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通用11篇)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1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托儿所幼儿园(简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领域,是我国儿童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1985年12月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及时规范了各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颁布已有26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也有了新的理念和发展。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卫生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颁布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和规章制度。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应严格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但实际上《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影响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修订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落实《管理办法》,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内容,于2006年起,卫生部妇社司组织专家修订1985年的《制度》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第八条也指出:“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规范》的修订以《管理办法》为指导思想,以《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目的是能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规范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指明今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水平,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修订过程
自2006年起,卫生部妇社司开始酝酿、组织专家讨论、调研对《制度》修订为《规范》的工作。目前,已召开20余次全国专家研讨会议,其中,专题召开有关传染病、消毒方面问题的讨论,并组织有关专家赴福建、甘肃、辽宁、云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山东、北京十省十五市进行《规范》内容可行性、可操作性等问题的调研。同时,借助《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的契机,组织召开全国省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培训会,广泛征求了全国各省对《规范》的意见和建议。并于2011年4月正式向全国各地和相关部委、司局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根据教育部体卫一司、基础二司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两次反馈的《规范》修改意见,经专家会讨论进行修改,最终完成了此《规范》。
三、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规范》调整细化为四部分,将原《制度》内容列为第二部分“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包括十方面内容:
一、一日生活安排;
二、儿童膳食;
三、体格锻炼;
四、健康检查;
五、卫生与消毒;
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七、常见病预防与管理;
八、伤害预防;
九、健康教育;
十、信息收集。同时依据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要求,新增加:第一部分“卫生保健工作职责”和第三部分“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包括卫生评价流程和卫生评价标准;并补充完善了第四部分的相关表格附件。与1985年颁布的《制度》相比,将原有“预防疾病制度”细化为现“传染病”和“常见病”内容;原“安全制度”修订完善为现“伤害预防”;原“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修订为现“信息收集”,删除“家长联系制度”,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修订后的《规范》内容得到更新补充,条理更清晰,实际工作可行性、操作性更强。下面对修订的《规范》予以说明。
(一)卫生保健工作职责
依据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要求,明确了托幼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增加本部分。对妇幼保健机构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上的职责明确细化,方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托幼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同时,对托幼机构在卫生保健工作中的职责细化,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实施开展,更好地促进群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开展。
(二)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
将原《制度》内容纳入本部分规范,并修订为现有十项。
1.一日生活安排
将原《制度》的“生活制度”修订为现《规范》的第二部分“一日生活安排”。该部分包括五方面内容,更清晰明了、详细、条理地说明了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使得《规范》的操作性更强。其中,与1985年《制度》相比,增加了以下内容:
(1)强调定期检查一日生活安排的执行情况。
(2)根据现阶段社会状况,绝大多数儿童1岁以后入托幼机构,所以本《规范》删除了原《制度》里1岁内儿童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
(3)在一日生活安排中特别强调了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具体指出正常情况下全日制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3小时。对儿童进餐和午睡等主要生活环节明确时间要求,可操作性更强。
2.儿童膳食
将原《制度》中的“婴幼儿的饮食”修订为现《规范》的第二部分“儿童膳食”。修订后的部分包括两个内容:膳食管理、膳食营养,更加全面地涵盖儿童膳食的基本内容,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
(1)依据现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新修订后要求,重点提出对食堂的管理要求,并给出具体可行的依据,强调建立健全了食堂的规章制度。
(2)要求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账目每月公布,每学期收支盈亏不超过2%。
(3)要求膳食卫生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增加托幼机构食品采购要求和库存食品要求,明确食品加工用具的消毒要求。严禁托幼机构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并根据食药局201216号文件规定托幼机构不得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对饮用水、留样食品要求也提出明确要求。
(5)明确儿童膳食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制订儿童膳食计划,定期更换带量食谱。给与了平衡膳食的标准,包括三大营养素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全日热量分配等。
(6)提出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特殊儿童提供相应膳食,删除了婴儿喂养的内容。
3.体格锻炼
修订后的第三部分“体格锻炼”包括四条内容。
(1)明确体格锻炼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开展,并掌握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2)强调体格锻炼过程中要保证场地安全、做好安全准备,保证儿童运动安全。并增加了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的要求。
(3)明确保教人员要做好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的监测和效果评估。
(4)对患病儿童体格锻炼进行调整,并做好观察护理。
(5)现阶段儿童入托幼机构基本是1岁以后,所以这部分删除了针对婴儿开展的活动性游戏,包括主动、被动体操。
4.健康检查
修订后的《规范》细化了健康检查的内容,分两部分叙述。第一部分是儿童健康检查,包括入园(所)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第二部分是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健康合格证的发放。对儿童入园(所)、在园,工作人员准入、在岗等环节做了具体要求,主要增加或强调了以下内容。
(1)强调儿童入园(所)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应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入园(所)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所)。并要求承担儿童入园(所)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并接受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体检单位要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项目进行检查,不得擅自更改。
(2)明确儿童入园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
(3)强调儿童入园(所)体检中发现疑似传染病者应当“暂缓入园”,及时确诊治疗。
(4)明确了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内容,具体规定了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每年检查1次听力;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
(5)明确了儿童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所)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
(6)增加了转园儿童要求,即应持原园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0~6岁儿童保健手册”可直接转园。“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
(7)强调进行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并明确检查内容。明确保教人员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工作职责。
(8)对患病儿童及儿童带药问题进行明确要求。
(9)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要求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健康检查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10)对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指出 “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凡患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工作人员须离岗,治愈后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所)工作。
(11)明确托幼机构卫生人员健康合格证由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发放。
(12)删除修改原对有传染病接触史婴幼儿的要求。
(13)工作人员体检中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应调离工作的规定,按照现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取消此内容。
5.卫生与消毒
将原《制度》的“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修订为现《规范》的第五部分“卫生与消毒”。修订后的《规范》中卫生与消毒包括三方面内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预防性消毒,删除原《制度》中的消毒隔离制度,增加预防性消毒,并附表“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详细规定了托幼机构中应该清洁和消毒的物品种类、消毒频次、消毒方法等。
(1)更细化了托幼机构各类物品的消毒要求和方法。
(2)增加的预防性消毒对儿童餐饮具、毛巾以及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提出明确要求。增加了工作人员“不留长指甲”的要求。
(3)明确了消毒器械和消毒剂要复合国家标准或规定。
6.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将原《制度》中的“预防疾病制度”修订为现《规范》的第六部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和第七部分“常见病预防与管理”两部分内容。
(1)明确了托幼机构要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删除了在托幼机构内做预防接种工作的内容,突出了通过查验来督促家长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2)重点是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明确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4)强调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
(5)明确了对因病缺勤儿童的管理,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并在发现可疑病例时,及时进行隔离控制措施,并对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7.常见病预防与管理
(1)增加并强调对儿童常见病进行登记和专案管理,并做好五官保健的登记和管理,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2)明确了除对常见病进行登记和管理外,要督促家长进行治疗和复诊,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
(3)强调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健康,减少常见病发生。
8.伤害预防
安全管理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修订后《规范》的第七部分将原《制度》的“安全制度”改为现第八部分“伤害预防”,强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
(1)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应以儿童安全为前提, 建立定期安全排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
(2)强调托幼机构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3)重点说明托幼机构应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增加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儿童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普及安全知识。
(5)特别指出保教人员应当定期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做好儿童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软组织损伤、骨折、烧(烫)伤、中毒等伤害的发生。
9.健康教育
此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强调了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订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规定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要求做好健康教育记录,定期评估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不断调整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10.信息收集
根据现阶段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要求,修改后《规范》的第十部分细化了原《制度》第八部分“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根据现在托幼机构发展趋势和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增加了健康档案的内容,并修改部分记录、统计分析表。修改后的《规范》包括4个健康档案、9个卫生保健记录(登记)表和4个统计分析表,删除了一些过时的记录表、薄,规范了进行统计分析的指标内容,更加便于卫生保健人员工作时使用。
鉴于与家长联系一直是托幼机构教育方面的重点工作,因此修订后的《规范》中删除了原《制度》的第九部分“家长联系制度”。
(三)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八条要求“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特增加本部分内容,内容涵盖新设立园所卫生评价流程和卫生评价基本要求。
1.卫生评价流程
(1)明确要求新设立的托幼机构,应当按照本《规范》卫生评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招生前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交“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书”。
(2)强调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根据《规范》中“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表”的要求,在20个工作日内对提交申请的托幼机构进行卫生评价。根据检查结果出具“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
(3)强调凡取得卫生评价为“合格”的托幼机构,即可向教育部门申请注册;凡取得卫生评价报告为“不合格”的托幼机构,整改后可重新申请评价。
2.卫生评价标准
根据招生前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堂卫生、保健室或卫生室设置、卫生保健人员配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保健制度共7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并总结为“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表”以方便各级托幼机构及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应用及评价。“托幼机构卫生评价表”总分100分,明确要求申请园(所)总分达80分以上,并且“必达项目”全部通过,才可评价为合格,并取得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
(四)附件
为规范和统一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机构和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将《管理办法》和本《规范》中提及的相关表格统一整理后,形成现有部分。
总之,《规范》能以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涵盖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和服务内容,强调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的修订出台将完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明确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范围和技术要求,为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规范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2
1基层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践
1.1以进社区、进村委、进学校和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为抓手,促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覆盖
1.1.1坚持着眼全局,明确责任抓落实。 卫生应急工作的关键在于基层的基础工作。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区在2014年初即提出了开展“卫生应急示范镇”创建活动,并将之列入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各镇(街道)政府为卫生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镇(街道)应急办为牵头部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具体工作的落实部门。要求各镇(街道) 成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各镇(街道) 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为卫生应急工作成员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辖区内各级各类成员单位均成立应急领导组织,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管理网络,实现了卫生应急工作的全覆盖。
1.1.2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促全面。日常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力求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镇村、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卫生应急意识,每年累计印发健康教育资料100多万份,入户率为100%。区红十字会建立了社区应急救护学雷锋志愿者队伍,每年均完成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普及8 000人次、初级救护1 000人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卫生应急进学校、进企业。各中小学校每年开设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救互救与逃生能力。每年开展“万人培训工程”,对餐饮单位、公共场所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免费培训,累计4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三是突出重点和难点。联合区应急办、住建和安监等各部门,进工地、进企业、进学校进行专门的卫生应急实战演练,或是积极参与其它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以此提高各单位的卫生应急防控能力。
1.2以有组织领导、有预案体系、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和有社会动员的“五有”为重点,实现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1.2.1突出规范性,科学制定卫生应急示范镇的建设标准。根据 《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和 《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评估标准》 制定了符合我区实际的 《武进区卫生应急示范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各镇(街道)按照方案精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各镇(街道)卫生应急工作进行考评验收和现场指导。全区14个镇和2个街道均通过武进区卫生应急工作示范镇(街道)考核评审。
1.2.2突出实战性,着力增强基层卫生应急的实战能力。各镇(街道)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由镇应急办总牵头,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类成员单位均按要求制定完善符合本地和本单位工作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构建政府、专业机构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建立健全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协助上级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按照“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组建完善的卫生应急处置和急救医疗队伍,每年组织演练不少于2次,各专业队伍每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根据“满足需要、平战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物质的储备, 保障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做好辖区内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每年开展两次卫生应急进农户、进学校和进企业活动。
1.3以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的“两个保障”为基础,确保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1.3.1强化政策保障,提升卫生应急工作内涵。武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制定下发了《武进区“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把创建卫生应急示范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区卫生局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落实编制和人员,负责统筹协调,为全区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度重视卫生应急科研工作,建立奖励机制, 全国首创的“流动便携式ICU病房”、 “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和“信息化、 网络化、整体化”现场救治模式为农村危重病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1.3.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卫生应急基础设施。区政府每年安排应急储备金100万元、院前急救保障经费86万元, 同时在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协管等方面亦安排专项经费,并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专项经费。 2014年投入298万元,建成设施设备一流的具备数字化决策指挥功能的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上接省应急指挥中心,下联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高效快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保障。
1.4以抓创建和抓长效的“两手抓”为保障,建立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长效机制
1.4.1强化领导,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为建立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由镇(街道)应急办总体负责,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落实和实施日常督查,负责辖区内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在开展卫生应急示范镇创建的同时,注重建章立制,注重长效管理,力戒“创建一阵风,过后一场空”的情况发生。因此,各级均建立了考核机制, 形成了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4.2联防联控,加强督查,确保长效。区卫生应急办联合相关部门实行对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动态督查,坚持平时检查、半年抽查和年终核查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分类对各单位进行检查,保证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扎实推进和常抓不懈。区卫生局将卫生应急内容纳入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每年两次对全区97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防治、学生缺课监测、学生伤害监测和学校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指导及检查;严格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依法加强对动物饲养、运输和交易等活动及场所督查,从源头控制疫情;开展对企业食堂、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疫情监督工作;加大对食品生产单位、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的督查、 巡视和检测力度,防范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基层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体会
在目前我国的卫生应急体系中,面向农村人口的保障系统目前仍比较薄弱,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冲击,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农村居民的健康权得不到充分的保护,这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2]。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1政府重视是卫生应急工作开展的关键
公共卫生政策是指导公共卫生应急体制建设的关键因素,必须持之以恒地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未雨绸缪地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政策,从而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整体需要[3]。武进区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将卫生应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应急储备金,并能根据需要及时安排专项经费。完善应急物资、队伍装备和体检设备,为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2.2部门联动是卫生应急工作提升的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广,应急管理涉及卫生、农业、交通、公安、 财政及宣 传等不同 部门 、 组织和机 构;卫生部门内部各应急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多部门紧密联系、默契配合,开展各种综合演练、联合处置应急事件、迅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区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医疗应急联动,成立了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委托检验中心和区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充分利用全区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3能力建设是卫生应急工作发展的核心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档案 长效 规范 管理
社区卫生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从事医疗、基本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它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它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现代社会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当前,医疗改革日益深化,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不懈抓好档案长效规范管理,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积极推进了社区卫生事业发展。
一、 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工作形成于1992年,1993年通过市档案局、卫生局联合验收达标后,继续加强档案长效规范管理,2000年经市史志档案办公室领导检查验收后达泰州市级标准,2005年通过泰州市三级档案管理认定验收。目前共存文书档案315卷(永久44卷,长期110卷,短期161卷),会计档案513卷(凭证425卷,帐册23卷,报表19卷,其它日记帐46卷),基建档案2卷、设备档案34卷、声像实物档案5卷。并建立了11种台账,开展了一系列的档案编研工作。并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处理。
二、 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档案目标责任的落实
单位领导始终把档案工作作为中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经常对档案工作提出要求。成立了以中心一把手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范围,认真制定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定期检查考核,通过考核,促使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专人负责、确保档案长效规范化管理
建立了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一是以中心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为主体,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研究并制定方案,对全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二是以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为具体经办人,负责全中心所有档案的处理和管理,并协调和督促各科室的档案收集、整理,指导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工作;三是做好档案平时管理工作,坚持以各科室负责人,即兼职档案员为骨干,负责收集、整理、上交本科室在社区卫生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从而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对日常收文及参加会议带回的有关文件材料及时交文书签收、登记、送办、传阅。其他业务资料、报表、人事档案等均及时交文书统一保管、整理。建立各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树立管好档案人人有责的观念,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积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列》、《江苏省档案工作规范》和《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派人员积极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结合自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了一支熟悉档案、热爱档案工作的档案人员队伍。
(四)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条件
为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在强化软件资料建设的同时,注重办公设备的硬件投入,根据档案管理需要专门设计安排三间档案室,形成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的综合档案室,构成美观、舒适而又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并购置了十套铁质专用档案橱、四套检查工具柜、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备,为档案管理提供硬件保障。现在又实施了综合档案室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为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奠定基础。
(五)加强管理、软件建设求质量
在抓好档案硬件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档案工作的软件建设,努力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自动化。首先,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手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我们依据《档案法》及《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文书材料归档制度》、《鉴定销毁制度》、《借用保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资料、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实现了档案管理制度化。形成—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办法,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把好“二关”:一是把好来文登记关,我们在收发上级来文时,注意分类、登记收发,为年终归档打好基础。二是把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关。通过平时分类、年终把关,保证了档案资料的齐全和规范。三是落实“三专”,即:对所有档案实行专室、专柜、专人保管,使档案在形成过程中质量得到保障。
(五)注重利用、档案工作显价值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一线服务。我们一是建立了《借阅档案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医院档案管理程序》等;二是利用计算机网上查询调阅档案资料;三是编制了各种检索工具,建立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科技档案总目录、科技档案分类目录、全宗介绍和立卷说明;四是利用档案资料编辑出版了《科研成果摘要汇编》、《院志》、《大事记》、《医院职能部门管理流程》等,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发挥了档案资料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档案资料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1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部长 陈 竺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二○一○年九月六日
第一条 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七条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 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九条 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 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臵应当符合保健室设臵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 托幼机构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师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在保健室工作的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第十二条 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第十三条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指导。第十四条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第十五条 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食平衡;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开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八)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十)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第十六条 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 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发现在园(所)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所)诊治。患传染病的患儿治愈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所)。
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开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
第十九条 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 的依据。
第二十条 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二条 小学附设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班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由卫生部负责制定。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5
实施细则
(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根据原卫生部、教育部第76号令《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河南省所有招生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规定,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 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班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作制度、规范,加强监督与指导。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年度考核和分级定类管理。
第七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下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相关政策及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负责组织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培训和指导;掌握、收集和上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相关信息。
(三)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对本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考核;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定期召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例会;建立和完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管理档案,收集、上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相关报表及分析报告。第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卫生监测等服务和指导;及时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管理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
第三章 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建筑、设备、大型游乐玩具施设等方面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园区内不能存在对儿童生命、健康有影响的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 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河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河南省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有效期3年,期满后应重新进行卫生保健评估。
第十四条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保健室的配置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十五条 接收150名以上儿童的托幼机构应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每增加150名儿童要增加1名卫生保健人员。150人以下的需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第十六条 托幼机构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
卫生室的卫生保健工作由医师和护士承担。在卫生室工作的聘用医师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在保健室工作的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卫生保健专业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第十七条 托幼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全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指导。托幼机构从事卫生保健工作的医师、护士和保健员应当接受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岗前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取得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以后每3年由发证机构进行复核。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至少每年参加一次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知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第十八条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第四章
卫生保健工作管理
第十九条
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并严格实施。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为儿童提供安全、合理、科学的营养膳食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应有接受过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专业培训的人员管理儿童膳食,科学制定食谱,做到合理搭配,保证膳食平衡。
(三)根据儿童年龄及生理特点、季节变化等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开展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卫生保健人员要定期检查儿童体格锻炼的计划实施情况,对儿童进行体能训练与测试。
(四)建立儿童健康检查制度,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将健康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个儿童家长;做好儿童入园健康检查、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传染病和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对缺课缺勤儿童及时进行随访,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保教人员要加强全日观察,对疑似儿童采取隔离。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园前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对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肥胖儿童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干预措施,对特殊儿童、残疾儿童要有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八)建立各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卫生消毒、膳食管理、安全管理、家长联系、传染病管理等制度,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及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适时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十)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工作登记、统计制度,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第二十条 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托幼机构发现疑似传染病或有关症状的患儿,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原卫生部的规定,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将疑似传染病人及时转送至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确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第二十一条
儿童健康检查要求:
(一)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承担儿童入园(所)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并接受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二)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入托健康检查结果3个月内有效。
(三)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转园(所)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可直接转园。“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3个月内有效。
(四)在园(所)儿童应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五)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推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落实。
(六)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项目开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
(七)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体检记录,进行健康评价和分析填写《儿童保健手册》,体检后托幼机构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督促及时治疗。对适龄儿童未接种相应免疫规划疫苗的,督促及时接种。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 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辖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细则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5月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河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附件:1.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2.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 3.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4.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5.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培训合格证 6.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儿童入托体检工作基本要求
8.河南省托幼机构卫生评价申请表 9.托幼机构卫生评价表
幼儿园托儿所申办程序 篇6
一、举办幼儿园(所)分为申请筹建和办园(所)登记两个阶段。达到设置标准要求的,也可以直接申请办园(所)登记。
二、举办者应在开办前,向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或托幼管理部门提出筹建或登记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办报告;
(二)举办者的身份、资格证明文件;(三)资产及经费来源证明文件;
(四)办园地址、场地建设方案和园(所)章程;(五)经费预算及保障措施;
(六)拟任园(所)长的身份及资格证明文件。联合办园(所)的应提交联合办园(所)协议。
三、区(县级市)教青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的幼儿园(所)进行审议,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筹建幼儿园(所)批准书”,自批准筹建之日起,应在1年内达到申办的设置标准。到期达不到设置标准或不申请办园(所)登记的,由原批准部门取消其筹建资格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筹建申请人。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自受理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对申请开办的幼儿园(所)进行审核。合格的发给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批准通知书和《广州市幼儿园托儿所开办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限期3个月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原筹建资格。境外的组织、个人在本市行政区内申办幼儿园、托儿所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经所在原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五、批准开办后的园(所)持证到区(县级市)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后方可招生。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卫生;保健工作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38所,井研县幼
儿园属于公办幼儿园,成立于1954年,时至今日已经发展60余年。伴随井研县经济的发展,社会开始越发重视学前教育,加之“入园难”等问题的出现,在诸多压力的背景下,幼儿园保教人员配置也呈现出一定的矛盾。因此,总结幼儿园保教现状,并分析改革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
目前,井研县幼儿园对于入园的儿童身体健康有着相应的规定,入园均需要凭借《健康检查表》,并且以年为单位开展幼儿体检工作,保教人员也均能做到持证上岗,并于日常生活中随时展开卫生消毒工作,教导儿童注意卫生,共同创设良好环境,对幼儿饮食也进行合理的指导与科学的控制。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保教人员的数量始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随着幼儿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员配备明显跟不上保健工作开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当前的保教人员基本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致使保教人员对卫生保健的控制一直处于不规范的状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专业化的幼儿保健工作例,如体质测评、口腔保健等等均表现出专业程度不够的问题。
二、发展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对策
由以上问题能够看出井研县幼儿园保健工作的不到位,对此,应当加快力度进行调整,以通过事半功倍的效果来达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充分借鉴其他先进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模式。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主要是南京市,它不仅对此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同时水平也较为领先,不仅拥有专业的幼儿保健医师为每个幼儿园的保健工作提供指导,同时还通过不断交流来完善保教人员的专业素养。
2.幼儿的饮食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
此需要构建完整的卫生保健网络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需求分析,及时对幼儿的口腔、视力等等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尽可能拓展解决渠道,不能“遇难则退”。
3.幼儿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所有教职人员开展相互交流与学习,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加大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听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博采众家之所长”,进而通过合理方案的制
订,使本园的保健卫生工作顺利并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级幼儿园都在迎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笔者认为,还应当在现行基础上加大宏观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付出来提升幼儿园整体质量,进而使卫生保健工作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付旻,蔡莉.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工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3).
[2]冉域辰,王红,李薇,等.2003年四川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21).
[3]何红琴,王秀芳,张伟娟.2012年运城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本状况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8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应贯彻《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的规定,审查重点在于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1、严禁将幼儿园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
2、审查楼梯是否设有幼儿扶手,楼梯栏杆净距、梯井净宽、踏步高宽尺寸是否符合以下规
定:
1) 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2) 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宽距不应大于0.11m,
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 时,必须采
取安全措施;
3) 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4) 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3、活动室、寝室、音乐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 m。疏散通道中不应
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4、建筑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0 m。幼儿经常出入的
门,在距地0.60~1.20m 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5、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 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
6、幼儿经常接触的1.30 m 以下的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9
第一条 为加强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管理,保障婴幼儿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指为婴幼儿提供游泳健身、戏水娱乐等活动的经营场所,包括泳池间、缓冲休息间和更衣、洗浴间或区域,其布局应合理。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各类室内婴幼儿游泳场所。
第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卫生许可,不得从事婴幼儿游泳场所经营活动。
第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分为单项(单人单池或多人一池)和多项(单人单池和多人一池)两种。
第六条 单项经营的婴幼儿游泳场所面积应不小于25㎡,多项经营的婴幼儿游泳场所面积应不小于40㎡。多人一池的平均每位婴幼儿活动水面积不得少于1㎡。
第七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的内外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舒适、明亮、通风,空气质量应符合附录A要求。第八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单人单池池水应一人一换。多人一池池水至少每日更换一次,并有能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的水循环和水质消毒、水温调节设备。泳池水温宜为34—36℃,游泳时的水质应符合附录B要求。
第九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必须取得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卫生许可批件,禁止使用氯制剂、二氧化氯制剂、臭氧等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的消毒剂及消毒设备。
第十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设有空气消毒、空气温湿度调节、机械通风等设施。室温宜为26—28℃。
第十一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配备体温计、空气温湿度计、PH值计、水温度计等设备。
第十二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铺砌,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第十三条
婴幼儿游泳池与池水接触的材料或涂料应无毒、无害,并不得对婴幼儿身体产生危害。第十四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机械通风设施正常运转。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游泳场所,其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在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盛放容器,应设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设施。
第十六条 在婴幼儿入水前应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不得入水。
第十七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一人一换一消毒,并具有相应的消毒及保洁设施。
第十八条婴幼儿游泳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 婴儿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第二十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当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等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第二十一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第二十二条婴幼儿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婴幼儿服务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第二十四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第二十五条 婴幼儿游泳场所禁止出租游泳衣裤。第二十六条 婴幼儿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患者进入”的标志。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 篇10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防保科负责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与核对,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报告卡,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登记,并按要求设定传染病登记本,填报有关报表,防止漏登、漏报。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各科医生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传报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报告。发现“死卡”,要尽力使“死卡”复活,并做好记录。
5、每月末,查阅医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医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医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篇11
工
作
规
范
二〇一八年一月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公布山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的通知》(鲁卫法监字〔2013〕2号)以及国务院《关于整合调整餐饮服务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决定》(国发〔2016〕12号)的规定,我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包括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游泳场(馆);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
一、现场检查:
(一)卫生许可证
查看是否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对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核查该许可证的真实性。调查许可证的获取途径,是否存在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等情形。查看是否存在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而未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未向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二)管理情况
查看是否设立了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要履行告知卫生状况的义务,并对卫生状况不履行者设立投诉电话。(例如未更换床单、被套等)
(三)卫生管理档案情况
1、要求是否建立了卫生管理档案,检查卫生管理档案有没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2)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是否有检测报告和评价表;
(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可要求其制定
责任人制度,对顾客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更换情况进行登记、签名,对旅店住宿业要求每房一表进行登记、签名。是否有检测报告;
(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是否有自查记录;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是否有清洗、消毒情况登记,是否有卫生检测和评价报告;
(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是否有健康检查证明和考核合格表,有没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
(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有没有索证资料存档,是否有登记,有没有索证、验收制度;(8)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9)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是否配有专人管理,是否分类记录,是否注明建档的年代。档案至少要保存两年。
(四)人员培训
检查是否建立了卫生培训制度,是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是否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是否安排其上岗。
(五)人员健康证
检查公共场所人员是否每年进行了健康检查,是否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上岗,是否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在治愈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的情形。
(六)公共场所环境情况
1、检查公共场所空气流通情形,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看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抽样检测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甲醛、氨、TVOC、微生物(空气暴露菌落总数、军团菌等)和氡(222Rn)等,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气、大量氨类物质等)是否超标;
2、检查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情况,清洗、消毒情况,是否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是否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检测。或者是卫生评价不合格着是否还投入使用。
3、检查公共场所采光照明设施是否完善,有没有采用自然光的配置。采光照明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对采光照明进行检测看采光照明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检查有没有减少噪音措施,噪音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对噪音进行检测看噪音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七)水质检查
检查公共场所供水设施情况,有没有管理制度,是否设专人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运转、保养等日常性卫生管理工作,清洗、消毒、运转、保养等日常性卫生管理工作是否进行了登记。经营者提供给顾客饮用的生活饮用水是否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供水设备,消毒清洗状况,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抽样进行检测。
(八)顾客卫生用品用具
1、检查顾客一次性卫生用品是否保证安全可靠,是否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一次性卫生用品有没有重复使用的情形。
2、检查反复使用的用品是否进行一客一换,是否按照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有没有清洗、消毒、保洁的程序和设施设备,有没有责任制度,查看顾客卫生用品表面的光洁度、清洁度,对用品进行抽样检测。
(九)公共场所设备
1、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否按要求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2、检查有没有制定公共场所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是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是否确保其正常运行,是否有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的情形。公共场所设置的卫生间,是否有单独通风排气设施,是否保持清洁无异味。
3、检查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查这些防护设施是否安全、有效,是否正常使用,废弃物是否及时清运,是否挪作它用或者是擅自停止使用和拆除。
4、检查公共场所是否有禁烟设施,是否设置自动售烟设施。是否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5、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是否清洗、消毒,设备是否正常使用。
(十)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装修
1、检查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装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公共场所室内装饰装修后要进行营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测定,以保证空气质量合格。检测装修后的空气。
2、检查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
3、抽样检测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是否超标;
4、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要检测空气中的危害人体因素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是否超标,建筑物中的氨类成分、氨气是否超标。
(十一)公示状况
是否按规定在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监测结果和卫生信誉等级。
(十二)危害健康事故状况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否有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情形。
(十三)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的状况 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否有违反其他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等)
二、调查取证
(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记录有没有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对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核查并记录该许可证的真实性。调查许可证的获取途径,是否存在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等情形。记录有没有存在公共场所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而未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未向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内容。收集、复制与违法行为相关的相关书面证据,例如:涂改、伪造卫生许可证的原件,伪造地方要签字、盖章、按指膜(以证明是当事人的行为),收集转让合同,转让、倒卖的费用支付凭证,营业执照,聘书,财务收支单据、纳税单据等,并在现场检查笔录中记录收集内容。通过摄影、摄像等影像材料证明。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经营状况、经营内容、时间、项目、对象、从业人数、办证情况、是否曾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情况、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的经过,询问从业人员的聘用关系,文化程度,从事工作的类别、时间、内容、对象。
(二)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记录公共场所空气、微小气候、采光、照明、噪声的情况、生活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来源,储备状况,顾客用品用具情况,没有进行清洗、消毒、保洁的顾客用品用具名称、数量,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用具的名称、数量、厂名、厂址、生产批号等,收集空气质量卫生检测报告、评价报告等,现场采样进行卫生监测。必要时对未经清洗、消毒、保洁的顾客用品用具,重复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用具,的可以采取证据保存措施予以控制。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空气流通情况,环境处理状况,水质来源,处置情况,清洗、消毒、保洁的方式、更换情况,顾客用品用具使用情况,责任人员姓名,是否进行卫生监测,检测次数。询问卫生责任人聘用关系,服务部门,清洗、消毒、保洁的操作过程。
(三)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记录有没有卫生管理制度,有没有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有没有卫生管理档案。现场进行量化分级评分,以作为书证。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当事人是否制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没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没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对狡辩着要询问制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在哪里,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是谁,有没有聘书,卫生管理档案放置位置,卫生管理档案管理内容、项目、时间、对象、从业人数等。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调查从业人数,姓名、岗位责任人姓名情况,培训情况,考核情况,培训人数、考核人数。现场调取营业执照、人员花名册或者是工资发放表,健康证明,培训合格证等书证。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从业人员聘用关系,从事何种工作,有没有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如回答已培训,就对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进行提问。询问当事者有没有组织从业者进行培训,组织人数、时间、地点,培训内容,有没有相关卫生培训合格证。
(五)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记录经营场所的经营规模、项目,有没有清洗、消毒、保洁、盥洗设施设备,清洗、消毒、保洁、盥洗方式、位置、材料、用具的数量,公共卫生间的数量,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后的情况,挪作他用的情况。现场可摄像、摄影作为证据。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经营规模有多大,经营项目有多少,清洗、消毒、保洁的设施有多少,方式是什么,布局怎样,位置在哪里,公共卫生间的布局、数目、位置。停止使用、拆除设施设备的时间,原因、情况,挪作它用的情况,询问从业人员使用卫生设施设备的情况,布局、数目,拆除设施设备的时间,原因、情况,挪作它用的情况。
(六)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并记录经营的公共场所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情况。现场可摄像、摄影作为证据。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是怎样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有没有配备,配备的是什么设施设备。是怎样、是什么时间停止使用、拆除设施设备的,询问从业人员有没有配备,配备的是什么设施设备,使用方式是怎样。是怎样、是什么时间停止使用、拆除设施设备的。
(七)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公共卫生用品存放地点,使用地点,公共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批准文号,厂址,现场调取进货单据,复印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对存放地点和使用地点进行摄像或摄影。必要时不能保证顾客安全使用的用品用具或者是一次性卫生用品用具未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可以采取证据保存措施予以控制。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的进货渠道,使用情况,使用地点,有没有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的情况。
(八)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记录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的位置、规模大小、内部布局等情况,进行现场摄像、摄影,对改建、扩建的要收集以前的有关登记内容。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进行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的时间,经过、内容项目等情况,是否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预防性审查手续。
(九)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安装位置,使用情况,现场进行卫生检测。复印检测报告、评价报告,现场卫生检测不合格处进行摄影、摄像。必要时,将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予以控制。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否进行卫生检测,是否进行清洗、消毒,进行了几次。是哪个清洁、消毒部门清洗的,是谁负责的。
(十)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记录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放置地点,存放地点,并摄影、摄像。
2、询问调查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未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是不是实际情况,放置的存放地点是不是事实。询问服务人员聘用关系,负责哪里的卫生,看没看见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内容,公示的位置。
(十一)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查验并记录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的人数,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人数,没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人数,没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的岗位,现场可摄下从事岗位活动的相关影像资料。复印聘用关系的聘书及发放工资表、健康合格证明等相关人员信息资料。
2、询问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没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聘用关系,安臵的岗位,在有效时间内是否安排没有有效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询问从业人员聘用关系,从事的岗位,在有效时间内有没有进行健康体检,有没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
(十二)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
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检查记录公共场所经营者是否有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情形,危害程度,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的情形,导致危害扩大的情形,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情形。现场对这些情形事故进行摄影、摄像,复印公共场所相关资料,人员聘书或者工资发放表,收集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报告,必要时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场所,可采取封闭场所的临时控制措施。
2、询问并制作笔录
询问经营者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发生时间、危害范围,采取处置措施方法、时间,上报时间,询问卫生从业人员聘用关系,从事的岗位,发没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在什么时候发生,范围的大小,上没上报,采没采取措施,采取措施的时间。
(十三)公共场所经营者拒绝监督的1、现场检查制作笔录
现场记录监督检查的相关内容,公共场所经营者拒绝监督检查的情形。拒绝询问的情况,并对拒绝检查的、询问的、不配合的情形进行摄影摄像。必要时,邀请证人证明。请证人写个现场发生情形的证明材料。
2、询问并制作笔录
询问证人并记录拒绝检查的情形,在这之前要将证人的身份、住址、联系方式、与经营者的关系问清楚。
三、行政处罚
(一)被处罚主体认定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未经许可组织开展公共场所经营的。
(二)处罚案由
1、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第八条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主要违法事实
(1)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2)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3)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4)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八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四)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上述(2)、(3)、(4)项违法事实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2、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
(二)水质;
(三)采光、照明;
(四)噪音。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主要违法事实
(1)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的。
主要情形:现场检查时,没有向卫生监督员提供卫生监测记录,卫生检测报告单。
(2)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
主要情形:现场监督检查时,对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抽样检测,根据结果发现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3)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情节严重的。
主要情形:造成人的身体健康发生危害。(如发生咽痛、胸闷及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一)项,事实(1)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事实(2)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事实(3)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3、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五)项公共场所的顾客用具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表2,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2.2.12,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3.2.6、3.2.7、3.2.8、3.2.10,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3.2.4、3.2.5、3.2.6、3.2.7、3.2.9、3.2.12、3.2.13、3.2.14,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3.2.1、3.2.2、3.2.3,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2.2.7,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2.2.5,公共交通用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3.2.2、3.2.4,公共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主要违法事实
(1)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主要情形:
a、现场没有清洗、消毒、保洁的设备,没有清洗、消毒登记; b、一次性卫生用品用具重复使用;
c、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没有一客一换,有用过的痕迹;
d、茶具、洗漱池、浴盆、抽水恭桶、脸(脚)盆、拖鞋等表面不光洁、有污垢、有油渍、茶渍、有水渍、有异味、有灰尘,保洁柜除了上述现象外,还放有其他杂物;
e、公共卫生间有积水、有尿垢、有污垢、有积粪、有蚊蝇、有异味;
f、公共浴池内的水浑浊、有悬浮物。
g、理发用大小围布、脸巾、毛巾有污渍,不干燥、有异味;
h、美容用具、理发用具、胡刷沾有美容品、毛发;
i、游泳通道不干净、有垃圾,有异味,人工游泳池内有藻类生长、水浑浊,池底、池壁不光洁、有污物沉积。
(2)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
主要情形:现场抽检顾客用品用具、卧具、一次性化妆品细菌总数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检出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致病菌;
(3)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情节严重的。
主要情形:由于(1)的主要违法事实的存在,使得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后造成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造成化脓性感染疾病、皮肤感染性疾病、性病感染性疾病等)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二)项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4、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五条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所属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经营者,下同)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主要违法事实
(1)没有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卫生监督时,找不到相关人员;(2)没有本行业卫生管理制度,没发现制定、也没发现张贴;
(3)没有卫生管理档案可查(如没有制度、有效健康证明、培训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卫生评价报告、自检报告、清洗消毒登记、人员花名册等);
(4)经卫生监督员提出整改意见后,上述现象仍然未加以改正的;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五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一)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5、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六条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所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主要违法事实
(1)未参加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
(2)没有提供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的证明材料;
(3)没有培训计划和制度;
(4)没有培训考核证明材料;
(5)安排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
(6)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六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二)项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6、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公共交通用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
主要违法事实
(1)没有清洗、消毒的场所,没有保洁柜,没有盥洗池或者根据规模、经营项目设置的清洗、消毒的场所达不到要求;
(2)没有清洗、消毒的设施设备,或者根据规模、经营项目设置 的清洗、消毒的设施设备数量达不到要求,保洁柜、盥洗池数量不够;
(3)没有设置公共卫生间或者根据规模、经营项目设置的公共卫生间数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4)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员提出整改意见后,仍然未达到要求的。
(5)设置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闲臵或者是原来设置了已经拆除或者是作为其他的用途;
(6)保洁柜、盥洗池拆除或者是作为其他的用途,没用于要保洁的用品用具,没有用于盥洗用途。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三)项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7、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3.2.8,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2.2.2,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3.2.14,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69-1996)2.2.3,(GB9670-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2.2.5,主要违法事实
(1)没有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
(2)有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但放置不合理,无效;
(3)有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但设施设备陈旧,不能用;
(4)没有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5)有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但放置位置不合理,或作为它用;
(6)有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但设施设备陈旧或者是废弃,不能用;
(7)废弃物没有按国家标准标准执行或是未及时清运;
(8)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四)项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8、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采购设立专人验收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主要违法事实
(1)没有制定顾客用品用具进货、索证、验收制度;
(2)购买的公共卫生用品没有进货单据、收据、发票等购货证明材料;
(3)公共卫生用品没有厂名、厂址、许可证号、生产日期、批号。属于三无产品。
(4)没有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 生产厂家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5)购买消毒产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国产或进口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7)公共卫生用品合格证;
(8)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五)项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9、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 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公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
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公共交通用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
主要违法事实
(1)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建设前没有向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申请获得《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2)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建设后没有向卫生监督部门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申请获取《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3)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未提供室内空气、微小气候、饮水和用水水质、采光、照明和噪音、集中空调系统、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合格证明;
(4)卫生监督员在现场进行检测发现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超出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预防性卫生审查不合格;
(5)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六)项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10、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主要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主要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投入运行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主要违法事实
(1)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
(2)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清洗、消毒;
(4)发现空气传播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没有立即关闭所涉及区域的空调系统,继续使用,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5)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6)空调送风中检出致病菌,并且细菌、真菌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符合卫生要求;
(7)空调管道积尘量及细菌真菌总数不符合卫生要求;
(8)经卫生学评价不合格;
(9)间接从空调机房、楼道等吸取新风;
(10)经营者没有健全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没有做好日常维护清洁工作;
(11)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七)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11、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三款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二款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主要违法行为
(1)在醒目位置,未发现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测报告单或者是委托检测报告单,未发现抽样检测报告单;
(2)在醒目位置,未发现本公共场所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场所、项目公布。
(3)在醒目位置,未发现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4)经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评分后给予的卫生信誉等级证,在醒目位置,没有悬挂或者是张贴;
(5)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第三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三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二款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八)项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12、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七条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主要违法事实
(1)上岗的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
(2)上岗的从业人员持超过有效期的健康证上岗;
(3)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还未治愈就上岗;
(4)上述现象经卫生监督提出整改意见,仍然不改正者。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七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未获得 “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13、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九条公共场所因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单位应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卫生防疫机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主要违法事实
(1)没有制定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时间事件应急预案》,没有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没有及时逐级报告,没有并做好疫情报告登记;
(2)没有建立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3)没有对发生疫情的场所做到及时消毒,其他场所隔周用有效消毒药剂进行消毒;
(4)发现顾客患有传染病,没有立即进行隔离,不配合卫生部门进行妥善处理;
(5)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未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未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而是采取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a、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的b、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c、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d、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e、集中空调系统被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军团菌病)、过敏症(如加湿器热、哮喘)、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等疾病
(6)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没有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7)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撰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8)发现空气传播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没有立即关闭所涉及区域的空调系统,致使空气传播性疾病或疑似病例的发生。
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九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对受害人赔偿损失。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公共场所经营者拒绝监督案
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经营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查阅和复制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主要违法事实
(1)经营单位拒绝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时,查阅和复制文件拒绝提供,对有关问题的询问拒绝回答;
(2)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的,拒绝监督执行的;
(3)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 拒绝监督的
(4)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 拒绝监督的
(5)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 拒绝监督的
(6)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 拒绝监督的(7)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的, 拒绝监督的(8)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拒绝监督的
(9)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 拒绝监督的
(10)未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手续的, 拒绝监督的违反条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
法律后果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拒绝卫生监督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上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