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2025-01-1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共7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篇1

2.9如图2.57所示网络,流过保护1、2、3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400A、500A、550A,KSS1.3,Kre0.85,KIII1.15,tIIITIII0.5s,TIII1.0s。试计算:

rel123(1)保护4的过电流定值;

(2)保护4的过电流定值不变,保护1所在元件故障被切除,当返回系数Kre低于何值时会造成保护4误动?

(3)Kre0.85时,保护4的灵敏系数Ksen3.2,当Kre0.7时,保护4的灵敏系数降低到多少?

解:

(1)流过保护4的最大负荷电流为II.4max4005005501450(A)

IIIKSSKrel1.31.15IIIII.4.max14502.55(kA)保护4的过电流定值为Iset.4Kre0.85IIImax(tIII,tIII,TIII)t10.51.5(s)时限为t4123(2)保护1切除故障后,流过保护4的最大负荷电流II.4.max5005501050A1.05kA 考虑到电动机的自启动出现的最大自启动电流Iss.maxKssII.4.max1.31.051.365kA, 这个电流Iss.max必须小于保护4的返回电流Ire,否则1.5s以后保护4将误切除。相应

III2.55K,从而有2.55K1.365,K的要求Iss.maxIreKreIsetrerere.41.3650.535。2.55所以当返回系数低于0.535时,会造成保护误动。

I(3)保护4 的灵敏系数Ksen.43.2K.B.minIIIIset.4IK.B.minKreIK.B.min0.85,IIIIIIKrelKSSIL.4.maxKrelKSSIL.4.max从而有IIIKIKrelSSL.4.maxIK.B.min3.20.85

K.B.min0.73.2/0.850.72.即63灵敏度下降5则当Kre=0.7时,Ksen.4到

IIIKrelKSSIL.4.maxI2.635。

2.11 在双侧电源供电的网络中,方向性电流保护利用了短路时电气量什么特征解决了仅利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解决的什么问题?

答:在双侧电源供电的网络中,利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方向性电流保护利用短路时功率方向的特征,当短路功率由母线流向线路时表明故障点在线路方向上,是保护应该动作的方向,允许保护动作。反之,不允许保护动作。用短路时功率方向的特征解决了仅用电流幅值特征不能区分故障位置的问题,并且线路两侧的保护只需按照单电源的配合方式整定配合即可满足选择性。2.14为了保证在正方向发生各种短路时功率判别元件都动作,需要确定接线方式及内角,请给出90o接线方式正方向短路时内角的范围。答:(1)正方向发生短路时,有0o

(2)正方向发生两相短路,当短路点位于保护安装处附近,短路阻抗Zd<Zs时,-30o

综合三相和各种两相短路的分析得出,当0o<d<90o时,使方向继电器在一切故障情况下都能动作的条件应为30o

2.19.系统示意图如图2.58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参数为:

E1153KV,X1.G1X2.G1X1.G2X2.G25,X1.G3X2.G3X1.G4X2.G48,X1.T1X1.T45,X0.T1X0.T415,X1.T5X1.T615,X0.T5X0.T620,LAB60kmI1.2、,LBC40km,线路阻抗Z1Z20.4/km,Z01.2/km、KrelII1.15。Krel(1)请画出所有元件全运行时三序等值网络图,并标注参数;

(2)所有元件全运行时,计算B母线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时的零序电流分布;

(3)分别求出保护1、4零序II段的最大、最小分支系数;(4)分别求出保护1、4零序I、II段的定值,并校验灵敏度;(5)保护1、4零序I、II段是否需要安装方向元件;

(6)保护1处装有单相重合闸,所有元件全运行时发生系统振荡,整定保护1不灵敏I段定值。

解:(1)先求出线路参数,即

km,)X1.ABX2.AB600.424(),X0.AB6072()

LAB60(km,)X1.BCX2.BC4016(),X0.BC4048()

LBC40(所有元件全运行时三序电压等值网络图如图1(a)、(b)、(c)所示。

X1T3X1BCX1G3EEX1T4X1G4X1G1X1T1X1ABX1T5X1G2X1T2X1T6E

1(a)

X2T3X2G3X2BCXGX2T1X2ABX2T4X2T5X2G4X2G2X2T2X2T6

1(b)

X0T3X0BCXTX0ABX0T4X0T5X0T2X0T6

1(c)(2)先求出所有元件全运行时,B母线分别发生单相接地和两相接地短路时的复合序网等值图。

1)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端口正序阻抗为

X1GXTXG1.11..X3T)1.3)1X(BC

Z1(X1AB.1.22(245)(166.5)2922.512.67()51.5故障端口负序阻抗为

Z2Z112.67()

故障端口零序阻抗为

XXXZ(0.T1X0.AB)0.T5(0.T3X0.BC)79.51055.5

21117.657()

1110.0125790.10.0180180.13059779.51055.5

则B母线分别发生单相接地时的复合序网等值图如图2所示。0UA因为IB0,可以导出

IC00Uf1Uf2Uf0是一个串联型复合序网。IIIf1f2f0

EZ1Z2Z0

图2

故障端口零序电流为

If0ZE1Z2Z032.012(kA)

12.6712.677.657115在零序网中分流从而得到此时流过保护1、4的零序电流分别为

XX0T20.012579I0.1If00/[(0T1)X0AB]If00.194(kA)

20.130597XX0T40.018018I0.2If00/[(0T3)X0BC]If00.278(kA)

20.130597

画出B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流分布图如图3所示。

X0T3X0BC0.139XTX0AB0.278X0T5X0T40.097X0T20.01940.77X0T6

图3

2)B母线两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端口各序阻抗和单相接地短路时相同,即Z1Z212.67,Z7.657 0IA因为UB0,可以导出

UC00If1If2If0是一个并联型复合序网。UUUf2f0f1

则复合序网图如图4所示。

EZ1Z2Z0

图4 Z2Z012.677.6574.77

12.677.657故端口正序电流为If1EZ1Z2Z0If1Z033.807(kA)12.674.7712.672.373(kA)

12.677.657115故障端口零序电流为If0Z0Z2If1同样的,流过保护1、4的零序电流分别

0T1If

I0.10/0[(XXT0.01257902)XAB0.kA22 9(0]If020.130597))X0T3XT0.01801804If)XBC0.kA32 7(I0.20/0[(0]If020.130597从而得到如图5所示B母线两相接地短路时的零序电流分布图。

X0T3X0BC0.164XTX0AB0.327X0T5X0T40.115X0T20.2290.909X0T6

图5(3)先求保护1的分支系数K1.b。

当BC段发生接地故障,变压器5、6有助增作用,如图6所示。

X1XAB0X0T1/2IBCMIABMIABMX2XT50||XT60

图6 IIXK1.bBCM1BM11

IABMIABMX2对X1,当只有一台发电机变压器组运行时X1最大,有

TAB157287(

X1maxXT0.10.当两台发电机变压器组运行时X1最小,有

X0T.1TAB7X1min0.7.5279.5()对X2,当T5、T6只有一台运行时X2最大,X2max20;当T5、T6两台全运行时X2最小,X2min10。因此,保护1的最大分支系数

K1.b.max11max19.7

X102minX79.5最小分支系数K1.b.min11min14.975

X2max20X87同样地分析保护4的分支系数K4.b。当AB段发生接地故障,变压器5、6有助增作用,如图7所示。

X0T3X0BCIABMMICBMX1X0T4ICBMX0T5X2X0T6

图7 IIXK1.bABM1CBM11

ICBMICBMX2对X1,当只有一台发电机变压器组运行时X1最大,有X1maxX0.T3X0.BC154863()

当两台发电机变压器组运行时X1最小,有

X1minX0.T3X0.BC7.54855.5()2对X2,当T5、T6只有一台运行时X2最大,X2max20;当T5、T6两台全运行时X2最小,X2min10。因此,保护4的最大分支系数

X63K4.b.max11max17.3

X2min10X55.5最小分支系数K4.b.min11min13.775

X2max20(4)保护1整定计算

零序I段: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母线B故障流过保护1的最大零序电流为

I0.1.max0.229(A)故I段定值

IKI3IIset0.1.max1.230.2290.8244(kA)rel为求保护1的零序II段定值,应先求出保护3的零序一段定值,设在母线C处分别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求出流过保护3的最大零序电流。此时有

XX1.T1XX1.T3456.5Z1Z2(1.G1X1.ABX1.BC)(1.G3)5.68()

2251.5XXXZ0[(0.T1X0.AB)0.T5X0.BC0.T3(79.51048)7.556.887.56.63()

222母线C单相接地短路时,有

If0EZ1ZZ33.69(kA)5.685.686.63115从而求得母线C单相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3的电流

I0.33.697.50.43(kA)

56.887.5母线C处两相接地短路时,有

Z2Z05.686.633.06()

5.686.63正序电流

If1EZ1Z2Z037.6(kA)5.863.06115零序电流

If0If1Z25.687.63.5(kA)

ZZ5.866.63从而求得流过保护3的电流 I0.33.57.50.408(kA)

56.887.5这样,母线C处两相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3的最大零序电流 I0.3.max0.43(kA)

保护3的零序I段定值为

II Iset.3Krel3I0.3.max1.230.431.548(kA)这样,保护1的零序II段定值为

IIKrel1.15IIIIset.1Iset1.5480.358(kA)(整定时,分支系数取最小值).3K1.b.min4.975

校验灵敏度:母线B接地故障流过保护1的最小零序电流

I0.min0.194(kA)灵敏系数 Kre3I0.min0.19431.626 II0.358Iset.1

保护4整定计算

零序I段: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母线B故障流过保护4的最大零序电流为 I0.4.max0.327A,故I段定值

II Iset.1Krel3I0.4.max1.230.3271.18(kA)为求保护4的零序II段定值,应先求出保护2的零序一段定值,设在母线A处分别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求出流过保护2的最大零序电流。此时有

X1GX1X1.1XT146.55.3T.3X Z1Z())(G).14.522(1A.BX1B.C2251.5Z0[(X0.T3XXX0.BC)0.T5X0.AB]0.T1(55.51072)7.580.477.56.86()222A处单相接地时,有

115E3If04.179(kA)Z1Z2Z34.524.526.86从而求得流过保护2的电流

I0.24.1797.50.356(kA)

80.477.5A处两相接地时,有

Z2Z04.526.862.723()

4.526.86正序电流

115E39.17(kA)If1Z1Z2Z04.522.723零序电流

If0If1Z24.529.173.64(kA)

ZZ04.526.867.50.31(kA)

80.477.5从而求得流过保护2的电流

I0.23.64这样,流过保护2的最大零序电流 I0.2.max0.356(kA)

保护2的零序I段定值为

II Iset.2Krel3I0.2.max1.230.2561.286(kA)这样,保护4的零序II段定值为

IIKrel1.15IIIIset.4Iset.23.7751.2860.39(kA)K4.b.min校验灵敏度:母线B接地故障流过保护4的最小零序电流 I0.min0.278(kA)灵敏系数

Kre3I0.min0.27832.14 II0.39Iset.1(5)是否加装方向元件分析:计算母线A发生接地短路时(最大运行方式、单相及两相接地)流过保护1的最大零序电流,然后将该零序电流值与保护1的I、II段定值相比较,如果零序电流小于定值,则A母线接地短路时保护1的零序电流继电器不会启动,所以不必加方向元件;如果零序电流大于定值,则必须加装方向元件。

对保护1而言:由第(4)问分析知道:当母线A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单相接地时流过保护1的零序电流最大,为:3I0.1.max3I0.2.max30.3561.068(kA),大于保护1的I、II段整定值,故需要加装方向元件。

对保护4而言:当母线C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单相接地时流过保护4的零序电流最大,为:3I0.4.max3I0.3.max30.431.29(kA),大于保护4的I、II段整定值,故需要加装方向元件。

(6)不灵敏I段按躲过非全相振荡整定,即按在1处断路器单相断开、两侧电势角为180°时流过保护1的零序电流整定。此时有

XXXX Z11.G11.T1X1.ABX1.BC1.G31.T3524166.551.5()

22ZXX Z0.T1X0.AB(X0.BC0.T3)0.T57.57255.51087.97()

222211532单相断开时,故障端口正序电流If11.58(kA)

Z1Z2Z051.551.589.972Esin故障端口也是流过保护1的零序电流,即If0If1Z251.51.580.583(kA)

Z2Z051.587.98接地短路时流过保护1的最大零序电流为0.229kA,二者中取大者,故保护1的不灵敏III段的定值为Iset.1Krel3If01.230.5832.099(kA)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篇2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

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

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X)

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X)

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 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

三、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2.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因素第一环境问题造成的。(X)

3.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X)4.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

5.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由于物种丧失造成的。(X)

第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hm2,仅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1/3.居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第四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篇3

第一章

二 选择题:

1B2D3D4C5C

第二章

二 选择题:

1ABCD2C3ABC4B5C

第三章IIS.com、.net、.org外包、购买商业软件、自主开发英文字母、数字以及“-”(1)多任务、多用户(2)源码公开(3)广泛的硬件支持,易于移植

第四章

二、选择题

1B2C3A4B5C6C7B8B9A10A

第五章

二 选择题

1C2C3D4D5C6C7A8C9B10C

第六章

二 填空题:const、dim&IsNumeric()Sub子程序、Function函数Response、Request、Application、Session、ServervarNumber=“"、Cookies(”number“)、Expiresrequest.form、”123“、session(”x")=

1、response.redirectfor i=1 to

5、a=int(5*rnd())+1

三 选择题:

1A2B3B4D5D6C7B8A9A10D11A

第七章

二、选择题

1A2C3A4A5B

第八章

二、选择题

1C2B3B4A5A

第十一章

二、选择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点复习题 篇4

答:采样定理:采样率fs应大于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fmas的2倍,即fs>2fmas,这样就是采样定理。

意义:是保证采样后不丢失其中信息的充分必要条件;由采样值能完整、正确和唯一地恢复输入连续信号的充分必要条件。

4.6微机保护的硬件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组成部分:①数据采集系统;作用:将来自TA二次侧电流,TV二次侧电压这类模拟信号转为相应的微机系统能接收的数字信号。

②微机系统;作用:分析计算电力系统的有关电量和判定系统是否发生故障后决定是否发出跳闸信号。

③开关输入﹨输出回路;作用: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警报。

④人机对话回路;作用:用于人机对话。

⑤微机保护的电源;作用:为微机保护装置提供电源。

4.7微机保护数据采集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原理如何?

答:组成部分:电压形成回路、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采样保护电路、多路转换开关、模数转换器

原理:

4.12开关量输入电路中,装置内接点输入电路与装置外接点输入电路有何不同?为什么?开关量输出电路接线有何特点?光电隔离电路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

答:不同:

因为:

特点:

工作:

4.13什么是开关输入量?什么是开关输出量?

答:开关输入量:来自保护装置外部的接点,供保护装置使用。

开关输出量:保护装置向外部提供的接点,供给外部设备。6.1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与电流电压保护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工作原理:

优点:

6.2什么是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整定阻抗和起动阻抗?

答:测量阻抗:被保护线路始端电压和线路电流的比值;即

整定阻抗:动作阻抗的整定值

起动阻抗:阻抗继电器刚好动作时的测量阻抗

6.4距离保护有哪几种组成元件?起动元件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组成元件:起动元件、时间元件、方向元件、阻抗测量元件、出口元件

起动元件应满足的要求:

6.6试说明全阻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答:全阻抗继电器:以保护安装点为圆心,以整定阻抗Zset为半径所做的一个圆,园内为动作区,圆周是动作边界。

方向阻抗继电器:以整定阻抗Zset为直径并且圆周经过坐标原点的一个圆,圆内为动作区,圆外为非动作区。圆周是动作边界。

偏移阻抗继电器:当正方向的整定阻抗为Zset时,同时相反方向偏移一个aZset,其中0<a<1,园内为动作区,圆外为非动作区,圆周是动作边界。6.9有一方方向阻抗继电器,其整定阻抗Zset=8∠60°欧,若测量阻抗Zm=7.2∠30°欧,试问该继电器能否动作?为什么?

答:因为Zkz=8Sin60°=4倍根号3≈6.9 Zkz=6.9∠30°<Zm 所以不能动作

7.2分析线路纵差保护的工作原理。

答:①正常运行时,流进差动继电器KD的电流Ig=Im-In=0KD不动作。

②外部发生短路时,流进KD的Ig=0保护不动作。

③发生内部短路时,流进KD的Ig=Im+In=Ik 保护动作。

8.1变压器可能出现哪些故障和异常运行状态?针对变压器油箱内部和外部故障应分别装置那些保护?针对异常状态运行应装设哪些保护?

答:故障:油箱内部和邮箱外部两种故障;油箱内部包括:变压器绕组的相间短路、匝

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铁心烧损等。应分别装置瓦斯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纵联差动

保护、过电流保护。

油箱外部包括:绝缘套管引出线上发生的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故障。应分别装置电流速

断保护、纵差保护、过电流保护。

异常运行状态:油面降低、过电流、油温升高、过负荷。应分别装置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瓦斯保护

8.7何谓复合电压启动?复合电压启动与低电压启动相比,有何优点?试说明之。

答:复合电压启动:在过电压作保护的基础上加入由一个负序电压继电器和一个接在相间电压上的低电压,继电器组成的复合电压起动元件构成的保护,只有在电流测量元件及电压起动元件均动作时,保护装置才能动作于跳闸。

优点:①在后备保护范围内发生不对称短路时,有效高的灵敏性。

②在变压器后发生不对称短路时,电压启动元件的灵敏度与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无关。

③由于电压启动元件只接在变压器的一侧,故接线比较简单。

8.12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有几种保护方式,是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答:保护方式:

优缺点:

适用范围:

8.14在三绕组变压器中,若采用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试分别旧变压器为单侧、两侧和三侧有电源时说明保护的配置和保证保护选择性的措施。

答:配置:

措施:

9.1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时,有哪些消除方法?试说明之。

答:消除方式:

理由:

9.9什么是断路器失灵保护?

答:在同一发电厂或变电所内,当QF拒绝动作时,它能以比较短时限切除与拒动QF连接在同一母线上所有电源支路的QF拒动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10.9异步电动机有哪些故障形式?应配置那些保护?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故障形式:①相间短路 ②过负荷

③单相接地

④低电压

11.3什么是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前后加速和后加速?各有什么特点?

答:前加速: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第一次有靠近电源侧的无选择性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切除故障后在重合闸。若为瞬时性故障,则重合闸后恢复了供电,若为永久性故障,第二次保护动作按有选择方式切除故障也就借助自动合闸来纠正这种非选择性动作。

后加速:

特点:

12.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量有何用途?

答:①提高用户供电的可靠性

②简化继电保护

③限制短路电流,提高母线残余电压

12.5为什么要对ATT装置实现有压监视?ATT装置是如何实现有压监视的?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篇5

1.B2.B3.C4.C5.C6.D7.D8.A9.A10.B11.A12.D13.C14.C15.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执行2.选择性3.相间4.近后备保护5.电流保护6.最小电流7.一次电流倍数8.单相接地短路9.电流Ⅲ段10.躲过最大负荷电流,并在最大负荷电流下能可靠返回来

11.越长12.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13.方向14.重气体15.非接地线路16.数字量17.越小18.幅值19.收发信机20.气体保护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继电保护的任务是

1)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向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由断路器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2)当电力系统发生不正常工作状态时,发出信号,通知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经期长延时,切除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设备。

2.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是指电流继电器线圈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间的连接方式。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有(1)三相完全星形接线,(2)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

3.微机保护硬件系统主要由模拟量输入、单片机(CPU)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人机对话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4.利用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来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距离的原理构成的保护称为距离保护,距离保护具有不受或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小的特点。

5.变压器励磁涌流波形的特点有①含有很大的非周期分量;②含有较大的二次谐波分量; ③相邻波形间出现间断角,波形不对称。励磁涌流会引起差动保护误动。

四、计算题(共10分)

ⅠⅠ(3)解:(1)Iact.2=KrelIk2.max=1.2×1900=2280(A)

ⅡⅡⅠIact.1=KrelIact.2 =1.1×2280=2508(A)

ⅡⅠt1= t2+Δt=0.5(s)

Ⅱ(2)Ⅱ(2)KL=Ik1.min/ Iact.1=(√3/2)×4300/2508=1.48>1.3满足要求

五、论述题(10分)

气体保护—油箱内故障主保护;

纵差动保护—绕组、套管及引线故障主保护;

过电流保护—内部和外部相间故障后备保护;

零序保护—内部和外部接地故障后备保护;

过负荷保护—反应绕组过负荷;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篇6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共十五章)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思想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思考习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误的,完全不是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章思考习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探索中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中国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生产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电商法规课后习题答案 篇7

一、单选

1、下列哪个不完全属于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C)

A、数据电文 B、网站建设 C、消费者权益保护 D、网上无形财务保护

2、以下不属于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A)

A、药品商标 B、联众游戏服务 C、公安机关安全监控行为 D、软件

3、当前,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感到最担心的是电子交易中的(B)问题。A、支付 B、安全 C、财产保护 D、身份认证

二、多选题

1、电子商务中法律关系的要素主要包括(ABD)A、主体 B、内容 C、物 D、客体 E、行为

2、电子商务法的基本法则中中立原则主要包括(BCDE)方面的中立。

A、主体中位 B、技术中位 C、同等保护 D、媒介中位 E、实施中位

3、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CE)A、物 B、行为 C、权利 D、智力成果 E、义务

三、判断题

1、电子商务法的开放性特征主要是针对因特网的国际开放性而言(错)

2、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是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方针,是一切电子商务主体应准循的行为准则。(错)

3、在我国,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主要由电子商务法律来进行(错)

四、简述题

1、电子商务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际性,技术性,开放性,安全性,复杂性。

2、当前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 b.在线交易主体及市场准入问题 c.数据电文引起的法律问题

d.电子商务中产品交付的特殊问题 e.特殊形态的电子商务规范问题 f.网上电子支付问题

g.在线不正当竞争与网上无形财产的保护问题 h.在线消费者保护问题

i.网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j.网上税收问题

k.在线交易法律适用和管辖冲突问题

第二章

一、单选

1、全球第一个官方正式发表的关于电子商务立法的文件是(B)

A、电子商务示范法 B、全球电子商务纲要 C、电子交易法 D、电子商务基本法

2、电子商务立法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标志是(A)的出台。

A、电子商务示范法 B、全球电子商务纲要 C、电子交易法 D、电子商务基本法

3、电子商务基本法是由(D)制定并颁布实施的.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韩国 E、欧盟

二、多选题

1、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A、税收 B、市场准入 C、电子合同 D、电子签名 E、电子支付

2、全球电子商务立法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有(BD)

A、对电子通信记录的法律效力的确认问题 B、电子签名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 C、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D、电子认证机构的管理与选任问题

3、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A、立法层次偏低 B、电子商务法与网络立法界限不清 C、法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D、现行法律的修订相对滞后 E、大多针对表层问题

三、判断题

1、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门法律是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子签名法》。(错)

2、OECD是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的英文书写(错)

3、目前,电子商务涉及的技术标准实质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工商垄断企业制定的(对)

四、简述题

1、了解国际电子商务立法概况有哪些作用? a.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法进程 b.有利于各国间的电子商务交往

c.对我国在电子商务纠纷的处理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全球电子商务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市场准入;税收;电子合同;安全与保密;知识产权;隐私权保护;电子付。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网络信息服务合同:是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特定用户之间通过明示合同或注册登记的形式达成的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单选

1、与公民对称的另一主体是(B),其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A、公司 B、法人 C、自然人 D、合伙

2、电子商务法人类主体的特征主要有(A)

A、产权数字化B、管理开放化C、活动虚拟化D、经营场所电子化(经营场所虚拟化,管理数字化,产权数字化,活动开放化)

3、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D)万元。A、50 B、40 C、30 D、10 E、3

4、ICP的责任主要是(D)责任。A、服务 B、质量 C、违约 D、侵权

三、多选

1、在我国非法人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外,主要是(BC)A、企业的分支机构 B、合伙企业 C、个人独资企业 D、公司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ABCD)等人员,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A、国家公务员 B、商业银行工作员 C、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D、检察官

3、一般认为,判断网上交易的合同主体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DE)

A、主体真实 B、主体合法 C、主体客观存在 D、主体资格法定 E、主体公示

4、我国的(CDE)出台了自己的地区性法规,以规范当地的网上企业交易主体的认定。A、广州 B、深圳 C、北京 D、上海 E、江西

5、ICP的义务包括(AB)

A、服务行为合法 B、保证信息内容合法 C、监控 D、主动审查 E、应请求止

6、ISP的义务包括(CD)

A、服务行为合法 B、保证信息内容合法 C、监控 D、协助调查

四、判断题

1、任何社会组织只要具备了法人的必要条件,尽管未以法律程序设立,也得法人资格(错)2、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

3、合伙与法人的最大不同是其成员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

4、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其所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对违法商品及其提供者的“明知”。(对)

5、ISP充当主动传输内容的角色,而ICP充当被动传输信息的角色。(错)

五、简述题

1、我国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制大致分为哪几种情形?

答:分为:经常性网络信息服务许可制度;非经常性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制度;特殊行业服务审批制度;特殊信息服务专项备案制度。

2、什么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它是如何分类的? 答:(1)是指专门为他人设立、经营网站或为其他网络通信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2)分类:按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或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信息内容 控制的角度分为: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的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电子认证:是指特定的机构对电子签名及其签署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服务。

二、单选

1、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需取得(C)发放的许可证。A、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B、国家密码办 C、商务部 D、科技部

2、在买卖双方进行电子交易过程中扮演确认双方身份角色的是(A)A、认证中心 B、网络交易中心 C、网上银行 D、国家工商行政机关

3、关于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B、所以电子商务都需要第三方认证 C、所以电子政务都需要第三方认证 D、不需要第三方认证

4、《电子签名法》于(C)开始施行。

A、2004年 B、2004年8月28日 C、2005年4月1日 D、2005年1月1日

5、(C)是一个包含证书持有人、个人信息、公开密钥、证书序号有效期、发证单位的电子签名等内容的数字文件。

A、身份证 B、企业认证 C、数字证书 D、认证中心

6、《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A、五年 B、三年 C、八年 D、十年

三、多选

1、电子认证中心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接收注册要求B、处理、批准或拒绝请求 C、颁发证书 D、提供信用担保

2、《电子签名法》中规定,不适用电子签名法的情况有(ABC)A、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 B、涉及停止供水、供热公用事业服务的 C、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

D、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

3、电子认证的作用是(BC)

A、对内防止欺诈 B、对外防止欺诈 C、对内防止否认 D、对外防止否认

四、判断

1、认证机构与证书持有人之间的服务关系主要表现在认证证书上。(错)

2、认证机构有权向认证证书签署者收取费用。(对)

五、简述题

1、《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有电子签名人控制;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2、论述电子认证机构在认证业务中的义务和责任。

答:审查的义务;提供数字证书应该是准确的,完整的正确及时发放证书;安全保密义务;业务规则的说明告知义务。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数据电文:是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 电传或传真。

电子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数据电文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电子协议。

二、单选

1、电子合同签订过程中,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A)A、电子要约 B、电子承诺 C、邀约邀请 D、广告

2、在接收人收到发送的信息时,由其本人或指定的代理人或通过自动交易系统向发送人发出表明其已收到的通知的是(D)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确认收讫

3、承诺只能由(B)作出。

A、要约人 B、受要约人 C、要约邀请人 D、承诺人

三、多选

1、确定数据电文法律地位的文件有(ABC)A、《电子商务示范法》B、《合同法》C、《电子签名法》D、《民法通则》

2、下列哪些情形属于要约失效(ABCD)A、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 D、受要约人对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3、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ACD)的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A、重大误解 B、合适合同 C、显失公平D、欺诈

4、电子合同的免责事由主要有(BCD)

A、网络中断 B、文件感染病毒C 非因自己原因的网络中断 D、非自己原因引起的电子错误

四、判断题

1、目前,在电子合同签订过程中,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的撤回是可以实现的(错)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数据电文属于书面形式。(对)

3、我国电子合同违约的归责原则主要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错)

1、电子合同对传统合同法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答:合同的书面形式和签名问题;电子合同的成立问题;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 答:待定性

第六章

一、单选

1、下列属于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中的权利的是(A)

A、拒绝交付指令 B、信息公开 C、建立并遵守电子支付的安全程序 D、保留电子支付过程中相关的交易记录

2、下列不属于网上银行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方式的是(D)

A、返回本金,支付利息 B、偿还余额,补足差额 C、赔偿相关损失 D、赔礼道歉

二、多选

1、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分为(ABCD)

A、付款人 B、收款人 C、网上银行或金融机构 D、电子认证机构

2、下列属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业务是(ABCD)

A、信息披露的义务 B、保密义务 C、使用可信赖系统的义务 D、妥善保管自身私钥的义务

三、判断

1、电子货币是可以完全独立地作为通货的一种货币(错)

2、发放电子证书即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权利,又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义(错)

四、简述题

1、简述网络银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答:电子资金划拨风险的承担问题;市场交易规则的变化;网上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

2、电子支付法律责任主要有哪几种?

答:认证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客户方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方式。

第九章

一、单选题

1.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C)权利 A.质量 B.生产者 C.真实情况 D.安全性

2.所谓隐性广告,就是以(B)形式出现,采用公认的广告方式以外的手段,使广告观众产生误解的广告

A.广告 B.非广告 C.链接 D.BBS 3.《北京市网络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规定,一些大型的经营性网站实行(B)制度。A.备案登记 B.经营许可 C.限制性规定 D.登陆监管

二、多选题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AD)不受损害的权利 A.人身安全 B.隐私安全 C.网络安全 D.财产安全 2.网上消费者的选择权包括(BC)的选择权

A.商品 B.浏览信息 C.支付方式 D.交易条款 3.隐私权的内容包括(ABCD)A.隐私隐瞒权 B.隐私利用权 C.隐私支配权 D.隐私维护权

三、判断题

1.数字化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货(错)

2.非法进入个人计算机系统就如同非法侵入住宅进行偷窥、盗窃或搞破坏一样,是对个人隐私权的粗暴干涉和严重侵害(对)

四、简述题

1.网络消费者应有的权利有哪些?

消费者的安全权;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的退货权;消费者的损害赔偿权

2.简述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订购商品质量、数量、价格的公平性;事先获悉及审阅格式合同条款的权利;格式条款内容的公平性

3.网络系统在收集和利用私人信息与隐私权的保护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找不着答案

4.谈谈垃圾邮件的现状及给消费者带来了哪些问题?我国现在对垃圾邮件采取了哪些对策?

在网络环境中,电子邮件广告的骚扰给网络用户带来了很多麻烦,大量未经请求的邮件广告不仅占用了互联网的宽带和资源,增加网络的操作成本,而且严重的可能会破坏电子邮件服务器,造成网络堵塞,人为的导致了其他一些重要邮件的延误,从而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

因特网使用者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业信息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电子邮件发送商业信息应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收件人同意不得擅自发送;不得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利用电子邮件诋毁他人商业信誉;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业广告的,广告内容不得违反《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作出相应处罚。

5.网上广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法律问题?

网络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法律界定问题;网络广告的审查问题;隐性广告的法律问题;网上虚假广告问题;网络广告发布载体的规范问题;网络广告合同的订立问题;网络广告的责任问题;垃圾邮件广告的问题。

第十章

一、单选题

1.通过(D)搭名牌企业或名牌产品的“便车”,是电子商务中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A.挂牌经营 B.贴牌生产 C,仿冒商标 D.主体混同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和(C)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行为。A.市场竞争 B.竞争原则 C.竞争法则 D.行政法规

二、多选题

1.链接是网上不正当竞争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表现为(BCD)三种形态 A.利用搜索技术 B.利用超级链接 C.利用视框链接 D.利用关键字技术 2.对于各种模仿他人网页设计的行为,司法实践中主要适用(AB)

A.《著作权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消费者权益法》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三、判断题

1.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商品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对)2.《反不正当竞争法》只适用于经营者的行为(对)

四、简述题

1.什么是网上不正当竞争?怎样理解网上不正当竞争? 2.简述网上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 3.网上不正当竞争的认定要素有哪些?

上一篇:书香伴我成长五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苦恼的现实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