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2024-10-25

《黔之驴》(通用13篇)

《黔之驴》 篇1

《黔之驴》

——柳宗元

课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教学过程

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但是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作者

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之一。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

 整体性点拨

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如慭、狎、踉、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意思

(3)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蹄:用蹄子踢(n.作v.)句式:判断句、省略句(4)重点词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船:用船,n.作状语 以: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至:到了 则:却 可用:能用到的地方 以为神: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相:动作偏指一方 且:将要

然往来视之:然:但是 往来:走过来,走过去(5)文章分析

①虎、驴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虎:①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②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③语言:技止此耳 驴:①动作:一鸣、蹄之;②神态:不胜怒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②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③虎与驴的形象分析

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2、深入体会

(1)请学生评论故事

要求: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②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③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2)品味寓意,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驴”和“虎”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3、课外拓展

(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蝜蝂传》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作品。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

全文前后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用语精警,立意深刻。

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阅读柳宗元《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见《教师用书》)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1)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2)比较《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内容上:①为非作歹者终将受到惩罚

② 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 ③ 要做嫉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阐发)

写法上:①通过简短的故事表现深刻的寓意

②善于运用动物形象,起到讽刺的效果

③记叙基础上议论,表达观点,揭示寓意

《黔之驴》 篇2

首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在翻译中学习。

朗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手边的工具书积累文言字词,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在本文的学习中, 同学们可以自主学习, 理解“胜”“荡倚冲冒”“窥”“慭慭然”“莫相知”等字词的含义,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也可以请教老师。

其次,在诵读中学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正“会读”,能够读出“义”,不是件容易的事。诵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还要在读中发现问题。比如,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会如此? 后来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习文言文时,同学们要边诵读边思考,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意义。

再次,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习。

例如,从题目看,本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是驴,其实,这篇寓言还描写了虎,而且篇幅还不少。同学们可以在书上分别画出写虎和写驴的句子, 然后圈出表现虎和驴的特点的动词, 思考它们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大家就会发现,一开始,虎眼中的驴是很庞大的,虎先是“窥”———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靠近驴;而且“慭慭然”,很小心,“莫相知”———它还不了解驴;“然往来视之”———反复地观察,同时还谨慎地试探了一下,等驴的弱点暴露出来以后,虎才吃掉了驴。由此可见,虎是善于仔细观察、冷静思考的。而驴看上去貌似强大, 其实并没有战胜老虎的本领,外强中干,这是驴的悲剧。我们还可以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作者参加王叔文发起的政治变革失败了,被贬到了永州;作者写驴,其实是和虎形成对比,嘲讽那些看似强大,其实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最后,在语文活动中学习。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同学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驴和虎,结合各自的表现及命运,谈谈从中收获了哪些道理。再者, 请大家想象一下, 虎会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 同学们可以不断地挖掘文章新的内涵。

不做“黔之驴” 篇3

首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在翻译中学习。

朗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手边的工具书积累文言字词,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在本文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自主学习,理解“胜”“荡倚冲冒”“窥”“慭慭然”“莫相知”等字词的含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也可以请教老师。

其次,在诵读中学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正“会读”,能够读出“义”,不是件容易的事。诵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还要在读中发现问题。比如,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后来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习文言文时,同学们要边诵读边思考,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意义。

再次,在问题的探究中学习。

例如,从题目看,本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是驴,其实,这篇寓言还描写了虎,而且篇幅还不少。同学们可以在书上分别画出写虎和写驴的句子,然后圈出表现虎和驴的特点的动词,思考它们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大家就会发现,一开始,虎眼中的驴是很庞大的,虎先是“窥”——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靠近驴;而且“慭慭然”,很小心,“莫相知”——它还不了解驴;“然往来视之”——反复地观察,同时还谨慎地试探了一下,等驴的弱点暴露出来以后,虎才吃掉了驴。由此可见,虎是善于仔细观察、冷静思考的。而驴看上去貌似强大,其实并没有战胜老虎的本领,外强中干,这是驴的悲剧。我们还可以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作者参加王叔文发起的政治变革失败了,被贬到了永州;作者写驴,其实是和虎形成对比,嘲讽那些看似强大,其实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最后,在语文活动中学习。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驴和虎,结合各自的表现及命运,谈谈从中收获了哪些道理。再者,请大家想象一下,虎会有哪些心得体会呢?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可以不断地挖掘文章新的内涵。

课文《黔之驴》教案 篇4

2、通过标注对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对驴的形象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寓意。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黔之驴进行了翻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入驴和虎,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形象。

二、复习检测

1、你还记得吗?(解释字词)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则:却。以为神:把它当作神,把…当作

稍出近之:渐渐出来接近它?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看见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它,靠近它,冲击它,冒犯它。

(3)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4)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

三、研读课文

1、讲故事:

师:你能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把它当做故事讲出来么?

2、形象分析: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驴的句子。

庞然大物(外形)、驴一鸣(叫声)、蹄之(动作)

师:那么,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生:断其喉,尽其肉

师: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外表如此强大的驴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下场?

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没有老虎的本领大;无异能

师:这篇寓言中的驴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徒有外表实则虚弱无能,外强中干

师:从驴的角度来看,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寓意?

生: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2)我们再来找一找文中描写虎的动作、心理的句子,画出来。

动作: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断其喉,尽其肉

心理:慭慭然,莫相知;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虎因喜

师:那么虎对驴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惧驴——识驴——吃驴

师:老虎为什么可以把驴吃掉?

生:认识了驴不过是外表强悍,实则内里虚弱。

师:这里虎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本身本领强大;善于观察;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师:我们从老虎取得胜利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启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老虎的行为:刚开始“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非常小心谨慎,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终于了解了驴子,最后吃了驴子。

从害怕驴,到一步步认识驴,最后把驴吃掉,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生1:不要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生2:想要取得胜利还必须善于观察,充分了解敌人。

生3: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四、作业

五、小结

师:通过《黔之驴》的故事,我们明白了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有勇有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节就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六、教学反思

黔之驴 阅读答案 篇5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稍近益狎( ) ②尽其肉,乃去( )

(2)翻译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

(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1)益:更加; 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稍出近之 稍: ②以为且噬已也 且:

③驴不胜怒,蹄之 蹄: ④尽其肉,乃去 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黔之驴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9、①渐渐; ②将,将要; ③用蹄子踢; ④离开。

20、①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②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黔之驴》教学反思 篇6

一、能流利地背诵文章,结合注释,能口译全文。

二、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三、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短短的四十分钟,这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作为一篇文言文,字词的疏通释义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尽管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我还是安排了一些时间来进行字义的复习。同时,作为一篇寓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学生分别从老虎的角度、驴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从驴的角度为不能外强中干等。

另外,这篇文言文中有很多动作和心理描写,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能更清晰的明了老虎和驴子的心态变化。所以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最后,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篇文章能不能改名为《黔之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了很多的.原因。这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大家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时间的安排上,学生由于复习的不到位,在字义复习这一环节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就公开课而言,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复习的环节放在课后或作业整理课上,没有必要放在课上宝贵的40分钟里。

另外,在让学生进行动作与心理的分析时,我不能够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在学生进行分析后又重复强调一遍,这样,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一次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样,就使得全文最大的重点――对寓意的分析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缺少一节课的完整性这其实是最大的失败。

知人论世,解读《黔之驴》 篇7

但是, 真正让寓言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立的样式的,还要归功于柳宗元。柳宗元的寓言虽篇幅短小, 数量也不算很多,但是他的寓言有全新的情节,有典型化的形象,同时也十分讲究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对先秦寓言的再创造。他的寓言往往是“高度的哲理性与强烈的政治性相结合”,“现实针对性很强,往往是对当时重大政治问题之讽喻”(孙昌武著《柳宗元 传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而我们所学的《黔之驴》就是其中一篇。学习本文,除了要了解“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及其文化内涵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探寻其创作本篇寓言的真实目的。

一只驴被好事者运到了贵州, 这个庞然大物一开始把老虎吓了一跳。因为老虎从没有见过驴,于是认定它是神,很害怕地躲在树林里窥视它,看来看去,却始终不敢接近它。过了一段时间,驴一声长鸣,又把老虎吓了一跳,以为它要吃自己。后来,老虎又等了半天,来来往往地观察它,发现驴除了会叫之外,好像再没有别的什么本事了。渐渐地, 老虎开始在它的周围走来走去,慢慢地接近它,态度也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挑衅它。驴终于生气了,它奋力用蹄子去踢老虎。老虎一看, 明白驴也就这些本事,于是纵身一跃,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对于这则寓言,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方面,就老虎而言,本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对手的气势所迷惑,不要因为对手的强大而不作分析就被吓倒,一定要注意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在行动中认真观察对手、研究对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

另一方面,就驴而言,本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生活固然美好,但它有时候也非常残酷。总有一天,虚假的一切会被生活无情地拆穿,品尝苦果的终究还是自己。

其实,对于柳宗元创作本文的目的,还另有说法。下面,我们就用“知人论世”的文学法则,探究柳宗元写作本文的深意。

我们常在诗歌鉴赏中采用“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手法,这一手法在解读寓言故事时同样适用。柳宗元,唐朝河东人,出身于官宦家族,自幼才华出众,祖上地位较高。柳家最辉煌时,家族中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柳宗元出生时,家族已渐趋没落。与此同时, 唐王朝也正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他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他21岁考中进士,名声大振,仕途顺畅。31岁时,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发起的“永贞革新”。仅半年后,改革失败, 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官宦、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随即他遭贬谪, 从绍州刺史被贬为永州司马。尽管永州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但政敌们一直没有放过柳宗元,造谣诽谤、人身攻击,这样的攻击持续了好多年。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残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对柳宗元的身心摧残是极其可怕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敢也不便直接说出心中的怨恨和对现实的不满,于是就用寓言的形式委婉地进行表达。

柳宗元在《三戒》序中如是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意思是,世上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们时常借助外在的力量贸然出手,结果一旦激怒了强大的对手,就会丢了小命。柳宗元在特定的环境下, 借助动物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当权者的愤懑,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也是对世人的启迪:即使真的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也得努力掩饰自己,也许这样才能保全性命。他认为,如果驴凭着高大的形体, 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 那么也许它就不会被老虎识破,进而丢了自己的性命。

续写黔之驴 篇8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马家忽探得此事,将其公告天下,天下之兽,无不服者。虎闻之,傲然曰:“天下之地,无吾不可去也;天下之物,无吾不可食也。”因而常食兔、羊及牛,因其强大,无敢搏者。

他日,虎入山游玩,恰为驴家得知,与牛、羊、兔三家议之,欲召有突事之人,令其丧命于山中,四小辈接之。

四兽人山,观形势,定计,欲令此虎丧命于山中之心盛亡。

再观其虎,行于山林小道间,观景、游玩,不亦乐乎。而不知何时,虎肚中饥饿,欲食驴,却因身处山中,弃之。而行一时,突见前方现一驴,大喜,于前奔之,而此驴生性狡猾,带虎环绕于山林之间,令其疲之,又乘其疲之一时,蹄于其头,其处疲惫间,头忽受重击,何能不恼?因仰天怒啸,后腿发力,已向驴冲去,可因其太过疲惫,未至一里,便卧于地,而驴,乘此之时,弃于林涧,未几,已未能见其身形。而虎因处疲间,已无力再追,因而长啸数声,决心日后相见,定取其驴性命。

良久,虎忽立于地,虽已恢复,可腹中之饿甚盛之,但闻草丛中有物作作索索,疑心大起,近之,见一兔,不禁大喜,伸爪欲捕之,却为其避之,虎大恼,双爪齐出,于兔抓去,兔匆进洞,虎见行未果,怒之,因而伸其爪进洞,欲将其拉出,忽感右腿剧痛,匆回头视之,见为一羊,不禁怒之:独羊竟敢犯吾之威,吾定令汝丧命,因而将前爪拉出,匆向羊抓去,忽感头痛,前爪忽停,见为驴,不禁仰天怒吼,一时,虎啸之声漫于山间,驴、羊不禁一愣,虎乘此机,将二兽捕之,见两兽为虎所捕,牛匆匆奔之,其虎处捕二兽之喜中,又何能知晓?直至牛奔于已前,方才醒悟,匆逃之,驴、羊见牛奔,又失虎之缚,匆肉之,牛见驴、羊二兽闪于道旁,行速更盛,观其虎,早已因牛之现而乱,又何以避,未逃及一时,已受牛一重撞,落入坑中,虽有一身好本事,却未能助其逃出,已无重见天日之时,只得苦啸数声,居于坑中。

黔之驴导学案 篇9

编写校审使用时间编号

黔之驴

柳宗元

【目标展示】

1.勾画课文中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词语,概括驴和虎的形象,并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课前复习】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或填字。(每空1分)

慭慭()噬()跳liáng()大hǎn()

二、解释下列词句。(每空1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稍近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4.技止此耳()()

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探究学习】

1.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在下面括号中填入一个动词,来表现老虎吃驴的过程。..

()驴——()驴——()驴

2.在文中勾画出描写驴的语句,概括驴的形象。

3.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词语,概括老虎的形象。

动作:

心理:

4.多角度分析本文的寓意。(任选一个)

从驴的角度理解: .

从老虎的角度理解: ..

【指导点拨】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达标检测】

模仿本文中对“老虎”的心理和动作的描写,(任选一个情境)给“驴”加入适当的心理、动作描写。

情境一:初见老虎:

情境二:驴一鸣,虎大骇:

情境三:驴不胜怒:

【分层作业】

1.背诵课文。(必做)

黔之驴原文翻译 篇10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黔之驴》读后感 篇11

我所面对是一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张扬的青年教师,他们有文化,懂专业,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管理和指导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黔驴技穷时,想必下场和黔之驴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我情不自禁的汗流浃背。黔之驴的下场使我警觉,决不能够学黔之驴。怎样才不会犯黔之驴的错误哪?那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多读书,善总结,勤反思,使自己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这些就是我们的本钱,是我们“庞然大物”的优势,以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格去感染,去教化,去塑造,也就会有我们的期望。

有位名人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么一想,我们是“黔之驴”,也不必害怕,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呀。给他们一个舞台吧!让青年教师在我们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舞蹈吧,让青年教师自己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发展,自编,自导,自演吧!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篇12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并且

B.稍近益狎:

益:渐渐,更

C.驴不胜怒:

胜:能承受

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B.虎因喜

因跳踉大

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无异者

D.无敢哗者

终不敢搏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它)当作。

《黔之驴》注解式翻译全文 篇13

一、字音

黔 qián好 hào 事者窥 kuī慭慭 yìn 然大骇 hài远遁 dùn

噬 shì狎 xiá跳踉 liáng大hǎn

二、翻译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喜欢船:用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黔地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则:却之:代词,驴子。

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③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庞然:巨大的样子以为:把„„当做

老虎见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中把它当做神。

④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蔽:隐蔽,躲藏窥:偷看稍:渐渐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不莫相知:不了解它。

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⑤他日,驴一鸣,虎大以为 已也,甚恐。

他日:有一天骇:害怕远遁:逃到远处遁:逃跑

以为:认为且:将要噬:咬甚:十分恐:恐惧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跑;认为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⑥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然:可是往来:来来往往异:特殊的益:逐渐

习:熟悉,习惯 其:它的终:始终博:击,扑。

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⑦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蹄 之。

稍:渐渐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不胜:禁不住胜:禁得住蹄:用蹄子踢之:代词,代老虎

老虎又渐渐地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加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⑧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因此计:盘算之:这件事技:本领止:只,仅耳:罢了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心想:“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⑨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因:于是跳踉:跳跃㘎:怒吼尽:吃光乃:才去:离开

【《黔之驴》】推荐阅读:

上一篇:社团成立大会讲话稿下一篇:小班计算:小矮人围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