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2024-12-09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精选10篇)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2

1、能学会唱歌曲《童心是小鸟》,并在欢快的学唱活动中展示自我,从中感受歌曲演唱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在实践活动中掌握3/4拍知识,并能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出三拍子的韵律感。教学难点:

学好歌曲《童心是小鸟》。教学过程:

一、组织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快乐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谁来说说?

恩,同学们都讲了自己的有趣故事,有位小朋友也想将他的有趣故事分享给大家听,同学们想不想听?

这个小朋友要讲的故事名字叫《童心是小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感受歌曲 1.听赏与初步感受

歌曲是用怎样的情绪在演唱? 这首歌曲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

这首歌曲是一首四三拍歌曲。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特点是只有一个强拍,即:强、弱、弱。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歌曲当中去感受歌曲的情绪,感受四三拍的特点。再次聆听老师有要求要提出来:(1)在聆听时注意跟着细声的哼唱,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感受四三拍的特点。(2)注意观察歌词,看看歌曲描写的是哪些季节。

这些呢都是这个小朋友的快乐童年,小朋友说他想将他的快乐童年分享给我们,同学们愿意接受吗?

四、学习歌曲

1、好,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朋友的快乐童年,请同学们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边打拍子,边读歌词)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聆听和现在对歌词的朗读,你认为歌曲可分为几部分? 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2、跟琴学唱歌曲。

第一部分要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声音要轻盈有弹性;第二部分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声音要舒展、连贯。

3、完整演唱乐曲。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3

1、感受体验“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音乐,使学生对欧洲交响乐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认识英国管,能辨听音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参与形式,带领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及内容,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以及想像力。

3、通过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演唱《念故乡》,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能对思念、热爱故乡的艺术作品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能听懂音乐吗?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不同的艺术处理等,能够传递出不同的内容,为我们留下不同的感受和记忆。今天,这节欣赏课的音乐作品将为我们讲述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感悟。

1、连连看:请同学们辨别几个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听为主”,通过“辨别音色、模仿演奏姿势、探究、联想”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熟识“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两个主题及各乐器组的经典片段,为后面大段欣赏做铺垫;通过有目的、有梯度的加深学生对乐曲旋律的印象,帮助大篇幅的音乐作品“瘦身”,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接受,为交流对作品的感悟提供了充分的感知基础。教学建议:每段音乐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聆听的次数。(1)铜管组关于第一主题的片段。

师:铜管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大气、深远、恢宏„„)铜管乐器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你还认识铜管组的哪些乐器?再听,大家可以自由地跟随视频模仿演奏。(2)木管类的第二主题片段。

师:请你用一种线条来描述音乐,同学们会选择什么?为什么?音乐的什么特点给出了怎样的感觉?(旋律线的发展走向、情绪、气氛)是怎样的情绪或气氛?(激动、跳跃„„)音乐中有哪些木管乐器在演奏?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模仿。(3)弦乐类第一主题片段。

师:请用演奏姿势告诉老师:在弦乐演奏的音乐片段中,除了小提琴,还能听出什么乐器的演奏?如果从酸甜苦辣中选择相应的感觉来描述弦乐的演奏,你会选择什么?(酸、苦)音乐中的什么元素传递出了酸楚、苦涩的感觉?(音色、速度)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恋恋不舍、思想起伏,深有感触、缠绵„„)

设计意图:用最浅显、贴切的线条和“滋味”,引导、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鼓励学生敢于在音乐中进行充分地想象和探索。(4)英国管短小的几个乐句。

2、英国管简介:

师:听到的旋律是否熟悉?请分享英国管的音色是怎样的?(圆润、柔和不刺耳,含蓄、内在、不张扬,忧伤的,听起来如泣如诉、田园风光般的„„)猜猜看,当英国管出现在管弦乐队时,它要演绎的会是一种怎样的特定情境呢?

(3)感受第一主题:把学生分成四组(铜管、木管、弦乐、打击)分别扮演称职的演奏家。要求:任选乐器;及时随指挥进入演奏;用心用情地演奏,在感染别人之前首先努力感动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像这样四大类乐器都齐备的乐队叫什么名字?(管弦乐队)

二、积累点拨:交响乐与交响曲(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包括交响曲)

师:管弦乐队的“演奏”(交响乐)意思是由多件乐器“共同发声”。交响性音乐的名称来源于希腊。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特点的、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之前听到、演奏过的音乐都是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一部交响曲(板书)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音乐,帮助学生在熟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轻松领悟枯燥的专业名词“管弦乐队”“交响曲”“交响乐”,一举多得。

三、感知《自新大陆交响曲》

1、探索第一主题:随琴视唱。

师:作曲家在饱含深情的创作中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旋律起伏不大、音调简单,力度(柔和)、速度(慢),听起来别具一格。同学们,假如你是作曲家,你会选用一件什么乐器来表达这个主题?在唱它的过程中,你的内心又多添了哪些新的感悟?(悲凉、愁思、低回、婉转、思念的、忧伤的,感人至深„„)

2、简介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

师:德沃夏克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自己故乡的民歌,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剑桥等很多名校的荣誉,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3、简介《自新大陆交响曲》及其第二乐章。

师:“新大陆”是哪里?原本指南北美洲大陆,德沃夏克在这里特指美国。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赴美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产生了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于是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这部非常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4、欣赏第二主题。(1)初听第二主题。

师: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有名的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曲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我们分享一下这个乐章的另一段主题(听)。熟悉吗?(木管组一长笛、双簧管)。(2)再听第二主题。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伸出右手食指,跟随音乐把你心中的曲线感觉描画出来。(原作者:马向华)(3)三听第二主题。

师:老师也在心中勾勒了一副曲线图,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蝶恋花),现在,把它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参与”是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除了督导学生更凝神地欣赏,更锻炼了他们将内在感受外化表现出来的能力。

5、简介创作背景。

师:在创作第二乐章的中间部分时,作曲家是从一首长诗中汲取了灵感,诗中描写海华沙心爱的妻子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丈夫诀别时的痛苦心情。那种动人的感情强烈地震撼了德沃夏克先生,他将从诗中获得的感受全部倾注到了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波西米亚故乡的无限怀念和眷恋之情。

四、领悟《自新大陆》

师:同学们,《自新大陆交响曲》创作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首演时许多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满襟。同学们虽然没有赶上首演,但这节课老师把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先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现场演奏也“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1、参与:完整地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每当第一主题出现,请跟唱表达心中的情绪;第二主题以不同的形象共出现了3次,每当感觉到它的存在,请伸出食指描画出感悟到的曲线。

2、综述:

(1)第一主题在整个《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这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的曲式叫做复三部曲式。(2)第二乐章的速度(慢板)

师:它漫漫地倾诉了作曲家的祖国情、故土情和亲情。德沃夏克先生从对故土、亲人的遥想、思念中回到现实,看到的是印第安人的悲惨生活,他感到十分心痛,柔软的乡愁浸透了孤独,惆怅、悲痛、呜咽和惨淡的气氛,于是慢板的最后是重重的哀叹!(3)《自新大陆》的美誉。

师:整部《自新大陆》交响曲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由衷的喜爱,并将它誉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有人称它为“捷克第一交响曲”,成为了德沃夏克的代名词。

设计意图:完整地聆听时长约13分钟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极大地挑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对一、二主题的有效记忆,充分地调度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全过程中;另外,教师在恰当之处巧妙地加入解说,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对作品的注意,最佳地优化鉴赏的结果。

五、情感升华:演唱《念故乡》

师:同学们,尽管新大陆很精彩,但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教学建议: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并示意学生齐读歌词,表达、升华对音乐作品主旨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将思想教育润物无声地沁入其中,在本堂课的尾声处,将情感推向一个小高潮。师: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化作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再加上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填写的歌词,使这首《念故乡》也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一起来欣赏这首《念故乡》,会唱的同学可以随着轻声的跟唱。

六、小结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4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学内容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知道1/10,1/100,1/1000......可以用小数0.1,0.01,0.001......表示。

3、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思考

一、谈话引入:

1、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这是我的个人资料,从中你知道了什么?(PPT-1)

2、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板书:小数)

从资料中可以看到表示视力、长度、重量都用到了小数,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

可见,生活中小数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在三年级时初步认识了小数,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小数。

二、回顾、探究:

1、回忆小数的有关知识

xiaoxue.xuekeedu.com

你对小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可以看着资料中的小数说一说。(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小数的产生

也许有些同学已经忘记了,没关系,今天我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回忆。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使用小数?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PPT-2)小结:(PPT-3)(补充板书:的产生)

3、一位小数(PPT-4)

(1)这是一个长方形,如果这是“1”,那“0.1”怎么表示呢?

(生答后师演示。)老师的视力“0.3”呢?

(2)看图形写分数与小数

根据对0.1和0.3的表示,你能估计出这是多少吗?(PPT-5)那这些呢? 请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由此可见:分母是10的分数„„(演示)读一读。比比谁的眼睛亮!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演示)(PPT-6)如果老师请你们把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合起来(课件出示“十”)会怎样?2个0.1+8个0.1=10个0.1=“1”所以我们就说:10个0.1是„„(演示)读一读。

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个“1”再加0.1会是怎样一个图形?(PPT-7)(演示)

(3)练习:看图写小数。(PPT-8)在数轴上表示老师的体重42.6千克。(PPT-9)

xiaoxue.xuekeedu.com

4、两位小数:(PPT-10)(1)用图形表示0.57 让我们挑战更高的难度吧!用长方形表示老师的身高1.57米。1米大家都会表示(演示),关键是这0.57米怎么表示?(演示)让我们重点来表示0.57米吧!(ppt-11)(四人小组讨论)

生说师演示,在刚才的表示中,我们不知不觉就知道了:分母是100的„„(演示)

(2)猜测三位小数,四位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板书)可以用一位小数(板书)表示,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板书),也就是0.1(板书)。那么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呢?谁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说一说?(生说,师板书。)(3)教学0.1和0.01之间的进率。

(演示)这是多少,这呢?它们——相等,再看0.07再加上3个0.01就是——?由此可见:10个0.01是„„(演示)(4)小结小数的意义。(PPT-12)

分数与小数之间关系密切,你会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 小结:意义(板书:和意义)读一读。(5)教学进率。

指着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与“1”的进率是10,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与0.1的进率是10,让我们猜测一下,三位小数与它的进率呢?四位小数呢? 是否如此呢?请看大屏!(PPT-13)(演示)

xiaoxue.xuekeedu.com

从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6)在数轴上找“1.57”(PPT-14)

如果让你在数轴上找到老师的身高,你会怎么找?

逐步找,找好后回来原来的数轴再估计一下大概在什么位置。说一说怎么在数轴上找:“3.14159”还要找下去呢? 从刚才的找数中你有什么感受?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并学习的小数的产生与意义,你有什么收获,你可以看着板书或大屏回忆,并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利用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围绕学习材料展开学习和讨论。

通过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让学生认识学习小数的重要性。

小数的产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有所认识,所以此处简单带过。

以前是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的,此处利用课件,图形结合,使学生从具体形象的认识上升到抽象、逻辑的认识。

(注意从图形到数轴,从纯小数到带小数,体会小数在两个整数之间的位置与大小)

注意知识的归纳、推理、迁移及提升。

课件的演示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全课小结利用板书和课件,使学生整理有依托,有条理,言之有物。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

xiaoxue.xuekeedu.com 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产生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了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自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到小数,然后围绕这些小数展开教学:这些都是什么数?从哪里看到过小数?你对小数有哪些认识?为什么要使用小数?„„整节课围绕这一教学资料,不断地认识、提升对小数的感知,并开展有效地练习。

二、注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由此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实效。

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5

xiaoxue.xuekeedu.com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面各题。144×5 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点明课题

师:前面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来学习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方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47页例1李叔叔乘火车从某城市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老师列式145×12 2.解决问题

师:会算出结果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 全班交流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xiaoxue.xuekeedu.com

生1:估计约有1500千米,把145估乘150,把12估成10,150×10=1500,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生2:我用计算器算出是1740千米。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结果也是1740千米。3.探讨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算出145×12的结果。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善课题)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生1:2×145=290,10×145=1450,290+1450=1740

生2:各位上的2×145=290,十位上的1×145=145对齐十位,再相加得1740。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生1:先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的个位对齐因数的个位,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末尾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再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生2: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乘145得145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1乘1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也表示10小时行了1450千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1.教材47页做一做 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

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注意什么? 生1:注意抄对题 生2:注意对齐位

生3:注意进位时别忘记加上 ……

2.解决实际问题。教材49页练习八第2题 师: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选择哪些信息? 想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xiaoxue.xuekeedu.com

【设计意图】运用新学习的笔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小结

1.师:我们共同探讨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 生1:先算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生2:再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生3: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乘得的积末位要对齐十位,表示几个十。2.比较:复习题2和例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相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不同:今天研究的例1每次算的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而复习题2每次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拓展 课后完成

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调查: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完整的表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的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含义的基础上完整地表述几分之一的含义。教材上是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的¼,我在这个环节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将正方形改成了一个物体,这个物体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也有圆形,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折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纸,感受无论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可以用¼表示。由于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学会完整地表述,耽误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例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我就索性把它作为下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不知道这样的取舍合不合适,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直尺。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第2

/

6页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请看。(播放视频)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了一片桃树林,“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桃子。”可是唐僧说:“想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多少?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分半个。)半个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2)

结合月饼图教师说明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同学们会写1/2了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并和你的同桌说说2和1分别表示什么?

(3)

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课件出示)认识了1/2,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全体同学用手势告诉老师,并分别请同学说理由。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通过辨析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

师:四分之一怎么写呢,谁愿意上来写一写?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写。

师揭示: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

辨析理解

认识了1/4,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分别请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3)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用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展示: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三)认识几分之一

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吃完桃子,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呢?(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借助刚才的经验,比一比1/4和1/3的大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块就越大)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九、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2

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2

1/4

1:表示其中的1份

1/4

1/3

(平均分)

1/4、1/8、1/3、1/6、1/10……

十、反思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7

《各式各样的鞋》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  时

教材分析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之所以选择“羌绣鞋”为主线,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子以达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同时了解“羌绣鞋”文化,了解“羌绣鞋”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了解各种各样的鞋的结构和款式,感受羌绣鞋的装饰美,学习用彩纸或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了解羌绣鞋子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2、知道羌绣鞋子的历史和变化,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类型的鞋有不同的用途,了解鞋的基本结构、款式。

3、会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观察分析法、尝试体验法、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各种各样羌绣鞋的结构和款式,感受羌绣鞋的特殊功能和装饰美。学习用废旧材料制作“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案,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课件、制作材料、与羌绣鞋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用具:废旧材料(烟纸盒子)、实物鞋。手工材料(如彩纸、线等),油棒、水彩笔、颜料、双面胶、剪刀、502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茂县九鼎山上,有一个少年,他每天都要赶着羊群到九鼎山上去放牧。九鼎山上有一个白龙池,湖水碧绿明静,湖岸四周生长着羊角花林······太阳落山了,鲤鱼姑娘抚摸着牧羊少年那双生满厚茧的赤脚,心疼得快要裂了,她顺手撕来一片天上的云块,摘来一束湖畔的羊角花给牧羊少年做了一双漂亮的云云鞋,就这样牧羊少年与鲤鱼姑娘结成了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他们在九鼎山上耕耘、织布、生儿育女。这就是云云鞋的来历。

欣赏

学生参与到创设的情景中

本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激趣导入创设情景,让学生充满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羌绣鞋的种类多,云云鞋只是其中的一种看一看

我们先从种类来看图片(PPT)。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分析鞋子的结构。

欣赏

回答:种类多、保温、舒适、美观。

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说出来,学会表达美。

发展阶段

找一找

鞋的结构—鞋底、鞋帮

制作鞋子的原则—有趣、美观再从美观来看

图案花纹漂亮吗?

欣赏图片三组图片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从外形、色彩、花纹内容

等一组是云云鞋花纹的羌绣鞋。由云朵花变形为主,花纹组成强调重复美,对称美

第二组是花卉图案的羌绣鞋。点、线、面组成简约自由。色彩鲜艳。对称美

第三组是形状各样的羌绣鞋。外形各种各样内容丰富

看了那么漂亮的鞋同学们有没有想做一做的想法?但现在不急着制作,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些鞋是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

分析搜集到的材料,小组讨论:

师:“今天同学们带了一些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烟纸盒子、瓦楞纸、蜡光纸、彩色卡纸,现在请各小组同学根据这些材料的质地和颜色,研究一下这些材料可以怎么运用?想想这些材料适合用在制作鞋底还是鞋面上?”

小组讨论交流。

每小组请一位学生说说材料运用和制作鞋子的想法。每小组请一位学生说说材料运用和制作鞋子的想法。

做一做

1.鞋子的制作过程:(以制作小拖鞋为例,通过实物投影仪简要示范制作步骤。)

A.制作鞋底:选稍厚的卡纸,用剪刀剪出鞋底的外形。(可自由创意鞋底形状)

B.制作鞋面:剪一条长条形卡纸当鞋面,用双面胶把鞋面、鞋底粘贴连接起来。

C.装饰鞋面和鞋底:采用剪贴图形、粘贴小饰物、运用油画棒或水彩笔或颜料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花纹等方法装饰。

点、线、面

色彩五颜六色

花纹内容丰富

有植物、花卉、等

互动参与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让学生活学活用知识

2.小组交流讨论:打算怎样设计制作有趣的鞋

3.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一双造型独特、有趣漂亮的羌绣鞋。

4.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因材施教,学生制作教师指导:表扬有创意的作品随即展示,鼓励胆小的学生。

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完成观察到思维直接表达。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三作品展示

让学生陆续把自己制作好的鞋子摆放到讲台前桌面上,学生观摩评价。师生评价作品,选出最有特色、最有趣的鞋子。

评价方法:造型是否有创意?装饰美不美?颜色是否合适。

顾励方法:评出优秀作品,奖励作者试穿老师制作的“最有创意羌绣鞋”和

“最美羌绣鞋”。

(鼓励未未完成鞋子制作的同学在课后继续制作完成。)

欣赏美,感受美

学生作品的展示使之直观感受到认可。从而体会到学习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美术的快乐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8

教学目标:

1、用轻巧、纯真的声音整齐的演唱出《大风车》天真、欢快的情绪。

2、能以舞蹈、乐器以及多种演唱方式参与歌曲《大风车》的表演。

教学重点

分组用舞蹈、乐器以及多种演唱方式参与歌曲《大风车》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律动

播放歌曲《大风车》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音乐律动。〔设计意图:用律动调动学生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开教学。〕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对了,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大风车》!这首歌曲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少儿节目的主题歌呢,知道是哪个少儿节目吗?是的,和歌曲的名称一样,也叫“大风车”!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大风车”节目都有哪些栏目?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大风车”电视节目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把大风车节目搬进教室,老师来当主持人,大家在音乐教室里共同渡过一个大风车节目好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大风车”节目进行本课教学,在游戏中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改变以往的枯燥形式。〕

三、学习歌曲《大风车》

1、导入。(在黑板左边布置一扇用黑卡纸做的双开门,并在门的上方写好“芝麻开门”,门的里面写好“大风车”三个字)

教师手持纸做的话筒:“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风车”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过老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栏目:芝麻开门。这个节目是一个谜语,而谜底就在门里面。是猜一首歌名,只有歌名猜出来并且把这首歌曲也演唱好了才能进行后面的环节。我想大家一定希望这首歌能简单一些好顺利过关吧!好的,长话短说,首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大声朗读一下谜面,大家赶快来猜一猜吧!”(猜谜语)

2、新授歌曲(显示歌谱)① 教师表演唱。

教师:《大风车》这首歌曲大家可是太熟悉了!今天老师也想一展歌喉,为大家演唱一遍你们欢迎吗?听完之后请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是按怎样的演唱顺序来演唱歌曲的。(学生回答)② 简单介绍前奏、反复跳跃记号。

教师:大家来看一下歌谱,歌曲的开头有一句歌谱没有歌词,这是歌曲的什么?(学生回答:前奏)是的,要前奏出现之后我们才能唱下面的歌词。这首歌的前奏和歌曲连接的非常紧密,所以一会演唱的时候,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我们再看一下歌曲的最后,在歌谱的上画着一个像房子一样的方框,里面写着1、2,我们就叫他1房子和2房子吧!后面还有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反复

记号”,这两种记号一起出现我们就叫它反复跳跃记号。③ 学生按照歌曲的演唱顺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④ 学生用lu模唱歌曲。(歌曲最后的“嘿”不用哼唱,还是唱成“嘿”)⑤ 学生边听录音中小朋友的范唱边轻轻跟唱,听之前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绪。⑥ 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⑦ 指出学生演唱的不足之处并纠正,使歌曲演唱更动听。

四、动画城。

1、欣赏动画片主题歌《蓝皮鼠与大脸猫》,欣赏之前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教师:《大风车》这首歌曲你们演唱得真动听!我们顺利通过第一个栏目,下面请来到节目的第二个栏目!这里有着机灵的蓝皮鼠,可爱的大脸猫,还有带领大家翻山越岭去冒险的印第安小队长,第二个栏目就是(老师一边打开黑板上的“门”一边带着学生说)——“动画城”!(同样在黑板中间用卡纸做一扇漂亮的双开门,里面写着:动画城)今天动画城栏目给大家带来的第一首动画片歌曲就是《蓝皮鼠与大脸猫》,欣赏完后请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欣赏歌曲《跟着队长走》,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室里有节奏的围圈走动。

五、挑战800 教师:同学们,竞赛是挑战800的重点,挑战是挑战800的主题,我们的“挑战800”激烈而有趣味!我们大风车最后一个栏目是“挑战800”!今天我们挑战的内容就是用比赛的方法把《大风车》这首歌曲演唱好或表演好。同学们可以加上打击乐伴奏,可以加上歌表演。可以一个人独唱也可以一组同学齐唱或者和《蓝皮鼠与大脸猫》那首歌一样领唱与齐唱相结合。好,下面同学们就开动自己的脑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吧。

2、同学们比赛,老师和其他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大风车”节目(芝麻开门、动画城、挑战800)进行本课教学,在游戏中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改变以往的枯燥形式。〕

六、课后小结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9

学习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文。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最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出示图片)——长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长城图片请同学们目睹长城的风采后,接着提问: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对长城的赞美)

那么作者看到这样的长城,他又是怎样赞叹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看来大家或多或少的对长城都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新的收获。

二、检查预习,理解字词

1、检查朗读课文。

2、课前你们已经预习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对这些词语不陌生了。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教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xiaoxue.xuekeedu.com

3、提问:你在预习中是怎样记住这些词语的?(学生自由回答)

三、感知课文,读文悟情,产生联想

1、出示气魄雄伟的长城图片。

学生观察两幅图的不同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附图是近看长城。)

2、学习第一自然段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这个特点。

①比喻句:像一条长龙 ②崇山峻岭:体现长城的雄伟 ③蜿蜒盘旋:体现长城的长

④一万三千多里:体现长城的长和雄伟(出示长城课件远景图)

⑵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概括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长城的长的特点。(板书)像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长)

⑶齐读,读出长城的长和壮观的语气?(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长城近景图)

过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1)(课件出示第二段)近看长城,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默读第二自然段,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说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高大坚固(2)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高大坚固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出示长城课件:(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

(3)让学生大胆的来当一次小导游,把近处看到的长城的样子介绍给大家,出示课件: 长城近景图,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介绍,师说明古代人民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今天长城仍有使用价值,旅游的价值。

(4)是啊,长城集中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吧!(齐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xiaoxue.xuekeedu.com

(1)现在我们登上了长城。脚下踏着坚固的城砖,扶着墙上的巨大条石,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2)是啊,作者不仅想起了古代的劳动人民,而且对劳动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你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印象最深刻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两三千斤重,学生自由举例,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量(四五十个),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重量(二十多),一个人能抬起来吗?(不能)

这样千斤重的条石需要多少呀?(数不清)

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当时技术落后。劳动人民是怎样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的,学生谈体会。

(3)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谈联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4)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此时此刻,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5)学生再次默读第三自然段,感悟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总结:(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不仅是对这座雄伟建筑的赞颂,更是对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赞颂!那么国际名人他们对长城又是怎样那个赞叹的呢(课件出示国际名人赞美长城的句子)

xiaoxue.xuekeedu.com

有关长城美丽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长城美丽传说故事画面让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练笔

请同学们参考黑板上的词语说说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谈谈你心目中的长城)每人一张纸,学生写完后,在班中展示。

结束语:正是这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使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成为一大奇迹。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像长城这样的世界遗产,在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资料袋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拓展视野(1)读一读资料袋的内容。

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牧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

8、12/

16、15/20、30/40------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上一篇:数学教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十岁生日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