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涌产生及电涌保护的原理论文(共3篇)
电涌产生及电涌保护的原理论文 篇1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半导体器件集成化不断提高,元件间距在减小,半导体厚度在变薄。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压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外部电涌和内部电涌过电压成为电子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电涌的产生及电涌保护。
关键词:电涌;电涌保护器;保护模式;MOV构成;MOV的指标
随着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半体器件集成化不断提高,元件间距减小,半导体厚度变薄。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压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外部电涌和内部电涌过电压成为电子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精密电子设备系统能正常工作,要求对电涌防护设计应更合理,同时应选择合格的电涌保护器。
一、电涌的产生
电涌是瞬态过电压,在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波动,在电路中通常持续时间仅有百万分之一秒。电涌是微秒量级异常大电流脉冲,波头时间一般在0.25~20μs,单位能量一般在2.5~10MJ/Ω。电涌的来源有两类:外部电涌和内部电涌。外部电涌主要来源于雷电,内部电涌是供电网中开关操作在电力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
雷电是导致电涌最明显的因素,雷电击中输电线路导致巨大的过电压,一次普通闪电电压可达到3~200百万V,电流为~3000A。内部电涌在低压电源线上绝大部分(88%)产生于内部用电设备的开启。 电涌产生的高电压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其它微电子设备承受的电压水平,造成计算机等电器设备芯片损坏,部件老化,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对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二、电涌防护原理
(一)电涌防护最常见方式
电涌防护最常见方式是利用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又称为 “电涌保护器”、“防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串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将强大的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设备或系统不受高电压冲击损坏。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常用电涌保护器有MOV(Metal Oxide Varistor)同气体放电管等。
电涌包含强大的能量因此不能被阻止。基于这种原因,保护敏感电气设备免受电涌损坏的策略是把电涌从设备分流后流入大地。
(二)浪涌保护器MOV由三部分组成
中间是一根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两个半导体连接着电源和地线。当产生浪涌时MOV立即动作,响应时间为1~3毫微秒。MOV中的“V”是变阻器,在响应的一瞬间,MOV的电阻从最大值降到近乎零欧姆,过电流经MOV流入大地。被保护电气设备继续在正常工作电压下运行。其半导体元件具有随电压变化而改变电阻的性质。当电压低于某个特定值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运动产生高电阻。反之,当电压超过该特定值时,电子运动会发生变化,半导体电阻降低接近零欧姆。电压正常,浪涌保护器MOV闲在一旁,不影响电力线路。
(三)评价浪涌保护器MOV优劣的指标
1.箝位电压:表示将导致MOV接通地线的电压值。箝位电压越低,表示保护性能越好。
2.能量吸收/耗散能力:此标称值表示浪涌保护器在烧毁前能够吸收多少能量,单位为焦耳。其数值越高,保护性能就越好。
3.响应时间:浪涌保护器不会立刻断开,它们对电涌做出响应会有略微的延迟。
(四)气体放电管
另一种常见的浪涌保护装置是气体放电管。这些气体放电管作用与MOV相同 ,它们将多余电流从火线移到地线,通过在两根电线之间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导体实现此功能。 当电压处于某一特定范围时,该气体的`组成决定了它是不良导体。如果电压出现浪涌并超过这一范围,电流的强度将足以使气体电离,从而使气体放电管成为非常良好的导体。它会将电流传导至地线,直到电压恢复正常水平,随后又会成为不良导体。
三、浪涌保护器(SPD)保护模式
SPD可连接在L、N、PE间,这些连接方式称为保护模式,它们与供电系统接地方式有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供电系统接地分为:TN-S系统(三相五线)、TN-C系统(三相四线)TN-C-S 系统(由三相四线改为三相五线)、IT系统(三相三线)和TT系统(三相四线)。
模式保护器是4个单片组合在一起,它没有对浪涌电流经过的所有可能的线路都进行保护,如火线—火线之间,火线—中性线。4模式的浪涌保护器有可能使SPD电压保护水平失真,保护水平较差。会造成三种情况:电压抑制水平失真;响应时间不匹配;续流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全模式保护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中性线相连,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保护线相连,中性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保护线相连,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相连,全模式下对浪涌电流经过的所有线路都进行了保护。其优点有:全模式的浪涌保护设备对浪涌电流经过的所有可能的线路都进行了保护;有利于对电网与浪涌保护器本身的防护;不会出现电压保护水平失真和元件响应时间不匹配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对电涌产生,电涌保护器的作用及电涌保护器接线,使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免受电涌的危害,提高用电设备使用寿命。
作者简介:万军令(1976-),男,山东莱州人,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与机械一体化。
延伸阅读: 电涌 设备 电压
电涌产生及电涌保护的原理论文 篇2
关键词:防雷,电涌防护,选择,安装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数不胜数。进入 21 世纪, 我国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用建筑物内安装的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越来越多, 电子信息设备一般工作电压较低, 耐压水平也很低, 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频频发生, 因此设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民用建筑物, 除应考虑防直击雷措施外, 还应考虑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和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制定了有关防护标准, 我国2000年也已颁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年修订条文) , 以与IEC标准接轨, 对建筑物直接落雷和近旁落雷引起的这类事故规定了许多防雷措施, 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安装电涌保护器。
1 电涌保护器的分类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简称SPD) , 从工作原理和性能上分为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和组合型。
(1) 电压开关型SPD: 在无浪涌出现时为高阻抗, 当浪涌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突变为低阻抗, 此类SPD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为组件。它的特点是放电能力强, 但残压较高, 通常为2-4kV, 测试该器件一般采用10/350μ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电压开关型SPD完全可以保护电气线路免遭雷电造成的涌流损害, 特别适用于I级雷电过电压保护, 所以, 一般安装在建筑物LPZ0与LPZl区的交界处, 可最大限度地消除电网后续电流, 疏导10/350μs的雷电冲击电流;
(2) 限压型SPD, 在无浪涌出现时为高阻抗, 随着浪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 阻抗连续变小。此类SPD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等作为组件, 有时称这类SPD为钳制型SPD。它的残压较低, 测试该器件一般采用8/20μ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因其箝位电压水平比开关型SPD要低, 故常用于II级或II级以下的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保护。它一般安装在雷电保护区建筑物内, 疏导8/20μs的雷电冲击电流, 在过电压保护中具有逐级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功能。
(3) 组合型SPD是由电压开关型组件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 利用限压型组件对浪涌电压的反应速度非常快的特点, 在一般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时, 由它承受浪涌电流, 其标称放电电流可达10-20kA;若遇到较大量级的雷电过电压, 第一级由限压型组件组成的电路保险管自动断开, 由第二级电压开关型组件进行雷电过电压保护。作为组合型SPD, 其电压型组件能随冲击电流容量一般>100kA。 因其同时兼有电压开关型和限压型两种特性, 但没有电压开关型元件和限压型元件的单独特性好, 并且这种元件价格较贵, 在一般情况下或有几级SPD情况下尽量不用组合型SPD,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或用一级SPD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用组合型SPD。
2 电涌保护器 (SPD) 的主要性能、指标
(1)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允许持续施加于电涌保护器的最大交流有效值电压或最大直流电压, 等于电涌保护器的额定电压。
(2) 最大放电电流Imax:
通过SPD的8/20μs 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3) 冲击电流Iimp:
用于电源的第一级保护SPD, 反映了SPD的耐直击雷能力 (采用10/350μs波形) 。包括幅值电流Ipeak和电荷Q, 其值可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和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 (导电物、电力线、通讯线等) 进行分流计算。
(4) 标称放电电流In:
流过SPD的8/20μs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用于对SPD做Ⅱ级分类实验或做Ⅰ级分类实验的预处理。对于Ⅰ级分类实验In不小于15kA, 对于Ⅱ级分类实验In不小于5kA。
(5) 保护电压水平Up:
在标称放电电流 (In) 下的残压, 又称SPD的最大钳压, 对于电源保护器而言, 可分为一、二、三、四级保护, 保护级别决定其安装位置, 在信息系统中保护级别需与被保护系统和设备的耐压能力相匹配。
3 电涌保护器的性能选择
(1) 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的选择:
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时, 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规定。
①TN系统——Uc不应小于1.15U0;
②TT系统——当SPD安装在RCD (剩余电流保护器) 的负荷侧, Uc不应小于1.55U0;
当SPD安装在RCD (剩余电流保护器) 的电源侧, Uc不应小于1.15U0;
③IT系统——SPD安装在RCD (剩余电流保护器) 的负荷侧, Uc不应小于1.15U (U为线间电压) ;
注:Uo为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 在220/380V系统中, Uo=220V。
(2) 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的选择:
最大电涌电压, 即SPD的最大箝压 (Up) 加上其两端的引线的感应电压 (UL) 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相一致, 即: Up+UL ≤设备耐冲击过电压水平。无论对远处雷击, 直接雷击或操作过电压, 均不应大于表1中的Ⅱ类, 即对于220/380V电气装置Up值不应大于2.5kV。
注:Ⅳ类——使用在配电装置电源端的设备, 如交流调压稳压器、电气仪表、过流保护设备、控制设备;
Ⅲ类——安装于配电装置中的设备, 如配电器、断路器 (开关) 、电缆、分线盒、插座和工业用电设备等;
Ⅱ类——由末级配电装置供电的设备, 如整流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家用电器、手提式电动工具和类似负荷;
Ⅰ类——需要将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 如电子电路或电子设备。
第一级过电压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或防雷器) 一般选用通过I类分级试验 (10/350μs波形) 或具有较大通流容量的SPD, 将绝大部分的雷电过电压的能量泄放大地, 将过电压减小到一定的程度。 第二级、第三级过电压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或防雷器) 一般选用残压较低的SPD, 将电源线路中剩余的雷电流泄放入大地, 将过电压限制到用电设备能耐受的水平。
(3) SPD的雷击冲击电流Iimp及标称放电电流I n的确定:
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电涌电流, 并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当考虑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其附近遭直击雷时, 通过进户处SPD的雷电冲击电涌电流Iimp一般应进行分流计算确定.
4 电涌保护器SPD在几种场合的选择及安装位置
(1 ) 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按其所处的建筑物条件、信息设备的重要程度、发生雷击事故严重程度等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将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分为A、B、C、D四级, 分别采用相应防护措施:
A级:宜在低压系统中采取3-4级SPD进行保护。
B级:宜在低压系统中采取2-3级SPD进行保护。
C级:宜在低压系统中采取2级SPD进行保护。
D级:宜在低压系统中采取1级或以上SPD进行保护。
[说明] 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参见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附录。
(2) SPD在电源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如下:
①在LPZ0A区和 LPZ0B区与LPZ1区交界面处连续穿越的电源线路上应安装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SPD, 如总电源进线配电柜内、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主配电柜内、引出至本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外的电源线路的配电箱内。
②在LPZ0B区与LPZ1区交界面处穿越的电源线路上应安装符合Ⅱ级分类试验的SPD, 如引出至本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屋顶风机、屋顶广告照明的电源配电箱内。
③当电源进线处安装的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该配电箱供电的设备时, 应在该级配电箱安装符合Ⅱ级分类试验的SPD, 其位置一般设在LPZ1区和LPZ2区交界面处。如:楼层配电箱、计算机中心、电信机房、电梯控制室 、有线电视机房、楼宇自控室、保安监控中心、消防中心、工业自控室、变频设备控制室、医院手术室、监护室及装有电子医疗设备的场所的配电箱内。
④对于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 (尤其是信息系统设备) , 应考虑在该设备前安装符合Ⅲ级分类试验的SPD, 其位置一般设在LPZ2区和其后续防雷区交界面处。如:计算机设备、信息设备、电子设备及控制设备前或最近的插座箱内。
(3 ) SPD在住宅中的安装:
①高层住宅应在照明、动力总配电箱内安装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SPD, 并宜在屋顶风机、电梯等设备的电源配电箱内安装符合Ⅱ级分类试验的SPD。高层住宅在工程档次较高及造价允许的情况下宜在住户配电箱内安装符合Ⅲ级分类试验的SPD。
②多层住宅在符合本文第4部分2条1款时, 宜在照明总配电箱内安装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SPD。符合本文第4部分2条2款时, 宜在照明总配电箱内安装符合Ⅱ级分类试验的SPD。分散型小别墅宜将SPD安装在住户配电箱内。
5 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应注意如下问题
(1) 第一级保护的SPD应靠近建筑物的入户线的总等电位连接端子处, 第二、三级保护的SPD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安装。
(2) 电涌保护器接至等电位连接的导线要尽可能短而直。
(3) 为满足信息系统设备耐受能量要求, SPD的安装可进行多级配合, 在进行多级配合时应考虑SPD之间的能量配合, 当有续流时应在线路中串接退耦装置。有条件时, 宜采用同一厂家的同类产品, 并要求厂家提供其各级产品之间的安装距离要求。在无法获得准确数据时, 电压开关型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米, 限压型SPD之间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米, 否则宜串接退耦装置。
(4) 在同一电源系统中, 当安装在电源装置的起点处的SPD的保护电压水平Up≤末端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的50%时, 可仅安装一级电涌保护器。
(5) 必须考虑退化或寿命终止后可能产生的过电流或接地故障对信息系统设备运行的影响, 因此在SPD的电源侧应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或空气断路器) , 过电流保护器 (设置于内部或外部) 与SPD一起承担等于和大于安装处的预期最大短路电流, 选择时, 应考虑SPD制造厂商规定的其产品应具备的最大过电流保护器。SPD每极都必须设置保护, 例如1P+N的电涌器必须用2P的断路器保护;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该处的最大短路电流。可参照表2选型。
此外, 制造厂商所规定的SPD的额定阻断蓄流值不应小于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在TT系统中还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并宜带有劣化显示功能。
(6) 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SPD应具有防爆功能。
(7) 在考虑各设备之间的过电压保护水平Up时, 若线路无屏蔽时尚应计及线路的感应电压, 在考虑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水平时宜按其值的80%考虑。
(8) 在供电电压超过所规定的10%及谐波使电压幅值加大的场所, 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氧化锌压敏电阻SPD提高Uc值。
(9) 当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加装SPD保护时, 若该建筑物没有装设防直击雷装置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 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在要考虑屏蔽的情况下, 防直击雷接闪器宜采用避雷网。
参考文献
[1]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第十三章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4]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61024-1
电涌产生及电涌保护的原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电涌保护器;SPD;雷电反击;雷电感应;现代建设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93-03
1 概述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引导下,各类信息设备、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此类精密电子产品具有工作电压低、耐压性差、高敏感性、抗干扰能力差等特点,因而在受到外界电流脉冲,尤其是雷电产生的影响下,极易受到损害。因此,防雷电保护在现代建设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SPD全称是Surge Protective Device,也称为电涌保护器,是限制雷电反击、雷电感应和过压而产生顺势电压并释放电流的重要器件。作为雷电保护设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PD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力、交通、机场等各个行业。
2 电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电涌保护器是电子设备防止雷电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的装置,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电涌保护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两端。泄放浪涌电流、限制浪涌电压都是通过其非线性元件完成的。
2.1 工作原理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其包含的非线性基本元器件的不同分类,通常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等。
2.1.1 放电间隙。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保护设备的电源线相连接,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进入线路后,两根金属棒之间产生高电位差,使间隙被击穿。从而把过电压的电荷引入接地线,达到了保护设备的作用。这种放电间隙的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且结构简单。
2.1.2 气体放电管。由相互离开的一对冷阴极板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内组成。通常为了提高放电管的敏感度,也可在放电管内充入助触发剂。
2.1.3 压敏电阻。主要成分是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非线性电阻为主,当作用在两端的电压达到触发电压数值后,电阻对电压变得十分敏感。其特点是通留容量大,对瞬时过电压响应时间快。
2.1.4 抑制二极管。抑制二极管主要是钳制限压功能,工作在反向击穿区。由于抑制二极管的钳制电压低并且反应速度快,所以经常应用在多级保护电路的末端保护元件。
2.2 分类和特性
SPD从工作原理和性能上可以分为电压限制型、电压开关型、组合型。
2.2.1 电压限制型。电压限制型SPD的核心保护元件为各种非线性电阻性元件,具有连续的伏安特性,随着电流增加电阻连续地减小。在无电涌出现时SPD表现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连续减小,使其两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此类SPD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为主要组件。
2.2.2 电压开关型。电压开关型SPD的核心保护元件为各种开关型器件,如开放的空气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等。开关器件也是非线性元件,但其伏安特性不连续,在电压较小时基本为开路状态,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阻突然降低,两端成为导通状态。
2.2.3 组合型。组合型SPD是由电压开关型元件和电压限制型元件组合而成的,串联或者并联共同发挥作用。组合型SPD也具有非线性特性,但是不连续,有时候表现为电压开关特性,有时是电压限制型特性。
电压限制型SPD具有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其电压保护水平不高,有延缓老化现象。电压开关型SPD电压保护水平高且不会老化。组合型SPD由于串并联方式和结构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电涌保护器的應用
3.1 过电压成因
通常将超过设计规定的正常工作电压的上限值电压称为“异常过电压”,又称“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就是防止过电压对电气线路和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元件造成破坏。
过电压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设备和装置。外部侵入的过电压可以通过导线、线路、管路传导进入,也可以通过线路之间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产生;内部过电压则可能由电路异常、开关动作产生。根据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可以将过电压大致分为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态过电压、静电等。
3.1.1 雷电过电压。由直击雷产生,通过导线或线路传导到电子设备;由于雷电对地面放电,对附近1.5km范围内的导线和导体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传导到电子设备。雷电过电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峰值高。
3.1.2 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是由于在电路中存在大量能储存能量的元器件,如电容中的静电场能量和电感中的磁能等,在电路状态突变时产生能量转换,进而引起振荡而出现的过电压现象。通常,电路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器、可控硅开关等在进行通断动作时,都可以对开关两端产生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持续时间比雷电过电压长且衰减快。
3.1.3 暂态过电压。暂态过电压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切断负荷或谐振时所产生的电压过高现象。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
3.1.4 静电。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体与衣服间摩擦会使人带电,当带电的人体与电子设备接触时,就会对电子设备放电产生过电压。静电放电的特点是电压高,时间很短。
3.2 SPD选择与应用
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过电压,其电涌保护器SPD的选用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一下几方面选择使用:
3.2.1 电涌保护器SPD通常安装在电源线、信号线上对其进行保护。对于安装在电源线的SPD,要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电气参数选择SPD的通流量、负载能力、残压和响应速度等,以便与被保护设备配合使用。对于信号线上安装的SPD,要根据信号线传输的信号电压选取。由于信号传输一般都为低电压,在不影响信号的传输前提下,通常采用限制线路上传输的最高电压从而保护线路。
3.2.2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电压值应小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压值,这是基本原则。当线路电压超过被保护设备冲击耐压值时,被保护设备将受到损坏。当进线端电涌保护器保护电压与被保护设备耐压值之比过高时,可以加装二级电压保护器。采样逐级降压引流的方式可以达到保护效果。
3.2.3 采样多级SPD保护时,其流通量应是逐级减小的。第一级应选用大通流量SPD,第二、三级选择通流量小的SPD。需要注意的是,当采用多级SPD保护时,要避免SPD残压过高和响应速度慢的原因,从而使被保护电路受损。
3.2.4 尽量减小电涌保护器和被保护设备两端引接线的长度,每只并联SPD引接线总长度不宜超过0.5m,以减少引线的电感产生的压降对设备的影响。
3.2.5 当进线端电涌保护器与被保护设备电气间的距离大于30m时,应在离被保护设备尽可能近的位置加装另一个电涌保护器。
3.2.6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较大通流量或者热备份SPD。雷击过程往往是多次瞬间产生,通流量大的SPD使用寿命较长,有利于设备的保护。
3.2.7 对于SPD引入和引出線应用扎带或胶布将其紧密捆扎在一起,这样能有效地消除感应磁场,降低压降。
3.2.8 要防止交叉耦合对设备线路的影响。雷电或其他脉冲信号线路在未通过SPD前,可以认为是一个强电磁场辐射源;当通过SPD后将可以视为稳定的线路,此线路不可再与已通过SPD的线路靠近,这样容易产生“二次辐射”。
4 结语
电涌保护器在现代化建设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选择并使用好电涌保护器是防雷保护中的重要环节。SPD的使用必须考虑建筑物具体情况、被保护设备的具体对象以及合理正确的技术参数和接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安全的运行,电子设备受到可靠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S].2000.
[2] 叶蜚誉.关于电涌保护器选配文章的讨论[J].电气工程应用,2003,(3).
[3] 林滨.浅谈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施工[J].福建建筑,2010,(8).
[4] 张维.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实践[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5] 石有平.高层建筑防雷接地施工技术[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作者简介:曹兴华(1981-),男,北京人,供职于北京中企建发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硕士,研究方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涌产生及电涌保护的原理论文】推荐阅读:
电涌保护器SPD07-09
电涌防护11-26
粮食危机的产生及应对07-01
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应对09-28
产生的根源论文08-12
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07-05
医学论文的产生过程11-22
对日本产生的概况论文07-17
危害及产生07-24
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