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苏珊娜反思

2024-05-21

哦苏珊娜反思(精选4篇)

哦苏珊娜反思 篇1

<哦,苏珊娜> 评课稿

如意老师这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不论是教师大方的教态、新颖的设计、还是活泼配合的学生,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这节课的亮点很多,我捋了捋,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堂课的音乐性强,教学过程衔接自然。这节课开头和结尾都以音乐来结束,教师的用语也具有音乐性,特别是在处理情绪的时候,教师的用语非常恰当。在关注音乐旋律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动作增加音乐的欢快气氛,使教学过程衔接自然。在学习歌曲部分,通过对比有附点和没附点的旋律,使学生能在难点处更容易掌握,解决了难点,下面的教学过程也可完成得轻松些,这样能使教学过程进行得更顺利、更自然。

2、注重音乐实践,以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兴趣。一开始詹老师就指导学生用拍手、跺脚来交流伴奏方法,虽然是简单的动作,但是这样对与好动的学生来说,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将节奏融入律动表演中,也为歌曲学唱以及后面的舞蹈做好铺垫;最后的学跳邀请舞环节,便是加深对全曲的记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音乐传递友情,结交更多朋友。

3、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教师能通过优美的体态语言、轻重有度的表达和大方活泼的教态把学生收服得服服帖帖,整节课下来,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又不失教师的指导作用。

4、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但也不乏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如:

1、在学唱歌曲的环节教师用的时间过长,以至于最后的时间不够。

2、教师的启发性问题过少。

3、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应用一些委婉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的说“好”或者“不好”。

哦苏珊娜反思 篇2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吸收了两个不同理论, 即怀特海的数理逻辑 (符号逻辑) 理论与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理论。怀特海将“广义抽象”的概念从数学的专业领域中抽出来, 放到哲学领域, 这一概念后来成为符号哲学的重要概念。朗格认为, 符号、情感、形式、幻象都是因为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能力也就是抽象能力产生的。怀特海提出机体论, 即有机体是一种广义的存在, 现代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阐明进化的机制, 也就是由简单结构体向复杂结构体的演化, 整个自然都是以有机体的进化为基础的。朗格倡导有机体和艺术品的生命形式, 主张用进化论的思想来研究人类心灵的形成及其发展。怀特海认为, “人类似乎不得不为了表现他自己而寻找符号。事实上, 表现就是符号。”[2] (P62) 怀特海认为符号赋予万物价值, 价值又使得万物充满光辉。可以说, 怀特海在符号认识方面影响了朗格对于艺术符号内涵的界定, 即艺术符号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卡西尔是另一位对苏珊·朗格符号论产生影响的大哲学家。卡西尔提出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 通过符号的思维功能进行各种活动, 并且借助于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等媒介来认知世界。人是理性动物, 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替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 人类通过符号化的思维和进行符号化的活动, 并以符号为媒体, 人类获得了发展和进步。卡西尔认为, 符号的重要性在于它自身的功能价值与价值的载体形式的内在结合。在符号中, 人类的精神意义得到表现、传达, 成为认识的对象。符号作为人类精神的客观性形式, 不仅局限于对外在世界的单纯描述, 而且自身蕴含着巨大的构形力量, 能赋予表象特殊的意义。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以怀特海和卡西尔的理论为基础, 从符号的双重功能进而探索符号的原始功能。

一、符号的双重功能

苏珊·朗格认为人类的符号形式分为推理性符号和表现性符号, 起着符号的理性功能和感性功能的作用。符号的理性功能是指向外部客观世界的, 人类通过对外部客观规律的认识,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来真实地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性质与关系。苏珊·朗格认为推理性符号系统, “能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事物同我们自身的关系, 而艺术则是使我们认识到主观现实、情感和情绪。”[3] (P66) 符号的表现性发挥着符号的感性功能, 是指向人类内部的主观现实, 不必依靠逻辑的推理和指称, 人类内在主观的经验世界即情感经验通过符号的感性功能就可以把人类的内部经验转变为可以被感知的外在形式。

苏珊·朗格认为语言和科学是推理性符号的典型代表, 艺术、神话、宗教则是表现性符号的典型代表。卡西尔和苏珊·朗格都反对以科学的逻辑形式来论证艺术形式的目的, 反对用科学的方法区分推理性符号和表现性符号。苏珊·朗格不赞成卡西尔把推理性符号看成是更高的文化形式, 神话、艺术等表现性看成是较低级的文化形式。苏珊·朗格认为两者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哲学新解》中指出“这两种思想 (符号) 类型, 以及言语的与非言语的公式的本源, 是人类基本的符号转换活动。根是一个, 只是花朵不同。”[4] (P143) 表现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都是同等重要的, 在人类进行符号构建的过程中, 发挥着同样的重要作用。

符号活动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 使人类从信号活动走向符号活动, 从个别走向一般, 使人类从动物世界中分离开来。苏珊·朗格认为信号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 但符号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特性。信号仅是指明一个事实, 只能被理解为被它所规定了的事物或情况, 逻辑上是一对一的简单对应关系。符号包含四个基本方面:主体、符号、概念和客体。符号具有概念的作用, 能指示某种意义而便于认识, 是思想的工具, 只有人才能创造和使用符号。

二、符号的原始功能

苏珊·朗格考察了人类符号产生、发展的过程, 指出人类的符号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起源于人类在感知外部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渴望改变外部世界的想象, 在想象的作用下, 人类在其内在主观世界中产生了对外部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逐渐产生了大量的感性经验。符号就其原始功能而言, 都是构造某种形象来表现人的感性经验。对感性经验的构形, 是人类具备的最基本的符号能力, 也就是从具体事物中得到其抽象形式或结构的能力。

苏珊·朗格的这一思想深受卡西尔的影响, 卡西尔认为人赋予经验材料以形式, 提出符号为经验材料赋予形式的观点, 他把形式的建构作为符号的最基本功能, 符号化的过程就是经验形式化的过程。苏珊·朗格接受了卡西尔对形式的规定, 指出:人类具有本源性的赋予经验内容以形式, 使形式具备以某种形象出现的力量。符号活动的过程就是经验形式化的过程, 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以供人们关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3] (P125) 经验的构形就是将感性经验内容抽象的过程, 通过符号重新构形的过程, 人类创造符号的过程就是将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内容抽象为某种形式的过程。抽象的结果既为具体视听形式又具普遍意义, 包含超越现实形式的内在意义, 与现实鲜明有别, 与自然脱离, 建立基本幻象, 使抽象成为可能。经过这样的步骤, 普遍的情感与形式被联系在一起。这时的形式是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形式, 此时人类情感是通过形式加以对象化的人类情感。

在《情感与形式》中, 苏珊·朗格指出“形式的相似或逻辑结构的一致, 对于符号与其所意味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来说, 是首先必不可少的。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5] (P37) 逻辑结构的相似性是符号构形的最基本条件, 符号与其构形的感性经验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在逻辑结构上也是一致的。对感性经验的构形是人类具有的最基本的符号活动, 符号通过“形式”为媒介达到对经验“逻辑结构”的抽象, 从而表现出感性经验的结构模式。

艺术作为表现性符号的典型代表, 其主要功能是将人的内在经验形式化并借以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 苏珊·朗格称这种功能为艺术的“逻辑表现功能”。艺术将人类的主观经验和情感内容进行逻辑抽象, 使其以某种形式表现传来。“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讲, 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 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是一种单一的有机结构体, 其中的每一个成份都不能离开这个结构体而独立地存在, 所以单个的成份就不能单独地去表现某种情感。”[3] (P129) 艺术作为特殊的生命形式, 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意味, 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都像一个高级的生命体, 具有生命特有的情感、情绪、感受和意识。朗格所谓的艺术知觉, 也就是对艺术品的表现性的知觉。艺术知觉是一种直觉, 直觉是逻辑的开端和结尾, 如果没有直觉, 一切理性思维都要受挫折。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符号是一种逻辑意义上的生命形式, 艺术符号的意义靠直觉的基本活动来认识。艺术作品具有符号的特性, 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苏珊·朗格所说的透明性指艺术作品的无功利性功能, 这种透明性使物质存在超出其自身实际功利性, 象征着新的生气和脉动, 揭示人生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年, 第200页.

[2]怀特海.《符号:它的意义与功能》[M].麦克米兰公司, 1927年, 第62页.

[3]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第66页.

[4]苏珊·朗格.《哲学新解》[M].哈佛大学出版社, 1957年, 143页.

《噢苏珊娜》音乐教学反思 篇3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的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活泼、欢快。苏珊娜是一个美国的小姑娘,这首歌是由她的好朋友送给她的。由于这首歌曲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歌词比较拗口,再则这首歌曲当中有弱起节拍、切分节奏,因此学习歌曲成了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歌曲,我采用了反复听唱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同时为学生学习跳邀请舞做铺垫。这一环节学生的掌握还可以。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反复聆听,使他们对歌曲有大致的了解,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学唱,也有小部分的学生不会唱,在难点解决的过程中,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乐理知识掌握不多,所以我只简单的.采用难句跟唱的方法,讲解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摸索更好的方法。

《哦 香雪》教学反思. 篇4

生成--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之外,还必须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与矛盾的过程,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这篇小说,是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获得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语言上很有特色,尤其是有着女性独特的细腻。荷花淀派作家孙犁极力推崇这篇小说,说她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而我看完这篇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雪这个形象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她与山水自然相近,很淳朴纯粹,她在青山绿水中长大,对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积蓄着满身的冲劲。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原来的一些影子,尤其是那自尊自爱,强烈的追求欲望。曹雪芹说过: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而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哦苏珊娜反思】推荐阅读:

噢苏珊娜教案07-09

苏珊朗格08-20

苏珊·霍尔曼个人资料05-29

上一篇:写给妈妈的信作文850字下一篇:五四青年节基层团委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