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精选8篇)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1
XXX(公司如淘宝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20098888(学号)XXX(姓名)XXX(专业)
1、公司简介
主要包括公司网址、首页页面、创办时间、创始人、经营业务类别、主要发展阶段
2、商业模式分析
2.1 提供的产品及服务
2.2 目标客户分析
2.3业务流程的描述
2.4所需资源的列表
2.5 企业供应链的描述
2.6期望收益(收益模式)
2.7经营成本分析
3、经营策略分析
3.1 组织结构
3.2 公司发展战略
3.3市场营销策略
4、发展建议
要求:先在论坛备选清单(http://,以附件方式提交,邮件的标题和文件名相同,为“XXX(学号)XX(姓名)XX(公司名)网络商务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如果附件较大,建议压缩后发送。
邵兵家
2011-11-3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核心竞争力,内控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特别是在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 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 推动银行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促进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水准的提高;建立按市场机制调控金融的市场传导基础;形成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然而, 也毋庸讳言, 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 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企业, 没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成熟构建, 就不可能有所谓“规范的”商业银行。因此, 这些建立并发展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 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时期的强烈印记。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规划
从多年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大都以短期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 同时却缺乏明确的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国有商业银行自从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后的这些年来, 仅仅通过自我扩张, 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500家大银行的行列, 规模扩张速度惊人, 快的平均增长70%以上, 最慢也近50%。与此同时, 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及与之相应的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 却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清, 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构化倾向严重, 竞争异常残酷, 风险隐患巨大且难以有效监管和调控。
(二) 缺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系统竞争力的能力大都比较薄弱, 往往主要依赖于对业务的所谓目标考核机制, 通过层层分解, 对各项业务进行推动。结果催生了一种以客户资源“个人化”为特征, 急功近利、单兵作战的营销经营模式。这种模式, 不是强调银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现金管理、综合服务等有利于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争取客户, 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能够为银行带来的“资源”来扩大业务;不是强调通过整个银行专业化的团队提供高效、高质的专业化组合服务来赢得市场, 而是强调通过员工个人“复合型”的服务技能来争取客户。在这种营销模式下, 银行经营上的竞争, 逐步“简化”成了通过不断加大的所谓“激励”, 对拥有“客户资源”的员工个人争夺的竞争, 从而形成了一种系统竞争力不断“淡化”, 银行员工个体“竞争力”不断“强化”的经营模式。
(三) 内控管理的方式过于陈旧
脱胎于传统银行管理模式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目前实行的仍主要是以比较粗疏的岗位分工为基础, 通过制定制度、颁布制度, 检查执行对违反制度行为处罚纠正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内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工作状态是:虽然有制度及违反制度的处罚规定, 但大量是否执行制度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岗位员工手中;管理层和员工面对的管理或业务操作领域跨度过大, 数量繁多且还在不断修订和增加之中, 使之往往难以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 为此经验的积累显得十分突出。由于上述原因, 加上员工流动频繁, 管理层不得不日益增加培训、检查的频度和强度, 并对违规处罚不断加码。这样一种“内控”管理的工作状态, 其所造成的结果是:普通员工和管理层虽不得不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疲于奔命, 内部控制水平却难有根本性的提高, 而工作的效率乃至整个银行运行的效率却不断下降, 进而系统竞争力也不断受到削弱, 整个银行最终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对员工不断加强的“道德教育”。
由于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上述问题, 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了因发展过快且无序, 案件频发、控制力与发展不相适应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 为了解决这些不良资产, 又不得不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以“稀释”这些不良资产, 而“加快发展”又导致更大的风险这样一种怪异的发展轨迹, 从而使得金融杠杆对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支撑经济高效运作的金融基础亦受到削弱。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产生的这些问题,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包括本身体制问题、市场体系问题等等, 在此仅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略做分析。
(一) 客观原因分析
这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时的产业基础有关。综观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 跨国商业银行大都曾经历了从最初主要为区域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或“自偿性”融资服务, 到逐步参与大型制造业及投资项目的融资服务, 再到工业资本逐步与银行资本紧密结合, 形成以明确的产业支柱为基础的“全国性”乃至“跨国性”银行兼并和业务扩张的过程。虽然嗣后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在一些国家又经历了一个适度分离的过程, 但是商业银行大都仍继续维系着与业已形成的传统产业支柱的紧密关系。由于这种关系, 基于其产业支柱的特点, 商业银行进而又出现一些功能性分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分明确的战略管理模式。由此可知, 商业银行对产业支柱的依托, 对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财务基础、经营特征、专业水准、战略管理乃至经营管理模式, 实际上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决定性意义。有鉴于此, 对照我国近些年来组建的商业银行, 除招商银行外, 从建立之初即面临内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外有几大银行超大规模强势竞争, 生存缺乏基本保证的恶劣局面。在这种局面下, 这些商业银行若要生存, 除了单纯地以尽快“做大”为主要目标且主要通过对员工的强力激励来实现这一目标外, 别无他途。因此, 正是这种生存困境造就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有严重缺陷的经营模式。事实上, 以全国性交通系统为强力产业支撑组建的招商银行, 尽管始于南海边陲的蛇口, 却以初具系统竞争力的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并领先于其他商业银行, 或可为此提供国内银行发展的历史佐证。反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往往从建行初始就一直试图建立自身的产业支柱却始终无法如愿, 恰恰就是因为这些银行未能从资本形态上获得工业资本的强力支撑, “省略”了金融资本这个商业银行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结果。
(二) 主观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提高银行竞争力需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 却不知道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来源于专业化的精细分工, 反而要求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我们知道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银行运行效率, 却不知道提高效率必须以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结合对新技术的有效运用为依托, 反而在权限的“放”与“收”之间徘徊;我们知道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却不知道现代内控是建立在更为精细的分工并将业务流程的内控要求计算机化的基础之上的, 反而在不断增加制度和不断提高对员工道德素质要求之间苦苦挣扎, 乃至于最终将全面控制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言行并辅之以日益严厉的处罚, 作为“内控”的主要诉求。由此, 期望重点依靠制度管理的“制度管人”的良好初衷, 由于认识上的肤浅及基于此的管理构架的缺陷, 最终却蜕变成了更多地依靠人的主观条件管理的“人管制度”的主观要求。
论商业物业经营模式及发展问题 篇3
【关键词】商业物业 经营模式 发展
一、目前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
商业物业想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从它自身的经营模式入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特点,不断的发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商业物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发商自己兴建物业,自己经营管理已经竣工的物业,这种经营模式能够让开发商的利润最大化。第二类是开发商通过和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物业,也就是说开发商是出租自己的物业,交给专业的商业物业公司来经营管理。这种经营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各自优势,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第三类是开发商在商业物业建成以后直接委托给专业的物业公司,然后由物业公司来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这种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比较的普遍,它把物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放在了同一个体系中,更加便于管理。现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的经营模式都比较陈旧,不能很好适应目前商业物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的商业物业企业要不断的革新,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商业物业企业的经营理念
现阶段的商业物业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但目前很多的商业物业并没有真正的从传统的经营观念中走出来,他们的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只是单纯的套用以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多的业主和承租商都不服从物业企业的管理,根据自身经营上的需要,来制定和实行经营计划,这就造成了物业管理上的混乱,不利于物业企业品牌的建立,同时也不利于零售商经济利益的实现。另外,商业物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特色,企业在招商的过程中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招商目标,商业定位缺乏准确性,企业中的承租商或者零售商具有普遍性,没有自己的特点,这样不但不利于物业企业品牌的建立,也会给承租商和零售上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物业管理市场的结构不健全
新型的商业物业经营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它自身的交易体系还不是非常的完善,缺乏政府部门系统的指导以及中介结构的积极参与,这就使得商业物业管理的市场非常的不规范,结构也不是非常的健全,严重阻碍了商业物业的发展。市场上对商业物业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其具有非常大发展潜力,但是,市场结构的不健全,市场制度的缺失,使得物业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创立属于企业的物业管理品牌。整个市场环境对培育与发展大中型的物业管理企业都非常的不利。
3.商业物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
物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物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对土地的开发,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然而,在现阶段的商业物业经营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管理水平的高低,商业物业想要得到成功的经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具有较高管理水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内部体制的完善,只有企业内部体制能够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得到很好的制约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的结果能够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目前阶段我国商业物业缺乏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内部的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严重阻碍了商业物业的发展速度。
4.商业物业企业人才匮乏
在商业物业中使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传统物业模式中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新型的商业物业模式认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到位,这就阻碍了新型商业物业理念在企业中的进一步的运用。这些工作人员对于物业经营缺乏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新型商业物业企业经营和招商中应该注重的问题不是非常的了解。对于工作人员自身来讲,很多是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缺乏必要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具有本能的排斥心理,接受新事物、启发新思维的动力不足。
三、解决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问题的具体策略
1.建立先进的物业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新型商业物业模式的出现,我国的商业物业企业必须要更新经营管理的理念,注重管理和品牌的建立,在经营和招商的环节要有企业自己的目标,不能混乱经营、盲目招商。企业在进行商业物业的建筑规划前期,就要先确定它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及招商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可能发生的改造成本。在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经营,以经营为中心开展物业管理;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相互配合,商业物业管理要主动配合商业物业;开展参与经营,把经营纳入到商业管理中;开展服务经营,经营提供商业服务;加强商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商场的信誉度。商业物业企业还要科学地规化设计开发模式,实现商业和物业的双赢。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物业经营可以拓展思路,使用电子商务来帮助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线上线下统一经营,避免因为电商的冲击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让商业物业的经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政府规划作用,完善市场结构
健全的物业管理市场结构是商业物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商业物业中由于恶性的市场竞争,经常出现重复建设以及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闲置与浪费,想要有利的避免这种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在大型商业物业建设开发前期就必须要把工程的建设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来,加强政府规划,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等多种因素,对商业物业中的地理位置的发展规模以及商业物业的结构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制定符合城市发展以及商业物业经营的合理的城市物业布局结构,为商业物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保证企业预期目标的顺利完成。商业物业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制度,明确每项工作的节点,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对于绩效完成好的员工,按照奖励机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很好的履行工作职能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采取末位淘汰等制度,进一步筛选优秀员工。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给工作懈怠的员工给予压力和警示,打造精干高效的经营团队。企业还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学习西方的成功管理经验,让企业的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4.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个商业物业企业必须要有一支非常专业的管理队伍,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商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很好的为物业产权人与使用人提供从商业经营上的准确定位以及在招商管理中的优质服务,从而提高商业物业的经济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因此,商业物业企业要高度重视对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不断招聘那些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又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社会先进人员;对企业的老员工也要加强教育,积极组织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物业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积极地解决目前阶段在商业物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运作的管理制度,不断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创新经营模式,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昱.物业经营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01
[2]张青.精细化管理理论之内涵.冶金企业文化.2013(1):18-19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4
首先,User,用户规模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核心。
这个图是根据艾瑞连续的用户研究我们得到的一组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看到在过去2011年有哪些互联网公司平均每个月月度的用户覆盖人数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名字,包括腾讯、百度、360、搜狐、新浪、阿里巴巴、迅雷这样一些公司都在上面。这个排序是根据用户排序的,但是大家感觉跟公司的估值也有很多关系,一般排到前面的公司的市值就是比较高的,也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举个例子,360,很多人在用360的工具,从360的安全卫士到360的杀毒,这些占领了用户的系统,进一步提供了浏览器,再从浏览器又延伸出安全网址,好360目前在中国排名最高的网址档案站之一。很多人不知道商业模式,做360杀毒的时候周鸿袆有了很多idea,很多人说你摧毁了一个行业,你自己怎么赚钱不知道,先摧毁了一个中国的杀毒行业。但实际上我们从360非常清楚的看到他通过一些免费的工具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用户黏性,用户黏性代表了用户对于产品或者你这个平台上信息的依赖程度,用户体验,你整个产品做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黏性。
我们有一组2011年十大人们网络服务的数据,微博、团购、比较购物这三类在去年所有的服务类别当中成长最快的,我们在研究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的时候,不只要看你的产品做的好坏,而且要读准未来,新浪微博发力比其他的微博要稍微早一点儿,所以,它占领了比较大的优视。腾讯微博依据自己的用户需求也会非常快的成长。所以,如果你在读准了用户未来的需求,开发出适合用户的产品,你也能获得非常高的黏性用户群。
第三点,Impact,影响力,核心是你的平台或你的商业模式当中搭载的信息,这个信息多大程度的能够影响用户的消费。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十大最热门的网站。前两名都是跟购物或者商品息息相关,可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很多公司提供了信息直接能改变用户的消费,你这个平台上的信息更加有价值。有可能大家看到的一些信息不是在这些网站上,但是这些网站上有比较多的导购信息,而不是谈谈八卦,谈谈时事,那些信息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相对低一点儿。
第四点Commerce,我们的诠释是你的平台提供的功能距离交易的远近也影响你的平台获得商业价值的大小。这个理解起来稍微有一点点困难,如果我讲一个行业术语,我们叫拦截流量,相对来讲会更清晰,越靠近电子商务最终下单的媒体特征越容易获得价值。有一组数据,2011年对比2010年中国的网络广告企业同比增长率。有三家企业超过了行业经济增长率,包括淘宝、百度、优酷,尤其是淘宝跟百度,淘宝的C2C的平台是非常典型的商品
购物的搜索引擎,并不是大家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电子商务网站,它就是承载信息为主的媒体。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你在购物决策之前看了很多很多信息,但是你最终决定想购物的时候有可能到百度上搜索一下,有可能到淘宝上最终搜索这个产品下单,它隔交易最近,所以,它更容易获得自身媒体的价值。
第五点Social,社会化的内容。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去年大家感受最多的其中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感触就是团购从上半年的火热到去年年底包括今年上半年整个团购行业带来的问题,我们讲百团大战,甚至千团大战,为什么团购行业会出现这么多竞争,你即便早一点出发也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核心而言因为它的信息是要靠招募业务员,业务员去跑商户,商户把信息给业务员到团购网站上,只要你有钱招到这些人就可以有类似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由钱产生的,并不是由用户产生的,如果你是一个社区型的公司,如果你在平台上有很多用户的评价或者用户的信息,你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如果你做的早,后进者在这个行业中基本上是没有大的空间。所以,我们从百团大战反面的教材我们可以知道Social这样一个社会化的特征,其实不仅仅指的是一个趋势,它更代表了信息行业的竞争壁垒。
Local,本地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信息模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最近比较推崇这个APP,易代驾,如果你经常喝酒,但是要开车,这个非常有价值,它可以根据你的地理位置时时找到你周边可以帮你代驾的驾驶员,这个公司有390名专业的司机待命,类似的模式还有很多,但是它非常好的结合了本地化信息的模式,是现在传统的大的PC公司,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涉及,类似的信息能够承载非常多的本地化服务。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我们看看我们的一些数据。第一组数据是来自监测PC网民连续的用户行为,这组数据有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通过十万,现在20万样本连续研究用户的网民行为,我们发现到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网民在Web上的访问时间出现一个平缓的增长,还在增长,但是增长的非常满,这个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增加的量去哪儿了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用智能手机,用iPAD使用互联网传统的一些功能,而不是打开PC了,所以,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市场当中,整个PC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一个红海的时代,如果你的用户在PC上增加了,如果你的访问量增加了,实际上是别人减少了,并不是整个行业增加了。所以,整个PC网民增长的红利时代正式结束了。所以,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智能手机加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去年发生了质的变化,去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超过了PC,去年iPAD新一代发布,很多人感叹这样的iPAD超过了原来大家认为的平板电脑,甚至比很多真正的PC功能还要更强大。所以,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你使用的信息服务可能都不需要打开你的PC。
这两天行业热议还有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是苹果的市值,是多少呢?五千多亿美金,等于一个谷歌加微软再加APP上市值的总和。大家看苹果市值成长的时候,表象上看是它最近盈利能力的成长,包括最近的一些政策,但更多本质的原因是大家看重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且苹果的硬件加上APPStore的策略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大的得益者。所以,苹果的市值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全球对移动互联网的关注。
刚才讲了互联网商业本身趋势,最重要的七个特征UFICSLM,分别代表用户的规模、用户的黏性、信息的影响力、距离交易的远近、社区化信息的能力、本地化跟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动信息的服务,所以,如果从信息产业来讲,用户规模代表信息规模,用户的黏性代表信息使用的频率,用户的影响力代表着信息的质量,你的信息如果能够改变用户消费你的质量就比较高,如果信息产生在最终交易之前,交易的距离代表着信息在什么阶段提供,Social代表着信息是不是能够二元产生的壁垒,Local是信息未来的特征和趋势。这七个字母代表艾瑞的观察和观点,我们认为整个大的产业中如果你是真正做互联网媒体业,这七个字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讲的比较多的是SLM,但是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单纯的看SLM,而要更多的研究你的用户规模,你的用户黏性,你的信息是否有更多的影响力,你的信息能够促成交易或者直接完成交易。前面的四点也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这个数据是信息业的本质,但信息最终传递的是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我们其实可以把这样七个维度看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商业模式甚至不同的公司都可以用这七个维度给他打个分,我每个维度都用了5分,不一样。有些维度用户的规模占的分数的比例更重要,通过这个数据我们看到如果你是非本地化的服务,商业模式就是30分。如果是本地化的,从模型分析来讲,最高35分。本地化的产品和本地化的服务方面有巨大的机会,因为这两个体系是新生的,是基于智能手机的产品新生的商业模式,所以,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我们再举个例子,现在最火的商业模式在今年上半年大家听的最多的美丽说、蘑菇街类似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推荐的商业模式,它的商业模式打多少分?用户规模可能只给女性喜欢逛街的人,尤其在网上,它的浏览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尤其对逛街的人,它的信息影响力对用户也还是非常高,因为它的用户的图片能够直接勾起女孩子购买的欲望。交易的距离是否近呢?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像淘宝去年有来自于手机淘宝上购物的交易量接近10%,实际上淘宝现在很多的交易都是来自于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推介。是不是有搜索的特征,没有搜索特征就没有竞争壁垒,如果你的产品做的比较早还是有搜索特征,一些达人在微博的关系链之外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关系链,是有一定的搜索的特征。另外,它是不是适合移动互联网?我们觉得它比较适合,因为移动互联网浏览企业比淘宝更好,L的特征是不具备的,满意度全国各地都可以,所以,没必要考虑这个因素。总分30分,它得了26分。
这张表可以对不同的商业模式打分,不同的地域化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细化来看。所以,目前我也推荐大家如果考虑创业或者你是一个投资人考虑投资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这样一个综合性要素。
十年前,艾瑞在徐家汇的天主教堂旁边起步,今年是艾瑞的十周年,今年有很多嘉宾光临我们颁奖的典礼,包括我们的年会,做出他们的贡献和分享,我们员工的数量从过去四五个人到现在250人,在全球6个地方设立了办事机构,尤其像美国、日本,我们的日本合作伙伴也在这边,都设立了分支机构,艾瑞的数据领域已经被互联网领域,包括广告、投资界广泛使用,这是我们非常大的荣耀。借艾瑞十周年之际,感谢各位,感谢各位朋友对艾瑞的支持和关注,谢谢各位。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有客户给艾瑞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对于近年来讲,艾瑞最最核心的是我们的产品来自于连续性的网民的行为监测,我们通过20万的连续的付费样本监测用户的行为,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必须要在移动互联网上监测的压力或者动力,非常高兴今天也是艾瑞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推出mUserTracker全面监测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行业的公司,给投资者,给互联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5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海内外多种经济成分的各类商业物业迅速崛起,如各类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休闲娱乐会所等,建筑造型独特、建筑体数量大,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商业物业是一个在城市中的建筑面积仅次于住宅的特殊物业。商业物业汇集之处,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商业物业的发展为商业物业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在激烈竞争中何求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商业物业的开发与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种情况:房地产商可能赚钱了,但投资商能否赚钱,商业经营者能否赚钱,却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但实践证明,良好而高效的物业管理工作,不仅能使物业及其所在的城市地区价值得以保持或升值,而且能使物业的资产价值得以最有效的发挥,为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带来丰厚的收益。究竟怎样最大化发挥商业物业的发展及盈利模式,取得物业及商户的双赢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1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
商业物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租住建筑物的租客对其使用的物业环境感到满意,并希望继续租住本物业。所以,商业物业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部分工作,都应以满足当前租客并吸引未来的新租客为中心。因此,物业管理工作通常将管理活动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
目前,我国商业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开发建设单位投资兴建物业后,在即将竣工时自己筹建组织,准备自己经营和管理的的“自建自管”模式。这一类商业物业多为一些中小型的酒店物业。第二类是“自营与专业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开发建设单位自己负责商业物业的出租经营业务,而物业的日常管理服务则聘请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负责。其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各自的业务专长,可以集中各自的精力分头做好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达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经营和管理同步提高的效果。其不利的方面主要在于相互间的协作留有空隙,机构和人员相对增加,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第三类是开发建设单位在商业物业建成后将其委托给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有专业物业管理企业来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及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即“委托经营”型商业物业管理模式。这类管理模式目前比较普遍,其优点在于经营管理和物业服务在一个体系,便于协调一致,机构和人员相对精练,工作效率较高,人力成本有所减少。缺点在于经营性公司往往侧重经营效果,忽视管理和服务工作,当经营活动和物业管理有矛盾时,往往物业服务要为经营和效益让路;加上对物业管理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容易造成重经营,轻管理,增了效益,减了满意度的不平衡状况。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几种商业物业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具体采用哪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取决于物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而管理的有效性则应当以满足业主或当前承租人的需要为中心。
2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物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但由于多数商业物业建立和经营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缺乏充足的客观依据,导致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商业物业和比其他物业相比,管理上的难度要大得多,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落后。商业物业的业主或承租商大都是所有权独立的零售商,因此,不同零售商在经营上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不同零售商的营业时间可能不一致,收银业务的要求可能不同、在营销上可能会游自己的促销活动,也可能接受商场或中心的统一促销安排等。所以商业物业的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零售商的统一管理来树立商业物业的整体形象。如果物业管理企业或业主及承租人的经营理念落后,商业物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其次,商业与地产有所脱节。目前,大多数开发商非常重视商业物业的前期开发,通常在商业物业建成之后直接出售给中小投资者,再由投资者直接或间接出租给零售商。开发商仅注重物业的出售面积,而较少考虑出售之后整个物业的运行管理。再次,商业经营缺乏特色,租户组合缺乏协调性。经营中,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盲目开发,商业定位缺乏准确性,多数商场经营没有自己的特色,出现“千店一面”的情况。多数商业物业出现“开盘火爆,开业冷清”的现象,以致租户频频更换,顾客产生不信任感,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商业物业的长期发展。最后,商业经营和物业管理缺乏有机协调。商业物业的类型多样,由于其出租经营的比例较大,经营与管理并重成为商业物业管理区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显著特征。现代商业物业的特点就是统一市场形象,统一品牌策划,专业分工经营,统一管理服务。而物业管理作为商业经营和管理的有机部分和必要功能,更需要围绕商业经营活动本身和经营商户的客观需要,提供专业化的、优质高效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这里,除了一般物业管理的常规性公共性服务项目,还应根据商业物业的特点和经营商户的需求,增加其他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开展个性化和针对性服务,以满足不同业主和使用人的需求。
3 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注重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经营性物业的收入来源于商户缴纳的租金。商业项目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商户创造收入,提升商业物业的价值提。物业管理企业应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按合同以其超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为物业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从商业物业的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到招商管理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以提高商业物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商业物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这一管理特点。除了对常规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不断培训外,还应注意吸收一些“专家型”的经营管理人才。随着商业楼宇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以及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广泛使用,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使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
3.2 科学规划设计开发模式,实现地产与商业的双赢
在进行商业物业的建筑规划设计之前,应先确定其经营模式、业态需求及招商对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日后的改造成本,降低商业地产的风险。如,“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即地产开发建设单位预先与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在得到企业租赁承诺后才进行实质性的开发和建设。这种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营销模式优势在于强强联手,通过品牌之间组合,产生经营优势,有效地降低了经营风险,增加了业主的投资信心。此外在开发商业物业时,还要重视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便于商业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经营方向进行合理定位、对建筑结构和外观设计给予科学建议。在现代化商业模式中,商业地产的盈利并不是通过商铺销售来获得地产的增值利润,而是在于持续的经营管理,提升商业空间的价值。因此,商业地产开发商可以借助重要零售商的品牌效应来有效提升商业物业的销售额,拓宽商业物业的发展空间,使商业与地产合理对接,实现双赢互利的目标。
3.3 准确把握经营定位,凸显主体经营特色
房地产商在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对经营方向的恰当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以消费市场的需求为中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要做到准确定位,一方面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适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比如大型购物中心可以以人群、功能、位置等变量为标准进行市场定位,而小型商业物业则要避免与大型商业物业的正面交锋,做到“专而精”,而不是“大而全”,以自身特色来吸引消费者,同质化经营只能带来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3.4 加强政府规划控制,综合考虑城市交通
合理的商业布局是同类型商业物业之间形成良性市场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商业物业,尤其是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的规模较大,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会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型商业物业在建设开发时必须纳入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区,因而政府应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对商业物业的地理位置、发展规模、结构布局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并且综合考虑城市的总体交通状况,为商业物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商业物业已经成为一个在城市中建筑面积仅次于住宅的特殊物业。受房地产开发热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物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商业物业的开发与管理一直是房地产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令人满意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此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物业,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燕珂.李飞.商业物业管理瓶颈及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4,(15).
[2]何晓兵.我国商业地产可持续发展浅探[J].商业时代,2004,(23).
[3]许文芬.商业物业的管理与运营探讨[J].商业时代,2006,(11).
[4]林乐.物业管理:商业地产成功之保障[J].中国物业管理,2005,08.
[5]陆学师.聚焦物业经济增长点:关注商务物业新方向[M].物业管理,2006,04.
[6]聂冲.购物中心商铺租金微观决定因素与租户组合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01.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成因 策略
一、引言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非系统性、数据稀缺性是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银行信用风险基本上包括信用违约风险(Default Risk)和信用息差风险(Spread Risk)两大类型。信用违约风险是指在商业交易中由于交易一方的违约,使交易另一方应得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少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息差风险是指在商业交易中,交易一方信用质量的变化(包括违约)使交易另一方应得的预期现金的现值面临不确定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银行危机的困扰,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还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但存在单个银行危机,存在银行经营危机,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资产流动性差的高风险症状,银行危机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控制的策略。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从经营的业务范围来说,商业银行存在信用风险有其一般性的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也不例外;从我国经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又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笔者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一般性成因
(1)信用风险的广泛存在性。现代经济是契约式经济。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导致了信用的不断扩展。由于现代信用的大量使用,信用风险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中。信用风险产生于市场经济中交易的双方,当交易双方采用非现金交易时,即采用了信用的支付方式,同时面临着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所以说信用风险具有社会的普遍存在性。就本文所研究的银行信用风险来说,主要是存在于银行的信贷过程,银行每发放一笔贷款,就承担了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且一直持续到贷款被收回。
(2)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源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现代经济活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导致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时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社会活动的不确定性是形成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信用活动中,不确定性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两种。外在不确定性来自于经济体系之外,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偶然性的变化或不可预测的趋势,如宏观经济走势、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政治局势、技术和资源条件等等。一般来说,外在不确定性对整个市场都会带来影响,所以,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内在不确定性来自于经济体系之内,它是由行为人主观决策及获取信息的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企业管理能力、产品竞争能力、生产规模、财务状况、信用品质等的变化都直接关系着其履约能力。内在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
(3)交易双方的信息非对称性。信息非对称性是指交易的双方信息了解的程度不一致,其中某一方知道另外一方未知或无法知道的信息。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对称信息是相对的,信息非对称是普遍的,由于存在信息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银行都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了解,即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完全信息,因而各国都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技术性不良贷款。我国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被监管方(商业银行)一般乐于汇报好的业绩和消息,而回避对自己形象不好的坏信息,这些坏信息就会不断的积累起来,最后放大,从而演变成不可弥补的风险,监管机构由于不能充分掌握这些信息,因此也没能及时采取化解风险的措施,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倒闭;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银行贷款发放之后,信贷资金纳入企业资金循环,企业对于自身资金的运营状况掌握充分信息,但对于银行来说则产生“灰箱”效应,对于资金运营情况的信息处于劣势地位,有的企业随意篡改会计报表,提供对自己有利的项目论证和有关数据,有些甚至提供虚假材料和虚假证明以骗取银行的信用,有些企业随意更改贷款用途。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性成因
(1)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在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金融工具和企业体制改革的“润滑剂”,因此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的政策所左右,商业银行贷款的去向要符合政府的政策,要有利于经济的改革,这就出现了很多政策性贷款,出现了职能管理和商业经营界限的模糊,往往过多地从管理职能、政策性业务和社会效益出发,而削弱了经营职能商业原则和对银行的自身效益的追求,导致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负债不计成本、资产不计收益、经营不计盈利等现象,因此,银行很难从自身的经营要求出发,通过调整经营方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减少、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尚处初创阶段,直接融资发展缓慢,银行系统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这就造成企业对银行严重依赖,企业资金来源大多数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这就使得银行的大部分资金变成了企业的生产周转资金,沉淀在企业内,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产业体系逐渐萎缩,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很多企业都资不抵债,基本丧失了还款能力,这就使银行不良资产加大,增加了银行经营的风险。
(2)失信的成本—收益不对称,缺少失信惩罚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缺少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法律法规也尚未健全,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执法不严现象较严重,这使得市场的经营主体在衡量失信的成本—收益时出现不对称现象,失信的收益远大于失信的成本,因此有些企业或者个人出现有钱不愿还的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激励了违约的发生概率。
(3)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信贷规模多年来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单纯按行政区域和各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实行机械分配,而没有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择优放贷。贷款评估质量不高,审批不严。对贷款企业在市场的位置和发展前景,企业的资信状况调查不够深入,审批制度只在分析报表和文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即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制度,商业银行都重贷轻管,对企业贷款后很少进行跟踪检查贷款的使用和企业的效益,不能及时发现企业不良贷款滋生的苗头,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减少不良贷款。
(4)商业银行内部没有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都有一套比较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而且还有比较权威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定期对企业进行资信评级。现阶段,我国的金融机构尚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对贷款的评级还停留在以专家判别法为主的定性分析手段,先进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没有在我国应用起来,这种定性的风险控制方法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的防范及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明晰银行的权责。真正实现政银分离,使银行能够自主经营,减少银行的行政负担,消除企业的依赖心态。银行只有在以经济效益为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尽最大努力规避风险。
2.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一是制定适当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程序,明确贷款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建立科学的信贷决策体系。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稽核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三是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机制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定性预防与定量监控相结合的管理。
3.健全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于债务人的违约,通过行政立法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有关的惩罚机制,各有关执法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到严格执法,这样就能产生一种警示效应。
4.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一方面,在整个社会背景下,宣扬儒家的诚信文化,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将失信扼杀在萌芽中;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也应该将信用文化从最高层开始渗透至整个组织,影响组织内的每个人的行为,使银行内部员工形成一种以诚信为宗旨的工作态度。只有当一种良好的信用文化根植于银行,融入银行的血液中,各项制度、方法、组织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 冲 吕静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企业经济, 2004(1)
创新永续经营的商业模式 篇7
“运营商”商业模式
餐厅在给消费者结账的时候,顺便给60元代金券,下次用餐时可以当现金使用。超市也是如此,消费者出示会员卡不仅可以打折,还可以积分,积分以后可以用来兑换奖券,也可以换领一些商品。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模式。无论是咖啡店、超市,还是餐厅、航空公司,或者酒店,它们不把消费者当做消费者,而是将他们当做用户。用户这个词汇的关键字就是“用”,不断地促进你用,采用一切方法刺激你用。
拿到了代金券,为了不浪费,你下次又回到了这家餐厅;为了让自己的积分能够兑换成商品,你又回到了超市去消费。这样,客户就不再是客户了,而是经常带给商家生意的用户了。那么,星巴克的台历呢?台历中每个月都有可以剪裁下来的卡片,不是奖励一杯夏日冰咖啡,就是可以品尝秋日的奶茶,或者是初春的焦糖玛奇朵。养成不断来的习惯,你就成了星巴克的用户。
服务领域这么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传统生意比如宝洁公司也把消费者当做用户就算得上是创新了。客户30天消费一管牙膏,如何让消费者成为用户呢?那就是促进他们多消费。于是,牙膏的开口的直径扩大了65%。多数人挤牙膏的时候是不看粗细的,仅根据牙刷的长短来挤。这样一来,一管牙膏20天就消费完了,不得不再去购买。另外,为了不让消费者感觉到,厂商还将牙膏中的发泡剂减少35%,牙膏用户不知不觉提高了消费量。宝洁成功地将大众消费者变成了用户。
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三家日化企业在全球牙膏市场的份额占到78%,彼此你死我活地竞争。2010年,它们市场部的人居然坐到了一起,并达成共识:用30年的时间进行大众教育,让大众接受一个理念——饭前饭后要刷牙。你认为这个市场教育工作能够成功吗?大家不妨回顾一下身边的历史,问一下你的父母,他们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一天刷几次牙?然后再问一下爷爷、奶奶在你这个年龄时的刷牙次数。牙膏、牙刷出现在1912年,不到100年时间,已成功地让大众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凭借这个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到30年大众就会接受饭前饭后刷牙的习惯。于是,牙膏的消费量就会增加,连餐厅的用具都要增加,不仅要配备用餐的碗筷叉刀,还要配备一次性的牙膏、牙刷。这样,偷着乐的就是这三家日化企业,估计中国的牙刷制造商也会高兴起来。
把客户当做用户
基业长青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商业模式,制造商可以将客户当做用户,将自己转变为运营商,以“运营商”模式实现永续经营。
这到底是什么商业模式呢?宝洁这样的传统制造商成了运营商,客户不再是客户,而是用户。这样,不用再做大幅广告,只要提高用后的满意度,培养用户长期的习惯,就能够实现企业家们的梦想: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没错,还记得当年“饭前饭后要洗手”的号召吗?那不就是这些日化企业宣传的吗?结果肥皂的销量提高了。然后就是今天你洗发了吗?你的长发还飘逸吗?洗发水广告中的美女总是长发,意思就是要多用洗发水啊,用户!
惠普打印机也成功地实现了商业模式转型。打印机越来越便宜,而硒鼓、墨盒却越来越贵,而且打印机的型号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不同型号之间的硒鼓还不兼容。客户只要更换打印机,就要重新购买一套墨盒;客户只要不断地打印稿件,就不得不频繁更换墨盒和硒鼓。客户也就成了用户。
通用汽车在美国针对路上商务车推出了一个营销活动,那就是“行驶20万英里,奖励航空里程”。路上商务车GL8多数是中小企业拥有的,司机为了兑现奖励的航空里程用于度假,必须在一年内行驶完20万英里。通用汽车得到的是配件消耗提高14%,全美经销商都增加了GL8的备件存货。把客户当做用户,你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为何不能在年底赠送购车的客户一本台历呢?台历中每个月都提醒客户,剪裁下来一张卡片可以回来获赠一瓶润滑油,或者在夏日回来检查一下空调系统。牢记要把客户当做用户。
耐克也是传统企业,为了刺激大众,它不断宣传的就是跑步、锻炼身体。为了能让用户坚持每天跑步,耐克特意推出了一个全球跑步的网站,并在鞋中增加了传感器,可以与苹果的手机进行跑步同步信号记录。你的跑步速度、公里数、消耗的热量数字都可以记录下来,在跑步结束后同步到网站上,就可以与全球的跑步者比较各自的公里数。现在耐克跑步网站已经汇集了6000万的用户,他们每天都跑步,并同步数据,看自己的公里数排名。耐克跑步网还允许用户们自己创建社区,汇集周边跑步的人一起坚持。一个人在耐克跑步网站上开设了一个“2010年,跑完2010公里”社区,已经有6000多用户,我从2009年12月20日开始跑步,在这个社区的名次是658名。我每天都要跑,每天都更新,否则就被甩到1000名以外了。还有一个社区是“2010年内跑完200公里”,这个社区有6万多用户,我在这个社区的跑步纪录也保持在1000名以内。本来一年买一双耐克鞋,现在是一年三双,我成了标准的用户。
眼镜行业也是如此。一副眼镜要用上3~5年,这之间你就不会在眼镜店花钱了。这不行,于是它们想出了月抛型、周抛型,还有日抛型,强化你不断地用,结果一次购买眼镜要两大盒,60副。用户,你帮助它们永续经营。
苹果公司更是如此。本来电子消费品企业将电子产品销售出去,该赚的钱就到手了,但乔布斯进行了彻底的商业变革。他将电子消费品当做一个个的终端,当终端的数量庞大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时候,他将这些终端聚集在一个软件市场中;同时,他对软件程序员进行奖励,欢迎他们到iTunes这样的卖场来销售自己的软件,苹果公司在中间抽成就行了。乔布斯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卖场,一年软件的货币流量高达60亿美元,其中20%~30%的份额分配到了苹果公司的账户,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创新。再看中国的移动公司,或者是中国的手机制造公司,耗费金钱、时间、精力、人力推出的众多软件免费提供给了客户。本来可以持久运行的生意,变成了讨好客户来购买终端的促销手段,战略谬误与商业无知莫过于此吧。
永续经营的秘诀
基业长青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商业模式,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来赢利,从而让企业得以健康地运行,从而变成永续经营的一种组织。
星巴克通过台历不断地刺激消费者来店,采用创新的载体,有效地到达客户身边,并一直占据客户眼前的桌面;通用汽车奖励航空里程,是创新的运营激励模式,类似酒店、航空行业的会员卡,创新在道路里程与航空里程的结合上,从而促进备件的消费;宝洁的创新在运营的步骤和手段,用30年来实现一个目标,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创新在营销规划的长期一致性上;耐克将自己的跑鞋当做一个载体,并通过网络建立了用户的习惯,通过彼此的数据分享来确保消费者不断地跑步,跑下去成为用户,创新在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打印机企业不过是将运营商常用的方法搬到了打印机行业中,值得肯定的创新表现在意识层面。
在中国,曾经有知名的企业家狂妄地说:“乔布斯不懂电视。”没错,乔布斯不懂电视,但是,他懂商业,懂得企业永续经营的方法,懂得将企业基业长青地蓬勃发展下去。还有企业家说:“乔布斯脾气很坏。”没错,那要看脾气坏的时候是对谁,对不懂商业的人,对缺乏理性的人,对弱智的、糊涂的人脾气坏也没什么。
无论读者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在哪个行业,你能够尝试一下把客户当做用户吗?你能够让自己的台历一直在用户的书桌上吗?你能吸引他们不断地到你的网站上吗?
你今天吃饺子了吗?不用到元宵节,也可以吃汤圆。你今天开车了吗?你今天办公了吗?下个月,你还会阅读我的专栏吗?可以给我发邮件到yes4you@gmail.com。
搜房网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篇8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特点
(一)定义标准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划分类型详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内容。
(二)主要特征
1. 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速。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与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 范围广泛,消费需求多样。
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陷,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消费者和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
3. 资金薄弱,融资方式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普遍依赖企业自身积累等内源性融资渠道,银行融资渠道不宽阔,资金基础性相对薄弱,且一般民间融资渠道、非正规融资方式或银行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见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方式单一的特点。
(三)融资特点
1. 投入成本高,信息共享缺乏。
中小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信息不透明且缺乏担保抵押,经济规模小等特点,决定了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银行都愿意做大企业的金融服务,而不愿意做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 个性程度强,产品标准参差。
中小企业本身个性化差异比较大,这与银行要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有一定的矛盾。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必须研究标准化的产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而中小企业的特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标准的开发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3. 市场差异大,融资渠道狭窄。
总体来说,全国各地中小企业融资的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资金充裕,经济机构众多,市场化程度高,政策环境优越,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金融产品等方面的选择就少。
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大发展时期,业内公认是在2009年银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力争2009年第一季度末,最迟不超过第二季度,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正式拉开序幕的。在2010年第八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会上,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证监会将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方面,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之后,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将原属于公司业务部项下的企业业务独立成为新的部门进行管理。本文列举同业中小企业模式,对比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业务模式的差异,从中寻找可供借鉴的优势和特征。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工商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曾说过“工行是站在战略高度推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正如其所言,作为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在中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也一直走在同业的前列。
早在2005年,工行就开始了小微业务发展的试点工作,并被银监会确定为全国两家中小企业信贷试点行之一,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率先在全国金融系统把对“小企业”的贷款和服务作为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2013年开始,工行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总行一级部门进行了大幅缩减,后经调查发现工行在2013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合并至公司金融部中。因此,工行中小微业务的组织架构可以看作是“总分行级管理制”组织架构模式。架构图如下:
(二)民生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民生银行郑万春行长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十三五”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谈到,未来传统行业将面临转型升级,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中小企业等民生改善的金融需求也将稳步提升,民生银行正是朝着这条路在一直努力着。
从2007年开始,民生银行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改革试点,在其后的7年间依托事业部的优势在银行市场上开疆扩土,曾经一度超过招商银行占据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的“头把交椅”。2014年,民生银行启动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由原来的事业部制向矩阵事业部制转型,其矩阵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集中在分行层面,这种组织架构,充分利用了机构经营权的扁平化管理路径,可以有效实现事业部和分行双重管理,在保证了分行风险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提高了业务拓展效率。因此,民生银行在中小企业的客户拓展、风险防控、渠道优化和提高收益等几方面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
(三)中国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银行田国立董事长在“2015中美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上谈到,“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是促进中美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60%的GDP是靠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以小才能见大”。正是秉承了历任行长的工作理念,中国银行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集中垂直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早在2009年,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就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采用国际先进理念———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采取相对标准化授信和流程化管理,更有效地实施全风险控制,持续提高审批效率。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部实施总行中小企业部对省级分行进行管理并进行授权(全流程工厂)模式,从业务推动、营销策划、风险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集中管理,它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即建立“信贷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中国银行在进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时,设计标准化产品,同时兼顾创新产品,从前期接触客户、情景分析开始,到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管理以及贷款的回收等各个环节,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省行中小企业业务部中.整个流水线中,我们更加关注流程和节点的创新,其中7大环节19个节点的主要创新点和流程如下图:
由此可见,前述分析的三家银行的业务模式各有所长,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上可谓各有千秋,我们通过一些经营数据比较分析优势与特点。
根据银监会统计2015年11月底,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42亿元,授信客户数:19064户;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89亿元,授信客户数13500户;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13亿元,授信客户数49505户。
通过上述三家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模式以及经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管理较为集中,在相同时点的授信余额仅次于工商银行,但是与工行有所不同的是,中行除了把目标放在资产较大的中小企业上以外还对小微型企业伸出橄榄枝,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抢占未来的中型企业市场做准备。中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贷前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相关工作均由省行中小企业部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三个“有效”,一是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二是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规模效应明显,运作成本有效降低。
三、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风险控制
(一)面临各项挑战
1. 信贷业务监管日渐严格。
2016年以来,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效地控制风险,政府监管部门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管理。中国银行总行层面各类信贷业务政策也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和精度。同时,外部刚性监管对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接下来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根据江苏省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2年度江苏银行业务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中提到,江苏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12089个,当年新增334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面临着巨大的同业竞争压力,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就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系统内部形势而言,目前银行内部的信贷规模处于收紧的趋势,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必将同时相应减少,这也会限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未来市场竞争的能力。
3. 盈利风险未知日趋严重。
由于中小企业依然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企业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的贷款可抵押品等特点,再加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主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实行家族式管理效率低,这些都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些因素对于开展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增加了难度,客户辨识和贷款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和坏账率较高,这给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大力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二)主要风险来源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整理近几年中小企业部分行业不良率统计表,对我国中小企业不良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风险的出现是集中在一部分行业中的(详见下表)。
从行业上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不良贷款率历年来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尤其明显。从会计年度上看,大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仍然是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较为突出。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则刚好相反,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互联网生活的普及和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
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近年来部分行业不良率数据表中也可以看到,在江苏省地区分行业不良贷款率与全国性的数据大同小异,这意味着行业风险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各个地区都大致相同。
除了上述行业性风险之外,还有许多风险的诱因,有些可能是中国特殊国情导致的特殊情况。总体来说,中小微企业的不良率还是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定位的混乱,管理体制的松散,人才培养的缺失,以及内部财务的混乱等方面。二是商业银行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架构的限制,人才储备的不足,以及信息共享不充分等方面。
四、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对策探讨
从前文的内容来看,要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逞一时之勇。通过实践与分析,商业银行要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准行业、风险偏好
首先要选准行业,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行业整体发展向好时,该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就会相对较高。银行在做中小企业业务时,一定要有对想要介入的行业有一个前瞻性和权威性的判断,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样,如果行业经营稳健可以试行介入,如果处于衰落期,就要谨慎小心。同时,行业选择也要与整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一致,尽量不要出现与新常态、新周期“逆行”的现象。行业的前景分析,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比如说银联信或者互联网云媒体的帮助,也可以通过研究行业内上市公司来判断其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情况,通过它们来判断行业未来的走势,抓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授信参考。
(二)信息共享、流程标准
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中小企业业务系统性风险,首要任务是获得公开透明的市场和企业信息,一般来说,利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数据”的这个抓手去收集中小微企业的关键信息,解决中小微业务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银行与京东商城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订单、应收账款等信息为供应商弥补资金不足和打破周转不灵的瓶颈;民生银行的“产业链战略”,围绕供应链中的战略客户,拓展其上下游的小企业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复杂、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作业暂时很难实现,银行更偏重或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审批的标准化。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中小企业公司业务监控和信息渠道,加强中小企业客户信息库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客户基础信息和信贷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实时监控。
(三)产品创新、综合开发
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创新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络科技企业凭借着他们独特地信息资源,也开始踏足一些金融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物流电商交易平台等。其实,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实践中,也可以尝试一些大数据作为基础的拓展方式,比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部近期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中银税贷通”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银税贷通”体现的是银行与国家税务系统大数据的合力,其模式是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微众税银平台,为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免担保信用贷款。“银税互动”是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由税务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协商,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数据与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中银税贷通”的业务流程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很强,该业务模式在试运行阶段截至2016年8月末就已获得132户符合筛选条件的客户,其中50户已在客户经理营销与贷前调查环节,授信总金额约5280万元。同时由于加强了对客户的综合开发,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客户的粘性与忠诚度。
(四)专业提升、人才培养
某种意义上,中小企业业务的服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客户经理的专业水平和专家素质,因此,培养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梯队成长,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客户经理队伍,已然成为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关键。加强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都有对市场分析的前瞻性、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拥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激励考核机制,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工作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单独的设定考核指标,如客户经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贷款企业有风险信号,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减少了银行损失,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建议通过配备中小企业客户专项激励资金实现),以激励客户经理的风险导向防范意识。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见世间万物,皆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特定的规律和本源,宛如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及发展策略”的探究一样,作为公司授信全流程中风险控制防线的一环,既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控、全额风险计量和全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小企业授信环节实现科学发展,优化资产质量的本源基础。正如中国银行总行陈四清行长所言,“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管理行为,风险管理创造价值,风险管理解决成本,风险管理带来收益”,“一个银行家,首先应是一个风险管理的专家”。
摘要: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新时期”、“新常态”伴随着“三期叠加”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加上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目的驱使,导致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不如预期。文章通过对几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服务模式的对比,结合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实际,提出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同业是如何发展的,主要的风险环节在哪里,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的思考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服务模式,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田国立.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和讯网,2016.6.24
[3]田国立.2015中美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讲话.新浪财经讯,2015.9.29
[4]尚福林.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讲话——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中小企业天水网,2014.11.28
[5]金融布衣.小微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系列思考(全).信贷白话,2016.7.5
[6]大中型商业银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的参考案例[J].银行业经营管理,2016
[7]郑万春.“十三五”银行机遇与挑战.新华网(财经),2016.2.20
[8]陈燕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9]廖娴.苏州A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