨慎不能马虎, 或为了强调一种特定的条件。在使用频率上, “V一V”大大低于自由式“VV”。曾长红 (2000) 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形式进行了分析考察, 发现能构成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大部分是表示人的器官或肢体动作的动词, 同时他发现持续性较强的动词适合“V一V”式。山添秀子 (2009) 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指出“V一V”能够表示在正式场合上的紧张气氛和庄重语调, 并在关系不太亲密的人中表示客气。“V一V”的语调比较诚恳、严肃、庄重, 有时还含有命令的口气。

三、“V着V着”式动词重叠相关综述

对“V着V着”这一结构最先引起注意的是吕叔湘, 他在说明“着”的用法时注意到这种句式。陈建民 (1986) 认为“V1着V2”是V2的动作方式。申小龙 (1983) 、王继同 (1990) 、曾常年 (1998) 、侯友兰、徐阳春 (2002) 、郭圣林 (2004) 等都对这种结构作了分析。综观各位学者的研究, 不外乎涉及这几个方面。

关于“V着V着”的属性,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李人鉴 (1964) 、华玉明 (2003) 和熊文华 (2004) 为主认为“V着V着”是短语重叠, 一种是以张静 (1979) 、申小龙 (1983) 、王继同 (1990) 为主认为“V着V着”是动词重叠。李人鉴认为“V着V着”只是连动式, 不是动词重叠。如果是动词重叠, 那么“V”就是一个词, 词的后面只能带着一个词尾“着”, 不会前后都带上同一个词尾。王继同从语法意义、分布搭配、结构开闭、语用特征、音节数等五个角度证明“V着V着”和“V着, V着”两者属于两类性质上完全不同的表达式:前者是“V着”的重叠, 后者是“V着”的叠用。他提出“V着V着”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张静把“V着V着”看作动词重叠的一种形式, 认为它是动词的一种语法形式。华玉明认为“V着V着”是一种“动词+助词”型的动作短语重叠。熊文华认为“V着V着”是一种典型的短语成分的动词重叠形式, 实质上就是聚合短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并列短语的动态形式。申小龙认为“V着V着”是重叠法加附加法的动词重叠形式。

关于“V着V着”中“V”的特点, 王继同 (1991) 认为“V着V着”中的“V”以单音节动词为主, 而且口语性较强。侯友兰、徐阳春 (2002) 认为能进入“V着V着”的动词必须是能与助词“着”组合的动词, 但能与助词“着”结合的动词不都能进入“V着V着”:表示延续性动作的结果状态动词不能进入“V着V着”中, 表示非持续性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不能进入“V着V着”中。韩新芝 (2010) 把“V”的语义特征概括为:[+谓词性]、[+持续]、[+可控性]。王红梅 (2005) 认为能进入“V着V着”的动词一般为可持续的单音节动作动词。这种持续性分为两种:动作本身就是连续的持续性动词, 或者动作本身是非持续性动词, 但可以通过反复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来表达持续。

王继同、曾常年、郭圣林都认识到“V着V着”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为新事件的出现设置了场景, 表示新的情况, “V着V着”与后面的内容在语义、语篇上都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系。王继同 (1990) 认为“V着V着”总是提供新的信息、新的情况,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作为话语中的焦点。

四、结语

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现代汉语中“VV”、“V一V”和“V着V着”三种形式的动词重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前人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动词重叠的性质属性、对动词的选择、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 但是对动词重叠不同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的很少, 不全面系统, 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除此之外,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与东北方言中的动词重叠有很大的相似性以及一定的差异性, 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还.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 1963 (1) .

[2]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 1964 (4) .

[3]范方莲.试论所谓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 1964 (4) .

[4]张静.论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J].郑州大学学报, 1979 (3) .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66.

[6]萧国政, 李汛.试论V一V和VV的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版) , 1988 (6) .

“爱V不V”结构小议 篇9

动作行为动词、心理动词、趋向动词都能进入这个格式, 例如:爱吃不吃、爱喝不喝、爱走不走、爱听不听、爱看不看、爱批评不批评、爱保卫不保卫、爱宣传不宣传、爱学习不学习、爱喜欢不喜欢、爱怕不怕、爱来不来、爱回去不回去。相反存消类动词、能愿动词、使役动词中只有部分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 例如:爱死不死、爱活不活、爱会不会、爱让不让;绝大部分不宜进入, 例如:我们一般不说爱发生不发生、爱敢不敢。

总结起来:能进入该格式的动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单音节比双音节更适合进入“爱V不V”格式。“爱V不V”本身是经过省略和缩减而来的结构, 因此进入其中的动词越简短越好。双音节动词很多也可进入“爱V不V”, 但是整体结构义较同义的单音节动词更为正式, 缺少随意、置之不理的态度, 试比较:“爱学不学”和“爱学习不学习”, 前者的接受度和使用度更高。 (二) 口语色彩的动词比书面语体色彩的动词更宜进入“爱V不V”, “爱V不V”是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逐渐缩略形成。汉语交际过程中, 说话人在非正式场合的交流都是尽量简短, 这又与第一点的音节最短原则不谋而合。 (三) 进入该格式的动词所表现的动作需是听话人主观可控。像宣传、保卫、上来、下去、吃饭、这样的自主动词, 听话人可以主观控制和完成, 这正好符合了说话人置之不理, 听话人自己随意处置的结构义。如果像演变、应该等这样听话人不可控的动词在进入该格式时就要有语境的支持。

2.“爱V不V”的结构义

(一) 责备义

(1) 杨清民笑道:我真是挺忙的啊。贺玉茹有点生气, 说:你爱来不来吧。

(2) 走了几步, 她又立住, 回头向哥哥说:“你爱听不听, 反正我尽到我的心告诉你……”

(3) 从此以后, 你爱学不学, 和我没有关系。

当“爱V不V”做谓语, 主语是第二人称时, 该格式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责备。

(二) 置之不理、不管不顾、冷漠义

(4) 打我参加工作, 我就没给过吃饭的好脸子, 爱吃不吃, 不吃就滚, 谁也没请你来。

(5) 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来, 爱来不来, 反正今天天气不错, 暖风熏熏。

(6) 只端上这一大盘子, 管你爱吃不吃, 爱买不买。

(7) 如果你是一个无名小卒, 他会对你爱理不理, 根本没法和他谈成什么事。

(8) 没有人管我们, 爱拍不拍, 不拍走人。

置之不理义是“爱V不V”格式最主要的结构义, 这种结构义消极、负面, 使用起来可表达说话人的生硬语气和不满态度。在主观情感的表达上更强烈。

(三) 不耐烦义

(9) “说不吃就不吃——你别烦我了。”“爱吃不吃, 真他妈不知好歹。”

(10) 你爱信不信, 他就是带着钱走了。

由于该结构本身是在正反并列同谓双小句的基础上, 在口语交际的环境中, 通过省缩而来。说话人迫于急切的心态, 想尽快地表达出“爱V就V, 不爱V就不V”的结构含义, 从而尽快把对话结束。这种急切的心情体现在对语言的创新——即省缩的手段, 经过省缩的格式就含有不耐烦的结构意义。

3.“爱V不V”结构的形成

“爱V不V”结构的形成, 汉语学界有多种看法, 俞敦雨《“爱×不×”式的分析》 (1982) 认为“爱×不×”格式是古汉语中“互文”修辞格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我们认为“爱V不V”格式在建构的过程中借鉴了互文的手段和方式, 其本质目的与互文存在区别。互文的本质是两个部分互相补充、说明, 使整体结构完整。“爱V不V”结构的本质目的在于省缩。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 (2004) 是独立的结构, 本身是自足的。而迟永长 (2005) 、江蓝生 (2007) 均认为“爱V不V”结构是句子的紧缩形式。笔者认同迟永长、江蓝生两位学者的观点, “爱V不V”格式由正反并列的同谓双小句紧缩而来。

“爱V不V”结构最初的原型是“爱V就V, 不爱V就不V”, 是一个正面意义的同谓双小句和一个反面意义的同谓双小句的并列形式。省缩过程的第一步是省略宾语, 因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已知所指之物, 所以宾语可以省略, 例如:爱吃饭就吃饭, 不爱吃饭就不吃饭, 听、说双方均知道吃的一定是具体的某种食物, 因此饭就可以不必再说。

第二步省略掉关联词“就”, 变成“爱VV, 不爱V不V”, “爱V”和V之间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不爱V”和“不V”之间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这种关系很明显, 因此在快速的口语表达中, 连词也是不必要的。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 有一类“爱××”格式是对省略连词的最好印证。例如:爱吃吃、爱喝喝、爱睡睡爱谁谁、爱哪儿哪儿。

第三步是在“爱VV, 不爱V不V”的基础上, 前面的句子省略结果, 后面的句子省略条件, 互相推知结果和条件, 这和互文的手法很相似了。

摘要:现代汉语存在大量的“爱V不V”结构, 如:爱理不理、爱吃不吃、爱恨不恨。目前汉语学界对这个结构研究较少, 仅有的研究中较为细致是刘承峰 (2004) 《“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和江蓝生 (2007) 《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两篇。本文将分析“爱V不V”结构对V的选择, 该结构的结构义以及“爱V不V”的形成过程三个问题。

关键词:正反并列同谓双小句,结构义,省略

参考文献

[1]迟永长《“爱V不V”句式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5年01期

[2]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 汉语学习, 2004年02期

[3]郭圣林《“爱V不V”句式的语篇考察》, 汉语学习, 2009年01期

[4]江蓝生《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 中国语文, 2007年06期

v上 篇10

关键词:V+往,动词

一、多为单音动词

在“V+往”结构中单音动词比双音动词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论述“偶语易安,奇字难适。”李临定(1990)认为,单音节动词大多表具体动作,且多用于口语,例如“跑、走、说、喊、织、刷、修”等,而双音节动词大多表抽象行为,且用于书面,例如“隐瞒、检查、毕业、翻译、指导、培养”等。“V+往”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现实位移,少数情况表示虚拟位移。因此,单音节动词进入该结构的能力较双音节更具优势。

在随机调查的2000个用例中,仅发现一个双音节动词用于该结构的例句。

*(1)卫生署已加强各出入境口岸的预防措施,2日有7人出现发烧症状,44人报称不适。他们中有3人被转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中“被转送往”在语感节奏上并不符合表达习惯。双音节进入该结构的标准用例尚未找到。

二、多为自主动词

可以出现在“V+往”结构中的这些动词,大部分是由动作发出者主观控制决定、可以自由支配的、有意识的行为动词,具有自主义素,例如“送、寄、汇(汇款)派、销、抬、带、开(驾驶)”。而且他们的施事主体一般为有生物,例如“搬、发(通讯)载、遣、贩、拖、携、投(资金)”等,他们所表示的动作均由有生物发出。施事主体不一定是句子主语,也可能不出现在句中,因此自主义素不一定指向主语,只是施事主体做主语时动词的自主义才指向主语。另外,马庆株认为具有消极意义的致使义动词例如“急人、呛人、破财”等与自主义相互排斥,都是非自主动词。在“V+往”结构中出现的致使义动词大多表积极意义,为自主动词。因此得出结论,“V+往”结构中,动词多数都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进入这一结构时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自主动词所表示的是施事者主观可控、自由支配的动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V+往”结构体现了语义的主观化,这是一种由客观陈述向主观判断、主观期望的转换。

三、动词语义类型

1、可进入“V+往”结构的动词类型

曾传禄(2009)经对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不完全统计,检索到能出现在“V+往”结构中的动词有61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有10个。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语料库检索系统,对《新华字典》中所有单音动词进行调查统计,用于“V+往”结构的单音动词有如下141个:(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汉字后面的数字是该动词出现用例的个数,没有标明的是比较常见、用例较多的动词。)

按1、摆1、搬、报1、抱2、背1、奔、逼2、避1、贬4、拨(分给4、打电话1)差3(派)撤、沉1、撑1、驰、冲(快速向前闯11、水撞击4)抽1、传(传达3、推广12、发送6)吹(风)4、凑1、窜1、催1、打(打电话)带、倒1(容易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调(调动)躲、发(邮寄、通讯)返1、贩9、飞(指飞机)分(分配1、分开1)扶1、俘1、赴5、赶、攻4、供3、挂3(打电话)拐1、归1、航1、汇(汇款)挤2、寄、嫁2、荐2、接5、劫、解(押运)救4、卷1、开(驾驶)靠1、捆1、拉(用车运)领1、流1、掳8、掠2、迈2、卖、爬1、派、抛3、跑、捧1、批1、骗1、漂1、飘7、聘2、骑2、迁、牵2、潜、遣、倾1、驱9、去、绕1、扔1、塞1、杀5(进攻)捎1、伸3、驶、售6、梳2、甩1、送、缩1、抬、逃、腾1、挑2(挑担)跳1、通(电话、能够到达)投(资金5、稿件2、扔1)推、退、拖、望1、吸(用口鼻引入体内1、磁力吸引1)袭1、徙2、销、挟1、携7、修1、选2、押、邀4、移、引(招来7、水道疏通1)迎1、拥1、涌、游4、运、砸1、载、照1、折7(调转方向)指2、抓3(逮捕)转(转移)追3、走

少于5个用例的动词有88个,其中仅出现过一次的就有52个,这些用例很可能与作者的语言习惯有关,不视为汉语普通话的典型用例,因此不予考察,最后确定,考察对象为53个。根据这53个动词的语义特征,重新划类如下:

一、致使义

(一)现实位移:

运送迁移:搬、解(押运)拉(用车运)迁、驱、送、运、转(转移)移

(二)虚拟位移:

1、信息传递:传(推广)打(打电话)发(邮寄)发(通讯)传(发送)寄

2、款项流动:汇(汇款)

(三)非位移动词:

1、始末动词 (发生在位移起点或终点) :

派遣邀约:调、派、遣、引 (招来) 经销出售:贩、卖、售、销

2、伴随动词 (伴随位移而存在) :

有向动力:抬、推、拖

随身携带:带、携

交通运输:开 (驾驶) 驶、载

位移前和位移中均对受事安全施以影响:劫、掳、押

二、主动义

(一) 现实位移:

1、肢体动作:奔、驰、冲 (快速向前闯) 飞、跑、走

2、方向动作: (在心理愿望上存在方向性)

向后:撤、躲、逃、退

向前:赶、涌、潜、去

调转:折 (调转方向)

3、道路所至:通 (能够到达)

4、自然行为:飘

(二) 虚拟位移:

信息传递:通 (电话)

参考文献

[1]、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J].汉语学习, 1996 (6)

[2]、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3]、曾传禄.“往+O+VP”和“V+往+O”[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

[4]、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v上 篇11

1. The story is _________ and all of us are _________ in it.(2011年贵州省铜仁市)

A. interest; interestingB. interesting; interest

C. interested; interestingD. interesting; interested

2. —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 called Los Angles 2011?

—Yes, but I think it’s ___________. I fell asleep when I saw it.(2011年广东省)

A. excitingB. boringC. boredD. excited

分析:上面的两道中考题显然是在考查同学们对v.-ing形容词和v.-ed形容词用法的掌握情况。答案分别是: 1. D;2. B。

英语中,有一部分动词通过在词尾加上-ing或-ed可变成形容词,但通过这两种形式所构成的形容词在意义上是不相同的。本文将对这些动词加以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准确掌握这两种形容词的用法。

这些动词中常见的就有amaze、bore、excite、frighten、interest、move、please、relax、surprise、disappoint等。v.-ing形容词表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着重点是“物”性,即一般情况下主语为物,译成汉语为“令人……的”,在句中既可作定语,又可作表语;v.-ed形容词表示人的感觉,着重点是“人”性,即一般情况下主语为人, 译成汉语为“感到……的”,在句中一般只作表语。请看:

1. amazing/amazed: amazing令人惊讶的; amazed感到惊讶的。如:

It was an amazing finish to an exciting match.一场令人激动的比赛有这样的结果,惊人得很。

He was amazed at all the colors and the beautiful of the fish. 看到这么多色彩斑斓、美丽的鱼,他感到非常惊讶。

2. boring/bored: boring令人厌烦的; bored 感到厌烦的。如:

He spent a boring evening with her. 他陪她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

The film was so boring that he felt bored. 电影很无聊,他感到厌烦。

3. exciting/excited:exciting令人兴奋的,令人激动的; excited兴奋的,激动的。如:

The exciting news came from the front. 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来自前线。

She was excited to see such a good movie. 看到这么好的一部影片她感到兴奋。

4. frightening/frightened: frightening惊险的,令人害怕的; frightened受惊的,感到害怕的。如:

He said he had not read so frightening a detective novel before.他说以前没看到过这么惊险的侦探小说。

A train was coming near quickly, and the boy was too frightened to move. 火车快速驶近,那男孩吓得不敢动了。

5. interesting/interested: interesting有趣的; interested感兴趣的。如:

The story-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这本故事书很有趣。

My classmates are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 我的同班同学对收藏邮票感兴趣。

6. moving/moved: moving令人感动的,动人的; moved感动的。如:

This is a moving film and we all like seeing it. 这是一部动人的电影,我们都喜欢看。

We were moved by what she had said. 她说的话让我们感动不已。

7. pleasing/pleased: pleasing使人愉快的,快活的,惹人喜欢的; pleased欣喜的,满意的。如:

The news is pleasing. 这消息令人高兴。

We were very pleased that we had won the match. 赢得比赛我们非常高兴。

The boss is pleased with what we have done. 老板对我们干的活很满意。

【友情提示】

当pleasing用于人时,常常有“此人主观去讨好别人”的含义,或表示人标致的外表。如:

We met a waiter with pleasing manners. 我们遇到了个态度讨人喜欢的侍者。

He spoke in a pleasing voice. 他说话声音悦耳。

She has a pleasing figure. 她有着优美的体形。

8. relaxing/relaxed: relaxing令人放松的,輕松愉悦的; relaxed感到放松的。如:

I like those relaxing country songs. 我喜欢那些令人放松的乡村音乐。

I felt relaxed after the competition. 在比赛之后,我感到很放松。

9. surprising/surprised:surprising惊人的; surprised感到惊奇的。如:

Your success is surprising. 你们的成功使人吃惊。

I was surprised at his answer. 我对他的回答感到吃惊。

10. disappointing/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令人失望的; disappointed感到失望的。如:

We noticed a disappointing look on her face. 我们注意到她脸上一种令人失望的表情。

I’m very disappointed with my new bike. 我对我的新自行车感到很失望。

【学以致用】

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at music sounds very _____ (relax) to me.

2. He seemed very ______(surprise) when he heard the news.

3. Sam had a ______ (disappoint) look when he left.

4. The pet dog is so _________ (please).

5. Tom, are you __________ (interest) in English?

6. We were greatly _______ by the _______ film. (move)

7. She feels _______ to do the _______work. (bore)

8. They are _______ at the changes in Hangzhou.

His success is ________ to us all.

I’m ________ that you have never heard of him. (amaze)

9. Are you _________ (excite) about going to America?

v上 篇12

1 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运行原理分析

对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而言, 主要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将电力设备中配电板牙器的低压侧中性点直接做接地处理, 然后通过引入PEN线的方式进行单相以及三相负荷的混合处理, 以满足系统低压配电的具体要求。

结合相关实践工作经验来看, 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首先, 中性线上一点与大地保持直接连接关系;其次, 低压配电系统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与接地的电源中性点的连接而接地;最后, PE线与N线连接。在这种结构模式下, PEN线除了发挥PE中性线的职能以外, 还具有N保护线的功能, 由此可以节约一根导线, 在提高整个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 兼顾经济性优势的实现。同时,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其一, 由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三相负载不平衡, 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对地有电压, 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其二, 由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 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 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 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故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认为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2 PEN线截面积设计要点分析

在展开对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 PEN线设计的重要性与相线设计重要性是基本一致的。结合以往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 在低压配电系统出现相线运行故障的情况下, 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电力设备运行的相关故障, 可以通过切断电力设备通电的方式实现。但, 从PEN线故障角度上来说, 在故障发生后, 会迅速导致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不良影响, 更关键的是故障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周边电力设备也有可能发生烧损问题。从PEN线相对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设计工作的价值来看, 除需要发挥低压配电系统N线 (中性线) 职能的目的, 更需要确保配电系统所出现的不平衡电流能够稳定且安全的通过。与此同时, PEN线还需要发挥低压配电系统PE线 (保护线) 职能的目的, 确保整个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能够处于安全保护的状态下。结合以上分析认为:在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PEN线设计过程当中, 做好以截面积为主的相关状态参数的确定工作, 是本环节设计的重点所在。

结合我国现行的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设计标准来看, 对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PEN线而言, 截面积的取值有一定的标准:以三相四线制典型的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PEN线而言, 在配电系统相线截面积≤16.0mm²的情况下, 配电系统PEN线应当按照相线标准, 选择材质一致、截面积一致的导线;在配电系统相线截面积取值在16.0mm²~35.0mm²的情况下, 配电系统PEN线应当按照相线标准, 选择材质一致、截面积为16.0mm²的导线;在配电系统相线截面积35.0mm²的情况下, 配电系统PEN线应当按照相线标准, 选择材质一致、≤1/2截面积的导线。在此基础之上, 在核定截面积取值标准的情况下, 还应当按照如下算式标准进行评估:

注:在该计算式当中, “s”代表低压配电系统PEN线所对应的横截面面积 (单位:mm²) ;“p”代表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导体直流电阻率 (单位:Ω·m) ;“I”代表低压配电系统电流取值 (单位:A) ;“L”代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所对应的导线来回长度取值 (单位:m) ;“u”代表低压配电系统加载于导线两端的电压取值水平 (单位:V) 。

3 PNE线与用电设备接线设计要点分析

对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而言, 除了需要做好对PEN截面积等关键参数的设计工作以外, 还应当确保PEN线与用电设备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可靠。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结合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的实际特点与运行工况, 设计合理的接线处理方案, 其二为在接线处理方案条件下做好接线与设备之间的安装处理工作。具体分析如下:

(1) 从接线处理方案的设计角度上来说, 在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进行PEN线接线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 要求现场工作人员集中进行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在对多股导线进行连接的过程当中, 需要使用镀锌铜接头对线路进行压接处理, 且接线端子与接线柱的连接仅需要通过一根独立导线连接实现。若受到客观因素影响, 需要使用两根导线对接线柱与接线端子进行连接, 就需要在连接导线中间加装平垫片。同时, 导线编排应当遵循竖直横平的基本工作原则, 剥线头中确保确保线头长度取值一致。在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后安排专人进行检查, 确保连接位置无裸露导体。最后, 导线连接位置以及铜接头区域需要使用与导线线路颜色一致的绝缘胶布进行包扎, 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2) 从接线与设备之间的安装处理角度上来说, 在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接线设计过程当中, 为了确保接线质量的可靠与安全, 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控制措施:首先, 设备安装前需要将箱体平直确保箱体与墙体之间没有缝隙, 将箱体内存在的杂物以及砂浆进行彻底清洁;其次, 确保在接线设备安装过程当中, 箱体布线的有序性, 避免发生线头裸露方面的问题, 根据设计方案做好箱体外壳的开孔工作;最后, 需要对线盒的埋深进行控制, 不应当出现埋深过高或标高明显差异的问题。

4 低压配电系统安全设计要点分析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由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的使用区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多以住宅小区为主, 此类型应用现场人员密集, 设计阶段若不对安全问题加以重点考量, 很有可能会导致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运行期间发生安全故障, 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身损失。结合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 认为对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而言, 安全设计的着眼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重复接地设计问题, 其二为熔断器设置问题;其三为漏电保护设置问题;其四为防雷接地设置问题。具体设计要点总结如下:

(1) 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重复接地设计角度上来说, 在PEN线做重复接地处理的过程当中,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应当按照≤10.0Ω的标准对接地电阻取值进行控制, 以达到减轻配电系统在意外断线或者是烧毁情况下出现的损失。同时, 对于确保配电系统在故障状态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2) 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熔断器设置角度上来说, 现行行业标准当中要求, 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PEN线性能完好, 质量可靠。这一要求下认为PEN线上不得再多设置熔断器装置或者是相关的单极开关。同时, 对于低压电网而言, 也不能够支持两种系统的同时运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在一方电网处于零保护状态的情况下, 整个低压配电系统当中的其他相关用电设备都应当做接地处理, 以避免电气设备受到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的影响发生安全事故。除此以外, 也能够避免零保护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因出现相电压而对工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3) 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漏电保护设置角度上来说, 结合整个低压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 设置相应的漏电自动开关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工程实践分析认为, 将漏电保护引入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当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电路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 发挥对整个电路的保护价值。即便配电系统相关设备出现硬件烧损等严重问题, 也能够使相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但,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结合我国现行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标准来看, 在农村地区的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设计工作中, 漏电保护器不能够直接装设于线路当中。该工况下, 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案为:在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当中, 一方面做好对PEN线的重复接地处理, 另一方面做好对配电系统负荷端的系统转化工作, 将原有的TN-C接线系统转变为TN-C-S接线系统, 在TN-S部分设置漏电保护, 以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安全。

(4) 从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所对应的防雷接地设置角度上来说, 在防雷设置中, 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对民用电气低压配电工程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学习;要做到在配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 以及对立焊和仰焊等焊接技术进行相关培训学习;在电气低压配电工程施工中, 对焊缝不合格的要进行补焊或重焊, 而且焊接后要立即清除焊渣以及刷防锈漆;据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对低压配电设计中要搭接焊接的避雷引下线, 要求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所以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

5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为了确保220V/380V民用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运行性能的稳定, 确保其动作响应的安全性, 就需要在做好PEN接线截面积设计工作、PEN接线处理方案设计工作、低压配电安全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之上, 要求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认真严格的遵守低压配电系统相关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加强对设计方案合理性的评估, 重视对工程量的管理工作, 在合理降低压配电系统线路运行损耗的同时, 兼顾综合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武春.广州地铁嘉禾车辆段低压配电及照明设计研究与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 39 (4) :348-350.

[2]李树庭, 陈勇.站房低压配电设计中电缆选型及校验的几个问题[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3, 7 (5) :42-47.

[3]师科峰, 程开嘉.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的分析[J].低压电器, 2008, (10) :33-37.

[4]陈日东.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6) .

[5]孙胜进.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分析[C].2007年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年会论文集, 2007:280-286.

[6]贺湘琨.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与《建筑物电气装置》系列标准条文关联对照表[J].建筑电气, 2012, 31 (3) :58-64.

[7]李树庭, 熊江.铁路客运站房低压配电设计特点及解决方案[J].建筑电气, 2012, 31 (4) :6-13.

【v上】推荐阅读:

上一篇:齐齐哈尔中学生下一篇:静电力驱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