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春游作文

2024-06-12

牛首山春游作文(精选3篇)

牛首山春游作文 篇1

和煦的春风,明媚的春光,把春天装扮得就好像一位眯着眼笑得正欢的可爱孩子。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春游。我起了个大早,推开窗的那一刹那,我不禁感叹老天爷真是善解人意,原本有雨的天气预报,根本就是个传说,天朗气清,暖风袭袭,正合我意。

古人有语云:“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牛首山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奇特,状如牛头犄角,坐落于南京南郊,位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春天的牛首山风景如画,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刚踏进牛首山的第一寸土地就被扑面而来的清香包围,这儿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儿,五彩斑斓,迷人眼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醉人心窝。逶迤前行,大家三五成群,欢歌笑语,在这环境优美的山中显得好不愉快。

踏上电梯,迎着骄阳,队伍来到了一座宫殿前面——佛顶宫。只见佛顶宫气势宏伟,庄重肃穆,一尊尊佛像无比神圣的端坐在那儿,令人心生敬畏。再寻着一个电梯来到一个展厅,只望见观音菩萨睡卧在莲花内,好不惬意。渐渐的莲花开始转动,连带着菩萨也转动起来。一刹那,菩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飞天。她们舞动身姿,在袅袅烟岚之中,犹如仙子飞天,舞毕,莲花又悄悄合上,一丝清凉渗透衣服中。莫约十来分钟,

莲花“长”到了天上,众人不禁抬头仰望。这时,它停止“生长”打开了一扇门,散发出淡淡的莹蓝色的光,引人想上前去一探究竟……

从佛顶宫出来以后,我们就乘电梯下山去了。在被阳光洒满了的公园内大家自由活动,有坐在草地上边吃着零食边哼着歌谣的,有三五个聚集在一起做起游戏的,也有依靠在椅子上轻松休憩的,还有拿着相机四处捕捉镜头咔嚓、咔嚓的。一个个就像自由的鸟儿,叽叽喳喳,无拘无束。

很快,这次春游即将结束,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下,集体合影,完美落幕。照片上灿烂的笑脸已成为最美的回忆。

啊,牛首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坛都将成为我脑海里美好的回忆。如此美景应当有更多人欣赏游玩才对!我期待几年后的牛首能让我刮目相待!

春游牛首山 篇2

春游牛首山

南京有句俗语叫“春牛首,秋栖霞”,说的是春天的牛首山是个游玩的好地方,

春游牛首山

。今天,我就和爸爸妈妈到牛首山去游玩了一次。

一到牛首山,我就看到路两旁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还有白色的绣球花,它们一片片、一丛丛,在春风中正朝我微笑呢,

作文

我们沿着山路一路向上走,在山腰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石佛像,这就是有名的“摩崖石刻”。山顶山是古老的弘觉寺塔。

 

我从半山腰向下看,看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山脚下还有一片碧绿的湖水。

牛首山的景色真迷人啊!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一(5)班孙一为

牛首山 篇3

目录历史沿革人文景观旅游指南保护规划收缩展开历史沿革

公元3,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人文景观

宏觉寺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后梁武帝萧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称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弘觉寺塔

弘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 据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记载:“唐大历九(774年)代宗因感梦,敕修寺之东西峰顶七层浮图。” 以后的历代记载,如明《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三均沿用此说,但未提及任何有关塔的具体维修情况。 塔基地宫埋藏及塔身历代题刻: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弘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园下方,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后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时隔30余年,1991年9月市文管会对塔进行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炎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告诉我们,弘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弘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弘觉寺塔的高度,经过南京建工学院的精确测量,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为36.65米,若加上原来培刹,高约45米。它的底层较高,为7.10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在4.30米至4.13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3.35米,二层3.17米,三层3.00米,四层2.80米,五层2.64米,六层2.46米,七层2.22米。塔的内壁为方形空筒,底层内径3.85米,二层3.60米,三层3.44米,四层3.299米,五层3.04米,六层2.87米,七层2.58米。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高77厘米,边长3.85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为明初型制;四面何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是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2至7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由长68厘米、宽68厘米、厚9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端嵌入墙体。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8至9厘米的与须弥座、平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弘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2至7层灯龛计96个。 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33.5、34、35、35.5厘米数种,宽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塔的各层平座和下檐,内层楼板下均有斗拱,有转角和补间斗拱两种。斗口宽度约3厘米,合清营造尺2.5寸(按清1营造尺=32厘米),相当于清制的八等斗口。斗拱的总高度70至80厘米,台9至10斗口,当于清五踩斗拱的高度(9.2斗口)。各层的内外檐斗口相同,出跳均为五踩。 塔顶有砖砌的复盆,内部为砖叠b砌出,塔心木固定在六层的横梁上,上部穿出屋顶,形成塔刹。现塔心木已毁,但塔顶洞眼仍在。顶部屋面的瓦垄仍很清楚。 弘觉寺塔塔基位于岩石之上,十分坚固,数百年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但上部外壁砖已有部分风化、脱落,除木结构彼毁外,砖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 弘觉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这种外八角。内四方、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在江苏古培中较为流行,最早见千宋代建造的苏州罗汉院双塔,八角七层;扬州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也是八角七层;重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金坛县龙山宝塔以及历史记载中的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塔,都是这种结构。它克服了早期空筒式结构的弱点,外壁开门,隔层错开,避免了从上到下在门(或窗)外的纵向开裂和破坏。

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为明代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之墓。《上江两县志》载该墓系“永乐中赐葬山麓”,东、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吴山环抱。墓前可眺长江滚滚东流水。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抗金故垒

抗金故垒位于牛首山东侧至将军山、韩府山一带。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兵分二路渡江,连破建康等重镇,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后于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经镇江复遭南宋名将韩世忠的水军阻击,金兀术率兵逃往黄天荡,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飞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回黄天荡。后来,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时也曾加以利用。 岳飞抗金故垒起自铁心桥东500米处秦淮河边的韩府山,至牛首山主峰,断续残存约4200余米。其中沿牛首山脚至山脊,长余米。石垒底宽1.5米至3米不等,高约1米。故垒是采用当地赤褐色石块垒筑而成,蜿蜒起伏,高低错落。有的地段人工痕迹明显;有些地段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袭,已散乱圮塌,难觅踪影。岳飞大战牛首山,距今已有860多年,故垒遗存至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春游牛首,人们在饱览群山秀色的同时,既可以观赏弘觉寺等佛教文化瑰宝,又可以亲临古战场,凭吊当年岳飞抗金故垒,缅怀民族英雄,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旅游指南

公交:在乘新善线或江宁区客运中心乘江宁公交10路线前往。 驾车:沿宁丹公路出城,过公路收费处走8公里,右侧就是牛首山入口处。

保护规划

上一篇:游翠湖公园四年级作文下一篇:仓库现状分析改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