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2024-09-02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共8篇)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1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斗泉中心校南岳庄小学教师 姜雪飞写作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

教学目标: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展开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下文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不仅让人产生遐想,还要语句优美,生动。

教学难点:把看到的星空情景和想象的故事联系起来,做到合理想象。

教学方法:合作教学,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写作文,在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几个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山,水两个字,山水的象形字,以及抽象的线条,回答出不同的答案)好,那么这就是想象。(引入想象作文的主题)

2、出示星空月夜图,引出作文主题:月夜星空想象作文。

二、审题:

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光,我们常常会有天马行空的遐想,星星在天空眨着眼睛,月亮把她的光辉洒向大地,银河在深蓝的天幕上静静的流淌,如果天上住着神仙,他们一定会发生许多神奇的故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合理想象,通过引导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学习扩散思维,这正符合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

这时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答案,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等······

总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啊!那你们有什么好的题目呢?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题目那就是《月亮减肥记》。

三、确定内容,独立写作

1、出示月亮变化图片,让学生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开展想象与实际联系)

总结:月亮圆缺的变化就如月亮又胖变瘦,又由瘦变胖的一个过程。

2、引导构思:

(一)月亮胖(提问学生:月亮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同学们写下来,点名提问学生,分析他们语段的有缺点,提出建议,帮组学生完善)

(二)月亮瘦(提问学生:月亮有是怎样变瘦的呢?经过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想写结合,写下语段。点名提问学生,分析他们语段的有缺点,提出建议,帮组学生完善)

(三)月亮又变胖(月亮由缺到圆,就可以看成是由胖变瘦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成是减肥失败,那经过又是如何,让学生写下来,点名提问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教师点评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边想边写,写作能力得

到锻炼,同时也散发了思维。教师指导提出建议,让学生感知自己语段的优缺点。同时也能在下次创作中注意问题,效果明显。

四、欣赏例文

教师出示一篇名为《月亮减肥记》的例文,让学生赏析,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1)文章运用哪些生动的语言?

(2)你能从中找出月亮时圆时缺的原因吗?

(3)最后一句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例文,让学生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语句及创意,从而修改润色自己的文章,是一个好的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明确在本次写作重要注意的要点,强调合理想象,想象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难点。

五、扩展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帮组学生增添更多更丰富的创作素材,如:天狗吃月,北斗七星,调皮的彗星,等等……

设计意图:给是为了得,给学生材料让他们烹调自己的大餐,进行二次创作,课堂上的写是为课下的练做准备,做基础,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做到想写结合,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六、作业

(1)修改自己课堂上的创作。

(2)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即写一篇与月夜星空有关的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月亮减肥记

变瘦(减肥)

变胖(减肥失败)

课后反思:

要想做好想象作文,做到想象合理生动,不但要注意故事中有没有把情节描述清楚,也要联系实际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以及优美词句来美化语言。做到内容不空洞,表达不单一。根据看到的情景写出想到的情节成为本次写作的难点,教师要注意引导修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热爱写作的美好情感。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标准,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沟通,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享受写作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2

一、简情境, 凸内涵【教学活动A】

1. 猜一猜:下一个是谁? (播放图片, 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依次重复出现)

2. 赏一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课件播放昼夜更替、四季变换等图片)

3. 找一找:图中的物品的排列规律 (呈现课本主题图) 【教学活动B】

1.谈话激趣:动物乐园正在举行一场盛会 (呈现主题图) 。哪串才是打开乐园之门的密码? (出示密码图)

2.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

“认识周期现象”这一环节, A活动中教者在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增设了“以猜激趣”“现象欣赏”两个情境, 让学生在经历“初识周期———丰富感知———形成认知”中逐步认识现象中的周期规律。这样的设计也做得很科学。B活动, 以孩子乐于挑战的“解密”形式融入主题情境, 激起孩子“找规律”的兴趣、给了学生“找”规律的机会, 三串密码从“正、反”两面指向周期现象的“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固定结构, 充分地彰显了规律内涵, 学生在“能和不能”的争辩中认识周期现象、描述周期现象, 形成对周期现象的充分、坚实的认识。凸显思考、彰显内涵的“简约情境”是数学的课堂情境。

二、简目标, 显过程【教学活动A】

1. 自主探究, 体会多样的推理方法。

学生用画图、列举 (奇偶性) 、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2. 独立尝试, 逐步优化推理方法。

学生用的画图、列举 (3倍数特征) 、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7盏灯笼、第21盏是什么颜色?

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喜欢方法3)

讨论:怎样根据除法算式中的余数来判断?

3. 自主练习, 掌握方法。

学生自主选择并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左边起第 ()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交流讨论:当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教学活动B】

1.同活动A。

2.比较辨析, 重点理解。

追问: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还能用方法2进行判断吗?用什么方法判断合适?

对比练习: (1) 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 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讨论: (1) 两盏灯的颜色为什么相同呢?

(2) 都是左起第23件, 为什么两道题的除数不同?

追问:看来用规律进行预测时, 与物品的哪些数量有关, 与哪些数量无关?

理念不同, 效果迥异。活动A中, “多种推理方法的体验和优化”和“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推理方法”两个教学目标并行, 平分“课”色。这样目标简单堆砌的“多元”, 占用有效教学时间, 使教学出现“消化不良”, 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活动B中, 教者对非核心目标做简化处理, 在学生有所体验后, 即把重点锁定核心目标, 围绕周期规律的要素, 以具有相同条件的两个问题的推理判断、辨析讨论, 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这样的设计, 扣准知识的生长点, 简化教学目标, 以丰满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扣本质、有过程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发展。

三、简素材, 拓层次【

【教学活动A】

1. 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的第32个图形。

2. 一串珠子按白、白、白、黑这样的规律排列, 第21颗是白珠还是黑珠子?

【教学活动B】

“数数游戏”———不同的数法, 36各在左起第几列?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活动A的练习设计, 虽然运用了多个素材形成多个组题, 但层次单一, 只能起到简单巩固的作用。活动B用“数数”一个素材进行变式, 形成了逐层递进的2个练习, 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切感受“每组数量”“一组的次序”这些要素的重要性, 在挑战中培养观察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以简单的素材设计出层次丰富的练习, 落实多元目标, 是数学练习设计理想境地。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3

摘 要:解方程在小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因此,提升小学生在解方程方面的知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学习能力。就教师如何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好解方程的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程

一、解方程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把解方程方面的知识编排在第九册的教科书上,给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讲授方程,让学生更能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授方程知识的顺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来理解解未知方程的学习过程,对于解未知方程有一个具体的理解思路,找出解方程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解方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在教学中教育学生解方程的方式方法

解方程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更好、更有效率地学习到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点。而由于个人性格上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教育中都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1.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授内容

科学地安排教授学习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教师想要在解方程方面给学生打下学习的基础,就必须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教授的学习任务,这样能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解方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能够理解方程中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一般规律。

2.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

一个方程必定有两种及以上的解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方程的性质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复杂的方程逐渐的简单化,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更多数学方程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定关于方程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地了解小学数学解方程的知识;加强小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数学解方程的能力。例如,小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2x+10=22”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移项得到2x=22-10,合并方程等式的右边得到2x=12,两边再同时除以一个2,就可以得到答案x=6。但是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解方程运算,就能够找出另外一种解题的方法:先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5=11,再通过移项得到x=6。从方程的解法中,就能够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之简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沟通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解方程知识交流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启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思想,使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思考事物本身的性质,慢慢地尝试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相互讨论、总结,得出方程的解决方案来。所以,教师应该更加倾向于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有利的交流式教学。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解方程在数学知识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整理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和学习知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凤莲.对小学阶段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冷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11.

[2]顾志能.漫谈小学解方程方法的教学[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11):16-18.

[3]沈梓建.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N].學知,2010.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4

2、《丝绸之路》教学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 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 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 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 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 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 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 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 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 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3、《白杨》教学反思

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以“借物喻人”的写 法为主,读懂了句中含着的意思为重点分解教学目标。设计了“创设 情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教学思路。在目标整合问题上,我确定了三重目标:首先是以文章开头的介 绍,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知道白杨树生命力顽强、适应性 强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和愿望。接着 借爸爸的话转入到父亲“托物言志”的教学上来,通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这一句话让学生明白爸 爸是在借白杨树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心愿。并能理 解白杨树指的是像爸爸那样为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在这部分的教 学中,把整篇文章的主要目标和重点目标都予以实现。既让学生明白 作者借物喻人的学作手法,又学会了体会向句中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最后以课文结尾中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关系,联系借物喻人的写法,启 发学生自己体会孩子们将会怎样?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发挥的空间。通过整合目标的迎领指导,分解目标的具体步骤,整堂课的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重点也较为突出。

5.3、《清平乐�6�1村居》教学

《清平乐�6�1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 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 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 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 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 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7、《祖父的园子》教学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 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 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 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 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 1

读者,那 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8、《童年的发现》教学

《童年的发现》系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一篇阅读 课文。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我选中它,一是内容简单,二 是没有谁以此讲过公开课,备课时可以不受任何思维定势的影响,曾 为这个初衷窃喜过。眼看讲课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曾写下最初的教学思路,感觉没 新意,再写,有些细节仍不满意,直到第三次修改完毕才长出一口气。讲课那天,课前仍一遍一遍准备着,自我感觉,万无一失。可真 到了课堂上,前二十分钟学习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按计划 如期实施。学习最后一部分时承接上文: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极 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请大家默读文章 14——19 自然段,看自己会发现些什么?可以是

一 些问题,可以是读书的收获。学生读、划、写,一会儿便有小手纷纷 举起。第一个同学就抓住了重点,提出了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的问 题——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在此本该对此问题肯定后,让大家划下这句话,暂且记住继续提 问或谈发现,最后再让大家像作者那样自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后全班 交流。可我不知哪根神经出了问题,情急之下既没给学生充分谈发现 的机会,又没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直接让同学们交流课外搜集 的与此相关的资料理解这句话的普遍意义,直到下一个问题的提出才 意识到这一严重的失误,为时以晚。由于我的失误使文章后一部分的学习完全背离了让学生与文本 对话的原则,出现了本末倒置,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痛定思痛,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备课时没把文本烂熟 于心,没把教案烂熟于心,致使虎头蛇尾,当牢记沉痛教训。在此写 出来与大家共勉。

11、《晏子使楚》教后感

《晏子使楚》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 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 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 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 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 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 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 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 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 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 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 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 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 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2、《半截蜡烛》教学反思2

《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 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我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 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 到她的镇定和机智,以“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 线精心预设,品读全文。课文需要调动情绪,需要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把自己想象 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背后的人物性格。在教学《半截蜡烛》中,当我上到德国军官从杰

克的手中夺过蜡 烛那一段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这时候你也在场,你觉得 那时的形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真是一个棘手 的形势!如果母子三人中再有人动这个蜡烛的脑筋,那么德国军官必 将怀疑到这只蜡烛是不是有鬼,这时的形势真是非常危急!既不能动 蜡烛的脑筋,但要保住蜡烛,保住情报,又不得不动蜡烛的脑筋,真 是难办啊!孩子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纷纷都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 做才好,只能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这时候我适时的向大家像说故 事一般的讲出杰奎琳是怎么做的,其实文章只是截选了杰奎琳的一部 分做法,我认为故事的原文要比文章来的精彩得多,故事写得更加紧 张,于是经过我的一番“添油加醋”,孩子们一个个都佩服起杰奎琳,都夸她真是个镇定的小姑娘,都自叹不如,居然在那么紧张的时刻,最后还不忘和敌人们说“晚安”,真是佩服啊!

13、《打电话》教学反思“打电话”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又是体现人际关系 的极好事例,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 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 式,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学生自由组对练习”、“生生表演”,都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好做法。我还注重了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了最基本的打电话方法 后,我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 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 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

14、《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 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 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 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 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 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 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 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 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 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 分析的很透彻。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 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 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 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 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 化积累。如启发学生想象: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6、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

16、《桥》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a 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 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 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 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 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 a 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 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 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 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 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 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 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 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 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 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 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 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 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 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 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 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 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 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 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 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 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18、《将相和》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结束后,我打算做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我见“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都比较丰满,就让同学们把“负荆请罪”这 个故事添上人物的具体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要求符合当时 人物的历史背景及语言习惯,特别声明:不能写搞笑版。有些孩子很 不乐意,因为“搞笑版”搞笑啊!为什么我要加上特别声明呢?近几年来,报刊、杂志、电视等可 谓改编成风。连金庸这样还健在的作家的作品都遭到大刀阔斧的删 改,像罗贯中、吴承恩这样死去几百年的人,他们的作品反正得不到 版权保护,那还不是信手拈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三国演义》《西游 记》等名著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搞笑版居多。林黛玉开了公司,猪 八戒当上公关经理,宋江签名售书,自传卖得风声水起,这些荒诞的 故事争相出台,网上流行的《大话三国》更堪称此中经典,很多台词 不经意间就从年轻人口中溜出。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太大,防不胜防。也许有人压根就没想去防,反而乐此不疲。曾经,看到班上学生跃跃 欲试的样子,我也心动,并用“过火焰山”“武松打虎”两个片断做 过尝试。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看谁的创意最佳,新而 不俗。结果学生受阅历所限,背离我的初衷不说,大家的目的都奔“搞 笑”去了,柳州方言成了必杀技,且全是糟粕,惨不忍睹。我铩羽而 归。本单元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教学本单 元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鼓励学 生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名家名篇进 入课本,本就是要起范例作用,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 表情达意。上述失败的尝试

告诉我,对名篇进行改编在小学阶段不可 取,而且我对这股改编风刮向学生感到忧虑。后来学生交上来的练笔还是按照我的意图进行的“正统创作”,写得很好,还出现了“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快快请起”等词,既 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当时历史背景。可见,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老 师抹上什么就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好: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 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 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不受社会上的一些流 行元素所影响。

19、《草船借箭》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 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 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 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 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 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 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 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 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 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 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在教本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没有试讲,在时间上把握不 准,没能给学生大量时间去读书。在谈诸葛亮“笑”的这个地方,还 没挖掘太深,没能让学生更好体会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会努力使自己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希望校领导在教学上能给 予更多指导。

21、《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 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 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 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 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 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 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 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 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 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 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 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 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当然

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 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 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 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 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 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

23、《刷子李》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5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二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勇于献身的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和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及生字所在的三组词语。

2.初读课文,能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按要求把课文的表达顺序补充完整。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

重点:学会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痛击敌人”一部分的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

难点:概括小标题。

四、说学情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

五、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阅读文本,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

六、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七、说过程

(一)借助资料,走进时代

1.在2011年,日本发生了9.0级地大地震,同学们知道吗?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让你我们一齐来回顾一段历史。

(课件出示日本侵华罪证)2.抗战期间进行了很多次战斗,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但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出示五个人的名字)。让我们认认真真的读出五个人的名字。(生齐读)这五个人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进入这篇课文,要想走进人物,前期就要先走进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社比较远,学社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没有亲身经历。所以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为借助资料走进时代。让学生感知八年抗战的不易,为后面学生走进文本做了铺垫。】

3.解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为正义的事业敢于牺牲的人。)师:每当提到壮士这个词时老师都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道这里的壮士指的是谁吗?(师结合学生回答简述“荆柯刺秦”的壮举。)

师:古代的壮士慷慨悲壮,狼牙山五壮士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朗读是走进五壮士的最好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壮士”的含义,由古代的“壮士”引出“狼牙山五壮士”,意在以题目统领全文,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第一组词: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滚落深谷 师:这些词是写谁的?读后,敌人在你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第二组词: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昂首挺胸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师:这些是写谁的。五壮士给你心中呈现的是什么形象?

师:描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语,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就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描写敌人,一组描写五壮士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而这一环节,既检查预习效果,又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

(三)理清文脉、概括内容 1.概括小标题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我们以前学过首先要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其实课后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出示课后题: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师:哪个自然段讲的是“接受任务”?(板书:接受任务)(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抓住这一自然段的哪些语句浓缩成这个小标题。

从哪到哪写的是 “跳下悬崖”。(板书:跳下悬崖)(5-9自然段)哪些语句给了你提示。

小组合作来完成中间三个小标题。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把中间的部分概括成三个小标题。并随机板书“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2.理清文脉。读小标题,说说发现什么?体会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3.把握全文。把这五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4.小结:要把握这样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得抓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以事说人,说一个群体的长文章,我们千万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最后形成的是散乱一片的局面。这是第一课时,所以要先理文脉。而概括小标题,既是一个理文脉、发现线索的过程,又是为后面归纳主要内容服务的一个过程。在说主要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遵循着我们前期梳理出来的小标题,运用串联主要情节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训练途径,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就落地生根了。】

(四)提取重点,走进人物内心。

师:课文哪部分是详细写的。(三、四、五部分)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二部分,走进五 壮士的内心。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谁的内心,从哪了解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再细细品味,写出你的体会。

(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预设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指名读,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3.教师范读,学生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描述画面)4.学生默读。勾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把感受简单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词语:沉着地 狠狠地打 大吼一声 把胳臂抡一个圈 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

读读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5.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体会,他们在想什么? 6.齐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7.小结:我们通过读文,眼前展现出鲜活的画面,通过抓住画面中的细节描写,我们一次次走进人物内心,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设计意图:默读汇报,我采取了重点之中抓重点的方法。也就是抓主要人物的典型表现。通过外在的表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引领学生在一遍遍的读文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五)设置悬念、形成包袱。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文章在什么地方这种提法才进行了改变?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细细的品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6

课前:喜欢小动物吗?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小动物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珍珠鸟。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珍珠鸟)边板书,边指导:注意“珍”的这一撇起笔要重一些,(人字头)“珠”字的竖写成垂露竖比较好看。来,把这好听的名字读一遍!

你们对珍珠鸟有哪些了解呢?

老师介绍:珍珠鸟的羽毛上有许多像珍珠一样的小白点,所以叫“珍珠鸟;珍珠鸟的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动作活泼轻巧,非常可爱,给人以美的享受。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

二、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检查课后3题读音:同桌读,集体展示。“伏”二声。另加一个“雏儿”。理解“雏儿”的意思。

3、读流利。

4、检查指导读课文。

5、师范读。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6、学生练读。

三、整体感知:

写了一件什么事?(说简练、完整、有内容、有情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4、学习想象的读法、运用比喻句的写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突出文章主题,对小动物的喜爱;表扬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课前打开完成的预习学案。

一、导入课题:1分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珍珠鸟》

二、预习展示: 2分

(3)整体感知:通过预习,你觉着作者对珍珠鸟怎么样呢?说完整。(关心、喜爱、爱护)(板书:关爱)珍珠鸟对作者又怎么样?(板书:信赖)作者。“信赖”什么意思?(靠近、信任、依靠)

二、精读感受:

(一)生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分)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把这些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默读标画,然后同桌交流)

2、集体展示:

(1)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呢?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学生读句子,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还可以问:你怎么从这里感受到的。重点指导读好“真好!……鸟。”(是啊!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非常喜爱它们,心里特别高兴!所以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谁再来读?)

“瞧……红嘴……球儿。”(出示这句话的课件)(如果学生不说这里,老师让学生读一读,你觉着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再读出自己的感受。)(是啊!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太漂亮、太可爱了、太好玩了!谁再来读?)

其他地方,学生能找出来,读一读就行了。(2)感悟写法:

——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我把这句话换换行不行,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它好肥,整个身子胖乎乎的。引导学生说出突出了它好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你能用上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吗?小猫的眼睛又圆又亮,好像一对玻璃球。(老师评价:小猫的眼睛真够圆的,也真够亮的。)——你能不能仿照这句话,(课件出示:它好肥……)说一句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呢?

——用打比方的方法就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再来感受一下这只珍珠鸟好肥的特点。“它好肥……”

过渡:下面我们都来默读第四——六自然段,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二)生读四——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画出有关的词句。(等学生画的差不多完了后,再安排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什么)

2、谁能抓住有关词句,来说一说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3、再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小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信赖我呢?好好体会一下。

4、学生汇报:是由于作者的关爱。教师点拨,你从哪里看出是由于作者的关爱它才逐步信赖作者的呢?

5、激情总结:尽管珍珠鸟是很怕人的鸟,但是在我无声地关爱、无形地宽容和亲密地爱抚下,它还是变得越来越淘气,越来越可爱,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

6、谁来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随即指导: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象着你就是作者,这小家伙就在你的眼前,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板书想象)并随着范读——原生继续读。

过渡:小家伙完全放心了,它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甚至与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白天——傍晚——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谁来读第六自然段?

3、一生读第六自然段。

A、激情配乐范读:现在,小家伙完全信赖我了!点击课件,配乐范读。“有一天……梦呢!”(读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和小鸟对作者的完全信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好境界。)

B、下面请同学们都来用心的读一下这一段。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此时小家伙就落在你的肩上,读得轻一点,别惊跑了它。

C、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充分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D、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怎样的呼唤呢?(出示课件)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这种境界真是太美了!小鸟真是太幸福了!我太幸福了!

E、作者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积累运用,升华情感:(想一想,写下来。然后找不同的学生说)

是啊!正是在作者的爱心呵护下,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他们共同创造出了人和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板书:美好的境界)

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人和动物之间,还是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想后可交流)

(让学生说充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四、全文总结:

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都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板书……)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如果多一些关爱和信赖,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都能够友好相处,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五、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本文作者、著名作家冯骥才爷爷写的其他文章,把精彩的语段摘抄下来,读给你的同学听。(《珍珠鸟》)也可以仿照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写后与同学交流。这两个作业大家任选一个,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3分钟)

珍 珠 鸟

关爱→信赖

… … ↓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教 篇7

一、学法

1. 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好,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上课铃声。噢, 老师太紧张了。谁来帮助老师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2. 刚才你们看到了一位非常紧张的老师。谁来告诉老师, 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老师紧张的?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

3. 同学们不仅善良还很聪明, 你们都能抓住一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当然, 要是我自己, 我还可以直接描写我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这就叫心理活动描写。 (板书:心理活动) 这样, 我就可以详细而又具体地表达出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了。 (板书:表达真情实感)

二、交流

1. 说到真情实感, 老师想请你们观察下面几幅图, 看看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击课件)

2. 师生交流:还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这又是什么表情呢?这个呢?还有这幅…… (学生交流。教师倾听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在谈话中选材。)

三、巩固

1. 是啊,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喜怒哀乐随处可见。记住你的这种强烈感受, 待会儿我们就把自己所经历的事具体地写一写, 表达真情实感。那么, 怎样才能把自己在一件事中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材料, 读读老师为你们选的不同版本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文中的这两节文字。注意阅读要求, 看一看, 画一画, 和同桌议一议, 看你能不能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出示两段话 (略) 和阅读要求:

默读思考:哪一篇选文更加详细具体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为什么呢?

细读第二篇选文, 画出能表达“我”真实感受的句子并读一读。

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些都是关于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

2. 学生阅读后交流。在交流中,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 现在你能说说怎样在写作时详细而又具体地表达出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真情实感了吗?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 只要我们抓住细节, 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写清楚, 就可以详细而又具体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评价。

四、练笔

1. 还记得刚才老师给你们播放的四张面孔吗?还记得自己当时那种强烈的感受吗?现在, 请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以“当时, 我真的很……”为首句, 写一段比较具体的话, 详细而又具体地表达出自己在某一件事中的真实感受。 (教师点击课件, 帮助学生回忆。学生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

2. 习作展示, 交流, 评改。

3. 教师出示“下水文”, 再现“老师很紧张”这一亲身经历。

五、选材

1. 其实, 生活中我们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可不止这几种呢。 (点击QQ表情图)

2. 想起什么来了吗? (学生交流)

3. 我相信, 这其中肯定有一

怎样教好小学三年级数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学生;兴趣

小学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扎实的数学基础是以后考高分的关键。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面对数学中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个时候,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么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怎么去做呢?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值爱玩的年纪,老师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小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期,老师不能遏制学生的天性,而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生硬地教授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蕴含在数学中的美。比如,在学测量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刚接触这些度量单位,弄不清楚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区别,这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尺子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文具盒、铅笔、桌子和身高等等,让他们告诉老师这些物体的长度。学生喜欢玩,自己可以选择量的物体,活跃了课堂,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数学。老师要注重数学基础的培养,学生只有扎实基础,才能为以后学好数学打好地基。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好数学,各种数学补习班接踵而至,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为追求成绩的提高,而让学生死学习。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现在我们提倡素质体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都是互通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才刚刚开始成长,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的接触面更宽,这样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以致用,才会发现数学并没有那么难。读书也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读书的孩子会比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更能学好数学。可是有些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数学的突击补习,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但是结果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孩子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而那些注重各方面发展的孩子,平常有意识地去玩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得心应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我们要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累积效应,而不能仅仅为了分数,让学生死学数学。所以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三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在生活中融入数学,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发展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生活中的事情,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虚拟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做店长,让别的学生买东西,试着计算物品的总价值,自己找零,在虚拟的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四、注重数学思维的锻炼

数学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教学阶段,一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思维的基础,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才会容易很多。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比如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健全,我们一定要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地基,这样才能建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大厦。在数学这个科目中,存在“梯次掉队”的现象,数学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强,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数学做好铺垫,学习好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老师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2022小学生《地心游记》心得下一篇: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