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
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
同样的班级,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的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跳舞,言谈举止美观大方;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 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 学生理解起来不仅存在障碍, 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 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 学生的参与极少, 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 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 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 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在音乐课上, 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 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 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 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 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 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 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 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 那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 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 教材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 大部分是民族音乐, 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 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 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 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 而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此外, 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不要说是初中生, 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 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 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 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 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 趣味性不强, 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 想要逾越这个障碍, 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 不必完全照本宣科, 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 那样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这些内容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 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 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并且以简单轻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相应背景知识, 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 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 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也可以有相应改变。比如, 可以让学生们来表演自己最喜爱的歌曲, 并且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及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 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 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 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 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 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 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 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 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 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 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 教学形式枯燥乏味, 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 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 教师应该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 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 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 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 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 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24-02
一、概述
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课堂,不仅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与相关科目所需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如何能够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提高学生审美的目标,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这些都是高中音乐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值得高中音乐教学者反思的事情。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深入认识,从而在根源上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日后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选用教材的滞后性,教材内很多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更喜欢当下比较流行的歌曲,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依旧选用教材内容,那么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一般,教学效果较差;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多老师针对音乐的教学文字讲述的东西比较多,教唱的歌曲量也相当可观,可是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以及个人情感抒發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则比较少,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下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不相符;在教学理念和认知方面,很多高中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导致了现在高中音乐教学,老师只注重自己如何去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这与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远远不相符,尤其是在课堂互动方面,更多的音乐老师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堂参与度降低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尽人意了。
三、高中音乐教学的反思后的策略
1.课前准备
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一定程度上是教学老师对课堂准备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对于很多学校来说,高中阶段非常特殊,音乐课程常常被忽略,所以首先音乐老师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自身出发加大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体验,在准备内容方面,首先考虑在教授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小的教学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就是在课堂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选择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而且要跟随学生的关注点,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音乐,从而通过充分的准备,来使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音乐课程。
2.教学模式和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音乐和其他很多媒体是有机融合的,例如诗歌、视频、绘画等,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与之相结合,例如,选择一首很有意境的诗词,而后通过与其配背景音乐来实施音乐教学。比如选择余光中的《乡愁》作为诗词,而后选择《思乡曲》作为其朗诵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感官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的学习。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选择一幅画作,而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匹配的背景音乐,从而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背景音乐下,来介绍、欣赏这幅画作。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避免了老师口头地阐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自己欣赏的歌曲、音乐等进行回放,从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自己去主动地感受,而后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3.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以学生自我欣赏、审美能力为基础的。所以在对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更要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音乐的教学更加注重个性的表现与培养,同样的音乐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个人情感体验差别非常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霸占”课堂的教学习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美好。首先,老师要为学生提供给多的机会去表现自我,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去展现才能、表现自己,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音乐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再者,对于不同的个人情感感受,老师要给学生们积极交流的机会,并且在学生的个人世界观发生偏差时,要积极地引导纠正,让学生树立自己对音乐的正确信念;最后,对于音乐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参与,培养个人对音乐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
四、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只有音乐教师学习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后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高中音乐教师对课程教学提供更多宝贵意见,真正为提升高中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向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和当前媒体音乐的结合[J].大舞台.2011(05)
音乐课优秀教学反思 篇4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击乐器进课堂
音乐课《粤桂飘香》优秀教学反思 篇5
本课主要是介绍广东与广西的地方音乐,还有两首特色歌曲的学习。这个单元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有几个方面还需要多多改进。
本单元我将刘三姐唱山歌这个内容作为了重头戏,也特意收集了很多有关广西山歌与刘三姐的资料,整个内容用课件贯通,同学们通过视觉上对广西的了解,开始对产生山歌有了兴趣。接着再通过看刘三姐唱山歌的视频,就对山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唱上就容易了很多,但是唱好有是一回事了。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主要是音调太高,跟谱唱音高上有点困难,只能是老师采取降调唱的方式来让学生跟唱。这就影响了这个的歌唱效果,孩子们现在也是处于变声期,只要是以轻声清唱为主,这首歌欢快活泼,又属于原生态的歌曲,学生的情绪高涨,唱起来就喜欢喊唱了,在歌曲上做太多的.声音处理学生有觉得太呆板。六年级的歌唱教学还真的是个不容易,不能忽视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还需要多向其他的老师请教,多钻研。
通过这一课给学生观看课外的有关资料的视频,发现大家都看的很认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内容的影响,这一点以后还是要多多的坚持,高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他们的要求,还是要做到备课到位,多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上好一堂课还在于常规中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欣赏课要求学生能够静心的听赏,用心去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音乐的内涵。对于高年级的欣赏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更加的全面,能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吸收也是不容易的。教本上的欣赏制作也较简单,学生看多了动漫,对教材中简单的动画欣赏让孩子们得不到视觉上的满足,也影响了听赏的情景,老师在欣赏课中要费不少心思去充实欣赏课的内容,这一点我要好好的做好准备工作,为以后的欣赏课堂增加丰富的色彩让孩子们喜欢上听赏,喜欢上音乐课。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辩听音乐情绪的变化,感受并初步理解乐曲ABA的三段体结构。
2、尝试用小动物形象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及情绪变化,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意境美,学会在游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绿色的森林》
2、绿色的报纸,场地布置成绿色的树林。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前半部分,感受对比色,理解音乐游戏背景。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故事里有谁?
3、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怎么办?
二、欣赏课件后半部分,感受音乐的性质。
4、幼儿听音乐故事,感受音乐的对比
5、幼儿讲述音乐故事。
6、小兔出来的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7、大灰狼出来的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三、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段的结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尝试用小动物形象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及情绪变化。
8、用手指随着音乐的节奏在椅背上“行走”。
9、跟着音乐的节奏,原地踏步走。
10、创编大灰狼找小兔、生气、灰溜溜的动作。
11、根据B段音乐,模仿大灰狼的动作及表情。
12、幼儿连贯地完整表演。
四、游戏
a)幼儿穿上绿色的“衣服”做游戏,请若干自愿者扮演大灰狼。
b)幼儿随教师做游戏2—3次。
教学反思:
《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话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儿童诗。课文语言比较浅显,但跳跃灵动,字里行间隐含着动人的画面,有景有境,有声有色,而且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在一个奇妙的的绿色背景下随着一个个小动物的出场层层展开:在翠鸟的提醒下,小白兔们顶着绿色的棕榈,躲过了藏在绿叶丛中的狐狸的暗算,顺利脱险的故事。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样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渐鲜活、清晰下来。再通过朗读与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新课标,我们集体备课时主要注重两点: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节课中在故事讲完“我交流我快乐”,还有“快乐小笔头”中对文中的一种小动物说一两句话。这两个环节都达到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小伙伴进行交流的目的。2、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挖掘文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我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激发孩子们想说的欲望,训练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想象也为后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表演除了靠文本和插图,还需要借助想象。让孩子们从动作、表情揣摩人物内心,再从内心揣摩他们的动作、表情等。并且对孩子们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中我觉得我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鼓励,对孩子奇思妙想表示宽容、赞扬,都让孩子久被束缚的童心得以飞扬。“情动而辞发”,孩子的思维被激活,话匣子被打开了。也从另一个层面实现了尊重孩子们个性阅读的目的。
我还在学生表演时适时播放优美的音乐,不仅烘托气氛,渲染了情境,而且音乐中蕴涵的灵动的语言,缥缈的形象和广远的意境,也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课文情境与翠鸟一起着急、与小白兔一起动脑筋想主意,与计划未得逞的狐狸一起失望、叹气,又与巧妙逃脱了的小白兔一起欢庆胜利。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1、在有些细节上我处理的有些操之过急,比如应该让孩子们细细地、美美的读第一、三小节,以实现以读激情、以读悟美、以读启智、以读育人的目的。2、对孩子们还是不敢放手,没能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3.由于孩子们面对这么多老师有些紧张,说话声音太小,所以老师重复了学生的答案,导致教师的话显得略多一些。4.这是一首童话诗,这节课我注重了对童话情节的探究,注重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对诗语言美的熏陶,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今后在童话诗的教学方面我有了努力的方向。5.如果能够再深挖一些,或许课文讲的会更有深度,但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再去挖?其实在我教学设计的时候想到过这一点:我们知道绿色代表正义的、光明的、高尚的,灰色代表丑陋的、狡猾的、阴险的。但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时琢磨着这些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太有难度,他们理解不了。所以这节课就没有再往深里挖,我们怕深了孩子们出不来。反而失去了学习童话的兴趣,从而不喜欢阅读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次反思就是一次提高,我会潜心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7
一、课堂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尤其是前10分钟的导入如果能够做好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说可以把一些师生问候用音乐唱出来, 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 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说,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 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二、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 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 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 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 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 , 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 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锻炼了胆识, 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这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 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 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 通常情况下, 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农村, 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 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不但没有对该曲目产生兴趣, 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 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 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 也可以让其来做带头, 教大家一起来识谱, 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说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四、音乐教师更要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必须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 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 老师应该不断拓展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五、教师应善于启发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 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 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 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 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 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 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六、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 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 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 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孩子就象一张白纸, 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 特别是美妙的音乐, 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 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 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作。我爱音乐, 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 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 总有一天, 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篇8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和“高考为上”的思想双重作用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在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时,总是处于一种草木皆兵的状态。音乐课程的设置,对他们而言似乎太奢侈了些: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音乐课上复习语数外等“主科”,仿佛是音乐课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少数人纵然喜欢音乐课,也惶惶然,了无心思。学校也是更注重本科达线率,对音乐课重视不够。一些学校的音乐课成了摆设,或者成为学生紧张学习中偶尔的调剂品。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音乐课……
风气使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自始至终都将无所作为。我们比大多数的人都清楚音乐的价值,我们更清楚音乐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应当看到,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明确了音乐教学有其无法取代的必要性,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对音乐的欣赏、感悟以及掌握,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殊途同归,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学没有高考带来的压力,对音乐的兴趣是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作品往往脱离学情,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仍以教师单方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往往无法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过分知识化、理性化,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因此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反常现象。
3.教学评价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三、高中音乐教学对策及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学生的音乐知识系统。如果把每节音乐课视为一个点的话,这个最终目标就是贯穿始终的线,并把各个点联系成一个多维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要将教学大纲中的精神体现出来。此外,要重视教学目标有阶段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有步骤的完成。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音乐是一门学科,但首先,音乐也是一项艺术,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美实在是买椟还珠。利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不能生搬硬套死板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具体的做法包括: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安排同学分组讨论乐曲某一章节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体会音乐对不同受众的感染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通过讨论获得的体验,要比学生单独去听带来的影响要深刻的多,也丰富得多。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高中生求知欲很强,尤其对于流行歌曲的热爱无与伦比,这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训练,比如声乐方面气息、颤音等的训练,可以轻易的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乐此不疲。
(3)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诠释,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亦或者可以鼓励学生改编一首曲子,用变奏等方法,描述不同的情感,这对学生而言,也将会是很深刻的体验,教学效果相当显著。
当然,好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创新,只是不要偏离既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和素养。当然,教师只有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才能克服重重障碍,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营养。这也正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职责与骄傲!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儿歌,理解词:孤孤单单。
2.通过儿歌,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一条鱼,两条鱼,许多鱼。
2.课件-音乐《How lucky I am!(我多幸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凸眼睛,阔嘴巴,尾马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象一朵大红花(金鱼)
二、展开
1.课件声音:叹气你们听到了什么?(叹气声),知道是谁在叹气吗?
2.课件-照片:金鱼
(1)奥!原来是金鱼呀,它为什么叹气呢?
(引导幼儿说出,一条小鱼孤孤单单)教师: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2)你想帮助小金鱼快乐起来吗?怎样帮助它呢?
(引导幼儿说出,找个好朋友)课件-照片:两条金鱼我们帮它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有几条小金鱼了?它们会怎样呢?(教师动作:摇尾,点头)教师: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我们再帮小雨找朋友好吗?
课件--照片:许多小金鱼
(1)又来了几条小金鱼呀?(许多)
(2)许多小金鱼在一起会怎样呢?(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快快乐乐)
教师: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4.欣赏儿歌《小金鱼》
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小金鱼的儿歌好吗?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学接儿歌下半句。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5.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教师可演示课件,配合幼儿朗诵)
三、结束
请幼儿扮演小金鱼,伴随音乐《How lucky I am!(我多幸运)》表演,自然结束。
【附】
小金鱼(儿歌)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出现了一个细节的问题--座位的安排。本来应该是两个半圆状的座位形式,但后面又临时改成了一个大圆,这样就导致幼儿比较分散,注意力也比较不容易集中。再加上这次是我们班的孩子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客人老师,所以在第二个环节的重点讲解中,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很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两旁的孩子他们老爱往后看。这让作为新老师的我,心理那个急呀,但是后面的临场发挥--让孩子起来发“鱼”这个音,这个活动让他们有了兴趣,所以后面的过程就比较顺利。整堂课有惊无险。这也让我反思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座位安排也会影响到一节课的发挥。会后在园长和老教师的一起反思下,存在着这些不足:比如1、多鼓励孩子,多肯定孩子。正面的力量更能带动孩子。虽然我在活动中有表扬,但是都是集体的,个别表扬会比较少。2、多关注孩子。教师的眼睛要放在孩子的身上,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新教师容易跟着教案走,一般都是教师在讲课,孩子在底下听。在这节活动中,我太注意整节课的流畅性,而在让孩子回答问题时会比较少。3、在讲解诗歌时比较少,在讲解完后,没有让幼儿在朗读一遍,没有做到了巩固和让幼儿理解。所有导致后面幼儿在朗诵儿歌时不能很好地朗诵出来。所以在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初步记住儿歌的内容没有很好的落实到。整个活动有不足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比如:1、课前准备充分,教具丰富,在教态上比较自然。2、新教师的表情比较夸张,能很好地吸引幼儿。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0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茶壶、茶杯,知道茶壶、茶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教学准备: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四幅,歌曲伴奏。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宝宝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好不好?
想玩的宝宝站起来,找一个空地方站好。你们的小手在哪里?挥一挥。噢,我看到了,真漂亮。现在我们藏起来。游戏就要开始罗,听!
(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鸭子,走一走)(变成袋鼠,跳一跳)(变成飞机,听音乐飞进场地)
二、观察图片,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我们开飞机开累了,来!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
累不累啊?(幼儿回答)累我都想喝水了。宝宝们,快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我是茶壶圆又圆,我是茶壶圆又圆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来学学?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这是壶嘴这是柄
(3)触摸第三幅图片,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拉?”(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
(4)那这个壶嘴怎样啦?(冲茶啦)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水开了!泡茶了。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又肥又矮)来!我们来做一做。
那壶柄长在哪呢?壶嘴长在这儿。(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提问:“谁想喝水?”(咕噜咕噜)
3、提问: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那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看看谁跟我的不一样。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教师不示范)
5、宝宝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咕噜咕噜”
6、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来!大家赶快准备好。(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
四、请客人老师喝茶宝宝们,刚才我们都喝了茶,你们看看周围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喝,好吗?
五、结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
活动反思:
音乐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及反思 篇11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多年来,我们开始关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于是,音乐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也难免会走入一些误区: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丢掉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为了突出某个维度目标而忽视另外维度目标,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音樂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
1、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它的合理使用,可以将悦耳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从音乐中欣赏到美、感受到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如若依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多媒体,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在讲公开课时,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做成动画,甚至歌曲题目、课堂提问等一读就懂、一点即通的东西,都做成字幕配在画面上,也不管是否实效、科学、合理,牵强附会地使用课件,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适得其反――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坐下来想一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很显然,多媒体喧宾夺主虚化了音乐教学,这种课堂还是不要的好。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还课堂教学以真实面目。
2、重视情感教学而忽视“双基”教学。在大力推广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了反传统教育的代名词。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成了音乐知识传授的“克星”。于是,音乐教学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重视情感教学而忽视“双基”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情感教学,直到最后几分钟才切入正题,可为时晚矣,只好蜻蜓点水似地一带而过。这种课堂只追求形式上的新,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忽视了“双基”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和训练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运用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课程改革虽然淡化“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而是把双基教学渗透到音乐审美体验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并由此获得再发展再提高的条件,为进一步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以如此“综合”吗?音乐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但有的教师对“综合”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以为“综合”是以学科知识技能的相加而成。其实,这是误解,这种想把所有学科知识全部塞给学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综合”,竟撇开音乐学科的特点,把音乐课上成了思品课、社会课或其他。虽貌似综合,其实是形式上的伪综合。
在综合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习目标做出合理选择。必须以音乐为本,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与音乐密切相关,只有这样对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才有帮助。同时,还要做到适可而止,而不是面面俱到。
4、课堂是否“越乱越好”。《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我们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认为“越乱越好”,只有这样才是“民主开放”。真的是这样吗?表面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异常的活跃,教师却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课堂乱到了没有秩序、教师不能控制的地步,这算民主开放吗?这种教学,能否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真正的民主开放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是有序的教学活动。教师虽然把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解放”,潜能得到发挥,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活而不乱”的教学策略,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做到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把握住课堂教学。
二、对音乐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音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研究、改进,才能探索出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并充满生机活力的音乐新课堂。“万丈高楼始建于地基”,学习也是这样。任何学科的学习,它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音乐教师突出了情感教学,突出了学科间的“综合”,却忽略了“双基”教学的训练(基本的乐理知识,基本的发音和视唱技能),有的教师甚至丢弃了“双基”教学,致使学生无法更深入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旧课标注重“双基”训练,新课标注重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关键应该是如何将两者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认真、细致、科学的备课、上课,让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学习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假如一个人的耳朵里没有音高、强弱和音准的概念,听不出节奏的快慢,感觉不出音乐的色彩,更谈何鉴赏和审美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课堂上一定让学生多听多唱,多体验,少些表演,少些讨论。少些课件,让教学实在些,让教学远离“肤浅”和“浮躁”。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双基”教学一定要科学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反思、总结,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2
我国是一个人口较多、民族众多的国家, 作为国家的未来——儿童的教育和身心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不只是给孩子知识, 而且能够开发智力、培养毅力、提高记忆力、培养自信心。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 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作为美育教育的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 ——尤其是音乐教育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 一直采用唱歌教育, 叫做“唱歌课”。其音乐教学法也一直采用老师教, 学生学的方法。这样的音乐教学法持续了几十年, 我国的人均音乐水平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反而“忘本了”。我们的年青一代基本不知道我们的传统音乐了, 将来有一天我们想要听自己祖先的音乐, 那就得去日本等国家了, 甚至要向他们 (日本) 学习我们的音乐, 这着实很悲哀啊!
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 国家又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把音乐鉴赏、和戏曲音乐学唱、传统音乐鉴赏作为新课程音乐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当前, 我们有必要分析和学习世界上其他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 从中借鉴适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经验, 也能找到有助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音乐教学法
1、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 是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1905年, 柯达伊和巴尔托克 (Bela Bartok) 于1905年开始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 由此, 让他渐渐地警觉到需要去改善歌唱的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小孩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0年, 他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柯达伊于1929年, 决定使音乐成为每个小孩教育的一部份。在匈牙利所发展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他提倡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帮助音乐教学的实施: (1) 相对音高或首调唱名法, 在英国合唱的传统训练中被充分发展, 因为它可以指出音调和和声的功能。 (2) 匈牙利民谣绝大多数为五声音阶, 因此, 早期的音乐训练皆采用五声音阶。 (3) 对于小心安排的音乐理念和材料, 不是从知识方面, 而是从对小孩子的意义而来的。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 为了得到一套方法, 他使用以下两种工具: (1) 手语 (handsign) , 1986年在英国由John Curwen所建立的。 (2) 节奏语言, 基本上由法国而来的。
总而言之,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 而不是折磨, 并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中。
2、铃木音乐教学法
铃木镇一 (1898—1997)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学家、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铃木教学法主要是以幼儿为对象, 通过孩子们的直觉与听觉以及每天的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训练。铃木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 不是与生俱来的。铃木音乐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 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 铃木用极其简练的方法, 从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表现力四个方面展开了能力的开发。 (1) “记忆的发展——通过背诵徘句 (日本的诗句) 来训练”。 (2) “注意力的养成——用铅笔训练”。 (3) “运动能力的培养”。 (4) “表现力的发展——用‘说’与‘听’的方式训练”。铃木还认为:“每个人出生时都像一张白纸。要使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只有靠最接近他们, 并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母亲去教育, 而别无他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不容忽视。”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 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 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 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 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 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节奏、旋律练习, 包括:从朗诵入手, 提取“节奏基石”。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一切从儿童出发时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 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 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3) 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及他的“体态律动”。埃米耳·雅克·达尔克罗斯, 瑞士人, 他生前曾是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教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并建立了一整套音乐教育体系。其中最有成效的部分, 已形成了有独特名称, 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科体系—“体态律动”。今天, 在世界各国,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五大洲都没有专门学校, 用来培养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教师。
达尔克罗斯强调, 通过即兴表演的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及创作的能力。教师在最初上课时要较少地采用现成的乐曲, 而更多地采用即兴编写的声乐、器乐曲。这样做便于教师自由地用各种方式来安排各种乐思, 以适应不同的风格及各种发音状态。
三、音乐教学法之利与弊
1、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利: (1) 使用母语音乐教育, 每一个孩子必须学唱本民族的民歌或民谣, 可以发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2) 节奏语言的应用, 有助于孩子们的节奏训练。 (3) 手语的应用, 有助于孩子们的音准训练。
弊:过分强调母语音乐教育, 而中国是一个人口较多、民族众多的国家, 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语言不同, 很难达到统一。
2、铃木音乐教学法
利:强调父母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需要父母的配合。但只适合专业音乐教育的孩子, 而且限定在一对一的小课训练中, 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和表现力。
弊: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 是面向众多孩子的, 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不同, 因此不能“一刀切”。要求家庭教育参与进孩子的教育, 而我国的现状, 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利: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性, 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互动式的, 游戏式的, 其教学理念有助提高孩子们的节奏感。还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即兴演奏、演唱能力, 激发创造力。
弊: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 是面向众多孩子的, 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不同, 因此不能“一刀切”。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 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 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 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 教师也束手无策。
4、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及他的“体态律动”
利:“体态律动”的应用, 有助于孩子们的节奏训练。
弊:这种训练方法更偏向于专业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 这种面向众多孩子们普及型音乐教育时, 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为视角, 对世界上的几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 以其能找到和借鉴适合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学法, 以促进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 从而提高我国儿童的审美能力, 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儿童的情商。
关键词:教学法,音乐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根据乐曲的乐段和乐句准确、形象的做出游戏动作。(重点)
2、通过观察、想象、学习并形象的表现出游戏动作。(难点)
3、轻松参与游戏,体验变“魔术”的快乐和神奇。
【活动准备】
1、音乐《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2、幼儿每人两个矿泉水瓶子、魔术布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
(1)师:昨天祁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学习一些魔法动作,(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祁老师带来了一段魔法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小朋友要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跟着这个音乐你可以做哪些魔法动作?
(2)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
2、教师随音乐施魔法,幼儿感受游戏动作及特点
(1)师:音乐结束了,你想到了什么魔法动作?
(2)幼儿自由回答
(3)师:祁老师听完了音乐想到了一些魔法动作,下面表演给小朋友看看。提问:看仔细祁老师变魔法时都做了哪些动作
3、讨论游戏的玩法,分段听音乐,教师绘制图谱
(1)听第一段音乐,绘制图谱(施魔法、转一转;放魔法、抓、放);
(2)听第三段音乐,绘制图谱(变魔法、上下摇一摇);
(3)听第四段音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绘制图谱(施魔法、转一转;放魔法、抓、放);
4、幼儿跟着图谱练习。
5、幼儿拿出小瓶子跟着图谱、音乐练习一边。
6、请小朋友做魔法师跟随音乐变魔法,讨论没有变出来的原因
(1)幼儿随音乐尝试变魔法
(2)讨论没有变出来的原因
7、替换大瓶子,进行游戏。
幼儿换上能变色的瓶子继续游戏,听音乐做动作。
8、提高难度,进行游戏。
能不能把瓶子的颜色变成其他的颜色呢,再次练习。
9、解开谜底,结束游戏。
告诉幼儿为什么要换瓶子?颜色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不能把瓶子里的颜色变成其他的颜色?变颜色的时候为什么要上下摇一摇,而不是左右摇一摇。
教学反思:
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变魔术”真的很神奇,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孩子们都觉得非常有趣。整个活动中,都以围绕“变魔术”来开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用正确的方法学唱。
2、激发幼儿爱爸爸,妈妈,爱家的情感。
3、复习《大鼓小鼓》《爸爸的眼镜》,能有兴趣地自编节奏及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大、小鼓各一,录音磁带,眼镜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鼓小鼓》: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敲起大鼓小鼓表示欢迎!
1、全体幼儿唱。
要求大鼓声清脆响亮,能和小鼓的区别。(即要求歌声中的轻响控制)节奏先给x x xx x2、改编节奏型。他们还可敲出更多更好听的节奏,谁来帮忙?
1)幼儿编节奏,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请个别幼儿讲讲编的节奏,大家同意的集体学打。完整地唱加节奏。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习歌表演《爸爸的眼镜》:
1、刚才我好象看见我的爸爸也来了——爸爸你在哪里呀?(幼儿全神气地出列站好)
让我找个最神气的爸爸,(找到一个给戴上眼镜)这个最象,宝宝和你做个游戏。
第一遍完整表演。
能有表情地表演歌曲的前奏、间奏、民奏部分。
2、爸爸没眼镜了会发生什么事?
请几名幼儿表演间奏部分,学习他们风趣的表演,能创造性地表演。
3、集体表演,换戴眼镜的爸爸,给个别幼儿以鼓励。
三、新授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随意请二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老师做宝宝,示范演唱。
1)宝宝唱的歌听上去感受如何?好听在什么地方?(柔柔地,慢慢地,很抒情地……)
2)我唱时,对爸爸妈妈怎么样?(三个人很要好,很亲热,并借以了解家务)
2、另换两旬幼儿换爸爸妈妈,老师范唱,鼓励幼儿一起唱,谁的歌最好听,谁就能做我的爸爸妈妈。;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怎样用歌曲唱爸爸妈妈的,学唱(爸爸妈妈)。(2组)
3、幼儿三人三人给伴,把椅子围成一个个家,边游戏边唱歌。(2"3遍)
难点:(1)最高音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字的唱法放松。
(2)转换音,要柔柔地才好听。
4、知道歌名《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四、复习律动:去公园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秋天到了,爸爸妈妈还要带大家去公园玩呢!准备好,出发了!
——复习律动:去公园
最后边舞边出教室,跟客人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在活动准备、有效回应以及教师自身感染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动物》07-25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音乐家》08-02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郊游》10-24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捕鱼》12-10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10-23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歌唱春天》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