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通用7篇)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1
“乡村文明行动”2012年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鲁办[2011]11号)精神,根据省文明委今年工作安排,现制定2012年“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重点
按照《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要求,2012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夯实活动基础。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县以上成立“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各级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乡镇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村设立“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员。二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设立“乡村文明行动”专项经费,做到“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到哪里,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要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加强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并将其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纳入文明城市(县、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推荐、评审序列,加大考核权重,活动开展不力、1没有具体成效的不能进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列。适时组织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各地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2、抓载体,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实施优化环境行动。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全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程,推广“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二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宗旨,通过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计划,围绕农村“家居净化美化、伦理道德、文化娱乐、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培训基层宣讲骨干人员,为“新农村新生活” 进乡到村入户做好准备。三是实施文明风尚普及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道德点评台等阵地,通过组织评选“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山东好人——每周之星”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树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实施文化惠民行动。以落实“文化惠民”12件实事为重点,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院多用”的农村文化大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
3、抓典型,推动示范引导。今年上半年,省里依据各市推荐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示范县(市、区)(每市1-2个县);各市依据所属县(市、区)推荐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示范镇(乡、街道);各县(市、区)依据《“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示范村、达标村和民俗文化特色村。各地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5%-10%的比例,从基础差的难点村、薄弱村入手,集中攻坚,强力突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资金、物资、人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
4、抓共建,整合各方资源。一是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组织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助整修村庄道路、建设文化设施、培养乡土人才。二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利用省委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困难村的有利时机,组织带领农村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5、抓宣传,形成社会热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评选宣传“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作品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新闻稿件、视听作品、媒体栏目(专题)和公益广告。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拓展舆论宣传的途径和渠道。运用“乡村文明行动”标识、主题用语、主题歌词、公益广告,制作印发一批“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下发各地使用。组织“乡村文明行动”微电影评选活动,由各市制作上报1-2个微电影视频,依托评选结果,组织省数字化电影放映公司拍摄“乡村文明行动”电影宣传片,利用在全省农村放映公益影片之际巡回播放。
二、工作安排
1、召开全省文明办主任工作会议、“乡村文明行动”调研座谈会和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会议。(2、3月份)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颁发《“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和《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制定《“乡村文明行动”考核办法》,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给予具体指导、提供工作标准。(4、5月份)
3、召开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就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5月上旬)
4、制作印发“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组织拍摄“乡村文明行动”公益宣传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评选活动。(全年)
5、承办全国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座谈会,编辑出版《桥梁——全省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纪实》一书。(5月中旬)
6、根据各市推荐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市区)、乡镇和达标村。(6月)
7、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现场推进会,用流动会议、现场观摩的形式,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深化“乡村文明行动”。(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
8、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乡村文明行动”采风活动,对各地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度报道。(7、8月份)
9、组织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检查。(7、8月份)
10、组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微电影视频评选活动。(7-9月)
11、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全年)
三、工作职责
根据《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和《山东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责任分工》,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整个行动的统筹指导、各市负责组织协调、各县(市区)负责规划实施、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落实。具体职责如下:
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牵头,做好文件起草、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舆论宣传等项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结合业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狠抓目标任务落实,在“乡村文明行动”主题框架下,形成资源整合、共同推进
格局。
17市地将“乡村文明行动” 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抓好组织协调、示范引导、考核奖励,在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激励措施、实现目标、氛围营造等方面有实际成效。
县(市区)将“乡村文明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依据《执行标准》,明确所属行政村(农村社区)类型及其比例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发展规划、推进措施、实现目标以及教育培训等制度和办法。
乡(镇、街道)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根据“乡村文明行动”目标任务,针对不同村庄条件和特点,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特别在分类指导、文化惠民、骨干培训、道德建设、居住环境等方面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山东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
2012年4月23日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2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关部署,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相关司局, 组织全国信标委、全国信安标委、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委会、全国通信标委会、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委会、全国物品编码标委会等技术机构和有关专家, 组织编写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方案》, 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 近期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并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拟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
研究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并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方案, 系统指导和统筹本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身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广泛辐射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3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委属各单位:
现将《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印送你们征求意见,请于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前将修改意见反馈政策法规科。
联系人:段战农 联系电话:78446489 电子邮箱:532967260@qq.com
附件: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1—
2012年彭水自治县教育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施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为主线,在建设重庆“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民族教育特色先行县”总目标引领下,紧紧围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这一核心,按照“育人为本、内涵发展、均衡优质、特色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推进“生态教育”品牌、民族文化进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改善教育民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一、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1.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工程。基本完善彭水一中、县职教中心、实验中学校舍、场地、景观、环境等配套设施。计划投资1.2亿元启动靛水新城中小学、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实验小学推进汉葭镇中学的迁建工作,计划投资1500万启动保家工业园区中小学新建、民族中学迁建的前期筹备工作。
2.推进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实施隆鑫希望小学,清平小学,鹿鸣、联合、平安、龙溪、石柳、三义、太原中心校等10所学校校舍改造工作,—2— 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校舍安全工程档案管理。
3.推进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新建棣棠、桑柘中心幼儿园和启动万足、小厂、鞍子等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扎实推进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4.推进教师周转宿舍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实施新田中小学等10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推进彭水一中2万平方米园丁家园公租房建设。
5.推进“五个校园”建设工程。根据市教委“五个校园”建设要求,加大建设、评估和管理力度,启动“五个校园”达标和示范学校建设,让全县40%~60%学校中“绿色、平安、健康、数字、人文”“五个校园”实现达标任务,争创“五个校园”示范学校1~2所,逐步完善学校功能体系。
二、合力推进,统筹兼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6.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性发展。巩固幼儿园清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规范管理,努力规范办园行为。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乡镇(街道)公办独立幼儿园和达标建设,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提高幼儿入园率,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入园率分别达55%、80%以上。全面落实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核定农村幼儿教师编制,补充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
—3— 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7.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全国“两基”工作总结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区县达标验收为契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着眼于统筹城乡、县域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科学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改造二期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新增标准化实验室20间,加强中小学“六大功能室”建设,按照标准化配备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学校20所,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进一步巩固普及程度,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8%,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98%、95%,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完善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认真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实施“捆绑发展”和“领雁工程”,推动彭水一中、普子中学与重庆南开中学,县民族中学与璧山中学,彭水中学与郁山中学、秀山龙池中学,鹿角中学与綦江中学,靛水中学与合川中学,汉二小与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鹿角镇中心校与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龙射中心校与綦江陵园小学结对发展。积极推进县内学校帮扶工作,探索县域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集团化”发展模式。
8.推进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全面启动免除高中学费工程,—4— 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普及工作,今年拟定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力争达到95%,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65%。实施普高优质特色发展工程,促进普高特色多样化发展,为不同潜质学生创造平台。实施普高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普高课程改革内涵发展,重点提高课程管理质量和常态课教学水平。启动彭水第一中学创市级重点中学前期筹备工作,严格按照市级重点中学创建指标体系,推进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育教学现状,努力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和教学特色的普通高中。探索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教育发展,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深化普通高中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9.推进县域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全县拟定招收中职学生4000人,其中县职教中心计划招生2500人。进一步完善县职教中心建设,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完善职业教育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学校“双师型”队伍成长。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索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办学的路子,争取实现县
—5— 职教中心与重庆交通大学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加强成人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
10.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作,加强县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和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坚持随班就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11.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实施“重庆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稳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实行年检制度。切实加强民办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民办教育审批工作。
三、关注热点,改善民生,维护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12.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十大关爱行动,推广“4+1”教育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村社留守儿童之家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发展“代理家长”和志愿者,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和转户居民子女平等就学。
—6— 13.推进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支持,落实县级财政专项投入,继续实施 “爱心午餐”和“蛋奶计划”,全面启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中小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4.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学生“学有所保、困有所助”。出台幼儿资助管理办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政策。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初中生免费提供“一教一辅”工作,率先启动县域高中学校免学费工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免学费等资助政策。扩大中职免费教育覆盖面,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产业类专业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积极开展2012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强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四、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15.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落实保障教师全员培训职责,进一步完善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施,确保“市级合格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成功,力争启动县教师进修学校新建的前期筹备工作。逐步完善“国家、市级、县级、学校”四级教师教育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与脱产研修、短期培训、远程培训“三结合”方式,以“订单模式”深入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全年拟定培训8000
—7— 人次。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以考促培工作机制,做到培训有考试、培训有评价,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
16.建立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按照《重庆市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试行办法》要求,拟定《彭水自治县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实施意见》,探索建立“教育人才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稳步推进教职工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实现县域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17.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彭水自治县中小学校校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试行)》、《彭水自治县中小学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彭水自治县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校长、干部聘任和交流制,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公三意三匹配”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完善《彭水自治县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健全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位一体”考评机制,不断推动领导班子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倡导教育家办学,启动“彭水县名校长培养工程”,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和沙龙活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18.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深化“好教师在我身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师德公开承诺,开展师德和师能考核,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振彭水教育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优化教师队伍内部结构。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全县教师合理 —8— 流动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学校建立重实绩的科学考核竞聘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队伍建设,启动“青蓝牵手工程”,组建彭水名师讲学团,推进名师进课堂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引领教育办学纵深发展 19.深化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课题研究,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办学权。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倡导开放办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家校共建”,推动形成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家校沟通、社会监督的中小学治理结构,促进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切实加强“彭水县城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研究”、“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构建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研究”、“推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流动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管理创新研究”、“创新育人方式与发展评价机制研究”、“破解学校大班额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研究”,破解发展难题。
20.建立和优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县教育评估监测中心的功能,推进教育“管、办、评”三分离有效尝试。科学构建小学、初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12年中考中,力争实现中考上市联
—9— 招线人数突破1000人、600分以上人数达800人以上。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控措施,制定普通高中学考评价与高考奖励方案。在2012年高考中,全县重本上线力争突破200人,彭水一中高考上线突破1000人。
21.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执行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新标准,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加强课程开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深入学习綦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力争普子、新田、黄家中学在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全面实施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组织开发特色课程。
22.精心创建高效课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和行动,改进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备、教、辅、改、考、研等教学环节,建立健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管理和评价机制,努力构建课改与教改并进的素质教育体系。认真总结“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经验,探索推进学校展课晒课全员化、观课议课课题化、团队研课主体化、推门听课常态化“四课四化”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跟踪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开展征集疑难课例与优秀教学案例活动。
23.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就近—10— 免试入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学生成长。推进中考、高考英语口语水平智能测试。坚持重点中学初中招生指标到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指令计划与指导计划相结合、指标到校、特长录取,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普通高中学校生源。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并与高校招生考试有效衔接。完成彭水一中高考考点标准化建设,做好高考、成考、自考相关服务工作。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确保各类招生考试公平公正。
六、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倡导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24.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加强德育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五年规划,转变和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为重点形成“育人为本”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进”校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程的工作。认真开展课程育德骨干教师的评选、第六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工作。
25.深入推进中小学“减负提质”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县教委《关于规范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作息
—11— 时间的通知》(彭水教基„2011‟51号),调减“超标”的教学要求、“超限”的教学时间、“超量”的课外作业、“超高”的考试评价,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完善“减负”督导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执行情况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下午课后安排1节活动课,切实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26.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紧紧全县文化“四百工程”主体要求,以“生态教育”区域品牌建设统领校园文化,以生态教育课题研究为前瞻,做好首期13所项目学校启动工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催生学校文化,融入射弩、苗绣等民族文化要素,重点在学校文化传承、民族特色项目、民族特色课程衔接、学校美育教育、课间活动开展等方面进一步实践。积极开展“讲、读、唱、跳”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以“促进成长”为目标、加强和谐班级文化建设,以“滋养心灵”为核心、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以“培育个性”为重点、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建设优良校风、营造优良教风、培养优良学风、建设良好班风。推进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建设“健康校园”为抓手,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每学期不少于7节健康教育课;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12— 28.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秉承“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核心理念,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实科技辅导员队伍,集中打造青少年机器人、航空模型、自然科学知识应用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认真举办2012年春、秋季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积极开展市、县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
29.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加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配备。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每周4节音乐美术课、初中每周3节音乐美术课、普通高中艺术类必修课6个学分、非艺术类中职学校艺术类必修课不少于72课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举办全县第三届“健康校园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彭水县校园艺术活动周。加强国防教育。
七、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保障校园和谐规范发展
30.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坚持以“六五”普法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计划、教材、课程、教师、经费“五个落实”,继续把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常规教学,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创建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严格规范校园管理,充分保证民主权利,促进校园和谐。
31.进一步加强财务与后勤管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
—13— 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要求,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工作,认真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转变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多方筹集资金,成立彭水县教育发展基金会。推进教育财务管理平台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经费审计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按批准的预算使用经费,坚持做到专款专用,节俭合法。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严格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厉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切实加强财务队伍管理和建设,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并做好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实行大宗物品申报、采购审批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做好学校食品配送工作,开展创建“放心食堂”和“放心超市”活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保障学生膳食营养卫生、价格合理,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32.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着力强化教育督导职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学校考核评估机制,细化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强化督学责任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督学责任区随访督导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全力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达标验收工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五个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民生等工作专项督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督导工作针对性。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督导水平。
33.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谁主 —14— 管、谁负责”、“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一票否决制”和“月考核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深化“安全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上地震、消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突发治安事件等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督促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每周1节“安全·法制·健康教育”必修课,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2012年全县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B级标准以上总体达标率达到60%。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建设和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改大执法“四大行动”,努力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
34.加强教育系统群众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信访接待制、领导包案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接待来信来访群众,组织案件调查、协调问题处理、落实稳控措施、做好思想疏导等工作,确保所包案件尽快得到处理。严格执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实施信访责任倒查制。加强排查化解,进一步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研判机制,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强化源头控访,提高应急能力,确保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八、提升形象,树立榜样,助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35.深化创先争优助推党建。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实施“基
—15— 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支部+农村支部”、“干部+贫困农户”、“干部+贫困学生”等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完善“一讲二评三公示”,“三进三同”、“三项制度”、“三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教育系统管理干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贴近师生”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全县教育系统文明礼仪进校园工作,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及养成教育。支持和指导工会、团工委、退教协、关工委工作。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积极开展合格职工之家创建,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36.加强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加大教育违规案件的查办力度,开展“规范收费示范区县”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廉洁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强机关工作效能建设,积极开展“真诚服务,教育为民”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推进机关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机关对外形象。建立和完善机关科室各类考核机制。做好市长、县长信箱、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力争办结率、满意率、落实率处于领先水平。认真做好人口计生、档案建设与管理、教育统计、教育史志编撰等工作。
37.共建共享助推“四城同创”。全力配合县“四城”同创办,做好创建和验收工作。完成城区、高谷镇、保家镇、郁山镇所有 —16— 学校、石盘、万足、平安中心校的旱厕改建,建成2所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铜牌学校),让全县100%学校建成“无烟学校”,实现创卫目标。完成彭水中学、彭水一中创市级园林式单位任务,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完成全县文明创建工作所下达教育系统的各项测评指标。建成县级绿色学校2个、市级绿色学校1个,推进创模工作。
38.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信息报送数量,提高信息质量。重点办好彭水教育网、大渝网彭水教育系统官方微薄、彭水电视台《教育新视界》、《彭水教育》杂志和彭水教育简报。加强教育宣传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育宣传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密切与各级各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认真策划教育重大宣传题材,做好教育新闻发布和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全面提升彭水教育的整体形象。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4
做好全区村党组织和第九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选出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两委”班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关于做好全区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宁党办„2013‟37号)精神,制定以下方案:
一、时间安排
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定于2013年9月—12月举行。在换届顺序上,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后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因故推迟换届选举或补选的村和已进行村“两委”选举的生态移民村,到2013年12月31日前任期满一年的,一并参加本次换届选举。列入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已迁出人口超过50%的村,经县(市、区)党委批准后可暂缓村“两委”换届选举。2013年新批复成立的生态移民村“两委”换届工作,按照《关于加强生态移民村村级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宁党办„2012‟62号)进行。村民委员会名称已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同时挂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牌子,但未进 1
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仍按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换届选举。
村党组织任届期满,有下列情况的,报经县乡党委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进行换届选举:需要集中一段时间,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遇到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必须全力以赴处理的;发现党组织有严重问题,需要进行整顿的。提前或延期换届不得超过1年时间。
二、方法步骤
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一)选举准备阶段(共5个环节)
1、成立工作机构。分级成立由纪委、组织、宣传、民政、财政、公安、司法、农牧、计生、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协调小组,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形成党委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党委要成立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和协调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提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摸清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村“两委”班子状况及影响换届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明确班子职数及结构要求,明确推荐提名及投票选举办法,责任到人、时间到天。对村情复杂、组织涣散、发展滞后、管理薄弱、存在家族和宗族势力的重点村、难点村、后进村,要“一村一策”
制定预案;对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干群矛盾比较突出、以往选举中问题较多的村,要先进行集中整顿,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换届选举之前。
3、进行村财审计。在换届选举前,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未审计的村,不得选举。审计工作由县(市、区)农经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对集体经济规模较大、党员群众意见较多的村,由县(市、区)审计、财政、农经等部门直接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并公示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4、做好考核评议。乡(镇)党委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现任村“两委”班子进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重点测评任期内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情况,以及党务公开、民主决策、自身建设的情况;班子成员重点测评任期内政治表现、服务能力、廉洁自律、党员群众满意度的情况。测评结果作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5、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标语板报以及手机短信、党建论坛、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让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对选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全区村“两委”换届选举有 3
关文件,熟悉相关政策要求和各阶段操作规范,提高换届选举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选举实施阶段
1、实行“公推直选”,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共11个环节)
(1)会议动员。各乡(镇)党委召开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议,对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上报请示。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结合本村实际,研究提出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结构要求及书记、副书记、委员的任职条件,党员大会召开时间、指导思想及主要议程,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名额和差额比例,书记、副书记、委员的提名和选举办法等。与乡镇党委沟通后,呈报有关请示,乡镇党委批复同意后,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筹备事宜。
(3)党员登记。村党组织要对所属党员逐个进行登记,准确掌握有选举权的党员及能够到会参加换届选举的党员情况。党员因患有精神病或因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愿的;自费出国半年以上的;虽未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但正在拘留或服刑的;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不能参加选举的,在征求党员本人和家属意见的基础上,报乡(镇)党委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对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村党组织要通过电话、网络或信函等形式,将换届选举有关事项通知到本人,动员其按时返乡参加换
届选举。对确实不能到会参加换届选举的党员制定相应参选办法。
(4)公开报名。村党组织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村党组织成员职位、报名办法、资格条件等,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和群众推荐、党员自荐等方式,组织公开报名。
(5)资格审查。乡(镇)党委按照任职资格和条件,对报名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中共正式党员、是否有选举权、是否符合任职条件、本人是否愿意担任村党组织成员等。
(6)民主推荐。村党组织召开由全体党员、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民主推荐大会,介绍资格审查合格人选情况,差额推荐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参加推荐会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人数超过应到人数一半以上,推荐有效。党员和群众的推荐票具有同等效力,统一计票。村党组织根据实际得票多少,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40%的比例,确定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并与乡镇党委沟通。
(7)组织考察。乡(镇)党委按照任职资格和条件,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考察中注意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注意征求纪委、检察院、审计、计划生育、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重点了解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群众 5
公认程度、廉洁自律、计划生育等情况。考察结果反馈村党组织。
(8)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并公示。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根据乡镇党委考察结果和班子建设需要,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比例,研究确定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向乡镇党委呈报请示,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公示结束后,乡镇党委作出批复。
(9)签订协议。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签订遵守换届纪律协议,明确候选人预备人选在换届选举中必须遵守的纪律要求,候选人预备人选作出书面承诺。
(10)实行直接选举。上届村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当场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可在党员大会或选举大会上,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采取候选人竞职陈述、履职承诺、回答选举人提问等方式,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
(11)报告选举情况。党员大会结束后,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向乡镇党委书面报告选举情况,报告包括党员大会的开会时间、应到会人数、实到会人数、选举结果、当选的委员、书记、副书记名单和得票数等。乡(镇)党委要及时作出批复。
2、依法规范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共4个环节)
(1)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工作由村党组织或者乡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按得票多少确定。鼓励和引导村党组织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推选程序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和负责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不经法定程序指定、撤换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选举委员会由5-7人单数组成。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退出或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
(2)做好选民登记。选民登记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做到全面、准确,不得错登、重登、漏登,保证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当进行选民登记的人员包括:
1、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2、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3、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1年以上(如大学生村官、流入本村务工经商人员、村办企业员工等),本人申请参加选举,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该村选举的公民。不能进行选民登记的人员包括:
1、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2、本人书面明确表示不参加选举的;
3、因精神疾病或者智力残疾等原因无法行使选举权利的。
(3)依法提名确定候选人。村民委员会成员可采取有候选人选举方式,也可以采取无候选人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采取有候选人方式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提名时,全体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可以集中提名,或由过半数的选民在村民小组会议提名。提名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采取无记名投票,按得票多少确定。提名候选人只有到场的选民投票,不能委托投票。村民选举委员会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确定正式候选人并张榜公布。
采取无候选人方式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推行自荐直选制度,直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自愿竞选村民会成员的村民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交自荐材料。村民选举委员会在选举日十日前按照姓名笔画顺序公布自荐名单。村民选举委员会对自荐人进行资格审查后,在选举日五日前以姓名笔画为序公布拟竞职人员名单和拟竞争职位。
提名或自荐的候选人中应当有妇女。
(4)精心组织选举大会。举行选举时,一般应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对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可以设中心投票站和若干投票站。选举时要设发票处、秘密划票处、代笔处和投票处。规范委托投票和代写选票,选民因故不
能参加投票的,应当在选举日五日前书面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候选人以外的近亲属代为投票,禁止投票现场临时委托。每一村民接受委托投票不超过3人。选民无法填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代写员代写,代写员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确定。要严密组织投票,确保选民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当场领票、写票、投票。投票结束后,公开验票、唱票、计票,当场宣布选举结果。
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且获得参加投票选民的过半数赞成票时,得票多者当选。对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当选人中有妇女的,委员的当选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没有妇女的,委员的当选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1)有妇女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应当首先确定得票最多的妇女当选,其他当选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2)没有妇女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应当在委员的应选名额中确定一个名额另行选举妇女成员,其他当选人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
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当在没有当选的候选人中另行选举,另行选举应当在第一次投票选举日当日或者次日举行。
经两次选举还不足的名额应当在三个月内再行选举。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由乡镇人民政府颁发自治区民政厅统一印制的《当选证书》。
(三)建章立制阶段(共3个环节)
1、做好工作移交。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后,要在10日内完成工作移交。新老班子做好公章、文档、资金、办公场所等移交工作。对无故拖延移交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因拒不移交造成集体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特别恶劣的,由政法部门依法强制进行处理。
2、做好思想工作。乡镇党委要与换届选举中落选退职的同志进行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继续发挥自身作用,支持新班子工作。落实符合条件的离职离岗村干部待遇。乡镇党委要同新班子进行集体谈话,告诫他们严格律己,鼓励他们做好工作。
3、健全配套组织。推选村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员会专门工作委员会;推选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建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推选产生3-5人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新一届村“两委”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总结验收阶段(共2个环节)
1、组织检查验收。各级换届选举协调小组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换届选举工作逐级进行检查验收。对未依法依规进行选举的,限期组织重新选举。自治区村“两委”换届
选举工作协调小组对各市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抽查验收。
2、总结上报资料。选举工作完成后,各级组织要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向上一级党组织上报工作总结和有关统计报表,将换届选举的文件资料、统计表册、选民名单、选票、选举会议记录、选举结果报告单等整理成册,按规定存档。各市、县(区)换届工作总结,于2014年1月15日前分别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查指导,统一后续管理,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县(市、区)党委书记是换届选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要联系一个乡镇,每个乡镇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每个村要派驻工作指导组,具体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组织、民政、纪检监察、政法、信访、农业、团委、妇联等单位要共同参与,及时协调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扩大选人视野。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符合选举规定条件的农村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经纪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中推荐村“两
委”成员提名人选。对于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要注重从上级机关选派的驻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以及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前离岗、退休人员中推荐选拔。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村情民意,不搞“一刀切”。
(三)规范村干部职数。要合理确定村“两委”成员职数(含交叉任职)。村党组织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设书记1人;村委会一般由3-7人单数组成,设主任1人。村“两委”是否设副书记、副主任,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自行确定。享受自治区财政核发任职补贴的村干部职数,山区县一般为每村3人,川区县每村5人。
(四)严格资格审查。县乡两级要加强对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审查,切实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入口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村“两委”候选人应当遵纪守法,品行良好,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工作认真负责,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愿望和能力,年龄一般男不超过55周岁、女不超过50周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被提名为村“两委”成员候选人:
1、被判处刑罚或处以劳动教养执行期未满的;
2、涉嫌违法犯罪正在被采取强制措施的;
3、本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未经处理或自处理之日起不满3年的;
4、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处分不满3年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未满有关期限的;
5、无故拖欠集体债务的;
6、以非法手段煽动、组织群众集体上访造成群体性事件的;
7、利用宗教、宗族甚至黑恶势力干预农村正常工作的;
8、以
威胁、暴力、欺骗、贿赂等手段,破坏、妨碍村“两委”选举的。
(五)严肃换届纪律。换届选举全过程要坚持遵守法律法规不变通,落实政策要求不走样,推动工作环节不减少,执行操作程序不纰漏。要完善防范监督举措,严格投票组织管理,严厉打击拉票贿选、不正当竞争和破坏、干扰、妨碍换届选举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换届选举中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以不正当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严肃换届纪律责任工作机制,对工作指导不力和对违法违纪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责任。未经县(市、区)党委批准,无故取消或拖延村“两委”换届选举的,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
1、全区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情况统计表
(一)、(二)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5
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函〔2014〕362号)精神,根据《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办发﹝2016﹞77号)、《北海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为切实改善我区PM10浓度升高问题,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PM10浓度大幅削减,确保完成自治区PM10浓度控制在59微克/立方米以下的2016计划目标,力争将PM10浓度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下。
(二)2017年PM10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北海市在市环保局、工业园区、海滩公园、牛尾岭水库等4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已具备PM10、PM2.5等6项指标的自动监测和实时发布能力。监测结果显示,北海市2016年1-11月优良天数共322天(优178天、良1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1%,比去年同期增加8天(2015年1-11月优良天数共314天),优于2015年同期。
(二)2016年大气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1)根据《北海市2015-2017年燃煤小锅炉整治方案》要求,我区已改造1台燃煤小锅炉,完成了2016年锅炉改造任务。
加大禁烧秸秆的宣传力度、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秸秆焚烧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焚烧秸秆的行为;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秸秆利用示范工程,确保农业生态平衡。(责任单位:各镇政府,配合单位:区农水局)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得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清理。(责任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北海高新区管委会)
(三)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
所有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责任单位:区住建规划局、区发改局)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1.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配合市环保局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督促全部国控企业安装大气自动监控设施并和环保部门联网。
2.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以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为重点,定期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责任单位:区安监环保局)
(五)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严格执行《北海市银海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北海市银海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区安监环保局,配合单位:区重污染天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六)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做好相应台账。
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环境管理等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准确、完整记录各项任务及其重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逐月进行动态更新。(责任单位:区政府各有关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政府对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任务,制定相应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部门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实行季度报告制度。各镇政府、牵头责任单位每季度第一周结束前将上一季度工作进展报区安监环保局,由区安监环保局编制大气污染防治季度报告报区政府。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6
工 作 方 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央文明委2018年工作安排,我省决定在基层开展 “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根本,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通过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优秀文化、科学技能、文明风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知行合一,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机构设立
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是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由宣传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地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做好“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查指导等事项,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宣传部长兼任。
1.分级组建机构。以县域为整体,整合运用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资源,在县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县(市、区)党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在乡镇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所”,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所长;在村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站”,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站长。
2.有效整合资源。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场所、器材、宣讲人员等资源,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基层农村实际的方式方法开展传习活动。各地各级可有效利用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开展好“课堂传习”“流动传习”;充分运用百姓文化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教育等拓展传习近平台和载体,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门户网站、手机报、手机台、“两微一端”等传播平台的作用,开展好“融媒体传习”。3.组建传习队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传习内容,组建省级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服务队伍。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乡镇、村也要根据本地实际,相应组建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服务团队。各级党员干部、理论宣讲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业领域人才,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党校高校教授、学校教师,文化文艺工作者、传统工艺传承人,以及退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乡村“五老”人员、新乡贤等,都可纳入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服务团队,并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传习活动。
4.加强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经费的统筹安排和管理力度,提高经费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并有效使用,为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省、市级财政将对活动开展较好的县(市、区)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支持。
三、传习内容
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把“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成为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平台、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的平台、建设成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建设成为传播文明风尚的平台、建设成为开展为民惠民常态化服务的平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坚持理论武装、新闻出版、文艺创作、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工作协同发力,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与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融媒体传播相结合、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相结合、与“红色文艺轻骑兵”建设相结合、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相结合,把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打造成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1.重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主动谋发展、感恩奋进跟党走。
2.重点宣讲习近平精准脱贫思想、产业扶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以及金融扶贫、生态补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支农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提高广大群众惠民政策知晓率。3.重点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广泛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4.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宣讲农业科技知识、农村适用技术和创业技能,文化卫生知识等,组织开展文化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着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
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和引导,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育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
6.重点宣讲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主动参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四、示范建设
坚持示范先行、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方式,扎实推进全省县域“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到2018年7月底前,全省 个示范县(市、区)要先行开展 “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 建设。到2018年12月底,各省辖市要在抓好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机制,逐步推进所辖县(市、区)“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全覆盖。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省辖市、示范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把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委要统揽全局,统筹抓好机构设立、资源整合、队伍组建、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等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责任分工,确保工作实效。
2.明确时限要求,严格有序推进。各省辖市要按示范县建设的要求,指导所辖示范县(市、区)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组建传习队伍、落实传习场所、配套设施设备、建立工作制度等。要迅速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活动,并根据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健全完善机制制度,有序推进所辖县(市、区)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
3.加强督查指导,严格检查考核。各地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成效将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考核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测评体系。各省辖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要强化对所辖县(市、区)新 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督办、考核,每月向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上报建设情况及进展成效,推动传习阵地建设和文明传习活动见成效。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7
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落实2009年南宁市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目标责任的通知》(南府办[2009]34号)精神,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为“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指挥和协调。
组 长:肖莺子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副组长:邓卫民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刘志烈 市财政局局长 陈晓玲 市文化局局长 黎惠光 市广电局局长
成 员:李 宁 市财政局副局长
鲁 利 市文化局副局长 沈向东 市广电局副局长
李小龙 武鸣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何家军 横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张昭平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覃祯威 上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桂文志 马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廖永新 隆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岳凤军 青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谢宇碧 兴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梁英浩 西乡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树辉 江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韦 茵 邕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晓红 良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莫桃芝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郝喜和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黄景善 华侨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市文化局为本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陈晓玲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鲁利同志兼任。
二、工作任务
(一)百戏进乡村,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1、活动内容:
组织南宁市艺术剧院、粤剧团在六县六城区102个乡镇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102场文艺演出。
2、工作要求及标准:
(1)市文化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及协调演出;
(2)市艺术剧院、市粤剧团负责组织具体演出事宜,在相应的时间内主动与各县区联系,组织相关文艺演出队伍下乡,每支演出队伍30人以内(具体时间安排表附后);
(3)演出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大精神,向广大农村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为广大群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节目时长不少于1小时;
(4)县区文体局负责落实演出地点及场地,并组织观众观看演出。
(二)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1、建设内容:
为了对村屯文艺团队的发展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扶持100个农村文艺队(责任分解表、建设申报表附后)。
2、申报条件:
(1)有一个稳定的演出班子和演出队伍,有开展文艺活动的计划方案和规章制度。
(2)能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加当地重大、重要文化演出活动和其他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全年演出不少于25场次(合唱、地方稀有剧种等团队不少于20场),有完整的演出日誌和演出图片资料。有基本的排练活动场地和演出的基本器材。
(3)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欢迎。
3、申报程序:
(1)调查摸底(3月20日前)。各县(区)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落实并确定推荐的项目点。
(2)基层点申报(3月31日前)。各县(区)认真对照申报 3
条件,严格按照至下而上的申报原则,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所在村屯填写对应的项目申报表。
(3)市文化局审核(4月10日前)。市文化局根据申报标准及分配到各县区的项目数进行认真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不允许多报或少报。
(4)南宁市2009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4月20日前)。市文化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上报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后审定,确定扶持点。
(5)扶持点的公布(4月30日前)。南宁市2009年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扶持点后,以文件的形式发文公布。
(三)送万场电影到农村,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1、活动内容:
由市广电局、县(区)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电影放映队送万场电影下乡放映(各县、区的放映任务详见附件1)。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的重点是农村村、屯,要把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动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村,确保每月在每个行政村的放映一场电影;要结合农村、农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片源。
2、工作要求:
(1)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是市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对放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2)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督促放映单位做好放映计划,编制放映安排表,并于2009年4月30日前将全年放映安排表报送市广电局,同时抄送市文化局。
(3)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负责对本县、区放映活动进行考核,每月25日前将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动放映记录表、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情况表等报送市广电局(联系人:杨胜安,5654496)。经审核,放映情况属实的,由市广电局会同市财政局核拨放映补贴款。市广电局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县、区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情况进行抽查,凡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款的单位,将依法查处。
(4)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做好电影拷贝的管理工作,根据放映的需要,自行与有关电影发行单位联系解决。
(5)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于2009年4月20日前将负责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功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的人员名单报市广电局。
三、资金保障
采取市政府补贴为主,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投入,社会力量筹措为辅的方式进行。市财政将对列入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县(区)和相关单位给予一适当的经费补贴。其中“百戏进乡村”,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扶持“百个业余村屯文艺队”,每个奖励2000元;送“万场电影下农村”,每场补贴100元。
补贴资金采取先活动后补助的原则,各县区以实际支出凭证向负责部门申请补助。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3月初至3月底)。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村屯的基本情况进行反复调研,摸清现状,落实并确定推荐的项目点,为各项目的建设、各有关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阶段:申报方案阶段(4月初至4月底)。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各县(区)、开发区协调有关部门按建设及活动项目要求拟定实施方案,申报推荐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认真论证和筛选后予以确定建设项目。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4月至12月)。为各县(区)、开发区集中开展活动时间。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及总结阶段(2009年12月10日至20日)。各县(区)、开发区将项目开展情况总结报告上报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各县(区)、开发区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同时将检查验收结果报告市政府。
五、工作措施
(一)为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领导,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二)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定措施,落实资金,加紧实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各项目的实施单位要具体落实本辖区承担的目标任
务,并定时向项目的责任单位反馈完成进度情况,各项目的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在每月25日前将本月项目的完成情况书面报告给项目牵头单位,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的责任领导并抄送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
(四)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每季度召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通报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五)合理高效使用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社会效益,确保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到农村的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
1、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任务分解表; 2、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具体时间安排表;
3、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申请表(村屯文艺队部分); 4、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进度表
【“乡村文明行动”2012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推荐阅读:
关于在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意见10-19
华山街道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总结08-15
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责任分工10-25
生态文明乡村07-03
焕发文明气象 滋养乡村振兴 浙江日报05-29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美丽乡村范文09-12
从安吉的美丽乡村看文明生态村建设06-10
爱文明家园做文明市民行动实施方案09-22
“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