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精选12篇)
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 篇1
今天,我和姥姥、姥爷去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一到商场,我就冲进去找自行车购买区。找到后,我不禁对姥姥说:“这么多车呀?买那辆才合适呢?”姥姥回答:“要买高大一点,可以让你背挺直的。”我想了想,新车还要满足这几个要求:1.铃声悦耳、2.适合我、3.外表“帅”、4.坐垫不硬、5.车速不慢、6.有支架。
有了这些目标,我迫不急待地冲进了自行车“海”。我在车“海”里挑挑拣拣,一会儿觉得那辆颜色不鲜艳,一会儿觉得这辆又很长······好不容易推出两辆车,我看了看,各试骑了一下,买小的那辆。
小的那辆是我新车。它是一辆深蓝色的、车速如飞的折叠自行车。他与以前的儿童脚踏车不同,他前方没篮子、后方没后备箱。它的铃声比儿童车悦耳;支架是新的,一种亮晶晶的黑色。比儿童车的支架好得多。【以前因不变停放所以才加了个弯曲的支架。】这辆新车后方可载人,折叠起来像轮椅,方便携带。它的高度可让我抓得住把手。这辆车还挺不错哦!【除了刹车有点紧。】
这就是我的新自行车。我很喜欢它,对它很满意的折叠自行车。
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 篇2
利用废旧自行车,天津大学的学生制作成54件产品,如路牌、讲演台、架子鼓、钟表、垃圾桶、婴儿车、旋转鞋架等。
利用自行车的车轮、横梁和座椅重组做成的路牌,四个方向分别指明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学三食堂、学校东门,给这些废弃品赋予了新生命。新颖的架子鼓吸引不少师生拍照。废旧自行车制作成一个双人板凳、抬式消防排烟机,着重考虑实用性,更能有经济价值。
我国自行车年产量已达到8700万辆,废旧自行车的再利用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上,专门为废旧自行车预留了展位,旨在促进产业发展。
自行车的新日子 篇3
消失的“自行车长龙”
在世界,自行车,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在中国,自行车,是摄影家王文澜的一张名片。
现在,这张名片,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尴尬……
1968年就当兵的王文澜,是地道的北京人。1975年,王文澜在部队做摄影报道员,一次拍摄雪景,无意中把一辆自行车摄入。20年后他整理照片,发现那是他第一次拍下自行车。至今算来,王文澜把自行车作为拍摄对象,已经持续30年。自行车,也就成了摄影家王文澜的一张名片。2004年,王文澜的摄影作品结集为《自行车的日子》。
1980年,王文澜回到北京。《中国日报》正在筹备,王文澜成为其中一员。他家住三里屯,办公在人民日报社内,家离单位加分钟的路程。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上下班,王文澜都靠自行车解决。“当时基本上只有自行车和公交车,私家车根本没有。”王文澜说。
当时道路很“宽”,一半是自行车道,并排十辆自行车,是常见的场景。王文澜逐渐注意到,身边那些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我那时才有意识地去拍摄自行车,拍自行车上的中国人,拍他们生活的状态,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王文澜说。
他有时也预先设计场景,再去寻找拍摄地点。1991年那幅著名的《自行车王国》就是如此。当时,王文澜是报社摄影记者,从国家领导到重大事件拍摄了很多。王文澜想拍一张图片中挤满自行车的照片,来表现自行车大国的整体状态。
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景象,就到处问朋友。一个朋友推荐上海的光新路口。路口中间有一条铁轨,火车经过,两边护栏挡住行人。火车通过,护栏拉起的瞬间,长时间等候的车流,从两边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
王文澜来到光新路口,站在侧面的一个高处。一趟火车过后,两边人群完全交汇的瞬间,他按下快门,取景框被两个方向的自行车流,占得满满的。
2000年前,王文澜说他自己“誓死不开车”,觉得自己难以把控那么大的一台机器,总怕撞到行人。
北京越来越大,二环内的北京城区早已突破。2001年6月四环全线通车。以四环路为界的新城区面积,比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大4~5倍。2000年6月28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人们的居住区越来越多地分散到三环以外、四环以外。
王文澜也搬家到门头沟一带,经常有事要来回穿梭,不得已在2000年开起汽车。“我开车一是因为活动范围大了,家离单位远了,再有就是自行车和汽车混行,越来越不安全。”王文澜说,他自己开车,也经常要躲闪穿行的自行车。
3年前,王文澜去上海,特意去了一趟光新路口。那里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用王文澜的话说,“过去自行车流是长龙,现在都变成汽车的长龙,自行车成了黄花鱼,只能溜边了。”
王文澜经常在北京的二环路拍摄自行车。上世纪90年代,站在二环的桥上,能看到下面川流不息的自行车。现在只能看到汽车闪烁的尾灯。
北京著名交通专家段里仁,印证了王文澜的感觉。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城市道路,采用三块板道路。这种方式很好地照顾了自行车。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机动车发展非常迅速,中间那一块板容纳不了那么多汽车,就在比较宽的自行车道里划出一部分给机动车。”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王文澜的照片里,已很少能找到自行车的车流。
租赁时代:地铁+自行车
城市大了,北京城区已经规划到五环路。五环路全程98公里。
辽阔的城区面积,催生了快速发展的私家车,让自行车黯然失色,让王文澜的名片变得模糊,但也催生了地铁。
也许就是地铁,给自行车带来生机。
贝科蓝图自行车租赁公司的老总王勇,在做单车租赁生意之前,在北京的一家外企上班。1993年,他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另类的项目——出租自行车。
那时,三环路还在建设中,1994年才全线开通,三环外没发展起来,城区比现在的规模少得多,私家车没有发展起来,自行车是一个十分方便的选择。汽车相对稀少,路面也显得宽阔许多。自行车道上不会出现和汽车混行的情形。
最初,王勇在赛特边上设置一个租赁点,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外国游客。押金400元人民币,一天租金20元。“当时这个价格挺高的,生意很不错。”王勇说,赛特租赁点,最多的时候有80辆车,平均每天最少能租出去20辆。接下来的两年里,王勇在建国门、北京站和崇文门又设置三个租赁点,生意做得很好。
1996年,他不满足于现状,计划把单车租赁做成多网点的系统化。“那时信息技术不能满足,没有网络,没办法统筹,没办法异地还车退押金,银行等等的联网也没搞起来。”王勇说。看到生意的瓶颈,同年,王勇决定放下单车租赁,转行去做其他生意。
2005年,王勇觉得网络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又把这个项目“捡”了起来。
这一次除了自行车租赁之外,王勇还提出“公共单车”概念。“有公共汽车,就可以有公共单车,这是一个道理。”王勇说,他没受过法国租赁单车理念的影响,只是觉得中国有骑自行车的传统,接受公共单车应该有“心埋基础。”
这里说到的“公共”,其实就是一个多网点连锁服务的方式。一个人在A地租了一辆自行车,到达B地,可以在附近找到连锁网点直接还车。这就使自行车从属于某个人的状态,变成一种可以循环的公共资源。
根据这种想法,王勇把第一批40个网点,基本设定在三环之内,大都比邻地铁站。现在都已经投入使用。一种是像北边的鼓楼、东边的大望路这样的交通密集之处。另一种是像城市中心的北海公园、景山公园这样的重要景点。这样设置网点的目的,就是要和现有的轨道交通形成互补。
到2005年,北京地铁已经有1、2、13号和八通线,地铁站将近70个。今年10月7日,5号线开始试运营,又增加20多个地铁站。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发展,地铁站将覆盖北京的各个角落。
公司按照计划,到年底,网点会增加到100个,将遍布所有的地铁站点和市区内的景点。“说实话,三环内,还是骑车方便,效率高;出了四环,还得开车。我们这样设置网点,出了地铁站,就能租一辆自行车。”王勇说。
开始只对会员提供异地还车;临时租车者,在哪里租赁还是归还哪里。现在已经和银行合作,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退还押金,异地还车对于临时租赁的市民也成为可能。每年交400元的押金就可以成为会员,一年租金100元;普通顾客每天20元。
目前的会员人数,王勇说还没有开始统计。但据一些租赁点的人员反映,从7
月份之后,前来租赁单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天租出20辆不成问题。大多是普通市民作为短途代步之用。按照这样的数字估算,大约会员会有千人以上。
王勇说:“1993年,我是针对外国游客的,现在我是针对普通市民。现在选择出行的方式多样。我是针对那些不能随时把单车带在身边的人。”
到目前为止,王勇已经为这个公司投入超过500万人民币,目前还在“烧钱”阶段,没有实现赢利。“这是个规模经济,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赢利的,得先培养新的骑车习惯。”王勇说。
自行车的回归实验
“说行者促进会”的李程,也在和一家公司合作,把深圳的高档社区“华侨城”作为试点,进行公共单车的租赁项目。
接通李程电话,他正在洗车,“我上下班五公里,都是骑车的,但出去办事什么的,还是要开车。我后备箱里一直放着一辆折叠车。”作为深圳“悦行者促进会”的发起人,李程说。
身为建筑师的李程,是三峡移民的后代。去年,他回了一次老家。县城的墙壁上,到处都是“175米”的字样。
“那意味着明年9月,175米以下的建筑都会被淹没,包括我的小学,我童年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自行车是一个一直不能忘记的东西。他父亲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因为每天擦洗,买回五年之后都是崭新的,现在还放在他父亲的老房子里。
李程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小学三年级。“那时八九岁,就用我爸的二八大车练,把腿从横梁下面穿过去。”李程说,农村田埂很窄,只有三五公分,技术好的小朋友,在田埂上把车骑得飞快。“很神气,很有点炫耀的意思。”
他自己居住十多年的深圳,也与自行车渐行渐远。他觉得该做些什么,悦行者促进会就这样在今年1月产生。
这个促进会相当于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团队。这些倡导绿色出行的年轻人,代表了当下这些人们对于自行车的看法——健康、环保、时尚。这个促进会的发起者都是文化圈人,职业分别是媒体人、建筑师、自由撰稿人,参加者也大都是城市白领。
最有规模的一次活动,是被这群人称为“马路秀”的探路之旅。
今年6月份,他们得知,深圳刚刚从市中心的地铁站,修了一条来回十公里的自行车车道,就从网上召集30多人,一起骑车上路,体验那条道路的状况,把感想整理出来,递交给相关部门。李程说,这条路给他们的感觉很好,觉得是对自行车回归生活的一种倡导。
这群人往往把自行车当作又一种时尚。个性十足的自行车,代表着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北京“速百客”自行车行,是这个圈子的大本营。每天聚集着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人购买一辆自行车就要花到5000美金。
李程说,上大学时,无论多远基本都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那时有树荫,车道宽敞,不像现在,骑车很危险。”
他自己的孩子现在有一辆小自行车,他只敢让她在楼下花园里骑。李程说:“我们也是希望能让自行车有更方便安全的环境。但愿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能安全地骑车出去。我们不是狂热的自行车分子,我们不反对汽车,只是觉得一个城市里应该有自行车的存在。”
“华侨城”是一个旅游地,也是一个高级社区,有很多来度假的高端人群,周围的生活设施,大多相对集中。这给自行车交通的实验提供了一个基础。
“我们把周围的旅游区、shoppingmall、住宅区都连接起来,在这个小范围内先实验一下。”李程说。
目前,李程的计划是在当地设置10个网点,一共500辆车,针对当地的高端人群,以及游客和上下班乘坐地铁的白领。基本分成生活线、展览线、旅游点和富人区几个分布区域。价格暂时没有确定,计划前期短时间租赁以免费的形式进行推广,以后会逐步制定出价格。
“从前人们选择交通工具都是很单一的,要么骑车,要么只乘公交。现在城市变大了,交通方式就必须改变,可以先乘坐地铁到一个地方,出来租一辆公共单车,骑几公里,很方便。如果很远就选择开车。这样多元化的交通才是健康的。”李程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自行车过去是必须的交通工具,现在则成为一种很好的补充。“这就是自行车和城市关系的变化。”
《2006年度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白皮书》,提出建设特区自行车交通系统。2007年华侨城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建设完成,覆盖面积为深南大道以北约3.2平方公里,双向车道总长约16公里。
“瘦身”的自行车道
据报道,到2006年底,北京机动车数量已达282万辆,其中私家车为156万。
北京著名交通专家段里仁说,大约10年前,购买自行车就不再需要上牌照,中国自行车的保有量是无法统计的。据估计,北京现有的自行车仍然在800万辆。
对于如此众多的自行车,在相应的城市规划中,自行车道是有着明确标准的。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2005年度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基础研究》,规划自行车道路网应是由城市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胡同、小区内道路共同组成的、能够保证自行车连续行驶的网络。保证自行车道的宽度。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自行车道适宜的宽度为3.5米,支路为2.5米。
这在大城市中都难以实现。长安街的自行车道宽度比较标准,但北京其余道路的自行车道,都在不断“减肥”。一些拥挤路段的自行车道,只能并排通过两辆车子。自行车道和公交站合并,有的还成为私家车的停车场,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随着城市的改造,一些以前适合骑车出行的路段都已经拆除。
在段里仁的感觉里,自行车道也确实变得越来越弱势,因为整体上所有的自行车道都在“瘦身”,所以甚至根本找不到一条典型的道路作为个案。
“你比如长安街,以前是机动车两车道,后来慢慢变成四车道,六车道等等,挤占的自然是自行车的车道。再比如西四北大街那边,路口改造,为了方便机动车,就加宽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就把人行道挤占,便道又变成停车场。”段里仁说。
现在在规划者和设计者心里,对于交通工具有一个很自然的排序,认为汽车是先进的,自行车是落后的。顺序是汽车、自行车、行人。“这样是不行的,这是一个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我们在观念上必须把行人、自行车这样的弱势群体放在优先的地位考虑。”段里仁说,“在英国以前没有自行车道,现在特意设置出来,有时候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就空在那里,也不允许汽车占用,这是一个权利的问题。”
王文澜说,他以前骑车经常钻胡同,“那时的胡同很多,北京一共差不多有三千条胡同,后来随着拆除,现在就剩下不到一千条。改成大道,肯定不再适合骑车。”
小学生周记300字 骑自行车 篇4
星期天的早上,我到外婆家去玩,看见弟弟在骑自行车,我心里羡慕极了,特别想学,就对我的妈妈说:“我的妈妈,我也要学骑自行车。”我的妈妈说:“学自行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想好了,摔倒了可不许哭。”我满不在乎的说:“不就是骑自行车嘛,没什么可怕的。”说着我就上了车子。
可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第一次上车,还没走多远,就摔了个“狗啃泥”,小手摔的生疼。我没有放弃,爬起来后继续骑,可还是没骑多远就又摔倒了。弟弟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气得我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这时,舅舅走了过来,说:“博雅,骑自行车可是有技巧的,来,我教你。”舅舅在后面扶着我的车座,告诉我怎样保持平衡。舅舅跟着我的车子跑了一圈、二圈、五圈、十圈……,累的一身大汗。
在舅舅的悉心教导下,经过一上午的“奋战”,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连弟弟都给我伸出了大拇指,夸我学的真快,我高兴的笑了。
骑自行车周记 篇5
爸爸提议说;“我教你骑自行车吧。”
我当然巴不得呢。爸爸推出了自行车,准备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家住的是门面房,这一排十几户呢,空间很大>练习。
爸爸在后面扶着,我慢慢的骑。我还没蹬几圈呢,“啪”就摔了一跤。原来爸爸太心急了,他以为我骑稳了,就松开了扶自行车的手,我没了支撑,不摔跤才怪呢。
我不服输,就勇敢的站起来,接着骑。这一次我很用心,尽管知道爸爸在扶着,我还是努力攥着“方向盘”,不敢大意。这一下骑了好远,可麻烦又来了,该拐弯了,我不知道“刹车”,幸亏爸爸跑来拽住车子,要不然就撞医生家的护栏上了。狡猾的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松手了。
一次,两次,三次・・・・・・摔了很多跟头,当然也掌握了很多诀窍。终于不用爸爸扶,自己能推着车子骑上去了,可是不敢骑满圈,只能一下一下骑。不敢上马路上骑,只敢在家门口转圈。
但我终于当上自行车的“领导”了,我叫它走它就走,叫它走慢就走慢,叫它走快就走快。哈哈,好开心呀!
骑自行车周记450字 篇6
开始,我骑在车子上,总是坐不稳,手忙脚乱,车头总是不听我的使唤。妈妈放开了手,自行车就开始东摇西晃,吓得我身子扭成个麻花,“砰”的一声,就摔倒在地上,手和膝盖都擦破了皮,痛得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我不免有点泄气了,这时妈妈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学自行车没有一下子就学会的,它需要胆量、毅力和耐心……”
受到了妈妈的鼓励,我的信心大增,扶起车子又练了起来。虽然经常会发生倒车事件,但是我会用双脚支撑,尽管总有危险状况吓我一跳,但总是能免于摔伤,渐渐地,我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天,我忽然发现本来骑着很重的自行车,一下子变得轻巧极了,我骑在自行车上,潇洒自如,越骑越快,心里感觉即激动又自豪,好像在什么比赛中获胜一样。
骑自行车周记500字 篇7
我推着自行车来到院子里,骑上自行车飞一般地跑起来,妹妹在后面大声喊:“哥哥,等等我,等等我!”我一听,更来劲了,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一会儿还骑上土堆,甚至得意地撒开双手。忽然,我不小心撞在石头上,砰的一声,我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右腿上擦破了皮,流出了鲜血。妹妹赶来把我扶起来,我们好不容易把自行车推了回家,生怕妈妈看见了,但妹妹却大声地喊:“大妈,哥哥摔跤了,哥哥摔跤了!”我吓得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但是,什么事都逃不过爷爷的眼睛,他连忙给我擦药,还问我疼不疼,我说:“一点也不疼。”爷爷夸我很坚强,但是嘱咐我以后可不能再“骑飞车”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都说我是“飞车王”。妈妈听见了,跑过来一看,见没出大事,也只好原谅了我,再三叮嘱我骑车要小心,还要照顾好妹妹。我们又来到院子里开心地骑起车来。
骑自行车周记150字 篇8
寒假的第一天,妈妈建议我寒假里把自行车学会,至从夏天我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自行车,放到现在都积了厚厚的灰了,现在终于有多多的时间来学自行车了。
来到空旷的场地上,听妈妈指挥,先让我坐到自行车上,然后妈妈在后面帮我扶助,往前推动,可是妈妈力气太小了,我坐上面紧张的都僵硬了,一动不动,生怕摔倒,脚也不敢踩,妈妈累的一会就扶不动了,我心想要是爸爸在就好了,妈妈终结了方法告诉我学自行车没有一次不摔就能成功的,胆要大,心要细。
于是,我慢慢的炼了两天,终于能在自行车上骑了,就是不会上车,下车,必须妈妈帮忙,有次因为不会刹车都撞到傍边花坛的树枝手都流血了,付出总有回报,现在的我都能熟练的驾驭自行车了,我还是很有运动细胞的。
学骑自行车250字周记 篇9
今天下午,我带着自行车,一起和爸爸去学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车上,突然“扑通”一声,我倒在了地上,我立即站起来,
又试了一次,这次终于好多了,没倒,我很开心。
我便试着骑自行车,我以为会摔倒,但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倒下,我便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现在我要练习上坡了,我在骑的过程中十分顺利,可现在要下坡了,我一看,这么高,这么长,我感到冷冷的冰雨在胡乱的拍,十分害怕。我一不小心,没踩住,立刻倒了下去,我准备放弃时,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做什么事,都不能放弃,我要坚强地面对困难”。我立即站了起来,勇敢地骑了下去。忽然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我马上躲了过去,这次我终于成功了,十分开心!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周记 篇10
这一天,我的妈妈把我送到了我的同学宋梦博的我的妈妈的单位让我找宋梦博完。我们在一起先是把作业写完,然后出去玩了一上午。在出去玩的时候,有两辆车子,一辆是自行车,一辆是摇摆车,我想要骑摇摆车,但是宋梦博也想玩摇摆车,而且要我骑上自行车跟上他,无奈之下,我只好学习骑自行车了。
骑自行车的办法是,先上车,让后让左脚在地上蹬几下,让自行车加速,平衡后,让两只脚踩在踏板上就可以骑了。说起来简单,但是我在学习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坚持就是胜利。经过一整天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的心里有一种不能用语言来表示的高兴。
小学生周记:新学期计划 篇11
老师选了六位同学,三位当“机器人”,三位是“遥控师”。老师用红领巾蒙住“机器人”的眼睛,开始了受人摆布的“机器人”“生涯”。他们在“遥控师”的控制下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来到黑板前拿起粉笔,根据“遥控师”的描述,开始画画。瞧,“机器人”高华小心地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圈,再有力地画了正方形……看看“机器人”阮晶晶,她正认真地听从“遥控师”的指挥,画得实在太慢了,看那动作,真的把自己当作“机器人”了吧!
终于画完了,看一看,高华画的是花盆中的花挺像的,再看看肖津津亲自指挥的“机器人”的作品,“咦,这是什么?”我惊奇地叫起来,噢,原来是小松鼠,不仔细看我还以为是狐狸,最后是阮晶晶的作品,嗯,还不错。
新学期第一周的学生周记 篇12
新学期第一周的学生周记
1开学已经有一个星期了,我也从假期的状态慢慢调整过来。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街上行走匆忙的人们,我想到了我自己。大家都在忙,而我又在干什么呢?
现在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应该做点什么了。老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也应该让自己忙碌起来,想想以后我要怎么做,然后制定出一个学习计划,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学生,我愿意为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愿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协助老师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献出一份力量。我还要多帮爸妈做事,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更要做一个好孩子。
新学期第一周的学生周记
2本周是开学第一周。我很高兴又重新回到了学校。现在,我将以我的新身份——初二学生来开始我的新征途。祝我好运!
星期一是发书的日子,也是暨期末整理后第二忙的日子。而我很不幸地被抽中了搬书,只因为我坐在后面几排。好不容易搬好了书,接踵而至的就是拿书了。说真的,每个体验过这个过程的学生都知道,面对眼前这一堆“书山”,不花个把个钟头去整理是不可能的!等我把书全部整理好并写上名字后,我已经几乎没有余力对付后面的那一节课了。累啊。
好在后面那节是信息课,嗯,不错,不错,虽然还不能去电脑房,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去新机房啦!环保的液晶显示器,最新的360软件配备,高速的上网设备,便捷的作业提交系统??哈哈哈,等着吧,再过一个星期,我就来啦!你可要等着我呦~我会好好招待你滴。
星期五下午,我正写作业呢,眼看着一题就要完成了,谁知老师突然通知我们要去开一个什么“开学典礼”。看着就差最后一步就可以完成的题目,我的心似有无数尖刀刺向“开学典礼”这四个字,搞什么啊!不过,说的也是,既然有修业式就必然有开学典礼,前后照应嘛。在会堂,我不断地找着我表妹,不过,越找我越感觉不对劲——我找她干嘛啊?就算我是他学长兼表哥,也不至于这么照顾她吧?真是??话又说回来,三班的都是这样的吗?初二的是这样,初一的也是!难怪老师说在四个实验班里,三班是最“活泼”的那个班。嘿嘿,咱可从
来没有传染给他们爱吵闹的细菌啊,是他们自带的,我们管不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傍晚,一场冰雹突然降临。许多人措不及防,匆忙张开的雨伞被随之而来的大风大雨冲得东倒西歪,几乎没有半点作用。还好那天学校早放学,要不然??大风甚至吹倒了我们小区里的一棵近六米高的大松树。可惜了那颗大松树啊,风雨过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帮她扶正,反而砍下她的枝叶,劈开她的主干,拿去卖钱挣小费!人性贪婪啊!
今日特此记录,以待来年回忆。
新学期第一周的学生周记
3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对我们发表了重要讲话。校长说:“你们这个假期的学习任务十分艰巨。因为有好多的重点中学,如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等,都要来我们这里选拔学生。如果你考好了,就会被录取到他们的初中去。只有上了他们的初中,将来才可能上他们的重点高中。上了重点高中,你将来才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
所以说,这是你们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这次选择将会影响你们一生。”校长又说:“我们这次是奥语和奥数捆绑教学,每天老师都要给大家布置好多的作业,这叫强化教学。希望大家要好好的配合。你们要自找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学好。希望你们都能从我们这个教学班考进重点学校。”
【新自行车小学生周记】推荐阅读:
买自行车的小学周记07-02
一年级周记:学骑自行车07-24
新自行车作文07-01
大学自行车协会招新策划书09-21
小学四年级自行车的作文08-29
我学会骑自行车小学作文05-31
中学生坐自行车的故事08-01
引河小学学生骑自行车协议书07-03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第6课自行车的秘密》教案07-26
知识的自行车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