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行车作文(通用13篇)
新自行车作文 篇1
星期六的晚上,我吃完晚饭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走到华光城的北门,我们看见了一家自行车店。从橱窗往里瞧,自行车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爸爸说:“让我们走进去看看吧!”
走进店里,我仿佛走进了自行车的世界:山地车、折叠车、赛车应有尽有;颜色也各种各样:黑色、红色、白色、粉色、蓝色……让我目不暇接。忽然,我的目光被一辆自行车吸引住了,它全身雪白,手柄和座垫还嵌着蓝色条纹,轮胎和链条非常坚实,还能换挡。我一看就心动不已。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问:“喜欢吗?”我点点头。虽然价格非常贵,但是爸爸妈妈还是把它买了下来。
啊!我有一辆新自行车了,我兴奋极了。我迫不及待地骑上它去兜风。秋风可真醉人,空气像施了魔法似的,清爽宜人,淡淡的桂花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夜色可真迷人,世纪东方广场灯火通明,璀璨异常。我骑着我的爱车,感觉自己像个旋风小子,帅呆了。
“明天我一定要早起锻炼。下星期我一定要去东钱湖骑行……”我心里暗暗打算着。
呵呵,新自行车,你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你知道吗?
新自行车作文 篇2
利用废旧自行车,天津大学的学生制作成54件产品,如路牌、讲演台、架子鼓、钟表、垃圾桶、婴儿车、旋转鞋架等。
利用自行车的车轮、横梁和座椅重组做成的路牌,四个方向分别指明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学三食堂、学校东门,给这些废弃品赋予了新生命。新颖的架子鼓吸引不少师生拍照。废旧自行车制作成一个双人板凳、抬式消防排烟机,着重考虑实用性,更能有经济价值。
我国自行车年产量已达到8700万辆,废旧自行车的再利用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上,专门为废旧自行车预留了展位,旨在促进产业发展。
自行车的新日子 篇3
消失的“自行车长龙”
在世界,自行车,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在中国,自行车,是摄影家王文澜的一张名片。
现在,这张名片,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尴尬……
1968年就当兵的王文澜,是地道的北京人。1975年,王文澜在部队做摄影报道员,一次拍摄雪景,无意中把一辆自行车摄入。20年后他整理照片,发现那是他第一次拍下自行车。至今算来,王文澜把自行车作为拍摄对象,已经持续30年。自行车,也就成了摄影家王文澜的一张名片。2004年,王文澜的摄影作品结集为《自行车的日子》。
1980年,王文澜回到北京。《中国日报》正在筹备,王文澜成为其中一员。他家住三里屯,办公在人民日报社内,家离单位加分钟的路程。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上下班,王文澜都靠自行车解决。“当时基本上只有自行车和公交车,私家车根本没有。”王文澜说。
当时道路很“宽”,一半是自行车道,并排十辆自行车,是常见的场景。王文澜逐渐注意到,身边那些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我那时才有意识地去拍摄自行车,拍自行车上的中国人,拍他们生活的状态,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王文澜说。
他有时也预先设计场景,再去寻找拍摄地点。1991年那幅著名的《自行车王国》就是如此。当时,王文澜是报社摄影记者,从国家领导到重大事件拍摄了很多。王文澜想拍一张图片中挤满自行车的照片,来表现自行车大国的整体状态。
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景象,就到处问朋友。一个朋友推荐上海的光新路口。路口中间有一条铁轨,火车经过,两边护栏挡住行人。火车通过,护栏拉起的瞬间,长时间等候的车流,从两边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
王文澜来到光新路口,站在侧面的一个高处。一趟火车过后,两边人群完全交汇的瞬间,他按下快门,取景框被两个方向的自行车流,占得满满的。
2000年前,王文澜说他自己“誓死不开车”,觉得自己难以把控那么大的一台机器,总怕撞到行人。
北京越来越大,二环内的北京城区早已突破。2001年6月四环全线通车。以四环路为界的新城区面积,比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大4~5倍。2000年6月28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人们的居住区越来越多地分散到三环以外、四环以外。
王文澜也搬家到门头沟一带,经常有事要来回穿梭,不得已在2000年开起汽车。“我开车一是因为活动范围大了,家离单位远了,再有就是自行车和汽车混行,越来越不安全。”王文澜说,他自己开车,也经常要躲闪穿行的自行车。
3年前,王文澜去上海,特意去了一趟光新路口。那里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用王文澜的话说,“过去自行车流是长龙,现在都变成汽车的长龙,自行车成了黄花鱼,只能溜边了。”
王文澜经常在北京的二环路拍摄自行车。上世纪90年代,站在二环的桥上,能看到下面川流不息的自行车。现在只能看到汽车闪烁的尾灯。
北京著名交通专家段里仁,印证了王文澜的感觉。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城市道路,采用三块板道路。这种方式很好地照顾了自行车。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机动车发展非常迅速,中间那一块板容纳不了那么多汽车,就在比较宽的自行车道里划出一部分给机动车。”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王文澜的照片里,已很少能找到自行车的车流。
租赁时代:地铁+自行车
城市大了,北京城区已经规划到五环路。五环路全程98公里。
辽阔的城区面积,催生了快速发展的私家车,让自行车黯然失色,让王文澜的名片变得模糊,但也催生了地铁。
也许就是地铁,给自行车带来生机。
贝科蓝图自行车租赁公司的老总王勇,在做单车租赁生意之前,在北京的一家外企上班。1993年,他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另类的项目——出租自行车。
那时,三环路还在建设中,1994年才全线开通,三环外没发展起来,城区比现在的规模少得多,私家车没有发展起来,自行车是一个十分方便的选择。汽车相对稀少,路面也显得宽阔许多。自行车道上不会出现和汽车混行的情形。
最初,王勇在赛特边上设置一个租赁点,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外国游客。押金400元人民币,一天租金20元。“当时这个价格挺高的,生意很不错。”王勇说,赛特租赁点,最多的时候有80辆车,平均每天最少能租出去20辆。接下来的两年里,王勇在建国门、北京站和崇文门又设置三个租赁点,生意做得很好。
1996年,他不满足于现状,计划把单车租赁做成多网点的系统化。“那时信息技术不能满足,没有网络,没办法统筹,没办法异地还车退押金,银行等等的联网也没搞起来。”王勇说。看到生意的瓶颈,同年,王勇决定放下单车租赁,转行去做其他生意。
2005年,王勇觉得网络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又把这个项目“捡”了起来。
这一次除了自行车租赁之外,王勇还提出“公共单车”概念。“有公共汽车,就可以有公共单车,这是一个道理。”王勇说,他没受过法国租赁单车理念的影响,只是觉得中国有骑自行车的传统,接受公共单车应该有“心埋基础。”
这里说到的“公共”,其实就是一个多网点连锁服务的方式。一个人在A地租了一辆自行车,到达B地,可以在附近找到连锁网点直接还车。这就使自行车从属于某个人的状态,变成一种可以循环的公共资源。
根据这种想法,王勇把第一批40个网点,基本设定在三环之内,大都比邻地铁站。现在都已经投入使用。一种是像北边的鼓楼、东边的大望路这样的交通密集之处。另一种是像城市中心的北海公园、景山公园这样的重要景点。这样设置网点的目的,就是要和现有的轨道交通形成互补。
到2005年,北京地铁已经有1、2、13号和八通线,地铁站将近70个。今年10月7日,5号线开始试运营,又增加20多个地铁站。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发展,地铁站将覆盖北京的各个角落。
公司按照计划,到年底,网点会增加到100个,将遍布所有的地铁站点和市区内的景点。“说实话,三环内,还是骑车方便,效率高;出了四环,还得开车。我们这样设置网点,出了地铁站,就能租一辆自行车。”王勇说。
开始只对会员提供异地还车;临时租车者,在哪里租赁还是归还哪里。现在已经和银行合作,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退还押金,异地还车对于临时租赁的市民也成为可能。每年交400元的押金就可以成为会员,一年租金100元;普通顾客每天20元。
目前的会员人数,王勇说还没有开始统计。但据一些租赁点的人员反映,从7
月份之后,前来租赁单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天租出20辆不成问题。大多是普通市民作为短途代步之用。按照这样的数字估算,大约会员会有千人以上。
王勇说:“1993年,我是针对外国游客的,现在我是针对普通市民。现在选择出行的方式多样。我是针对那些不能随时把单车带在身边的人。”
到目前为止,王勇已经为这个公司投入超过500万人民币,目前还在“烧钱”阶段,没有实现赢利。“这是个规模经济,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赢利的,得先培养新的骑车习惯。”王勇说。
自行车的回归实验
“说行者促进会”的李程,也在和一家公司合作,把深圳的高档社区“华侨城”作为试点,进行公共单车的租赁项目。
接通李程电话,他正在洗车,“我上下班五公里,都是骑车的,但出去办事什么的,还是要开车。我后备箱里一直放着一辆折叠车。”作为深圳“悦行者促进会”的发起人,李程说。
身为建筑师的李程,是三峡移民的后代。去年,他回了一次老家。县城的墙壁上,到处都是“175米”的字样。
“那意味着明年9月,175米以下的建筑都会被淹没,包括我的小学,我童年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自行车是一个一直不能忘记的东西。他父亲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因为每天擦洗,买回五年之后都是崭新的,现在还放在他父亲的老房子里。
李程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小学三年级。“那时八九岁,就用我爸的二八大车练,把腿从横梁下面穿过去。”李程说,农村田埂很窄,只有三五公分,技术好的小朋友,在田埂上把车骑得飞快。“很神气,很有点炫耀的意思。”
他自己居住十多年的深圳,也与自行车渐行渐远。他觉得该做些什么,悦行者促进会就这样在今年1月产生。
这个促进会相当于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团队。这些倡导绿色出行的年轻人,代表了当下这些人们对于自行车的看法——健康、环保、时尚。这个促进会的发起者都是文化圈人,职业分别是媒体人、建筑师、自由撰稿人,参加者也大都是城市白领。
最有规模的一次活动,是被这群人称为“马路秀”的探路之旅。
今年6月份,他们得知,深圳刚刚从市中心的地铁站,修了一条来回十公里的自行车车道,就从网上召集30多人,一起骑车上路,体验那条道路的状况,把感想整理出来,递交给相关部门。李程说,这条路给他们的感觉很好,觉得是对自行车回归生活的一种倡导。
这群人往往把自行车当作又一种时尚。个性十足的自行车,代表着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北京“速百客”自行车行,是这个圈子的大本营。每天聚集着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人购买一辆自行车就要花到5000美金。
李程说,上大学时,无论多远基本都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那时有树荫,车道宽敞,不像现在,骑车很危险。”
他自己的孩子现在有一辆小自行车,他只敢让她在楼下花园里骑。李程说:“我们也是希望能让自行车有更方便安全的环境。但愿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能安全地骑车出去。我们不是狂热的自行车分子,我们不反对汽车,只是觉得一个城市里应该有自行车的存在。”
“华侨城”是一个旅游地,也是一个高级社区,有很多来度假的高端人群,周围的生活设施,大多相对集中。这给自行车交通的实验提供了一个基础。
“我们把周围的旅游区、shoppingmall、住宅区都连接起来,在这个小范围内先实验一下。”李程说。
目前,李程的计划是在当地设置10个网点,一共500辆车,针对当地的高端人群,以及游客和上下班乘坐地铁的白领。基本分成生活线、展览线、旅游点和富人区几个分布区域。价格暂时没有确定,计划前期短时间租赁以免费的形式进行推广,以后会逐步制定出价格。
“从前人们选择交通工具都是很单一的,要么骑车,要么只乘公交。现在城市变大了,交通方式就必须改变,可以先乘坐地铁到一个地方,出来租一辆公共单车,骑几公里,很方便。如果很远就选择开车。这样多元化的交通才是健康的。”李程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自行车过去是必须的交通工具,现在则成为一种很好的补充。“这就是自行车和城市关系的变化。”
《2006年度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白皮书》,提出建设特区自行车交通系统。2007年华侨城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建设完成,覆盖面积为深南大道以北约3.2平方公里,双向车道总长约16公里。
“瘦身”的自行车道
据报道,到2006年底,北京机动车数量已达282万辆,其中私家车为156万。
北京著名交通专家段里仁说,大约10年前,购买自行车就不再需要上牌照,中国自行车的保有量是无法统计的。据估计,北京现有的自行车仍然在800万辆。
对于如此众多的自行车,在相应的城市规划中,自行车道是有着明确标准的。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2005年度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基础研究》,规划自行车道路网应是由城市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胡同、小区内道路共同组成的、能够保证自行车连续行驶的网络。保证自行车道的宽度。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自行车道适宜的宽度为3.5米,支路为2.5米。
这在大城市中都难以实现。长安街的自行车道宽度比较标准,但北京其余道路的自行车道,都在不断“减肥”。一些拥挤路段的自行车道,只能并排通过两辆车子。自行车道和公交站合并,有的还成为私家车的停车场,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随着城市的改造,一些以前适合骑车出行的路段都已经拆除。
在段里仁的感觉里,自行车道也确实变得越来越弱势,因为整体上所有的自行车道都在“瘦身”,所以甚至根本找不到一条典型的道路作为个案。
“你比如长安街,以前是机动车两车道,后来慢慢变成四车道,六车道等等,挤占的自然是自行车的车道。再比如西四北大街那边,路口改造,为了方便机动车,就加宽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就把人行道挤占,便道又变成停车场。”段里仁说。
现在在规划者和设计者心里,对于交通工具有一个很自然的排序,认为汽车是先进的,自行车是落后的。顺序是汽车、自行车、行人。“这样是不行的,这是一个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我们在观念上必须把行人、自行车这样的弱势群体放在优先的地位考虑。”段里仁说,“在英国以前没有自行车道,现在特意设置出来,有时候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就空在那里,也不允许汽车占用,这是一个权利的问题。”
王文澜说,他以前骑车经常钻胡同,“那时的胡同很多,北京一共差不多有三千条胡同,后来随着拆除,现在就剩下不到一千条。改成大道,肯定不再适合骑车。”
我的新自行车作文 篇4
“快递到了,是自行车。”妈妈大声说。我赶紧跑下楼,抱着这个“大铁块”兴奋地回家,还一边走一边想,明天我一定要把它拼好。
第二天,爸爸七点钟就把我叫醒了。我揉了揉那沉睡中的眼睛,又伸了伸懒腰,便跟着爸爸去拼自行车了。我们先仔细地看了看图纸,什么也没看懂,只看懂了手柄和坐凳的位置。于是我们就把看懂的先拼好,没看懂的就到专门拼行车的店里叫他们拼。他们先拼了前后轮的挡板,然后把反光条粘上了车,再……不一会儿,我的小自行车就诞生了。
我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飞奔在路上,给好多人炫耀着我的新自行车,不时还把速度调快调慢。有时还要停下来看看自行车,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
到了家,我又看到了它的一个新功能,就是它能放水杯,这个新功能使我更喜欢这辆高等级的自行车了!
初一说明文作文:我的新自行车 篇5
昨天,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妈妈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漂亮的自行车穿着一件黄色衣服,它在阳光下特别耀眼,那上面还有好多可爱的小兔子玩偶,看上去像一匹金色的小马。我骑上自行车别提有多高兴了。
以前,小伙伴跟我一样骑着小童车,后来他们陆续都换成了新自行车,只有我还骑着三岁时爸爸给我买的那辆破旧的小童车。每次看到别人的新车,我都羡慕得要死。可我把愿望告诉妈妈时,她总说:“如果你在龙岗学校好好学习,有了进步,妈妈一定买新车给你。”我暗下决心,果然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妈妈为了奖励我,终于让我实现了梦想。这辆车花了三百八十元呢!
新自行车来之不易,我得继续努力,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 篇6
在今年的寒假里,我的爸爸带我去自行车店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我一眼望去全都是自行车,外形独特,炫彩的外观吸引着我的眼球,好像在说:“选我吧!选我吧!”让我很难作出决定,我和爸爸一辆一辆参观了下去,最后我选择了一辆黑白镶嵌的自行车,不像别的自行车一样的光彩夺目,显得十分与众不同,就买下了它。
我们把自行车带回了家,开始熟悉自行车的功能。整个自行车的结构是由:前轮,后轮,坐杆组成,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功能方面就不一样了,有避震器,变速器,这两项新的功能。避震器可以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减低震动,变速器可以在骑行过程中实现变速的功能。虽然多了这两项功能,但还是很快适应了,骑起来爽快多了。这辆车在设计上也有讲究,在自行车上面还有一个可以挂水壶的架子,后轮架子结构还是青蛙腿结构,也有了防震的功能。坐凳可以随意调节,前轮还有防脱系统……
怎么样?是不是酷极了呢?
新形势下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探讨 篇7
1.1 重技术、轻管理
我国铁路建设中很多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源于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累积,每年,我国在铁路建设关键技术上的投资可谓庞大,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改革,铁路建设终将会以实体事业的形式融入社会群体之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和理念也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铁路建设之中。在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之中,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是仍有很多事故发生,其原因就在于绝大部分的管理者认为安全保障技术完善就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他们忽略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举个例子,在技术条件充足、设备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由于职工操作不当或者是突发意外,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重设备、轻人员
重物轻人是我国很多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严重弊端,很多企业会花很大的精力甚至代价去保养他们的设备,也不愿花时间去保养他们的工作者。铁路职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任务的崇高性和艰巨性,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关怀。铁路设备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要加强对于职工人员地管理,建立合理人事制度,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1.3 事故频发,缺乏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
我国铁路行业各类大小事故频发,其中包括货运列车出轨、客运列车追尾等恶性事故,国家和社会虽然对铁路行车安全投入了很多关注,但是没有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问责机制也不完善,对于铁路事务缺乏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往往是当事故发生之后才后知后觉,没有从根本上去防范、应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铁道的偏行政化管理也为铁道市场化进程设置了一定的阻碍。
2 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分析
2.1 铁路改革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铁路建设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譬如合并站段、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职工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无法理解这种大势所趋事件推进的必要性,导致心理不平衡,心态调整不善。尽管一些职工对于铁路改革抱有一定的期望,但是缺乏强大的信心,危机感较重,心理负担过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容易造成员工的抑郁、紧张、烦躁、抵触心理甚至是过激反应和行为发生。随着干部制度改革,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完善、普及,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工作失误发生,进而为铁路行车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2.2 企业文化的缺失
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凝聚了企业几代从业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既对铁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职工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意义。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部分铁路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同时也不知晓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的站段缺少科学制度的建设,禁锢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企业文化无法构建,得不到职工认可,企业文化的缺失在职工心理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真空区,容易造成职工的迷茫,不利于推动铁路行车安全发展。
3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
3.1 情感、意志、兴趣与行车安全
当一个人对某项事业、某个工作的情感、意志和兴趣集中于一点上时,才能全身心不顾一切地投身进去,奉献所有。在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研究中,发现当铁路职工真心热爱他(她)的职业,愿意付出努力,并感觉能够实现抱负的时候,发生事故的频率要小很多;相反,当职工不是真心热爱其所从事的铁路行业,没有将他的工作与个人发展、命运结合起来时,他在工作时是敷衍的,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的概率要大得多。
3.2 注意、疲劳、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
注意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集中注意、注意分配、注意力转移3个部分,铁路职工在不同的阶段,应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时需要掌控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一旦发生注意力匹配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事故。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与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疲劳驾驶和疲劳工作是我国明令禁止的行为,疲劳状态对于铁路行车安全是十分强大的潜伏性阻碍因素。侥幸心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环境歪曲的认识,产生某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发生某种不安全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减弱、偷懒心理滋生、臆测判断,这3个方面有时会单独出现,有时会组合出现,不论是各种形式,不可避免地都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3.3 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关系
铁路建设有着其特定的集体价值取向,铁路工作者当然也有着其个人的价值取向,然而很多职工和管理者无法正确把握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地矛盾、冲突,从而导致铁路行车事故频发,安全得不到保证。个人价值的实现应该建立在实现集体价值的基础上,当遭遇矛盾的时候,个人价值有必要为集体价值作一定的牺牲,反过来,集体或者是组织要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有效的途径,当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能够融合在一起时,员工会有为之奋斗的动力,铁路行车安全才能有推动力。
4 建议和措施
4.1 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当下我国很多企业正在应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并逐渐受到大范围的追捧,铁路行车安全事务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同时强化组织和人员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证各项事务有序推进。铁路行车安全事务从根本上讲关乎铁路列车存在之根本,虽然各项工作组成部分较为复杂,但是根据针对性而言,要明确列车安全事务的具体工作规划、员工组成明细、完整地执行政策、合理地监督机制以及成套的应急预案措施。只有将整体的综合性事务仔细布局并且抓住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并能降低实质性的风险概率。
4.2 关注员工心理变化
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情绪变化,必要时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的员工要及时加以辅导和情绪疏通,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关怀,于此同时,要加强员工间经常性地沟通和交流,通过员工间的相互安慰和比较能够有效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进步,进一步发挥集体的优势和力量,推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和运行。
4.3 制定严格工作计划,提升工作效率
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责任到人。工作计划要简单明了,工作要求要细致入微,工作监督要步步跟进,工作评价要及时有序。严格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助于减少职工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促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研究发现,当职业人的工作计划、工作程序明确时,他们的工作热情会有极大提升,而且工作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较好。
4.4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尽量做到优化、简化、突出重点,适用、提高可靠度,其次要实施有效地监控,强化关键环节的作业控制,加强监督管理,将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细节进行详细地考核、记录,并将其纳入整体员工审核评价之中,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地晋升通道,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当员工在心理层面看到了在本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希望时,当他们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才会倾其所有去真正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才能真正在员工心理层面为铁路行车安全事业注入强心剂。
5 结语
心理层面的因素的研究最终还是会归结到有关人的研究之上,铁路行车安全的保障不仅仅是技术上、设备上的,同时也是人为因素上的。合理的状态是技术和设备达到先进水平,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的硬件和物质基础,而且铁路各个岗位的员工们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到铁路相关事业之中,为铁路行车安全事务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指导。两者相结合,才能保障铁路行车的安全稳定且持久。
随着技术地不断进步,未来的铁路列车必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会越来越少,但是对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好员工素质要求、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人力结构改革之间的矛盾会成为突出问题,届时,对于职工人员的心理安抚会成为重要突破口,甚至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的根本,加强对于员工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抚慰将有助于推动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名,叶龙,焦峰.基于胜任素质的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9-64.
[2]蒋玉国.论思想工作与铁路行车安全——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5):44-45.
[3]陈明莉.机车乘务员的心理素质与高速铁路行车安全[J].科技资讯,2007(4):177.
[4]张孟彬.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建设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4(2):12-14.
[5]张建.铁路机车乘务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7):117-118.
自行车作文 篇8
那一天,爸爸突然对我说:“我来教你学自行车吧。”“啊?不,不,No!”我直摇头,可爸爸还是硬拉着我来到广场上练自行车。
开始时,我不敢坐到自行车上,后来经过爸爸的劝说,才慢吞吞地坐上了车。每当车头一拐,我就会发出一声尖叫,骑的时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生怕会碰到一粒小石子,结果每次都险些撞到其他东西,幸亏爸爸身手敏捷,及时在后面扶住了我。不过也有接不住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正在和他的朋友聊天,一时没注意到我,“嘣的”一声,我撞上了石墩,腿上破了一块皮。
从此,我一看到自行车就心惊胆战。
可看到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向我炫耀时,我实在是羡慕。有一天,我又坐上了自行车,深吸一口气,然后蹬了起来,虽然开始骑得歪歪扭扭,可总算骑起来了,我练了好长时间,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极了,立刻跑到爸爸面前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
学自行车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宝贵时光。
自行车作文 篇9
小学时,由于家长没空,爷爷送我上学。想来或许奇特,或许,我从未羡慕过有汽车接送的小孩,由于自行车虽说没有顶棚与车窗玻璃,但每当骑行起来,车子带起微风便给你个大大的拥抱,深呼吸,还能尝到空气中混合的泥土香味,心中有种畅然油但是生。若是玩累了,能够将头靠在爷爷的白汗衫上,侧着脑袋,看四季光景从眼前略过。夏天是是吃冰棍的好时节,后座上的我会担忧刹车时,凉凉的冰棍蹭到爷爷的背上。爷爷蹬着车子,穿过马路与旧时光巷口,我觉得那蹬车时的“吱嘎吱嘎”声是那么动听,由于那里有爷爷的宠溺,自行车后座上的我,被幸福掩盖着。
上了初中,我经常神往电影里自行车上的纯情。《恋空》中,放学的午后,弘树载美嘉回家。自行车上白色的校服衬衫穿过嫩黄色的田野,钻进樱花树林,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两人身上,斑斑驳驳。弘树不时的按响车铃似乎在述说他的爱意。后座上美嘉的长发被风儿吹起,飘散在风中。看到美嘉脸上羞怯的笑容,我常想,何时,我能等到属于我的邂逅呢?夏末秋初时,我常常会把整个午后消磨在林荫路上,骑车徘徊,感受那光影斑驳,然后消逝在那一片朦胧的悸动中。
上高中了,起初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战争里、雍和宫、北新桥”永远是车满为患,我再也忍耐不了“生命流逝”的无法与痛苦。最终我开端骑车上学。
日日骑车,日日期盼,然而电影中的浪漫却从未来过我的世界。我骑车上学的过程真是“异常精彩”。有时只听呼的一声,大风扑面而来,先掀起我的帽子,然后头部似乎遭受重击,头发在风中紊乱,最后被汗湿在前额,心里排山倒海“说好的长发飘飘在哪里?”:有时骑车途中能遇到不错的“景色”,眼前有如水墨画班朦胧神秘,樱花林?其实是雾霾啦,陶醉之余还是戴上口罩,毕竟安康第一;冬天里,竟会偶遇不良商家向路面泼水,唰―自行车在冰面上划下一个美好的弧,一个捂得像面包的小孩出溜一声趴在冰面,将自己的膝盖献给大地。其实也不不疼啦,赶紧捡起水壶、钥匙、还有最重要的饭卡等零七八碎,然后扶起车子看看还能不能赶上下个绿灯,毕竟早自习还有默写呢!
就是这样,时至今日,我也没遇到我的弘树,没遇到白衬衣下能够依偎的肩膀,可能我整个高中都不会遇到。但是在自行车的陪伴下,上学我可一次都没有迟到哦。每早上学,我都会与自行车商定,40分钟后一定要准时到校。无论是晚起亦或是路遇风雨,既然与你商定,便只顾风雨兼程,由于骑上车子,自己便是独一的依托。“在城市里骑自行车,应该蛮幸福的”摩拜单车的开创人胡玮这样说。是的,做自己时间的主宰者,其实蛮幸福的。
这样看来,自行车的确是我应当珍爱的礼物。是你带我发现原来幸福不只在晚辈的宠溺中,或是在纯情电影里,它不能仅靠他人给予,或是等候来临。幸福是自己事必躬亲的感动,它是要靠自己去主动追求的。
我与幸福之间有辆自行车。
扫码、认证、解锁…昨晚小区门口的摩拜单车在今早被一辆辆取走,我虽不知他们去向何方,自行车在他们的生活里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但我知道骑在自行车的人们都在阅历着,在骑行的过程中体会着各自的幸福。
新自行车作文 篇10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一早就出发去买护具。到了商店,我们就开始挑选头盔。起初,我看中了一个天蓝色的头盔,而妈妈看中的是一个黄色的。我们在两个中间选了半天,不过在挑遍整个货架后,我们最后还是买了一个黑色的头盔。后来,我们又试了头盔的大小,买了手套等其他护具。看着这些专业的装备,我很开心,兴冲冲地和妈妈往家赶,希望早点开始学车。
我们租来一辆公共自行车,开始练习。我跨上车,妈妈扶牢车头和坐凳,从巷口到巷尾,慢慢地骑了几个来回。后来,渐渐地我的胆子就大了,蹬得也越来越快了。突然,妈妈一松手,我一紧张立刻开始左摇右晃,赶紧用脚撑住地面,停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觉得自己开始掌握了技巧,原来骑车是这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十二点半,该回家吃饭了,我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买自行车作文 篇11
爸爸妈妈同意给我买自行车啦!我今天异常兴奋,不停地想象着自行车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时,爸爸说:“你下午做完作业再去买自行车吧。”我不情愿地说:“不好,中午就去买。”爸爸坚决地说:“不行,下午再去买!”“就不!”我毫不示弱。爸爸生气了:“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也火气上来了,顶嘴道:“我就中午买,其他时间都不买!”爸爸又对妈妈说:“他不乖就不不给他买了。”我再也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大叫“就买――”爸爸回手打了我,我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妈妈温柔地说:“等爸爸中午上课的时候我带你去买。”我想还是妈妈最好!我拥抱了一下我的妈妈,我终于得救了。
我爱自行车作文 篇12
自行车的颜色几乎都是绿色的,只有一点是黑色的。我的小自行车上有风火轮和手电筒。先说说风火轮吧,是安在轮子上的,晚上,打开开关,这样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风火轮快速旋转,别人就知道有一辆自行车。再说说手电筒,是安在把上的,可以调上调下,看路上的情况,还可以看见有没有大坑。我的自行车有三个档,分别是快、平、轻,是内变速的。快档是用脚蹬的时候非常沉,不过非常快;平档就像平常人骑自行车一样;轻档骑起来很轻松。我喜欢用快档,因为速度非常快。
小朋友,这就是我的小自行车哦!骑自行车锻炼身体,还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快乐。晚上我做完作业,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玩。骑自行车要安全第一,骑得太快会摔倒的哦!小朋友,骑自行车也要注意安全哦!
自行车趣事作文 篇13
突然,我就很想学骑自行车。
五年级时,我如愿的能够骑上自行车了。
小时候,学东西都是非常快的,又因为小时候正处于八十年代,那种自行车还是没有刹车,比如说上海的老牌自行车,在我家乡是非常多的,我老爸给我在奶奶家推了一个非常土气的自行车,那车比我整个人还高。
乍一看,车的颜色是那种老得掉牙的绿色,还有点斑斑锈迹,自行车长得确实丑了点,老爸把自行车扔给了我,叫我自己去学,幸好邻居家的小伙伴踩着她的自行车来,说教我骑。
不行,我不能让邻居的小伙伴看笑话,于是自行车还没有立稳,我就开始握车头,然后用我比较轻盈的身体,站立在自行车的踏板上,开始学半步,看到自行车走了不算很远,大概只有一米,我练习了一个小时的半步自行车,从一开始握住车头的不稳,到最后我能踩着半步走好远,第一次骑自行车我并没有摔跤。
我摔跤,是在我学会了自行车,看到有人闭着眼睛骑自行车,我只是觉得挺好玩的,也学着别人闭着眼睛,在我那不算很好走的石子路上,我闭着眼睛骑,一开始闭着眼睛感觉路还很空阔,没有撞到两旁的树木,于是又开始第二次闭着眼睛踩自行车,这次,长得有水桶粗的大树正好被我撼动了,闭着眼睛撞树了,便再也不敢了。
踩着自行车,放一只手,也是小时候最常见的。但偏偏在我放学的时候,我看到有人放了双手,于是我又一个人偷偷的学放双手。
那次,妈妈生病了,我用自行车骑了好远,在拐弯处我放了双手并没有摔跤,在药店给妈妈买完药后,再次来到拐弯处放双手时,我荣幸的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我只能推着自行车,手上、脚上都被摔出了淤青,但又不敢告诉妈妈,怕被骂,只能自己忍着。
【新自行车作文】推荐阅读:
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11-04
大学自行车协会招新策划书09-21
买自行车作文10-20
自行车五年级作文09-28
修自行车五年级作文05-12
一辆旧自行车作文09-25
学自行车作文200字10-10
未来自行车作文400字12-11
小学四年级自行车的作文08-29
我学会骑自行车小学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