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2024-12-31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精选7篇)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张沟府完全小学

李茹玲

通过对全国特级教师网的学习,我们不仅吮吸到了知识的甘霖,更沐浴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当我们走进了他们的课堂。那富有磁性的语言、满含深情的眼神和面带微笑的表情,让老师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谆谆善诱的引导和巧妙优美的衔接过渡,既看不出有雕琢的痕迹又显得那样浑然天成。而学生更是像鸟儿一样轻松愉快,看到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们不禁感叹: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吗?可是在平时的教 学中我们又有多少能够达到如此的程度呢?

特级教师的讲课各有特色,但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们热爱学生,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他们尊重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批评,没有怒斥,只有鼓励与表扬。他们的课堂总是充满灵动的色彩,教师像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学生则像是一个个演员,师生倾心配合,共同奏出了华丽的乐章,听他们的课,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特级教师们的讲授,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们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更让人看到了大师的风范,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知识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我们又能做到如此吗?没有,这的确应该值得我们反思,提高我们的教学水要从讲课中挖掘,只有敏锐地洞察别人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取长补短,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各位特级教师精彩纷呈的讲解中,我变得不再迷茫,也更加明确了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应该是用语文的方式来教学;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我们必须做到:

(一)课前精心预设,避免低效。

1、深度解读文本的内涵。从整体入手,找准教材的核心,准确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局部深入,读“厚”教学内容,把自己当学生,以自然段的学习为重点。

2、巧妙地取舍教学内容。忌“一视同仁”宜“另眼相待”,忌“循序渐进”,宜“整合变换”。

3、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找准切入点,设计粗线条教学思路,找准教学点,精心设计预设教学细节。(二)、把准年段目标,实现有效。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达成实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有机”参与,给学生个性思维的舞台,有“效”参与。

(四)、体现学科的特色,凸显成效。

(五)、学习课堂的掌控艺术。

总之,这次的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不应该是授给学生“鱼”,而应该授之以“渔”,教师不应该是板着面孔的先生,而应该是和颜悦色的朋友,语文的课堂也不应该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生机勃勃,充满灵动的色彩。而这一切都要源于教师天使般的心,对学生深深的爱。对讲课的特级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他们和蔼可亲的面庞、委婉动听的声音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2

他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 在他的心里始终铭记着陶先生的那番教诲和启迪。

他供职于南京北京东路小学, 在他的胸中始终装载着对北小的那段记忆和情愫……

他有诸多的社会兼职: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主审、《小学语文研究》主编、江苏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他, 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专家袁浩老师。

一、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贺铸《忆秦娥》

“我幸福, 因为我是教师。”

当一名教师, 是上天植入袁浩基因中的一个密码。

袁浩的祖父是一位教书先生, 袁浩的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 袁浩的婶母也是一位教书先生, 说袁浩的家族是一个教师世家, 一点也不夸张。在这样的一个家族环境中, 小书桌、小书架是他最惬意的摇篮, “上大人, 孔乙己”是他最钟爱的歌谣, 《三字经》《弟子规》是他最喜欢翻弄的本本。从祖辈父辈劳碌的身影中, 他没有读出清贫与困顿, 他认定教书先生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先生, 就像一枚图章深深地印在他的心田里;长大以后也当一名先生, 就像一粒种子在他心田的土壤中执拗地萌发。

16岁, 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1958年的8月, 就在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季, 袁浩辞别师友亲人, 从古城扬州来到省会南京, 走进了他梦寐已久的殿堂———晓庄师范。在这所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中等师范学校里, 他开始接触全新的教育理论, 他懂得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他知道了做一名教师需要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犁宫旁、荷池畔总能看到他晨读的身影, 燕子矶头、劳山脚下总会留下他伫立的足迹。在这里, 他认识了华尔华娜、马卡连柯、凯洛夫, 在这里, 他了解了陶行知、叶圣陶、斯霞和王兰。在这里, 他幼年时的印记显得愈发清晰: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人!

3年的师范生活, 已经使袁浩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热血青年, 3年的师范生活, 使他明白了要真正成为一名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教师, 就应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颗“心”是赤子之诚的童心;他明白了要真正成为一名最伟大、最有本领、最可亲的教师, 就应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个“真”是白璧无瑕的童真。从此, “求真”成了袁浩的座右铭, 也成了他日后所主持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校训。

1961年的8月, 夏日的北京东路小学显得热情而宁静、温馨而和美。袁浩带着全优的学业成绩, 背着简单的行囊, 走进了北小, 走进了他梦中的天堂。

从此, 袁浩开始了他和北小一生的心灵之约, 开始了他和教育一生的心灵之约。没有宣誓, 也没有公证, 为了这个约定, 40多个春秋, 校园里悬铃木的叶子长了又落, 落了又长, 袁浩完成了他从阳光青年到花甲老人的过度。期间, 他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联合保送进大学读书, 两年后, 以全优成绩毕业, 带着“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市优秀党员”的烫金证书又回到北小;他还放弃了高等院校、出版部门等8个单位的任用邀请, 放弃了调任市教研室领导岗位的机遇, 一直工作在北小, 就像校园里的悬铃木执著地扎根在北小的土地上, 托着北小上空的阳光而日渐葳蕤, 日渐繁茂。袁浩为什么会对北小爱得这般深沉, 为什么对小学教育爱得这般深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份与生俱来的情结, 要专心把小学教育工作搞好, 就要有韧劲, 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洗妆真态, 不在铅华御———曹组《蓦山溪·梅》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回归自然。”

中等师范学校不分科系, 因此毕业生也基本上不分学科, 学校里需要你做什么工作你都要服从工作的需要。按现在时兴的说法, 师范毕业生相当于现今的全科医生, 头痛可以医头, 脚痛可以医脚。

袁浩在北小就经历了一个由“全科医生”到“专科医生”的转变, 他先后教过美术、历史、地理、自然、农基、政治和数学等不同的学科, 一直到了1970年, 在做教师做到第10个年头的时候, 他才在蓦然回首之间, 与语文结缘。虽然, 在教美术时, 他辅导的“红领巾美术组”从市里捧回大奖, 他的画作曾在省美术馆展览;虽然, 在教历史时, 他写给孩子们的80篇历史故事辑集出版, 这些专集曾在新华书店的橱窗中展销, 但是, 真正让他产生鱼跃沧海、鸟冲碧空那样感觉的, 还是语文教学。语文, 令他着迷, 叫他痴狂。

1970年, 袁浩教初中班;1971年, 袁浩要求从低年级教起;1972年, 在那个一片乱哄哄的年代里, 袁浩关起门来给学生讲语法、讲修辞。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经过一个循环的教学, 袁浩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认为,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大的板块, 要把文章写好, 不仅是靠读写知识, 更重要的是靠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他感觉, 当时的作文题目太大, 与孩子的生活太远, 因此, 学生的作文无可避免地太假、太空。他认定,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回归自然, 作文是人写的, 作文教学自然需要关注人的发展。

1978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 袁浩提出“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 改革作文教学”的主张, 实现了由关注知识本体到以人为本体的转变。从此, 袁浩的课堂里少了一些雕琢, 多了一份自然;更少了一份浮华, 多了一份本真……

袁老师给我们猜了个谜语:“红屁股, 长尾巴, 拱拱的嘴巴, 毛茸茸的头, 站起来像人, 趴下去像狗。”这还不好猜, 肯定是猴子!我很快举起了手。同学们也都猜出来了。袁老师表扬了我们, 问:“为什么你们一猜就猜对了呢?”同学们有的说:“因为我们观察得仔细。”有的说:“因为这个谜语讲出了猴子的特点。”

……

这是孩子日记中记录下来的写话课。

袁老师“哧”的一声擦着了火柴, 小心翼翼地点燃了蜡烛, 金黄色的火苗欢跳着, 亮闪闪的。

袁老师双手轻轻地捧起玻璃罩, 慢慢地盖在蜡烛上, 又迅速地塞紧塞子。

我两眼紧盯着玻璃罩, 注意罩里的变化, 只见金灿灿的火苗渐渐变矮, 紫色的“外套”先脱掉了, 接着闪闪金光又不见了, 剩下一个暗暗的小蓝球在蜡烛芯上微微抖动了几下, 也很快消失了。

……

这是学生根据袁浩所创设的自然课的教学情境所写出来的作文小品。

……

这地方的虾子可真多。不一会儿, 我又在一块石头旁边发现了一只大龙虾, 这家伙张着钳子, 竖着辫子, 瞪着眼睛瞧着我。我猛地一把抓住了它, 乐滋滋地对它说:“看你还神气。”我紧紧地捏住它, 把它带回家。一路上, 它不停地挥舞大钳, 哼, 还想夹我呢!

……

这是学生在捉虾后, 被袁浩“罚”写的“检讨说明书”。

真的可以说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文章, 不用说在70年代的小学校园里, 就是拿到70年代的文坛上, 也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那是一个什么年代?那是一个刚刚结束了斗私批修、批林批孔的时代, 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代, 人们的阅读饥渴, 人们的审美饥渴。袁浩老师的作文观远不止关乎文风, 更关乎民风、关乎世风。

从1978年到1983年, 整整5年时间, 袁浩和他的小组一直被一个信念支撑着, 他们执著地开垦在那片处女地上, 他们在劳作, 他们在守望, 他们在期待丰收的鼓点在北小的校园里敲响。实验如期完成, 实验成果《小学生观察日记选》虽然只有几万字, 但她是一个足月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她一版再版, 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教师的参考。袁浩的作文教例也被选进了全国师范教材。一时间, 全国小语界刮起一股“观察日记旋风”。这旋风合着小学语文改革的步伐, 遵循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袁浩老师当之无愧地立在语文教改的潮头, 受到同行的瞩目。

三、绿杨烟外晓云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别人没做过的, 我做!”

有人说, 走在历史的前面, 叫创造历史;和历史同步, 叫顺应历史。当我们在每一天清晨把日历翻到新的一页的时候, 才会发现昨天是谁创造了历史。

有许多概念, 我们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但是, 在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 当你最初接触到这些概念的时候, 你所感觉到的也许不仅是新奇, 更多的也许是惊诧, 甚至是茫然。而在10年后、20年后甚至30年后, 当你在官方的文件上读到这些概念时, 你所感觉到的应该是敬佩、敬重和敬仰。

1983年, 袁浩出任北小副校长, 这个位置使他得以走出学科, 在更大的舞台上进行他的实验和改革。鉴于当时全国还是大一统的教学时代, 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需要, 袁浩提出要“优化学科课程, 强化活动课程, 开发环境课程”。“环境课程”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经过20年以后, 到2003年底, 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正式颁布, 环境教育才成为国家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3年, 袁浩在北小开设了英语课, 强调英语要会说。为此他要请外教, 只是因为当时的种种情况才未能如愿。1992年, 原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行) 》中提出“有条件的小学可增设外语”“小学可在高年级开设外语”。至于外教进入基础教育课堂, 则是在许多年以后才实现了的事。

还是在1983年, 袁浩在一、二年级开设卫生保健课, 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1987年, 中央卫生保健所所长到北小调研, 说课开得很好, 建议改为健康课, 以后在全国都要开。这个建议今天变成现实, 2003年全国中小学才统一开设了健康教育课。

1988年, 袁浩认为要促进儿童素质的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就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能充分体现活动课程特点, 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功能的活动课。于是, 综合性活动课程在北小应运而生, 教学日变成“5+1”的模式, 北小的孩子可以过一个不背书包的星期六 (当时还没有实行五天工作制) 。

1993年, 北小的“娃娃科学院”呱呱坠地。1995年, “娃娃科学院”的小院长受到江泽民、李鹏同志的接见。

1999年6月, 袁浩作为全省小学教育的唯一代表光荣出席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探讨振兴教育大计。

袁浩为什么总能与历史合辙押韵?袁浩的一段话给自己作了最好的注解:

作为小学校长, 第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第二要跳出国门看教育, 第三要跳出小学看小学, 第四要了解学校的历史、特点, 决定学校的走向, 第五要了解学校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教育是在一个大环境中进行的, 一定要熟悉这一环境, 否则往往出现把错误当作创新的笑话。

四、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

“校长, 学生和老师的朋友。”

一个注重环境建设的校长, 一定能够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袁浩把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归纳为四个字:心心相印。

在北小, 娃娃是主人, 北小是娃娃的乐园。这里有“娃娃书报苑”, 有“娃娃健康乐园”, 这里还有“娃娃气象台”“娃娃电视台”“娃娃书画室”“娃娃心语屋”……整个学校都是娃娃的天地。为什么要搞娃娃系列?袁浩说, 这是向老师传递一个信息, 我们是为娃娃服务的, 娃娃是这里的主人。今天娃娃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明天他们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出于校长的责任, 学校的每一栋大大小小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 袁浩都要参与方案的审查。有一栋大楼已经进入了设计阶段, 袁浩提出主楼的教室走廊要从北面改到南面, 让建筑坐北朝南, 面向校门, 面向阳光, 这样校园的布局不仅整齐一些, 教室里的光线也会充足一些;东部的楼梯要从主楼中移出再南拐, 另外建一个圆堡型的楼梯通道, 使造型有所变化, 教室面积有所增大, 使建筑风格活泼一些, 学生可使用的面积增加一点;一楼的五个教室全部取消, 镂空一层, 改为与庭院相连的大厅, 增加孩子户外和雨天活动的空间……

“张老师患有心脏病, 每天身上都带着‘救心丸’, 可是晚上加班还是坚持到校。李老师晚上什么时候开灯, 他过去一看, 发现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而且当时他们两个又是怎么交谈的, 都说得特别详细。又说到什么时候陈老师生病了, 他当时出于什么特殊原因没有去探望, 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这是北小老书记回忆2002年袁浩在给北小的八位退休教师过大寿, 在寿宴上的致辞, 他把每一个人的优点、特点都说了出来, 而且时间、地点都说得特别清楚。

珠藏泽自媚, 玉韫山含辉。袁浩用心去诠释着“心心相印”。

五、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我为大家骄傲!”

2003年的秋天, 悬铃木的叶片黄了, 丹桂树的花儿开了, 袁浩整理好自己的办公室, 等待孙双金从丹阳来宁履新。孙双金来北小做校长, 袁浩参与了考察。对于孙双金, 袁浩早就了解, 也给予了许多关心。其实, 作为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 他所关心、呵护、激励、引领的教师又何止百千?他总是尽可能地给教师创造机会, 提供舞台。论文评选, 他尽可能地提供条件, 让有质量的文章有机会获得奖项;课堂展示, 他尽可能地拓展范围, 让有潜质的教师有机会脱颖而出……

正是出于对孙双金的了解, 已经“超期服役”的袁浩谢绝了北小和区教育局的其他安排, 从北小“裸退”, 不再兼任北小的任何职务。他说, 小孙有能力当好这个“班长”, 自己完全淡出有益于北小的创新和发展。

袁浩老师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会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他领导的学会团结和谐, 尊师敬业, 真正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之家。有鉴于袁浩老师对基础教育的突出贡献, 2007年他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称号。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3

两位专家的课,集学术与艺术于一体。课堂上,她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规范干净的教学语言令人钦佩;对学生看似“蜻蜓点水”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诱导让人折服。尽管我还有些雾里看花,但总算明白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对照专家的示范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令人汗颜,尽管我们也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形式,课堂上也尽量避免“满堂灌”,但只是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并未从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上进行彻底的“手术”。究其原因,還是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总觉得漏讲了某一处,就会留给学生一处空白。无法由“牵着学生走”过渡到“引着学生走”。那天,两位专家所进行的都是第一课时字、词训练和朗读训练教学,她们所采用的以朗读促进对词语的理解,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感情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我们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总是笼而统之认、读、记,学生死记硬背后仍然一知半解,更别说会应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我们的大脑里根深蒂固,在这种思维控制下的课堂只能是呆板的、低效的。

俗话说:“看花容易做花难”。两位专家的示范课,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吹进了阵阵春风,对我们有较大的触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要仔细研读文本,寻找最佳教学突破点,并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交还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力争创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4

一、数学课

1、注重数学课情境的创设。

如《圆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便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说小明参加了寻宝活动,宝物在小明左脚3米的地方,问宝物有可能在哪儿?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宝物可能在以小明左脚为圆心,3米为半径的圆上,从而自然过渡到对圆的特征、画圆等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再比如《鸡兔同笼》一课执教的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柏继明老师,她46岁了还像孩子一样模仿鸡和兔子的动作,使学生在这种鸡、兔相互模仿动作的情境中学习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列式。《鸡兔同笼》一课学生始终处在教师想象的情境当中,包括新课后的相似问题的解答,例3题目是自行车和三轮车共6辆,车轮14个,求自行车、三轮车各有几辆?老师问学生:“三轮车怎么变成自行车?自行车怎样变成三轮车?”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刚才兔子把脚抬起来和鸡把翅膀扎到地上的情境,想像三轮车把前面的轮子翘起变成自行车,骑车的人把脚支到地上好像三轮车的情景,很顺利地算出了此题目。

2、课堂上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从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并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的,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结合有关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比如柏继明老师上的《鸡兔同笼》一课课前与学生一起做鸡与兔相互模仿的动作,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题、用假设法列算式,这其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

再比如《圆的认识》一课,宝物可能在以左脚为圆心,3米为半径的圆上。圆周上的点又是无数的,体现了数学极限的思想。

此外,这些特级教师都是上出了非常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引经据典,使人听后感到宏观、大气。还是《圆的认识》一课,华老师在初步认识圆后,借用古人说法:“大方无隅”“隅”就是脚落的意思,以此来进一步说明圆是只有一条边的曲线围成的。华老师又以古人“圆,一中同长也”的说法进行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比较,明确了圆只有一个中心点即圆心,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3、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著名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

华应龙老师不怕学生出错,甚至利用学生的错误,循循善诱,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华老师讲《圆的认识》课前把学生的橡皮借来,问学生:“你们猜猜我借橡皮干什么?”在学生一段猜测之后,老师幽默地说:“我借橡皮就是不让你用,好好地欣赏自己的错误吧!”之后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尝试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学生画完后老师便用实物投影展示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有的画的圆没封闭,有的圆心没固定住画线重影,还有的圆有大有小。老师便利用这些精心预设的错误让学生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利用圆有大有小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从而揭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由此我想说: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有人说:“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被同一个错误绊倒两次。”同样一道题目老师讲了三遍,学生还不会,是谁笨?应该调整讲课的方法,换一个方法角度。我们老师要转变课堂上追求完美的思想,允许学生暂时性的出错,上课时用好这些预设或突发的错误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4、学完有拓展、延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比如《鸡兔同笼》一课学完后老师非常有心地设计了类似鸡兔同笼的几个相关问题,有拿2分、5分硬币问题,还有算买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的问题,都是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就使学生跳出庐山看庐山,转变问题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再比如《圆的认识》一课,学生在寻宝的情境中学完了所有新知后,老师又问:“宝物一定就在以小明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吗?”并在屏幕中出现了半个西瓜,引导学生明确宝物还有可能在小明左脚往下地里的3米处,并归纳出宝物应该在以小明左脚为球心,半径为3米的球上。设计多精心、多富有思考性呀!听到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匠心独运”什么叫“研究型教师”什么叫“专家”。因此我思考我们真的要“居高临下”看教材,游刃有余地处理教材,有深度地设计数学问题。

5、课件的使用

专家们就是不一样要么不用课件比如《鸡兔同笼》,照样把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轻轻松松。要么课件制作的非常好、非常有实用价值,很说明问题,真正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圆的认识》这节课,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圆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只有一条边。老师花费心思用课件演示在圆中画正六边形、逐渐点击鼠标出现正七边形、正八边形,直到点到正一千二百多边形。表面看已经是一个圆了,但老师说明它仍不是一个圆,是由一千二百多条边组成的。以此客观地说明了,圆只有一条边,而且是一条曲线。

再比如《认识厘米》一课,屏幕上呈现出量铅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尺子上的数读出铅笔的长度,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说是5厘米,有的说是6厘米,教师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用课件演示,有1厘米长的红色线段从0刻度开始一直跳到刻度5,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课件演示中明确了从0到5里面有5个1厘米,所以铅笔的长度是5厘米。就像这样课件做的并花俏,非常实用,非常说明问题。

6、数学活动的巧妙设计。

听的这8节数学课中有一位年轻老师,是山东省外国语学校的谢小丽老师,她讲的是《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认为有一个可取之处是她不是让学生直接拿出学具或生活中的长方体的事物如牙膏盒等物体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进行长方体特征的学习与探究,而是非常大胆地先示范切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每切一刀,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有关研究长方体特征的问题,在老师边操作边追问中长方体的特征、各部分名称水到渠成地学会了。

最后谈我听完数学课的两点感受:

一是专家们很善于总结且课堂有实效性。例如柏继明校长总结的手势辅助数学课堂就非常实用。就像她说的一样她的学生现在做家长了辅导起孩子来仍用这种方法。手一伸非常说明问题,非常实用、见效,由此可见我们老师都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好的方法,让数学课堂简单起来,生活化、趣味化。

二是上课老师中男老师多,而且都是年长的男老师,其中一位北京市宣武区刘德武老师讲的是一年、二年的数学课,一节为一年级的《认识厘米》感受也是循循善诱,很可亲,一节为二年级的休闲课《从天坛说到九》感受到一位非常有心的数学老师舍得花费自己的时间研究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数学问题,值得花费学生的时间,不做大量的练习,而是真真切切地、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对刘老师十分钦佩。

在我从北京学习回来后,上网又看了有关专家的相关教学资料,觉得华应龙老师提出的“给数学教师的十点建议”很好,现在推荐给大家:

1、居高临下驾驭教材

2、每天5分钟的口算

3、每周1篇数学周记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5、倡导学生个性思维

6、重视学生动手活动

7、多让学生表达交流

8、合作突出思维碰撞

9、加强少数差生辅导

10、作业设计新颖有效

二、语文课

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我非常喜欢。贾老师虽年纪已高,个别音也读不好,但课堂上仍坚持范读,主张朗读要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不要装腔作势。老师们舍得花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认真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话,不厌其烦,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榜样,给学生提出努力的目标。

读得有层次,比如指名读《掌声》第一段时,第一遍要求读得流利,第二遍要求读得感人,第三遍鼓励学生背下来。

挖掘课文深,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英在同学的鼓励中开始和同学交谈、游戏、甚至还踏进了舞蹈房。”老师问:“‘交谈、游戏、踏进舞蹈房’这几个词能不能颠倒?”使学生想像出小英是如何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渐渐自信起来的。

支玉恒《最珍贵的东西》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 篇5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习体会

12月6日、7日我与全市近100名初中数学教师,一起在汉川市实验中学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的学习。学习中我们分别聆听了实验中学的别丽荣老师、胡望林老师两节优质展示课和两位专家特级教师陈立华、省骨干教师宋承洋的两节示范课。尤其两位专家对两节展示课的现场精彩点评,犹如这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人心,使我受益匪浅,联系自己平时教学体会如下:

一、实中教师的优质课、名师的示范课,它们都能采用导学案,并能与多媒体相结合进行教学,进一步更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体现了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深厚的基本功,也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适宜学生学习的教法才是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借鉴、学习。

二、教师教学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灵活,不能生搬硬套,备课时预设应有层次感,应超出、高出教材,而又源于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总结,有时还应进一步深化,还应注重学生的后续发展学习。

三、几节成功的展示课和示范课都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都体现了以生为主的理念,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规律和结论得到,名师们的处理方法,他们认为若让生自主去说出,去探究,比老师的直接讲解更深刻、更好。其实师的讲解并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地方可设置悬念,让生去回味,课堂反而显得更有内涵。

四、专家的点评很有个性,能切中要害,引起老师们的共鸣。我深有体会:特级教师陈立华在会上就如何评价一节好课也进行了阐释,一节好课应做到:A、目标是否到位;B、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目标;C、师生的合作互动是否有序进行;D、教材是否合理处理;E、课堂上评价是否有激励性语言;F、课堂预设是否有兼容等。充分展现了明师的魅力。

五、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去构建一节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去思考的问题,经常去反思教学,坚持写心得体会,一定会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

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人到中年是职业的倦怠期,如不充实自己,就会落伍,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否则就会觉得很累,所以我现在应加强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多看几本好书,多加积累而不在于大小。把个人溶于集体中去,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相信团队的力量是很大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别瞧不起人,多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学习。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6

重庆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研修班于2012年11月13日开始。来自全市24个区县和市教委直属单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参加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听取了几十位专家的报告和部分特级教师的献课,听了部分青年教师的课,收获特别大,特别是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更是这次研修班学习的亮点。

先后听李源田的《教育的本质追求》的专题报;王希平老师题为《数学课改教师的困惑与对策》的专题讲座;唐果南老师《人文校园与教师人文素养》的讲座;康世刚博士就“对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思考”为题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黄翔教授《数学教育的价值与课堂教学改革》报告。张广祥老师的《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的专题报告;章建跃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的培训;龚奇柱老师《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的专题讲座。他说: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吕传汉教授的《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专题讲座;朱德全教授就“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作专题讲座;李常明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作了诠释;万明春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纲要》的解读;杨新荣博士的《中国数学课堂教学话语特点分析》的专题讲座;伉大林的“哲学与教育”的专题讲座。张晓斌老师的《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思考》的精彩讲座。张思明老师的教育故事及精彩课例分析;宋乃庆教授关于“数学教育的若干争鸣问题”的精彩讲座,等培训学习。同时先后到武隆中学、彭水中学和彭水一中、巴川中学、铜南一中、重庆29中等学校学习交流,开展了教学研讨的互动,把特级教师的课和特级教师的教育理念带到教育第一线,同时特级教师相互交流,真正感悟课堂,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特级教师积多年累月之功,潜心打造课堂,先进的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精湛的教学技艺的展示,有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的精深学养和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

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心得体会 篇7

一、对照性多角度阅读

师: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 (学生开始浏览整篇译文。)

师:我们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 我读译文的意思, 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文言的大意——

师: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 夜里走路遇见了鬼。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

【鉴赏】教学片段, 窦老师首先采取“循序性阅读法”“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 有利地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循序性阅读法”和“变序性阅读法”同属于“顺序性多角度阅读”范畴。前者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 有利于整体把握;后者是不按课文顺序, 先从文章的重点段或者结尾部分读, 有利于获取主要信息,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

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实践中, 窦老师打破了文言文的传统教法, 别开生面地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白话译文与原文对照诵读”, 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迥然区别。这种“对照性多角度阅读”, 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认识表达技巧的基本方法。

二、角色性多角度阅读

师:太好了, 对答如流!下面同桌之间对读第二自然。

生: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缓慢, 两人可以交替地背着走, 怎么样?”

生:数里, 鬼言:“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担, 何如?”

【鉴赏】窦老师深谙“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同桌之间对读, 巧妙地将师生对读转换成了学生对读, 是一种“角色性多角度阅读”。这种角色换位, 读原文的同学好像自己是文本的作者, 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读译文的同学也把自己置于文本之中, 仿佛自己就是宋定伯这个角色, 感受就更加深刻, 读得就更有感情。

三、知识性多角度阅读

1. 从停顿角度阅读

师:古人了不起, 没有标点自己要读出停顿, 今天我们已经点上标点, 相信同学们能根据标点停顿的不同, 读出它的停顿之美。 (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的长短不同。)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问之, 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言:“我亦鬼。” (指导学生读得有停顿。)

师:文言文中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意思, 朗读的时候, 要读出白话文相应的长度, 比如第一句:“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这没有标点的地方, 其实也藏着停顿的韵味, 读出意思停顿之美。

生:再读。 (有停顿之美, 不同于白话文的朗读了。)

2. 从节奏角度阅读

师:有了这样的停顿, 声断气不断, 摇头晃脑, 所谓读在头上。有了文言文的节奏, 我们试试读读, 体会这节奏之美。 (生摇头晃脑, 再次诵读, 有了节奏之美。)

3. 从独特语气角度阅读

师:再看与鬼共行, 一路诳鬼这段。文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尽管文言文和今天的白话文表述方式不同, 但语气应该是一样的。读出它独特的语气之美, 可以用表情帮助, 所谓读在脸上。 (教师引导几人分别读下面的问句。)

生:数里, 鬼言:“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担, 何如?” (重点指导, 鬼的话是试探的语气。读读体会。)

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 将非鬼也?” (读出鬼疑问的语气。)

生:定伯复言:“我新鬼, 不知有何所畏忌?” (宋定伯试探的语气。)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 (注意引导鬼质问的语气。)

(全班读第二自然段的旁白,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鬼不同的语气。

4. 从动作表情角度阅读

师:最后看“捉鬼卖鬼”这一段。重点刻画宋定伯和鬼的动作, 你可得让画面活起来, 读出文言文的动态之美, 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表演, 所谓读在手上, 仿佛让我们看到画面, 听到鬼大叫的声音。

5. 从曲艺评书角度阅读

师: (出示黑白图画小人书) 这是老师小时候看到的小人书, 如果配上这样的情境, 加上刚才我们体会的停顿、语气, 以及动态之美, 像古人说书的一样, 加上动作或者提示语, 就有了气氛。 (出示“逢鬼图”, 配第一自然段内容。) 比如“话说, 南阳宋定伯……” (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 读起来相信更有小说的感觉。

生:“话说, 南阳宋定伯……” (该生也学着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得很有评书的味道。)

6. 从戏剧表演角度阅读

生: (出示“遂行、共递相担、渡水”等图) 两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全体同学旁白。

(出示“唾鬼、卖鬼”图。全体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

【鉴赏】窦老师这个教学片段, 是整堂课的高潮。她采用“知识性多角度阅读”, 从6个角度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阅读知识。她不断变换阅读的角度, 旨在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 读出语法停顿之美、读出逻辑停顿之美、读出节奏之美、读出语气之美、读出动态之美、读出评书味道之美和感受表演不同角色之美。

欣赏窦老师的经典艺术课堂, 是一种美的享受, 让你终身难忘!没有教师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 便没有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角度的本义是“看事情的出发点”。阅读有多少种出发点, 便有多少种阅读角度。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说得好:“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阅读的出发点有为求知、为养能、为方法、为陶情、为启智、为真理、为人生、为道德、为精神、为审美、为休闲、为娱乐······阅读的角度也应该有这些。多角度阅读如同登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景目的有异, 角度自然不同。

四、迁移性多角度阅读

师:一千多年后, 这篇志怪小说被演绎成了新的版本 (课件) ——

生: (诵读) 景城有姜三莽者, 一日, 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 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 唾使变羊, 晓而牵卖于屠市, 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 (扛着棍棒, 拿着绳子) , 潜行墟墓间…… (《姜三莽寻鬼》[清]纪昀)

师:猜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姜三莽在那执绳好几天, 连个鬼影也没见着。

生:贪便宜的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白白在坟墓里住了几天。

【鉴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尤其是迁移运用的实践能力。窦老师恰如其分地出示《姜三莽寻鬼》, 展开“迁移性多角度阅读”, 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温习旧知识, 拓展新知识, 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五、拓展性多角度阅读

1. 从文言句式角度拓展

师:一般说来, 鬼不喜火、不喜灯、不喜光、不喜桃符等。想象, 如果宋定伯遇到了这样的鬼, 宋定伯该怎么回答?

师:鬼问, 何以不避火?

生:“新死, 不习避火故耳, 勿怪吾也。”

师:鬼问, 何以不避灯?

生:“新死, 不习避灯故耳, 勿怪吾也。” (以下学生问, 学生答。)

2. 从人物形象角度拓展

师:到此, 你又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生:机智勇敢、老谋深算。

师:真乃兵不厌诈!听宋定伯又一连串的诳之, 让我们看到, 说宋定伯诳鬼一路引人入胜, 有智, 有勇, 有谋, 此乃又一大善! (板书省略号“……”)

【鉴赏】窦老师“拓展性多角度阅读”, 拓展鬼文化知识, 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拓展人物形象, 让学生扩展了思维想象的空间;拓展口语表达, 让学生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拓展认识, 让学生对宋定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此的多角度阅读教学, 才能真正叫做全方位的立体阅读教学、诗意的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

六、人文性多角度阅读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 我们懂得了对宋定伯的态度取决于他对鬼的认识。机智勇敢不怕鬼, 不信邪, 就可以战胜妖魔鬼怪。今天看来, 鬼也分好坏, 要区分对待。不能善恶不分一概而论。

师:作为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鬼, 鬼诚、信、善, 难道鬼做得都对吗?也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赞成鬼的善良。非但不去伤害宋定伯, 而且还被他卖了。因为善良, 显得更可怜。

生:鬼很可怜, 就是太单纯了, 我对他的态度是中立。它对宋定伯坦诚、有礼貌, 宋定伯却将它卖了。单纯过了, 就傻。遇到问题缺乏思考。

生:鬼一心赤诚, 没有防备之心。这鬼有些愚昧, 轻易就上别人的当就不好了。

师:志怪小说, 就是借助鬼, 写社会上的人和事。你们的发言告诉我们, 诚实善良固然可贵, 但也要开动脑筋, 要有火眼金睛, 防止上当受骗。

师:感谢这篇志怪小说, 更要感谢同学们, 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 从而让我们在尊重当时背景下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 站在今天的角度, 对小说的人物又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超越啊。

上一篇:金库异地守库系统解决方案下一篇:变电站运行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