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草而居》评课稿

2024-10-22

《逐水草而居》评课稿(通用2篇)

《逐水草而居》评课稿 篇1

《逐水草而居》评课稿

一、教学特色

《逐水草而居》,该课教材以非洲大草原为例,围绕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传统文化等风俗习惯,来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蒋老师在教材处理上,授课教师主要通过把课本知识分类成两块内容:(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二) (民俗风情探究和自然条件与风土人情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模拟旅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本堂课除了采用读图法,比较法,讨论合作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外,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愉快教学法。本堂课的主题是草原风情,如何让学生深刻的去体验、领略“草原风情”,是这堂课教学设计的难点。而教师的情景设置,学生的模拟旅行,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配合,可以说很好的达到了这个目标。而且在课堂上学生笑声不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感。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把课堂的.绝大部分给学生的发挥和表演。教学设计也是已学生为中心展开。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建议

在学生角色扮演介绍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时,教师最好能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这样既生动,有明了。

在学生角色扮演过程,学生在“舞台”(讲台)上的“站位”欠合理(老是背对学生和听课老师,他的很多表演动作,下面学生和老师基本看不见),授课老师应该作必要的指点。

逐水草而居 篇2

初冬来临,牧民举家向冬牧场—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窝子”迁徙。“冬窝子”是牧民们严冬时节为畜群所选防寒避风的地方,通常为环形山谷,盆地。以乌伦古河为界,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就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牧场,紧临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准噶尔盆地。牧民和每年大约60万头牲畜,要在这个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5℃、极端天气可达零下48 ℃的半荒漠盆地里度过艰难而漫长的四个月。

3月天气开始逐渐回暖,疲惫不堪的牧民像候鸟一样踏着逐渐融化的积雪,赶着已经瘦弱不堪的牲畜,向春秋牧场迁徙。期间他们要经历倒春寒、暴风雪和接羔育幼几次巨大的考验。这个季节,是牲畜存亡的节点,更是牧民在当年能否收入的拐点。

在经历了冬、春两季的生死考验之后,牧民们拖家带口,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了风景如画、水草丰茂的高山夏牧场。夏季,是哈萨克族牧民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却足以让人们不辞辛苦奔波而来。

进入8月底,牧民们为迁徙到冬牧场做准备,收拾家里的各种物件,清点牲畜的数量,女人与男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离开高山夏牧场,带着牲畜往春秋牧场转移,之后再次前往冬窝子。

一年中,他们在“逐水草而居”的途中要搬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家,行程上千公里。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转场,成为哈萨克族牧人最为艰辛和难挨的日月。

请让我向你靠近

直到你接纳我的真切,容我爱你

2011年9月底的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们一行七人背负着沉重的户外装备和摄影器材,怀着对转场的各种渴望,从乌鲁木齐碾子沟车站出发,傍晚抵达北疆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城。在富蕴,我们做简单的休整和食品筹备,等待我们的向导。哈萨克孩子米拉别克回到杜热乡与家长联系转场的人家和需要的马匹。

等待期间我们去了美丽的可可托海。我们住在努尔兰家里,她曾经也过着游牧的生活,现在定居在可可托海景区里做着旅游接待的生意。像这样的牧民如今也不在少数,虽然有牛群羊群,却将放牧以及转场的活儿承包给了别人。我到她的房子讨要清油,深感她的日子过得温暖而殷实。

努尔兰为远道而来的我们送来酸奶和珍贵的热水,将大摞簇新的被子给我们铺盖。院子没有灯光,漆黑的夜里,如厕需要穿过阔大的牛圈,拐过山芋地边的草垛。厕所围墙低矮,四面透风,刚生完小羊的母羊在面前近近与我们对视,令人忍俊不禁。这一切原始而生动,却自然地向着非游牧生活方式渐渐迈进。

离开可可托海返回富蕴的途中,我们多次路遇牧民转场,在群山之下,戈壁之上,队伍从崎岖的羊道转出,裹挟着滚滚沙尘浩浩荡荡,由远及近气势宏大。除了追着队伍远远拍摄,我们似乎无法介入那些缄默的牧民、密集的羊群、落寞疲惫的马、警觉的牧羊犬、负担着满满家当昂首向前的驼队。眼前的一切好似巨大屏幕里的电影画面,他们自有过往,自有方向,自有哀喜故事,脱离观众一径向前行进。在我们强行的介入和阻拦下,牧人在镜头前停下,静静与我们对视,俊美异常的哈萨克族男子,斜跨在马上,舒缓着长时间骑行的疲惫,灰蓝的眼睛深邃而温柔,让人心中抽痛。那些美丽而污脏的绣满羊角花纹的花毯,在马鞍上、在驼峰间,在女人飘荡的头巾上,泄露了羊道上的坎坷艰辛,却也是转场惟一的浪漫装饰。

当时的我们把这一切只当做路遇风景,虽一心想转场,却不知我们离转场已近在咫尺。

在杜热乡等待米拉别克,他就像只有一个名字一样,消失在我们焦灼的等待中。似乎一切都安排妥当,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要想找到荒原上的牧人,没有手机信号,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而在荒原上的他以及家人,必定也联系不上我们。

想起离开乌鲁木齐的时候,同行的还有米拉别克的同伴14岁的叶尔布拉提。当时因为这个学柔道的孩子外向活泼,大家都十分喜欢他,就留下了他的电话。而此刻,叶尔布拉提成为我们惟一的方向,并且,他的电话可以打通,家里有车,有马,附近还有转场的牧人。

我们前往叶尔布拉提所在的库尔特乡。从午后阳光炽烈走到天色昏暗。在一个山谷巨大的豁口旁,马道相隔,一左一右,一大一小两座白色毡房。大而规整的,是一个商店,小而简易的三角毡房是转场途中临时搭建的。商店门口有巨大的双层卡车,彰显着主人的能力和实力。

毡房的烟囱冒着炊烟,已是傍晚。迎出端庄美丽的哈萨克族妇人,叶尔布拉提的母亲。他的姐姐随后出来,有着惊人的美貌和矫捷的身形,却无法让我们的镜头得逞。这时高高的山岗上小小的身影如雏鹰飞落,转眼到了近前。是哈萨克族少年叶尔布拉提。有过一日的交往,我们亲切地拥住这个孩子,弄乱他的头发,掐红他的脸蛋。

叶尔布拉提的母亲是个多么能干的女人,五个孩子中,有三个在上大学,其中两个读的是内地名校。谈起她的孩子,骄傲溢于言表。她的商店开在转场必经的路口,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待牧人从春秋牧场迁走,她也会拆了巨大的毡房,沿着牧人的方向搬运。

有同行的帕提古丽以及司机叶儿肯翻译,我们得知叶尔布拉提联系的转场暂时无法进行,无奈搁浅。孩子一脸羞愧,我们无法苛责,只是内心无比黯淡。

此时大多数牧人已经完成了从夏牧场往春秋牧场的转场。途中遇到的,只不过是少量的人家还在往春秋牧场迁徙的场面。而牧人们在春秋牧场,也就是在河谷一带,做最多一个月的休整,然后随着第一场雪,逐渐迁往冬季牧场。叶尔布拉提的邻居们,都是附近河谷的牧民,要到11月初冬到来之时才会再次搬迁。一年中养大的羊群要在此时交易,换回一家老小微薄的收入,要完成过冬的各项储备,待余下的牛羊啃食尽秋牧场的草皮,然后再次跟着雪线迁徙,到寒冷的盆地度过漫长的冬季。

可以说,我们来得实在不是时候,如果就在此处跟随转场,或和牧人一起等待初雪覆盖,除非来年3月牧人们返回时我们再来。

对面的三角毡房传出婴儿的哭声,她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婴儿啊,宝来瑞,那么晶莹剔透的女孩,在小小的摇篮里,铺盖着美丽的绣毯,洁净得让人不忍碰触。她的母亲克孜古丽,一个美丽的哈萨克女子,将孩子抱起,喂奶,亲吻,在黯淡的毡房,母女周身散发着浓郁的奶香且像油画般充满滞重恬静的温暖。这是在转场途中出生的孩子,无法想像坎坷的迁徙,让克孜古丽一家遭受了多大的艰难,而新生命降临所带给牧人的欣喜,又寄托了多少美好的希望。

我们的帐篷扎在叶尔布拉提家的近旁,在及胸的芨芨草丛之间,在黑暗而温柔的山峦脚下,隔着山谷里的马道,那边是宝来瑞家的羊群,这边是叶尔布拉提家的骏马。有马蹄声由远及近,矫健的哈萨克姑娘骑马购物,在我们的帐外翻身下马,黑暗之中美丽的眼睛闪闪发亮。她再次上马,迅疾离去,隐进深深黑夜,不知属于哪座毡房。

这是多么美丽而忧伤的夜晚,充满了离乡的酸楚和未知的迷茫。没有月亮,星星一颗一颗好大好大。从未见过那么密集而明亮的星星,好似伸手就可触摸它晶莹的沉重。夜覆盖着沉睡的毡房,远处的狗吠和近旁骆驼偶尔的叫声更衬托夜的静谧。霜寒露重,那些拥挤取暖的羊群,是否安适?而牧人和可爱的孩子,梦中是否再次回到青葱的夏牧场,梦到辽阔的草原和春风摇荡的花蕾?我将手伸出毡房,想握住这旷野之夜,并安顿我莫名的伤怀。手触到近旁蓬勃的芨芨草,那柔韧而坚强、一径铺向远方的芨芨草。我因此安睡,直到天亮。

毡房的圆顶被早起的叶尔布拉提用长长的木杆顶开,屋顶立刻腾起炊烟袅袅。路那边克孜古丽推开房门,在羊圈旁挤奶,毡房前的炉子上奶茶已咕嘟作响。山岗上她英俊的男人铁力克骑马的剪影镶上了金边,山谷间回荡着他嘹亮的歌唱。远远的一辆红色大车驶来,停在宝来瑞家的羊圈之前,一群人喝过奶茶之后,便将交易的羊协力装在车上。大车绝尘而去,那些离散的羊们,咩咩地叫着,彼此分离。

我不愿你转场,

我愿你安宁永驻,草丰水美

拜山骑马从山那边疾驰而来。循着蹄声向着阳光张望,我们有一瞬间错觉他从天而降。在坚硬的阳光之下,他的头发像闪烁的光焰,与身下骏马飘荡的鬃毛彼此映衬,光芒万丈。后面红尘滚滚,牧羊犬在旁,羊群在后,让我们忘记了这是一个转场的牧民,他的高傲与缄默,让他背后起伏的群山和面前坦荡的戈壁,仿佛都和他身后庞大的羊群一样,有了归属。这是他的领地,他的家当。他带领他的一切,循着稔熟的道路,风霜雨雪,从年少到茁壮,到娶妻生子、父母暮年。

拜山的母亲吆喝着骆驼卧下,然后开始装载家当。一张厚厚的花毯剪出两个大洞,露出驼峰铺在驼背上,驼峰分别用棉大衣护住,之后和老伴一道,合力将木架绑在驼身两侧,将架子装扎稳当需要力气和技术,这样才能确保骆驼安全载重长途跋涉。帐篷的铁架分置两侧,再次捆扎,骆驼开始痛苦地嘶吼,主人却面不改色,继续逐次左右均衡地增加负担,先是两只箱子、后是两垛铺盖。第二峰骆驼也搭好架子,负担了毡房的屋顶和盐巴。两峰骆驼最后被覆盖上美丽的花毯,让远行的沉重有了喜庆的色彩。骆驼站立起来,像极了行走的花房。余下的零碎还要打点,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春夏秋冬的行头,放在余下的骆驼背上。

夕阳西下,拜山的队伍顺着山脊走成壮丽的剪影,让我们久久遥望:拜山一马当先,他美丽的妻子拥着胸前的小孙子骑马随后,他们身后是骄狂的牧羊犬,再后边是卷着烟尘的浩荡的羊群,那些负重的骆驼摇摇荡荡,稳步向前……

从繁华的乌鲁木齐到荒凉的恰库尔图,从静谧的富蕴到冰冷的图尔洪可可苏里,从美丽的可可托海东沟到原始的西沟林场,从神奇的可可布拉克到偏僻的北屯,从群山环抱的阿勒泰到险峻的边境塔尔郎山口,从绮丽的小东沟到梦境般的高山牧场。 我不愿你转场,只要河谷的溪水还在流淌,只要某一片凹地还有绿色。我只愿将路遇的青葱向你传达,让你循着冬季前短暂的温暖,让羊群再次缱绻,更加肥壮。我祝福来年你走出冬窝子,向着春天折返,队伍更加壮大。

上一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下一篇:戏曲进校园学期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